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2024-08-13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精选11篇)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篇1

本文以山东省寿光市两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级财会、机电、计算机、化工、蔬菜花卉五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原因, 并探索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82份。通过分析, 找出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践教学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 学生“学”的现状

第一, 动机不足, 缺乏学习兴趣。目前, 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随着近些年我省实行高中扩招制度, 生源的总体水平更有下降的趋势。许多学生走进职校的大门是想学习一技之长, 他们需要的是学了就能用的“快餐式”学习, 不太需要“高档宴席”。对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兴趣。

第二, 学习方法不科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得当使中职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总结;课内不做笔记, 或根本不听课。

第三, 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职业学校的学生因其“职业”的特点, 自进入职业学校后, 就决定其学习动机有着更多的社会性成分, 并和许多社会职业紧密相关, 很多学生进中职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 因此在学习中注重掌握职业技能, 学习实际操作能力, 关心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而那些隐性的人文课程如语文几乎成了陪衬。

2. 教师“教”的现状

第一, 教学理念陈旧, 无职业特色。中职教师大多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很多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等知识嚼碎, 详尽系统地喂给学生, 于是出现教师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形成的过程;且不能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 突出职业特色。

第二, 教学内容枯燥, 忽略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职生最大的兴趣来源就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知识。但实践中, 语文教师大都照本宣科, 很少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即使有时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 也只能在短时间引起学生的注意, 不能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第三, 教学方法单一, 无专业特点。大部分语文教师授课时仍然习惯于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时, 局限于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知识体系, 忽视对学生年龄、专业、兴趣等的分析, 上课时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自己预设的情境中。

二对策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向往生动活泼、轻松实效的语文学习课堂, 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逐步创设以创新为使命, 以生动性、实用性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方法。

1. 激趣学习法

要巧妙导入,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 要求导游专业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制作PPT课件, 在图片展示过程中, 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走进贾府, 向大家介绍贾府的人物关系, 建筑布局;而对于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把贾府的建筑布局、人物服饰描绘出来。

2. 情境模拟法

教学实践中, 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 既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 也可以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场景, 还可以利用音像、图片等媒介予以调动。如在学习老舍的《茶馆》时,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场景, 让学生深刻体会剧中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了解老舍这位话剧大师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3.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可以帮助学生搜集资料, 提前预习, 为课堂学习提供充分的背景知识, 做好铺垫。这样, 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主动占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他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知识输入者, 而是渴望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从而主动地去发展和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4. 拓展教学法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也要走出课堂, 通过课外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实行开放式教学, 实现语文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结合。

总之, 要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必须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 用职业生涯的引领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达到职业和教育双赢的目的。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寿光市两所中职院校为研究对象, 研究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旨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审美情趣等综合语文能力,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专业教学,结合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篇2

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论、教学论、三百千、五经四书、六艺、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红领巾》教学法、《昭明文选》、《古文观止》、三个维度、三主四式、六步教学法、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二、:分析理解

1、古代识字、阅读教学的主要经验、问题、弊端;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总目标;

4、综合性语文教材的特色;

5、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6、板书设计美感要素;

7、阅读能力、作文能力;

8、赫尔巴特的五阶段教学;

9、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

10、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1、教学语言的特点。

三、阅读议论:

浅析中职幼师专业语文口语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幼师专业 语文 口语教学

幼儿语文口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因此,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师语文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幼教专业结合起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幼教活动中去,这将有利于其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培养口语运用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和思想素质。

一、结合专业规范表达,推广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幼儿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用流利、具有规范性的语言。

(一)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首先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必须准确、吐字清晰,并且运用恰当的词汇,展现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美。这样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流利地进行口语表达,不要出现添字漏字、重复颠倒的情况,口语教学中运用的句式不仅要符合语法规范,同时也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在《小猪盖房子》这个故事里开头是这样介绍的:“猪妈妈有三只小猪,一只是小黑猪,一只是小白猪,还有一只是小花猪”。这句话一共有四个简短的单句,后面介绍小猪三句话有着相似的结构,虽然看起来是重复的,但与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相符合。因此,教师应该在句子里尽量多的采用短句,并里运用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少用抽象的名词,并且注意避免运用较为复杂的语法和语义。

二、结合专业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特定的情境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生活体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精心创设的良好氛围,也能促进幼儿大胆进行口语交流。幼儿教师在进行语文口语教学时,要从教学的内容出发,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交际情境,让幼儿能在良好的气氛下学习,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其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幼师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口语教育情境,激发幼儿的发达欲望,例如:在诗歌《我在草地上翻跟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草坪上,让幼儿尽情地在上面打滚、玩耍,翻跟头,感受躺在草坪上仰望蓝天、白云的感觉,这样幼儿能亲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为学习这首诗歌奠定基础。又如童话《弯弯的小豆荚》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四周的窗帘拉上,并播放课件展示夜幕中那一轮弯弯的月牙,引导幼儿与小月牙一起感受孤独和喜悦,并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幼儿自主设计相关的教学形式,例如自编自导童话故事,续编幼儿故事等,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进行口语表达的热情和兴趣,还会对幼儿理解故事和语言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合专业培养幼师生口语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原则,强调根据教学语言的美学特点进行判断和评价,注重体现教学语言风格。

(一)生动形象,表达直观化

幼儿阶段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需要通过直观化的形象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和丰富生动的艺术性语言,调动起幼儿的感受。例如在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开头有这么一段话:“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柳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叶子,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通过直观描述春天的景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童话世界。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语调要温和亲切,应该努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理解水平。

