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精选12篇)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首先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实现功能进行概述,并且对其依赖的技术进行研究,然后针对我国当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严格的开发和测试流程对建设策略,从而为企业构建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由工业时代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发展也成了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直都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我国迫切希望通过经济快速发展来带动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进步,进而提升我国市场化水平。我国的市场化阵营中,企业经济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重点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也成为主要的重点项目被逐步的重视并实施起来。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来实现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企业发展的方式,加快企业员工素质转变、提升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升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加速企业转型,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生产水平,必须在以下几个特征方面实现相应的功能,才能够为企业的数据信息管理提供支持。第一,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必须能够为企业生产的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查询服务,能够通过科学的、专业的理念和算法,将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加工、分析,并且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将其展示给企业领导层,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相应的科学、正确的分析辅助信息。第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融合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时,必须将相关的先进管理理念转换成相应的算法,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数据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处理,从而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数据的高效管理。第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为整个企业生产提供专门的支持服务,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有一个完整的企业链构成,不仅包括正式的生产过程,而且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诸多支持部门的工作流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必须涵盖企业生产过程中全部的服务功能,实现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生产系统。第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辅助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企业服务的系统,在实现时必须考虑良好的人机交互性,通过人机职能分离和协作来实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而为企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来共同完成,所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来实现。
第一,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的专门技术,主要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获取、业务处理、编码、传送等技术。一般看来,数据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数据收集,即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通过专门的技术手段,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功能,或通过扫描、传真等其他手段获取数据源等,从而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获取最初的源数据。其次是数据转换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数据获取、数据整理、数据编码等基本过程,从源数据中获取目标数据,并按照业务需求对其进行整理,最后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编码转换,方便最后的传输等需求。然后是数据组织,即按照固定的格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降低传输带宽或存储空间等。最后是数据输出,即将处理完成的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展示或打印,为企业生产提供辅助分析的依据。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是数据库技术。目前,针对传统的格式化数据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基本成型,成熟度相对比较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基本能够满足各个企业生产的数据存储的基本需求。
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
互联网络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互联的最基本的条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互联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都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而这些技术,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品或技术,为人们提供稳定的服务。在互联网中,各种网络网关、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为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等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而其中的TCP/IP协议则是实现数据传输和路由寻址的最基本的实现协议。服务器的硬件产品也大都被各大IT公司的产品所垄断,如惠普公司、IBM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生产的服务器都是相当成熟的产品。操作系统则主要是以Linux为主,上面运行着各种应用平台等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供最基础的服务功能。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大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比较良好,但是众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金匮乏。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整体的企业利润较于大型企业来说非常单薄,那么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则相对较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包括了提供直接服务的软件系统,而且涵盖了各个硬件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等,这些资金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再者,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在建设之余,需要大量的运维和管理工作,这些方面的也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限制。
第二,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不规范,质量低下。
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算法不正确或不到位,最终导致系统的业务流程上不规范,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硬伤,也是造成与大型企业管理差距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资金投入不够,开发过程并未完全按照专业的实现软件开发流程来实现,最终造成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漏洞百出,质量低下,性能欠佳,甚至在业务数据分析上不能细致准确,最终提供的辅助分析数据出现偏差,为企业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三,视野局限性。
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思路狭隘,视野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未放眼未来。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的投入,是与企业长期管理工作挂钩,在短期内很难收到很大的利益成效,所以领导层在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利益,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的需求,尽量做到当前的系统能够在未来进行很好的维护和扩展,从而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更好的基础。
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兼顾现在,放眼未来,通过加强自身的资金投入,选择合适的、性价比高的系统,通过完整的、专业的开发流程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采用正规的开发流程。当前软件工程思想中,针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模型有很多,最初的开发模型是名噪一时的瀑布模型,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和信息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复杂性增强,出现了V模型、W模型等,已经当前比较热门的敏捷开发模型,无论如何变化,都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就开发而言,需要做好前期的需求采集和分析,获取最基本的需求,然后按照得到的需求分析,撰写专门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开始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即从设计层面,对系统的部署结构、功能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结构和接口的设计,然后对具体的详细功能进行详细设计,最后按照详细的设计流程进行编码过程。每个具体的功能实现之后,将每个单元逐渐整合起来进行系统集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当然,目前的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逐步将测试融入进来,不同的系统对测试的要求也不一样,以一个最严格测试流程来说,需要对生成的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进行评审,对编码进行规范检查和安全性检查的静态测试,对每个具体的系统进行单元测试,在集成过程中进行集成测试,然后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成的系统测试,而系统测试又包括了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的测试,这些工作都是保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生产提供正确的、良好的、有效的、安全的企业服务。当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之后,需要进行上线部署,部署之后需要进行运维工作,这些都是保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所在。
4 总结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在必要的要求下,融合了诸多信息技术的实现过程。而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专门的实现流程,通过专门的开发和测试、部署和运维等工作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最终为企业构建专业的、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大吉.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河北企业.2013(07).
[2]楚清波.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企业导报.2014(09).
[3]赵薇.关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2).
[4]王斌.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现代商业.2014(11).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2
时间:2015-08-10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本文字数:8943字
内 容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信息不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市场竞争力的紧密联系,提出了如何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集成化;信息化;竞争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2.1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5
2.2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6
第三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
3.1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8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的思索的问题„„ 1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17 4.1 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17
4.2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 赢得竞争优势„„18 4.3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19
总 结„„21
参考文献 „„2后记
„„2第一章
绪
