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2024-09-2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精选12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

1信息化的概念及作用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都面临相同的问题:日趋激烈的竞争、利润微薄、不进则退、经济全球化浪潮等等。而解决办法也显而易见:改进企业管理、降低成本, 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反应, 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这就要求进行科学管理, 而信息化在科学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化是整个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基石, 信息系统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信息化已成为许多企业时下的工作重点。

1.1何谓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据化。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 许多人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上有一定的片面性, 把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混淆起来。以为买了设备, 联上网, 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经常出现信息技术系统建立好了, 但是数据不准确、不及时、没有与业务流程集成在一起、没有多少人使用、对企业的效益贡献不显著。信息技术必须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 信息化要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企业决策要以数据为依据, 把数据的准确性当成企业的生命线, 信息化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才可能成功。

1.2

信息化的作用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销售。信息化帮助企业确定目标客户, 了解客户的需求, 调整经营战略, 改进客户服务流程, 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提高销售预测准确率, 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用率。 (2) 降低成本。帮助企业提高集成的计划准确性、供应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降低库存, 减少运作成本, 减少或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 提高投资回报率。信息化帮助企业改进与合作伙伴 (供应商、零售商、第三方) 的协助关系, 使整体供应链的优化成为可能。 (3) 提高组织能力。a.提高基于数据的企业决策能力和战略决策准确性, 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和所有部门工作于同一种数据, 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部门间的合作效率。企业的规模越大, 信息系统就越能发挥作用。b.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 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 衡量经营的结果, 实行科学管理, 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信息系统, 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迅速, 提高工作和协作效率。c.促进组织结构优化。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使组织结构由阶梯层 (等级) 型逐步变为水平 (自由) 型, 从“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扁平化意味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 跨职能部门的任务团队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适当的授权,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2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行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 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 而且在业务过程中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交流不畅, 这种信息交流的障碍表现在公司内部缺乏充分的沟通, 而且与外部也缺乏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

2.1观念、资金是制约。

以我国零售企业为例, 有一种评价:投资不少, 但能使用的只有10%, 企业资金的投入并没有得到充分回报。而企业领导人更习惯用眼前的投资回报来衡量投资的利弊, 买一套软件能增加多少销售额降低多少成本, 这是一个直观的判断, 如果看不到明显回报, 就会造成追加投资的困难。这种观念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也让本来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小企业与国内大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另外, 受资金实力的影响, 大多数中小企业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一般限定在几万之内, 而敢于将软件投资规模提高超过10万的中小企业在国内并不多。一般来说, 这些价值低廉的软件都是一些只有几个人的“中小作坊”开发的, 功能有限, 使用灵活性不强。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2开发应用有矛盾。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会选择购买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 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大型企业才有可能选择自主开发。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 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 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 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在实际运作中,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计算机系统, 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这些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 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这些企业管理不规范, 管理人员素质低, 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 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 这是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管理配套, 流程配合, 分段进行, 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 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办法。

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 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 对中小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也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这种情况, 在未来几年内, 不能得到改进的话, 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3实施服务“过得去”。

有调查显示, 实施信息化软件的将近90%的中小企业表示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 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 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 可能是“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 不同于其它有形的产品, 购买者最看重的应该是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 管理思路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所以软件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 其次是售后服务, 没有良好的实施和服务, 软件功能再强也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 用户在购买软件之前, 价格因素对选择软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但是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 相对于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来说, 价格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

2.4专业人员的缺乏。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 与资金问题同样严重的, 是人才的缺乏。实现信息化, 既需要专业IT技术人员, 又更加需要一批既懂信息技术, 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 这类人才几乎是空白。有一些试点企业的企业家认为, 培养企业的“本土”人才, 一方面可以避免人才的过快流动, 保持人才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 这些人对本企业的情况较熟悉, 可以尽快进入“情况”, 更能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3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信息是企业的一种资源, 通过挖掘信息资源, 企业能在财务控制、生产管理、市场分销获得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如何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呢?正如对交通工具要做出限制一样, 企业信息化也是有规则的。

3.1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战略和工作重点, 甚至是核心能力之一

企业最高层要从企业的宗旨、发展目标和竞争态势出发, 决定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企业的大多数部门和业务流程, 投资大, 非常复杂。如果企业信息化不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工作重点, 很难得到企业上下的支持和参与, 很难取得成功。

3.2要有一个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企业信息化领导人, 和一个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强大企业信息技术部门

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是将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紧密结合, 从企业战略、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切实地转变和整合。企业信息化领导人可以是CIO或负责信息技术部门的副总、信息技术部部长。其主要任务是:参与高层决策, 从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保证企业决策符合信息竞争的要求;领导信息化委员会, 负责管理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服务部门, 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负责协调信息系统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通和任务协作。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一定要是直接汇报给企业总裁, 而不能从属与任何一个业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各业务部门系统的骨干人员一定要既是业务流程的专家又是信息技术的专家。

3.3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

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协助企业管理层明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价值所在, 同时为企业有效计划和实施信息系统提供整体纲领和指导。要从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理解和分析企业业务需求出发, 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架构, 选择解决方案, 确定实施时间表。

3.4以经济效益为原则

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因和动力。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进入良性发展, 才能得到业务人员的支持和拥护。效益不仅是评价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往和今后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也是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4.1政府应积极推动与支持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起点很低, 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此了解很少, 企业信息化建设既需要一定投入又存在一定风险, 凡此种种, 政府的作用就不可或缺。从推动的角度看:只有政府和主要部门高度重视, 从战略高度积极宣传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从政策角度为企业信息化搭建政策平台, 并通过各种方法带动企业进入信息化“车道”;从支持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既需要政策性支持, 也需要投入性支持。所谓投入性支持, 主要是资金的投入。企业的信息化项目, 尤其一些周期较长、或中小企业能力有限的投资项目, 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因而企业很容易裹足不前, 因此, 政府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统筹考虑, 筹集一部分资金支持信息化投资, 特别是有示范性质、带动性质的项目, 是有必要的。

