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

2024-10-04

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 篇1

日前,县邮政分公司认真落实提升邮政服务质量的文件要求,把无着邮件管理纳入日常检查工作中,加大对无着邮件检查力度,在全分公司大力开展无着邮件清理整治活动。

此项活动从五月初开始到七月末结束,分自查、整改、总结三个阶段。自查阶段,市场部拟定下发了附有无着邮件统计分析月报表、无着邮件奖惩制度、无着邮件登记簿、无着邮件营业收寄环节业务制度、无着邮件分拣、封发、投递环节业务制度的《鸡东分公司开展无着邮件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并实行边查边改,按照方案要求对档案、营业、投递、分拣、封发等环节进行全面排查,严格落实环节管控和质量考核等制度;在整改阶段,主要以听取汇报、现场检查、寄发试信、走访用户、情况反馈等方式接受省公司的检查验收;总结阶段,接受了省分公司的跟踪复查并对前期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和再完善。通过整顿清理活动的有效开展,使该分公司收寄邮件全名址信息录入、收寄规格和封面书写合格率,分拣封发一班一清及时率,一车一清交接验收合格率以及对无法投递、无法退回邮件的界定准确率,无着邮件保管期限达标率、无着信件申请监销率均有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无着邮件的发生率,从而达到了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目的。

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 篇2

电子邮件具有方便、快捷、性价比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垃圾邮件问题也日益凸显,它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部分垃圾邮件已经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严重威胁着网络的安全稳定[1,2]。垃圾邮件具有破坏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已经成为全球化公害。不断泛滥的垃圾邮件给邮件过滤系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地过滤和治理这些垃圾邮件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

1 相关工作

现有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3]主要包括基于规则的过滤和基于内容的过滤两大类。基于规则的过滤方法如黑白名单过滤、信头分析、关键词过滤等,该方法加入的主观因素较多,抗干扰能力较弱,规则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邮件的过滤效果。基于内容的过滤方法属于文本分类范畴,近年来随着对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研究的深入,该领域的一些算法如决策树、贝叶斯、支持向量机SVM等被引入到垃圾邮件过滤的技术中,并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成为当前垃圾邮件处理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M.Sahami[4]最早将贝叶斯算法应用于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中,随即引起该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Xu[5]提出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邮件过滤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训练时间较长、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等问题。文献[6,7]将基于IP的白名单过滤、基于规则的过滤和基于统计的贝叶斯过滤算法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垃圾邮件的综合过滤。杨[8]基于网络协同过滤算法在Enron邮件集上对系统的过滤性能进行了测试。Song[9]把邮件收发者的关联度作为提取微博垃圾邮件特征词的标准。Chen[10]采用加权SVM算法对邮件进行分类。Gao[11]将动态邮件过滤技术应用到社交网络的垃圾评论在线识别系统。Bratko[12]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统计数据压缩模型的邮件过滤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泛化性能。

目前提出的各种算法对垃圾邮件的过滤有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1)垃圾邮件与正常邮件所阐述的主题内容是不同的,每种类型的邮件都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和组织结构,而现有的垃圾邮件特征选择算法只考虑词特征对分类的影响而忽略了不同邮件类别中隐含的语义信息。(2)随着时间推移,垃圾邮件的种类和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且不同客户之间对邮件过滤系统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如何实现邮件过滤系统的自我更新,满足不同客户间的差异化要求,也是一个完善的邮件过滤系统需要考虑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特征选择与反馈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将隐含的Dirichlet模型引入到邮件的特征选择环节,在不同类型的邮件集中建立各自的生成模型,分别搜寻构成各个主题的特征信息,有效降低了冗余信息和噪声数据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反馈学习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针对垃圾邮件种类实时变化的特点和客户群对邮件判别的差异性,实现邮件过滤系统的自适应调节。

2 基于类别信息的特征选择算法

2.1 LDA生成模型

LDA[13](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生成模型采用三层贝叶斯网络结构对文档信息进行建模,忽略文档中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该模型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文档是由若干个主题构成的,而主题又是由若干个词语构成的,例如一篇文档其内容可能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包含一些特定含义词语。LDA模型生成文档流程如图1所示。

LDA模型中特征项的权重可以表述为在隐含主题下生成特征的概率,V表示文档集中包含不重复的词语总数;M表示文档集中包含文档的个数;N表示一篇文档中包含词的个数;Nm表示第m篇文档中包含的词语个数;K表示文档集中包含主题的个数;θ服从Dirichlet分布θ-Dirichlet(α),用1×K的列向量表示每个主题发生的概率,α为Dirichlet分布的参数;Z服从Multinomial分布Z-Multinomial(θ),p(z=i|θ)=θi,p(z|θ)表示给定θ时主题的条件分布;w表示文档中所包含的词语分布;φ也服从Dirichlet分布φ-Dirichlet(β)用K×V的矩阵表示给定主题时词的条件分布。

