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24-07-01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精选12篇)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1

【名师档案】陈志红老师是浙江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 浙江省劳动模范, 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分会副会长。现任浙江省严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自1978年步入教坛以来, 陈志红老师始终坚持开发与整合“五种”力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教师人格的力量、教学艺术的力量、教育科研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力量。他的课总是给学生敬佩之感、快乐之感和幸福之感。作为省特级教师, 陈志红老师

经常受邀赴省内外中学讲学, 已作专题讲座100余场, 并把教学和管理经验著书成文。近年来, 他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 主持或参与6个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 其中《农村重高实行AB班主任制的实践研究》曾荣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 《普通中学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从规则养成走向价值引领的生本德育研究》《普通高中生本导学行动研究》等曾荣获省一等奖。主编、参编《经济生活一框一练》《思想政治总复习导引》等中学政治辅导用书, 并著有《心之声》, 主编《管之理》《春之音》《夏之花》《秋之实》《冬之韵》《理之晖》《文之慧》《学之悟》等论文集。

【教育信条】学生满意是教师的不懈追求, 学生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幸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中, 加快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是实现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更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陈志红老师以其35年的从教经验提出: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中只有做好“三本”文章, 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让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不断创造新的教育辉煌。那么, 陈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三本”文章究竟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走访了省特级教师陈志红, 解读他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期望。

一、“本”分做人:青年教师成长的根基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教师唯有自己先做好人, 才能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 让自己成为一本学生永远也读不厌的书, 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真诚向善、全面进步。同时, 从“本”分做人中优化人际关系, 赢得更多人的合作和支持, 争取更好、更多的成长机遇, 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陈志红老师认为, 我国当今的青年教师, 从学校到学校, 不少又是独生子女, 生活阅历相对简单, 往往带着书生之气和自我之风, 难免在“本分”做人上显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倘若青年教师对自己的缺陷无所察觉, 任其自然, 将招致众愤, 失去许多加快自身发展的良机, 贻误自己实现美好教育理想的前程。为此, 陈老师提出, 青年教师应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狠下苦功夫, 本本分分争做一个好人。他的这个“本分做人”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 “本”分做人的底线:不害人

欲害人者, 就有被人害之可能。其往往以损人开始, 以害己告终, 还会长期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 从而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反映在教育中, 青年教师如不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分内之事, 就会耽误其所教学生的成长;而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太过认真, 特别是过度采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方式对待教育教学工作, 则往往又会以牺牲学生的部分综合素质为代价, 还很有可能损害同班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所以, 青年教师应该在属于本学科教学的时间内, 改进教法, 提高效益,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身、本班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 “本”分做人的前提:尊重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青年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各项分内之事, 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待人接物等, 尽可能展示美好的一面。同时, 也要以广阔的胸襟对待同事和领导, 尤其是对待老同事, 要学习他们的优点, 包容他们的缺点;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 无论其贫富美丑, 还是学习成绩与思想表现优劣, 都要一视同仁;还要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广大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 特别要尊重他们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不论其正确与否, 都要耐心倾听。

(三) “本”分做人的动力:学习人

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老教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 善于学习新教师崭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新的教育教学智慧;及时吸收优等生闪光的意见, 学习后进生良好的心态和“坚持”的精神;学习校内师生员工的优点, 学习校外人员尤其是同行的先进理念与成功做法。

(四) “本”分做人的根本:帮助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青年教师如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首先要学会积极主动又真心地帮助别人。既要懂得感恩, 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又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对他人不光要有物质的帮助, 也要有精神的激励。只有真诚关心同事和学生, 才能得到同事与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师“本”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

所谓师本研究, 即教师基于自己、源于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也就是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炼成研究的微型课题, 通过对微型课题的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力。

陈志红老师认为, 教师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经验+反思=成长。青年教师只有大胆开展师本的实践研究, 反思师本问题, 才能加快其专业成长。陈老师提出, 青年教师的师本研究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自我反思、提炼课题、实践研究、总结深化。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需要青年教师整体把握、紧密结合、有序推进。

(一) 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问题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公开课中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个别交心等教研活动, 虚心邀请专家和同伴,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问题及适当对策;通过学生的民主评议、师生交流, 自觉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通过自我的“录像带分析法”, 仔细观看自己上课的全程录像, 自己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法, 通过自己与同伴教学相同的内容, 对比分析自我的不足。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 分析其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原因。

(二) 提炼课题———瞄准研究的方向

青年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有关研究资料, 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查找问题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针对性、有研究价值和具备研究能力的“微型”课题, 旨在一定的时间内, 以突出某个重点微型课题的研究, 来推动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这些课题可以是涉及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索、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试卷编写与讲评、学生成绩的评定等, 也可以是涉及德育中班主任的素养、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的自我管理、班干部的培养与使用等问题, 还可以是教育科研中课题的提炼、课题方案的撰写、科研方法的选择、教学论文的写作等研究。

(三) 实践研究———改善教育的行为

对于已经提炼的师本微型课题, 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 创造性地汲取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选择教育行为研究、个案研究等切合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积极研究有关课题, 不断尝试新的实践, 分析新的经验和教训, 坚持边学习边研究, 边研究边改善, 边改善边提炼, 边提炼边写作, 力求逐步攻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难题, 实现教育教学的新飞跃, 取得更新更优的成功经验, 开拓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四) 总结深化———攀登教育的新高峰

青年教师可以在实践研究中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 把新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不断深化。因为社会的日新月异、学生的不断变化、教材的改革创新, 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也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否则只会落后于新时代的要求。因此, 青年教师在取得微型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时, 必须深入开展研究, 不能停滞不前, 更不能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珍藏”起来, 而应让我们的教育研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样, 我们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而日益丰富起来。

三、生“本”教育:青年教师成长的根本

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陈志红老师认为, 青年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

所谓“生本教育”, 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把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陈老师提出的“生本教育”包括生本理念、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等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主要方面,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

(一) 树立生本理念, 引领前进的方向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就是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需求, 完善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 引导最广大学生学习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知识与生命的价值,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生本理念集中体现在“孩子理论”上:假如我是孩子 (坚持儿童立场) 、假如我是当下的孩子 (体现时空特点) 、假如是我的孩子 (奉献真诚爱心) 。青年教师要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思维与成长的内在规律, 满足学生科学的成长需求;青年教师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 着眼于学生的具体情况, 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青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 全力关爱其成长。

