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知识结构

2024-09-26

教师的知识结构(精选8篇)

教师的知识结构 篇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要素。1.教师的教育信念

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持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然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则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中的某些观念的坚定确信和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目的、学生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及其实施和评价等问题的理解,教师的信念是积淀于个人心智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它是应用型的。

2.教师的自我知识

教师的自我知识是指教师对自身以及其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体验、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此类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知道运用“自我”进行教学,是否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教学风格,扬长避短,适度发展;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教师的人际知识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和激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品质: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会通过身体力行表达自己对某些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并表现在课堂管理中。

4.教师的情境知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学智慧是教师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自然展现的一种行为倾向,这一层次知识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情境性、不确凿性、动态性和过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场景中会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不能回避的变化和现实情况要求教师必须做出适当判断和选择,要超越理论的条条框框,根据情境“当机立断”、“急中生智”。

5.教师的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此类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等。

6.教师的反思性知识

教师反思性知识是指教师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现在和未来正在经历的教学行为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和选择的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知道如何对日常教学中已经习惯性了的、部分常规化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理性的判断、检验与评价。尽管以上论述并没有说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所有内容,事实上也不可能用语言或符号表达所有的实践性知识,但笔者认为上述几个方面内容能够说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构成成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分析 教师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内容之间往往是相互结合起来共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作用的,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个班级,同一群学生,而不同的教师却能演绎不同的版本。如窦桂梅、于永正等著名教师,每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无不渗透着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教师通过对各种要素的整合与加工,形成个人的知识,再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便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艺术,那便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由于实践性知识贯穿了知识、态度与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学习领域,由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性知识综合而成的习得的性能,是一种融合之后的教育智慧。所以,我们所说,实践性知识是各要素整合后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然后通过教学这种方式把它展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研究和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而应该将他们置于一个系统中,用系统的方法和动态的思维方式来看实践行为背后的这些知识构成。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取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取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而形成的,一方面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形成实践——反思——实践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的观念和培训方式也要进行必要的变革。尤其是传统教师教育注重“讲授”的培训方式;忽视教师已有知识背景等等,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都是不利的。只有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并转变为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才真正对教师的教学和自身发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具体来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取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重视并加强对教师已有知识基础得提取

教师已有的知识是指教师已经具有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且这些已形成的各种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深深受到了教师成长、受教育的经历及个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是教师在一定教学情境中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进行的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有知识经验背景对实践性知识提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从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上提取

教师的实践反思所关注的是教学实践,强调教师实际知道些什么、做了什么,并对此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事实上,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才知道已有的教学经验是可取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以及能及时地指导今后的实践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综合众多研究者的成果,一般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实践反思主要通过写日记、自传、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故事、教师座谈、参与观察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通过这些方式,加强教师对其自身实践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合理的实践性知识。

(三)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的,其涵义是指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教师群和学校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得以提取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通过相互的研究、讨论,取长补短,相互进步,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在笔者实习的学校,对于教师的成长,学校通过两种组织形式进行学习:一种是科组的所有教师对一名教师进行听课、然后集体点评,以此促进教师的成长;另外一种就是“一帮一”,组织每个有资深的老师带一名新教师,这样更加有利于新手教师的成长,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看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看到别人在哪些方面具有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有合作才能学会宽容、谦逊以及别人的长处,才能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为在教学中有效提取实践性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知识结构 篇2

首先, 声乐是文学和音乐的综合, 作为声乐教师要从文学和音乐两个学科学起。

从文学的角度看, 中国歌曲歌剧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小说剧本散曲时调。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文学的发展深广久远。早在远古时代勤劳朴实的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唐朝时我国古代诗歌的全盛时期, 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外, 今天知名的就有二千三百多人, 全唐诗中保存了他们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品, 失传的自然也不少”。

在唐诗高度成熟的基础上, 宋朝, 元朝及明朝的许多诗词作者创造了许多绩优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近代的刘半农、刘大白、徐志摩、韦翰章、田汉、光未然等作家创造了一批优秀作品。作为声乐教师,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 不去对歌词的作者, 时代, 社会背景作深入了解, 不去对古诗的寓意下功夫, 就不可能唱好这首歌, 教好这首歌。如《念奴娇·大江东去》, 拿到此歌词首先了解作者的时代, 歌词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 散文家, 书画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出京城到外地为官。带着胸中郁闷之气游历当年赤壁之战旧址, 眼观古战场的壮丽景象, 耳听涛声, 回忆当年周瑜, 诸葛亮的英雄业绩, 又对今昔自己不被赏识, 满怀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处境, 感叹人生, 抒发豪情。随似消极, 但全词雄浑浩大, 正气凛然, 处处闪耀着英雄主义朗朗光辉。了解了这些, 对于歌词的整体把握诗非常有好处的。

从不同音乐的角度看, 音乐是一个整体, 是一部完整的音乐历史和文库。

(1) 加强对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海洋。“至今收集到民歌30万首左右, 民族民间乐器, 约有200余种乐器, 独凑, 冲凑的乐曲难以数计。中国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戏曲有360多个剧种”。至于众多的剧种中丰富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 更是难以数计。国外的许多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中形成的组曲、奏鸣曲、小夜曲、圆舞曲、交响曲、清唱剧、康塔塔、歌剧、民歌等各有各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同时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音乐文化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不可忽略的学习过程。

(2) 声乐教师应有很好的音乐阅读能力。优秀的音准, 节奏, 多声部和声的辨别能力像一个无形的唱机或放音机, 时刻响于耳中。只有这方面的能力很强才能纠正和驾驭学生的演唱, 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并进行音乐处理。许多声乐教师只顾在主课上学习, 忽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音乐史诸课程的学习, 岂不知它们都是主课水平的支柱, 只有把这些音乐基础课和主课紧密联系在一起, 认真学习, 才能更好理解所唱所教的作品。

(3) 加强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如果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不能用钢琴伴奏或只会弹单音, 至少是很遗憾的事。这样也影响了孩子们的演唱情绪和对音乐的理解。连指挥和作曲专业的师生阅读总谱有时都需要借助钢琴, 钢琴弹奏是声乐教师最基础的技能, 所以应多练习一些歌曲伴奏技巧, 同时练习一些中外优秀的钢琴曲。