2.2 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

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其前提假设为:邮件内容是由若干个主题构成的,且垃圾邮件与正常邮件所构成的主题是不同的。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将训练集中的邮件按照类别信息分成正常邮件和垃圾邮件,在各自的邮件集上生成LDA模型,并利用gibbs抽样算法获取模型参数。图2给出了该算法的框图,图中标示的参数与前文定义相同。

基于邮件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Step1输入参数KS,MS,NmS,Kh,Mh,Nmh;

Step2利用Gibbs抽样算法估计LDA模型参数αs,βs,αh,βh;

Step3利用式(1)、式(2)计算LDA生成模型变量的条件概率:

Step4将垃圾邮件特征词Ts和正常邮件特征词Th中包含的相同特征项合并;

Step5输出基于邮件类别信息的LDA特征词。

注:角标s表示垃圾邮件,h表示正常邮件。

3 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介绍

3.1 基于反馈学习的邮件过滤系统

相关反馈[14]思想起源于60年代中期,最早被应用于信息检索领域,其作为一种有指导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反馈学习按照信息检索模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反馈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反馈和基于布尔模型的反馈等。本文提出的邮件过滤系统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基于该模型的反馈算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Qi为未加入反馈的当前向量,Qi'表示加入反馈信息后的调整向量,α、β和γ为算法的调节参数,N为用户反馈信息和邮件系统更新所包含的邮件数量,Di表示原始向量空间,Nrel表示邮件与类别属性信息相关的文本数。

3.2 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

随机森林[15]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它融合了决策树与集成学习的优势。算法设计思想:在整个数据集上以一个固定概率分布随机生成多个子集,在每个子集上构造决策树,通过构建的多棵决策树来共同预测判别结果,有效降低了噪声数据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且不会陷入过拟合。随机森林算法的执行过程如图3所示。

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描述:

输入:邮件训练集包括用户的反馈信息和新增加的邮件类型X={x1,x2,…,xn},xi∈Rd,测试集Y={y1,y2,…,yn}。

其中n表示训练集中包含的邮件个数,d表示选取的特征项的维数。

输出:测试集中邮件类别C。

算法步骤:

Step1利用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提取反馈信息的特征项,根据式(3)重新构建向量空间模型;

Step2从邮件训练集抽取K个子集

利用Bagging算法从邮件集X={x1,x2,…,xn}中抽取m个样本,构造出同样大小的K个子集;

Step3构造K棵决策树

(1)从原始d个特征中随机选取F个特征,F=log2d+1;

(2)利用式(4)和(5),分别计算F个特征的信息增益,选取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作为结点的分割属性。

式中的p(i|t)表示节点t属于类别j的比例;N表示父节点上的记录总数;N(α)表示与子节点α相关联记录的个数;j表示邮件类别,j=0表示垃圾邮件,j=1表示正常邮件;

(3)重复上面的方法,构造出决策树的各个分枝;

(4)重复执行(1)-(3),直到K棵决策树构造完毕;

Step4随机森林分类

(1)将测试数据输入到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

(2)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对测试集中的邮件类别进行预测。

4 实验

4.1 实验数据及评价指标

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实验测试数据采用公开的垃圾邮件语料库CCERT和Trec06,两个语料库均来源于真实邮件,保留了邮件的原有格式和内容。CCERT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紧急响应组提供的数据集分为Jun和Jul两个文件夹,Trec06为国际文本检索会议提供的语料库,分为英文数据集(Trec06p)和中文数据集(Trec06c)两部分。中文邮件的预处理包括去除信头,分词,词性选择,过滤常用词,保留去掉词频和文档频度过高和过低的特征词,提取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英文邮件预处理包括去除停用词,词根还原(Stemming),去除信头三部分。文本表示选用向量空间模型(VSM)。

评价指标采用邮件过滤系统中经常采用的三个指标,即垃圾邮件的准确率(检对率)、正常邮件的召回率(检出率)和垃圾邮件的召回率,以及系统的精确率(判对率)。

4.2 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

表1、表2记录了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Categories-LDA)与其他特征选择算法卡方统计量(Chi)、信息增益(IG)、互信息(MI)、特征熵(TE)、文本证据权(WET)、期望交叉熵(ECE)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sp表示垃圾邮件过滤的准确率,sr表示垃圾邮件的召回率。

表1记录了在Trec06c中文数据集上的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的实验对比结果,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19 364篇垃圾邮件和9 881篇正常邮件作为训练数据,其余的23 490篇垃圾邮件和11 885篇正常邮件作为测试数据,以Chi特征选择算法得到的特征词权重作为向量空间模型的权重系数,并选取多项式分布模型贝叶斯Multinomial-Naive Bayes、标准支持向量分类C-SVC和J48决策树三种分类器对不同特征选择算法选取的特征值进行分类。

