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2024-07-13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共3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篇1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越来越多的企业谈起信息化建设及近年IT服务业务拓展的情况的时候,都会深有感触:企业信息化建设绝对不只是IT技术的应用问题,而是企业整体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涉及销售、财务、采购诸多环节。这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变革,并且在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都始终需要以业务为主导。

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微软高科技企业解决方案 企业做ERP的难度首先来自于作为企业整体如何打通销售、财务、采购等环节,因为ERP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而一定是企业整体的。而目前国内企业基础管理工作通常比较薄弱,要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也是企业的一大困难。这两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时,一定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首先企业“一把手”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不仅要对信息化建设坚定信心,更重要的是把握方向,要清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一把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也绝不仅仅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而首先是企业上下意识上的转变。

其次要整合、优化企业整体业务流程。这些年,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造成企业内部自动化信息孤岛越来越严重。企业盲目的信息化,导致信息系统并不能支撑企业业务流程与业务战略。如果企业能够将人为实现的流程和通过系统实现的流程进行无缝整合,企业将因此获得核心的竞争优势。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篇2

1. 平台建设的意义

徐州市文献信息服务平台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资源存储也比较分散、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非常不便, 而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机械行业的文献信息资源更是较为匮乏,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目前,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文献信息资源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集成揭示和服务能力较弱, 现有的工程机械行业数据库内容不完善、全文数据库偏少、信息化加工能力偏低, 各机构开展的信息服务内容单一、行业前沿信息跟踪等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欠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徐州市工程机械行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徐州市工程机械行业发展, 丰富文献信息资源, 徐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依托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平台、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主导, 建立徐州市工程技术文献信息服务平台, 以期搭建一个便捷的网上文献资料检索和获取渠道, 对现有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扩充和深化, 并针对徐州市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 建立工程机械行业数据库和国内外行业信息发布及产学研栏目, 为企业、高校及研发机构搭建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桥梁。

本平台建成后, 将大大缓解徐州地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需求迫切与信息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使面向全市服务的国内外基础文献满足率达90%以上, 工程机械行业文献资料满足率达95%以上。

2. 平台建设的内容

徐州市工程技术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集成现有的信息资源, 包括国际、国内的科技文献资源和行业、企业及其相关产品的最新信息, 实现资源共享, 为徐州地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便捷的网上文献资料检索和获取渠道, 提供原文提取、科技查新、科研定题、科技项目评估等信息支持和增值服务。

(2) 本平台还将针对工程机械这一徐州市优势主导产业的需求, 建立工程机械行业数据库, 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行业动态信息, 为企业的技术攻关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的研制开发及应用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重新整理、加工, 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专题信息服务。

(3) 改变传统的检索、咨询等被动型服务, 针对企业特点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通过用户意见反馈, 及时掌握用户需求动态, 对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行密切跟踪和获取, 及时向徐州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发布、推送等等。

(4) 本平台还设立产学研栏目, 将徐州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分类对接, 及时将企业技术需求、高校成果、研究机构成果进行发布和推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度, 提高科技转化的效率。

(5) 根据积累的工程机械方面的动态数据, 在适当的时候本平台将建立工程机械数据服务系统, 为企业提供更及时、全面、系统的专业服务。

3. 平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机制

为了将平台建设成为一个“科学、高效、开放、有序、安全”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服务平台, 项目建设期间将采用二维管理、项目制绩效及系统培训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保障项目的准确定位、任务实现, 为我市科技信息服务注入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保障核心团队稳定及人才培养;同时, 不断吸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对现有各项隔离体制进行完善与更新, 从制度上为平台的运行建立起一个基础保障体系。

该信息化服务平台采取重点运营、互相支撑发展的运行机制, 由徐州市科学技术局情报研究所承担主要建设工作,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担共建工作。运行期间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 负责平台建设期间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保障服务平台整体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同时, 设立专门的技术服务小组, 对平台建设期间以及项目完全投入运行之后的基本技术问题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本平台投入使用后, 将对服务对象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培训, 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 通过平台网站登录, 既可以访问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平台获取文献资源, 也可以进入工程机械特色数据库获取行业特色资源。

4. 小结

徐州市工程技术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将通过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服务, 提供徐州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 促进徐州地区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还为用户提供本地特色数据库 (即工程机械数据库) 信息检索, 服务业内人士, 使其更充分了解、应用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信息资源及发展方向, 进一步促进徐州地区工程机械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 2005 (6) .

