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2024-12-23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精选8篇)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篇1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一、一般课程综述的格式

首先要把握一般结构,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有关的背景知识,为什么写这个综述,有什么意义,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综述的范围,最新研究的近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可以从宏观的层面(如知识单元)进行概述,也可从微观的角度(如知识点)加以剖析,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一般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一定要有自己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尤其是结尾的地方一定要作一个总结和展望,以给读者启示。

参考文献:因为是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格式规范,内容准确无误。

二、几点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看文献从中吸取写作元素呢,一般写综述就要关注近5-10年的,有些新科技方面的综述最好近两年的。开始写综述前自然是对所有文献进行阅读,面对很多文献很难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效率呢?一般是先看所有的摘要和引言部分,有些人只看摘要是不够的,有时候由引言展开还可以查到一些文献,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划出来,要是电子文档要作一个阅读笔记,把文章的标号和主要内容写下来,等大致读完以后再筛选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对于相似文献选取一两个进行阅读就足够了,如果综述分为几个方面,那每一个方面选1-2个仔细阅读,其他的重要的就看看讨论部分。因为我们是准备课程综述,要求相对低一点点,主要要求又快又好!

一般综述的面自然要比研究报告论文宽些,但是要是过宽,篇幅大而且容易变成泛泛而谈,而且要找到充分的资料工作量就会非常大。还要注意控制篇幅,一般的综述不要超过4000字。

综述具体研究的时候要避免空泛和资料堆积。千万不要把一大堆东西未经处理就拿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文章了质量了。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结尾的地方一定要作一个总结和展望,这样才能显示你文章的完整性。

实例:

公共关系学课程综述

(说明:正文部分要另起一页,从此开始在正文下部中间插入页码,正文部分4号宋体,参考文献4号宋体,综述结构由四部分构成,引言,课程概要,理论联系实际与心得体会,最后加上5个参考文献,课程概要字数是多于1000字,理论联系实际字数多于1500字,心得体会字数多于500字,总字数多于3000字)

内容摘要

(写作说明:内容摘要单独一页,写为什么写此课程综述,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综述的意义,字数要多于300字,少于350字,4号宋体)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概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主体)与社会公众(客体)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所述内容含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实务与技术以及公共关系案例。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活动规律,公共关系活动的各类手段与方法及其特点。

其次,作者根据所学的公共关系理论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针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及企业的形象展开了一系列的观点。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写了作者的学习体会心得。只有掌握了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才能为今后服务社会,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价值作出必备的武器。同时,掌握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所服务的社会组织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以及帮助组织开展好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5年9月 我报考了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大港分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学习这门专业我主修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基础、公共财政学、西方经济学及公共关系学等。在所有的课程里我最喜欢的是公共关系学,因为它在中国开展的特别晚,而且有许多知识通过学过才有所了解,而且在实际工作当中是相当切合实 际的。所以我对着门课程情有独钟。我要努力的去学好这门课程,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体会这门课程的真正含义。

一、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概要

公共关系学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公共关系学就是以公共关系的客体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主体)与社会公众(客体)之间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所述内容含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业务与技术以及公共关系案例。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学问,主要包括历史、理论和应用、技术三个部分。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部门着重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公共关系发展和历史产生的历史、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和社会动力及其演化的过程,公共关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讲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共关系组织结构与人员培训等等,公共关系学的应用技术部分对大众传播技巧,人际交往技巧,形象设计技巧,交往礼仪技巧,行业公共关系予以详细阐述。