4.2积极改变传统思想观念

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 而是更强调对人、对管理、对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 “人”是第一位的因素, 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 又是其中主导性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说来, 相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 非国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实施企业信息化似乎更有热情, 有更大的天然认同感。这是因为, 信息化首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 促进了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建立与供应商与客户的供应链;其次, 信息化能有效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同时, 解决了困扰企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会计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失真, 使其变得真实准确, 堵塞了采购、生产、销售和各环节的管理漏洞;最后, 精简了组织机构, 再造业务流程, 使组织管理扁平化, 适应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市场需求。

但即使如此, 非国有的中小企业也应当重视人的观念改变、人的素质提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工作。

4.3技术引进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但是, 在我国现阶段,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 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因此, 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上, 必须实事求是。

首先, 并不是一提企业信息化, 就是马上把全部配套的硬件设备配齐, 建立一套高级完备的系统。一段时间以来, 企业的确存在着这一误区, 有统计表明, 许多中小企业在对硬件、软件、网络产品的投资比例不当, 企业在信息化投资中, 80%以上是硬件的投资。一方面使得资金投入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 软件产品、网络产品的不配套, 也制约了硬件设备作用的发挥。应适时摆脱这种以完备的硬件设施为主的投资观念和投资方式, 小投入、分批量、滚动式投资, 建立实惠而实用的信息设施, 在软件选择上也尽量量体裁衣, 以适用为要求, 并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 也许是中小企业信息建设的最佳方式。

4.4尽快培养“本土”人才

任何信息化运作都是建立在使用者的基础上, 需要由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来共同提出意见和建议。信息化建设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 只有通过每个员工共同担负起信息化改革的责任, 想方设法使每个员工融人到信息化的应用中去, 才能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公司应该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的实施三个环节来体现全员参加原则。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 由总经理牵头, 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首先, 由信息、采购、销售、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一起外出学习、对信息系统在各个业务环节上的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其次, 进行公开化研讨, 让部门经理参与流程讨论, 使业务流程更切合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再次, 各个业务流程模拟运行, 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进行再改进、再优化;最后, 努力培养自身的IT人才, 没有自己的IT人才, 而单纯依靠外单位或供应商, 信息化工作很少有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李清、陈禹六.信息化项目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6.1

[2]信息产业部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技术手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4.1

[3]周山英:《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5.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2

随着我国加入 WTO,一大批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 , 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好,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有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下面就分析其中原因,并就自己的认识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 1000 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 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 60% 和 40% 左右,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 90% 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 75% 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是经济改革能量释放的结果,伴随着中国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小企业特别是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已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企业而言,信息的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加入 WTO 以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无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以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进沟通交流的效率,进而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表现在企业作业、管理、经营三个层面,实现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决策辅助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六大要素: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这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 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 ,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

制 ,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 , 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 , 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 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 , 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真正实现 CAD、OA、MIS 系统的企业在全国 1000 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 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 ERP 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 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问题一:认知过程的困惑。

一是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中小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软硬件市场和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无所适从。企业很难找到一个咨询公司拉爱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以至于产生了“恐网症”,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排斥态度。

问题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是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 力 度不够。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就很难开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中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消极对待或抵制等问题。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有 70% 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占总资产的 8% 以上。

四是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缺乏专门人才。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就整体而言,当前网络人才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两个不合理:其一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二为,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只会造成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根据浙江省对全省 506 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54.67% 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 1 ? 2 人,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

六是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措施及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

一是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并使用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另外,还要加强管理,要靠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和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分四个档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分工契约化、流程程序化、信息表格化、资源最优化,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先进适用性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既不能太超前,更不能落后,以免造成浪费,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这还关系到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而且还会影响到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2、经济性原则。它不仅指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经济性,而且指系统实现和维护的经济性。3、效益性原则。即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三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搞好三个“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团结合作、精明能干的领导核心,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领导成员之间如果不能统一意见,会使得技术人员无所适从,信息化建设将陷入困境。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领导才能,真正从技术上讲,未必比技术人员水平高,要充分依靠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排挤技术水平高的设计人员,要学会将兵,让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建设更是强调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只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才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要尽快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计量、检测工作。要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四是中小企业要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主要包括财力和人力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各个企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努力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与协调工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培养和引进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技术培训,无论是对各级领导还是对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实施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和知识的主人,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大力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对人员的培训有两类: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要通过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法,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心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领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抓紧培养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五是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

中小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合作伙伴的开发水平,又包含合作伙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如果合作伙伴虽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但个个办事拖泥带水,没有一点紧迫感,这样就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势必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合作伙伴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这样做起来轻车熟路,效率就高。千万不要做某些开发商的试验品,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结束语

对中小企业来说,一个非常可喜的事实是:目前,几个试点地区在完善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广州市,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为中小企业优选成熟软件产品和优质供应商;发动服务商向中小企业捐赠管理软件;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等等。

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战略;管理模型;竞争优势

当今,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科技已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和主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制定信息化战略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非常关键,它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信息化战略的作用,理性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战略。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由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中小企业的特点可以从中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认识。许多理论对中小企业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流行,中小企业比传统大企业更适应这种灵活的生产方式;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2]。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是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一般来说,为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其管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从技术和软件的先进性出发,一步到位[3];第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兼顾其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在自身业务的灵活性和信息化的规范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侧制定信息化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实施的信息化战略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建立时间比较短,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很多企业甚至刚有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因此,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实施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战略,这样才能达到事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千万不要贪大求快,中小企业毕竟和大型企业特点不同,实施的信息化战略也不能相同,不能一味的仿大型企业[4]。

