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2024-09-24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精选12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1

市场经济中, 生存和赢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为求生存就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提高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注意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和利器,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 企业信息化已经并正在国内外企业中引起一场管理方面的革命, 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非同一般。

1 企业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信息对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意义非同一般。及时、准确、充分和系统的有效信息, 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否则, 企业管理者将无法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预测、判断和决策, 无法针对各种内外变化进行及时、积极和有效的调整和应对, 无法有效正常运营, 在管理上会变得被动和盲目。同样, 没有成功、系统的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的计划、实施和总结都将不能有效进行, 企业将不能成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以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手段, 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 并使企业管理层真正可以在线获得完整而明晰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是有效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2 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 应从企业的切身实际和需要出发, 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 以企业管理服务为根本, 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以能否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作为自身建设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都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不可能一劳永逸, 需要不断的根据主客观条件和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滞后, 更不能冒进, 而应切实坚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企业应该明确, 无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固然不对, 但信息硬件设施如何超前和热卖, 只要不是企业急迫需要, 或者虽然需要, 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小于企业的成本投入, 不能带来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的系统和软件, 就不应该选购。

(3)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一套软件和系统的上线对企业而言并不代表什么, 而软件和系统带来的企业运作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和竞争力的提高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一方面, 相关硬件设施完善后, 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 需要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企业都需要对其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模式进行变革和跟进。

(4)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规划, 但不可能超前建设。有关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规划涉及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规划宜粗不宜细, 远期规划确定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 近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 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市场和企业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提前将未来需要的系统都建设好。近期规划最好是紧密结合实际, 企业运作中需要对那一部分的功能加强时, 再选择哪一块系统或软件。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时必须抓住主要目标和要求, 根据20/80原则, 抓住企业20%的关键目标和需求, 就可以解决企业在某个阶段内80%的问题。

(5) 坚持投入前调研和投入后有效评估的原则。一方面, 为避免信息化的盲目性,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前应展开调研, 专门针对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或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思考, 掌握当前市场上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定位自己管理水平, 找出最佳结合点, 从而开发出最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是否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是否物有所值, 是否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需要企业独立的机构对整个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有效评估。其实这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2.2 企业信息化的要素构建

企业信息化的第一个任务是企业信息配套硬件的建设, 即有关配套硬件要素的构建、更新和完善。

(1) 一支本企业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 又懂管理, 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 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 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 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2) 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规章制度, 设置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机构, 充分明确企业上下、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责权和协调办法, 作到信息管理运转的顺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改进的过程, 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 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 分析需求, 明确目标, 细心听取多方意见, 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 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据有关方面调研, 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 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 因此,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 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 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 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 使资金落实到位,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 (EII) , 是指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 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主要包括满足计算机、网络设施及配套软件、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设施及其安全要求。这是现代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 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后这个基础环境才能建设好。

3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 是指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和技术进行企业档案管理活动。其核心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开发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3.1 档案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振兴发展, 不但要从市场上收集各类信息为企业建设服务,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企业档案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为, 企业发展具有连续性, 档案作为潜在的有历史价值的信息, 开发及时, 应用得法, 会很快转化为生产力, 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系统、及时、准确无误的档案信息依据, 看不到档案在振兴企业中的这种巨大作用, 领导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这将会使企业建设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企业档案部门及其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 大力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 为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2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既然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那么, 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包括对企业文件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的监督、协助和控制, 以及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和开发利用等工作。这一管理过程, 实际上是对企业文件档案这种显性信息的获取、积累、储存、保护、控制和开发。企业档案管理对于积累和保存企业有价值的信息, 维护企业发展真实的历史面貌,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原来档案管理混乱, 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导致一些客户档案遗失, 公司因此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这是因为企业未能对其形成的知识实施保护而造成的损失, 因此建议该企业迅速建立专门的档案或信息管理机构, 建立和完善档案或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并逐步建构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

