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语文教学

2024-09-23

专业语文教学(精选12篇)

专业语文教学 篇1

在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第一类,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中讲解的案例分析;第二类,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安排的课程设计;第三类,相关营销知识综合运用实践;第四类,模拟实践教学;第五类,实际调查与实习,主要有:暑期专题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1]。本文主要是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对案例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改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提出了具体建议。

1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 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 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 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 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 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 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

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

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 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 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 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 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 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 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 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

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 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习大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习大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目前各高校专业实习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实习单位的落实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公司的方式,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条件,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根据本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所处北京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分散实习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自己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对于实在找不到适合岗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寻找。但分散实习不等于没有要求和管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个相应的目标和规划。在实习开始之前,实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专业实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同学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的特点进行交流,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未来职业期望和实习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也使学生理解专业实习的重要性,能够按照相应要求积极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去。

2.2.3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提高专业实习的有效性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实习一般在校外进行的特点,考核指标的选择非常关键。除了常规的实习报告作

为考核依据以外,学生专业实习的计划、过程的考核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工作制定一个有针对性地工作计划,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另外,过程考核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定期反馈自己的实习工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信东,周秀玲,张宇.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2011(1):136.

[2]王续琨.案例教学法与公共关系案例[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2(4):93-94.

[3]尹佳,厉敏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9):296-297.

[4]孟宪琴.公共关系案例学法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6):142-143.

专业语文教学 篇2

教学目标:

(一)阅读能力

1.养成认真阅读;勤于阅读的习惯。

2.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表达效果。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了解写作特点,把握语体特征,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根据需要,准确地筛选信息。

6.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7.诵读浅易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理解词句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

8.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从语言、形象、构思、情趣等方面进行鉴赏。

9.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10.掌握常用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二)写作能力

1.养成观察、思考、积累和勤于练笔、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2.立意明确,思路清晰,选材恰当,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语言通畅、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3.能根据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4.能恰当地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5.文面整洁,格式标准,标点正确,文字规范。

6.能根据幼儿审美心理,改编、创作适合幼儿需要的幼儿文学作品。

7.三年中作文不少于30次,其中幼儿文学改编、创作不少于6次;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

(三)听话能力

1.养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2.能对别人说话的语音、用词、造句和内容的正确与否快速作出判断。

3.听别人的发言,能领会意图,抓住要点。听别人讨论或辩论,能归纳各方的意见。

(四)说话能力

1.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不低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

2.说话有礼貌,仪态大方,口齿清楚,音量适当,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措辞得当。

3.能准确、流利地复述课文的内容。在公众场合作恰当的即席发言。能进行一般性的演讲和辩论。

4.在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中,应对机敏。

(五)教育能力

1.具有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口语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口语进行交往。适当地运用幼儿语言和态势语开展教育活动。

2.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需要,选择相宜的文质兼美的幼儿文学作品。生动地朗读、讲述、表演幼儿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总课时:135)第一学期:(45)

普通话语音训练(20)

普通话语音概说1

声调1

声母的发音和写法3

韵母的发音和写法4

双声、叠韵和押韵1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音节的拼读和拼写3

语流音变4

朗读训练(17)

朗读概说1

朗读的技巧8

诗歌朗读训练4

散文朗读训练2

故事朗读训练4

语言活动设计(4)

自我介绍

学会沟通

模拟家访

幼儿园调查

名篇阅读赏析(4)

小说阅读 4

第二学期:(45)

幼儿文学(42)

幼儿文学创作要求 2

儿歌概说、特点2

儿歌选读(朗诵、表演)2

儿歌创作 2

幼儿诗概说、特点 2

幼儿诗选读、创作 4

幼儿童话概说、特点2

幼儿童话表现手法 2

幼儿童话优秀作品选读、分析 2 寓言改编 2

幼儿故事(概说)幼儿故事特点 2幼儿故事作品分析 2

幼儿生活故事朗读 2

幼儿生活故事创作 2

幼儿图画故事概说、特点 2

幼儿图画故事作品选读

2幼儿图画故事作品选读、分析 2幼儿图画故事创作 2

幼儿戏剧概说、特点 2

幼儿戏剧优秀作品选读 2

名篇阅读赏析(3)

散文阅读3

第三学期:(45)

听话训练(7)

听话的技巧2

听话能力的综合训练

听写训练1

听记训练 1

听测训练 1

听话组合能力训练2

态势语训练(4)

态势语概述1

态势语训练3

字形(12)

汉字基本笔画的名称3

汉字间架结构1

独体字笔画笔顺5

数字(一二三……….十)

人体器官(人头目口耳手足)

自然界(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木禾米竹)方位形容(上中下左右大小多少)基本动作(出入来去坐立走)

自然现象(风雨雷电云雪天地)动植物(牛马羊鸟虫鱼花草)

合体字偏旁部首3

应用文写作(18)

便条2

单据2

自荐书2

通知1

启事1

广告1

方案、计划2

总结1

申请书 1

会议记录 1

礼仪文书2

自我鉴定2

名篇阅读赏析(4)

说明文阅读

4第四学期:(45)

口语表达训练(12)

讲故事的技巧训练4

即兴说话的技巧训练 3

演讲训练5

交际语训练(6)

交际语概述 1

交流沟通语体 3

社交应酬语体2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7)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特点2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技巧训练5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主要类型训练(11)

谈话用语 2

活动指导用语 4

游戏指导用语3

其他工作用语2

教育、教学语言欣赏(4)

名篇阅读赏析(5)

专业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促进 专业能力 发展

到底如何做才能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得以提高和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并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呢?

