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2024-12-28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共8篇)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篇1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困生是教师平时教学中难以回避的一个教学难题,无论什么样的班级里,无论哪门学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学困生,他们给教师的教带来了一定的不和谐音,对学困生自己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市区兄弟学校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市区小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本课题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和心理困境,通过研究,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从而实现我校数学成绩和市区兄弟学校保持同一水平。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基础上,分析学困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探索农村小学解决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2、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习研究校本教研、学困生案例和转化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课堂反应能力、课后作业的完成量、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

(4)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 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

(5)学困生转化的意义和理性认识。

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只有不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也符合着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之力基本正常的学龄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症。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的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困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后。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学、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基础上,分析学困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探索农村小学解决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1、人员结构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有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都是具有相当教龄、教学过不同年级的、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研究经验的一线教师。课题负责人是曾经担任过国家级课题负责人的,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研员。力量组合合理,优势互补,充分具备教科研的经验与能力。

2、资料准备:实验班级,关于学困生研究的相关书籍,网上资料等。

3、科研手段:学校已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教育设施建设、学校网站,这些为课题实施创设了条件。

4、经费保障:学校承担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

(五)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1、课题研究组织工作:陈文妹

2、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

1)实践研究:全体实验教师

2)资料收集整理:陈文妹、康娜、丁春莲

(六)主 要 研 究 阶 段

1、准备阶段:(.06----2012.12)在确定课题;收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组织实验队伍,明确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及各自的分工;撰写开替报告,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2 2、实施阶段:(2012.12----.12)(1)、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2)、开展实践研究:写教学随记、上研讨课、进行沙龙式研讨、积累研究资料,写出效果分析报告,总结中期经验。

3、总结阶段:(2013.12---2013.06)

写出研究报告,做好成功整理汇编工作,形成优秀案例集,实践方法论文集等。

(七)阶 段 成 果 形 式

1、阶段成果:课题申请书

2、实施阶段成果形式: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例

3、形成研究报告、案例论文集等。

最 终 完 成 时 间:12月

最 终 成 果 形 式:研究报告一份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篇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 对象

以代表中国干细胞基础研究水平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13个单位46个项目组为研究对象,其中北京8个项目组、上海16个项目组、广州20个项目组、杭州2个项目组。

1. 2 方法

对46个项目组2009-2013年的基金、SCI论文、专利、成果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基金、SCI论文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t检验分析,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13. 0来实现。

2 结果

2. 1 科研水平的影响因素

本文把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得过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的科研人员定义为优秀人才,其余为一般性人才。在46为项目组带头人中,有38位获得过以上1项或多项荣誉,占82. 6% 。

2009年 ~ 2013年没有从国外引进人才的有18个项目组,占39. 1% ,引进1位或以上人员的有28组。

在46个项目组中,有35个项目组与相关临床科室有合作关系,占76. 1% ; 30个项目组 与相关企 业有合作 关系,占62. 5% 。

2. 2 基金与 SCI 论文情况

2009 ~ 2013年获得基金总额在2011年达到顶点,为12373万元,前3年基金金额呈快速增长模式,后趋于稳定; 2009 ~2013年国家级基金总金额分别为5246万元、6699万元、8041万元、8747万元、8172万元,前4年呈不断增长趋势,2013年相对2012年趋于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 省部级基金总金额分别为921万元、1769万元、2790万元、2570万元、2677万元,增长迅速,后趋于稳定。( 见图1) 相对于国家级基金总额和省部级基金总额来说,其他级别的基金总额较少; 在所有科研经费中,中央政府的资助占主要部分。

2009年 ~ 2013年SCI论文数分别为59篇、85篇、92篇、106篇、125篇,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20. 6% 。

2009年 ~ 2013年各项目组发表不同影响因子SCI论文的数量及构成见表1。

2009年 ~ 2013年发表论文最高影响因子的项目组变化情况: 没有发表论文的项目组数分别为25个、20个、16个、10个、9个,呈逐渐降低趋势,平均年降低率为22. 5% ; 最高影响因子为10( 含) -20分的项目组数分别为6个、11个、10个、6个、12个,虽然有所波动,但程增长趋势; 最高影响因子为20( 含) -30分的项目组数分别为0个、1个、5个、6个、4个,前4年呈明显增长趋势,2013年与2012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也维持较高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 最高影响因子为30分以上的项目组数分别为0个、0个、1个、4个、6个,呈增长趋势。( 见表1)