论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时候,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我国“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和重要内容而备受国人重视。加入WTO旨在使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主流之中,缩短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入世”不仅在经济运作层面和体制制度层面对我国产生冲击,同时,企业建设和管理文化层面也同样受到影响。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基础工作抓起,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的管理、业务管理、信息服务等;只有做好这些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才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它涉及到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等等这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办公自动化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文件资料积累堆积如山,给文件保管、查询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办公程序,从文件起草、传阅、审批、归档、借阅等各个环节,常常存在浪费纸张、文字不清、传阅不及时、文件去向不明等现象。而信息化下的办公自动化。只要一台电脑,将所有文件输入进去,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主题词和全文检索进行查询,这样做既安全又省时,又准确,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业务管理科学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业务从调研、立项、签约、履约到后期的服务,都可以进行科学管理,例如快速准确计算各种存在大量内部运算关系的业务报表,随时掌握大量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对业务市场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对租赁合同、工程项目合同等各种业务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检索查询程序生成各种报表,绘制各种统计图形,实现日常管理、综合分析和预测功能。
信息服务网络化
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于客户,并与其他企业建立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换,达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统一协调。
利用网站向客户提供详尽的企业产品信息和服务介绍,减少企业宣传成本;利用网站向客户直接进行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增加企业收入;利用网站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建立网站后还可以设置自己企业域名下的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企业通讯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极大降低经营成本。借助互联网,决策者得以迅速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新闻,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
商务活动电子化
商务活动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利用网络技术直接与分布各地的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储运商、银行、认证中心等团体和个人相互连接,进行各种商业交易活动。例如: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帐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2.2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领导重视,引进人才
为更好适应发展,顺应大势所趋,企业应广纳贤才。作为信息网络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商务交流、巾场营销、贸易理论、相关法律与惯例等。重视自主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我国企业大部分设备落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形成技术创新项目、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工作。加快从传统的技术开发方式向电子设计自动化方式过渡,变生产后的验证为生产前的验证,加快虚拟制造技术的普及和虚拟商店的开设。
虚拟制造就是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测及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其结果是产品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应变能力强。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在网络上建立虚拟商店,这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收集、传播、反馈,连通干家万户企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消解了“生产什么、怎么生产、销售给谁”的问题。
总之,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使管理、生产、销售融为一体,更加安全、准确和高效,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网络,企业的领导人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各分厂的经营全貌,运筹帷幄,并可迅速下达各种指示到各部门和分厂,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建网,树立了企业形象,直接面对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通过上网,解决了企业存在的各种弊端,提高厂竞争活力,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了与国际贸易接轨。
第三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打下基础,九十年代中后期发展快速。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跟国际的先进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意识,需求,应用深度,技术实现,资金投入,应用效果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1、意识方面
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的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总的说来,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各个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差却很大。
2、需求方面
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好。很多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公司。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少。譬如说,棉纺行业。企业效益好的,行业竞争激烈,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较为强列;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相对来说就不太强烈。
总的说来,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以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方面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较广,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具体说来,很多企业就某一方面的信息系统的,譬如说财务方面,库存方面等等,应用比较广。但是,基于企业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比较少。而且,据统计,这样的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效果不好,成功的例子很少。我想这跟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滞后有很大的联系。在谈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延的时候,我们已经强调过,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对于这种面向整个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
此外,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总的说来,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4、技术实现方面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实现方面有两个典型的特点。其一就是,研究较深,实现较浅。我国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将信息化技术转换成产品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研究院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其二就是,“信息孤岛”日渐突出。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共享,进行交流,数据出现了脱节何不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这一点势必成为企业全面走向信息化的一大障碍。
5、资金投入方面
企业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一直把重心放在硬件的投资上。很多企业领导认为,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用硬件一步一步堆砌起来的。他们愿意在硬件方面做出较大的投资,而在软件方面的投资很少。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应该这么说,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硬件和软件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软件占的地位更重。很多国家把软硬件的投入比例作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量化指标。软件的投入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软件的投入比例判定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它确确实实的从某个角度透漏出了信息化的水平。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向了软件,硬件和网络产品并重的局面。甚至在有些企业里面,在资金投入方面,软件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硬件的投入。此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开始认可,尤其是系统软件的升级维护和定制开发。
6、应用效果方面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应用效果方面,总的说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的企业在信心系统应用方面的热情高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各个企业在大型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很有限,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的思索的问题
1、什么样的企业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
在与港务局的信息化班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讨论到这么一个问题“就中国而言,目前,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讨论过程中,有的人认为只有大企业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没什么大的意义。这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因为一个企业是否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取决于它的外部的竞争状况以及内部的效益状况。对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无疑可以让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竞争能力更雄厚。改革开发以后发展起来的许多新型公司,在中国的信息化潮流中走在了前头。这跟其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外,一个企业的效益状况也决定了一个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物质条件。没有强大的物质条件作后盾,搞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信息化建设对那个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企业的效益很不好,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满足。对于这样的企业,谈信息化建设是不切合实际的。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有很多企业的业务涉及到的文档,数据,图纸的数量极为庞大。如何存储这些文档,数据,图纸成为企业最头疼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迫切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看了前面的论述后,可能有人就会问“那这些外部竞争不激烈,效益不好,业务数据量不大的企业是不是就不用进行信息化建设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任何东西都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一定要等到外部竞争很激烈,效益很好,业务数据量很大的时候,那就迟了。我们对于这样的企业,并不是要求它们不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而是说它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没有那么大。但是,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们从现在起,应该一点一点的开展,从点到面。否则,等到同行业的企业都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想取得明显的优势就很难了。
总的说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外部竞争环境不是很激烈,业务数据量不是很大,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应该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开展信息化建设。
2、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的相应调整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作出那些相应的调整呢?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市场定位的改变。以前,对很多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位是国内市场,而且面对的国际竞争也不激烈。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增强。而且,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从全球的市场出发。譬如说,在进行面向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时候,应该是基于全球的,而不是国内。此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最好能给与国际接轨。譬如说,在很多量化的值标,语言等方面,应该尽量的接近世界的潮流,或者是留下接口。
3、信息化和工业化
我国在十五规划中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样一来,信息化已经被提到了跟工业化一样的高度。总的说来,信息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并能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差异。
