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2024-07-29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共8篇)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篇1

香格里拉县九仙峰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管理方面内控制度

第一章 行政办公规范管理规定

1.目 的:为规范公司办公管理及加强公司文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子公司。3.权责说明:本规定由总经办监督执行。4.工作挂牌

4.1上班时间,应严格按要求佩戴工作挂牌。

4.2员工应妥善保管挂牌,遗失应立即补办,费用自理。5.办公室规范 5.1办公桌

5.1.1应保持办公桌面整洁,除电脑、口杯、电话、文具外,桌面不摆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5.1.2简易文具应收于笔筒之中,取用后立即放回;其余文具则应收入抽屉中。

5.2办公时,应当将所处理的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如遇临时有事离开或有客人访问,应当将正在办理文件的文件夹及时合拢。5.3离开办公室,须将桌面文件整理,齐放于文件架或抽屉中,重要文件入柜上锁,不得散乱于桌面。

5.4座椅:座椅靠背不能放任何物品,人离开时座椅推放至办公桌正下方。

5.5饮水机及其它设备、物品应在指定地点摆放,不得随意移动。5.6电源: 下班离开办公室时,应关闭所有电器及电源。6.语言规范 6.1交往语言:您好、早晨好、早、晚、再见、请问、请您、劳驾您、关照、谢谢、周末愉快。

6.2电话语言:您好、请问、谢谢、再见。

6.3接待语言:您好、请稍候、我通报一下、请坐、对不起、请登记、我立即去联系、打扰您一下、好的、行(切勿说“不”)。7.行为规范

7.1私人信函自费交寄。

7.2接待来访和业务洽谈在接待室或会议室进行,私客不得在工作区停留。

7.3不得因私事使用公司电话。7.4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他人的电脑。

7.5因公外出时,应事先得到主管领导的同意;外出后,因情况变化而不能按时赶回公司,要提前通知主管领导。

7.6发出的传真应注明:发件人、收件人、主题、发件人的联系方式等。

7.7接听电话应首先答复“您好,西藏药业”,使用电话注意语言简明;代接同事办公位电话,做好必要记录并及时转达。7.8办公时间内不擅离岗位,需暂时离开时应告知同事。7.9适时调整手机铃声,办公区域内适当调低,培训或会议中则应取消铃声。

8.不定期检查。凡违反上述规定的,每次贡献50元爱心基金。9.附则

9.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9.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9.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二章 会议管理制度 1.目 的:为规范公司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降低会议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应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总公司部门内部会议参照执行。3.权责说明:

3.1 总经办负责公司会议的统筹协调。

3.2 会议提拟人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并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罚。4.会议提拟与审批

4.1公司例会无须提拟和审批。

4.2 公司临时会议由总经理、分管领导直接提拟或由议题涉及业务的主办部门负责人提拟、分管领导批准。

4.3部门会议由各部门自行安排,但会议时间、参加人员等,不得与公司会议冲突。

5.会议安排原则: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整体,临时会议服从例会。各类会议的优先顺序为:公司例会、公司临时行政会议、部门会议。临时召集的紧急会议不受此限。6.会议准备 6.1会议通知

6.1.1会议通知按“谁组织,谁通知”的原则进行。

6.1.2会议通知期一般应提前一天以上,通知对象为与会人、会务服务提供部门。

6.1.3会议通知形式一般为电话通知。但需对会议议题、需准备的会议资料、会务安排等作特别说明的会议,应进行书面通知,并向总经办提交会议准备申请;涉及多个部门和参加人数众多的大型会议,主办部门还应编制详细的会议计划通知相关部门。6.2其它准备 6.2.1会议提拟部门应提前做好会议资料(如会议议程议题、提案、汇报材料、计划草案、决议决定草案、与会人应提交资料等)的准备工作。

6.2.2会务服务部门应提前做好会务准备工作,如落实会场,布置会场,备好座位、会议器材、茶具茶水等会议所需的各种设施、用品等。

6.2.3总公司召开的公司会议统一由总经办承担会务服务工作。7.会议组织

7.1 会议组织遵照“谁主管,谁组织”的原则。

7.2主持人为会议考勤的核准人,考勤记录由会议记录员负责。8.会议记录及纪要

8.1 公司会议应进行会议记录。

8.2会议记录遵照“谁组织,谁记录”的原则,如有必要,主持人可临时指定会议记录员。8.3 会议记录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8.3.1以专用会议记录本做好会议的原始记录及会议考勤记录,整理会议纪要。

8.3.2会议记录应采用实录形式,确保记录的原始性。

8.3.3对会议已议决事项,应在原始记录中括号注明“议决”字样。8.3.4会议原始记录应于会议当日、会议纪要不迟于次日呈报会议主持人及参会人员审核签名。

8.3.5做好会议原始记录的日常归档、保管工作,及时将考勤记录报考勤人员。

8.3.6会议记录为公司的机要档案,保管人员不得外泄。会议记录本交总经办存档,永久保存。8.4 会议纪要的形成与签发

8.4.1会议纪要的形成、发放或传阅范围由主持人确定,并填写《会议纪要发放审批单》,包括纪要编号、发放范围、主管领导意见等事项。8.4.2会议纪要应分类存档,并按重要程度确定保存期限。9.会议跟进

9.1 会议决议、决策事项等须会后跟进落实的,遵照“谁组织,谁跟进”的原则;会议另有决定的,从会议决定。9.2 会议跟进的依据以会议原始记录及会议纪要为准。10.会议纪律

10.1参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时,应事先向主持人请假,并征得同意。

10.2会议期间除了紧急情况外不处理其他事务,包括不接听电话。10.3违反上述规定的,按《员工手册》2.3,2.4的规定进行处理,接听电话的由主持人酌情处理。11.会议保密

11.1与会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将会议内容、讨论情况向外泄露。

11.2会议议决事项,应严格保密,除按规定履行职责外,与会人员不得外传会议讨论和议决情况。

11.3故意泄漏、传播会议有关情况的,视负面影响的大小作出相应处罚。12.附则

12.1 本制度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12.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12.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三章 文件管理制度

1.目 的:为确保文件收发等事务正常、顺利进行,规范文件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应根据本制度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3.权责说明:总经办管理公司的收发文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文件的管理。4.公司发文

4.1公司发文由公司总经理(或其授权人)签发,加盖公章有效。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随意起草以公司名义发布的文件。4.2公司发文程序