(二) 践行生本德育, 提升德育的实效

生本德育, 即坚持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 针对学生的道德问题,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 追求“无痕德育”。举个很好的例子, 青年教师在找“问题”学生谈话时, 首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陈述, 让学生把话讲完, 然后请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努力提升学生自我纠错、自主发展的能力, 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更不是在没有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时, 过早提出不合理的“忠告”使学生反感,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进而降低德育的实效性。

(三) 实施生本教学, 丰富教学的智慧

生本教学, 即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根本,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实施“过度教学”, 对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教学内容总是不放心, 仍然简单地重复这些内容, 这就不符合生本教学的要求了。这种“过度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锐减, 在疲倦中降低学习效率。

(四) 探索生本管理, 彰显人文的关怀

生本德育与生本教学的实践离不开生本管理。所谓“生本管理”就是针对学生成长的现实, 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唤醒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启迪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 我们针对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上交练习的问题, 如果能适当地减少作业量, 采用设计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激励性的练习等办法, 常常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练习, 变“要我做”到“我要做”, 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的质量。

陈志红老师的“三本”文章, 旨在告诉广大青年教师,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握自身成长的规律, 做足做好本职工作, 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越走越远!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2

就广义而言,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用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教师专业日趋完美“

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区别,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叶澜教授主张,教

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 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换言之,教师专业化是国家或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客观要求, 教师个体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不断实现自我 更新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只有教师个体不断的专业 发展,才能确保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0和/教师专业发展0两个概念的区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世界教育年鉴1963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养0(EudcationnadTrainingofTeachesr), 由于当时各国的教师极为短缺,采取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策略;1980年的主题为/教 师专业发展0P(orefssoinalDveelPomeniofTeachesr),此后则着重强调教师个体主动 地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化0到/教师专业发展0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工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专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教

1Lttile,J.W.TeacherdeveloPmnetnadedueationalPoli.CyTeacherdeveloPmentnadedueationalehnage.London&

W助hington,D.C.:FalmerPress,1992,170

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一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173

3申继亮等.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33一39师个体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指过程又包括状态,意为教师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动

态过程及发展所达到的具体状态“

.12.1.6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3

一、国家外促

中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公民语文基础素质的重任,为了使他们能够担当好这项重任,国家有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从外部促进他们专业化发展的责任。

1.制定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为依据,然而我国目前尚无这样的标准。我们知道,很多国家在谋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都把确立教师专业化标准作为极为重要的工作。如美国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在1989年制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提出五项标准:第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具体要求包括: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第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具体要求包括: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组织并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第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具体要求包括:注意集体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第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具体要求包括:验证自身的判断,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善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第五,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具体要求包括: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善于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②尽管有许多人对这套标准提出过种种批评意见,但它毕竟推动了美国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基本共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我国制定“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虽然我国的《教师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与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的规定,但毕竟不是专门针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法律与规章,而且由于本身不是“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所提出的原则性措施也就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切实有效性。虽然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开展了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竭力“打造”新型中学语文教师,但“应急式”培训与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在,国家应尽快确定有效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并狠抓落实。第一,确定中学语文教师在职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有关学校为他们的在职学习和培训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等方面的条件及保障。第二,建立健全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为他们营造适宜于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第三,组织开展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研究,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同行互动

中学语文教师总是工作、交往于一定的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群体中,这个专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或多或少会有或积极或消极的相互影响,但只有积极的影响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同行互动”并有利于成员的专业化发展,而这又取决于这个专业群体的成员之间是否有良好的互动形式和恰当的互动内容。

1.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形式。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同行互动有三种形式:第一,中学语文教学业务群体中的互动。这主要是指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内部或者一定区域语文教学协作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进行的专业化发展活动。它又有多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及内容,如共同制订专业学习计划、教学改革方案、地方或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并相互协作付诸实施,有组织的说课、观课、评课,举办读书报告会、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研究报告会等活动。第二,中学语文教学学术组织中的互动。这主要是指由各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会甚至某个中学语文教学课题组等学术团体组织所属成员开展专业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第三,中学语文教学网络世界中的互动。现在,网上的中学语文教学论坛、博客等已为教师克服前两种“互动”存在时间冲突、地域局限、经费困难等制约因素创造了条件,可以便捷地与同行进行跨时空的专业对话和交流。中学语文教师在这三种形式的“互动”中,可以获得锻炼、受到启发、分享成果、交流思想,从而提高专业素质。

2.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内容主要是三大方面:第一,促进共同成长的合作学习。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学组织与学术组织的成员之间、非正式组织的个体之间进行的旨在共同增长专业知识的专业对话和知识协商。如共同阅读好书或重要文章,在此基础上相互讨论、切磋等。第二,促进教师专业经验省思的对话。中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经验积累,还要注重同行间的专业经验分享与对话。省思教学经验的对话,既可以表达对自己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省,也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实践经验的认同与质疑,还可以表达对普遍做法的反思与批判。这种专业经验省思的对话,可以促进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感和自信心,努力增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更智慧地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实践。第三,合作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本来就有很多棘手的难题,现代社会生活又为其增添了很多新的难题,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研究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但任何教师个体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仅凭个人的力量往往研究不了,更不可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而需要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倘若能把共同读书、省思经验的对话、合作研究的活动系统化,“同行互动”的内容也就会很丰富。

三、自我修炼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外促”和“互动”,但更需要“内修”。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优化生存状态、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活意义的过程;如果教师自己不主动地参与、不积极地修炼,其它方面的任何努力也都不可能产生作用。

1.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中学语文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是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化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预设理想的目标、拟订恰当的内容、寻找有效的途径、选择科学的方法,这是自己得以快速、持续专业化发展必做的工作。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就是因为没有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或者规划不恰当,在以后的岁月中要么缺乏专业化发展的追求、无所事事甚至浑浑噩噩;要么显得十分被动,虽然忙忙碌碌但却日趋落伍或退化,最终自己的专业素质难以适应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甚至陷入严重的职业危机。这类反面的例子是非常多的,足为“前车之鉴”。

