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高中

2024-09-24

农村初高中(精选12篇)

农村初高中 篇1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组织的高中英语教师网络培训, 困惑我多年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渡难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本文将尝试着对我们农村中学英语初高中衔接难的主要原因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分析原因

众所周知, 初中和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两个有着不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 初中生和高中生存在差异, 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有着一定差别。我们不难发现,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初中时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 进入高中后, 感到听课很吃力, 记忆困难, 读写不畅, 成绩不理想, 使他们无所适从, 从而对英语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初中时英语成绩较为优秀的一些学生, 也感到英语学习困难, 虽然自己很努力, 但每次考试成绩一般, 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信心随之大减, 学生本人及家长对此也感到很困惑, 英语学科的学习让他们忧心忡忡。造成这样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 教材跨度大

与初中简单的基础英语相比, 高中英语容量大, 要求高, 节奏快, 致使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生不是不想学, 而是觉得高中的英语教材与课堂与初中的太不一样了, 就错误地认为自己没得救了, 从而自暴自弃。

2. 初高中英语教法有所不同

对高中的教学方法不习惯。初中生依赖性较强, 同时初中教材内容较简单, 课堂操练时间比较充裕。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 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 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 初中时候, 老师会用汉语解释英文, 而高中老师尝试着全英语教学, 教师课堂常用语掌握太少;初中时老师对课文逐句翻译, 高中时老师侧重对课文篇章的整体理解和深层理解;初中时老师带读生词, 高中时要学会自己拼读, 这就需要一定的音标知识;初中时进行很多简单重复操练, 高中却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3. 农村的学生开始接触英语比较迟, 不像城里的学生很早就开始学英语

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听说能力比较差, 个别学生甚至听不懂日常课堂用语。

4. 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

有些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有的根本不是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的, 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而是临时或者长期代课老师, 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初中英语基础的扎实。

二、采取策略

1. 考查摸底, 因材施教

从接手高一新生那时起,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摸底教学, 以了解学生对初中英语掌握的程度, 以便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地进行填平补齐。假如在考查中, 有些学生对语音规则掌握得不好,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复习音标, 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拼读生词、难词, 避免因为发音不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 从而大大地制约听力水平的提高。另外, 还需尽快排查学生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缺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前可以请学生用英语作值日报告, 组织开展“英语角”活动, 定时举行英语小故事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等。教师上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各种挂图、简笔画以及投影仪、语音室等教学辅助设备进行教学。同时, 还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用语要随和,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笑话与故事, 使学生想听并能积极参与。如, 讲Lifestyles (北师大版必修一) 这一单元时, 我利用实物图营造真实感, 并鼓励学生就Different Lifestyles发表不同看法, 展开讨论,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在讲到Heroes (北师大版必修一) 课文时, 我让学生描述他们心中的英雄, 充分体会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还培养了他们英雄学习的情感, 让学生积极参与,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教师应当帮助他们养成如下八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内容。我们知道高中英语课文篇幅加长, 内容增多, 难度加大, 如果没有做好预习, 课堂上要跟上教师的节奏就很被动, 有的甚至无法适应课堂的教学进程。所以, 到了高中, 学生必须把预习当作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老师的指导, 结合预习题目, 认真细致地进行预习, 以达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课, 进而喜欢上英语学习, 提高英语成绩。

(2) 课堂上听课的习惯。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六个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积极配合老师, 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多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于老师的提问要踊跃发言;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 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往往专心听课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 听课就是要求同学们做到紧跟“复习—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五个教学环节, 学生要做到集中精力, 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讨论辩论、扮演角色、复述课文等。

(3) 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 还要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 全面系统地做笔记, 将自己所学知识重难点加以圈注。在记录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 采取“有重点、有选择”的记录原则, 着重记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另外, 要注意对笔记不断进行系统化整理。英语知识极其丰富, 但十分零散琐碎,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笔记把有关知识归纳综合, 系统起来。做笔记的最终目的是能掌握所记内容, 这是不言而喻的。总之, 做好笔记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而经常翻看笔记则是对笔记价值最有意义的延伸。

(4) 复习的习惯。每上完一堂课, 要求学生及早抽出一定时间整理笔记, 把当天上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比如, 上完一篇课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熟读, 有能力的尽量背诵全文或能复述大意。文中重点词、词组、句型和语法的用法要及时落实, 尽量能举一反三, 灵活应用, 多做翻译、造句练习。

(5)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后勤做错题整理工作, 对每次练习、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整理, 把错误原因弄明白, 以免下次再出同样的错误, 同时提高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样, 学习中的每一个问题就会及时得以解决, 学习就会逐步顺利。

(6) 朗读的习惯。英语不仅仅是文字, 它首先是语言。我们学外语缺少语言环境, 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所以, 要学好英语, 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口语, 培养语感, 对提高英语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7) 写随笔和周记的习惯。高一学生在写作上有很大的跨越。初中写作要求词数在80个左右, 而高中的字数要求达到100~120个。但是学生只要勤动手, 一篇好作文就会信手拈来。

(8)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选择一本好词典当自己的良师益友, 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解答, 要学会自己查字典。同时, 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 如《语法实践指南》, 养成经常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总之, 高中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 是夯实基础的一年, 这一年学习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及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是个大问题, 如果解决得很好, 对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以及今后从事工作都将大有裨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一定能把初高中英语衔接好, 帮助农村中学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农村初高中 篇2

岳西县汤池中学

一、学校基本概况

岳西县汤池中学是岳西县三所普通高级中学之一,坐落在岳西县温泉之乡、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的故里——岳西县温泉镇。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岳西县初级农技中学,1972年,更名为岳西县汤池中学。1998年6月,汤池中学送走最后一批初中毕业生,率先成为我县的独立高中。2004年被评为“安庆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0年8月成功晋升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55年春华秋实,几代人薪火传承。汤池中学历经沧桑而不衰,欣逢盛世更辉煌。人才辈出,成果纷呈。半个世纪以来,汤池中学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万多名合格的毕业生。

如今,汤池中学已发展为规模适度的现代化农村高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75人,平均年龄32岁,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其中8人为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35人、中级教师66人。省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人,市县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40余人。现有教学班39个,在校学生2456人。学校现有校园面积75亩,已被批准的规划土地面积120亩,校舍面积29482平方米。

近年来,汤池中学按照“突出教学区、隔离运动区、隐蔽生活区”的原则,共建成两幢共40间教室的五层教学大楼、藏书二十多万册的图书信息大楼、高标准装备的实验楼和天文台;学校运动场占地40多亩,人行天桥将教学区和运动区联成一体;学校筹资建设了四幢230多间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五栋共92套高标准的教师公寓。

学校装配了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报告厅、微机室和方正多媒体语音教室;多媒体投影仪进入了每间教室;装配了视频、音频班班通,拥有先进的多功能广播控制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开通了远程教育网、校园宽带网;学校食堂引进了计算机管理系统,装配了教师电子备课室,购置了齐全的音、体、美教学器材和音响器材。汤池中学是“安徽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和“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体现汤中人厚重的社会责任感的汤池中学污水处理站,是安徽省第一座校园污水处理站,现已被认定为岳西县第一家环保教育基地。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及特色

五十多年的沧桑砥砺,汤池中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经验和特色。

(一)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办学品位。

汤池中学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基础差,底子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学校立足校情,准确定位,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以创建为抓手,推动学校软硬件建设上台阶,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近十年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学校先后成为安徽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安徽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庆市“平安校园”、岳西县首届“文明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庆市“文明单位”。还分别于2004年、2010年成功地申创成为“安庆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汤中人都参与进来,既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又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创建活动中,汤池中学非常注重强化合力推进机制,营造创建环境,学校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创建活动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为创建活动开辟了绿色通道,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强化物资保障机制,夯实创建基础;强化舆论宣传机制,扩大创建影响;强化督察考核机制,确保创建质量;强化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创建热情。学校也以创建为载体,着力提升职工职业道德素质;以创建为平台,大力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以创建为阵地,努力提升职工创新创优素质;以创建为摇篮,全力提升职工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学校以创建活动为抓手,举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凝心聚力,实现了学校由薄弱高中向市级示范高中乃至省级示范高中的大跨越,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不断提升。近十年来,学校软硬件建设持续推进,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列创建活动的推动。所以说,创建促发展,创建促提高。

(二)实行年级管理,提高管理效度。

学校了构建分管校长负责、政教主任牵头,以班主任为主体的政教队伍,将对学生的管理落到实处,年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低重心自主管理”模式。

1、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

年级管理委员会是一种高效的基层管理组织。它是由分管相关年级的副校长、年级主任、学校处室人员及班主任构成的,年级组具有综合管理功能。年级管理委员会成员全部参与年级管理,与班级结对,全程、全面参与年级乃至班级的管理,这样就形成了管理的合力。通过年级管理委员会的齐抓共管,学校秩序稳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这已经成为汤池中学学生管理的常态。参与年级管理委员会的行管和处室人每天轮流值班,定期巡视,这对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也起到了督促作用。这

