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2024-06-30

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精选2篇)

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篇1

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摘要: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而提出的,它从传统民本思想中吸取了大量精华,并与时俱进地加以扬弃,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同时又超越了民本思想。通过分析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弘扬民本思想,让群众路线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群众路线 民本思想 超越 弘扬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它主张将人民群众视为治国安邦之根本,关注并重视底层民众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历史积淀。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发展

“民本”即“以民为本”。从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民本”一词源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及“民者君之本也”[2]等语。

(一)上古三代时期的民本思想

我国的民本思想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史籍最早关于民本思想的记载,是在《史记·夏本记》中,舜同禹、伯夷、皋陶议论治世之道。统治者的首要职责是安民,要了解人民的疾苦和要求,顺应民心,制定和推行安民、惠民措施,使人民安全得到保障,能够安居乐业。

这一时期的民本思想,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思想可以总结为,民为邦本、民为君本、民为神意的代表和中介。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进而一统天下,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这时,治国、安邦、称霸、夺天下的理论开始形成,民本思想也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明确提出了 “民者君之本也”。这是民本思想的一个发展。

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能够“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原因,司马迁总结为:“管仲相齐,顺百姓之美,匡救国家之恶,令君臣百姓相亲者,是管之能也。” [3] 而管仲自己也 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4]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5]就是说,作为贤君,想要统治人民,一定要谦和而居于人民的下面。想要领导人民,一定要甘心居于人民之后,从而不让人民感到妨碍和累赘,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喜欢。

孔子对民本思想有一个系统地发展。“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仁”的主要内容就是“爱人”。在坚持“仁”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富民、畏民、教民、御民的思想。

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之大成,超越了孔子。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确立了人民、国家和君主的轻重次序,认为人民是立国的基础。此外,孟子关于仁政、王道的语录还很多,可以说,《孟子》全书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民本思想”。

荀子又把前人的民本思想加以发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7],表明了国家的存在取决于民。同时又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8]的思想。

总起来看,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形成。在对待民众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先秦诸子是比较一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敬德保民思想。

(三)汉代至唐宋时期的民本思想

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在各个朝代基本得到了继承,但也出现了更多地有利于皇权方面的转化。

汉代巨儒董仲舒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9],接着有贾谊的“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10],又有王符“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11],他们都对民本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如果从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的角度讲,对民本思想体认得最明确的,首先应当是唐太宗。《贞观政要》中多处详细地记载了唐太宗对民本思想的观点。“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12]“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君臣还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从民欲、顺民心,使民安乐的政策和措施。如推行了均田制,租庸调法,健全法制,慎选州县官员。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措施,贞观之治成了中国专制社会盛世的高峰。

宋代宋祁认为:“民,国之基也。五仞之墙,所以不毁,基厚也;所以毁,基薄也。”

[13]苏舜卿主张“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14],这都是对民本思想的深刻表达。

(四)明清时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到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那里,有了一个飞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 录》中提出 “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顾炎武提出了一系列抑止君主专权的设想,他认为,矫正极端君主专制的有效措施乃是分权,为此提出了“寓封建于郡县之中”[15]的著名论断。

综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一直居于主导和正统地位。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因为统治阶级认识到重视人民群众具有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用而产生的,它是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统治权术,实际上仍是“君本”思想,其本质目的是维护君主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严格说来,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

二、群众路线

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

(一)群众路线及其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确立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中最主导的力量是劳动者,人民群众是劳动者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共产党创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17]

(二)群众路线思想的确立及其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就是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27年,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赞扬农民运动“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18]在创建了人民军队和红色政权后,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发动和组织群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他指出,红军“是为了宣传群、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19]延安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期,他在《论持久战》中深刻地阐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20]在1943年6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 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更为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至此,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已经成为十分完备的理论。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同时,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

简单地说,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总之,纵观我党的革命实践, 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人民群众获得自身的利益的革命实践。” [21]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第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三)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调动群众积极性。无论在什么时期,人民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推动、和贡献。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切实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要把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最前面,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满足群众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社会建设奉献更多力量。

其次,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得以加强。经常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样能够使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少走弯路。同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离不开民主政治的保障,而群众路线是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最后,减少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联系。脱离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大危险,要彻底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就必须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建设,有利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群众路线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超越

(一)群众路线与传统民本思想的相通性

群众路线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相通性,这种相通性体现在:两者都强调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体现了人文关怀。密切联系群众的执政理念,将民本思想中的进步、合理成分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升华。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找 到很多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格言,如:“民,事之本也”[22];“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2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24]等等,无不折射出了对“民”的重视和敬畏。而群众路线更是体现着对人民群众的重视,把密切联系群众纳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民本思想中的人民性、民主性内容被传承和发扬。

(二)群众路线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有人说群众路线就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种认识不科学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本质上说,群众路线就是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这种以人民为本位的观念,既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升华,从根本上超越了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加以辩证地扬弃的产物。”[25]

首先,实施主体与客体的变化。传统民本思想的实施主体是统治阶级,他们执掌国家政权,掌控国家暴力机器,对奴隶、平民进行统治,阶级矛盾始终是存在的。传统的民本思想中的“民”是与“君”“官”相对应的,是属于“君”的子民,处于被统治地位,在社会发展中不具有主体性。群众路线的实施主体是党,党领导广大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再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群众路线中的人民群众则是国家的主人,具有主体性。