(二)不能正确地认识信息化战略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意识到信息化战略的作用,这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蹦而就,也不可能只是企业局部的信息化,它是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因此,要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度,通盘考虑,这样才能真正的开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竟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不能为企业战略服务。现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不能为企业战略服务,实施这样的信息化战略会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企业的成本。我国信息化建设专家陈启申教授曾说过:"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一定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它一定是为企业战略而服务。"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的时候,一定要从企业战略出发。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模型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高层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业务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以解决业务瓶颈为首要任务。中小企业应遵循渐进战略,逐步完善其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多数中小企业以部门级信息化为战略目标启动信息化建设。

第一,实现中小企业信息集成。实现中小企业信息集成就是指建立关于信息定义、采集、处理、保存的标准化制度和体制。信息为中小企业各部门共享,有统一的数据库。

第二,实现部门级信息化。实现部门级信息化管理是指中小企业仅对某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实施信息化。通过部门级信息化提高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运营效率,达到提高整个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

第三,实现中小企业内部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中小企业内部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是指中小企业实施企业级信息化,企业基本的管理流程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产供销等业务通过信息化连贯处理,财务处理和业务处理一体化。

第四,实现中小企业内、外一体化的集成管理。通过中小企业内、外的集成管理使其更准确地把握需求、更快速地组织供应,以及从供需链的角度对产品发展方向和获利性、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5]。

制定信息化战略时企业的决策者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决心;需要有长远的、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要逐步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的人才队伍。当然,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对具体的中小企业制定其信息化战略时,需要考虑中小企业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实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以指导其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吉吉.中小企业信息化轻松上路[J].企业管理,2002,(10).

[2]张哲.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中小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0,(6).

[3]吴文钊.阳光三论——信息化建设如何成功[J].企业管理,2004,(5).

[4]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梁江,刘冀生.试论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2,(6).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

20 世纪后半叶,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己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成为新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今, 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开始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其信息化理应被放在了最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 促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力争在新世纪的全球化竞争中谋求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产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促进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 信息化拓展了其生存空间, 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 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 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北的要求。

目前, 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 万家, 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 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 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也是安置社会就业的主体, 据统计, 中小企业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因此, 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应该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项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

一、发挥政府作用,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日本在1986 年就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建议方案, 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 韩国在其中小企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中, 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支持。借鉴国外经验, 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训、构造公共信息网络、加快网络法律建设等方面提供援助和服务。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策略有别于其他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技术、资金上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 但是其规模较小、生产管理环节少, 需要信息化的数据也往往要少的多, 实现起来也往往要容易的多, 且可靠性也容易保证。因此说,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中小企业要搞好信息化建设, 应该重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强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都不足, 认为企业规模小, 生产管理过程比较简单, 用不用信息化照样能管得好。另一方面, 认为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 资金也不宽裕, 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因此, 企业领导者首先思想观念必须转变, 认清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 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 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准备。

2.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系统不仅要求满足现实的需求, 还必须兼顾今后的发展, 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 做好调研工作, 搞好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3.量力而行, 分阶段实施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一个长期过程, 但它可以分成若干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 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 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 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采取阶段发展、逐步推进的办法, 不断地创造条件, 循序渐进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 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

三、加强自身基础建设, 推进信息化进程

一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企业信息化必然要求引入现代管理体制, 通过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将从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而我国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其业务流程是无设计的, 随意性很大, 根本无法运行。因此, 企业信息化投资与建设, 必须与组织设计紧密结合, 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 重建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 使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便捷。这也是国际上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必须辅之以专业的管理顾问长期合作的原因所在。从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来看, 业务流程重组、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重视人才培训。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 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 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与已有的自身业务相结合, 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同时, 理顺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为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建立数据库,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是以数据为中心的, 其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说信息网络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路”, 信息处理硬软件设备是企业信息化的“车”, 那么, 企业的内外信息资源就是“货”。因此, 企业信息化建设根据发展目标, 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科学、统一、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 在数据的采集、录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及共享、开发、利用上下工夫。只有建立准确、全面的数据库, 才能为企业管理服好务。

四是抓住机遇, 及时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信息化大大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信息获取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距, 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应变能力, 使其通过互联网得以最大限度地占有信息, 利用较短的周期内和低成本的优势发展高科技产品。中小企业之间还可以形成组合“借鸡下蛋”, 实现电子商务。总之, 企业信息化需要各方共同关注与参与, 包括各级政府、企业自身以及IT厂商等共同参与, 真正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 促进高效率的IT应用。

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初稿 篇5

------关于信息化的若干认识

摘要 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手段与工具,在企业深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更多体现在对企业管理的变革。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困境,实际上并不只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与否,是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关键字 中小企业 信息化 管理 认识

引言 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资讯时代,企业从传统的管理对象人、财、物,转向重视对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第四个必不可少的对象。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期望过高,同时对信息化的理解不足,以致在信息化的道路上饱受挫折,甚至导致了‚不上信息化就是等死,上了信息化就是找死‛的消极思想,制约了信息化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企业不是买了硬件或软件就完成了信息化,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信息化是用出来的。世界知名成功企业海尔集团这么说:‚信息化不仅是IT技术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观念问题。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处理,而是一个企业和市场完全结合的系统工程。‛海尔深刻阐明了一个企业应如何做信息化和什么是企业的信息化。确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比IT技术更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行动指南。

