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精选12篇)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1
作为地市级标准化研究机构, 徐州市标准化研究中心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做好技术标准信息提供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 为进一步适应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徐州市标准化研究中心以技术标准信息提供和应用为基础, 在充分调研各行业、产业集聚区对技术标准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自行研制开发的《徐州市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各类客户对标准公共信息提供、技术标准分类检索和查询、标准在线浏览和下载、提供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产品标准制修订、标准跟踪及查新、国外标准翻译、标准化人员培训等特色服务项目的需求。目前综合平台已上线正常运行, 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拥有稳定客户800余家, 有效满足了徐州地区企事业单位对标准信息资源的需求, 促进了企业的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工作。
1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徐州市标准化研究中心依托国家标准馆、深圳标准院、江苏省标准院等国内权威标准研究机构的标准信息数据库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建设完成以《徐州市标准信息服务网》为主平台, 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徐州市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验室技术标准管理服务系统》为子平台的“徐州市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标准信息的需求。
自主研发的《徐州市标准信息服务网》现有标准题录51万条、电子文本标准8.5万多册, 其中51万条标准题录全部在线开放, 同时还在线提供标准分类检索查询、标准有效性确认、标准编写服务、标准跟踪、标准查新、标准体系建设、认证认可咨询服务等特色服务内容。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是我中心针对与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入住企业对技术标准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的服务平台。中心与科技园孵化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为园区企业实现了标准查询、检索、浏览、下载一站式服务功能, 帮助企业建立标准体系, 开展技术标准现行有效性确认和评估, 组织实施标准化知识培训, 帮助孵化企业实现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转化做好技术支撑。该平台的立项和建设得到江苏省科技厅的支持, 于2007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 2009年完成项目验收。
《徐州市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基于徐州市重要的农业基地优势, 食品工业发达, 为更好的服务企业、帮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国家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信息、及时向社会通报食品质量安全动态和信息、加强政府监管部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的需要, 2009年经徐州市科技局立项, 完成了该平台建设。
《实验室技术标准管理服务系统》是中心根据实验室标准管理的需求自主研发的网络产品, 适合各种类别的实验室, 尤其是综合实验室的使用, 具有很好的产品移植性, 可以为每个实验室量身定做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 方便为实验室提供技术标准的用户管理、在线查询、浏览等功能, 提高实验室使用标准的有效性及技术文件的管理水平。
2 综合服务平台研究方法
2.1 组织机构
建立项目运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明确人员, 成立项目组, 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2 实现方式
(1) 调查研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考察, 研究现状和需求, 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要求。
(2) 设计开发。主要采取自主研发方式, 必要时通过公开招标、在专业网站设计公司的帮助下, 建设完成服务平台。
(3) 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类。由于项目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使项目参与者可以收集到自身领域的全面信息, 资料搜集组在此基础上,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分类, 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4) 信息录入。在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后, 完成各类信息的录入。
(5) 信息发布。实现了信息的传递性。
(6) 信息更新反馈。信息发布的后期工作就是信息的更新反馈, 体现了信息的持续性与可用性。
本项目的实现途径如图1所示。
3 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的主要功能
3.1 公共信息提供
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标准公告、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生产许可、质量认证等公共信息查询。
3.2 实现技术标准分类检索和查询
《徐州市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59万条标准文献题录按照国际标准ICS分类法进行分类, 从索取题库中可以简洁、直观得到体现。所有技术标准按分类要求展示在平台上, 便于产业分类查找, 提高标准查找的准确率和提升标准查找的效率。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园区企业集聚特点, 将技术标准按照医疗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电力电子、软件开发、煤矿安全、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八大类别进行划分, 很好地方便企业查询使用。
《徐州市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造性地运用了QS分类法, 把标准和QS分类号进行了结合, 企业输入QS号就可以查询到相对应的标准, 可以说是帮助企业建立了一个实时有效的电子版技术标准资料库, 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好评。
现有标准题录和电子版本标准一览表 (见表1) 。
3.3 实现技术标准在线浏览和下载
建立了综合服务系统, 完善了标准信息网络监控系统, 完成了一站式技术标准咨询服务窗口建设。将纸质标准转化成电子版本标准, 存入服务器数据库, 展示在网络平台上, 使企业便于在网络上浏览标准, 实现了客户可随时浏览、下载所需标准。
3.4 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 帮助企业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
帮助、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化组织的建设和活动, 对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给予大力支持, 帮助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标准体系, 推动企业标准化研究工作。
(2) 提供标准制修定、标准跟踪、查新服务
帮助企业及时追踪国内外最新标准动态, 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完成从产品研制到批量生产加工过程的转化提供服务。
(3) 为TC/SG/WG在徐工作组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与徐州市成立的全国起重机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流动式起重机行业分技术委员会、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排灌设备和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道路施工机械工作组、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控高速压力机工作组的沟通联系, 主动为其提供基础标准服务, 努力成为他们的技术标准资料库, 并积极吸收他们的最新标准资料补充我们的信息资源。
(4) 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翻译
紧扣徐州装备制造业、食品等特色产业, 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重点产品特点, 完成了数十份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搜集和翻译工作。
4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 建立了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标准资源管理与服务的组织结构体系, 提出了标准综合服务模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标准题录数据库关联和共享实现了各平台的数据交流与同步, 从而扩大了标准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服务能力, 有效满足区域科技创新需求。为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每月对数据库进行一次更新和添加, 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库内题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平均月更新、修改题录10, 000余条。
(2) 建立了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海量标准信息快速检索和数据处理技术, 实现标准信息的高效动态管理和网络推送服务。建设了产品及其技术标准信息数据库, 为数据资源的可靠提取和交互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本系统设计之初使用ASP环境构架, 使用MSSQL数据库提供数据保障支持, 经过2年多的运行, 发现ASP的可移植性差, 不能适应不同的平台环境。因此平台进行了一次改版, 使用PHP语言来搭建平台, 数据库也更换为可以跨平台使用的MYSQL数据库。MySQL具有高性能、可兼容、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优势, 特别适用于资金紧张的公益性服务平台的使用。
5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效果
(1) 完成四大平台的研制与建设, 平台运行正常。由单一的标准信息提供, 发展成为针对地方经济特色的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功能齐全、具有特色的标准资源管理和服务综合体系。
(2) 将四大平台数据库进行关联, 实现海量标准信息快速检索和数据处理。目前, 库内标准题录59.14万条, 其中国家标准5.7万余条, 行业标准19.46万余条, 地方标准3.05万余条, 国际标准30.9万余条;电子版本标准已达到8.5万余册, 其中:国际标准5, 085册, 国家标准3.29万册, 行业标准4.5万册。
(3) 实现通讯网络百兆光纤接入, 大大提高了平台接入和运行速度, 实现了快速、便捷的服务效果及网络推送服务功能。年访问量达30余万人次拥有常年会员单位300余家, 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4) 完成网络、服务场所基础建设500平方米的建设, 有效改善了网络及服务工作环境。
