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图同志事迹材料

2024-11-25

伊拉图同志事迹材料(共8篇)

伊拉图同志事迹材料 篇1

伊拉图同志事迹材料

伊拉图,高级编辑,现任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0年来,先后在内蒙古日报记者部、农牧部、周刊部、经济部、翻译部、总编室等6个部门工作,担任过基层记者、编辑、版面主编、副主任、主任、编委、副总编辑等职务,曾获得内蒙古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全国蒙文报纸新闻奖一等奖9次;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次。他编辑的新闻稿件中,有8篇作品获得内蒙古新闻奖和全国蒙文报纸新闻奖一、二等奖,1篇作品获得五省区党报民族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全区、全国性专业新闻奖40多次。2004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选入内蒙古自治区“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无悔的选择

注定和记者这个职业有一种不解之缘。1987年,伊拉图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时候,曾有留京的机会,来到内蒙古日报社后,又有调到自治区政府部门工作的机遇,但他毅然选择了新闻事业,并且无怨无悔。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让新来的大学生了解基层,得到锻炼,内蒙古日报社决定让他们到基层记者站工作1年。有人想方设法留在相对安逸的呼和浩特市,他却自愿报名来到离呼和浩特市最远、内蒙古最寒冷最艰苦的呼伦贝尔盟记者站。

从小就习惯了吃苦的他,紧紧抓住这个学习实践机会,顶风冒雪,扎根群众,穿林海,访草原,结交了一批“安达”(兄弟),采写了一批反映群众鲜活生活和诉求的新闻作品。他也完成了对新闻工作初窥门径到逐渐熟悉的过程。那一年,他共采写稿件近80篇,在“新记者”中创造了奇迹,连老记者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1992年,他又一次自愿报名,随内蒙古自治区社教队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格吉乐图嘎查下乡1年。他与当地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一边为牧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一边真情记录他们的生活,他那低调、认真、热心的品格,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当年11月1日,他在基层一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脚底沾着泥,笔端带着情,心头压着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写着一名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

这些年,他有1300多天是在乡下采访;他的足迹,走遍了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80多个旗县;他采写的各类新闻稿件达到1500多篇。各种大奖也如影随形:1992—1994年,他采写的稿件《活畜市场放开势在必行》等稿件连续3年蝉联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全国蒙文报纸新闻奖一等奖。其中《我区稀土在畜牧业上的应用推广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中国新闻奖。通讯《内蒙古细毛羊从牧场走上拍卖台》一举拿下1999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全国蒙文报纸新闻奖三等奖3个奖项。同事们因此说他 1 是“获奖专业户”。

执着的追求

1997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

当年4-7月,他参加了内蒙古日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报道组,承担了多项重点报道任务。期间,他先后深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6个旗县市10多个苏木乡镇采访,完成了中央代表团赴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慰问活动的报道,先后采写了50余篇新闻稿件。

当年10月初,报社派他去赤峰市搞报纸发行,并完成全区扶贫开发现场会议、全区农区畜牧业现场会议的报道任务。这一走,就是48天。48天时间里,他深入赤峰市和通辽市的11个旗县区,在圆满完成了报纸发行任务的同时,采写了新闻述评《合作经营带来了什么》等获奖作品。

一个又一个重大采访报道任务压在他的肩上,他不讲条件,不说困难;一次又一次在采访一线奔波忙碌,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那时,无情的病魔正悄悄地吞噬着他心爱的妻子的身体。他急忙赶回家里,带着妻子奔波于呼市各大医院求医。没想到,这场病折磨了妻子3年……

1999年8月初,妻子的病情有所稳定。此时,编辑部正在组织策划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成就报道。看到他按耐不住奔赴一线采访的欲望,妻子鼓励他说:“你去吧,我自己能行!”

临行的前一天,分管社领导通知他:“报社首次处级干部竞争上岗的演讲8月中旬进行,你的民主测评结果很不错,就别下乡了”。他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是思来想去,他还是对领导说:“已经定好了下乡,这次竞聘就不参加了。”

这一次,他采访了共和国的同龄人、全国劳动模范、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牧民乌力吉和培养百名大学生的赤峰市巴林右旗益和诺尔苏木沙布嘎嘎查(行政村),撰写了《一个牧民的50年》《沙布嘎嘎查50年的民族教育》等稿件,两组报道采用大跨度、跳跃式、粗线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唱着东方红翻身得解放、靠着改革开放走向富裕文明”的50年历程。

当年12月份,妻子病情恶化,转为急性白血病,再度住院治疗。这次妻子的病情未能好转,住院治疗7个多月,于2000年8月1日去世……

无私的奉献

“你照顾了我4年,作为丈夫,你尽到了责任和义务,我不再拖累你了……”带着妻子临终不舍的目光,带着妻子最后殷殷的嘱托,他含着悲痛踏上了新闻采访的征途。

他深爱妻子,深爱新闻事业。他自己坚持写精品,也带动着新人写好新闻。许多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经他的“精雕细刻”都成了精品稿。他编辑 2 的长篇通讯《雄鹰展翅鹏飞万里》、消息《鄂温克旗牲畜常年吃上了新鲜牧草》等稿件,分别获得了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蒙文报纸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五省区党报民族好新闻奖一等奖。

“敏锐的新闻意识和捕捉独家新闻是他的一大本领”。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2003年,“非典”刚刚解除,他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亲戚,带领蒙文报“调整产业结构兴区富民万里行”采访报道组下乡采访,一走就是两个月,行程1.5万公里,先后到12个盟市、40多个旗县区、100多个厂矿企业、苏木乡、嘎查村和农牧户进行深入采访,沿途捕捉鲜活新闻,用蒙、汉文采写现场短新闻20多篇,并采写了“调整产业结构兴区富民”大型系列报道10篇,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中,他采写的长篇综述《畜牧业的大调整大转移》等系列报道,荣获2003内蒙古新闻奖特别奖。

2006年,他组建了新的家庭。妻子了解他的过去,明白他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挚爱,更加支持他的工作,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新闻之路越走越远……

沿着草原上九曲的河流,他踏歌而来;迎着农牧民热情的笑脸,他大步前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一路,又是10多年。

2014年,他不负众望,成为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按说事业上该做的都做了,该有的也都有了,自己也不再年轻,但他依然坚守着对记者职业的那份执着,依然为党的新闻工作而不懈地奋斗着。

这年7月,社里开展“记者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活动,他亲自带领4名年轻记者深入牧区一线采访了近20天,采写的消息《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上4块版的专题报道,被评为“全国蒙文报新闻奖一等奖”。

