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方案

2024-07-23

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方案(精选8篇)

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方案 篇1

小珠山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思路

一、总体思路

1.企业文化内涵的整合提炼: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是人为凭空“设计”的,而是综合企业业务定位、企业历史、市场需求、外部环境来确定的。

具体到小珠山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当立足于企业实际,融汇、吸纳菩提寺所代表的佛文化、齐长城所代表的齐文化、凤凰岛所代表的海洋文化元素,结合目标市场的消费、心理需求,提炼形成景区独特、清晰的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体系的系统联动:企业文化包括理念层(MI)、制度及行为层(BI)、物质层(VI)。其中理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制度、员工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唯有通过制度、行为,企业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因而,小珠山企业文化建设应是整体性的,确保企业理念、制度、行为的内在一致性,而避免出现理念、制度“油水两张皮”的现象。

3.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全员参与:企业文化要发挥导向、激励、约束、协调功能,前提是企业文化的理念成为企业成员的“共识”。没有参与就没有共识,因而要使企业“上下一心”,锐意进取,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要引入各方主体——企业领导、基层员工乃至消费者的共同参与。

4.成果形式:

(1)《企业文化现状诊断与评估报告》

(2)《企业文化理念手册》

(3)《企业文化案例手册》

(4)《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5)《基于企业文化理念的制度更新意见》

(6)《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机制与平台建设》

二、工作内容

(一)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

1.了解企业文化现况: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企业文献查阅

• 企业外部环境:市场需求、政策环境

• 企业整体状况:基本财务状况、基本人力资源状况、企业发展历程

• 员工对企业的基本认识、态度(满意度)

• 公司吸引力、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公司发展前景 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形象、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工作环境 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关系处理 工作氛围、沟通方式与技巧 领导方式、团队合作、冲突处理、竞争与协同机制 上下级关系、同事间关系 招聘:方式、渠道、程序与内容 考评:方式、指标与结果处理 报酬:水平、结构、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及公司福利 用人机制、能力发挥、职位晋升、公司培训 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氛围、对创新的鼓励

2.明确企业文化的要求:企业高层访谈

• 企业定位与目标的要求

• 外部市场竞争的要求:市场要求、竞争者压力

3.评估差距与问题总结

阶段性成果一:《企业文化现状诊断与评估报告》

(二)企业文化定位与体系设计

1.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

• 企业现有文化剖析

• 优秀旅游企业文化剖析 企业关键成功要素提炼 企业价值理念定位—整理提炼—沟通反馈 员工行为准则讨论 员工行为规范定位、设计——沟通、反馈 企业文化活动设计 2.企业行为文化体系构建

3.提交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体系设计文本

阶段性成果二:《基于企业文化理念的制度更新》

(三)成果实现与培训导入

完成预期的工作成果,并为企业进行必要的相关培训。

1.《企业文化理念手册》

• 企业使命 企业目标

• 核心价值观

• 服务理念

• 企业形象

2.《企业文化案例手册》

通过案例编写,使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生动化、形象化,便于员工更好地理解并贯彻执行;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文字形式沉淀下来,便于保存、学习、宣讲和传播。

• 客户服务体验案例 规则导向文化案例 目标导向文化案例 经营意识文化案例 创新导向文化案例

• 支持导向文化案例

3.《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确定企业员工基本行为礼仪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确定岗位行为规范,并给出案例。

• 企业日常行为礼仪 一线员工服务规范后台员工服务与支持规范 企业文化活动指引

4《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机制与平台建设》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中应具有的工作职能,需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文化持续更新,生生不息。

三、项目进度安排

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方案 篇2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广泛。闫爽,林晓艳,陈辉,张彤,何正林等人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构建、培育、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韩言虎就房地产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入手,探讨房地产企业文化怎样作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框架模型。通过该框架模型,不仅有助于厘清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作用机理, 还可以利用这一分析思路更好的进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1、房地产企业文化

房地产企业文化是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具体特点,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积极性、归属感和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整体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制约,以企业制度规章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企业经济文化,它是房地产企业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且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的一切总和。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无形的和非条文的,它与企业的制度规章一起从不同侧面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及其适应市场和环境的战略与策略,以及处理企业内部矛盾与冲突的准则和行为方式。

2、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房地产企业赖以生存的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也是房地产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体现在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品牌以及知名度。许多知名的房地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认知度较高。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的构建

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进行描述。

由图1可以清晰地得知,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处于整个框架的核心地位,它的形成需要房地产企业战略定位能力、管理执行能力以及经营支持能力的强有力的支撑, 并受到企业文化中的有形的物质文化、无形的精神文化、 规范的制度文化以及员工的行为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层次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层面。它是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支撑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只有企业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层次是房地产企业的能力层面。它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的具体能力体现,房地产企业只有具有较强的管理执行能力、灵活的经营支持能力以及超前的战略定位能力才能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层次是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层面。它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种文化共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定位能力、经营支持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这三种能力的加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