2.持续进行专业化发展的“内修”。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我修炼”主要有四种途径:第一,多读高品位的书籍和专业刊物上的重要文章。朱永新教授曾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③由于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上大学时,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外语和计算机“通级”、用于配合多门文学课的学习而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实际上没有太多时间认真阅读哲学、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里的有品位的论著,能经常翻阅教育刊物、语文教学刊物的也不多见,而这些才最能增长有价值的知识、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和教学智慧,当教师之后还必须“补课”。第二,多观课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与授课教师交流。以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观课,是教师审视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发展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由于观课提供了使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的问题情境和比较对象,在问题情境中以授课教师教学的成败得失为参照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问题;观课之后,与授课教师交流讨论,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探讨更好的教法,可以增长自己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从完整的观课活动中获得的是内化的知识和元认知的经验,这是“我”独特的有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智慧。第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简单累积。许多著名学者都强调教学反思的极端重要性,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式;教育学家叶澜甚至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④中学语文教师反思的重点有四:一是反思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行为;二是反思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三是反思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四是反思中学语文教学理论。⑤第四,积极投身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中学语文教师在这个问题上长期存在两种态度:对于教学研究,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教出好成绩就足够了,不需要搞教学研究,更不必奢望搞出像样的成果来;有人则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必须把书教好,要想把书教好就必须开展教学研究,既然搞研究就要努力搞出有价值的成果来,通俗的表达是“教师不要再做巴夫洛夫的狗,自己就是巴夫洛夫”。对于课程开发,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是专家们才能做的事,自己只是个实施者、执行者;有人则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但更是最基层的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没有教师参与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不可能开放而有活力,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我赞成后一种态度:中学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研究者,是最了解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专家;中学语文教师就是课程工作者,是最能利用和开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者。当然,中学语文教师要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大学时学习一部分,但更多的还得通过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的实践而获得,即“为专业发展而获得,在专业发展中获得”。近几年来,有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用行动研究法将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郑金洲教授曾中肯地建议: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研究应该定位于“行动研究”,倘能汇总一系列教学案例,积累大量教学反思笔记,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正是适合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行动研究。⑥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而行动研究是最佳的途径及方法;在行动中思想、在思想后更好的行动,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智慧”、“理性”和“诗意”的必然选择。

————————

参考文献:

①参见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2006年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综述》、《2007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综述》,《语文学习》2006年第12期、2007年第12期。

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61~368页。

③朱永新:《理想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11日。

④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⑤参见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2期。

⑥郑金洲:《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人民教育》2004年第3~4期。

语文教师的课程智慧与专业化发展 篇4

首先要会“读”。

语文教师在拥有本专业学识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现任年级的教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

读教材。现编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美文或益智、励志、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先要读懂、读透教材。读透教材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 而不是“伸手不见五指”。读透教材之后,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利用教材就是调整教材、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 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或单元中课文的先后顺序, 只要不引起学校管理的混乱就行。

如人教版语文课本 (七下) 第一单元有关生命成长的几篇文章, 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 都给成长中的少年以有益的启迪。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给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观, 正确认识成长中烦恼与成长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认识烦恼, 学会清理烦恼、清除烦恼, 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读与教材相关联的书籍文章等材料。还以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 教师还要读与几篇课文的作者相关的材料, 如鲁迅的生命成长历程及其所达到的生命高度, 安徒生的童年及其成长的艰辛历程, 王安石“炼”字改诗及其进行的系列改革等。还必需读与第一单元“成长”主题相关的书文, 如高尔基的《童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以及《跨越苦难》《破碎的美丽》等。

这样, 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并围绕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 那么, 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读学生。教师“读”与教的水平再高, 也无法脱离学生“学”的实际,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操控, 否则会陷入曲高和寡、对牛弹琴的尴尬之境。

学生的读书水平、认知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因此, 教师必须读懂、读透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生施教, 才能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并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慧眼识珠, 找到激活班级群体学习好语文的中介点, 即优等生, 并要不断的由点到面的点拨与耐心细致的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这样, 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不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习园地就会百花齐放、满园争春。师生学习共同体基本形成, 学生学习的这架战车从此才驶上快车道。

读懂学生, 因生施教, 才使教学渐入佳境, 才是教学成功的基本途径。

其次是“读”后怎么做。

在教师读透教材、读出与教材有关的书籍、读透学生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适时、适量、适当的进行遴选, 即对教材进行“补充”或“更新”, 即对教材进行“加”或“减”。

先说“加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能发现教材的单薄, 或者发现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教材引入课堂或进行拓展作比较阅读。

还以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成长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就必须加进相关作家成长的艰辛经历, 必须引荐古今中外成功人生非凡历程的经典故事, 必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苦难对于生命成长的钙质作用, 必须引导学生对《跨越苦难》《破碎的美丽》等美文进行深刻解读, 才能引领学生悟透生命的本质、领会成长的真正内涵。

再说“减法”。如果教师发现现有教材有些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 教师就可以考虑用另外的教材替换现有的教材。当然, 在传统的教材制度背景中, 更新更换教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 当市场上出现多种版本的教材之后, 这更新、更换教材已经不再是新闻。教师可以弱化部分教材, 同时提供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材料。

以人教版语文 (七下) 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重点讲授《猫》《斑羚飞渡》《狼》三篇课文, 另两篇《华南虎》《马》让学生略读、做做练习即可。可以换成另外有关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环境与人类发展等材料, 以加深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从而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一致。

第三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 要会写。

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成长就要正确对待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以上说的是读, 不再赘述。关键要明确写什么、怎么写。

先说写什么。在明确写什么之前, 先要树立一种课程资源意识, 即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基于此, 教师先要“写”教材, 即上文所说的“读”与搜集, 为上课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

