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2024-07-21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精选11篇)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篇1

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培养

一、提供环境,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环境变化不易安静下来,有的胆怯、哭闹,有的甚至整天一言不发,这种情绪阻 碍了语言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提供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敢讲话、爱讲话、多讲话,才能在说话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和练习。当幼儿有了说的愿望时,就要为他们创造说的条件,让幼儿自由交谈,这样老师就不要去阻止他们去“说”,我们还可并有意识安排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幼儿有个体差异,教师就可酌情安排一些性格互补的幼儿,比如平日里爱说、爱表现的幼儿与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可以结合一组),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同时,在与幼儿进行交谈时,作为老师我们还要注意表现出对幼儿所谈问题的极大兴趣,这样就感染了幼儿,使幼儿感到语言交往 是一大乐事,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对那些说话流畅、胆子大的幼儿,可让他们在集体面前起带动作用。如让他们给小朋友说儿歌、唱歌、讲故事等等。幼儿有了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 样幼儿会在模仿老师和同伴过程中增强说的信心,讲起话来也就逐渐地准确流畅了。

二、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语言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如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积极的情绪,只有性格开朗的幼儿才会乐说、善说,智力水平也将会不断提高。

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之中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册中的歌曲《春天》,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幼儿透过歌词就能看到一幅非常优美的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了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我们应把幼儿园的全部活动看作是语言教育的活“教材”。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幼儿接触交谈,结合每天的生活,让他们说说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或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利用入园、离园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老师早”、“老师好”、“妈妈再见”等;晨间谈话时教师可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趣事,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带幼儿边观察身边的事物,教给幼儿一些形容词,丰富他们的词汇;对于那些语言发展得比较差的幼儿,教师要特别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教给幼儿一些

正确相处的语言。如怎样向别人提出要求,请求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或歉意等。当幼儿说的不完整或说错时,应给予纠正并让其再重复一遍,及时强化。

四、家庭教育

一、家庭中的幼儿语言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3-4岁的幼儿正处在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普通话的教育与培养,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并时时要求她用普通话表达,从小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们进行对话。有时,也让孩子与小动物们、植物谈话。这样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

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可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家长还可以为孩子们选择配乐的优美的儿童诗让幼儿欣赏,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语言是智慧的外壳。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宝宝咿呀学语时,父母喜出望外,兴奋得天天逗着孩子玩,一有空儿就教孩子说话。等宝宝到了两三岁时,他们却认为孩子已经会说话,不愿再拿出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任孩子自由发展,结果错过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几年后,当宝宝在同龄孩子中出现明显差异,他们才警觉,但为时已晚。培养语言的关键期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会在其心理上造成某种缺陷,甚至终身无法挽回。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当已经长大的“狼孩”回到人间,尽管人们为他的康复花了很大功夫,也无法彻底恢复他的语言和人性。所以,抓住和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相当重要。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通俗地说,语言现象类似于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当人“听”的时候,语言是以声音的形式进入你的听觉器官(耳朵),即输入的第一信号。只有当第一信号经过消化处理,变为第二信号刺激大脑的听觉语言中枢,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之后,我们才能在大脑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喉咙和嘴)“说”出来。这一整套的程序说明: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处在一个不断运行调整的过程中,就像计算机要获得数据需要不停地运算。

生活中,两三岁的宝宝经常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正是他的“计算机”处在运算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语音进行思维,学习表达语言的具体表现。有了这段自言自语的学习过程,幼儿慢慢消化吸收“鹦鹉学舌”来的语言,大脑的思维真正把语音的外壳与语义结合起来,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近年来,早期教育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文明习惯及家庭藏书情况等,都会对幼儿的语言能力产生巨大影响。父母文化修养较高,说话语言幽默、词汇丰富,孩子讲起话来必然头头是道,举止文明、语言优美。要知道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典型。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幼儿说话声音要温和亲切,语速要慢,口齿清楚,同时要发音准确,用词规范,语句精练,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这样才能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如何选择英语教材?

选择适合孩子的英语教材,引发他们的兴趣很重要,以下几点是专家给我们的建议:

1.符合孩子的程度

要选择符合孩子认知程度的教材,程度要适当,太简单会停滞孩子的学习,太难会让他们有挫折感。

2.选择贴近生活的主题

要选择贴近生活主题的教材,观察孩子的兴趣,投其所好。假设他喜欢车子,就选择有车子的教材;假设喜欢水果,就选择有水果的教材,以此类推,让孩子将生活与英语结合在一起。

3.选择好玩的教材

要选择好玩的教材,让他能够操作的、幽默的、能够游戏的、压力小及趣味高的,而且记住不要一直把学习当作前提,只要孩子觉得好玩就会学习,没有兴趣当然不想接触。

4.避免雷同

不要买太大套的书,孩子会很难消化,因为孩子是很善变的,错过了有兴趣的时间,就不想去碰了,家长一下子买很多的书,内容、形式又很相似,孩子容易反感,况且家长钱都花了,一定会急于让孩子看完,小孩一有压力反而就不看了。