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图2所示。

1、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1)房地产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并奠定智力基础和观念平台。

(2)房地产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整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粘合剂。良好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可以以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成为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不断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发展。

(3)房地产企业文化作为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2、房地产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中比较核心的层次

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关系。产品层是表面的竞争力,制度层支持平台的竞争力,核心层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核心层正是指以房地产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等。由此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层次。

3、房地产文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所独有的并且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及其哲学。它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一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特性。

(2)房地产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及价值观,一经“内化”,定然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量,从而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也必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推动力量,促使人们积极去实现既定目标。这既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着力点”,也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3)长期积淀构成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市场认可,就具有了市场价值。房地产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企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知识积累等,都是关键指标。

4、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有力保障

房地产企业文化由其本质决定的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具体功能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房地产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

5、房地产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两面性

房地产企业文化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精神文化,既可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正向作用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产生消极作用的文化。只有当房地产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适应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的时候,它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否则,它不但不能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还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房地产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论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框架模型,该模型比较形象的描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机理,有助于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创新,促进房地产企业在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框架模型,只是一个相对定性的框架模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要: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如何不断前行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是促进房地产企业增加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论文研究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框架关系模型,以此促进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共同提升,以适应当前经济的新常态。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框架 篇3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凸显。企业的内部审计若不能适应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崛起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企业的运行与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体现出实际价值。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一、绪论

毋庸置疑,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为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该在这种大环境下谋求发展。所谓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完善审计相关的管理方式,及时而又全面的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维护资产安全,更加高效的履行审计的监督义务的整个过程。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也愈来愈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审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对于企业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是时代的需求,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

1.有效的提高审计效率

当下,每一个企业与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风险控制相关的业务的数量巨幅增长,以满足不同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内部审计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解决了手工审计效率低下的弊端。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中,能够实现从审计文档、程序已经审计分析整個流程的智能化和规范化,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2.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众多的企业开始使用ERP系统。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管理将逐渐向着以业务流程为主的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并兼备共享性、前瞻性、集成性和持续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越来越趋于完备,包含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先驱,也是重要的保障。

3.有利于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转型

手工的审计方式已经与信息化的时代严重脱节,很明显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单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审计已经与企业的效益最大化目标脱节。因此,企业应站在全局视角上,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要素相互关联,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周详的审计,最大范围内保证审计的效率与质量,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审计过程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进行灵活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建设高度的灵活性与科学性推进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升级。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当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家所认可,各个企业均开始积极的开展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仍是阻力重重,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1.管理角度上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相关的管理者,甚至是企业整个层面上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会计信息化进行普及的十几年时间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还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企业普遍存在相关建设理念的缺失,甚至认为其可有可无。当然,绝大多数企业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持支持的态度,但是信息化的鸡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技术层面的投入,从而使许多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望而却步,放弃了信息化建设的尝试。目前广泛的存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彻底的情况,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电子信息数据处理的层面上,没有建立真正的信息化系统。

其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如何去建设、建设到怎样的程度完全由企业自主进行决定。因而众多企业的软件评价标准,系统测试规范与使用规范,相关数据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审计优劣的评价准则均不相同,这就在整体上造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混乱,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技术角度上的制约因素

首先,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系统设计上存在缺陷。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理念,借助网络全面的提升审计的便捷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目前,审计部门的网络均已铺设,但适合审计实施的管理软件、审计系统还相对匮乏。信息化建设甚至还没有解决不同审计部门、不同审计项目、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阶段的信息沟通问题,信息的共享程度远远不足,影响了审计效率与审计效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软件的使用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开发与维护成本较高,功能模块还不健全,很难全面的满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其次,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人才上还有很大的缺失。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高、技术性强的工作,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审计素质,还需要其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审计相关的软件。目前,这样综合性的人才供应上海存在较大的缺口。相关企业对人才的培训力度也远远不足,专业化的审计人才普遍存在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方向与框架

随着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提高,各企业逐步加强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在建设方向与框架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造成了一定的滞后性。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的方向与框架:

1.加强认识,提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目前,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审计量也巨幅提升,内部审计的压力越来越大。内部审计既要保证审计的质量,又要提升审计效率,信息化建设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这种大环境下,各单位纷纷加强了对相关软件与系统的使用,并进一步进行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与扩展,涉及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经济效益预测与风险预测等等。审计的方法也由原本單纯的事后审计逐步改变为事前、事中全过程的审计。审计的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使促进其建设进程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相关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才能得到运用。

2.制定计划,有序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应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存在很大的前瞻性,可以将其称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对于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计划的制定应综合的考虑企业的经济状况、技术能力,并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有序的推进计划的实施。其一般包括建立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优化企业资源、优化人员配置、提升审计效率等等。