(5) 积极组织相关企事业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技术与管理、食品质量安全、实验室认证认可等知识讲座、培训工作, 培训人员3, 000余人次。
(6) 与聘任专家签订协议, 保持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标准化专家队伍。
(7) 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提供、标准体系建设、人员培训、认证认可等咨询服务, 受到广大用户一致欢迎和好评, 同时也为项目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有效保障了平台的正常运行。
(8) 培养、锻炼了人员, 提高了项目建设方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6 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1)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检联合力度, 不断拓宽平台服务领域和范围。作为地市级标准服务平台更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企业的技术、人员优势, 整合资源, 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拓展平台服务领域和范围。
(2) 跟踪最新互联网技术, 加大平台的研发深度, 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
(3) 跟踪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进一步开发新的服务领域。
(4) 加强平台安全性建设, 确保网络安全。确保数据库安全是平台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特别是网络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这也是今后平台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点。
摘要:本文以徐州市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例, 介绍了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建设工作方法, 总结了建设过程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阐述了服务平台取得的实效, 提出了地市级标准服务平台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关联规则,动态推送,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汪滨.网络环境下标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标准科学, 2012 (2) .
[2]许非朱莺张潇洒.检测机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 .
[3]韩其峰肖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标准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0 (5) .
[4]金健英.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服务模式研究.中国标准化, 2010 (10) .
[5]孔详威.浅谈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国标准化, 2014 (2) .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2
业务培训会主持词
(2017年11月16日)
李家保
同志们: 现在继续开会。年初,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旨在建立基层党组织可遵照执行、上级党组织可考核监督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研发了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并在池州市进行了试点。期间,池州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力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平台的升级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试点情况看,平台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界面友好、操作性强,为此,我们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为帮助大家熟悉平台操作,提高使用管理水平,下面,请力瀚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大家欢迎!
………………(培训完毕)
刚才,力瀚公司技术人员从平台的使用、维护和日常管理为大家进行了培训,系统讲解了平台的使用方法。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抓好培训推广。熟练平台操作、推广平台使用是发挥平台效能的头道工序。大家要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各层级的培训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发动。会后,各地要及时召开会议,对平台的推广使用进行周密部署、作出具体安排。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讲清讲明平台建设使用的任务要求,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统一步调、统一标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保证培训效果。各地在分层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工作实际、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化灵活培训方式,切实保证培训效果,特别是要注意抓好对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真正让参训人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确保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对平台的操作流程、使用方法等熟知会用。各地培训工作上原则上要在本月下旬完成。同时,要注重把握工作进度、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做好对基层的答疑解惑,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要抓好平台使用。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关键在用。具体来讲,就是要从做好信息录入和促进作用发挥两个方面入手,使平台真正成为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新的装备”。要推动信息全面入库。各省辖市要组织下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用好前期摸底自查的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台账,逐项填报、细致录入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下级党组织上报的数据,要严格落实分级审核责任,做到“不全不准不录入,不真不实不放过”,切实杜绝弄虚作假、“数据标准”等现象。各地对已达标党组织的审核工作,要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要积极发挥平台效用。要定期通过数据汇总等方式,掌握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为下步工作的谋划和推进提供准确依据;要利用比对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精准指导;要依托实时在线调度,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工作任务落地生效。要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地在平台建设和推广使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省委组织部报告,并立足自身,认真研究解决,通过上下协同努力,不断提升平台的使用管理水平。
三要抓好管理维护。推广使用全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需要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集中性的信息录入,更要抓好经常性的管理维护。要做到平台管理专人负责。平台管理维护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各地要在做好与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评价系统管理人员相衔接的基础上,通盘谋划、统筹考虑,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智慧党建”管理员队伍,实现专人管理维护。同时,要真诚关心爱护管理人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要做到数据信息定期更新。各省辖市要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使用作为基层党建督查、调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指导、推动所属基层党组织定期维护平台数据。要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及各类开发园区直接面对基层的优势,通过联系包保、加强指导等措施,点对点地推动任务落实。要做到平台信息绝对安全。当前,组织系统保密工作的要求越来高,虽然平台不属于涉密信息系统,但其中储存了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属于工作秘密。大家一定要增强保密意识,综合运用专机专用、设置登陆密码、安装杀毒软件等技术手段,来保证平台信息的绝对安全,坚决防止出现泄密事件。
学校信息标准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信息标准 信息化 编码规范 接口标准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目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以数字信息化模式来提升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畅、建立蓬勃向上的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然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有以下两个问题较为突出。首先,信息系统互不兼容,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其次,管理组织上,缺少固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与人员,导致建设方向、建设步调、建设标准不一致,执行人员与决策人员职责与职权不对称。
信息标准建成后,通过数据的规范和各职能部门信息编码的统一,有利于改善各业务系统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有利于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保证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消除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冗余,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二、学校信息标准建设的实施建议
信息标准建设主要包括数据标准、自定义编码规则、公共数据平台和接口标准,下面对信息标准建设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展开详细说明。
数据标准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来量身定制,根据各部门标准基础数据要求逐步完善形成学校特色的数据标准。可参考的相关标准有:
(1)国家相关标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DLTS(教育部远程教育标准)。
(2)国际相关标准——SCORM(可共享课程对象参考模型)、IEEELTSC(学习技术系统标准委员会)。
以下是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的数据标准样例:
KY010301XMJF计划经费总额N12,2单位:元
KY010302JFLY项目经费来源码C2参见DM-XMJFLY《项目经费来源代码》
KY010303BRRQ拨入日期C8格式:CCYYMMDD
KY010304BKS拨款数N12,2单位:元
KY010305ZDXK其中重点学科经费N12,2单位:元
KY010306ZDSY其中重点实验室费N12,2单位:元
KY010307GCYJ其中工程研究中心费N12,2单位:元
KY010308ZCRQ支出日期C8格式:CCYYMMDD
数据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实施的过程来看,需要明确几点:
(1)调研对象的确立。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是对各业务部门进行调研,调研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确立调研的对象。凡是需要有数据交互共享的部门,都应该列入调研对象。调研的对象可以不包括二级学院,因为二级学院并不是数据源的汇总机构,二级学院数据最终会汇聚到各个职能部门,所以调研对象的重点放在各职能部门。
(2)调研内容。具体是对学校各个部门业务现状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各个部门的基本业务情况;现行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各个部门科室产生数据的内容、格式;各个部门科室在完成本部门工作中需要其他部门哪些数据;各部门科室在业务工作中对平台数据的要求情况;有关学校自定义代码工作的准备、调研和制定等。
(3)调研过程。调研需要各职能部门有固定的信息员积极配合,否则调研工作是无法开展的。这需要学校在信息标准建设之初就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并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工作部署,委派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实施调研工作。
2、自定义编码规则
自定义编码的制定工作是信息标准建设的重要一环,形成一个学校的自定义编码规范其中包括教职工编码、档案号编码、文件编号编码、课程号编码、专业号编码、系所号编码、学生编码、仪器设备编码、家具编码、实验室编码、建筑物编码、部门编码等的编码规则和编码规范及说明。
学校自定义编码的规则制定要有扩展性和前瞻性,要考虑未来业务发展趋势,以保证更有通用性和寿命周期的长久性,比如职工号、学号、部门编号等等的编制就要保证其科学性和扩展性,要使其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永远都在使用寿命期内,不能出现几年以后就不能编码,不能扩充的尴尬局面。
以教职工编码(教职工工号)为例:采用8位编码,第一位为人员类别,可以用字母表示。二至五位为年份,后三位为流水号。
员工编码格式如下:
为了尽可能避免教职工工号的重复,年份选择了四位,而非二位,流水号选择三位,留有充分的余地。
3、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高层应用的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统一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
4、接口标准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等管理部门的数据需要及各部门内部零散的业务系统的分析进行接口标准的定义。接口标准分为数据接口标准和系统集成接口标准。数据接口标准就以上面提到数据标准为依据。系统集成接口分为统一身份认证(SSO)接口和身份权限接口。
三、结论与感触
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信息标准建设将成为各学校首先要开展的工作。信息标准建设不仅仅要考虑数据标准的建设和规范,更应该将应用程序、平台的接口标准也考虑在信息标准建设中,对于以后应用系统、平台的研发与选择、应用集成等信息化建设的展开会更具意义。
在信息标准建设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各部门的接受能力,因为各部门教职工对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的内容并不了解,对一些计算机专业术语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與各部门的信息员调研沟通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足够的耐心,只有充分掌握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才能够把信息标准建设好,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铭,葛泓.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2004年11月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4
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是为了顺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应对中国-东盟贸易对东盟技术标准信息的巨大需求而建设的。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东盟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长期以来缺乏对东盟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研究,使该领域出现信息空缺。一直以来,我国与东盟标准化机构也尚未建立正式的官方标准信息交流合作机制,获取东盟标准信息的渠道相对困难,有需求的企业也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系统的服务。在中国-东盟经济技术贸易中要想拥有主动权,必须及时收集、翻译、研究和掌握东盟国家的技术标准信息,研究制定我国的技术标准,利用技术标准这个制高点,消除东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提出我国进口产品的技术措施以保护民族产业。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建立东盟国家技术标准的信息平台。
1 平台建设总体思路与目标
1.1 建设总体思路
战略层面上,通过将平台建设作为科研项目和专项来策划,使东盟标准数据库建设先后纳入了《广西十一五科技发展纲要》和《广西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重大专项。平台建设纳入规划,能够落实到各级相关层面的工作,从政策上和资金上获得政府支持。通过大规模及时收集与我国贸易额较大的东盟各个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信息,以整合东盟各国的标准资源为出发点,高起点构建资源齐全、更新及时、信息准确、技术先进、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国际性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层面上,对东盟不同国家的标准信息进行翻译、整理、加工,建立东盟标准数据库和专业检索系统,并定时更新,实现网上查询、下载、交易等功能,为我国各界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一站式”东盟标准信息服务,构建了一个畅通的东盟标准信息获取渠道。通过建立标准信息领域统一面对东盟的窗口,打造一个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为我国产品出口东盟和开拓潜在的东盟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政府制定应对东盟市场的贸易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与东盟各国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1.2 建设目标
创新开展东盟技术标准收集、翻译、加工、研究和应用,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中国-东盟国家间标准信息共享、标准化领域的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解决中国-东盟国家之间,东盟各国之间的标准资源分散、获取渠道不畅,信息共享环境差等问题,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对东盟技术标准信息的需求。
2 建设成果
按平台建设思路和步骤,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建成一台两库三系统。一台: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两库:东盟各国标准题录信息库和东盟标准全文数据库;三系统:专业化检索系统、数据挖掘系统、预警系统。平台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出发点,以东盟国家标准信息为资源特色,建立全国首创的提供东盟标准信息的查询、数据挖掘、预警等服务的平台。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最全面的东盟标准资源的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主要成果包括:“一台两库三系统”的建成、专业机构的建立、服务模式确立以及东盟各国标准信息渠道的建立、示范应用、推广效果等。平台的总体运行、资源和相关服务应用体系如图1所示。
2.1 建成了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由两大数据库和三大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分别是东盟各国标准题录信息库、东盟标准全文数据库、专业化检索系统、数据挖掘、预警系统。
2.1.1 东盟各国标准题录信息库
截至2010年6月底,题录数据库共收录有东盟7国标准题录信息28 900项,其中现行有效标准题录26 000多项,题录信息包括中英文标准名称、原文标准名称、实施日期、采用国际标准及采用一致性程度、ICS分类号、代替标准等。
2.1.2 东盟标准全文数据库
目前,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介质、不同格式的东盟国家全文信息数字化加工,已建成的东盟标准全文数据库共收录标准8 000余份,17.7万页,并建立与题录信息库的索引。
2.1.3 专业化检索系统
根据中国-东盟主要进出口贸易产品,重点构建了进出口额较大行业的专业化检索系统,目前已建设有东盟农产品、机电产品、服务业和港口物流等专业检索系统。对某一出口产品涉及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标签标志等市场准入相关信息集合在同一系统中,实现“一站式”综合查询服务,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使企业一目了然地了解进入该国的市场准入信息。
2.1.4 数据挖掘系统
通过对产品标准中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挖掘出我国与东盟国家同一产品中有差异的技术指标,分析指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系统研究同类产品同样指标的标准水平。
2.1.5 预警系统
及时将数据挖掘系统的研究结果以及东盟国家最新WTO/TBT通报信息通过预警系统自动告知企业,使企业尽早了解标准情况和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出台情况,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及时应对东盟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重点对比研究东盟标准对广西优势产业的影响,特别是挖掘白糖、机械、建材等广西优势行业的产品标准指标,反馈到相关企业,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东盟标准的预警信息,对企业扩大出口、避免出口受阻造成损失、节约生产成本、改进工艺和技术指标适应出口国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2 建立了专门机构
为了使平台建设得到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持续有效地进行,2007年4月经广西质监局批准,成立了广西东盟技术标准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全国唯一挂牌的系统研究东盟技术标准、开展与东盟国家标准化机构合作交流的机构。
