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共12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1
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再是判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 信息化的应用能力更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取胜的武器。海尔、海信、创维等大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已开始发展信息化, 并在企业信息化开展当中获得本身经营利润、内部经营管理、产业技术优化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同时这些大型企业已经把循序渐进的开展信息化提高到企业固定日程上来。
在当前, 尤其是中小企业, 其企业规模、资金能力、技术水平与大型企业相比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 更应该借助信息化这一手段去在市场中“驰骋”, 使企业的综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大型企业, 还是中小型企业, 虽然本身所处的行业生态环境不尽相同, 并造成发展阶段的差异, 但每个企业终究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它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在开展信息化中, 利用它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销售信息等, 同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 达到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 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 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 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亚马逊书店 (www.amazon.com) , 它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并获得成功, 并成为带动全球B2C电子商务 (企业与个人交易) 发展的风向标。在国内也有一些网站开展网上零售成功的企业, 比如被许多人青睐的当当书店 (www.dangdang.com) , 读者可以在网上不限时间的随意挑选喜爱的书籍, 从中体会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现代气息”。书籍的销售方式毕竟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挑战最成功的例子,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步开展网上经营的方式, 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种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 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 主要表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两个方面。一些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提倡“无纸化办公”, 这种办公方式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当前, 最直观体现利用信息化节约成本的企业部门是财务部门, 这也是一些财务软件流行和国家财务制度所决定的。在信息化可以节约成本的同时,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给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体制。如企业实现管理系统信息化后, 上级管理者可随时跟踪、监控下级的工作状况, 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开展信息化不仅节约了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更使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趋于扁平化。首先,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 以及原始信息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的时间大大缩短, 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 管理更加直接。其次, 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上的作用, 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和谐关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企业信息化的策略是“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统筹规划”指制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阶段实施”指在整体规划指导下, 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 划分出信息化的阶段目标分别实施;“循序渐进”指围绕着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 渐进地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升级”指企业信息化要坚持发展的原则, 实现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升级。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甚至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各个方面, 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信息化的水平反映在信息的质量、数量, 传递的效率与共享的范围上。
2.1 建立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信息系统
这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 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 在企业建成投产之日就完成了的。几年来, 国家经贸委与科技部一直致力于推进企业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系统在智能化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流程中的应用。
2.2 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
实践证明, 许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企业, 把财务电算化作为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 这是基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有效地掌握并控制资金流, 才能控制物流, 进而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向其它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如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延伸, 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全过程所涉及的资金、物质、人才、技术信息流的整合。
2.3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是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 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商务贸易活动。它是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的过程, 因而其实现过程也分为3个步骤。 (1) 信息流的交互, 首先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 (2) 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 进一步沟通信息; (3) 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 进而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从我国的现实看, 还远不具备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的微观基础和宏观条件, 只能是借助互联网开展企业间信息的交互, 即电子商务的初步阶段。
3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障碍
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 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体系。这涉及到决策层、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3.1 决策层
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与科学决策, 是推进企业信息化最重要、最关键的前提。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涉及到对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流程的再造、管理手段的革新、管理团队的重组, 必须始终得到决策层高度一致和全力的支持。
3.2 技术层
技术层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借鉴国内与国际同行业或同类企业的成功经验, 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为此, 要坚持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要适应信息技术应用的大趋势, 既从企业实际出发, 坚持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个性化, 又要善于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的技术外包。企业只负责核心业务管理, 精减人员、提高效率, 保持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扩展性。
3.3 管理层
企业信息化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 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响应、有效配合。只有充分地认识“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才能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达到以信息化加快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团队、管理方式的创新。
3.4 执行层
信息化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才能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共享。因为最原始的财务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采购信息等都来自于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线, 唯有原始信息采集的准确, 才能确保汇总信息的真实可靠, 才能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4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4.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规划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国内的大型企业在大多已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情况下, 为本身开展企业信息化带来了方便。然而信息化的开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优势, 并避免了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浪费。
4.2 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由于企业信息网站发布的信息往往没有相关版权声明或立法保护, 使人感觉众说纷纭。因此, 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以确保社会各个机构和每个公民, 在使用他人有创造性的信息产品时支付合理的报酬或征得权利人的同意。在引用他人提供的原始信息时, 至少应注明出处。这样一方面尊重了信息的收集者或整理者的劳动, 另一方面给予信息资源权利人合理的经济补偿;不仅保护了企业信息资源权利人的正当权益, 更为扩大企业在更深入的范围内的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
4.3 建立监督企业信息公开运行的法律机制
(1) 应在确立客观标准的基础上, 引进包括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企业信息公开活动进行评议, 行政事后评议和事中评议相结合的制约机制; (2) 应建立通过媒体寻求企业共识, 讨论公共问题的机制; (3) 应完善公民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制度保障; (4) 应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 以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促进政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4 利用好信息化资源, 实现内部管理和配合外部运营
利用好信息化技术, 包括对内实现企业管理上的数码化和对外运营上的电子化两部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 这些也是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真实意义。
4.5 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 发展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
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在当前已经到了飞速发展的地步, 培养信息化人才也成为信息化开展的首要条件。另外,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每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4.6 实现开展信息化的初步应用,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发展信息化中不同于大型企业那样制定阶段目标, 其信息化的开展只能从最基本的信息化应用开始, 这样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网站, 通过网站发布企业信息、搜集信息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建设网站是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也是实现信息化的最基本条件。
4.7 选择最有实力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商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主要受资金、人才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设置专门的信息部门、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开发应用软件, 只有通过选择服务商来满足信息化要求。当前信息化服务商也很多, 信息化行业也是一个新行业, 服务商的持续经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
5 结 论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活动宏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涉及方方面面的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具体实施步骤、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还须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 它的具体理论还须不断完善和发展。
摘要:首先论述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指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与组织障碍, 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障碍
参考文献
[1].企业信息化建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196071.htm, 2010-04-08
[2].企业信息化服务[EB/OLL].http:∥www.skycen-ter.cn, 2010-04-08
[3].张金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探析[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studa20http:∥www.studa.net/qiyeyanjiu/080626/16485696.html, 2008-06-26
[4].李建华.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困难及策略[DB/OL].http:∥www.ccw.com.cn, 2003-12-08
[5].靖继鹏.应用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柯平, 高洁.信息管理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7].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什么是企业信息化.深圳新闻网[EB/OL].http:∥www.sznews.com/n/ca148840.htm, 2004-11-18
[9].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EB/OL].http:∥202.198.25.197:85/cddb/cddbft.htm, 2004-11-20.
