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2024-11-13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精选12篇)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1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科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目录   1、检验科工作制度 2、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3、检验科查对制度 4、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5、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 6、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 7、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8、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9、仪器管理制度 10、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 11、检验科登记制度 12、检验科卫生制度 13、检验科信息反馈制度 14、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5、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6、检验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 17、检验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8、检验师职责 19、检验士职责                         一、检验科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检验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随采随验,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藏。标本不符合要求者,应重新采集。

3、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登记,签名发出。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5、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6、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验仪器的规范操作规程,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和设备。

7、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8、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9、应制定检验后标本保留时间和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弃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加强检验室安全管理和防护,做好生物及化学危险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1、检验科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制订各项检验的操作手册,生化、临检等检验,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3、对各种仪器,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标定后使用。使用合格的检验试剂,定期检查有无过期试剂。

4、应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制订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有记录、月有小结、年有总结。有原始记录及质控图。对检测中出现的失控项目要停止报告,查出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有记录,然后报告。

三、检验科查对制度 1、建立健全查对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差错发生。

2、每次检验,检验师应对结果进行复核,并签上姓名。遇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3、采集标本时:

(1)门诊病人:认真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本(质、量)。

(2)住院病人:认真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检测项目、标本(质、量),同一病人,多张申请单时,认真查对各申请单的临床资料是否一致。

4、检验时,认真查对仪器性能、试剂质量、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5、检验后,认真查对检验目的、结果、是否缺项等。

6、发报告单时,认真查对科别、姓名及检验项目。

7、血型及输血检验时,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标本、血袋编号、标签是否完整,标本和诊断血清是否符合要求,献血员姓名,血型、Rh血型及血交叉试验结果,血袋是否有破损及血液质量。试验结果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结果,以防弱凝集遗漏。复核者应认真核对一次标签、血型、Rh血型及交叉试验结果后,签上核对者姓名。

四、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1、标本一律凭单采集,做好五查五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项目),临床科室送的标本要核对检验单、检查项目和标本采集是否合乎要求。

2、各项检验标本分类进入各项检测程序,并严格做好编号和核对,缓检标本应核对后妥为保存。

3、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要求和条件限时保留备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

4、凡有传染性的标本,应按传染性标本管理规定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弃去。

五、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 1、检验报告单必须按检验要求逐项填写清楚,使用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填写后核对,不涂改,不破损,不污染。

2、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如报告单为表格时,阳性用“+”表示,阴性可用“Ø”表示,未查者可用“/”表示。

3、报告单必须有检验者签字(全名)和签发日期,急诊报告应注明标本采集(收到)及发出报告时间。

4、当日完成的检验报告单按科室分好,每天下班前半小时分送各科室。

六、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 1、检验科要根据实际需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有计划地采购试剂。

2、检验科要做好试剂的请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防止变质、过期和浪费,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

3、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正规,货物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加盖红印的《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及业务员的身份证明。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字。

5、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要求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验冰箱温度。剧毒、易燃易爆品要按要求保管。强酸、强碱试剂要单独保存。

七、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的防范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3、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和衣物。

4、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试剂,废弃之前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5、贵重仪器、物品等设专人保管、定期维修,存放柜箱要加锁。

6、加强对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及危险、剧毒化学试剂等的管理 ,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对剧毒药品有专柜保存,并做好应急处理及防护工作。

7、检验室备有常用消防设施及专用灭火器材,接受消防安全及使用灭火器材的教育,对各种电器、电路按规定安装使用。

8、检验科人员应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八、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医院建立危急检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患者群体的需要。

3、建立检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必要时)、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4、医院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九、仪器管理制度 1、各种检测仪器按医疗器械进行登记,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养和按规定办理报销、报废手续。

2、精密仪器,设专柜存放,实行定人使用、保养、保管责任制。无关人员一律不得使用。

3、各种精密仪器、器械,须经校正合格后使用,计量仪器应按市技术监督局规定每年实行强制检定。

4、新购仪器、器械、须经检测验收合格后使用,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不能独立操作,无维修知识和技能者不得随意拆卸检修。

5、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格保养程序,经常保持仪器处于灵敏状态。仪器室内严禁存放挥发性、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注意防潮和防爆晒。

十、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管理范围:包括业务资料(含有检验操作规程、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等)、仪器及试剂资料、财产情况、医疗纠纷资料、管理制度等。

2、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3、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档案资料多时,为便于查阅可建立索引。

4、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室领导审批。

5、外来人员须查阅档案资料均应经科主任同意。

十一、检验科登记制度 1、建立健全登记制度以保证各种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科研数据,便以回顾性总结检验质量、数量。

2、设立以下登记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凝、穿刺液常规、血型、生化等检验结果登记本。各种贵重仪器每日运行情况记录本。化验单发送登记本及特殊标本收集登记本。不合格标本拒检记录本。

3、科室人员必须认真、及时登记,结果准确、清楚、完整。

4、违反上述规定者,从重处罚   十二、检验科卫生制度 1、每天打扫、拖擦地面、地板、擦抹台面。定期擦抹门窗及玻璃、桌、椅。物品放置有序,保持科室整洁。

2、不在检验室吸烟、进食,不乱丢纸屑等。

3、注意个人卫生。

十三、检验科信息反馈制度 1、检验科要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征询改进意见,同时,备有反馈登记本。

2、定期向临床医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整理登记,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结果。对重要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协商。

3、要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并做好病人意见的登记、处理。

4、要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与要求,重要意见及时登记,认真改进。

5、对临床科室因疾病诊治需要的特殊检验要求,应结合实际,尽力配合。

十四、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严格执行检验工作查对制度,包括:采集,收集标本、化验单的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检验标本的质量和量;