2.3 建立了稳定的东盟标准信息渠道
建立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快捷地获取东盟各国的标准信息,并建立信息交流更新机制。
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既有相对发达的国家,也有比较落后的国家,各国标准发布、出版、发行的管理部门不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程度相差很大,标准信息的更新周期各不相同,标准信息加工的完整性差别也很大。此外东盟标准语言多样,10个国家的标准信息涉及7种语言,面对东盟10国复杂的信息来源,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建立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一是通过互访,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标准化组织签署了标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二是定期网上跟踪标准信息;三是与东盟国家标准发行销售部门建立长期客户关系,定期提供最新标准信息,更新标准文本。此外,学术研讨会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近距离接触也使东盟标准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权威。如:2005年“中国-东盟标准研讨会”和2009年“新加坡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管研讨会”的召开,非常有效地拓展了东盟标准来源渠道。目前,长期跟踪研究的标准信息来源网站包括东盟主要国家的标准信息网站和食品监管的政府机构网站近20个。
2.4 示范应用效果显著
2.4.1 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a.平台在网上开通以来,得到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的广泛应用,面向全国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出口东盟的企业中影响越来越大,有需求就找东盟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b.在多个大中型企业中进行了应用示范。通过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乳胶厂、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应用,在企业扩大出口、避免出口受阻造成损失、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c.利用平台和《广西WTO/TBT动态》刊物建立东盟技术标准专栏,为政府部门和出口东盟的企业及时提供东盟国家的最新WTO/TBT通报。
d.服务社会,服务博览会。每年平台均参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4.2 平台建设带动相关科研工作,学术价值明显
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基于广西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广西)-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经不断深化、拓展而建成。2007年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2008年,通过了成果鉴定,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纳入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在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展多个相关项目的研究,延伸拓展了平台的资源建设和系统功能。后续开展的相关科研项目有《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准入数据库及检索开发与示范》、《面向东盟的港口物流标准研究与示范》、《中国出口东盟主要产品国外先进技术标准跟踪研究》、《我国出口产品国家标准在中越贸易中的研究应用》等。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立足全国,面向东盟,始终坚持“持续建设-深化研究-服务公众和个性化打包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一个区域性国际化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我国准确、便捷、高效地获取东盟标准信息与服务的重要渠道,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4.3 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2010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上明确提出“支持广西建立中国-东盟标准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广西在东盟标准信息方面的优势,将平台建设纳入国家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划”。
同时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标准信息服务类重点工程纳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也是广西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东盟区域性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服务模式的研究
3.1 技术先进、功能全面的平台为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条件
以实现在线查询、下载、交易、专业化检索、数据挖掘和预警等功能为目的,采用了先进的Webservice技术、XML数据标准技术、跨库检索、内容揭示数字化等技术,建立了该服务平台。
3.1.1 建设平台的软件系统
平台的软件系统是由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的应用WEB网站组成,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东盟标准题录查询,任何客户进入平台即可查询到东盟各国的标准题录信息。经注册成为会员后,平台建立会员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库,通过以海关HS编码为关联,实现标准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再通过在线自动提醒功能,企业及时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
3.1.2 建设嵌入式数据库和跨库组合检索系统
创新建立嵌入式双架构安全检索系统,有效地将.NET框架结构的安全机制与JAVA安全机制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新的基于双架构的安全机制,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跨系统检索,从而将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各库中的信息一次性检索,“一站式”获取。
3.1.3 建立东盟国家技术标准中文(译文)数据库
同时对东盟标准全文图像PDF文档进行OCR识别,提取出文字、公式、符号、图片等元素,进行标准指标内容数据挖掘,实现东盟国家技术标准信息与我国现行技术标准参数智能对比等功能,从而可以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上门为企业研究解决方案,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3.2 平台服务模式的转变
通过以上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以下4个方面的转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服务产品。
3.2.1 由单向服务向双向互动转变
传统服务模式提供单向的服务,由客户按自身需求检索题录,获取文本信息。而平台的服务能够提供双向互动,为会员客户建立出口东盟企业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一方面企业主动发出需求可以快速获得响应,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产品信息库定期、主动提供相关产品标准发布、更新信息和预警信息。
3.2.2 由单个标准向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信息的“一站式”服务转变
通过专业化的检索系统,把同一产品的相关信息集合到一个系统中,一次输入需求,“一站式”获得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相关的市场准入信息。
3.2.3 由单纯信息服务向研究解决方案转变
通过平台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国家标准的差异,给企业发出预警,并主动挖掘深层次服务,上门共同研究应对方案,解决企业由于标准不一致可能产生的出口受阻问题。特别是个性化打包服务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为宁夏标准院提供了印尼、马来西亚两国标准目录,使其能系统研究、帮助企业扩大清真食品对上述两国的出口;为海南热作所提供东盟各国的橡胶及相关产品系列标准,为其研究应对东盟天然橡胶对我国的冲击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3.2.4 由提供原文服务向双语标准信息服务转变
发挥广西东盟语种优势,向全国用户提供东盟标准文本的翻译服务,在提供客户需要的东盟原文标准的同时,提供东盟标准的全文翻译服务;同时,重点翻译进出口东盟市场的主要产品,逐步建立译文数据库,更好地服务我国用户。
4 结语
务实推进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 篇5
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培育、繁荣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产业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 础,也是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有效手段。2009年发 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在信息 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求制定信息 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这对加快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 难得的机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 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各项政策的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 部于2009年4月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以下简称ITSS)工作组,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一是产业发展迅速,急需标准先行。信息技术服务主要 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运 营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与信息传输服务、信息内容服务 共同构成信息服务业。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累计完成业务 收入6914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上升到51.7%,产业结构 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服务化趋势 突出。但由于业界对信息技术服务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统一认
