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25-01-31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心得体会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通过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看相关现代企业管理的书籍和在网上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体会颇深。现浅谈一下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高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企业间竞争已由“大鱼吃小鱼”向“快鱼吃慢鱼”急速转变。企业直接面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企业组织内部的变化速度慢于外部的变化速度,那么失败就在眼前。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钱,拿到人家标准化的软硬件,依样画葫芦想大幅提升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事。从许多管理专案活动失败的案例可以得知,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依据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管理理论,并结合以往的经验,经过对公司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我们应当选择以学习力为依托,以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总的来讲,可将此种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学习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紧紧围绕“三要素”提高学习力,针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创新力,实实在在从组织保证、措施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为做大做强企业。

二、倡导干部员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以学习带动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的宣传报道,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化肥市场,要适应市场需要学习,要产品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更需要不断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仅是适应性的学习,而且是创造性的学习。

三、要确立愿景、建立组织、强化员工学习毅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必须保持员工的学习毅力,也就是坚持学习、学有成效。为此,公司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层层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首先确立学习型企业创建目标,围绕整体目标,层层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再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出专门的培训计划记录表,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学习进度、时间、学习型式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并做出对学习效果验证的具体要求,报企管部对各种学习措施的落实效果进行考核。

四、扩充载体,学以致用,提高员工学习能力。我们在设计载体,开展活动中,着重围绕干部员工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重点解决怎样学更有效的问题。为此,我们应根据企业中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种载体,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外送培养、内部培训、联合培训、定期讲座等办法,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训、调研、学习、经验交流、岗位目标学习等。

五、着手执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独特竞争力。有许多企业不乏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各种新型经济理论中学到了多种方法和技巧,但却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合,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希望的速度。而将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正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执行力要求快速行动,简洁明快。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里,速度已经起主导作用。速度就是一切,快慢决定成败,为此,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同时,以执行力的提高来打造企业的独特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成功抓好关键。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应明确目的、责任部门、适用范围及运作方式,并指定目标监督部门和考核方式。并随着公司战略导向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完善;在考核目标设置上,以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在奖惩形式上,以奖励为主,扣罚为辅。既培养团队精神又鼓励个人奋斗,为执行力在各个流程中顺畅地发挥威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总之,学习能力的提高扩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学习的毅力铸就了我们执行的坚韧性。而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也可以此为基准来达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成品包装厂

张晓东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1. 网络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包括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 其多种形式呈现的学习资源, 是常规媒体 (如书本等) 所不能比拟的。这样一来,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结合就比较容易成为常规, 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讨论, 同学们的意见

可以比较快地反映出来 (而非一个接一个的线性反映) ;看别人的发言, 可以是快速的浏览, 可以是有选择的阅读, 也可以对某个意见重点细读。同时, 这种交流既可在课堂进行, 也可以各自在家里进行, 另外, 进行实践活动研究离不开与外界的互动交流, 但出外采访往往会受时间、空间等较大制约, 如果相隔千里, 更难以进行。有了互联网, 这种实践交流活动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3. 电脑及网络上提供了大量多媒体设计创作工

具, 如Photoshop、Frontpage、Flash、Premiere等, 为学生展现个性与创意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同时, 电脑网络也成为了学生展示学习研究成果的天地。

另外, 电脑能更好地进行情景创设, 有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利用电脑,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 创设有助于唤起学生感受和想像的情景, 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甚至感同身受, 特别是对那些经历不丰富的学生, 更能帮助他们感悟学习内容, 从而激发起探索的冲动和热情。

这样充满探究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成绩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二、现代教学手段引发语文课程实施层面的五大“质变”

1. 教学环境的转变

教学环境包括教师以“教”为主的环境和学生以“学”为主的环境。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 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 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 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 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 教学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 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 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环境中,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 而是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 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从而,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地生成与转化, 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4. 教学媒体的转变

教学媒体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 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 扩充学习资源, 还可以增进学习的互动、协作, 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远非传统教学媒体所能比拟。

5. 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被看作是待点燃的火把, 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教师互动、交往, 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累丰富的知识,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有的字典,光是拼音就错了有160处之多。有的字典目录页码和正文页码不一致。有的就3775个常用字(或者说“公务员测试字典”的4000个甲级汉字,)就有不少漏掉(字头中冇有)的。例如:有字典无“垵”字。在字典里查不到曾厝垵小学,曾厝垵公交站,曾厝垵旅游区的“垵”字。有的无“芏dù”字头(即益母草)。有的无měng獴这个字头。又如有的字典无Mén亹源的亹.又音wei(不是舋)字—青海省海北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的无“瞋”字。等等。再如,有的释义中有滢溁一词,字头中无“溁”字。另外,“淼”作为人名中的常用字,应在字头中列出。特别是7000个通用字中较难的那1500个字里,各《字典》释义多不一致。同一个字,作为字典中的字头,往往是你讲它的这层一次,我讲它的那层意思。好像随意似的。例如“笮”。有的只注音(zé姓),漏掉笮桥(zuó)这个音节。“馇”字。注有chā馇粥,无“饹馇”zha音节。有的例如“髡”只解释“髡刑”一层意思,漏掉髡树这层意思。有些释义不到位。例如“巉”。多数字典都是释义为山势险峻。在“畏涂巉岩不可攀”里与在“老马骨巉然虺尵不受鞭”里就有不同层次的意义了。众多字典对于地名总是重视不够。例如:“只有氿guǐ泉,没有东氿jiǔ西氿,团氿。”。例如:旅游景区“冠豸山”。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冠豸山zài,字典只有獬豸zhì一面之词。郑州东郊老机场外一个城(区),过去叫祭城公社zhà,字典只有祭奠一面之词。当然不能求全责备。总之,都是好字典(词典)。而且各有自己的长处,各具特色。在学习中,我觉得字(词)典是我这一辈子须臾不可离开的。