(二)情真意切,提高感染力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交流互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言中去,从而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幼儿进行口语交际的热情。注意选择使用一些富于情感表现力的词语、句式,流露出真诚、丰富的情感表达,调动起幼儿的良性情感。例如在“认识水果”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带动幼儿进入角色:“今年水果丰收啦,动物们开心极了,都要去摘果子!请大家把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好,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水果吧!”幼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暗示,教师所说的“水果丰收啦”、“开心极了”这些表现情感的句子,为幼儿营造欢乐的氛围。教师还可以运用语音、语调、节奏等表达情感,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只有语音悦耳动听、语调愉快柔和、节奏明快富于音律美,才能使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教师要善于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高低曲直以及节奏的快慢起伏,让语言表现丰富的情感变化。

四、结语

总之,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应积极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口语操作能力,从幼儿教师口语要求出发,突出幼师口语教学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口语强化训练,不断加强口语专业化训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主观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从而达到口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晓芳.幼师专业的语文教学实践初探[J].职业教育(下旬),2014,(4):95.

[2]梁红.幼师专业口语教学四步法[J].成才之路,2012,(12):93-93.

[3]苏使如.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J].文学教育(下),2013,(12):71.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篇4

但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学的现状是, 在教学过程中重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审美素养的培养, 即听、读能力的培养, 而对于学生说的能力即口语沟通表达能力却重视不足。语文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传统的美文佳作的赏析和评点, 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80%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篇章的阅读赏析。当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光辉灿烂, 而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欠缺, 语文课又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是语文课的职责, 这些也恰恰体现了语文课的课程本就具有的人文性、审美性的特点。但是语文的工具属性, 又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今天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坐而论道的高谈阔论, 也不应该只是师传生受的简单的知识传递, 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口语教学也应该重视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为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职场的竞争压力, 需要具备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人们往来频繁, 交流密集, 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感情的维系, 事业的开展。纵然知识渊博满腹经纶, 公开场合不能准确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在现代这个合作竞争的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说, 口语交际能力是能最直接展现出来的能力。此外, 口语交际的即时性还决定了交际主体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平时大学生即能注重口语交际训练, 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两种能力也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

而目前的现状是, 高职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 普遍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职生知识面较窄、知识存储量少, 思维不够敏捷, 缺乏逻辑性, 因而无法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情况恰好说明了他们急需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以取得进步和提高。

因此, 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一任务应该由大学语文来完成。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方面的练习, 既能照顾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 又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实力, 以应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

二.高职大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重文轻语。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文学。但是现在大部分院校的语文课, 普遍以经典美文的赏析为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 口语一般是渗透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口语训练却是非常少, 以我们学校的大学语文为例, 专门的口语训练课仅仅是每学期的一两次实践课, 这么做也仅仅是为了改变大学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课偏少的现状, 而不是因为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其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认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里, 仅仅重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显然是不够的。

2. 实用性不强。

由于口语训练课所占课程的比例偏少, 所进行的少有的几堂课, 也只能是泛泛而谈, 教学训练的内容仅限于口语交际过程中基本的一些技巧、礼仪规范等, 甚至于一些学校的口语教学等同于普通话教学, 很多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训练比较欠缺。虽然说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仅靠一个课程就想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不现实, 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 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专项训练。

3.与专业课结合不密切, 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专业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作为为专业服务的基础课语文课, 所有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应该体现专业特点和专业针对性。但是目前口语交际课的现状是, 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每一个专业的职业需求。

三.高职大学语文口语教学与专业课融合

1、提高口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

现在的高职大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最根本的原因是课时太少,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语文课重人文性而轻工具性, 口语教学的完整课时在语文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5%都不到, 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展开进行,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提高口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 口语教学课要开设至少10周以上。把口语教学放在与知识讲授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专业课, 体现专业特点。

为了更好地与专业结合, 为专业课服务, 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 必须要选择体现专业特点的教材。教材的内容要围绕学生以后在职场上的需求而设定, 可以包括求职应聘的面试技巧、自我介绍、竞聘演讲等这些职场的基本能力;酒店类专业的教材内容要考虑加入训练口才能力, 提高与客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 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等内容;旅游类的教材编写可加入景点介绍, 导游词的演讲、协调沟通能力、活跃气氛的能力的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市场营销教材编写可加入训练社交公关能力、劝说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 提高课堂效率。

口语教学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否提高, 关键在与学生自己的练习。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创造良好的氛围, 以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非常重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开口, 除了可通过讲授即席发言、演讲、交谈、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外。重要的是多创设一些职业情境, 设置一些有适当难度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酒店类专业的学生可设置一些客人不同类型的刁难问题, 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对于旅游管理类学生可设置一些在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常见的难题, 如当遇到团员对食宿不满、对景点不满等情况时, 如何机智应对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 可进行如何提高谈话中的自信, 如何取得陌生人的信任, 如何让客人接受产品等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专业而创设职场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时, 情景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 分工要具体, 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 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 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 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说求职面试, 这是每一个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一场模拟面试活动, 有的学生担任面试官, 有的学生担任求职者,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 肯定大家表现好的地方, 指出缺点和不足。也可模拟学生在以后职场上可能面临的问题, 以我们学校的旅游管理系为例, 可以模拟在导游带领游客游览过程中, 如遇到苛刻挑剔的客人时, 如何得体地应对等等。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一些职场中的应对技巧, 并体会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 跟自己在以后的职场中的成败有莫大的关系, 从而更加重视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能, 张弓.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3 (6) .

[2]刘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 2009 (18) .