[10].汤发俊.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12) :66~67
[11].吴彬雁.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魅力中国, 2009, (13)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2
2.1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实现管理模式转型,打造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实现业务、财务、结算、管理等多方面的无缝衔接。
(4)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使得企业更扁平化,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
(5)只有依托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才能拥抱互联网+。
2.2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的方面
2.2.1信息系统的建设针对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或者采购外部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开展。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的部分。
2.2.2IT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上网行为管理、机房管理、软件采购、硬件采购等。需要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IT管理的高效和有序。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管理或者外包管理等模式。
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成为各个行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烟草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垄断性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激烈的竞争,烟草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远发展。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烟草行业的各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迫切需求,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者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生产者生产的规范性。从我国的整个烟草行业来看,烟草企业虽然产品单一,但是企业的数量众多,这就为整个烟草行业采取先进的、规范的、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并且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合信息技术来进行生产管理。在现在的状况下,我国的烟草企业主要在代码、数据字典、接口、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对信息化标准存在需求,只有通过制定这些信息化的标准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
烟草行业的规范管理需要信息化标准的出台。我国一直以来对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模式。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要求整个烟草行业内部必须政令统一、快捷、通畅、准确,信息化建设则是该行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烟草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标准化建设,也是烟草行业各个企业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体现不出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开发优势。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必须对信息化管理有关的一些指标、数据以及流程的标准化进行重视,对信息资源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数据建设标准进行统一。
二、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烟草企业要想改善其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认识并重视起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其应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与投入。烟草企业领导应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局性工作进行实施,引导信息化部门综合协调、创新技术并提高服务,促进企业信息化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促进烟草企业业务、管理及技术协调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烟草企业领导还应该引导企业其他部门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与管理体系的健全。当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还应该落实到投入行动中,一方面烟草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设备与技术升级提高资金保证;另一方面,烟草企业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效率的提升。
(二)打造信息化建设平台。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要按照“全方位规划、分步骤实施、效益带动、逐渐推广”的方针,全方位规划和整合行业的有效资源,打造行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全方位规划包括整个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达到的目标、购置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实施步骤、实施周期、实施人员、实施范围以及软件选型)、整个项目的费用规划、整个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工作。信息化建设平台包括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采购过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合同管理,与此同时,可以动态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宣传和信息发布,也可以通过建立搜索引擎来实现整个烟草行业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查询。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受网络环境及外来风险因素、信息系统本身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烟草企业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建设。首先,烟草企业要明确建设网络的真正需求,并加大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资金,在自身的网络中建立必要的安全防御体系,增加必要的防火墙等安全硬件设施;其次,烟草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访问网络的用户控制与审查,加强数据安全、加密及身份认证等功能建设。最后,烟草企业要加强对内部网络流量的监控与分析,重视对网络病毒等其他安全潜在问题的防范,进而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靠性。
(四)提高企业信息化人才综合素质。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有技术设施作保障,更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保障。21世纪的企业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企业人才的竞争,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建设需要拥有信息技术与精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烟草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企业中来;通过教育培训对现有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促进其知识的更新与业务技能的提升;通过与各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进而为烟草企业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烟草企业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烟草企业必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整合资源打造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建设,提高信息化人才综合素质,从而为烟草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锋,马殿超.浅议烟草企业改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J].科技风,2014.
[2]方文琴.整合背景下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
[3]蒋树珍,张伟东.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2.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4
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巨大变革, 全球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强强联合, 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基础, 而且同时, 将向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等带来的全新的变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更容易集中管理。
在我国各个领域都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石油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契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为建设成国内与海外并举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公司,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都在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的变迁和我国石油企业的战略变革, 其中, 中国石油财务同样也在经历传统会计向信息会计的转变, 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石油企业应把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国际化过程中, 全面国际化, 提高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1]
2 石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经过多次变革, 在1998年, 重组创立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全国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油气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 各大石油企业均已陆续构建了相对有效的会计信息平台, 基本满足了企业内部外部财务管理的需求。
3 中国石油会计信息化建设
石油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中国石油财务相关部门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 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推进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创新, 中国石油是走在前面的。从1999年中国石油建立中国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FMIS) 开始, 在之后的14年的发展中, 中国石油在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3.1 研制成功会计一级集中核算
会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 中国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积极实践集中核算的管理理念。2007年, 中国石油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研制成功, 其遵循“设计思想国际化, 开发实施本地化”的理念, 创新了技术开发路线、标准管理体系和会计业务流程, 得到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高度赞扬。财务集中核算后, 更深入地贯彻了中石油“全面预算管理, 资金、债务、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 带来财务管理的新突破。
3.2 应用XBRL分类标准, 建立财务会计标准化规范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是应用于商业和会计数据电子化交流领域中的国际先进标准, 是企业财务报告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中国石油在2007年开始涉足XBRL研究, 结合我国财政部制定通用分类标准, 在企业开展实施规范化的财务会计标准, 并在其1999年开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FMIS) 上实施XBRL系统。XBRL项目的顺利实施, 推动和扩大了中国石油在国际财务会计信息化前沿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影响力。
3.3 ERP与FMIS顺利融合, 建设了中国石油特色ERP
中国石油非常注重F M I S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与ERP (企业资源计划) 的融合。ERP是基于欧美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平台, 国家政策上的差异, 导致中国企业实施ERP过程中需要适应性调整。
4 中国石化会计信息化建设
中国石化积极深化ERP系统。对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中, 完善以下方面:
4.1 对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石化的信息化建设参照国际石油公司的先进经验, 结合油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在体制上重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分离开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 让实施管理的职能部门更便捷的工作。
将会计核算部门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 独立成为会计核算中心, 这样的转换, 有效加强了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会计的集中核算, 在提高自己运营上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4.2 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计算机广域网
针对会计核算中心, 建立中心信息网, 已经是中国石化几年前开始开展的项目。经过我们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整个网络体系已经达到相对完备的程度, 形成了以各会计核算处局域网为基础;内连基本的信息处理单位, 外接Internet;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应用方案, 以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为目标的企业广域网。
4.3 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
采用CNPCFMl S (中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软件解决方案, 同时统一会计核算办法, 规范化会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 大力在企业内部培训相关知识, 提高员工业务和技术水平, 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除此之外, 还建立了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 专门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进行监控, 管理和维护, 切实保障了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3]。
5 未来的发展
国外石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上, 集中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 优化了业务流程。如今, 我国的石油财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三大石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虽然已有良好的基础, 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但是与国外企业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还存在差距。为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企业还正在加快转型, 向价值管理, 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国际化阶段迈进[4]。