检验时的项目、所用的试剂、编号;

检验结束时的检验结果、登记;

发报告时的科别等。

2、要做过细的工作,严防检验标本丢失或损坏,尤其是脑脊液、胸腹水液等重要标本,收到后应立即登记并检验,防止漏检、错检;

生化检验标本验后应保留24小时,输血标本应保留七天以上;

防止在工作中,特别是离心沉淀时损坏标本;

防止仪器错用、试剂错配、错用及计算错误;

防止定错或错报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等等。

3、严格执行检验标本接收制度。病房送检的检验标本和化验单应及时验收、签名,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标本或与化验单不符的标本应当即退回,并要求重送。

4、发现差错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力求妥善处理,并登记入册。发现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5、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科主任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

6、科主任加强对差错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对检验人员的安全医疗教育,经常检查、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十五、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检验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应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

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检验报告单消毒后发放(电脑打印的除外)。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常规消毒,有记录。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

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各种卫生学监测达到要求。

十六、检验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 一、医院垃圾分类:

(一)、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二)、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

其中:

1、感染性废物: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等;

⑵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⑶废弃的血液、血清;

⑷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2、损伤性废物:⑴医用针头、缝合针;

⑵各类医用锐器;

⑶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

4、药物性废物:⑴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⑵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

⑶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⑴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⑵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⑶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二、检验科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房贮存,隔天交由市绿洁公司回收处置。

三、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六、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

痰、脓、血标本加2倍量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h-4h;

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十七、检验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检验科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科人员自觉遵守检验科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检验科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5、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1)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2)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

(3)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

(4)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十八、检验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亲自参加检验,并指导检验士进行工作,核对检验结果,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试剂、材料的计划和请领、报销等工作。

4、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5、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

十九、检验士职责 1、在检验师的指导下,担负各种检验工作。

2、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在检验师的指导下进行特殊检验。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

4、负责检验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5、担任一定的检验器材的洗刷,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2

(一) 岗位绩效考核概念的界定

岗位绩效考核是指根据检验检疫工作执法性、技术性和涉外性的职业特点, 按照规定的程序, 依据一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 从而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 岗位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 刚性约束, 柔性提素, 追求自我管理效果, 不断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创新和发展”是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岗位绩效考核管理的基本内涵。

绩效考核倡导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刚性约束”是基本要求, 是法律约束, 是工作和行为的底线,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够从制度上杜绝工作随意性。因此, “刚性约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它能够促使各项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柔性提素”是在岗位绩效考核过程中围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展开的过程。“柔性”相对于“刚性”更能体现在实施管理中提高人的素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只有不间断地长期系统培训, 才能达到逐渐提升的效果。因此, “柔性提素”是个人和团队共同成长进步的核心所在。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的岗位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以建设“和谐型团队”为内在要求, 让人人成为管理的主体, 在自我审视、自我评估和自我领悟中实现自我提升。追求“没有管理的管理”、“不知有之”的最高境界。

(三) 岗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的关键, 因为人员的录用要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岗位管理则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绩效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级别和职称而确定。因此, 必须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和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制度, 以确保年度考核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人事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二是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的依据;三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的手段。

3.促进个人和组织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 要通过绩效考核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找出工作人员工作绩效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差异, 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其次, 绩效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 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执政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4.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反馈功能, 可以强化检验检疫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导向, 引导工作人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质量上来, 从而保证检验检疫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 一是要针对岗位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侧重点进行设计;二是要充分体现考核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2.科学性原则。

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 一是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 采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 使岗位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 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

3.明确性原则。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内涵要明确具体, 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二是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外延要清晰明确, 避免界定模糊杂乱。

4.系统性原则。

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 这些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 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 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 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界限分明, 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二)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针对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的实际情况, 对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构建, 旨在明确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规范岗位绩效考核工作, 强化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帮助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并为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政策及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三)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一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

岗位绩效评估考核, 对8个一级指标和与之关联的20个次级指标确定了量化分值。总分为100分, 其中促成要素和结果要素各占50分, 体现了过程要素和结果要素并重的原则。同时具体在对8项打分指标分值设定上, 突出了工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安全和领导交办等关键绩效结果, 确定分值为30分, 其他如学习竞争、工作创新、服务团队、敬业尽责、自我规范、外部评价、内部评价7项各为10分, 体现了突出执法绩效的原则。

2.对次级指标打分

采取对各项指标分别划分五个档次, 从中选择一档打分的办法, 每个档次的分值依次为1、2、3、4、5分, 以三档 (3分) 为达标档设定打分的基本标准;以一、二档 (1分、2分) 作为单项指标未达标或有差距的设档标准。以四、五档 (4分、5分) 作为完成各单项指标中突出并可以作为不同层次典型、标杆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激励干部职工持续改进。

三、岗位绩效考核流程的确定

在实施岗位绩效评估考核中, 以月份为岗位绩效考评循环周期, 实行日写实、月考评制度, 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运作:

步骤1.绩效写实。工作人员每天如实撰写工作日志, 记录本人当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例外情况可以补写。

步骤2.自我评估。工作人员根据月初计划、日常写实、日常检查及当月工作完成情况等内容, 按照绩效考核标准,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除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结果外的16个指标进行自我评估, 认档打分, 并注明认档依据。评估时以3分作为达标档;以5分、4分作为完成单项指标中的优良档;以2分、1分作为未达标或有差距的较差档;出现重大失误或考核指标中的一票否决行为, 得分为0。自我评估为4分档 (包括4分以上档) 的, 原则上不能超过5个;拟评估为5分档的, 需由本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认定。