我把我对《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学习体会,写在下面。写出来难免贻笑大方。这也没什么,人生就是学习吗,学习再学习而已。

1、《规范》中无“吖”字。

别的有:吖 ā 吖嗪

yā 叫天吖地。呼天喊地(呼、喊)

2、《规范》中: 咱zán不读zá

别的字典中有: zán,zan。 zá。 三个音节。

3、《规范》中:犴àn狴犴。

别的字典还有:hān这个音节。驼鹿。体形较大。麋鹿。罕达犴。四不像。

4、《规范》中:凹āo 不读wa

别的字典有wā作为地名,人名时。

5、《规范》中:叭bā同“吧”。

我认为不能说“同”。

6、《规范》中:“胈”:大腿上的细毛。

有字典说“人身上的细毛”。

7、《规范》中:“傍”,通读bàng不读páng

汉语词典(古今通用)有傍páng字头。

8、“不”的变调还有轻声。

9、“瞋”应单列字头较好。

10、应显示“踧”“踧踖”。

11、应显示“垵”。曾厝垵小学。

12、蹴cu踩。一蹴而就;蹴鞠。

别的字典还注有:jiu 圪蹴。蹲。老羊倌圪蹴在门前石凳上。

13、《规范》中:“阚”kàn

《详解字典》作为通用字显示kàn和hǎn

14、《规范》中:“埒”释义:等同。

有字典还释义:②矮墙、土围墙③堤防、田埂等。

15、《规范》中:尨máng(文)①杂色。→②杂乱。

méng【尨茸】(文)杂乱。

别的字典:máng①一种多毛的狗,长毛狗。②杂色的,色杂。

méng【尨茸】蓬松。杂乱蓬松的样子。

Páng通“庞”。高大→“噫!形之尨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16、《规范》中:硇náo【硇砂】天然的氯化铵。

其他字典有:硇砂又称磠砂lǔshā,磠砂即硇砂。

17、《规范》:桡ráo﹤方﹥船桨。通读ráo,不读náo。

别的字典有:桡ráo①﹤古﹥船桨,也指船。②指桡骨,桡动脉。有字典说:不读náo。又有词典说又音náo指弯曲的木头,引申为弯曲。桡曲。通‘挠’。扰乱削弱。

18、《规范》中:蒻ruò蒻笠。嫩的香蒲。

有的字典又有说:③藕。白蒻。蒟蒻,

19、《规范》中:啥shá﹤方﹥通读shá,不读shà。

既是说我们家乡方言,那就《规范》错了。

20、《规范》中,澹台tántái姓。

别的字典另有澹dàn这个读音。澹泊,澹然。恬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1、魄。《规范》字典解释:①pò②tuò

有字典解释:①pò②bó③tuò

有字典只一个解释:pò(见详解字典)

22、《规范》中:晰(皙晳)xī明白;清楚。

人们常说“白皙”。所以,“皙”单列字头为好。

23、《规范》中:蓰xǐ(文)五倍。

应为:原数的五倍。

24、《规范》中:夹(夾裌袷)jiá.袷袢qiāpàn中仍作“袷”。

“袷”,单列字头为好。袷袢qiāpàn

25、《规范》中:夏xià

还应有:jiǎ音节为好。夏、楚二物。施以夏楚。

26、《规范》中:嗛xián

别的字典中还读qiǎn。猴子的嗛囊。也有字典单说读xián的。

nlc202309022206

27、《规范》中:暄xuān阳光温暖→寒暄。

别的字典:寒暄(谈论天气的寒暖,用于应酬或见面打招呼。)

28、《规范》中:笮zé姓。zuó竹索。

别的字典:zé①姓。②席子。③竹器。

zuó竹索。

29、《规范》中:第664页“晢”与757页“晢”是同音同义。应为一个字头。

30. 《规范》中:556页“晰(皙晳)”。在目录中查不到“晳”,可以查到“晰皙”、

31、《规范》中:肄yì学习;练习→肄业。

别的字典还注释:肄业:学生没达到学习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如:高中肄业。特指“辍学”。