(4) 声乐教师应掌握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有些教师总是把民族和美声两种唱法分得很清。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提倡各种唱法都应在个性和共性的基础上探索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民族声乐有一套吐字、收韵、用气、手眼身法的功夫, 不是美声唱法基本功夫全能代替的。民族音乐的教师要学一些美声发声的基础训练, 吸取美声的长处丰富发展自己民族的声乐艺术。教美声的教师也应学习民族民间的演唱风格。唱好中国歌不是拿美声方法一套就能成的, 留洋学子回国唱中国歌和外国人唱中国歌一样, 没有中国风格和气派, 这已经不止一例了。无论教民族的教师还是教美声的教师, 都要把发展中国自己的声乐艺术作为己任。最好能跨越这两个专业化去实践, 去探索, 不能把中国声乐教育领域里美声和民族的界限划得那样清。

(5) 要正确处理教学和演唱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学和演唱既是一回事, 有时两回事。声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 它采用个别授课的形式, 教学对象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要掌握个别对待, 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必须遵循具有普遍性, 一致性的客观规律。可以说声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有些老师在年轻时经常登台演唱, 到中老年教学工作不断, 仍然有自己的演唱能力, 对自己的学生也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教学时之能做示范, 并拿最后的结果要求学生。而有些嗓音条件一般, 演唱水平一般的老师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技法, 教师要自己学会唱, 还要留意别人的唱, 别人的教, 勤于分析别人的演唱, 在自己的教学时要脑勤, 手勤及时记录, 思考, 总结。

其次, 声乐教师应有必要的生理解剖知识, 熟悉人体乐器的构造和性能, 能配合喉科医生正确判断解决学生的声种辨别发声器官病变问题。

声乐器官本身的可变部位较其它乐器维多, 可造成各种形态的组合, 提供各种音色的选择, 喉内和喉外的有关发声的肌肉, 部分属非随意肌, 不受意识直接控制, 建立新习惯, 改掉旧习惯, 需教师反复启发, 且需相当时日的经常练习。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螚够通过图解, 语音等形式生动地使学生认识人体乐器, 保护和正确使用人体乐器。

最后, 声乐教师还应学点心理学, 教育学, 特别是演唱演奏的心理学知识。面对新问题新知识, 我们要宽专业, 厚基础。所以声乐教师一定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作为声乐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于时俱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国家和社会给予教育工作者很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声乐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 作为声乐教师首先多学点文学和音乐方面的知识。在文学上中国歌曲、歌剧中涉及的诗、词、小说、神话、史诗都要认真加以学习。在音乐方面, 音乐本身是一个整体, 要不断从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艺术营养, 培养良好的音乐阅读能力, 加强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 掌握科学发声方法, 正确处理教学和演唱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 声乐教师应有必要的生理解剖知识。最后, 声乐教师还应该学点心理学, 教育学, 特别是演唱演奏的心理学。

关键词:文学,音乐,声乐

参考文献

[1]江明淳, 编著.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萍, 编著.跟我学唱歌.民族唱法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

[3]钱仁康, 著.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4]钱仁康.外国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学生物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 篇3

一、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也称为本体性知识,要求教师既要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知晓知识的由来、组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影响乃至制约教师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所内化的知识的性质、数量、类型和程度不同,其创造力的强度和方向也就不同。学科知识包括核心知识、紧密知识和外围知识,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1)核心知识,是指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实验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即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改进等,以及教材的结构安排等内容。核心知识反映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

(2)紧密知识,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较高层次的生物理论、生物学科的体系框架、生物学科的发展史、正确的生物方法论知识、探究生物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考方式、对生物学科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等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讲清“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紧密知识反映了教师学科知识的纵深度。

(3)外围知识,是指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生物学科最新成就等内容。外围知识可帮助教师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缩小教学内容与新知识、应用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围知识反映了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度。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知识增长各方面指导他们全面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教育目标。

3.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使生物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呈现、课堂练习、作业的检查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游刃有余。专家型的生物教师能够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有效地勾勒出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方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策略

1.善于学习

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是生物教师使自己的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充足的知识和方法,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开辟新的思路;才能用新思想、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1)向书本学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读书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一条极好的途径,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后盾,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如:可以阅读专业生物书籍《植物学》《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也可以订阅生物专业期刊《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等,从中汲取丰富的专业素养。

(2)借助网络学习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借助网络,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展示最个性的风采等。可以从网络信息中提取最有利于自己教学、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并把这些最新的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生物教师知识结构水准的提高也有赖于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和相互学习,以达到对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方式的相互理解、形成专业共识,从而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

(4)向学生学习任何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被学生难倒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教师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教学相长,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积极研究

教学研究是对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或遇到的问题,运用教学理念加以总结、提升,寻找对应策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所用。”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到生物教学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去内化,把外部的知识纳入个体的知识体系中,把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情境中,感知到问题所在,在研究中去改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去实施研究,使传统的教学观念、习惯在教师的实践、尝试、体验、感悟中得到改变。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使知识结构不断地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主动反思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持,而这类知识的获取和升华,只能依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学前反思,可加强教学的前瞻性;教学中反思,可提高教学的监控性;教学后反思,可落实教学的批判性。教师不仅要对观念、兴趣、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而且要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进行思考、质疑,更重要的是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方面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如,许多教师通过书写“教学案例”“教后感”等方法来反思自身教学,积累实践性知识。

虽然师范院校在职前培养阶段已为中学生物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注入所需的专业知识,奠定了从教的知识基础。但要实现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在职后从专业理论的提升及教学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增长,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继续完善对知识结构的构建。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篇4

1、幼儿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1)掌握普通文化知识;

(2)掌握幼儿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3)掌握幼儿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

(4)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根据上述认识,幼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应由普通文化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构成。

普通文化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幼师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幼师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