表2记录了不同特征选择算法在Trec06p英文数据集上的实验对比结果,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11 505篇垃圾邮件和6651篇正常邮件作为训练数据,其余的12 440篇垃圾邮件和6143篇正常邮件作为测试数据,选用向量空间模型(VSM)作为文本表示方法,以词频—文档频度(tf-idf)函数作为权重系数,采用Multinomial-Naive Bayes、C-SVC和KNN三种分类器对不同特征选择算法选取的特征值进行分类。

从表1、表2可以看出采取不同的特征选择算法对邮件过滤系统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同一种特征选择算法在不同分类器上表现的性能存在差异,而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的性能几乎不受数据集和分类器的影响,表现比较平稳,没有较大波动,说明该算法有着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分析图4的折线图可以发现相同一种特征选择算法在不同的语料库上表现出的性能有所不同,这是由于邮件集自身差异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垃圾邮件与正常邮件在内容表述上区别很大,特征词较明显,但垃圾邮件的内容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对分类有价值的特征词与低频词相混淆,不易提取。现有的特征选择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信息增益算法的初衷是找到在一类中出现频率高在其他类中出现频率低且在其他类出现频率高在该类出现频率低的特征词,但其对垃圾邮件专有词与噪声词的区别度不高,导致分类性能不佳。MI算法虽然给在某一类出现频度较高且在其他类别出现的频度较低的词赋予很高的互信息值,但垃圾邮件的种类繁多很难找出这样的特征词,使得该算法在邮件过滤中性能不好。总之特征选择算法受语料库规模,类别数量均衡,数据偏斜等各种因素影响。

4.3 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

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反馈:一是针对新出现的垃圾邮件的形式和内容的反馈;二是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反馈,如有的客户喜欢网上购物,则与网上购物相关的邮件对该客户而言就是正常的邮件,这与常规的垃圾邮件的判断准则是冲突的,一个好的邮件过滤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

表3中给出了在不同数据集上,Naive Bayes Mul、C-SVC、Bagging、KNN、J48、AdaBoostM1、RandomForest和Feedback-Rf(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七个分类器的邮件过滤性能比较。sp表示垃圾邮件过滤的准确率,hr表示正常邮件的召回率。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在三个数据集上选取的反馈邮件的数量分别为:从CCERT语料库的Jun文件夹中随机抽取3000篇垃圾邮件和2000篇正常邮件作为反馈信息,从Trec06p英文语料库中随机抽取2000篇垃圾邮件和1500篇正常邮件作为反馈信息,从Trec06c中文语料库上随机抽取4000篇垃圾邮件和3000篇正常邮件作为反馈信息。

图5给出了基于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与Naive Bayes Mul、C-SVC、Bagging、KNN、J48、Ada Boost M1、Random Forest算法的精确率比较结果。特征选择算法采用基于类别信息的LDA特征选择算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带反馈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性能要优于随机森林算法,这说明通过采取增大训练集的方式确实可以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对比分类器在邮件过滤系统中的精确度发现,不同分类器在同一种语料库上的表现各不相同,而同一种分类器在不同语料库上的精确度也存在差异,有的数值比较接近有的则相差很多,但这并不说明哪种分类器的性能不好,影响分类器的因素很多如数据集的规模、内容、分类器的参数、预处理的效果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类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分类效果,提高分类精度。反馈学习效果受反馈数据集的规模和邮件的内容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反馈学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邮件过滤系统的性能。

5 结语

针对邮件过滤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维数灾难,类别主题差异和反馈信息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特征选择与反馈学习随机森林算法的邮件过滤模型,在不同类型的邮件集中建立各自的生成模型,分别搜寻构成各个主题的特征信息,有效地克服了LDA模型中由于忽略类别主题差异性而造成的系统过滤性能下降的影响。由于垃圾邮件种类具有实时变化的特点且不同客户群间对邮件过滤系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将反馈学习理论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继承了决策树与集成学习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邮件过滤系统的性能。垃圾邮件过滤属于文本分类范畴,因此用本文的方法来解决文本分类和信息过滤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向《纸牌屋》学习邮件营销 篇3

该剧之所以受到大量粉丝的热烈追捧,其制作方Netflix功不可没。作为美国流媒体(采用流式传输在网络播放视频的媒体格式)巨头的Netflix,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影视网站之一,在该剧还未开播之际,它就通过利用大数据对3000万用户行为的分析,预判出《纸牌屋》的卖座。而背后的“绝活”是,制作方运用邮件营销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与用户紧密、持续和有效的沟通。

在各类社交媒体风行至极的今天,被视为“过去式”的传统邮件还能发挥多大的传播能量?