[2]周晓明, 胡正强, 唐宝莲, 等.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 2009 (3) .

[3]梁建荣.廊坊市城乡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

[4]蔡晓睿.浅析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向和意义[J].江苏科技信息, 2O10 (8) .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篇3

摘要:本文通过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岗位需求,并根据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成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作室,确立了“尽可能做到毕业生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工作室的目标,编写相关教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探讨了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机电专业特色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作室 专业特色 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职生仍存在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了机电技术工作室,开展了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机电专业特色的建设探索。

一、企业需求的人才调研

企业需求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预算期间内,对内部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对特定岗位,企业需要的是适合该岗位的人才。所谓适合,首先,招聘的员工必须认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且规划在该岗位和行业的长期发展;其次,招聘的员工必须具备完成该岗位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最后,招聘的员工具备上升的能力,能胜任重要工作的素质。

根据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笔者选择了几家企业进行企业需求人才的调研,其中包括南昌正维科技公司、江西中气工控有限公司两家自动化公司,还包括这两家公司服务的江铃汽车集团工程公司、江铜集团公司,以及清华泰豪公司。从调研情况来看,企业所需的高职人才大多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要求他们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较强。对毕业生要求的具体职业能力包括机械识图与制图能力、电气识图与制图能力、简单机械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气动系统组装调试能力、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能力、控制电机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检测与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等。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机电技术工作室与两家自动化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增加了适合公司岗位的教学内容,同时聘请该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工作室的技术顾问,以保证毕业生和公司的无缝对接。

二、机电技术工作室的建立及工作展开

根据企业调研分析,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成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作室,该工作室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6名指导教师、14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和多名企业技术人员组成。

机电技术工作室成立后,相关人员首先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对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而确定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即尽可能做到毕业生和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因此,机电技术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机械识图与制图能力、电气识图与制图能力、简单机械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气动系统组装调试能力、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能力、控制电机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检测与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接着,围绕这一目标,机电技术工作室又编写了《PLC技术应用教程》《PLC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实训教程》两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实验设备齐全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如在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学习PLC的工厂自动控制机械手及分拣控制,在柔性自动化控制和机器人实验室学习工厂的PLC控制的柔性自动化控制生产线和机器人的自动控制,在电气实验室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机电技术工作室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机电技术工作室QQ群,方便师生互相讨论、答疑,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实现企业无缝对接的目的,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工作室进行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机电技术工作室的教师和学生在参加全国自动化技能竞赛中,荣获了全国二等奖以及全国教学能手的称号。

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比赛改进了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探索机电专业的特色,工作室教师还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学习,了解并学习了全国最前沿工业动态,促进了机电技术工作室的发展。

三、毕业生工作反馈

成立工作室时,学生成员有2013级和2014级机电班学生,2015年7月,2013级的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部分学生进入南昌正维科技和江西中气工控这两家自动化公司作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据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与同事很好沟通,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表现优良,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学生也在工作室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学得扎实,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很强。其他学生分别进入不同的单位实习,有的学生进入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或者清华泰豪等公司实习。他们当初找实习单位时,有意识地偏向了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方向,认为在工作室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对他们今后的职业走向极为有利。机电技术工作室里的2014级学生成员在2016年已经开始进行顶岗实习,又有许多优秀的学生进入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领域。笔者相信,在机电技术工作室的这段学习经历,对他们的工作会有重要意义。

四、机电技术工作室存在的不足

机电技术工作室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机械识图与制图能力、电气识图与制图能力、简单机械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气动系统组装调试能力、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能力、控制电机系统组装调试能力、检测与控制系统组装调试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尽最大可能实现了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机电技术工作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机电技术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正常教学外的补充和拓展,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才能进行机电技术工作室的各项教学活动。由于时间仓促,机电技术工作室教学活动不够深入;其次,与校外企业合作时,联系不紧密。在开展机电技术工作室工作时,学校应多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多开展技术讲座,多派学生去公司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最后,机电技术工作室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扬钻研精神。同时,机电技术工作室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

专业的特色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服务能力,关系到高校能否受到社会认可,所以特色专业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笔者只是从成立机电技术工作室这个方面,做了小小的尝试、探讨,希望对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乃至同类院校的机电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一篇:装修申请报告下一篇:金道铭同志在全省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