其次,实践上的超越。传统民本思想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思想层面,在实践上有所欠缺。群众路线的实施主体是党,实施客体是群众。党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然后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最后,最终目标上的超越。传统的民本思想以肯定和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目的是巩固皇权。统治阶级把民本作为全面论证君主制度合理性、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以制造顺民、培养忠君思想的愚民工具和手段。“民本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邦国的治理,而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解放。”[26]而群众路线则是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在弘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践行群众路线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是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产生的,但也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为后来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借鉴。只有在贯彻群众路线中融入文化的成分,借助文化的力量,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有效。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要重视发挥传统民本观念的作用,借鉴弘扬传统的民本思想,古为今用,利用传统民本思想重民、贵民、安民、恤民、忧民、亲民、爱民的理念,一切为群众着想,重视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尚书·五子之歌》 [2] 《春秋榖粱传·桓公十四年》 [3] 《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4] 《管子·牧民》 [5] 《老子》 [6] 《孟子·尽心下》 [7] 《荀子·大略》 [8] 《荀子·哀公》 [9] 《春秋繁露》 [10] 《新书·大政上》 [11] 《潜夫论》

[12] 《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13] 《宋景文公笔记》 [14] 《诣匦疏》 [15] 《郡县论》

[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8][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 张林冰.论民本思想及其价值[J].文史资料,2006,9月下旬刊 [22] 《晏子春秋》 [23] 《四书集注》 [24] 《慎言》

[25][26] 何中华.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13,9

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篇2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是“民本君主”, 君为“主”, 民为“本”二者密不可分。在既定的“君主民本”政治体中, 强调“君”在其中的主体作用的, 被称为“君主主义”;强调“民”在其中的本源作用的, 被称为“民本主义”, “君主”和“民本”是一个问题中两个部分, 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对立关系, 而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它们相辅相成, 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1、民本

我国古代政治家在承认主权掌握在“君”手中的前提下, 更侧重于强调“本”, 也就是“臣民”对整个政治体的作用。认为, “民生君、君为民而设”。人民是组成国家的要素, 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人民的作用甚至比君王更为重要。

孟子就很重视人民“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最著名的一句话, 这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便是: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 是成败的成本。“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 (《尽心下》) 。第二层含义是指:民是统治者的财用来源, 利益的来源, 没有民则君不能行事。

除孟子外, 其他许多思想家也都极为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把人民治乱看作国家治乱的晴雨表”, 认为民众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基础, 一切物质生活资料的产生都来源于民众, “民者, 职当主为国家王侯治生” (《太平经合校》) 。统治者要依赖民众为其提供生活资料, 失去了民众, 就失去了源泉, 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2、君主

虽然没有人能否认“民”在政治主体中的本源地位, 但“民本”思想是基于“君主”的统治地位被认定的情况之下的“民本”, 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统治之下, 君主专制思想是植根于无论君或民的所有人的脑海中的既定思想。君的地位神圣而不可侵犯。“天无二日, 人无二主”。君王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者, “君子道, 道法之总要也” (《荀子·致士》) 。君王不仅是国家的立法者, 而且是最高的权利执行者, “天子之位也, 是为统治”。唯有君王才能够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 这种君王的主权任何他人不能分享, 否则天下就会大乱。“天下必有天子, 所以一也。天子必执一, 所以搏之也。一则治, 两则乱” (《吕氏春秋·执一》) 。

统治者作为一国之君, 为了兴国安民, 会通过一系列仁政举措来安抚臣民, 使人民在他的政治统治下安居劳作, 使社会正常运转, 但是仍无法改变君贵民贱的思想。

二、现代中国政治在传统政治影响下的发展

1、继承

诚然, 我们先人智慧思想的结晶赋予后人许多恩惠, 古代思想一直恩泽着后人, 发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当政者建立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 实行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等思想政策, 正是古代“舟与水, 水与鱼”的思想, 爱民、利民的“民本”思想的生动体现。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其基本内涵之一便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发展的“主体”, 阐明“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到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看作最根本的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为当合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

超越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今天的社会中民不仅仅为“本”, 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自己的主人, “君主专制”已经成了历史, 人民被统治被压迫已经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我国建立起了“民主政治”, 尤其是建国以来, 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确立。另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又是对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推进。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一直呈现良好的趋势, 但是纵观全局, 我国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只迈出了一小步, 这一小步中的每一阶段无不沿袭着我国古代优秀思想, 但是却又不是对它笼统的继承, 而是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以及国际大环境继承了其中的精华, 把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思想摒弃掉, 是一种适应时代的需求的民主政治。

三、古代传统政治对现代政治的影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随后经过一系列政治变革和斗争, 我国走上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如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 在这样一种渗透着封建主义思想的土壤中, “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展仍受影响。

由于传统的政治思想把君与民当做一个统一体, 强调这二者的相互统一, 强调君为民、民事君的政治职责以及君、臣、父、子的封建等级秩序, 并用相应的政治价值, 政治思想去引导和制约人们的政治行为。因此封建制度下的“民本君主”思想衍生出的一系列现象体现在今天则表现为: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薄弱, 而国家意识、服从意识却特别强烈。

我国封建统治制度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君主专制制度贯彻到人民脑海深处便是“君王犹如心腹, 臣民犹如手足”。从而使人民对待君主产生了一系列人身依附关系, 正是这种依附关系泯灭了大多数人的自主意识。政治自主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政治参与意识的薄弱。

摘要:“民本君主”是我国传统政治的出发点, 本文从“民本”和“君主”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我国传统“君本民主”政治对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民本君主,民主政治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著, 增量民主与善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建筑幕墙工程造价下一篇: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