(一)、信息化重硬轻软依然严重

数据显示,81.4%被调查的中小企业都表示2007年将会采购IT硬件产品,而软件投资计划则相对较少。从这个数字来看,目前中小企业使用的主要信息化产品仍是基本的硬件设备,信息化应用并不充分。在软件应用方面,如OA、ERP和CRM,还有系统集成和IT培训等仍存在不足,或未能很好地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结合。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ERP 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在信息化人才方面,由于信息化不能见到直接产出,企业对花钱培养IT人才也是充满困惑,中小企业要找到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而且即使企业下决心花大力气自己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但面对大型企业和IT专业公司的高薪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中小企业也很难留住这样的人才。据中小企业局开展的调查显示:60.2%的中小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信息人才不足3人,其中受过大专以上IT教育的人才平均不足1人。

(二)、信息化不是交钥匙工程

很多人都意识到重视企业信息化至关重要,但信息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大部分人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不少人就认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商务化,或者是用几套专业软件,加上购买一些硬件就算是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

中小企业处在发展中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人才引进、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断改进的需求,同此过程相适应的是,软件也要跟随管理的改变而改变,信息化应适应企业的发展,这也说明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一步到位,而是一个见效比较漫长的过程,而这正是中小企业所难以忍受的,他们要求短期内就要见到信息化的成效,如果他们不能切实的感受到这种成效,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从而影响企业进一步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如果意识不到信息化的道路是个长期投资,那么过早地放弃,就会使得信息化建设全功尽弃,事实上,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投资。

企业信息化工程不可能是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一次投资就完成了企业的信息化,而更重要的是软件与业务的结合,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及时间的原因,软件规划设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导致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很多业务管理细节的影响,软件的不断修改成为必然,它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它随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存在升级换代的客观要求,也要讲究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不是时髦工程,不是政绩工程,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思想,又要防止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信息化不是灵丹妙药

信息化是企业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作用数不胜数,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信息化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等,使得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水到渠成,成为堵塞这类管理漏洞的有效措施;业务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推进了各环节业务数据的共享,提升了业务运营效率,缩减了环节,降低了内耗,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达到或难以比拟的。

另一方面信息化还是解决数据失真问题的可靠工具。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基础数据失真、统计困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的采集、传递、分析可以交给铁面无私不知疲倦的计算机来完成,使信息、资源能够做到有效积累,资源达到最大效率的共享,信息传递和办公效率显著提高,节约了大量消耗,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许多企业在没有信息化时,企业运转得很正常,但企业信息化后管理反而出现了问题,信息化成为推诿与指责的借口。很多时候,企业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很多报表数据都可从电脑中获取,管理层逐渐疏忽和放松了现场管理,没有及时过问员工的情绪、工作行为,员工得不到有效沟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员工士气不足,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化解放了人的头脑,确实使人们拥有了管理的利器,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它只是程序固化的工具,还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激励手段,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不能代替现场管理,管理的核心始终还是‚人‛,如果过分迷信和夸大信息化的作用,不能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不足,信息化反而是画地为牢,不利于企业管理的进步。

二、信息化发展的误区

(一)、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

为了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接轨,某些企业跨跃式的建设信息化,大大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在这类企业中,过分依赖软件的先进理念,以软件为主,通过改造企业管理来适应软件,但往往是导致企业在适应软件的同时,失去了自我,打乱了企业的管理节奏。由于各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也使一个软件在一个公司发挥很好的作用,但在另一个公司却不其然。

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是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信息化才能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只有发挥主体作用,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化,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信息化的使用效果。

企业领导和每个员工都是信息化主人。这一点世茂集团有着更深刻的体验:‚业务需求是本,IT系统是末,本末不能倒臵;真正的IT系统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所以,在建立整个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企业是中心,技术始终围绕着业务需求转,企业要把握信息化的主动权,而不是由信息技术来主导。企业对IT产品和实施方案负有把关责任,直至用户满意。

(二)、信息化方案的选型

从MRP到MRPⅡ,再到ERP,从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到EC的集成,EIP的推出,还有PDM、SCM、CRM、协同OA等等,先进信息管理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使企业的选择更是无所适从,面对这一系列的产品,那个说它的好,这个说我的行,让人不知道怎么选。原因很简单,主要是我们缺乏了解,一是不了解软件系统构架与功能,二是不了解我们企业自身需求。当前至少有一部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处于‚被动‛建设、是‚被迫‛建设,是‚形式‛建设,是‚面子工程‛。

软件选型应不迷信概念的炒做,无论PDM、SCM、ERP、EIP、OA等,最重要的还是要认识企业的现状,分析自己的行业特点,在务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色,重点解决核心业务,不要期望购买软件公司的某款软件,就能够一次性地解决企业的信息化问题。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软件都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大,少则百万左右,多则上千万,对中小企业来说,动则上几百万还不能知道确切效果的ERP投入,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可根据资金情况,循序渐进,在取得可观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力量投入,走有本身企业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三)、信息化规划

由于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盲点就是对信息规划的重视不足,或说认识不足,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一次性资金投入困难,信息化基本上都是一边使用一边开发,或先财务,或先人事,或办公自动化、销售、生产、采购、仓库等等,甚至很多企业还没有专门的IT部门,往往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搞信息化,无法很好地集成在一起,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普遍的问题便是‚信息孤岛‛,数据反复录入,工作效率低下,使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化的整体效果受到制约,信息化成果未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跳升。由于缺少系统的分析与规划 ,导致信息化的浪费惊人,信息化成本很大,在信息化道路上往往走了不少弯路。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流程的不稳定性,也使规划受到一定的影响,信息化需求不是很明确,有时候更像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手工做一点,电脑记一部分,两者的信息资料都不齐全,互为补充,想脱手工又脱不了,想用信息化资料,但数据又不完整可靠。

鉴于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条件的可以请咨询公司作信息化分析策划,信息化过程可按规划分阶段分步进行。