谈语文反思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5

反思性教学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它在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感等方面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课程改革正在深化,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新的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反思性教学为基础,来进行提高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一、反思教学是“新课程”“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必然需求

贯彻实施“新课程”“语文新课标”,要求每一位教师打破传统课程观的束缚,都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语文反思教学中,反思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教师能够立足于真实的教育情境,随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是否遵循“新课程”和“语文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能够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还要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能够在反思思考的基础之上建构起自己指导教学实践的理念和教育哲学,从而真正贯彻执行“新课程”“语文新课标”。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主动建构语文课程与社会、世界及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综合包容、选择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养成以及适应当地社会环境和需要的语文课程,并以此为根基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进程,进而决定对语文教科书做出适当的剪裁,灵活设计教学活动,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建构起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使课程进展充满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也才能真正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和“语文新课标”,最终确立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二、语文课程特性对语文教师的必然要求

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熔民族性、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人文性于一炉;语文学科也绝非是一门纯粹的认知学科,而是一门极具复杂性、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事先无法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设计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势下,反思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才能发现思维过程中的错误,进而充分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对思维活动作出调整和纠正,或者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自己的行为更具规范性、明晰性、合理性和稳定性。这表现在语文反思教学中就是教师根据对教育环境、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情境的最新认知对教学的内容、意义和目的进行完全、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对所作的决定进行回顾;对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思索,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通过这种反思,语文教师提高了警觉度,从而具备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促使语文教师关注教学整个领域的问题,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到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具体、准确、可靠的依据,并把这种实践建立在对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及行为依据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具有全面合理性。如,语文教师在反思教学过程中,随时对学生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课程、教学策略、课堂的组织与原则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互动进行反思,并不断探究,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以及语文学科特性,把握教育时机,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转化教育矛盾,调节教育行为,进而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这样语文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符合语文学科的逻辑结构,最终改善语文教学现状。

三、反思教学是语文教师自我提升的必然途径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中,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教师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策略,就会带来教学行为的改变。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学习与自我提高仅仅是学习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及本学科等的一些理论性知识;语文教学实践也更多注重纯技术性地照套、机械模仿或移植别人的甚至别的学科的教学模式、方法,或者强调机械的课堂控制程序,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现实化。

专业化语文:中职语文教学新范式 篇6

关键词:专业化语文,中职,语文教学,新范式

长期以来, 中职语文教学基本上沿用普高模式, 没有职教特色, 不能融入到职教课程体系之中。所以,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范式, 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为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服务, 以适应时代需求。

专业化语文的界定及其必要性

笔者认为, “专业化语文”是以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 以服务专业素养为导向, 而形成的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认识。专业化语文的建构既有其理论上的必要性, 更有现实必要性。

(一) 专业化语文之理论上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是对“语” (口头语言) 和“文” (书面语言) 构成的信息载体的教与学的过程。 (1) 语文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可以分为三大类别:教学主体 (教师与学生) 、教学客体 (教材等信息资源) 、教学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间沟通的介质 (包括方法、手段、工具等) 。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主体、教学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介质, 不仅与普通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且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有明显的差异。所以, 中职语文教学有必要对已有的语文教学思想进行整合, 而形成自己的范式。

(二) 专业化语文之现实必要性

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不足、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是学习动力不足, 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我学习语文做什么?”虽教师强调, 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 但如此空洞的话语是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没有了学习动力, 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所以, 中职语文必须有异于高中语文, 它不仅要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同时也要为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服务, 要实行专业化语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专业化语文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个性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 共性是同类事物的共同之处, 即普遍性;个性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即特殊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马克思主义认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以劳动为生存方式, 这就是人的共性;同时, 劳动创造了人的思维能力, 劳动的种类不同, 思维能力的形成要素也就不同, 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生存方式也必然不同, 这种不同的生存方式, 就是人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个性理论为我们探究语文教学规律以及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提供了理论基础。专业化语文教学就教育主体和客观现实而言, 它既具有语文教育的共性, 又同时具有自身的个性, 是二者的辩证统一。专业化语文教学既要探究中职语文教学的共性, 也要探究中职学校各专业语文教学的“个性”。

(二)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从做中学”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职业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等著作中, 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2)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 在职业教育的本质上, 杜威认为, 职业的实质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是“从做中学”。 (2)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观上, 杜威认为, 不应把研究自然的科学和记录人类事业的文学隔离开来, 而应把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进行杂交。 (3) 在职业教育的实施途径上, 杜威认为, 职业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实际生产的技能、技巧, 就必须有多种教育途径。他认为:“通过作业进行的训练, 是为职业进行的唯一适当的训练。” (3) 作业训练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还必须通过实验、参观等多样化课外途径。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为语文教学的活动型学习、自主型学习、专业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给专业化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专业化语文教学, 在教材使用以及教学方式上, 不能不考虑学生的专业性, 务必使语文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 形成专业化语文教学, 实现语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双赢”。

(三)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是我国职业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他在1918年《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指出, 职业教育是“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是“教学做合一”的教育。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主要内涵有: (1) 教学内容上, “生活即教育”。他认为,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内容;教育对生活有反作用, 教育应当为生活服务。 (2) 教学方法上,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为此, 教师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 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有机统一的, 这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做”。“做”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做”的特征为: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4)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展现了学生生命主体的能动性, 对专业化语文素质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尤其是教学方法构建, 具有深层的指导价值。在专业化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话语权发生了动摇, 他只是“对话中的首席”, 是平等对话的主体之一, 教师应当采用最优化的方法, 引导学生完成“做”的内容。

专业化语文的思想内涵

专业化语文教学思想的内涵, 应从其本质、教材、教法以及学法上进行探究。

(一) 专业化语文的本质

所谓的本质是指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属性, 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质。专业化语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 必然具有语文教学的特质, 同时, 它又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特色, 是专业个性化语文教学。从其本质上来说, 它必须为学习主体生命发展所需的语文素养服务, 必须为学习主体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素养服务。