样就构建了一个管理网络,让管理落到实处,实现了”扁平化”。

2、选聘班主任制度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素质高低及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四注重一提高”,措施如下:

(1)注重选聘

学校在安排新学年工作时,一贯坚持“先配班主任后配科任教师”的原则,班主任实行选聘制度,聘期一般为一年。每学年结束时,学校召开大会宣布选聘班主任的要求,由应聘者自己填表,写出自己应聘所具备的条件和受聘后的工作打算。根据学校考察的情况,结合个人申请,政教处初选后交行政会决定,组建各个年级的班主任队伍。这样,层层把关,使一批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乐于和善于做学生工作、身心健康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班主任队伍的骨干。

(2)注重培训

繁杂的班集体建设,要求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建立长效的学习制度。学习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根据需要,确定专题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二是学习和经验交流相结合。既可以在校内开展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介绍班主任的先进经验;也可以通过论坛、沙龙等形式,让班主任之间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流和对话,在共同学习中实现共同发展;还可以组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等。三是校内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学校经常联系相关学校,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观摩,鼓励他们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成效。四是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有了理论的东西还不够,它不等于实践。学校通过联系有成就者走进校园为班主任讲讲其成功的经验,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指导班主任的工作,使班主任老师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有一个质的飞跃。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周例会。总结布置,反馈交流,指导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定期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集中学习教育法规,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方法。用以会带训的形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3)注重督查

建设科学的管理网络,政教处全面领导班主任工作,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班主任工作,各自履行职责,层层负责,形成优化的队伍,加大管理力度。注重过程管理和考核,通过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的考核办法,把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点转移到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上来,转移到教育和管理的细节上来,转移到教育和管理的效

益上来。充分发挥年级管委会在常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行政值班督查的力度,坚持不懈的抓常规检查,抓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的落实。依据《汤池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对班主任进行考勤考绩。年级设有值班日志,值班人员每天认真巡查,如实记录班主任“五到一查”的出勤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均组织检查评比,并作为对班主任和班级评优的依据。

完善班级常规工作档案。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要求及时上交,各类表格要求认真填写、及时报送。设计印制了《学生成长记录册》,建立详细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发放《班主任手册》,让班主任及时记录所开展的工作;要求各班主任指导班干如实填写《班级日志》并及时上交。我校重视班级常规管理档案建设,每项材料都要及时收集,认真组织检查并归档,作为对班主任和班级评优的依据

(4)注重考核

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效绩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奖惩、职务晋升的依据,这样就会对班主任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学校在班主任工作绩效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在目标要求、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出台了《汤池中学班主任工作及优秀班级考评办法》,量化积分,本着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增加考核评选的透明度,采取调查、问卷、汇总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进行多方面考核。同时实行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挂钩,与表彰奖励、晋级晋职挂钩,从而克服班主任工作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

建立表彰奖励制度,每学期评选一次校级优秀班主任,按时参加省级、市级优秀班主任评选,骨干教师评选、优秀教师以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评选多向班主任倾斜,提拔中层领导干部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近年来我校选拔的中层干部中,绝大多数都担任过班主任。这些政策导向,使班主任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吸引了大量优秀教师自愿当班主任,从而扩大了班主任选聘的余地,为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提高待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要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努力改善班主任的待遇,完善津贴发放办法。”我校班主任工作条例中规定班主任的经济待遇是:学校设立班主任岗位津贴,分四项:基本津贴、考勤津贴、考绩津贴、奖励津贴。基本津贴、考勤津贴分月发放,考绩津贴、奖励津贴分学期发放。这样,平均每位班主任每月津贴在400元以上。我校班主任工作条例中规定班主任的政治待遇有:提干、评模、评优、晋职等必须具备班主任管理工作经历且同等条件下获奖者优先;对本班授课老师的安排享有建议权;优先安排住房等。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这个基本单位的灵魂。一个好的

班主任,必然带出一个好的班级。一所学校,班主任整体素质高,必然能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我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想点子,出实招,从而打造出了一支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管理有方,肯于奉献,精明强干的班主任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3、班主任联管制

班主任联管制以班主任为主体,打破班级界限,统一尺度,协同管理的一种制度。即各年级每天安排2名班主任,早、中、晚对本年级各班教寝室进行全程、全方位督导。一旦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现场教育,并把信息及时反馈给年级组和班主任。根据反馈信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再教育”。

为了让班主任联管制产生预期的效果,学校对全体班主任开展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合作意识,确保“联管”质量。对班主任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也积极规范、提升自己的管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协调一致,定期总结,及时交流。

联管班主任“五到五查”跟班管理,按时到位,不迟到,不离岗,不早退;严格、认真、负责地检查学生到班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处理课间突发事件;上课期间巡视师生上课情况,并记录学生违纪现象;巡视熄灯前校园和熄灯后学生就寝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就寝,记录不按时休息和违纪学生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年级组或班主任处,以便及时进行教育。

4、“三级”管理体系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构建“三级”管理体系,“三级”管理体系是指:班干部、班主任、年级组协作管理的体系。

(1)班干部每日认真填写《班级日志》,并随时自觉维护班级学习秩序和纪律,了解并向年级组或班主任如实反馈本班当天情况及学生思想动态。

(2)班主任:及时了解掌握班干部、年级组、联管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以及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做到问题日日清。努力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的更好成长奠定基础。

(3)年级组:在对教师工作状况、学生纪律状况加强巡查督促的同时,及时把师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年级组和班主任,以便进行纠正教育。

其中,学生情况反馈以班干部、联管班主任记录为主;思想教育与行为培养以班主任为主;统一协调、信息处理和反馈、完成任务情况督察以年级组为主。

(三)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成长

一直以来,汤池中学非常注重抓常规管理,学校在健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以计划落实与计划检查为主线,创新管理机制,落实目标责任,抓好量化考核,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量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实现了学校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

1、加强高三管理,优化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为了加强对高三年级的管理,我校每年都要对高三的授课教师队伍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把那些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高三管理和教学队伍中来。

实践证明这种调整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很多班级,通过调整优化授课教师队伍,在高三一年中出现奇迹般的变化,高考成绩一鸣惊人。

2、规范教学管理,开展校本教研

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措施,如成立年级备课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实行听课制度,行政人员不定期随堂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建立了“汤池中学自主命题题库”,鼓励老师自主命题,精心组题;实行月考制度,规范考试程序,严肃考风考纪,并进行质量分析,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导处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试卷分析等进行检查。学校实行开放办学,每年都要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县内外兄弟学校老师来校观摩教学,进行座谈,以期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还不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论坛,让老师们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经验、教学智慧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

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汤池中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中专列一项对教研教改成果的奖励制度。

我校还根据实际,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如语文组张志先、储西保两位老师合作撰写的《怀着爱心写文章》、王业文老师撰写的《数学新课标高考新增考点解读》、刘向前老师整理、编撰的《岳西英烈传》、《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校本教材已编印使用,获得好评。

3、实施“名师工程”,促进教师成长

多年来,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机制。学校始终把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实施“名师工程”,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各级名师培养规划。学校每年都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培训与综合考评,考评合格后与本学科的优秀教师结对;学校还挤出有限的资金,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完善配套设施,促使校内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多元评价体制,注重倾听学生心声,实行学生评教制度,让学生评价老师。

我校的“名师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及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交流、获奖的论文达300多篇,仅张志先老师一人就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在各级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也频频获奖。2006年至今,在市、县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有20多位教师获奖;2007年

度在市、县“教学能手”和“教坛新星”评比中,我校有28位教师获市、县“教学能手”称号;2006年和2010年两次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中,我校各科均有代表当选。近十年来,从我校走出了傅元根、储炳南、胡成芳等特级教师。

(四)着眼全体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1、实施分层教学,拓宽成才途径

由于区位劣势、招生政策和学生、家长思维定势影响,近些年进入我校的学生,都是县城省示范高中录取后的二类生源,大多数同学基础不牢,学习习惯不好。我们的原则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校面向全体学生,正视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重基础、抓落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习课进行分类指导,使不同层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我校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多途径成才。组织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等各种活动为学生展示个人才能提供平台;为特长生铺设升学之路。对文化课学习有困难而有音、体、美特长的学生,学校组织专业老师对艺体特长生进行专业辅导,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课成绩。专业课统考后,成立艺体特长生文化课强化班。近年来,在市县各类竞赛和高考中,我校艺体特长生大放异彩,频创佳绩。如今艺体特长生已成为我校高考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校也鼓励他们在完成高中教育学业后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的一技之长。我校立足县情和生源实际,培养了实用性人才,开发了人力资源,成为我县经济的发展的主力军,活跃在各条战线,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关注心理健康,疏解心理压力

为了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难题,我校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编写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设置校长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构建师生沟通的桥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经常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开团体心理辅导课;班主任召开心理健康方面的主题班会;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心理韧性,助力高考,适应社会。

