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共8篇)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 篇1
图书馆基础知识测试
学(工)号:______
姓名:______
日期:____
分数:__
◆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进入钱学森图书馆下面哪些行为不符合图书馆规定。_①②③⑤⑥_
①在馆内吸烟、大声喧哗和接听手机。②用图书或者私人物品占用阅览座位。③在图书馆图书上圈圈点点,做标记。④使用一卡通刷卡选座自习。⑤携带别人一卡通刷卡入馆。
⑥未经允许在图书馆张贴海报、摄像摄影等活动。2.图书馆馆藏文献排架规则正确的是_①③④_
①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②采用《杜威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
③图书排列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A-Z,从0-9排列。
④按照索书号查找图书时,先比较分类号,再比较出版年,再比较卷册号。⑤语言、文字类图书属于H大类,应该在中文科技书库中查找。3.关于图书馆图书借阅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①④⑤⑥⑦_
①本科生借书总册数为10册,借期60天。②一本书每人可以多次续借,多次预约。③典藏和保种的书可以开架查阅。
④期刊和图书阅览室的书都不可以借阅,如需复印可办理复印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⑤提存图书对全校读者实行闭架借阅,借期60天。
⑥借阅的图书丢失后要在归还日期之前到总借书处办理赔偿手续。⑦本馆没有购买的文献可以通过文献传递系统获取全文。4.读者可以通过_①②_途径查询个人借阅信息
①电脑查询。
②移动终端完成个人借阅查询。③不能查询个人借阅信息。
5.关于图书馆微信平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①②③④_
①可以查找馆藏信息、实现图书续借和预约。②可以了解图书馆的动态。③iPAD和笔记本电脑出借预约。④获取座位实时信息。
6.关于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描述正确的是_①②③④_
①维普是学位论文数据库。
②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是学位论文库。③图书馆购买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以下载中文期刊全文。④中国知网是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7.以下_③_数据库是我校购买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出国使用的数据库?
①中国知网。
②“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③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
④万方数据库。8.关于学术资源发现平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①②③④_
①学术资源发现平台由四大系统组成,分别为馆藏书目、外文资源、中文资源和E读。
②使用途径:图书馆主页-查找资料-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即可访问。
③学术资源发现平台中的馆藏书目标签,就是我们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④通过学术资源发现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文章检索、发现和获取服务。9.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哪些__①②③④⑤⑥⑦⑧_
①馆藏图书的借阅、续借和预约 ②馆藏期刊图书的阅览 ③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 ④iPad借阅 ⑤无线访问 ⑥远程访问
⑦微信平台服务
⑧学术资源发现实现文章级的一站式搜索
10.关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①④_
①校园网范围内可以下载全文。②可以无限制下载电子资源。③我馆没有购买超星数字图书馆。
④可通过图书馆主页-查找资料-网络数据库导航查找我馆购买的所有数据库。11.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书目详细信息页面中,所需图书状态显示为_③_的时候,可以借到该书。
①在阅览室
②到期 15-12-18 ③在架上
④处理中 12.预约回馆的图书可以为你保留_②_天不外借。
① 1
② 3
③ 5
④7 13.图书馆提供的读者培训讲座,以下正确的是_①②③④_
①介绍图书馆各类数据库使用及互联网资源的检索。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培训。
③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主页、微信、BBS、海报等了解培训信息。④各院系可以跟图书馆联系预约培训。
14.通过馆藏书目系统进行检索书目信息,可通过哪些途径__①②③④____
①题名
②作者
③ISBN ④ISSN 15.开架书库读者借书的主要步骤正确的是_③_
①先到相应的馆藏地点取书,然后到二楼总借书处办理借书手续,再去查目录,记录馆藏地及索书号。
②先去查目录,记录馆藏地及索书号,再到二楼总借书处办理借书手续。③先去查目录,记录馆藏地及索书号,然后到相应的馆藏地点取书,再到二楼借书处办理借书手续。④以上三者均可。
16.不到图书馆可以续借图书吗?_①②_ ① 可以。公共查询系统提供联机续借功能,读者在校园网内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都可自行办理续借图书的手续。② 可以,到期前7日内方可续借。
③ 不可以,必须携带本人“一卡通”到电子阅览室办理续借图书的手续。④ 不可以,必须携带本人“一卡通”到总借书处办理续借图书的手续。17.查找学术类的中文期刊论文,可以使用以下哪些数据库_④_
①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② 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 ③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④ 以上都可以
18.图书外借统一在总出纳处办理借阅手续,学生可以通过人工借阅和自助借阅完成外借。学生在自助借书是正确的操作是:_②③_
按照自助借还设备的操作进行操作,借完不用退出个人帐号。② 按照自助借还设备的操作进行操作,借完务必退出个人帐。
③ 借、还图书时,书脊应紧贴自助设备内(底)槽部位,以确保充消磁成功。19.读者在借阅证密码忘记,持一卡通到哪个部门重置?__③__
①总借书处 ②信息咨询部 ③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④图书馆办公室 20.图书逾期处理办法有__①②③④__
①
完成图书馆基础知识测试题。
提交书面情况说明(检查)。
超期款达到10元以上的,以上两条都需完成。④ 在图书超期豁免日免责处理。
21.图书馆图书超期“豁免日”是指___①②③④_____
① 4月23日
② 6月25日
③ 9月10日
④ 12月11日 22.下面关于馆际互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①②③_____
① 每人可借图书3册 ②借期30天 ③需持通用借书证 23.中文图书索书号由 __①②③__________ 组成① 中图法分类号
②种次号(出版年)
③卷册号 24.借阅图书馆图书之前应该检查图书是否有以下问题___①②③____
① 缺页
② 破损
③ 有涂写污渍
25.图书馆自助文印系统的功能有__④_______
① 打印
② 复印
③ 扫描
④以上都有
电子版答题提交E-mail:liutong@mail.lib.xjtu.edu.cn 电
话:_***_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 篇2
关键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意义
20世纪,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几代图书馆学家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发展, 图书馆学理论体系逐步健全, 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论著不断出版, 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如火如荼, 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概念和新理论, 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