全球邮件营销服务机构webpower的研究打破了这个疑问。根据其最近发布的行业数据表明,邮件营销的转化率远远高于新兴的社交媒体。“尤其是在促进销售方面,邮件的有效性其实比社交媒体要高三倍。”webpower中国北方区总监苑远对《中外管理》说。

那么,Netflix网站是如何运用邮件与用户实现密切沟通的?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投”用户所好

在Netflix网站上,当新会员注册之后,即刻进入了它的新会员生命周期计划中。对这些新来的用户,Netflix一方面发送欢迎邮件,并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确认;另一方面,鼓励用户在他们的电影列表中加入至少6部自己喜爱的电影,以便日后网站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推荐,比如《纸牌屋》第二季即将播出的消息。

在此过程中,用户会不断收到Netflix发来的邮件提示:你还可以加入多少部影片,还被告知从何处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这一做法的前提是,用户是被许可(即注册或订阅)的,而邮件内容是用户感兴趣的,实际上是苑远所说的“与用户高度关联”,并契合用户的喜好与需求,他们一般就不会轻易反感。

相反,邮件营销最忌讳的,就是内容与用户关联度极低。说直白一点,“用户反感的并不是广告本身,而是这个广告跟他没关系。”苑远举例说,假如明明是一个女性用户,你却给她发送男士剃须刀的促销信息,即使是她已经订阅的邮件,她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邮件的最大优势是一对一的沟通,何不让它发挥点对点的精准营销呢?

以运用邮件营销成效显著的电商为例,在一封包含鞋、包、手机和电脑这四种商品的促销邮件里,如果用户多次点击手机,即可判断他可能最近有购买手机的意向,于是可以给他投递与手机关联的促销信息。

为此,企业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更精准地掌握用户的需求。“不仅关注用户所需要的,更要深入洞察和分析他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更加针对性地发送邮件,这样既不会招致用户反感,同时又对提高用户黏性和避免用户流失大有裨益。”苑远说。

从操作方式上看,《纸牌屋》的3000万用户群正是通过此种方式转化而来的。

持续性双向沟通

苑远认为,让用户对你的邮件内容感兴趣,并鼓励互动,使邮件成为与用户进行双向沟通的渠道,才能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纸牌屋》制作方Netflix通常的做法是,不仅给既有用户发送邮件及时了解其需求,并且还在邮件中,通过提供给用户对影片直接评价的权利,以此增加邮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Netflix根据五星评级系统,依据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又方便其再次向用户推荐更加精准的内容。

对于特别关注《纸牌屋》第二季的观众来说,最期待的就是预告信息的发布。为此,在该剧即将开播的前几日,Netflix可能会给热衷此剧的用户发送一封邮件,比如下周二即将上线的信息,先把用户的胃口吊起来,然后结合一些触发类邮件,比如让用户猜一猜下集的剧情会发生什么,如果有幸猜中,就会有奖品送上,以此保持与用户密切沟通。

“使用户保持乐于互动的热情,激发他们关注的兴趣就容易多了。”苑远分析说。如等到该剧上线的前一天,用户还可能会再次收到一个邮件提醒:明天就要上线了。而且,这种亲密的提醒一直延续到全剧播完,甚至于连下一季剧情是什么,或者如果你是编剧应该怎么改编,对此还会举办一些线下的粉丝聚会,邀请用户参与面对面的讨论。

保持连续性的互动,其目的显然是与用户形成一种持久的黏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赖于完备而生动的营销策划。以webpower为客户服务多年的操作模式,往往会建议企业去给用户划定一个生命周期,应当确保你的用户在某个时间点内,持续稳定地收到订阅的邮件,如此才能建立起用户的阅读习惯。

与社交媒体融合

关注《纸牌屋》的用户,不单单是通过邮件渠道来浏览的。

《纸牌屋》制作方Netflix还充分运用了多渠道的整合营销策略进行活动的宣传推广。在网站发给用户的邮件里,镶嵌着一个《纸牌屋》的二维码,用户只要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就可以成为它移动客户端的一个粉丝。尤其在《纸牌屋》第二季的第一集上线前夕,如果你将它的预告信息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便会为大家对剧情的追踪和热议增加一次传播。

与移动互联网进行无缝融合,其好处恰如苑远所分析的:“通过对数据的整合,能多方位掌握某个用户的‘底细’,这时候,再根据这个用户的登录习惯去重点推送,就很容易实现精准营销了。”与社交媒体的整合营销,事实上在《纸牌屋》第二季上线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很好地应用和呈现。

根据webpower中国区的研究显示,邮件营销的应用正趋于多元化。因为,“对于任何企业的营销需求来说,单纯使用电子邮件作为营销渠道已经不够,而通过与短信、微信、微博、App等多种渠道积极地融合,将成为邮件营销下一步的创新之举。”苑远坚信这是趋势。

这种创新应用尤其在电商行业更易产生价值:用户通过网站打开一封心仪品牌发来的促销邮件,而且这个促销活动特别吸引人,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去触发它,那么就可以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的朋友圈里,更多的促成式购买就会成为可能。