本文将从模块化教学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会计专业能力的内涵

会计专业能力一般应包含:

1、会计确认能力

经济业务一般都是很复杂的,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要加以会计计量和列入会计报告。因此,想要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就必须首先具备会计确认能力。

2、会计核算能力

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岗位职能。会计人员需要长期与数字打交道,因此,耐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应该是会计人员必须培养和具备的最基本的工作能力,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可靠保障,也是保证会计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

3、会计分析能力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还必须具备会计分析能力。

4、会计监督能力

加强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保障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各项管理行为的关键环节。提高会计监督能力,对加强各项业务规范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5、会计软件应用能力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6、会计预测和决策能力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预测,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会计人员应当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即会计决策能力。

二、采取模块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模块式教学就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具体就会计专业而言,可以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来划分教学模块,淡化原传统课程体系的所谓完整性,从而形成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的课程体系即教学模块。

1、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模块化的设计一般必须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需求性原则

课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社会的需求,不能只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完成。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然后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征求学生和社会的反馈意见之后进行反复修改;二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充分考虑课程的实用性;三是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有专家的参与和建议,充分考虑课程的合理性。

(2)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

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握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够用”、“必需”为原则,突出能力培养。一是课程设计要结合企事业单位岗位群的需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专业特征;二是要将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国家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设计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3)注重实训教学的原则

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一门专业课程所相应的实践训练,都可以设置为单元实践训练、阶段实践训练以及综合模拟实践训练三种形式进行,使学生经过这三种形式的训练之后做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快速胜任工作。

2、课程模块化设计的思路

课程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教学的第一步,其设计思路见下图:

3、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课程设计完成后,就进入了课堂实践阶段。课堂实践阶段非常重要,它是模块化教学能否取得好效果的关键,它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控制小组成员的变量很多,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教师必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2)确定内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布置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4)学生实施。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

(5)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伦淑娟 张文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 《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14期。

专业语文教学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设计,融入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类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中职毕业生没有升学的压力, 加上目前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不大, 因此, 大部分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通过对2009年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中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学生中对语文课程感兴趣的同样很少。

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认为学语文没意思, 一提起语文就头疼;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能力差。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学习上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 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 因此产生厌学心理, 并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现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 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中职学校的教育要解决学生普遍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只对专业课热心的问题, 就应该将专业课程融入文化课教学之中。对于从事设计艺术专业学习的学生, 可以将专业课程内容或专业素养的内容融入文化课的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更是可以融入很多设计艺术需要的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这种编排既适合职业学生年龄特点,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后面两个模块更是具有典型的岗前教育特点。由于中职教育是分专业学习的, 这种编排不可能照顾到具体哪一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符合这一专业学生就业的具体要求。

一、基础模块教学融入设计艺术内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学主要通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记叙文、议论文、文言文、科学小品、应用写作等内容学习, 让学生感知、领会、体验、赏析、积累精美语言, 丰富学生情感, 提高语文基本素养, 为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听、说、读、写应用做好语言准备, 并形成健全人格, 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设计艺术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过程中, 应该将设计艺术专业的内容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去。

1. 设计概念的提取

设计概念是设计的灵魂。它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 它就像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许多经典课文或者经典句段中可以提取设计概念, 或产生设计灵感。在古代诗词中, 许多诗句就是现成的设计题材。如“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秋”“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等, 这些经典的诗句, 既可以作为广告设计广告用语、平面设计的背景画面, 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 也可以作为房产开发设计的主题,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 又能产生文化共鸣。通过引导,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很多类似的设计概念。有的从“徒有羡鱼情”提取“羡鱼情”作为其餐饮空间设计主题元素;有的将“荷塘月色”作为酒店设计主题;也有的将“芙蓉国里尽朝晖”作为宣传册设计主题;还有的将“春江花月夜”作为庆典设计主题。

2. 设计创意方法的提取

设计过程需要创意。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 文学的生命力和设计的生命力是相一致的。它们都需要精巧的设计构思、独特视角和匠心独运的创意。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就是通过十二个不同的场景画面, 运用蒙太奇的手法, 将整个故事剪接在一起, 将“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小芹”等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它的每一个鲜活画面, 每一个跃然纸上的人物就如同一个充满泥土气息的“广告故事版”。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外貌、举止进行塑造。这种典型人物形象的独特鲜活塑造方法, 就像设计过程的点线面元素的截取, 通过夸张、放大、迁移、变形等手段, 产生新的设计形象。

在学习修辞知识时, 学生一般都认为枯燥乏味。而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 尤其是广告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 广告文案中广告语的创作就要运用十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课余收集广告语, 然后课堂分析广告语的修辞手法。如“不屈服天生的高度, 不满足昨天的难度, 不重复自己的角度, 不追随别人的速度, 不甘于平凡的态度, 有勇气就可以挑战每一度, 361°勇敢做自己”这个广告语运用了排比;“让一切自由连通!” (联通) 运用了双关语;“怕上火, 喝王老吉” (王老吉) 运用了警句;“忙碌, 不盲目;放松, 不放纵!” (利朗休闲裤) 运用了对偶手法;“永远的可口可乐, 独一无二好味道” (可口可乐) 运用了夸张手法。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广告语进行分析, 体会到生活中的语文无所不在。

3. 审美能力的提高

中职语文中所选的课文, 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 启迪审美想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使学生透过美的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提高设计审美能力, 在文学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发现审美规律。《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中职语文第二册) 一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厅、堂、楼、阁、亭、榭、轩。通过幻灯片播放, 学生发现这七种不同建筑的特征:厅, 体型典雅端庄;堂, 体型严整, 整修瑰丽;楼, 体型繁简不一;阁, 造型各异;亭, 形式多样;榭, 结构轻巧, 常建于水边;轩, 布局自由, 风格轻盈疏朗。让学生体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发现中国古代建筑融入了“自然和谐, 人文合一, 对称均匀, 意境深远, 扬长藏拙”这一审美情趣的现象。《黄山记》 (中职语文第四册) 中, 徐迟在文中没有在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众所周知的“四绝”中花更多笔墨, 而是重点突出黄山的雄奇险峻, 重点从山巅超视距角度描绘黄山日出时所见到的云海、奇松、彩虹、摄身光相映成辉的巨幅山水画卷, 是一种广视角的壮美奇观, 显示了黄山无比的神韵和魅力。通过观看黄山记录片, 增加了学生美的享受,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艺术和文学艺术的不朽都是需要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美的。《故都的秋》 (郁达夫, 中职语文第二册) 没有着力描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而是用白描手法, 截取生活细节, 重点勾勒出“秋院秋色、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秋凉、秋枣丰硕”五幅充满情趣的画面, 让人如同感受到秋的清凉。《风景谈》 (茅盾, 中职语文第二册) 中“沙漠驼铃”“高原归耕”“沿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和“北国晨号”六幅剪影反映出抗战时期火热的战斗生活。还有《前赤壁赋》 (苏轼) 描绘了苏轼月夜饮酒泛舟赤壁见到的美景;在品味《帆》 (莱蒙托夫) 中作者的孤独的同时, 又能见到展现眼前的“碧海、蓝天、白帆、红日相映, 鸥燕凌空、清风拂面”的悠闲景致, 等等。中职语文通过这种旨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堂教学, 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兴趣被激发,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彻底改变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消极状态。