2015年,作为分管内蒙古日报蒙文报业务的总编辑,他敏锐地抓住了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强调的“着力加强牧区工作”这一重要指示,亲自策划完成了“今日牧区”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报道组先后深入牧区70余天,走访了26个旗县、300多个苏木(镇)、1000多个嘎查(村),围绕畜牧业、民生、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法治等七大主题,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和展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牧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1篇综述(头版头条)加4个特刊的模式集中推出约13万字的系列报道,为内蒙古日报蒙文报的大型主题采访报道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6年4月份,在蒙文报召开的一次编务会上,伊拉图语重心长地和年轻编辑记者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48字精神的要求,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说完这段话,他离开了会议室,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晚霞映红了天空,呼和浩特又迎来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而今晚,他又要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在夜班的一线……

伊拉图工作简历

伊拉图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当年被分配到内蒙古日报社工作。

1987.07 —— 1988.07在内蒙古日报社呼伦贝尔记者站当记者;

1988.07 —— 1998.12在内蒙古日报社蒙编农牧部当记者、编辑;

1992年3-12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格吉勒图嘎查(行政村)下乡;

1999.01 —— 2001.03在内蒙古日报社蒙编周刊部任经济周刊、社会周刊编辑组副组长、组长;

2001.03—— 2002.04在内蒙古日报社蒙编总编室评论组组长、综合新闻版责任编辑;

2002.04—— 2007.07任内蒙古日报社蒙编总编室副主任;

2007.07—— 2009.01任内蒙古日报社蒙编经济部副主任;

2009.01—— 2012.04任内蒙古日报社翻译部主任;

2012.04—— 2014.10任内蒙古日报社蒙编总编室主任;

2014年10月至今担任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

青年卫士评选材料同志事迹材料 篇2

(安徽省第六届杰出、优秀青年卫士评选)

---阜阳市工商局耿六一同志事迹材料

耿六一同志,从事工商工作十几年来,先后在市局办公室、个私科、市场科、12315投诉举报中心、市场督查大队、经检大队工作。岗位几经变化,但他“一腔热血铸红盾、勤政廉洁护法威”的精神没有变。他严格遵循“思想坚定,政治成熟,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要求,刻苦专研业务,大胆开拓进取,忠诚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敢于创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先后查办了一大批经济违法违章大要案件。彰显了工商执法的威力和法律的威严,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其经检大队连续多年被市局评为先进党小组,连续三年被授予“阜阳市工商系统十佳办案先进单位”。他个人先后获得2005-2006年安徽省工商系统执法办案先进个人,2007年安徽省工商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典型,2008年安徽省工商系统办案能手,安徽省质量管理先进个人,阜阳团市委“青年岗位能手”、阜阳市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率先垂范 锐意进取

近年来,耿六一同志在打假办案、扫黄打非、食品安全整治、打击传销等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所在经检大队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上百起,罚没入库款近300万元。每查办一起经济案件,都需要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队里人员较少,遇到案情,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为了获得关键证据,往往蹲点守候一守就是一夜。为保证案件得以突破,遇有案情需要摸排线索,他都是提前到现场,进行摸排。在查获一起销售走私手机案件中,为了更准确的掌握案件信息,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兄弟局同类案件查处状况,在做到胸有成竹的情况下,耿六一同志扮成一名普通顾客,与手机供应商讨价还价,机智周旋,不仅详实的摸清了进货渠道,进货的真实价格,而且摸查到走私手机藏匿的地点,计查获走私、冒牌、贴牌手机近200台。也是我市查办此类案件数量最大的一起。

在查办大案要案的第一线,作为负责人,他既做指挥员,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工作,又做战斗员,在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阜阳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亲自交办一起省纪委、省监察局督办案件,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大,保密性高,他带领办案同志按照领导的严格要求,整个假期未休息一天,夜以继日,为了找到证据,查明真相,在当事人闷热的财务室里,他带领检查人员既当搬运工,又当检查员,在堆积如山的资料前,一本一本地查,一页一页地找,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关键证据最终水落石出,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同时,为争取企

业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他始终坚持文明办案,尽量使检查工作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随着案件查处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态度也逐渐转变,从一开始的对抗、不理解,到后来的认识错误,配合调查,接受处理,从着手调查到案件汇报,仅用了6天时间,这种踏实高效文明的执法作风不仅获得当事人的充分敬佩和赞扬,也获得了省、市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表扬。2008年3月,河南一厂方举报某县城经销涉嫌不合格产品案,当时他正在出差回来的火车上,接到举报电话后,他下了火车,没顾上片刻休息,拎着行李就和办案人员、厂方代表立即赶赴现场,在获得充分证据下,他和战友们鏖战整整一夜未合眼,将近70吨涉嫌不合格化肥依法给予查扣,忘我的工作精神让厂方代表感动不已,在办理此案过程中,他顶住来自省、市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又为了不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又2次赶赴外省对样品进行鉴定,为减少办案经费,都是买硬座火车票,当天去,连夜归。耿六一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近两年来,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父母年岁大,体弱多病,孩子年幼,爱人担任幼儿园园长工作,工作也是十分繁忙,就这样一个人用柔弱的肩膀担负家庭、工作的双份担子,尽管非常理解,可总有累极生怨怄气的时候,“人家说,找老公千万别找做刑警的,我看,现在有又多了一个不找,就是打着探照灯也别找你们这些做执法检查的”,每每听了媳妇这样的抱怨,他总是“讨巧”地摆出一副橡皮脸,“不都是为人民服务么,谁让你是咱家的一把手呢,你不多干谁多干呢,嘿嘿”。委婉、艺术的调和让抱怨在谈笑和无奈中付之东流...他常说,我们这样的年龄是最累的,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工作方方面面,可是没得选择,人总要体现、实现自身的价值,总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标。

勤政廉政,秉公执法

经检大队肩负着承办经济违法违章大要案件职能,办理的基本上都是案值超万元的案件。在查办案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2008年上半年,在阜城某市场查获一起销售假冒伪劣化肥案件中,当事人得知自己经销的是不合格化肥后,通过各种关系网,请客,上门,香烟,消费卡都用上了,耿六一丝毫不理,严格把关,在违法事实和法律尊严面前,认真细致查看卷宗,看到当事人全家下岗的窘迫,也了解确实没有主观的故意后,他耐心细致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深深打动了当事人,本着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案件圆满办结,在2008年10月阜阳市行政执法案件审评中,该案件被评为2008年阜阳市十佳案件。市政府法制局领导评价,这起案件不仅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最难能可贵的这是近年来我们行政执法机关人性化执法,文明执法的典范。在一次针对电动车市场的质量抽检中,根据检验结果,准备对我市某一大商城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该生产厂家开始以检验结果不标准,质检设备

