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共11篇)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1
吉木萨尔县社保局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活动,努力实现“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完善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一是窗口服务满意化。以“方便、快捷、高效、务实”为基本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群众满意”为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社会保险服务窗口建设成为“学习之窗、服务之窗、创新之窗、效率之窗、协作之窗、清廉之窗”。
二是内部管理科学化。完善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以深化内部控制为重心,促进经办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经办流程,审计稽核部门对业务经办各环节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强化稽核检查,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冒领、骗取社保基金等违法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
三是数据处理信息化。加强“社保业务经办和社保业务全程电子化”建设,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和基础数据的管理和运用,并与。进一步强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收费等功能,为社会保险业务、公共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截至目前,四是员工队伍全能化。窗口建设关键是人的建设,要造就一支工作作风硬、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担当社保重任的职工队伍,不仅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实现由精通单一业务向熟悉全能业务转变,也需要切实改进服务,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
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07人,基金收入4679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26人,基金收入2982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156人,基金收入7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657人,基金收入31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954人,基金收入55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091人,基金收入213万元。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2
2010年8月31日, 工信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简称:ITSS) 工作组召开运维专业领域标准征求意见会。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就ITSS的重要工作成果—《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以下简称:通用要求) 和《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4部分:数据中心规范》 (以下简称:数据中心规范) 征求金融、航空、交通、政务等行业用户的意见。与会专家就ITSS中运行维护标准化工作思路的合理性、两项征求意见标准的内容可行性及具体条款的合理性进行了认真研讨, 并提出了修改标准的具体意见: (1) 标准中规定的运行维护服务各项指标需要进一步细化, 增强可操作性; (2) 运行维护服务标准应能有效指导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管理; (3) 对《通用要求》, 在人员方面, 应进一步考虑人员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技术方面, 应强调供方具备提供实际测试环境的能力;在流程管理方面, 应考虑流程之间逻辑关系; (4) 对《数据中心规范》, 在服务分类方面, 应考虑各类服务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需要增加应急响应的内容。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3
据了解,“标准工作组”将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制定IT服务基础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模式标准、应用标准,将涉及到IT运维、IT服务管理、IT治理、IT外包等领域。而“标准工作组”的管理,将采用由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组成的“总体组”、由业内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以及由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相关领域工作的产学研用各方代表组成的“专业组”的三层管理模式。以专业组研究起草、总体组论证审核的方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指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成立的首个标准化技术组织,是大部制下新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的首次实践,充分体现了“部门联合、司局联手、部省联动”的工作方针。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则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强调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还指出,标准化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开展需求调研分析,采用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充分调动产业上下游各方的积极性。
作为我国标准化促进工作的主题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表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是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加快推进该领域的相关工作。
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篇4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2003-2010年》(卫办发[2003]74号)和《山西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晋政办发[2007]13号),为了促进和规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与业务工作水平,实现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和医院与全省卫生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面向医院、面向社会公众和患者、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的高效、快捷、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信息化的战略先进性,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我省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一、内容与标准
1.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有管理机构与职责、建设规划、运行要求、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应用评价等内容。
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见附件1,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2。
2.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涉及临床、医技、影像、化验、财务、管理、后勤等全院各方面的一项基础建设,也是各医院都在不断投入、不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我省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医院要加快临床诊疗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的建设,逐步建成数字化医院与患者诊疗信息共享的网络应用与服务体系。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见附件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4。
3.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推动规范医院院务公开,促进医院依法执业、亮证经营、和谐医患关系,满足群众就医需要。按照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山西卫生信息网内容保障与应用工作的通知》(晋卫[2005]58号)要求,各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要做好单位网站和医护人员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和分时段预约就诊等功能,做好网上应用工作;积极开展网上医患互动,并通过“一日清单”、“一单通”等网上查询功能提供便民服务;逐步推行在全省各医院通用的,能够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卡(医疗就诊卡);建立执业医师诊疗信息服务库,提供诊疗信息咨询服务。
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5。
4.医院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卫生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的规定》(晋卫[2006]69号),通过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农村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建设,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制定卫生
政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整合信息资源,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医院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6。
