武汉主题公园

2024-08-26

武汉主题公园(精选10篇)

武汉主题公园 篇1

1 引言

近年来, 城市湖泊公园逐渐成为了市民休憩游玩的重要场所。随着公园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 管理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为创建公园优美环境、塑造公园良好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四川浣花溪[1]、深圳、新加坡等地均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管理体制和和运行机制, [2]对各地湖泊公园建设具有启发意义。但在一些地方, 城市公园仍存在着如经营模式单一、游憩环境质量下降、管理经费不足、执法不力[3]、安全和卫生无法有效保证[4]等普遍性问题。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 依然是摆在众多城市公园面前的重要任务。

沙湖公园是武汉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其前身为天然湖泊沙湖, 曾是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20世纪80年代, 沙湖尚有水域面积约400hm2。但此后因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原因, 沙湖不断被填占破坏, 水域面积迅速减少, 湿地功能衰退。为了抢救和保护沙湖, 并使之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 武汉市于2010年底开始修建沙湖公园。沙湖公园总面积377hm2, 其中水域面积307.6hm2, 包括历史人文、市民休闲、文化艺术、生态湿地、运动森林区5个功能区。2013年5月, 沙湖公园历史人文区正式开放。沙湖公园开放1年多来, 迎来了大量游客, 很快成为武汉市重要的休闲空间。除了沙湖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沙湖公园在管理方面的创新也非常有特色, 现已成为武汉市公园管理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其管理创新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以期为城市同类公园的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2 武汉市湖泊公园管理的一般框架

武汉的城市湖泊公园, 一般属于园林局主管, 由园林局下设的公园管理处具体负责日常公园事务。这与大多数城市无异。但对于由湖泊改建而成的公园而言, 武汉市城区的湖泊公园, 还涉及湖泊保护, 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在公园管理上, 牵涉到水务、环保、林业、城市规划等多个部门。其中, 市水务局及下属的湖泊管理局负责市内湖泊保护和行政执法等问题, 环境保护局负责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等问题, 规划部门则涉及到湖泊“三线一路”的保护规划等事项。所以, 武汉市的湖泊公园就形成了以园林局下属的公园管理处具体负责公园日常工作、水务、环保、规划等多部门协同管理的一般框架。

3 武汉沙湖公园“五化同步”管理创新模式

沙湖公园从开始建园, 便着手探索作为一个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公园的最优管理方法, 不断改革创新,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五化同步”的管理创新模式。

3.1 专业化领导

武汉沙湖公园是一个新建的城市公园。因为地处武汉市内环线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便出现多处争议和讨论。因此, 沙湖公园从管理处设置开始就非常注重管理层人员的专业化。沙湖公园管理处是武汉市园林局下属单位, 因此可以在全市公园系统中择优选择管理负责人。首任沙湖公园的主任, 是原武汉市奇石博物馆馆长。他在园林规划设计和公园管理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公益精神。如他上任之后, 沙湖公园内增加布置了很多石块, 包括多种奇石。这些石块, 可观可赏, 可倚可靠, 丰富了公园景观层次和结构, 形成了新的游戏中心, 很快受到欢迎。而以他为首所配置的管理人员, 则多具有园林规划和新闻传播等专业背景, 既契合沙湖公园当前急需完善规划管理的现阶段任务, 也考虑到文化立园特色建设和公园的长远发展。

针对公园以湖泊为主体的特征, 公园管理处还强调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公园管理和园林知识, 尤其是与湿地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 武汉的湖泊一到夏天就经常生长浮萍, 甚至覆盖湖面。为治理浮萍, 沙湖公园管理处就委任专人研究去除方法, 并到高校中访求治理措施。最终, 根据地方经验, 采取生态治理方法。再如,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湿地科普需要, 2014年沙湖公园为园内植物制作了标识牌, 并编印了公园植物手册, 要求每一位管理处人员都要了解园内植物的名称和属性特征。而为办好莲花节, 管理处专门组织人员赴武汉植物园、东湖荷园等国内荷花研究和展示中心去学习荷花知识和办节经验。

3.2 市场化运作

将公园服务外包, 采取市场化运作, 这是沙湖公园在管理上的另一项创新。有别于传统公园的事业单位体制和对公园的全面管理, 沙湖公园管理处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 将公园的环卫、安保等专项服务, 交由企业承包。中标的物业管理公司与管理处签订合同, 并遵守公园的考评制度。这项改革, 既解决了公园管理处人手不够的问题, 节省了公园开支, 也使环境卫生和安保力量得到加强。

沙湖公园在管理中还主动学习酒店管理制度, 借鉴酒店设置大堂经理的经验, 设置公园经理。沙湖的公园经理, 日常负责公园管理制度的讲解宣传、公园入口处的便民服务、搜集和整理游客对公园的建议和意见, 节假日还协助其他工作人员组织维护公园游览秩序。而且, 沙湖公园经理, 还必须是党员, 每日佩带党旗徽标, 体现公园形象。公园经理的设置, 很好地起到了解疑答惑、扶老助幼、沟通游客的作用。

3.3 亲民化服务

沙湖公园自建园伊始, 就明确的树立了亲民爱民的理念, 服务处处体现亲民。沙湖公园的亲民爱民, 不仅体现在向游客免费提供雨伞、轮椅、气筒、婴儿车等一般必备物品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及时了解市民需要, 有针对性的采取亲民措施。由于公园内湖泊面积巨大, 保障游客安全就成了管理的首要任务。沙湖公园在不同滨水地点安放了100个救生圈, 不上锁不设防, 方便取用。但公园开园仅半年, 救生圈就丢失23个。可沙湖公园管理处却及时将救生圈补上, 并且丢一个补一个, 仍然无人值守不上锁。天长日久, 游客也受到感动, 迄今再无丢失[5]。沙湖公园面积大, 刚开始时公园内商业服务设施很少, 游客口渴也买不到水。沙湖公园及时发现了问题, 并在武汉公园中率先提供免费茶水-“琴园大碗茶”。琴园大碗茶, 是公园自治, 按照一定的方法将茶叶、丹参、冰糖等调配而成, 解渴解暑解乏, 一下子就获得了游客好感。此外, 公园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到公园巡视一圈, 随时发现问题, 随手解决问题, 将公园的卫生当作自己家里的卫生, 认真对待和了解公园游客的意见和需要, 思考解决办法。改进和增设无障碍设施, 专门辟建遛鸟林, 等等, 都体现了对游客的尊重。

3.4 社区化参与

在现代公园管理中, 社区参与是重要一环。沙湖公园也非常重视社区参与, 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

3.4.1 与社区共建共管

2013年5月, 沙湖公园管理处作为甲方, 沙湖附近的徐家棚街道办事处文明办作为乙方, 团结社区等5家基层社区单位作为丙方, 签订了《沙湖公园共建共管三方协议书》参与公园日常管理。基层组织作为社会力量融入公园管理, 分别在爱护公园宣传、志愿活动组织等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际上, 社区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独特和重要的沟通作用。例如, 沙湖公园在修建中, 面临环湖路建设问题, 涉及沙湖的环境保护、社区的污水管网设置等多个问题, 并且涉及到徐家棚社区的多个居委会。因此, 徐家棚社区就组织了市规划局、水务局、园林局沙湖环湖路工程负责人员、沙湖公园管理处、居委会代表、环保志愿者、新闻媒体等多方, 进行座谈, 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使问题得到了协商, 获得了更多的解决思路。