因此, 在未来发展中, 我国石油公司应整合完善现有财务信息系统, 在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管理平台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使中国的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及信息化工作达到世界一流管理水平。
5.1 加快石油企业网络环境的相关法律建设
石油企业应根据新的会计环境, 加大力度研究网络环境会计控制方法, 来加强对有关的会计法规的立法建设。建立起适应新的网络经济发展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有了良好的体系基础, 可以更好的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5.2 培养专业石油会计人才
应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石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 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针对石油企业的特点, 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在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 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等技术, 结合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能动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以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
5.3 协调发展, 努力推进财务信息管理国际化
石油公司可以扩展在海外的项目, 结合实际运营情况, 加快现有财务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向海外项目拓展。积极面对全球化的趋势, 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风险管控, 确保国际业务规范运作, 有效防范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往来、合资合作等领域的各种风险, 全面实现石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摘要:了解了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论述了石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现状, 并对我国主流的三家石油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讨论, 指明了会计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5
[摘要]:本文围绕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了传统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现状及其重要意义,并通过对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研究,提出了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框架模式。
[关键词]: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物流
板块
EDI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在由生产、流通、消费组成的经济社会中,流通领域(由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部分组成)将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特别是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代替商流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因为没有比物流更能消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时间与空间障碍的了。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日趋繁忙,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传统运输、仓储相比,现代物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同步运用,信息化建设成了物流企业实现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在如此情形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应该知道怎样按信息化、网络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即从观念上的信息化到与企业内部管理、运营的信息化、网络化,再到与企业外部联系的信息化、网络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上说,应包括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等;要涵盖信息技术、信息流、信息传输、信息集成库等。通过建立这样的物流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集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检索和输出于一体的数据处理中心及其配套传输网络,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二、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就是全球化和信息化,这给企业的竞争环境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向所有传统企业提出了新的竞争规则。传统的物流企业如何向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新型企业转型也就成了有识者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时代,创造财富最多的产业是服务业;价值比高的产品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同时,传统产业的价值明显处于下降态势,其创造的价值也在变小。目前,就我国物流业来说,虽然只要有仓储、运输等设施就还能赚到钱,但信息化对企业的人才、创新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带来了新的价值增长方式。比如说,人们日渐了解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有的有少量的仓库或运输车辆,有的则什么储运设施都没有,但是它们却能创下比仓储、运输企业多几倍、甚至多更多倍的销售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的正是管理信息系统和销售网络系统创造价值,而具体的储运作业则外包给别的仓储、运输公司,这就是创新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所带来的价值。传统的物流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落伍,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统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大概会经历三个变化期:第一是以网络技术为先导的先进物流企业相继出现,传统的业界竞争规则、竞争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第二是传统物流企业由于受到冲击而感受到整个经济模式的变化而开始变革,并逐步走向适应新的信息时代。而没有先期准备的企业改革起来会很难。第三是,传统的物流企业靠自身完成信息化变革,或者和网络企业合作,真正融入新的企业时代。应当说,现在所有的传统的物流企业都处在这个向现代化物流业态的转型和发展的潮流中。对此视而不见、抱残守缺而不能转型的企业会感到钱越来越难赚,到后来难免会走向被挤出市场的结局。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的业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和搬运上,从硬件到软件与企业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国内能够做到提供综合型物流服务的企业尚不普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功能还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从有关调查来看,作为物流现代化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物流需求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我国的物流信息软件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不足,使技术进步缓慢;另一方面则在经营理念上未能跟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愿意在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资金,而且即使已经建立了一定档次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四、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物流企业应注重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的能力以及物流的专门知识,对物流系统进行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重视功能式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它是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它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及决策的科学性,其最终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物流信息系统正在向信息分类的集成化、系统功能的模块化、信息采集的在线化、信息存储的集中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处理的可视化方向发展。
信息系统首先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其次,物流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需求企业进行交流与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形势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背景下,企业的物流活动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生产零库存”、“JIT”、“供应链管理”、“到线结算”、“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国际新型物流管理模式已在广泛应用,而这些模式的开展是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分不开的。
五、建设信息系统的目标体系原则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代理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
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极其复杂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作业方式,为了与业务发展同步,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遵循的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系统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建设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起点要高,不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二是信息系统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系统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六、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模式
根据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五类功能,即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建设近期功能(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项目,再建设远期功能(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等功能)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现代物流宽带网络系统、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中心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及商务信息系统。
1、数据交换功能板块
数据交换功能板块是信息系统核心功能,是指对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税、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系统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这个板块,所有需要传递数据的单位都与信息系统相连,要传递的单证信息先传递到信息系统,再由信息系统根据电子数据中的接收方转发到相应单位,接收单位将收到的电子单证信息经转换后送到内部系统处理。
2、信息发布服务功能板块
信息发布服务功能板块包括水、陆、航空、多式联运价格体系、新闻和公告、电子政务指南、货源程序和运力、航班航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政策法规等。在这个板块应建立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组建局域网并通过DDN或拨号方式与信息中心联网,同时在服务现场端,配备工作站,实行计算机全程管理,及时发布、搜集、下载有关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板块
会员服务功能板块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内容。在这个板块中要建设接口系统,接入合作伙伴信息、客户信息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实行订单管理,物流查询及物流信息反馈。
4、在线交易功能板块
在线交易功能板块即交易系统是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市场,各方可发布和查询供需信息,对感兴趣的信息可进一步洽谈。在这个板块,要建立商务信息系统。以电子数据处理、互联网络、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基础,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动植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加速业务开展,并规范整个商贸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结算过程。
5、智能配送功能板块
智能配送功能板块:一是要建设GPS货物跟踪系统。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互联网查询自己货物的状态和位置,并可动态提供最佳路线。二是建设与结算支付相关的金融、保险、税务运行系统,以真正实现一体化的网上交易。三是EDI及互联网系统。EDI专线方式业务费用很大,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承担,但如果将EDI的应用移植到互联网上,则会大幅度降低费用。因此,通过互联网也能获得EDI服务。
七、结论
物流企业实现运营管理信息化既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实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水平的关键。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广,不仅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而且也会有利于形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生产加工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搞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有物流,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之间信息闭塞,物流需求无法与外界进行适时沟通。只有利用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技术,才有可能使企业将物流需求信息迅速传达物流企业,从而得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被各级政府提高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行,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加快物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软件实现高效率的集成化管理,最终目标将是尽快组建起全社会范围内的大物流和大流通,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增强我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支持。
[参考文献] 沈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企业整合资源的捷径》,《邮政管理与技术》,26页,2001(4)。吴清一主编,《现代物流概论》,60页,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证研究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证研究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的渠道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管理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软件管理应用还不到10%(张凯,2004)。因此,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时值当前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建设部217号文件“2003年~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期限的临近,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迫在眉睫。浙江作为建筑业强省,已连续多年在建筑业总产值、利税额等指标上排名全国前列(赵如龙,2005)。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信息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需求。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内容涉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信息化影响因素、信息化需求与发展趋势。共调查建筑施工企业110家,调查范围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台州、嘉兴、金华、衢州等地区,其中特级资质企业占2.7%,一级资质企业占37.3%,二级资质企业占32.7%,三级资质企业占27.3%。