再说怎么写。也就是怎么处理教材、驾驭教材、驾驭课堂, 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

这就需要教师潜下心来写自我、写读书心得、写教学心得、写教后反思。

写自我。即写自我生命成长中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可以是诗歌、小说, 也可以写下水作文。一个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 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示范和引领永远起着推波助澜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写作该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懂得写作、长于写作该是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比如我曾写过以“成长”为话题的下水作文《化蝶》的片段如下—————“一个脑筋急转弯, ………, 否则, 他不会有如此诗意而悲壮的创意。/种类繁多的蝴蝶带给人类翩翩起舞的欲望与遐思, 美妙着每一个成长者的梦境。一只小虫作茧自缚、破茧成蝶的艰辛, 诠释了成长的深层内涵, 昭示出成长历程中必备的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恰是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 演绎出梁祝爱情结局的凄婉和美丽。/说到成长, 不禁想起……现在想来, ‘成长’要比‘成功’的内涵丰富得多。‘成长’则是一个有着丰富具象的过程, 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集体, 还是一个民族, 乃至整个人类, 都意味着不断走向成熟。‘祝您成长’是对人的最衷心的至高祈愿。/……芸芸众生, 各有所成。平凡世界里的每一个平凡的人作着各自的茧, 其中不乏一些人类的渣滓真正的作茧自缚而留下骂名。而真正的劳动者淌完最后一滴汗, 滴尽最后一滴血, 灵魂得以轻松走进坟墓, 升入梦中天堂, 他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实现了自己生命的超越, 人类文明就在这无数个超越的基础上进步了。/一位诗人那颗激越跳荡的心脏滴完最后一滴血的时候, 突然想到, 一只小青虫如何跨越生命中遇到的小河, 那就是化蝶而飞。/一位音乐家受到诗人和那位文学家的启发, 把自己一生的感悟融入一支曲子, 这支曲子就叫《化蝶》。”

写读书心得。这是青年教师丰富自我生命内涵、快速成长的必要途径。无论是读教材, 还是读与教材相关的材料, 甚或是读学生, 都必须用心去思考、感悟, 去发掘那些最能展现生命智慧的文字材料的内涵与神韵, 去努力发现学生的心智成长之需, 进而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找到开启心智的最佳契合点, 即把握了教育教学主题的关键词或是制高点。方向明确与目标准确定位的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

写教学心得。这是一个青年教师, 一个健康向上的生命个体努力在自我生命进程中找到生命科学定位的有效途径, 无论从自我“教”的角度, 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 每一堂课都有所思、有所得, 这种日积月累、天天向上的过程, 就是为自己的教师生命奠基的过程。

写教后反思。这是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基本习惯。关于反思, 大家都明白, 不再冗述, 只是要强调反思的层次、深度与高度, 绝不要流于浅表层次, 停留在“我会教”的层面, 仅凭自己的“经验”、“体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在大部分稍有资历的中级, 甚或高级教师都是这样“生存”着的。笔者所说的反思, 应该是从科研的角度, 在课题意识的引领下, 在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 注重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从实验———理论——实践的过程中, 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将理论转化为成果, 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综上, 语文教师课程智慧的获取取决于其自身的课程意识, 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是有目的的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在具体环境和文化中的发展, 而且所有的发展, 都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实践来实现。相信, 只要具备了先进的课程理念, 加上行之有效的读、思、悟、行,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会稳步推进, 就可打破当下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让教师在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提升方面走得更远, 走得更好, 发展得更为迅速。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5

枫芸学区办公室

罗先成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1.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网络学习”等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活动的大主题如:《立足原起点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等。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有爱才有教育》……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积极参与 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智慧》、《教师成长》《福建教育》《江苏教育》《课堂密码》等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以“校长走进课堂”月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如摘抄好优秀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写教育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论文心得体会以及学校教研材料。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鼓励教师踊跃在教育书刊投稿。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新课程课外阅读”、(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自查与反思》是我校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市级研究课题。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有效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堂教学新模式、“小太阳”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各校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促进发展。

制度是保障。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但是,没有教师的自觉反思,就不可能实现专业成长。为此,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1、自查反思 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尝试建立了自查反思式的管理工作体系。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随堂听课制度》《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教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自查 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记录成长 我校教师在办公电脑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校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在学校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支持了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树立了学校首席教师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4名。

2、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近年来,我校已有7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讨 篇6

一、以学校的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同的学校由于历史不同、背景不同,学校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水平不尽相同。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但说到底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的,什么样的学校,需要教师什么样的专业发展。因此,要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好又快,必须用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加以引领,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温州市城南小学创办于1914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温州名校。学校前身为原城南一小、城南二小,1994年因旧城拆迁改建,合并两校为城南小学。2005年成立教育集团,合并原府学巷小学为府学巷校区,2006年成立七都分校。2009年结构调整,现在的城南小学是拥有城内城南校区、府学巷校区、乡镇七都分校和丁字桥巷小学(丁字桥校区、翠微校区、垟田校区、双岙校区)以及马鞍池小学、学院路小学几所联盟校的集团学校。

集团校有正式教职员T327人。教师基本情况: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116人,省;市名师培养对象2人,省、市教坛新秀5人,市骨干教师7人,区级“三坛”37人。省级语音测试员5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268人,占教师总数的88%,其中本科155人。

新世纪的优质教育呼唤一批批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管理能力的专业化的教师,面对改革的大潮,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改进和追求优质教育,以赢得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有的学校飞快地崛起,有的学校却走下坡路,分析原因,就是缺少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就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优势并能使学校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针对学校办学历史虽长,但名优骨干教师较少,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南小学。目前,集团校的教师价值观判断出现了多元化:

1.出现职业倦怠: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不断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感觉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把工作看成是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对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经常觉得焦虑和烦恼,见到困难就躲开,不愿钻研;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

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二十来年的教师,已经评到了职称、取得了些成绩,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上课少了激情,教书成了职业,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成为实实在在的、流于平庸的“教书匠”。记得有一位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教师的矛盾心理,使教师对职业产生了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3.由于学校教学网点整合,有些教师缺乏引领,工作虽扎实、肯干,但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有些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接受较快,但课堂中有华而不实的现象。这样教师队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集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是教师的工作之地,也是成长之所,必须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理清学校的发展思路,并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坚持教师自主、主动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就成了教师激发发展动力、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什么时候的在职培训,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与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1.关注教师发展的组织群体特征

学校管理者关注教师发展的组织群体特征。一方面,有些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要求,使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城南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确立了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思路。即:树立以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指向的培训思想,建构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培訓模式。马鞍池小学坚持以学校教育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主线,促各线工作由“常规化”向“系列化”并实现“品牌化”的建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进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从而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丁字桥巷小学也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设计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引导教师如何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强化了对教师群体性发展的引领,如:将对教师的个人评价置于学科组、教研组评价之中,凸显了教师协作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供学习时间。为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营建起自己的广泛的教学支撑体系,各校继续完善教师学习制度,学校规定隔周周三下午为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学习、交流课程改革的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等。