不过关为由,百般阻挠,甚至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对质检和办案单位施压,为了把案件办成铁案,他多次奔波在省局,质检中心,甚至向国家权威单位一次、两次不厌其烦的咨询、请教,最终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让生产商心服口服的接受了处罚。耿六一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悍卫了行政执法的威严。这种以法碰硬,以技碰硬,以细碰硬的举动,树立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和执法权威。

廉洁办案,克己奉公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他时刻以这句话惊醒自己。始终坚持以廉为重、正派做人,先为人,后做事。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做到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丰富自己涵养,提高自己境界,保持自身良好形象。从事经济检查工作,虽然官不大,可在别人眼里或对于某些人来说,手中确实有着很大的实权。在办理案件中,当事人为了逃避检查或为了减轻处罚,往往会托朋友,找关系,对于耿六一同志来说,一直在查办案件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图个人私利。他认为,作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决不能把自身价值与金钱画等号,而应该把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贡献的大小紧密联系起来,安心本职,默默奉献。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坚持用组织纪律和党性原则约束自己,用党员干部标准衡量自己,简化生活圈,淡化社交圈,净化娱乐圈,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

去的地方不去。在办理我市一大型商城不合格钻戒案时,为了更准确的检测,公平,公正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他亲自携带样品前往国内最权威的北京珠宝玉石鉴定中心进行检验,凌晨5点的首都深秋,已是寒风袭人,就这样在瑟瑟秋风中,他在鉴定中心门口等了足足3个小时,圆满完成任务后,为了节省经费,又急匆匆赶上当日上午9点返程的列车。20个小时的列车颠簸,4个小时的首都驻留,被当事人得知后,激动说,这样办案的同志,我们服,我们接受处罚。后因该案情节较为轻微,为更好的教育和增加执法办案的亲和力,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依法从轻进行了处罚。厂商为表示感谢,在吃请无效的情况下,又送去一条价值万元的钻石项链,也被婉言拒绝。在办理一起汽车销售公司提交虚假材料一案中,当事人为减轻处罚,许诺事成表示一万元现金,被他拒绝后,又找到他的亲哥哥出面沟通,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法理,他耐心把案情、具体的处罚法条向哥哥说明,通达事理的哥哥不仅支持弟弟的行为,而且做起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致使案件迅速顺利办结,成为我局大要案件快办快结的典范之作。几年来,拒请、拒贿这样的事情对他已是屡见不鲜的了,可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却乐于帮扶那些困难的经营户,下岗特困户罗晓迫于生计,来到市元丰市场谋生,但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门路,生活举步维艰。耿六一了解情况之后,先为他联系了一份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又扶持他经营烟酒日杂走上了富裕 的道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深深刺痛了他的爱国之心,第二天他就专程跑到银行向慈善总会捐了1000元。紧接着又动员亲戚,同事,朋友踊跃捐款,面对媒体随访时,他只说了八个字“炎黄子孙,血浓于水”。

注重方式,以情感人

耿六一同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年来,他的“零投诉”令不少同行觉得不可思议。有位被他处罚过的公司老板的话揭示了个中奥秘:“这个工商执法干部丝毫没有“执法为己”,而是实实在在地“执法为民”。08年初,在办理一起公司登记案件中,他细致耐心的把修改后得公司法给当事人说明,阐明违法行为对公司的严重危害和后果,又专门把相关的法律书籍送给当事人学习,当事人深有感触的说“又处罚我们,又能这样积极教育,引导,帮助我们合法经营的执法,罚多少,我都乐意接受。”后来这起案件在说情人和当事人的充分理解下,顺利查结,成为我局目前个案罚没收入最高的一起案件。耿六一同志认为,在执法中应该要有换位意识,要体察对方的具体情况,案件出现说情者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不横眉冷对也别随声附和,力争把不利因素转成有力因素,既要把握原则不怕得罪人,又要把握好尺度,要让违法当事人真正意识到,查处违法本身就

是对他们的一种帮助,更是促进企业规范发展的需要。正因为有着换位体察的意识,他在办案中从不以管理者自居,对违法者呼来喝去,而是根据对方的心态和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所以在查处违法时,他总是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让违法者在处罚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他正是以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一腔热忱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也为其执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政府执法部门中,涉及工商部门职责的法律、法规有400多条,随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工商部门职责权限逐步扩大,管理对象也日趋复杂,尤其是经检办案领域的知识面广,相关法规更新速度快,要想履行好法定职责,必须及时“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他迫切地感到,必须注重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方可求进取。多年来,他在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时刻不放松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边干边学,以干促学,以学推干,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学习,耿六一同志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连续多次在业务测试中获得优秀名次。案件质量是执法办案的生命线,在工作中,耿六一同志把案件质量作为评价办案成败的重要标准,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贯穿落实于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好案件的质量关。

张志兵同志事迹材料 篇3

张志兵,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在西湾子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05年3月开始任西湾子小学教学副校长。

参加工作以来,张志兵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同志勤奋耕耘,积极进取,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业务骨干,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以及指导教师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成绩显著,在同行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倾情教育,不言园丁苦

刚参加工作,张志兵便接手了一个让全校老师都头痛的“钉子班”。他首先确定了工作的切入点----班里的五个“钉子生”。为此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充分了解了五个差生,而且赢得了五位家长的大力支持。然后他从思想上和五个差生将心比心的进行沟通,并把其中的一个进步较快的差生有意吸收到班干部队伍当中,让他勇挑重担。同时又以“如何对待后进生”“假如你是一名后进生”等为主题多次召开班会,教育全体学生都要向后进生伸出援助之手。为了弥补他们基础知识的不足,他又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义务为他们补课。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也为了方便,他从家里又搬进了宿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都会精心为差生设计几个难度适中的问题。由于他的努力,五个差生很快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绩直线上升。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班便被奇迹般的转化了。14年来,在班级管理中他不断创新,总是能奇迹般的将钉子班得以转化,成为西湾子小学名副其实的后进生转化专家。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3月张志兵开始担任学校的教学副校长。作为副校长,他认真地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积极为校长分担任务,为全校教师服好务,并身先士卒,引领广大教师积极从事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他经常深入到教师队伍中,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给校长献计献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广大教师、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勇于创新,漫道从头越

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张志兵便没有停止对自己的充实和提高。他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学习和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多次在市县作公开课和示范课,受到了市县及中央教科所专家的一致好评。他撰写的论文,其中有7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两篇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制作的课件《狼牙山五壮士》在河北省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中获一等奖。“十一五”其间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省、市课题共13项,其中三项已顺利结题。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志兵先后被评为“市青年教师希望之星”“市优秀班主任”“市模范教师”“市群众最满意的教师”“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0年获“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奖,省政府记一等功,2008年又被为全国千名优秀班主任。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张志兵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李泉新同志事迹材料 篇4