3.4.2 与武汉市“爱我百湖”志愿者长期合作

湖泊保护在武汉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自2010年起, 在武汉市团市委、市环保局、水务局和长江日报社的共同发起下, 组建了“爱我百湖”环保志愿者行动。“爱我百湖”环保志愿者队伍达到5000多人, 对中心城区的40个湖, 还设有“民间湖长”。长期以来, 沙湖就是“爱我百湖”志愿者关注和活动的对象。因此, 在沙湖公园的建设过程中, 公园就与沙湖民间湖长和“爱我百湖”志愿者形成了合作。志愿者多次组织队伍在公园内巡湖, 沿途捡拾垃圾, 进行文明游园宣传。当然, 志愿者也起到重要的湖泊环保监督作用, 参与沙湖公园的规划听证, 将发现的沙湖排污口、垃圾污染、侵占水面等问题, 向沙湖公园管理处反映, 或者通过其他渠道, 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3.4.3 建立“三位一体”考核机制

2014年7月, 沙湖公园管理处对原来的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 实施了“三位一体”考核模式。所谓“三位一体”, 是指公园管理处和外包服务企业的管理考核, 由公园管理处、第三方志愿监督组、游客三方, 共同打分和评价决定。公园管理处对自身和外包企业的评分, 从原来的100%, 降到40%, 而第三方志愿监督组的评分占到40%, 游客的反馈意见占到20%。其中, 第三方志愿监督组作为“三位一体”考核机制的最关键因素, 通常由徐家棚街道、团结社区等5家基层社区单位人员, 或者大学生实习人员及其他热心于公园建设的人员组成, 绝不准许管理处以及与其相关人员介入, 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第三方考核时间不固定, 可根据需要安排。第三方的考核, 一是根据公园现场巡视, 依照考核表格对管理处人员和外包企业服务人员进行评分。第一次发现问题, 下发通知单进行警告, 第二次发现同样问题, 直接扣分, 考核分数乘以40%计入总分。二是向游客发放问卷调查和访谈, 收集游客对公园管理满意度的真实信息。统计结果计20%分数。同时, 考核人员在考核期间, 对游客建议本和挑刺本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 作为考核参考。最后的分数, 由第三方志愿者监督组独立进行统计分析, 报送管理处负责人。通过“三位一体”考核机制, 沙湖公园的管理考核, 由原来的管理处人员对外包企业的单方面考核, 转变为主要由第三方志愿监督组和游客对公园管理处和外包企业的两方的考核。这样一来, 公园管理的考核更加客观公正, 也更加有效, 还降低了公园管理处与外包企业的矛盾, 同时节省了人员开支。而“三位一体”考核办法, 在沙湖公园首届莲花节上得到了应用和检验, 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第三方监督组, 切实促进了管理工作。

3.4.4 面向社会竞聘“市民园长”和“特邀管理员”

2014年7月, 武汉市园林局首次将市内32个公园作为试点, 向社会竞聘“市民园长”和“特邀管理员”, 沙湖也是其中之一。沙湖公园管理处高度重视这项竞聘活动, 积极在周围社区进行动员和联系, 欢迎市民参与竞选。在通过海选确定了5名“市民园长”候选人和9名“特邀管理员”之后, 组织了公开竞聘。评审团也由所在徐家棚社区的领导、武汉市知名湖泊保护人士、沙湖民间湖长、公园管理处主任等组成, 充分体现了社区参与和社区共建的精神。通过竞选, 沙湖公园选出了2位“市民园长”和4位“特邀管理员”[6]。他们全都是沙湖公园周围社区的居民, 经常在沙湖公园活动, 真正的喜爱和爱护沙湖公园。

3.5 特色化发展

武汉沙湖公园虽然是新建的城市公园, 但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沙湖公园独特的文化, 追求特色化发展, 是沙湖公园管理的努力方向。

3.5.1 沙湖公园注重了公园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

清末民初, 湖北道员任桐喜爱沙湖, 居于湖畔, 自命“沙湖居士”, 仿《红楼梦》中大观园修建了“琴园”, 营建了沙湖十六景, 并向市民免费开放。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带有“现代特征”的游乐公园, 其规模超过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 可惜抗战时期被毁[7]。这段历史, 成为沙湖公园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 在“沙湖十六景”基础上新提炼出“沙湖十景”。沙湖公园的主体建筑也仿江南古建筑, 形成具有古典园林意蕴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为任桐塑像, 公共设施上广泛使用“琴园”的汉字标志。

3.5.2 注重了武汉市桥梁文化的吸收和传承

武汉自古素称“江城”, 江河湖泊密布, 为通达便利, 也修了大量的桥梁, 故此也是“桥城”。在2010年时, 武汉市“共有各类城市桥梁387座”[8]。既有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等现代桥梁, 也有北洋桥等一批古桥。桥与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武汉有深厚的桥梁文化[9]。因此, 沙湖公园在园内布设了三座形态各异且造型优美的石桥, 包括一座廊桥和两座石拱桥。这些桥, 开园之后成为人们乘凉休闲, 观赏景观, 领略建筑文化的休闲空间, 也构成了对沙湖公园的认同标志。

3.5.3 对社区文化的传承发扬

沙湖公园周边原是农村, 沙湖是附近村庄的鱼塘和藕塘, 曾遍植莲花, 盛产莲子。因此, 沙湖公园将深受当地人喜爱的莲花选为园花。而且, 通过举办莲花节, 来进一步展示沙湖一带的地理历史, 推崇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 并由此引申和倡导“爱廉”、“倡廉”的时代风尚。

4 结语

沙湖公园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众多公园中的新成员, 是武汉湖泊公园的典型代表, 在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创新和尝试, 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管理模式。这种模式, 以公园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为核心, 将公园日常环卫和安保等工作进行市场化外包, 将游客置于公园服务的中心位置, 主动采取亲民化措施, 积极推进社区化参与, 立足于公园自身的历史文化, 吸收和传承地域文化, 进行特色化建设, 较好地体现了湖泊公园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四川锦江旅游饭店管理公司, 成都汉策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绿草坪上起舞[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波.深圳、新加坡城市公园管理及借鉴意义[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8) :76~79, 84.

[3]刘静怡, 许东新, 杨学军.城市公园管理法规刍议[J].中国园林, 2011 (6) :52~55.

[4]杨秋丽, 祝慧连.城市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 2011 (8) :374.

[5]林敏.沙湖公园无人看守100个救生圈一个不少[N].长江日报, 2014-08-06. (04) .

[6]杨升, 郭慧莉, 朱献章.11人演讲竞聘沙湖公园“市民园长”[N].2014-08-21. (09) .

[7]黄师师, 赵旋, 赵琴.武汉最大城中湖公园5月份免费开放.[EB/OL].http://www.17u.com/news/shownews_2681904_0_c.htmL.[2014-08-31].

[8]瞿凌云.武汉智慧城市2020年基本建成[N].长江日报, 2012-08-28 (2) .

[9]余启新.荆楚桥梁[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12:107~108.

武汉主题公园 篇2

游-武汉的水族公园作文

太阳公公在睡了几天的懒觉后,终于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和弟弟、奶奶、舅妈等,来到了武汉的水族公园。还没有走进公园就听到流水悦耳的叮叮咚咚的声音,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弟弟的手向入口处跑去。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清澈的人工瀑布,它折射着太阳公公的光辉,亮晶晶的一闪一闪像童话故事里魔宫的大门!在这个神奇的`魔宫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带着好奇的探索心,我深入到了它的里面。这里的景象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鱼儿正自由自在地在一个个幻彩的玻璃房子里追逐嬉戏,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中华鱼和匙吻鱼。中华鱼长着一个特别古灵精怪的小脑袋,却拖着一条极长极长的身子,黑色的舌头可真象魔宫里会抓小孩子的笨拙的小水怪!除了这些,它的大舌头是不是吃起糖果、巧克力来更加有味道呢?如果这样的话,那它可真是个幸福的小水怪。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出游!5月15日星期六游-武汉的水族公园作文3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武汉主题公园 篇3