3.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审计管理相结合

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建立计算机模型系统与审计业务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与现代的管理思想、风险导向理论相结合,全面的整合企业的资源,将审计管理、信息化审计与动态监控有机的融合,以发挥其最大效力。目前,审计软件还存在单一性,可能不能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身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实现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工作的全面的审查,并有力的规范审计流程,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

4.吸纳综合性人才,加强审计队伍

人才的吸纳与培训应该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效果。从侧面来看,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也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与审计兼备的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选用,并进行全面的考核。当然,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对欠缺,企业可从自身出发,对人才进行专门化的培训,依据自身需求,定向培养自身所需的人才。再者,应对此类人才适当的提高福利待遇,使其长期为企业服务,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欧世意,李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探讨[J].三江论坛,2011(4).

[2]何克飞.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视野[J]. 当代经济,2011(12).

[3]陈冬梅,刘彦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8).

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框架 篇4

企业文化策划设计决不是没有规律可寻,也不意味着企业文化策划设计是专家的专利,毫无疑问,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要丰富得多,有专家参与,会使事情办得更好。但应当强调的是,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应当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因为最了解企业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是企业自己,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更要靠企业自己,特别是那些不具备邀请专家策划设计条件的小企业,还可以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大胆地对企业文化自行设计策划。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掌握的五个基本点:

企业文化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策划设计时,就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企业战略,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把企业文化作为整合企业资源,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提高其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让企业文化成为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品牌扩张、资本运营、管理变革的资源平台;企业文化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企业文化的价值在于有效推广和不断提升,否则只会是一纸空文。

(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如同建筑工程一样,它的过程很重要,它的目标更为重要,因为没有过程永远也达不到目标,而没有目标其过程会造成混乱。因此,当一个企业在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现状、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发展战略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

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还应有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可以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收效斐然。一般来说,在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

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

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和政策;

塑造企业形象,整合企业无形资产;

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文化管理;

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新要求,在文化理念上凸显中西文化的精华。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中国的海尔公司、联想集团、华为等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一些国外企业凭借其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在国际大市场中洞察风云、把握机遇、稳操胜券;而像海尔、联想等中国的一批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又大胆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达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有力地

促进了企业的改革,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当我们在实施企业文化工程时,不注意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注意企业所面临的国情,就会失掉了发展的根基,但忽略了对西方先进文化,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先进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策略等的借鉴,就会使企业文化失去了生机。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文化理念创新的原则。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生存。这种创新,既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方面,体现在管理理论方面,还要体现在文化理念方面。培育和形成企业的综合创新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注重创新。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也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企业都是在特定的行业共性文化的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色。个性来源于企业特定的历史环境、特定的人员组成、特定的发展经历。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特性之一,就在于其个性化。这也是形成企业品牌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基础。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提炼自己的企业精神,但当你看到那些挂在墙壁的醒目口号时,总觉得似曾相识。大致相同的内容,大致一样的句式,全然失去了个性。个性是生命,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常常平庸的,最终对企业的发展无大益处。我们在研究制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工程时,一方面要注意共性,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个性的提炼与培养,做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与企业战略、基本制度和政策相匹配的原则。企业文化和企业发

展战略、基本制度和政策等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战略、制度和政策,如果没有文化理念的支撑,就不可能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制度和政策的关系,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和功能。

(四)企业文化项目内容:

提炼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追求和远大理想,代表着企业对事物是非曲折的判断标准和原则。核心价值观是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的基础。比如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提炼价值观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具有时代特征,既有很高境界,又符合行业特性与企业定位,真正能在员工中引起共鸣。

提炼经营理念,主要阐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可以成就的具有挑战性的远景描绘,一个可能和希望实现的未来蓝图。企业使命是企业业务、服务目标或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有些企业的使命陈述还包括对企业优势的说明。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根据核心价值观营造的企业员工共同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及相应的精神氛围。例如:联想的愿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联想的使命:“四为”(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经营宗旨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终极目标。如北汽福田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造福亿万百姓”。企业道德是企业对自身理念、行为和形象的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耻的内在评价。比如双鹤药业的企业道德是“诚实守信,忠善亲和”。企业作风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比如双鹤药业的企业作风是“雷厉风行,敢为人先”。

设计行为准则,体现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方式和特征。行为准则设计是以价值观体系为基础,结合经营理念描述、界定企业成员基本行为的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具有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规范的员工行为不仅有助于协调企业上下的步伐,更有助于贯彻企业领导层的意旨,强化企业管理。设计行为准则,要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也要按不同岗位进行划分,最忌千篇一律。比如,管理层、科研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财务人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能特点各不相同,设计行为准则时都要考虑到。