所谓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就是对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概括, 是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和归纳。而不是对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现象的简单描述或复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对图书馆实践和其他图书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应起到根本性的、深层次的和普遍性的指导作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学科性质和所应发挥的功能, 要求它必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从现状来看,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抽象程度还明显不够, 理论层次还明显偏低。现在图书馆界存在这样一种偏见, 认为图书馆学理论越抽象, 就会越脱离实际, 变得虚无缥缈。其实, 科学的抽象只是高于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不高于实际的认识就不是理论, 尤其不是基础理论。理论的抽象有不同的层次, 但是基础理论必须是高层次的抽象。
图书馆学作为科学百花园中的一员自然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诚然,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客观上要求针对各个不同时期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力加强应用与技术研究, 以便指导、规范图书馆实践活动。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可有可无。实际上, 图书馆学基础研究虽然看起来比较抽象, 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它对整个图书馆学大厦的影响却是奠基性的。由于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探讨的都是具体的、直接的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与手段问题, 对图书馆的定义属性、价值、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图书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问题则不涉及。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那么图书馆学就不能摆脱纯技术研究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社会对图书馆学的偏见也就不能被消除。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的运动规律,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前瞻, 使图书馆学理论既能指导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学科建设, 又能规范未来的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研究行为。因此,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图书馆实际, 不能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又不能被图书馆工作实践牵着鼻子走, 只是对图书馆工作的历史和现实做事后的简单的注释和说明, 而应跳出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具体范畴, 走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前面, 预先研究尚未出现的图书馆工作实践, 对其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科学的假设和判断。如果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实践活动齐头并进, 甚至落后于图书馆实践活动, 那么一旦图书馆实践活动发生巨大的变化, 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就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应当承认, 我国现有的一些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问题, 其对图书馆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和苍白无力。这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遭到非议的主要原因。
图书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其发展史也只有一个世纪, 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善, 还有不少理论处女地亟待开垦, 有些理论虽然已经提出, 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 创新对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来说, 不仅是十分必要, 而且非常迫切。这就要求图书馆学者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逐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瑾的研究作风。当然, 我们提倡创新, 并不是要将以前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全盘否定, 而是在继承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继承和创新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两大前提, 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没有继承, 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没有创新, 继承便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作为应对图书馆活动和整个图书馆学发挥导向作用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必须对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图书馆实践活动经常进行一种批判性的审视。现实的图书馆活动与图书馆主张尽管在某种意义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客观合理性, 但这些图书馆实际和图书馆主张并不一定符合图书馆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普遍的价值标准, 自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这就需要对它进行批判和超越。此外, 任何图书馆实践活动和图书馆主张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其合理性也是历史的、相对的, 而人们又总是倾向于不断地去追求理想的价值标准和终极意义上的合理性, 这也就要求必须对现实中相对合理的图书馆存在和图书馆主张不断地进行超越。总之, 图书馆现实总是需要不断超越的, 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理论都是在不断的超越中获得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而对现实的超越前提之一, 就是对现实的不断审视和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图书馆学科建设基本上是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的,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1世纪的今天,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石, 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史同样印证了这一事实, 历史不会忘记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高扬理性旗帜的三次高潮:20世纪30年代的“新图书馆运动”;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什么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大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图书馆发展战略”的研究。这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和讨论不仅为图书馆学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 对于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杰等.图书馆学的理性回归之路——关于21世纪图书馆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 (6) :14-17.
[2]郑全太等.关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 1998 (4) :7-9, 33.