我校还积极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实现校园道路硬化、空坪绿化、环境美化、校园净化。力求融校园、家园、花园、乐园为一体,集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于一身。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感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我校教师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形成了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三、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受区位及招生政策的影响,生源在县内属于二流(中考成绩几乎是县内千名以后的)。学生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学生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前提。生源问题是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学校现有占地面积仅75亩,学校空间狭小。这成为了我校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令人欣慰的是我校校园东扩工程已纳入岳西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当然校园东扩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3、我校教师普遍年轻,平均年龄仅30多岁,还处在成长期,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但短期内还难显名师效应。学校骨干教师相对偏少,师资总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仍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因为学校地处农村,条件艰苦,很多教师想进城,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4、学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有待提高。尽管多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符合我校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仍有待改善和提高;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少数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绪。

农村初高中 篇3

一是马上进入技校或职业学校学习就业技能,不能让孩子们流于社会。让孩子自由地散放于社会上有三个坏处。一是由于岁数小,明辨是非能力弱,容易被坏人引诱。二是在社会上呆时间长了就更不愿意学习了,一旦家长硬逼着孩子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就发困,心野了学不进去。三是青年时期正是脑力好的时候,学知识或掌握知识快,如果放弃不用,大脑会生锈。

二是选择一个好学校。选择学校要看是不是能实践,能有设施供学生们练习技能,最好是有工厂的学校,在课堂上学完理论,就可以直接到工厂实践,好的技校上午学理论,下午就实践,这样的学校真正能让学生学到就业本领。不要心疼花钱,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有的学校享受国家的政策,但是短期培训对一个高技能来说,杯水车薪,不好干啥。

三是放长眼光,看好市场发展,选择好专业,学一门终身享用的技能。有的工种学完后只能给别人打工,不能自已经营公司。作为青年人,为了掌握扎实的技能,头几年可给别人打工。但要想创业,要想当老板就必须选一个适合独立经营的专业,学精悟透。从国家发展看,汽车行业无论从销售、修理、洗车和汽车美容需求量越来越高,这个行业的人才目前还很缺,这类学校也不多,所以我建议要想学这个行业的要到省城来学,能学到高档次的技能。在4S店工作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对将来自己辦店有利。另外,目前有一个行业更是缺少人才,那就是模具专业人才,这类人才要求高,但工资也高,学成后到大型工厂工作,是产业工人。如果说你的孩子是高中基础就能符合标准。

农村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方案研究 篇4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要踏踏实实。高一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语法难度增大,词汇量增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受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本身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同学都存在英语弱科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同学们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如果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做不好,便容易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两极分化。

高中老师如何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呢?首先要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对应的衔接方案,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高一英语老师应尽快使学生适应新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地掌握正确的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农村英语教学条件和教学成绩逐年提高,但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存在“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对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我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发音错误多,不认识音标,不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

音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入门的关键,也是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只有学好音标才能正确地进行单词拼写,做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而知其形。现在农村学生的英语词汇拼读普遍未能及时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地记单词,而是用字母拼写形式死记硬背,这样反反复复也记不住单词。

对音标学习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单词发音不准,音节发音错误,学过的单词读错或根本不会读。由于发音不好,很多同学怕被其他同学取笑而不敢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或干脆含混不清地嘟囔几句蒙混过关。初中词汇量小尚且能应付,但高中英语单词量增大,单靠死记硬背很难掌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英语学习非常不利。

2.2 性别差异过于明显,明显女强男弱。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大大优于男生。从学前期开始,这种差异就开始显现,并持续整个学生时代。著名的人类学家M·米德(Mider)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文化背景下,女孩的语言能力都比男孩强[1]。这一现象虽然有一定的生理因素,但与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有关。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男生由于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不正确引导他们,最终将导致彻底放弃英语学习,非常可惜。而女生英语成绩较男生相比要好得多。

2.3 不会学英语,存在畏难情绪。

初中英语相对简单,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上高中后课程难度加大,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上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下降。很多同学上高中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前会,现在忘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会学英语,没有复习的好习惯。有的同学反映:我初中英语学得挺好,高中英语太难了,我学不好。高中英语词汇量增大,语法知识多,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很高,部分同学出现畏难情绪,心理上排斥对英语的学习。由于词汇量的增大,学生每天都苦于背诵单词,但仍旧记不住,这些因素挫伤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最终出现英语偏科现象。

2.4 语法基础薄弱,单词词性不了解,句子成分不会分析。

初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学习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语法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根本不注意单词的词性,一个单词拿来就用,根本不管语法上是否讲得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不会分析,对语法知识更是一知半解,而语法知识的匮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写作能力。

学生在英语翻译时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长句子来表达意思,而长句子往往是复合句,这样涉及主从句之间的人称、时态等问题,涉及许多语法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在这个方面出现的错误就很多。

2.5 英语学习氛围差。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大都采用全英文教学,有些学生基础差,上课有如听天书,上课气氛沉闷,师生互动难。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听到教师流利的英语,但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语教学的氛围,学校一般都没有外教授课,平时上其他课程时也都采用汉语,整体英语学习氛围差。

英语口语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平常缺少对英语口语的练习,加上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较差,都不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和锻炼。

3. 农村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方案

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上述不足,高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3.1 打好初中音标基础,高中加强语音训练。

初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长远发展的观念,将对音标教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平台,扎扎实实地教好音标,让学生学好音标。

高中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语音教学。在进行音标教学时,借鉴马承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2]。即在高一的前两周或前一个月要为学生进行音标的补充性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音标教学和语音拼读训练,根据音标拼单词并把语音教学贯穿始终;让发音好的同学领读单词并逐渐普及整个班级;培养学生对错误的正确态度,不怕自己犯错,不取笑别人的错误;对个别发音不准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重视性别差异,因材施教。

男女性别在英语学习中确实存在差异,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是对学习者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后天的因素。要消除这些差异,使各自的优势得以最大的发挥和整合,是教育者的任务。

教师要承认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方面的影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女生在学习语言方面的特长,从而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对于男生而言,要充分发挥其抽象思维的优势,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水平。对于英语弱科男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学唱英文歌,阅读英文原著,或者是与男生聊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赛事,如NBA、世界杯等。

3.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成功的学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使用英语的机会,教授更好的英语学习方法比直接给予英语知识更重要。

首先,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从中找出新的知识点,提出疑问,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对新单词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词性和用法,加强记忆。在预习的同时对学过的知识点加以复习,不至于出现上课时旧知识点遗忘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课后对学过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复习,归纳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在听课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做好笔记,防止在今后复习过程中遗忘重要的知识点。

最后,养成常听、常读、常背的习惯。农村学生英语听力普遍较差,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听力训练,使学生掌握听力技巧,结合口语练习不断提高听力水平。常读包括朗读和阅读,大声朗读英语对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加强阅读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看英语杂志和短文。对于一些比较精彩的小短文让学生背诵,在进行口语练习时便可脱口而出,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可以灵活运用。

3.4 加强语法教学,专项练习与日常练习相结合。

近几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法的要求逐次降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淡化语法的同时,并没有给语法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结果教学效果受到影响[3]。由于初中阶段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在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在英文翻译和作文写作时漏洞百出,语法混乱,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逐字翻译,阅读速度下降,甚至出现理解错误。

高中英语教师要重视语法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精讲精练,突破难点,使学生容易掌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语言规律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碰到语法问题,作为例题来讲解,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活学活用。

3.5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英语学习氛围。

兴趣即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样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乐学,从而达到善学、会学。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说来,学生喜欢某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上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相对来说,其课堂气氛也就会相对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可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课堂形式多样,有新意,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除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外,外部环境的英语氛围对学生也非常重要。学校应增加英语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比如开设英语一角,给学生提供一个英语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形成大家学英语的良好风气。

4. 结语

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对于高中生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几点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衔接方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对农村高中英语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加快了农村课程改革的步伐, 在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的同时, 也对农村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 分析了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不足, 提出了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方案, 旨在对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斌.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0, (12) :105.

[2]李玉丽.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音标教学-学马承教学法有感[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0, 8 (3) :113.