“公共关系学”课程全书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有:绪论、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众的特点与心理;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沟通;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与CT设计;公共关系礼仪;行业公共关系等等。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说她应用性很强,是指公共关系学的应用技术部分应用性很强,而且还在继续丰富和发展;说它是边缘性学科,是指公共关系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部分大。“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公众及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大众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学等。“公共关系学”是在这些各门相关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同时它又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需要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2.以管理为主导思想。“公共关系学”的四大要素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管理职能和双向沟通。其中管理职能的发挥贯穿着公共关系活动的始终。这种管理职能涵盖着管理职能中所有软性的手段,主要 执行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协调、沟通、教育、引导。其管理范围超越了特定社会组织的围墙,它既要对组织内部的公众进行管理,还要对组织外部的公众进行管理,是一种管理范围扩大化,管理手段软化性的形态。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公共关系理论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但它只有在和公共关系应用结合起来时,才能显示出“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价值,并发挥出巨大能量。而公共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应用,又为公共关系理论的丰富、发展、深化和完善提供了更新、更好、更全面的素材,并对公共关系理论的正确、实用与否进行检验,从而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我就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谈论一下我的观点,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同时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搞好了,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保证。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 好,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公共关系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认同,公共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公共关系有着普遍的意义,而由此派生出的企业公共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它是指企业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 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公共关系一方面强调企业和公众的关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又强调企业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从而使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本质的认识。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关系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至90年 代进入到一个较深的层面。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名牌战略,公共关系作为一项管理职能,究竟能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应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推进公共关系的发展,更有助于深刻认识公共关系在企业名牌战略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严重流失现 象,这个现象的发生有一些客观原因,但公共关系运作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才流失对企业争创名牌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应该深入剖析找出对策。一般来说,员工为企业效力的因素有三点,其一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其二是企业领导层状况,其三是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在这三个因素中,工资及福利待遇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 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工资普遍不太高的情况下,高工资高福利确是一个诱人的条件,但已不是决定去留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后两点。首先是企业领导层的状况对员工的影响力很大,一个有胆识、有远见、团结奋进的领导层是吸引人才的“磁力源”;一个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困难的领导层是稳定人才的“粘合剂”;一个信任员工,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领导层是激励人才的“催化剂”。这样的领导层无疑具有招贤纳才的无穷魅力,因为在这样的领导下工作,即使眼前条件苦一点,福利差一点,工资低一点,但人们能看到美好的前景,保持对企业的良好信念。相反,如果领导层任人唯亲、趋之若鹜,人们怎么会对企业产生信心呢?如此,势必造成“孔雀东南飞”的 局面。其次是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企业员工在满足了一定的生存需要后,还希望承担具有发展性、挑战性的工作,以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员工不能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就会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驱使人们离心离德以至要重新寻觅一块能施展拳脚的新天地。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有两种重要方式:一种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出色的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每位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都有努力工作的愿望,关键在于领导如何激发,如何引导,以把员工的这种愿望时时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公共关系诞生后,首先就是在企业管理和运筹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后来它的影响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但实质上仍以企业运用为主。这是由于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过是社会化大生产流水作业线上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离开谁都不行;特别是商品经济还是 一种遵循竞争法则的经济,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争取理解、支持尤其是争取服务对象和消费者的理解、支持就显得万分重要。这就促使企业运用公共关系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搞好与外界的关系。导致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还有政治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即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和现代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这些同样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始终紧密相连,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一致的。公共关系追求公平相待,要求一视同仁,力求机会均等,而商品经济越发达,企业展开公平竞争的机会就越均等、越充分,公共关系就越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企业生产的各要素已经在全球流动,企业从原来的区位优势中解脱出来,争相生产集合全球优势的全球化产品,相互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按照相关的明确规则展开有序的竞争,公平程度随着竞争程度和透明程度的提高而大大提高,公共关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更加雄厚,发挥作用的舞台也必然的更加广阔。

三、心得体会

在学习公共关系学的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公共关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为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而且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成熟与发展也必然会为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总体看来,公共关系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方面已经渐成体系,并且逐步走上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吸取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引领着我国公共关系向纵深层次和成熟的方向发展着。当前,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变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在各专业基础课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掌握了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对于今后服务社会,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价值都是必备的武器。同时,掌握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所服务的社会组织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以及帮助组织开展好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参考文献:

1.《公共关系学》,张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公共关系学》,张克非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公共关系学》,段淳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企业战略调整与重组》,林平凡等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公关无敌手》,江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篇2

随着教育系统的改变,作为子系统的体育也将随着改变,但许多年来,在体育学范畴内,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的研究成果甚少,笔者查阅了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方向的论文和著作,研究成果甚少。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完整的新的评价体系应该应孕而生。

1 概念界定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中,把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体育学科是教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对于体育课程评价的许多指标是基本围绕教育学科进行的。从文献调查结果来看,并没有体育课程评价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对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并没有完整和统一的概念,而对于体育课程评价崔伟认为它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体育课程及其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1]。李艳翎指出体育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的收集(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体育)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2]。笔者以体育学科课程评价为关键词,通过CNKI等检索工具进行了收索,并无相关研究。换之用体育课程评价作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很多研究主要是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学生评价、体育学习、体育效果等方面进行定义和研究的,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论著中表达了对体育课程评价的理解。还有学者认为体育课程评价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全面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体育教育信息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体育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

2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是课程评价的重点,明确评价对象才能正确地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在体育课程评价概念中,将评价对象表述为“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潘雯雯在《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及几点建议》中指出:“重于课内体育技能,理论和身体素质的考核加强对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评价的范围”[3]。姚蕾认为应该是“课程编制(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的评价”[4]。“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3方面进行评价”[5]。从前辈专家们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体育课程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在课程本身上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在评价对象上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成果和标准。

3 评价方法

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较多:“送审法、会议法、面谈法、问卷法、观察法”[6];“量化评价法、质性评价法”[7];“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8];“两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二是硬性指标(定量指标)与软性指标(定性指标)相结合;一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9];“体育课程评价要超越目标取向走向过程与主体取向的评价;体育课程评价主体要由单一的直线式走向多方互动;克服评价对象窄化现象、倡导评价对象的多元化;重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10]。从资料查阅来看,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借鉴国外的,国内的大部分泛泛而谈,无法实际操作,导致目前用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并不合适。因此,对于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体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

4 评价模式与体系

课程评价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前对于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测量内容与教师教学内容的联系;(2)测量次数或频度的非偶然性;(3)课程教学的反馈以及测验手段的调整。评价标准的确立应该朝向有利于增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有的学者提出建立评价体系如“摒弃终结性评价,建构过程以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为辅的新型课程评价模式;建立‘121’课程目标体系加强课外锻炼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运动技能和素质进行纵向比较和评价;以终身体育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观”[11]。评价标准是是判断体育课程价值的关键所在,而目前的研究在课程评价体系(标准)上并没有完全清楚,在部分内容上出现重复,因此评价过程和结果也就出现了误差,必须分清区别,才能构建更加明确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5 课程质量评价

从评价指标来看,作为特殊学科的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以技术实践教学为主,从课程教学的整个结构来看,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准备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教案的编写和课前的准备;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教师精神状态、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组织、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运动负荷的合理性等;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课堂中的参与度、师生关系的融洽度、课堂气氛的活跃度等。

从评价人员来看,由于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大,因此,评价人员主要由学生、同行专家、教师自评和督导评价组成,根据权重分来合理分配各个部分的比例。

6 该类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目前该类研究的整理,发现以下方面应该引起以后研究专家的注意。

6 . 1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概念的界定

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对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定义。为了更准确地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关键的问题在于界定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其内涵。

6 . 2 关于体育课程评价对象的确定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体育课程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在课程本身上的研究较少。离开体育课程本身来谈课程评价是不能充分反映课程评价本身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多的是要关注体育课程本身的研究问题。

6 . 3 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较多,基本是各自成体系,各种评价方法之间没有形成联系。

6 . 4 关于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模式与体系的构建

通过文章的阅读发现,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这应该是我国体育课程评价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评价体系也是各门各派独城体系,不利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完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药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模式来改进和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促进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发展。