二、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以企业资质等级作为样本分层依据,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机构、硬件与网络平台、软件系统与人才、发展与效益水平等方面进行问卷调研。调查显示,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实施进程过缓、实施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
1. 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具体执行者,企业有无成立信息化组织机构,既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调查的企业样本中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占19.1%,成立专门信息中心(部)的占32.7%,由其他部门管理的占26.4%,没有固定信息化领导机构和未成立信息化领导机构的企业占21.8%。以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的企业中,信息化建设最高领导为企业负责人的占20.3%,企业副职担任的占24.6%,企业中层领导担任的占55.1%。根据表1显示,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组织建设还与企业资质关系密切,重点骨干建筑施工企业比中小型企业更为重视信息化组织的建设。
2. 硬件与网络平台。计算机与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调查显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计算机配置水平较高,基本达到一人一机。但是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尚未联通任何网络的占7.3%,已经联网的占92.7%,其中局域网的占45.1%,广域网的占24.5%,英特网占30.4%,其中企业间联网的只有11.8%。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价格的下降,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是一般办公人员的计算机配置率都很高,而企业自有网络平台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日常维护和对信息技术人才要求较高,尤其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建设条件还相对较差。
3. 软件应用与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应用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在被调查的建筑施工企业中,企业应用的软件系统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软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调查显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主要集中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软件以及项目管理系统,而支持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决策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建设滞后,企业软件系统开发应用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信息化人才较为薄弱,只有12.3%的企业认为自己信息化技术与人才实力较强,大多数企业均感到信息化应用人才缺乏,更谈不上系统开发人才了。
4. 信息化实施与效益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软、硬件的建设上,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信息化实施水平如何。调查显示,65.2%的企业只处于专业软件应用的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26.7%的企业处于中级阶段,实现了部分信息化数据共享,并覆盖了主要业务流程,只有少数企业做到信息化与企业经营战略融为一体。
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的收益包括有形经济效益和无形经济效益,我们本希望从信息化资金投入与投入前后企业产值的变化对比,得出其有形经济效益情况。由于2004年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控,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作为浙江重点调控领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信息化实施不久可能得出的效果也不明显,具体量化信息化实施效果时机尚未成熟,所以我们暂时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简单对比。调查显示,有55.3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经营有较大的帮助,44%的企业认为效果一般,对企业经营没有明显的作用。信息化效果主要体现在
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增加业务机会等方面。
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或多或少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只是发展阶段不同而已,一部分企业虽然着手信息化建设,但没有相应的规划,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无计划状态。因此从信息化应用角度来探讨影响因素意义不大。科学的规划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考虑和解决发展中各影响因素的过程,对影响规划意愿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能更好得出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对于“企业是否制订了信息化发展规划”这一问题,只有45.4%的企业回答已制订了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二级资质以上企业2008年需要符合“纲要”之规定,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54.5%没有制订具体规划的企业上。对这些企业继续提出“今后是否需要着手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这一问题,样本的回答如表2所示,需要进行规划的占71.7%。
表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意愿调查
我们利用SPSS软件Multinomial Logistic(多分类无序变量的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企业各特征变量与规划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模拟方程为:у=βiχ+ξ。式中χ为影响规划意愿的因素,包括被调查企业的负责人、资质等级、经营模式、建设资金、竞争力、人才资源、政府支持等客观因素,以及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满意度等主观因素;у表示该观察值的意愿,共有3个选项:(1)有需要;(2)不需要;(3)没想过。
假定ξ的累积分布为Logistic分布,要模拟的Logistic模型就是:概率(制订规划)=概率(ξ>βiχ)。
表3模型适用性检验
注:以未考虑规划的企业意愿为参照。
在模型拟合过程中,我们根据对偏回归系数的检验情况,逐步剔除自变量,最后的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从表3可知,模型Chi—Square的显著值为0.000,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模型从总体上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显示企业资质等级、领导认知水平、经营模式、信息化人才、资金投入水平等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均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说明这些因素确实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愿有影响。模型参数估计见表5。
鉴于Logistic模型的回归系数B不能直接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所以我们利用SPSS软件中的Crosstabs、Means等方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1. 企业资质。从表6可知,在未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建筑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100%都愿意进行规划,二、三级企业仍分别有13%与22.6%还没有规划的意愿。这是由于一方面国家目前只要求二级资质以上的企业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是由于资质越高、经营规模越大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更为迫切。而资质较低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资金、规模、管理模式等限制,信息化建设相对较缓。
2. 企业领导认识。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领导的认识程度。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没有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而进行建设,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Crosstabs检验显示,企业领导的认识程度与信息化建设发展关系极为显著,Pearson Chi-Square值和Likelihood Ratio值均为0.000。那些具备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阶段较高的建筑施工企业,企业主要领导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重视,相当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建设是由一把手负责。而那些不愿或没有考虑过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企业,企业主要领导一般都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不愿将企业资源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之中。
3. 企业经营模式。调查显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有一体化、多元化、资源集中、专业化四种经营模式。样本中重点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采取一体化与多元化经营;中小企业由于受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与自身实力的限制,一般采用资源集中与专业化发展模式。企业经营模式与信息化发展意愿的关系如表7所示,两者关系较为显著,这与一体化、多元化的企业经营模式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直接有关。这一结论也与企业资质因素互为对应。
4. 企业信息化人才。样本调查显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感到缺乏信息化人才,其中最为缺乏既懂管理又具备信息化知识的复合人才,其次是系统运行、维护人才与系统开发人才。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企业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战略数据规划、主题数据库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构建、软件系统开发及应用等进程较缓。
5. 企业资金投入。模型显示,企业愿意投入的资金越多,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意愿越强烈。利用SPSS软件中的Crosstabs检验可知,两者关系显著,其Pearson Chi—Square值为0.004,Likelihood Ratio值为0.013。资金准备投入在100万以上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意愿高达94%,而资金准备投入在50万以内的企业意愿只有30.3%,两者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不足,是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四、 若干结论
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查表明,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样本中仍有54.5%的企业没有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模型分析显示,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资质等级、领导认知水平、经营模式、信息化人才、资金投入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才能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提高。
1.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是信息化建设重点。调查显示,具备特级、一级资质的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较好,要实现建设部217号文件要求的“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建筑行业领先水平”,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重点。这类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企业领导重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愿将企业资源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之中;其次是要做好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工作,制订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缺少规划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后要解决好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企业原本资金紧张的状况就显得更为严重,只有加强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建立新型人才结构的管理队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信息化人才,不仅需要系统运行、维护人才与系统开发人才,更需要既懂管理又具备信息化知识的复合人才。随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的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队伍逐渐被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大中专生所替代;企业上层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的重视使得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既有了客观条件,又有了骨干队伍和广泛基础,企业原有管理人才队伍需(下转第41页)要随着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改变而进行改革,建立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新型人才结构的管理队伍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3. 改革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实现信息化并真正从中受益,增强竞争力,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同时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在强调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应具有较高柔性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显得不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的传统管理产生冲击。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因此,只有顺应环境变化,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才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4. 强化数据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System,DSS),数据库系统建设都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发企业信息化系统,都要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要尽快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要加强定额管理和标准化管理。要实现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专业软件应用的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向信息化数据共享,覆盖主要业务流程,并与企业经营战略融为一体的中、高级阶段转变,强化数据管理是基础。
参考文献:
1.Carlos H.Caldas,Lucio Soibelman.Automating hierarchical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3,(12).