(1)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工业化主要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动力和机械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的体力不能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是解决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信息化主要解决的式信息的编码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的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将人从繁重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在发展动力上的差异:工业化的发展是以资本为第一推动力,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显现出“资本导向”的特征。信息化的发展是以技术为主要动力的,以技术的不断突破带动产业的进步,显现出“技术导向”的特征。
(3)在发展条件和手段上的差异:工业化的基础是农业化,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主要靠竞争来实现,其观念是参与面越少越好。信息化的观念是参与面尽量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不能盲目的仿效西方的信息化进程。因为中国的信息化现状决定了中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很多西方国家,譬如,美国,都是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但是,中国采取的政策不是等待工业化的完成,而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重,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带动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如果固守旧的模式,等待工业化的完成,这是不科学的。但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由于没有强大的工业化作后盾,需要我们谨慎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效益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很多人都喜欢用成本和效益这两个概念来衡量所接触的事情。于是乎,很多人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是多少,它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我个人认为,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虑信息化建设是不科学的。首先,信息化的成本虽说能大概的估计,但是有许多的潜在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是无法衡量的。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取得跟很多方面相关。想要定量的获取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效益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在这里,我想用港务局徐站长的那句话作为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效益的最好诠释-我们的员工离开了现有的信息系统,是无法开展工作的。简而言之,成本有限,效益无限(当然,这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
5、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人的因素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大而言之,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也不是信息产业部的事情,它需要全中国的人民做出共同的努力;小而言之,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这个企业所有人的事情,上至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下至企业的普通职工,都应该为信息化建设作努力。我个人认为,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开发层,执行层。这三个层次的人都可以为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一是决策层,也就是企业的领导层。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强弱,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据了解,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到最后不了了之,跟领导的更新换代关系密切。那么,作为决策层的领导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首先是提高个人的素质,努力的增强信息化的意识。其次就是要大力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是,对于信息化建设,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定期的进行成果检验。第二是开发层。譬如说,港务局的那一套信息化班子就算是开发层。这一层是决策层和执行层连接的枢纽。对于,开发层的人员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主动的与企业的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充分了解需求。其次是要主动的向领导汇报工作,做到上传下达,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了这样的基础,开发工作才能开展的顺利。第三是执行层。也就是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作为系统的使用人员,应该主动的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向开发人员反映。有了这三层人员的共同努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才会越跨越大。
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4.1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1.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ES、Dss、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 性,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 ”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塔型结构。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4.2、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1.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ES、Dss、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 性,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
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人才储备、资金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企业要及时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使之与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企业经营的集成化管理,从供应商、合作伙伴、生产过程到销售和客户关系的信息管理。因此,信息化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改造,也对管理模式革命和挑战。可以采取:(1)找好信息化建设突破口,“结合自身实际,结合行业实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进行改造,时信息效益最大化。(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
2.加快信息化服务业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人力和物理的保障。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企业因应在大的环境下把握信息化的方向和策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因此要把培养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持续教育 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主管队伍的建设。
总
结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在企业进入信息化阶段,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有的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赢取市场的竞争力,为长远的更好的发展打算。因此,企业信息化须结合实际环境,更加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后
记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热火朝天开展着。虽然我们信息化建设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信息化的步伐走的有一些摇曳,但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实际出发,切切实实的解决上述的问题,中国的信息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的。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到论文中期报告,直到论文完成,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关心和指导,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经验都让我获益非浅。
在此,再次向老师的直到表示忠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各位授课的老师的悉心教导,还有同学的建议和分享,使我得到了许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篇3
一、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硬件状况
据北京市乡镇局调查显示,在1060家乡镇企业中,配有计算机的610家,占57.7%,有内部局域网的93家,占8.8%。被调查企业每千人计算机拥有量为30台,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普及率仅为9%。由此可见,我国乡镇企业硬件基础设施设备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企业虽然有计算机,但仅仅是在领导和文秘办公室,把计算机当成高级打字机,根本没用到财务上。少数企业不但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还把计算机当作娱乐工具。
2.软件情况
现代企业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我国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事业偏窄,理财观念陈
旧,财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专业知识薄弱。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排斥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要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企业财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由总账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现金流量表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十大系统模块构成。
1.总账系统以资金流为核心反映企业的全面管理过程,在总账系统主要进行凭证的录入、查询、审核、过账汇总等操作,自动生成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资金日报表等账表。
2.工资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动态变动,工资费用分配,银行代发等要求,还有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功能。
3.报表系统,报表用于对系统进行数据提取分析和汇总,因此可方便的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基本财务报交易及其他各类自定义报表。
4.财务分析系统。企业对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和预测。
5.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台账及基本信息、资产分布和使用情况、资产调用和转让情况及资产折旧情况等信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用于查询和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
6.现金管理。出纳可以利用这一模块处理企业中的日常出纳业务,自动生成各种报表。
7.现金流量表系统。
8.应收款管理系统。系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的核算、管理、分析、预测、决策。提供应收账款回款分析,周转分析和往来对账,信用管理,并能根据不同设置提供债权、催款提示等。
9.应付款管理系统。系统对企业的应付账款进行全面的核算、管理、分析、预测、决策。输入预设条件后,能够进行应付账看的自动核销,张玲的自动分析,应付账款有关凭证的自动生成,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10.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分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分析三方面。成本管理對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有很大的作用。成本分析从管理会计的校对对成本要素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有了这样一套功能强大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使我们的乡镇企业摆脱会计发展的会计电算化阶段,直接进入会计信息化,它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这套系统使得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对经济活动的决策。把广大会计工作人员从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系统建设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乡镇企业实施这样的管理系统,难度非常大。但是为了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定得痛下决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下去。企业建立这样的管理系统从轻的来说是建立了一个信息平台,从中的来说要打破原有的业务流程,可能要剥夺或调整某些人或部门的权力,最起码要改变一些人的工作习惯,因此在实施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1.规范的内部管理是成功应用的关键。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各部门的信息不统一,数据不一致,上管理系统也不起实际作用。企业在实施管理系统之前应在企业内部建立真实意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合理规范的业务流程,落实单位的各项考核标准,明确责任。