6 . 5 关于课程质量的评价

课程质量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效果,因此,对于课程质量的评价也是体育课程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质量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在评价指标和评价人员方面。对于体育课程质量的评价基本依据其他学科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人员组成也有共性,只是在权重比例上稍有不同。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选择适合体育学科的评价指标,对于体育课程评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由于课程评价的复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目前在体育学科课程评价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较少。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未来的体育课程评价研究中应加大力度、广度和深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

摘要: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监控和导向作用,通过对目前课程评价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界定不统一;课程评价对象不确定;评价方法借鉴多,实际操作性不合适;无统一评价模式,评价体系各成体系无联系;课程质量评价下评价人员方面有共性,但在指标上略显不同。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专题 篇3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经验之谈

邢祖礼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研究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新进展与新趋势、学术见解与建议,以及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方法。

二、文献综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财大即将举办的文献综述大赛指的就是此类型。此类型综述一般是大师级别的人经常做的工作,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

国内的低水平的研究者有时写一些综述文章,听说这类文章好发表。我国的《经济学动态》杂志有固定的文献综述栏目,有值得参考的地方,但质量不高;《经济研究》也发表一些综述文章,但不多,比如近期发表的黄凯南的论文“主观博弈论与制度内生演化”,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该文看起来是研究论文,但更像文献综述,这说明研究者创新不容易。类似的例子还有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基于文献的一个思考”,《经济研究》,2008第3期。

(有兴趣者可以比较一下Rodden and Rose-Ackerman(1997)Does federalism preserve markets? Virginia law review,vol.83,No.7,“文献综述大赛”专题讲座--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pp.1521-1572。与杨其静和聂辉华(2008)这两篇论文;同时也可以比较下黄凯南(2010)与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第1版)一书中第9章“主观博弈模型和制度演进机制”的内容。)

另一种是小综述,也就是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陷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主要阐述所研究领域中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或局限性,为自己研究进展奠定基础。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与写作规范也要求有“文献综述”部分。硕士也要求?

客观地说,在相关研究领域,如果你指出国内研究者的缺陷在哪里,还可能比较容易的,但要指出国外研究者的缺陷(特别是逻辑缺陷而不是指与中国国情不符合)就比较困难,同外的研究相比而言更规范,我们不容易在它们的基础上做出新贡献,有时能够准确深刻领悟它们的理论观点就不容易了,外国杂志我们不一定能够参考;有时我们参考它们,知道它们的缺陷,也不一定能够改进我们的研究工作。

不得不说明,在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原创性论文不一定会被当前学术权威认可,严格的说,在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情况要乐观一些),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缺乏学术精神是一种常态特征。

“文献综述大赛”专题讲座--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因此同一研究领域,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重复建设惊人,读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产权方面的比较研究文献,发现了这一点,马克思经济学家们少有创新者,除了引用马克思,还是引用马克思,没有个人见解(不能有个人见解?)这提醒我们,在作有关马克思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综述时,会就困难。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好处。这是即将举办文献综述大赛的重要的原因,有时看本科同学论文,的确感到文献量不够,且写作文献综述部分,要么观点罗列,逻辑混乱,评论不得要领,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别人的论文。希望本次讨论能够改变以往写作之不足,增强大家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不少同学在毕业前一两个月才开始写毕业论文,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不可取,平时多写多练,积累一定的文献基础,写毕业论文时就轻松自如了。我自己在写作博士论文“转型经济中的寻租活动研究”时,花费的时间并不长,论文主体就是五篇论文结合而成,文献参考 3

“文献综述大赛”专题讲座--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量靠平时积累。导师对我的写作速度感到惊讶(但我的论文并不是东拼西凑而成的,2009得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五、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