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同主办,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期刊交易博览会。本届大会以“汇聚世界期刊,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中外期刊传媒界人士和各界读者参加。大会采用展会与研讨结合的方式,在展会期间组织多场专业论坛。其中“邮政报刊发行高峰论坛”作为主论坛,是本次刊博会的重头戏之一。论坛以推动期刊产业发展为主旨,围绕国内外期刊及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动态、实践经验、发展对策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以谋求合作,实现发展共赢。方卿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该论坛并做了题为《纸媒业的“夕阳红”》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方卿教授从数字出版概念的演变历程入手,从新技术的成长过程、用户的心理认同接受行为以及产业链的更替等方面全面剖析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并指明虽然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凶猛,但受读者阅读习惯、数字出版技术条件以及盈利模式等因素的限制,数字出版取代传统纸媒不可能一蹴而就,报刊等传统媒体行业在可预期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目前这个阶段可看作报刊行业的“夕阳”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如若能从战略层面强化内容资源和分销渠道的整合,依然能够为报刊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本届刊博会为期3天,共设有8个展馆,约1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集中展示了约50万种书报刊、电子出版物、新媒体产品、文化衍生品等展品。其中,展出海内外期刊1.3万余种。展会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等人参观了展馆,并与期刊界人士、读者进行了交流。(袁小群)

武汉主题公园 篇4

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2 年我国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公园绿地系统的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1]。公园不仅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特殊象征,而且其自身的景观生态规划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此城市的品位、文化特色及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主要存在生态发展不足,文态发展过度的趋势。生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因此要全面考虑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是否符合市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把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重点放在标志性建筑、广场、植物群落的艺术等方面。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景观生态资源的有效规划是做好城市的绿地规划、生态环境以及创建城市特色,还原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

2 公园景观生态恢复改造的定义

公园景观生态的恢复与改造,并不是说完完全全的恢复公园本来的面貌。本文所指的景观生态恢复与改造,是在理解公园原来的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公园的历史与文脉上,以景观生态恢复改造理论为基础,详细了解、调查,分析公园的历史背景、景观现状、场址精神,对公园的景观生态各个要素进行适当修缮,改造与重组,从而达到提升公园生态景观品质的目的[2]。

3 公园景观生态恢复改造重塑综述

公园恢复改造的实质是以建设与改造相结合的方法,并在公园改建的过程中,对旧公园的规划进行分析研究,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发挥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3]。公园景观生态恢复改造的方法主要基于对恢复改造公园场地的调查、分析和一定的评价,这种具体的表达形式针对的对象可以是某一特定的景观元素,也可以是某一具有相似或相同功能的景观单元。

3.1 记录

对需要恢复改造的城市公园用详细的文字以及绘图来记录,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以后公园恢复和可持续性的规划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记录能够为以后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用的依据。

3.2 保留

对于公园中有着历史价值,能够唤起人们记忆或者引起民众强烈精神共鸣的景观要素,包括建筑、水系、植物、雕塑等具体的物质遗存,可以进行适当的保留。此外,还可以保持公园原有的空间布局,以增强景观归属感。

3.3 保护

城市公园中一些景观比较好的生物资源,虽然在人为的干扰下,遭受一定的损坏,但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术措施后,破坏的景观逐渐恢复,因此可以人为的对这些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恰当的保护,维护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3.4 重建

重建景观生态系统需要景观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没有太多可以提升价值的景观单元或要素。运用这种方式更要尊重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学的原理,如何能够在低投入的条件下,达到资源的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与景观要素的有效配置。

4 公园景观生态恢复规划途径

4.1 设计需结合自然,再显城市中的自然

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进行生态恢复改造规划宗旨在于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布局、分布的特征和规律,要做到恢复改造能搞保证自然的完整性、布局的合理性和景观生态的适宜性;因此,在对城市公园进行生态恢复改造时,要尽量避免陷入设计与自然脱节的规划怪圈。公园的恢复改造中应遵循自然,充分利用公园中现存的山水、景石、古树名木等自然之美,并适当给予少量的人工之美,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充分地融入公园恢复改造中,实现公园优美的生态景观。

4.2 挖掘场所精神

地域特色是对城市公园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往往是恢复改造中能够形成特有生态景观的重要内在因素。城市中年代比较久远的公园都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伴随下而发展起来的。不同年代的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各个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情怀。这些回忆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与发酵后慢慢转变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特定的情感精神。因此,在对公园进行恢复改造时,要充分的挖掘该公园所蕴含的特有精神。

4.3 充分发挥本地植物景观的造景功能

城市中年代久远的公园,特别是乔木,大多历史悠久,姿态挺拔,叶形优美,郁郁葱葱。因而,在公园的恢复改造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公园现存的古树名木以及拥有不同的姿、形、色、果、味等植物的本身特性,营造出不同的造景效果;让游客身在其中就能够感受到四季不同的变化,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5 城市公园景观生态恢复改造实例——武汉解放公园

5.1 区位概况

解放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的东北部,东临解放大道北段,南靠解放公园路,西临武汉市委,北接永庆路。前身为英、法、俄、德、日、比六国洋商跑马场,俗称西商跑马场;1953年始建公园,1955年5月16日建成开放,而正值武汉解放6周年,故名“解放公园”;总占地面积为46hm2,水面约7.6hm2,是武汉市最大的城市自然生态公园[4]。

5.2 现状分析与恢复改造建议

5.2.1 植物景观

(1)现状。

由于解放公园年代久远,因此,公园内的古树名木比较丰富,景观可支配资源丰富。但是当初这块区域是作为苗圃而用,所以,从整体上而言,公园内植物的品种单一,缺乏合理的时空组合,优美有序的优势植物群落,尤其缺乏季相变化。

(2)改造建议。

把公园的所有现存的树种做一个全面又详细的规划,依据武汉市的乡土植物特性,用丰富的植物种类给公园营造出不同层次、空间的视觉和感官效果。尤其注重各个重要景观节点的植物配置,可依次按照公园入口、滨水区域、草坪植物以及转角视点植物群落来配置。

5.2.2 道路系统

(1)现状。

由于园史悠久又历经数次改造,公园内的道路系统结构大多已经破坏,不仅视觉效果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这些道路的使用性也比较低下。

(2)改造建议。

按照公园道路功能分为三级,一级园路为公园主园路,改造成环形,满足园内的基本交通;二级园路作为主游步道,与主园路联通,并且打通公园各个景观区域与主要节点;三级园路基于二级园路的基础上,以形式多样的诸如汀步,木栈小道等串接各个小型景观节点,此外还应该在二级园路中设置残疾人坡道。

5.2.3 水系

(1)现状。

水体面积比较大,由于公园中的水系并未完全贯通以及缺少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水体的不流动,水体的水质比较差,水体景观单调。随着公园对外的免费开放,游览的人数逐渐增加,水体污染更加严重,水系中出现了很多刺眼的绿水。此外,水体的驳岸景观也过于单调。

(2)改造建议。

可适当改变水体大小,增加岸线曲折的小型水体,既为养护提供便利又增加了趣味性,还可增加水体的循环和流动。可依据不同水域设置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浮水、沉水几大类,配置如荷花、芦苇、香蒲、睡莲、水葱、再力花、水生鸢尾等[5]。采用草坪与驳岸结合的形式,既增大绿量也降低了驳岸的硬质度。

5.3 解放公园恢复改造后的生态景观特色

5.3.1 公园植物的多样性与立体化

生态城市公园恢复改造最崇尚的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感官效果。因此,作为生态恢复改造中城市公园的代表之一,解放公园给我们所呈现的是植物的丰富多彩。例如经过恢复改造后的解放公园植物种类更加丰富,乔、灌、草、花的立体构造更加贴近自然,而且打破了公园原来植物构景的单调模式,更加能够呈现大自然四季明显的季相变化;在植物的布局上,采用了行列式排列,并以草地,诸多草本植物作为点缀,形成林区。游客在休闲游览之时,能够感受植物带来的清新的空气和浓密绿荫。