——追记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6 08:38

活着时,他是贪腐分子闻之色变的巡视尖兵;离去后,他是长存百姓心中的好干部。

58岁,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上图,资料照片)因病匆匆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留下无尽怀念。

离别那天,大雨滂沱。人们跨过河、蹚过水,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他们万般不舍的好同事、好领导、好干部……

‚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

27年前,风华正茂的李泉新推开江西省纪委的大门,一头扎进纪检监察工作中,从此再没‚挪窝‛。身为‚北大才子‛,李泉新总说:‚我是农民的孩子,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报答组织培养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工作,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

对党的忠诚,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对人民的承诺,融化在他的担当里。

两年前,作为江西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的李泉新接受重托,担任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

巡视第一站,南昌。‚南昌情况复杂,况且你家在南昌,换个地方吧!‛有人劝道。‚组织让我去哪就去哪。‛李泉新态度坚决。

‚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和腐败分子的斗争,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对胆魄的考验。

‚别把事情做绝了,我知道你儿子在哪里工作。‛巡视南昌时,自感被列上‚黑名单‛的某干部气急败坏地撂下狠话。李泉新毫不退缩,他勉励同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巡视就要动真碰硬。‛没多久,该干部就接受组织调查了。一轮巡视下来,南昌‚成果丰硕‛,三个市直部门‚一把手‛全部落马,广大干部深受震慑。

‚查问题不怕多,有压力我来扛。‛这是李泉新常挂在嘴边的话。巡视组进驻西湖区桃花镇后,百姓纷纷举报当地干部侵吞拆迁款。‚地方纪委不是刚查过吗?新领导才上任怎么又有举报?‛李泉新推测,深层次的盖子还没揭开,‚有问题就严查到底!‛巡视发现,问题的背后存在权钱交易、准黑恶势力干预。李泉新把问题线索移交给当地纪检监察机关。

孰料,干预调查的阻力来得快、来得大。各路说情纷至沓来。李泉新不为所动,他告诉审查人员:‚你们只管放手查,省委巡视组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不出半月,问题水落石出,桃花镇前后任书记,副书记、镇长、常务副镇长都被调查。百姓闻讯,拉起横幅、燃放鞭炮,表达对巡视组的感激之情。

数轮巡视后,省委第三巡视组赢得了‚巡视王牌组‛的 称号。但凡三组进驻,贪腐分子无不闻之丧胆。

‚打一仗、进一步,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

巡视讲方法,工作有成效。

纪委工作多年,案子办得多了,案卷也翻了不少,李泉新对违纪人员的‚套路‛了然于心。巡视中,李泉新总结归纳出一套深受赞誉的‚全新(泉新)工作法‛。‚挖老矿‛‚捅天花板‛等办法,成为巡视组发现问题的‚法宝‛。

两年前,巡视组进驻省直某单位后,了解到该厅原副厅长被判刑入狱。凭着老纪检人的敏锐直觉,李泉新觉得此案还有‚嚼头‛,或可打开工作局面。通过查阅案卷、找服刑人员谈话,李泉新和同事发现了新的线索,确定了一批新的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组里同志兴奋地说:‚‘老矿’果然有挖头!‛

善于思考、善找规律,这是同事对李泉新的一致评价。

巡视某省直单位时,李泉新又提出‚捅天花板法‛。有人举报,该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混乱。然而,细查账面并无问题。‚专项资金的大部分拨给了下属单位。‛个别谈话中,某干部的一句话点醒了李泉新。随即,他安排组里同志分赴该单位的下属单位调查核实,最终由下及上,捅破‚天花板‛,查实了这个省直单位存在资金监管不严、公款送礼等问题。

巡视就是战斗。李泉新常说:‚打一仗、进一步,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组务会上,他鼓励同事大胆建议,集 思广益,‚谁的办法好就按谁的意见办‛。省委第三巡视组组员李思远回忆,‚我们都盼着每周例会,那是展现个人才智的舞台。‛

为了解被巡视单位的情况,李泉新又瞄准审计、财政等方面的力量,有时抽调审计局干部等专业人员,深挖一些单位的‚小金库‛,成果斐然。

‚我们来巡视,就要有纪律‛

巡视工作,容不下半点私情。

李泉新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放在首位,‚我们来巡视,就要有纪律。‛

在省发改委巡视,李泉新约法三章:用餐从简,不陪同;领导非请不到;工作上支持,不干扰。进驻省水利厅第一天,工作人员送来香烟,李泉新不收;放进房间的水果,他主动撤了出来。

立了规矩,就绝对遵守。对于想陪餐的领导,李泉新一概拒绝。一次,被巡视单位某领导趁巡视组成员吃饭的时候来到食堂‚汇报工作‛,汇报完毕,想留下用餐。李泉新说:‚对不起,你吃饭还是要到自己食堂吃。‛对方听罢,只好走了。

对于其身不正、想方设法说情的干部,李泉新更是一口回绝。去年底,李泉新带队巡视省直某单位时,查出该单位原纪检组长违纪事实。对方曾是李泉新的老同事。了解情况 后,对方四处找关系、打招呼,想让李泉新留点情面。对此,李泉新公事公办,最终了解印证了对方存在违纪问题。

树立巡视干部好形象,李泉新要求巡视组成员做到‚四不‛:不准单独外出,不准参加吃请,不准接受馈赠,不准带走被巡视地方的任何物品。李泉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巡视期间,选择驻地时,他说:‚有地方住,有张桌子就行。‛病重期间,李泉新坚持到赣州出差,妻子要求陪同照顾,被他拒绝,‚我们去巡视,还带着家人,别人怎么看?‛……正是凭着这种规矩意识和清正作风,李泉新带领省委第三巡视组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得到了同行和被巡视单位干部的由衷钦佩。

‚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来‛

既当黑脸包公,也常春风拂面。

某区委书记遭到举报,涉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经了解发现,他在群众中口碑较好,决策合理合规,个人并无贪腐,但存在工作急躁、方法简单的问题。对此,李泉新在巡视工作会上明确表态:‚不作为个人问题上报省委,只进行谈话提醒。‛同时,他结合自身实际教方法、传经验。怀着感激之心,该干部许下承诺:‚组织帮我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一定甩开膀子好好干!‛

对同事,李泉新也关怀备至。巡视南昌市期间遭受威胁后,李泉新默默扛住,直到整轮巡视结束了才淡然提起。考 虑到有熟人找巡视组成员说情,怕他们抹不开面子,李泉新将心比心道:‚你们还年轻,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来。‛