专业化语文教学不是对语文人文性偏废。为实现语文的人文素养目标, 在专业化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积累, 语感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关注。

专业化语文教学是语文工具性的新探索。在能力观上, 中职语文应注重一般能力与具体情境的结合, 注重胜任职业角色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 (5) 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专业化”, 在专业化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把语文教学中的“读、说、听、写”基本能力训练和专业语文素养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 突出专业性, 为专业学习服务,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在具体教学中, 要把语文教学和专业教育要求结合起来研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教材资源、教育方法、教学模式, 在完成提高语文素养任务的基础上, 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二) 专业化语文的教材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有国家教材、各地的地方教材, 版式很多, 看似精彩纷呈, 实则走的是普教教材的老路子, 严重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语文教材“大一统”现象非常严重。翻开任何一本中职语文教材, 从版式构成上看都是:“必修+选修”, 丝毫不考虑专业的不同。虽说近年来校本教材开发的呼声很高, 但中职学校真正做好这项工作的毕竟很少, 即便做了, 也还是全学校教材“大一统”, 还是没有专业特色。杜威认为一切经验是“从做中学”。很显然, 各专业由于各自的“信息场”资源的不同, “做”的内容、甚至思维也必然不同, 所以“大一统”适应不了学生的动力需求及市场需求。对此, 专业化语文教学提倡双版式教材建设, 即基础型语文教材和专业化语文教材。

所谓基础型语文教材是指与提升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密切相关的语文教材。在上文专业化语文教学的本质中, 已经论述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这里侧重阐述基础型语文教材建设。基础型语文教材建设, 在现有条件下, 可以对现有教材进行内容更新、资源整合和体例调整, 在注重“字词句章训练序列”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美文欣赏”阅读训练序列、“感悟生命”写作训练序列。在这一部分里, 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性, 弘扬中华文化, 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形成良好的生命态度、人际态度、生活态度, 陶冶积极的价值观。

专业化语文教材是指以与专业相关的材料为载体, 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应用性适用能力, 为学习专业服务的语文教材。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与将来工作的联系, 没有认识到语文的实用价值。而专业化语文教材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专业化语文教材绝不是传统选学内容的翻版, 它的主要特点有: (1) 以专业相关材料为载体, 专业不同教材不同。专业化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材的一种, 它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共同属性, 依旧要为语文的“读、说、听、想、思、写”能力训练服务, 但它的基本载体就是专业相关材料, 而不是传统的文学作品或一般文章。 (2) 以阅读、口语交际、应用写作为能力训练的侧重点。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 宏观上训练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信息梳理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应用写作能力。 (3) 专业化语文教材以“项目课程”为模块, 将语文的能力训练与专业专题训练融为一体, 做到“双赢”。

(三) 专业化语文的教法、学法

多样化是专业化语文教学的客观需求。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多样化, 其次是专业的多样化, 再次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里所探讨的方法多样化是指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教法和学法上的专业化、多样化。陶行知认为, 在教学方法上, 务必实现“教学做合一”, 这是方法论必须坚持的原则。方法应该是具体的, 而不是抽象的, 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训练, 情感的体验, 审美的陶冶。不同专业在学习同一篇文章时, 必然出现方法上的多样性。同一篇文章教法和学法多样化、专业化的原因有:

教学目的上的差异导致教法上的差异作为“人的存在”的“学生的发展与变革”是建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 (6) 针对同一篇文章, 由于专业不同, 对“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就不会完全一样, 就必然导致教法上的差异。专业化语文教学必然要求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具体化为学习专业能力的工具, 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发展服务。这就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要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在专业化语文教学中, 根据专业能力的差异, 一般而言, 文科类专业要侧重感性能力的培养, 理工科类专业要侧重理性能力的培养。所以教法必然不同, 具有专业化的特色。

学生知识经验上的差异导致学法上的差异正如杜威所说:“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造。”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不同, 占有的信息不同, 知识建构必然不同。同样, 学生学习语文的本能源动力、需要源动力、成长源动力等内源心理动力的差异, 也必然导致知识建构的不同。 (7)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学生自主建构的, 教师的功用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建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 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重教轻学”, 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结果使得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这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所以, 学法指导在当今中国的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研究学法, 就必须研究学生的知识能力建构。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张“以主动活动为中心”, 为语文教学的学法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同样的一篇文章, 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过程中, 专业经验的影响必然渗透其中, 形成不同专业多姿多彩的学法。

注释

1魏国良著:《现代语文教育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5-8页。

2何新婷:《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选自《文教资料》, 2007年第10期, 第83-85页。

3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第326页。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 (第2卷) ,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289页。

5石伟平著:《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322页。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篇7

但是,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生把语文看做一门与专业课无关的、无用的课, 对语文课没有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沿袭中学的教学模式, 偏重知识性的传授而忽略与专业课的衔接。长期如此便形成了学生不想学, 教师害怕教的恶性循环。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笔者通过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 认为语文课不是无用, 不是点缀, 不是可有可无。语文课与专业课或许隔着一条鸿沟, 但并非无法沟通, 语文教师应架起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良好互动。

本文拟以旅游专业为例,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探讨语文教学如何为旅游专业服务。

一、挖掘专业因素, 扩充知识储备

旅游与地理、历史、文化本来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无论是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还是对旅游产品包装、推广, 都必须以地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和人文性作为基础。因此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中, 首先就必须强化其人文、历史、地理知识。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在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自然应担负重要的责任。