专家建议家长,尽量买单本的、变化性多,且要配合孩子的兴趣,少量多餐,慢慢的孩子的英语程度就会提高。

5.主题要鲜明

如果是有声音的话,不要选择背景音乐太复杂的,CD的背景画面也不要太花,这样会抢走了原本要让孩子听或看的重点。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篇2

一、幼儿期决定了人的智力水平

国内外对幼儿教育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诸多研究, 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将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进行了追踪研究, 研究中他提出了一个人智力发展的科学假设:五岁以前儿童的智力与十七岁普通人智力水平相比较, 在四岁时获得了50%的智力, 其余的30%的智力是在四至八岁形成的, 最后的20%是在八岁至十七岁时形成的。即人的智力在十七岁时就已确定, 并且婴幼儿阶段决定了一个人大部分智力, 学前阶段是人智力形成的关键期。再如心理学家汉特研究指出, 婴幼儿出生后的前四年对其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对婴幼儿以后的智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1]还有一些实验结果说明:适当的早期经验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如斯基尔斯等于1939年选择孤儿院儿童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 这些儿童年龄在七至三十个月, 其智力发展都比较差。结果实验组儿童在年龄较大女孩的照料下, 其智商都提高, 且三分之一儿童后来进入了大学。[2]又如在一项对超常儿童55人的追踪研究时发现, 超常儿童在智力上固然有一定优势, 但主要是由于较好的早期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原因, 使他们智力发展较早、较好, 并有坚定的意志品质。[3]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 超常儿童不只是天生的。优异的遗传素质只为超常儿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和教育, 即使遗传素质好, 也不可能成长为超常儿童。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我国高校“少年班”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 早期适合的教育是杰出人才成长的基石。

二、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其智力并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一个人最后成长的“高度”是以智慧为标志的, 智慧的高低是由其智力决定的, 而智力的高低是在婴幼儿及小学阶段形成并决定的。智力形成具有“关键期”, 错过了智力形成的“关键期”, 一切努力只能是量的增加, 很难达到质的提升。[4]就中小学教育而言, 我国教育处于世界前列, 连续多年获得中学生奥林匹克大奖就是见证。而我们的学生走入社会后, 发明、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 却远远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 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次和西方发达国家更是无法比拟。为什么?是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婴幼儿及小学教育是以活动为主, 以开发智力、形成发散式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式教育;我国婴幼儿及小学教育是以学习为主, 以知识积累、取得高分为目的的封闭式教育。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初级教育是以开发智力为目标的“开发教育”, 我国的初级教育是以取得高分为目标的“应试教育”。[5]这也就是钱学森曾经发问过的“我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本原因。

所以,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从婴幼儿抓起, 从家长对婴儿以及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入手。婴幼儿教育不重视智力开发、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其将来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智力水平不可能达到较高程度, 即使在中小学加强素质教育、高校加强创新教育, 由于智力基础因素限制, 很难培养大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

三、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应从国家教育制度层面入手

就我国目前教育现状而言, 家长们和教师们都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们的压力和负担, 都知道如此教育的弊端和对孩子们的危害, 但现实使他们很无奈, 因为我国的现实是, 一方面口头上高呼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另一方面, 无论是上高中、大学、研究生, 还是进入社会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等, 毫无例外地以“分数”为标准。成绩高就上高一级学校、就有期望的工作, 成绩低就上不了学, 也没有满意的工作。家长为此而矛盾, 教师们也处于两难境地。面对现实, 家长和教师们不得不首选“成绩”, 甚至唯“成绩”。

近年来, 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从城市到农村的学前“普及教育”, 通过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取得了瞩目成就。但据调查, 各地增加了幼儿园数、园位数、教师数等数量, 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观, 真正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大。

从理论上讲, 学前教育没有中小学般的指标要求, 没有考试, 也没有分数, 幼儿园没有直接的应试体系, 在教育方式、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环境。但由于后续的中小学教育“唯分数”的前沿因素, 幼儿园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样难以有效开展, 以提升智力为主的开发教育难以有效实施。

我国教育改革历时已三十多年, 但关键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因“分数”决定论而原地踏步。幼儿园虽然在表面上没有“分数”, 但幼儿园教育的症结不在幼儿园本身, 而在中小学的“分数”。因此, 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必须从国家层面入手, 从评价制度入手, 不改革其评价制度, 永远走不出“分数”的怪圈。中小学教育如此, 幼儿教育亦如此。

摘要:一个人最后成长的“高度”是以智慧为标志的, 而智慧的高低是由其智力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智力水平取决于幼儿阶段,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 学前教育要把开发幼儿智力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智力,智慧,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8) , 51-52.

[3]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编.智蕾初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3.1.19.