巡视组副组长熊桂生记得,凡是要带队考察,或是有发言、讲课机会,李泉新都给他舞台。谈及组长的良苦用心,熊桂生一度哽咽。

‚无论多晚,他总在驻地等外出了解情况的同志全部回来后才吃饭‛‚晚上他总是让我们早点回去,自己则留下来看材料‛‚去世前不久,他还特地发短信叮嘱我们‘工作上要张弛有度’‛……在同事们记忆里,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李泉新走了,但并未走远。正如巡视组一名干部所言:‚他的品德和风范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特权的口子,啥时都不能开

——追记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下)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11:02

27年前,他只身一人,叩开省纪委的大门;27年后,他魂归故里,百姓涌上街头,含泪相送。

2016年5月31日,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在与病魔搏斗数月后走了。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从农家子弟到北大才子,从纪检干部到巡视组组长,一路走来,李泉新内心对组织满怀感激。在同事徐华平印象中,李泉新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来到办公室,下午6点之后才离开。到了巡视组,周末工作是常有的事。

在李泉新眼里,巡视报告‚绝不能马虎‛,‚人家没问题你说有,他肯定不服气;有问题不点到,他说你是吃‘干饭’的。‛

巡视组成员张启华说,组长对巡视报告的要求很严,‚不能有病句,不能错一个字,不能对问题的认识有偏颇‛,一份报告往往要修改10余遍。

今年3月11日,李泉新突发急性肺炎,医生安排他马上住院。然而,李泉新坚持要按计划在13日下午前往赣州参加所巡视高校的碰头会。他在‚保证书‛上写道:‚在院外发生什么事情,一切后果我负责。‛

在赣州,‚晚上吃饭时,组长眼睛发黑,双手发烫,但他还是边吃饭边布臵工作。‛钟杰兰回忆,‚14日上午,组长更加憔悴,嘴唇溃疡,不停咳嗽,连菜都夹不起来了。‛

‚工作就按照我布臵的去办,过两天我就回来。‛这是李泉新离别时留给大家的话。‚上车时,他已经拉不开车门了,半边身子先进到车里,然后用手费力地把一条腿搬进去。‛巡视组成员唐志勇忘不了送别李泉新时的那一幕。

然而,离别后的李泉新再也没有回来。

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整齐地放着一沓沓报纸、书籍,桌子正中摆着一个空罐头瓶。在桌旁角落里,一台泛黄的旧风扇倚墙而立……

这就是李泉新工作过的办公室。巡视组副组长熊桂生‚埋怨‛,李泉新的办公桌总是摇摇晃晃的,他却说,‚只要不倒,能用就行‛;桌上的空罐头玻璃瓶是他用了多年的水杯;工作包则是他8年前在人大开会时发的纪念包……

‚但凡想起组长,脑海中总浮现出他朴素的形象。‛曾是第三巡视组成员的漆世红说。‚他从没买过高档衣服,只爱逛军品商店,有时买条仿警裤,说穿着舒服。‛妻子徐国香含泪回忆。

吃住上,李泉新要求同样很低。不出差时,他每天都回家吃饭;巡视期间,他要求一切从简,吃饭时连菜上多了也会叫人撤走。在被查出患有肝癌后,李泉新断然拒绝了给他安排单人病房的提议:‚我是来治病的,不是来看风景的。‛

尽管一切从简,李泉新买起书来却‚不惜血本‛。‚组长走到哪买到哪,家里堆满了书。‛熊桂生说,‚他记性很好,常大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党史故事也是信手拈来。‛李泉新还一直鼓励组里的同志多读书,‚只要多看、多想,自己的能力、境界自然就上去了。‛

如今,李泉新走了,大家少了一位好兄长、好领导,但 他勤俭、朴实的形象却长存于同事和百姓心中。

虽身居要职,但李泉新从不让家人打着他的旗号办事。‚即使我们平时在家聊天,偶尔蹦出让舅舅帮忙的想法,都会遭到他的严肃批评,‘只要你努力,组织自然会公正对待,不努力,打招呼也没用’。‛外甥女徐小燕说。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徐小燕被分配到一个偏僻乡镇工作,她想找舅舅帮她换到局室或近点的街道。‚你学农的,毛主席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到穷乡僻壤去更能锻炼你。‛李泉新反而做起了外甥女的思想工作。2009年,徐小燕被列入所在乡镇副科级后备干部第一人选。有人‚提醒‛她‚最好找点关系‛。李泉新批评道:‚三令五申不准跑官要官,我是搞纪检的,岂能违反原则!‛

‚任何时候都不开特权的口子!‛这是李泉新为家人定下的规矩。

‚自己的路自己走,这样才走得长、走得稳。‛李泉新语重心长地对家人说。

程阳同志事迹材料 篇5

程阳,男,汉族,1983年9月26日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2006年7月参加工作。作为八冶建设集团第一建设公司103项目部副经理,程阳先后担任过技术员、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近4年中,他先后摘得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师傅”和“技术能手”桂冠。

成绩与辉煌的背后,却是艰辛与执著的付出。眯缝小眼,体格敦胖,干事沉着,机智灵活,这就是职工心中的程阳,一个出生山西大同市农村的爽直青年。

从血气方刚的学生娃到八冶集团“十佳青年”,8年间,程阳用拚搏与奋击,努力铸就青春梦想。正如他所说:“面对困难挫折,只有奋力抗争,才能结出硕果。”

2006年7月,23岁的程阳, 从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加盟被誉为“共和国功勋部队”的八冶铁军行列,成了一名技术人员。

程阳感慨到,刚参加工作那会,整天在脚手架上来回穿梭,在基坑里摸爬滚打,下班后浑身像散架的柴禾,几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唯一的安慰,就是躺在床上上网、发短信、玩游戏。

施工企业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枯燥乏味,远离亲人,长期流动,一度时间他曾想一走了之。

强弓没有回头箭。看看身边为企业奋斗了一生的老共产党员,看看比自已大不了几岁成了优秀骨干的师傅,程阳的心很快就静了下来,他扪心自问,我生长在农村,多大的苦累都吃过,我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消沉下去,有梦就要去追,吃得大苦,方能成才。

人的动力源自于对梦想和出彩的追逐。从亊技术工作的那段时间,程阳一刻不离师傅左右。为了彻底弄清楚施工管理的方法要点,他平时身上总是带着一个小本,不懂的问题就记在上面,一有空就查书本、向师傅问。多少个夜晚月到中天,程阳坐在桌前,看图纸,查规范,写技术日记,刚毅的脸上闪烁出的是不屈的意志。久而久之,施工标准、管理制度、流程要点、过程控制等他都牢记于心。

艰苦的条件,超负荷的压力,求知的欲望再加上不甘人后的韧劲,磨砺锤炼了程阳的信念与斗志,由于肯钻研、勤实践,他很快在年轻的工友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顶梁柱,2009年组织上让他担任了项目副经理,挑起了技术主管的重任。