幼儿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幼师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教育原则、人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幼儿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幼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弹、唱、舞、美(做、写、画)、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幼师形象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幼师具有幼儿教育教学的特殊技能;

幼儿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师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普通文化课程和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是幼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是幼师教育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幼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做、写、画、弹、唱、舞、讲等传统的教学技能,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掌握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综合教育能力。

(2)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锐意进取。未来社会是一个创新时代,它要求幼儿教师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能够在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批判反思和不断学习的能力。21世纪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师,必须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和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优劣比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思考和意见。因此,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要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新的理解力和思维力,专业化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3、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品格特征:

(1)对儿童爱而公平。爱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儿童应该具有“慈母的心肠、爱的性情”,它包括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关心儿童、对儿童寄予适当期望等多方面的内容。公平就是真正具有“博爱”的心怀,爱每一个儿童,而不管他们是否富有、聪明、漂亮,也不管他们是否调皮、捣蛋、胆小。

(2)有比较强的专业意识。幼师不应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它视为一种专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志做研究型教师,不断拓展自己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为人师表。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儿童品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儿童,所以,做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优良品质,处处以身作则。幼师要言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4、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形象:

(1)文明人的形象。包括整洁得体的服饰,亲切和蔼的面容,言行有修养,待人有礼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

(2)高雅的气质。这种气质主要是一种内涵的外现,是一种“腹中有书气自华”的文化人气质。

(3)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对自己严格,对工作认真,与同事精诚合作,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5)健康的心理品质。幼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良

秘书的知识结构秘书 篇5

1. 秘书的知识结构的范围

(1) 秘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知识,如哲学、逻辑学等

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知识

(2) 秘书的专业知识

业务知识

行业知识

(3) 秘书的相关知识

秘书的相关知识是秘书人员为适应时代需要,做好工作,应不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包括社会背景知识和管理学科新兴学科知识。

2. 秘书知识结构的特点

(1)广博性

(2)专业性

秘书的知识结构秘书必备3篇 篇6

于一个秘书工作者而言,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有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本文是秘书的知识结构,欢迎阅读。

秘书的知识结构一:

一、基础知识

秘书工作者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是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和前提条件。秘书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要扎实。为此秘书工作应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1.科学文化知识

基础知识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逻辑、英语等等。特别要注意语言文字和历史知识的提高,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自己透过历史的现象抓住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

2.马列主义理论知识

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有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理论修养。

3.政策法规知识

这是作为秘书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等相关的知识,特别要注重后者的学习。因为它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知识。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秘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核心或者是主体,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构的方面。理论知识,是秘书学和秘书工作总体的理论知识,是秘书工作者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总的理论,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秘书指导思想。分门别类的理论,包括文书处理,信息处理,信息调研和秘书实务的理论。业务知识,秘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常识,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公文的起草等。行业知识,秘书工作者所在机关的行业的基本知识。

三 相关知识

秘书工作者的辅助知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新的学科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关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学知识,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知识。社会交往知识,社会关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以便秘书工作者在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心理学知识。

四 社会知识

国际知识,当前国际的基本问题,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变化及发展情况。

国内知识,国情,民情,民俗,民风等。

秘书的知识结构二:

为公司领导服务,是秘书的一大职责。“好秘书当半个家”,做经理的如果有一个得力的秘书是一大幸福。

做经理的人最需要的是处理公司内最重要的事情和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的问题。然而如何保证经理把他所有的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琐碎的事情和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秘书工作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秘书要善于了解什么事情是必须要经理来处理的,而什么事情需要转到其他人去处理;脑筋要灵活,善于团结而不可以趾高气扬,这样才能得到公司同事的工作配合;秘书要举止得体并善于公关,因为在外面秘书经常是经理的半个脸面;要心细并且有吃苦精神,因为秘书的工作做好了通常是应该的,而做坏了往往会造成大错。

对内,好的秘书是经理与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做得不好秘书会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一堵墙。正确、及时、适时地反映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员工的要求等等是做秘书的责任。如果秘书不是正常沟通,而是东家长西家短,搬弄是非,公司就非乱不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对外,秘书是经理的代表,外部事务处理得当,可以给经理增添机会和光彩,做得不好,丢脸吃苦果的是经理。因此经理和秘书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秘书的知识结构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往来,各种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复杂化,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辅助领导管理,提供综合服务.它是上呈下达,联络各方,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秘书工作,对秘书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领导能力,社会交际,智谋,口才,写作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循序渐进,不断学习,增强和深化知识,建立和完善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秘书工作日益发展这一要求和需要.二、知识结构那什么是知识结构呢?

1.知识结构的含义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类别,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这里所讲的“比重”,不仅指数量关系,也指质量关系。

2.秘书的知识结构对于一个秘书工作者而言,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有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

(1)基础知识是指作为一个企业秘书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知识面。基础知识越扎实、丰富,秘书的潜力发挥就越大。秘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方面。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指数学、生物、天文和地理知识等等。这些常识企业秘书都应掌握。据有关研究表示,数学学得好的人智商都很高。因此,在对秘书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数学方法论的巨大作用,如辅助决策中的对策论和运筹学方法,经济分析中的抽象方法和定量化方法,市场预测中的坐标象限方法及导数概念的运用,公文研究中的模型方法,等等。同数学一样,其它自然科学如生物、天文和地理等,企业秘书也都不能忽视。如企业秘书在为领导安排国际旅程时,若无必要的地理知识,忽略或错误地计算了时差变化,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耽误要事。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如历史、政治、社会发展史、哲学理论、法律常识、心理学等等,秘书人员都要对此有基本了解。不但要了解自己学科的发展历程,也要懂得中外文明演进的历程,有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能使我们避免重蹈前人覆辙,能使我们肩负的各项事业都立足于科学决策的基础之上,能使我们在创造现实的活动中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理智。另一方面是历史中,尤其是我国历史中所弘扬的传统美德,对企业秘书人员良好美德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塑造作用。不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思想,都为秘书人员奠定了人格基础。秘书人员对祖国的社会发展变化历史,对几千年形成的璀璨文化,以及从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的思想和社会的重大变革都应有大体的认识,才能在工作上维护祖国的利益,发扬民族传统,继承正确的思想。当然,在我们打开世界之窗放眼世界时,企业秘书也要对世界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主要往来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的形成有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不同国家的特点,对秘书的工作有相当大的补益。