图书营销整合的基础——内部整合 篇3
纵向整合
所谓纵向整合主要是指某一本或某一类图书在同一图书营销事件中不同营销层次所用手段的相互整合。它是出版单位针对不同图书品种所面对的目标市场,结合多年图书营销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图书营销机制。对其整合主要是强化环节的功能性。
比如某出版单位在进行高校教材的营销工作时,针对高校教材上架率低的现实状况,整合以下几种手段,形成比较了成熟的营销模式:新书出炉直接向教师提供新书样本、向学校赠送新书和建立教材样本书库,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该社教材的动态,为教师选用教材提供实物依据,为教材进入高校课堂作好充分准备;利用网络信息传输快捷,查询检索方便,互动性强优势,开展网上服务,加强与读者联系,满足读者的需要,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整合发行部、编辑部、市场部等各方力量,带着样书到相关院校进行教材展示,面向读者开展高校教材推广活动,与高校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恳谈,加深教师对教材最新出版信息和出版社出版特色的了解,较好地促进了教材选用和推广工作;设立常驻院校业务代表,走访相关院校,使营销活动成为一项经常性、不间断的工作;强化教材售后延伸服务的产品维护,根据市场反馈信息不断加强教材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读者忠诚度,确保终端读者不流失。如果说出版单位的流程作业形成一种链条式经营,那么其市场营销也是链条式地精耕细作寻求市场回报。这种纵向整合的环环相扣,都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使得图书营销工作井井有条,疏密不漏。
横向整合
所谓横向整合是指同类图书或者不同类图书之间的营销手段类似性地借鉴整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横向整合是规模图书的发行整合。
对一个出版单位来说,图书规模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由有效品种构成的有效规模。在有效规模中,出版的图书大都有一定的市场生命力和重印价值,能在品种的滚动积累中,扩大可供选择的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得到一定的市场回报。另一种是无效品种组成的无效规模。出版单位图书品种虽然不少,但图书积压严重,发出去的图书长期收不到回款。由此可看出规模图书的整合动力还是归结到营销渠道的优劣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辅图书优势就是通过第一套同步单元练习,积攒出丰厚的经验,而逐步开发了阅读类、考试类图书;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万古江河》就是借鉴和整合《话说中国》品牌所形成的营销优势,在历史文化高端层面继续拓展和延伸,通过形式上的整合,加强内容上的关联,使得它被全国27家媒体评为2006年度十大图书,在半年时间多次重版累计印数已达4万册。这就是渠道整合。渠道整合不单纯是渠道间的整合,有时是需要产品的拓展来扩大来整合。从一本书的个性,到一套书的风格,再到一类书的品位,就会形成出版单位的强劲渠道优势和整体品牌。
其实关于内部营销手段的整合在实际图书营销过程中,常常是将纵向和横向整合综合在一起运用。基于图书是内容产业这一特色,其内容具有可再生性,书稿在第一次印刷、发行后,可以多次重印,若干年后还可以进行修订再版,使图书在再版中获得新的市场生命力;在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版平装本的同时,还可以出版豪华本、珍藏本等;对内容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可以翻新开发缩写本、图画本、改写本等;同类的单本图书,在新主题的集中下,可以汇编成丛书、套书出版;可以围绕一本书的图书市场实行相关产品拓展和开发。如上面提及的某出版社在进行高校教材营销同时,免费向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体系的电子版,比如下载教师用Powerpoint和网上教学支持平台;在内容上,构建一个由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组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出版策划者在实现出版单位内部营销整合时,对已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停留在静态的运作层面,而要善于运用动态的整合性思维对资源进行多重开发和激活,在动静结合中,实现图书产品的最佳效益。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篇4
(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海牙16届博协会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博物馆四条件:有藏品;有基本陈列;向社会公众开放;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博物馆特征:实物性(物的收集和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直观性广博性
博物馆的功能
基本功能——收藏、教育、研究
欧美“3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和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博物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博协(ICOM):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博物馆的学科性质
博物馆学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虽然也包括或收集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但主要还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也是信息科学。
博物馆与周围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也必然与这些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有联系,所以说博物馆学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博物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他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接受时间的检验。博物馆学研究内容
1、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2、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新趋向
(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形成问世
(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在探索中前进
(4)关于博物馆的学科建设:建设专业语汇体系、逻辑体系、有学科独立性;研究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差异性、专业化、重新界定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和新问题;我国博物馆加以总结,促进不断发展的博物馆事业充满活力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他是在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
初期倡导者法国希微贺:生态博物馆是有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筹划、建造和运作的设施。地方当局负责提供专家、设备和资金,而当地人民依靠自己的意愿、知识和个人力量推动工作 美国南希·福勒:生态博物馆是管理教育、文化和机能变化的机构,有时成为邻里博物馆或街区博物馆,它既是考察文化机构性质与结构的框架,又是使其民主化的过程。主要作用:
1、有效保护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
2、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3、带动当地生态旅游的兴起;
4、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国于1998年在贵州建立了首个生态博物馆。
*新博物馆学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
2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
3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得博物馆能反应社会的演变
博物馆学家哈里森:新博物馆学是把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自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馆学(museology)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46年国际博协成立
中国博物馆学
1、历史发展
中国博物馆学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主要著作:费耕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