在电商领域,对于客单价较高的商品,使用邮件营销所达成的转化率为1∶100以上。看似很传统的营销手法,若激活它应发挥的价值,营销就是有效的。

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81号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总 理 温家宝 二00三年六月二十日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

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第六条 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将随身携带物品在救助站登记,向救助站提出求助需求。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不得拒绝;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说明不予救助的理由。

第七条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第八条 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第九条 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

第十条 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第十一条 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救助站对受助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照顾;对查明住址的,及时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对无家可归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二条 受助人员住所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受助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教育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

第十三条 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站内管理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

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不准敲诈、勒索、侵吞受助人员的财物;不准克扣受助人员的生活供应品;不准扣压受助人员的证件、申诉控告材料;不准任用受助人员担任管理工作;不准使用受助人员为工作人员干私活;不准调戏妇女。违反前款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五条 救助站不履行救助职责的,求助人员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举报;民政部门经查证属实的,应当责令救助站及时提供救助,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 受助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受助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依法处理。

受助人员应当遵守救助站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七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03年7月21日

民政部发布2003年第24号部令 第一条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第三条 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下列情况:

(一)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二)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三)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四)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五)随身物品的情况。

第四条 救助站应当向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告知救助对象的范围和实施救助的内容,询问与求助需求有关的情况,并对其个人情况予以登记。

第五条 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

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

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

第六条 受助人员不得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救助站,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生活必需品外,由救助站保管,待该受助人员离站时归还。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制定救助站受助人员的作息、卫生、学习等制度。受助人员应当遵守救助站的规章制度。

第八条 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食物和住处,应当能够满足受助人员的基本健康和安全需要。受助人员食宿定额定量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商财政部门具体规定。

第九条 受助人员在站内突发急病的,救助站应当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在站内患传染病或者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救助站应当送当地具有传染病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治疗,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

第十条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提供的有关情况,及时与受助人员的家属以及受助人员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该地的公安、民政部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

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应当终止救助。

第十一条 受助人员返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时没有交通费的,由救助站发给乘车(船)凭证,铁道、公路、水运等运输单位验证后准予搭乘相应的公共交通工具。救助站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受助人员的亲属及前往地的有关组织、所在单位。

第十二条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对受助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人,救助站应当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第十四条 对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但可以查明其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受助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

第十五条 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因而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由救助站上级民政主管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安置。

第十六条 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离开救助站的,应当事先告知,救助站不得限制。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开救助站,须经救助站同意。

受助人员擅自离开救助站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第十七条 救助站已经实施救助或者救助期满,受助人员应当离开救助站。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第十八条 受助人员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乡级、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返回的受助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讨;对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赡养义务;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安置。

第十九条 受助人员在救助站期间应当遵纪守法,不得辱骂、殴打救助站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受助人员,不得破坏救助设施,不得毁坏、盗窃公私财物,不得无理取闹、扰乱救助工作秩序。

对受助人员的违法行为,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受助人员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或者发现受助人员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救助站应当将受助人员入站、离站、获得救助等情况如实记载,制作档案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 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救助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由该救助站的上级民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监督救助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

(二)指导检查救助工作情况;

(三)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四)调查、处理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五)帮助救助站解决困难,提供工作条件。

第二十三条 救助站的上级民政主管部门不及时受理救助对象举报,不及时责令救助站履行职责,或者对应当安置的受助人员不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安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关于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04]8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民政厅、财政厅、公安厅、卫生厅、编办•关于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各自职责,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关于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公安厅 省卫生厅 省编办(二○○四年四月)

为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以及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切实做好我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各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要把贯彻•救助管理办法‣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切实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各地对没有生活来源的本辖区居民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救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避免其外出流浪乞讨,并根据需要设立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要给予妥善安置。民政部门作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帮助救助管理站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救助管理站(点)的设立(变更)、人员编制核定和登记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公安机关应协助救助管理站做好求助人员身份的核实工作,对救助管理站内发生的违法案件、受助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依法处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大•救助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卫生、交通、铁路、城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救助管理工作尽快步入健康、正常的轨道。

二、依法救助,规范管理,确保救助工作正常运行

(一)救助原则。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站对受助人实行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即流浪乞讨人员自愿向救助管理站求助,自愿接受或放弃救助,救助管理站不得限制;救助管理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及其家属和单位收取费用,也不得组织受助人从事生产劳动挣取生活费及返家费用。

(二)救助对象。救助管理站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正在城市流浪乞讨、生活无着的人员。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不属于救助对象。对偶遇失窃、务工不着且身无分文、无处食宿而向救助管理站求助的人员,可在查清情况,履行必要手续的前提下,给予短暂的食宿救助。救助管理站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和救助标准,既不能让应得到救助的对象得不到救助,也不能随意扩大救助范围,发现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应立即终止救助。