二、职业模块教学融入设计艺术职业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 职业模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的基本知识。它要求追踪某一行业的发展, 提高行业交际能力。这是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最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 应该学会行业内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模式, 应该追踪设计艺术这一行业的发展轨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与设计艺术专业相关。应用文写作就要突破“策划书、调查报告、广告词、设计 (施工) 合同、设计招投标书、企业章程、合作协议、房屋租赁合同、求职信”等内容, 让他们学习今后从事设计艺术职业相关的内容。

语文课外活动, 过去开展的都是诗歌朗诵、演讲、知识竞赛等传统活动, 学生兴趣不大。郊游、野炊等活动学生兴趣大, 但热闹过后教育效果不怎么样。对于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 可以组织校外“主题参观”活动, 如到超市观察展柜的摆设、产品的包装;到酒店参观大厅的装饰;到书店收集书籍装帧;到大街上收集广告语等。还可以开展“农家乐”活动, 学生对农具和农民生活用具非常感兴趣。有些学生虽然是农村的, 但对磨、碾、碓、臼、推子、风车、扮桶、“狗气杀”、猫笼、草鞋等都感到十分新奇, 尤其对悬挂在大门口的“吞兽”既感到好奇又感到害怕。这中间就包含着中国民俗问题。主人家巧妙地运用民俗用品来招揽生意。通过“农家乐”参观, 学生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设计, 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的道理。在艺术设计中民俗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服饰、饮食、居住、农业、工艺美术、人生礼仪、节日、游艺、宗教等民俗, 它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 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设计题材的宝库, 具有教化、规范、娱乐、审美、维系等功能。

三、拓展模块教学提高设计艺术素养

拓展教育模块体现大语文教育观。通过扩大学生阅读积累语言, 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品味和感悟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清华大学著名美术教育家黄国强教授说:“设计是一种文化。”这说明:设计是一种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设计的智慧源泉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 需要从传承中获得新的设计创意灵感。这种拓展过程, 就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过程。如学生通过阅读《西游记》, 知道其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将他们师徒设计成一个为完成“西天取经”这个项目的坚强的团队。唐僧是这个团队的决策领导, 他制定了奋斗目标, 并且身体力行参与完成这个项目。他坚强不屈, 经受住金钱、美女、荣华富贵、生死的种种考验, 矢志不渝。孙悟空是一个来历不凡、本领不凡, 性格猴急, 但又敢打敢拼的项目具体执行者。他使用的兵器“金箍棒”就是一件防卫的武器, 这与佛家宣扬的理念是一致的。但这个人物作者没有将他设计得很完美, 而是将他设计成一个有缺陷的专才而不是通才形象。比如, 他水性不太好。所以, 才引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作为孙悟空的帮手。

通过拓展, 学生将《兰亭序》作为背景墙的设计;将《警察与赞美诗》改版为广告故事版;有学生将《圣经故事》“伊甸园”“诺亚方舟”等作为设计主题;也有学生将《边城》故事中“翠翠”形象用于包装设计;还有学生将《水浒》故事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计算机专业教学要突显专业特色 篇5

计算机专业教学要突显专业特色

作者/周丹

摘 要:计算机的应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特别是在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关键词:现状解读;计算机;地位作用;应用

多年以来我一直担任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回顾这几年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做好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对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解读

计算机专业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等中低收入家庭。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一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弱势家庭,这部分家长和学生比较看重国家对职校生的助学金政策。二是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有较强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多数职校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管理和控制力差,不良个性显著。由于未能升入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无望,失落感很强。四是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漠,过分追求表现自我,逆反心理强。针对上述特点和职校的办学特点,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笔者认为必须充分重视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培养职校生的学习热情和人生态度,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专业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困境、走向希望、走进成功。

二、明确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既可以考取对口升学,也可以按照所学自己创业或应聘相关行业。由于职校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尽管国家在编写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时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但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尤其是外语和数学两大学科,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这两门课程产生极强的厌烦心理和恐惧心理,对于专业课大家都是从头学习,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差距,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应加强专业教学的引导和扶持工作,要突出强调专业课教学在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重新找到学习的激情。多年来,我在讲每一门计算机专业课时,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明白学习此书的益处,认识到学习此书的重要性以及这本书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

三、重视计算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职校生的优势在于掌握一技之长,因而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提供掌握一技之长的平台。学校应全力打造生产实习空间,为理论教学提供实践条件。为此,职业学校应根据专业的需要配备微机室、备课室和远程接收系统等实习场所,也可以同校外企业建立固定的联系或临时性结合,使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掌握专业技术。同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职业学校的教学应特别强调应用技术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这一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失去了活力,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职业学校要充分重视学校实习装备的建设,采用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

四、凸显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则不能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知识应用生产实践

目前教育部电教馆腾图资源中心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每天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资源,各地各校互联网宽带质量已经较大提高。各校要将资源分类存储,以便于广大教师、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查看到所需资源。比如,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接收到的一些教学实录、同步课堂、优秀教案设计等分类存储到学校资源库中。如长时间储存致使硬盘空间不足时,应定期对一些旧文档刻录成光盘加以保存。这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优良内容应成为广大学生的共享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开发各种资源的利用即可利其器、善其事,对突破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成效,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的探析 篇6

关键词:中职 旅游专业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44-01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也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性的特点,但事实上中职语文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的使用、课文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与普通高中没有什么两样,更不用说提高职业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了。用一种一成不变、死板的教学方法教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想象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进行有目的、有特点的教学,要符合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要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更加地具有趣味性、动力性,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能突显教学效果。如我校的品牌专业旅游专业,不但要求学生要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更要突出口語交际能力的培养,该文就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探索应该如何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有效地语文教学。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真正能为旅游专业的需要服务

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中职学校,主要的目的是学习专业,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就认为,只要能学好旅游的专业课就可以了,能背下来导游词就好了,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出现了课堂上提不起精神,甚至是厌学的情况。而且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是各个专业通用的,不能突显专业特色,因此,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专业能更好的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能更好的相融,真正地实现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适应专业的需要。

(1)选定课文中一些与旅游专业相关的篇目,进行深入学习,如《语文》基础模块中的《胡同文化》,可以通过对胡同的讲解,扩展到了解北京旅游;再如《语文》职业模块中的《西安这座城》,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深入地了解西安旅游。

(2)增加一些课外阅读篇目,要求所选篇目与旅游专业有关,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对提高旅游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如《东山岛梦蝶》、《游褒禅山记》等,引导学生从旅游专业的角度,体会文章的感情,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掌握了旅游专业相关的常识,一举两得。再如结合旅游专业,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实际意义、能吸引学生的课外书籍,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文学修养和语言水平。比如《演讲与口才》,另外如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各地民俗文化、古诗词鉴赏、名著欣赏、影视艺术、现当代诗歌欣赏、中外文学概论、朗读与朗诵、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书籍。学校也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举办一些讲座,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选学的质量。

(3)加强写作训练,教学中,一改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写话题作文的时代已经不再适合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了,可以在教学中加强日常事务类应用文、旅游解说词、导游词、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旅游商品说明书、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旅游项目设计说明书、经济合同、协议书与意向书等的专项教学训练。

2 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那种包罗万象的、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诸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以达到教学效果。如学习《西安这座城》,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制作成PPT,带领学生去畅游西安;再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可以安排一个或几个学生充当导游,领着我们按黛玉的行踪游贾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的帮助)其他同学作为游客,不断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既懂得了导游词的写法,又培养了应对能力,还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举数得,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

总之,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只有构建旅游资源和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课才能真正实现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的功能。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2000.