企业形象与CI设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由企业产品形象、服务形象、经营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而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本质上是“企业人”的形象。树立企业形象要从培育企业人入手;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人表现出来。CI设计是企业识别或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形象在技术和艺术上的表现。由MI、BI、VI组成。MI是企业理念形象,主要包括企业愿景、使命、精神、道德、作风以及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等要素。BI是企业行为形象,主要包括企业行为规范、基本政策和制度等。VI是企业视觉形象,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以及办公、交通、制服、环境、包装设计等应用要素。MI是企业识别的核心,BI、VI是MI的具体体现。CI设计特别是VI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有条件的企业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支持,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方案 篇5

(框架方案)

一、活动阐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于首位。东莞市作为全省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综合试验区,正利用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加快实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间的内生循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虽然近年政府对创新驱动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来说,东莞的高科技项目、高科技人才较为匮乏,专门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配套服务能力不足,无形资产认定评估艰难,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难以融到资金。

二是科技企业融资方式不多,科技型企业融资主要依靠传统银行信贷和贷款贴息,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开展新业务的自主权较小,不能充分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金融资本发育程度不足,东莞资本市场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在公司加速上市和直接募集资金等方面差距明显,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不足,科技型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困难较大。

正因为传统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兴产业融资需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未来最主要的方向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高科技产业融资。因此,为了给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多层次资本管理市场注入新的技术和模式,我们计划在珠三角范围内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资本驱动·产业腾飞——湾区经济对话世界,珠三角企业家国际创新资本论坛”,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和企业家莅临东莞并与东莞的政府职能部门、珠三角的创新企业家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融合创新的角度出发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发展走势和未来的资本运作创新”发展新模式。

二、论坛主题:

资本驱动·产业腾飞——湾区经济对话世界,珠三角企业家国际创新资本论坛

三、论坛目的:

1、助推东莞、深圳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与财富管理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激活珠三角的战略新兴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东莞及珠三角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2、举办珠三角企业家国际创新资本峰会,理性、前瞻分析全球经济发展走势和未来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并就此展开对话。

四、论坛特色:高端交流、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开拓共赢

五、组织结构(拟):

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

主办单位:全球创新中心、世纪集团、《广东经济》杂志、《东莞经济》杂志 承办单位:和君创业咨询集团、广东至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东莞市银行业协会、北大汇丰商学院东莞EDP同学会、中山大学东莞EMBA同学会……

报道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广东卫视、东莞电视台、腾讯财经、凤凰网、和讯财经、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阳光网、0769创业梦工厂、东莞经济网……

六、活动流程:

时间: 待定 地点:待定 规模:300人 议程安排:

1、领导致辞

2、专家主题演讲

3、世纪集团负责人主题演讲

4、资本运作创新模式沙龙:

参与对象:上市公司总裁2人、主讲专家、世纪集团负责人、主办方代表等5-7人

拟邀机构领导:

1、广东省科技厅

2、广东省金融办

3、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4、东莞市科技局

七、机构及候选专家及介绍

(一)全球创新中心

全球创新中心于2015年9月30日在美国硅谷成立,成立当天中美和其他国家的近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政要和年轻的创业者参与启动。

全球创新中心是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环境、能源、粮食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由中美两国的政产学研金等机构发起,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政府、旧金山市政府、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创新科技国际联盟、中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美能源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等联合以色列、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共同建立全球创新中心,拟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通过设立研发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等建立全球创新网络。

全球创新中心的启动,标志着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新型科技创新关系取得新的成果,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了新动力。

(二)赵刚:

中国科技部/中国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全球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

赵刚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专家,较早提出并系统研究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创新网络、全球创新中心等概念和理论,是国际研究全球创新理论方面的权威。赵刚通过研究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的相互影响,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全球创新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委员会 副主任;兼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导师;曾任大陆企业到香港上市法律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证券法》、《国有资产法》、《期货交易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修改组和起草组成员。

(四)黄江南:

“改革四君子”之一,梧桐树资本高级合伙人兼董事局主席

黄江南曾为中央政府提供几十个改革和经济发展策略的报告,与王岐山、朱嘉明、翁永曦三人并称为“改革四君子”。

目前黄江南为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梧桐树资本是一家专注于高科技,文化传媒和通信(“Technology,Media,Telecom”,简称“TMT”)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定位为帮助成长型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性配角,基金管理团队累计管理超过50亿元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资金。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篇6

实施方案

2016年4月11日 陕西环保固体废物处臵利用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前 言

一、理念篇

(一)基本建设思路

(二)指导思想

(三)建设实施方针

(四)建设实施的原则

二、规划篇

(一)企业文化的四个方面

(二)企业文化的具体构成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四)企业文化实施需知的四个理解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三、落地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组织与推动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落地的三步曲

(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要点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总 结