(三)救助程序。救助管理站要向求助人员说明救助的对象和内容,询问求助人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询问内容包括:求助人员姓名、年龄、住址,生活来源、是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有无现金及贵重物品,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亲属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属于救助对象的,由求助人员填写•求助人员申请救助登记表‣,书写有困难的,可以由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填写。救助管理站应在24小时内完成登记建档,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因年幼、年老、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管理站应先予救助,再查明情况。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

(四)救助内容。救助管理站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以下救助:能够满足基本健康和安全需要的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和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船)凭证。公安、民政、卫生、交通、铁路、城管等有关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管理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站。

(五)救助管理。救助管理站要加强对受助人员的管理,并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对正常的成年人实行开放式管理,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实行保护式管理。受助人员应按性别、成年人与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分开居住管理,女性受助人员应由女性工作人员负责管理。

受助人员不得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救助管理站。其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生活必需品外,由救助管理站登记保管,在受助人员离站时归还;如发现危险物品,应及时进行符合安全要求的处理。救助管理站应组织受助人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和遵纪守法观念,增强自助、自救的能力。

受助人员应遵守救助站的规章制度。受助人员待站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救助管理站,擅自离开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管理站应当终止救助。对个别受助人员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救助管理站的规章制度,辱骂殴打工作人员或其他受助人员,毁坏、盗窃公私财物,扰乱救助秩序,救助管理站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严重违法违规或发现其有犯罪嫌疑的,应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对突发疾病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站要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对患传染病或为疑似病人的,要及时送收治传染病的定点医院诊治,并按规定报告疫情,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各定点医院不得拒收、推诿救助病人。为受助人员提供急救的定点医院,由当地卫生、财政、民政部门共同商定,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当地财政负担,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规定。受助人员在受助期间死亡的,救助管理站要填写•死亡人员登记表‣,并拍照建档。对其中身份不明的,应向社会公告,公告期7天;医疗、丧葬等费用由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负担,身份不明的由流入地财政负担。受助人员非正常死亡的,救助管理站要及时报告主管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六)离站与安置。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特殊情况(如患病需继续观察治疗、未查清地址等)需要延长的,应报主管民政部门备案。受助人员在接受救助或生活无着情形消除后必须离站。无正当理由拒绝离站的,应终止救助。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或救助期满离站时,要事先通知救助管理站,并履行离站手续,救助管理站不得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助人员离站,要经救助管理站同意。受助人员返回户籍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时无力支付交通费的,由救助管理站发给流入地到目的地(县、区)的乘车(船)凭证(含区间中转)和基本伙食费。同时,救助管理站应将有关情况通知受助人员亲属及所在地的有关单位。受助人员不返回户籍地、住所地的,原则上不予提供乘车(船)凭证。救助管理站对受助人的乘车(船)凭证应作专门标记,不得转卖。受助人员自已购票返回户籍地、住所地的,交通、铁路等部门要为其购票、乘车提供方便。

受助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人员,救助管理站应当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其亲属或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或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但可以查明其户籍地、住所地的,省内的由流入地救助管理站通知流出地民政部门或救助管理站(点)接回,交其亲属、所在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相关单位安置;跨省的由流入地救助管理站向省救助管理总站报送•跨省外送人员申报单‣,由省救助管理总站根据接回方向、数量统筹安排,联系流出地省民政部门接回。从外省接回的我省受助人员,由流出地的市(县、区)救助管理站接回,送户籍地、住所地交其亲属或所在单位安置。

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而无法查清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户籍地、住所地,滞站时间超过1个月的,由救助管理站主管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安置,同时报省民政厅备案。

三、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

(一)救助管理站(点)设置。我省原有的省收容遣送总站和9个设区的市及3个交通枢纽(邵武、永安、漳平)收容遣送站名称改为救助管理站,其机构、编制及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县级市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管理站,由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上或流动人口在15万以上的县,确需设立救助管理站(点)的,报同级政府批准。暂不设立救助管理站(点)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指定直属部门或专门人员负责。

(二)救助管理站(点)建设。各级政府要把救助管理站(点)建设纳入当地城市基本建设统筹规划,并配备相应设施。受助人员的住所要符合基本的生活需求,保证卫生、安全;应备有必要的急救药品。对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救助管理站(点)要进行整改,整改方案由本级民政部门提出,报同级政府批准。

(三)队伍和制度建设。救助管理站要加强队伍建设,实行文明救助、文明管理;要主动向主管民政部门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其领导和监督;要教育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救助管理办法‣关于“八不准” 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受助人员管理、学习、作息、卫生等制度和救助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行为规范、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

(四)经费保障。救助管理站为财政核拨事业单位,同级财政部门要把救助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年实际救助情况作相应调整。救助管理经费包括机构经费和专项救助经费。未设立救助管理站(点)的县(市、区),同级财政部门要安排用于救助的临时救济资金。救助任务重、财政安排经费有困难的地方,由省级财政适当补助。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通过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物资,统筹用于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 篇5