4.2.1各部门制作以公司名义对外接洽或汇报的文件,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后起草,交总经办核稿后呈送总经理签发。

4.2.2总经理签发后由总经办制作文件,并将总经理签发原件一起送印鉴管理员盖章。

4.2.3盖章完毕后,由总经办办理发、送、呈、存档事宜。

4.2.4未签发的文件,总经办按收文分类登记;签发后的文件按发文分类登记。总经办需做好收文及发、送、呈登记,并将有总经理签字的原件存档。

4.3公司发文分类、编号:

4.4对外文件必须做成红头,以示严肃和正规,格式附后。4.5无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签字的文稿一律不得加盖公章。5.公司部门发文

5.1公司部门在内部行文一律以部门第一负责人、部门分管领导同时签署生效,不再加盖部门印章;任何部门不得以个人签名或部门名义对外行文。

5.2公司部门发文主要分为总经办发文和其他部门发文。

5.2.1总经办发文:在管理制度内制订的实施细则,以及不必对子公司及公司外的其他单位发布的文件,原则上可由总经办制订、分管领导签发生效。

5.2.2其他部门发文。其他部门可在其部门职权范围内对公司内部部门行文,经部门经理、部门分管领导签发后,在公司内部有效。5.3公司部门发文格式附后。

5.4部门发文超出部门职权范围,又不应由公司发文的,须由相关部门共同签发,经分管领导批准后行文。5.5公司内部发文按以下办法分类、编号: 6.收文

6.1公司以外单位送、发给我公司的文件由收文单位签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行文、业务管理部门行文、合作、协作单位行文等,同时填写《收发文登记表》,格式附后。签收之后即存档一份并于接件当日立即填写《收文处理表》报送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不得积压延误;属于急件的,应在接件后立即报送。6.2各部门应指定专人办理收文事宜。6.3各部门应将处理完后的来文、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一并交总经办存档,同时,每半年清理一次,没有及时存档的全部存档,并将填写的《收发文登记表》一起存档。7.其他

7.1文件的发文、收文部门负责人应注明文件密级或者“不得复印”、“不得携出”字样。

7.1.1绝密:绝密档案涉及公司重大决策的核心机密,如董事会、公司经营体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兼并关联企业等文件,公司项目招投标文件、财务账册、营销策划方案、项目设计方案等文件。7.1.2机密:机密档案为公司重要证件批文、合同协议、技术资料、人事劳资体系等文件。

7.1.3 秘密:秘密档案为仅可内部公开的一般文件资料。7.2各部门对各类文件必须严格分类、专人管理并妥善保管。7.3单位、个人调、借阅文件或部门间借阅文件,必须按规定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属秘密级以上的文件需分管领导以上人员批准。7.4文件及有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签章,必须按规定严格办理,并做好登记,严禁未经同意私自处理。

7.5收发文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造成损失的,由公司专题会讨论处理办法。失密、泄密的按专项管理制度规定处理,没有或不及时归档的,每次贡献50元爱心基金。8.附则

8.1 本制度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8.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8.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附:

第四章 档案管理制度

1.目 的:为加强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子公司。3.权责说明:

3.1总经办负责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及本制度的执行。

3.2公司员工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任何人都不得损毁、篡改、私存或据为己有。

本制度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公司各部门及员工从事业务、经营、企业管理、公司宣传等活动中所直接形成的对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账册、凭证、报表、技术资料、电脑盘片、声像、胶卷、荣誉实物、证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3.3公司员工必须完成资料移交工作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

3.4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分级查阅的原则。即由总公司统一领导,总公司和各部门、各子公司二级管理并根据权限分级查阅。

3.5各部门应尽量采用电脑对档案进行管理和工作,以便于业务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和保存。对存入电脑的资料、档案,同时遵守《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4.档案归档

4.1归档资料包括

4.1.1已签署生效的本公司文档(如合同、合同附件、正式通知、工作计划、财务计划、人事任免及奖惩、工资表、补贴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协调程序、会议纪要审批稿等),已签署生效并接收的关联公司文档。

4.1.2已签署生效的外联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文件(如行业政策、发文通知、项目相关管理部门手续、批件、技术资料、合约、与项目有关外联企业的租赁、订购、承包、代理、转让合同及附件、技术成果等)。

4.1.3业务部门已完成正式结果的文档(如部门业务专项报告、专项数据及统计资料整理结果、已完成签署手续的各类单证、报表、会签单、统计表等)。

4.1.4公司及部门收集并已整理完毕的外来资料(如图片、录像、软盘、图书、广告册、产品册、售楼书、企业介绍、确认样板、小样、黑稿等)。

4.1.5人事、行政等内部管理文件及联营、参股、合作等外部前期业务合作文件。4.2归档方法

4.2.1文件、资料的正件与附件,正本与底稿等应一起归档。原件正本必须归档,执行机构只能留用原件副本或复印件。

4.2.2卷内文件排列有序,须条理、系统化,按时间顺序和重要程度排列,使卷内文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2.3案卷封面字迹应工整、清晰,封面用毛笔或钢笔书写。4.2.4注明起止日期、件数、页数。附详细卷内目录。4.3归档要求

4.3.1归档资料必须具有成套性、完整性。独立业务或部门资料应尽量分类归档,相关业务应尽量归于同类。

4.3.2归档资料必须层次分明,按时间及阶段归档以便符合其形成规律。

4.3.3归档资料必须符合各类档案管理范围。类别划分应涵盖公司业务的所有方面;归档资料必须真实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真实内容及历史过程,任何档案资料均不得经过修改、删减或取代等处理。4.3.4公司员工因外出参观学习、参加重要的会议收集的各种材料必须归档,未经签署归档意见,财务部不报销差旅费。

4.3.5当年形成的各种材料,次年2-3月各部门和子公司整理后向总经办移交归档,重要的文件需及时归档。4.3.6归档的文件必须符合归档的要求。

4.3.7归档时应填写移交清单,履行交接手续。5.档案保管

5.1归档资料需进行登记,编制归档目录。

5.2档案要分类,分卷装订成册,保管要有条理,主次分明,存放科学。

5.3属于公司保管的档案:公司各部门及各下属子公司各部门做好平时文件的预立卷工作,并在次年2-3月将需归档的预立卷的文件整理成册移交总经办保管。

5.4属部门和子公司保管的档案:各分级保管者在每年的三月三十一日前将档案总目录、预立卷材料的目录交总经办。

5.5公司总经办应有存放档案的档案室,各部门、各子公司应根据保存档案数量,设置存放档案的箱柜,并具备防火、防潮、防虫等安全条件。

5.6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所负责的档案资料,了解利用者的需求,掌握利用规律。