2.Peter E.D.Love,Zahir Irani.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benefits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SM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4,(42).
3.Shang Chunming,Wang Yaowu,Liu Hongyu,Yang Hongtao.Study 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4,(13).
4.田哲,顾姣健.建筑企业的ERP研究与探讨.建筑经济,2003,(1).
5.成思危.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基金(05N30),浙江林学院科研发展基金(2005FK23)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钱文荣,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健民,硕士,浙江林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07-10-15。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篇7
一、现阶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着缺乏统一格式、标准的问题。由于在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并没有出台相对应的管理建设细则,各企业只能自行建设档案管理平台以及档案数据库。这就导致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各不相同、所建数据库格式各不相同。虽然各企业建设的电子档案平台在各自的环境下可以良好运转。但由于近年来人事制度的变化使得人才队伍的交流日趋频繁。当出现人员流动时,相应的档案也需要随之流动。这就容易出现因数据库不同而导致的电子档案不兼容的问题。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涉密信息保密的教育开展相对不足。目前,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在这海量的信息中就有涉密信息。如果这类涉密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则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随着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推进,也给了“黑客”窃取涉密信息的可乘之机。但目前部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有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与涉密信息打交道,逐渐放松了对涉密信息的保密意识,进而在无意间泄露了重要信息,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现阶段黑客技术和手段快速发展、变化,使得电子档案的保密工作日趋严峻。
(三)存在着企业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迟滞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细心,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它的要求更高,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熟练的电子操作水平和知识技能。但由于企业对档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长期以来从编制和资金上档案队伍建设都相对迟滞。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标准规范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保障。目前,有些标准还不明确,有的还没有标准,要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尽快建立、健全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数字档案信息的传输、读取依赖于计算机等设备,因此,对数字档案信息的格式、标准、软硬件环境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不管是馆藏档案数字化,还是电子文件接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标准、规范、法规,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的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约束机制的建立促进动力机制的完善。
(二)采取周密的企业档案保密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过电脑可以储存大量的数据减少储存纸质档案的空间。但信息化大背景下,对涉密信息影响最大的就是来自网络的袭击。这就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保密的重视程度,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与涉密电脑的物理隔离,防止信息的丢失。并增强主动防护手段,通过安装防火墙软件和杀毒软件等措施方式防止涉密电脑中毒。不仅如此,现阶段有的先进技术可以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就可以通过设备扫描电脑设备中的文件和信息。这就要求企业涉密部门需要在电脑周边按照电磁防干扰防窃密设备以保证信息档案的安全。
(三)加强企业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虽然电子档案能够有效地缓解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但还要注意到工作人员在其中所占的影响因素。由于工作人员才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和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同时,通过建立有关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不断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以胜任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 .张桂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J].活力,2012.23
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机理研究 篇8
1 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在生产和运作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 来整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制造、管理、销售等环节, 使企业决策更加准确, 企业运行更加有效,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改造。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和方式, 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应用, 来协调企业各个环节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掌握信息资源, 从而达到辅助企业决策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而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改造, 是企业优化生产运作流程, 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 企业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信息化。
企业的资源既包括物质生产资源, 也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等。生产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主要靠生产流程特别是核心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来实现;而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则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水平和收集信息能力等方面, 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优化资源利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 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也对企业在信息时代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应用平台。因此这三个方面也就构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 我国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商贸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 是较早接触信息化的企业之一, 信息化建设在硬件基础设施和管理软件方面都发展较快,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等。借助信息化建设, 商贸数据网基本覆盖了全国, 针对最终消费者的商贸数据管理也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目前商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化以及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商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满足了发展需要, 但是并没有完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对企业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要最终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发挥其最大效用, 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要克服。例如目前应用系统的建设规划已经不符合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迫切需要更新和升级, 以满足今后信息化管理功能的要求;信息资源利用率还不够高;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度不统一, 应用系统没有实现完全整合, 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利用出现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的现象;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再造, 没有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建设长期发展没有保障等等。
总之, 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很多, 涉及到了企业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应用水平还不够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商贸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纷纷上马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成本问题, 管理问题和信息化建设与商贸市场应用的结合问题等也成为困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 商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脚步逐渐慢了下来, 甚至出现了停滞和资源浪费等情况。
2.2 缺乏统一的规划, 整体应用水平不高
我国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很早就已经开始起步, 但由于当初整体规划水平不高, 导致了目前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总的整合规划目标, 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从整个公司的高度和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考虑, 导致目前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不完善、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出现。
2.3 信息资源管理效率不高
首先是在建设应用系统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实现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各层面管理人员、尤其是各基层单位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是应用系统在建设初期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方面存在不规范、不标准、不细致等问题;最后是信息管理部门在各级组织架构中的定位偏弱, 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2.4 我国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对目前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要想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科学规划, 实现网络基础架构、数据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 促进企业各方面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2.5 完善整体的网络基础架构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商贸企业要实施集团化、产业化管理必然要在业务活动、事务管理、信息通讯等方面联系紧密, 要尽快解决目前企业局域网存在的数据通讯覆盖面不够广、信息交换方式不够多、实时性差等问题, 要对目前整个网络架构进行重新规划和思考, 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考虑, 确定网络建设的实施步骤, 优先考虑系统扩展能力、交互能力等, 确保目前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的同时, 扩展系统接口, 搭建完善的应用平台, 建立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了能够实现现有系统全部功能, 使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实现有效利用, 才能对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和网络环境。
2.6 紧密结合信息资源整合与业务流程重组
信息资源整合与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只有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信息技术带动核心业务的发展, 实现信息资源更有效利用为根本出发点, 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最大化。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交互, 构建统一的数据信息系统来实现。首先是用户层面的资源整合, 通过企业门户系统等实现企业应用系统应用层面上的初步整合;二是数据层面的整合, 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目前大多数商贸企业还没有完善的企业级数据库, 无法实现企业各应用系统数据的规范整合, 难以实现企业数据的综合利用;而第三个层面就是业务层面的整合, 通过对具体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想实现这三个层面的整合, 必然会导致业务流程的重组, 使之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这就客观上实现了信息资源整合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
2.7 处理好资金投入与成本支出的关系, 实现效益最大化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虽然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而且有限的投资也要用到真正需要的方面。很多商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信息硬件建设方面, 是有必要的, 而后期却没有很好的实现资金利用向硬件管理维护方面以及软件环境方面的转变, 出现了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建的问题, 导致了资金的浪费, 增加了成本, 信息化建设却没能实现应有的发展。因此, 在企业战略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信息化建设在保障必要资金投入的同时, 一定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来合理分配资金, 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2.8 建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间企业还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如何控制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支出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 建立或者引进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时刻检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建议商贸企业通过制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在同行业中或者同类企业中衡量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做到取长补短, 互相借鉴, 共同发展。
摘要:对企业信息化内涵进行了简单评述, 重点阐述和分析我国商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 指出了目前我国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商贸企业
参考文献
[1]游战清.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2005年中国商贸行业信息化建设及IT应用趋势报告[R].北京: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计世资讯, 2005.1.