三、信息化是对管理的变革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管理上存在较多的带有‚人治‛的意识,企业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一方面,企业在发展初期会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与业务数据的积累;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希望借助某种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使用信息化作为改造传统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和工具,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不应跨越自身管理的巨大差距,一些企业为了应对国际化的竞争,纷纷投资上ERP工程,紧跟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结果由于管理水平跟不上,成功的不多,反而把降低了自身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一个过程,它可能触及企业方方面面的改革、人员及工作调整、利益分配等,它与企业管理、工作流程的稳定成熟息息相关,它与企业发展相伴相随,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人、财、物的传统管理相比,信息化管理符合科学管理的精神,首先信息化技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与其它管理理念兼容并蓄,它的升级换代也体现企业管理手段的不断升级进步。

可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刻介入,信息化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说明了企业信息化应做充分的思想动员等准备工作。

第一、一把手的重视,领导的直接指挥。

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政策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是管理与IT技术结合深层次应用的问题,首先是企业领导对待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问题,是对管理的具体落实问题。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习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变‚观念阻力‛和‚人的阻力‛为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因为左右企业信息化成效的核心是‚人‛。

调查发现,信息化成功企业普遍具备下述特点:董事会和执行决策层成为决策主角;注重完善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业务导向、市场导向;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达到较高水平;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二、注意促使中层干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要从思想上,技能上对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进行全员、全方位的培训。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政策的实施执行者,因此中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同感及信息管理水平,也关系到信息化执行推广的效果。

第三、各级员工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去学习,改变以往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或几个人的事。岗位业务信息化后,业务培训更为简便快捷,同时降低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通过集中培训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应当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

四、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国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信息化的理论,得益于借鉴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信息化与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对不同的企业来说,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既不是软件适应企业,也不是企业适应软件那么简单,信息化如同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样,也有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科学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赵小凡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司长 【2】《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 【3】《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转型困扰》 徐洋 中国企业报

如何推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推进;建设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同于会计电算化的全新内涵。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1]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会计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会计信息化系统能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而提高企业对市场供求的反应速度,最终获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者重视不足。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下企业即可获得长期发展,因此普遍不太重视会计信息化。很多管理者在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解,有的认为配置了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就意味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有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能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即完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有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只能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速度,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效益。正是由于管理者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导致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制约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管理制度不配套。很多中小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手工记账模式,因此其管理制度也是针对手工记账模式制定的,显然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要求。中小企业应根据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使会计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三、内部控制不完善。作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一种手段,内部控制制度应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进行详细规定,以便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目前,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原来的手工记账模式基础上的,并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进行调整,比如设置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的岗位和权限,制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和更新不及时,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员工素质不高。中小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无法自主开发会计信息化系统,外部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又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所设计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而且,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业务类型单一的特点,使其难以吸引高层次的财务人员,原有的财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

五、外部支持不充分。企业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作为实现基础。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但信息化的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比如,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一些中小企业担心会计信息化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因此对会计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没有积极推进,限制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针对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

一、转变管理观念。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商务杂志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走出误区,认识到会计信息化能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能使企业的相关信息得到及时反映和高度共享,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相關单位之间、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管理者更及时地作出经营管理决策,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改进企业管理制度。为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改进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和有效利用内部资源。为此,中小企业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主体职能,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合理设置组织结构,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简洁高效地行使管理职能;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及每个岗位的权限与责任;为每个岗位安排合适的人才,配备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制定绩效考核和相关的激励制度。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使经济业务可以在远离企业的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过去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现在可以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完成;过去应当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经济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程序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广泛、更复杂,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2]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四、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进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现实依据。从这一点来讲,政府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受益者。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基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资金瓶颈的现实,政府应无偿为中小企业提供包含账务、报表等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软件,并在时机成熟时提供行业通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和相关的技术指导,以推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香玉.试论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8期

[2]李武立.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6月下旬刊

作者简介

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篇7

1. 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

据抽样调查表明, 在中国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 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互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 欧洲也将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中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 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 在实现上网的企业中, 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 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 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相比之下, 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 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在欧洲, 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

2. 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中国企业领导层在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问题, 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老板, 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 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 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不够, 认识不足。他们把信息化建设仅仅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 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 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 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且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目前信息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部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 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一般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 而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国内企业之间投入不平衡, 从企业规模分析, 大型企业高于特大型企业;从行业分析来看, 信息化投入最多的是石化、电子、外贸、冶金、电力;从企业经济类型分析来看, 非国有企业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 企业信息化在建设投入中还存在年历“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这种状况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 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目前, 造成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 这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 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

5. 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 而中小企业人力、物力有限, 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当前,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 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 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 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 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二、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 我们必须正视现状, 面对问题, 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1.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信息技术进步导致企业信息化所依赖的信息技术投资品, 如半导体芯片、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硬件产品价格以及信息通信费用的持续下降, 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对信息技术资本的投入;二是在信息技术投资品和信息通信费用迅速下降的同时, 信息技术投资品, 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和网络设施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三是面向企业信息化不同需要的各种新技术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这种新技术的持续创新既扩大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 而且也使得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持续的改进, 从而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手段。

企业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企业,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一样, 实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同一个企业, 在不同阶段要达到目标不一样, 因此实现的途径也会不一样。但是这其中有三点则是共同的, 一是所有企业都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都要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三是都要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个综合目标努力。

3. 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消除管理瓶颈, 再造管理流程, 优化管理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我们必须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政策导向, 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 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 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积极投入资金,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目前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网络传输速度慢, 费用高, 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弊端逐渐显现。