哲学理论对企业秘书来说也是必须具备的。哲学理论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对哲学理论有基础的认识,对正确的哲学思想有肯定的认识,企业秘书才能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见,哲学理论不但对企业秘书非常重要,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好好生存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秘书作为企业的枢纽级人员,法律知识是必备的基础知识,他们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才能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参谋助手”。具体来说,法律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和刑法等等。企业秘书在法律方面的作用有:熟悉、了解与本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熟悉并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在本企业是否已经用足,以协助领导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拓宽生产领域和经营渠道,搞活经营活动;密切注意本企业的权益是否受到非法侵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

(2)秘书人员的专业知识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秘书专业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秘书所在行业的行业专业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秘书专业的基础知识应包括秘书学、写作学、信息学、公共关系学、文书学、档案学、逻辑学、速记、外语以及中国秘书史等等。秘书学是主要研究秘书工作的特性、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的一门学科。内容一般包括:秘书部门的职责范围、任务要求、机构体制;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指导理论;秘书人员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的要求;古今中外秘书工作的发展史;秘书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秘书工作的改革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对于秘书来说,秘书学是专业中的根本,是从事秘书职业的入门学科、基础之基础。因此,企业秘书必须掌握秘书学。

写作学对秘书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是关键学科。他们不但要从中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还要通过学习写作学掌握相当高水平的写作技巧,懂得不同文种的写作方法,以适应秘书的工作需要,可以说写作学在秘书专业的基础知识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秘书工作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

信息学就是能把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授予企业秘书人员的学科。它包括有关信息的搜集、筛选、存储、提取、综合分析处理、利用、反馈以及网络化服务方面的知识。企业秘书人员的信息意识包含要素有:信息需求目的意识、信息内容意识、信息源意识、信息渠道意识、信息服务项目意识、信息质量意识和信息障碍认知意识。与此同时,企业秘书人员还要在不断地学习信息学的过程中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

除了以上专业知识外,文书学、档案学、逻辑学、速记等专业学科也是企业秘书人员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文书学是研究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内容、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方法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现行文书的性质、特点、作用、种类、体式和撰写要求;文书工作的规律、原则、制度和方法;文书和文书工作的产生、发展,中外文书史;文书处理的现代化手段等。可见,从中可以学到文书的管理方法、处理方法等,具有很强的实践功能。而档案学则专门阐述档案的形成、作用、收集、鉴别、整理、加工及利用,对于秘书人员处理好文件的签收、保存、发送等工作具有很好的功效。逻辑学是指研究人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以提高思辨能力、逻辑水平的知识。要求企业秘书人员掌握逻辑学,不但要求他们学会运用逻辑表达,还要求他们学会用逻辑去思考。速记是一种快速记录的方式,秘书人员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行业专业知识。秘书专业知识的另一部分,是秘书所在行业的行业专业知识。这是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总体来说,行业专业知识是指秘书在企业所从事的行业要求秘书必须具备的行业知识,这对于秘书来说是“第二专业知识”。它包括本企业的生产、销售概况,人事变动情况,以及本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作用,最重要的是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基本常识,比如说在从事服装经营的企业中就职,就得掌握服饰学、美学等知识。在秘书学研究中,人们愈来愈重视到第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国外,对秘书职业早有按第二专业进行分类,如法律秘书、商务秘书、外事秘书、技术秘书、医务秘书等。目前一些国家秘书职业的永业化特点,就是因为秘书的第二专业知识已成为其谋职的重要因素。企业秘书工作不能“一俊遮百丑”,光会打字不行,光会写作不行,光能言会道也不行,还要熟稔本企业的行业专业知识,具备综合素质。因此,可以说单纯的秘书工作是不存在的。行行有秘书,行行秘书需要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企业秘书必须加以重视。

(3)多样的辅助知识辅助知识既不像基础知识那样具有“根基”作用,也不同于专业知识那样起“标志”作用。它对秘书人员的作用是丰富头脑、开阔视野、扩大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秘书是辅助管理人员,秘书工作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知识,有助于秘书人员自觉运用管理工作的规律,协助领导实施管理。管理学具有众多的分支学科,秘书人员除了掌握管理学原理之外,可以根据自己所服务单位的性质来选择学习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如行政机关的秘书可选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秘书可选企业管理学等。公共关系学知识。秘书工作在许多方面带有公共关系的性质,比如代表领导接待客人、参与谈判、对外发布消息等等都涉及到公共关系。掌握公共关系学知识,有助于秘书人员运用公共关系这一手段,为塑造组织的社会形象增添光彩。心理学知识。秘书的辅助管理活动总是通过秘书与领导者、秘书与公众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在交往过程中,秘书、领导、公众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特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不仅有助于秘书人员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心理过程及其特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助于观察和了解领导者以及公众的心理过程和特征,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秘书与领导者和公众之间的交往,以提高交往的质量和效果。心理学知识十分丰富,秘书人员要重点学好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经济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地规定当前全党工作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的大潮正推动着我国各行各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经济头脑的领导者显然是不称职的,而不懂经济知识的秘书也不可能当好领导者的参谋与助手。经济学知识犹如广阔的海洋,秘书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的能力选学会计、货币、证券、市场、外贸等方面的知识。人际关系学知识。秘书人员应学习人际关系学,以发挥对内协调、对外公关的作用。此外,秘书人员还应掌握一些诸如决策学、咨询学、预测学、文学、人才学、创造学、情报学、编辑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发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三、新世纪秘书还应建构的知识结构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WTO的加入,使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但也明显暴露了我们方方面面的差距,所以中国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形势,也给秘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秘书工作再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电话接线员、接待员,以及收收发发、抄抄写写的文员,只要具备简单、基本的秘书知识就可以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秘书人员应该具备新的秘书知识结构,拾遗补缺、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我认为,在新世纪,秘书除了具备上述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方面,英语将成为必备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的交流日益密切。秘书人员在电话应答、来人来函的接待等方面,都需要使用普遍通行的语言。英语是世界共同语。所以,在英语方面,不仅要会简单的对话,还应进一步掌握写作、翻译等技巧,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2.熟悉电脑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新世纪的秘书人员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首先应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就需要熟悉电脑,才能让繁杂的办公事务向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发展。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以数据库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引起了办公方式的新变化。一些企事业、政府部门办公室陆续使用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多功能电话机动性及光学符号阅读器,缩微机、录相机等等,这些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有效地改变秘书人员手抄手写的手工劳动方式,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益和管理水平。