中新网7月21日电中国民政部今天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了《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 中新网7月21日电中国民政部今天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了《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是指那些“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实施细则》特别指出,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上述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实施细则》还对救助方式、救助内容、救助期限,以及如何处理受助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等都做了细致而具体的规定。《实施细则》将在8月1日起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条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第三条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下列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随身物品的情况。第四条救助站应当向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告知救助对象的范围和实施救助的内容,询问与求助需求有关的情况,并对其个人情况予以登记。第五条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第六条受助人员不得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救助站,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生活必需品外,由救助站保管,待该受助人员离站时归还。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制定救助站受助人员的作息、卫生、学习等制度。受助人员应当遵守救助站的规章制度。第八条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食物和住处,应当能够满足受助人员的基本健康和安全需要。受助人员食宿定额定量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商财政部门具体规定。第九条受助人员在站内突发急病的,救助站应当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在站内患传染病或者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救助站应当送当地具有传染病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治疗,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第十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提供的有关情况,及时与受助人员的家属以及受助人员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乡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该地的公安、民政部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应当终止救助。第十一条受助人员返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时没有交通费的,由救助站发给乘车凭证,铁道、公路、水运等运输单位验证后准予搭乘相应的公共交通工具。救助站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受助人员的亲属及前往地的有关组织、所在单位。第十二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三条对受助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人,救助站应当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第十四条对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但可以查明其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受助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第十五条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因而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由救助站上级民政主管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

府给予安置。第十六条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离开救助站的,应当事先告知,救助站不得限制。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开救助站,须经救助站同意。受助人员擅自离开救助站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第十七条救助站已经实施救助或者救助期满,受助人员应当离开救助站。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第十八条受助人员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乡级、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返回的受助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讨;对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赡养义务;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安置。第十九条受助人员在救助站期间应当遵纪守法,不得辱骂、殴打救助站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受助人员,不得破坏救助设施,不得毁坏、盗窃公私财物,不得无理取闹、扰乱救助工作秩序。对受助人员的违法行为,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受助人员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或者发现受助人员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第二十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救助站应当将受助人员入站、离站、获得救助等情况如实记载,制作档案妥善保管。第二十一条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救助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由该救助站的上级民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履行以下职责:监督救助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指导检查救助工作情况;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调查、处理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帮助救助站解决困难,提供工作条件。第二十三条救助站的上级民政主管部门不及时受理救助对象举报,不及时责令救助站履行职责,或者对应当安置的受助人员不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安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四条本实施细则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学习无着邮件心得体会 篇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

(内政字〔2003〕26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是社会救助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一重要举措,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克服困难,把救助管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实、办好。根据《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细则》)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强化救助,加强管理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办法》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认真做好新老办法的衔接工作。

(一)《办法》施行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不再是“收容遣送”对象,而是政府“救助管理”对象,求助人向救助管理站提出救助要求,经救助管理站核实后符合救助条件的,就要无偿提供救助。同时,受助人可以放弃救助,救助管理站不得限制。救助管理站不得向受助人及其家属和单位收取费用,也不得组织受助人从事生产劳动以解决生活费及返家所需费用。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使受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办法》对救助对象有明确规定,《细则》对救助对象作了进一步规范,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自身无力解决食宿,二是无亲友可以投靠,三是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四是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同时规定,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不属于救助对象。救助站不能成为养懒汉的“收养院”,更不应成为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地。在实际工作中甄别求助人员难度很大,需认真研究解决。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应该救助的,由于不负责任没有获得救助;二是不该救助的,由于工作疏漏反而得到救助。(三)各地区要建立健全救助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办法》和《细则》规定,教育所有受助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救助站的规章制度,不得破坏救助设施,不得损坏、盗窃财物,不得干扰救助管理工作,不得堵塞交通或扰乱社会秩序,否则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既要做好受助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遵纪守法、配合工作,又要对受助人员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保障绝大多数受助人员享受应当的救助权利。

(四)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是一种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只能解决他们暂时的基本生活困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最终出路是回到当地、回归家庭。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各方面和相关家庭三者责任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共性特征,三方都要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受助人员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应尽职尽责、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受助人员流出地在接到流入地民政部门、救助管理站的通知后要设法及时将他们接回,不得借故推诿、拖延、扯皮。受助人员自行返回但没有交通费的,救助管理站要提供乘车凭证并作出不得转卖的标记。受助人员流出地政府应帮助返回的受助人员解决具体困难,避免他们再次外出流浪乞讨。要教育受助人员的亲属或其他监护人履行应尽的义务,不能都推给社会、推给政府;对遗弃抚养赡养对象,屡教不改的,依法严肃处理。对那些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当地人民政府要妥善安置,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这项工作。