[2]郝允龙.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J].淮海职业教育,2007(2):19-20.

专业语文教学 篇7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3日

现行高校外语教学中, 主要涉及公共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和专业双语教学三种方式。公共外语教学作为高校外语教学的基础, 其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相关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但专业外语教学和专业双语教学两者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仍难以确定。

一、专业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的区别

(一) 教学目标不同。

双语教学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以汉语和某一外国语 (特别是英语) 为媒介语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双语教学多是通过母语和外语的良好比例结合, 逐渐用外语替代母语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即运用外语这个学习工具, 让学生更加深刻、彻底地了解外语原版书籍中对于专业知识的阐述,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国外学者对一些专业问题的观点, 减少由于译版而带来的主观意识的强加。因此, 专业双语教学可以在进一步改善外语水平的基础上, 提高学员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文献的能力, 开阔视野, 有益于更多地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获得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而专业外语教学, 从教学目标上与双语教学不同, 更加关注的是语言本身, 即它是基础英语在专业上的延伸, 基于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 通过外语教学过程的实现, 扩展专业词汇量, 熟悉专业术语, 达到专业领域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内容不同。

一般来讲, 专业外语都是选用一级学科非常通用的专业词汇来组编内容, 而双语教学因为教的都是专业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一般属于二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 专业性更强, 词汇比专业外语更难。就教学内容而言, 专业外语则注重专业的横向性, 专业覆盖面较广, 注重专业的基础性知识的灌输, 即注重一般专业性问题的英语讲述;而双语教学的内容更注重专业的纵深性, 通过外文资料的学习和研究, 就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因此, 专业外语更侧重基础性, 双语教学则是在专业外语的基础上对更深问题的研究, 双语教学相对于专业外语而言, 难度更大。

(三) 教学对象水平要求不同。

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已经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的大学生, 例如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 由于专业外语教学对于学生外语要求不是很高, 专业英语教学主要针对已经系统学习了经济基础课程的学生, 这样在一定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双重基础上, 便于专业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双语教学的实施, 需要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较为顺畅的外语表达基础, 这样才能防止外语成为专业课学习中的一大阻碍, 便于新专业知识接受和理解, 更好地与教师深入探讨专业问题, 并顺利完成课前、课后的大量阅读任务。

(四) 对教材的要求不同。

专业外语教学的教材适合使用自编教材, 结合教学对象的外语水平和课程设置, 在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条件下, 编写既适宜学生学习和使用, 又适宜教师教授的教材,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双语教学的教材适合选择原版的财经类教材, 既保证了文字的规范性, 又保证了阐述内容的原味性, 便于教师和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国外学者对于一些经济问题的真实看法。此外, 原版教材的使用还有利于学生外语纯正性的提高, 减少中国式外语的可能。

二、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双语与专业外语教学新定位

(一)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的必要性

1、国家的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2001]4号) , 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提出力争三年内, 争取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的双语教学要求, 并把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200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通知》将双语教学作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一级指标。2007年发布《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 并在2007年到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而我国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 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地方院校, 从本科课程中英语学分及课时的安排上, 也可以得出国家非常重视外语教学的结论。而这一系列对于双语教学要求的明确提出, 则是对于外语教学更进一步重视的体现。

2、市场的需要。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的国际化对于高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理应突破观念与体制性障碍, 在构筑和发展人才培养上做出科学的策略选择, 积极而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理念, 为地方财经类专业学生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尽量帮助学生实现学校与社会、与全世界的良好对接。因此, 在地方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中大力提倡外语教学, 尤其是专业类外语教学, 有利于国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为社会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意识, 国内外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双语人才是良好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双语与专业外语教学的重新定位。

外语作为一种工具, 能够有效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是提高专业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 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 都应该进入本科学生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地方高校的生源、师资等条件受限, 在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中, 无论是课程的形式、课程的要求、课程的师资都应该有所不同。

1、课程形式定位不同。

虽然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 地方高校学生的平均外语水平稍差, 但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满足外语水平较高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将专业外语与专业双语教学都设定为选修课程。专业外语课程作为一般的选修课, 但针对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所授课程内容的差异, 应要求选双语课程的学生, 将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先修课程, 没有修过专业外语课程的学生, 一般情况不能选修双语课程, 以此保证双语课程的授课效果。此外, 现在很多地方高校在进行“荣誉学士”的教学改革, 由于“荣誉学位”是从提高专业纵深度的角度进行设置, 可将专业双语课程作为“荣誉学士”课程的必选课程, 作为考核是否授予“荣誉学位”的一个硬性条件。

2、教材选择定位不同。

专业外语课程的选择较为宽松, 且建议选择难度较低、基础性较强的国内自编教材, 有利于地方院校学生较快地适应。而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相对较为严格。虽然现在有些高校选择了专门的双语教材, 教材书中一边汉语、一边英语, 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但这类双语教材由于添加了编著者的主观判断和筛选,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追求。因此, 建议双语课程应选择国外原版教材。地方高校可根据校内学生的外语水平, 引进与之水平相近的国外低年级使用的教科书, 真正近距离接触国外资料。

3、课程的师资定位不同。

由于双语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 相对于专业外语而言, 对于教师的要求相较于专业外语教师更加严格。因此, 将双语教师资格认证与双语课程结合起来, 实现“双证”, 即被认证过的课程才能够开双语课程, 被认证双语教师才能够进行双语课程的讲解, 达到“持证开课, 持证上岗”。对于课程的认证, 应严格把关, 充分考虑课程的可持续性, 控制课程数量, 避免造成双语课程的泛滥。

无论是专业外语教师, 还是双语课程的教师, 各高校都应该重视教师的再培训, 应该建立稳定的培训制度, 采用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走出去” (外出培训) 与“引进来” (邀请专家来校培训) 相结合的方式,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机会, 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明山, 聂会平.地方院校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 2008.2.