识,这给开展行业统计、市场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带来了 很大的困难,只有标准先行,才能加快培育和繁荣内需市场,才能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按照“部门联合、部省联动、司局联手”的方针,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成立ITSS 指导协调组,会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审议标准工作 计划,协调解决标准研制中的重大问题。在指导协调组的直 接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牵头成立了ITSS工 作组,成员包括神州数码、中软、东软、太极、浪潮等90 多家企事业单位,下设由骨干企业牵头的基础标准、系统建 设、运行维护、服务管理、治理、服务外包和云计算服务等 7个专业组。
三是注重顶层设计,建设标准体系。研究梳理标准化需 求,建设标准体系,是成体系成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保障,也是明确各专业组任务分工、确定范围和边界的重要依据。ITSS工作组认真研究分析了联合国、WTO、欧盟、北美、日
本及我国对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的分类,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满足当前标准化工作需求的《ITSS体系 框架》。随着工作的深入进展,标准体系也在不断修改完善,目前已发布体系框架2.0版本。
四是结合行业需求,研制重点标准。在标准体系框架下,ITSS工作组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有序推进 重点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已取得立项的国家标准计划 7项、行业标准计划23项;已报批两项行业标准,11项标 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10项标准正在起草。其中,《信息技 术服务分类与代码》的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进 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 „2011‟4号文)、《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等政策文件的起草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 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研究成果从人员、流程、技术和 资源4个方面规定了提供运维服务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及关键 指标,为甲方建立运维管理体系框架、选择运维服务提供商 提供了指导。
五是重视验证应用,开展试点示范。为了构建科学合理 的标准体系,确保具体标准内容和条款的先进性和可实施 性,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8月印发《关于同意开展信 息技术服务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软函 „2010‟386号),批复国家质检总局信息办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湖北、重庆、成都、沈阳、杭州等省市为首批标准验 证与应用试点单位。目前,各试点单位正在按照本单位《信 息技术服务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相关工 作;上海、广东、湖北、成都、沈阳等省市设立了试点项目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快 篇6
据悉,我国目前正在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从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同时,农副产品冷链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将得到加强。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安全屏障。建立有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具体运作、政府资金扶持并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督导、监测的信息平台。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它需要现代新技术的支撑。即依托现代前沿网络技术——物联网资源,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信息系统,构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备案制度,实施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中任何环节的信息备案,以备查询。该系统不仅对农副产品生产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对其冷链物流环节的质量和安全予以全程监控,追溯任何环节和过程的问题,从而找出真正原因,最终实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冷链物流行业及其农产品和食品制造企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的检测、监督和控制。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7
关键词:服务质量标准,网站建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 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旅游企业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人们的需求, 需要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需求与质量。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作为现代化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 另一方面, 可以有效促进现代化旅游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伴随着旅游公共信息服务频繁使用与出现, 各地区纷纷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构。2011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供有效保障。
1.1 旅游公共信息管理
国家旅游局应有效协调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与旅游相关的服务机构, 为顾客提供综合型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公共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国家旅游局应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进行有效规范与调控, 充分发挥出国家对旅游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的宏观调控作用, 进而推动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与发展; (2) 应加大旅游公共信息的宣传力度, 多开展一些旅游公益活动, 例如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季节开展公益活动, 对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进行推广, 加大群众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认识; (3) 有效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高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除此之外, 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推广力度, 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进而促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1.2 旅游解说服务
旅游解说服务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为旅游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向导, 包括地区景区与服务的解说功能。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景区系统标识与引导建设中, 应以游客为中心, 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服务, 并将旅游景区解说归入到旅游建设的现代化统一规划范围中。例如令人醒目的景区旅游向导体系。在旅游服务解说方面, 服务解说应遵循生动、吸引、清晰、简洁四大原则, 以游客为中心, 站在游客的角度, 充分考虑游客的特点, 对旅游服务内容、形式进行合理解说。同时, 旅游企业在人力、物力、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旅游企业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说。此外, 国家应大力支持与鼓励旅游企业进行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 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有效、准确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 促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的建设与发展。
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标准
我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标准是根据2008年联合国旅游组织颁布的《旅游统计的国际建议》制定的, 其服务质量标准如下:
2.1 旅游信息的相关性
旅游信息的相关性是指旅游企业所发布的旅游信息要满足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此, 旅游信息提供者需要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建立旅游信息发布与使用之间的相关性指标, 进而有利于发布的旅游信息满足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2 旅游信息的可靠性
旅游信息的可靠性是指旅游企业所发布的旅游信息对信息的使用者具有可信任性, 并不是屈服于压力与影响而发布的非真实性信息。
2.3 旅游信息的时效性
旅游信息的时效性是指旅游信息发布时间与信息使用者获得信息时间的状况, 因此, 旅游信息的时效性可以用时间来衡量。
2.4 旅游信息的可获得性
旅游信息的可获得性是指发布的旅游信息容易被信息使用者获得。要求旅游信息发布者对旅游信息发布时间、地点进行编制, 进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得信息。
2.5 旅游信息质量要求
旅游信息质量要求是旅游信息发布的前提保障, 是指所有可能影响旅游信息质量的组织与制度要求, 包含了旅游信息收集、发布的法律依据, 一方面有效保证提供旅游信息的准确性、健全性、保密性与充分性;另一方面, 有效保证旅游信息收集、发布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充分性与有效性, 全面提高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质量要求。
3 结语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旅游公共服务网站建设及服务质量标准应以信息使用者为核心, 借助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推动现代化旅游公共服务网站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建民, 胡海涛, 李家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及服务质量标准[J].大连干部学刊, 2013, 12 (15) :151-152.
