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精选11篇)
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1
面对企业需求,怎样才能做好信息化?
有以下几点:
一、律人先律己,评人先评己
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要真实的具备各种信息化技术、知识、经验
2、要有一定的个人修养
3、要有一定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4、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必需具备沟通说服能力。
5、要有原则性,该坚持的就一定不妥协。
二、从实际出发,应用前瞻性
在面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是,作为一个信息化推动人员。我们有义务提高公司高层和公司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部门一定要让你们企业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信息化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更重要的要他们知道信息化不是万能的!
此外,要进行前期需求收集和分析。所有的信息系统都要实事求是的进行一次需求收集和分析,并把未来的技术和需求做一定的结合和延伸。列出企业的需求重点、次要点和发展点。并把这些需求做成一个《功能需求测试表》,在这表中把每一项功能需求,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的重点、主要、次要、辅助等进行分数设定和评分标准设定。而后才拿着这份明确的功能需求表,到市面上去测试相关产品。我想这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清晰,但至少事半功倍!
三、实战经验、团队建设
信息化项目,靠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做起来的。除了依靠乙方,更多的是靠甲方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在运作。而这个团队在信息化中的项目实施能力、二次开发能力、信息化平台整合推动能力等等。都是一个企业信息建设最终效果好坏、成败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小公司里的信息化人员,在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时,我还是不建议上太多的信息化项目。上个ERP和OA够用就好!
企业上信息化项目,从选型开始都要求信息化推进团队除了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能力,还要有实战经验。因为,每个信息化系统的推进都有着不同的步骤和过程。每个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不同、重点不同。调研、分析、推进、沟通接触的人员也不同。这都要求信息化团队的组成人员要对各类系统都有所了解,并知道每个系统的推进步骤,而后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因为,只有你明白了系统的推进步骤,你才知道,每个价段要做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软件买了就上,上了就用,用了就维护,维护了就正常。实为不然!
比如OA的推进,前期调研就不说了,就说后期的落地实施。你除了要完善OA的各类门户,还要收集各类流程,推动各条流程的使用,梳理各类流程,通过这个过程帮公司优化各类办事程序,提高效率。而且还要引导公司需求,发掘深层需求。结合OA平台与HR、ERP、邮局系统、既时通信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人事考勤、行政事务等系统的整合,使得相关数据能与OA为中心进行随意呈现、查询、调用!
而这样的一个项目推进,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那OA的最终使用就是停留在信息发布和事务流程上。而OA更深层的运用和更大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
再好的项目都是人在做,人的因素将是影响整个项目建设的最主要因素,项目的成败、好坏,都是因人而异!
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2
近年来,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搭建各种信息化系统, 以实现对财务、物流、客户关系等企业内部流程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但部分企业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导致企业投入重金建设的系统未产生应有效益。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 笔者以近期参与完成的“共建共享决策支撑平台”项目为例, 就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谈一点拙见。
一、提高认识, 获得领导重视和支持
领导的意识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模式, 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领导的重视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首要条件, 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领导不仅对项目立项有着决策权, 对项目的应用和推广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信息化首先是“一把手”工程, 但内涵应该是扩展的“一把手”, 它包括企业决策“一把手”的重视与支持, 各管理部门“一把手”的理解与推动, 各执行部门“一把手”的理解与执行。自上而下地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这种强大的推动力要结合这些“一把手”们的实际, 通过深人探讨业务流程, 深人探讨信息化的基本原理、项目管理等等, 真正认识信息化的价值和建设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 尽可能使“一把手”参与到系统业务流程的制定和执行中, 这样更有利于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共建共享决策支撑平台”在系统立项、开发、评审、上线等各个阶段, 我们都会通过通知、通报等发布项目研究情况, 使相关领导了解项目的背景、意义、进展、应用情况等内容, 从而引起领导重视, 获得了领导支持, 自上而下推动项目获得成功。
二、加强立项管理, 做好需求调研和评审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各种系统如雨后春笋, 但最终存活下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毫无疑问是那些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对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立项管理, 做好需求调研与评审工作, 研发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系统。立项小组应反复地进行立项调查、产品构思和可行性分析, 在深思熟虑之后再申请立项。立项决策人应组织评审会议对立项申请进行评审, 参加评审会的部门和人员应包括系统的使用人员与维护管理人员, 评审会意见应作为项目立项的依据。
“共建共享决策支撑平台”项目从立项到上线仅用了一年左右时间, 但前期需求调研就花了3个多月时间, 我们对全省21个地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并多次召开需求评审会, 最终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 系统上线后, 得到了广泛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2013年集团科技成果推广会上, 该项目通过了集团评审并发布为集团级科技成果。
三、加强系统规划设计, 避免重复建设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做好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新建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 能为今后新功能模块的开发提供接口。同时, 新建系统应尽量基于现有系统进行功能扩展, 以免造成系统林立、使用人员无所适从的局面。
在“共建共享决策平台”开发中, 我们充分考虑了与现有系统的整合。该项目基于现有oa系统, 界面风格与oa系统一致, 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同时, 因为可以直接调用oa系统的组织架构等基础数据、避免了重复开发和数据录入。