专业语文教学 篇8

一、主干课程融合的需求与Matlab教学的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电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适应我国IT行业实际需要, 作为从事光电功能材料、光电子元器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人才, 电子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涵盖了电子应用系统的诸多领域。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效的进行串接和融合, 使学生能牢固掌握专业知识, 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 是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实际需求。近年来, Matlab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交互环境, 在电子类专业诸多主干课程领域内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子材料方向的研究可使用其完成材料特性的计算, 如S.Kim等使用Matlab计算了应变遂穿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在电子器件方向的研究可使用其完成器件的建模, 如G.V.Angelov等基于Matlab实现了MOSFET器件的EKV模型;在应用系统方向的研究可使用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如J.J.D’Azzo等对使用Matlab完成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给出了详细论述。Matlab对电子类专业学习和科研作用巨大, 但相应的教学工作却显得较为滞后。传统Matlab教学要么是仅对某一具体的课程或知识点做简单应用, 要么是脱离专业背景做纯粹软件工具学习。按照这两种思路组织的教学难以在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拥有独立的地位。考虑到对电子类专业主干课程融合的要求和现有Matlab教学的困难, 我们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080606,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典型代表) 开设了《Matlab电路与系统实践》课程。将Matlab定位为融合各专业课程 (不限于电路与系统) 的桥梁。在课程中对Matlab在电子材料、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子系统等各方向的应用做出探讨, 加深学生对主干课程知识的理解, 并培养其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Matlab教学探索

在以Matlab为平台融合电子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拓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列出如下, 供相应的教学科研参考。

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一方面, 作为在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各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的工具, Matlab涵盖的内容很广;但另一方面, 能安排的教学学时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十分关键。为此,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做出安排: (1) 基本方法教学和专业方向应用教学的分配。为融合专业主干课程, Matlab基本方法集中的以“Matlab语言基础”和“Simulink仿真技术”两章的形式出现, 其余章节内容按电子类专业知识脉络体系展开, 如表一所示:

从表一可以看出, 除去基本原理的讲授外, 大部分章节的内容和电子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相对应, 在授课中结合相应课程的主体知识点设置Matlab实例和分析。这种内容安排方式使学生体会Matlab与该课程知识领域的联系,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Matlab工具讲授与专业主干课程脱节的问题, 并为学生今后在该领域开展科研应用打下基础。 (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对Matlab基本方法和专业主干课程应用这两个主体内容的讲授, 在以实践为主导的基础上, 适当补充相应理论知识, 保证学生既能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 又能具有一定的理解深度。如在第四章“Simulink仿真技术”对Simulink这一Matlab基本方法做讲解的过程中, 以Simulink仿真算法选择和仿真参数配置为切入点, 展开介绍Simulink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深入理解其仿真过程, 确保仿真的正确性。 (3) 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分配。受教学方案总课时数的限制, 本门课程只有36个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Matlab基础知识和其在电子类专业主干课程应用的讲授, 必需向课堂外要时间, 把部分内容安排在课外, 依靠学生自学。考虑到课堂外的自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 在内容上做了以下两类知识的安排。一类是提高性知识, 是在课堂讲授内容上的进一步发展。为方便学生自学, 以课件的形式给出这些内容的讲解, 并做到比课堂讲授内容的课件更加详细。如, 第二章“Matlab语言基础”中布置了一个“查阅并总结Matlab与其他电子设计工具结合使用的文献资料”的习题。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面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和分析的能力。

2. 教学手段的探索。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也做出了相应的探索, 列举如下: (1) 理清知识脉络, 向学生展示并强调本课程与电子类专业主干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每章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这些联系作为经纬线, 串接起讲授内容。学生在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后, 纲举目张, 加深了对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解。 (2) 重视课堂实例的演示, 让学生理解实践训练的重要性。相较于自学等其他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因此, 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例, 通过现场演示, 加深学生对应实践技巧的感性认识。整个课程的36个课堂教学学时中, 总共提供了基于电子类各主干课程的54个可运行的实例, 所有实例均给出了Matlab代码或Simulink仿真模型, 方便学生在课堂演示外自行验证和体会。 (3) 探索新的习题讲授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习题讲授, 往往是教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 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外的学习质量, 在习题作业方面做出了探索。一方面, 在内容上将一些扩展性的知识以习题的形式安排 (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讨论) ;另一方面, 在习题的讲授上,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具体而言, 在习题批阅中, 挑选完成情况优秀和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两类样本。讲授习题时, 不是单纯给出标准答案, 而是对这两种样本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新方法的实践, 学生的积极性被成功调动, 课程上建立了良性竞争的氛围, 作业质量大为提高。 (4) 拓展教学反馈途径, 激发学生沟通热情。教学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它能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并据此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 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反馈又是教学中的难点, 往往难以得到良好的落实。为破解这一难题, 我们从拓展教学反馈途径和激发学生沟通热情这两方面做出了探索。缺乏反馈途径是直接约束教学反馈的瓶颈。为拓展教学反馈途径, 构建了多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首先在课堂上,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最为直接;其次, 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手段, 和学生进行课下沟通, 对具体学术内容和个体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缺乏沟通热情往往是教学反馈效率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尝试对教学反馈给出一定的激励。一方面在制度上鼓励交流, 对良好的交流沟通, 给出一定的平时成绩;另一方面, 教师也积极投入, 充分利用反馈渠道。通过一系列步骤, 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提高了反馈的效率。本课程网站也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认可, 在首届武汉大学“课程中心”优秀网站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

三、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探索, 《Matlab电路与系统实践》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最近一轮的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武汉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 学生对课程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课程综合评分达到了97.39 (100满分) 。除了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外, 更值得关心的是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能否加深对主干课程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融合到实践应用之中。通过调查, 我们欣喜的发现, 不少学生已经在电子专业各主干方向的科研工作中将Matlab作为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例如, 2011级硕士生邓雄彰将Matlab选做其对纳米碳基器件进行器件建模的工具;电子科技系EDA实验室将Matlab确定为其FPGA电路设计的算法验证平台;2008级本科生田彩霞在Matlab上展开毕业论文, 设计和分析闪电信号定位系统。从以上举例中可看出, Matlab在电子材料、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子系统等电子类专业主干课程领域均得到了应用, 践行了设立这一课程的初衷, 达到了课程定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S.Kim and V.Gopalan.Strain-tunable photonic band gap crystals[J].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1, (20) :3015-3017.