[2]吴文佳, 潘文虹, 刘军胜.大都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供给模式与创新质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12) :111-112.
[3]王佳欣, 何池庸, 郑伟岩.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评价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6 (18) :143-144.
[4]张国丽, 谷艳艳, 史若琳.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以浙江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研究, 2012, 27 (21) :109-115.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8
如今的软件企业普遍面临着众多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要适应最终用户的需求变化、提高技术人员的开发效率等难题, 要在竞争激烈的IT市场中立足, 必须要提高自身的集成能力, 能够在投入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快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信息系统平台类产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它力求规范企业的软件开发模式, 屏蔽具体的技术细节, 从业务领域层次来进行应用开发, 提高生产效率和应用系统的集成能力。
2 信息系统平台标准化的作用
信息系统平台位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底层, 为企业各个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公共的服务及组件、统一的认证方式、统一的界面风格、统一的集成接口及开发实施规范等, 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以宝信软件的信息平台产品为例, 宝信信息系统平台承载着宝钢集团内大量的信息管理系统, 是宝钢集团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 如图1所示。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漫长过程中, 各企业技术层面的信息系统平台也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差异化到标准化的发展过程, 平台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以理解为平台的成熟度模型, 如图2所示。
根据企业规模及业务种类的不同, 通常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数十甚至数百个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 即当涉及的应用系统数量较小时, 信息系统平台的作用往往会被忽视, 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 但当企业的应用系统规模达到一定的数目后, 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平台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系统平台的成熟度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熟度。信息系统平台越标准、越成熟,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越扎实、步伐就越快、步调就更稳健、建设过程本身也将更标准化。对于一个拥有统一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平台的企业来说,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从各方面获取直接或间接的收益, 具体体现在:
●从企业层面提高整个组织的项目开发效率, 提高项目和产品开发的质量, 有效降低开发及维护的人力成本, 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各应用系统拥有统一标准化的用户体验, 给用户带来一致性感受并提升支持度, 同时体现了公司的形象, 是公司整体视觉形象规划及设计的重要体现, 另外还能够让项目组降低培训、支持成本, 支持人员不会费力逐个指导;
●各应用系统几乎是“同构”的, 因此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将变得非常简单, 能够快速实现企业内各应用系统完美集成的目标;
●项目组及人员的知识及经验能够有效的积累, 当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设计人员调到另一个项目组时, 将能够快速地发挥原有的作用;
●促进各项目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由于各项目组拥有一致的理解, 也将有利于现有知识成果的转化及传播等。
3 宝信信息系统平台的标准化发展
宝信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从各部门独立的开发框架到多种技术并存的公司级 (第一代) 信息系统平台, 再到以统一、标准、集成为指导思想及战略理念的公司级 (第二代) 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的过程, 也即上述信息系统平台成熟度模型中的2级、3级、4级三个阶段, 如图3所示。
3.1 从各部门级的开发框架到公司级的信息系统平台
自2000年以来, 宝信软件各部门的项目开发主要采用Java和.NET技术架构, 经过几年的时间在相应领域都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2000至2005年间, 公司内不少部门都逐渐积累并开发了各自的Java和.NET软件开发框架, 也有一些部门在不同的项目和产品间进行代码和构件级别的重用, 但公司内部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架构灵活的、功能强大的基础开发平台, 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不利影响, 具体体现在:
●在一些涉及到系统底层、与业务不相关的技术实现上存在着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这种情况不仅仅降低了项目开发的效率, 同时也影响着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各开发框架功能都不是非常完善, 各有各的侧重点, 有的功能强大但易用性较差, 有的易于使用但在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由于各部门所涉及到的业务领域不同, 应用系统的业务复杂多变, 对于框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也非常高, 一些比较流行的、有效的开发思想和模式还没有充分地应用到现有的框架中;
●各个框架在设计思想上有所区别, 因而所提供的接口以及使用的风格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利于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推广, 不利于跨部门合作项目的开展。
基于上述原因, 宝信软件于2006年启动公司级的信息系统平台研发, 分别在Java和.NET两种技术路线上进行开发, 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公司级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及推广, 从公司层面上提高了全公司项目开发的效率, 提高了项目和产品开发的质量, 有效地降低了开发及维护的人力成本, 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从多种技术并存到标准化的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2006~2008年, 宝信软件的Java及.NET两套信息系统平台在宝钢集团范围内的大量工程项目实施应用, 积累了相当规模的成功案例及宝贵的实施经验, 但也发现之前产品存在的一些不足:
●虽然Java及.NET两套信息系统平台遵循了统一规划、分别开发的策略, 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差异、工期及资源紧张、开发团队理念及习惯仍存储差异等因素, 导致Java及.NET两套信息系统平台的标准规范尚不完全统一, 这也导致基于这两套平台的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 甚至在一些特殊的集成场景中, 各个项目组还可能会存在一些自定义的规范;