四、加强培训、提高用户应用能力
由于用户计算机水平各异, 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不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 使其迅速掌握操作方法和流程, 这样使用人员才能克服畏难情绪, 积极使用应用系统, 处理相关事务。
在“共建共享决策平台”的推广应用中, 我们多次召开会议,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从而使大家很快掌握了系统操作规范和流程。
五、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消除“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有企业反映“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 各个子网建设基本完成, 但子网间仍未互通, 信息孤岛仍存在”, 还有企业反映“公司各个部门各自为政, 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 数据难以共享, 存在信息孤岛, 浪费资源, 效率低下, 生产成本高, 不利于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要纠正重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 即“硬件硬, 软件软”的倾向。重点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 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六、加强系统管理, 确保维护支撑
首先, 应该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 这样在公司人员工作职责调整时, 能够及时跟进, 通知后台支撑人员增改人员权限。
其次, 要有专门人员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通报, 这样才能推动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最后, 要确保及时有效的维护支撑, 以应对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变化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总之,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能否取得成功, 往往不取决于技术水平, 而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各级管理者创新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 才能确保信息化项目取得成功。
摘要:本文从一则通告出发, 分析了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以实际项目为例, 提出通过“领导重视与支持”、“加强立项管理”、“加强系统规划设计”等手段, 保障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
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3
关键词:邮政企业 品牌建设 邮筒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书信这种沟通方式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在电子邮件、电话、短信、QQ、微信、视频聊天等科技手段的“围剿”下,曾经承载着厚重情感的信件和邮筒,仿佛已经成了信息时代的“局外人”。因为岁月久远和风雨侵蚀,街上一些邮筒的表层油漆也斑斑驳驳,透着一种苍凉,成为一道诉说岁月的无言风景。在信息时代,邮筒如何与时俱进,更新定位、产生新的价值,值得邮政人思考。邮筒的使用率越来越低,是不争的事实和必然的趋势,但是为了保证公民的通信自由和合法权益,邮筒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不会被撤销。另外,虽然私人信件逐渐减少,但各种商业信函,如话费对账单、信用函、汇款单、社保单等逐年增多,邮筒仍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邮筒仍将继续存在。
在通信方式单一的年代,人们对邮筒已经产生了亲切感。我们若只是简单地认为它是一个寄件的工具,那就未免浪费了其长期积累的形象。在笔者看来,邮筒是是邮政企业最广泛、最良好的企业宣传牌之一!如果精心维护,它将为“中国邮政”的品牌形象增光添彩;如果对其置之不理导致破损不堪,它也会给“中国邮政”带来不负责任、古板老旧的负面印象。
邮筒作为邮政企业宣传牌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存在范围广泛。邮筒遍布全国,从都市到乡村,无处不在。人们寄件或不寄信,邮筒都在那里,看得见摸得到,给人以踏实的感觉。第二,民众印象良好。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信的人文关怀是其它通讯方式所无法取代的,民众对信件、邮筒本身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情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邮政企业以其诚信的服务给自己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也使邮筒成为“怀念”和“美好”的代名词。第三,代表性强。邮筒是邮政企业最典型的标识之一,那时寄递业务还是邮政的专营业务,在人们的观念中,邮筒就等于邮政,提起邮政也绕不开邮筒。
基于此,邮政企业不应浪费邮筒的优势,应该更新思路,让邮筒做出新贡献。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抛砖引玉,希望能为进一步发挥邮筒作用提供借鉴。
一、邮筒的外表应当规整,整洁。
邮筒既然是邮政企业的集中代表,其外在形象便是一把双刃剑,不加分就会减分。一个构造结实,漆面整洁,字迹清晰,富有设计感和美感的邮筒,会提升邮政的企业形象;反之,一个破损、漆面污秽、字迹不清的邮筒,会给人一种老旧、衰败的印象。
二、安置布局应当更加合理。
邮筒的布局有相应的规范,保证一定范围内邮筒密度。在符合硬性标准的同时,应当尽量兼顾它的宣传性,比如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应当多摆放一些邮筒,尤其是特色邮筒,能够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
三、强调其附加的文化属性。
笔者认为,即便把信筒维护得十分漂亮、整洁,考虑到安全性和便捷性,还是不会有很多人选择写信这种通讯方式。但是写信在今天变成一件很“文艺”的事情,邮筒更应该强调其文化附加值。邮政企业正在建设一批主题邮局,这会让邮政企业更深入人心,得到认可。
四、打造“互联网+邮筒”新模式
上海邮政运作“鹿晗与网红邮筒”的做法不仅在邮政企业内部,在市场上也是让人称赞的营销经典案例。敏感地嗅到正准备在上海开演唱会的鹿晗微博晒出和邮筒的照片可能成为话题后,上海邮政马上为“网红邮筒”开了一个微博账号,让鹿晗的粉丝在与邮筒合影后在微博上充分互动,使这个邮筒成为话题;同时线下开发了鹿晗明信片,邮戳正好是鹿晗26岁生日,采取饥饿营销策略使限量发行几千枚的明信片迅速售空。线上线下的互动不仅带来了经济效应,宣传效应更不待言,不少市民都表示对邮政的做法感到惊喜。
五、不盲目多建主题邮筒
如果遍地开花地建主题邮筒,只会让民众认为邮政企业在乱找噱头,不够严肃,主题邮筒的价值也会随之贬低,所以,应当严格控制主题邮筒的数量与质量。
邮筒作为邮政企业的广告宣传牌,已经具有天然的优势,但要想真正发挥其广告效应,为邮政品牌的提升和推广服务,还应该在以下几个具体细节上提升,与现代企业接轨。
1 突出邮政企业的“销售主张”
销售主张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品牌形象来完成的。从品牌建设角度来讲,邮政企业最缺乏的是一个突出品牌优质形象。民众提起邮政企业的时候,是否能说出它哪一点做得最好,或是拥有其他企业不能比拟的优势?寄递行业市场化后,垄断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中国邮政”不再是“寄递”二字的唯一指向;传统的报刊订阅、集邮等业务随着时代变迁与民众生活渐行渐远……邮政企业现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近些年坚持不懈的平台建设带来的便民服务。邮政企业应该更强调服务民生,并且在邮筒的设计上强化这一点,让民众在遇到问题不知道去哪里解决的时候能够想起邮政企业。
2要在邮筒上“放置产品”
邮政不仅出售实物而且提供服务,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在邮筒之上并非易事。上海邮政运作的“网红邮筒”,其筒身有一个二维码,民众只要“扫一扫”就能让上海邮政进驻自己的手机终端,了解上海邮政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3尽量使邮筒形象“刺激消费”