3.3 积极开发企业档案的价值

企业档案中凝结着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的经验, 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现实和可靠的依据, 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和参考。但是, 档案中积累的知识如果不被管理者开发、不能有效地被运用, 那么, 其价值只能是潜在而非现实。因此, 如何实现档案价值、实现档案知识共享是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面对日益剧增的、动态的电子文件和企业对档案信息的大量、及时的需求, 许多企业管理者发现, 忠诚的档案“保管员”并不能充分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目标, 档案管理者“必须停止扮演实体保管员的角色, 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运用档案中记载的知识服务企业各项管理, 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一些企业将过去的产品开发档案编辑成“学习型历史文献”, 从中发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发现成功与失败背后的逻辑, 并将其内在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创造活动, 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异常重要。企业管理的进步和提高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企业的外部环境在变, 企业的内部也在变, 企业管理的系统和软件也要随之改变, 企业只能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将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态过程, 需要不懈追求, 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 2003 (3) .

[3]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J].企业研究, 2003 (1) .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2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3、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从施工项目角度看

1、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四流合一建筑企业信息化

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效益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已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任务且已做大量投入的建筑企业,由于前期在业内缺乏成功经验,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并未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当前已遇到一些突出的困境。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需提高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施工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二)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外围打转。OA、财务、进度、质量、资金、设备、材料、视频会议等管理系统普遍及成功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显然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即项目的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作用有限。

(三)信息化建设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

现行信息化建设普遍思维是加强企业总部的管控,包括资金风险管控、成本管控、采购管控等,这与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现状相符,因项目数量增加,管理地域扩大,以包代管成为不得已的项目管理方式而普遍存在,风险与问题迭出,管控能力成为信息化的主题。但事实证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信息化难以成功。而当前建筑企业应用的系统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

特级建筑企业第一轮信息化中,大部分企业是为通过特级资质考评而非为提高管理水平而信息化。系统部署后,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的事务负担。原因在于企业总部虽然对项目部的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使得信息化在项目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

在代价方面,系统运行过程中,总部由于自动收集到项目各项数据,工作量减少、权利增加,总部获得管理好处,没有付出太大代价。项目部工作量十分巨大,每天除了忙施工生产以外,还要收集很多数据录入系统,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付出巨大的权利缩小、工作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后,势必引起项目部的抵触。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筑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并在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养,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

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培养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3

关键词:代码信息;信息化;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T-O 文献标识码:A

一、产生重名、重码的主要原因

第一,工商部门因年检、变更、补发执照等原因,在换照时,又赋了一个新码,造成一个组织机构两个码,占重名、错码总数的35%左右。

第二,工商部门与技术监督部门同时给一个组织机构赋码。企业有营业执照,但到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代码证书时,企业未说明情况,技术监督部门又赋一个代码,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邮电、铁路、林业、银行等垂直领导部门及分支机构,这样造成的重名现象约占重名、错码总数的17%。

第三,技术监督部门同时给一个组织机构赋两个码.由于办证人员分不清单位性质,第一次赋事业码,第二次又来办理代码证书时又赋机关非法人码,造成一个组织机构两个代码的现象,这种情况约占重名、错码总数的33%。

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设备情况影响数据质量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打证都是靠人来完成,各级办证人员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数据质量。从我省办证人员来看,省级办证人员自1993年以来变动40%以上,地、市级管理人员、微机人员变动66%以上,县级微机人员经过省里培训人员变动在70%~80%,人员变动相当大,而且县(区、市)级负责组织机构代码人员大多数是兼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造成质量下降,也是造成重名、重码的主要原因。我省自1993年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区、市)一直使用联想286机器,它的容量、速度、内存等限制了软件开发、网络的建设,跟不上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86机器早已落后,阻碍了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的发展。

三、提高代码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的策略

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等部门联合下文查验全国统一代码证书过程中,由于只是查验,有的地方查验紧,有的地方查验松,造成各地应用力度不协调。另外,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在各应用部门查验时发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出现了假冒、涂改证书、证书变更不换证、废置不办废置手续,到期不换证、不年检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准确性、时效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代码信息系统数据质量,保证代码的全面应用。

1.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地提升。新形势下,要想提高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必须实现组织机构代码的信息化,规范组织机构代码办证程序,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2.集中赋码,分散办证。为了减少码段分配次数,可集中在省、市级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赋码,各市、县负责数据规范化处理,实现对数据质量的集中控制。也就是由各市、县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对所属组织机构数据进行采集、录入、核对后上报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进行全省查重、赋码后再反馈到各市、县打证,做到事前控制质量,真正做到一个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码,能够真正有效控制重名、重码的产生,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准确性。