32、《规范》中:贲bēn①奔走②姓。

别的字典:①奔走②姓③贲门。

33、《规范》中:篝gōu(文)~火。

别的字典:竹笼▽篝火。古代竹笼罩着的灯火。现指野外点燃的火堆。

34、《规范》中:髡kūn剃去男子的头发,髡刑。

别的字典:①剃发,②髡刑,③剪去枝条。髡树。

35、《规范》中无“锍”字。有色金属锍化物的互溶体。

36、《规范》中无“蹍”字。蹍死一只蚂蚁。

37、《规范》中“奚”的释义中应添上“奚落”这一常用词。

38、《规范》中“栩栩”的释义:生动活泼的样子。若为:“生动活泼,传神逼真”更好些。

39、《规范》中:咀jǔ咀嚼。

别的字典; 咀jǔ咀嚼。zuǐ沙咀(湖北)。尖沙咀(香港)。

40、《规范》中:戛jiá①敲打。②戛然。

别的字典; 戛jiá①敲打。②戛然。③戛戛,艰难的样子。④古代兵器,即戟。⑤gā戛纳。法国地名。

41、《规范》字典:毐ǎi用于人名。嫪毐,见“嫪”。

别的字典:①品行不端的男子。②嫪毐,战国秦国人。

42、揙他,揍他。《规范》中无“揙biǎn”。

43、《规范字典》:碥biǎn水流湍急、崖岸险峻的地方。

有的字典:碥石。水旁斜伸的山石。水流湍急,山崖斜伸的地方。山崖险峻处登山石级。燕子碥地名。

44、《规范字典》:艴fú艴然而返。怫然不悦。

有的字典还有:fú艴然不悦。bó艴然不悦(见详解字典49页)。

45、《规范字典》查不到“扠”字。

《现代汉语词典》:扠chā推搡。“扠出门外去。”

46、《规范字典》对“饹馇gezha”解释不全面。

47、《规范字典》对“铳chòng” 解释不全面。不光是指火枪,还指打眼的工具。

48、《规范字典》对“毳cuì毳毛” 解释不全面。

还有释义:人身上的细毛。还有释义:医学上指除头发、阴毛、腋毛以外,其他部位所生的细毛。

50、《规范字典》对“踆cūn” 解释不全面。

还有释义:踢、蹲。踆乌。qūn忽走忽停,走走停停

51、《规范字典》:膻shān膻气。

还有字典:膻shān膻气。Dàn膻中,穴位。袒露。

52、芣fú。芣苢fúyǐ也作“芣苡fúyǐ”。

53、《规范》有芝罘。无罘罳,即罦罳。

54、《规范》无“荄gāi”字,草根。

55、《规范》无“浭gēng” 浭水河北。蓟运河上游。

56、《规范》砉huā白兔砉的一声直跳上来。

别的字典是:乌鸦砉的一声飞走了。另外,别的字典还注音:xū皮肉剥离的声音。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57、《规范》无“蔧huì”蔧菜。扫帚苗。

58、《规范》囝jiǎn儿子。

别的字典还有:nān小孩。农村习惯叫囝囝nān

59、《规范》:硁kēng敲打石头声音。

别的字典:硁kēng①模仿敲打石头声音,石声硁硁然②浅薄固执。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60、《规范》无:“硿kōng敲打石头声音。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 ”

61、《规范》圹kuàng墓穴。

别的字典:①圹kuàng墓穴。②旷野原野。圹垠。圹埌。空旷。一望无垠。

62、《规范》悝kuī李悝战国时人。孔悝春秋人。

别的字典还有:Lǐ忧虑悲伤

63、《规范》棶lái棶木。

别的字典还有:又称灯台树;椋子木。油种子树。

64、《规范》濑lài湍急的水流。

别的字典:濑水在江苏又称溧水,在广西即荔江。

65、《规范》无“扌老”lǎo字。扌老起他就走。从地上扌老起棍子就打

66、《规范》:茆máo①古同茅。②姓。

别的字典还有:茆草。水生植物,也叫莼菜。

67、《规范》:芈mǐ形容羊叫的声音。

别的字典还有:小羊芈芈叫。大羊咩咩叫。

68、《规范》无“潖pá”潖江广东。

69、《规范》:伾pī[伾伾]形容很有力气的样子。

别的字典还有:山岭重叠的样子。

70、《规范》:蘧qú惊喜的样子。

【下转页】

【上接页】(探析使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学习的深刻体会 福建/余安安)