前 言

文化建设是理性改良和感性突破的结合,是一种平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革命,但实践中却需要理性的改良,一步步耐心地牵引。文化建设本质上拒绝浮躁,但实践中也需要感性的突破,用绚丽的表相点燃起所有人的激情。所谓理性改良,意味着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搭建员工事业平台。所谓感性突破,意味着应该通过或激动或温暖人心的各种活动,高速进入一种文化的氛围。感性呼唤,理性给予,建立起对文化的信心,从而完成自我的革新,两者缺一不可。

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组织最深邃的变革。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统一。整个文化实施过程,是组织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人是倾向于维持均衡状态的,文化的变革与演进需要外界压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使组织及其成员的变革的动力大于自身惯性的阻力。有智慧和毅力的组织终将意识到,文化建设投一报万,是最辛劳但也是最伟大的自我投资。

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企业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企业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企业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企业当中,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企业 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一、理 念 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基本建设思路:大家的文化大家建

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共同信奉的一些价值观,来自于成员的共同经历。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大家建设大家的文化。发动大家参与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要坚持“大家的文化大家建”的基本建设思路,企业领导带头、管理人员带头,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上下左右齐心协力,进一步营造全员抓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保持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进行,既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指导,又要吸收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二)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和“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作为两大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司的“十三五” 发展战略为先导,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核心,以培育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为灵魂,以提高素质、塑造形象为关键,以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实行强有力的领导为基础,总体规划,抓好起步,全面推进,使企业文化注入、渗透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公司全面系统发展。通过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推行先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员工队伍,努力创新经营思想、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构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全面实现公司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更快更好地推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企业全面进步。

(三)建设实施方针:循序渐进、引导适应、开放融合。企业文化是一个从载体到本质、从表层到本质的体系,操之过急,员工接受程度有限,效果差;行动过于缓慢,影响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建设。文化的变革涉及价值观的转变和统一,是个痛苦困难的进程,会遇到很多阻碍,因此需要持久推行下去,不能半途而废。要加强研究和规划,抓住决定文化建设根本效果的措施,做到重点突出,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通过长期不懈努力,分阶段分步骤地达到文化建设的目标。引导适应文化建设根据的历史特点、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实际,提出相关要求,尽量避免命令性的“决策——执行”的方式,而应采取宣传、引导员工自 觉参与、自我约束、自愿接受、平行推进且高度透明的方式,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激励方式来引导和控制组织员工的活动,最终形成员工的自觉意识与共识的文化。开放融合在文化建设中遵循开放融合的方针,加强与外界及公司内部的交流互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公司。

(四)建设实施的原则:“以人为本、讲求实效、重在领导、系统运作”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推行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公司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而且还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在企业文化推行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必须得到广大员工认可,自始至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建设局面,从而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 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使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大要素协调发展、务求实效,真正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

(五)重在领导的原则:要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思考,带头实践,时时事事给职工做榜样,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创新、有建树。各级管理领导者,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全员的力量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六)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象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铸基”和“铸魂”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搞好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分层次落实。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上下努力同心,协调运作,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规 划 篇

(一)确定企业文化的具体标识

1、确定MI(理念识别)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和理念。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和理念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和理念,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

(3)确立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愿景和使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臶、广告语、服装、信笺、工号牌、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此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确立BI(行为识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员工行为。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1、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

2、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 中所有员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员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4、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司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力,强化视觉效应。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宏观建设实施步骤

创导文化体系的构建提炼,就是挖掘基因、筛选、梳理、提炼、升华的过程活动文化影响的推广与传播,从外在形象到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到制度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来表述、形成载体来宣传创导文化,大文化资源的消费利用,真正的树榜样、入人心、成习惯、变物质、社会化的过程,使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创导人个人成长的消费品,这时才称得上创导文化落地生根。

2、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阶段步骤阶段时间

第一阶段2016年第二阶段2017-2018年第三阶段2019年以后搭建和完善创导文化系统框架,在培养凝聚力、提高员工对文化的基本理解等方面初步达成共识,工作初见成效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创导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维护和员工满意度的提高起到明显成效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与规范管理起到明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三、落 地 篇

以组织建设推进企业文化,以制度建设深化文化,以组织形象统一文化,不断修订完善文化,考核监督执行文化,培训体系固化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在于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去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企业文化管理上,一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把握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二要处理好用文化手段管理文化,坚持以文化引导人、培育人;三要处理好虚与实、无形与有形的关系,坚持内外双修、软硬管理相结合。

(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组织与推动: 总经理定位:文化第一推动者

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委员会,公司总经理任主任,公司副总经理委副主任,各部门部长为委员,各部门另推选一名人员作为公司和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文化联络推广员,协助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建设实施公司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部是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第一管理推行部门,牵头建设实施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