5.7所有档案资料必须分类长期保存,不得遗失、损坏。档案遗失、损坏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处罚责任人。6.档案借阅

6.1档案属于公司机密,未经各部门分管领导批准不得外借、外传。外单位人员未经分管领导批准不得借阅。

6.2借阅档案,借阅人必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并填写档案借阅登记表。档案借阅表的主要内容为:档案名称、等级分类,借阅事由,时间,借阅人,负责人,经手人等内容,表格由公司统一制定。6.3借阅档案者必须妥善保管档案,不得任意转借或复印,不得拆卸、调换、涂改、污损、划线等,归还时保证档案材料完整无损。7.档案保密制度

7.1档案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案,分别用文字标示。拟制文件时,需在文件首页右上角标注密级。

7.1.1绝密档案:涉及公司重大决策的核心机密,如董事会、公司经营体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兼并关联企业等文件,公司项目招投标文件、财务账册、营销策划方案、项目设计方案等文件。7.1.2机密档案:公司重要证件批文、合同协议、技术资料、人事劳资体系等文件。

7.1.3秘密档案:可内部公开的一般文件资料。

7.2借、查、阅秘密级以上文件不准抄录、照像,不准带离办公区域。

7.3复制秘密级以上文件需经分管领导以上人员批准,与原件等同管理。复印件须由档案管理员注明拷贝字样。7.4涉秘档案不得以普通邮件寄发。

7.5外出工作携带秘密级以上文件,必须有保证文件安全的措施。7.6严禁将秘密级以上文件的废品向收购站出售。

7.7保守档案机密。档案人员或查阅档案者,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档案内容。8.档案销毁

8.1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允许无权销毁公司档案。

8.2档案销毁须由档案管理员填写销毁清单并报公司分管领导及有关人员会审批准后销毁。销毁的档案清单由档案员永久保存。8.3销毁档案时应有两人以上负责监销,并在清单上签字。9.附则

9.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9.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9.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五章 印鉴证照管理制度

1.目 的

为了规范公司印鉴证照的使用,加强对印鉴证照的管理,保证印鉴证照的使用符合公司需要,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应制定细则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3.权责说明

3.1公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等由专人保管,财务专用章由分管领导指定专人保管。

3.2各部门印章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4.印鉴保管

4.1公司印鉴及各部门印鉴必须加锁保管,不能随意放置。4.2印鉴不准出室,原则上严禁外借,特殊情况须书面申请并经批准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带章外出。

4.3如因管理不善,造成事故,视情况追究保管人和用印人的责任。5.印鉴使用

5.1印鉴使用由用印人填写用印申请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批准后用印。各部门印章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即可。否则,印鉴管理人应拒绝用印。

5.2印鉴保管人应在印鉴使用登记表上记录文件名称、页数、份数、申请盖章部门、经办人、日期等用印事项。印鉴管理人应保留1份用印文件原件,按公司规定送办公室存档。

5.3不得开具盖有印鉴的空白介绍信、证明或者在未写字的页面上加盖印鉴。如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由分管领导书面同意,领用后必须报告使用情况并将复印件返回印鉴保管人存查。未使用的必须交还印鉴保管人。

5.4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证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等,须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5.5公司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等必须专章专用,严禁混合代用。

5.6在不影响公司声誉,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可能的损失的情况下,经分管领导同意,可为公司员工出具的证明、介绍信、申请等材料加盖公章。

5.7已通过审批的合同凭合同审批表盖章。

5.8总公司人员需加盖各分子公司印鉴仍按本制度执行。6.证照使用

6.1证照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及公司规定,严禁外借。

6.2证照原件原则上不得带出公司,如遇特殊情况需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并在办好借用手续后方可借出,用后必须及时归还。

6.3证照复印件的使用:必须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印证照,并在证照复印件上盖“仅限于*****使用”条章,写明用途。7.附则

7.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7.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7.3本规定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六章 办公用品管理规定 1.目 的:为了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规范公司办公用品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根据本规定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

3.权责说明:办公用品由总经办统一采购并发放,实行采购与保管“人员分开、责任分开”的原则。

4.办公用品的界定:本规定中办公用品指办公用复印纸、水笔、笔记本、信笺、纸杯等。5.办公用品的采购:

5.1办公用品由总经办设置最低库存线,办公用品保管员应根据最低库存及时提出采购申请。

5.2办公用品由总经办安排专人进行采购,但总经办应于每年4月30日和10月31日前组织一次对供应商及办公用品价格和质量的筛选、考察,并将考察情况书面报告分管领导。5.3办公用品购回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5.4办公用品采购责任人要遵循“量足质优、开支适当”的原则。6.办公用品的保管

6.1办公用品管理员应建立办公用品台帐,准确记录办公用品入库、出库和库存数量、单价及金额。

6.2每月5日前管理员应提供上月办公用品月报表,月报表内容包括:上期库存余额、入库总额、出库总额、本期库存余额、各部门领用种类及金额等。

6.3每季度第三个月最后一天,由总经办组织办公用品盘点,填写办公用品季报表和盘点表等,并对盘点情况作出说明。

6.4如办公用品帐物不符,查清原因后由责任人及其分管领导承担责任。

6.5办公用品管理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7.办公用品的领用

7.1 领用时应按保管责任人的要求进行签收。领用办公用品时应填写“办公用品申领单”。

7.2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总经办根据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清单发放办公用品,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7.3超过本规定界定范畴的办公用品,需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申购、领用。8.附则

8.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8.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8.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附:

第七章 办公设施管理规定

1.目 的:为了确保公司办公设施的合理使用,规范办公设施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各子公司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3.权责说明:

3.1办公设施的购买、配置等由总经办负责。

3.2办公设施使用部门和使用人负责办公设施的保管。

4.定义:办公设施指办公事务用的桌椅、会议桌、洽谈台、文件柜等物品。

5.办公设施管理

5.1办公设施由总经办统一购买、配置、分发、领用、修缮并记录台账。

5.2台账按部门分别设置,分别记录各部门领用、借用和使用办公设施的情况。

5.3供应或配置的办公设施,记录部门名称、物品编号,以及购置日期等。任何人不得擅自调配或使用该办公设施。

5.4各部门负责人对其部门所配置的办公事务用物品,负有使用与保管的责任,防止办公设施被盗、被挪用以及污染与破损。5.5使用者调离时,总经办根据人力资源部的调离通知对办公设施另行安排。6.办公设施保管