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人物 篇3

一、做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倾听者

园长耐心、细心地“倾听”意味着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意味着对教师全心全意的关注;意味着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的接纳态度。倾听是了解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基础。

(一)倾听教师工作中的“声音”

如果说,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服务,那么,园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就需要以教师为主,为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服务。不少教师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困惑,如果找不到良好的解决方式,有时可能会陷入一种纠结的地步。这就需要园长在工作中要给予教师交流、诉说的机会,要通过倾听,了解教师的工作目标、思路、困惑、反思、评价等内容,避免通过表面现象、他人评价等对教师产生片面理解的误区。同时,倾听教师对园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教师的专业成长愿望,倾听教师对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各种设想,会在无形中给教师一种力量,足以使教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幼儿园。

(二)倾听教师生活中的“故事”

除了倾听教师在工作中的心声外,园长还要耐心倾听教师在生活中的“故事”。“我研究了一道菜,特别好吃……”“我们家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我发现一个很清新的卖花小店,价格也实惠……”“我每天中午下班都要回去照顾我父亲,他90几岁了,已经瘫痪,就靠我和我姐轮流照顾……”“我女儿读大学,差不多半年才能见着一次……”“我周末又去钓鱼了,这次收获不小……”在女性居多的幼儿园教师群体,家长里短的“故事”总能表达她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也能揭示她们当前的生活状态,有的积极,有的消极,还有的充满牢骚和不满。园长要耐心地倾听,关心、理解处于不同生活境况的教师,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积极地引导,从而营造温暖的人文氛围,让教师的工作不会受到太多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影响,让教师感受到园长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美好,从而拉近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教师对待幼儿园会像对待家一样,对待工作将更加投入。

二、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通常园长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家园工作以及教科研活动进行诊断、评价并提供较好的发展建议,引导教师对实践进行反思,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理念、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特长的形成;同时,园长具有多年的教育经验,能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为教师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促进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良性发展,避免教师犯一些常规性的错误。园长要善于发现教师,对其专业能力提出质疑,支持教师发展,与其合作,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一)发现教师的专业优势

园长要注意观察,捕捉教师具有创造性的灵感和工作设想,挖掘他们的原有经验,特别是教师还未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闪光点”,园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旁观者清”的角度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育中的优势,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二)质疑教师的不适宜行为

事物总有其双面性,因此,园长要有一颗客观判断的心。在深入细致地观察教师教育教学时,既要看到教师的优点,又要与教师共同寻找教育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看到各种问题,引起教师的自我反思,引发其认识上的冲突,分析、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当然,为避免和减少评价的主观性,也需要园长通过教师的陈述和辩解来了解老师的想法和行为缘由。

(三)支持利于专业成长的活动

园长要从思想上与行动上支持教师进行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活动。支持教师继续学习,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支持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并和教师结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促进其在实践中的反思;支持教师大胆表达对幼儿园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困惑,提升教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促进其同伴间的互助成长。

(四)引导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园长有责任为教师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外部环境,使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不同水平的、个性化发展。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园长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工作的开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依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专业能力。

三、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行者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园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发展对一名教师而言,主要是指业务水平的提高;对园长而言,不仅是业务水平,更是管理水平的提升。园长的专业发展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保持同步,甚至应先行一步。如果园长的管理水平不提升,那么其管理水平就无法很好地与越来越高的教师专业水平相适应。园长优秀的品质、对待工作的态度也都成为其他教师学习、模仿的榜样。

(一)做理念上的先驱者

园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位专业发展者,也需要像广大教师一样,不断学习、领会新的管理理论和教育理论,真正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指南》的精神和理念转化为实践管理思路,领悟国内外先进幼儿教育理念,并结合本园的实际灵活地加以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升,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使幼儿园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更加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做行动上的先行者

园长要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告诉教师“你要怎么做”,而要做到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领教师发展。做先进教育理念的践行者,走专家型园长发展道路,与教师一起参与教研,点拨和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同伴互助、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园长自身专业发展之路的经验,特别是业务方面的专业化,无论对园长本身还是对教师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有助于园长切实有效地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工作,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跑者。

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要点 篇4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令人震惊:“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上述几位科学家、教育家的说法中,使我们不难看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紧迫感和重要性。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它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记忆力训练。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婴儿失去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长,浪费了婴幼年的宝贵时间,就会使脑细胞发育废止,树突生成少而短,细胞与细胞间联系不紧密。这是因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大脑生长发育期的开发,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如学音乐、美术、外语、游泳、滑冰等等,都要提倡早期训练才能有所成效,起步迟了就难以成才。据说中国和日本的围棋高手,几乎都是在5岁左右学会下棋的,而实际上他们接触围棋并饶有兴趣地看成年人对弈,时间还要早得多。到了成年人再从头学围棋是绝对成不了高手的。所以说早期智力开发就好比催芽生根,根深叶才茂,花红结硕果。

近年来,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在童年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以后,这些“脑资源”就被废弃了,致使“流水不回”,仅成为平庸之人。划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他死后,大脑被解剖分析,发现他的大脑智慧的潜能也只用了三分之一,可见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目前人们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它,尤其是右脑的潜能极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脑的数十万倍。右脑恰似一座巨大的收藏录像带的仓库。