2、新中国初期的博物馆学
50年代,博物馆学的特点是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指导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
“三性两务”
博物馆的基本性质:
1956年,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1979年,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
博物馆的基本任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3、改革开放以来的博物馆学
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工作专业
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务之一。
第二,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该会成立于1982年3月,1983年被国际博协接纳为会员。
第三,开展了有计划地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版规范或制度。
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化加速。
博物馆类型
指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依据某种共同的标准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类别。
英国: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
日本:综合博物馆、人文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其中自然史博物馆、综合科学技术博物馆、专业科学技术馆、理科教育博物馆)
美国:藏品内容;不同观众;博物馆规模;展出方式;地区
前苏联:历史、纪念、地志、艺术、文学、技术、自然史
*国际标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综合博物馆、其他类型
中国博物馆:
1综合性、纪念性、专门性
2从隶属关系按主管部门和领导系统划分
文化系统、教育系统、军事系统、园林系统、民政系统、其他有关政府部门
3博物馆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
社会历史类——历史;革命史;纪念馆;文化艺术;民族民俗
自然科学类——自然类(一般性、专门性、园囿性);科技类(科学技术史、专业科学技术)综合类
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城缪斯神庙,孔子庙堂
中国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山东曲阜孔子庙堂
西方最早的人物纪念馆——万神庙
欧洲近代博物馆发展历程
意大利梅蒂奇家族,藏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后来转化闻名于世的乌菲齐博物馆的藏品基础,有波提切利《春》、《维纳斯的诞生》、提香《花神芙罗拉》、达芬奇《东方三博士的膜拜》等艺术珍品
世界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英国阿莫什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北美最早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藏品收藏室
美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位于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
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和科学研究中心——史密松学院
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科举状元出身,立宪派政治活动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把实业和教育使为“富强之大本”,把经营企业的利润用来兴办教育和文化事业。张謇以其个人的财力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购置民房兴建博物馆、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博物苑。并广泛搜集藏品,达两万余件,分为美术、历史、自然等部分。
南通博物苑的建立,在中国博物馆史上开风气之先,对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謇非常关注祖国文物的安全,他尖锐地提出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尖锐地批评祖国文物大量流失的严重弊端;张謇十分重视博物馆的社会作用,认为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国家重要学术部门和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张謇对于文物的收藏,一是主张政府展出自己的藏品,也应提倡个人捐赠;至于文物征集范围,他主张应该广事收罗,世界各国都有收藏的价值;关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他认为不同于商业展览会和图书馆工作,要按不同情况和不同时间依次布陈;张謇同样重视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强调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强调博物馆管理需要有严格的制度。
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
1912-1937
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
古物陈列所
科学教育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前中央博物院的筹建
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
1937-1945
中国西部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
当代中国博物馆
1、原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1949——1952)
首先,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领导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
第二,接管各地博物馆;
第三,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
第四,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
2、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1953——1966)
地志性博物馆的建立
第一个地志型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
(北京三大馆——历史、革命、军事馆的建立等)
3、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与停滞。
4、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1979.5 国家文物局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座谈会
1982年宪法明确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博物馆事业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革命纪念馆试行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不同类型、不同体制、不同学科的博物馆兴建
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一批大型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出现
藏品征集
原则:明确的目的性;逐步建立完整的藏品体系;科学的计划性;加强预见性;
途径: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接受移交。
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也应包括定名和定级。我国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
主要步骤——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建档、检查和清点
登记——登记号、时代与名称、藏品数量、藏品现状、藏品来源、藏品登记凭证 分类目的1、便于藏品的科学管理
2、便于整理研究,提供使用。
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葬环境;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藏品的保养方法;藏品的修复技术;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藏品的复制技术;自然标本制作技术
基本原则——保持其原状
文物原状;消除隐患保护健康的原状;预防性保护为主;适当的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继承弘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藏品的保存环境