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古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历代文人墨客在大自然中感受山川之美的同时也留下了璀璨的旅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为无数风景名胜增添了人文之美, 使旅游资源为之增色, 本身也成为了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例如, 岳阳楼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著名景点, 千百年来, 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抒怀, 或赋之以文, 或咏之以诗。在学习此类旅游文学作品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丰富学生的旅游知识, 提升其旅游文学修养。所以, 在学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时, 笔者首先以岳阳楼的一幅著名楹联作引子, 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也儒也吏也仙也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让学生首先直观感受到岳阳楼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一下子就震撼、吸引了学生。接着安排学生利用专业课知识动手搜集与岳阳楼有关的地理、历史知识, 做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本身即是岳阳楼景观的宝贵旅游文化资源, 岳阳楼更因《岳阳楼记》而名扬中外, 尤其是作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言论, 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名传千古。同时, 从历代文人诗词文章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杜甫《登岳阳楼》, 汪曾祺《岳阳楼记》等,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又如, 苏轼被贬黄州 (今湖北黄冈) , 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诗文, 借景抒情、咏史怀古。当今学者一般认为苏轼称作“三国周郎赤壁”的湖北黄冈“赤鼻矶”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但正是苏轼的这些“千古绝唱”, 使“赤鼻矶”得名“东坡赤壁”, 并闻名天下。今天,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旅游风景区的“东坡赤壁”, 正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的, 其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远高于其自然环境的价值。因此, 在旅游专业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要让学生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 赏析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诗词文章, 把握苏轼当时的思想感情。在作了如上种种背景知识的介绍并结合实地了解“赤壁”的历史之后, 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把握住这首词深刻的思想内蕴, 所起到的效果是传统文本分析教学法远远不及的。

再如, 学习柳永赞美杭州城市风貌的《望海潮》之时, 可以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等有关杭州西湖的诗词文章, 扩充知识储备。而当代作家叶文玲的《洛阳诗韵》是一篇文意深长、充满韵味的优美抒情散文。作者将洛阳的地理、历史、文化融为一炉,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在教学时可以按照上面《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 安排教学活动。

语文学习也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如在课堂学习过《岳阳楼记》后, 带领学生在参观武侯祠、杜甫草堂时去寻找、抄录诗词名句、楹联、题词等, 之后开展专题欣赏活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饶有趣味地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二、结合专业特色, 训练表达能力

旅游专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导游是一个美的引导者, 需要将优美的自然景色、丰富的人文内涵凝练成美丽的语句, 以生动有力的方式来感染游客。旅游策划者更是创造美的使者, 需要挖掘旅游产品的特色, 将对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形成文字, 引导游客消费。中职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可以大展身手。

如在学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节选) 时,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素材给画面配解说词, 并现场模拟进行导游, 训练学生即兴演说导游词的能力, 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边城》 (节选) 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湘西世界, 那如世外桃源般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和纯朴勤俭风土人情让人神往,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为“边城”茶峒写作旅游广告词, 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习《洛阳诗韵》时, 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洛阳的旅游价值,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 是历史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洛阳古, 有“天下第一寺”白马寺;洛阳美, 有“群芳之寇”的牡丹;洛阳绝, 有1 300多年的唐三彩;洛阳奇, 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洛阳是非常具有旅游价值的一座城市。在学习这篇课文时, 笔者根据班上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学生做角色扮演。每组中一人扮成导游, 其他人扮成游客。每组分配洛阳的一个旅游景点。无论“导游”还是“游客”课下都要查找资料了解所分到的这个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 “导游”准备好导游词, “游客”则尽可能发问来更多地了解这个景点, 以增加自己的旅游价值。这种方式无形中让“导游”和“游客”之间有了一种比赛, 双方都会尽可能地多搜集相关资料, 这样的方式在教学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荷塘月色》和《苏州园林》等文时, 都可以参照《洛阳诗韵》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素材写作导游词, 并现场模拟进行导游。

课后可以安排学生到当地的风景名胜采风, 搜集传说、故事、古诗词、楹联等资料, 并写成解说词。如笔者组织学生到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名胜古迹实地进行训练。将学生分组搜集各种信息, 将信息分类、整理, 写成解说词。另外, 也可以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课外阅读与旅游有关的文章、书籍, 然后举办专题知识竞赛,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深入探讨问题, 提升思想认识

旅游从业者就是文化使者, 不仅应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应该具备敏锐的眼光、深厚的思想, 能够分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引导游客认识纷繁复杂的旅游现象, 并解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介绍天山景物的游记散文, 天山的雪峰、溪流、湖泊、森林、野花展现出清新自然的原生态美景。因此在学习《天山景物记》时可自然地引出生态旅游的概念。我国生态旅游的资源极为丰富, 当前生态旅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作为旅游工作者, 必然要了解生态旅游的独特之处和价值。因此,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生态旅游的价值, 以及大力提倡生态旅游的目的。让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如保护旅游资源、维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 进而让学生具备“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认识。

又如, 在学习《边城》 (节选) 时, 引导学生思考保持淳朴的民风与开发旅游资源是否存在矛盾, 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树立旅游保护的认识, 提升学生的思想。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关于引进外国文化和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杂文。在旅游专业授课时, 笔者将“拿来主义” (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的方法与“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策划与交流”等作为结合点。首先选择旅游开发中的典型事例来印证作者的观点, 然后重点放在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来分析旅游现象, 解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拿来主义》写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但距离今天已有七十多年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待传统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笔者特意选择旅游开发中的典型事例来印证作者的观点。如运用课件展示实例:国际大片《阿凡达》走红后, 美轮美奂的“哈路利亚山”引起关注, 这座山就是以中国张家界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之中的“南天一柱” (又名乾坤柱) 为原型塑造的。于是张家界市的决策者便想借助《阿凡达》的影响, 扩大张家界的知名度, 将“南天一柱”改名为《阿凡达》中的“哈路利亚山”。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然总结出这是受外国文化的影响而改变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例子, 就是鲁迅所说的“废物”。这样既形象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 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了“拿来主义”的内涵之后, 重点通过实例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旅游开发中的实际现象, 灵活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 来解决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难题。又如, 当前海南正加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 这是我国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只能借鉴国际上岛屿型经济的成功经验, 如何去借鉴呢?是把夏威夷、巴厘岛、斐济岛、迪拜等国际著名旅游岛所有的东西全搬来吗?接着通过组织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即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 批判地吸收。在学习、模仿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整合文化资源, 突出特色。