如果能够通过尽量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邮政产品的购买或服务的使用,那么邮筒真是发挥了其最终极的作用。埃隆·马斯克的航空企业Space X(他经营的更为有名的企业是纯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在面临融资的情况下,在如何说服投资人方面煞费苦心,是让充满个人魅力的埃隆侃侃而谈企业发展前景?还是让世界级的航天工程师逐一介绍他们的火箭有多么靠谱?聪明的埃隆选择找一块足够大的发布会场地,将他们造出来的火箭放在中央,让所有人看到他们不只是在言语上逞能,更是行动上的巨人。这就是 “刺激消费”的最好案例。投资人看到了这一切之后,才会继续探讨是否向其投资。
百年邮政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人多、事多、有历史包袱,长期的政企合一形态使我们并不注重企业宣传,难以形成有效的从内到外的管理闭环。邮政企业接轨信息时代、关注舆情信息,更多是被“拉”进互联网,没有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优势助力自身经营和发展。我们应当有品牌意识,让百年邮政在新时代下重塑老店新形象。
邮筒有成为邮政企业宣传牌的条件,不应当被浪费。它们分布广泛,集中代表中国邮政,拥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宣传优势。邮筒拥有良好的民众基础,应该让其与现代邮政业务紧紧相连,不仅在设计上突出邮政的品牌形象、搭载产品与服务、最好还能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维方式的问题,邮筒只是一个契机,邮政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才是核心,通过邮筒,让我们更加有效地宣传百年邮政,通过内部自发和外部倒逼,优化企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二条 国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邮政普遍服务。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本法所称邮政普遍服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
[2] 《上海邮政发行"网红"邮筒专属明信片 粉丝排队抢购》,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4/20/c_128913860.htm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篇4
文/王瑞英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从解放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类企业也在不断追求发展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0118-0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方式是大中型企业不断追求卓越,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应采用“最合适的”、“最能为企业所用的”!进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当今电子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就充分体现了其优势和作用,是新型的管理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也随之体现。我公司率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PM信息化上线平台),成为业内的排头兵,是成功的典范。从而也促使了同行业企业的重视,争先效仿。实践证明信息化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规范市场经济,掌握大的方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也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管理做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等等。具体表现为:
(1)直观性
通过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平台”,能为了企业直观的了解其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工作业绩、成本控制情况、利润空间、人力资源情况等等,为了企业提供了直观性的参考数据,便于其决策、进行优化资源、整合资源、制定战略目标等。
(2)便捷性
从人类开天辟地的飞鸽传书、十万加急情报要跑死很多马匹才能让领导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到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充分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伟大。国家要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类,经济是命脉,对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高效性至关重要。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最便捷的平台。
(3)可操作性
我个人观点认为:企业管理越规范,其可操作性便越强。所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不断追求卓越的良好工具与平台,其可操作性将越来越显著。
2、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企业都在不断追求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不断与时俱进。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改善了科学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对工作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也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1)准确性
动态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所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做为依据,大大提高了企业战略方针的准确性,正确的把握方向。
(2)合理性
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成熟企业的体现,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其管理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加强了说服力,更能为企业的稳定、持续、资源优化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对成本分析、控制等更具合理性。
(3)可优化性
企业就是在不断优化中进步成长的。科学化管理本身就具有必须的可优化性,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更能为科学化管理提供可优化的依据。
3、加强了企业管理的集约化
我国自制定了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推动了两个战略转变的过程。即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现在,成功的企业都在不断向集约型管理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加强了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目标。具体表现为:大大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数据;同时更具有约束力;提高了集约化管理的效率。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和良性发展放眼未来的管理模式之一,是当今企业以至今后的管理主要手段。为企业节约时间,控制成本,优化资源、战略决策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数据。加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4、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员素质的竞争,人员素质在企业竞争优势中极为重要。企业信息化,可以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使企业领导至全体员工知识水平、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提高,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及企业文化的环境。不管是高层领导、技术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将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新知识的应用。