宏观——环境气候(室内温度:15——25;湿度:45~65%)、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
藏品保护技术(核心是修复和保养)
微观——青铜器
博物馆观众定义
客观上看,凡是参观过博物馆陈列或是巡回展览,参加过博物馆各种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公众都是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观众分类
年龄——少年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参观目的——学习型、科研型、观光娱乐型
调查方式:直接(口头、观察、座谈会)、间接(调查表、留言簿)
博物馆教育的主要任务
1、为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服务;
2、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
3、为成人终生教育、回归教育服务;
4、为科学研究服务;
5、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息服务。
社会教育和服务的主要方式方法
成列讲解;流动展览;电化教育;服务设施;
博物馆人员设置
助理研究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职务结构)
博物馆建筑的总体布局
1、馆址的选择与环境的结合;
2、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
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主要有:
一、集中对称布局、严谨、端庄、高大的体型;
二、分散不对称布局,自由活泼、轻盈流畅的体型;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
3、结构的造型与材料的选用。
博物馆功能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
1、陈列厅的布局,参观路线与空间处理;
2、藏品库房的布局与设施;
3、各种附属用房的设置与比例关系;
4、采光与照明;
5、室内环境及其控制;
6、防火与防盗
中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特色
1、再生性建筑特别多;
2、新建博物馆民族形式多;
3、建筑迈向多元化。选址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 篇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的传播注入了更加神秘、丰富和诱人的色彩,严重冲击着传统的信息业,尤其是图书馆业。图书馆目前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时期,新生事物、新型技术信息如同洪流那样铺天盖地势不可挡,使人应接不暇。图书馆面对这些纷纭复杂的势态应该如何来考虑和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加以讨论。
一、内部事务的管理
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早已有比较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一些高校在建设校园网方面对图书馆进行了投资和改造,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新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技术在论文和专著中层出不穷,因而对新技术的理解与接受比较快,有投入和改造的迫切愿望,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优势的存在而淡化了内部事务的管理。
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是应用面非常广的一门学科,与图书馆学科的结合就将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面临全面的改革。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图书馆将没有卡片目录,甚至可能没有书。
其次,鉴于计算机的技术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考虑和计算机检索的衔接问题,无论是题录还是索引,各馆都留有许多前人辛苦制作的供读者检索使用的各种卡片。有些在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完全进入的阅览室,卡片仍然给读者带来许多方便。即使在部分已经使用计算机的卡片依然对计算机检索操作的不足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开架借阅的馆室对卡片目录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就造就对现行卡片的困惑。
再则,在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制度方面,如馆藏结构、采购策略,排架方法、剔旧和补救措施等方面,都与今后实现全计算机化的图书馆有所不同,计算机也不是万无一失的,设备、软件、网络系统甚至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得馆藏资源流失。细问各馆究竟现存馆藏量确切有多少,恐怕很难有谁能脱口而出,至于那些读者到馆率、借阅率、拒借率的统计分析,以及那些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已完全成了个人行为。
二、服务是基础工作的根本
对图书馆来说,服务是第一位的,为读者服务被视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按时开馆闭馆、热情服务、细致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常识和纪律规范,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加强基础工作,也就没有服务至上的思想。图书馆幽雅的读书环境和恬静的读书场所,以及越来越优良舒适的阅览室,应该使读者能更好地读书,使馆内人员提供优良的服务。但是正如人们所共识的那样:艰苦的环境能造就拼搏的意志,舒适的环境只能养成懒惰的本性。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步入图书馆,与设备配备的空调也一起装进图书馆,而这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激发工作人员更加勤奋工作,周到服务的热情,反而成了休息、聊天、偷闲的避风港。图书馆的工作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服务性工作,馆员本身首先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敬业精神。摆正为读者服务的位置,增强图书馆岗位的危机意识,把个人利益与服务业绩联系起来,而纪律就是严格地、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章制度。
在不久的图书馆中读者与计算机对话多了,与图书馆员的接触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感情融合更少了,也许技术上的提高在一定时间内事主要的,在进行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集成,或者对某一组信息进行再创造等等都表现在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但最终构成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反映是潜在的、无形的,最终将主导技术。社会主义倡导的是以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互补、献身、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就是应该在图书馆中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行为,它将与逐步提高图书馆员素质,与繁荣文化市场,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三、继续做好现有的基础工作
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涉及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日常的细致的和艰苦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读者服务、自身发展、信息资源利用等诸多工作。只能加强而丝毫不能放松,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现行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就能与广义的信息范畴如信息科学、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相衔接。
今后图书馆如何发展?以哪种模式存在?都是讨论焦点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图书馆遍布全国各地、分属各个部门,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建设模型。图书馆不可能取代情报、出版、编辑部门提供的`任何文献。图书馆业不可能取代计算机、通信那样的信息传输技术,它只能是提供一个公共检索环境,提供本馆的馆藏文献和活信息。