[2]G.V.Angelov and K.K.Asparuhova.MOSFET simulation using Matlab implementation of the EKV model[C].ELECTRONICS’2006, 20-22, Sept, Sozopol, BULGARIA, 2006:167-172.

[3]M.Haldar, et al..A system for synthesizing optimized FPGA hard-ware from Matlab (R) [C].Computer aided design, ICCAD2001, 04-08, Nov, San Jose, CA, USA, 2001:314-319.

[4]J.J.D’Azzo, C.H.Houpis and S.N.Sheldon.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Matlab[M].Abingdon:Dekker, 2003, 5 (2) .

[5]郭建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Matlab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3) :117-119.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 篇9

教学评价是推动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建设的有效手段,只有客观正视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将教学评价简单地视为一种管理手段,通过教学评价评定教师的教学实绩与学生学业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学校教学评价指标,一味追求在教学绩效考核中取得较高积分, 教学投入不足。这种利益定位使部分教师丧失了专业成长意识,工作缺乏事业心,自身教学专业素质得不到提升;部分学校还存在“轻教学、重理论”的现象,教师教学理论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占据很大权重,导致部分教师盲目地追求论文发表数量,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则根据学校的评价方式,一味地应付考试,一切学习活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岗位需求。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明确教学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同时使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 收获事业成就感,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大多学校教学评价本质上还处于传统水平,评价手段简单,操作缺乏科学性。教师的评价大多停留在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实绩等方面,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操作方法简单,评价主观化痕迹严重,量化程度不够;学生评价也主要围绕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文化考试等层面。尽管部分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物流管理实践能力考查,但是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学评价主体也较为单一,教师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与教育主管部门,学生的评价结果基本来自于教师,因而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迫切需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

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教学评价也应当体现出 “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素质,轻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层面重视文化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以致走向岗位后出现顶不了岗位的情况。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突出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的“职业教育”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是一种手段,最终是用来执行的。所以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它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有助于实现评价的目的;既要具有理论的高度与深度,从宏观上指导教学评价实践,又要便于微观的具体实施。

教学评价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一定时期内教学评价方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强调教学评价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价是绝对稳定的,它还要有一定的发展性,我们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自身特点与外部因素不断调整与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学评价无论如何实施,必须要紧紧扣住实效性原则,要有利于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效率,否则教学评价则是无效的。因此无论是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还是教学评价具体实施都要遵循实效性原则。

教学评价最终是为了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教学评价着力点在于“人”,在于激发教师教的主动性与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评价要通过评价手段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必须要遵循激励性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是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层面,下面着重从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个层面来论述。

教师层面。“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虽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 毫无疑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充分激发教师教学潜能,提升教学效率。概括来说,教师的评价体系构建应当着力于教师的管理能力、团队意识、 教研能力、项目开发、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

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掌控课堂教学与组织实施教学;团队意识是发挥教师团体力量的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项目开发等工作必须要依赖集体智慧,只有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才能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等;教研能力是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才能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项目研发改变了传统教师撰写论文的考评方式,项目研发不仅体现出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理论的理解深度,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难以进行项目研发的;服务能力不仅仅体现了教师服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既是构建新型教学课堂的需要,在自由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创造力最强,只有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需要。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一切工作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只有牢牢抓住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层面。“构建一套科学、 准确、可操作、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职业生涯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在学生评价中, 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等评价,这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是学生评价中需要重点突出的评价内容,我们要改变传统“一专全能” 的评价观,将学生首先打造成专业精品。对于学生专业技能评价,需要将之渗透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实践过程评价,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量化。

只有形成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才能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教学评价方式,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确保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学生。

量化与定性结合。师生的教学活动既是相对稳定又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果单单采取量化或一概而论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因此,要将量化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理性与人性相结合。在对师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一方面要严格对照制度方案进行客观评价,体现制度理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评价的主体是人,是鲜活的生命,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评价要体现人性关怀,“人文关怀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 尊重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它能更好地激励教学主体。

专业语文教学 篇10

一、“抓基础”的必要性

作为西部地区的新建本科师范院校, 我们的生源大多是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底子差, 几乎在初高中阶段未真正开口说过英语。另外, 这些学生比起城市长大的学生, 学英语说英语时会有羞怯感, 有时候不敢大胆地参与到课堂上。因此, 在低年级阶段, 第一步最应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通过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 增强他们的兴趣与自信, 有了兴趣和自信, 才能为今后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抓基础”的措施

所谓抓基础, 即是对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强调。抓基础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我们开设有英语视听, 英语口语, 商务英语精读, 商务英语写作等理论课程, 还有就是加强对应课程的校内外实训环境的构建, 特别是口语课程的校内外实训。

1. 实施语音导师制。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虽说四项技能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但笔者认为“说”是英语专业学生首先必须攻克的难题。就本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哑巴英语”, 以及发音存在缺陷等问题, 除了开设语音课外, 还给学生配备了语音导师。一个语音导师分别辅导8至10名学生, 从最基础的音标发音, 英语句子的语音语调, 连读, 重读弱读等逐一进行落实辅导。语音导师每周辅导学生一次, 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操练的提示, 并在下次辅导时及时检查效果。英语的发音及语音语调是最基础的知识, 掌握好这一知识才能为口语的提高奠定基础。

2. 重视口语实训环境的营造。

在攻克发音难关之后, 就要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 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口语能力的培养方案包括设置口语课程和重视口语实训。在口语课程的授课中, 授课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活动, 采用对话互动式教学、任务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合理知识输入的同时, 在课堂上就能和自己的搭档进行口语操练, 使每一堂课都能学有所获, 不断增强说的自信。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英语角、英语咖啡屋的开设, 给学生提供了相对理想的校内口语实训环境。另外, 口语大赛、外文歌曲演唱比赛、外文电影配音大赛、英语戏剧比赛等赛事的举办, 也很好地营造了学习口语的氛围。

3. 课堂引导, 提高学生课外自学的要求。

听与说关系最为密切, 当学生掌握了说的最基本知识时, 学生应该通过听去接触英语本族语发言者的声音, 通过听, 然后模仿, 不断地改进和校正及巩固之前已经学过的语音及语调或是朗读节奏等知识, 不断改进个人的发音。听的技能的提高要下苦工夫, 泛听精听相结合, 而且要高强度地听。除了听力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听的操练外, 老师还要求学生每周上交一篇听力原文的默写稿, 另外, 要求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心每周的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 并将此记入平时成绩考核。外语学习中心是我校学生进行外语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学习与训练的专门场所。中心的自主学习室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外语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学习空间和良好的虚拟语言环境。学生可自主选择课件、网络学习系统及各种媒体材料 (外语听力材料、外语视频学习材料、外语电影等) 进行自学。