5.3.2 公园道路系统的人性化

恢复改造后的公园的道路系统以人为本,充分的考虑各路人群的需要,兼顾混合使用的情况,使公园的生态景观更加巧妙的与道路景观融为一体。

5.3.3 公园湿地系统的生态化

解放公园生态景观恢复改造后最大亮点是“人工湿地系统”,将这一生态恢复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的改造建设在国内可算是先行。例如将原先河岸边传统的硬质砖块运用一种全新的“软堤”来代替。水岸边的景观带考虑到游客的安全以及亲水的心态,采用镂空的木质结构,既保证了安全又有亲水的体验。该湿地系统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公园中的湖水边的19.7m的标高,通过泵的运转,提高到20.5m标高的蓄水池,然后经过公园中四条形态各异的渠道,在净化水域进行一段时间的处理,最后将处理过后的水质,再经过池中水生植物的吸收,从而使园中水质达到净化利用的目的。园中的水质不断的循环,打破了原来“死水”的局面,使园中水域可达到游泳的标准,一方面水质提高了,环境好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

摘要:阐述了城市公园恢复改造中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些重要原则与相关要素,并以武汉解放公园为例,提出了充分利用景观生态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城市公园恢复改造的全面规划,探讨了城市公园在景观生态恢复改造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恢复改造,城市公园,景观生态原理,城市公园生态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勇.城市公园改建中景观的延续与重建[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崔文波.城市公园恢复改造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李大鹏,沈守云,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12):11~12.

[4]章勤春.改造后的解放公园凸显的三大特色[J].建设实践风采,2005(6):97~98.

浅议武汉如何开发建立主题乐园 篇5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07级旅游管理2班,杜思远)

摘要: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的主题公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年起,中国将进入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发展的新时期。而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开发主题公园也是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而今年起准备策划在武汉投资建立的三座大型主题公园:武汉东湖欢乐谷、蔡甸世贸嘉年华、“未来世界”将为武汉旅游业发展推开崭新的篇章。

关键词:武汉,主题公园,旅游业

2006年,两会确定“十一五”是中部地区战略的全面实施阶段。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调整东部与中西部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无疑是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中部核心城市之一的武汉,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中部崛起的龙头作用。武汉市连接南北、承东起西、九省通衙,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物资集散中心。2008年全年武汉市地区GDP生产总值39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7.6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增长13.5%。同年武汉市海外旅游人数为5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5429.03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4612.7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56.01亿元。故而,近年来武汉市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有着显著的提高,武汉市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前景乐观。

从2009年起,武汉已经先后拟建投资建立蔡甸世贸嘉年华、武汉东湖欢乐谷、未来世界三大主题公园,预计在未来两年里武汉市将会启动建立起这三座大型主题公园。

(一)东湖欢乐谷

东湖欢乐谷将是深圳华侨城集团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融主题公园、都市娱乐、文化休闲、主题酒店等于一体。目前有关欢乐谷用地拆迁工作正在开展,渔光村和东湖村将整体搬迁,这也意味着欢乐谷将落户渔光村片区,与东湖梨园广场相隔不远。准备于2011年10月前,完成主体公园一期,实现试营业。

(二)蔡甸世贸嘉年华

由香港世贸集团拟投资的蔡甸世贸嘉年华商业和酒店项目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文岭地区后官湖畔的一个半岛上,项目的规划包括超大型室内主题乐园、消费体验中心、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和生态居住区等,武汉蔡甸区为该项目的首批腾地已经达到6000亩。该项目投资规模达到45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该项目预计的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给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每年营业额可达100亿元,为地方创造税收10亿元以上,5年后即可建成。

(三)“未来世界”

法国拟投资1.8亿欧元在汉建设的“未来世界”主题公园是与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齐名的文化创业产业项目。武汉“未来世界”主题公园规划选址在硚口区

竹叶海公园,建设项目用地约100-180公顷,将划分为“大型主题公园”、“法式旅舍群及公园商业配套”、“高尚商务创意区”三大园区。其中,“大型主题公园”包含26个可容纳1600人的大型室内景点,1处水幕激光山地节目景点,6个节目演出点,8家餐饮点与3家纪念品商店,所有建设均采用现代节能环保技术;“法式旅舍群及公园商业配套”包含法式酒店、商业、会展和婚宴区。武汉“未来世界”主题公园周边有大型项目东方马城和宜家MALL。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武汉城市圈著名的商贸服务、旅游休闲景区和中法文化交流中心。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吸引400万名游客,年营业额将超过8亿元人民币。服务不仅覆盖武汉,还将辐射中部6省区域,约4亿人受益

武汉三大主题公园的建立,将对武汉市乃至湖北省以及拓展到整个中部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是质的飞跃,武汉旅游将会由传统的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成为中部崛起的一大契机。

一.武汉市建立主题公园的区位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枢纽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处于东经l13。41至l15。O5,北纬29。58 至31。22 之间。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具有天下之中,南北之中,长江之中的区域地理优势。处于中部中心地位的武汉可以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休闲观光。

此外,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是我国公、水、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

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主题公园这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需要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更多海内外的游客前往,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无疑极大促进了武汉旅游产品的可进入性。

(二)适宜的自然环境和独到的科教人文环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充足的水资源,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适宜的旅游环境和充沛的水资源,为海内外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必备的物质基础。

武汉一直是中部的科教文化的中心,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69 所普通高校,1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为武汉市人文、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证。这些高校大学生特别是旅游专业学生将成为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后备军,也将使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大大的提高,为游客提供更加优秀的旅游及相关服务。此外,对于主题乐园的建设与规划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重要的经济区位

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中部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位置,武汉又是中部的关键城市。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武汉市可以抓住这样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并且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各项配套设施才能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建立主题公园同样也需要完备的游乐、餐饮、住宿、购物、会议等多方面的设施,稳健的经济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四)良好的投资环境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内陆最为开放的城市.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较好的城市之一。最近几年.武汉市政府加大力度改善投资软环境,逐步改武汉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城市内部交通畅通,基础设施优良,服务设施齐全。并颁布实施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库。目前武汉市区内已经设立了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并都享有国家赋予的投资优惠权。武汉市即将建立的三大主题公园分别是由深圳、香港、法国的投资商看中了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准备在武汉投资建立主题乐园。

虽然在武汉投资建立大型主题乐园具有各方面的区位优势,但是武汉旅游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以至于旅游业发展缓慢。武汉旅游业仍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据分析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武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和总收入分别占湖北省同期收入的55.21%和29.05%,但是从更大的区位范围来看,这个集中度还相当低;其次从旅游总收入占武汉市GDP的比例来看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虽然达到10%和20%,但是离支柱性产业还有相当距离。

二.武汉建立主题乐园障碍分析:

(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仅以汉阳区为例,汉阳区全区108平方 公里,旅游景点达22处之多,可谓覆盖了汉阳全区,但22个景点却由17家部门来管理,形成不了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在主题乐园开发过程中,要在适时的做出正确果断的决策,如果开发商总是需要与诸多部门反复磋商,往往贻误了商机,拖延了时间,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受到损失,也使许多大好资源闲置、废弃。

(二)旅游业机制尚不完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应该有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但武汉旅游业现仍沿用了老的管理体制。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旅游行业却经营机制不完善,不能适应旅游业这种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主题公园这类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是一种新型活跃的旅游产品,具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即将在上海建

立的迪斯尼乐园等,这些城市在经济区位上比武汉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武汉必须改善原有的旅游机制,为主题乐园注入新的生机。

(三)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未受到足够重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基础。但武汉市旅游环境却未能受到足够的保护,如东湖湖面面积有杭州西湖的六倍之大,湖面宽阔,水质清澈,峰峦起伏,秀丽多姿,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但由于东湖周边地区生活和工业污水的不断倾入,使东湖水质受到严重破坏。在武汉建立的主题乐园能够吸引大多数游客,前提是治理城市的环境。