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是涉及医疗卫生全行业的一项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卫生事业和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为不断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由山西省卫生厅信息管理中心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规范和评分标准做出进一步的补充与说明。
二、测评与应用
5.《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卫办发[2003]74号)提出:“卫生部将以《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依据,统一建立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行业准入制度和年度审核制度。”我省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在符合卫生部准入和年度审核的要求下,同时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以下简称《规范与标准》)的要求,由山西省卫生厅信息管理中心每年对有关软件产品进行测评与应用评估,测评与评估合格的产品,由山西省卫生厅颁发年度《测评与评估合格证书》。
6.各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要使用有山西省卫生厅颁发的年度《测评与评估合格证书》的产品,已应用的信息系统不符合本《规范与标准》的要进行升级与改造。各医院要做好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提高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三、评审与实施
7.评审工作由山西省卫生厅组织和管理,由山西省卫生厅委托山西省卫生厅信息管理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每两年评审一次,各医院的评审时间具体安排。
8.按照本《规范与标准》开展的评审作为医院评审中初审和复审的前置评审。按照医院申报的等级和本《规范与标准》评审的得分,合格的医院将获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合格单位》的证书(以下简称《合格单位》)。各医院一般要在医院评审前3个月获得该《合格单位》证书。对于个别通过了医院评审,但未经过本《规范与标准》前置评审的医院要在6个月内对该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补审,仍未获得《合格单位》证书的医院,其通过的医院评审无效。
9.本《规范与标准》是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的评审,分数为千分制,依照各部分内容的评分标准与方法记分。
10.申报三级甲、乙、合格(丙)的医院,自本《规范与标准》执行之日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第一次评审得分最低分别达到600分、550分、500分才能作为合格单位,按照每两年评审一次的要求,以后每次评审要分别增长150分以上才能获得《合格单位》证书。
申报二级甲、乙、合格(丙)的医院,自本《规范与标准》执行之日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第一次评审得分最低分别达到450分、400分、350分才能作为合格单位,按照每两年评审一次的要求,以后每次评审要分别增长120分以上才能获得《合格单位》证书。
11.评审得分同时也能体现各医院信息服务的不同水平。不同等级的医院按照以上每次评审的得分标准,达到该得分标准的为信息服
务合格医院。合格医院分为不同星级的医疗信息服务单位,标准为一星级(500-699分)、二星级(700-799分)、三星级(800-899分)、四星级(900-949分)、五星级(950分以上)。按照评审得分由省卫生厅颁发不同星级的“医疗信息服务星级单位”牌匾。
四、信息与监管
12.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卫生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的规定》(晋卫[2006]69号)的要求,为了保障数据的质量与一致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工作中使用的医院信息数据,如省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对医院的初审和复审,以按照本《规范与标准》评审合格的医院,其信息系统产出的数据为准,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13.通过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评审工作,实现对医院信息的监管。
五、附则
14.本《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
2.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4.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
5.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评分标准与方法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5
告》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对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工作的通告》(皖政[2002]71号)(以下简称《通告》)精神,减少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损坏,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维护运输市场秩序,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和运政管理机构的领导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超限运输管理工作对维护我省公路事业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自觉接受政府纠风部门指导,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互相配合,政府纠风部门和群众有效监督,新闻媒体舆论正确引导,群众拥护的良好局面。
省厅成立治理超限运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均要成立治理超限运输领导小组,并设立日常治理办公室,落实联系人和电话,并抄报省交通厅治理超限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超限运输车辆管理的主要依据
以《公路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2年第2号)、《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交通部令1996年第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对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工作的通告》、《安徽省公路、公路设施的占用、挖掘、损坏赔(补)偿规定》和《关于核定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赔(补)偿费收费标准的函》等为依据。
三、超限运输车辆管理的基本原则
1、卸货减载为主与补偿为辅相结合的原则
试点的稽查站在检测的基础上,对超限运输车辆必须责令车主或者司机自行卸载或者强制卸货减载,不处以罚款,要弱化罚款意识,树立减少对公路的破坏就是治理工作取得效益的意识。对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造成损害的,按规定收取一定的赔(补)偿费用,并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
2、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超限运输管理工作由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牵头,在政府纠风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合作,力争开展联合执法活动,稽查站内部的路政和运政人员应统一领导,通力协作,对外是一个执法主体,增加超限运输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各司其职。
3、统一部署与试点先行同时推进的原则
超限运输检测点实行统一规划,主要集中在经省政府批准的统一规划的稽查站,分期分批推进,首先选择在9个稽查站抓好试点工作。非试点的稽查站不得以超限运输管理为名上路查车、罚款。
4、预防为主和源头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要抓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车辆、重点路线、煤矿、煤场、石料厂、施工路段等地的预防性管理和源头管理。
四、超限运输车辆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宣传工作
1、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开展宣传。2003年1月为“超限运输行驶公路管理工作宣传月”。全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根据省交通厅的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要出动宣传车,利用新闻媒体刊登、播放省政府通告,并张贴至各主要路口、各公路收费站点、运输单位及个体运输户集中的乡镇;印刷宣传材料和标语,在收费站、公路沿线设施上书写标语。
2、主动邀请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单位到现场进行典型报道,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3、定期编辑《超限运输管理简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指导。
(二)检测站点的筹建工作
1、检测站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符合标准的称重仪及识别系统、显示系统;有监控亭或监控房;有符合规定的超限车辆检查车道、隔离栅;有具备卸载一定货物的、得到硬化的场地;在稽查站区域内设置统一标志,在进道口前100m处设置“稽查站100m”和30km/h减速标志,在进道口处设置5km/h减速标志;有公示牌;配备必要的检测人员;检测点的设置应尽可能考虑被检测车辆的出入,卸、装载,指挥车辆,疏导交通方便。
抓好《通告》批准的第一批淮北市百善、亳州市张集、阜阳市三角元、宿州市踊桥、淮南市大山、合肥市曹庵、六安市杨小店、滁州市滁东、蚌埠市井头等9个公路规费稽查站中超限运输监测站点的建设,站点由所在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对具体站场布局先行拿出方案报省厅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组织实施。
2、配备人员。实施检测的稽查站实行联合稽查。根据工作需要,稽查站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路政执法人员,原来没有配备的,由所在市的公路管理机构选派4-6名路政执法人员进入稽查站,并由公路管理机构选派一名副站长,分管超限运输管理和汽车养路费征稽工作。
3、超限运输赔(补)偿费票据使用和财务制度。票据统一使用《安徽省公路、公路设施占用、挖掘、损坏赔偿费收据》,不得使用其它票据,专款专户,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