公司企业文化组织与推动的要求:

1、确立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项目相结合,与企业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企业人才建设相结合。

2、选树典型。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对行之有效的经验要形成制度 化进行推广,经过系统整理的经验要提炼成理念化,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发展平台。

3、公司应适时组织各部门汇报,研讨交流活动情况,力争今年内使文化建设实施突显出效果。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形式:《宣传册》《员工手册》VI系统的所有载体企业大事记画册、纪念庆典汇编企业管理制度汇编、企业局域网、录像带、VCD、录音带、照片等、企业橱窗宣传栏、广告牌、企业宣传手册、书籍和彩页、纪念、会议、表彰大会(文化考核总结)、研讨、学习、培训、福利活动、各种通讯载体:电话、飞信、电子邮件等内部的文娱体育比赛活、对外各种各类交流活动、周年纪念日、节日庆典、爱心基金、文化宣传月活动、临时不确定的活动安排、书面调查或访谈、新员工入职,轮岗、晋升培训。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落地的三步曲:

一、文化牵引

1、“势”的建立 高层重视、舍的投入(立“势”高,所以“势能”大,推动力强)

2、“场”的培育持续地宣传造势与及时兑现的激励承诺,在公司内部不断培育和强化文化主题的“磁场”(要持续、耐心地呵护“场”的培育)通过行为统一促进观念转变。

二、机制配套

1、“体”的完善明确管理要求,建立一套透明、规范的操作流程及配套的考评体系(“体”的拟订和推出,才能让 人真实感受到制度的压力和推动力)通过“体”的执行使文化落地。

三、实施推进

1、建立责任承诺机制建立一对一的责任体系、责任落实到点。

2、建立结果检查、跟踪体系定期质询确保目标实现结果质询迫使行为变成习惯。

3、建立奖罚分明的考评办法将个人利益与结果价值完全挂钩

(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要点:

1、全员参与,高层推动: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与企业文化相悖的思想和行为,领导者应当首先坚决带头反对,否则文化虚脱,难以树立文化变革的真正权威。领导要带头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领导要尝试“走动”管理,办公地点不仅仅局限在宽敞、舒适的办公室里,要深入基层、接触员工,实行面对面领导。用人选材“任人唯贤”,跳出“圈子”现象。对待下属杜绝双重标准,“一碗水端平”。领导要学会激励下属、培养下属。

2、言而有信,奖惩兑现:企业对员工的承诺是给予员工的激励,如果只有承诺,没有兑现,即承诺成为‘空头支票”,员工对企业则失去信任。优秀员工:立一服百;树立模范人物,加以宣传、示范推广。劣迹员工:杀一儆百;用制度规范人,而不是用人去管人。

3、提供沟通的平台:由上向下:关心帮助、培养激励、充分授权、带动提高自下向上:尊重服从、合理建议、坦率沟通、积极配合。

4、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病毒查杀法、社会标准法、数据事实法、细节制胜法、企业顾问法、轮岗体验法、品牌积分法、即使广播法等。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领导重视是关键:如果各级领导没有根据新的理念作出相应的调整,新的文化推广就会毫无起色。

2、不换思想就换人:有时改变文化的有效方式就是撤换关键人物。

3、需要大量的宣传推广:如果没有大量的宣传和培训,人们常常不愿意承认新的理念是切实可行的。

4、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的转变过程,大多很漫长。

四、总 结

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公司领导和员工的共同使命,在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企业高管、各部门长特别是管理性职能部门都应承担责任。

文化从上面来,到下面去,要达到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共识非常重要,发散的文化要发挥持续的效应,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制度和管理要求,文化的落地需要行动的呼应和支持。

某框架结构厂房加固设计方案 篇7

某电镀车间厂房为二层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建成于2003年, 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0.10g) ,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由于生产线改造, 需要在二层楼面新增生产设备 (如图1所示) , 对应二层新增设备位置在屋面新增230吨水箱, 导致二层楼面荷载大幅增加, 屋面框架梁增加较大集中荷载。采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建模计算, 在新增荷载作用下, 原结构局部区域板、梁、柱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应对该厂房进行结构加固, 使其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2 加固设计方案

该厂房为电镀车间, 工作环境腐蚀性较强, 由于业主缺乏专业知识, 未采取正确的施工顺序, 在该厂房加固前, 二楼楼面的专业防水防腐蚀处理已施工完毕, 而且生产设备的外箱也已安置就位, 加固施工则会破坏已施工完毕的楼面防水层, 设备外箱也需重新吊装外运, 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如何进行加固优化设计, 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损失是本工程加固设计的关键。