2.领导的重视是系统应用的保证。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决心和支持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单位领导必须有管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数据化管理,领导的重视可保证系统个方面的需要,保证资金的需求。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带动全体思想意识的转变,从而更好的接纳系统并努力学习、积极应用系统。没有领导的参与和支持,系统的实施是必然要失败的。
3.优秀的人才是应用成功的主要因素。人才的缺乏也同样阻碍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有优秀的人才,能很好的把握管理系统的实质,并能结合公司的业务,经管理系统的功能充分使用。具体管理人员必须有积极性和专业文化知识,只有领导重视,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积极给与配合,管理软件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是我们乡镇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浅谈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4
近些年随着企业网络信息的不断进步, 企业的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依靠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就目前情况看, 企业在进行内部信息系统建立时, 主要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效性、便捷性和经济效益。当然, 随着网络高科技犯罪的出现, 企业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受到打击, 怎样保护企业信息系统安全, 成为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的来说, 自世界经济一体化到来开始, 企业也迎来发展上的春天。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企业发展武器, 自其出现开始就以特有的便捷性、客观性、准确性俘获众多企业管理者。但受到我国国情、经济、现代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程度不高。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程度是否有所保证, 已经成为企业正常运营与否的关键保证。但是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开放、资源倡导公平享有的年代, 对网络安全的合理保障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加上计算机性能不断发展、各类病毒也在悄悄兴起, 严重危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发展。随时都会给企业网络系统造成威胁并带来难以控制的经济危害, 甚至还会危及到国家、社会和各界的利益。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企业间经济扩展和市场占有的局面加剧无形中都增加了企业遭受到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攻击, 进而使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处于危险状态, 影响企业各项事业稳步运行。对于企业来说, 一旦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出现状况, 就会使企业像无本之木一样, 没有办法贯彻实行已经制定的发展战略。因此, 本文将重点针对企业信息系统如何建立进行深入研究。
1. 管理因素
企业信息管理因素分析, 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管理人员或者是计算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身为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人员, 其工作年限、是否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都会影响其在企业信息管理操作中的准确性。不熟练的技能也会对计算机性能或是数据造成损害, 使之数据丢失或影响使用。另外, 在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之后, 工作人员可能会对企业管理者某些做法不能理解, 出现极端心理, 进而做出一些伤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行为, 如破坏企业信息系统或者是盗取一些重要文件等, 成为了企业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此外, 企业发展中涉及到了宣传、设计等成本, 由于资金有限, 对于内部信息系统的建立在资金上投入不足, 影响了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进展。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现代化企业,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都是必然趋势。同时无论是终端销售还是电子互联网销售, 都是离不开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建立的。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建立, 并不是单纯的购进先进设备, 这只是单纯的硬件要求。另外, 设备的日常维护还有相关信息系统建立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等等都是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重要性的决定因素。
2. 黑客及病毒
对黑客的理解是从国外发展过来的, 是hacker一词演变过来的, 其最开始出现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 基于在一种爱好兴趣上进行计算机破译的人的统称。一般情况, hacher并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普遍是个人喜好。而现在对黑客的理解, 指的是能够熟练运用并掌握难度高的电脑应用的人。目前对黑客的解释通常是电脑安全等信息的“侵略者”。黑客的分类一般有红客、蓝客、白客、灰客, 其代表的含义也各有不同, 另外需要将黑客和骇客进行区分, 二者尽管只有一字之差, 但代表意义有很大差别。
对计算机病毒的理解是指在计算机的固定模式中安装上对计算机有破坏性的或者是影响数据安全性, 阻碍计算机正常运行或者能够拷贝计算机中相应命令的程序, 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复制性和传染性。
二、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1. 制度措施
对于制度上的防御肯定是要从完善相关的系统体系上进行的, 预防一些不良用户在入侵到电脑后通过非法行为对电脑进行掌控或通过电脑进行其他的违法活动。这就要求企业信息管理者要在固定时间对电脑的运行环境进行监督检查, 保证电脑系统体系安全和运行环境平稳发展。然后, 要增强计算机用户对网络运行是否健康的识别能力, 增强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提高, 定期安排时间、地点对企业员工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的普及。完善企业内部关于相关客户信息的健全工作, 做好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情况、登陆地点、时间等信息情况的记录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健全内部网络日志, 便于在发现可能出现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时候能够准确发出信息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于企业来说, 建立网络日志是其发展中最应该要注意的关键点, 采用网络日志并进行安全性能实时监测, 有利于避免因不安全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增强企业网络使用者的安全认识。
2. 技术措施
(1) 建立网络安全预警系统
一般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人为预警和病毒预警两个方面。在电脑中的重要位置安装上网络入侵监测体系, 可以便于对电脑的技术和安全性在发展危害行为或改变。入侵监测体系还能通过设立在固定时间对制定要求的位置进行监督和控制, 判断哪些系统是具有危害性的, 但是防火墙还不能够准确判断的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从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后对自身安全系统的“侵略”行为。而病毒预警系统通常是采用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全部数据进行监督监控的行为, 确保在一天每个时间段内都对数据包传送扫描一旦发展病毒就要马上进行危险信息提示,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很快的通过定位查找的方法找到病毒的发出地。同时, 在短时间内陆续产生通过快速扫描出来的网络日志和调查报告, 为企业专业人员查找病毒具体来源提供便利条件。
(2) 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 顾名思义, 其含义在“隔离”二字上, 是指企业内部的网络要同外面用户网络进行有效方法的隔离手段。这种手段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路由器, 通过采用路由器筛选掉可以定位的地址和相关服务。二是防火墙, 防火墙是现代电脑中常常使用的一种保障电脑信息系统安全的软件, 是安插在不同网络之间或安全范围间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模式, 能够依照企业制定的安全战略部署进行监督控制进出网络中信息的安全软件。另外对于防火墙来说其本身就是有非常强的抵御攻击特性。所以, 对于防火墙来说它是为企业信息安全提供保证的最基本的信息管理设施系统。
(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将网络整体分成了三方面, 即内部网络、隔离区和外部网络。对于每个级别和对象的访问控制程度是不一样的, 内部网络是基础性网络, 只能够在内部进行使用, 不允许外部人员通过任何方法和手段进行使用, 也不会向外部进行任何服务的宣传, 同时也不能够被定位, 因此, 要重点进行保护。隔离区属于一种对外服务, 它将企业内部可以观看、正常使用的信息都放到隔离区上, 外部人员可以进行观看了解, 也为其提供相应服务。因此由于其开拓性的特征也使得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难点。但是由于隔离网的特征使其与内部网络之间是一种分离的关系, 因此, 即便隔离网受到威胁也不能危及到内部网络正常运行, 是一种多方面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保护的手段。
三、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
1. 技术层面的对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增强企业系统操作人员、负责用户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人员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部门, 要时刻把握好计算机系统的不安全因素排查情况。另外,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数据要进行拷贝, 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网络系统安全保护也是最为切实可行的。
(2) 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正如上面说到的一样, 其实是负责网络安全防范和通知警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确保网络资源的正常使用, 不能被一些试图破坏或者是非法获利人提供有机可乘的机会, 也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策略。对于访问控制来说其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 一般有人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访问控制等多个方式的访问渠道。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和众多的网络信息系统保护一样,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备份, 可以有效保障企业信息系统非法入侵后的系统恢复工作。备份是对数据库内容保护最为稳定和容易的一种方法。当不稳定因素发生的时候, 能够保证企业网络信息的正常运行。而恢复的理解, 就是在不限定因素发展之后利用网络技术的备份功能用来对数据库内容进行重新恢复并正常使用的功能。
(4) 应用密码技术
这项技术属于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通过采用密码的方式方法确保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保护。通过密码加密和身份验证的方法也能够保证在出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密码技术通常采用的是古典密码、公钥密码、数字签名等多种密码形式。
2. 物理安全层面的对策
为了确保电脑网络信息系统在安定、平稳、客观的条件下发展, 就必须要切实使系统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物理背景下进行发展。这样的背景就是指企业网络的所在地, 即机房和其他基础设施, 通常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
计算机系统的安定环境, 其主要的构成要件有温度、适度、空气清新程度、有无蚊虫、通风效果、抗震能力、受磁场干扰与否等多方面要件构成, 对于计算机的所处环境要求也是最为严格的。
(2) 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
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装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对其安全性能、技术使用、实际操作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计算机机房场地要求, 一方面要关注外部环境是否安全、地理上是否有保证、供电量是否有保证、周边有无强大的电磁波影响等等。另外还要注意其周边的人员、企业是否安全或是否存在不稳定因素。
(3) 机房的安全防护
机房的安全防护是对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物力灾害和未经企业同意就给机房重地带来严重破坏、损害其周围网络基础设施、重要数据丢失而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保障。对机房建立要遵循:第一, 要设立严格的访问用户判断制度, 即对用户进行身份上的确认;第二, 来到机房重地的人一定要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和对机房设施严格把控管理;第三, 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建立健全多层安全信息防护圈, 预防可能有人出现非法的暴力入侵事件;第四, 设备所在地的建筑物应该同样具有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
四、结论
近些年,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具体的讲述,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一方面涉及到的是技术, 另一方面涉及到的是安全。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困难严格的系统建设项目, 无论是在个人观念上还是实际发展情况上都要进行改变、革新、管理, 与现代化技术等相互结合才能完成企业信息系统在常态中发展。所以, 在设计和制定企业信息安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 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制度。从目前发展进程上看绝对安全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有的, 所以, 在电子信息化发展中, 对信息系统安全性能健全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建立问题进行分析后虽提出了在某些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大体构想, 但缺乏更为详实的设计和例证, 另外对本课题有关资料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 同时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较有限, 以期在今后研究中完善补充。
参考文献