3.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各地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尽相同,有的机构建设的比较完善,有的机构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加强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发挥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国家软件并结合本地实际工作情况,开发有自已特色的网络系统;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人员素质,确保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的安全。

4.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发挥组织机构代码的作用。目前组织机构代码没有被广泛的应用,一些应用部门只是把她当做查验和存档的资料,并打印在各应用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各应用部门还不能通过组织机构代码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组织机构的全面信息,组织机构代码没有真正起到法定标识的身份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这个组织机构代码标识进入各部门应用系统中,身份证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所以说各级技术监督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机构代码的作用。

5.加快立法工作,保障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建设。目前立法工作已得到各级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的重视,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靠行政和技术手段,以及与应用部门的协调是无法解决的。例如假冒证书,涂改证书、废置不办理废业手续、到期不换证、变更代码信息,应用部门缺乏相互协调,自设代码等问题影响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质量,无法保证组织机构代码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影响国民经济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所以说加快立法工作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力保障措施。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代码信息系统,将为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的宏观管理与监督提供必要的手段,为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永辉,宋韶辉,张志君.代码信息系统数据质量问题之管见[J].技术监督纵横 2000,(02).

[2]刘林.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06.

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篇4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中小企业的全面信息化, 才能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伟大战略得以实现。为了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中小企业必须把握机遇,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至于落伍。

二、安泰集团的信息化之路

安泰集团作为山西省知名的民营企业, 决策者敏锐的感觉到了企业信息化浪潮, 信息化建设作为安泰集团的一项重点发展战略, 从1996年至今已经经过了十八年的发展历程, 从小型局域网络、财务电算化系统到现在的企业网、ERP系统, 无论是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不断增加, 还是软件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整体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已经渗透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 全面提高了集团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为集团的管理和长远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止目前, 安泰集团取得的信息化成果主要有: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建立了产品销售环节的严格控制体系;实现了集团财务多级合并报表的需求;实现了集团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了OA办公协同平台;通过BQ商业智能报表, 各单位可以通过各项专题分析, 迅速快捷的掌握相关数据;实现了资产信息的统一管理等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集团的管理和长远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应用广度来看, 信息化基本覆盖了全集团, 但是从系统应用的深度来分析, 每个子系统都还没有完全的全面应用, 信息化工作还很艰巨!

三、信息化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随着安泰集团信息化的建设, 信息化带给安泰的机遇和利益也日渐显露。根据安泰的情况, 信息化建设带给安泰的利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帮助企业实现了工作流信息化

安泰集团2006年建立了协同办公系统, 实现了网上办公, 主要业务功能有协同工作、通知公告、收发文件、电子邮件、请示批复、电子签章等。这些功能的应用, 实现了公文的迅速流转和跟踪, 节约了办公费用, 推动了实现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进一步规范管理了工作事务, 提高了员工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 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途径和效果, 从而提高了整个安泰集团的工作效率。

2. 使企业实现了生产制造业务信息化

安泰集团在2011年启动了生产系统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调度系统的建设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司内部生产调度能力, 使得安泰集团循环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3. 为企业实现了供销流程信息化

2008年供应链系统在安泰集团上线, 包括采购、销售、库存、质检等业务流程。供应链系统的上线, 为管理链条中的三层人员 (决策层、业务管理层、执行层) 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平台;建立了集团物料管理体系 (统一的分类、编码规范、归口管理制度) ;实现了集团物料仓储库存等信息在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环节的共享与通畅。

4. 实现了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

安泰集团ERP项目的实施, 使整个企业成为了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体系。信息化可以高度集成企业的各个系统, 可以覆盖客户、质检、采购供应、库存等管理工作, 达到了企业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信息化给中小企业指引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冲击, 中小企业面临生产制造高成本、对外贸易高壁垒、国际市场高萎缩的局面。如果延续原有的模式将很难继续生存和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立足之本。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信息化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 摆脱中小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比如, 企业网站能有效宣传企业形象与业务;在线自助服务模式、电子商务应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