有关人士研究指出,70%以上的具有高创造力的科学家,他们的优势脑都在右半球。一个人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右脑半球的功能发挥。右脑主要是在形象感知、空间定位、面貌识别和音乐美术的欣赏等方面优于左脑,开发右脑能发展形象思维,使孩子学得轻松,可大大提高记忆力和综合能力。开发右脑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潜力,使儿童变得更聪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左撇子”人较聪明的科学道理所在。千古以来,人们的传统习惯使用右手优于左手,结果左脑发达而右脑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左脑功能仅在抽象思维、语言、计算、逻辑推理等方面起主导作用,而形象思维、艺术鉴赏就差一些。如左右手并用的人便会使左右脑都得到发展。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自幼学钢琴、手风琴的儿童,因左右手并用使左右脑都得到锻炼,不仅琴弹得好,而且形象思维、记忆、联想、学习也较一般儿童都要突出,学得也很轻松。

所以说,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人类素质的提高,性格的培养,智慧潜能的挖掘,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施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学,让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使婴幼儿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护和尊重他们的好奇心。从具体措施上讲,父母可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充分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让纷繁的感受刺激脑细胞的生长发育,促进脑细胞的树突和轴突的繁茂生长。如让婴儿多看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嗅觉去闻各种气味,刺激嗅觉细胞发育;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刺激味觉细胞发育;用手抚摸婴儿的皮肤等等。通过触觉、温觉、冷觉及质地的软硬来促进感觉中枢神经细胞的发育。手脚是全身器官的缩影,按摩手脚除了能促进感觉神经末梢的发育以及手脚的灵活性外,从传导作用上说,也就等于按摩了全身并对促进全身的发育起到保健医疗作用。

2、尽量引导婴幼儿做各种运动,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要有意识地激发婴幼儿早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3、多到人群中去,多接触外部环境,感受大自然,去认识各种事物,如汽车、建筑等。接触丰富多彩的景色,充实精神生活,锻炼婴幼儿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4、尽早地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使婴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意思,较早地开发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尤其是在与孩子交往中,要通过生动、新颖、形象的话语,促进他们的理解、记忆,萌发出形象联想,并调动出自由天真的幻想。

5、尽早地促使婴幼儿音乐细胞的产生。音乐细胞的培养可促使右脑的活跃,形象思维的联想,创造潜能的开发。长期受音乐感染和熏陶的儿童会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而思想活跃、热情活泼、兴趣广泛,并能较好地促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6、从生理角度上考虑,要使大脑处于最佳的状态,供给婴幼儿充足的氧气,让婴幼儿在宽敞明亮的空气新鲜的环境里生长。婴幼儿大脑在生长发育中,需氧量很大,约占全身需氧量的二分之一。为了保证大脑功能充分发挥,应培养婴幼儿较为固定的作息时间,使体内生物钟呈周期性和规律性的运转,节约大脑能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睡眠和生活的质量,并应保证婴幼儿有一定的主食量,以促使血中有足够的葡萄糖含量供给大脑,保证大脑能量消耗。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篇5

家长很看重孩子英语学习的心情我很理解。原因是可能我自己从事过英语方面的相关工作吧,我都是依据自己的成长和英语学习的经验来总结的。此外,我的闺女4岁半了,我的一些方法可以说就是根据她的一些自身特点来进行使用的。所以,我相信我和大家说的并非高谈阔论,而是真正考虑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实际需求。

那么,英语学习最需要的是什么方法,或换句话说哪种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儿童最见效果呢。

1、缺什么?

我们最缺的是英语的语言环境。有关英语的节目、图书、交流机会都非常少,因此,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英语听的环境非常重要。每天都要进行,但不用非要正式让孩子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一个劲听,可以边玩边听。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英语听的习惯养成,会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语言认知能力和语音意识。

2、听什么?

歌曲、童谣和故事都可以,在保护视力的前提下可以看看原版英文动画片。

3、汉语翻译要不要

建议家长不要把英语翻译成中文,这样的辅助翻译其实是对孩子认知的干扰,是负荷。英语的经验、对话要和孩子当前做的事情、正在进行的活动和理解水平相关。尤其不要在读故事书时,一字一句的翻译。要鼓励孩子从绘本中理解猜测。同时,语言的对话交流和阅读故事要在上下关联的语境中进行,有助于孩子的推理能力。如果故事很复杂,可以在朗读之前把中文简单概述下内容,而非读一句英文翻译一句中文。

4、何时开始学英语

越小的孩子越早听英语可能讲的英语会更好听,但不表示孩子大了学英语就晚了。孩子大了理解能力也增加了,同时注意的时间也可以长了。那么对英语的文化功能和风俗习惯也会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中国孩子应在讲好汉语后,把汉语发音讲清楚之后,再来教他们英语。而我个人更愿意使用的是让孩子早接触英语。而非学,正式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积极性。如果是自然的玩的状态,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就可以用英语影响他们。

5、汉语的重要性

汉语培养的是孩子的语言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这些学习中文的方法、经验和理解水平,可以应用并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很多家长追风英语却忽略了我们中文的美妙,其实是适得其反的。因为语文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同样是英语的基础。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声朗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乐于交流的勇气、以及喜欢表达的动力,都是英语学习必备的。

6、孩子怎么就不说英语呢

这是因为还是听的不多,远远不够,事实上,听作为语言的输入是前提,而说是输出——这个功能的要求非常高也对孩子更难。输入的刺激不够,就不会形成一种自主说的意识。有可能你听了半年孩子什么都不说,但某天会突然爆发!