[1]石宇楠.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中员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2]洪丹.浅谈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03) .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论文 篇5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我想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
三、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应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应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随着大型企业的IT市场逐渐趋于平稳,而竞争却还日趋激烈,那么企业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管理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总量高达1200多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从城市到乡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而计世资讯公司的调研结果则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00多万家,但其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的中小企业仅为40万家左右.从CBI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粗略浏览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产品是最基本的标志,也是每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在企业中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比重分别为77.6%和22.4%,并且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多为部门级以上负责人或是部门负责人,其余人员的使用还是台式电脑为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器速度慢。机器配置比较低可能是中小企业机器速度慢所存在的主要原因,像系统稳定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其他各方面的反映都是比较好.二、目前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还限于某一个管理软件的使用上面,分布也不均匀,基本上没有什么整合的系统服务.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供应商没有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说企业信息化欠缺还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拥有7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的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的企业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企业间涉网交易阶段和全球性运营阶段.企业在配置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后,如何才能让这些系统统一协调、相互融合呢?调查发现,通信系统最为关键,它是提高企业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核心。
总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400多万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比例为30%左右;而20万家的企业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少部分达到了第三阶段,整个比例为16%左右.到2009年,国内有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在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则占75%.与大型企业比较来看,国内大型企业九成以上建立了内部网站,近八成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七成以上拥有外部网站。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专家都在谈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当然如果单纯从上面的数字和国外的对比来看,企业的信息化的确值得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信息而推介本企业呢?如果各系统不能有效协同,交流沟通就可能出现问题,在信息战的商业环境中,对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极为不利,造成损失在所难免,甚至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要实现系统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就得加强应用软件与通信系统的建设。
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的厂商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企业纷纷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当然,是否合适又要另当别论了).几乎所有的跨国IT巨头早就完成了对中小企业市场的战略布局——IBM的“腾跃计划”,SAP的“灯塔计划”,惠普的“灵动商务”.今年IBM和思科系统,已经联合在宁波进行企业信息化巡展,微软也到访宁波,他们不仅带来了人们熟悉的硬件和系统,同时也为宁波中小企业提供了各种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国内的厂家也不敢落后,任我行公司年初的时候正式发布一款面向中小企业低端用户的进销存,财务管理软件——《管家婆》普及版,用友,金蝶也纷纷推出了自己面向中小型企业市场的产品.在硬件方面,联想在与IBM进行PC业务整合后,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全球销售的商用电脑——新扬天,就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客户群,中小企业市场将是今年联想中国的主力市场之一,并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发布了“成长计划”,准备从产品,渠道,服务等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全价值链的解决方案”,以切实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所有这些表明,要真正实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得加强以通信系统为主的硬件建设和以应用系统为依托的资源整合的软件系统的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新变化,需要产品更需要综合的服务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结语
探析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有数据表明,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平均寿命通常为25~40年。然而, 在我国, 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年, 一些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出现财务危机并夭折。如何妥善处理财务危机, 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课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企业做好财务工作提供了契机, 企业纷纷引入财务信息系统, 以加强财务管理, 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1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领导不重视, 保障不充足
许多企业领导层不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非常繁琐, 离不开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还要辅以企业职工的努力, 才能够实现。但是, 在现实工作中, 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对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同时没有引入专业的财会人才, 用不好现有的财会软件, 充分说明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
1.2 缺乏科学合理的架构
企业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彼此独立, 不能有效地共享信息, 使企业财务数据不能深入挖掘。这样尽管企业配置了不错的财务系统, 却不能有效利用, 仍然使用手工的方式搜集数据、编制报表等。
1.3 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进入信息时代,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控制自身财务活动。但是, 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仍仅仅停留在事后核算上, 在预测、控制等环节严重滞后。
2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
设计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时, 首先应当梳理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 对涉及的一切经济活动资金进行整理分类。在此基础上, 进行模块的构建, 本文构建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2.1 中枢管理模块
这是该系统的中枢神经, 负责该系统的一切初始设置。包括审批设置、权限设置、参数设置等方面, 在权限与制度上全面落实内控制度, 为该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 预算模块
预算为财务控制的第一步, 要遵循现金收支指标服从决策目标的原则, 能够体现企业一定时间内的预计经营与财务状况, 确保决策目标在预算中推进。其量化指标能够作为平时管理及考评的基础资料。预算编制的时候, 企业对每一个部门发放统一的表样, 部门上报, 进行审批, 然后反馈, 上报公司预算表之后可进行整理, 提高编制效率及可操作性。
2.3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主要包括资产、现金、收支等几个子模块的管理, 以方便公司有效管理及控制资产、资金等, 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动态变化状况, 从而对相关部门实施统一控制, 提升资产利用率。
2.4 决策模块
决策模块大体上由投资、物料管理等子模块构成。财务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公司生存发展主要由财务决策系统决定, 按照公司财务目标, 在科学合理预测的前提下, 利用相关方法, 从大量方案里面挑选确定最理想的方案。
2.5 分析模块
财务分析主要参考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数据, 为公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改善决策提供相关数据依据, 同时还可分析公司经营状况及具体的财务情况, 研究公司的优势与不足。在该模块之中, 公司通过细致深入的分析得到具体数据, 获得有用的资料。在这个模块中, 还开发了许多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该模块主要包括利润、费用、现金流量、成本等分析子模块。通过这些模块能够体现公司的具体经营现状。
2.6 辅助管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文件信息、综合查询、报表3个子模块。在具体开发的时候, 会深入处理上述子模块, 使它们可以彼此作用, 互相支持。上述各个子模块的开发应用能对公司平时的经营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生成不同数据报表并分析比较, 实现其相应的辅助功能。
3 结语
通过应用财务信息系统, 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使财务管理水平、预算控制水平、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效率均有所提高, 促进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发挥财务创造价值的作用。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经济转型阶段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企业也进入到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信息社会, 构建一个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 成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陶志君.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企业导报, 2012 (8) .
[2]张惠玲.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 (2) .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篇8
1.硬件设施。大型企业的内部局域网络一般来讲普及率是比较高的, 而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只能说是刚刚开始, 甚至在有的中小企业中还没有起步。很多中小企业所配备的计算机, 只能做单机使用, 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它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应起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极其薄弱, 连最基本的共享, 如打印共享都实现不了;至于服务于企业决策的生产信息流、管理信息流, 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软件设施。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因其控制规模不断扩大及功能的不断完善, 投资应在几十万, 甚至上百万人民币, 这样的价格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是承受不起的, 同时也限制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和应用。
3.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知。对“信息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认识不够, 是中小型企业领导的普遍通病。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满足于企业现状, 而看不到企业所面临的不足和潜在的危机;他们强调各种原因, 只投入少量资金, 去实现基本的单项信息管理;拒绝逐步地投入较多的资金去建立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 业务流程管理不正规。
业务流程管理不正规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也是这些企业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同于大型企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正规的业务流程管理, 中小型企业若是做到不盲目决策、合理调度、科学安排, 必须建设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 才能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
2. 系统功能较差。
企业管理者做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而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薄弱, 企业内部共享功能一般, 更不要说企业之间的共享, 因此企业管理者无法得到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 其所做出的决策偏差较大, 往往使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中小型企业应该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的资金投入, 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资金匮乏。