第二, 信息化能使中小企业生产速度加快, 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传统工业制造工艺, 利用计算机设计、计算机制造、计算机工艺编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可以实现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智能化与集成化,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使得企业决策趋向科学性、正确性。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引进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 更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学习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融入到管理流程中, 不断创新改进,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管理规范, 实行科学管理。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的掌握更加及时、完备和准确。

五、信息化助企业发展腾飞

信息化带来的这些好处, 在安泰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安泰从一个小厂到地区明星企业, 成为山西省第一个民营上市公司, 年产值达到百亿, 产品远销海外。无不体现出决策层当初走信息化道路的睿智和英明。

安泰近20年的信息化道路可是说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楷模, 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力先天不足, 所以更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工具, 下大力气进一步做好企业体制、管理流程、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将中小企业灵活、快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利用好自身所有的优势, 实现企业腾飞发展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田新, 余利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2) :20-23.

[2]康业娜, 魏士伟, 许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26 (2) :171-173.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5

(一)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企业的调控

进入21世纪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逐渐受到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各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中组部在2006年推出了全新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方案,改变了过去唯GDP论英雄的做法,核心指标同时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并进行了指标分解和量化。这不单显示了党中央与国务院对建设和谐社会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也彰显了政府在强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首先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运用行政力量,加强执法监督。要运用行政力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就要求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全面、准确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而目前通过企业会计信息却无法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只有企业客观、公允地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政府有关部门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同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经济、人文、环境、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6

管理的简单逻辑

管理桌面简单化。传统的管理场景是一张办公桌和厚重的审核文件以及由秘书转接过来的电话;接着发展成为多台电脑主机对应不同维度的管理系统,有销售的、生产的、人力资源的以及客户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等等,还有复杂的表格和报表;而现代的管理已经发展成为由平板电脑、手机以及立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图表构筑的管理内容。

因此,可以说管理事物载体可以是一张3平方米的办公桌,也可以是19寸×N个显示屏,还可以选择3.2寸的移动终端;管理可以是坐着的(坐在办公桌前审核文件,坐在电脑前处理业务);管理也可以是躺着的(在休息的平台上看各项经营数据);管理是严厉的斥责(事后控制),管理是声嘶力竭的指挥(事中控制),管理还可以是成竹在胸的彩排(事前控制)……

传统软件服务商积重难返

30年前,以SAP为代表的国际信息化服务厂商引领着全球企业信息化,推动着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其精益生产管控的理念无疑为全球经济注入不少强劲动力,市场宣称全球500强80%企业以上都在用SAP管理系统。我们承认SAP是管理软件行业的老大,但同时SAP正是传统管理软件构建模式积重难返的典型代表,难道我们的企业还要用30年前的“最佳管理实践”来指导供应链竞争模式、电子商务崛起的21世界经济实践?

试问,是什么使得传统的软件服务厂商在产品创新服务上如此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究其原因,软件产品的开发模式是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也就是枚举型的管理形态,他们试图将软件打造成一个个的标准产品,这种标准产品要包括所有的管理形态,使得任何行业,任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能覆盖。这种方式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是一个错误!从时间上来看,任何一次技术或管理方式的革新都是推动经济进步的有力杠杆,这种新事物也是形成企业优势竞争力的发动机,而第三方信息服务商软件产品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远远滞后于管理形态的需求;从空间上来看,任何一次成功经验的复制都在弱化和侵蚀着企业优势竞争力!

呼唤企业持续信息化的软件开发方式

企业的壮大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化也应该是一种连续的服务过程。而正如我们之前谈到,所有SAP的产品线都按照solution和component来区分的,其中,component可以理解为SAP中为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开发的单独的模块,如SAP XI、SAP EP、SAP ECC等;所有的component的名称全部都以SAP开头,solution是component的一个特定组合,目的是为了特定的行业或者特定的客户而指定的一套解决方案,如mySAP ERP for Banking、mySAP ERP for Healthcare。“中国sap”的产品更不出其右,他们都期望与试图为所有规模的企业提供服务,包括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大中小型企业。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动机都是磊落的,然而方式不免带有些许的强制性和欺骗性。表现在:

首先,软件的“硬升级”。随着企业规模壮大和业务触角不断延伸,对管理软件管理企业事物的纵向和横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管理软件辐射到供应商、终端客户,而原来的只能到采购,到生产,到销售,同时适应多组织架构的管理和多仓库统一管理;还要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从一个节点到下一个细分的节点,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扩展到与PDM的集成,深化到工序级的能力平衡,以及更多MRPII、ERP、CRM、KM、EIP等功能的应用。有人不禁会问,这些需求我们都能满足啊?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你提供的产品是一种跳跃式升级的模式,而企业的发展是一种连续性的发展过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节点可以说明企业的发展适用该阶段适合的软件服务,即,传统的软件产品线在象限里来描述是一个分段跳跃性函数,而企业是一个连续性发展的需求。这种“硬升级”带来的“硬创伤”表现在,阶段性的信息化成果不能复用,还要强制性因为产品的设计瑕疵一遍一遍地打补丁,最受不了的是,用户还需为此买单;如果在通用产品上进行过二次开发,产品或技术的升级意味着所有的信息化推倒重来,为此付出的系统投资付诸东流。

其次,功能的“硬绑架”。有人戏言,绑架没有来软的,而我要说的是一个软件套装预置了很多功能模块,可能在当前阶段80%企业都用不上,还增加了硬件的负荷和操作人员的负担,痛苦的是,企业仍需为此买单;然而还有80%的企业需求软件产品不能满足,对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更无从谈起,也许最痛苦的莫过如此!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篇7

1.1 企业安全管理的概念

企业安全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和相关规定以及技术标准, 运用各种管理手段, 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 避免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工业卫生管理, 管理对象不仅包括生产人员、设备和环境, 还包括生产的动力、能量、信息和资料, 所以, 安全管理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部门,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不仅能够减少企业在生产中的人员伤亡, 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1.2 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安全管理的安全目标包括所有职工的因工以及非因工死亡事故, 包括机械设备或者火灾造成的致使公司蒙受5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事故, 包括每年的重伤率的控制, 要确保不会因为安全的原因受到安监部门的通报批评或者是业主的投诉。企业实施安全责任制, 因此, 企业的各级领导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要有责任意识, 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在企业安全管理的体系中, 企业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安全监督员和安全质量监察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企业经理要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法规和制度, 正确地管理生产, 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平衡安全、工期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组织安全生产,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总工程师要熟悉各项目的施工情况,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检查, 对伤亡事故进行处理和调查;项目经理负责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配置企业安全管理的人力、设备、资金和物资, 检查施工现场, 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安全监督员要坚决服从上级的要求, 展开各项安全活动,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从上文的介绍中可以得出, 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 安全管理内容非常复杂, 要由企业中的很多人员一起努力才能够完成[2]。

2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推动了安全管理的转型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企业要不断革新管理理念, 实施开放式管理, 将安全管理从自上而下、单一的管理, 转型成为互动的、全面的专业化管理, 让管理理念得到升华。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不仅会让安全管理部门的价值得到企业的认可, 还会促进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 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机会, 让企业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 让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互动管理。而且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可以让安全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问题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实施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后,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不仅能够提供企业每年的安全管理信息, 还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分析工具和建议。而且, 信息化会让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3]。

2.2 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管理系统, 它能够把所有有用的信息快速传递到相关工作人员手中, 缩短了各级员工反馈问题所需要的时间, 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 让企业内的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跨部门、跨级别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化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最大影响就是促进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 改变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让组织的效率更高, 反应更快, 成本更低。企业安全管理实现信息化, 能够有效地减轻查询、统计等方面的工作量, 让企业的信息保存更加方便、安全。可以说, 信息化可以让企业安全管理克服自身的局限, 提高工作的效率, 减少出现错误的概率, 减少员工流动, 降低管理的成本[4]。

3 结语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人类的信息传递和计算变得更加轻松方便。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 必须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 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高明.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 2011 (5) :31-37.

[2]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2) :17-19.