7、家长英语不好能否教孩子英语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我父亲以前没有学英语而是俄语,他敢教我主要就是培养了我的英语接触的时间和强化。他的发音不好,但我听的多,知道正确的发音,所以不会被不好的发音有太多影响,而且我有非常好的语言意识,当孩子年龄大点的时候比如6岁以后,家长的非正规发音不太能把孩子教坏。而前提是两个:大量的听原汁英语;家长不要和孩子在单个词汇上反复对孩子朗读。

8、学什么

单词是基础是骨架,它串起了句子。孩子当然要学单词,但不能孤立单词,单词必须在句子中应用。语法对于儿童来说,就可以不用强调了。听得多,自然会形成语法意识。至于英音美音,看看咱们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的语音就知道了!

9、要不要给孩子报英语培训班

至少在北京我知道幼儿园之外的英语培训机构的收费真是高的惊人。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种爱表达的孩子,那么投资万元上课的机会等于还是没有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没有表达的主动性和发言的机会,被别的孩子占用了。所谓的外教,未必真的是有教师能力的特别是教授英语为第二语言国家孩子的合格教师经验!这种投资,还不如在家中花1000元安装听的资料来的容易呢。其实,我们家长要创造的不是让孩子上课的机会,是要让孩子交流英语的机会!课堂的学习,就会有教材,家长就要考,太给孩子压力了。找一些英语好的大孩子或外国小朋友,或者多和英语好的大人说,也可以的!

让孩子学好英语的技巧其实最关键的是:

让孩子有兴趣,有动机,有自信。家长不要去考孩子更不要评价孩子的发音。

《快乐虫宝宝:唱唱跳跳学英语》主要针对将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来学习的孩子,涵盖的初级词汇包括140个英文单词和45个英文短语。为了最有效地使用本产品,需要家长按时让孩子观看DVD或者聆听CD,这样,不用多久,孩子们就能记住歌词并跟唱歌曲。

总之,《快乐虫宝宝:唱唱跳跳学英语》是非常有趣的英语学习产品,其核心和特色即在于边玩边学、快乐唱学!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篇6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宝宝听,如给宝宝糖果时、上下楼梯时。

2、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宝宝一起数数,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3、利用生动的形象,教宝宝认识数字符号,如“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等。

4、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宝宝做,如让宝宝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

5 运用具体实例,教宝宝加减法,可以用苹果、积木等道具来演示。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篇7

一、外语启蒙教育应该尽可能得早

外语启蒙教育应该尽可能得早,最好在0至12个月就开始,婴儿语言学习的潜力惊人。

依据一,优越的听辨能力,这有赖于听觉器官和大脑的配合。很多准妈妈选择胎教,这种做法有科学依据。在妊娠4个半月时,胎儿的内耳和鼓膜是唯一发育成熟的器官。此外,婴儿脑部的发育速度非常惊人,1分钟内可以长出约25万个新的脑细胞。脑部各区域的发育是系统性的,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特定高速发展期,也就是说大脑在特定时段对特定的刺激接受力特别强,大脑中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被称为“布罗卡斯区”。幼儿的母语发展就和这一区域有很大关系,但是该区域的灵敏性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比如,0~10个月的婴儿语音辨别的能力极强,12个月以后则逐渐下降。这是由于生活中,婴儿主要接触母语,很少有机会再听到非母语的语音。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儿童心理学专家们通过核磁扫描技术发现,幼儿和成人学习时所使用的大脑部位有很大差异:幼儿的“布罗卡斯区”感应其他语言与学习母语一样灵敏,而成人则无法有效利用,导致成人学习的速度远远低于幼儿。因此,尽管幼儿学习时的目的性、坚持性、理解力要低于成人,但是也拥有学好的潜力,甚至可以超越成人。

语言在声音上表现为声调、韵律、纯粹的声音和有意义的声音单元。婴儿学会说话之前依赖大量的语言输入,灵敏的辨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6个月前婴儿能够听辨出所有语言的所有语音,包括其母语不使用的语音。例如,把婴儿的奶嘴与一个录音机相连,婴儿只要吸奶嘴,录音机就播放声音[P]。他只需几分钟就能发现吸吮与声音有关,于是他快速地吸,使录音机快速地播。这样快速吸了几分钟后,婴儿吸吮变慢了(此现象为“习惯化”)。但如果录音机播放的音变成了另一个音[b],婴儿又会快吸起来。显然,婴儿能够分辨出[P]与[b]不同。

依据二,发声方面,婴儿在第一年里的进步明显。出生时,婴儿只会哭,1个月时,哭声分化出了一些非哭的发声。五个月时,婴儿能发出的音更多,其中的某些发音接近于成人语言,如ba-ba,ma-ma,这些发音被称为“呀呀语”,到9个月时,还能发出同一音节的不同音调。婴儿的大量发音锻炼了发音器官,为以后说话做好了准备。

依据三,语言理解方面,婴儿对语言理解的发展相对较晚,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表现对成人语言中的某些话的理解,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到1 1个月时,婴儿才能把词从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理解了成人话语的含义,但还不能说出词。