●由于标准规范尚未完全统一, Java及.NET两套信息系统平台在功能设置及使用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不利于使用平台的同一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同时也使得基于两套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在功能集成方面遇到困难。
2009年, 为了彻底解决标准规范不一致给项目实施带来的种种问题, 宝信软件在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策略上提出了统一标准规范的思想, 虽然不同的项目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 但期望从更抽象的标准及规范的高度形成统一,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即在此背景下出现。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是宝信软件推出的第二代信息系统平台。该平台以宝信第一代信息系统平台 (包括Java及.NET信息系统平台) 为基础, 并结合大量已实施项目的反馈及总结。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以统一、标准、集成为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强调理念的统一、规范的标准以及应用系统的集成。
统一: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以统一为战略理念, 强调设计思想、开发模式的统一性, 不同的技术实现都遵循统一的设计思想及标准规范, 统一的思想融入到界面、服务、组件、规范等各个方面。
标准: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将标准作为贯彻统一战略理念的实施策略, 根据第一代信息系统平台多年的积累以及大量已实施项目的反馈, 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将设计、开发、测试等规范不断完善, 形成了一套统一、标准的实施规范及最佳实践。
集成: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将宝信内部现有的平台组件及第三方组件按照统一的理念及标准的规范进行集成, 各个工程项目基于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按照统一的理念及标准的规范进行实施, 将最终实现企业内各应用系统完美集成的目标。
基于统一、标准、集成的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过程提供了一套结合大量已有项目的开发模式及最佳实践的工具、技术及方法。基于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及系统人员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已被证实的模式与实践融入到实施过程中, 快速地实施基于SOA架构的应用系统。
4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的标准化基础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的标准化基础如图4所示。在技术路线方面,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采用国际标准的Java及.NET开发规范;在整体架构及设计方面,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软件的设计及开发参考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正在制定的一系列国家标准, 包括:《信息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应用的总体技术要求》、《SOA服务分析与设计规范》、《SOA技术实现规范第1部分:服务描述》、《SOA技术实现规范第2部分:服务注册》、《SOA技术实现规范第3部分:服务发现及管理》。宝信软件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最早的成员单位, 目前为止参与了多项SOA相关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同时, 宝信软件制定了企业标准《企业信息化平台》, 该标准已在上海市备案 (标准备案号Q/HYBX 41-2010)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完全符合该标准。
在流程方面, 宝信软件研发部于2005年通过CMM5级评估, 2006年通过CMMI5级评估, 成为上海地区首批通过CMMI5评估的软件开发企业, 2007年度通过ISO/IEC 20000国际权威认证, 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具有完整IT服务管理体系的软件企业, 奠定了宝信软件运维业务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维完全遵循CMMI5及ISO/IEC 20000标准体系、成熟的过程控制体系及立体化的测试覆盖, 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标准化对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基于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不论什么类型的项目、不论什么技术背景的项目团队, 都能在将“统一、标准、集成”思想融入到界面、服务、组件、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平台支撑下开发及实施像模板一样标准的应用系统。
在宝钢集团一体化经营管控的运作模式之下, 各个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系统, 而是需要进行紧密有机的联系, 它们的信息需要保持同步和一致, 数据需要在不同系统间流转和集中挖掘分析, 不同的业务和流程需要集成在一起运转, 以真正实现一体化运作的目标。这就要求能够为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应用集成平台, 将各类信息系统无缝连接在一起。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能够定义这样的标准规范, 并在平台内置进行实现, 从而保证基于平台软件所建设的信息系统符合标准规范, 降低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难度, 消除信息孤岛。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为项目的设计、开发、部署、维护、升级等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宝钢集团范围内所有新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都将基于该平台进行开发及实施, 原有的各主要信息管理系统也已经逐渐平滑地迁移到该平台上来, 应用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也使宝钢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本身变得更加标准化, 这为宝钢集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同时也为宝钢集团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中的云计算、移动应用等新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结语
信息系统平台标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标准化。宝钢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 底层的技术平台也由最初的自定义开发逐渐演进为标准化的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宝信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的实施使宝钢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本身变得更加标准化, 这为宝钢集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陶溪.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06.
[2]张俊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3.
[3]马国芬.企业产业信息化及定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1 (10) :131-133.