[3]沈水根.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2) :21-25.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8

1 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1.1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供电企业的管理和资源的开发中, 大大提高了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供电企业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供电企业中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 例如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发展、供电企业中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1.2 电力企业中的改革

在我国, 电力行业属于基础工业, 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力, 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工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 供电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供电企业工作的重点是在降低供电企业运营成本的基础上, 来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

1.3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评估

在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涉及到多个方面, 因此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点, 因此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评估难度更大, 很多标准都无法进行量化。

2 电力行业的特点

(1) 在电力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 因此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调度中又对资金成本的投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因此电力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 电力系统中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专业的维护。

(2) 电力行业对我国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属于基础行业, 由于电力用户的范围较广泛, 因此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因此需要在供电企业中建立信息化, 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3 信息化建设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了改变目前公司的发展方式, 在供电企业中实行集团化运营;并大力发展高压电网, 以完善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方式, 并对供电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供电公司发展的过程中, 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 实行能源发展战略, 实现供电企业的现代化转变。

4 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公司虽建立了局域网, 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但都未形成规模, 不能满足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孤立问题日益凸显。单位内部的业务上有着很大的缺陷。信息的及时性, 唯一性与准确性、共享性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 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这样势必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2)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开发轻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对硬件的需求较明显, 而对软件的重视往往不够, 普遍都比较重视硬件的开发, 忽略软件的应用, 重视系统的发展, 而忽略数据的使用。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数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开发用应用的关系。比如说, 就是只重视了硬件的建设, 而忽视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系统, 其结果就是造成建设好的网络成了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意义, 要看到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作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 应用才是根本目的。软件应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硬件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

(3)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材。电力系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 我们拥有各类技术人员, 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管理, 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4) 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提高了供电企业中的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供电企业中进行信息的交流时, 需要建立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 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 以实现降低供电企业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资金成本投入。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保证了供电企业中机构扁平化的发挥在那, 大大节省了运营的成本。

(5) 实现了实时业务的处理。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实现了对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保证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 以及时的对目前的运营进行调整, 实现供电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能够对供电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以及分析等操作, 为供电企业处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供电企业能够及时的处理存在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立, 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 能够通过工作人员获取与供电企业有关的信息, 以保证供电企业中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所以对于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来说, 无论是从大局来说, 还是从企业个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上是战略需要, 下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因此信息化建设也是县供电企业改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创新,资源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GDP增长、税收、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贡献举足轻重。因此, 要不断发展中小企业, 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 畅通信息渠道,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发展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实现创新发展, 现阶段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 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 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服务资源的整合和配置

东港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要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 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将分布较散、功能单一、主客体脱节的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科技园等联系起来, 并且将各种基础设施、服务手段等现有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配置。这样一来, 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服务企业, 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 达到平台建设基本工作的要求,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 有利于加快东港市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是东港市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东港市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 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性服务机构、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聚优质资源, 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服务, 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增强创新能力,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三) 有利于科技转化和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目前, 东港市正在探索与丹东市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及科研院所, 东港市职高、电大、技校、党校和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合作, 建立协同服务机制, 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的功能, 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和质量, 而且可以使创业的服务体系更加专业, 与社会接轨程度更高,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联合, 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 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迫切性

针对东港市中小企业面临着发展、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竞争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是迫不及待的。

(一) 东港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东港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所占比重达全市经济总量的97%以上。但是目前企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信息不畅、市场竞争力不足等诸多弊端。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及时向外界宣传东港, 推介东港, 畅通信息渠道,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发展质量, 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吸引更多的“三高”人才, 才能从根本上适应东港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 建立以服务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立足于中小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 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宗旨。实践表明, 只有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借助各种新闻媒体、技术平台、“广交会”、“博览会”、“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 才能更快捷地了解市场, 了解社会需求, 不断地引进新技术, 创造新产品, 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这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 也是不可替代的。

(三) 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篇10

1.1医院的中央信息机房作为信息科处理中心, 对机房环境要求非常严格, 机房的整体建设要避开顶楼和底层, 整个房间的温度我们控制在22℃左右, 相对的湿度为50% 至60%, 没有人员流动, 干净、半封闭、有安全门禁系统等。机房安装了可靠的避雷、防火、防水设施。机房供电选用双路供电系统, 保证中心机房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设有连续5小时以上不间断使用的UPS电源, 和抗电磁干扰装置。