(四)旅游对外宣传、产品促销手段力度不够,争取海外客源缺乏力度。从以往武汉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来看,武汉在宣传上有较大的欠缺。作为新建的主题的乐园要统一对外宣传尤其是做海外促销,打造出武汉的品牌,才能让海内外游客了解到武汉主题乐园。目前武汉市旅游客源和收入仍然以国内游客为主,而在争取海外客源、创汇方面缺乏力度。一是没有研究开发国际旅游市场的机构和专班;二是用于海外旅游广告的投资过少,三是缺乏鼓励开辟多条海外旅游线路的政策措施及留住海外游客的市容环境和服务措施。武汉如果想要走上与国际接轨的旅游发展路线,就应该大力争取海外游客,把主题乐园的品牌打出世界。

三、武汉开发主题乐园的对策思考、(一)周密的区位选址论证

首先,主题公园的选址应该定位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城市,这样不仅能有客源上的保证。而且可以确保高额投资的回收。据美国华盛顿的城市土地研究所研究。距离主题公园在1小时车程内的地区是其一级客源市场,至少需要有200万人口。车程在3小时以内的地区为二级客源市场,也要有200万人口以上。之外的三级客源市场虽也很有帮助,但不能过分依赖。其次,主题公园在考虑人口因素以外,交通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主题公园大都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大型的主题公园一般都选址于城市的边缘。所以,主题公园在选址论证中要充分考虑周边交通条件。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条件以外,所在城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周边同类主题公园的分布以及当地政府的扶持程度等,都应该在项目前期作出详细的考察和论证。

(二)独特的主题构思

主题的独特性是主题公园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一个主题公园成功的关键。因此,主题的选择对主题公园至关重要。主题的选择必须具有独特,个性鲜明。只有具有强烈的个性,才能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主题是游客在游园过程中的线索,园区内所有的景观设置以及游乐项目都要围绕这个主题。一个成功的主题选择,可以使游客在游园过程中在心里产生一种很愉快的臆想,与主题产生互动。一个独特的主题,也可以使增加游客的重游率,因为只有到这个乐园才能体验到这种新奇和愉悦。

以“未来世界”为例,“未来世界”由法国投资建立,必将带有浓厚的法国文化特色。武汉历史上与法国一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许多投资项目都设在武汉,具有法国特色的文化建筑和街道等也在武汉可见。如果能够利用这种独特的异域风情,开发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未来世界”相辉映,并设计出特色的娱乐项目以此来吸引旅游者,未尝不是另一种旅游亮点。

(三)围绕主题不断创新

张广瑞总结国外主题公园的经验,提出了“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创新是主题公园的生命。”主题乐园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创新游乐项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凡是成功的主题公园,在运营过程中都很注重退陈出新,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迪斯尼被誉为是一座“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根据时代的变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每年补充创新娱乐内容和设施的迪斯尼多年一直是惯用“三三制”,即每年都要淘汰1/3的硬件设备,新建1/3的新概念项目,使游客常玩常新。

武汉在建立主题公园时也要不时的推陈出新,在建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围绕主题,建立出更多的新型的娱乐项目,让游客经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光式旅游,创造出更多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

(四)开辟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

主题公园的收益不应依赖门票的价格,仅靠门票的收益也很难收回巨额的投资。主题公园经营者应开辟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首先,经营者加强园区内的服务管理,增加游客在园区内的消费。其次,注重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知名的主题公园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很强的优势,意味着高市场占有率。主题公园的开发经营者要着重树立公园品牌形象,以此加强公园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游客价值。最后,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围绕主题做好产品的深度开发。

武汉不能仅停留在对主题乐园门票的收入上,而是要通过发展主题乐园从而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盈利。这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才能把主题公园办好,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旅游者的一大基础,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以东湖欢乐谷为例,它的建成无疑不是对东湖风景区的对外宣传的一次大好契机。东湖风景区最近几年来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它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但影响力、游客量远不及杭州西湖。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仅151.17万元。除了环境的治理问题外还缺乏有效的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在开发东湖欢乐谷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东湖生态环境的保护。东湖欢乐谷的建成必将吸引的游客来东湖度假旅游,这对当地的环境必然产生一定的冲击。首先,在湖水的治理上,政府应该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再是,要建立好相关生态环境的管理机制,以保护为主,治理为辅。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题公园这种都市型旅游休闲产品将逐渐成为人们闲暇游憩的主要消费对象。中国将成为世界主题公园巨头竞争的主场地。粤港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国内主要城市,是业界主要争夺的市场。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的崛起大大激发了本土品牌发展壮大的愿望,国内大型旅游公司、主题公园公司将加速发展和产品多元化。中国将进入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发展的新时期,除了国内品牌国际化、国际品牌国内化之外,在产品上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而武汉市作为主题公园的新兴旅游市场,从区位优势来看,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但我们的不足和需要重视的问题应该让我们随时保持警惕,武汉建立主题乐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完善旅游行业的不足,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中部崛起中武汉的区位优势与开发策略》

2.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年第6期《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

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中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

张晓振

武汉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构想 篇6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 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1]。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 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 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2]。

武汉藏龙岛湿地公园是2013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湿地公园[3]。该湿地公园虽然早在2010年12月就被湖北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湖北省级湿地公园, 但目前仍属于亟待开发的典型的城郊淡水湿地, 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对武汉市水生态、水环境和区域气候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是武汉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相当重要内容。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已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 》的国家重要城市湿地公园[4], 其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项目的实施, 对于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促进武汉城市圈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范围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 位于藏龙岛长咀村, 地理范围为东经114°23′44.65″~114°25′41.96″;北纬30°24′5.02″~30°25′39.43″, 南北跨越2.90km, 东西跨越3.48km, 包括杨桥湖、下谭湖和明星林场等区域。湿地公园总面积311.75hm2。

2.2 地形地貌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 为汤逊湖所环绕, 属低山丘陵。江夏区境地形特征是中部高, 西靠长江, 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 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 东侧为梁子湖低地, 3种地貌形体基本平分。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 呈东西向带状, 横亘于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 地面高程约20~40m, 中部和北部为成片岗丘, 海拔约150m左右。藏龙岛湿地公园位于武汉市东南部, 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内, 地貌属汉江一级阶地。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本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

2.3 水环境状况

江夏区境内有大小湖泊17处, 主要湖泊有大沟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爷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 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位于杨桥湖, 属长江水系, 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 河湖密布, 沟渠纵横。长江为区内主要干流, 区域周围的湖泊主要有汤逊湖、青菱湖、黄家湖等, 湿地公园内水体通过橡皮闸与汤逊湖连通, 汤逊湖通过青菱河、巡司河与长江连通。公园内湖水深平均为1.85m, 常水位18.5m, 最高控制水位19.5m, 枯水位18.2m。

根据《2011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汤逊湖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Ⅳ类标准。根据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6月的实地调查, 杨桥湖的总磷等监测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Ⅲ类标准, 水质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湿地公园西侧的高尔夫球场和东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排污, 球场施肥和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增加了水体的氮、磷含量。东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排污, 造成湿地公园东北侧沟渠中水质恶化, 外来物种喜旱莲子草疯长。此外湿地公园北侧住宅小区较多, 人为活动频繁, 时有居民向湿地公园丢弃垃圾, 倾倒生活污水。

2.4 气象

江夏区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16.7℃, 年均降雨量1200mm。本项目所处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 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区域过渡的湿润性季风性气候, 并受局部的江河湖泊的调节。年平均气温为15.8℃~17.5℃,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0℃,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1℃, 年平均降水量1230.6mm, 雨量充沛, 一般春夏雨多, 秋冬雨少;年平均日照1954.9h, 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平均相对湿度70%, 严寒酷暑时间短。

2.5 土壤

江夏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和红壤, 间有少量紫色土、黄棕壤和石灰土分布。其中水稻土主要是潴育型水稻土。土壤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稻土的比例迅速下降、红壤迅速增加。海拔40m附近以下地带中, 水稻土占有绝对优势, 且主要是是潴育型水稻土。红壤是该区的地带性土壤, 其比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加。