步骤3.民主测评。以各单位、部门为测评单位,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表现进行测评, 并将民主测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表对应项的打分依据。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民主测评得分=民主测评累计总分/参加测评人数 (结果四舍五入,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步骤4.领导认定。本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自我评估、民主测评、工作实绩等情况并依据有关规定对属下工作人员逐人确定当月绩效考核档次。

步骤5.组织审核。各单位和部门在每月第5个工作日前汇总当月绩效考核结果, 经主管领导签批后, 报人事部门及绩效办。

步骤6.兑现奖惩。人事部门依据组织审核后的日常岗位绩效考核结果, 核定绩效奖金, 兑现奖惩, 达到奖罚分明、激励进取、优化绩效的作用。

四、岗位绩效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绩效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 为了保证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岗位工作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高效, 2009—2010年,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凭借自身的技术力量, 自主研发了信息化岗位绩效考核平台。实现了考勤管理、工作日志、工作计划、绩效考核 (自我评估、外部评价) 和民主测评等项目管理, 减轻了行政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 简化环节, 便利操作, 提高了效率。通过应用绩效考评信息化系统, 使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

(一) 规范日常绩效写实。

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约束各个岗位工作人员按照岗位绩效考评标准, 坚持每日绩效写实, 促进工作人员多想事、多干事、干成事, 促进个人岗位绩效目标实现和绩效积累, 每月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个人绩效成果数据, 作为自我评估、组织考评认定的依据。

(二) 规范自我评估。

通过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相关资料, 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在自我评估中对照岗位工作职责, 正确评估个人工作数量;对照岗位工作流程, 正确评估个人工作质量;对照绩效标杆, 正确定档打分, 提高自我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 规范加权责任。

局长、主管局领导、处 (科) 室负责人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调阅工作人员的绩效情况, 按照管理权限, 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自我评估给予认定, 对改进绩效进行辅导。既体现了领导的责任, 又避免了考评中的人为因素, 使考评更加科学、公正、准确。

(四) 规范绩效档案数据库。

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写实、月份评估、综合评定、考勤等情况记入个人绩效电子档案, 通过绩效考评信息化系统进行考评, 为工作人员的提职晋级、评优评先提供更加准确、翔实的依据。

五、岗位绩效考核的应用

(一) 组织考核

根据检验检疫工作规律, 结合年度考核实际, 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每月进行一次。要求分支机构、省局机关各处室、在哈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 (简称各单位、部门) , 成立岗位绩效考核小组, 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和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本单位、部门所有在岗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二) 考核结果认定

各单位、部门立足依据岗位绩效考核成绩排名, 并将考核结果分为A (优秀) 、B称职 (合格) 、C基本称职 (基本合格) 、D不称职 (不合格) 四个等级, 其中A不得超过本单位、部门实有人数的15%, B、C、D三个等级没有限制要求。各单位、部门按照年度岗位绩效考核总分排名确定各成员等级。

(三) 考核结果使用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依据, 也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事业单位人员晋级考核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3

【关键词】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作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5-01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新的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继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后又一重大改革,也是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改革方向,建立适合本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事业的发展。现将我院在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工作中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 岗位设置主要做法

1.1 成立聘用组织机构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我院的人事聘用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实施,成立了岗位聘任领导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职能科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事科),作为聘用工作的日常办事部门,负责落实本单位人员聘用方案的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和岗位聘任监督小组,负责专业技术起点岗位和内部等级的评审工作及对聘用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负责公示异议的受理。

1.2 制定聘用实施方案 人员聘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医院发展及稳定的问题。因此,在动员学习,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单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聘用岗位的标准,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报送主管局审核、上报市人社局审批。

1.3 组织岗位聘用实施

1.3.1 公布拟聘岗位 向全体职工公告本单位拟聘用岗位的数量、岗位职责、聘用条件、聘用办法、待遇和其他有关事项。

1.3.2 个人申请,公开报名 应聘人员根据岗位设置条件申报符合要求的岗位,填写岗位应聘申请表,并提交聘任岗位相关的材料。

1.3.3 科室推荐,资格审查 应聘人员由所在科室出具推荐意见,单位岗位聘用领导小组依据岗位聘用的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1.3.4 实施竞聘 经资格审查后符合岗位条件人员,由高级岗位到低级岗位依次进行测评、赋分等,最后确定拟聘人选。

1.3.5 决定聘用并公示 由院技术委员会从拟聘用人选中确定聘用人员上报院长办公会,经办公会研究决定后向全院职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院长聘任。

1.4 全员签订聘用合同 经主管局、人社局核准同意后签订聘用合同。单位与受聘人员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后,签订聘用合同。

2 岗位聘用工作体会

2.1 领导重视 岗位设置及聘用工作不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矛盾错综复杂。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的组织保障,聘用工作是寸步难行的。医院建设能否稳步发展,医院职工是否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医院领导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院院长、书记亲自挂帅,统一思想,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2.2 公开透明 将岗位设置文件精神、政策宣传到位。组织职工利用周例会时间学习各项规章、条例;细致、耐心地做好解惑答疑,使职工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采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制定医院岗位聘用实施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3 公平合理 在岗位聘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实际及人员结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聘用标准,使职工对自已的岗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差距中找原因,确定今后的目标,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2.4 科学民主 我院在制定方案上,征求各方建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经领导小组讨论并通过。详细、周密的条例使职工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岗位等级。经个人审报,领导小组审批公示后,在没有任何疑义的情况下完成上报工作。

2.5 重点倾斜 在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时,适当向一线倾斜。特别是向临床一线科室、临床一线岗位及重点特色专科倾斜,保证临床业务的顺利开展,为医院人才规划和各个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激发各类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防保科检验人员工作职责 篇4