6.1办公设施采取“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使用者具有不可推卸的保全与维护责任,使用者不得委托他人保管家具。

6.2未经使用者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动用已经投入使用的办公设施。6.3办公设施破损或污染需要进行修理与清洗,各部门应与总经办联系,由总经办负责办理各项修理与清洗事宜。

6.4因管理或使用不当造成办公设施毁损、丢失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直接经济损失。

7.办公设施报废:总经办经检查确认破损家具已经没有修理必要时,应书面向分管领导请示是否予以报废处理。8.附则

8.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8.2本规定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8.3 本规定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八章 车辆管理制度

1.目 的:为了规范公司车辆管理,使公司车辆得到合理配置、调度及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制度制定细则报总公司备案。3.权责说明:

3.1公司车辆实行定人定车原则,总经办为公司车辆管理部门。3.2本制度所指车辆包括公司购买个人使用的车辆和各部门共同使用的车辆。4.车辆调度

4.1公司购买个人使用的车辆原则上由使用者个人使用,对于本部门的客人接待原则上使用该车,应与公司签订《车辆管理责任书》,由使用者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特殊情况下,个人使用的车辆应服从公司的统一安排和调度。

4.2各部门共同使用的车辆由车队负责调度。用车人一般应提前半天将填写完毕的“派车申请”交车队,车队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出车。紧急派车应于事后完善派车程序。去威光公司用车通常提前一天申请,以便合理安排出车。

4.3驾驶员凭派车单出车后,应填写行车记录表,同时将有关票据一并交用车人签字,否则由驾驶员承担相关费用。4.4如遇节假日,值班领导可安排值班驾驶员出车。4.5派车顺序

4.5.1董事长、总经理用车。4.5.2接待各职能部门领导。4.6以下情况不予派车

4.6.1一般公务活动,如送一般资料,零星采购等。4.6.2就近办理的公务活动。4.6.3公司人员搭乘飞机。

4.7公用车辆下班时间车辆必须停放指定位置,周末应将车钥匙交派车人管理(值班车除外),不得公车私用。

4.8公司车辆不得私自外借,如需外借,须填写《车辆外借申请表》,并交公司分管领导审批。5.车辆维修保养 5.1车辆责任人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每天出车前,对车辆进行例行检查和卫生清理,并填写车辆检查登记表,如出现因缺油、缺水而造成的车辆故障,维修费用自行承担。

5.2公司所有车辆的维修、保养由车辆责任人提出申请,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经车队核准后在公司指定维修厂办理,私自外修费用自行承担。

5.3 车辆发生故障时,应电话通知公司车辆管理人员,以便及时确定维修事宜。

5.4车辆维修过程中,驾驶人员应当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立即向技术员反映,车辆修复后,须通过技术员检验后方可签字出厂。5.5车辆如需更换零部件,必须事先向车辆管理员报告,否则,自行承担所有费用。6.费用管理

6.1驾驶员应节约用油,不得私自为他人加油。

6.2驾驶员每月长途补贴报销程序如下:驾驶员将“派车单”、“费用单据”交车队负责人审核,并由车队负责人填写行车补贴记录,按规定程序报销。

6.3停车费和其他费用经车队负责人审核,交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6.4车辆在外地发生故障所产生的费用,必须由用车人签字后方可按照规定报销。

6.5车辆的油耗应与车辆行驶里程相符,如差额过大,且无法说明原因,由驾驶员承担差额部分的80%。

6.6车辆的年审、保险及养路费等可预见固定费用,须按规定申报资金计划。

6.7车辆的长途使用费用,按照派车单的记录,落实到各用车部门,在费用报销时单列。

6.8公司车辆维修费用必须根据“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批准的项目进行开支,同时做好记录。特殊情况下可事先告知车管人员和分管领导,手续后补。

6.9公司车辆个人使用的维修费,个人部分按照公司规定比例进行分摊。

6.10每年3月31日前向分管领导提交修理厂和保险公司的综合考察报告。7.驾驶员管理

7.1公司驾驶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安全驾驶,礼貌行车。

7.2驾驶员应每天对所驾驶车辆进行清洁(包括车辆内部和车辆外部)。

7.3驾驶员应爱惜公司车辆,注意车辆的日常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7.4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它性能是否正常,发现缺失立即补充,出车返回后要检查油量,发现不足立即加油,不得出车前临时加油。

7.5驾驶员如发现所驾驶车辆出现故障需要检修,应立即报告车队负责人,以便及时调整车辆和安排进厂维修;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将车送厂维修。

7.6出车在外或出车返回,停车应确保车辆安全。如因不按规定停放造成车辆丢失或损坏,经济损失由驾驶人员自行承担。

7.7驾驶员对自已所驾驶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确保出车时证件齐全。

7.8下班后驾驶员应注意休息,上班时不得疲劳驾驶,严禁危险驾车和酒后驾车,由此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概由驾驶员负责赔偿。7.9车内严禁吸烟,本公司员工在车内吸烟,应有礼貌地制止;公司客人在车内吸烟时,可婉转告知本公司陪同人员予以劝止。7.10驾驶员对乘车人员要热情、礼貌,举止文明。不能主动与客人交谈,应树立公司良好窗口形象。

7.11上班时间不得串岗;出车返回,应立即向管理人报到。

7.12对工作安排,应无条件服从,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对工作安排有意见的,可事后沟通。

7.13驾驶员出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及时通报,说明原因。

7.14任何时间应保持通讯的畅通。

7.15下班后车辆应停放在指定地点,不得私自用车。

7.16驾驶员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已保管车辆交予他人驾驶,发现后按200-500元/次罚款,并同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7.17严禁私自出车,一经发现处以200元罚款,累记三次,公司将予以辞退;

8.车辆及交通事故处理

8.1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员要立即报警、报险,并保护好现场,同时将情况向车辆管理人员报告。车队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了解事故经过,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办理相关手续。

8.2公司公用车辆在工作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所产生的费用,根据责任的大小按比例承担。其承担比例为保险公司赔偿后剩余部分公司承担90%,个人承担10%。

8.3在工作时间发生车辆丢失或损坏的,公司应根据情况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罚。