2.6 湿地动植物资源

藏龙岛湿地公园湿地率为82.33%, 是典型的城郊淡水湿地。湿地以湖泊湿地为主, 同时分布有少量的沼泽湿地, 包括湖泊湿地周围的沟渠及明星林场周围的浅水区 (表1) 。

2010年6月,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对藏龙岛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园湿地植被资源丰富, 浮游植物共6门43种 (属) , 维管束植物152种, 隶属于56科114属。按照《中国湿地植被》区划, 湿地公园属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草丛沼泽和浅水植物湿地区”。藏龙岛湿地公园内湿地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23个群系。

调查结果显示公园湿地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共有6种两栖类动物, 隶属于1目3科;爬行类11种, 隶属于2目6科;哺乳类10种, 隶属于5目7科。通过2010年和2012年两次鸟类观测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并参考武汉观鸟会在藏龙岛的鸟类观测记录结果, 藏龙岛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鸟类有79种, 隶属于11目34科。现有鱼类4目8科31种, 浮游动物35种 (属) , 底栖动物27种。

3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构想

3.1 指导思想

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2~2030年)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年) 》为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重点加强湿地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加强对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管理培训等能力建设, 使得藏龙岛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鸟类栖息地得到保护, 逐步使湿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功能, 为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2 建设目标

在近期内, 通过对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使得保护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保护管理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湿地植被得到恢复, 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推动湖北乃至全国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具体目标为:完善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科普宣教体系;鸟类栖息地等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生态景观得到提升;湿地植被得到较快恢复, 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3.3 总体布局与分区建设

根据藏龙岛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公园现状, 构想将藏龙岛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图1)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生态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湿地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及湿地生态旅游等方面, 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重点突出建设恢复重建区和宣教展示区, 实施管理保护、湿地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四大工程, 以达到完善保护管理机构, 加强保护管理能力, 恢复湿地植被, 提升生态景观, 保护鸟类栖息地的建设目标, 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3.3.1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设在杨桥湖合理利用区以外的水域及湿地公园南端的明星林场。杨桥湖水质良好, 尤其是东侧杨桥湖生长有大量的菰、香蒲、莲等湿地植物, 且有水雉、黑水鸡等多种湿地鸟类在此活动寻食。明星林场的马尾松林地虽为人工栽培, 但近30年来人为干扰较小, 长势良好, 林相整齐而优美, 林中栖息着环颈雉等多种林鸟及小白鹭、夜鹭等湿地鸟类, 同时这里也是鹭科鸟类的集中繁殖地。生态保育区总面积209.28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7.13%。

3.3.2 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设在杨桥湖周围的带状渠道湿地区域, 该部分水质污染较严重, 且有外来种侵入, 水域较浅, 平均1m左右, 生长着菰、芦苇、水烛、莲、菱等水生植物, 适宜恢复水生植被。将该区域划为恢复重建区, 重点进行水污染治理, 清除外来物种, 丰富动植物资源。恢复重建区总面积11.28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62%。

3.3.3 合理利用区

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范围包括靠近藏龙大道的杨桥湖一隅及明星林场西侧的区域。合理利用区总面积68.77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2.06%。

3.3.4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是进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环保意识的主要区域, 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等活动。范围包括公园主入口的狮子山部分区域、下谭湖部分水域及对面的滨湖一号船。通过区域内湿地景观的营造, 以及湿地净化水质展示、湿地科普宣教中心等途径展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 让游客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藏龙岛湿地, 从而提高人们的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宣教展示区面积18.4hm2, 占总面积的5.90%。

3.3.5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作为湿地公园的入口和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区, 包括一个主入口和5个次入口。明星林场的南入口为湿地公园的主入口, 在玉叶滩、湿地公园与藏龙大道相交处、湿地公园与藏龙大桥相交处分别设置5个次入口。管理服务区总面积4.02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29%。

3.4 建设工程

3.4.1 保护管理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保护管理站2个 (每个建筑面积60m2) , 设界碑4个、界桩30个和标牌 (指示牌等) 10个, 防火宣传牌10个, 新建管护码头2个, 新建栈道800m, 道路改造5.4km, 并购置病虫害防治设备1套、巡护车1辆、巡护快艇1艘和垃圾清运船2艘。

3.4.2 湿地恢复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滨岸植物缓冲区5800m2, 恢复水生植物18hm2。建鸟类栖息地保护区, 建造人工鸟岛3000m2, 新建生物隔离带30000m2, 购置植物病虫害繁殖检疫设备。

3.4.3 科研监测工程

建设内容:建立监测点、监控系统建设, 并配备相应的数码单反照像机、双筒望远镜、单筒高倍望远镜等监测设备。

3.4.4 科普宣教工程

建设内容:新建湿地博物馆、观鸟屋, 设立大型宣传牌5个, 并配备相应的宣教设备。

4 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4.1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优势

近年来, 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11月, 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将对退化湿地的恢复列为优先领域。在2002年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2~2030年) 》中明确指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内容, 以管理体制与体系改善、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2004年6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国发办[2004]50号) , 并指示“采取多种形式, 加快推进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 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 恢复湿地功能, 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 予以高度重视, 并切实抓紧抓好”。同年, 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 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全国湿地保护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为本构想提供了政策依据。

开发建设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不仅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而且切合了国家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先领域, 具有国家生态建设的政策优势。

4.2 各级部门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有利支持

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2010年11月藏龙岛湿地公园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后, 开发区立即成立了藏龙岛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 对公园进行日常的保护管理, 并多次请相关植物类专家、鸟类专家以及设计单位咨询如何保护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目前藏龙岛办事处自筹资金, 完成了藏龙岛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完成了山体植被的恢复、瞭望塔、桩景园等建设, 二期建设正在筹备中。这些建设都得到了相关林业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4.3 具备较好的生态恢复条件

藏龙岛湿地现存主体仍维持较好的自然特性, 水生植被数量较多, 很多区域植被组成仍保持着野生状态, 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功能仍未丧失, 大部分区域可以逐渐恢复原有的生境面貌。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都为藏龙岛湿地公园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只要工程措施得当, 开发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效益评价

5.1 生态效益评价

近3年, 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藏龙岛办事处对公园内的山体植被进行了修复, 修复面积为114323m2, 修建了树桩盆景园, 面积3500m2, 修建用于连接明星林场和杨桥湖的环湖路的桥梁等, 共投入资金1亿元。目前, 进出公园的道路系统已经基本形成, 但湿地生态景观不丰富, 鸟类栖息地散、乱, 加上湖岸冲刷严重, 部分区域植被景观较破碎, 不能满足湿地恢复及动物、鸟类栖息的需求。通过开发建设, 增强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能力, 不仅使湿地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增加珍稀动植物种群和数量, 还将改善区域人文、气候等环境条件, 提升生态功能, 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促进湿地的多种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和生态保障。

5.2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对藏龙岛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将提高湿地科研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 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通过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扩大湿地公园的影响,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增强人们关心自然的自觉意识, 为湿地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5.3 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对藏龙岛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的同时, 将会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升湿地公园景观品质, 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为公园增加经济收入。

6 结语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已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11~2015) 》的国家重要城市湿地公园。推动实施藏龙岛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开发建设, 对于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促进武汉城市圈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藏龙岛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开发建设, 将极大提高湿地公园的管理保护能力,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规模, 完善湿地监测体系、科普宣传体系建设,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建设美丽武汉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湖北乃至全国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做贡献。

摘要:指出了武汉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 调查分析了其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等基本情况, 提出了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构想, 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各缔约国.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R].拉姆拉尔:各缔约国, 1971.

[2]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2005]118号) [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05.

[3]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河北尚义察汗尔等85处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林湿发[2012]341号) [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12.