1、在预防保健科科长的领导下,负责相关的检验工作。

2、负责通钢冶金区职工、家属生活吟咏水的水质检验工作。

3、负责完成院内感染的实验室工作。

4、参加职业健康监护(含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

5、做好各项检验工作的结果分析、报告工作。

6、配合完成全院传染病、死亡、农药中毒、职业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的网络直报工作。

7、配合对相关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配合完成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工作。

药品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篇5

1、在药检室负责人领导下负责备种制剂的质量检验工作,严格依照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取样、检验、记录、计算或判定等,严禁擅自改变检验标推和凭主观下结论。

2、检验人员必须于规定的工作日内,及时、准确完成制剂空配制的各种制剂及所用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任务,发出检验报告。

3、检验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工作质量上精益求精。应完整、真实、可靠的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以中国药典(2015版)、本院制剂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药品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报告实际检验结果。

5、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随时保持各检验室(包括设备、台面、门窗、地面等)的清洁卫生,玻璃仪器用完后必须按规定清洁干净放置原位。

6、检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养护、保管和检校好各种检验仪器、衡器、量器等,并做好使用记录。

7、负责标准品的正确保存及使用、各类试液相标难溶液的的配制与标定,并按药典规定定期复标。

8、负责监督检查药库、各药房及临床科室的药品质量和保管情况,协助科领导制订药品和制剂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9、担任进修人员、实习生及县市级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的培训、指导。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6

1患者和标本不符

1.1患者和标本不符是由于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未对患者信息进行三查七对, 采集血液标本时张冠李戴, 把标签贴错或把标本注错容器, 尤其是同时采集或送检几个患者的血液标本时, 或在工作繁忙时更容易因相互交错患者或标本容器造成错误。发生了所送检的标本与所要检验患者不相对应, 造成检验结果与患者不符, 延误患者治疗, 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死亡。

1.2护士应加强责任心, 执行医嘱时必须看清检查项目, 标记准确完整,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身份识别制度、腕带识别制度, 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认真做好床旁标记试管的制度。对清检验项目, 把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目的、标本采集时间写在标签上, 贴在标本容器上。

2标本容器选择不当

2.1不同的检验目的需要不同的标本容器。采集血液标本所用的容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常见的选择容器不当有以下情况:采集全血标本错用干燥试管;采集血清标本错用有抗凝剂的试管;血培养标本错用未经消毒的、密封不严的培养瓶或不按无菌技术操作, 造成容器污染而导致杂菌生长, 培养失败。

2.2护士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正确的标本容器, 如采集血清标本需要干燥注射器、针头和干燥试管, 采集全血标本用抗凝试管, 采集血培养标本用瓶塞干燥、培养基本符合要求的培养瓶。同时需要抽取几项检验血标本时, 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先是血培养瓶, 其次是抗凝管, 最后是干燥管。动作应迅速准确。

3采血的时机选择不当

3.1饮食因素影响血液中的许多物质成分,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也会影响检验结果。血标本做生化检验, 应要求患者采血前禁食12~14 h, 因为空腹时间超过16 h, 会使血清中总蛋白、葡萄糖含量下降, 胆红素上升。而某些病例的空腹血也可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2]。如抽血前1 d患者大量饮酒或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 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 甚至血清混浊, 影响整个检验结果;抽血前使用某些药物均会使空腹血待测指标发生变化, 如: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留取细菌培养标本, 会使培养阳性率降低。

3.2护士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根据检验项目, 严格掌握标本采集的最佳时机, 事先与患者沟通, 交代明确的禁食、禁水、服药时间 (12~14 h) 及禁食的内容, 以避免因为饮食因素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

4采血部位不当

4.1临床上有个别护士对检验报告质量认识不足, 对标本采集有一定的随意性, 直接从输液的针头上采血, 或从静脉输液同一血管近心端采血, 使所采集标本中含有大量新输入的液体;血气分析标本错采成静脉血送检;这些都会使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符合。

4.2临床采血部位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 不能选择过细的静脉;对输液输血患者, 采集血标本时应在对侧肢体采取;血气分析标本应采取动脉血。

5采血时的体位选择不当

5.1患者体位改变可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采取直立位采血, 其标本的测定值比半卧位、平卧位偏高。

5.2采血时要注意保持坐位或卧位, 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6采血量不准确

6.1采血量的多与少均可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尤其对加有抗凝剂的血标本, 不同的检验目的, 要求的采血量不同, 采血量过多或过少, 都易造成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失调, 样品渗透压改变,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血液凝固等, 往往给临床医生带来假象, 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6.2采血时要注意采血量与抗凝剂要有一定比例, 并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摇匀。

7采血的方法不当

7.1抽血困难血流不畅, 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采血时由于定位或进针不准, 或由于儿童的哭闹、患者配合不好等, 都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另外, 采血方法不当也可导致标本溶血而影响和干扰检测项目。通常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采血部位消毒未干就抽血;注射器、针头及容器含水分;多次穿刺, 甚至穿破血管;抽血速度太快, 产生血泡并将泡沫注入容器;振荡血液时过于剧烈;将多次抽取的血液注入同一试管内等。

7.2护士采血时应做到稳准, 尽量一针见, 止血带使用时间应<1 min。对于一些采血困难的患者, 可以在针头刺入血管后的短时间内放松止血带, 等待数分钟再抽血。静脉采血时最好使用一次性负压采血管, 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后应待干再抽血, 避免将泡沫或用力将血液急速推入容器造成溶血。血气标本采动脉血时最好是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 采后加橡皮帽立即送检。