3.熟悉了解对外交往中的文化与礼仪知识新世纪,秘书可能要经常地同外国宾客打交道,这就必须要了解和熟悉这些宾客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习俗、礼仪等知识,这样才能正常地、顺利地交往,才能彼此沟通。

4.熟练掌握涉外法律知识在新世纪,进行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它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均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并用赔偿和提交仲裁等条款来制约违反合同的行为。如果我们缺乏涉外法律知识,无论是合同的内容订得不完备、条款不具体,或是经济责任不明确,都会影响合同的履行,从而造成企事业单位甚至国家应有的损失。

5.会驾驶新世纪,新世纪的秘书要会驾驶,随时为领导的需要做准备。当然秘书所从事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可能有专门的司机,但如果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处理,而司机刚有事出去,加上时间紧迫,这时,如果秘书会驾驶,就刚好派上用场,可以使事件顺利得到解决。

四、秘书拥有相应时代需要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社会,新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中处处需要知识,事事都联系着知识,没有知识寸步难行。秘书拥有相应时代需要的知识结构,可以提高秘书自身能力。秘书知识和秘书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秘书知识结构是形成和发展秘书能力的基础。秘书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秘书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一般说来,知识结构越完善,能力便越强;知识结构越单一,能力则越弱,二者成正比。所以,知识与能力是分不开的。新世纪秘书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庞杂、新颖、高深,这就需要秘书是具有广博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秘书只有拥有新时代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如在其间用到的表达能力、调研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等等。秘书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使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为领导更好的服务,做好领导的“左右手”。例如,一个21世纪的秘书,他还只拥有过去的那一套老的知识结构,只会写写抄抄,只会动手不动脑,那我想他很快就会被这个新世纪所淘汰。过去不懂法律和经济,不具备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照样可以当好秘书。而在今天,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与能力,就想当好秘书是很难的。即使你取得秘书资格,也只不过是“滥竽充数”、“中看不中用”而已。秘书拥有新时代、新世纪的知识结构可以激发他们的能力,但最终目的也是为秘书工作而服务,从而带动领导、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乃至国家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有所变化,秘书的职能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现代企业秘书应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要把握好企业秘书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在基础和专业知识上加深加固,把握好“三化”(即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四个转变”(即从偏重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从单凭老经验办事转变为实行科学化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力争主动服务),并用发展的观点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秘书这一行业。

1.知识结构的含义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类别,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这里所讲的“比重”,不仅指数量关系,也指质量关系。

2.秘书的知识结构对于一个秘书工作者而言,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有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

(1)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根基。基础知识越扎实、丰富,秘书的潜力发挥就越大。秘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政治哲学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方法论知识。这部分基础知识是帮助秘书人员解决政治方向和思想方法问题。学习这部分知识,就是要使秘书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化基础类。如语文、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这是从事秘书工作最起码的知识。培根也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而这些我们上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时就已学了这些基本方面的知识。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扩展这些知识。法律政策类。包括宪法、法律、法规、政策。秘书工作政策性很强,秘书人员如果没有较高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修养,就会给领导工作帮倒忙、添乱子,严重的还会造成法律后果。因此,秘书人员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政策知识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的法律政策体系规模庞大,秘书人员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在掌握一般的法学和政策理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的法律政策知识。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同秘书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二是同服务单位的业务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2)精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秘书在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内应掌握的知识。可分为秘书学科专业知识和秘书所在部门的业务知识。秘书学科专业知识。这部分知识是秘书知识结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标志。这部分知识主要有秘书学、文书学、公文写作学、信访学、会议学、调研学、档案管理学以及现代通信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等等。只有精通并能熟练运用秘书学科专业知识,才能成为合格的秘书人才。秘书所在部门的业务知识。秘书人员所服务的单位都有其特定的业务活动范围,了解这些知识能使秘书人员写材料不说外行话、提建议不当门外汉,使自己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当好领导者的参谋与助手。

(3)多样的辅助知识辅助知识既不像基础知识那样具有“根基”作用,也不同于专业知识那样起“标志”作用。它对秘书人员的作用是丰富头脑、开阔视野、扩大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秘书是辅助管理人员,秘书工作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知识,有助于秘书人员自觉运用管理工作的规律,协助领导实施管理。管理学具有众多的分支学科,秘书人员除了掌握管理学原理之外,可以根据自己所服务单位的性质来选择学习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如行政机关的秘书可选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秘书可选企业管理学等。公共关系学知识。秘书工作在许多方面带有公共关系的性质,比如代表领导接待客人、参与谈判、对外发布消息等等都涉及到公共关系。掌握公共关系学知识,有助于秘书人员运用公共关系这一手段,为塑造组织的社会形象增添光彩。心理学知识。秘书的辅助管理活动总是通过秘书与领导者、秘书与公众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在交往过程中,秘书、领导、公众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特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不仅有助于秘书人员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心理过程及其特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助于观察和了解领导者以及公众的心理过程和特征,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秘书与领导者和公众之间的交往,以提高交往的质量和效果。心理学知识十分丰富,秘书人员要重点学好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经济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地规定当前全党工作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的大潮正推动着我国各行各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经济头脑的领导者显然是不称职的,而不懂经济知识的秘书也不可能当好领导者的参谋与助手。经济学知识犹如广阔的海洋,秘书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的能力选学会计、货币、证券、市场、外贸等方面的知识。人际关系学知识。秘书人员应学习人际关系学,以发挥对内协调、对外公关的作用。此外,秘书人员还应掌握一些诸如决策学、咨询学、预测学、文学、人才学、创造学、情报学、编辑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发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三、新世纪秘书还应建构的知识结构新世纪的到来,特别WTO的加入,使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了,但也明显暴露了我们方方面面的差距,所以中国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形势,也给秘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秘书工作再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电话接线员、接待员,以及收收发发、抄抄写写的文员,只要具备简单、基本的秘书知识就可以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秘书人员应该具备新的秘书知识结构,拾遗补缺、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我认为,在新世纪,秘书除了具备上述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方面,英语将成为必备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的交流日益密切。秘书人员在电话应答、来人来函的接待等方面,都需要使用普遍通行的语言。英语是世界共同语。所以,在英语方面,不仅要会简单的对话,还应进一步掌握写作、翻译等技巧,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2.熟悉电脑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新世纪的秘书人员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首先应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就需要熟悉电脑,才能让繁杂的办公事务向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发展。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以数据库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引起了办公方式的新变化。一些企事业、政府部门办公室陆续使用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多功能电话机动性及光学符号阅读器,缩微机、录相机等等,这些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有效地改变秘书人员手抄手写的手工劳动方式,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益和管理水平。