别的字典:①[蘧麦]草本植物。②通“蕖”③ 惊喜的样子。

71、《规范》:埏shān和泥。

别的字典:①制作陶器的模子。②用水和泥。③yán大地的边际。

nlc202309022206

72、硪wò夯。:《规范》说,注意不读e.另有字典说:注意读石硪时不读e.用于山崖高峻时读e

73、《规范》无“潝xī”字。急流的水声。

74、《规范》湑xū湑水河。xǔ酒糟酒渣。

有的字典注音:xǔ和xù见《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小字典》。

75、祭zhài周朝国名郑州东。(本地口音zhà祭城。祭城区)。作姓氏不读jì祭(祭奠)。

《规范》无zhài这一说。

76、尉yu 尉犁yuli地名。另见wei

不应该少了《尉迟》。姓。

77、祗zhī祗敬。祇qí地神。

《规范》说“祗和祇不同”。但在《规范》里查不到 “祇qí”字头。

78、《规范》:菹zū①酸菜。②切碎。菹醢hai酷刑。

别的字典:菹zū①酸菜。②切碎。菹醢hai酷刑。

③多水草的沼泽地。

79、《规范》无“捘zùn”字。挤压;推挤;捏搓。用手指按。

80、《规范》:岞zuò岞山。地名,在山东。

别的字典:①[岞山]地名(在山东昌邑)。也是山名,在山东。②[岞崿]山势高峻的样子。

这些是我学习“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我喜欢“规范字典”,是因为我看中了他的严谨明晰果断。比如:唯 维 惟 这三个字的解释,在“规范字典”里就掯得准。我喜欢“规范字典”,也有我喜欢读王力、吕叔湘的文章的缘故吧。字典,力争尽善尽美,很难十全十美。普通话远没有方言那么丰富。字典上的远没有大众生活中的词语丰富多彩。譬如:“我”字,青海人念ne;陕西人念e(e也表达不出);河南念an;上海是不是念a’la

闽南话“厦门人”念xiamenlang.吃饭是jia beng .

更不用说那些形象的、动作的、感情的、语气的、口语的方言。用现在的字典去解释表达它们,显得力不从心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广大无比。那么,甚至于在字典《前言》里相互打吐沫仗,大大的没有必要。

每个字典,有其自己的特点。凡是看到有自己特点的字典,我都愿意买了收藏。所以我存了14本字(词)点,我很喜爱他们。我仍不时地去书店浏览字典,见有喜欢的就买。我对他们都没有偏见。

现代管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一、加强学校现代管理要做对学生热心、爱心、细心、贴心、耐心、用心

教育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只有对学生做到热心、爱心、细心、贴心、耐心、用心,才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经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浇灌这些花朵的辛勤园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是他们未来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在社会情况纷繁复杂的今天,在诸多不良因素的对我们的这些花朵进行着强烈的刺激和腐蚀的状况下,由于我们这些学生思想上尚未成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形成,他们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

二、加强学校现代管理要以身作则、以人为本

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学校现代管理的实施者,立足与发展每个教职工的能力作用,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特长,每个教师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则。

(1)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每个教职工对学生要负责,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心里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2)真诚待人

尊重别人是以诚待人的重要表现。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互相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不要过度的关心那一个学生或偏向哪位学生、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推心置腹地的指出他们不足,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我敞开。这样,天长地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实现了共勉,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3)关心教师生活,想他们所想。

每个教师都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这种事业和责任感无论对个人和学校,对孩子及家庭,还是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好事。心甘情愿地为教师们解决困难,为教师们的生活分忧,为教师们在学历提高、普级评优等提供条件。使教师们感到学校温暖,工作中受到鼓舞,进而提高教师们的工作效率。

三、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现代管理意识

(1)树立“科学规划,创一流水平”的质量目标管理意识。在学校管理中要科学规划,明确提出管理的奋斗目标和达成度指标。

(2)树立“学生要全面发展,教师要全面育人”的方向管理意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树立“教学为主,整体优化”的中心管理意识。学校要真正把教学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安排和协调各项工作,在有序的过程步骤中实行全程优化管理。

四、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目标质量意识

再高明的理念也离不开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1)管理体制应该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中心地位质量意识的确立,应从学校管理体制得到保证。这种教学管理体制的作用就是推动并促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从而最终实现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工作在于狠抓常规教学管理。我坚持的原则是,在确保优秀的传统经验最大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优先保住当前质量,稳妥的尝试新的方法,谋略与谨慎相结合。备课方式也好、课堂形式也好、反思评价也好,注重教师个人感受,以师生的负担变化为衡量,努力在“轻负担,高质量”上下功夫。在推行一些策略时,要时刻关注是否存在整体抵触现象,当止则止,防止陷入弄虚作假的恶性循环。同时,诸如教师理论学习这些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却与人天生的惰性相矛盾的工作,也必须有强制性的规范和行动来强化实施,属于“规定动作”,没有迂回的余地。

(3)抓分层次教学,突出以人为本。在抓常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训练容量与难度上思考研究,在反馈上采用多种手段。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学校在学生“勤学习、养习惯、打基础”上下功夫,在教学上设置不同的目标,在测试上确定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篇5

顾学习的日子,既要不断积累知识、汲取营养,又要结合理论对自己多年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与提升,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短短三个月时间,我们来自七个区的70名学员共听取了38位专家、教授讲授的44门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理论、公共管理知识、构建和谐社会等多个方面,并利用晚上听取不同形式的讲座20余次,深深感受到北大浓郁的学习气氛,先后参观了北大校园、西山农场、中国电影博物馆、燕京啤酒厂、现代汽车基地、奥运水上场管等。三个月的学习,聆听大师的教诲,感受名校的文化底蕴,反思各家的前沿理论精髓,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知识的力量。在这知识决定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的时代,只有不断汲取知识,才能不断晋升人生层次;只有终生努力学习,方可连续突破成功阶梯。态度决定不同的行为,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生价值的提升源于终生的学习意识。