农村高中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新中国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正由东向西、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全面覆盖。

我国国情决定了城市聚集了大多数的优势资源,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大城市中软硬件设施一流的中学,特别是超级中学所占的比例远高于中小城市及区县。但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决定了教育必须均衡发展,除了城市的一定数量的完全中学外,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分布着为数不少的农村完全中学,这些学校在校学生的数量庞大,代表着农村学生的主流,这些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重任。我校就属于这样一所农村重点高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对其关注度不高,造成了情况不明了,为后续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我们这个课题组的成员均来自于集市级重点中学和农村学校于一体的重庆市农村重点高中,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及周边小城镇,这样的高中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研究这些高中学生的现状对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批学生,我们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收集了调查资料:

一、学生家庭状况

1.家庭孩子的数量(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在采集的高二年级959人调查样本中,独生子女人数为 675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70.3 %;非独生子女人数为 284 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29.6 %。2.学生与父母是否同住(留守子女、非留守子女)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留守子女人数为547 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57 %;非留守子女人数为 402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43 %。3.学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双亲、单亲、孤儿)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双亲学生人数为 724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75.5 %;单亲学生人数为 235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24.5 %;孤儿学生人数为 13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1.3 %。4.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按重庆市贫困家庭标准(贫困学生、非贫困学生)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贫困学生人数为 317 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3.1 %;非贫困学生人数为642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66.9 %。5.学生的户籍情况(根据学生户籍地调查)

在采集的调查样本中,农村户口学生人数为 612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 63.8 %;城镇户口学生人数为347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6.2 %。

二、学生学习状况

由于教育体制结构的问题,普通教育实行分段结业制度,我校学生虽是市级重点中学,但在县内来看,学生来源质量普遍偏低。县内最好的学生基本上去市内市教委直属的中学上高中,(有些家长甚至送孩子到市里的学校念初中,高中也就留在市里念书了),然后是县中学招收一部分高分学生,剩下的分数稍高一些的学生就到我们学校就读,分数还低一些的学生就只有到另外的高中就读了。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在县内算是中等水平,在我们这样的农村高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我们对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了如下的调查: 1.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

(1)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偏科的现象,各科均衡的学生人数很少,即便这部分学生,整体水平也不高,出类拔萃的就更少。学生在主要学科语数外三科方面偏科现象十分突出。在959人的调查样本中,60 %的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理解文章内容困难,不会收集和整理信息,不善于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65 %以上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单词、语法、阅读等积累太少,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显得十分吃力,学习起来力不从心。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有些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自由懒散,课堂上表现为爱动、易分心、爱玩手机,学习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高中学习阶段,课堂容量大,知识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和在课后整理提升。但学生在这方面显得非常欠缺,根据调查,大约只有5%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只有10%的学生有课后及时整理提升的习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学生出生后,家长特别是父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管养孩子的担子由孩子的祖父母辈承担,由于祖父辈精力、见识、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十分欠缺的东西。隔代管养,更容易娇惯孩子,有些不良习惯在初露苗头时没有及时纠正,为后期的坏习惯埋下了伏笔,等意识到时已经为时晚矣,也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没有正确诱导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学习”的,把学习理解为“上课听讲”、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学习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外,更多的是在课后的学习,学习课本外的东西,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据调查,农村高中学生中,能自觉学习,充实自己内涵的非常少,约占5%左右,这个低比例严重制约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更多的学生课外喜欢阅读流行小说(言情、穿越、玄幻等),但缺少“思考”,读完后基本没有什么“收获”,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3)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现在经济状况较好,物质充盈,诱惑颇多,对“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冲击,农村高中学生很多都没有“自控力”,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更多的是折返、逃避,以谈恋爱,玩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方式来回避矛盾。

三、学生心理状况

新形势下,各地经济发展不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学生的经济条件也差距较大,留守儿童或单亲儿童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高中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有些学生思想狭隘、易冲动、易自卑、易偏激、易封闭、仇视社会,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1.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高中生应该是逐步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群体,他们应该多思考自己的未来该怎样走,理出自己的优势劣势,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精彩纷呈。但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倾向于自私。对社会和他人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对自己的利益考虑较多,对别人或社会的要求较高,常表现为“愤世嫉俗”,仇视老师、同学或社会。

2、学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氛围,导致条件好的学生任意挥霍钱物,条件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当双方矛盾加深,极易发生恶性事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世界、对社会的了解和思考,但缺少深入的思考与辨识,未形成较稳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常常被事物的表象迷惑,从而影响到对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的看法与判断。

3、很多孩子不擅长口头表达,存在交际障碍。由于长期托付给长辈抚养,不少留守学生性格变型,自我封闭性强,不愿意也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交友圈子小,不合群。渴望与他人交流,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高中生为了表现出自己成熟的魅力,常常做出“出格”的举动,令别人另眼相看,可往往适得其反,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或厌恶。这个年龄阶段容易感情用事,处理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总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不顾后果,也会盲从跟风、对明星盲目崇拜。

4.家长盲目溺爱。双亲都外出的家庭,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低;祖辈教育孩子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学习、安全、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娇惯孩子也属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往往导致有些孩子自尊心很强,自尊心过头了就会产生自卑或者完全流于消极,碰壁后往往产生极强的挫败感。学生心智不成熟,往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当与外部世界发生冲突时,与家长、老师同学的观点相左时,就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譬如离家出走或做出其他更意想不到的事情。

农村高中语文新课改探索 篇6

新课程改革;语文;农村高中;教师素养;知识理论素养;教学艺术;道德素养;实效高效课堂

1.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当今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种语文教学实验流派纷呈,但实际语文教学收效甚微。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最重最辛苦,可是语文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课外时间几乎全被数理化挤占,甚至语文课堂上他们还在偷偷演算数理化习题,这是语文老师非常伤心和悲哀的事。语文教学要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必须解决好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必须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语文课与别的课程不同,别的课程,如数、理、化和外语,学生不好好学就不懂,学得好和差在分数上有明显的差距,俗称拉分科;语文课则不同,学的认真与否在分数上没有明显的反映,那么如果语文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老师对课文的讲解不能让学生感到茅塞顿开,有收获的喜悦,学生当然就会对语文课采取冷淡的态度,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和写作,案头是文学名著与精品,笔下是人间真情与理想,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趣,并由此带来成绩的提高,而重视语文学习,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

2.語文教师的素养

素养:“素”,向来、平日;“养”,修养。因而《现代汉语词典》视之为“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二:一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一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因此,语文教师的素养应包括知识理论的水平、教育教学的艺术、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源源不断的一河水。现在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量大大减少,主要由于教学工作的牵制,大多数教师的时间主要花在备课上,而备课是抄写现成的教案,上课、批改作业、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及其他杂务上,这种“语文教师没有时间读书”的状况很普遍。它至少有两个消极的后果,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一是影响自己的业务水平,无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二是作为榜样,教师自己不努力阅读,自然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博闻强志,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行均任歙张。”语文教师的学习应当是广涉博览,是一个“杂家”,人文历史、自然社会无所不及,而在语文知识、教材分析,写作指导等方面则必须是一个“专家”。语文教师的学习内容除了语文教材及相关资料,还应包括语文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和相关哲学著作。河南建业实验中学校长李胜利先生就为他自己构建了一个金字塔的学习结构:

哲学

教育理论

语文教学方法

他这样告诫语文教学同仁:“读一点哲学吧,它会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审视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学的一切。读一点教育理论吧,它会诠释大师们所做过一切,它会幻化出无尽的教学设想。”学习的层次不同,则教学的境界不同。如果你只关注某些教学方法那你可能仍在教学的最低境界,当你学习了某种教育理论并实践它时,你便达到了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当你在某种哲学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时,则意味着你的教学境界就已经很高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学会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不能满足于现在的知识,要不停地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注意知识的更新;教学上要不停探索,精益求精。否则,我们就会知识贫乏,认识肤浅,方法陈旧,教学就会生搬硬套,毫无创新,把原本感情丰富、文质并茂、有血有肉的语文课上的索然寡味,令人生厌,使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教育教学的艺术。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语音艺术。因此,语文教师应具备超强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界,复杂万象的社会及其神秘的本质拥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情感。只有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边的现象,用艺术的语意表达对其感触,才能给学生展现出文学无穷的魅力。正如“心中无激情,血脉岂澎湃”所言,作为语文教师若无艺术情感,语文课就无法体现其神力。

语文教师应有超强的表达能力,丰富的词汇量和幽默感。语文教师只有超强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在学生面前体现出母语的优雅性,从而使学生树立珍惜母语,热爱母语,学好母语的思想和精神,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形成幽默、情趣的氛围,能体现语文课的吸引力和艺术性,能使学生达到时而哭,时而笑的精神环境,从而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构建主体性教育的新体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思维的状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中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望强烈,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乐学、善学。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情趣并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时用幽默的语言,有时用严谨的辩论;有时用抑扬的语调,有时用饱满的激情;有时似小溪流水,有时如江河呜咽,让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感情激荡澎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情绪。

同时,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图片、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交替进行,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

第三,道德修养。热爱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热爱语文,热爱言语创造,热爱言语生命。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把教学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把语文教学看作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教出语文之趣,这应该也说是一种教学境界。热爱语文即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了,对学生就有关爱之心,对作品则有欣赏之愿,对工作就有热忱之情,对同事就有亲和之力。一个语文老师的生活态度因热爱语文而应当积极、乐观、向上、热情。无论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无论这一届学生的成绩是否理想,无论这一年是否得到荣誉,只要懂得珍惜,学会善待,尽职尽责,充满爱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生活就会因此而充实快乐。

语文教师要和蔼可亲,调动情绪的感染力。情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本身的情绪状态,易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踏上讲台,面对学生,就要把个人及家庭的一切烦恼、痛苦置于课堂之外。如果老师将自己个人因烦恼、痛苦而产生的不满、沮丧甚至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将会给学生的学习以至心灵造成负面的影响。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约束自己的情感冲动。如果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感情融洽,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奉献爱心,教学才能收获成功;三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课,发挥语文教学情感化的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语文教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三个修养:一是守时修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上要有守时观念,上课准时到位,下课不拖堂、压堂,更不能迟到早退;二是责任修养,教师对教学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课前准备要充分,切忌仓促应战,在学习常规、教学责任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三是美学修养,语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必要的美学修养,练就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做到教态大方,表述准确,板书科学,教风严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一句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3.实效高效课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