开架阅览是服务体制对方便读者的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来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使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遵守某项已默认协议为基础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开架阅览后给书刊的乱架和丢失,破损造成比以往更为严重得场景。这些在日常书刊管理中要进行及时整架和上架以提高书刊利用率,更要对出现的缺书少刊的现象进行对因素分析,除了对排架法,进出阅览室的方法和制度作些变动,对防范丢失措施和违规处罚办法进行强化外,更重要的是馆员对自己担负的那份工作尽心尽责,在发现缺少丢失书刊后应采取应急的补救措施,使无论在登到还是在流通环节上尽量减少损失。
现有的在规定范围以内的基础工作是否都在逐项进行,是否都在认真去做?特别是一些比较软的一时对读者服务影响不大,明显暴露不出问题的工作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如近年来从书库划分,馆藏清点、馆藏体系与结构、文献排架、藏书剔除、参考咨询、情报研究、捐赠与征集等,虽然在论文的研究与总结中都时常出现,但是再好的理论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正是由于许多不起眼的工作没有人做,或者做得很少,或者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所以才提出来,以引起更多的关注。
在图书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文献的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其自身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于管理上的任何形式、任何层次的忽视,都将造成劳动生产力和精神财富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任何理论论断的正确性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界域而言的,即使对上述所提出的新概念也不例外,只有把它们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才不至于对这些论断产生误解。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 篇6
1. 1文献基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传世,如地方志、舆图、地理、民俗等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报刊、档案类文献资料等等。在没有图书馆之前,地方文献多分散于当地私人藏书家手中。自各地有了公共图书馆以后,它取代私人藏书成为集中入藏地方文献的机构。1988年开始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结果表明, 51个参加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地区研究文献居各地图书馆之首。”而且,经过多年的收集与积累,地区研究文献“至今已构成我国地区研究文献保障系统,”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成果汇编》一书的统计:在公共馆申报的148个研究级学科文献中,有26个是有关本地区研究和地方史志方面的。这说明申报馆对这方面文献的入藏具有系统性、广泛性。据同书表41“自报研究级学科分布单位一览表”整理统计:自报研究级学科中与地区研究有关的学科为42项;其分布单位有30个公共图书馆、8个院校图书馆、9个社科院图书馆、2个资料室。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文献基础十分雄厚。
1.2实践经验的积累
自图书馆出现于中国近代,它很快就承担起收集、入藏地方文献的任务。19教育部通饬各省县图书馆注意搜寻乡土艺文;1941年广东图书馆即建起“广东文献特藏”。馆长杜定友的建馆宗旨为“广东省立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并制定广东文献分类表,编出与广东文献有关的《广东方志目录》、《广东族谱目录》、《东西南沙群岛目录》等地方文献目录。
解放后,许多图书馆前辈非常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如杜定友、刘国均等。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一些图书馆利用人力、物力优势,征集大量地方文献加工整理后入藏。并整理出许多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以便供读者更好地利用这部分资料。1957年1月,上海人民图书馆成立图书选购委员会后,将地方文献征集列入图书选购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先生亲自做“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的专题讲座来推行这项工作;60年代首都图书馆即已设立北京地方文献特藏书库,还曾于1963年6月24日举办“北京地方文献展览”进行宣传。这期间,广东馆编制了《广东杂志目录》、《广东舆图目录》等20种地方文献目录;首都图书馆编制了《北京地方文献分类表》;云南省图书馆编制了《云南省地方志目录》、《馆藏云南地方文献目录》、广西第二图书馆编制了《广西农业资料索引》、《广西文史资料索引》、《广西地方资料索引》、《馆藏太平天国革命报刊资料索引》;浙江省图书馆编制了《论浙江农业耕作制度》文稿、索引10余种;甘肃省图书馆与兰州大学等校联合编制了《兰州各图书馆馆藏西北文献联合目录》等等。可以说在“文革”前,广东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已为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探索出一些可行经验,但由于“文革”,这项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书馆工作焕发生机,地方文献工作再度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为配合当地编史修志工作的开展,一些图书馆设置地方文献部门集中开展服务工作。以东北为例:辽宁省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组、哈尔滨市图书馆设立地方文献专室、大庆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部、佳木斯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专题阅览室、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设地方文献专库等等。许多图书馆还编辑印制一批以地方文献为主题的二三次文献,如:《广西气候史料》、《广西民间气候农谚》、《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哈尔滨史志资料索引》、《黑龙江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等。这些二三次文献将各馆入藏的地方文献较好地揭示给读者,为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一些地方文献工作走在前面的图书馆,更将已完成的二三次文献加工输入到计算机中,建成地方文献数据库。如首都图书馆除将以往完成的报刊索引回溯录入外,还定量录入新信息。这一切表明,许多公共图书馆已具备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成型经验。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 篇7
1 后现代文化概述
后现代文化, 又常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化、信息社会文化、后工业社会文化、跨国资本时期文化以及后资本主义文化等, 它是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迅即又风靡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向世界各国、各地区渗透的一种国际性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文化的产生与构成条件是非常复杂的, 至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此争论不休、没有统一的意见。
对于我国图书馆而言, 其建设和发展主要是源于现代化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 后现代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一些人看来, 中国社会需要的是对科学、理性以及现代化的一种追求与努力, 而不是后现代文化所包含的那种对启蒙精神与知识的解构和所谓的相对主义。从实践来看, 这的确无可厚非,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确实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作为基础思想, 并为科学的进步与民主政治的进步而服务。但我们也应看到, 后现代文化的思潮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少数几个思想家的倡导, 而是对西方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映, 并已经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道德、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之中。就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建设而言,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态度、阅读兴趣以及对经典态度的变化等都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服务方向,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负面的成分。