8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

8.1标本存放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久置会被污染或成分发生变化。

8.2标本采集后应按要求及时送检。在送检过程中, 应防止标本振荡、漏洒及污染。如有失误, 应重新抽取标本送检, 以免使标本失去检验意义, 延误疾病的诊治。

摘要:随着近年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 检验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个体化治疗、疗效的检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检查越来越占据了主要地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决定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这就要求其结果的准确性。而在实际工作中,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采血, 在任一环节的一点小疏忽, 就会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 影响诊断。本文对护理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检验,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家玉.如何正确采集标本.实用护理杂志, 1995 (5) :10-11.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7

1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

《种子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

2 法律法规对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资格的要求

《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种子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按照《产品质量法》、《种子法》、《计量法》的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要开展种子质量检验工作,除具备相应检测条件和能力外,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考核认定和质量认证,合格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3 法律法规对种子质量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种子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种子检验员。种子检验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二)从事种子检验技术工作三年以上;(三)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种子检验员是指《种子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中从事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

由以上法律法规可以看出: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中,从事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即为种子检验员。

4 法律法规对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种子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证明的,与种子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依法追究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种子检验员从事种子质量检验技术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遵守检验机构的有关规定,提供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检验数据。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在检验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表彰奖励。种子检验员出具虚假数据或结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考核管理机构取消种子检验员资格,收回种子检验员证。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检测,保证检验工作科学、公正、准确。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检验机构和参与监督抽查的工作人员伪造、涂改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结果和结论的,按照《种子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检验人员职责都有哪些 篇8

2、按时完成检验任务,防止漏检、少检和错检,服务好生产现场;

3、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做到数字准确、字迹清楚、结论明确,并将检验记录分类保管;

4、贯彻执行检验状态标识的规定,防止不同状态的产品、材料的混淆。检查、监督生产过程中的状态标识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纠正;

5、根据分工,做好进料、过程和成品的检验工作,做好相关的质量状况的统计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6、做好首检,加强巡检,特别要加强关、重零部件的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将不和品混入下道工序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上报。

7、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立即向上级及生产、技术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8、有权制止不合格品的交付和使用;

后勤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及要求 篇9

1.全面负责医院各种财物及固定资产的供应、保管、护理、维修、更换、安全、消防等事务的管理。

2.负责本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并督促大家严格遵守。

3.负责拟定部门工作计划,布置下属任务及排班,培训和指导下属提高业务技能,监督下属的工作纪律与状态,考评下属工作绩效,建议更新下属人员。

4.负责全院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好清点登记,及时组织维修,做到账物相符。

5.负责全院后勤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等工作。

6.负责医院水电设备及线路的管理,做到水电供应正常。

7.负责医院安全与消防,做到院内治安良好,防火防盗。

8.负责院内环境卫生,做好绿化与美化工作,为医院员工和客人提供舒适的环境。

9.负责员工食堂与宿舍管理。做到伙食及时供应,卫生可口,经济实惠。合理调配员工住宿,督促员工对水电被褥的合理使用,控制成本,保证安全,并做好物品发放与回收登记。

10.负责申购、请领及保管部门内部使用的办公财物。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

二、采购经理

1.负责拟定办公用品、护理物品、医疗设备、医疗用品等各种物品的采购计划。

2.经常深入各科室了解医院对各种物品的需求情况,配合各部门提出采购需求,报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

3.负责物品采购工作,充分了解市场供应状况,做到货比三家,有效控制成本。

4.与仓管配合做好物品的入库工作,将各种物品安全、及时、完好地入库。

5.负责除汽车以外的各种设备物品的保养与维修,监督管理外包维修工。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后勤任务。

三、仓管

1.负责对采购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入库物品,做好记录和定期清点,做到账物相符。

2.与采购经理配合做好物品维修与报废物品的处理。

3.配合采购经理做好物品搬运工作。

4.负责发放物品,做好物品出库登记。

5.负责医院报纸、信件、邮寄包裹等的收发,做到分发无错漏。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后勤任务。

四、网管

1负责医院通讯线路及设备的管理,做到通讯顺畅。

2.负责医院电脑软硬件的管理,做到办公电脑正常运行。

3.负责医院局域网络线路、网络系统的管理,做到网络运行安全顺畅。

4.负责网络咨询工具、客户管理系统、内部管理系统等网络办公工具的正常运行。

4.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后勤任务。

五、司机

1.负责医院汽车的驾驶、保养与维修。

2.服从上级的调度指令,准时出车,安全驾驶。

3.配合采购经理及仓库管理员做好物品搬运工作。

4.负责医院汽车运行所需各项证件的办理与费用的及时缴纳。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后勤任务。

六、后勤专员

1.负责配送医疗、护理、咨询等值班人员的工作午餐和晚餐。

2.配合采购经理及仓库管理员做好物品搬运工作。

3.做好夜晚值班,配合保安看管院内贵重物品。

4.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后勤任务。

七、保安

1.负责入院及大门前车辆停放的统一调度管理与看管,保障过道畅通与车辆的安全。 2.负责院内治安巡逻,监控入院人员,必要时对可疑人员及非顾客人员进行盘问,禁止闲杂人员入院,维护院内工作物品与人身安全。

3.负责检查各科室安全消防设备情况,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意见。

4.协调处理院内突发事件。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后勤任务。

八、保洁员(卫生员)