4、检测程序。稽查时,由稽查站人员引导车辆进入检测车道,时速控制在5km/h。在检测前,承运人须递交道路运输证、超限运输证及货单,以便核查。经检测不超限的立即放行,并向承运人解释。如超限的,应制作询问笔录,交给稽查人员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三)人员培训
省厅将对参与超限检测及其管理的路政和运政执法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集中专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省厅颁发上岗证。
(四)公示制度
实施超限运输管理职能的稽查站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将政府通告、稽查依据、稽查程序、收费标准、监督举报电话、执法人员名单(附照片)张榜公布,主动接受车主和社会的监督。
(五)考核验收
稽查站完成站点建设工作经市交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报省厅治理超限运输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开展超限运输工作。
(六)对超限车辆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治理措施
1、对运载可解体物品的运输车辆
⑴、单车、单挂列车、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吨以上的运输车辆必须就地卸去超限部分货物。
⑵、对车货总质量小于40吨的,可给予轴载质量30%的宽限额,并由车主缴纳公路补偿费后可在我省境内一票通行,其他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稽查站应主动放行;对超过车辆轴载质量30%以上的车辆必须责令车主或者司机自行就地卸货减载。在“超限运输宣传月”期间,对稽查到的超限车辆只予以警告和严肃批评教育予以放行。
⑶、运输特殊物品如面粉、大米等不宜卸货减载的,收取公路补偿费后可在我省境内通行。
2、运载不可解体物品严格《公路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上路行驶。
(七)检测设备和站场建设 1、2003年1月份完成试点稽查站检测站场的建设工作。检测仪器设备由省公路管理局负责统一招标,资金由省公路管理局支付。
2、检测站点的卸载场地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共同解决,省厅将根据建设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八)货物的保管和处理
卸载可以由货主自行完成,也可以委托搬运装卸企业进行,装卸费按照相关标准由车主支付。违反规定拒不卸载的,由公路征费稽查站强制卸下超限货物,并予以登记保存,责令其按规定交纳路损赔(补)偿费和装卸费,但不得收取保管费,限7日内取走货物,逾期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加强监督 文明执法
1、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要协助纠风部门加强对超限运输管理的监督工作,一经发现存在“三乱”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严肃处理。对措施不力,失管失控的,要追究主管部门和直接负责人员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2、依法办事,文明执法。所有人员必须签订《上岗保证书》,恪守执法人员工作职责和纪律。要着装整齐、执法标志配戴齐全,执法文书要规范,风纪风貌良好,在执法时要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决不允许有任何变通行为。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借机谋取私利的,将按有关规定分别予以严肃处理。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对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的通告》
2002年11月29日皖政[2002]71号
为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安全畅通,坚决制止超限运输车辆违章行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特通告如下:
一、凡在公路上行驶车辆的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运载可解体物品超过公路限定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公路上行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车辆,为超限运输车辆:
1、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以上);
2、车货总长18米以上;
3、车货总宽度2.5米以上;
4、单车、半挂列车、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000千克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000千克以上;
5、车辆轴载质量在下列规定值以上:单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6000千克;单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质量14000千克;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8000千克;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2000千克;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22000千克。
二、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超限运输车辆行驶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超限运输车辆行驶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为加强检查监测,省政府同意在阜阳三角元、亳州张集、宿州埇桥、淮北百善、蚌埠井头、滁州滁东、淮南大山、合肥曹庵、六安杨小店等9个公路规费稽查站,开展对超限运输车辆检测管理试点工作。
四、交通、公安、监察、经贸、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秉公执法。对超限运输车辆,应当卸货减载,并坚持只卸不罚。严禁以罚代卸,严禁借机乱检查、乱收费和乱罚款,违者将依法严肃处理。
五、各运输单位、车主和司机要认真执行本《通告》规定,自觉接受检测管理。凡超限运输造成公路损害的,必须依法承担损害赔(补)偿责任,按规定缴纳赔(补)偿费用。对拒绝、阻碍执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本通告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6
一、目的
通过**服务网络形象的标准化建设,对外树立高度统一的、可辨识的用户服务品牌形象,规范服务过程,提高用户服务满意度,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下属各驻外**机构、**二级机构、**三级机构。
三、定义
**服务网络形象标准化建设是指对**服务网络硬件形象(门头门面、接待室背景墙、企业产品展示墙等)、软件形象(电话接听、现场服务等)进行的标准化统一设计、管理、建设。
四、**服务网络硬件形象要求
1、门头形象要求
1)**服务网络单位必须有统一的门头形象,有“**公司***级机构”字样的显著标示 2)门头形象位置必须清晰可见,无明显污迹,无遮挡 3)门头形象必须保持干净整齐,并视情况不定期进行维修更换 4)门头所显示服务站地址和24小时服务电话务必保持准确、畅通
2、用户接待室背景墙及产品宣传墙要求
1)**服务网络必须设用户接待室,接待用户、受理服务电话。
用户接待室必须有醒目的背景墙,背景墙必须体现“**公司”、“公司宣传语”字样
2)用户接待室或服务站大厅墙面必须设置**公司产品展示宣传板,宣传公司产品、公司发展及服务理念。
其中公司产品宣传板不低于4块,公司发展宣传板不低于1块,服务理念宣传板不低于1块。对于公司额外制作或特殊要求的展板必须保证优先、提前上墙。
3、服务名片要求
1)服务站必须有统一、专用的服务名片,用于针对于**公司产品的服务,以及和对应经销商、用户交流沟通时使用。在**公司产品相关业务时,各服务单位必须使用**公司服务专用名片。名片由各服务网络自行印刷(常态数量不低于两盒),**公司**科负责模板设计。
2)名片设计要求:名片正面最上面必须有**公司专利LOG0、“**公司***级机构”字样,其次是服务站信息(包含服务站站序号,服务站名称、站长姓名、联系电话、24小时服务热线、服务传真号)最后是服务热线*****。
名片背面必须有“宣传语”LOGO、服务理念(**)、**公司网址。
3)名片印刷要求:名片印刷必须严格按我公司提供的设计模板以及设计要求进行信息添加和印刷,严禁私自更改名片设计形式及文字内容。印刷必须保证字迹清晰可见,电话号码准确无误,纸张质量良好。
4、服务工作证要求
1)服务网络服务人员工作证由**公司**科统一设计、制作,由**科管理,由**部驻外**机构负责签领、发放。
2)工作正面竖版排版,最上面必须有**公司专利LOG0、“**公司服务专用”,下方是“工作证”三个字,再下方是服务站名称、服务站类别,证件编号(NO.0001~NO.0800)。
3)服务人员外出服务必须佩带“**公司服务专用”工作证,同时保证工作证正反面干净、完整、无破损、无遗失。如发生丢失,由对应中心出具书面申请至**科,由**科做好对应备案及新工作证发放登记,同时按每张50元考核对应服务站。
五、服务标准化要求
1、用户信息处理标准化(1)标准话术
A、“您好,这里是**公司××服务站/××**机构” B、“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C、“您好,请稍等, 我做下记录”
D、“您好,您的报修信息已受理,请确定您的联系电话××(通过服务电话查看)是否准确。” E、“谢谢合作!稍后,外出服务人员会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畅通。”
其中第A、B、E为必查话术。(2)使用办法
A、服务网络接到用户电话后,应先报出自己的身份,并询问用户需要什么帮助 “您好,这里是**公司××服务站/××**机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B、用户报修后,首先平息用户抱怨,引导用户,获得用户及车辆信息
“请问,您使用的是**公司**产品” “初次联系,您贵姓,请留下全名。”“您家是哪里的,什么时候购买的**?”“现在**在什么地方呢?”“**是什么型号的?”“故障现象是什么?”
C、报修信息登记完毕后,告知用户耐心等待
“××先生(××女士),您的报修信息我们已受理,请确定您的联系方式是否是××(通过服务电话查看)。”等用户确认后,“谢谢合作!稍后,外出服务人员会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通畅。”
D、及时将用户报修信息传递至对应中心(3)服务行为准则
A、文明用语,以友好、真诚的态度对待用户,严禁辱骂、恐吓用户,严禁和用户在电话里争吵。B、语言规范(最好是普通话),吐字清晰,语速适中,适当停顿。C、语调温和、悦耳、热情
2、服务现场标准化(1)外出服务形象要求
A、维修**产品时,必须统一着装“**公司”工作服 B、外出服务时,必须随身携带**公司**服务网络服务工作证 C、服务期间,服务人员必须保证良好的面容形象及文明用语,未经用户同意,不得随意赤裸上身(2)服务现场要求
A、服务前,必须对现场地进行安全排查,不得在危险地带强行服务作业。现场服务时,不得违禁操作,同时务必做好防水、防火、防电等安全措施。(3)外出服务作业标准化流程
A、出发前必须联系用户,告诉具体出发时间和预计到达时间。“我们预计在××小时(分钟)后到达,请保持电话通畅。”
B、在即将到达故障地点时,电话联系用户,确定用户所在位置。“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地方,车牌号是××,您现在在的地方有没有醒目的标志,方便快速找到您?”