这一观点诚实可信。首先,在婴儿学习母语(第一语言)上更有说服力,母语学习理应尽早,否则就会出现“狼孩”现象(失去语言的学习能力)。其次,尽早的进行语音的刺激有助于帮助孩子维持天生的分辨语音的能力。但这种刺激远不是所谓的学习,也与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没有太大联系。外语毕竟是第二语言,究竟孩子以后的水平会怎样,这与家长或教育机构的教育能力关系更大。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是重中之重。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孩子生来就是双语环境,这时,孩子的能力和环境最大程度地吻合,但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以汉语为宏观语言的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去改变语境是学好外语的一大关键。此外,教育方式也很重要,不考虑运用而盲目给幼儿多重的语言刺激,在实践上价值不大;不采用人和人的交流方式,而是通过仪器放出来的声音,过于机械刻板。

二、外语启蒙教育不必过早,最佳年龄约在3岁至6岁

依据一,在大脑言语神经发育方面,3至6岁是开始学习的最佳年龄。因为人在幼小时,左脑引起的失语症可以靠右脑机能来弥补,说明幼年大脑机能可塑性大。早期教育能让大脑产生持久变化是基于这样一个实验: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克努森(E.I.Knudsen)等人给幼年猫头鹰戴上特殊的眼镜,使它所看到的世界都偏向一边,然后,在它边上放一只老鼠,但透过镜片来看,老鼠却是在正前方。幼年猫头鹰很快就形成了新的“听觉位图”,并抓住老鼠。然后,克努森等人又为猫头鹰去掉眼镜,让猫头鹰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经反复训练,猫头鹰成年后能熟练地在不同的视觉世界中“转换”,没有接受早期训练的猫头鹰则无法转换。对人类来说,早期学习将对大脑的高级功能区域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二,在心理角度来看,语言发展的关键是在6岁以前。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奇心强,胆子大,心理负担轻,没有出丑的尴尬或焦虑情绪,便于引导。而且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对个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依据三,从儿童生理发育角度讲,0~6岁是敏感期;2~4岁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3~6岁的孩子记忆最好。德国教育家沙凡认为,孩子最好从2周岁开始学,最迟不得晚于青春发育期。两三岁时儿童舌头肌肉尚未硬化定型,发音器官适应性最好。

依据四,3至6岁的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据实验发现,很早就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母语和第二语的学习中心几乎是在脑部同一个位置。具体说来,(1)语音意识出现,这对于幼儿学习母语和第二语都是非常必要的。(2)幼儿的母语词汇量几乎每年增长一倍,词类的范围也扩大。(3)理解能力相对增强。(4)语法水平相对提高。

这一观点有其可取之处:首先,早期学习能帮助以后语言的再发展这是事实。其次,语言是符号系统,根据G.H.米德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语言的发展本身也是社会性活动,语言不但是思维的工具更是人不断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工具。最后,该观点注意到幼儿的生理发育优势。

三、结论

1.由于智力因素、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同,每个人在情感、认知、生理方面的发展不同,人们即使找到所谓的最佳年龄和关键期,恐怕也是因人而异的。

2.儿童时期进行外语启蒙肯定比成人具有优势,但学习环境依然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包括双语的氛围(作为思维、游戏和交际工具)、好的师资及完备的教学设施。无论早晚,一旦具有完善的外语启蒙环境,学习就可以开展了。

3.启蒙不是系统学习,而是培养幼儿一种学习的兴趣及对外语语言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注意兼顾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摘要:当前,我国幼儿外语启蒙教育显现低龄化趋势,对于幼儿外语启蒙教育关键期的看法众说纷纭。本文就这个问题列举了两大主要观点,并逐一肯定其合理的成分,剖析其欠妥的认识,力求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幼儿外语,启蒙教育,关键期

参考文献

[1]张雪娇.关于少儿学英语的一些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

[2]Kim,K. H. S. & N. R. Relkin & K. M. Lee & Hirsch. Distinct cortical areas associated with 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s [J] . Nature, 1997, 388(6638): 171 -174.

[3]Knudsen, E. I. Capacity for plasticity in the adult owl auditory system expanded by juvenile experience [J]. Science, 1998,279 (5356):1531 -3.

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篇8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那没,在幼儿园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所谓倾听就是仔细、认真地听他人说话,而且还耍理解他人话语的意思。培养幼儿养成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倾听是语言表达的前奏,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理直气壮地发言。在幼儿语言发展中,倾听能让孩子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莫里斯也说过:“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耍学会听人家说话。”其次,倾听是学习的基础,从学前期到学龄期教育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同,上小学后的学生是通过听课和作业来获得知识技能的,因此学前期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倾听不但能使幼儿准确地听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而且还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别人的印象,善于倾听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

2、“提问”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助手

在听一个故事、一段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听,迫使幼儿必须认真仔细听;可以抓住时机与幼儿交流:“你听到了什么?说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听好吗?”另外还可以要求幼儿的答案和别人不同,幼儿在这一要求下自然地注意听别人说话了;还可以请幼儿复述故事的对话和情节等。总之幼儿有了任务意识后,他知道必须认真仔细地听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老师的提问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3、“环境”是培养倾听习惯的保证