再如, 丰都位于四川东部的长江北岸, 是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有人说丰都发展“鬼文化”旅游是宣扬传统文化, 也有人说丰都是借发展旅游为名宣扬封建迷信、污染社会风气。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现在你是一位导游, 要带旅游团去丰都。面对游客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将如何回答?你又会如何引导游客来认识这些现象呢?另外, 展示河南登封少林寺的例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认识当前少林寺的世俗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旅游现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以期达到运用“拿来主义”来解决旅游专业实际问题的目的。

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与旅游专业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以专业为突破口, 寻找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点, 让语文学习与学生所学专业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做到“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标, 也粉碎了学生“语文课与专业课学习无关、学语文课无用”的错误思想, 同时他们的专业特长也在语文课上有了用武之地, 进而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探析汽车商务专业语文口语教学 篇8

关键词:汽车商务,语文,口语教学,口才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形势大好。对汽车商务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汽车商务主要包括汽车商务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 “汽车商务管理人才是指在掌握一定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汽车文化、汽车营销等知识的专业人才;汽车商务服务人才是指在掌握一定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汽车常规维修及保养、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过户等方面知识的人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语文教师逐渐重视语文口语教学, 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本文就着重探讨一下对汽车商务专业学生的语文口语教学。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汽车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到4S店做汽车销售, 汽车保险理赔以及旧车交易、汽车配件营销、汽车租赁经营等工作, 因此, 其语文方面的训练能力主要是锻炼口才能力。根据语文教材并结合专业课程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注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在语文口语教学中可以结合《汽车构造》《推销技巧》《礼仪训练》等专业课程进行口才练习, 设置销售场景, 对汽车进行介绍练习, 如“现在有一款大众迈腾汽车, 汽车商务专业的学生是销售人员, 该怎么样很好地表达产品信息, 并把车推荐给客户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把一些汽车销售4S店作为课堂, 使学生有更好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场景, 把教室与真实场景结合起来具有更真实的职场感。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汽车参数指标等信息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 用合理恰当的语言组织起来并流利地通过口语表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客户有效地接受信息, 有利于达成交易。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模拟场景, 通过让学生掌握汽车陈列展示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注重语文口语表达技巧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口语练习, 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的使用, 不同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差之千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要素, 使专业术语与语文知识相结合, 通过不断地练习, 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下面以长安奔奔MINI1.0的汽车销售为例, 探讨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1.油耗表述方式 (长安奔奔MINI1.0理论参考油耗值是4.4升/百公里)

A学生:“长安奔奔每百公里油耗是4.4升, 与同类车相比油耗是比较小的。”

B学生:“长安奔奔比较经济实用, 它每百公里油耗高达4.4升。”

C学生:“长安奔奔百公里油耗仅4.4升, 同类车中油耗最小的车型, 为您节省更多油钱。”

A、B、C三个同学从专业知识的角度上, 都详细说明了这一款车的油耗, 但所表现的效果是不同的。A学生实事求是地表达出了车的油耗, 但只是客观表述缺乏感染力;B学生的表述方式就十分不当, 使用“高达”一词, 容易使客户产生该车费油的感觉;C学生表达最为恰当, 一个“仅”字突出了这款车非常省油的性能。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重对关键词的运用。

2.注意语言表述的条理性

A学生:“首先, 长安奔奔外观小巧玲珑, 颜色时尚, 采用流线造型, 充满动感, 并且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其次, 这款车的安全性能十分强大, 配置有安全气囊、四门防撞杆, 并且后侧防撞钢板等配置一应俱全。最后, 这款车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油耗低, 价格便宜只需29900元即可拥有。”

B学生:“第一, 它外观小巧玲珑, 采用流线造型比较时尚, 内部空间很大, 完全满足家庭需要。第二, 安全配置一应俱全, 保障驾驶员和乘员的生命安全。第三, 它每百公里油耗只有4.4升, 适合家庭使用。”

C学生:“外观上, 这款车比较小巧, 但不失内部宽大的空间。安全方面, 这款车的安全性能十分强大, 有效保护乘客安全。操作性上, 这款车设计简单但是操纵性强。除此之外, 它每百公里油耗仅4.4升, 十分节省燃油, 其售价只有29900元, 有超高的性价比。”

从语文口语角度分析三位学生的陈述, 他们的介绍都十分有条理性, 较好地把专业知识与语文口语表达结合到了一起。从语文教学的模拟场景中可以看出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与语文口语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口语课堂上, 教师应当较好地寻找专业知识与口语的结合点, 而不能生拉硬套, 真正把专业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口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以便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 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当前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如小组合作法, 让几个同学一组互相介绍表达, 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其他还有一些兴趣激励法等等。当前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情景设置法和案例分析法, 情景设置法使学生身处其中, 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学习那些优秀推销员的表达技巧和口语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互相交叉渗透, 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同时, 语文口语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举办一些可以锻炼口才的活动, 如演讲比赛以及辩论赛等, 这些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在都市化的社会里, 一个人不论就学或从事任何职业, 当中说话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老是畏畏缩缩或吞吞吐吐, 词不达意, 是绝对与成功无缘的。”在语文教学中, 就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东升.汽车电子发展趋势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 .