1.根据上级的安排,做好指定范围内的环境卫生。

2.按时做好医院内广场、候诊区、楼道、办公室、病房、卫生间等分配场所的卫生清扫,做到无垃圾、无积水、无烟蒂、无污渍、无异味。

3.垃圾要及时、集中处理,厉行节约,爱护公物。

4.与其他保洁员(卫生员)配合,进行每天3-5次的卫生巡查和清除,做到医院公共场所及相关办公场所营业时间干净清洁。发现无法处理的问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九、食堂服务员

1.负责配合采购做好食物的采购工作,做到物美价廉。

2.负责及时做好饭菜,保质保量,可口卫生。

3.负责食堂和餐具的卫生清洁。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10

【关键词】临床,检验,职业,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7-01

医院检验科承担着全院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等的检测工作,环境污染的几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临床检验是一个具有高度危险的工作,检验科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工作中锐器伤害时有发生,是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果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将使职业暴露成为可能。医院的临床检验人员发生感染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从没间断,职业感染给工作人员造成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威胁。

一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现状

(一)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类别

1、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

目前已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等20 多种。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是检验人员感染HBV、HCV、AIDS 等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二位[5]。

2、化学试剂的感染

化学试剂危害主要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和有腐蚀或挥发性化学物质两类。包括盐酸、硝酸、硫化氢等酸、碱气体,苯、甲醛、氰化钾及化学消毒剂等物质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皮肤等器官有刺激作用,反复大量接触可对人体的肝、肾、造血系统造成损害[4, 7]。

3、物理性危害感染

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试剂中常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此类物质对眼部神经或细胞有损害,长期接触会引发局部炎症,甚至白内障。电离辐射会给检验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在消毒灭菌中,消毒因子(紫外线、臭氧等)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使用不当可造成检验人员辐射损伤。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会引起结膜炎及皮肤灼伤;高浓度臭氧吸入后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

4、医学微生物的感染

具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和病原体病毒, 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传染,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5、其他因素的感染

离心、加样、全自动生化仪工作等过程可能产生气溶胶,造成实验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应在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能揭开保护盖。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用未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工作人员留长甲都会带来潜在职业感染危害。

(二)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原由

1、工作环境因素

检验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患者及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细菌等,多次使用注射器等銳器,增加了血液传播疾病和锐器伤的可能性。此因素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布置不合理;2.仪器污染;3.垃圾存放不科学;4.标本处理太随意;5.保护设备仪器不配套。

2、防范意识薄弱

有些医院对临床检验保护意识差,没有相关的制度。而临床检验人员本身也不够重视职业感染问题,对职业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血源性感染、锐器伤风险意识淡漠,感染及锐器伤后处理不规范,上报意识不强。

3、操作欠规范

有些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戴防护用具,不遵守操作规程,不遵守仪器使用规范,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自觉的提高对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来预防职业危害,极易造成损伤与感染。

4、心理素质不过硬

大型医院患者较多,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时候。在进行抽血等过程中,部分患者特别是儿童容易躁动,引起家长不理解。在整个嘈杂工作环境下,临床检验员心理压力较大,易造成情绪不稳,身心疲惫,致使操作失误。

(三)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途径

1、皮肤破损

带有HIV、HBV、HCV和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

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

3、黏膜 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三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预防现状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承担着对各类病人标本进行分析处理的重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卫生部等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继制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品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加强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6年9月1日发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共计七章三十九条。

但以上法规制度是针对整个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指导管理提供多方面的规则,而对于临床检验人员系统,还没有相关的指导方针和管理策略,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预防机制探讨研究。

四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综合预防机制

(一)思想上加强教育和认识

从院方管理者到具体临床检验人员提高对职业感染的认识。(1)院方:医院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2)工作人员自身: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检验科及实验室感染管理制度,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劳动保护:严格遵守检验科的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对待患者如亲人,保持良好心态。

(二)制度上制定科学规范

医院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检验科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由主任和每个室的一名成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亲自抓好抓实,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检验科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检查评价制度,醫院感染考核标准等。

(三)环境上配置合理设备

医院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改善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器材,严格划分工作区域,保证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功能。基本设施要配备生物安全柜,保证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功能。基本的设施要配置生物安全柜。配置非手接触式流动手清洁设施,在检验采样窗口设置足够的隔离区域,尽量减少和防止污染物进入实验室。装备手套、隔离服、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检验员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装备质好量足的检验药品和工具。

(四)行动上严格检查执行

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质量标准系统,能够对检验员的日常工作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要严格执行。完善有效临床检验综合性监测制度,及时诊断感染病例,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检验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从组织管理、日常管理和日常感染监测等方面进行考核,避免检验员职业感染的发生。五、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时刻存在,防护切不可大意。职业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因此一套全面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非常必要和重要。通过探讨研究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感染预防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规范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加强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学习,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通过彻底有效的预防综合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及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保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七变.医学检验人员职业防护意义[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3):67-68

[2]韦光海.血液学检验中职业感染HBV和HIV 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46-47

县支行人员结构及岗位匹配度研究 篇11

一、人员结构与岗位匹配的必要性

人员与岗位需要在一定程度有所匹配,匹配程度越高,人员的适岗性越强,岗位的职能发挥也就越充分,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正如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中,年龄、学历与工作经历通常都是首要考虑的三个因素。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民银行在职能的发挥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型金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业务的交叉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促使各级人民银行在履行金融稳定职责时需要有综合型的金融知识结构,这种综合还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形成一种在场经济下,以法律理念贯穿的对金融知识的综合性理解与运用。简单地说就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工作格局了。二是基础性业务与新型业务混合,提升了履职的难度。新业务越来越多,正是县支行面临的挑战之一。由于县支行轮岗的频率较低,部分岗位存在着“老将当家”的情况,部分同志承担某些岗位的工作近十年,对基础性业务较为熟悉,但对新的制度和业务很是生疏。而近几年业务上的培训,多由年轻同志参加,在缺乏基础性业务经验的同时,对新业务很难掌握透彻。在同一岗位中基础性业务与新业务混合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老的不懂、新的不会”的尴尬局面。三是调研任务的日益加重,对理论和实践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调研立行是县支行开展工作的目标之一,由于贴近基层,掌握第一手数据,具有天然的优势,县支行也开展了一些调研项目。但从调研成果和质量上看,不免是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素质还比较欠缺,对一些基础性的数据分析还比较浅显,对存在现象与理论的关联度还不能透彻地进行剖析,因此,调研文章中还是延续着堆砌数据、不痛不痒的论证。