一、学习知识,增强学习力

通过名家对当今前沿理论的研究与传授,我深切感受到了人们对于知识的高度重视与仰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知识社会”、“知识管理”、“知识阶层”、“知识战略”、“知识规划”等等,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八年来,由于连续忙于基层的日常工作,我无暇真切感受到知识的贫乏。经过这三个月系统、静心的学习,我切实感到了危机:对于前沿理论的知之甚少,对于各种政策的肤浅了解。法国学者路易斯&8226;罗斯指出:在新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奶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要腐蚀掉。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胜任自己的工作,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当今时代,知识的总量在急剧增加:至的7年内,将出现爆炸性的知识大突破。知识的更新在不断加速,现在的关键不在于你已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现有的知识是否管用。随着乡镇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靠老办法、老经验的工作方式早已落伍,知识的传播在迅速扩张,信息化推动知识传播速度急剧加快,知识的流量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学习知识的人群在扩展,学习时代没有“毕业”的概念。生命的每个时期都可以是学习的起点。

人有三种生命,一是生理生命,二是政治生命,三是价值生命。生理生命的基础是营养,政治生命的基础是信仰,价值生命的基础是知识。由此可见,学习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终身责任。加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中央和市委的政策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依据,区委、区政府的具体要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行为准则,我要在结合高丽营镇实际的基础上,把上级精神具体化,全面掌握、分析全镇基本情况,把问题看透,把工作做实,做到学有成效,学以致用。

二、学习技能,增强职业基本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实践,技能表现为人们求职和成就事业的职业能力。乡镇工作复杂、琐碎,一方面担负着将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农村的重大责任,一方面又担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人民,安抚一方稳定的重要任务,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作为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应具备四种基本能力:乡镇工作的基础能力、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运用工具或技术的能力,实践能力。目前,我们高丽营镇正处于爬坡阶段,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和形势都非常好,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基数较小的基础上的,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土地不足、资金缺口、招商质量不高等很多急需破解的问题。为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提高处理问题复杂的能力,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更新发展观念,充分利用被列入首都临空经济功能区、顺义区西部高科技产业带的功能定位及享有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积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总部型经济,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世界上有着三种人:第一种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他们是冷静的;第二种人善于从自己的教训中学习,他们是聪明的;第三种人既不从经验中学习,也不从教训中学习,他们是盲目的。在我看来,在平时的工作汲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同等重要的,都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基石和源泉。

三、学习创新思维,增强创造力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新世纪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但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次“十五”师训把“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当自己认真研读以后,才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毋庸置疑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当之无愧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教育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高素质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和谐,这就是新的教育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等等。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灵魂,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新型的教育事业。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成功教育把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为学生修身发展的长远需要服务。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教育,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

加强师德师分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20世纪90年代,英国壳牌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全球500强企业的寿命有多长?结果显示,一些非常成熟的公司平均寿命只有30-40年,不及常人寿命的一半。只有20家公司存活了200年以上,今天仍然充满活力。调查表明,那20家长寿公司共有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超群,而那些短命的公司,大都不善于学习。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足球比赛,一支由世界超级明星组成的球队却败在一支由二流球员组成的、配合默契的队伍。在明星球队里,每个人的球技和反应能力都远远高于非明星队,但作为球队,它的整体反应能力却低于对手。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一个组织的成员平均智商是120,组织表现出来的智商却可能只有60。但假如一个团队具有像人一样的学习能力,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很多科学团队、音乐团队和体育团队中,团队组织都显示出了超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团队智慧”。这正是我们在企业发展中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将企业再造成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的几大特点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拥有更高的组织绩效,还能够为组织带来更强的生命力,一个成功的学习型组织会包括如下几大特点:

(一)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却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愿景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二) 整个组织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以下有四点含义:

1、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2、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3、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

4、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三) 扁平式管理结构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组织结构,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都同样要经过中间的层层结构传递,这导致了诸如信息损耗大、传递成本高、传递速度慢等不良后果。另外,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往往形成部门职员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障碍。

学习型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例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目前的管理层次已由9层减少为4层,这样的体制便保证了上下级的不断沟通,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对现代企业的深远意义

知识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竞争能力高低的关键。一个组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拓展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习型组织则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创建学习型组织对现代企业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学习需要工作去深化、去巩固,工作需要学习去指引、去促进。“创争”活动的过程就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创新改变世界发展目标的需要。通过员工的自觉学习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来建立共同愿景,不断增强员工的创业意识、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员工素质,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迫切要求。力求通过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学习平台,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进一步创新企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创建学习型企业可以让大家相互沟通,上下交流,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把管理系统、管理环节中的潜力挖掘出来,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摘要:一支由世界超级明星组成的球队却败在一支由二流球员组成的、配合默契的队伍,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但假如一个团队具有像个人一样的学习能力,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在很多科学团队、音乐团队和体育团队中, 团队组织都显示出了超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对一个现代企业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与壮大。

关键词:团队智慧,共同愿景,企业组织结构,知识大爆炸

参考文献

[1]、 (美) 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 (美) 马席克·沃特金斯.21世纪学习型组织[M].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0.