8.4擅自公车私用发生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理赔后,差额部分由用车人全额承担,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所有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民事或刑事责任)由当事人全部承担。

8.5公车私用造成的车辆丢失或损坏,由当事人承担经济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8.6其他原因造成车辆事故的,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9.附则

9.1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9.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9.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九章 接待管理规定

1.目 的:为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规范公司的接待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

3.权责说明:总经办负责接待工作的统一管理,对涉及较强业务性的接待事务,由有关部门牵头对口接待总经办予以配合。4.接待原则:

4.1强化公关意识,宣传企业形象,广泛获取信息。

4.2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原则,符合礼仪要求,杜绝随意性。

4.3厉行节约、热情周到的原则,根据来宾的身份和任务执行不同档次的接待标准。5.前台接待

5.1前台人员应礼貌询问来宾意图。

5.2客人进入公司和客人留言、留物,均要进行详细登记。

5.3前台应先致电来宾需会见的职员,确认后带入会客区或者其他会见地点。

5.4未经需会见人员确认,不得允许来宾进入办公区域。6.工作接待

6.1接待申请:各部门若需总经办安排或者配合接待,由各部门填写接待申请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交总经办实施。6.2接待要求:

6.2.1根据公司及客人的需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计划周密、主次分明、举止文明,不擅自在授权范围外作任何决定和承诺,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西藏药业的品牌形象。6.2.2接待人员要熟悉接待服务管理知识,掌握公共礼仪规范,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本省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和风景名胜的一般知识,并具备必需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3了解来宾情况:包括单位、人数、性别、身份、以及年龄健康状况,来宾的目的要求,交通工具,车次航班和抵离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安排食宿等。

6.4拟定接待方案:包括接待工作的组织分工,陪同人员,食宿地点及房间安排,餐费标准及宴请意见,交通工具,费用预算,活动方式,日程安排,汇报内容以及参与人员等。6.5根据接待方案进行正式接待。7.附则

7.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7.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7.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十章 内部资料管理制度

1.目 的:公司内部资料有利于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形象提升公司品牌,为了加强公司内部资料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子公司。3.内部资料组织

3.1为了提升内部资料的制作质量,各单位领导应重视内部资料的采集等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

3.2 各单位指定一名或多名记者,负责本单位内部资料的采集工作。4.内部资料不得有如下内容

4.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4.2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4.3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4.4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4.5泄露国家秘密的;

4.6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4.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

4.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5附则

5.1 本制度由信息部负责解释。

5.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5.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篇2

(一) 研究背景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的通知财会[2012]21号中的规定, 要求事业单位自2014年1月1日起按照要求执行相关的内控实施方案, 并且要求各事业单位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 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通知》中的一系列要求如何执行, 对内控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的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挑战, 风险如何确定, 怎样去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需要哪些工作, 内控环境如何判断, 对事业单位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

(二) 内控建设环境调查

开展内控建设研究前应当首先对医院内控建设现状有所了解, 因此本文首先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内控建设情况做了调查问卷研究。主要针对内控制度了解情况, 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35份, 其中临床人员答卷20份, 机关后勤人员答卷15份, 发放的答卷全部收回。下面是调查结果分析:

1. 对内控制度了解情况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显示, 只有23%的人员了解内控制度建设, 77%的人员处于一般和很少了解, 机关后勤人员中更是有80%的人员是一般了解和很少了解的。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临床人员相对后勤人员对内控制度及内控目标的了解程度较后勤人员略有提高。在内控环境建设中, 人员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临床人员学历普遍较高, 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不同的。选拔高素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也是内控环境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另外调查结果表明, 由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内控制度, 因此需要在制度建设前期开展宣传和培训, 说明内控制度是什么, 内控的目标是什么, 只有调动全体的积极性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 内控制度并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 需要全单位各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才可以顺利完成。

2. 对职工是否支持内控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在35份问卷中有28份80%的被调查者支持内控制度的建设, 另外7份中有5份表示听领导安排, 其中的4份为后勤人员, 可见后勤人员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消极, 同时反映出机关后勤中对领导权威存在过度“重视化”的问题, 使得制度和流程存在“人为化”的原因难以规范。这也是造成事业单位办事效率低, 工作懒散的一个因素。

3. 对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情况进行调查

从调查结果中看出, 21位被调查者60%的人员认为制定且执行了风险控制措施, 其中17位来自于临床人员, 可以从调查结果看出临床科室对风险进行了较为严格且有效的控制, 例如:病房护士的送药推车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提示标语如“您一查三对了吗”, 并且有各种表单去防控医疗风险, 病例, 底方, 诊断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可见医院在应对医疗质量控制风险方面确实非常重视, 也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后勤管理相对医疗方面管控较为薄弱, 15位被调查者中只有6位表示制定且有效执行, 可见机关及后勤方面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是需要加强的。

二、内控建设工作流程建议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目前医院职工普遍对于内控制度并不了解, 同时机关后勤人员对于内控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同时存在着领导权威过大的问题, 针对目前的医院及卫生医疗机构的环境状况, 提出以下内控建设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汇总结果形成内控制度阶段, 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

(一) 准备阶段

1. 进行全面宣传

向院长, 院长办公会, 医院党委会等管理层明确内控对医院的作用, 使内控建设得到管理层重视, 如果领导者对于内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内控制度将难以得到有效实施。明确内部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责任, 各级管理层和全体职工都应当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 让全体职工了解到建立内控制度的好处, 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内控的建立于实施, 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不是被动地遵守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最后明确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 是对医院发展目标过程的控制, 是一个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必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地持续改进。

2. 成立内控工作小组

确定组长和成员, 明确工作开展流程, 以及设置工作进度表, 完成时间限制。了解建立内部控制需要覆盖的工作范围, 涉及到哪些部门, 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 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

3. 确定各部门联系人

由内控小组组长首先应组织各部门领导开会, 与各部门领导沟通, 确定各部门的联系对接人, 最好是一人以上, 确立各部门的第一联系人和第二联系人, 各部门的联系人需要对业务流程非常了解, 同时明确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分工及业务范围, 以及各部门的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有哪些, 由组员做会议记录。

4. 对业务流程进行编号和整理

根据上一步的工作结果绘制部门组织结构图, 并整理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情况。分解业务流程, 并对业务流程进行编号。