[3]张凯.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初探 篇9
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推进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其现代化水平和竞争能力,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 更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 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只是商业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各种信息实行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 为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设计与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提供各种信息。因此, 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其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从整体优化、系统工程和信息集成的角度出发, 统筹兼顾, 相辅相成, 互为作用;其次, 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商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规范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信息就很难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 为了确保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从根本上提高其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必须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提前对商业企业深化改革和需求分析, 对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组。再次, 商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 具有系统复杂、周期长、难度大、投资多等特点, 因此, 为了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 必须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最后, 商业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 一方面要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员工, 特别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另一方面,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立足于管理创新和应用创新开展工作[1]。
另外, 在商业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 要充分考虑并切实体现市场的中心地位。在现代社会中, 只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才能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若失去了市场, 也就失去了发展乃至生存的可能。许多商业企业在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后, 越来越开始意识到, 信息化在商务活动全流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市场需求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使商业企业不断更新面貌,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商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的人员培训是提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需的智力保障[2]。这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 办公自动化
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直接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增加商业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商业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小, 办公自动化软件比较容易选择。选用适用的办公软件, 可以解决日常办公过程中的公文传递、处理, 工作流程引导, 信息发布等问题。
2. 商务流程自动化
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到了一定阶段, 就可以适时开展商务过程自动化建设。这主要是指在商业运作全流程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 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质量。这需要商业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特点, 与高校、科研机构广泛联系, 有针对性的解决商务流程中的问题。
3. 财务信息化
如果资金允许, 则在财务管理方面推行ERP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 企业资源规划) 软件。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识别和规划商业企业资源, 从而获取客户订单, 完成处理和交付, 最后得到客户付款。ERP可以将商业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 对采购、流通、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 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 取得最佳效益。ERP的合理运用将彻底改变商业企业运作的模式, 帮助企业内部业务操作合理化, 同时运用功能丰富的协作/合作技术帮助其在企业群体和贸易伙伴之间提高管理水平, 扩展竞争空间和提高综合能力。
4. 服务网络化
商业企业要在互连网上建立宣传自己的站点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要注意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在网站上除了对商业企业及产品进行介绍外, 尤其要注意对售后服务部分进行强化。为客户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等形式提供信息反馈的形式。
5. 人员培训
商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要进行充分的人员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观念和技术两个方面。观念培训是指要转变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技术培训是指使员工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 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自己要使用的软硬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与掌握。
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具有可行性强、易于操作、实现周期短等优点, 容易取得好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
[2]李红: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2005, 15 (5) :227~228
关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篇10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 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在许多企业中, 他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的思想里, 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的信息技术, 以为只要购买计算机等信息化的设备, 连上宽带, 就等于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因此, 经常会出现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已经建立好了, 但是关于企业内部的流程和数据却不能及时准确地起到共享的作用。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流程两者缺一不可, 企业的一切决策需要数据作为参考, 而数据的准确性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依据, 所以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奠基石。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理念达成共识。现今企业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员工情况、固定资产和营业额来划分企业形态, 许多大中型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长期发展的规划, 而中小企业则利用网络化的发展来利用信息, 它的信息化建设热情并不逊于大中型企业。在我国企业中, 信息化使用率虽然超过了65%, 但实际能成功的却不到10%, 由此可见,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十分严峻, 主要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无法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有关。
三、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1. 开展信息化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对企业而言, 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是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快捷方式。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 能够及时获取其他行业的信息, 包括产品的信息, 技术设备的信息, 销售信息等等, 甚至还可以获取竞争企业的有关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 从中找到突破口, 快速做出决策, 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2. 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
在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中, 一般离不开商品的生产、销售、存储, 但这些过程则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但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这个环节则可以使用信息化来实现, 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过程, 还可利用信息化创新销售手段, 例如网上开展营销活动等等, 这样既能给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 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在企业开展信息化, 可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大大缩短了原始信息的查找和反馈时间。使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快捷, 管理更加直接, 既拉近了管理层和基层之间的关系, 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
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 失败得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内部的经营模式, 是他们一直追寻的目标。因此, 有些企业很早就使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手段, 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没有完善, 硬件设备价格都比较高。企业只是盲目地引进信息化, 而却没有真正去认识和实施信息化技术, 因此无法做到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导致最终效果不佳。
2. 员工信息化建设知识有限
想要实现信息化建设, 企业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才。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重视销售和经营的灵活, 因此, 他们不可能花大量的资金去培养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这就造成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受阻, 无法正常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3. 基础设备不完善
目前, 虽然我国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普及效率低, 网络覆盖范围狭隘, 软件功能不完善, 系统之间的集成效果低等, 这些都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4. 员工信息化认识不够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 基本是从局域网应用向更高的系统应用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员工共同的努力, 由于一些企业的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总觉得信息化建设是管理层的问题, 与他们自己无关。在有关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中, 尽量避免使用, 他们不想改变以往的工作流程, 害怕因为不熟悉信息化的运用方法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因此, 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建设。
5. 信息化使用率较低
对一些企业而言, 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发展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认为企业不需要信息化也可以正常的经营和生产, 许多企业把单纯的办公软件和人事管理系统等单功能信息技术看成是信息化。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使用ERP系统就是信息化, 然而从ERP系统所使用的环境、资金的投放和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来看, 都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太多的差别。
6. 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时间长
信息化设计的范围很广, 不仅包括企业内部数据, 还包括外部的业务流量, 因此信息化建设在初期建设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在运行过程中也需要资金进行维护。并且在信息化运用工程中, 如果利用的不当则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建设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改变,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维护。
7. 社会的支持不够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作为支撑保障。近两年来, 许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 但是从社会总体来看, 国家信息设备还不完善。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库建立还存在很多缺陷, 更新不够及时, 无法适应信息的变化速度, 这些都造成了企业无法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此外, 缺乏有效的法律来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 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许多企业担心建立信息化以后, 企业内部的资料被盗取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因此造成了大部分企业无法跨过这条鸿沟。