武汉主题公园 篇7

1. 解放公园的基本概况

解放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北隅,南界解放公园路,西邻市委机关大院,面积38公顷。前身为英、法、俄、德、日、比六国洋商跑马场,俗称西商跑马场。公园始建于1953年,1955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六周年)建成开放,故名“解放公园”。此园1952年始建,现已成为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公园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7.6万平方米,是市区最大的自然生态公园。解放公园是建国60华诞评选的武汉市十大经典工程之一,获得了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三等奖,又经历了数次改建,在城市公园的水景观设计中有着经典的参考价值。

2. 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与水景观的关系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而由于城市的发展,其中的水景观更是越来越少,城市公园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可是现在的城市公园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堪忧,过大而单调的水体,笔直而毫无新意的水道,缺乏绿色植被点缀的河岸,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地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池塘、小溪,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在城市公园中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公园中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1 将现代生活与自然生态结合

城市公园的概念应是面向公众开放,具有比较完善的设施和绿化环境,并能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具有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科教健身、文化艺术、防灾避灾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原本存在的植被和水体日益被高楼大厦取代,城市公园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自然,融于自然,因此水景观作为最具视感类的自然界景观,会带给游玩的居民最直接的感受。解放公园位于闹市区附近,西门入口就是一片几百米宽的水域,水中有草有鱼有鸟,岸边有花有石有小桥,与周围的高楼对比,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公园中荷花、芦苇、梭鱼草、慈姑、非洲睡莲……水生植物达60余种,或摇曳生姿,或浮于水面,在初夏的阳光里,波光粼粼,清香阵阵,就像城市中的神秘花园,给人一种回归田园的感觉。

2.2 将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结合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对区域传统文化表达的探讨一直在延续。城市公园的文化底蕴不仅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也成为城市文化所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园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言人,通过刻画城市的个性、弘扬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化、陶冶市民情操,使人们对该城市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增强情感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对武汉来说,最大的景观特点便是水资源多,为了展示特有的水景观文化,需要在水景观上设计出更有代入感的效果,使市民和外来旅游者都有强烈的感受与深刻的印象。解放公园生态湿地景观,占地1万平方米,是江城首个人工湿地景观。新建的生态湿地由一个大湖、2个小湖、4条连通沟渠及1个净水渠组成,美丽的水景观给市民和旅游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2.3 将现代生活与生态修复结合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户外游憩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经济活动也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多的污染和不利影响。当前,城市公园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公众需求;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协调各部门机构的职能和利益等一系列挑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城市公园建设应首先强调水景观的环境建设。清澈洁净的河流、湖泊才能成为景观利用的对象和载体。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水景观建设,对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营造多样化的生物种群生存环境,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公园设计方案采用生态水净化系统,建立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对水进行净化。简而言之,该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机器,为解放公园增添了更深的趣味和教育功能。

3. 现代城市公园水景观的主要设计原则探讨

3.1 水景观面积不可太大

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解放公园的水体可以说大,因为整个公园的水域几乎是全部相连的,但是每个部分通过几个渠道相通,可以随时关闭通道。每段水体都有不同的景观和植物,提供的游玩方式也不一样,如划船、赏鱼、赏荷花、垂钓等等。这样将大块水体分割成了多个小块,便于管理,也便于营造更多的景观多态性。

3.2 水景观形状不可太直

水体最好设计成曲形。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成笔直的,也许此种做法体现的是一种秩序美,一种征服自然的心理满足感。解放公园的水体几乎没有直道,湖之间连着河,河岸在树林和山石之间蜿蜒,同时每隔不远就有一座石桥,使水道看似时宽时窄,与山石树木相互环绕,显出缠绵而精致的景观。

3.3 以协调的桥与水体搭配

对于城市公园的水体来说,最重要的点缀莫过于桥。在古典景观中,桥和水从来都是相依并存的。在城市公园中,不同宽度的河与不同大小的湖都需要设计与之相搭配的桥。桥梁建筑不仅要具备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只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城市公园中的桥与市区中的其他桥不完全一样,但是也得讲究设计的线型、造型、色彩、饰面肌理。进一步来说,因为公园中的水是静的,并且跨度一般都不大,可以多采用更具古典气质的拱桥,或者平铺、弯曲的木板桥。解放公园中,有石桥六座,人工桥近二十座。石桥以拥翠桥、曲水桥、文华桥为最美,它们掩映在绿水与蓝天之间,水是蓝色的,天是蓝色的,不细看的话,还真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3.4 重视水景观的休闲性

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必须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即要努力为人们在居住区中营建一个休闲性的水景,而并不是仅仅让人们远观。这同样也是当今景观设计师设计现代水景时,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原则。如果缺乏植物等软质景观的穿插,可能作为一个展示性的景观是合适的,但是从城市公园的角度考虑,整个景观太硬了,缺乏温馨的感觉,这样的地方恐怕是很少有人愿意在这儿休息娱乐的。所以好的城市公园,水景观一定要有足够的植物穿插。只有这样,才可能具有休闲性。这更是一种现代城市空间水景的个性。而在植物穿插时要注意植物合理的生态配置。同时,还应考虑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解放公园的水体周围一般都不会全是湿地,每隔几米会有一棵树,周围有乔木与草本植物,除了树林与草地中穿行的石板地以外,在游客的眼中,公园的水景观是被绿色包围的,给游客带来明朗、舒畅的景观感受。

4. 结语

武汉主题公园 篇8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程墨实习生郭凯)“爸爸、妈妈没有忘记你!”近日,12岁留守少年孙飞通过视频与外出打工的父母“重逢”时,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看到爸爸、妈妈我好激动,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以后让他们不用这么辛苦地外出打工!”孙飞说。

让这些许久都没有见到父母的留守儿童,通过屏幕与亲人“见面”,是“圆梦蒲公英———五峰少年游江城”公益夏令营送给他的礼物之一。在夏令营期间,孩子们不仅免费参观了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等武汉知名景点,还在武汉大学参加了“小小大学生”的模拟分科学习。

对很多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来说,到武汉参加夏令营,是一次非常新鲜的体验。此次夏令营,是武汉市首批启动的“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在武汉市教育局和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的安排下,共有92名像孙飞一样的留守儿童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免费到武汉游学。

武汉主题公园 篇9

关键词:郊野公园,植物群落,近自然

1 郊野公园植物群落概况

我国的郊野公园多是设立在湖泊、河流上游水源保护区、风景林地、重要湿地和组团隔离地带。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风景资源, 植物群落多为地带性的植被。郊野公园的主要群落类型为近自然植物群落, 受人为的干扰程度较低。

2 研究方法

由于武汉市郊野公园体系尚未建成, 故而调查对象选取在地理区位、景观资源、生态环境、植被特性等方面与郊野公园有相似特征的公园的生态修复区、森林公园、风景区。本次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 对选取的样地进行调查, 拍摄每块样地中植物群落及周边环境的图片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和内容。

3 武汉市郊野公园近自然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

3.1 群落结构层次不完整

从群落调查基本情况来看, 有些群落的结构层次不完整, 其中缺少灌木层的较多, 主要原因有2点, 一是人为干扰, 清灌的处理, 二是群落的郁闭度或密度过大, 导致灌木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空间受限。

3.2 群落季相变化缺乏

从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 大部分近自然植物群落仅有1~2季有景可赏, 没有突出较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 从色彩角度而言, 较为单调, 过渡欠佳, 调查的67个近自然植物群落中具有四时变化的仅占19.4%。

3.3 群落景观效果缺乏

总体看, 群落林冠线起伏都不大, 群落的冠形差异性不明显, 外貌表现一般。从植物的叶色、叶形、质地来看, 群落中季相变化不突出, 叶色差异不明显。从植株的栽植疏密度来看, 多为马尾松纯林, 疏密变化不大。

4 武汉市郊野公园近自然植物群落优化策略与措施

4.1 武汉市郊野公园近自然植物群落优化策略

4.1.1 地带性乡土植物的开发利用。

在园林绿化实践中, 应该对地带性的植物进行长期地开发研究, 注重对地带性乡土植物季相特征的利用, 重视植物的品种及品种之间的筛选, 重视植物美感、景观、韵律的效果, 达到生态与美学的高度协调。