[3]、傅宗科, 袁东明, 彭志军.“第五项修炼”管理法则[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2.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中国企业的发展以1978/1979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30年和后30年。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时期的中国企业发展存在诸多的不同。首先是经济体制的不同,前30年为计划经济体制,后30年为向市场经济转型体制;其次是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不同,前30年初期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过交流和合作,中后期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后30年逐渐对外开放。到今天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第三是资本来源的不同,前30年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后30年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分天下……

笔者认为,这些差别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只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侧面是,60年来的中国企业发展还存在某些根本性的共同因素,即在国家现代化目标的指导下追求中国企业的发展。

建国以来的每一代领导人一直在探索一个主题:在世界变化的环境中,在中国国情的条件下,如何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无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还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或者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其目标指向都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企业的发展就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无论是前30年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现代化的组织力量,还是后30年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力量,都是如此。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虽然主观上服务于母公司的战略,但在客观上亦对国家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现代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主题。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中国企业现代化的主要阶段和不同层次。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了阶段更替和层次提升的逻辑。无论是前30年,还是后30年,中国优秀本土企业的成长案例都较清晰地展现了这个基本逻辑。

后发现代化是中国企业的特点。中国属于现代化的后来者,比西方先行国家晚了100~200年。因此,胡鞍钢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有所不同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是向苏联学习,采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而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及其后的江泽民、胡锦涛则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采取多种经济制度共存和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现代化。

中国企业亦是这样。学习式创新是中国企业现代化的主题。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的基本组织,承担着中国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国企业的现代化一直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企业的后来者特征,学习成为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6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以学习为基础和前提,以创新为手段和方法,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客户价值、追求社会价值为目的,即学习式创新,这是中国企业现代化不断探索的主题。

学习作为后发企业现代化的主题是恒定的,但学习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则是多样和变化的,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学习日本企业和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为主;90年代以学习美国企业和引进先进管理和制度为主。企业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随环境和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0世纪50年代的鞍钢通过直接引进设备、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学习;20世纪90年代的华为通过聘请lBM为顾问来学习;21世纪初的中国化工集团和海尔集团则是多种方式方法并举来学习……

在本文中,我们暂以若干个代表性企业的案例为分析单元,揭示其学习与创新内容及其背后的基本逻辑,试图勾勒出一条中国企业60年来现代化探索的主线,并期望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鞍钢宪法:突破苏联的先进管理模式

“鞍钢宪法”是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情况的报告》的批语中提出来的。批示中说:“这个报告很好,让人越看越高兴,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当时仅职工就有十几万人。在1958年之前,鞍钢全面照搬苏联当时最大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称为“马钢宪法”)。1959年,鞍钢开始解放思想,敢于想问题,开始怀疑“马钢宪法”,在企业管理上更强调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1960年,鞍钢创造了“鞍钢宪法”,堪称中国现代企业史上第一次管理创新。

“鞍钢宪法”的五项原则是: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命。其中,“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主要内容,“两参”是指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是指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实行领导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的三结合。这是中国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应该说,“鞍钢宪法”首先是学习的产物。第一,鞍钢是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不仅引进了苏联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而且照搬了苏联钢铁企业的管理模式。第二,“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在中国已有实践经验。1958年,黑龙江北安国营庆华工具厂开创了工人直接参加班组管理、间接参加全厂性管理工作的先河,并实行了业务改革,即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及时地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长春汽车制造厂在1958年学习建华机械厂和庆华工具厂“两参一改”经验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技术革新中一些生产技术问题,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鞍钢宪法”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第一,鞍钢宪法突破了苏联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马钢宪法,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实进行了创新;第二,鞍钢宪法综合了中国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直至今天,“鞍钢宪法”仍具有较大的创新方法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外国先进管理是必需的,但也是不够的,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二是正如日本人所讲:“综合即创新”,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很多,综合其他企业的创新并融为一体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大庆经验:

主观能动性的极致发挥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大庆经验或称大庆精神,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环境封闭的情况下,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案例。大庆经验的主要内容包括:(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体现为“三要”、“十不”精神。(2)实践第一,两分法

前进,表现在大搞调查研究,科学地认识和开发油田;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等。(3)实行岗位责任制,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都有各自具体内容的岗位责任制。这是大庆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各项管理制度的核心。(4)良好的工作作风,体现为“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

与鞍钢宪法一样,大庆经验也是学习的产物。具体而言,大庆的学习对象和内容有二:一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著作,尤其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二是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和作风,直接参与大庆会战的转业官兵就有3万多人。

此外,大庆经验更是创新的典范。首先是李四光的理论创新,否定了英国学者布莱克·威尔德的“中国贫油”论。第二是会战组织的创新,大庆油田采取军事化的会战组织方式取得了成功,这在中外企业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案例。