五、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 重视信息化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 企业管理者应该率先垂范, 多学习一些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知识, 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去,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原来业务进行适当的调整, 改变死板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和变革的关键因素, 只有领导者首先深化信息意识, 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 从而使企业信息化顺利的开展。
2. 培训员工的信息化技术
在企业中, 一般员工较为重视自身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技能, 因为这直接与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部分员工则对计算机、网络查询信息和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足。因此,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信息化技术, 把他们的信息化与知识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平时的考核制度中, 把计算机等网络操作的技能放在考评中区。企业应多发布一些与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有关的教材, 提倡员工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教程, 与员工进行网上交流, 把员工的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重要项目中去。
3. 在企业中引入第三方咨询
对企业而言, 引入第三方自咨询是非常必要的, 既能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又能对企业开发新系统提供依据。引入第三方咨询, 可以在企业建立重要项目的时候, 为企业事先进行分析和判断, 做出较好的方针对策,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企业只是自己充当咨询角色, 那么对企业的信息化规律就缺乏较深的理解, 受到专业和资源的限制, 会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结果弄得前后矛盾, 得不偿失。
4. 慎重选择投资项目, 注重投资效益
信息化是需要企业分阶段、分层次、分规律和分计划进行的, 这样才能避免信息化的风险产生, 保证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 资金额投入不是一次性的, 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情况、分阶段进行的。因此,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注重投资的每一个环节, 确保在每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一旦出现问题, 这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5. 完善资金的合理运用
在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中, 资金是企业进行核心业务的首要条件。因此, 企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资金运用措施, 保证企业在不浪费资金的情况使核心业务正常有序地进行, 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在规划信息化项目时, 就必须将辅助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化项目置于优先建设的地位, 同时集中注意力将这些项目搞好。把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排在后面, 并鼓励企业各部门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来, 实施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6. 建立企业门户网站
对一个企业而言, 企业网站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标志之一。建立企业门户网站,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形象, 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更加有助于企业与社会之间沟通, 在网站内进行及时交流, 例如使用互联网在企业网站进行销售、联系客源, 远程管理和融资等。由于企业信息化在建设中涉及面广, 工作量多, 对企业来说, 建立门户网站, 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随着企业业务规模和运行模式的不断壮大, 企业必将走上集成阶段。因此, 信息化建设势必会与企业一起成长和发展。
六、结束语
对企业而言, 信息化建设必然是他们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 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许多规模的限制,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 企业要正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这样就可以使我国信息化建设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下越走越稳。
参考文献
[1]单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与对策[M]中国外资2008年第3期
[2]刘晓松梅强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09
[3]代文锋彭会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探析[M]经营与管理2008.10
[4]陈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探析[M]江苏科技信息2008.06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11
关键词:纺织企业 预防型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重要的行业,2003年从业人数达到1800万,拥有棉纺、毛纺、印染、丝绸、麻纺、针织、化纤、纺织机械制造等多种工业。其分工复杂,从业人员多而杂,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已刻不容缓。目前,纺织企业安全管理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阶段,且多为“事后型”管理。这种传统、被动和滞后管理,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先进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快速和系统地收集安全相关信息而进行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指导企业安全管理,为预防型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1 纺织企业安全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我国纺织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纺织企业已建立12500家企业网站,占到企业的59%,拥有自己局域网的企业仅41%,少数企业开发和应用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中小企业比例相对更低,但专业的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未见报道,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相对滞后,部分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安全管理信息子系统,但都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企业的认识不足、缺少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缺乏是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安全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通过对部分纺织企业从业人员调查表明,很少人能认识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效、准确、系统地处理安全信息的功能,能为领导提供具有价值的辅助安全决策信息,具有明显优于传统管理的高效、动态、系统和准确的优点。
1.2 专业人才缺乏,缺乏系统设计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个专业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都需要相应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来支持,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目前,单一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时出现诸多不协调情况,缺乏系统性,如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等,系统开发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某个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产生系统效益,相反地构筑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未能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系统的高效和准确性未得到体现。
1.3 安全资源有限,建设投入不足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较大,动用的安全资源多,因此对企业有限的安全资源来说,开发和运行资金保障难以实现。企业基础薄弱,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信息采集渠道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系统,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难以实现,而且安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是涉及到班组等一线员工的基础工作,一线员工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也影响系统正常运转和功能发挥。
2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系统安全管理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因素安全管理的模式,管理方式也由传统的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转变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从系统建立到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事故预防控制,变传统的被动滞后的安全管理为主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在事故管理上变事故分析型为隐患管理型,而且其安全管理目标是一个封闭的动态系统,随企业任务的变化不断修正安全目标、安全任务、安全计划,改变了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在系统的全过程控制中,随着生产任务的改变,不断地采取新的控制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3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构建
3.1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综述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以安全系统理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开发手段,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信息数字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等处理,力求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和高效化,为企业提供更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系统的工作程序为信息收集录入、信息存贮(记忆)、信息传输(信息流)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危险评价和预警判断等)和信息反馈输出(安全状态信息、预警信息和控制措施)5个阶段,将人工安全管理转变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预防、高效、系统的动态的特点,以适应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从“事后型”管理向“预防型”管理的要求。
3.2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人类活动影响安全,安全状态又影响人类,这是人类与安全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断获取安全状态和人类活动的数据,及时地综合分析加工出决策信息,指导人类的活动,造成新的安全状态,通过样本数据又反馈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人类一安全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大量安全基本信息作为主要数据基础,以安全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打印、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及安全评价为主要功能。纺织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企业产品类型的不同,安全管理的内容、重点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依据系统安全的思想,统一划为对人、对物和对环境的管理,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要求,将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以下5个功能模块构成:安全基本信息数据库模块,安全数据分析模块,安全预测模块,安全评价模块,安全决策模块。安全信息系统的内部系统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数据系统,评价系统,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
3 结束语
纺织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要求纺织企业变革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管理的手段。本文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这一方面的一个探索。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安全信息管理学在安全科学的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必然会导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人类安全系统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研究项目,而是一个包括科研、设计、建设、教育和软硬件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社会性专门事业的历史进程。这就需要我们搞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更加努力地不断进行探索,相互探讨,总结经验,健全安全模型,逐步完善系统的功能,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用、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晶禹,张景林,郭艳丽.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5):22—26.