(1)提供学习材料。各校多方创设条件,为教师学习提供便利,进一步增大学校教师阅览室藏书量;为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每周提供一份“文化早餐”;每学期发一本教育著作……使教师及时了解反映教研教改最前沿水平的教育信息,不断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教师形成广泛的阅读视野。

(2)提供展示平台。各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成果展示,如:学习笔记展示、教师成长袋展示、教学片段设计展示、案例分析展示、演讲展示、反思日记交流、专题论坛展示、科研周活动、课堂教学大赛等,从而推动团队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并促进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3)提供交流平台。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联盟校成立首期班主任培训班,实践“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成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定期举行教学活动,涵盖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英语、品德等学科,覆盖面广,实用性强。

2.设置渐进可行的发展目标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当代教师的工作早已超越了经验阶段,教师的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难以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这无疑也是现代教师需要专业化的重要原因。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仅可以减少盲目性,更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就不可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各校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对教育教学始终保持高度的鲜活力和前瞻性。

(2)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愉悦自己。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情感交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在这种交流、互动中不仅学生获益,教师本人也得到提高。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学生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到教师不知道的东西。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而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能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这就是教学相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当学生掌握不了内容时,我们放慢速度;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耐心教导……建立起一种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在师生交往中与学生同时学习提高,在发展学生中自身也得到专业发展、得到成功的快乐。

(3)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是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法宝。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必须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定期向学生收集意见,撰写教学感悟。教师工作是融入个人经验与生活的实践的,教师需要在反思性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倡导参与式教学,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而不单是教授者;使教师成为专业者,而不仅仅是授业者。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经常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除了敬业外,主要是通过反思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在反思中遇到困惑和问题时,可以请教专家指点,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不断成长,走向健康积极的轨道。在此基础上,集团校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呈现方式也很多,将教师最基础的研修成果呈现出来,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专题教学论文或相关论著”等等形式,其中一课多研,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互助与反思;同课异构,激励教师在挑战中博采众长;网络教研,形成教师间的无障碍教学研讨;教育论坛,收获思维碰撞提升教育品质。从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生成自己的教学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共享了教育智慧。

(4)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自我封闭就等于拒绝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就可能为别人已有的成果付出无效的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善于利用现代作息手段,要学会欣赏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同时在共享交流中努力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自己更快更好地发展。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特别倡导教师建立一种同伴互助合作的文化环境,集团校的教师通过观摩学习(教材的深度解读、围绕课堂教学开展观摩学习,轻负重质的作业处理、学生管理等专题介绍等观摩学习活动)、对话(主要类型有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教学沙龙、专题讨论)、协作(师徒结对、骨干教师带教辐射)、的方式进行坦诚的互助共进,不同年资、能力的教师表现出的素养差异是同伴互助中的重要资源,而课题组、教研组、年级组同伴互助的有效载体是合作,只有通过同伴互助这种群体性的方式,才能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5)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发展自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这不仅是现化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教师的教育实践包含着研究的意义,教学工作就是研究,教学的问题就是课题。作为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并将教科研活动制度化,为教师建立“教学一反思一提高”的成长机制。坚持让教师站在教学实践和教科研的舞台上历练,以活动为主渠道,不断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通过各种课题实验,让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在不断往复循环“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新”的过程中,将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创造潜能,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心灵中唤醒,实现自身价值。

3.绩效强化、榜样示范

围绕“促使教师全员发展”这条主线,各校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两大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使新的教育管理思想变成可供操作的制度,如“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年终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和办法,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为促使教师在岗位上获取自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集团校为促进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打造一支和谐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特组织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选出优秀的骨干教师与联盟校的学员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开展全局的跟踪、帮扶;并让骨干教师开设讲座,成立“名师讲师团”,从理论上提高大家水平;同时让骨干教师开课,示范课涉及語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她们新颖独特的教学思路,和谐能动的师生互动,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带动了集团校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目前学校已经实施绩效工资的制度,建立与绩效工资对应的考核评估制度,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集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构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团队,推动集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7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知识的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 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无论是从课程安排、文化道德水平、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角色定位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明确科学的课程意识, 改变昔日落后的教育观念, 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 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多年来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 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学会标新立异, 挖掘课程资源。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其问题归结如下:

(一) 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基础薄弱, 现行的录用制度要求太低

当前, 在我国广大农村小学, 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师毕业, 或者是民办转正的教师, 这些人本身文化素质相比而言还有一定差距, 无论是文化知识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而且, 即使是没有经过严格、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的人也可以当小学语文老师。

(二)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

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1.培训内容单调、实践性不强;2.在职培训理论性太强, 培训效果不明显;3.培训机会少, 覆盖面不够广泛。

(三) 农村小学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领导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部分领导重使用轻培养, 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有学历、有知识, 就能当好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或者小学语文教师只要能教出好成绩、能提高升学率, 就是好老师, 根本不理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外,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待遇偏低, 师资匮乏等也是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 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 尤其是中老年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知识面狭窄, 课堂教学内容十分局限。许多情况下, 教师讲解内容仅仅局限在某篇特定的课文内, 学生从教师那里几乎得不到任何课文以外的知识。课堂气氛沉闷, 没有生机和活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十分淡薄, 科研能力比较差, 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身水平有限, 加上比较懒惰, 安于现状, 根本不关注科研创新。

三、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 有些途径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有效, 归纳如下:

(一) 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 严格制订小学语文教师录用机制, 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 正确并及时地引导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二) 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的课程改革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倡学生个性化思维, 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素养, 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当今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训练专业技能, 才能更好地转变观念, 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必经之路, 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的支援、农村小学领导管理方式的转变、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外部条件, 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 从更专业化的角度来说, 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唐玉光著.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7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篇8

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因

迄今为止, 之所以将教师职业称其是教师专业, 这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一九六六年共同发布的联合建议, 即《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在此建议中认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 (profession) ”, 这种“专门职业”强调教员必须接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并且经过持续不断的、与时俱进的研究和深造才能获得此专业职称。“专门职业 (profession) ”要求其必须对该学区的整体教育具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在此之后, 教育职业专门化以及教师专业水平社会化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共识,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在我国也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如何界定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更好地划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界线, 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化的两个重要内容。在我国, 对教师的要求极其严格, 首先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 以及必备的教育知识, 同时也要有职业道德要求和教育能力的要求, 对教师的管理主要靠的是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 他们负责对教师的资格认证与管理工作, 并且制定出具体的认定制度,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界定。教师专业化包含的内容程呈现多样化,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目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认识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依据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我们来进一步研讨“教师专业化发展”, 目前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方面可以归纳为教师从事的职业是一门专业, 讨论其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方面可以归纳为认为教师本身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此我们得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见诸多困境。