二、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公司信息化的领导
由公司一把手挂帅,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推行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建设必须由公司领导,而且是主管领导亲自抓、亲自参与,否则投入再大,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失败。因为院长想了解哪些信息,管到什么程度,信息中心部门并不十分清楚。如果公司领导没这个意识,不去思考,开发的系统就不会符合他们的需要,就很难用。人们往往会本能地拒绝使用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信息化管理也会遇到阻力。这个时候需要最高领导出面协调解决。
2、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公司在每年的预算中规划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款专用,以保证公司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同时,公司在进行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当然,企业信息化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信息化是工具,企业才是主体,信息化是为企业服务的”,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促使信息化主体回归,才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3、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制定新的管理流程
当企业发展战略或关键流程重新制订,并付诸实施后,企业文化应随之有所变化。只有当企业文化与新的流程步调一致,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标。否则,要推行一种新的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这个基础,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用什么做保证,即使开发出了优秀的信息化系统,又怎能保证执行。
4、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消除企业信息化“软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有舆论认为“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把培养和用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队伍建设。只有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要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信息化
首先在生产过程上实现信息化,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其次是数据处理的信息化,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自行开发或购买相应的管理软件,对施工、经营、财务等重要部门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内部网,进入因特网,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决策,从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要真正以企业的效益 为根本,分析、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盲目乱上。
6、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决定于企业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而不是一两个人!因此,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
三、结束语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篇5
自中国入市以来,中国建筑企业就面临着全球化竞争。但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国企业都将直接面对拥有高度信息化优势的国际企业的挑战。建设领域一些企业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在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中的突出作用,并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但就多数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达到规避风险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初衷。因此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建筑企业如何更好地应用,无疑将成为开创企业管理新格局,促使企业节本增效的重要砝码。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3、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从施工项目角度看
1、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四流合一建筑企业信息化 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效益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已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任务且已做大量投入的建筑企业,由于前期在业内缺乏成功经验,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并未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当前已遇到一些突出的困境。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需提高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施工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二)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外围打转。OA、财务、进度、质量、资金、设备、材料、视频会议等管理系统普遍及成功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显然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即项目的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作用有限。
(三)信息化建设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
现行信息化建设普遍思维是加强企业总部的管控,包括资金风险管控、成本管控、采购管控等,这与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现状相符,因项目数量增加,管理地域扩大,以包代管成为不得已的项目管理方式而普遍存在,风险与问题迭出,管控能力成为信息化的主题。但事实证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信息化难以成功。而当前建筑企业应用的系统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
特级建筑企业第一轮信息化中,大部分企业是为通过特级资质考评而非为提高管理水平而信息化。系统部署后,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的事务负担。原因在于企业总部虽然对项目部的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使得信息化在项目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