[4]冯文龙.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1) :137-142.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9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致辞, 他表示, 用友软件作为民族品牌对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赞赏用友把“新医改”这一民生工程列为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 卫生部欢迎象用友这样市场影响大、实力强劲的软件提供商进入医疗行业, 加快国家的“新医改”方案的推进。。
用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介绍了用友集团产业发展的状况、战略发展规划。表示, 用友集团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中国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与服务提供商, 超过80万家企业与机构运行用友软件。用友医疗将长期深入耕耘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愿意把二十二年在信息化领域积累的规划、研发、交付和服务的经验全面服务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 支持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胡建平处长, 针对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方案在会上作了发言, 他指出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 完成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与数据字典的制定, 完成健康档案内容规范与标准化建设, 解决电子病历基础框架与标准化问题, 最终完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用友医疗公司总经理吴晓冬表示, 用友医疗依托集团多年在信息化管理、技术研发、交付、实施服务等的经验, 目前已经拥有一批既熟悉医疗管理业务又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面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居民个人推出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字化医院和居民健康信息管理服务等完整解决方案。
用友医疗副总经理文杰博士对用友医疗公司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模式与技术框架作了详细介绍, 基于强大的用友UAP平台, 整合公司全系列产品, 统一技术架构, 提供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和完整解决方案。
会议现场还进行了由广东阳江市卫生局、用友医疗、中国电信三方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篇10
7月4日, 由工信部软件司主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协办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评审会由国务院参事曲维枝主持并担任评审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任副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刘韵洁和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等14人任评审专家。软件司司长陈伟, 副司长郭建兵、陈英, 巡视员李颖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代表标准体系编制组, 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构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标准体系顶层框架和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等方面向评审组做了《标准体系方案》的报告。与会专家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查, 认为该体系涵盖了软件技术、软件产品、软件应用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各类标准, 能够服务产业,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具有包容性、创新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一致同意该标准体系方案通过评审。
《标准体系方案》的出台, 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将系统地指导后续标准化工作。
县级局信息机房标准化建设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机房建设;标准化
0.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日常工作开展都信息化有效支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就要求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提高,对于信息化保障的中心点--信息化机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联通上下之间的重要桥梁及枢纽。
大家知道信息化机房里包含了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电子设施,其所处环境(建筑、电气、温湿度等)对其是否可靠运行起着重要影响。多数不符合标准化建设的机房,没有任何运行监控和环境防护设施,这样的机房是及其危险和脆弱的,一旦发生危险和故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标准化要求和具有良好自动监控管理的现代化机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如何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1.标准化机房建设
一般对于县级局企业来说,规模相对较小,考虑需求和成本的关系,信息化机房的建设可以参照国家C类机房建设标准。
标准化机房的建设应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论证、项目招标、组织实施、试运行验收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每个都非常重要,且环环相扣。
1.1现状调研
包括了现有信息化机房中各类设备设施性能、强弱电、各类管线走向,水供排系统,采光通风、建筑物防雷、屏蔽、消防等方面,本着合理利用资源,提升性能为目的,初步决定哪些设备可以利旧,哪些设备需要更新。此调查应该尽量详细,这决定这下一步方案设计的正确性。此调查应与方案设计方共同参与实地调研。
1.2方案设计论证
实地调研后,就是根据现有需求和一定冗余下,进行方案的设计工作。在方案出来后,就是针对改造的各个方面,需再次进行实地调查,看看设计的各个系统是否符合现实状况:如各类管线走向是否合理、选择的设备设施是否满足需求,采用的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标准。此过程应尽量详实,如有必要可以反回去重新进行现状调研。方案设计方应具有防雷设计资质和消防设计资质,或相关设计获得资质方认可。
1.3招标
方案进行论证审核后,即可依据工程量清单对项目进行招标。招标可以选择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需要对参与招标的企业进行资质和信用等审查,以免选择不良企业,产生豆腐渣工程。
1.4组织实施
招标确定供应商后,即可进行项目实施;供应商应该提供整个项目建设日程计划,合理分配人力,提供施工人员的各类证件。用户方需对进场的各类材料进行验收,全程监督实施的各个过程。
机房建设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吊顶顶墙体装修、工作区隔断、供配电、精密空调、动环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门禁、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屏蔽工程、照明系统等。
1.4.1防静电地板铺设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一般距地面25cm铺设,地面进行防尘处理。
1.4.2工作区装修
标准化机房一般分为三个功能区,一个是主机房,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运行的区域;一个是辅助区,用于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一个是支持区,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主机房不得设置外窗,采用全密闭环境,辅助机房门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主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的安全,又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1.4.3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机房辅助供配电系统,备用供电系统。优质供电可以保障各类设备的可靠运行,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计算机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4精密空调系统
精密空调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机房设备能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维持机房内恒温恒湿状态。
1.4.5新风换气系统
新风系统的风管及风口位置应配合空调系统和室内结构来合理布局,其风量根据空调送风量大小和机房操作人员数量而定。新风换气系统中应加装防火阀并能与消防系统联动,一但发生火灾事故,便能自动切断新风进风。
1.4.6联合接地系统
机房接地系统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机房接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案,接地体应首先考虑采用符合要求的建筑接地体,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1.4.7防雷系统
防雷采取三级防雷措施,在大楼总进线的低压配电房处进行第一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UPS的输入端或在机房所在楼层的分层配电处进行第二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各机柜的输入端加装第三级避雷保护。
1.4.8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局部和整体结合的监控模式。其中全局的摄像头做好采用夜视功能。
1.4.9门禁系统
机房门禁系统多采用非接触式智能IC卡综合管理系统。
1.4.10漏水检测系统
漏水检测是机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施工时对水害重点注意外,还应安装漏水检测系统。有线式探测和点式探测两种。
1.4.11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空调等)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可设置警戒阀值,在故障或危害发生时向管理人发送警讯,其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1.4.12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应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常用气体为七氟丙烷。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应采用UPS不间断供电。消防报警应同时连入大楼消防监控中心。
1.4.13屏蔽系统
机房屏蔽主要防止各种电磁干扰对机房设备和信号的损伤,有金属板式屏蔽和金属格栅屏蔽两种。
1.4.14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两大类。应急照明的供电要与普通照明分开,应单独设立专门的供电线路,每套灯具配有蓄电池供电,也可采用独立的UPS供电。应急照明的电源控制要能快速、可靠地自动投入,且与正常照明电源联动,即在正常照明断电后应急照明的电源应能迅速、可靠地接通。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主机房和辅助区应无眩光。
1.5试运行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当进行试运行,时间应在两个月以上,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报批上级单位后,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消防及安全等部门进行。同时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和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2.结束语
通过信息机房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环境,提升机房的自动化监控管理,降低机房设备设施的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更好地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地支撑。实现“规范标准、管理便捷、保障得力”的现代化信息机房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2008).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0).
国土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开通 篇12
国土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1rs.org.cn)正式开通,向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国土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涉及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动态、技术委员会运行管理、标准制(修)订、标准知识、标准查询、标准信息咨询服务、标准论坛等内容。平台的开发运行,将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按照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和《国土资源“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实施了《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等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目前,国土资源领域现行有效标准552项,其中国家标准158项,行业标准293项,地方标准101项;国家标准物质614项;矿产资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49家,基本覆盖了土地和地质矿产主要专业领域。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荐阅读: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11-04
标准信息服务05-14
学校信息标准建设07-23
平定县教育信息化档案建设标准05-28
QGCX-001.01-2013 信息运维服务组组长岗位工作标准201301205-30
标准信息系统06-04
医院信息标准化06-08
统一信息技术标准06-14
信息安全评估标准研究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