1.2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是利用网络来传输的, 网络稳定是信息系统稳定的先决条件, 是以网络设备的安全建设举足轻重。网络设备监控系统、日志审计分析系统部署在我院, 随时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 同时还可以检查网络设备的历史状况, 且每天安排专人巡视机房里各设备的指示灯状态、网线插头接触性状态、除垢、防水等。

2服务器数据安全建设

2.1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核心是服务器, 它在保证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若是服务器产生故障, 要不数据丢失, 要不系统瘫痪, 为保证服务器的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转, 我院各大系统均选用双机热备的方式, 不管主服务器什么时候出问题, 从服务器都可以自动切换替代主服务器的所有服务功能。同时, 我院服务器前端部署了两台防火墙, 更加安全地控制了服务器的数据安全。

2.2备份数据的安全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又一保障措施。硬盘损坏、意外或恶意破坏数据、病毒、自然灾害等都会造成数据丢失, 因此需要进行实时数据备份。我院对数据使用异地容灾的方式实现实时镜像备份, 这样不仅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将数据损失降到最低。

2.3在医院信息系统中, 访问控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主体访问客体的过程进行权限监控。根据微软SQL服务器的特点, 利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相应功能, 设置合理的系统使用权限。医院网络用户的特点是分布式处理、共享程度高、用户涉及医生、护士、医疗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根据这一特点, 对每个角色使用的具体数据进行控制, 使角色在整个系统中都只有一个独立的账号, 既方便了对自己的程序的操作, 又方便了实施调用数据, 还防止了用户对无关数据内容的读写操作。这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共享, 又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防止了非法用户的入侵, 保证了网络操作的安全。

2.4服务器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 为保障其稳定运行, 必须对服务器进行全面的管理。定期记录服务器上的各种操作和工作环境:包括机房的湿度、温度、指示灯、设备的运行巡检记录、数据库的维护记录、对用户行为的监控记录以及服务器的重启记录等。人的因素在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环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在主要风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很多信息系统的巨大损失往往都是由于人员的误操作造成的。因此, 进入数据库的密码应该设专人负责修改和更新, 保证密码的有效性, 提高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3结论

医院信息安全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 安全建设已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热点, 只有高度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 把医院信息化的安全建设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工作,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全方位的、多角度地检讨安全弱电和盲点漏洞, 遵守整体的安全性原则, 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结构体系, 实施一系列措施, 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以确保建设一个大型的数字化医院体系, 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稳定、高效的网络传输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铁山.中日友好医院未来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摆首位[EB/OL].中国数字医疗网.

[2]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策略.新浪博客.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企业变革;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企业文化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更是重要。民航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现代民航企业正处于改革阶段,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引导,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一、西部机场集团企业文化

西部机场集团是西部空港发展的产物,其宗旨是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注重改革创新,强化安全机制,严格管理标准,业务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在评价管理人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其工作能力,更关注他们的想法,也十分重视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采用集团化管理,提倡宏观控制,提倡独立运行,重视自我发展;在机场建设管理上,提倡节约能源,始终将顾客需要放在首位,确保流程合理,采用各种措施强化企业功能;在安全管理上,认为安全是机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任何与安全有关的工作都不能懈怠,并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具有规律性的,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规律才能实现安全,此外,还加强了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了安全性的考虑。同时西部机场集团还将做好服务工作纳入企业文化,认为只有满足旅客等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的企业文化才能受到重视,才能拓展空间,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带有一定的企业精神与发展理念,是受到企业所有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来说,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它主要包括企业规划与格局设计;其次为精神层面,涵盖了企业发展各个规章制度、服务规划与企业核心精神等。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能够影响企业变革的各个部分[1]。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企业成功。西部机场集团是民航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发展,企业进行了变革,西部机场集团与其他企业一样,在变革中一些员工的思想出现了动摇,但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西部机场集团在变革中并没有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员工依然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企业变革也取得了成功。