3.熟悉了解对外交往中的文化与礼仪知识新世纪,秘书可能要经常地同外国宾客打交道,这就必须要了解和熟悉这些宾客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习俗、礼仪等知识,这样才能正常地、顺利地交往,才能彼此沟通。比如握手就很有讲究。握手是多数国家的人在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必要礼节,但也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握手方式。对关系亲近的人可以边握手边问候,甚至可以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对一般的客人则只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年轻人对年长者,身份低的人对身份高的人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人与妇女握手时只要握一下女方的手指。日本人见面后是行鞠躬礼,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对各国的禁忌也要了解。在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不吃猪肉,也忌讳谈猪;与东南亚国家客人相见时,不要跷“二郎腿”,如果鞋底朝向对方,这是不礼貌的表示等等。各国文化及相应的礼仪,秘书必须了解和熟悉,并在与各种外宾接触中表现为行为,这才能让对方感到你对他友好和尊敬,从而增进友谊;如果在交往中不注意这些礼仪习俗,可能造成误会,甚至引起矛盾,从而造成工作上的麻烦。

4.熟练掌握涉外法律知识在新世纪,进行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它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均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并用赔偿和提交仲裁等条款来制约违反合同的行为。如果我们缺乏涉外法律知识,无论是合同的内容订得不完备、条款不具体,或是经济责任不明确,都会影响合同的履行,从而造成企事业单位甚至国家应有的损失。例如,我国甲公司与外国乙公司签订的造船买卖合同,规定我方如果延期交船超过30天,每天扣减价格5000美元,如超过100天,外商即可解除合同,并应加息偿还所预付的价款。但对外商延期付款却没有规定违约罚款,如给我方造成损失,我方仅保留索赔权,但没有规定外方的赔偿责任。合同还规定我方要为履行合同的经济责任提供银行担保,而外方是否履行合同,却没有提供担保。这些规定,显然不符合平等互利和权利义务对等这一签订涉外合同的基本原则。因此,新世纪的秘书要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必须熟练掌握涉外法律知识。既要了解我国的法律,也要掌握国际上各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与此同时,还要掌握国际上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如中国加入WTO后,秘书还要掌握WTO法等一些法律知识。

5.会驾驶新世纪,公司聘用秘书,除了要求秘书懂英语、电脑外,就是懂驾驶了。以前秘书只要收发、整理文件,接待来访,跟在领导后面开会、做个记录就行了,而现在具备那样的知识结构已经不满足新世纪的需要了,21世纪需要的秘书应该是广博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新世纪的秘书也要会驾驶,随时为领导的需要做准备。当然秘书所从事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可能有专门的司机,但如果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处理,而司机刚有事出去,加上时间紧迫,这时,如果秘书会驾驶,就刚好派上用场,可以使事件顺利得到解决。

四、秘书拥有相应时代需要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语),“掌握无论哪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达•芬奇语)。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社会,新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中处处需要知识,事事都联系着知识,没有知识寸步难行。秘书拥有相应时代需要的知识结构,可以提高秘书自身能力。秘书知识和秘书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秘书知识结构是形成和发展秘书能力的基础。秘书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秘书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一般说来,知识结构越完善,能力便越强;知识结构越单一,能力则越弱,二者成正比。所以,知识与能力是分不开的。新世纪秘书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庞杂、新颖、高深,这就需要秘书是具有广博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秘书只有拥有新时代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如在其间用到的表达能力、调研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等等。秘书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使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为领导更好的服务,做好领导的“左右手”。例如,一个21世纪的秘书,他还只拥有过去的那一套老的知识结构,只会写写抄抄,只会动手不动脑,那我想他很快就会被这个新世纪所淘汰。过去不懂法律和经济,不具备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照样可以当好秘书。而在今天,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与能力,就想当好秘书是很难的。即使你取得秘书资格,也只不过是“滥竽充数”、“中看不中用”而已。秘书拥有新时代、新世纪的知识结构可以激发他们的能力,但最终目的也是为秘书工作而服务,从而带动领导、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乃至国家的发展。

五、优化秘书知识结构的途径既然秘书拥有相应时代的知识结构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应该尽快提出优化秘书知识结构的途径,以应对新世纪给秘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体途径如下:

1.认清形势,强化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应该清醒认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强化这样的意识:秘书人员必须学会电脑、普通话、外语等系列知识,补充传统的知识结构,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2.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自我调节就是说,善于把过去所学的各种知识有机地组合成新的知识整体,并用新的知识不断地予以充实和扩大,并且能够随着客观条件地变化不断增强其适应性。

3.善于把握和运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在学习中注意分析知识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消化理解和独立思考,打通这些联系,使之融会贯通。因此,秘书人员在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按照循序渐进、系统完整、主辅结合、不断地更新的原则,逐渐充实和完善,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的整体功能。