3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困境

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进行的, 那么实际上认识和实践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型专业化, 技能熟练以教学技能的不断完善为标准去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程度, 也就是说并非仅仅使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 而且还要注重教师职业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体性差异。因为技能提升的程度不能代表教育活动的全部内涵, 技能化教育只是代表教育模式的一个方面, 而不能代表教育模式的全部。教师专业化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其声势浩大, 但从各项研究表明, 它对教师专业化与社会的现代化之间的融合关系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 西方对教师技能化与教师专业化的运作和我国的技能化教师专业化的运作有较大的差异, 从而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 我们将从伦理、知识以及权力等诸方面对现代性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境进行论说。

3.1 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教师专业化有着特殊意义的就是伦理, 这是评判专业的重要指标。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所在, 如果失去了伦理这一重要因素, 教育的意义将荡然无存, 价值实践和价值选择是伦理表征的重要体现, 如果个体践履和选择特定的价值标准, 源自内心意义系统所决定的, 那么伦理的缺乏必然是由意义世界的坍塌所决定的。生命内涵的自我领受是意义的核心部分, 也是对整体生命与具体存在之间的关联性领悟与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在自我人生和客观世界之间进行不断的实践和体验, 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构建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养成必须以人生信仰和意义体检为基准, 在现代性中道德伦理正在潜移默化地边缘化, 而这时我们更应该清楚, 培养有技能、有知识的人只是教育任务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3.2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知识困境

这里的知识困境是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而言的, 它是建立在较为成熟和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基础之上, 因为教育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这就使得教师专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知识困境。

3.3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权力困境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是权力困境。在教师职业的内部存在着一对矛盾, 那就是学校科层权力和教师专业权力。这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教师的职业维护意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矛盾, 一般来说, 学校科层权力是对教师专业权力的指导、保护。这就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之一, 即教师很难毫无后顾之忧地走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4 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具体方法

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案例, 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其中必然包含着很多的矛盾现象, 然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采取与其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在案例研究中表明, 强调所研究的主体是教师, 所以, 一切材料的收集、问题的发现以及对主体的分析和研究的全部过程最终需要撰写成为教育实际案例, 以备进行总体的研究或对其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此过程中, 首先要提高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的自觉反思意识。

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可涉及到教育案例, 教学案例往往不一定必须是教师本身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 重点是教师对案例的关注, 这其中也包含他人的案例, 但最终的目的是能否使我们自身成长。在教育实践中, 更好的分析教育本质, 找寻思想辩解理性的视角, 提高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业务技能和素养水平。因为参与案例研究者为教师, 而研究对象也是教师, 所以, 案例中所出现的教育情景和教学场面对教师来说十分熟悉, 并对其有着自身的分析和评价。在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要依靠于教师本身。在很多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正朝可持续发展型、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等方向发展, 在教师教育的整个历程中, 呼唤自主型、持续发展性的教师发展。教师的自我成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教师要有内在的自我提高和自主发展, 这就是指成长的动机成就, 其二是教师要能实现自我给养, 使自身得到不断的成长。两个方面的原因促使了教师结构素质的自我成长。在教育实践过程中, 教师始终既是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者, 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22-225.

[3]H.T.Sockett (1989) :Research Practiceandprofessionalaspira-tionwithinteaching, Curriculum Studies, Vol.21, No.2.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9

那么,新课改启动至今近十年时间过去了,它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哪些影响?又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直接的变化?自2008年以来,我们对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近4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的省级课题的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学校集体坐谈等形式,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探究。

1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现状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短缺,致使学校和教师办公条件差,办公用品缺乏。其次是教学设备的奇缺。在城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幻灯片等)普及的时候,一些农村偏远的中小学教学用的教具甚至需要自制。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远低于同等层次的城区学校教师,也低于乡镇中心学校、中学,导致年青教师、优秀教师逐渐流失。一些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主要是“老民师”转正),学历低,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甚至出现六个年级只有4-5名教师的情况。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屡屡强调新上岗教师首先满足农村需要,设立特岗教师,也不能扭转这一局面。在问卷和个人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当我们试图让教师们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现在的主要生存状态时,农村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评价是有一定差距的。

小学教师中,认为自己生存状态较好与较差的几乎各占一半。生存状态较好的农村教学群体中,他们常会用到“累但快乐”、“痛并快乐着”、“乐观”、“快碌而满足”、“经济较较差但精神满足”等词句来描述。生存状态较差的农村教师群体一般认为由于自己家里主要经济来源、生活压力太大(子女上学、就业、成家、尚有父母等)、生活太紧张、教学压力大(对新课改不太适应,觉得现在教书更难教了),身心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家庭状况和个人心理决定的,有的教师家里收入较高(夫妻双职工或者有其他经济来源),自然生活境况较好,有的教师家里只依赖自己一个人工资,如果再遇上重大事故(生病等)自然生活境况较差;这也与教师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能够实现自我满足的教师自然觉得生存状态较好。

而中学教师普遍对自己生存状态评价较低,这与中学教师工作更苦更累,以及学生要参加中、高考升学压力增大有关。这也导致在中学教师中,由于新课改生发的课堂教学变革虽然受学生欢迎,但难以直面升学的分数、压力,使得更多中学教师认为是课改对自己生存状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和更大的压力。

在回答对自己的人生如何评价,平时能否品尝到教师成功的乐趣吗?这个问题时,只有二成五的教师觉得自己能经常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自己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

现状二:现有学科设备不合理,重智育轻德育美育,重主科轻副科。

在很多农村小学,基本上只有语文、数学二门主科,英语基本上开不起来(除了乡镇中心小学可能开设了),副科中也仅仅开设了体育、音乐(不教简谱、只带着哼几句)、美术,而且音乐、美术也没有专业教师。农村中学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副科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开的,导致主课教师课时任务较重,又没有课时费,因而教师教学积极性也下降很多。