[2]黄智亮.新课改下中职汽车专业语文口语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9 (11) .

外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篇9

一、外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文化的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文中他表示发现很大一部分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无法用英文熟练地表达母语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介绍更是接近于空白。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对于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重视。

的确,外语专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语文,但语文素养仍然有待提高。一是表现在两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中文翻译成外语,表达不出中文的意境;外语翻译成中文,也体现不了外语的精髓。二是不能很好地让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相通,而这必然影响到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原因就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文化深层编码,都蕴涵在母语中。”王步高老师也总结出母语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说“母语是人们思维的载体”“母语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学子从母亲祖国沃土中汲取营养和水分的主根系”。外语专业的学生不缺乏外国语言文化的功底,但母语文化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两种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只有对母语文化建立丰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他国文化。

二、外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一个学期,少部分高校开设两个学期,课时不足、内容和知识量大。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什么内容?又要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语文教学最终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母语欣赏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这中间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母语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输入的过程,那就没有办法把它内化为深层次的东西,会影响到学生的输出,表现在专业学习上就是对外语的理解、阅读、翻译和写作的能力受到影响。其次,母语的学习其实也是一个外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么学生就很难顺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输入主要是提升学生对汉语的敏感度,加强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出汉语和其他语种的差别。主要解决对母语文学的吸收和内化问题,将审美放在核心地位。

输出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要加强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写作放在首要地位。

三、外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1.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编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已经有哪些知识基础,然后思考设计什么样的课程才最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有兴趣,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因而,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紧扣教学重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做到因材、因需施教。让学生感觉到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很实用、也很有趣。

2.根据各语种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就外语专业而言,每个语种都有它的特点,教师应该抓住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譬如在英语文学中,散文是它的亮点,因而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授课应该重点讲散文;德国文学偏重于历史、哲学方面,在选择素材时应重点选择历史、哲学方面的例文来赏析;日本文学主要是俳句、小说和动漫等,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与中国文学中同样的或者类似的题材进行对比教学,从而重点突出中国语言文学的特点。

3.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文学的文化承载功能。在讲授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譬如讲授《诗经》所呈现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创作风格,体现的是中国文学的中和之美,对后世影响重大。这种和谐涉及到古典文学的意境、中国画的写意、古代建筑的自然和谐、京剧的程式化和虚拟化等等。将文学与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将来的跨文化交流工作。

4.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编排形式。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注重对中国文学的赏析,只有少部分其他语种的选文。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材并不适合,因为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针对外语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形式上,教师按照“体裁+文学史+赏析”进行,即按照诗歌、小说、散文等分成几大类,首先讲对应语种的文学史,再讲中国文学史,再就是相同体裁外语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对比赏析。譬如英语专业,每个体裁先讲英国文学史,再讲中国文学史,然后是作品对比赏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效率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培训、参加研讨会或者自学,不断思考、研究,努力提高自己文学解读与鉴赏的能力。特别是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解读文学作品,必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一个问题进行阐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转变观念,树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理念。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满堂灌”,搞一言堂,而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的讨论与交流,教师都应该放下身段,多采用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创作式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和谐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与讨论,进行有效沟通。

3.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阅读文本,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价值,学生对老师所讲不了解、不清楚,学生就只能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譬如利用QQ、微信群对文本展开小组讨论,一人记录整理,然后在全班分享,该作业记入小组平时成绩。教师每周也可以抽查一到两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以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对学生实施有效监督。让学生在预习、阅读文本时不敢敷衍,每个学生都要通过教师提供的和自己查找的资料、信息,真正理解文本内容,为之后的讨论做好准备,在阅读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最终形成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经验,展示自我风采,从而将预习与阅读变成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动。这些基本都要在课前完成,所以这种方法也需要学生付出更多努力,才可能在课堂上有所成就。

4.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成果。通过布置多样化、趣味性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譬如古诗词教学,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习写诗作词,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古诗词改编为现代诗,甚至改编为流行歌曲,在课堂上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小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后续写”的方式,让学生续写一些经典的作品,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化对作品的认识。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分小组进行读书报告。每次课给每组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请一到两组学生为全班同学做一次读书报告。做读书报告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然后把这个规律以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批改学生作文,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每一次作文批改其实都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讨社会问题、人生理想和生命的意义,是教师与学生隔着文字在进行精神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还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建议,让学生觉得受到激励。这种作业可以补课堂之不足,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深入、内容更广泛、形式更灵活。提供一些相关语种的原文经典文本,让学生自行阅读,进行对比研究。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将一些相关语种的文本作为拓展材料放在课后作业中,先给学生一些阅读提示,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自己总结,或者小组讨论进行中外对比研究。譬如同样是说明一个观点,中国人讲道理,往往是先讲道理,再类比;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是从逻辑推理开始进行下去。学生可根据这个提示阅读相关文章,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为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软件、音频制作软件,将每次课要讲的文章,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做成视频或者音频,定期传送到网上,供学生课前观看和收听。

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布置作业的功能,将拓展阅读材料等文字材料上传,学生自行下载、阅读相关文本。教师也可以随时加入到学生的网上讨论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同时,由于智能手机和WIFI的普及,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利用手机搜索资料,将学生课堂玩手机变成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开展学习。

四、各方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促进外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要想切实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水平,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光靠语文老师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与外语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人员保持经常性交流,研讨如何将中文课融入到他们的专业课程中,做好中文学习与外文学习的对接工作。

此外,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也要跟相关语种的专业老师经常交流,相互帮助。如讲汉语隐喻方面的问题,中文老师找不到相对应的外语文本,可以与相关的专业教师联系,请对方提供相关语种对应的原文。

五、结语

外语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根据其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达到文学审美与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相统一,真正做到两种语言文化相通,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2015(2).