教师的知识结构 篇7

一、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我们在林崇德、申继亮等关于教师知识结构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数学学科的特点, 把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教什么”的本体性知识、“如何教”的条件性知识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量积累起来的实践性知识三个主要方面。

(1) 本体性知识, 即学科专业知识, 是数学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数学知识, 主要包括数学理论知识、数学应用性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知识和数学史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指个体在何种条件下、为什么传授数学知识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 主要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其中教育学知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数学课程知识、数学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包括教师心理知识和学生心理知识, 教师心理知识又分为教学监控知识、教学效能感、教学风格知识、教师品德知识;学生心理知识又分为数学认知的知识、数学学习的元认知知识、数学学习的非认知知识、学习风格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指关于数学课堂情景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主要包括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知识和教材处理知识。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

我们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数学史知识

只有11.2%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数学史知识。有些教师谈到, 他们在职前教师教育中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史, 而在职后教师教育中也没有较多的机会学习数学史。所以, 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 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不能很好地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 教育技术知识

只有21.3%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 15.7%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根据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询资料的知识。经了解, 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认为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课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突破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但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设备匮乏, 教师缺少应有的培训, 大多缺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3. 教学监控知识

虽然大部分教师 (60.7%) 较好地掌握了有关课前教学准备的知识, 但只有37.1%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对有关教学内容作出近期和长期计划的知识, 31.5%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目标和实际达到目标之间关系的知识。这说明教师对小学数学内容缺乏整体认知, 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教学, 缺乏高观点处理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4. 学生数学认知的知识

只有27%、22.5%、32.6%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一般心理特点的知识、学生在不同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殊心理特点的知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心理特点的知识。这说明教师职前教育虽然学过心理学, 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缺乏深入的了解。而数学的教与学是一项特殊的活动, 如果只是用一般的心理学来解释其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机制, 就会流于形式, 使其缺乏特殊性和适应性, 失去具体的指导意义。

5. 学生数学学习的元认知知识

只有41.6%、31.5%、31.5%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思考、活动后的总结等情况的知识。这说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元认知知识重视不够。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元认知能力高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较强, 表现为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 解题时所需的步骤更少;相反, 元认知能力低的学生, 自我监控比较弱, 他们在思考时会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停顿下来, 贻误了对主要问题的解决。因此, 教师常常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已经把有关知识讲得很清楚了, 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此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此原因来解释。

6. 学生学习风格的知识

只有31.5%、37.1%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持久性的知识、学生学习方式的知识。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视学生的学习风格。实际上, 不同的学习者往往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若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就不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从而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总体而言,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数学史、教育技术知识严重缺乏, 心理学知识也存在较多缺陷, 相对而言, 实践性知识掌握得较好。

三、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途径

1.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从前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包括数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已有研究表明, 中国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美国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和灵活, 这是他们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障。目前, 国际数学教师教育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虽然数学知识本身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表现, 但是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数学知识, 这是无法替代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 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是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此外, 教育学、心理学的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性, 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教学进行灵活而有效地调控, 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具备丰富的条件性知识, 不仅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特殊要求, 也是教育对象的特殊要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 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以小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讲解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如何加强这些知识的学习呢?一般地说,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掌握这些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中研修, 才能更好地建构和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

(1) 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一方面,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 因而也成为了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现实根基。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缺乏有意识的关注, 那么教师的学习就会因为缺乏现实根基而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 另一种是缄默知识。显性知识与原理、规则、知道是什么有关;而缄默知识通常与怎么做有关, 它只有在行动中才展现出来。由于教师知识的绝大部分是隐含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 因此, 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 就成为教师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在教学反思中学习。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有理论知识、新的经验知识与新的理论知识、经验知识进行选择、梳理、加工的基础上将其整合成新的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 教育理论界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 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 这个理论模型突出了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 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对于教师成长发展而言, 只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反思, 教师只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重复, 就不会有进步和发展。所以,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反思, 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得以发展。

2. 采取“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中, 可采取“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模式, 让教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加强、提高、扩展数学概念和技能等诸多方面的机会,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学会了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 体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确切地说, 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是教师数学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相统一的地方。教师参与数学问题解决活动的步骤如下:

(1) 每位教师选择一个基于小学数学内容的探索性问题, 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或开放性问题等。问题涉及的内容最好是教师不熟悉的, 或是教学有困难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每位教师要写出解题依据, 哪部分操作失败, 哪部分内容留下的印象最深, 深化了哪些数学知识等。

(2) 所有有过同种探索经历的教师组成讨论小组, 讨论各自采取的策略和对问题的理解, 学生学习这些数学问题的思维特点及学习困难程度,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时应如何调控,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 等等。

(3) 每个教师将问题解决过程和讨论交流中的所想、所感、所得, 进行整理、串联、升华为个性化的数学理念和数学教学思想, 作为今后的教学指导。

摘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数学史、教育技术知识严重缺乏, 心理学知识也存在较多缺陷。为此,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师培训应采取“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优化途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

[2]李渺, 喻平, 唐剑岚, 等.中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4) .

[3]Ma L.Knowing and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Teachers’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Mathema-tic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M].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

[4]Kahan J A, Cooper D A, Bethea K A.The Role of Mathematics Teach-ers’Content Knowledge in Their Tea-ching: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ppli-ed to a Study of Student Teachers[J].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2003 (6) .