大庆经验中的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学习的价值。例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高科技企业一直得到坚持和发扬;高度重视学习,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在基层干部和领导干部的岗位责任制中,学习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包括学理论、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以及“向工人学习日”制度等),对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有借鉴作用。可以认为,大庆油田是中国现代企业史上第一个“学习型组织”。

华为:师从IBM的研发管理创新

华为公司是如今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华为能够获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产品研发管理的学习与创新是基础因素之一。

1998年,任正非在美国考察了多家优秀企业,最后把IBM公司作为华为的学习对象,并选择研发管理为华为首要的学习内容。1999年初,华为引进和学习IBM的集成产品管理体系(1PD)。聘请IBM的50多名顾问人员进入华为公司,重新建立起新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在引进和学习过程中,任正非针对部分研发人员的排斥情绪,严厉地提出了“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的“削足适履”式学习方针和原则。在少数优秀技术人员由于不适应新的管理方式而离职的情况下,任正非仍然坚持上述方针和原则毫不动摇。经过3年的引进和学习,华为公司建立了自身的集成产品管理体系。

2004年,在欧洲3G通信设备市场实施的“抢先战略”中,华为的研发管理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研发管理作为技术型企业的核心价值链条,其能力和水平在全球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供应商认证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第二,在产品设计与测试阶段,反应速度居于首要位置,而这主要取决于研发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第三,在项目实施及售后服务阶段,研发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和质量水平。

在华为之前,中国已有不少企业提出过“成为中国的IBM”的口号(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四通集团、90年代初的巨人集团等),中国不少大企业也明确提出向美国大企业(GE、IBM等)学习的号召,但是真正成功的学习者并不多。华为为什么能学好用好呢?首先,华为选择IBM为学习对象较为合适,任正非认为IBM遇到的问题,华为在今后也会遇到;第二。华为只学习IBM的管理,而不学习IBM的战略;第三,华为从研发管理这个关键价值环节开始学习,坚持“削足适履”的方针和原则不动摇;最后,3G市场的出现为华为提供了一个后来者居上的机会,华为基于研发管理的企业能力帮助它抓住了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从全球范围来看,华为的研发管理只是学习IBM的结果。但从中国企业群体来看,华为的研发管理却具有创新的意义。如今,华为的集成产品管理体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海尔: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制度创新试验

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集团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版的管理创新的历史。仅以质量管理为例:在1984年创业初期,当其他企业集中精力扩大产品产量的时候,海尔率先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国家优质产品奖金牌;1989年,当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时,海尔又先行一步,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延伸到服务质量;而当其他企业开始重视服务时,海尔又率先抓住质量的本质,即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满意。

为实现全球化品牌战略,张瑞敏坚持一贯的管理创新思想,通过“人单合一,使海尔进入卓越运营的全球公司行列。早在张瑞敏提出“市场链”概念之初,笔者就感觉到这项管理创新具有的世界意义以及其过程的艰难和复杂,而胡泳在《海尔的高度》一书中则较完整地描述了这个过程。

回顾西方企业史,福特的大规模生产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第一项管理创新,它开创了大规模生产与消费的时代;丰田的精益生产体系是后发企业创造的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又一项管理创新——它告诉我们:后发企业能够以管理创新为途径,实现后来者居上并领先的目标;戴尔的个性化定制直销模式是信息化时代最有影响的管理创新——它告诉我们:不依靠领先的技术,后发企业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管理创新也可以争霸全球。

从“市场链”到“人单合一,张瑞敏和海尔集团进行着一项世界级的管理创新试验。以前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在学习外国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在中国范围内的模仿创新,而海尔的管理创新,是在吸收、消化丰田模式和戴尔模式之后的自主创新,是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世界范围内的自主创新。

丰田模式的精髓在于,现场员工既是操作者又是思考者;戴尔模式的精髓在于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个性化定制和直销。海尔模式不仅承继了丰田和戴尔模式的精髓,而且有较大突破:把每个人都变为SBU(战略事业单位)和创新主体,颠覆了主流经济学中的市场与企业的关系理论;直接营销和直接发运,突破了传统管理学中的价值链理论;“正现金流”抓住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向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等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

正是许多基础性的管理创新构成了海尔模式的全面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海尔集团学以致用,吸收综合了许多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综合性创新还在全球市场中发挥了效用。

中国化工集团:融合式跨国并购与管理

2004年开始,中国企业较大规模地采取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全球市场。目前看来,跨国并购的成功者并不多,而任建新领导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则是例外之一。2006年前后,中国化工集团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实施了三起跨国并购,分别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Adisseo)、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Qenos)和法国罗地亚公司

(Rhodia)的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目前,这三家企业都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中国化工集团已收回大部分投资。

任建新倡导的“融合式”跨国并购与管理是中国化工集团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所谓融合式是相对于整合式而言的,其根本区别在于:融合式是学习型并购,并购方尊重被并购方及其所在国的历史和文化,极大地保留和发挥原有高管人员的积极性,把被并购方融合到并购方中;整合式是以并购方为中心的并购,并购方通过更换高管人员等方式,把并购方的理念和规则彻底贯彻到被并购方中,最终把被并购方整合到并购方中。