3、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

“文献综述大赛”专题讲座--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特别提醒一下,有写文献综述之前,读文献时做笔记是必须的,笔记要记录详尽,以方便写参考文献;笔记中要思考,常回头看看逐渐找出归类的方向,这样文献综述就有个框架。我自己写的一篇论文:“集权政治、租金机制与企业的性质”,全文长约1500字,笔记做了四、五万字,导师看了论文称赞文献综述部分“总结得好!”,这些笔记也为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打下了基础。

4、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5、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同时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说实话,本科同学要克服此类问题比较困难,研究生同学有时也存在这一问题;

有人告诉我说,他读别人的文献一般只看内容摘要和结论,中间部分不看,没时间。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看别人的论文的,这样做能否准确深刻把握他人的思想或观点,不得而知。我的建议是,读论文要有取舍:对于原创性强的论文,应该精读全读,作笔记;而对于一般性论文,可以采取上述方法。比如,最近我自己读了诺斯等人写的两篇论文,精读了几回,笔记写了不少。(诺斯等两篇论文:North,“文献综述大赛”专题讲座--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Wallis, and Weingast(2006)“A conceptur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recorded human history”,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和North, Wallis, Webb and Weingast(2009)“Limited access orders: rethingking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and violence”)

6、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同时要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7、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尽量少引用网络文章或观点,要注意鉴别垃圾杂志和垃圾论文,比如《商业研究》、《集团经济研究》、《特区经济》等,以及我自己的审稿经历。

六、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1)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2)文献综述的正文,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3)文献综述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4)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 6

“文献综述大赛”专题讲座--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 篇4

一、文献综述正文内容: 1.(前言)2.(主体)3.(总结)4.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前言

简要的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和涉及的范围,必要时简介本题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争论焦点,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2.主体

主体是综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容多少及逻辑关系,安排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按论点和论据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阐明主体中心内容。主体部分引用的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真实可靠,既新颖又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主体字数一般在2500字左右。

3.总结

概括主体的主要内容,总结主体的情报资料,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和方向,如有必要也可以提出作者的观点、倾向和建议。总结一般以100~200字为宜。

4.参考文献

综述是以前人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撰写而成的,因此参考文献是综述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又为读者检索提供了线索,也是对引用文献原作者的尊重,要注意引用顺序的编写,著录格式要规范。

注1: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题目名称应准确地表达文献综述的特定内容,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综述撰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5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一、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二、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1、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3、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三、撰写综述论文的几个注意事项:

1、题目不宜过大。一般来说,题目过大,则不易把握论文的中心,不易得透彻。

2、参考文献太旧。综述一定要反映最新的他人研究情况,如果所引述文献都是若干所前的陈旧参考文献,则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动态。

3、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综述篇幅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不般宜超过4000字。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篇6

一、数学教案要克服一言堂,突出全体性

一份教案不仅反映了撰写者对教材的驾驭情况,而且也体现了他对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想的认识与运用。当前,席卷而来的教育改革浪潮,已使很多教师改变了观念,可有不少教师观念陈旧,编写教案时仍单一地构思教师活动,而如何让学生活泼生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却很少体现。“教”字突出有余,“学”字显得不足,学生没兴趣,课堂上只有少数优秀同学参与,冷冷清清,多数同学陪衬,学习效率不高,后进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学习新观念、新课程理念,更要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案撰写,在教案上突出学法,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有些教案,只注意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的过程,而对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概念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出对后进生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切记我们要因人施教,教案上一定要有层次,不要省略简单的例题,我认为这些例题不仅要细讲,而且要变换以往就概念讲概念的形式,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或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学会组织概括概念。例如在八年级数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一节的授课中,往往会忽视分式概念(形如A/B,(A、B均为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的讲解,我觉得这个概念要讲,而且要变换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示,我们可以给出这样几个式子让学生去观察:undefined,提出问题:这些式子的分母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根据分母的特征分类。待学生分完类后,再不失时机地揭示分式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个概念就是用于区分有理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经过这样的展示学生不仅理解了分式的概念,而且明白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二、数学教案要克服模式化,突出差异性