课堂内容要丰富有内涵,耐得住咀嚼,经得起回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一堂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思考,勇于质疑,深入探究并发现新意。

总之,农村高中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要保证高考的成绩,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深入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经过全体同仁的不断探索,必将走得更好更远。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钟启泉,崔允郭主编.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

[3]巢宗淇,雷 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农村初高中 篇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人数占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65.66% (2005年数据) , 这说明有近三分之二的高中学生在农村高中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 农村高中大多是薄弱学校, 无论是师资、设备, 还是生源质量, 和城市 (镇) 高中相比, 都有较大的差距, 这些差距对新课改革的实施将产生严重的阻碍。为了弄清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情况, 并了解农村高中教师的要求, 笔者专门到所在县的几所农村高中进行认真调查, 有一些体会。

一、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现状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 是一个山区县, 由于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县域经济居湖南省中上水平。石门自古就有崇文尚武的传统, 中科院院士、光纤之父黄宏嘉, 优盘发明者、世界闪存盘之父邓国顺, 红军创始人之一王尔琢, 抗日名将郑洞国等都是石门的杰出代表。教育是石门的品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在2005年就提出了打造湖南澧水流域教育中心的“教育强县”战略, 基础教育抓得落实, 每年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近千人, 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每年5~10人, 均居全省前列。全县现有五所普通高中, 其中一中、二中位于县城, 另外三所学校位于农村, 石门一中是全省闻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三所农村高中均为常德市示范性高中。笔者曾在石门一中和几所农村高中任教, 在两所中学担任过近十年副校长, 对石门高中教育的情况十分熟悉。通过走访调查, 各农村高中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相似的困难, 现以W中学为代表列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W中学地处农村, 学校环境优美, 办学条件较好, 教学质量较高, 每年考入本科院校人数150人左右。学校现有学生2054人, 32个教学班, 教职工147人。前些年基建投入较大, 学校现欠账700万元。为了及早还清债务, 同时也为了提高办学效益, 学校挖掘潜力, 尽可能多招生。由于学校教学质量比较高, 再加上近几年生源比较充足, 学校每年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除24个标准教室占满外, 还占用了大量其他场地, 如:理化生实验室和阅览室只保留一间, 电脑室保留两间, 挪出的8间全部改作教室, 每班平均64人, 各种场地设施均达到了超饱和状态。

1. 新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矛盾

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探究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及学习兴趣的不同, 依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不同需求, 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学习水平, 设定了多种课程的内容标准。因此各个学校除了设置必修模块外, 还需设置大量的选修模块, 供学生进行选择。从理论上来讲,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是非常科学的, 符合不同人才成长的需求, 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 一下子难以实施。由于实行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 上级领导、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就是教学质量, 核心就是高考升学率, 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 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教学。如果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等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 高中新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 就会出现谁改谁吃亏, 甚至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或者流产。基于以上担心, W中学的领导和老师都抱着观望的态度, 等高考出台新政策, 因此他们现在还不敢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 基本上是高考考什么, 就教什么, 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 只要高考能出好成绩, 学校声誉就好, 就能多招生, 就能生存和发展, 否则学校就会面临危机, 因此他们不敢拿学校的生存去赌博。

2. 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矛盾

高中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教师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问题学习的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终身发展的学习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达到这样高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位省会一流学校的特级教师曾戏说:“教了几十年的高中, 现在的新课改使我一下子变得不会上课了。”名教师都这么说, 可见要真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 教师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本功。而农村高中教师相对于城市 (镇) 的教师来说, 观念落后, 教法陈旧。特别是前几年, 随着高中生源的激增, 各学校急剧扩招, 稍微好一点的教师都调到城市 (镇) 高中去了, 农村高中成了城市 (镇) 高中教师培养基地。农村高中所缺教师只好从初中拔上来, 只有极少部分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在W中学, 近五年有30多位骨干教师调入城区, 又从初中调入43人, 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3人, 高中新教师占50%, 有的学科 (如英语) 几乎到了没有把关教师的地步, 刚进的新教师就要上高三, 这样的师资状况, 实施新课改确实让人担忧。再加学校教师的编制非常紧张, 教师工作负担重, 这几年没有专门安排一名教师外出进修, 只是在实施新课改之前, 由市教育局组织全体高一教师集中进行了3天的新课改通识培训, 听专家讲了几堂课, 了解了一些新课改的基本做法。但实际操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别无良策, 只好沿用老套式。

3. 新的教学方式与学校场地设施的矛盾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这种新的组织形式, 特别强调学科的关联及多种学科的共同价值。由于每一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根据新课改的这些要求, 学校要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室供学生上选修课, 还要有供各个模块开设所需要的大量场地和设施。以通用技术为例, 它所含的7个选修模块是: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务及其设计等, 上述7个中的无论哪一个模块, 哪怕一所学校只选其中的一个模块, 其场地建设和设施的配备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W中学现在只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阅览室, 除此以外, 再也没有场地用作通用技术、艺术类等各种类型的实验实训室, 也没经费去新建实验室。这几年学校的经费开支主要用在还欠账和保老师的基本待遇上, 再也不敢增加新的债务。前几年, 为了增加学校收入, 尽可能多招生, 班均学生数60人以上, 有的年级还出现80人以上的超大班。由于设有空余教室, 选修课只好全班统一“选修”, 在课堂上讲实验、讲实训要求。

二、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的思考与建议

1. 改革农村高中的办学格局

长期以来, 农村高中为农民子女求学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学习场所, 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使得农村高中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欠账过多, 再加上教师实际收入与城市 (镇) 学校相比, 差距较大, 导致农村高中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 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农民对子女读书的期望值大大提高, 很多家长宁愿花钱让子女去城市 (镇) 条件好的学校就读, 也不愿让孩子就读附近的农村高中, 高中生源高峰期即将过去, 这将致使农村高中生源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因此不少农村高中越来越面临着生源不足的情况。早在10年前, 很多地方都相继出台政策, 要求高中向城市、县城转移, 但没有实现, 现在生源开始回落, 调整农村高中布局成为可能。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迅速拿出农村高中的调整方案, 对于一些办学条件好, 教学质量高, 有办学前途并且又确有必要的学校予以保留, 并加大投入, 按新课改要求完善设施, 配齐师资。对于一些办学条件较差, 教学质量不高的农村高中, 有的可以改为初中, 有的可以改为职业高中, 为当地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

2.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个改革方案是否有生命力, 能否成功, 其关键在于这个方案能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是否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从我国目前对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来看, 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如果某所学校高考升学率高, 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多, 大家就认为这所学校办得好, 就愿意将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学习, 并不管这所学校是如何取得成绩的, 也不管这所学校其他方面怎么样。反过来某所学校高考质量差, 全校从领导到老师都没面子, 就会受到各种指责和嘲笑, 就会出现招生难, 办学难的窘况, 这是我国的实情。高中新课改是件非常重要, 也是非常科学的大事, 但要真正搞好高中新课改,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高考改革, 可以说, 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 最终取决于高考如何改革。从2007年广东等省 (区) 高考方案来看, 并无太大的变化, 甚至还有加重学生负担之嫌, 大学仍然按高考分数录取, 素质教育记录只是作为参考。从高考后反馈的信息来看, 新课改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为了高考, 不少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高考指挥棒作用, 我们既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它在新课改中发挥作用呢?如果将高考与平时成绩、与素质教育学分结合起来, 加大保送生力度, 使学生平时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科目、每一个模块中的学习都会发挥作用, 这样将会提高农村高中的升学率, 新课改在农村高中实施会变得更受欢迎。

3. 改革教师管理体制

我国的教师管理体制几十年没有重大变化, 某个教师到哪所学校后, 只要不是干得太差, 只要自己愿意继续干下去, 则可以一直干到退休。现在的状况是一些好的学校教师多, 名师集中, 而一些薄弱学校, 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紧缺且质量差, 这样就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续弱的局面。这种人力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 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各种矛盾, 也滋生了教育腐败。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让教师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 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 各学校根据需要来聘用;二是在职称评定, 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采取一些硬性规定, 如要评定高一级职称, 必须要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 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三是专设农村学校教师的特殊津贴, 让农村学校教师在待遇上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学校教师的实际收入, 使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工作。对于第一条, 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实施了, 效果不错。第二条已在全国普遍实行, 但执行并不十分严格。第三条就像国家给农民种粮的额外补贴一样, 是一种政策扶持。如果做到了三管齐下, 则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 会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创造最重要的条件。