连锁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1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发挥在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化不仅在国防、经济、贸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还在企业的管理、运营等方面逐渐发挥其优势。就我国现阶段而言, 我国的连锁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相对于国际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 基础较为薄弱。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的一场重大变革, 是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 它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 我国连锁企业管理的审计管理信息化也是初有成效, 连锁企业对于审计管理信息化已经开始充分的重视起来, 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 建立了相当成熟运营模式。
具体来说, 我国连锁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逐渐完善
我们知道, 我国连锁企业在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环中, 一般都会包括企业所属机构审计管理, 所以许多企业为审计机构配备了应有的硬件设施, 还通过企业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及引进相关新型软件等措施, 实现了企业办公及管理的自动化, 从而有效提高员工及企业效率, 为审计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前提条件和实践基础。
2. 审计管理信息化技术及相关软件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及生产等方面的不断渗透, 信息化在其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其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不可动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及长足发展, 现阶段企业对审计信息化的认可及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审计管理信息化的使用范围也得到有效拓展。同时, 随着认识的深入, 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审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利用相关软件开展了多种审计项目, 提高了企业的审计质量及审计效率。
3. 审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渐入正轨
为培养和选拔相关人才, 我国相关机构专门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应用考试, 各大出版社相应号召积极出版相关水机, 各行业审计机构也纷纷举办各类审计管理信息化培训班, 与此同时, 我国连锁企业采取员工培训等措施加深员工对其的了解及掌握。此外, 我国连锁企业在人员招聘及调动时, 也注重审计管理信息化相关人才的引进, 从而为我国的审计工作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说, 我国的连锁企业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较为顺利, 审计信息化的推广及应用也较为全面。虽然我国不少企业在审计管理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下, 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起色, 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 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我国大多数连锁企业的建设规划不太明确, 加之其对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投入较少, 企业的审计方法也较为传统、陈旧, 其现有的审计管理方法早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因此相对于国际先进企业及国内其他审计机构来说, 都显得较为滞后及缓慢。
具体来说, 我国连锁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某些企业对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投资结构不甚合理, 往往对于硬件方面的投资较大, 而忽视了技术、管理和服务上的投资;部分企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方式, 对审计管理信息化在管理上的认识比较片面, 导致审计管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缺乏懂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基础知识, 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诸如此类问题都是阻碍我国连锁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桎梏, 因此我国相关机构及连锁企业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
二、审计管理信息化在连锁企业的管理中如何实现良好建设
1. 高度重视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
连锁企业当前的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在企业的市场潜力与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团队, 那么他们在工作中势必分工合理, 配合默契, 保证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之, 员工懒散, 组织纪律性涣散, 就会拖拽了企业发展的脚步。培养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连锁企业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针对不同特点的员工定制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有计划并有侧重的分配、培养人才, 使每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发挥最大的自我价值, 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2. 科学管理, 创建统一规范
建立并开发一套适合连锁企业自己的审计信息化管理软件及设施。有了最基本的设施, 连锁企业的管理运作起来才会更加高效有序。并且定期对新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让他们更熟悉整套流程。使每一位员工在做完上一步的时候都能明确的知道下一步要进行哪一步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原则做。另外, 企业还应该在借鉴先前经验的基础上, 创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标准和规范。
3. 加大企业审计信息化的软硬件投资建设
“实践验真知”, 任何事物离开物质基础都是难以发挥其作用的。由于我国连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及发展较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晚, 相关技术及人才较为短缺。因此, 我国相关部门要大力倡导对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完善优化鼓励机制, 对连锁企业予以物质上的鼓励与资助;相关企业不仅要积极配合国家政策方针, 更要结合企业内部实际, 根据企业所需开展相关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 在财力、物力上对优秀技术人员予以支持与奖励。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 真正将钱花到点子上、用到刀刃上, 从而在软硬件方面大力推进连锁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4. 不断创新是审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不竭的灵魂, 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理念等不断应用到连锁企业的管理当中, 原有的知识和技术会慢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势必会被新型技术所取代。所以, 相关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 必须要勇敢的并且积极的应对各种新兴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从长远角度出发, 企业应该主动进行相关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及其对其体制的改革, 使其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从而将这类技术和理念成为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 连锁企业须有良好的预见性。可能在某些特定的经济环境或时间段内, 一些审计相关技术不被看好是大有可能的, 但是这些情况只是短暂的, 每种新事物的出现和被人接受都是需要时间的, 好的技术和产品早晚都会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相关连锁企业要清楚这点。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连锁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审计管理信息化在连锁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连锁企业的迅猛发展, 其在我国的国计民生方面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出现为我国的连锁企业带来了竞争与活力。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 审计管理信息化在连锁企业的应用与运营初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如:许多企业对审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足, 运营前期软件投入较少, 企业投资结构不够完善, 审计管理信息化人才稀缺, 审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管理水平较低, 相关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 这些都为连锁企业的审计管理信息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现今社会, 创新是人类的基本, 同时也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对于身处极大竞争压力下的企业来说, 管理创新已然成为企业不断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今许多企业的营运第一定律就是“创新就是生存”, 并且大大从中受益。因此, 管理的灵魂就是创新, 二十一世纪管理和创新愈加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连锁企业管理中,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审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管理信息化已经作为企业管理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都知道, 连锁企业因其发展历史及特点, 其在经营过程中与单店经营相比往往具有更大的运营风险。连锁企业不仅存在着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常见难题, 同时还有着企业运营风险扩大等问题, 所以说我国相关部门及连锁企业内部更应该注重对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进而大大减少企业运营的风险。
当前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任何行业都开始与信息科技融合, 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完成企业的自我改革创新。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和环境变化, 我国的连锁企业也在进行着不断深入的体制革新, 审计管理信息化在连锁企业的管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一个连锁企业的良好运营与审计管理的制定与落实密切相关, 审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实现审计管理的高效有序的运行, 关系到一个连锁企业的命运。审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 它能够让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快速、及时、有效, 有利于企业发现内部的优势和短板, 有助于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取外部环境信息, 及时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为制定和变革战略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如果审计管理信息化在连锁企业的管理中应用得当, 那么该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而实现连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管理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那必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的, 是必定要被市场淘汰的。
四、总结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种软件、硬件、思想观念的变化日新月异, 给连锁企业的管理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挑战, 同时也是机遇。连锁企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 “举手投足”之间都影响着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管理往小了说是管理着企业的资金流动, 往大了说是作为企业与外部交往的桥梁。连锁企业实现管理的高效运作, 对于我国的国计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连锁企业管理审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有效深入, 我国企业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愈发重要。但由于我国审计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 信息化基础不够扎实等原因, 造成我国不仅是连锁企业乃至单营企业及国有企业等的审计发展仍处于不完善阶段。当今的世界是高速运转、快速发展的,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及各种对外贸易与交流愈加频繁, 我国的连锁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其他公司、企业特别是跨国贸易公司的挑战与竞争。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 这对于我国的连锁企业即使机遇又是挑战。因此, 我国的连锁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 就必须要及时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充分利用一切软件、硬件大力推进审计管理信息化进程, 从而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连锁企业内部的管控机制, 进一步达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经济效益及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馄.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工作发展闭[J].电力信息化, 2009 (12) .
[2]欧世意, 李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探讨[J].宁波经济 (三江论坛) , 2011 (04) .
[3]汪路明.论信息时代审计技术的创新[D].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 2006.
[4]王雪峰.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03) .
[5]王众托,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6]土娜.适应国家电了政务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聚焦[J].中国审计, 2004 (15) .
[7]林森, 程锦.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三个关键问题[C].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推荐阅读: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10-25
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09-18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05-30
信息化企业建设问题07-02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10-04
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11-04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11-07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11-15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09-02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