二、依法救助,规范程序

(一)救助程序。救助管理站对前来求助的对象,在正式入站前要进行询问。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完成身份核实、登记、建档工作。询问内容主要包括:受助人员自然情况、生活来源、有无现金及贵重物品,是否享受城市低保或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原因、时间、经过,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亲属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救助站要向求助者讲清救助范围和救助内容。属于救助对象的,填写《求助人员申请救助登记表》,询问求助需求并予以登记建档,及时安排救助;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

因年幼、年老、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管理站应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精神病人、传染病人或危重病人,应先送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符合救助条件后,救助管理站再予接收救助。

流浪街头无民事行为能力和不完全行为能力的痴呆傻人员,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公安、城管等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应主动引导护送其进入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应针对痴、呆、傻、未成年人等特定对象的情况,实施街头救助、街头帮教,劝导其进站救助。

(二)救助内容。救助管理站对受助人员主要提供以下五项基本内容的救助: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站内突发急病的救治,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为无力支付交通费的受助人员提供乘车凭证。

(三)救助管理。为保证救助工作正常进行,维护站内良好工作秩序,救助管理站要加强对受助人员的管理,并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民事行为能力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实行开放式管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实行监护式管理;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送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照料;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70岁以上自理困难的老年人,由工作人员护理照顾。受助人员应男女分开,成年与未成年分开,青壮年与残疾人、老年人分开居住管理,女性受助人员应由女性工作人员负责管理。

受助人员不得携带危险品进入救助管理站,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生活必需品外,由救助管理站保管,待受助人员离站时归还。救助管理站对待站期间的受助人员要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受助人员待站期间无特殊理由不得昼出夜归,擅自离开救助管理站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管理站应当终止救助。

各救助管理站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定点医院,对突发急病的受助人员予以救治。受助人员在受助期间死亡的,救助管理站要填写《死亡人员登记表》,并拍照建档。其中,属正常死亡的,医疗、丧葬费用由其亲属、所在单位或流出地政府负担;无法查明身源的,由流入地财政负担。属非正常死亡的,应及时报告上级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由公安司法部门作出鉴定,并协同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

(四)离站与安置。受助人员在接受救助或生活无着情形消除后应尽快离站,受助人员一次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无正当理由拒绝离站的,终止救助。要努力避免重复救助,对同一人的救助在6个月内一般不超过2次(含2次)。受助人员救助期满或自愿放弃救助离站时要事先告知,并履行离站手续,救助管理站不得限制。但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站的,必须经救助管理站同意。

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而无法查清亲属或所在地单位、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待站时间超过15天的,由救助管理站向上级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安置,同时报自治区民政部门备案。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既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认识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具体部署。这项工作事关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不是一项单纯的民政工作,而是各级政府的一件大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县级以上政府都要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并抓紧落实解决与之相配套的问题。

1?各地区应按照《办法》和《细则》提出的要求对救助管理站的设立进行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并做好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全区暂不新建救助管理站,维持原有收容遣送站改为救助管理站的建制数量,待变化后新救助管理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再报批新建救助管理站。应按照《细则》规定的“能够满足受助人员基本健康和安全需求”的要求,尽快对现有救助管理设施进行检查、评估,不符合条件的抓紧更新改造,确保救助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2?各地区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以下简称“财社〔2003〕8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救助管理站所在地财政部门必须把救助管理站机构经费和专项救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救助工作经费临时突发性的特点,调整财政预算。未设立救助管理站的城市,同级财政部门安排城市临时救济资金,用于直接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对于跨省救助经费,由自治区民政厅根据全区对口站、中转站每年实际经费支出情况向自治区财政厅编报跨省救助经费预算,列入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内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救助能力,避免有钱就救助,钱少少救助,没钱不救助,更不能出现因缺乏经费而中止救助的名存实亡现象。

3?各地区要按照《办法》和《细则》提出的要求,加强对救助站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社会救助具体操作办法,对受助人的救助、站内管理及出站等工作程序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我区实际,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标准,仍按照2000年自治区财政厅、民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收养救助人员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通知》(内财社〔2000〕1354号)标准执行。保证受助人员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

4?各地区要按照“财社〔2003〕83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尽快核实、落实机构人员。根据开展救助工作的需要,设置救助机构,配置人员编制,新增人员、机构上报自治区编办审批。

(二)各级民政部门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认真完成任务。

1?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根据救助管理工作的需要,尽快实现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从过去强制性收容遣送转变到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服务上来,加强对救助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要指导救助管理站建立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要检查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加强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到有计划、能实现、见成效;要建立重大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调查、处理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

2?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层级监督机制,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履行职责、侵害受助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责任人,除追究领导的责任外,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执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按照《办法》和《细则》提出的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全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分管秘书长和民政厅厅长任副组长,民政、财政、公安、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分管领导同志参加。各地区也要相应成立协调领导机构,明确民政、财政、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形成协调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4?各地区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新矛盾,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预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预案,不断提高救助管理水平。总之,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2003年8月15日

上一篇:节约用水主题班会课件下一篇:学生会12年竞选演讲辞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