二、目前,县支行人员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较低

在上述三个挑战下,人员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决定了能否有效地履职。其中,年龄可能是个关键。在此次审计中,很多要害岗位人员向内审小组提出了一个相同的建议:就是希望能够为县支行多充实一些年轻同志。经过内审小组分析认为,提出此种建议,有两个正面因素和一个负面因素。

首先是两个正面因素:一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工作能力的黄金期,因人而异,时期各不相同,但年龄较小的同志对新知识和新业务的掌握会相对容易些。近几年分配到县支行的年轻同志迅速成为业务骨干已经可以证明了。新同志对新业务有较大的热情和充分的投入感,在经过培训后能够迅速上手新业务,并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业务程序的理解和风险的预防也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从整体而言,对于业务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作为县支行而言,真正要实现“小而有为”、“求精求专”的目标远比我们想像的要难,这其中不但有对人员年龄的因素的考量,也有对人员学历、学位的硬性需求。目前县支行的工作需求上,对学历的需求还只是浅层次的,这种浅层次的需求更多地表现在学习的能力、综合技能的掌握以及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上。而对于专业性的需求是高层次的,需要一些专业人才来从事相应的工作,譬如: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等。从这个层面上看,对学位的要求又超过了学历。而不论是学历或者学位,在目前没有很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下,新进人员的学历和学位无疑是最快的解决途径。

其次,还有一个负面因素就是工作的惰性。在审计中发现:部分同志在科室中承担的工作并不多,但一天到晚叫苦、叫累。还一直想搞“新来新当兵”的那一套,总是想把繁琐、困难的工作安排给新进行的同志。考虑到这部分同志年龄一般偏大,工作能力和精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有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倚老卖老的行径。于是,这些同志也想着县支行能够多进人,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

综合这三个因素看,在加上前述的三个挑战,人员与岗位不匹配的问题就出现了:在一些重要的业务岗位上已经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了,而现有人员与岗位的匹配都又较低,出现在要害岗位管理上“无人可轮、无人可替”的情况。

以晋宁县支行为例,自2005年新进过人员后,已经近8年没有新进人员,在此期间,有2名同志退休,2名同志考虑到年龄因素,重新调整了岗位,不再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同时,根据《要害岗位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同一要害岗位工作满5年的,原则上应安排轮岗。”。目前,支行要害岗位人员13人。其中2名同志从事同一岗位工作接近10年;2名同志已经超过5年未进行轮岗。鉴于支行目前总人数21人,且近几年未有新进人员,而45岁以上的职工,退休时段都较为集中,再过四、五年后,支行可能会有4-5名职工步入退休年龄。以目前支行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已经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

三、对人员与岗位长远的循环更替思路

鉴于当前县支行履职的需要,在人员的更新与培养上应采用一种循环更替的思路来替代当前“缺眼补眼”的人员配备思路,而在人员培训与风险防控上,对“人为因素”与“制度因素”应进行同样的重视。

(一)人员的循环更替

内审小组建议,在人员的配备上,要采用循环更替的思路。一是在对县支行人员的配备上首要考虑的不是总体的人数,而是平均年龄与是否存在较为集中的退休年龄段,之后再考虑人员数量。对于一些人员老化较为严重的县支行,应进行适当的倾斜。二是对新进行的人员,不论何种学历层次,都应该提供其必要的基层工作经历,以熟悉人民银行的职能运作。三是在县支行的人员配备上之初,可以进行适当的调研和情况核实,了解各个县支行的实际人员压力和工作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的协调,而不是无的放矢地进行配备。

(二)人员的后续培训

此次审计中,内审小组也了解到,大部分职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但鉴于目前的县支行的硬件条件,很多职工甚至不能进入总行的远程培训网进行学习。内审小组建议,可以在视频系统的基础上,为每家县支行设立一个远程培训点,配备一套可供多人同时进行学习的设备,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学习,进行统一考试,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满足干部职工学习的需要。对于一些有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职工,应给予适当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而一些集中到上级行的为期很短的运动式培训,部分干部职工也表示此类培训既无效果,也没有学习的质量,除了总行的视频培训外,实质意义并不大。所以,建议在培训的方式上,尽可能避免一些有名无实的培训活动,既节约了费用,也避免培训变成单纯的“吃喝会”。

(三)人员与岗位的匹配

检验科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篇12

岗位职责:

1.工作人员有高度责任心和急救意识;严格执行接警室值班制度(24小时值班制);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保证24小时“120”急救通信设备及2268120电话的畅通。

2.负责呼救信息的受理、储存、记录、并及时做好信息传递、请示、报告、咨询、统计等相应处理。

3.熟悉掌握本地区的路线、标志物及城市规划和居民区等情况。4.熟练掌握通信传输设备的使用要求,准确无误的处理求救信息。

5.对各项表格的登记以及统计工作,一定要端正态度,认真、详实、准确的完善各项各种表格的统计工作!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工作流程: 一.班前准备