企业规模决定了其信息管理系统投入的多少。中小型企业因规模较小, 限制了其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费用需要较大的投入, 如咨询顾问费用、策划规划费用、网络硬件费用、管理软件费用、升级扩展和维护费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价格不断下降, 但软件价格仍然较高, 比如专门的操作系统开发费用、数据库开发费用、专门的函数库开发费用、系统的二次维护升级的费用;对于中小企业, 这些费用很可能是承受不起的。
4. 贪图近利。
资金投入后, 短期内就要得到回报, 这种想法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是不成立的, 这也是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缓慢的原因之一。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规范企业业务流程管理, 是一种长期的、连续的、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升级的软、硬件系统, 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利器。它是一种软环境, 不可等同于某一项目、某一订单的利润决算。企业决策者应放宽眼界, 审时度势, 充分认识到我们当今所处社会的时代特点, 用信息和技术去赢取自身的优势, 从而带领企业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软件应对策略
什么模式的管理软件最适合中小企业?具体地说就是:系统简单、价格低廉、专业性强、安全可靠。
系统简单:系统简单就是系统构成不复杂, 容易操作。我们已经习惯于复杂的信息工程, 其软件的复杂性和价格昂贵的服务系统, 即使是大型国有企业, 有时也望而止步。
价格低廉:毫无疑问,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 价格是衡量管理软件取舍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因为劳动力短缺引起的用工成本上涨、能源紧张引起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国内市场开放使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等原因, 导致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利润日趋微薄。在这种情况下, 一款安全的、基本免费的、专业性很强的信息管理系统, 对中小企业来说, 诱惑力是极大的。
专业性强:由于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实力是不同的, 因此开发出来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差别很大。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单一, 更像是纯粹的财务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销售管理软件、人员管理软件和产品性能跟踪管理软件等。这些性能单一的部门级、车间级的管理软件, 只能侧重于整个企业经营的某一个环节, 却不能涵盖整个企业管理流程。但这些管理软件的价格相对来讲要低很多, 是中小型企业的首选。实际上, 对于制造业、加工业的中小企业, 他们在整体规模上无法和大型企业、集团相提并论, 但在管理流程上却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都涉及到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产品质量控制和跟踪、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管理流程。但是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市场, 几乎所有功能齐全、安全性好、专业性强的软件都价格高昂, 价格便宜或免费的软件几乎是没有的。实力强大的软件制造企业对实力差的软件制造商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 以图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而实力差的软件制造商则只能对企业管理系统量体裁衣, 针对企业某一管理环节, 提供性能单一的软件。这就是目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市场的现状。
安全可靠:商业机密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生死攸关的, 而对存储整个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信息管理软件来说, 其安全性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没有专业的网络维护工程师, 人员流动的随意性大, 因此这些企业对他们所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安全依赖性更强。从专业性上来讲, 以下几个层面决定了软件的安全性: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基础选择、业务流程层面。从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来看, 网络硬件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控制灵活、扩展方便, 是企业所期望的。在软件基础选择层面, 企业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权去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进行选择, 从而可以更好地把软件成本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在业务流程层面, 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在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冗余性等方面提供周密、可靠的网络环境, 使企业管理流程和相关数据规范化。只有在以上条件满足时, 信息管理软件的功效才能发挥到极至, 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 使其既能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应用, 也能被中小型企业所青睐。
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策略
1.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总体上要有统一规划, 实施落实要到位, 具体环节要细致。要充分考虑信息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功能, 对于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 要对软件的柔性变化提出具体的要求。
要本着先内部后外部,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上层到下层的原则。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之后再寻求和外部社会的联网。在软件、硬件的实施时, 应视具体工程的难易程度、工艺流程的实际逻辑关系、和市场联接的紧迫程度、本公司具体特点等关系来具体考虑。对于具体环节, 如企业最重要的生产、销售、原材料购买等环节的实时数据和相关信息, 要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变革来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和对绩效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2.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的规范管理依赖于信息管理系统, 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企业的决策不应完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寻求答案。这是因为随着国内体制改革和在某些经济领域向国外开放, 使市场环境日趋复杂,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毕竟只是一些历史数据, 它只能作为参考数据;机遇一瞬即逝, 企业决策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信息管理系统所提供数据的帮助下, 迅速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的决策者不仅要看到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更要充分认识到它不是万能的, 它所提供的只是参考数据, 决策是决策者综合各种参考数据所做出的最终决定。
具体环节的实施要落实。一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要知道自身需要获取什么种类的内部和外部信息, 以及通过相关渠道获取实时、准确信息的能力的大小。二是企业要注重员工的专业素质培训;员工不仅能胜任本岗位的操作, 而且能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准确、迅速地录入相关的数据。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应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并应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员工的专业素质差, 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三是专业的项目建设人员的素质问题。不同于一般工作人员, 这些专业人员肩负着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任, 并能随时处理各种网络的软、硬件故障。
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阶段和硬件建设阶段, 就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技术难题, 应提出明确的处理方法;对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和技术难题, 应及时介入, 勇于面对, 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五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前景和展望
管理科学和IT技术的发展, 使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 上至国家管理, 下至小型超市, 都广泛地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几十年过去了,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建设也处于新的历史阶段, 既充满了机遇,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面前, 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率及其功能的单一或复杂, 也预示着中小企业未来的走向。在未来几年中, 中小型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主要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集成度更高。
企业的管理是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效的系统。每一个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 要综合地考虑自身的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问题。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给企业决策者提供实时、准确的相关数据, 如上层的供应链系统和下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中小企业必须改变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的问题, 应加强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化, 使系统功能更强, 以便实施更有效的管理, 做出更英明的决策。
2. 管理流程更规范化。
管理流程规范化首先应做好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从而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柔性。总体规划是系统建设初期最重要的工作, 会对整个系统的开发周期、预算费用、系统功能、系统维护和升级都产生重大影响。总体规划做的科学、合理, 则项目开发周期短, 总投资基本与预算持平, 系统集成化程度高, 系统维护和升级都比较方便。若企业对总体规划不重视, 做得仓促, 合理性差, 则项目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 周期长, 总投资会超出预算很多, 而且项目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其次是中小企业要克服管理流程规范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对企业原来的信息系统、作业方式的彻底变革, 它涉及到上层组织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的改组, 这种阻力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地去适应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规范化形式,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达到和外部世界无缝连接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管理系统的威力, 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3. 更加注重借鉴好的经验。
国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比较早, 他们的中小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过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息管理建设过程中, 可以反过头来, 研究国外中小企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 加快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在信息管理建设过程中所必经的六个阶段: (1) 初见效益; (2) 维护和扩展; (3) 混乱控制; (4) 系统集成; (5) 数据库管理; (6) 定型阶段。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信息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普遍规律。无论在建设初期规划如何周密, 也不要企图超越这一普遍规律, 否则, 就会欲速则不达。我们只有在工作中把环节分得更细一些, 把实施落实得更彻底, 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更加胸有成竹。
4. 成本控制更合理。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切忌贪大求全、盲目攀比。中小企业应重视IT技术人才的培养, 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因为软件市场上免费开源、运行良好的软件已经出现。比如Linux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构建企业网络, 数据库软件MYSQL是免费开源的。使用免费开源的软件是一种潮流实际上我们身边已经有了很多免费开源的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 它们功能全面, 入门简单, 企业为什么不通过自身的IT专业队伍, 把市场上那些免费开源的软件应用于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呢?实践证明, 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不需要极大的投入也可以实现。
六结论
浅议企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 篇9