在代价方面,系统运行过程中,总部由于自动收集到项目各项数据,工作量减少、权利增加,总部获得管理好处,没有付出太大代价。项目部工作量十分巨大,每天除了忙施工生产以外,还要收集很多数据录入系统,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付出巨大的权利缩小、工作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后,势必引起项目部的抵触。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筑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并在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养,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
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培养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6
1确立正确观念,加强信息化业务培训
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改变企业领导与员工的观念。应对信息化的对象全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和财务会计管理知识的技术业务培训,确立以财务会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程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树立财务会计会计制度创新和财务会计会计管理创新的理念。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程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授权,用程序来规范行为,以保证制度的执行。
2会计软件要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职责、目标相适应
使用统一软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软件开发商要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软件技术,市场运用的软件要接受财税、科技部门的审核入市,软件更新要符合相关程序并对软件操作人员培训。
3要全面部署,分步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企业目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充分考虑企业管理变革的承受力,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充分分析、研究业务需求,对项目实际目标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估,明确目标,不断巩固、强化应用,实施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来规范企业基本业务处理行为,实现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目标,达到节省消耗,加快资金流通,经济信息传输及时、全面、准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要全面启动,突出重点
规划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根据重要性原则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和要点,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和问题,明确实施的重点目标,完成财务会计和业务的紧密结合,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5科学设置业务流程、严格环节控制,保障网络安全性在系统建设、运行等不同阶段应遵循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系统建设、规划进行调研、分析、论证、评估。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完整和安全。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安全策略,建立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使用安全方式连接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划分管理权限,实行身份认证,形成数据库系统、数据存放的安全机制和网络备份机制。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对病毒和h客的防范措施,确保财务会计会计管理业务不间断和财务会计信息高度安全,符合财务数据的保密要求。
6应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集成,不是简单的信息共享,它主要表现为围绕业务来组织数据和进行管理,业务处理范围从财务会计部门扩充到业务部门,并在业务处理的同时通过与会计核算账户体系对应的方式直接参与产生财物数据,大大减少了财务会计部门的核算量,将以前的事后核算、监督转变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有效支持了财务会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系统从整个公司层面掌握资金、资产、人力、物力的储备、占用、消耗等状态,提供可利用资源的最大价值经济数据,并通过接口方式与营销、生产、工程、人力资源等专业信息系统进行链接,保证了企业信息的同步处理以及处理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信息集成不仅能准确反映各下属企业财务会计状况的实时动态,实现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
7运用软件功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算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以资金管理、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内部财务会计结算中心。建立和完善企业结算中心制度,是现阶段大型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会计资金管理,解决目前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成本高、体外循环失控和余缺调剂不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适应现代公司严格规范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强化对项目(核算对象)监控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资金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8高标准严要求,循序渐进
实施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企业产业延伸、生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充分认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有效性、持续性、科学性,考虑已有资源的延续性和系统的拓展性,切勿将企业正在应用的其他业务系统都拿来“改造”。信息化建设必须根据管理需要建设了一些适合各自专业需要的子系统,这些系统的管理侧重点各有不同,只需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其的接口,就可实现数据共享,满足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整体目标的指导下,持续优化,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9结语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务必思想重视,上下齐心,措施得当投入足,培训全面,评估科学,更新及时,以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全面实现,达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信誉及对国家的贡献持续上升,股东的分红及职工的收入(福利)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陈享光.当代中国经济[M].当代世界出版社,.