[2]戴从喜.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渗透[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3).

[3]李改婷,娄博.传统文化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课上的教学改革[J].语文建设,2016(4).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篇10

【关键词】 中职;专业教学;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学校。与基础教育不同,它的课程设置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而确定的,专业课会按其实际专业而调整,基础课则以够用、必需为度。中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就业做准备。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内容是一样的,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专业思想的形成是不利的。我们需要通过开展与专业结合的课堂教学、编写内部教材等方式,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专业理解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基础薄弱。大部分职校生的学习成绩处在同龄人的中等偏下水平,许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是想学习一技之长,对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兴趣,不能意识到语文在专业知识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部分同学都不能全面的具备。为了应付学期末的考试,学生功利性地、被动地学,考前采取一些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接受着各种统一考试,死板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任务,不加以消化吸收,只为保证最后的卷面成绩为目的,丝毫没有学生应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法缺少创新,教材陈旧。中职所用的语文教材大多不能体现专业特色,与普高使用的教材没有大的区别,这就与中职培养社会实践性人才的目的有所偏离。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很少考虑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导致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不能相结合。

二、中职语文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影响着他对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和运用,进而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学生要掌握好语文基本技能,进而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专业学科的学习搭建平台。中职语文老师要摒弃传统观念,主动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服务,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服务。

三、如何将中职专业教学同语文教学相结合

1.提高听说能力。步入职场后,沟通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提高听说能力,可以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在中学课堂上就不爱回答问题,因此听说能力较差。在他们接受中职教育时如果不加以弥补,将来个人的职业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如果他们能将个人想法、成果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无疑比那些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人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个人发展空间也会较大。

具体做法可以有:第一,开展三分钟课前演讲,与常规的演讲训练不同,这种课前演讲题目可以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比如以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为题,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更大的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探索;第二,语文课上形成专业问题的竞争回答机制,将一些专业知识运用语文课上所学习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来回答,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且形成竞争机制,只要开口回答问题即可加分,根据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加分分级,由此提高学生积极性。这些方法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增加了学生专业知识储备。

2.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阅读分为略读、跳读、精读、泛读。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含的信息,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效果,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读物,语文教师也可以为每个专业的学生推荐包括选读书和必读书的清单,供学生阅读课上阅读。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专业知识,其阅读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语文教学的互通和融通。

3.适当改变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要贴近专业特征,变教材为用实用价值的“学材”,语文教材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但是语文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材的执行者,而是要变被动为主动,做教材的选择者、开发者。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弹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将专业内容融于教材之中,加强生动实用的情景训练,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扎实、主动的学习,将教学课程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内在需要,以专业为本,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学生需求,变“教材”为“学材”。比如对于公关礼仪专业,我们选取礼仪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应用的相关文章;对于广告专业,我们将一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应用于教材文章中,以便学生萌发更有创意的广告语。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专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方法的一些粗浅见解,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不断反思,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中焕发语文生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发挥其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功能,突出其职业教育特色。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职业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模拟与学生今后从事行业相近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在专业知识、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

[1]左达.新课改下中职语文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1):42~43.

[2]潘淑.谈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意义[J].职业技术,2011,(1):18~19.

语文专业课教学管理 篇11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在要求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实行嵌入式教学法。但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的情形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考核方式千篇一律,专业上的区分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比如就中职学校的商务秘书这一专业来说,其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书法训练,会展专业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诗词的教学训练。二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知识素质的培养不够,“填鸭式”教学方式仍然盛行,教师重视的是课本内容的讲授,相关知识的连接度不够。语文教学不能对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应用。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专业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嵌入的独立性

专业教学和语文教学是相互独立、互惠互利的,所以要想达到双赢的效果,一定要让中职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互为所用,教师要积极改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语文学科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外联系,让语文课堂成为拓展专业学习的平台之一。

(二)重视专业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嵌入的渗透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要求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行各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将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再进行授课,语文课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和专业学习的需要,找准切入点,有效渗透,给学生呈现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堂。

(三)重视专业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嵌入的整体性

中职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都是面对全体中职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一定要保证专业教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感受文章情境的同时,还要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中职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从内容和形式上将专业教学嵌入中职语文教学

从内容上来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就要将语文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首先,要积极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多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学习内容和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未来的就业、生活相距甚远,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让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于机械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利用人文性文章和专业性文章的对比阅读,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就要通过设计内容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积极发现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专业元素,比如在作文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导游专业的学生写一段解说词,让营销专业的学生写一份营销计划,让机械专业的学生写一份机器使用说明。

(二)充分考虑各专业学习的特殊性

培养能够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也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专业学习的独特性,根据不同专业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不脱离专业知识学习的大条件下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好专业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独立性、渗透性和整体性,使得中职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完美结合。

(三)将“岗位语文”作为根本

中职教育的实质是职业教育,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知识的时候要牢记这一点,记住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专业教育的要求,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清楚定位中职语文知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面向岗位需求。

(四)结合专业知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师需要在引入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的最佳点,比如在商务管理专业的语文课中嵌入商务管理专业的知识的最佳点就是普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大大改变重语文轻专业的教学现象,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语文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平衡好专业教学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有效手段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要求教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将专业教学嵌入中职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深化专业知识。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力度不断提升,中职教育作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其教育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好职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嵌入专业教学,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专业教学,嵌入策略

参考文献

[1]姚爱民.浅谈职校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有机渗透[J].南方论刊,2006(1).

上一篇:临床带教下一篇:老龙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