2.1 二层楼板的加固处理

根据计算结果, 增加楼面荷载后, 局部区域楼板承载力相差较多, 需进行加固, 初步方案拟新增次梁然后楼板上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但该方案需凿除板面防水层及粉刷层, 且设备需吊装外运, 经济损失较大。综合考虑该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 为了避免进行楼板的加固处理, 本工程采用改变传力途径法, 在设备外箱下铺设钢梁, 如图2、3所示。新增设备荷载通过钢梁直接传到原有梁上, 避免了楼板的加固。

2.2 二层楼面梁、屋面梁及框架柱加固处理

(1) 二层楼面梁加固

增加设备荷载后, 原梁承受的荷载增加。根据计算结果, 原梁的结构计算内力提高幅度较大, 局部梁甚至产生超筋破坏, 所以对原梁采用三边扩大截面法加固, 以大幅提高梁承载力。

但是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 梁三边扩截面施工一般需开凿梁侧局部楼板灌注混凝土, 势必对原楼面造成破坏。而与普通混凝土浇筑方法相比, 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无需模板, 可在板底梁侧直接喷射施工, 避免普通施工方法浇筑混凝土对楼板的开槽破坏。并且喷射混凝土粘结性强, 有较高的强度, 可以形成较薄的密实的混凝土层与原有的结构面粘结牢固且共同承载, 因此, 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施工薄层混凝土是非常好的方法。为此, 本工程设计考虑对梁侧扩截面混凝土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相应新增梁面纵筋植筋于板底梁侧, 新增箍筋自板底从梁中穿孔植筋形成封闭箍筋, 如图4所示。

(2) 屋面梁加固

由于屋顶新增230吨的水箱荷载, 水箱柱落在原屋面框架梁和框架柱上。原框架梁在水箱柱集中力作用下计算产生超筋破坏, 设计采取梁面梁底双面扩大截面法加固。

(3) 框架柱加固

因局部区域荷载大幅增加, 该区域框架柱存在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 轴压比超限等问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 该柱采用扩大截面进行加固。由于只需开凿柱扩大的尺寸范围的楼板, 之后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扩大柱截面, 可以不破坏其余楼板, 对原楼面的使用影响较小。因此加固框架柱可以采用立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扩截面加固, 而无需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 以节约经济成本。

2.3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

由于上部结构增加了生产设备荷载以及屋面水箱荷载, 根据计算结果, 部分柱底轴力大幅增加, 原地基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 在具体选择处理方法时, 应特别注意到, 既有建筑物与待建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处理机理迥然不同。对既有建筑物, 建筑物荷载已经存在, 建筑物也存在, 因而对加固处理方法的选用, 一是必须尽量减少对地基土体的扰动, 二是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产生的附加沉降, 使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用锚杆静压桩技术处理地基, 一是能明显减少软土的施工附加沉降, 又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等, 对周围居民生活影响不大;二是桩压入后与土形成桩土体共同作用, 提高地基承载力, 从而能够承受上部结构所增加的大量荷载。

根据柱底轴力增加的幅度大小, 本工程对于柱底轴力增加幅度较小的基础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扩大基底面积加固 (如图5) ;而对于柱底轴力增加幅度较大的基础采用增设锚杆静压桩加固法来承受柱底新增加的轴力 (如图6) 。

锚杆静压桩是锚杆桩和静压桩相结合的一种施工工艺, 其加固机理是通过在基础上埋设受拉锚杆, 利用锚杆固定压桩架及构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 通过电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短桩段从基础中预留或开凿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层, 当压入的桩达到预定的深度和拟定的承载力时, 用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将桩与建筑物基础连在一起, 使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通过桩传给地基较深较好的持力层, 以减轻其负载。

但是当基础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后, 原先的独立基础变为桩承台, 应重新按照承台设计进行计算复核。因此, 将原基础改造为桩承台, 对基础高度进行大幅度增加, 需增设梅花状布置的销筋钻孔植筋于原基础中, 以增加新增基础截面和原基础之间的拉结, 形成一个整体的桩基承台。

3 结语

本加固工程由于楼面施工受到限制, 通过优化设计, 在进行楼面加固时采用板面铺设钢梁直接传递荷载的方法, 在梁扩截面加固时考虑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直接在板底对梁侧进行喷射施工, 避免了对已施工完毕的楼面防水层造成破坏,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施工后使用至今未出现异常情况, 加固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范世平.建筑加固用喷射混凝土技术的研究[J].特种结构, 2003 (9) :66~68

[2]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方案 篇8

关键词: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由于目前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细部节点的统一做法,造成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在节点钢筋设计的容易出现钢筋配筋率过大或者钢筋锚固不足等现象的出现,设计单位应该考虑在某些节点钢筋实际操作的困难及由此产生的对结构的影响。

一、我国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方式

随着我国近年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破坏的情况主要有:

①框架柱的压弯破坏、剪切破坏、弯曲裂缝;

②框架梁的斜截面破坏、正截面破坏、锚固破坏;