就我国的图书馆建设事业而言, 它同西方国家一样, 都是源于现代化的需要, 即在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隐含着一种对真理、知识以及文献的态度。图书资料是知识的载体, 它包含着一种普遍的真理, 并承担着一种对普通民众进行教育的职能。无庸置疑, 图书馆作为传播现代科学与教育的重要工具, 对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它也确实如后现代主义所言, 其中也隐含着一些倾向, 即过于强调知识、普遍以及永恒的诸多方面, 将知识看成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 从而忽视了知识的变化性与特殊性。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知识观, 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但不可否认它在西方国家第一次被提出时就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且它也通过实践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后现代文化倡导的是一种多元主义的价值观, 它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思想不仅是一种冲击, 而且是一种带有创新意味的挑战。
2 后现代文化对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的影响
对于我国的图书馆建设事业而言, 虽然在理论上对后现代文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从客观上来看已经受其影响很深。目前来看, 中国的经济建设业已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断缩小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 中国社会尽管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时刻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突和挑战, 但建立一个开放和谐的社会也并非易事。在这种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人们对图书馆的评价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结之, 主要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 人们对知识、真理的态度确实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大多人的心目中, 知识不再是那种普遍的真理, 而是日益与人的现实生活和政治密切相关。人们对传统经典的敬畏在不断的淡化, 更多的时候表现出一种特殊性和多元化的状态, 权威与专家在不断地被质疑, 经典作品也在不断地被戏说, 传统人文学科 (如哲学、历史等) 及其经典也在受到冷落, 人们的阅读兴趣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普通社会的生产生活中, 而且在学校这种创造智慧与追求真理的地方也表现的比较突出。
第二, 从图书馆的建设基础思想方面来说, 后现代文化在许多地方和方面也是适应世界变化的一个过程。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上, 对那些象征着永恒普遍的经典的敬畏已然淡化了。目前来看, 令公共图书馆引以为荣的并不是它拥有多少旧版本书籍和手稿, 而是如何使图书在流通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据调查显示, 在现代图书馆的藏书中, 经典藏书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 高雅的文化也在下降, 反而是那些大众读物与其他媒介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 这是图书馆为适应社会变化和读者需求而做出的调整, 同时也是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必然选择。
第三, 从图书馆的服务上来看, 现代图书馆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教育者的职能, 不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训导式态度来对待读者, 而是以读者为中心,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这就是现代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的行为表现。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口号, 如有机主义、多元主义也常常被用于对服务工作的指导, 从而使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再是传统的那样机械和呆板, 而是变得更加和谐和统一。同时, 在消除人群的歧视上, 图书馆也日益认识到信息公平的重要性, 许多学者强烈呼吁对弱视群体的关注, 以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些地方图书馆为此还降低了门槛。
由此可见, 当代中国的图书馆建设在思想观念与服务上确实在客观上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它对于我们纠正那些片面的对现代化的崇尚, 简单强调教育的训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 在另一方面, 正如后现代主义文化始终不能避免其批评一样, 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以及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始终存在着一些负面的成分, 并同样对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 结语
总而言之, 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思想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 人们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态度以及阅读兴趣的变化, 同样对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如后现代文化对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的影响那样, 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往往同时存在, 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探寻时代和社会的真正需求, 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的创新。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对于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的正确认识, 将成为图书馆日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近年来受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很深, 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思想如何在这种思潮下把我一个度或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后现代文化以及其对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思想影响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创新,图书馆建设,基础思想,研究
参考文献
[1]殷汉植.创新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思想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8) .[1]殷汉植.创新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思想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8) .
[2]廖承芳.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师道.教研, 2010 (06) .[2]廖承芳.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师道.教研, 2010 (06) .
[3]丁建琴.我国民营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 (02) .[3]丁建琴.我国民营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 (02) .