2010年,在金昌飞机厂工程施工中,他负责工程技术工作。当时,工地离办公地点20多公里。为解决施工中的困难,他把铺盖搬到施工现场,吃住在工地,每天奔波在施工面上,掌握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各环节、各流程的技术参数,常常是一身汗水一身尘土。而且他还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大量的国内同类工程的施工资料,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管理技术,认真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积极推广和应用碗口式脚手架、全钢大模板、可调式柱模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牢牢把握施工主动权,经过他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攻克了施工中的多项技术难题,为该工程按期交工做出了积极努力。

2012年,他负责永琦高层住宅楼工程技术工作。面对工期短、场地狭窄等压力,从一开工他就铆足了劲,决心干好工程创出精品,为公司抢推永昌及周边建筑市场和树立良好信誉再绘浓墨重彩一笔。要问在这个工程中谁最忙,施工现场员工们会异口同声的告诉你:“程经理是现场最忙的人”。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现场,牺牲节假日抓技术、配合工程人员抢进度、抓质量、抓安全,用超前意识找准技术短板,创新“补齐”短板的方式方法,很多棘手技术难题都在他手上迎刃而解,最终使该工程获得“甘肃省省级文明工地”荣誉。

近年,在集团公司开展的导师带徒结对子活动中,他先后带了5个徒弟,期间,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扶上战马送一程,让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互相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他还引导这些徒弟进行课题研究,写心得体会,每个工程结束时都要写出一篇高水平有见识的工法论文,让大家互相点评,好的推荐到各类报刊发表,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青年员工自学互学蔚然成风。

程阳以顽强毅力和满腔热忱,在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和他一道毕业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当了中层领导,有的收入丰厚,有的向他发出邀请:“你技术精湛、业务超人、来与我们一同创业,保证年薪超过你现在的3倍。”他却说:“我的根在八冶,我与企业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我这一生交给了八冶。”

“胡杨树生在刺骨寒冷、风沙灼人的戈壁,生根一百年,倒地不枯一百年,寒风憾不动其不朽精骨、沙尘憾不动其刚强意志,烈日憾不动其伟岸身影。”我掩卷沉思,胡杨树的这些品德,不正是程阳奉献企业追逐梦想的精神写照吗?

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6

姜**,男,现年**岁,一九八七年四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程度,家住**县**镇**村**村民组,一九九六年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

姜**同志能模范的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认真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2010年被县上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800元。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市、县委评为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他个人2010年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多年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一.注重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近年来,他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自身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坚持经常性的自身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新《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使自己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感得到明显的提高。二是适应新形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党在农村现行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增强了他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广大村民致富的使命感。三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启发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清正廉洁,一心为公,赢得了全村干部村民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村民打成一片,坚持

一线工作,集思广益,结合村情民情,依托村级党组织建起了**村养猪协会、惠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4个,培养党员科技示范户26户,建成了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全村50头以上养猪场21个,20头以上奶牛养殖户16户,精品果园560亩、线辣椒240亩,劳务输出1800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达到了7800元,为全镇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抓基础设施,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20多万元,村民集资25万元。一是硬化村庄道路街道2.8公里,打排水渠1.5公里,美化绿化街道5条。二是争取项目,投资10万元,彻底改善村级阵地建设,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农业信息室、阅览室、休闲娱乐广场,极大的丰富了党员干部的文化生活。三是争取项目,投资18万元,新打深机井一眼,到目前全村共拓宽硬化水泥主干及组间街道12公里,打排水渠8000多米,建新农村示范点一个,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整治,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是积极组织开展以治理“三堆”、“三乱”、为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拆除堵街挡巷建筑物10处,临街圈舍、厕所6处,清运垃圾90余方。有力的改善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四.抓民心树新风,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他的支持和重视下,突出公民思想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文明村组创建活动,以教育促创建,以创建带教育,先后组建起了妙敬村锣鼓队和秧歌队,每逢重大节

日,组织村民进行表演,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坚持每年开展“农村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评选和“婚育新风新家庭”宣传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近三年来,全村无一例上访或不安全事故发生。目前,在全村社会治安定、邻里和睦,村民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孙青春同志事迹材料 篇7

孙青春,男,1955年7月出生,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井架工、副司钻、司务长、钻井二公司纪检办纪检干事等职,1994年调入局纪委工作,现任中原油田纪委监察处案件审理室业务主办(原副主任)。

孙青春同志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7年来,始终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是2006年被确诊患上肾癌以来,他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词,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他14次受到河南省纪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和油田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中原油田十大杰出劳动模范、十佳纪检监察忠诚卫士、感动油田年度人物,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予‚中国石化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重要贡献奖‛。

踏实认真 尽职尽责

孙青春深知,审理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给违法违纪案件定性量纪的最后一关,政治性、政策性和业务性极强。为熟练掌握了各种常用的法律条规,他刻苦钻研业务,办公桌上堆着的两大摞业务书,每本都已经让他翻得破旧不堪,一些地方用透明胶带粘着,书里标满了各种符号。别人感觉背那些刻板的党纪条规味同嚼蜡,他却乐此不疲。因为业务精湛,孙

青春多次在油田纪检监察系统业务技能考试中获得第一名。

在同事们心目中,孙青春就是一个‚活条规‛,工作中有了疑难问题都爱问他。孙青春总是有问必答,耐心地解释。同事们问得多了,孙青春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制作一套案件处理流程图,让即使从来没有干过审理工作的人,照着这个流程图,也能干下来!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油田实际,历经数月,孙青春制作出了从拿到案件线索,一直到处分决定归档入卷一整套的案件处理流程图,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阅、审、辨、析‚四字工作法‛,编制出了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等6种文本模式。因其规范实用,在中原油田纪检监察系统,成为纪检干部工作的得力工具。

审理工作之外,没有人安排,孙青春自觉承担起了全处结案的全部善后工作。不管是谁审的案子结了,他都认真地建档,并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地跑到档案馆进行材料的移交入档。利用业余时间,他一点点地完善了油田党纪政纪案件卷宗资料台账。即便在孙青春病重期间,他的工作一样也没有落下,不仅案件审理工作正常进行,每月给集团公司和省里的月度报表一次没有耽误过,而且上报的案件统计考核表屡屡成为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省直单位中唯一获满分的报表。

2007年,孙青春被借调到中石化监察局帮助工作。由于工作需要,月底他要赶回中原做报表,监察局领导不加思索地批给他三天假期。可他却说:‚一天就够了。‛当晚,他7点乘坐长途车,次日清晨回到中原,立刻赶到办公室填写报表和汇报材料,妻子