现状三:教师管理混乱,职业认同感不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现在各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奇缺,致使学校无力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适当的奖励,致使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老师工作热情不高。在课题调查中对问题:“您认为目前农村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吸引力吗?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农村教师职业吗?”的回答,只有不到二成选择“有机会还会选择教师职业”,坚决不会再当教师的占了四成多。对问题“你对教师这职业怎么评价时”,选择不喜欢的、厌倦的占了课题研究所涉及的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四分之一选择了喜欢这份职业,认为教师是自己这辈子追求的事业。这些数字与当前社会对教师、教育的片面看法相呼应,表明了农村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使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欲望大大降低,所处的生活压力、社会期望压力太大,也使得不少农村教师无法有效地排解内心的压力进而提升从业的信心。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由于工作压力更大、工作时间更长以及农村教师收入较低(与城市同等水准的教师相比),受关注程度不足,教学环境更差和社会对教育、教师要求更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师的心理压抑(对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对等),社会对教师期许更高但对教师的要求和现状却视而不见所带来的郁结情况,职称评审、评优等活动的不合理带来的愤怒等,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又对教学提出各种培养标准和兼顾升学率的苛刻要求,这对教师是不公正的。

生存状态决定着我们会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会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我们只有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才能够去要求我们的农村教师们能够满腔热忱地投身于农村的教育事业,提升我们国家的普遍文化程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现状四:农村教师缺少完善的专业发展平台的支持。

课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参加过市级以上教师培训的不到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十,近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只参加过以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学科集中培训为代表的县级培训,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也认为培训中未能完全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培训中成效不高。

2 从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看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其专业发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有“语数不分家”的说法,在中学副科很多由非专业教师教授,另外由于农村很多学校教师短缺,导致许多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疲于奔命,又从何谈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1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其精神需求缺乏关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对您的业余生活如何度过的?这个问题的调查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在备课,批改作业,钻研教材,而看书学习提升自己专业发展的不到五分之一,许多教师的业余生活是打牌、上网、看电视或辅导自己小孩,忙家务中度过的,由此可见,单调、乏味的生活,导致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认同度不高,反映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真正从教师的精神层面来关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 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效果不理想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制约,基本上只能参加我们进修学校组织的县级培训,而这种培训主要侧重于理论的更新灌输,而涉及到实践性的知识又与新课改联系甚深,许多培训中展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面向城区学校教师,广大农村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条件不足,在教学中根本无法实践,结果是培训结束,他们说,这样的课上得确实好,但却是我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 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出路

现有的生存状态无法给农村教师提供完善的专业发展条件,但是只要我们针对农村教师的现状,帮助他们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在现有条件下也可能使农村教师的专业健康有序地进行。

(1)关注农村教师精神层面的要求,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只有切实关注农村教师的精神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只有引导他们合理地释发精神压力,才能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这也是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2)探索一条本地特色,合适本地农村教育特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农村教师对于帮助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帮助农村广大人口具备一定文化知识、掌握特别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村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村教师重建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重现农村教师的价值,应该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想帮助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应该在对农村教师加强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外,还要着力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生成的乡土课程资源,使得他们教授的内容能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即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农村教师的特点和价值。

从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专业化道路上的种种阻碍,只有切实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拓宽专业发展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感到满足和愉悦,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生存状态令人担忧,这也使得他们在专业化发展中遇到种种障碍。教师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只有社会真正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才能保证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切实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窘境,才能实现他们在专业化道路上的提升。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10

一、常规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是教师成长的基础

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保证教师教学规范化的基础。为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应采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措施, 内容详尽, 面面俱到,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 既保证教学工作的协调性、有序性, 和谐性, 效率性, 也使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根据省市级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结合我校实际, 认真制定每学期的教学教研计划, 各专业教研组、文化课教研组制定本组教学教研计划, 每学期末对完成情况总结, 评议。

2.每个教研组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做好活动记录, 学校监督检查, 领导分头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 活动要求有实际意义, 有结果。

3.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管理人员保证每周的听课次数, 并做听课记录, 反馈给任课教师, 并作为教师量化考核的一项内容, 从而保证教师日常教学规范、到位。

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以前表现在教案中几行教学反馈往往是应付检查, 流于形式;目前我校建立教学反思档案、印发填写教学反思表、每周一篇教育教学杂记等, 要求教师对平时教学加强教学反思, 对教学中的现象, 以及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写成文字, 教研时间开展交流, 总结。养成反思习惯是教师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 是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更是教师加快成长步伐的一种教学行为研究。

三、开展教育科研、增强校企交流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

1.针对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由骨干教师承担每两年一次的的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形成有价值科研成果, 更好地促进专业及教师的发展。

2.积极参加省市级专业教研活动, 配合各级教研活动安排, 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落实, 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参与省市级组织的活动、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加强校企合作、行业交流, 培养教师与社会实践沟通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发展观。如我校与北大青鸟、天津交通学院的联合办学, 使我们走出了校门, 与全国最先进的企业联手, 培养了学生, 也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

4.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专业发展形势, 了解人才市场及社会需求, 因此, 必须要求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利用假期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做一定的市场调查, 中专部组织研讨, 分析、预测, 从而及时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技能目标做更新或调整, 保证专业鲜活的生命力, 同时也培养了教师与社会实践沟通的能力。

四、优化教师的评价机制是教师成长的有效动力

1.在现有的评教评学机制中, 加大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程度的评价力度。对每学期两次的评教评学一定要反馈给老师, 不怕老师受打击, 要求老师科学分析, 取长补短, 而不仅仅是为了量化, 对学生满意率较低的教师要采取限期整改的措施。

2.制订、完善技能训练标准, 通过技能课的考、教分离、通过学生考取专业证书、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来检查考核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

3.结合我市教研赛考评活动, 把专业教师的笔试改为技能测试, 要求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专业的操作, 用来评定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进行教师作品展示, 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站上发布, 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开展适用、高效的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虽然目前针对中专的培训力度较大, 但绝大部分培训仅仅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并不实用。针对学校实际需要, 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 既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 又提高了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 收效显著。比如: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大部分课程, 如图像处理、文字编辑、二维动画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作品制作等均与艺术密不可分, 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否则不可能教出好的作品。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学生放假后、开学前的时间, 由我校美术老师对专业教师进行美术欣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美术知识的培训, 提高计算机教师的艺术修养, 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案例教学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每人至少提供一份优秀案例用于交流、研讨, 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自觉、主动的终身化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育终身化要求职教教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教师追求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专业书籍自学, 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 形成专业教师终身化学习的能力。具体措施: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 写学习心得, 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参考文献