4. 举行外文读书读报比赛。

读与写的关系相当密切, 有输入, 输出才能成为可能。在低年级, 每周6个课时的精读课程及2个课时泛读课程的结合, 似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有效知识的输入量及阅读能力的锻炼。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在低年级的每个学期都举行一次读书读报比赛, 以竞赛的形式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及提供读书的动力。读书读报的比赛形式多样, 可以采用笔试也可以采用口试的形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外文小说或是外文报纸杂文等的阅读, 然后归纳中心或是回答问题。每次比赛结束, 都会评出奖项,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读书读报的热情和乐趣, 是课堂阅读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三、“促专业”的意义

面临着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的挑战, 作为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娴熟的专业实务操作技能才是其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资本。在低年级打好语言功底的基础上, 大三、大四的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重点任务应该是针对其未来就业会面临的实务操作进行系统的学习, 演练与实训, 提高实践能力, 以期达到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的高度。

四、“促专业”的措施

“促专业”即指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对所学商务英语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使其具备在对外商务活动中进行公共接待、贸易洽谈、产品介绍等的能力, 以及基本掌握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事务、国际商法等与涉外工作相关的商务知识, 从而具备从事商贸业务和商务翻译的基本素质。为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措施是必要的, 措施主要有三点:

1. 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

在高年级阶段, 我们设有商务英语精读Ⅱ、商务英语泛读Ⅱ、商务英语写作Ⅱ、商务英语口译Ⅱ、翻译理论与实践Ⅱ等理论课程, 以及商务情景模拟实训、进出口业务单证操作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

2. 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置。把灌输性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 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或是项目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角色是设置任务或是项目, 然后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最后评价任务完成效果。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教师应适时检查并给予必要的解说和指导。在学生展示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例如以商务情境中的重要情境———商务谈判为项目设置任务, 给学生特定的商务谈判对象, 要求学生完成商务谈判的背景调查及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商务谈判的策略制定到商务谈判的具体实施等环节进行操练。布置任务后,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最后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评价主要分为项目组自评、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三个部分。项目组自评主要评价小组内的分工协作, 完成任务过程的努力程度, 任务完成效果等的评价, 这部分占25%的比重。教师评价包括评价学生背景调查报告的完成质量、谈判策略制定的有效性, 以及学生最终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 (包括语音语调、熟练程度、仪容仪表体态等方面) , 该部分占50%的比重。最后是小组间互评, 小组互评主要针对成果展示部分进行评价, 该部分占25%的比重。除了在商务情境中进行项目教学法, 其他的几个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样有效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大大激发了学生认真参与的热情, 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工作中要团队协作以及如何真正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 构建理想的校内校外实训环境。

在电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脑科技的进步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便利和可行性。结合任务型和项目教学, 学校给商务英语专业专门购买了商务英语系列实训课程的仿真实训系统, 这既是对商务理论知识讲授的绝佳补充和延伸, 同时能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这套实训系统括3D仿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系统, 3D仿真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 3D仿真商务英语单证实训系统, 3D仿真商务英语报关实训系统, 3D仿真商务英语报检系统。目前, 这些实训系统投入使用已近一年时间, 老师在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如何更好地使用仿真模拟系统布置任务, 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课后, 学生也可以到外语活动中心利用这些系统来复习或是操作老师刚刚讲授完的商务情境具体知识。

结合校内实训, 校方还努与跟本地及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合作单位关系, 让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的基础上, 真正地投入到各项现代商务活动中, 运用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反思自己的表现, 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下不断历练自己, 让自己成长。

五、结语

教育部的高校转型改革工作给刚刚升为本科院校不久的西部师范院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向需要重新标示。师范院校内的应用英语专业, 是一个专业性、实用性强的专业, 做好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对成功迎接高校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过去一年的教学探索中, 抓基础的阶段成果已经显现, 学生的语音语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学生学习英语、说英语的自信大大增强了。在进行专门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中, 通过问卷调查, 发现接受过“抓基础”训练的年级, 学生觉得在修商务英语课程时比较轻松。因此, 我们得出结论:低年级“抓基础”, 高年级“促专业”, 二者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 是培养优秀商务英语人才的有效尝试。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 师范院校内的应用英语专业如何能更好地适应转型的要求, 实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应用英语专业“抓基础, 促专业”的教学模式, 以期在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 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应用英语,抓基础,促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晓玲.学商合一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

[2]刘燕.商务英语实训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VOL27 (1) .

大学师范专业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篇11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中文师范专业下的中文类课程和师范类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存在着彼此独立的现象。即是说,像教授各种文学史类课程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该门课程专业知识的讲解,而教授“现代语文教学论”等师范性课程的教师又仅仅是给学生讲述一些教育理论和师范教学技能,这样的脱节将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综合师范素养的构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讲授“现代语文教学论”时凸显人文素养的观照。比如在讲解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时,应该结合具体的文本(某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或者戏剧)给予学生一个示范性的详细讲解过程。不仅使学生能够观摩学习如何带领中学生去进入一个文本,进而一步步地领悟文本背后的意义;而且,在这种师范技能训练的学习中,又通过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讲解而获得文化素养的强化和提升。因此,教育教学理论与技巧的讲授和人文素养的观照的紧密结合,是“现代语文教学论”等师范类课程切实凸显其“师范性”,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性师范素养的关键所在。

2、语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须体现“师范性”。比如在讲授文学史、语言学、文字学之类的中文专业基础课时,教学内容应包含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和语言文字类的汉语基础知识。如此一来,师范生在日常学习中得以不断熟悉和强化对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把握。另外,教授语文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仅注重理论上的讲授,而应适当增加实践性的内容,使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例如“基础写作”这门课应适度削减对于“写作的意义和作用”、“写作课的性质与目的”之类的缺乏针对性的理论讲解,而是着重就如何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进行相应的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

3、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相结合。从当下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学中文师范专业的教育教学仍然专注于仅传授给学生一些中文专业基础知识,而在相当程度上偏离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个目标定位。因此,要想卓有成效地构建大学语文师范生的综合师范素养,势必需要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相结合。

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而诞生的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新的课程理念渗透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带领学生认真研读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了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把握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着眼点,以及对于从事该理念之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素养的要求。