2. 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

企业信息化, 领导是关键,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 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并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 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 分工明确, 职责到人, 全力推进, 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广辟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统筹规划适时分步实施。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专项发展基金, 支持共性技术及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用, 选择、支持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投入, 以市场为导向, 将信息化的重大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列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专项来抓。三是通过市场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吸引市内外企业资本、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项目, 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投融资体系, 积极探索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优秀的IT技术创新人才与社会法人资本、民营资本相结合的新途径。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推进企业信息化, 人才是根本, 企业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支胜任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 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使用的效果和维护的可能性。首先, 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和知识的主人, 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其次, 要通过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法, 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 从而更好地领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合作伙伴的开发水平, 又包含合作伙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如果合作伙伴虽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 但个个办事拖泥带水, 没有一点紧迫感, 这样就不能按时完成项目, 势必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合作伙伴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 这样做起来轻车熟路, 效率就高。

3. 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企业信息化改造是“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其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 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从目前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看, 只有10%左右的企业效果较好,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合理、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软件产品、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系统集成、管理咨询、应用实施等方方面面, 它本身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只有阶段性目标, 没有终极性目标。因此, 企业信息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 包括各级政府、企业自身、IT厂商以及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等按照各自的职能和责任, 积极参与, 通力合作, 共同推进。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国企业面临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对于占中国企业中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 信息化管理也越发重要。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 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出发, 阐述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周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企业信息化, 2003, (2) .

[3]毛光喜.网络经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 (3) .

[4]易红宇.试析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生存[J].现代企业, 2002, (6) .

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8

2009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

第一, 落实信息化文件。贯彻落实8部委《关于强化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中提出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应用, 推动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发展,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第二, 开展服务平台试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 探索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模式和有效途径, 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等突出问题, 重点开展中小企业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试点。

第三, 鼓励推进活动。继续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巡回演讲、解决方案推介、新技术讲座、案例宣传推广等信息化推进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 共同探索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动部“两化融合试验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

第四, 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开拓各种资金渠道,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支持一批成长性好、产品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过程、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信息化改造和水平提升, 促进适用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篇9

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9%, 中小企业总产值已经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 销售收入占到总额的57%, 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确实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中小企业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是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大业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不仅要进行人、财、物的管理, 解决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还要管理和建设外部资源, 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提供畅通的销售网络并与客户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通过信息的加工处理, 提供支持企业领导者经营决策的必要信息。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国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 走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作用, 还需要很多其它方面的支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在资金、外部环境的建设、人才、管理方面来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一) 遵循从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

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 希望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益, 还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而要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简单、适用、低价。在《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2007) 》统计数据中, 有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 (销售) 方面的问题,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 增强销售能力, 发现新客户,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掌握企业经营情况, 提高工作效率。

(二) 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政府部门要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加强引导, 针对当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 通过政策引导, 营造环境、组织协调、提供服务,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逐步推进信息化工作。加强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用服务提供商、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子项目, 而不是孤立无援的, 使企业走上社会信息化高速公路, 共享信息化高速公路上的资源, 带给企业巨大的效益工程。

(三)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与企业的发展规划是密不可分的, 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需求而制定的, 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发展目标, 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但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 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用在刀刃上, 应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项目内容、进度、要求实施, 达到一个预期效果, 再实施下一项目。积极主动地在管理体制、人员分配、资金投入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多元化筹资, 有效使用资金

(一) 资金的来源。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资金应建立中小企业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以资金支持为主要手段。包括国家的财政投入以及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政府可以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资金, 企业信息化投入一般应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在2%~3%。还需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引入孵化器的机制, 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工程的信贷,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机制以及奖励惩戒机制等。

(二)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小企业信息化迫切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 即市场与营销方面的问题, 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 再结合考虑中小企业成长的需求。如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要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选择符合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实用的、低成本的、技术领先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所以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建立自身的IT部门专门从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开销较大, 对于部分内容可以选取外包服务, 而由这些专业的IT公司凭借多年的信息化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人才可以提供包括系统规划、实施、维护管理及后期咨询在内的全部服务, 其费用比设立专门的IT部门要低, 效果也更显著。

三、政府、社会多方面的扶持和服务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 资金有限, 往往无法在企业内部完成管理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管理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活动, 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得相关方面的服务, 这包括政府和社会方面的扶持。

(一) 政府的拉动。

纵观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政府的引导与推动,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应该研究和借鉴国外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推动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 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所以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 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 社会的推动。

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简单运营到复杂应用的梯度发展的公共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全面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行政管理和服务机构, 逐步形成人才培训、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和管理咨询等社会化促进体系, 加大电子商务基础建设, 各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 积极促进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形成, 以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 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四、多渠道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一) 企业领导层掌握先进的信息化理念。

企业领导层、决策层是企业信息化的主导因素。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可以给企业加快市场的反应速度,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集群的规模效益。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才有可能实施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 有信息化观念的企业领导是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二) 企业、政府、社会全方位培养信息化科技人才。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 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方位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培训机制, “走出去, 请进来”, 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方式来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知识结构合理, 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也可以依托第三方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 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提供培训服务, 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体系, 设立中小企业人才发展资助基金等形式, 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

(三) 校企合作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直接途径。

校企合作是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方式。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 在于企业早期介入学生在校培养和实习, 学校早期介入就业推介, 达到双方定向匹配效果。特别是职业类院校, 在校期间可以通过订单式、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培养制度, 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中所需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企业流程

中小企业没有成熟、稳定的流程, 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间, 中小企业信息化关注的是怎么样通过信息转化成生产力, 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 带来效益。所以在信息化过程中会在管理经验上找到合适的方法, 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这是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的出发点。

(一) 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工作。企业必须强化基础工作, 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 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为信息化的实施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

(二) 流程规范和再造, 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中小企业信息化最大的特点是规范化和流程化,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规范和改造自己的管理流程,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效率。人们观念的更新、企业制度的创新、组织机构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建立流程管理机制。改变经营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使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从而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中小企业信息化把传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 创新经营模式,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中小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话,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主动加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的。