C、见到用户后,首先表明身份,递上工作证卡片。“您好,××先生(××女士),我是**公司××**三级机构,××号维修服务人员。”“这是我的工作证”(随即递上工作证卡片)
D、核对产品信息。“我需要核对一下您的发票或收据。”核对票据与信息,确定是否在三包期内。E、信息核对无误后,开始服务,查找故障原因,如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其他突发情况或用户特殊要求,务必保持冷静,不得和用户争吵、厮打,电话联系驻外**机构,等待处理。
F、服务过程中按要求拍照,在拍照前必须向用户说明拍照原因。人车合影照片必须包含:工作人员(着工作装)及证件
G、服务结束后,由服务人员现场填写《服务表》,请用户评价并签字。“××先生(××女士),请在此栏对服务作出评价,并签名。”(将表递给用户,并指给用户书写服务评语的地方。)
H、临走时,附送服务站名片。“谢谢合作!感谢您使用**产品,这是我们服务站或公司的名片,欢迎以后联系,”递上名片。
I、服务完毕后,必须将现场服务修复情况及时上报上级单位或**机构
六、管理办法
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管理归口管理部门为**科,现场管理主体为驻外**机构,监督管理主体为**科和**科,形象设计、规划管理为**科。
1、各部门职责
(1)**科:负责**服务网络服务场标准化作业情况的监督、检查
回访时需询问用户以下信息:a.现场服务人员是否穿戴有“**公司”字样的工作服b.服务前是否主动出具工作证 c.服务结束后是否主动向用户赠送服务专用名片
如在回访检查时发现不合格项,对不合格项可直接按照考核制度进行考核管理。(2)**科:负责服务站硬件形象标准化建设的监督、检查
**科负责服务站硬件形象标准化建设的监督、检查,包含服务网络门头、背景墙、产品展示墙、工作证、名片印制等。
检查方法含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对于常规检查,在每年第一季度,要求各**三级机构申报站务宣传费2000元时,并传递以上检查项目照片,公司设定专人确认。此外,**科负责对服务网络硬件建设进行不定期实地抽检,对于检查中发现未按要求执行者,按相应制度进行考核。同时,**科负责以月为单位,对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含软硬件)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对当月此类考核超过两次(含)以上服务站,必须电话形式通知对应单位,要求限期整改
(3)**科:负责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整体运行情况的抽查工作
**科负责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运行情况抽查工作,含实地抽查和电话抽查。**科设专人不定期随机拨打服务站24小时对外服务热线电话,凡在工作日、工作时间内,服务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接听后未按上述话术要求自报家门者,按相应制度进行考核。
(4)驻外**机构:负责服务站形象标准化建设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
驻外**机构负责服务站形象标准化建设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对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负直接管理责任。工作如下:a、督促服务站按时间按节点开展服务站形象建设工作b.在服务站走访与沟通过程中检查服务站形象标准化建设情况,对不合格部分进行现场改正。c、接收服务部各科室传递的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反馈信息,督促不合格服务站整改。
(5)**科:负责设计、制作服务网络门头、背景墙、产品展示墙、服务名片、服务工作证等其他标准化建设所需的方案、物品。
2、考核制度
(1)**科在回访用户时,若发现有**三级机构未按要求着装,未出示工作证的、未留服务名片的,按每次每项**元进行考核,当月单项考核超过2次以上的服务站,由**科以月为单位通知对应**机构督促服务站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2)**科在电话抽查服务网络时,如有未按要求接听电话者,对服务网络按每次30元进行考核,并纳入网络通报。
(3)**科、**科在服务网络实地检查时发现有未按标准化建设布置,按缺少项目,每项90元进行考核,要求限期一周内整改完毕,并提供对应整改完毕后的图片。
3、费用支持
对于新建服务站,首次进行标准化建设时,由我公司提供设计方案,服务站自费进行装修布置。从次年起,计入**三级机构宣传费中予以发放。
服务站形象建设作为当年宣传费费发放的必要条件,如服务站形象建设不满足要求,全额当年停止发放。
4、费用申报办法
每年第一季度,**三级机构需对原有的标准化建设形象进行维护或按要求进行更新,维护或更新完毕后,将对应门头、背景墙、产品展示墙、服务名片拍照后打印,随当年宣传费发票一并邮寄至**部**科。
**科接收到服务站邮寄的发票及图片后,应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图片审核,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宣传费发票的传递和付费;对于不满足要求服务站,**科将对应信息传递至对应驻外机构,要求限期整改完毕,如拒不整改或整改后效果无明显改善,当年宣传费停付,并追究对应考核责任。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7
一、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作用、意义
标准化管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其目的是在经济、技术、科学管理等社会活动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档案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 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涉及到用户活动的各个方面, 除了为用户发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外, 更重要的是为用户的生存和发展积累储备宝贵的能反映诸多方面历史轨迹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信息环境下, 档案工作作为一个为公众服务的行业, 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都存在着规范化、标准化服务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因此, 在生成档案的诸多环节中, 应制定和执行与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一系列的工作标准和制度, 使档案管理的诸多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档案达到规范统一, 使档案管理的每个过程从无序到有序, 避免未来在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 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在进入计算机时的可处理化,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发、传、收、储等, 避免档案工作出现人、财、物的浪费, 使有限的资金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分析和发展现状
信息网络时代, 技术标准显现出了极大的重要性, 标准在国际层面有国际标准组织、在专业领域有文件/档案专业组织、在国家层面有各国档案机构等分别组织制定档案信息标准, 因而形成了不同层面、领域档案信息标准, 这些组织制定的档案信息标准十分专业, 吸取了各国档案工作的最佳实践经验, 对用户或系统具有明确的应用针对性, 从标准的层次上带有操作性, 或者说具有很强技术性的标准居多, 所制定的标准集中反映了人类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从国外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进展来看, 不但起步早且更重视实践探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档案标准制定方面的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是进入21世纪, 新制修订标准数量增长了一倍多, 而且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如以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例:从2001年制定的第一个电子文件管理标准至今已发布了2O余项标准[1]。覆盖了:文件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成像领域, 以及文件存储与归档五大领域的标准, 档案信息标准体系构架正在形成, 实现了标准的系列化与成套性[2]。