1.指挥调度员应提前十五分钟到指挥调度室,按规定着工作服、鞋,佩戴工作牌上岗。

2.做好上一班的交接工作

(1)交接通讯设备(包括电话、电脑、键盘、鼠标)、打印机(及时添加打印纸张,确保打印设备正常运行)、电源(UPS)等使用情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能排除则向网络工程师报告处理。

(2)交接待派任务,掌握急救车辆上、下班情况,明确前班未派车的任务及处理顺序,明确正在执行的车辆的数量及状态。(3)认真填写出车登记本。3 上岗前白班人员需要:

(1)将120出车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整齐(出车单在上、病历在下)

(2)统计前一天出车次数,并打印1份出车次数登记表,将打印的统计单作为封面,放在出车单最上面,并进行装订!(装订位置:左上角)

(3)按急救工作情况统计表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于每月5日前把上月的《急救工作情况登记表》交由办公室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4)做好救护车费用的统计工作!每个月底统计出总数交由负责人保存!(5)每个月的月底由白班人员负责统计本月的总工作量,包括:各种表格的完善及补充工作;120、2268120当月总的出车次数,接诊人数等统计表格中所列出的各项指标,依次作出统计并且对数据进行核对,避免误差!

二.上岗值班

1.注意检查听筒、键盘、鼠标、电脑等设备,确保呼入、受理正常,进入值班状态。

2.及时接受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发送的“出警指令”和“接警预报”,并通知医院做好相应急救准备,并做好登记工作。

3.值班人员要经常性地检查办公专用电话、计算机、打印机(打印机内是否有打印纸张,要及时添加打印纸,以免影响打印机正常工作!)、警铃是否正常,120急救指挥系统运行是否正常,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数据网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有关技术人员予以修复。4.工作期间如果发现有各种表格的缺失现象应及时对相应表格进行补充: 1)打印纸、电子病历缺失,及时通知护士长向有关科室申请(避免周末申请),避免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2)各种统计表格缺失的,在电脑文档中有模板的,按照原格式打印备用,需要修改日期的一定不要忘记修改日期,需要本班人员修改日期的一定要记得修改,以方便下一班人员使用!

5.上班期间保持正常工作秩序,牢记调度人员岗位职责,规范调度,把握不准的事情应逐级请示科室负责人、行政值班人员,实行指挥调度员、科室负责人、行政值班人员三级负责制。三.呼救受理及车辆调度 临沂120指挥中心派车

1.接到“出警指令”后,如有信息不祥者,迅速电话联系报警人及时确认报警信息,并第一时间将“出警指令”有关信息告知相应出警车辆驾驶员,立即通知医师、护士、担架员及时出车!

2.同时向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汇报相关出警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与出警车辆保持通信联络!

3.车辆派出后,接到120指挥中心告知病家退车或假警信息时,如车还未派出,核实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医师、护士、担架员取消任务;如车已派出,联系车辆驾驶员,确定位置,告知病家,病家决意不要,通知出车人员返回。4.接到出车医师、护士或担架员反馈病人需要抢救的信息时,及时通知医院值班人员,做好相应抢救准备。

5..当遇到重大灾害、伤亡事故,已派出车辆不能满足紧急救护需要时,同时报告行政值班人员,调度相应急救车辆执行增援任务。

6.在出车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特殊情况,都应立即向120调度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医院总值班予以汇报,并根据上级指示及时协调处理。7.救护任务完成后,报告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任务已完成”,并使急救车辆处于待命状态。

8.及时协助出警医师在2小时内将院前急救信息资料完善,并上传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做好系统信息维护工作。2268120外线接警

1.电话呼入时,铃响二声内必须应答,用“你好,沂水县医院,请讲”启语,受理过程中语言必须规范、文明。

2.呼救受理时,接通电话询问判断为真警后,认真接听,正确记录呼救相应信息,特别是病人的主诉、现场地址、候车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并清楚地填写在出车登记本上并核对确认,及时更改出警车辆的状态。3.当错号呼入时,应答“这里是沂水县人民医院,对不起,您打错了”,并挂机。

4.车辆派出后,病家来电退车(必须问明是否真正退车),如车还未派出,核实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医师、护士、担架员取消任务;如车已派出,联系车辆驾驶员,确定位置,告知病家,病家决意不要,通知出车人员取消出车任务,并返回医院。

5.病家来电催车

(1)如车辆已派出,核实后,回答“车已派出,请在候车地址等”,并告知车辆位置,必要时将出救车辆联系电话告知病家。(2)如车未派出,核实后,回答病家的问题。

6.如呼救电话接通后呼救者不讲话,应高度警惕是否为呼救者失去讲话能力,应简要询问清楚并做出妥当处理;如询问无应答,且电话未挂断,必要时由科室负责人立即报告医院总值班,确定是否报告“110”请其寻找呼救者。7.接到出车医师、护士或担架员反馈病人需要抢救的信息时,及时通知医院值班人员,做好相应抢救准备。

8.当遇到重大灾害、伤亡事故,已派出车辆不能满足紧急救护需要时,同时报告行政值班人员,调度相应急救车辆执行增援任务。

9.在出车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特殊情况,都应立即向相关负责人及医院总值班予以汇报,并根据上级指示及时协调处理。

10.救护任务完成后,协助医师及时准确的完善相应救护信息。四.下班交班

1.做好下一班的交接工作,未完成的派车任务,应交下一班继续安排处理。2.交接通信设备(包括电话、电脑、键盘、鼠标、打印机等)车辆状态及程序运行情况。

3.认真填写出车登记本,做好交接班工作。

上一篇:致敬革命先烈范文下一篇:乡间的小路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