5. 对内控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具体包括业务访谈技巧培训, 建立业务访谈模板, 如何填写等。业务访谈模板建议表格化, 表格中具体表头应包括, 业务流程标号, 业务流程名称, 具体访谈内容, 涉及制度, 涉及表单, 负责部门, 表格下方记录访谈人和被访谈人签名, 同时记录访谈日期, 访谈后访谈人应将访谈结果与被访谈人沟通, 确认无误后签字。

6. 根据业务流程及岗位设置进行小组分工。

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访问对象。并且建立小组分工表格。小组分工表格应记录小组成员, 访谈了流程, 访谈部门,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以便工作有序开展。

(二) 实施阶段

1. 医院层面

主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内控环境分析, 问卷设计要简单明了, 回答选项要尽量通过选择“是或否”来完成, 内控环境主要包括对职工是否了解医院的发展目标, 是否医院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主要对内控环境的几个要素进行了解, 包括医院文化, 组织机构, 人力资源等要素。

2. 业务层面

实施中主要采取个别访谈法, 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业务访谈, 主要对业务层面进行风险分析, 确定各业务层面的风险点, 访谈前应根据内控评价需求形成访谈提纲, 撰写访谈记录, 记录访谈内容。生成业务访谈记录表, 并注意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员的解释是否相同。对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及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 形成结果阶段

内控工作组成员根据业务访谈记录表以及认定的风险及相应防控措施初步生成工作初稿, 在业务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按照各个业务生成业务描述文字部分, 包含业务目标描述, 业务风险点描述, 业务风险点管控措施等几个要素, 根据各个业务流程分配分值, 确定管控要件 (需要哪些表单, 需要哪些级别的人员进行审核签字) 生成业务评分表, 评分表应当包括业务流程步骤, 控制点描述, 控制点分值, 管理控制要件, 不相容岗位或职务, 管理控制权限, 检查提示等内容。同时根据业务流程绘制流程图。

(四) 报告反馈与跟踪阶段

1. 对风险点管控措施进行测试, 主要可采取穿行测试的方法:

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交易作为样本, 追踪该交易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或其他经营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 即该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 以此了解控制措置的有效性, 并识别出关键控制点。

2.

对穿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了解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有效, 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3. 报告阶段:

内控工作组汇总工作评价结果,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全面复核、分类汇总, 对缺陷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风险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综合分析, 综合内控工作组工作的整体情况, 客观公正的编制内部控制制度, 并报送院长办公会, 院党委会批准执行。

4.

内控工作组应在制度中明确, 内控评价工作应每年至少一次, 以及具体测试的时间及测试形式, 以保证医院自我完善内控体系。

三、相关问题与建议

(一) 人员缺乏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没有独立的内控工作部门, 要建立内控制度成立内控工作组多是由财务和审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由于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局限性, 对于内控建设和评价方法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从来没有接触过, 因此需要聘请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对内控工作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 内控工作组成员积极性难以保证

主要原因是小组成员是由财务或审计部门抽调而来, 这些成员除了内控建设工作以外还有很多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 难以保证小组成员的培训时间, 以及是否愿意参加培训, 或是愿意完成兼任的内控工作。由于未聘请事务所进行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本身可以为单位节省大笔经费, 建议各单位对内控工作组成员给予一定的补贴, 以提高小组成员积极性。

(三)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尽相同, 如何认定风险, 如何管控风险, 需要哪些要件是整个内控体系建立的核心, 目前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中列示了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的各种风险因素, 可以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认定和识别, 形成企业的风险清单, 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事业单位内控来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仅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 并没有对风险进行认定, 只是将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部分规定条文进行罗列, 并未明确业务中的至少应包括的风险点以及对应的管控措施, 因此导致医院进行内控制度编制时需要自己重新进行风险点认定, 增大了很多工作难度。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 形成工作组, 按照财政部会计司出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编制事业单位可以参考的相关规范讲解, 以便和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将医院管理,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具体岗位中去。

摘要:本论文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实施流程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般大型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往往需要聘请专业事务所, 花费不菲, 对于依靠财政补助的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医院等非盈利医疗机构来说这样的花费可能难以得到资金上的支持,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根据现有条件可以切实实施的内控建设流程, 以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风险点,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强化行政事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加强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设

1.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依法通过预算安排、上级拨款、业务活动收入等途径获得的各项货币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入账。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

2.重大货币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3.建立、健全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全面、连续、逐笔记录货币资金来源和支出用途,随时掌握货币资金动态,防止收支不清和差错,杜绝私自挪用货币资金行为。

4.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报请负责人审批处理。

5.有库存现金的,出纳人员应每天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应指定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以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并视情况作出处理。

二、加强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建设

1.对实物资产的购建实行计划管理。实物资产购建计划在内部各部门或定期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编制,并应经负责人审查批准。固定资产年度购建计划须经领导集体审查批准。

2.建立实物资产购建等活动的授权审批制度。在制定授权审批制度时,充分考虑的性质、规模、实物资产的类型等因素。重要实物资产购建必须由领导集体决策审批。

3.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至少于年末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一次。实物资产的年度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人或其授权的领导人员负责组织,并成立专门的实物资产清查小组。实物资产清查盘点时应编制“实物资产清查盘点表”,对各类实物资产的清点实有数、账面数、差异情况和质量情况进行确认。实物资产清查盘点表须经清查盘点工作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4.重要实物资产需要报废、出售、外借、调拨等处置时,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批。重要实物资产需要报废时,还需组织必要的鉴定工作。需要上缴政府公物仓进行集中处置的,应按政府公物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专项资金控制制度建设

1.对各项专项资金实行计划管理。编制的专项资金收支计划应由领导集体负责审查,并提交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严禁侵占、挪用专项资金。

2.对各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或上级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的检查、验收。

四、加强财务报告控制制度建设

1.财务情况说明书反映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专项经费使用及资产变动的情况,说明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等。

2.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的规定和要求,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符合实际情况。

3.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支水平及变动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4.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反映的真实情况,并由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字并盖章。设有总会计师的,财务报告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字并盖章。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控制制度建设

1.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以及相互分工作出合理安排,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设置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严格规范上机操作和日常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以及相应的制约机制,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3.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权限设置制度,禁止未授权人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

4.建立健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管理制度,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并重视数据资料管理与保密、数据备份管理。

六、加强监督检查

1.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机构和岗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2.明确各项财务、会计业务的检查内容、检查重点、检查程序和检查方法,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全面、有效。

参考文献:

[1]金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科学之友(B版),2008-12-15

[2]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山西科技,2010-09-20

[3]李慧娣,金国维: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10-04-15

[4]裴青山:国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10-01

[5]段慧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16

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 篇4

第二条各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负有教育、培训和管理的责任。积极组织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各类培训。

第三条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严格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执法。

【范文网】

第四条培训方式分为专业法律培训和综合法律培训两种。

专业法律培训是指以与城市建设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内容的培训。专业法律培训可视工作需要随时举办,由各部门分别组织。

综合法律培训是指以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内容的培训。综合性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由区法制办统一组织。综合法律培训的内容,包括对各类行政执法人员普遍适用的有关规范行政执法、促进依法行政方面的综合法律知识。

第五条法律培训必须确保培训效果,实行有培训有考核。培训考核结果应作为考核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定期培训原则上每年举办1-2期。

第七条落实好必要的人员及培训经费,以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培训的实施。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篇5

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节俭理政、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制止奢侈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为建设效能政府做出积极贡

献。

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厉行节约、节俭理政。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精神,针对我省部分行政机关行政成本增长较快、开支不合理,甚至出现铺张浪费的问题,2010年,全省县以上行政机关要重点加强对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公务用车购置、会议、庆典及论坛、出国(境)和出省考察,以及楼堂管所建设的管理,通过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细化部门内部控制、推行公务卡结算、规范政府会议和公车购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将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目标

推行行政成本控制,目的在于抑制行政成本过快增长。既要保障合理的行政成本增长,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又要通过强化管理,避免行政部门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额外损失,提高行政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促进政府部门提能增效。

按照行政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原则,坚持经费保障与行政成本控制相结合、行政责任与加强监督相结合,确保行政成本控制工作健康有序开展。2010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目标是: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楼堂馆所一律不新建,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

三、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3月)

1.成立领导机构。为做好全省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推进工作,经省政府同意,3月10日,省财政厅牵头组织成立了云南省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推进协调工作小组,由财政厅厅长陈秋生任工作小组组长,财政厅副厅长张云松,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杨启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刁殿伟,省监察厅副厅长赵志彬,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焰平,省审计厅副厅长吴绍吉,省外办副主任甘雪春,省政府督查室副厅级督察专员安南,省编办副主任郭华任副组长,财政厅相关处室和省级八个相关部门对口处(室)主要负责人为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厅行政政法处任建洋处长担任,办公室成员从财政厅办公室、预算处、行政政法处、经建处、监督检查处、绩效管理处和科研所各抽1名工作人员组成并作为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全省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州(市)财政部门要成立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推进协调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于3月25日以前上报省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推进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2.制定完善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工作方案。按照行政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将工作方案下发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

3.启动宣传工作。根据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实施步骤制定宣传计划,借助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适时适度宣传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营造舆论监督环境。自3月起,编发《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简报》,开展宣传工作。

(二)推进阶段(4-6月)

1.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制定方案。指导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制定完成行政成本控制实施方案。省级各部门和各州(市)按照行政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工作方案于4月上旬上报办公室。

2.摸底调查。省级各部门和各州(市)完成行政成本控制指标执行情况以及相关统计表格上报等摸底调查工作,为2010年实施行政成本控制量化考核奠定基础。

3.梳理分析。对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上报的行政成本控制指标执行情况以及相关统计表格、工作方案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问题,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制定调研提纲。

4.调研指导。分别对省级部门和州(市)前期开展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研究对策。针对存在困难和问题,研究完善推进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

6.统计分析。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做好上半年行政成本控制执行情况统计分析和总结研究的基础工作,为上报上半年工作总结作准备。

(三)深化阶段(7-11月)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篇6

为规范局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治档水平和执法质量,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局新录用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执法。

第二条 新录用公务员在试用期内接受不少于10天的相关法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培训率必须达到100%。通过培训,着力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职位要求、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第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亮牌执法。

第四条 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下列培训:

1、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公共法律、法规的岗前培训;

2、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

3、本局组织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岗前培训。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后必须按要求参加下列定期培训,考试:

1、市政府每年统一组织的涉及政府行为共同规范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等法律、法规的培训考试;

2、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考试;

3、本局组织的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考试。

第六条 上岗前,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除参加前两条规定的培训外,还应加强自学,不断扩大、更新知识面,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执法用法水平。

第七条 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或自学,都应建立学习笔记,不断总结执法经验,规范执法行为。

第八条 培训考试,除按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外,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岗前培训考试必须达到80分方可上岗。不达80分者,给予一次复习、补考的机会。经补考仍不达上岗分数线的,自动取消上岗资格。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篇7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 运转环节少, 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 只需要用老实可靠的人, 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同时, 内控制度没有与业绩考核挂钩, 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业绩考核作为一个诱导单位行为的手段在单位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这一点, 往往内部控制度没有与考核挂钩, 形成了一种注重考核, 不重视内控的做法。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 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刚性不够。其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强调上下级关系, 忽略不核算经济效益用经验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

相当一部分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对内部控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或者说是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 现存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方面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如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制度, 没有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根本无法实施。因此, 对建设中出现的漏洞没有一套可行的制度、程序来堵住漏洞的发生, 致使财务管理混乱, 极易造成损失, 更谈不上什么效益。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看, 与企业相比,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特别是“一把手”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二)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

如有的单位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 自己都不遵守制度, 经常使用例外原则, 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 单位其他成员也不重视;又如有的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 能力不强, 执行力度有限, 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 就是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 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不够, 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现象”,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法执行。

(三) 会计工作基础非常薄弱。

在会计工作方面,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从会计凭证看, 忽视签字;多见事后批准, 少见事前控制;对货币资金支付, 缺少授权付款凭据, 支票签发印章由一人保管, 相关内部控制不能实现;对会计凭证的装订, 只考虑时间顺序, 未考虑业务类型, 各种业务混装在一起, 不利于汇总和核对。从会计账簿看, 重视分类账, 忽视备查账;重视金额记载, 忽视事由记载。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只重视会计报表的提供, 忽视财务情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管理部门指标考核需要, 很少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研究单位管理中的问题, 发现问题, 没有为加强内部管理提供帮助。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首先要根据内部控制的内容确定关键控制点, 抓住关键的控制点去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受到效益成本原则的制约, 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只能抓住关键的控制点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 控制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 以及奋斗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 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观念, 设立并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 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 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 且责任与权利对等, 以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灵活运用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各种管理控制方法, 重视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 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 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

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业务的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 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行政事业务时, 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 均要经过复核, 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 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 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 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 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 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 成立一个直接归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