从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以来, 1983年成立了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领导小组, 1985年第一个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颁布实施, 1991年成立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同年发布了《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3];截至2011年底, 中国已出台10多项国家标准、近60项行业标准,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涵盖了档案管理、业务等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在规范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利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三、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原则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 档案标准化体系建立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 更多的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的问题, 涉及到档案形成的诸多环节, 如档案著录格式、整理方法、数据库建设及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包括统一的术语定义、内部体系结构、数据交换方式、信息流向、软硬件接口规范、功能设置、支撑环境等各项工作, 且对设备构成、人员组成、管理方法等均有周密的规划和设计。
1. 遵循性、统一性
遵循已有档案标准的基本内容, 保持标准内容前后一致, 技术水平一致, 尽量不做大的改动, 体现出与科技进步协同发展的档案业务全程 (文件生命周期系统) 管理标准特征。例如, 制定案卷质量标准, 使组卷工作达到应有的水平;制定档案业务流程标准, 做到收集到位、整理归档到位, 保证各种载体材料不漏存、不丢失、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等。设备装具是档案馆的基础设备, 应按标准化、系列化集中批量生产, 建立起良好的工作秩序, 使档案工作领域内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达到统一, 从而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重复、矛盾、繁杂、混乱的局面,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创新性、稳定性
不受原标准的一些束缚, 根据信息网络环境的合理需求, 进行必要的创新, 所实施的标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如, 数据库的结构标准, 电子文件智能元数据标准, 由单体元数据标准转向元数据语义与语法标准的系统化, 电子环境中档案元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是受到档案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 离开了档案元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所以, 保证数据被读取时不依赖专用的软件环境对档案元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研究充分展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前景。
3. 前瞻性、科学性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 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 加强档案生命周期的管理, 做好需求分析, 制定从档案形成、收集、整理、验收、归档、利用服务一系列相关需求标准, 由后端管理标准向前端、全程管理标准过渡, 向知识集成管理发展, 延长标准的使用寿命, 了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比如, 数字档案馆功能需求标准、数据库、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及其元数据需求标准, 电子文件管理逐步转向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处理的档案数字化系统标准等。且由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过渡的发展趋势, 数据库的结构、代码编制留有扩充余地, 增加一些当前尚未用上而今后可能需要的内容等[4]。各项标准必须能清楚地反映档案技术水平和组织的结构程序, 且每一项具体实施的内容应具有超前性, 体现一定的科学引导性和先进性, 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高效持续发展。
4. 实效性、安全性
在各种标准和大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 做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收、整、审、归、鉴、利、二次加工开发为一体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加工、信息分析技术等为支持,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收集更新和发布共享;利用信息分析技术, 打破现有数据的使用限制, 整合档案资源, 挖掘隐性知识;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 方便共享;利用网络办公技术, 审核控制档案资源的使用权限, 保证资源安全。
四、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规范化、标准化体系结构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建立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是档案标准化的核心内容, 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建立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标准化的工作成败, 研究建立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 是为了规范管理业务领域的数据元, 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最大限度地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因此, 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的核心由基础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专业标准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基础标准:是档案工作基础性、指导性的规范, 在制定标准时要经常引用的标准;业务标准:是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的主体;技术标准: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对档案馆设施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缩微复制等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统一和规范, 以实现档案现代化的目的;管理标准:是针对档案工作的组织、程序、职责等提出的行业工作标准, 它对于建立档案基础管理、规范行业工作质量和作风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标准: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而设置, 突出体现不同专业档案的管理规范和要求, 以适应档案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每部分根据各自的工作要求确定一定的分类层次, 制定相应的具体标准, 每个规范化标准部分是整个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的子系统, 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相对稳定的, 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 动态发展的, 它不断在实施和制定过程中修订、充实和完善, 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 构成一个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5]。
结语
实施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由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 只有加速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才能有利于改善档案的基础管理, 有利于档案工作在网络环境下逐步走向智能化, 促使档案现代化制度更加完善和发展。
摘要:档案标准化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网络环境下, 档案馆要避免大量重复性概念和事物, 就要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因此, 在分析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标准化建设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依据档案管理工作规律与建设原则, 架构了档案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了与科技进步协同发展的档案业务全程管理标准。
关键词:档案,标准化,网络信息
参考文献
[1]段荣婷.论国际档条信息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档案学研究, 2008, (1) .
[2]段荣婷.国际档案信息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档案, 2008, (5) .
[3]黄建峰.档案标准化—21世纪档案工作发展趋势[J].科技档案, 2000, (3) .