第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消费者,只有消费者认可企业产品才会购买,但企业产品总体质量如何也与企业文化有一定关系。如海尔企业原本是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但由于该企业文化良好,注重速度制胜,所有海尔人坚信快速反应,立即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积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不断为消费者制作优质产品,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海尔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国际大型企业[2]。在企业变革中,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企业动力,促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转型成功,这点是值得西部机场集团借鉴的。

第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变革中存在很多变数,有利变数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反之则会制约企业发展,这就需要在确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组建一支高素质团队,共同研究企业文化设定,且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西部机场集团是大型企业,拥有大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文化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应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意识中,让员工将企业文化熟记心间。企业也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文化,由于西部机场集团属于服务业,所以,应要求员工始终将服务放在首位,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培训中多应用现实案例,提高社会对集团服务的认可度[3]。在实际培训中,可以将空姐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吃饭的视频应用进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增强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全体员工的力量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不仅企业变革可以顺利完成,企业发展动力也将明显增强。

第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企业变革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如果企业人心不齐,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企业变革必然失败,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将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变革也会顺利推进,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西部机场集团刚刚变革完成,还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导,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并取得变革成功。因此,应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变革中的作用。

三、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进步,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做出变革,但由于变革变数较多,容易出现失误,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引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变革成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强企业变革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许齐霞.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有自身特色——从湖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254+256.

[2]李岩.浅谈企业管理体系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87-88.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12

1重要意义

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使得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协调地发展,是目前最主要的研究问题。就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来看,科学化的技术能够为医院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发展要求的成本平台,使得护理工作的管理、临床医疗工作的管理以及会计行政部门工作的管理与医院发展的需求相结合。进而使得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满足人民大众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医院管理层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院在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同时对以往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加以重视,保证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2建设重要性

无论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来看,信息化建设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具体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分析:

(1)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全方面的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人们患病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医院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在严重降低医疗质量的同时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从提升医院各个工作环节的综合效率的角度出发,极大地减少患者就医所需的时间。同时借助计算机进行划价的工作能使得患者更加清楚各项费用的来源。此外借助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医院的门诊、住院的各项费用的收取以及各种治疗费用、药品价格等都可以融为一体,使得患者减少在排队时的时间浪费。降低了患者在各个流程中产生矛盾的机率。同时基于信息系统对患者各项信息的管理,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各个护士站可以方便地查看各个患者的护理事项,医生可以随时掌控患者病症变化的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2)使得医院各项经费的管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合理,保障医院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医院的科室门类较多,在加上日常的工作都较为繁琐,各项经费的开支以及各种资源设备、药物流通等来源广,同时涉及到的人数较多,中间环节较为复杂,种种原因都使得医院在经费的管理上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医院发展当中最主要的阻碍。在信息化管理的帮助下,可以极为便捷地建立各项资金开支、设备使用等的数据库,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时时地对各项资金的运转进行监控,使得医院的各项开支更加的合理,最大程度地减低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对经费产生的浪费。

(3)完善管理模式,有效的控制医院成本。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快速处理各项数据的能力,可以将以往较为繁琐的工作,诸如各项检查报告的传送工作、具体治疗用药的选择以及对应的接诊记录工作等实现全自动化,借由网络进行传输、记录,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从源头上实现了对医院成本控制的目的。针对化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来讲,将检验系统与对应的管理系统两者进行协调,可以达到对同一对象不同项目检测的目的,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试管,从而使得医院的实际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为患者提供方便以及提升医院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能够为后期医院的相关发展提供动力。

(4)使得医院自身的内部竞争力,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信息化技术不断被运用于医院各个环节的工作当中,使得医护人员在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做到了对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学习,使得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能够熟练地进行任何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工作人员更容易发现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使得医护人员的综合实力不断地增强,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5)使得各项数据指标更完整,,保证了医院工作决策的准确性。医院管理人员的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各项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下,借助对各项数据的分析能够使所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医院的发展需求。借助信息系统较强的实效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医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少各项工作中的失误[3]。

3结语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都具有极强的重要性,能够在提升医院各项工作质量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更要注重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谢晶.浅析医院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3,(13):89.

[2]王海文,胡桂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7,20(1):92-94.

上一篇:应用设计选型下一篇:农村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