(1) 物理隔离原则。为确保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 (2) 分域分级原则。信息系统应根据信息密级、使用单位行政级别等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并确定等级, 按照相应等级的保护要求进行防护。 (3) 信息流向控制原则。禁止高密级信息由高等级涉密信息系统或安全域流向低等级涉密信息系统或安全域。 (4) 最小化授权与分权管理原则。信息系统内用户的权限应配置为确保其完成工作所必须的最小权限, 网络中账号设置、服务设置、主机间信任关系配置等应该为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限度, 并使不同用户的权限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避免出现权限过大的用户或账号。 (5) 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信息系统应采取技术和管理相互结合的、整体的安全技防措施。 (6) 标注化原则。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制标准等, 确保系统质量。 (7) 安全产品选型原则。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选用可靠有效的安全产品, 如具备国家相关管理机构检测证书的产品。 (8) 实用性原则。系统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环境需要, 充分考虑系统应用业务的特殊性, 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素。 (9) 适度安全原则。要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防护程度和安全措施, 避免弱保护和过保护, 保证安全措施切实可行, 达到最佳防护目的。 (10) 动态防护原则。随着技术的发展, 网络威胁攻击手段的变化, 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及时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
2 建设目标
根据对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安全保密需求分析, 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 遵循前述原则, 建设科学合理, 符合安全保密需求的信息系统, 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3 建设内容
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以及安全保密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
(1) 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信息系统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 (2) 运行安全。运行安全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防护、应急响应、运行管理。 (3) 信息安全保密。信息安全涉及内容包括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密码保护措施、电磁泄露发射保护、安全性能检测、边界安全防护、硬件系统安全、信息完整性校验、安全审计、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 (4) 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安全保密管理策略、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人员管理、物理环境与设施管理、设备与介质管理、运行与开发管理、信息保密管理。
4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1) 网络综合布线。a.选择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b.线缆选择光纤与屏蔽线;c.布线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d.交换设备选型应考虑未来企业信息化业务发展的需要;e.根据业务、密级以及知悉范围划分VLAN, 并创建ACL, 实现访问控制;f.优化网络配置, 禁用暂时不用端口, 对接入终端采用IP+MAC+端口绑定策略, 防止非授权接入。 (2) 安全域。根据信息系统的信息密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并确定等级, 按照相应等级的保护要求进行防护。按照上述原则, 一般将单位信息系统划分为重要应用安全域、一般应用安全域、办公安全域、管理安全域等四个区域, 如图1 所示。图中每个区域代表一个安全域, 安全域前端架设防火墙, 通过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策略, 仅开放必要端口及IP, 控制信息流向, 实现安全域间的访问控制。 (3) 交换机安全设置。全部交换机配置为SSH加密方式通信, 对接入端口采用IP+MAC+端口绑定方式, 禁用暂时不用端口, 实现网络层的身份认证。 (4) 安全产品部署。a.全部终端纳入域控管理, 通过主域控制器将安全策略下发至终端, 如实名登录、密码管理、屏幕保护等策略, 实现系统层身份认证。b.创建补丁分发系统, 为全部终端定期升级系统安全补丁, 完善系统的安全可靠性。c.全部终端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 由系统管理人员定期导入最新病毒库升级包, 全网下发, 制定杀毒策略, 统一查杀网络病毒。d.终端输入输出端口严格管控。终端安装审计、打印管理、输入输出管理安全软件, 防止非授权移动存储介质在信息系统中使用, 对系统中的打印行为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严格管控, 从而降低或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e.重要关键设备、服务器冗余备份。对系统中的核心交换机、防火墙采取在线或离线方式备份, 避免因设备损坏造成网络通信中断, 影响公司业务工作的开展;对重要部位的供电线路采用双路供电+ups方式保障供电安全;对重要的核心业务服务器数据采用在线即时备份以及数据远程异地备份的方式,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安全。f.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分析, 发现系统中存在风险与漏洞, 及时对系统修复完善。g.部署统一的日志存储及分析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重要关键设备的生成日志,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保证数据安全。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应根据事件的等级制定响应流程, 明确管理责任及责任主体, 同时还需要在日常进行针对性的应急响应培训教育与演练。
6 结束语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10
因此, 通过对煤炭企业的现状了解与需求调研, 开发一套适合煤炭集团的区队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推进企业科学管理、精细管理,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打牢企业发展基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班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一) 用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因为煤炭企业班组建设的核心是绩效管理, 因此用现代绩效管理理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就成为必然。现代绩效管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绩效管理, 现代绩效管理是对过程的管理, 它涵盖了管理的各个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反馈, 而传统的绩效管理只是绩效评估, 只是现代绩效管理的一个步骤。组织中的绩效管理模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等四个部分。 (图1)
绩效管理通过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然后进入下一期的目标制定, 进入下一个绩效管理过程。
(二) 用系统管理平台的思想进行系统的设计 (需求分析) 。
不断提高煤矿各个班组的建设, 以及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对煤矿具体调研与需求获取:该煤矿班组每天分早中晚三班倒, 每天都要记录下井人员的班次、数量、工作得分、扣分、奖励、津贴等等, 这涉及到三个小模块, 即出勤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报表统计模块;而以前这一工作都是通过手工与计算器在纸张上进行, 统计汇总工作繁琐。另外, 根据煤矿特有的指标考核体系:五型指标体系, 通过这一指标对员工进行考核, 又涉及到另外一个模块:绩效考核管理模块。因此, 根据煤炭企业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 开发一套班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二、系统总体结构
班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于Internet, 采用B/S体系架构设计。(Browser/Server) 结构, 即大家熟知的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 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 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 (VBScript、JavaScript…) 和ActiveX技术, 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与以往基于C/S的区队管理信息系统不同, 本系统基于B/S架构, 在进行班组建设信息系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最终要实现集团各个矿区的所有班组的统一管理, 实现信息共享, 集团领导与主管部门可以随时调阅任何一个矿区、任何一个班组的任何一天的运行状态。 (图2)
三、系统功能与实现
(一) 系统功能模块。
依据班组建设管理流程与需求分析, 本系统采用核模块化设计, 分别建立基础管理模块、绩效考核模块、统计报表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系统配置模块五大模块。其中绩效管理模块又分为:出勤管理模块、绩效考核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 以体现绩效管理的内核, 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 (图3)
1、基础管理模块。
包括单证模板、班组定义、职务、岗位定义、绩效指标。主要用于煤矿各个班组内部基础数据的录入与模板的定义。
帮助用户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环境, 并实现对危险源、管理对象、任务工序、评价指标、单位部门、风险类型、事故类型、专业类别、岗位定义、监测设备、短信设置等基础数据信息的管理。
2、绩效考核模块。
包括出勤管理模块、绩效考核管理、工资管理模块。出勤管理包括出勤及验收管理、其他出勤管理。出勤及验收管理录入正式工与劳务工正常的出勤数据, 其他出勤管理录入管理人员与非正常出勤员工的数据。绩效考核管理录入检查出的问题, 依据就是基础管理模块中的五型指标。工资管理模块包括正式工工资管理与劳务工工资管理, 这是因为劳务工与正式工工资的计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
3、统计报表模块。
根据系统内的日常业务数据, 按照管理者的业务统计规则进行自动汇总, 并按照管理者预先定义好的报表格式生成相应的图表和文档, 从而方便灵活地根据管理者的需求提供有关报表业务数据的各项汇总信息, 为管理者进一步制定相应管理方法和措施提供依据。
4、综合查询模块。
包括绩效指标查询和检查问题及扣分原因汇总表。绩效指标查询是便于普通员工查询相关的五型指标, 而检查问题及扣分原因汇总表也是为了方便员工查询自己是违反了哪项指标, 真正做到管理合理, 奖罚有据。
5、文档管理模块。
系统实现对《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等文档及学习资料的管理, 方便员工查阅学习。
6、系统配置模块。
实现系统数据库配置、与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接口设置、系统短信预警设备安装及设置等功能, 对功能操作权限、业务权限及操作范围的权限进行管理, 使每个操作人员都有相应的职位和不同操作权限。
(二) 系统功能的实现。
应用班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对煤炭企业班组的各类信息实行动态有序的管理, 便于准确、客观地评估员工的绩效, 实现煤矿管理的规范化与网络化管理。
1、实现不同类别的信息分类管理, 使得相关信息能够系统、完整的保存, 提高信息搜集整理的效率。
2、实现班组建设管理的电子化管理,
系统、全面、准确地记录劳务工、合同工、管理人员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出勤等数据, 便于跟踪评估其工作业绩, 作为员工培养、奖惩、聘任选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3、实现绩效考核信息的网络化查询,
多条件、快速地浏览并统计汇总各类数据, 为矿领导的决策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4、实现不同格式表格的规范管理, 设定打印格式模块, 灵活输出多种报表, 实现信息共享。
5、实现各类管理文档的分类查询与
规范管理, 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 方便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学习上级精神与文件, 强化自己的工作职责与行为。
6、实现数据与系统的安全保护。
对用户的权限实现分级管理, 即矿领导、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系统管理员四级权限管理, 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四、结语
与以往基于C/S的区队管理信息系统不同, 本系统基于B/S架构, 在进行班组建设信息系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最终要实现集团各个矿区的所有班组的统一管理, 实现信息共享, 集团领导与主管部门可以随时调阅任何一个矿区、任何一个班组的任何一天的运行状态。
现如今, 供电企业的班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比较多, 并且很多是基于B/S架构的, 如辽宁省几家供电公司在2003年就应用了.net平台的基于B/S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在煤炭行业, 班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并不多, 并且大多是基于C/S的, 这样的系统只能在各个矿区单独运行, 各个矿的各个区队各自运行自己的系统, 由不同的数据库分别存储数据, 彼此之间没有联系, 不能达到信息共享, 形成了信息孤岛, 不利于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少, 只有一些出勤等管理模块, 没有对这些模块深层次的统计分析, 不能从原始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朱广平, 朱广武.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常州: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李平斌, 王玲.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1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因此,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探索企业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当前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状
虽然加快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资金管理失控者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到位
在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如此浩繁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是企业领导重视,有关管理人员齐心协力,才能顺利进行。但部分企业的部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认为实现电算化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对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二)企业自身管理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是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难实现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二是一些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三是有些企业为了小集团利益,人为做假账,至使会计信息失真;四是有的企业部门之间不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