做好了午饭送到办公室里,陪他一起加班。下午5点前完成报表并上报后,孙青春告别妻子又匆匆赶往长途汽车站。当第三天早晨,孙青春按时走进集团公司总部的办公室时,那位领导愕然,继而肃然。他还并不知道,就是这个只占用了一个工作日往返奔波于北京与中原油田的纪检干部,竟然是个被切除了整个右肾的癌症晚期患者。

坚持原则 忠于使命

‚组织部门是给人戴帽的,而我们是给人摘帽的。‛纪检监察系统的人员对自己工作的性质和难度有此比喻。孙青春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每次审理他都仔细斟酌、慎之又慎。

‚处理一个人不是小事,必须慎之又慎、不枉不纵,把好这最后的关口,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不到位而给党减分。‛这是孙青春给自己定下的工作准则。审理中,他把国家和油田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要发现了问题,他绝不放过。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有争议的案件,孙青春就不辞辛苦,到河南省纪委、中纪委请示、咨询。

‚给他安排工作,他从来没有说过‘不行’,但是,找他说情,他也从来没有说过‘行’。‛中原油田纪委副书记、检察处处长王来喜感慨地说。对于那些找上门来‚通融‛的人,孙青春总是不为所动,固执地讲解着党纪法规的各种条条杠杠,时间长了就没人找他说情了——大家渐渐明白,‚找不找一个样‛。2005年,在审理一桩内外勾结盗窃原油的案件时,按照规定,应给予当事人

‚双开‛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熟人跑来说情,想把当事人的工作保留下来。正在吃饭的孙青春生气得把碗一摔:‚难道有一天有人把天安门偷走了,还给他工作吗?‛

去年10月份,在审理一件财产来源不明案件时,办案部门提出了给予当事人‚开除党籍、行政留用两年‛的处理意见。虽然没有任何人来找他‚公关‛,但经过审阅卷宗、查阅资料和找当事人及有关证人进一步了解,孙青春认为办案部门提出的处理意见偏重,就将其改为‚留党察看两年、行政记大过‛,仅改变处理意见的理由就写了3页多,因其有理有据,恰如其分,此意见在常委会上一次性通过。

对违法违纪案件嫉恶如仇,对工作中出现过失和犯过错误的干部,孙青春十分爱护。他常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因为办事公道、有情有义,经孙青春处理的人员,不但没有一个人记恨他,反而都非常敬重他。27年来,他负责和参与审理案件300多起,审理质量合格率、处分决定执行率均保持100%,经他审结的案件从未发生过申诉现象。

直面挑战 永不妥协

从2006年被确诊为肾癌起,孙青春先后做了右肾、左下肺、脑部、淋巴、右上肺等6次癌变组织切除手术。4年来,发烧、呕吐、厌食、便秘,伴随着孙青春抗癌的每一个疗程。发高烧,他夏夜里盖两床棉被还喊冷。孙青春本来饭量就不大,发烧时更是一点胃口也没有。看着平常最爱吃的菜,他咬着牙想多吃点,可

常常是才吃了几口,就忍不住呕吐起来……

为了治疗癌症,孙青春鼓励自己:‚坦然面对,精神不垮;积极治疗,遵从医嘱;使劲进食,增强体质;适量运动,咬牙坚持;生气难免,消气及时。‛

‚我没办法改变病情,但我可以改变心态。我只有战胜病魔,才能为党多干些工作,报答党恩。‛化疗中,只要不住院,孙青春拔了针头就上班,他说,‚人的身体可以生病,但思想绝对不能生病。‛

去年11月中旬,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雪突袭中原大地。鉴于局纪委在审理一起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时,一个当事人不能正确认识错误,出院刚刚两天、身体极度虚弱的孙青春主动请缨。他不顾雪天路滑,不顾同事们的劝阻,穿着两件棉袄,冒着严寒和同事乘车赶往前线某单位与当事人谈话。孙青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通过大量事实论证,终于使当事人心服口服地在处分决定书上签了字。

淡泊名利 勤俭朴实

工作和生活中,孙青春用‚耐得寂寞名不图,甘于清贫利无争‛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干纪检监察工作,就必须淡泊名利。

虽然已是公认的专家型审理干部,但退居二线的孙青春的职称还只是个中级。‚他的心思全用在工作上了,自己的事儿从来不上心,‛同事们众口一词。对于孙青春‚不求上进‛,领导都‚看

不过去了‛,要求他申报高级职称。孙青春听后淡然一笑:‚我这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第二次生命,不是用来争名逐利、斤斤计较的!‛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孙青春长年穿在身上的是那件米黄色的监察服,还是油田在1989年时配发的。他上班喝水用的杯子原先是个装咸菜的小玻璃瓶,他把瓶子洗涮干净,一用就是21年。2003年,一个熟人的手机要淘汰了,就送给了孙青春,他一直用到现在。去看病的时候,他不是骑自行车就是坐公交车。去年10月,孙青春要去郑州做手术,局纪委监察处领导事先为他安排了公务车,可他却悄悄地和妻子到长途车站坐上了客车。在孙青春看来,‚干工作上的事,我都是坐交通车,何况看病这种私事呢!单位的车,是给公家办事用的,我咋还好意思坐。‛

孙青春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却从未因个人和家庭问题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妻子从事环卫工作非常辛苦,他没有找组织给调换工作,而是经常利用节假日帮妻子去扫马路、扫厕所。儿子工作不理想,想让他找组织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了解油田就业形势的孙青春没有答应,而是鼓励儿子自谋职业。即便在病痛缠身的情况下,他仍告诫家人‚不要向组织伸手,不能给领导添麻烦‛。因为多次手术,家中经济拮据,在他做第6次手术时,同事们为他捐款17000元,他执意不肯收下:‚我是党教育、培养出来的干部,党不欠我的,我欠党的。我生病耽误了工作,给同志们增添了麻烦。同志们不欠我的,我欠同志们的。我的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油田20多万职工家属里头,还有比我病情更重的、家庭更

困难的,麻烦领导把钱给他们吧!‛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张燕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8

张燕,女,1974年4月7日出生,本科学历,会计师。现任凯得爱依安全运动器材(太仓)有限公司财务科长兼总务科长,并且是公司工会主席。张燕参加财务会计工作已近16年。她在1992年刚从会计学校毕业就任职于陆渡镇镇办企业任主办会计,1996年应聘于太仓市板桥镇某台资企业,2001年凯得爱依安全运动器材(太仓)有限公司筹建,她就应聘加入我公司,在我公司任职将近7年。在其工作的16年里,她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以及务实而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作风,从之前的一名普通的内资企业会计成长为一名中型外资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者。为了能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脚步,她在工作之余,于2000年1月考取报关员资格,2003年9月考取会计师资格,2007年12月考取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