4.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农村学校教师相对于城市 (镇) 学校而言, 见识要少一些, 观念要落后一些, 接受新课改更困难一些。要想让高中新课改在农村学校顺利进行, 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议分四个层次来进行培训。一是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象是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这个层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让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性, 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程序和实施办法, 以保证新课改能在农村各高中学校顺利进行。这个培训应放在新课改正式实施之前进行, 最好能到已进行新课改实验的地方挂职跟班学习一段时间。二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在新课改实施之前, 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 (最好是全体教师) 集中到市或县统一培训, 由课改专家、已参加过新课改实验的老师对各个学科、各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及教学进度进行详细讲解, 使老师们准确把握各科教材的编写意图, 防止上课时随意将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 以免回到老教材上去, 各科教研组长要真正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把关人。三是全员培训。这种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既可以请外校专家、本校骨干教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 上示范课, 也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到城市 (镇) 学校参观学习, 听示范课, 当面请教问题,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四是远程培训。像石门县的几所一般高中分别加入了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等名校的远程教育合作学校, 采用天网和地网结合, 电脑和大屏幕播放的方式同步收听收看名校的课堂教学, 还经常在网上参与问题讨论、专家答疑, 对师生都有很大帮助, 值得推广。

农村高中学生高考教学探究 篇8

1.农村语文课学习现状

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农村的语文课教学早已进步了许多,但总体而言,仍然显得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也不够热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没有进行过改变,知识和观念都跟不上形式,也缺乏自觉性,总是埋怨学生基础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而学生,语文基础本来变差,口语交际困难,也不重视阅读和习作;再加上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对教学的认识不够透彻,也不能对教师的技能和道德进行有效的培养。

2.怎样让农村基础薄弱性学生语文教育变得更有效

教育部门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为主。为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而想要让语文教学更有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做起,这能对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巨大作用。

2.1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语文基础薄弱性学生的农村语文课教育,应该以高质量的教学来进行改变。不过这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创新,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许多学校都引进了一些新型教学设备,如幻灯、录音等。这些新设备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吸引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以歌曲、图片或者其它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以此来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地投身于语文课的学习。

2.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以教材为基础,鼓励课外阅读。一些学生语文基础之所以薄弱,最大的原因还是读书少,写作自然就难上加难。现在的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大都有着严谨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很适合学生阅读。因此,建议学生在读完自己的教材外,还可以购买,或者借阅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书籍的种类以文学类为主,包括常见的小说、散文、戏曲、诗歌等。若大多数同学都能买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同学交换阅读,并在读后有所感悟,写下读后感。这样的话,不但可以提升语文基础薄弱性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2.3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作为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普通话标准,讲话还要得体,这是首要条件。所以在上课时,既不能像个口吃者,整天“这个”、“那个”的,也不可满口之乎者也,像个腐儒。更不能像个训话的人,冷冰冰,毫无感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词藻的运用要简约得体。

幽默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老师也应该采用幽默教学。在上课时,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不但能提高吸引语文基础薄弱性学生,增强学习效果,也能显示出老师与众不同的智慧。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多给予关心

因为学生一般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对于语文基础薄弱性学生,想要其好好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会慢慢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以新的方式来教学。

3.结语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才能真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基础偏弱、信息量相对较少的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是让英语教学出色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实效呢? 针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看法。

一、增加教师个人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就会不喜欢学习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所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

首先,针对新课改,英语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不断进行反思,使自己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在课堂中,应多鼓励,少批评,不断挖掘学生的亮点,增加个人魅力,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次,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温暖与诚意。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他们逐步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活 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幽默、积极、平等的氛围,使学生不怕犯错误,敢于说英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英语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肢体语言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让其他学生猜出所做面部表情的英文,这样会使他们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及时对学生的进步做出肯定与表扬,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要常用激励语言鼓励学生,要能发现学生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少批评学生的错误,多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只有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不断肯定,他们才会有成功感, 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逐渐对你任教的学科感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曾有位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几乎放弃了英语学习,上课的时候不发言,自己看其他的书籍或是玩游戏。但我发现这个学生语音较好,因此每次需要朗读都会给他机会表现,慢慢地,他变得积极起来,他对我说:老师,以前我不喜欢英语,现在我上课时总想说英语,课下也想说英语,我现在每天都坚持读15分钟的英语。由此可见,他对英语已经有一股学习热情。学生有这样的变化,我想,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对学生积极性和热情的“尊重”,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教 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英文歌曲辅助教学, 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此外,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游戏, 组织一些英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样既可以劳逸结合、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资料,这些资料要非常贴近生活,尤其要选择学生经常会遇到的,或是最近他们熟知的一些事情。可以将幽 默故事、个 人经历、趣 闻轶事融 入课堂之 中 ,设计一些发 散性问题 。例如 , 在北师大 版高中英 语Unit 16 lessonone“stories from history”这课教 学中 , 我们就可 以准备很 多背景知识,如庞贝古城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等。刚开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热烈地投入到自然灾害的话题讨论中,接下来就导入阅读部分Pompeii: The city that became a time capsule,主讲庞贝古城消失的历史。在教学中 , 我先播放了一段庞贝古城的视频,其中火山爆发的那一段,非常震撼人心,学生看了之后,目瞪口呆,从双眼中透出一股求知欲。这时我再进入文章,学生可以更深体会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知识。总之,课堂上,我时常采用group discussion,pair work, group work及interview等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时 时感到有 新意 ,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课堂不仅是老师的,更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才是课上的主人,而且让他们的兴趣不断稳定提高,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三、教学内容的幽默新颖,让学习变得快乐

英语教学中单词枯燥乏味、阅读令人生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快乐学习为中心, 减少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和厌倦,在单词教学及阅读课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查字典式等不同方法讲授课文。当学生逐渐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时,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联想和想象是记忆中不可忽略的方法,对于枯燥乏味的单词,可采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如groom和bride,提供房子的哥哥是新郎,猪八戒娶媳妇,骑在背上的是新娘。对有些枯燥的内容,编些顺口溜将其趣味化,如lie lay lain躺 / lay laid laid放下;产蛋 / lie lied lied撒谎,这几个词在拼写上很容易混淆,有人编了这样的口诀:规则的“撒谎”,不规则的“躺”,“躺”过就“下蛋”,“下蛋”不规则。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10

一、当前三峡库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不足

在工作之余,笔者利用休息时间对附近3个县的12所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作文完成不按时、学生写作方法不恰当、教师批改太随意”三种状况。

(一)学生作文完成不按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高中学生作文上交拖拉。从老师布置到大多数同学上交,一篇作文得花近一周时间,能及时上交的仅为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陆陆续续上交的同学也是在同学或老师的威逼利诱下完成的,这其中也有很多是抄袭、乱写、拼凑的。当然,每个班上都有几位“顽固”份子一个学期下来难得能动笔写一两篇作文。

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学生对作文训练不重视,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文质兼美”更成为一种空想。

(二)学生写作方法不恰当

在对K县四所农村高中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信奉“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他们认为,只要能熟练掌握几篇范文,高中三年就会作文无忧,任何一个题目,都能把它“嫁接”到范文中去。这种现象在高中学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导致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套题作文。

如果几位同学的“套题”作文在偶然间被某位阅历不丰的评卷老师判为优秀作文,甚至被作为范文在年级广为宣传,于是套题成功人士便开始趾高气扬,认为找到了破解作文写作的绝招,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不良的“套题”时尚在学生中蔓延开去,真正“说真话、做真人”的作文之风丧失殆尽。

(三)学生作文评改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高中作文评改机制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如评分档次拉不开,老师评改作文手下留情。以60分的作文为例,好作文55分,差作文40分,仅有15分差距,更不用说偶尔一位同学的套题作文,居然骗过了老师的“慧眼”,成为班级中的“范文”。这对于那些平时精于阅读苦于写作的同学在某程度上说是不公平的。

另外,高考评改作文的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存在先求速度,再求质量的随意打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想。在高考阅卷中,如果90秒评一篇作文,当然,还包括操作键盘过程(调卷、拉动浮条、得分与扣分确认、提交共有12个鼠标动作),试问阅卷者真正停留在学生这篇用了十几年智慧编织,为几十年幸福打造的作文上的时间还剩多少?或许更多的是“看看头,看看尾,中间一目几十行”吧。殊不知有多少人才就此凋零埋没,多少学生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上述事实,使在一线苦于教学的我们心中不禁有几许伤感和无奈。伤感的是我们苦于作文教学研究的结果,竟不如拿几篇范文在考场上七拼八凑;无奈的是班上还有多少同学能听进老师介绍的作文技法,无奈的是老师的苦口婆心在同学的心里显得那么苍白。

二、应对策略

前文列举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作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无序性、训练盲目性、评改随意性、学生厌学性等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状况,提升农村作文教学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

只有清晰完整的作文教学计划,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高中三年,六个学期,可以将作文教学按学期分成六个训练阶段,这六个学期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综合六个板块进行。结合教材的作文训练设计,可以看出,这种设计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即: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刻、由部分到整体。在每个平时的教学板块中,还可以结合班级、学校、社会、国内外时事以及课文教学实际进行一些即兴的话题写作训练。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欲望去写。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可以使他们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对社会现象产生自己的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要有针对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高中,平时大多数教师都是随意布置作文题目,造成许多训练都是机械地、盲目性的重复。这不仅造成学生写作积极性减退,而且造成写了很多而能力提不高的窘境。因此,作文训练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学生作文薄弱环节,结合教材单元设计科学有序地进行。