参考文献

[1].郑喜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8, 23

[2].2007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摘要)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 6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征,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 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普遍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 管理者十分重视

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 凡是取得成功的企业都是由于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实现的。比如联想集团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展开工作时, 遭受到了来自于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障碍, 包括其企业的业务部门在内, 这些障碍使得企业的信息流程得不到科学客观的梳理, 这就给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无奈之下,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下定决心, 组成了由各个业务部门的责任人作为各个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研发小组, 这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以成功实行。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受到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而且还需要调动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已经取得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有如下见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 其重要因素就在于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头脑再加上软件人员的理念。”

(二) 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成功, 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信息化建设的表面现象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加趋于完善。雪莲公司是北京的一家服装厂, 这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从库存管理为切入点进行的, 对于雪莲公司来说, 库存管理是企业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每天进出入库的羊毛衫数量达几十万件之多, 而且还存在着不同的款式、花色以及号码, 致使雪莲公司的库存管理头绪繁多, 难以理清。针对这一现状, 雪莲公司实施了针对毛衫进出库的信息化管理, 推行“一衣一号”的扫码入库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企业生产流程的顺畅, 极大地提高了雪莲公司的管理水平。

(三) 通过管理上的创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三分是技术, 七分是管理”, 这是那些已经取得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所达成的共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 需要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为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在一些生产型中小企业内部, 往往存在着制造组织体系不科学、生产工艺流程与市场需求不符、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无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时, 就要把企业管理流程的制度创新作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进行。组成专门的企业管理诊断小组, 对企业在内部流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同时注意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运用,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 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人才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大量需求相背离的现实情况又是相关人才的短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信息系统操作技术, 而且还要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 是一种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对这种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人才引进与企业培养这两种方式来解决的。但是,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方式, 都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切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形成尊重人才、尊重技术的工作氛围, 以此来增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能力与水平。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还要注意理论知识的转移工作。由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通常需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能够稳定的运行, 而且还要依据企业具体情况的改变而进行不断的更新、升级、调整以及维护。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技术部门来进行这项工作的话, 就会对软件的开发商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成本费用的增加, 而且还不利于企业信息交流的安全性与及时性。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注重相关理论致使的转移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导致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有一种片面、肤浅的看法。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在办公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就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 而没有将企业的管理业务与技术相统一, 只是将那些取得信息化建设成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某一个方面强硬的在本企业实施, 这种做法带来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极大的财力与智力的投入, 缺乏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就如同无源之水。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处于微利时代, 而很难有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乏相比,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缺乏问题更加严重。特别是那些即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又具备相当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贤纳才方面处于一定的劣势, 存在着优秀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现象, 这就很难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 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操作能力不强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常缺乏整体上的计划性,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一种“信息孤岛”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体系十分混乱, 不能进行组织系统的有效整合。虽然有的中小企业在网络上设置了公司的网站, 但也仅仅是停留在企业宣传以及产品信息的发布上, 并没有依靠企业网站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有些中小企业的网站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 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在那些已经实施了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中, 其信息化建设也只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的局部管理, 比如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 而更深程度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展开。

(三)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自身的原因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完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技术上的支持, 而且还牵扯到企业的内部组织体系、管理结构、制度流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单独使用, 它更是一套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运用。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相关人才的匮乏, 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家族式的经营理念、组织体系以及管理结构等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这样的状况下, 即使在企业内部实施了信息化建设, 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大问题, 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实施这种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 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规划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进行, 与此同时,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政府所实施的相关指导;其次, 法律规范。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 导致人们的信息行为日益增多并且头绪繁杂, 这就需要政府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行为进行一定的界定与规范, 从而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 构造公共信息网络。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要想快速、精准的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而政府可以以不同的行业为立足点,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查询网络。这一网络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 而且还可以极大地降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2.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与立法保障之外, 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也是必须的。尤其由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 受到企业经济实力、人才智力的限制, 更是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所以说,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平台, 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因素与有效资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这也是政府行使经济保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身完善

1. 推进技术改革

首先, 依托技术开发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实现产品设计开发的柔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快捷化, 才能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需求。而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 正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现实途径。其次, 通过技术引进推进企业信息化。技术引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 有利于尽快缩短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当今, 在世界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新形势下, 中小企业的技术引进也必须与信息技术的引进同步进行。要注重在引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引进过程控制技术, 在引进硬件设备的同时引进软件系统, 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掌握配套软件的应用。应特别注意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再次, 以技术改造为载体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 中小企业必须拓展“技术改造”这一概念的范畴, 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中去, 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 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推进企业信息化。要以技术改造为载体, 运用信息技术, 将原有设备的技术重组和现代化设备的购进结合起来, 逐步实现技术设备的系统集成, 实行生产过程的管控一体化, 使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 (CAPP)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以及一体化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2. 重视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 要把管理观念的创新放在首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要从生产管理为主向经营管理为主转变, 从只注重实物管理向注重无形资产, 特别是信息管理转变, 从生产商品向资本增值乃至信息增值转变;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以效率为中心的观念和以知识生产率为中心的观念。其次, 要重视企业基础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 使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潘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10) .

[2]朱春光, 武一.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9) .

[3]郭东强, 刘明杞.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9, (14) .