(三)缺乏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人才
企业不乏拥有各种类型的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研发人员,也有从事控制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等等。但基于中国国情,很多企业既懂财务又懂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却匮乏。如许多国营企业或私营家族企业,财务人员或学历不高,或是裙带关系,更缺乏信息化管理能力及思想,其财务管理能力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企业迫切需要既有财务管理能力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我国财务管理软件滞后
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开发出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缺乏自己开发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统一软件的专门技术人才,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小,开发能力弱。所以,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间的合作,集中组织开发适合我国企业加强财务集中管理的统一财务软件,既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问题,又是一个不小的难点。
二、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工程。除政府从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及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培训,建立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理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要的是要解决企业领导的观念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树立他们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程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树立他们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理念。企业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财务的重点在资金,管理的保障在制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程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授权,用程序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制度的执行。
(二)努力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及流程改进,将财会人员从会计信息日常繁杂的处理流程中摆脱出来,起到一个管理员、分析员、控制员而非记录员的作用。企业在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计算机和商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可培养未来网络时代需要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高端人才。
(三)软件技术要与企业管理的实际紧密结合
使用统一软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可见,软件技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企业,或者说它的根子就在企业,企业是软件开发的立足点,企业的需求是软件发展的方向。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软件公司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软件技术。管理需要软件,软件要有管理,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我们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 篇12
1.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各个模式环节的现代技术的应用, 它加速了企业信息之间的传递、加工和处理的速度与效率, 令这些有效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可靠的利用。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依据, 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 让企业的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运营模式,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创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表现。
减少企业员工的工作强度, 实现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原始的记录、输入、输出计算机系统之外, 其余的流程工作如信息的计算、数据的分类、资料的存储等相关工作, 都交由计算机系统本身来处理完成。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维护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 既能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精准、明确, 又能快速、有效、及时的提供管理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密切了企业各个部门间的工作连接, 大大的加快了企业间业务办理的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运转, 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提高效率经营奠定有效的文化基础。
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在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中, 对数据的相关来源、存在格式等都提出一些较为规范的要求,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让企业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同时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统筹经营, 为企业的商务链接创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用计算机的手段去实现企业的相关管理运行, 因此信息化企业管理与非信息化的管理之间的差异就是, 它们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大不相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是模拟、仿照现有的运营模式, 而是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改进、变革, 令企业生产的流程趋于透明化、规范化、公正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 必须首先做好模式的改良、创新, 做好管理模式、运行流程、组织结构、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改良、突破与创新。
中国的企业不像发达国家那样, 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再实现信息化管理, 而是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就开始着手信息化进程, 特别是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内容。因此企业就会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基础, 缺少数据规范标准的管理流程, 甚或根本没有管理流程这个概念。这造成了很多企业单一的信息化建设、盲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信息化而去信息化管理, 失去了观念思想、组织流程等全方位的考虑,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型问题, 而是管理模式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互助推进
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的技术生产力, 不管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企业结构中, 现代的企业管理, 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实践中, 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广度而又深度的开发与利用, 进而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管理控制, 优化企业流程的管理, 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与分流, 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分散数据有效重新的整合与交互, 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独存在的个体, 它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的最佳结合, 与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再造、重组等是相辅相成、互相适宜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整体, 不进行信息化建设, 企业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进程, 同时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如果不用一个先进、创新的管理思想去指引, 那整个系统也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传统的企业管理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背离,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才能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也就是通过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系统, 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运行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工效率, 进而带动创新型技术与研发型设计的完美融合。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在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探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而是一种观念、理念上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信息化的管理项目主要在于信息技术本身, 而忽视了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只有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战略措施, 才能建设出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作用, 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准确性, 降低抉择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同时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结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公正, 进一步整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 使企业在一定信息技术条件下达到和谐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是微妙的、相辅相成的, 管理创新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 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推动着管理创新更加深入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实现需要以管理创新为基础, 进而推动企业信息化技能的综合应用。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 它的发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 集成了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带来了时代性的企业变革, 更加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 加速了企业的竞争与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 信息化管理模式已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快速蔓延至各大、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理念中, 这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朝着一个崭新的时代迈进。面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 要想为自己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就必须实行创新的管理模式, 打造信息化企业运营机制。创新管理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进程是提高管理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突破性、创新性管理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管理做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念, 雷玲.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J].当代经理人 (中旬刊) , 2009, 02[1]陈念, 雷玲.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J].当代经理人 (中旬刊) , 2009, 02
[2]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 2009, 11[2]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 2009, 11
[3]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 2010, 01[3]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 2010, 01
[4]周娜.试论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与管理, 2009, 11[4]周娜.试论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与管理, 2009, 11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荐阅读: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10-04
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11-10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08-08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09-19
浅议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06-01
企业信息门户建设流程07-17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05-30
信息化企业建设问题07-02
企业信息网的建设09-02
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