例如: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在记叙文方面较为熟练,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记叙文写作要求中加入描写和抒情,也可进行倒叙、插叙训练,最后阶段还可利用范文形式进行叙事散文的仿写。如《故都的秋》的语言风格,《荷塘月色》的环形叙事结构等都是值得学习和模仿的佳作。

要做到训练的针对性,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可以这样进行: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情况登记表,里面设计十项内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语言表达、文采、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积累)分别为每一次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值量化,经过几次的打分量化,学生的作文知识储备情况便一目了然。教师就更有针对性要求某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有意识地注意某些写作环节,如:文采缺乏的同学可以要求在本次作文中使用几个排比句或几句名言,并把文采作为评判这位同学本次作文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文章结构混乱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将写作前的提纲一起上交,教师在批改时对作文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和理由。这样才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成为可能。笔者连续五年这样进行实践操作,收效不浅。

(四)课内与外相结合

语文老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来,更重视课外作文,把课内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五)创新评改机制

作文评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平时的作文评改不能仅停留在分数上,它应当成为学生发现优点,找到差距的环节。

对我们写作有益的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这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给大家指出写作中的得失。基于这样的一些想法,我的作文评讲课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这种方式,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这样的作文评讲课中,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效果也不错。

作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本文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相关的目标任务。我们相信,只要广大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钻研,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高中作文教学必将一步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张相乐.体验学习的心理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2011(6):57-59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国务院,《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4]王云峰.略谈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J」.中学语文教学,2012(4):4-8

农村初高中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80-04

《农村初高中衔接英语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是由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英语组承担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项目(课题编号1404526)。2014年11月15日在张家口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召开的全市课题开题会上,得到了课题研究专家刘凤军老师对本课题的指导,采纳专家建议将课题名称修改为《挖掘补充英语课程资源,做好学困生初高中衔接的研究》。经过课题组2年的研究,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英语学科初高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要求都有不同的要求,初升高英语学习有了很大的台阶,学困生更是感觉高中英语学习困难;

2.现行全国统编高一英语新人教版教材虽然较旧版教材明显注意到了初高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但高难度、大容量和高考的高标准,使高中教师在教法上很少采用交际法、认知法,仅仅通过大量的记忆背诵、多讲多练等手段进行教学,以获得高升学率,忽视了学习的循序渐进,令学困生在高一就产生思维障碍和理解困难;

3.以学困生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教学实际,以学生学习的角度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课程资源建设,通过对英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补充,使学困生从高一就能找到信心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挖掘和补充英语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改进学困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水平。

2.积极挖掘和补充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多元性课程资源能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关联,掌握学困生产生原因,建立有效学习机制,不断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真正让学困生学有所获,切实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

三、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理论:Stephen Krashen在20世纪70和80年代提出并发展了二语习得输入理论,其中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理论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保证学生可理解的信息输入,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的培养。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3.人本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是人的需要.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对初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初高中衔接英语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挖掘补充途径。

2.在充分研究现行人教版高一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从学困生和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挖掘英语衔接课程资源,补充有利于高一学困生英语学习的词汇、语法和阅读课程资源,并建立相关英语课程资源库,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课题组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来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精选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研究,促进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英语学业成绩的基本目标,从而逐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英语教学的各方面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4.研究、探讨师生互动、开发学困生潜能的语法、词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针对学困生的英语衔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下的英语课程资源评价、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学习课题相关理论,在理论指导下针对我校的初三和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及课堂教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我校初中现行冀教版教材和高中现行的新人教版的高一课本教材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分析当前我校英语课程资源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2.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对我校英语学困生资源意识、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困难进行实证性的考察,分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以个案转化的方式进行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困境转化。

3.依托《考纲》及《学业水平测试大纲》和教材,研究开发针对学困生的初高中衔接英语语法、词汇、阅读资源,建立针对学困生的教学体系,尊重学困生实际,实行衔接教学实验并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和完善。

4.多元化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利用广播、影视、录音、录像、教具和实物、报刊杂志等,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中合理使用和整理,使得好的资源补充到教学中创造出教学效益,做好记录、反馈和测评工作。

5.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课程资源评价表对所选的课程资源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力保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了了解研究效果,在研究的初期和结束时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照分析。

6.在初高中衔接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利用和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过程中,重点在课堂实践和个案追踪层面上研究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活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等方面的有效化设计和实施,以形成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理念、策略和途径。教师对教育、教学、课程,特别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从理论到实践多方论证研究成果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调查问卷法。研究前期,问卷了解教师和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用了什么资源,缺什么资源,以便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开发课程资源。研究后期,对学困生进行再次问卷调查了解研究效果,了解学生对教材及教学方式的意见。

3.访谈法。研究中期,对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观察研究效果,并对研究做出合理调整。研究后期,对学生再次进行随机访谈了解研究效果。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5.课堂观察法。主要采用采用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观察研究后形成观察研究报告或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报告等。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撰写文集。

7.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七、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2014.1-2014.7)部署任务:召开课题组成员大会,布置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现行初三和高一英语教材,将教材内容按主题进行科学分类。在教师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源,归入相应的类别,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英语教材,将教材内容按主题进行科学分类。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源,归入相应的类别,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2014.7-2015.7)

(一)学生状况调查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采集高一新生英语学习基本信息,了解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情况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早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除了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课外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课前不预习,课后少复习,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只是被动应付,学得很苦,很累,但效果甚微,因此成绩一般。

(二)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极度薄弱的基础制约着学困生英语学习的进步

(1)音标完全过关的没有一个,绝大部分都未掌握到五分之一!

(2)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都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因此,从来不背单词的大有人在,听写成绩非常低。

(3)真正掌握词组的人不多,能够活学活用的更少。

(4)学习句型更没有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任务,死记硬背不成,干脆放弃。

(5)语法功底极差,因而影响文章整体理解,影响做题,低分接踵而至。

(6)听力、写作成绩非常糟糕,始终不得要领,成绩徘徊。

(7)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得分极少,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方法制约着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们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成功学习方法可言,再加上初高中学习方法迥然。以语法、词汇学习为例,初中以讲解、归纳后记忆、操练和运用为主要形式;而高中则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从语言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进行运用。此外,因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因此,学生如仍沿用初中学法而不进行预习、复习、总结、拓展等自主规划或调整,只会使初高中间的落差越来越大。学困生更是不知所措。

3.高中课程要求不同于初中课程

一般地说,初中课程也重视能力的培养,但更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初中学困生经过努力,英语成绩提高几十分的现象累见不鲜,高中英语重在语言综合能力的考察。学生们经常发现,高中考试试卷与高中课程似乎却风马牛不相及。不少学生在课本上花了很大力气,考试成绩有时不升反降,因而十分迷茫。

4.初高中题型不尽相同

这几年,尽管初高中题目越来越靠拢,但题型、赋分、要求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5.初高中英语教师教法不同

初高中教师教法有差异;学识不同,表现的手法也不相同;育人环境不同,也影响着不同教师的心态。不少高中新生发现:现在的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大不一样了——节奏快,词汇量大,课堂容量大。

6.偏远地区的农村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

目前影响自主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有生源因素和情商智力因素.偏远地区县城的学生生源较差,学生普遍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同时,农村学生父母及周边人群文化素养较低,对英语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进入高中,较高的语言环境和言语技能要求使学生进入了语言障碍区,他们开始讨厌这门语言。因此,如何通过阅读资源的开发来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利用评价手段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高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三)资源开发阶段:

(1)按照课程资源研究语法、词汇和阅读的的分类,课题组针对我校大面积的学困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发与主题相关的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报刊、文学作品、英文广告、英文说明书、英语墙报、广播英语、网络资源、影视节目、动画卡通、英文歌曲、英语工具书和多媒体光盘等),归入相应的类别,资源挖掘遵循以下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

在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②优先性原则

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在充分考虑课程资源成本的前提下,遵循教育规律,结合英语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英语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③真实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处理好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真实且源于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生活,学会生活,选择生活,创造生活。因此,开发的英语课程资源必须真实。

④实用性原则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经济实用性原则,体现“成本”最小化,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选用的课程资源要易于寻找、便于准备、使用和控制。所选用的课程资源还要能够清晰、完整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表现力,对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展教学阶段: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教学活动,优选和充分利用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展相关英语教学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见附件)

(3)评价分析阶段

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分析研究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英语教学是以大量的课程资源为依托,课程资源也由于参与了教学过程而显示出了它的价值。教师们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感悟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获得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因此,对英语课程资源的评价应主要从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利用价值的大小和教学效益的高低进行评价。在研究中,我对挖掘补充的英语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做了反馈记录,通过使用情况的反馈记录,测评英语课程资源使用的效益。为了更好地评价英语课程资源,将英语课程资源评价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制定了课程资源量化评价表,使课程资源能进一步科学、合理,真正服务于教学,并能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补充。

(4)以英语阅读课为主。

同一节课,课题组教师重点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观察,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形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及对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教学方面的反思来分析课程资源的有效性。