浅谈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7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
(一)企业应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的实施对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乃至整个工程的成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作为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第一个环节,是保证整个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成立一个信息化项目组,负责组织协调和领导信息化的实施。
其次,充分地了解企业信息化。要了解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去分析企业运行,如何利用信息化真正提高企业效率等相关具体操作手段。
最后,在信息化项目组内人员充分了解信息化的基础上,要将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作用认识清楚,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以上三点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把握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二)选择适合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技术支持
企业应在充分了解自身行业特点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例如:
使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使用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规则,从而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共享信息平台,建立起简捷、高效的整体业务流程,全面提升竞争力。
使用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整合整个供应链信息及规划决策,并且自动化和最佳化信息基础架构,以达到整个供应链的最佳化(在现有资源下达到最高客户价值的满足)。
使用IRM(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人员,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
二、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
1)管理者对管理信息化认知过程的困惑。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没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就很难开展。
2)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3)缺乏统一指挥和领导。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领导,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很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5)缺乏专门人才和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现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多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另外,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针对本企业的麻烦。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市场上缺乏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推动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政府则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行业和社会环境,积极推动网络建设,发展国建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开放的信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和协作。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一根本目的,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我国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三十条指导意见,分别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切实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政策措施等几方面分别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明确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将推动系统应用纳入发展规划,并切实加以落实。同时,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意识。
2)管理信息化要与企业改制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要与加强基础管理相结合。推进管理信息化要以实现管理科学、向管理要效益为宗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营销服务,增强透明度,加强内部制衡,完善决策程序,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管理创新。加快企业改制和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积极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充分认识和遵循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规律。
3)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联网工程,提高带宽和接入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4)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及时总结管理信息化先进企业的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大力传播和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注意对示范工程的跟踪评价并引入滚动机制,确保示范工程的示范性,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
5)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培训,开发或推广行业性软件,发布有关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倪凤琴, 顾李云.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管理观察, 2008.
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 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融合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竞争、进步的重要环节。作为当代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信息正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并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以此来提高切管理、经营以及生产方面的水平,达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从以往国外的实践证明来看,相比较于传统经济来说,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更具优势,它可以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这正是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能否搞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为题以及未来的竞争能力问题,因此,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对重点企业的行业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投入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者对管理信息化的认知过程存在困惑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仅仅的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单纯的理解为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这就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新型管理制度的建设,如果这些不能够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2.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的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就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较为高层次的管理重组,仅仅重视技术上的更新以及设备上的投资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模式上的改变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而这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专门的人才和专业服务伙伴
目前,我国从事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为纯粹的技术人员,而他们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此外,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也比较复杂,在维护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针对本企业的麻烦,并且市场上也缺乏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4.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
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地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而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的困境,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部队称,从而最终影响了自身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进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基础方面的建设工作,在该阶段,企业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准备工作,即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是不是已经被数字化或者信息化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信息化不是在于引用,二是在于应用,要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制度和体制,防止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而出现的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和编码不一致的情况的发生。