[1]杨宝忠.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取方向 篇11

一、平凡教师应怀有不平凡的职业理想

教师虽平凡,但我们却不应甘于平凡。甘于平凡则易形成职业倦怠,视工作为一种折磨;不甘平凡才能有进取的动力,才有可能博得人生精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教育使命,满怀刚入职时的热情,把眼光放远,坚定向专业化发展的信念。坚定不做“庸师”做“名师”的目标,立足教育圣坛,超越平凡,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我们要形成积极的职业理想,不仅要学会如何从业,更要懂得怎样敬业和乐业。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让超越平凡的职业理想成为我们向专业化迈进的“核动力”。

二、把每节课都当作艺术品来雕琢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必须捍卫的主阵地。教师要提高对任教课程的教学意义,重视每节课的“量变”价值,要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艺术品来雕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展教材,依据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从育人大目标着眼,从每堂课的授课目的定位,做到精心设计、有效教学,达到教育效益最大化,使我们的课能够起到利于学生智慧能力的发展,利于学生人格健全的培养,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自我修炼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形式和要求的转变,教师基本功早已在“三字一话”的基础上又丰富了许多内容,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新装备应用能力、新教法实践能力等。练就全面、娴熟、过硬的基本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重视基本功自我修炼的重要意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练功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练功活动中,争取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绽放出更多的职业魅力。

四、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学会依靠巨人的肩膀,眼界决定境界。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丰富自己的眼界,比如采取“专业悦读”之法来学习教育理论、案例、经验总结等,这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师素质的有效方法;积极争取“走出去”的机会,参加校外学习是教师获得知识更新的“加油站”;“名师”虽然远在天边,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面对面”地与其交谈……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实践,逐步实现由“不成熟——成熟——优秀——卓越”的转变。

五、反思是获得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不应停留在现有教学水准上,应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进行深刻地理性思考,要自觉形成反思意识和习惯,明确需要反思的内容,掌握反思策略,顺应新课程改革精神,努力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助推者。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勤于反思,用批判的眼光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结果,通过反思体会自己的教育价值,“闪光点”则吸收运用,“失误处”则力戒纠偏,“平常之举”则思如何创新升值,形成经验性、创造性、理性的认识,用以提升教学综合素养,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向“完美”趋近。

六、不耻上下问,探道取经

追求专业化成长不能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空间,固步自封是难以取得专业化成长“加速度”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专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平时我们要展开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抛砖引玉,把别人的点滴经验、成功做法及时吸收消化、创造运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特色。做到不耻上下问,探道取经,尤其是同事对自己的批判性的反馈更要加以重视改进,在分享中使自己成为集他人优点的大成者。

七、学会享受职业幸福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否感受到职业幸福在于个人的抉择。不要总抱怨教师职位低、报酬差、工作苦、身心累……要学会善待自己,享受教师事业的成功与快乐。教师欲在专业化成长之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拥有一颗健康、充满激情的心,把教师事业中的每个环节都想象成饱含幸福感的体验,使更多的教师、学生也能“感染”到我们的幸福快乐。一个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实现“变奉献为享受,变重复为创造,变谋生手段为幸福体验,变平淡的生活为精彩的世界”的转化,我们要不甘于平庸,不追名逐利,不轻狂浮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总之,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虽然充满着歧路、荆棘、艰辛和汗水,但只要我们建立专业化成长必胜信念,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定能柳暗花明,用成功来赢得更多的喝彩掌声。

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篇12

一、教师必须体现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理念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无疑决定着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英语新课程标准把突出人文关怀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强调学生在参与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形成英语学习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交际性英语语言环境,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富有成效的交际活动提供支撑。诚然,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学习效果不言自明。相反,通过开展交际性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落实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学7A Unit 3 Checkout中B的Millie’s dream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在完成本任务过程中充分动起来,教师可以把单纯的节日填空练习改成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对话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首先选用学生最为熟悉的春节与一学生进行对话示范。

T: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in the year?

S:The Chinese New Year.

T:Why is it your favourite day?

S:Because we eat dumplings,and so many deliciousfoods...

然后教师要求同桌学生将教材中所罗列的其他节日按照对话方式进行改编,这样就把原本静态的填词练习变成学生互动的教学场景,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对话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

二、教师必须运用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不能走极端,因为既不应该一味排斥传统教学方法,也不应该固守传统方法而不肯变通。教师要结合英语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学生机械学习方式,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一种快乐而非无奈的选择。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当英语教学与各种情境相互交融时,学生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7A Welcome to the unit中A的Special days内容时,以往教师总是按照教材的呈现顺序,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填写相应的节日,学生尽管能够较快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习印象并不很深。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可以首先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以达到教学铺垫的目的,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用英语描述节日活动内容,学生猜测具体节日名称,如Knock at neighbour’s doors and say“trick or treat”(Halloween);Watch boating competitions and eat rice dumplings(Dragon Boat Festival);Eat mooncakes(Mid-Autumn Festival);Get a red packet and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Chinese New Year);Eat turkey with the family(Thanksgiving Day);Get all kinds of cards and presents (Christmas)。通过情境交融,学生不仅深刻了解蕴藏于节日之中的文化,为学生接下来练习打下牢固基础,而且也让学生领悟到任何优秀文化的背后肯定有美妙的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师必须体现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科研意识

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把握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前提下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加强内修的动力来自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只有首先认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诚然,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弊端:教师忽视整体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总把语言进行割裂,如此背景下,教师往往体现着教学的按部就班。例如,教学通常沿袭音素一单词一短语一句子的教学循环,学生学后不仅缺乏整体认知,所学知识零散,而且也造成学生思维呆板,缺乏创造意识。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教学探索逐渐摈弃这些教学弊端;要通过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包括与同事之间的听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等方式,主动吸收他人的教学长处和教学优点以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诚然,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同时教师也要于细微处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本领,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譬如,教师教学语言的组织。我们知道教师语言的艺术化水准直接关乎英语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中语音、语调的流畅把握,注意表达时抑扬顿挫节奏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教师所渲染的语言教学情境中。

上一篇:PLC技术机械电气控制下一篇: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