首先,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要创设安静温馨的环境。在午睡前、进餐时等环节中,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使幼儿懂得守纪律、守规则才能保证认真倾听。如果幼儿之间打打闹闹相互影响,他们是不会认真倾听的;如果外面有放鞭炮等噪音,幼儿也是不能认真倾听的。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安静、温馨的环境是倾听的前提。

其次,为每个幼儿创设表现自己的环境。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孩子都乐于表述,表现欲望强烈,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关注,他们的倾听积极性也荡然无存;还有一些孩子上课过于沉静,从不随便讲话,如果老师不注意他们,他们也不会认真倾听。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既要将表现欲强的孩子适当控制,使他们明白既要自己讲,也要听其他同学讲,对那些沉默的幼儿要多加鼓励,老师要和他们多交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又要鼓励他们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提供展现的舞台,对各种不同的孩子给予关心、鼓励和理解。

再次,语言环境也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儿歌等,平时我们应该让幼儿多听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故事和图:吼学说简单的句子,理解图书内容,当有声有色、优美舒畅的语言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幼儿带到幻想中的世界时,他们会完全忘却了自己,会一遍又一遍的聆听。

4、“鼓励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强化手段

幼儿园的孩子对鼓励是非常敏感的。当孩子倾听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老师的表扬、鼓励、奖励就是一种行为的强化。鼓励使他们产生愉快和满足感,从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当幼儿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回答问题时,老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平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进步,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品质的自我肯定。强化其良好的倾听行为,是激励幼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5、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幼儿倾听

我们说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有时会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今天听这个故事非常认真,明天听那首诗歌又不认真了。因此,作为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指导幼儿倾听,让幼儿慢慢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指导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戏法:如做“传话”游戏,老师想好一句话,嗅在第一个幼儿耳朵旁告诉他,让该幼儿一个一个传下去,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请他起来说你听到了什么?做这个游戏时,在前一个幼儿讲给你听时,你一定不能开小差,要仔细听清楚,并且要记住这句话,再传给下一个幼儿,这样就训练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再如做“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幼儿倾听分辨同伴说话的语气,这就必须幼儿在平时在意班上小朋友的说话口气,做游戏时注意倾听分辨,才能准确地猜出。

(2)讲评法:一般幼儿回答后,教师总是会问:某某小朋友回答得好不好,对不对?幼儿就会不加思索地回答:好,不好。有的幼儿根本不在听,他也跟着说:好,不好。于是我改成这样提问:“某某小朋友什么地方念错了?”“什么地方念得特别好?”“哪个字的音发错了?”这样幼儿就必须要认真听好了,你如不认真听好就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当然老师在幼儿回答得好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加以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再次认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设置悬念法:孩子是好奇好问的,如学习儿歌《学好样》,老师这样提问:小朋友走路要向谁学习,坐要象谁学习,唱歌要向谁学习,听了儿歌你就知道了。孩子是好奇好问的,让幼儿带着悬念,怀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听,激发了幼儿的倾听兴趣,激起他想听、想知道结果的愿望。

(4)求异法:如开展仿编活动,诗歌《我是三军总司令》在仿编时,鼓励幼儿和别人编得不一样,仿编时,对幼儿提出要求,在别人编者按时你一定要认真听好,编者按过的你就不能再编了。幼儿在这一要求下,就会自然地注意倾听了。

(5)故意念错法:幼儿学过有内容如:诗歌、故事等要经常温习才能不被遗忘才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因此,课余时间,我常和小朋友一起背诵学过的诗歌、讲述学过的故事,要背诵和讲述时,我故意背错、讲错,当小朋友发现老师背错时,都纷纷加以纠正。此方法效果较好,因为如果你不认真倾听,根本不会帮老师纠正,只有认真倾听了,并且对正确的答案了如指掌了,才能有的放矢的加以指出的纠正。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记忆的准确性,也培养了孩子与老师、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越来越高,新世纪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能预测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十足的勇气去执行它,实现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用智慧去管理,企业才能获胜。要成为智慧型企业就要拥有智慧的管理人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最低限度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科学合理而严格的管理手段;二是有灵活机动、层出不穷的妙手高招。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方式创新的竞争。管理的学问与艺术,不仅是社会各界各级领导者的事情,也是一切“被管理者”应当关心的问题。应为一切领导者、管理者都曾经是“被管理者”。

作为一个新管理人必须具备以下11种指挥素质:1.运筹能力;2.沟通能力;3.训练能力;4.协调能力;5.远见能力;6.自省能力;7.收集能力;8.率领能力;9.外在能力,10.内在能力;11.激发能力;只有具备这几种能力,才能训练和指挥自己的员工。作为新管理人员在识别人才时必须扬长避短,俗话说: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者无不可用之人。这也正说明了用人之道关键在大先看其长,再看其短。反之则必败无疑。辨才不以貌取人:要克服学历主义,破除论资排辈,抛弃惟出身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不被埋没。

全球第一女CEO卡莉费奥莉娜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给予员工适当地手段和主动的支持,他们愿意去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做的很好。