教师编拟出什么样的教案,就出现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局面和效果。长期以来,由于凯洛夫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从教学程序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在特定的模式下进行的,教案模式化更严重,有的要求不分年级、不分学生层次地域,质量水平差异都被抹杀了,也有的不分年轻与年老的教师,一个模式写教案,甚至有的人一份教案用多年,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种刻板僵化、一成不变的教案撰写模式和统一化的要求,严重脱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使教学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使大部分教师产生了教案是样子,没有实际作用的想法,这一基本的教育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和充分的落实,能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吗?所以我们的教案要考虑教学任务的完成,克服模式化,反对统一化。学生是变化发展的,教案也要处于变化发展中,放在实际教学中去检验它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体现它的灵活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重要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的教案撰写也应把教师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氛围和理念中,教案中要体现学生进行自学、讨论、质疑、动手操作的内容,每一种课的教法都应符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一定的学习方法服务,为学生服务。例如在“菱形”的一节课中,以往是通过作图,师生一起通过理论推理得到菱形的特征,比较烦琐而且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备课时先让学生准备好长方形纸,最后让学生通过两次折叠后剪出菱形(折叠过程中同桌相互提醒折叠和裁剪的方法),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折叠重合可以得到菱形的哪些特征;再例如探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采用通过图形进行逻辑推理验证,也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在对折后的纸上剪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把直角三角形展开,就得到一等腰三角形,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就刚才的折叠和展开后的折痕有什么发现展开讨论。经过小组讨论相互补充就可以把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的性质都得出来了。这样既直观便于理解,而且调动了每个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小组经过讨论又能相互补充得到所有的性质。这样也为课堂上争取了更多时间用于这些性质、特征的应用。

三、数学教案要克服形式化,突出实效性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首先要求的。可是我们的许多教案却如同流水账一般,不能具体实际地针对内容而设计,互相重复,形式主义严重。甚至有的教案把老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都写在了上面,这样过死过细的撰写教案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老师虽浪费了很大的精力,却起不到好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我们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有效的必要调控,而不能按预先准备好的流水账教案,从而和学生进行生动的、活生生的交流和共鸣。所以教案撰写不要各种课型一个样,各种项目、要求必须齐全的统一模式,我们要因人因课制宜,既要考虑学生,也要针对老师;既要考虑课型,又要考虑使用价值和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多次修改,这样撰写的教案,可能不美观,但具有实战性、实效性。

教案的撰写要注意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与学生的知识体验相联系。我们要精选例题和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给出一些建筑物的挂图,在学习两圆位置关系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运动过程,在学习两圆公切线时,给出几何图形后可以先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都会七嘴八舌地说:“自行车的轮轴和链条。”在数据的收集一节中,可以现场收集班级里喜欢各个电视台的同学的数目,再让学生算出各种情况所占的比例,这样就让学生理解了频数和频率的关系,避免了数学课的枯燥无味。我们只有在教案撰写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共鸣,这样的教案,才能在上课时引起更多的反响,才能抓住听众的心,使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也才能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少掉队。

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篇7

毕业设计(论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的机会。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点,同时也为启发学生智能以适应工程技术人才素质要求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综合训练和实习机会。因此,为了富有成效地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基本要求:

一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打印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方案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签字后发出。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模版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顺序装订后与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上交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毕业设计(论文),其中包括:(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3)毕业设计方案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4)毕业设计(论文)评语(5)目录(6)中文摘要(7)英文摘要(8)正文(9)致谢(10)参考文献(11)附录(按以上顺序装订)。

2、有关图纸。

3、软盘等。

二、设计(论文)撰写主要格式及要求

1、标题:

论文题目 黑体小二

2、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摘要”字样 黑体小三号

摘要正文 宋小四(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

关键词 宋小四

3、设计(论文)正文:

(1)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

(2)正文打印要求 :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

4、设计(论文)页面设置注意装订线,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标明;正文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三、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中文摘要约300字;外文摘要约250字。

(3)目录: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

一、’‘

(一)’‘1.’‘(1)’‘①’„„,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4)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技术要求;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a.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并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的方案的特点。

b.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说明书中要列出各零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元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c.结构设计部分:应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d.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e.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运算。

(6)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点、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与附录: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说明书之后。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1)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能准确反映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范畴。

(2)摘要:应扼要叙述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300字;外文摘要约250字。

(3)目录: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

一、’‘

(一)’‘1.’‘(1)’‘①’„„,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4)前言:它主要包括:选题的缘由;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说明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概述成果及意义。

(5)正文:

a.理论分析:应写明所作的假定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这一部分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的文字概述。

b.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c.结果与讨论: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挑选出来,作为分析的依据。对结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的认识的由来和发展。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适应的条件与范围。恰当使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6)结论: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结论;所得的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以及在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研究的体会,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与附录:按规范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软件工程类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参照2.1和2.2节所述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还应包括软件说明书,软件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等。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形式及工作量要求

1、机械工程设计类

侧重于设计、计算与制图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本训练。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1.8万字(含插图,即插图所占空间相当于等量空间的字数。以下同);工程绘图量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0号的图纸3.5张,其中手工绘图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1号的图纸1张,计算机辅助绘图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1号的图纸1张;查阅文献类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

2、机电一体化设计类

侧重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1.8万字;机械部分总装图及配套零部件图绘图量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0号的图纸1张,其中手工绘图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2号的图纸1张,计算机辅助绘图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2号的图纸1张;查阅文献类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

3、软件工程类

侧重于以工程为背景的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设计说明书正文字数在2万以上。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查阅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4、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或二次开发型题目

侧重于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或二次开发,培养学生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书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流程图;应用结果的演示资料(包括部分程序设计与注释的打印稿);开发程序的使用说明1份;设计内容的演示与说明。查阅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5、测控技术应用研究类

侧重于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试验,嵌入式计算机、工控计算机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开发,设计测试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

实验、测试报告或生产模拟性实验报告及说明书正文的撰写字数不少于1.8万字;提交电路原理图、接线图、PCB图、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实验数据及运行性能指标。查阅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应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6、论文类题目

侧重于试验、测试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

论文1份(不少于2万字);论文验证资料的演示与说明。查阅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公共工作量:

a.毕业实习报告一份(≮5000字);

b.外文资料译中文(≮5000字);

c.约300汉字的中、外文文摘;

d.设计说明书

e.设计图纸

f.毕业设计资料清单1份。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

1、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要按学校规定打印,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

4、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

7、注释

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

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插图一般应用计算机绘制。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19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课程学习总结撰写通知 篇8

课程学习总结撰写通知

各位同学: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撰写课程学习总结的方式进行。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远程学习体会,自拟题目,撰写学习总结。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

1、有了一个学期的远程学习经历后,同学们应该体会到远程学习是一个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自主、积极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活动,你对此的认识如何?日常的学习中你是如何做的?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2、交互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多种方式,它是远程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结合本学期你所进行的交互活动,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对交互的认识如何?你常采用的交互方式是什么?交互中,你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什么?你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思考:你是否已经具备了远程学习的基本能力(如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正确使用学习支持服务能力等)?你是如何培养这些学习能力的?与参加远程学习之前相比,你的学习能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4、在专题讨论中,同学们谈到了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情感交流、存在学习孤独等,你是否也遇到了这些问题呢?你又是如何看待的?怎样解决的呢?你希望从网络学院和学习中心获取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呢?

5、请结合自己参与远程学习的经历,谈谈你心目中的远程教育与现实中的远程教育的差别,并总结这学期参与远程学习的收获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于远程学习,你有什么紧迫的需要?

上一篇:中央电大计算机网考下一篇:央企采购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