2.实现企业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的客户关系、供应链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做好内部资源的同时,还是注重外部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时的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从而迅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领先优势。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系统而认真地思考自身的任务、使命和具体的业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并不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要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
在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过分的强调用控制或者集中控制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必须建立对通信、计算机和数据库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要满足其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企业必须处理好功能开发、系统运行、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集中或者分散的控制。
3.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原则
表面上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场对现有的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管理系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的固有的框架模式,就像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的ISO9000一样,是一种基于企业价值链而建立起来的规范管理体系。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决策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实用性、长远性、效益性、阶段性以及整体性的原则,实用性是指企业在选择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一味的求先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长远性是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要动态的考虑信息化的投资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效益性是指要综合的考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投资,不能够一味地重视建设而忽视了管理;阶段性是指企业的信息化投资要分批投入,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评估来指导下阶段的投资;整体性是指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综合的考虑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
五、结论
总之,现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不能让IT厂商越俎代庖,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业信息化要坚持长期规划、小步推进,在应用中发展,不可盲目地求新求大,要坚持及时反思、反馈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前期工作的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宪宇: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J].企业管理,2012,3.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软环境建设回头看总结 篇9
我局按照#软建办####号关于开展软环境制度落实“回头看”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召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学习传达,对本局“回头看”活动的开展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科室和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学习和对照软环境和效能建设制度规定,查摆问题、讨论剖析,并切实落实整改,促进了办事效率的全面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现将我局“回头看”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就内部管理、政令畅通、执行制度规定等问题,我们采取个人自查,科室讨论剖析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查找,查找结果如下。
第一,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深不细,在领会上级精神,吃透政策规定,和提高执行力上有差距。表现在工作效率不高,雷厉风行的劲头不足,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不能脚踏实地抓好基础性工作,工作漂浮不细不实等方面。
第二,创新意识不强,开展软环境建设的主动性不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规定比较严格,但是习惯于固有的工作模式,遇事求稳,创新性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不够,满足于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主动性不够,工作不求突破,但求无过。
第三,对软环境建设督查工作认识有偏差。少数机关工作人员认为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督查存在的问题提醒一下就行了,就不要进行通报批评和惩处;督查的同志也往往碍于情面,对于督查到的问题,教育的多,进行通报批评和惩处的少。
第四,对软环境建设相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有的同志认为软环境建设已搞了多年,我们现在干工作做事情的态度和效率比以往好多了;也有的同志认为效能软环境建设与公检法和工商、税务、国土等单位关系较大,上述部门属窗口单位,应该做好,而我们粮食部门功能弱化,目前只要上好班,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认真进行自我剖析,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对机关学习不够重视,总认为机关学习根据上级要求,安排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就行了,除集体学习外,有的机关工作人员个人也不注重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个人综合素质没有在紧跟形势发展变化中提高,吃老本,凭老经验,导致思想保守,墨守陈规,难以创新,难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于是在工作上会出现吃不透政策规定,执行力难以提高等问题。存在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有的机关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工作漂浮,又懒又散,按时上下班,但是,在班上懒于做事,工作能推的推,能拖的拖,能靠的靠,长期如此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气。存在问题的第三个原因是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了解基层情况不够,发现不了问题,因而出现无事所做的情况。存在问题第四个原因是监督管理有漏洞,制度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软环境是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手段,一个地方软环境好,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服务好客商,我区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竞争中,招大商、引大资,有力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在下步工作中我局要通过如下措施进行整改和提高。
1、提高认识,把软环境建设工作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服务意识更为增强,服务内容更加具体,服务方式更加规范。
2、认真学习软环境建设相关政策规定,用上级软环境建设主导思想指导全体工作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勤于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水平,高效干好本职工作。
3、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用新知识、新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善于改进工作方法,继续推进一线工作法,不断用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推进本单位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4、正确看待软环境督查工作,加大软建督导工作,勇于和违软不良行为较真斗硬。
从三鹿的覆灭看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众所周知,三鹿集团的覆灭是令人遗憾的,其董事长田文华晚节不保更是让人惋惜。如果三鹿的管理者们在接到顾客投诉的第一时间就认真对待,在查明真相后勇敢地召回不合格产品,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结石宝宝,三鹿也不会走向破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不可思议的大崩溃呢?
三鹿事件的发生有其不利的外部因素,比如不法奶贩子的贪婪,在原奶里掺入三聚氰胺;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为扩张争夺奶源;政府监管不利,名优产品实行免检。这些原因虽然客观上影响了三鹿,但并不是三鹿失败的主要原因。
究其原因,三鹿其实是死在自己手里的。从内部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企业决策者忘记了核心价值观这个处理大是大非的指南针。其覆灭的原因,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见利忘义。
什么是义呢?核心价值观就是义。三鹿的决策者都忘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古话,忘记了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本,忘记了质量就是生命,更忘记了他们自己提炼的核心价值观:为提高大众的营养健康水平不懈进取。结果,当他们发现问题时,不是及时纠正错误,而是知错犯错,一错再错,给无数消费者带来了痛苦,自己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么让三鹿忘掉大义的是什么呢?是利益。如果披露真相,召回产品,企业就要回收销毁货品,赔偿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损失,企业信誉受损失,还会丢失市场,影响公司上市,甚至会影响国家形象(当
时正值奥运开幕前)。而如果能够蒙混过关,这些损失都可以避免。最终,在这场利与义的权衡中,三鹿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痛定思痛之余,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三鹿事件留给后人的启示。
一、要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鹿事件告诉我们,要永远从顾客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这是健康的文化基因,是打造百年老店的根基。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谁欺骗坑害消费者,认最终被消费者抛弃;真正把顾客放在心里,顾客就会把他放在心里。