(5)课堂教学实践形成典型案例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2015.7-2016.11) 分析、整理、撰写、总结成果,形成校本教材。负责人:赵莉萍老师撰写、总结成果等。结题阶段也是测评、评价、分析阶段:课题组教师针对教学效果对补充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分析研究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新成校本资源。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 学生通过参与收集和整理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并参与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实验,不但形成了课程意识能及时收集整理有用的英语阅读材料,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阅读的技巧,如利用图式理论完成阅读材料的训练等。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阅读技巧,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英语单词的数量、猜词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促进了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课题研究的水平:

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片段进行记录、整理和反思,对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进行了二次创新,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进行了总结,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

教师们经历了捕捉课堂上课程资源在多向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资料及方式,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学困习的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该课程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取得基础性研究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成绩得到提高。传统的可以研究,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需要,短时间收集一些材料应付差事。本课题的研究是立足于本职工作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又反馈于教学,促进了研究团队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过去的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下载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和微博上的一些文章的学习和研究上,本课题研究是通过大学图书馆下载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的硕博论文,进行课题组培训,这就使得教师编制问卷和收集英语阅读素材时有了依据,能够通过文献学习较为准确地定位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要求。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水平得到提升。

(二)实践成果

1.课题组老师分别进行了“有效课程资源”的阅读、词汇、语法课堂案例试验教学。老师们在试验中进行大量记录、整理、反思,形成了有效的课题研究案例。

对阅读课程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试验,形成了①关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几点探索的典型案例②探究课文阅读策略与交际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的典型案例。③立足英语阅读教材,挖掘写作素材的案例。对语法课程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形成了 ①意义情境中的语法教学的典型案例②“口诀法”掌握语法规则的典型案例③游戏学习语法的典型案例。对词汇课程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形成了①英语口语词汇训练的课堂设计的典型案例②浅论词汇搭配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典型案例③英语词根法记忆词汇的典型案例。对有效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个典型案例。对有效课程资源与学困生转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典型案例。

2.通过调查问卷和班级对照比较,充分证明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动机、方法方面有明显提高。学困生转化研究有初步成果,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新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型试验中,学困生个人质疑次数、小组质疑次数以及教师参与次数都明显高于以前。可以说明学困生的转化明显。在教学活动中,学困生的转化有①重新认识了自我,肯定自我,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②学生形成了提出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意识③使后进生养成了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基本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 ④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形成了一系列论文成果。赵莉萍的论文《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第8期并在“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中荣获一等奖;《“农村初高中衔接英语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研究报告》发表于《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5期;《农村初高中衔接英语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发表于《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年第14期;

夏小燕的论文《浅谈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年第15期;

王军的论文《浅谈农村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发表于《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年第17期。

耿长君的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7月。

4.形成了以阅读衔接资源为主的校本教材

(1)以《新概念英语》教学视频、英语报刊(如《英语周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疯狂英语》、《英语画刊》等)作为文本素材,编辑阅读理解题目,增加学生对第二外语国家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加词汇量和思维训练,切实构建适合本校英语阅读文本资源。

(2)以英文电影励志电影Brave heart、The Sound of Music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Forrest Gump 、Finding Nemo 、Chicken Run 、Zootopia,英文歌曲和英美优秀人物传记来构建文本素材,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俚语、音调,提高了学生听力和语音;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激励了他们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

(3)以英语文学作品为素材构建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英语文学作品题材广泛,神话、童话、诗歌、戏剧和文学名著等都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所特有的风格、精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会使学生发现一个与教材全然不同的语言世界,课题组选用了《书虫》中的部分经典文章如:《野性的呼唤》、《金银岛》、《绿野仙踪》、《五个孩子和沙精》、《双城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语言优美、情节动人、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文章,研究证明学生极易进入阅读状态,从中学会了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4)收集整理生活英语素材,利于学生掌握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生活中英语随处可见,如英语说明书、英语广告、英语标志等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它们语言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另外,英语词典、学生自己布置的英语角、出的英语墙报、自编的英语小报、自己设计的英语卡片等也都是英语教学中有用的课程资源。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问题:(1)本课题的研究仍有局限性,教师的资源意识任然有待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及学生质疑不能有效捕捉,生成课程资源。(2)课题管理和课题培训仍需加强,课题相关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今后的设想: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合理进行学困生问题转换是解决学生两级分化的途径,要加强学困生转化课程资源的研究,一方面是教师在课下多积累相关素材;另一方面关注学困的学习经历和知识水平,切合学困生学习实际,开发基础水平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2 年

[2]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7)

[4]程晓堂.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5)[5]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6]房定坚,陈振华.试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4)

农村高中为“三农”服务的探索 篇12

一、政府重视是农村高中布局调整顺利进行的前提

政府合理利用资源分配权、人事调度权、政策制度制定权进行统一调控,有利于中学布局顺利调整。调查发现,凡政府高度重视的地方,中学布局调整进展就顺利,调整效果就好;凡政府不够重视的地方,中学布局调整进展就慢,调整效果也不理想。

中原地区某县,中学布局调整走在当地最前列,该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将其列入教育强县的工作内容之一,县委领导和教育局局长亲自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制定了全县农村中学布局调整统一规划,就调整后的中学服务半径、学校数量、规模、学校建设标准、学校教学设施配备等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实施。为了筹措建设资金,该县政府除了加大财政拨付力度外,县领导还带头捐款建校。在县领导的带动下,一年内社会各界就捐款近2千万用于中学布局调整建设。该县计划于2007年建成规范化高中4所,现已完成86%的调整与建设任务。在中原地区,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的县大约有1/3,这些县中学布局调整效果都比较好。相比之下,其他重视程度不高的县,中学布局调整的步伐缓慢,矛盾和困难较多,效果较差。

二、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有了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才能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农村高中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同时,应积极拓展其他筹资渠道。高中阶段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办学,广泛采取社会集资、民间集资、家庭投资、个人捐资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的教育经费投资体制,加快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还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收费标准,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经费来源。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合理分配主要是指资源的总量和比例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保证重点。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优化资源配置,即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政府对中学应当实行公平的财政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向名校、强校倾斜的不公平做法。调查发现,在中原地区农村中学布局调整中,大多数县存在教育资源配置向示范性高中倾斜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把建设“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学校和县重点高中校园建设十分漂亮甚至豪华,教学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一些“窗口学校”有校园网站、电控自动门、体育馆、科技大楼等。而当地的农村高中却是一片凄惨景象: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教师没有办公室,许多学校缺少基本的体音美教学器材,偶尔见到一两台电脑,上面落满了灰尘,因怕费电长期不敢使用(有的学校没人会用)。在农村中学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做法直接妨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制约着教育公平理想的实现。

四、建立农村中学教育投入保障体系

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些问题,如,寄宿学校建设问题、标准化学校建设问题、学校财务危机问题,都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关。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巩固、提高和普及农村教育的成果,必须下决心建立农村中学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体系。

200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报告》提出,政府将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全面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为此,中央计划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要把中央政策落实到位,应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教育经费比例的机制,并制定教育投入法规予以保障。此外,各级政府还要认真落实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要加强和完善对各级政府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以保证教育投入真正到位。

五、大力加强农村中学标准化建设

中学标准化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自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把推进中学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山东、北京等地改变了过去根据城市、农村的不同发展水平,将标准分等级操作的做法,开始实行城乡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办学设施装备水平既不能低于标准要求,也不能过高超标,使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办学条件相差不大,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均衡导向。

农村中学布局调整的最重要目的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河南中原地区大约有1/3的县统一规划办学标准,按统一要求建校。虽然县财政困难,但仍然能够千方百计有步骤地推进,体现了当地政府的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中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教育资源向少数重点校倾斜,对村级中学建设投入不足,人为扩大了同一地区校际之间的差异,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学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结合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工作,大力加强农村中学标准化建设。

六、结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职工队伍结构

中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空间分布的变化,也包含着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随着农村中学布局调整的不断推进,学校数量逐渐减少,学校规模有所扩大,学校教职工数量基本达到要求。但农村教师师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中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高中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者占56%,初中占43%。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英语、计算机教师短缺,农村70%的中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和计算机课。农村学校师生比不符合实际,当地农村师生比高中为1:18.5(而城市高中为1:13.5) ,农村学校虽然总人数少,规模没有城市大,但班级数量并不少,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且工作难度较大,依据学生总数核定教师编制,不符合农村实际,导致农村教师工作十分紧张和艰苦。随着寄宿学校的发展,需要配备相关服务人员,但是,自2001年基础教育控编以来,寄宿学校的服务人员不在学校编制之列,以至于学校无法配备相关人员,后勤服务只能由教师兼任,极大地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并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要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在中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应该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吸纳年轻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补充体音美、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合理确定农村师生比和编制,将寄宿学校的保育员和后勤、安全管理人员单独定编,提高教师和保育人员的素质,不断优化农村教职工队伍结构。

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出发,建设高中师资队伍。在数量上,除了扩大本科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外,还应针对农村的实际,通过提高农村高中教师的待遇等途径,吸引大学生来农村任教,防止教师流失。此外,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社会各行业中招聘合格的人员,也可有效地缓解教师短缺的局面。在质量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本科生,另一方面,要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下一篇:科技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