(三)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 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似乎都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 而对问题出现后的处置很少涉及。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全过程的。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的控制则是让单位活动按照一定的决策方向、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 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 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 进而达到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 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因此, 必须加强事后控制, 使单位及时、顺利克服各种困难, 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人的内部控制。

无论是财的内部控制, 还是物的内部控制, 都离不开对人的控制。一方面, 一种财或物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无论它何其完善, 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 如果主管不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去设法理解和揣测他所领导的下属之喜怒哀乐, 将不可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且会随时发生, 管理之绩效自然也就难以达成了!另一方面, 控制的目的最终都必然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只要人的行为是合规的, 对这种合理行为的控制就没有必要;反之, 只要人的行为不合规, 对不合理行为就必须加以控制。

因而, 财和物的控制的方法、程序、制度、机制等在很大程度上可看成是内部控制中技术性的要素, 而对人的控制才是内部控制中理念性的要素, 它对其他内部控制起着基础作用。作为管理者, 一方面要学习技术性的东西, 另一方面还必须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体会出一些最重要的理念来。所以, 真正的内部控制还必须在人的内部控制上下工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员工素质的高低程度, 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忠诚、正直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 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 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强, 要求他们的政策性、法制性强, 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所有公务员, 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所以单位应注重员工的后续培训, 以适应管理的要求。

(二) 积极选用劳务外包方式。

规模小, 不相容职务分离难以做到, 建议对有些工作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解决, 比如保安服务采用直接从保安中心聘请保安员这种:“劳务工”的形式, 这样, 行政事业单位既不用负担固定工费用, 减少人工成本支出, 降低正式用工带来的劳动关系风险;又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不兼容职务做到了分离, 达到了内部控制的目的。除成本效益原等因素外, 对外包风险管理方案制定时, 还应考虑评估外包工作质量、自身商业机密的保护以及防止自身对风险解决外包产生依赖性风险等。

参考文献

[1]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年9月[1]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年9月

[2]陈继云:《COSO报告与内部控制研究》, 《上海会计》2006年第6期[2]陈继云:《COSO报告与内部控制研究》, 《上海会计》2006年第6期

行政内控制度培训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近年来,财务风险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而伴随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它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就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与商业企业相比较,具备其特殊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另外,行政单位属于非盈利性组织,所以内控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旁支,主要是由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其预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考量、辨别以及分析评价,并且挑选恰当时机采用高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用经济科学的办法进行处理,保证预算资金不遭受损失,并且达到预期绩效标准的管理活动。

而内控制度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实行,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准以及风险预防能力,为推进单位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目标而订立的流程和策略。

内控制度本身并未将风险管理当成是中心工作,而是将其作为自身的组成元素。我国的相关政策从发展策略、资金管控、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可能形成的财务风险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我国2009年颁布的应用指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在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建设。

二、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机构,它以公共服务为目的,其组织结构、部门设立、职能权限等方面会受到各类体制和规定的束缚;其在资金来源、资本构造、会计处置等方面与盈利性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较小,但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却较为复杂。《规范》及《指引》尽管在基本理论、准则、方法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做出了规定,但其设计思路主要是针对企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所以,建设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系统,显得迫在眉睫。其建设对策如下: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明确职责,强化全体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COSO报告表明,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重要一环,积极的内控意识是保证内控制度得以全面执行的前提。我国国内某专家在对大批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后指出:很多企业在建构内控系统时,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内部控制程序中的文档、记录和管控活动的测验方面,却往往忽略内控的软环境,例如:企业文化建设、风险观念灌输、长远发展战略的订立等;所以,其执行力度远远达不到标准,内控制度流于表面。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本位主义、一言堂、形象工程等现象更为普遍,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始终停滞不前。所以,要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就需要重视软环境,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应建立起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的向心力,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风险知识培训,让员工养成风险意识,打造机关单位风险管理文化。

2.订立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责任书,保证各科室的管理者是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因为风险问题造成内控制度失效的,除开对当事人进行惩处外,还需要追究上级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的职责。

3.将预算资金风险管理归入单位目标考核管理系统,预防急躁轻进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害。

(二)在内控制度中设立科学的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目标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有三个目标,即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遵守相关条例。而科学的预算资金管理目标能推动内控制度的建设,而且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起到监督作用。

1.内控要做到有的放矢,它会遵照预算管理的目标、方向和渠道进行科学管控。

2.内控可卓有成效地规避预算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现象,有效的内控将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并提升预算的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整体目标是获得并高效利用预算资金,以最大程度地履行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的发展,即让预算资金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它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终极目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因此,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建设时,除开重视预算资金的合理性目标外,还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依法运用收入资金,重视国有资产的保护,预防国有资产闲置或浪费;重视资金使用绩效,预防资金链的断裂。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预算不到位引起的。“没有预算,各项工作无法开展”这句话明显指出了预算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和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措施。它不但优化配置了单位的各类资源,强化了内控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行政办公的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以内控为原则建设科学的绩效预算系统

对绩效管理理论进行比对,不难看出内控理论是有其局限性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运营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的,而绩效管理旨在建设公共资源管理的“5E”评价系统,即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以及公平性等五个内容进行检验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的内控制度是为了预防以财务风险为主的单位风险,但是预防财务风险应不影响行政资金的运作绩效。

而绩效预算管理是指:借助当代和工商管理等理论重新塑造、安排和使用预算资源的过程,它旨在用绩效引导资源分配、利用和管控等工作。建设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的内控系统就是为行政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绩效管理并非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的永动机;单纯强调绩效管理,极易使预算资金“被绩效化”,最后导致预算资金出现运作风险。因此,在单位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时,应以预算资金安全与绩效有效性为基础,将风险预警、风险考核、风险跟踪以及风险管控等风险预防措施融入到建设中,从而推动绩效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是一个繁杂的、长周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但是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也是对整体体系或单位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它需要各职能机构的参与。同时内控系统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必须由浅入深的推进和健全。伴随国家内控条例《规范》以及《指引》的发布和执行,其成功经验必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指明道路,打造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单位内控制度。此外,建立以财务风险为中心的单位内控体制,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工作中查漏补缺,规避资金的浪费,提升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 任卫宏.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4,(1):72-73.

[2] 王金玲.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2):173.

[3] 傅娆.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和执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150-151.

[4] 张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管理对策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186.

上一篇:无言的守护作文800字下一篇:广场舞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