[4]沈锡臣, 蒋东兴.高等学校管理信息体系研究与标准制定[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7) .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8
【关键词】考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一、考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考务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中重要而又细致繁杂、严密规范的一项工作,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健全考务管理队伍、完善考务管理档案是考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考试是考务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式之一。一项程序完成、严密规范的考试工作要求考前做好考试时间、科目安排,试卷命题、审核、印刷、清点、密封、保管、运送、监考安排与考场管理;考中做好试卷分发、考场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后试卷回收、清点、批改、质量分析、归档等工作细致、繁琐工作。这就要求考务人员必须以认真、细致、严谨、严肃的工作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
在这环环相扣的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的认真负责是考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教务处、各系部领导的巡考与监督,是严肃考风考纪的保证;辅导员、德育队伍的的巡查与督促,是考风考纪的有力监控;教务管理队伍的协调与配合,是考务管理有序的重要保障,只有各个环节有序紧密配合,才能促使考试工作顺利进行,促进考务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二、考务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进程的来临,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各高校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校园。高校教务系统的开发使用,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校园网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建设高素质学校的必要条件。在学校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把网络技术手段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和管理之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效益的目的。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
(二)考务信息化对考务管理带来的好处
1、促进考务工作信息化,,提高考务工作管理效率
考务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规范、准确的考务工作,可以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准及学校的办学水平[1]。考务工作包括考试安排、试卷管理、监考安排、考场管理、成绩管理和考务档案管理等。信息化技术能提高考场编排自动化水平,实现考务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为实现考务管理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确保考务信息的准确性、严肃性提供科学依据与保障。同时信息技术也对考务管理人员的数据转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考务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对教务系统性能的掌握与使用的技巧。此种方法对学期教学的各类考试尤为适用。
2、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处理,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处理是一种基于信息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一种新的学科分支。应用来优化和完善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分析、评价学习者,如何分析、评价教材,如何分析、评价教学过程,如何分析、评价学习结果,如何分析、评价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间的关系,需要依赖科学客观的信息处理。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提供检验途径。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行之有效的渠道。
(三)考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利用计算机合理编排与优化考场,提高效率
考场编排是考务工作中最复杂、最困难、最繁琐的一项任务。利用计算机进行编排,根据学期计划,按照课程要求、专业性质、考核形式、试卷模式、存档编码等标准,以及教务处提供的考试科目要求、考试时间、考场现状等基础信息,结合已有教务系统软件实现考场需求编排,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形成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完善评价过程
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评价结果可用作教学成效的判断,也可用于完善管理过程[2]。
(1)、提升试卷质量分析度,各门学科考试结束后,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对各学科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差距与问题并进行分析与剖析,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与铺垫。
(2)、提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有效途径,每学期结束,学生通过教务处提供的上网权限,采用匿名方式开展教师评教工作,让学生能放松、大胆的对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视个体发展等一系列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帮助教务处、各系部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有效的加强同行间评价。设置不同身份的权评教,在同科目教师间开展评教工作,比较客观、公正,避免了当面交流的局限与约束,语言上的表述引起的误会甚至冲突,人际关系的紧张局面的出面,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提供科学的依据。
3、学生成绩电子化管理,优化学籍管理
学生成绩包括学生日常作业完成、课堂提问、期中、期末考试、教育见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社会实践等项目。对学生成绩实行电子化管理,不仅可以准确评定学生成绩,还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1)、利用教务系统软件,设置教师用户名与密码,各系部、各教研室将课程、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基本信息录入成绩数据库[3],任课教师根据权限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系统录入成绩,教务处在终端汇总核实;
(2)、学生根据教务处提供的个人密码上网查询成绩,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知晓不及格的科目,为新学期的补考做准备;
(3)、通过成绩数据库导出的成绩文档规范、准确、快速,可以进行学科名次、班级名次等的数据分析、统计比较,为学生评优、评先、发放奖学金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4、建立完备的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行考教分离,建立较完备的各门课程试卷库,实行考教分离,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覆盖面广、难易程度合理的试题库,突出体现考试形式的多样性,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与实验、团队合作、科研调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試题库的建立和考教分离是对“教”和“学”的有效约束,促使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必须遵循大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惰性,有效遏制舞弊现象,以全方位、多渠道的方式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风、教风与考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5、完善考务档案,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
(1)、利用计算机对考务工作进行管理,将考务过程的材料与资料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便于存储、查阅、评估,大幅度提高考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2)、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依据,为教学质量评估、为迎接上级的评估检查提供完备的数据信息。
(3)、在计算机考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考试文档管理、考务管理系统功能、考试成绩管理以及考务管理的标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和解决考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考务管理工作水平[4,5]。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需求,考务管理工作应朝着计算机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对提高考务管理水平、提升考务管理队伍的能力、促进学院教风、学风、考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眭建.袁银南. 强化大学考务管理中学院的组织职能[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7月第3期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处理[J] 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4期
[3]鄂兰秀. 高职高专院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第6期(总第124期)
[4]周金红.我国高校考务管理系统能优化及实现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J] 2010年8期
[5]李凤兰.成人高校利用计算机进行考务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2008年6期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9
建设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xx县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精神,切实加强对全县干部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确保干部档案完整、准确、规范,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健全机制,切实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建设。一是成立领导小组。针对以往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部分档案材料不齐全、整理不规范等问题,该县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干部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定期检查指导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解决难题和问题,切实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健全上墙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人员职责、查(借)阅制度、收集补充制度、鉴别归档制度、保管保密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和档案室防火管理制度等八项规章制度并上墙,保证干部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5422”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利用上,坚持“五不查”(即无《阅档审批表》不查、非2名以上正式党员不查、未经批准不查、涉及本人不查、亲属档案不查)、“四不借”(即未经领导批准不借、非特殊需要不借、手续不完备不借、本人及亲属档案不借),在档案的传递上坚持“两不接”(即身份不确定不接、材料不齐不接)、“两不转”(即没有调函不转、个人携带不转),实行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使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地维护了档案工作的严肃性。
二、严格管理,切实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是严格整理审核关。根据档案人的经历,对照档案材料收 集归档范围,认真清理鉴别每份材料,查漏补缺,特别对963卷科级干部档案进行了规范整理和审核,补充收集材料、打印档案目录,按程序地开展了档案审核工作。二是严格材料收集关。分一般性、阶段性、特殊性三个层次做好档案材料收集工作。对鉴定、党团、任免、学历等一般性材料,采取经常与定期收集、重点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对形成时间比较集中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工资调整等阶段性材料,采取与材料形成部门单位联系的方法收集;对有关单位和当事人容易疏忽归档的,如伤残鉴定、违纪处分等特殊性材料,采取定期联系的办法收集。三是改善设施配置。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硬件达标的基本要求,投入专项资金,改善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档案室已达到了“两室分开”和“六防”的要求,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碎纸机、打孔机、切纸刀等,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篇10
业务培训会主持词
(2017年11月16日)
李家保
同志们: 现在继续开会。年初,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旨在建立基层党组织可遵照执行、上级党组织可考核监督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研发了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并在池州市进行了试点。期间,池州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力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平台的升级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试点情况看,平台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界面友好、操作性强,为此,我们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为帮助大家熟悉平台操作,提高使用管理水平,下面,请力瀚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大家欢迎!