4、教学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培育相结合。要实现教学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结合,这势必需要从中文师范生的年龄构成、心理状况、感知经验、文化背景等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一个合适的综合师范技能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分阶段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之中提升其师范素养。例如在教学内容上:

第一阶段培养中文师范生的包括口头表达、文字书写在内的教姿教态等师范素质中的“硬件”;口头表达是中文师范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素养,满腹诗书也需要通过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良好的教态和体态势必涉及着装打扮的问题,大方得体且具亲和力的发型和穿戴将更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二阶段提升中文师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师范素质中的“软件”。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何深入分析课文,使学生从字里行间领略文章的魅力,这势必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软硬件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

因此,新课标下的大学中文师范专业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实现“现代语文教学论”课程与其他中文专业课程相结合、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相结合、教学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培育相结合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中文师范生。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初探 篇12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在突出高职教育职业性、技术性特点的情况下, 各个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专业课的投入, 而作为基础课的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也要不断深化。要改变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充分发挥这门课程作用与地位, 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专业相结合。高职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 就必须遵循“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原则, 与专业有效整合, 教以致用、服务专业需求,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 本人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结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情况谈几点与专业结合的教改尝试。

一、与专业结合, 教材先行

长期以来, 高职语文教材, 是各专业通用的, 不管专业和对象“一刀切”, 且大多沿袭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 侧重语文知识的培养, 对学生日后工作中需要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有所忽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 应以面向学生的职业人, 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强调课堂的师生互动为理念, 突破以生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模式。减少知识性和系统性, 让学生多学些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让其能适应生活、适应市场、适应社基础课, 高职语文在教材设置上既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更要适应专业的需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 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 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学院一直采用的是王步高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 该教材偏重文学性, 内容比较多, 比较适合本科院校使用, 不适合我院的学生现状。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我院相关教师认真编写了一本适合本院高职语文教学的《大学语文》教材。教材编写共分为“经典诗词”、“餐饮文学”、“旅游文学”、“应用部分”四个模块。经典诗词部分侧重人文熏陶, 餐旅文学和旅游文学适合我校学生的专业, 应用部分以案例情景项目教学法为主, 侧重写作、口语的训练。该教材的体系和编写思路既注重听、说、读、写训练的结合, 突出能力的培养训练, 又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理解、写作、表达、审美等能力的提高, 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培养, 是一本可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以能力为本的高职语文教材。

二、与专业结合, 精选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一个范本, 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我们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高职专业特色, 根据专业的不同, 精选、调整、充实教学篇目, 优化教学内容, 将知识讲授与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相结合, 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经典文章的学习过程中, 旅行社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在教学中选取描写山川景物、历史典故和游记方面的课文, 提高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的感知能力。酒店管理及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学则可选取阐释饮食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文章, 表演专业的语文教学则可选取《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等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 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学则可选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等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这样一来,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与专业结合的语文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 进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中将通用应用文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根据专业情况有所侧重进行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侧重欢迎 (送) 词、邀请书等礼仪类应用写作以及条据、规章、启事等日常事务类应用写作的学习;旅行社管理专业的学生侧重旅游合同、导游词、旅游广告等应用文的学习;休闲专业侧重欢迎 (送) 词、邀请书等礼仪类应用写作的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侧重条据、规章、启事等日常事务类应用写作的学习, 以求最大限度的为其所学专业服务。

职业口语训练方面, 又可根据专业特点分为导游服务口语、饭店服务口语、航空服务口语。同的课前三分钟活动, 对导游专业的学生可变成“三分钟景点介绍”;对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可变成“三分钟菜品介绍”;对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 可变成“三分钟商品推销”等。

实践证明, 寻找语文课与专业课内容的结合点, 将专业知识引入语文课教学, 可以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得以实施。

三、与专业结合, 改教学方法

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结合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实践课、表演课、绘画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们在种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一方面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的性格、特长和具有的专业特色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休闲产业管理系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格外向、活泼、善表演, 有很不错的音色和标准的普通话。在教白居易的《长恨歌》时, 笔者让表演专业的学生分为快乐宫廷、马嵬情断、思恨无期、仙山聚会等几个片段分角色进行表演, 再现故事情节。这种表演形式, 远比师生反复的朗读和教师仔细讲解更有效。再如, 装饰设计专业学生擅长美术, 善用色彩、画面来思维。在学习王维《终南山》一诗时,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将文中所描写的终南山画出, 注意突出画面的神韵, 并在课堂上进行评比。通过对诗歌画面的艺术再现, 学生们对课文所描写的终南山的秀美、辽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深刻体会出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这样就比单纯的字、词、句、篇的学习有趣得多, 可谓寓教于乐, 寓教于趣, 学生也觉耳目一新。

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 我校座落在人杰地灵的章丘, 章丘是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里, 在讲解这位女词人时, 可组织导游班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李清照纪念馆, 让全班学生了解熟悉景点资料, 写好导游词。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能掌握李清照有关知识以及导游词的写作,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导游体验,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举数得。再如组织饭店专业学生开展模拟人才招聘活动, 要求学生写出个人简历和求职信、应聘现场的口语训练要注意社交礼仪, 与“用人单位”交流要表达得体;又如组织会展专业学生策划展览会, 写出组织方案、命名设计作品、撰写邀请函、开幕式的致辞文稿、结束新闻稿等, 这些环节都要用到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实际训练, 一方面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应用, 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掌握的程度以找到其中的差距,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相渗透, 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 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四、与专业结合, 改革教学评价

大学语文课程学生成绩考核, 应该与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相吻合, 参照其专业特点, 与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相适应。考察中既体现一定量的知识性内容, 又要体现知识运用能力。

(一) “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终结性考核为辅”。

传统“一张卷子定成绩”的考试方式, 不能全面反映高职学生学习水平, 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传统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大学语文的考试实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总成绩”, 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这种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形式, 有利于克服学生平时不努力, 期末搞突击的弊病。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真正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 重视听说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重写轻说, 写作教学每学期有几次成绩, 而“说”一学期甚至一次成绩也没有。为此, 在高职语文考核改革中, 要着重提高“说”的考核比例, 对演讲、辩论、讨论课、分角色口语表演等等都要进行打分, 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三) 重视实践能力。

高职语文课程担负着使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 语文教师就必须直面现实, 调整考试结构, 优化考试内容, 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教学特点, 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体现一定的专业特点, 真正为专业教学服务。比如, 进行语文能力考核, 导游专业应重在口才和文书写作能力;美术专业、表演专业等应重在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下一篇:开展网络德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