4.1.2 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绿地群落植物配置的核心是生态位次的配置, 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差异, 采用耐性、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 避免间接竞争, 形成互惠共生,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经过长期地演化, 顶级植物群落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相适应, 成为与之相适应的最优良的生态结构。借鉴地带性的自然群落, 营造出乔木、木本植物为主的乔灌草符合结构植物群落, 确保群落的空间、营养和时间结构的合理性。

4.1.3 合理搭配绿化植物, 加强观赏草的运用。

对植物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 能够将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和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营造的群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建立近自然的符合潜在植被特征的植物生态系统。另外, 还可以加强对观赏草的运用, 体现大自然的情趣, 其形态优美而自然。

4.2 武汉市郊野公园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措施

4.2.1 临水型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

郊野公园的水系护坡基本均为自然型, 具有良好的地形结构, 缓坡入水, 加上植物的丰富, 必定能创造出优美起伏的群落轮廓线。在植物物种选择上, 乔木应以冠形优美、体量较大、能够遮荫或者符合水边特性的物种为主;灌木可选择云南黄馨、金钟花、杜鹃、石楠、海桐等耐阴而又具有观赏特性的植物;草本植物尽量配置野趣自然, 可选择红花酢浆草、泽漆、羊蹄、阿拉伯婆婆纳、活血丹、连线草等;水生植物可根据不同的水位选择不同的植物, 以观赏效果良好为佳, 如黄菖蒲、芦竹、大花美人蕉等。

4.2.2 平地型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

平地的地形上更适宜开展游憩活动, 因此在进行构建时, 群落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灌木的覆盖率, 关注群落的季相特征。树种选择上, 乔木选择树形优美、灌幅大的树种, 如樟树、乌桕、枫杨、乐昌含笑;小乔木如桂花、八角枫、三角枫、白玉兰、琵琶等;灌木如野蔷薇、凌霄、山茶等, 草本选择色彩明亮, 有季相变化的物种, 如泽漆、大巢菜、二月兰、马兰、连线草等。

4.2.3 山地型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

对山地植物进行设计和改造时, 要结合地形, 主次分明, 突出景观特色, 营造优美的群落林冠线。在植物景观营造时, 利用植物强化地形, 而起伏的地形也丰富了林冠线。按树种的高低、地形的变化, 形成高低错落、跌岩起伏的群落林冠线, 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节奏、韵律感。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 乔木可选择速生树种或具有群体景观效应的树种, 如马尾松、樟树、杉木、木荷、拐枣、重阳木、朴树及栎属植物, 适当的区域可以考虑种植竹类;灌木以耐阴性为主, 如山胡椒、竹叶椒、茶梅、冬青、槲栎、月季等;草本以耐贫瘠、易成活、易繁殖的为主, 如鳞毛蕨、狗脊蕨、络石、复叶耳蕨、大巢菜、天葵等。

参考文献

[1] 吴军霞.芜湖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8

武汉主题公园 篇10

1.1 保护和利用了植物资源, 节约了建设成本

在工程设计中, 一般设计人员由于缺乏对施工现场立地条件及原有植物资源的详尽调查, 不可能将原有植物都考虑到设计中去, 推倒重来的规划建设容易造成对原有有价值的植物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加大了建设资金投入。原武汉市种苗场内遗留的树木很多, 在施工过程中, 建设者因地制宜, 及时修改和调整建设方案, 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植物资源, 将其重新整合利用, 取得了既定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建设成本。

1.2 尊重和体现了资源价值, 丰富了公园景观

一般而言, 新建的绿地普遍存在新栽苗木体量偏小, 新植大树几年内较难恢复到其自然生长形态, 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设计的景观效果的弱点。而苗圃地遗留的这些大树, 经过合理的整合利用, 其粗壮挺拔的姿态, 丰满开展的树形, 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其次, 原有大树的保留对整个公园的植物配置景观效果起到骨架和控制的作用。再次, 园内遗留的植物里面, 还有较多武汉市比较少见的名贵花木, 其对公园植物的多样性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也丰富了公园景观。

1.3 传承和延续了文化历史, 增加了文化内涵

改圃建园重在改建而非平地而起的新建, 将苗圃地的遗留植物尽量保留下来正如黄帝庙前遗留的松柏, 是一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种苗场内遗留下来的植物资源里面, 法桐, 水杉, 池杉是20世纪70年代种苗场的三大件, 母本桂花是种苗场的骄傲 (60年代初, 种苗场的桂花品种、数量均居全市之首) 。这些植物的保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景观建设价值, 同时也承载着种苗场的历史。

2 保留原有树木的措施

2.1 认真领会并结合设计意图, 做好苗木资源调查研究, 初步形成保留方案

由于设计部门在做设计中一般不能将苗圃内遗留的所有植物资源都考虑进去, 因此,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之前, 需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所有苗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充分掌握遗留树木的资源状况, 了解其观赏特性和分布位置, 并结合公园总体规划, 提出了保留有价值植物资源的建议方案。

2.2 具体施工中因地制宜, 逐步完善设计, 取得资源利用和景观效果的双赢

由于原种苗场内的遗留树木分布比较分散, 缺乏公园植物的整体美, 因此需要对这些大树进行重新整合利用, 以打破原有的苗圃映象格局。另外, 有些大树的位置与规划建筑、方面老树伤筋动骨存在一个成活率的问题, 成活后又得几年的恢复期才能达到其正常的观赏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公园的建设者们在尊重和充分理解设计的基础上, 对于能够就地利用的树木尽量采取通过修改局部设计的途径来保留。

比如在公园南大门处, 有几棵池杉位于主出入口处, 按照设计本应清除池杉以保证通行的畅通。但是经过细致观察后发现, 池杉高达20m, 对游人进出的影响不大, 且其高大的体量同两侧与之相当的池杉、枫杨相呼应。设计人员于是在正入口处增加了池杉的树池, 这样既不用移除池杉, 同时矩形的平地树池与其后的椭圆形花坛, 圆形的中心花坛, 形成一条景观中轴线, 层层进深, 将游人引进园内。

由三通桥通往中心花坛去的一段道路中, 原本设计的是一条径直小路, 但是有一棵弯腰樟树正处于路中, 需按照设计要求被挖掉, 虽然樟树是常见的绿化树种, 不足为贵, 砍掉并不可惜, 但是树龄较长的弯腰樟树却是少见。经过实地考察, 在施工部门的沟通下, 设计部门将径直小路改为弯曲小路以绕过弯腰樟树。而这弯腰樟树的曲干虬枝, 青石小路的曲折有致倒使该处景观韵致增色不少。

又如公园内中国园景观区处有一株干径约40cm的棠梨, 树龄长达50年之久, 实属罕见。为保留这株棠梨, 在施工时, 将驳岸绕过棠梨而建, 形成岬角, 独木成景, 其后又在树下布置一组六面美人靠椅, 同时在其临水处参差地配上些太湖石, 植以云南黄馨, 自成一景。同时在对面的驳岸和蓬岛两处各配置了一株棠梨, 使之成为三足鼎立之势。春天, 满树繁花似锦, 格外引人注目, 有效地丰富了公园局部景观。

2.3 因地制宜, 就地调栽

在就地利用达不到既定的景观效果或者由于要修建水体或基础设施的需要时, 就不得不对原有树木进行移栽。种苗场内原有一株白皮松, 其斑驳树皮衬以青翠的树冠, 尽显其尊贵。在改圃建园之时, 经过再三斟酌, 将其配置于正大门中心花坛的假山后, 既凸显了假山的空灵剔透, 也衬托了白皮松的苍虬有力。

3 实践意义

上一篇:空间数据存储下一篇:基于问题的学习P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