[4]文杰, 康立军, 王琦.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06) .[4]文杰, 康立军, 王琦.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06) .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基础 篇8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过滤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82-02
传统自动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基础,伴随着数字图书馆所用的手段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开始产生,也就是说,当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进入到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时,它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变化。
1网络信息资源来源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获取渠道出现了由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到网络信息资源主的转变,伴随着采集信息资源的方式也出现了向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表现在:
(1)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它具有着自身的广泛性与多样性,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到全球各地区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开放公开的,任何在在能够进入网络的前提下都可以创建与发布信息资源,这都是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可见这具有着特有的分布式特点,由于它的种类形态多样,其组织与处理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很大的不同,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内容。
(2)各个国家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在建立自我特色的网络资’源,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数字人体项目就是在创建数字人体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图书馆开发原则相比,由于信息来源的改变使得动态数字图书馆有了一些新的原则:1)数字图书馆对资源的选择、确定不受传统的时空、文献类别等的制约,而是仅仅依靠一些如学科分类等的标准就可以对资源本身的内容加以区别使用;2)在查询质量上,数字图书馆在查询路径选择、预处理与后处理等资源寻找上更具有优势:3)图书馆的收藏服务与分布式的元数据库很类似,对与分布式收藏对象有关的数据进行存储、传播与处理,收藏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组件基础上多种服务的一种,除此,还有索引服务、命名服务与存储服务。
2描述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的增多,使用用户也在不断扩大且多集中于科技、专业与商业用户。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出现了以下特点:用户有权访问的各种信息资源逐步增加: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超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影响到用户的使用;用户在简单直观的界面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信息。正是有了这些特点,网络使用的范围才迅速的增加。同时,互联网在可靠性与使用效率上也存在这问题,当下不少用户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正确的信息,却常常事与愿违。因此,目前互联网还缺少满足用户的类似于传统图书馆的高价值的信息管理服务:目录与分类、订阅管理可靠的信息产品广告等。如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一直在寻求通过大量非结构化与未被规范的互联网信息的索引提供一些服务项目。但是,这些服务有时也缺少些正确的信息,在应对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与政策适应上表现的很欠缺。
在这种现状下,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主体是网络信息资源时,它便面临着众多的技术挑战,尤其是资源的描述组织、信息的发现检索、数据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要对数字图书馆进行成功有效的研究开发首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的描述与组织问题加以解决。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是所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提与基础。但网络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着极大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等,这就为网络资源的开发共享带来了障碍。当下对网络信息资源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元数据描述,但现有元数据标准在描述内容与主题上相对较少,揭示的也不够全面准确和深入,在有效的控制手段表现的明显不足等,这些都给网络信息资源的发现、组织与描述带来了困难,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在开发程度上较低。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在元数据拓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进行尝试便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努力改变目前网络信息资源杂乱无章的状态,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描述与组织,使它们变得有序合理,以便为用户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提供方便。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描述方面影响比较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模式是:(1)创建通用元数据标准,这个标准由15个元素组成,目的是用于改善电子信息资源发现的,这可以为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提供一个统一正式的描述;(2)基于包括自动创建和简单的文本翻译和转换的SGML文本处理:(3)已经在多个研究项目中被用于提供资源采集和元数据抽取的资源采集工具,此工具包括全文数据库和元数据库;(4)研究开发应用于分类系统、控制词典和其它主题访问系统的有效的信息组织技术;(5)开发组织与访问电子资源系统,此系统集成了RDF、XML、MARC等;(6)为在互联网上运动的资源提供有效的持续和统一的命名管理并可应用于目录和普通的HTML文档;(7)开发一个详细的通讯流程协议和环境来支撑图书馆用户和参考图书馆员,同时对电子信息资源和印刷载体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8)探索电子信息资源的索引和编目并构建一种有力而灵活的结构;(9)对Web信息资源的特性进行识别与评价;(10)开发一些有效的识别与组织揭示文档内容的重要线索,以达到改善用户对电子文本资源的访问和利用:(11)研究在目录组织体系中浏览和导航的方法。
虽然目前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的研究比较突出,但是与增长迅速、数量巨大、质量差异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相比,研究开发力度表现的明显欠缺,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来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进行开发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此研究开发可以从以下问题出发:能够帮助改善数字信息访问和管理的技术、信息发现和检索、用户接口设计、分类和索引、结构设计和问题等。
3检索与过滤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与检索以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为基础,这是数字图书馆重要信息服务模式之一。面向增长迅速、数量巨大、质量差异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搜索引擎在功能上表现出不足,正如上文中所说当下搜索引擎在结果的质量上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且此缺点随着网络的发展表现的逾突出。因此开发研究出先进的索引检索系统与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便显得尤为突出。研究开发活动可以集中于以下两点:
(1)由于网络上的资源与用户具有广泛的差异性,因此在互操作性要注重开发。一方面,由不同机构组织或个人建立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分布式的,这很容易导致各类资源之间有着自我的资源组织与描述、检索系统等,因此这些资源无论在现实操作中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不相兼容的;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图书馆查询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系统、工具与运行环境。因此,要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首先就是要解决不同系统或资源之间的互操作性,这是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关键。研究数据表明,在资源与用户之间、资源之间的必要转换对解决互操作问题来说是个有效的方法,这是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发的重要前提。
(2)索引系统的覆盖范围与质量是决定数字图书馆查询服务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索引系统与价值过滤进行考虑。事实上对索引系统和检索技术的开发研究在数字图书馆产生之前就在研究,只是随着网络系统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而使这一任务显得更加迫切而已。目前,数字图书馆的索引系统也在从处理单一的资源转变为统一接口的各类资源类型,由传统的以词语为核心的索引系统转变为向内容与概念索引系统的转换。此外,在技术上基础网络资源信息系统的数字图书馆面临着数量巨大、形态多样的动态分布式信息资源,需要本身拥有一个强大专有的、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因此在搜索引擎技術上也要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同时,数字图书馆是网络中的一个信息系统,必须在要通过先进的接口设计,提高用户在网络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改善所控制的检索过程以便提高信息资源的查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