………………(培训完毕)
刚才,力瀚公司技术人员从平台的使用、维护和日常管理为大家进行了培训,系统讲解了平台的使用方法。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抓好培训推广。熟练平台操作、推广平台使用是发挥平台效能的头道工序。大家要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各层级的培训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发动。会后,各地要及时召开会议,对平台的推广使用进行周密部署、作出具体安排。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讲清讲明平台建设使用的任务要求,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统一步调、统一标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保证培训效果。各地在分层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工作实际、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化灵活培训方式,切实保证培训效果,特别是要注意抓好对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真正让参训人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确保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对平台的操作流程、使用方法等熟知会用。各地培训工作上原则上要在本月下旬完成。同时,要注重把握工作进度、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做好对基层的答疑解惑,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要抓好平台使用。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关键在用。具体来讲,就是要从做好信息录入和促进作用发挥两个方面入手,使平台真正成为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新的装备”。要推动信息全面入库。各省辖市要组织下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用好前期摸底自查的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台账,逐项填报、细致录入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下级党组织上报的数据,要严格落实分级审核责任,做到“不全不准不录入,不真不实不放过”,切实杜绝弄虚作假、“数据标准”等现象。各地对已达标党组织的审核工作,要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要积极发挥平台效用。要定期通过数据汇总等方式,掌握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为下步工作的谋划和推进提供准确依据;要利用比对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精准指导;要依托实时在线调度,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工作任务落地生效。要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地在平台建设和推广使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省委组织部报告,并立足自身,认真研究解决,通过上下协同努力,不断提升平台的使用管理水平。
三要抓好管理维护。推广使用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需要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集中性的信息录入,更要抓好经常性的管理维护。要做到平台管理专人负责。平台管理维护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各地要在做好与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评价系统管理人员相衔接的基础上,通盘谋划、统筹考虑,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智慧党建”管理员队伍,实现专人管理维护。同时,要真诚关心爱护管理人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要做到数据信息定期更新。各省辖市要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使用作为基层党建督查、调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指导、推动所属基层党组织定期维护平台数据。要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及各类开发园区直接面对基层的优势,通过联系包保、加强指导等措施,点对点地推动任务落实。要做到平台信息绝对安全。当前,组织系统保密工作的要求越来高,虽然平台不属于涉密信息系统,但其中储存了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属于工作秘密。大家一定要增强保密意识,综合运用专机专用、设置登陆密码、安装杀毒软件等技术手段,来保证平台信息的绝对安全,坚决防止出现泄密事件。
加强标准化建设 促进规范化发展 篇11
2010年8月4日,经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总体统筹、协调、审核,由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以下简称“宁波标准”)正式出台。2010年9月4日,该标准正式实施。
采訪对象:
李广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许跃军 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剑波 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宏晓 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网站编辑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杨冰之 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郑爱军 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规划师
金震宇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
《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第一个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标准《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您如何评价?
李广乾:2010年6月22日,本人应邀参加了《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地方标准审定会。尽管近年来参加评审的国家、地方信息化规划和标准不少,但《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还是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宁波标准”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其中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是国内第一个对地方政务网站进行统一规范的地方标准。这里的政务网站不仅包括宁波市政府及各部门所建立的网站,也包括宁波市委、人大等各类公共机构所建立的网站,因此该标准可以有效规避宁波市各类公共机构在开展网站建设时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杂乱无章、无章可循的弊端。
第二,《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该标准具体包括政务网站规划、政务网站内容、政务网站功能、政务网站运营管理、政务网站安全应急、政务网站推广与评估等六个方面的标准,几乎涵盖政务网站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内容全面,而且步骤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以前,由于缺乏相应标准,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建设政务网站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只能完全依靠IT公司的安排;有了该标准,宁波市各类公共机构在建设自己的网站时,就能根据这个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建设了。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建立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创新,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还在不断恶化。所有这些都将进一步阻碍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政府机构调整之后,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全国性的、权威的统筹机构,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也处于半停顿状态,严重地阻碍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由地方率先开展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就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规范,以指导基层各公共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工作,是当前尤其紧迫的任务,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统筹机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提出并主持起草的《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不仅将指导宁波市各类公共机构的电子政务建设,而且对全国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总之,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发展。
《信息化建设》:“宁波标准”是如何起草的?起草单位的分工情况如何?请作简单介绍。
许跃军:2009年4月,由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大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一起组成了《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编写项目组,由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牵头。项目组成员都是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士,能够保证在本项目上投入充分的研究时间。
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主持标准起草,负责标准的总体统筹、协调、审核。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参与标准起草,负责政务网站规划、内容、运营管理、安全应急、推广与评估的内容起草。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参与标准起草,负责政务网站功能的内容起草,政务网站规划、内容、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的技术部分起草。
2009年4月到2009年6月,项目组对政务网站进行调研,确定标准目录架构。2009年7月到2009年10月,项目组对标准的各分标准进行分步撰写。2009年11月到2009年12月,项目组对各分标准进行统稿、修订,完成总标准初稿。2010年1月到2010年5月,项目组在全市范围内征求各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共收到近百家单位的意见征求表,根据反馈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订。2010年6月,项目组完成标准的审定稿,提交专家进行审定。2010年8月,标准发布。2010年9月,标准正式实施。
《信息化建设》:“宁波标准”无疑会对宁波市各级政务网站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标准产生之前,你们是如何促进网站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与你们的前期工作又有怎样的关联?
陈剑波:我们很早就通过对政府系统网站进行评测、考核开展了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工作,以此带动政府系统网站的规范化建设。
从2001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政府系统十佳网站评比活动,邀请电子政务专家对各个政府网站进行评议,同时结合群众网上调查的结果评选出当年的政府系统十佳网站。2005年,我们引入了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由专业评测机构设计一套科学的、符合宁波实际的网站评测指标体系,对每个政府网站进行评测,最终形成各个网站的评测报告。评测报告指出了每个政府网站的优势和不足,为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专业评测机构的引入有效地推动了我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从2006年起,开始把专业评测机构的评测工作结合到政府网站评比活动中,根据评测初评、评测复评、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的最终得分评选出政府系统十五佳网站。2007年,按服务对象和职能把各网站责任单位分为三类。2008年,在前几年评测、评比结果的基础上,选出3家成绩突出、示范效果明显的单位作为政府系统示范网站,2009年起网站评比工作改称为网站考核工作,又选出2家示范网站。网站评测、考核指标及其方式的改进,对政府系统网站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网站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政府网站评测、考核工作还存在着指标有待突破、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整体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瓶颈,因此,我们开展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可持续性研究,政务网站标准化应运而生。网站标准是以多年的网站评测、考核工作实践为基础,对相关指标、规范、制度加以总结、提炼并进一步深化运用,将网站建设中的基础单元标准化、结构化,进行统一管理。相信标准必将进一步促进网站的整体发展。
《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制订过程中还有哪些好的经验或特色可供借鉴?