2001年,我公司在太仓筹办设立,企业开创初期,百事待兴:资金投入、厂房建造、机械设备、人才配备„„需要处理的问题纷繁芜杂,规范和整顿工作更是迫在眉睫,故公司首先设立了财务部门。张燕同志参加工作以后,怀着极大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始了建立、建全公司财务管理的工作。因为我公司是全日资企业,所以公司设立,就要引入注册资金,资金进入后,就要着手验资等手续,在初期财务人员少的情况下,她一个人挑起了所有担子,刚入公司的她为了让公司财务工作尽快走上正轨,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在开业初期人员配置少,她利用自己学过的报关知识,代理公司报关业务一年。在公司发展初期,会计核算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为实现公司财务工作信息化管理,公司在筹建期就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并在第二年正式开业后,升级为金蝶财务物流软件,公司处处以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她在这种现代化管理的环境下更加发奋学习,将知识转 1 化为实践,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会计工作是内勤工作,更多的是服务、理财、把关。会计人员成天和数字打交道,从0到九,每天、每个月周而复始,有时很枯燥,她却将枯燥的工作当作一种乐趣,为更好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她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及在整个财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而全面的调查、研究,从对公司建章立制入手,逐步规范各种票、证、账、表的使用。在具体财务工作中,她热情高、责任感强,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财务纪律,不徇私情,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办公自动化。她坚持按原则办事,法制观念强,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任劳任怨,以始终如一的负责态度,认真谨慎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确保财务工作不出丝毫差错。

凯得爱依安全运动器材(太仓)有限公司从2003年获利以来,利润逐年增长,公司成长态势喜人。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她紧紧把握以效益管理为中心,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把财务管理贯穿公司运营的全过程,促进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管理,紧密围绕公司的财务目标和效益目标运行。她参与公司战略管理,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围绕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公司先后出台了公司材料采购和公司物资审批流程实施办法以及财务工作业务流程、操作流程等,还优化了资金支出审批流程,提高了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和投资管理水平。在资金流管理上,公司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内控制度,保证了资金主要流向生产建设和市场经营等方面。在信息流管理上,公司初步建立了财务软件系统并运用到采购、库存等非财务部门,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还有效强化了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2 同时正努力建立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综合集成市场、账务、资产、人力资源等信息的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上,通过对生产用料、成品发货等物流管理制度及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和物资供应方式的优化,成本开始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公司还加强了对经营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将分析范畴从经营成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和经营质量上。为了提高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比较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她进一步对财务分析内容做了概定:

1、资金流向预算、资金流向实绩分析

2、收入及货款回收情况对比分析

3、材料、成品在库分析及周转分析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从初创时只有几十个员工、单一作业流程的小工厂,逐步发展为拥有近200名员工的中型制造企业,业务量越来越大,管理也就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必须有一种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来与之相适应。为了配合公司发展壮大的需要,她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在公司采用金蝶物流软件后,逐步形成了以财务部门为主的全面核算全公司的所有业务的一个体系。此软件系统包括生产计划、采购管理、仓存管理、销售管理、核算管理、固定资产、总账系统、员工工资管理等模块,运用后逐步加强物料成本核算、人力资源整合、组织结构优化等工作,进一步保证公司资金流、物料流和信息流的畅通。通过这一系统的实施增强管理透明度,达到市场增效,加强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仓库与销售、财务与物流整合、生产管理、制造成本的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她注重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富有开拓创新精神,2001年9月凯得爱依安全运动器材(太仓)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8月顺利投入生产,2003年公司就取得了利润。2007年10月,该同志了解到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变更,局时,将取消利润再投资退税政策,当时公司有前四年盈利,累计利润858万,如果当年不立即进行利润分配继而由投资方再投 3 资的话,就不会享受利润再投资退税政策,该同志在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日本母公司,请求进行利润再投资事宜,在日本母公司同意之后,她在半个月内办完所有退税手续,为公司争取到28万退税。凯得爱依公司作为一个国际性、富有发展前景的制造企业在为中国创造利税的同时,也吸引着中国劳动力的就业,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财务工作来不得半点的疏忽和大意,她深知这一点。并在工作中时时刻刻要求自己思考问题要全面、处理事务要细致,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具体财务工作中,她热情高、责任感强,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财务纪律,不徇私情。在日常工作中她处理一笔业务都是看了又看、审了又审,严格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帐务,如遇到财务手续不全或与财务制度规定相违背的违规票据她坚决不准入帐,如遇到单据、票据与实际发生不符或无票据现象她不怕得罪人坚决打回重新开票,她如果发现在日常业务往来中有什么问题的,尤其对单位工作不利的问题她及时如实地向单位领导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想方设法为单位节约资金。

“学无止境”是她的左右铭,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她做到不骄不燥,不摆资格,显资历。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繁忙的工作中勤勤恳恳,诚信务实而又开拓进取的人格魅力,极好地诠释了一个中国会计工作者应该树立的品格。长期的工作实践,让她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尽管工作繁忙,自参加工作以来,她的学习一日不辍,国家财税法制动态、国际管理知识前沿、公司新现各种问题„„在16年工作中,她利用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不但进修了大专和本科学历,还取得了报关员资格、会计师资格和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等。在她的领导下财务科的其他也同志认真进行业务理顺和整改,规范财务管理软件,处处以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对财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她的影响下,公司其他员工也积极投入到自学考 4 试提高自身素质的行列。

该同志在2006年时兼任总务科长和公司工会主席,负责人事、总务、工会工作,在任职期间能够紧密联系群众,热心为职工服务;能充分发扬民主,诚恳听取会员意见;能坚持原则,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敢于和善于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能勇于创新,秉公办事,不谋私利。在这两年的工作中,她努力提高员工福利设施,在节约公司费用的同时,努力为公司员工谋福利。在其的提议下:

一、2007年公司首次组织全体员工外出旅游:2007年淅江两日游,2008年黄山二日游;

二、不断提高员工文化娱乐:2007年和2008年组织了新春晚会,2007年中秋节组织了员工娱乐比赛和中秋烧烤晚会;

三、为职工宿舍安装空调,让员工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空间。让全体员工充分体会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和支持。

她坚持按政策规定办事,在政府要求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后,我单位的缴纳的程度是100%为职工缴纳。2007年起我公司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是100%,加上其他方面的福利保障优秀,我公司获得了社保A类企业;同时,工会取得了“和谐企业”的光荣称号。在此次的抗震救灾中,她更是起到率先作用,在灾情发生的第二天,就带领全体工会成员向公司员工募集义款为震区人民献一份心、尽一份力。

上一篇:2022-2023公开选拔党政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共科目笔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著作草房子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