这也就说明员工在工作的同时,领导的鼓励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人才 篇1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提升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有重大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少,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要健全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营造有利于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要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当前,我国人才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还不合理,传统产业人才较多,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世界顶尖人才,加大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开发力度,提升一、二产业人才质量,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才结构与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企业和生产一线流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主体。要鼓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才,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实现自身价值。要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要鼓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并逐步向企业聚集,让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做好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三步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 表扬 游戏 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0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幼儿园教育也成了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当下的幼儿园,绝不再是原先那种托管式的幼儿教育,不只是管孩吃喝,看孩子不磕不碰,不冷不热,不哭不闹就是所谓的教育,而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幼儿实施相应的教学,传授相应的知识。为此,要做好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巧用表扬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自信

表扬是一门艺术,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巧用表扬不但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且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竞争心,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表扬这一艺术,使其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呢?

(一)适度的表扬

前面我们说了,表扬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表扬用得多了适得其反,用得少了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你天天表扬孩子,他们就会把老师的表扬当成一种习惯,对自己的表现也认识不到的好坏,这就使老师的表扬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如,要是每天给孩子们奖励太多的小红花,他们就不会珍惜,也觉得没有意思。所以,为了让老师的表扬起到作用,我们要把表扬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让孩子们在得到老师表扬时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被表扬的喜悦,从而让他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表现,做一个优秀的幼儿小朋友。如,有一天,有一个叫可可的小朋友,在午睡时没有说话,乖乖地躺在那里,很快就睡着了。等孩子们起床后,上下午第一课时,我就表扬了可可,给她贴了一朵小红花,她珍惜的什么似的。当妈妈晚上来接她时,她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

(二)用多种方式表扬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表扬他们方式很多,可不只是贴小红花,或者口头表扬。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场所,随时随地采用灵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比如,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摸摸孩子的头、竖竖大拇指、给孩子鼓个掌等,这些表扬的方法,孩子都能心领神会,从而表现更加积极,更加优秀。如,我带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小朋友特别内向,有一次在讲故事的课上,让他讲故事,他总是吞吞吐吐,看看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显得很拘谨。所以,当他再一次看我时,我用一个肯定的眼神,告诉他讲得很好,继续讲下去。那位小朋友受到了我的赞许和鼓励,后面的故事讲得越来越流利了。从来没把故事讲完整的他,那天完完整带地講了个故事。可想而知,在以后的故事课上,他的故事讲得更加流利,且有感情,有节奏。

二、巧用游戏法教学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游戏是每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的最爱,也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孩子们的智力开发、思想形成、情感体验大部分也是通过游戏的实践慢慢得到发展和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运用好孩子们爱游戏的这个天性,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一)把游戏和数学相结合起来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果老师在上课时不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把数学教学融入游戏之中,孩子门面对干巴巴的数学,最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使老师的教学费神而不讨好,更别谈什么效果了。为了适应儿童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巧妙地把游戏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十以内的一些加法知识时,我们可以让用积木搭长城的游戏方法,来增强孩子对十以内数学知识的认识:一个积木、两个积木、三个积木……孩子们一个个地加上,他们会发现,一个数比一个比大,长城也越来越长了。老师在一边引导着,1+1=2、1+2=3,1+3=4……孩子们就会更加明白十以加法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能生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能让他们更加直观、简单地掌握十以内加法的知识。

(二)把游戏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如果在体育活动课上,老师不加任何游戏性地让孩子做操、跑步,肯定很难让孩子们感兴趣,体育活动也难以真正达到它的目的。所以,老师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把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我们可以让他们学小白兔蹦蹦跳、开展跳绳比赛、组织捉迷藏、看谁跑得又快又稳等。通过这些适应孩子们天性的游戏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他们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让孩子在游戏中顺利完成了体育锻炼,达到了增强体质的效果。

幼儿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融入到游戏中进行,我们要在工作中根据内容的需,灵活设计游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习的热情,实现我们教学的目的。

三、巧用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积极性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注意多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法,不但可以提高幼儿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还能促使孩子们在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1)语言暗示。对幼儿进行教育,我们用强硬的方法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会上孩子因为害怕老师变得沉默,缺少自信。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对幼儿采用语言暗示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且能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意思,做出正确的反正,改变自己的错误。如,老师可以说:“看某某小朋友做得多好,我们要不要跟他学习,做一个听话的小朋友呢?”再比如,我们可以用:“你真聪明!”“真懂事!”等,这些语言暗示的、含蓄的教育方法,不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还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行为暗示。除了语言的暗示教育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对幼儿进行行为暗示,让他们在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温暖。比如,我们用表情、眼神、手势等,能都让孩子们领会到老师的意思,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检讨,改正。比如,在幼儿正确的完成一件事情后,老师就要用赞赏的、肯定的眼神给予回应,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们自信,使孩子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

心理暗示的教育方法和好处还有很多,老师要在教学中巧用暗示的方法,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完善自己,树立自信,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总之,幼儿的教育工作,需要幼教老师的不断努力,并在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孩子兴趣,培养孩子自信心,还要需社会和家庭的有力配合,这样才使儿童的教育达到连贯的,有效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5

上一篇:党员谈心谈话内容下一篇:明灯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