教师的知识结构 篇8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经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在对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展情况和教学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器人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这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0-0081-04

一、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展概述

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人们把20世纪80年代称为PC时代;把90年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称为Inter时代;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PR(个人机器人)时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表明,PC可能被PR取代,Internet也可能成为PR大脑的一部分。机器人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我国的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1] 纵观各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几种:

第一种,通过学校、少年宫、少科站等单位吸收机器人爱好者,组成智能机器人学习小组,以学员制进行活动,并可代表地区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这种形式是机器人进入中小学生视野最初、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还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种,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之一列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种形式正在形成期,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常规性开设正在起步。当然,这无疑会为信息技术学科带来新的活力,对目前信息技术教育重软件应用、轻编程开发的局面也会有所改善。

第三种,机器人教育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进入中学,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也由于机器人教育的长期性、个性化,决定了如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形式推广,会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1是针对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形式的调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的一部分内容。教育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入中小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通常的做法是由学校购买若干套机器人器材,由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或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的实践活动,然后参加一些相关的机器人竞赛。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和学校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了正规课堂教学。[2]

2000年,北京市景山学校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将机器人普及教育纳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小学机器人课程教学。2001年,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卢湾高级中学等学校开始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机器人活动进课堂的探索和尝试。2005年,哈尔滨市正式将机器人引入课堂教学,在哈尔滨师范附小、60中、省实验中学等41所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用必修课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机器人科学方面的教育。此外,香港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的改革中,在高中“设计与应用科技”课程中增设了机器人制作的课程。机器人教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载体,并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模块。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标准》,首次在“通用技术”科目中设立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一个选修课程模块。该模块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此同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科目中也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迈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

通过笔者进行访谈和实地调查某些小学,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已经将机器人教育独立为一门学科,并根据乐高和其他厂家的教学机器人的说明书,开发出了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在学校的一到六年级都开设了机器人教学,走在了全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前列。

二、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内容

要开展机器人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有关机器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机器人学科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了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许多学科。[3] 一个机器人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机器人的身体和某种形式的人工智能系统。不同的身体部分都可以叫做机器人,如关节手臂被用于焊接和上漆,因此这就决定了机器人教学在内容上的复杂性。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知识内容:[5]

1.了解机器人概况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机器人常识性的知识,主要包括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本质和原理、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搜集一些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图片和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2.熟悉机器人硬件

因为每个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机器人品牌和类型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学习了机器人常识知识之后,需要给学生介绍所使用的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机器人的硬件结构体系,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机器人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3.掌握机器人编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编程语言及编程环境的使用,简单程序的编写,面向实际问题(如直线行走、绕圈等)的编程设计,开发实用的机器人程序,掌握为一种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作用,理解并体会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了解机器人是怎样在人的指挥下工作的。

4.应用机器人项目

根据机器人项目的要求,应用机器人基本知识完成任务。例如,走迷宫、灭火和循线走图形等实验项目。

三、机器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就知识本身而言,每个知识体系、每门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有特定的内在联系。知识结构指知识的搭配和排列,[4]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作为教师应掌握的相应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机器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就是在机器人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相关教学内容知识和能力体系。

机器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机器人教学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由于机器人教育是一个新兴领域,师范院校开设这个专业目前几乎还是个空白。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发现目前机器人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有76.3%的教师来自计算机专业,18%的教师是物理专业,其他专业背景很少,仅占5.7%。来自不同专业的机器人教师是否能胜任教学,这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机器人教学内容和实践,我们认为中小学机器人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见图2。 1.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前提

中小学机器人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需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这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要教书育人,就必须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理论,可以给教师以正确的教育观点,使教师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以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的教育工作,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机器人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各种教学程序的编制,上传或下载等都需要教师具备娴熟的计算机能力。

2.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保障

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就是这门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主干部分。专业知识不仅指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了如指掌,还要熟悉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内容除了机器人的概念、功能、原理、结构、发展历史、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外,还包括机器人程序编写及开发机器人程序,机器人的硬件结构体系、机器人的模块化拼装、控制与维护,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熟练的把握。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机器人的动作是依靠程序指挥进行的。所以,C语言、LOGO语言或者BASIC语言的编程能力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智能机器人制作离不开单片机的知识。单片机基本结构是将CPU、存储器、接口电路和程序集成在一片硅片上,[6]单片机程序的用途是让单片机按人们所预定的设计完成一系列动作,最终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3.较强的专业能力是机器人教师的必备条件

开展机器人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式,破除青少年对机器人的神秘感;使学生掌握一种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作用;理解机器人是怎样在人的指挥下工作的。学习为一种机器人编写程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规划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接口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要实现和完成机器人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教学目标要求的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要求的能力,完成教学工作。目前,中小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教师往往成为参赛小组的领队或者教练。要想在各种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佳绩,对机器人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渊博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师生顺利交流的前提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教师一定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最新的信息。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惊人,就需要教师对信息有特殊敏感,这样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才能顺畅。

21世纪,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机器人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平台,机器人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机器人的设计从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全部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知识,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设计机器人,通过不同算法去编程,极大地发挥个人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跨专业学习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但是,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方面的限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异想天开或者固步自封,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想法和创意给予耐心的引导,必要时给予帮助。只有这样,机器人教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机器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

机器人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机器人教师,机器人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机器人教育开展的有力保障。在我国的教育培养体制中,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学习期满合格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教学工作。在师范院校中开设机器人课程(有的学校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中小学校培养优秀的机器人教师;同时更新学生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与工科院校培养机器人的学科专家的教育目标不同,根据机器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机器人教育培养目标,师范院校应该合理设置机器人教育有关的课程体系,具体设置怎么样的课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机器人教师的责任。

机器人教师自我提高和完善专业技能。由于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机器人涉及信息技术的多个领域,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没有一种技术平台会比机器人具有更为强大的综合性。所以,机器人教师应该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因为一方面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教师应重视反思和自我修养,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提倡“自我更新”的价值取向。[8]

参加机器人教育的相关培训。北京景山中学2000年5月派教师到上海参加了智能机器人培训后,就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小组活动。目前,许多智能机器人公司或者培训机构看到机器人教育前景繁荣,纷纷开展相关的机器人培训。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机构应该支持机器人教师参与这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

另外,参加机器人比赛时教师应该抓住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者智能机器人厂家的专家、高校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展视野。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6.

[2]张剑平,王益.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3](美)Saeed B.Niku.机器人学导论:分析、系统及应用分析、系统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林崇德,王炳照.中国中学教学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5]陆承景.对机器人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6]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吴洁.师范院校机器人课程开发与研究[DB/OL].http://lsg.cnki.net/grid20/detail.aspx?QueryID=293&CurRec=1.

[8]李梦丽,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6.

上一篇:双头彩笔日记下一篇:关于人生奋斗的好句子说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