二、要恪守核心理念,即使因此蒙受损失也不放弃。岁寒方知松柏高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要时刻坚守,尤其在不利条件下还能始终如一,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有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这就是同仁堂永远恪守的核心价值观,也正是它支撑着同仁堂历经四百余年而依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要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从公开的资料看,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文化在关键时刻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文化是伪文化,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在利益面前就把核心价值观抛到脑后。企业文化一定要落地,要将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全体员工的思想,否则企业文化永远只能是墙上的标语和嘴上的口号。
愿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能记住三鹿这个案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工作,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DNA,成为支持企业持续成长的原动力。
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11
那么我们在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中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一、建设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特征明确理解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发展,进而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传统会计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信息的开放性。在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系统在企业内外有关部门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通过网络系统直接采集获取信息,而且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系统将日趋开放。
(二)内容全面和涉及面广阔。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会计的管理、要求等所有会计领域,是对传统会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三)核算系统时间的灵活性、方法、空间和形式的多元性。所谓时间的灵活性是指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已不再固定化、受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不仅可以按照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而且可以依照使用者的要求随机快速地生成某期间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是指,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使用会计主要遵循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亦可选用其它备选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并且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空间多元化是指,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可根据使用者需要提供多样的使用空间,如提取货币形态的信息、非货币形态的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历史信息、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等;形式多元化是指,在会计信息化核算体系中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提供给使用者数字化信息,也可以提供图形化信息以及语音化信息动画效果信息等,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好的掌握和了解本企业的会计数据和生产经营状况。
(四)整体核算系统的智能化高。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是一个由自然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由于它不仅具有传统会计的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机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现代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二、建设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必须具备坚实地人才基础
人才问题历来是困扰会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深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这里的“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将使复合型CFO(财会主管)人才成为热点。
(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会计人才需求将会增大。
(五)专业软件服务人才将有更大的需求。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很低,不能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缓解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应该继续实施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并存的发展。并且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不断对会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对于每个会计人员来说都必须存在危机感、紧迫感,不断实现知识更新,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和超前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设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必须选用和编制符合本企业工作实际的应用软件
会计软件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核心,选择和运用软件的好坏对会计信息化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配备选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通用会计软件(通用会计软件是指存在并编制完整,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单位应用的会计软件);(二)定点开发(根据使用者需要,自行或依靠软件商专门编制符合需要的会计软件);(三)通用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企业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技术力量选择和配备软件。
在我看来,企业可根据实际工作要求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专用软件,选择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在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大型、复杂型数据库的应用。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现在的财务软件不仅需要为财务部门服务,完成“做账’的功能,还必须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为各级各类的管理部门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型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它们要求更高的大型、复杂型的数据库系统。
(二)软件功能强大,提供多重服务和管理功能。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的服务性、智能性,决定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仅是个核算系统,更重要的能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决策,为管理层服务。
四、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必须重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会计核算系统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主要是依托于网络而存在的,是开放式的。如果企业对会计核算系统的程序、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低或者忽视管理和监控,一旦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出现故障,全面瘫痪将严重影响整个企业的运作。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怎样保护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乃至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以下是我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粗浅认识和建议:
(一)从技术方面提高安全性
1.提高硬件技术安全。硬件作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专人负责和管理,并且拥有多份备份门口备用网络线路)。
2.采用有效的加密措施。管理者可以利用加密有效控制和划分网络用户的访问权限和用户的合法性。
3.系统具有先进的安全审计跟踪措施,随时掌握网络用户的工作状况。所谓安全审计跟踪措施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对系统活动进行监视和记录,详实监视和记录系统的活动情况,使影响系统安全的操作及其它非法企图留下线索,以便查出非法操作者并且提供审计报告,使系统安全管理人员能够了解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4.提高应用软件和系统信息的使用安全,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存取。对系统信息的使用控制,主要是对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保护,它通过对所有直接存取活动进行授权的方法,对访问系统或系统资源(如数据库)的程序和行为进行是否合法的检查,来提高软件和系统使用的安全。
(二)制定相应的系统管理和使用制度,保障系统安全
首先应针对高层维护、管理和使用人员制订严格的网络规范,如数据准备环节、系统运行坏节、财务管理环节、档案管理环节的制度规范,加强工作流程的安全控制;其次,一般操作人员和有关数据使用者制订详实的操作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信息使用和操作的安全。
以上是我针对企业在建设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有关综述。
【看《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结05-30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论课程总结10-15
浅谈信息化与企业管理08-19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目的及规划11-11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05-30
信息化企业建设问题07-02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09-15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10-04
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11-04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