陈宏晓:标准的用户基础比较扎实。我们通过网站建设逐渐发现和总结出政务网站建设的一些共性,在此基础上,在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会议、座谈、书面征集等方式征求了我市近百家政务网站的意见,收集了两三百条相关意见,结合这些意见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使标准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标准的内容比较全。在标准制订的初期,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的方法,征求了网站建设方面的各类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所有与政务网站相关的内容。收集的内容大到网站建设框架,小到美工设计的一些细小环节,从基础设施到应急响应,内容包罗万象。我们把这些内容通过不断地整理和归纳,基本上都采纳到标准中,这样使标准能更好地理解,更具可操作性。
标准的适用范围比较灵活。我们不仅要满足那些没有网站单位的建站要求,也能满足不同建设水平网站的建设要求。在每个章节里,我们都根据情况增加了些“有难度”但又是政务网站建设发展趋势的内容,既满足了不同网站的建设需要,又能保证该标准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性。同时,我们在标准制订时,还充分考虑了不同章节的独立性,能够把各个章节单独拿出来参考,可以满足网站如改版、安全升级等局部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建设》:南京大汉在开发建设政务网站等方面已有很多好的技术和经验,你们是如何考虑网站的标准化建设的?
金震宇:在研究制订《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时我们尤其考虑了它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展现性、可追溯性和可聚合性。
兼容性:标准的建设中,我们需要考虑对原有网站系统做最小的改动,使之能够兼容目前所有网页的展现方式;按标准体系生成的页面能够支持各类浏览器的展现;另外还要考虑对目前国内通用网站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的全面支持,如:RSS 2.0(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规范、W3C的XML标准等。
可扩展性:我们建立的标准体系不仅能够适应现在出现的技术标准,还要能够兼顾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等的发展;不仅是能够建立起宁波市政务网站的信息技术规范,而且能够适应将来电子政务整体标准的扩展;同时,要考虑对将来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同类标准的可扩展性。
展现性:由于网站在展现上是最为丰富的,因此我们的标准体系不能对网站的表现出现技术上的禁锢,同时由于宁波市各区县、委办局很多部门网站已经建成,一次建立的标准体系不能够对原有网站的展现和技术有任何改变,必须做到最为灵活的适应和最小的改造代价。
可追溯性:由于国际RSS标准是目前门户网站都遵循的通用的网站聚合标准,其明显的局限性是对电子政务数据不能够起到信息的积累和追本溯源的作用。作为宁波市政务网站的信息化标准,必须能够由具体的基础信息,按照信息来源、机构、部门、时间等进行追溯。
可聚合性:建立信息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为将来电子政务基础数据的共享、推送、异构同步奠定基础,基于这一标准,实现电子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就有了可能。所以,这套标准必须能够很好地支持电子政务的基础数据的元数据灵活定义,并为信息的高效聚合打下基础。
《信息化建设》:国脉互联在《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起草工作中具体承担什么任务?此前,我国政府网站标准建设是什么情况?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网站标准建设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
郑爱军:关于推动这个工作的发展,我们很早就和主办方有过交流。我们认为,宁波在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一直走在前面,在标准建设方面也可以走在全国的前面。目前,中国政府网站经过这么多的评比,网站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越来越需要标准做支撑。此外,我们也直接参与了标准起草各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从资料的搜集、框架的设计、标准的调研等方面协助主办方完成。
应该说,早期地方性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其适用范围均为政府网站,标准内容和表现形式与政府网站的发展有一定差距。随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关于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的相继出台,填补了我国政府网站标准化管理的空白,对于引导各地建立网站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跨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出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如在制订网站建设指南、建立可及性标准、建立政府信息元数据标准和政府信息目录系统、交换系统标准等方面对我国的政府网站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信息化建设》:作为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国脉互联有着多年的经验,拥有着权威的数据和观点,你们认为“宁波标准”对政务网站运营与推广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以“宁波标准”为代表的这一类地方标准的发展,是否有普及性?“第三方机构”在未来电子政务标准建设上起着怎样的作用?未来第三方机构如何促进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设?
杨冰之:“宁波标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强调网站的有效运营。网站的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网站绩效评估中重要的环节。“宁波标准”的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网站“重视建设,不重视运营;重视建设,不重视推广”的形象,能够把网站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抓起来,使网站的绩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目前“宁波标准”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是更强调的是它的通用性,“宁波标准”有可能成为中国政府网站的一个普适性标准的参考版。
“第三方机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具有中立性,而且接触的领域比较广泛,层面比较多,相对于某个地方或者某个部门单位沟通的时候,它具有超越地域和部门特征,具有广泛性。另外,“第三方机构”在某个层面可以监督执行情况,所以我认为“第三方机构”在标准的执行和运作方面可以发挥而且应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让“第三方机构”参与标准的制订和效果监督是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信息化建设》: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标准问题并不是不重视,也不是没有颁布任何标准(2002年5月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应对策略?
杨冰之:中国电子政务在规划层面还是比较重视标准的,但是在应用层面做的还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标准的强制性还不够,标准的有效性、对工作的指导性还不是很具体,或者说有些标准出来后,广泛的接受度还不够强;二是标准的相应配套措施保障还不够有力。
标准在实施的时候,第一要保证标准的质量比较高;第二是有相关的项目管理和适合的评估相结合,来检查标准的应用效果;此外标准一定要将管理和监督部门相结合起来。
《信息化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指出,要加强电子政务体制、法规的研究,力求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此做出妥善安排。《宁波市政务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的实施对即将来临的“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对于该标准的未来发展和完善,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杨冰之:电子政务的标准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正是由于标准比较薄弱,一些执行力度不是很大,造成了电子政务里面的信息共享、资源不统一、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加强标准建设应该是我国电子政务下一阶段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标准来进一步规范信息共享和服务,提高整个电子政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对外服务能力。
网站是对外服务平台、互动交流的窗口,也是信息发布的第一平台。过去有些地方和部门基于自身的工作,出臺一些政府网站标准规范,但整体来看,一方面是不详细,不全面;另一方面对于网站管理的领域不广泛。
“十二五”的电子政务应该在体制和机制上做进一步变革,要在标准和发展制度方面创造更好的环境,保证电子政务的绩效更加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标准建设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前期在标准方面我们欠的帐,要补回来。
这次“宁波标准”适用于宁波市各级政务部门政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它的范围比较广,管理领域比较宽,在标准方面规范的比较详细、具体,有助于从宁波全市角度做好政务网站的管理。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推荐阅读: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12-12
柜面服务规范化标准07-09
全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0-02
服务标准与服务规范07-21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11-15
物业服务规范标准05-28
工程入户服务规范标准06-30
站段标准化规范化管理06-26
标准信息服务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