在任建新有关跨国并购的讲话和文章中,我们很难看到“整合”一词,大量出现的词汇是沟通、文化融合、尊重、学习、包容等。不仅如此,中国化工集团也是这样去做的:在并购前有多年的战略准备,与对方高管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在并购后,一般不更换原有高管人员,尽量保留原职位并适当提升(如进入董事会);总部不外派高级管理人员,只派出助理人员去完成学习任务;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

任建新的融合式并购与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与以往跨国并购大多是强势企业整合并购弱势企业不同,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如果继续沿用整合式并购的理论和方法,则其成功率必将低于欧美企业(欧美整合式并购的成功率只有30%左右)。而任建新及中国化工集团的融合式并购实践,对并购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

综上所述,鞍钢宪法的诞生打破了当年的“苏联崇拜”,其后来在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仍然取得了中国企业的一定成长,初步形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今天,中国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正处在“美国崇拜”下,这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应该考虑如何打破“美国崇拜”,不同特性的企业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对象和内容,把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制度融合在中国企业的实践和民族文化中,探索出一条新的后发企业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大庆精神则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其对如今处于危机环境中的中国企业亦有传承和学习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庆精神与温家宝总理所讲的“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确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新的环境中,中国企业需要创造性地把大庆精神赋予时代的意义,并且发扬光大。

从中外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企业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称雄世界,日本企业主要是依靠管理创新后来者居上,中国企业的未来究竟将依靠什么?对此,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唯有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持续成长,并在全球市场上占有合适的位置,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现代化的目标,进而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首要的是应该依靠融合东西方文化,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潭老师向我们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去申请自己的博客和使用、如何去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和编制学科试卷等信息知识,使信息技术学科更贴切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本文转载自

在培训过程中,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21世纪的社会只会教一门课的教师已无法生存下去。要求教师是“全能型”的教师,是那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通才,既是学者和教学者,又是交往者和决策者。

这次培训很有必要,因为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本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立志成为一名教育的成功者!

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篇10

设计是什么?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它经历了长期的酝酿阶段,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扩展到欧洲大陆,逐渐导致了现代设计的产生。从此设计从制造业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行业。设计产生的条件是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手工艺制作转变为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产品,其装饰的随意性转变为标准化。设计的服务对象由权贵转变为平民大众。通过形形色色的工业产品,设计对现代社会的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构成了一种广泛的物质文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设计致使商品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一种除单纯使用功能外的新关系。这种消费刺激,成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做好自己的设计,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了解设计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设计发展史上的事件、人物、作品乃至思想,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现代设计阶段。而现代设计又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750-1914年,这是设计的酝酿探索阶段。在此期间,产生了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由反工业化到接受工业化,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个是1915-1939年,这是现代设计形成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现代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突破。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联盟成员设计的作品其共同特点是功能化和实用化,并少有装饰。

第三个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1919年格罗佩斯成立了包豪斯设计学校,奠定了现代设计教学体系的基础。它总结发扬了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继承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传统,对于现代设计产生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20世纪40年代,功能主义开始在美国建立起来,从而把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扎根到了美国。此后,50年代产生了二战后影响最大、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也在20世纪60年代后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学习现代设计史不仅让我了解到设计的发展过程,也让我认识到掌握设计理论的重要性。从设计的萌芽阶段到今天所提倡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现代设计已发展成了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在近二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思想,经历了多种风格和潮流的变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起步不久的现代设计教育和设计领域来说,我认为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可借鉴的实际意义。只有从认识上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现代设计基础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要想在短时间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了解和学习他们的长处是一条捷径。

通过学习和仔细观察欧洲设计的风格,我们可以发现,设计师们在展现各自独创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保留了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这也许是因为工匠式的制作方法被设计师们继承了下来,最终成为其设计意识中的一部分。

包豪斯同时保留了“教授”和“工匠师傅”授课的形式。不难看出,对资深工匠的手工制作保持崇尚一直存在于欧洲制造业的传统中。这种传统,若是发挥顺利,可以成就为极具独创性的好设计,但若不顺利,则会让人感觉个性过分夸大。将设计师的个人才能和工匠品质熔铸在一起的优秀产品,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为具有特别的“价值”被保存下来。

同时,社会渐渐开始对“名牌”有了新的认识。“商标”作为产品品质和性能的保障,在市场上获得了说服力。“Olivetti”等工业制品也意识到了“名牌效应”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潜在地起到了巨大作用。

欧洲的设计如此发达。北欧、德国、意大利的设计设计各具魅力。北欧设计重材质、重工艺、注重产品的舒适感、温暖感,能够在现代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为我们树立了现代设计形式美感的典范。意大利的设计代表了欧洲设计的最高水平,其中,他的工业产品设计和室内设计达世界最高水平,意大利的设计在具有优秀品质的同时,也注入了更多的人情主义理念。德国的设计是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典型代表,这与德国民族的理性传统,以及他们一直崇尚的系统化、计划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德国的产品设重功能、重内在质量,让我们认识到了现代设计实用的特点。

上一篇:机关主题活动总结下一篇: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2007学年第一学期各部门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