③板四角的斜裂缝和平行于梁的通长裂缝;

④框架节点核芯区钢筋配置不当导致的破坏。

施工单位虽然对钢筋材质、钢筋连接、钢筋加工方面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进步,但由于目前施工图纸中没有明确框架结构的节点设计,各种施工资料也没有明确的阐述,造成某些钢筋的节点设计与构造措施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或设计的节点形式不能顺利实现,容易出现上述框架梁的斜截面破坏、锚固破坏和框架节点核芯区的脆性破坏等情况,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完成钢筋的节点设计,保证节点钢筋设计的合理性。

二、梁柱受力主筋位置的设计

1、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框架柱的受力主筋和框架梁的受力主筋位置发生矛盾:

(1)框架梁的截面宽度等于框架柱的边长。

(2)框架梁的一边和框架柱重合。

2、

节点设计的原则: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是“强剪弱弯、强柱弱梁”,首先保证框架柱受力主筋的位置。

3、设计对策:

(1)框架梁主筋在框架柱内侧通过。

(2)为保证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在框架梁靠近柱侧四角增加4根钢筋作为架立钢筋。

4、经济效果分析:通过上述方法保证了框架结构受力构件的受力主筋的位置,得到了设计师的认可,便于施工。

三、墙梁节点钢筋设计

1、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或者次梁直接搁置在核心筒墙体暗梁或过梁上,如果框架梁的截面和暗梁或过梁的截面高度相等,就造成框架梁主筋和核心筒暗梁或过梁主筋位置互相矛盾。

2、節点设计的原则:

根据固定端框架梁的弯距形式,框架梁在支座位置上铁受拉,下铁受压;墙体暗梁或过梁受扭。尽量保证暗梁或连梁箍筋的完整性。

3、设计措施:

(1)

过梁下铁设置不超过六根主筋分为两排布置,框架梁下铁布置在过梁下铁第一排和第二排钢筋之间且框架梁的接头位置全部位于支座附近,接头按照50%的比例错开。

(2)框架梁上铁直接搁置在过梁上铁上,保证框架梁主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根据GB50204 2000规范中规定,过梁的箍筋尺寸取负误差,框架梁箍筋的尺寸取正误差,从而保证过梁和框架梁保护层厚度。

(3)将过梁或暗梁截面降低或减小5cm,框架梁上铁直接锚固在过梁上,保证框架梁及楼板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

4、效果分析:

(1)通过调整框架梁下铁受力主筋接头位置,确保了过梁箍筋不被破坏。得到了设计师的认可。

(2)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征得设计师确认将过梁及暗梁截面降低5cm同时应用正负误差原理,避免了工程上通常出现得核心筒墙体根部混凝土超高的问题。在节约商品混凝土的同时为精装修提供了条件。

四,主梁和次梁节点: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梁和次梁的节点非常重要,主次梁钢筋的设计位置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常规做法,次梁上铁钢筋在主梁钢筋之上,板筋在次梁主筋之上,如果主次梁节点钢筋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板筋或次梁上铁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不利于结构的抗震。

五、主梁延伸出的悬挑梁和主梁上的次梁的关系

1、次梁的上层钢筋在主梁钢筋的上侧,由主梁延伸出的悬挑梁上层钢筋自然就在次梁的下侧,从而造成悬挑梁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因为钢筋设计和操作工人控制等因素造成现场悬挑梁构件上铁钢筋保护层过大,对悬挑构件的受力显然是不合理的。悬挑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是施工控制的关键;

2、但现场施工对于上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保证存在一定困难,故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悬挑梁保护层厚度过大的不利因素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密切注意悬挑梁的上铁保护层,尽量做到误差最小。

六、劲性柱主筋和框架梁主筋的锚固长度的关系

1、随着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劲性混凝土结构在工程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框架梁主筋和H型钢柱的节点设计成为结构工程施工节点设计的重点。

2、

因为施工条件的限制,现场施工中某些部位的钢筋锚固长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故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节点深化设计。实例如下:

框架梁通过框架端柱,其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直锚长度,现场施工必须进行弯锚或采取机械锚固措施,因为该框架柱上层钢筋的连接点在跨中部位,由于弯锚端钢筋过长(施工现场外围挡安全措施距离结构面仅50cm)使该钢筋的连接现场不能实现。故上层钢筋不能进行弯锚,否则现场施工很难操作。

3、解决的办法:现场施工采取了两种解决办法,都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一是图集中明确规定的焊接同直径钢筋的方法(见图3),二是在钢筋端部增设直螺纹连接套筒,增加钢筋的握裹能力,通过现场制作试拉钢筋混凝土试块,结果表明端部增设直螺纹套筒的施工方法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且施工方便。

上一篇:文化节新闻稿下一篇:酒吧市场调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