[4]涂维亮.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需求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66-01

随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信息化建设,这里面所蕴含的商机显得十分多。在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发展态势,国内IT厂商纷纷加大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占据有利位置在中小企业市场上,这就必须立足于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特点,认真调研中小企业市场的实际客观需求,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具备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做到能够为中小企业所提供的IT产品和服务能够做到针对性强、性价比高和易用性好。为我国中小企业选择最合适的信息化之路,笔者根据总结,对其核心需求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对业务数据处理做到满足。对业务数据处理需要进行满足这是摆在中小企业首要目标。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一定量的业务这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根本点,而手工进行的统计和记账对老板管理经营企业的需求做不到满足。所以必须在中小企业当中进行信息系统的引入。

二是对投资回报率重点关注。通常来说,对于中小企业进行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生存是首要的问题,随后就是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根据这一观点,在企业当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一切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进行解决,做到企业所能够获得的回报显得明显,而中小企业在对信息化项目进行投资建设,这就要对成本收益法纳西进行重点考虑,也就是说在中小企业当中实施信息化所能够获得的成果是否合算,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否获得齐全的功能,能够切实的对企业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解决。而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本中小企业往往不愿意进行承担,通常的做法是经过实施信息化使得企业的成本得到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是通过对利润进行降低,而不是对大而全的追求。总的来说,通过在企业当中实施信息化,也就是花小钱而能够办成大事,对投资回报率进行重点关注,做到提升产品销路,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所面临的市场规模得到迅速的成长。

三是信息化需用受到产品价格主导。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缺乏、规模小、企业生存有着不稳定因素,这就使得老总们相对严格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对短期投资回报率进行普遍的关注,谨慎的进行信息化的投入,这就使得非常敏感的对IT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所要求的是比较高的性价比和推崇物美价廉,即使产品再好,当价钱比较高的时候还是会放弃,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当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价格。要想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必须推出比较高的性价比和推崇物美价廉的产品。

四是有着比较强的个性化应用需求。通常来说,在进行IT应用的时候,中小企业面临着水平、地区和行业的差异,当中小企业在规模和行业存在差异性的时候,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阶段不同所面临的需求也不相同,特别是各个单位在管理模式和流程上存在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再加上中小企业人才和资金的匮乏,使得中小企业必须有着充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IT产品的投资和解决方面甚至包括整体实施信息化上,这就有着日益明显的个性化需求,在实施的时候不能够将大型企业当中的标准化产品进行套用。

五是日益盛行IT外包。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匮乏、应用单一和流程简单等问题,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不可能选用价格昂贵、使用难度大和复杂程度高的,在进行IT建设的时候更大的倾向是对IT厂商提供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IT外包服务形式进行依靠,从而做到对IT采购、管理和维护成本的降低,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提倡的是多快好省。所以IT厂商必须对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到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使得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做到针对性强和快速实施。

六是对持久竞争优势进行持续关注。通过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企业在内心当中也逐步希望通过信息化能够获得企业长足发展所必须的工具,为了实现企业竞争的持续优势,则必须通过利用好信息技术。可是这里还有个误区是认为只要在企业当中实施信息化建设,那么就会顺其自然的能够做到企业竞争的持续优势,企业和信息化这两个战略性问题能否做到一致性这是中小企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出现企业发展和企业信息化两个战略目标没有做到一致性的时候,这就会有很大的冲突在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当中,那么就会有惨重的代价由企业付出。所以根据分析,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绝对不允许过多的对立在企业的原有管理体制和信息化建设两者之间产生,最佳的结果是两者出现和谐共存的局面,从而实现企业竞争的持续优势的目的。

总的来说,根据上面所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和资金上与大中型企业存在着差距,在对业务进行考虑的时候,所关注的往往更多的是眼前的短期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局面,投资回报率这是这些企业所重点关注和所具备的核心要求,从这也可以看出这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中焦点之所在。所以IT厂商必须做到对以往的服务意识进行彻底的改变,摈弃以往那种自身所生产的产品作为中心的错误观点,从内心当中真正树立起客户企业为中心的理念,所确立的身份必须是合作伙伴或者是咨询顾问的形式,从而做到精细IT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等进行详细的描述,给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做到最合适,对企业进行生产流程和实施内部管理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作用,从而能够让中小企业真正明白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所能够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参考文献:

[1]朱琳,高奇.大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模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Afuah,Allan.Business Models: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M],2004

[3]趙晨晨.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2

关键词:信息化,ERP,企业,对策

1 企业信息化作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化管理流程、有利于增加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等到更大效益。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主要有:

提升客户服务:保持和增进与现有客户的关系, 以成本可控的方式增加新的客户;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使得员工能够高效率业务处理及协作, 外出时能够进行远程和移动办公;降低运作成本:降低适宜的办公场地、生产系统的运作成本, 降低通信和IT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提升内部管理和信息安全: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并保护企业的内部信息安全, 维护企业利益。

所以, 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 企业信息化的范围及特点

2.1 企业信息化的范围

如何更好地促进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 本企业搞信息化的范围究竟是什么。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 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 (CAD) 、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等, 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

(2) 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 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

(3) 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Intranet、Extranet、制造资源计划 (MRPII)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办公自动化 (OA) 等都是用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 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2.2 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 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 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 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 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 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 将对促进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3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及实施条件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 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把握机会, 做出正确决策, 增进企业运行效率, 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因此, 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

3.1 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1) 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 以管理模式为依据, 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 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 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 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生产 (CAM) 、管理信息系统 (MIS) 、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 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 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 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 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 同时, 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3.2 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具体为:

国内外经验表明, 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一是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二是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三是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四是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五是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六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七是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八是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4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 八十年代进行铺垫, 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总而言,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一下几个方面概括:

(1) 企业信息化意识层次

随着体制转轨, 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 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 认识在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 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 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 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2) 企业信息化需求层次

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 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 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 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 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 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 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 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层次

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 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 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 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 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 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 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 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 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 两头小的格局, 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 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 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总的来看, 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 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 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 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 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 但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少。

参考文献

[1]石双元: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湖北, 江汉大学学报, 1995。

[2]蔡淑琴:企业信息若干问题的研究[J], 管理信息系统, 1998。

上一篇:宫颈功能不全下一篇:专业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