2. 3 专利和成果情况

2009年 ~ 2013年获得专利数量分别为13项、16项、27项、28项、41项,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3. 3% 。2009年 ~ 2013年干细胞相关成果奖的数量分别为10项、7项、11项、9项、16项,每年获得成果奖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呈波浪型增长趋势。( 见图2)

图 2 2009 ~ 2013 年获得干细胞相关专利和成果奖数量的变化情况

2. 4 基金、SCI 论文相关因素的分析

项目组带头人是项目组科学研究的带头人和领航者,优秀海外人才是项目组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基础、临床、企业的一体化合作平台是科技创新的有力驱动,对于科学研究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把带头人情况、人才引进、与临床科室技术合作、与企业技术合作情况做为基金金额和SCI论文篇数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2. 4. 1基金金额相关因素。项目组带头人为优秀人才组获得基金金额的平均数为1263. 96±919. 589万元,高于项目组带头人为一般性人才组获得基金金额的平均数为440. 13±487. 487万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2) 。从国外引进人才项目组获得基金金额的平均数为1371. 29±963. 851万元,高于没有从国外引进 人才组获 得基金金 额的平均 数为730. 85±679. 985万元,两组间的 基金金额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018) 。与临床相关科室有合作交流的项目组获得基金金额的平均数为1227. 49±994. 647万元,高于没有与临床科室开展合作的项目组获得基金金额的平均数为780. 82±461. 598万元,两组间获得基金金额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46) 。与相关企业有合 作关系的 项目组获 得基金金 额的平均 数为1276. 44±962. 63万元,没有与相关企业有合作关系的项目组获得基金金额的平均数为828. 63±751. 531万元,两组间获得基金金额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 114) 。( 见表2)

2. 4. 2 SCI篇数相关因素。项目组带头人为优秀人才组SCI论文平均数为11. 45±10. 373篇,高于项目组带头人为一般性人才组发表SCI论文平均数为4±3. 665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 ,从国外引进人才组发表SCI论文平均数为9. 21±6. 983篇,没有引进人才组发表SCI论文平均数为11. 61±13. 421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491) 。与相关临床科室有合作关系的项目组发表SCI论文平均数为11. 37±10. 825篇,与相关临床科室没有合作关系的项目组发表SCI论文平均数为10. 825±4. 901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37) ; 与相关企业有合作关系的项目组SCI论文平均数为11. 97±10. 959篇,与相关企业没有合作关系的项目组发表SCI论文平均数为6. 75±6. 708篇,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 09) 。( 表3)

3 讨论

3. 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与提升科研支撑条件

2009年 ~ 2013年基金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资金主要是来自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来自企业及风险投资相对较少。2009年 ~ 2013年SCI论文篇数从59篇增至125篇,平均增长率为20. 6% ,发表论文的最高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的项目组不断增多,说明干细胞相关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据国内学者徐国彤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每年发表的SCI论文能排到世界第二位,并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的认可,但是和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1]。在“十一五”期间,依托“863计划”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投入了2亿,“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地方政府也在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给予投资,并且逐渐增加[2],这是推动基金与论文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但是也有研究指出,我国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远远大于支出,科研经费利用效率不高[3]。据中国科研的一项统计显示,科研经费用于本项目研究仅占40% ,其余都流失于项目之外[4]。201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在成体干细胞研究领域投入了3. 58亿美元[5],2004年加州71号法案通过后,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在10年内给予了干细胞研究30亿美元的经费支持[6]。康涅狄格州也宣布,自2005年拨款1亿美元用来资助干细胞未来10年的研究[7]。另外美国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也大大的促进了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辉瑞公司曾向Eye Cyt公司投资了300万美元,支持干细胞研究[8],葛兰素史克公司向Onco Med公司提供了1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用以推进肿瘤干细胞的药物的研究[9]。与美国相比,我国干细胞研究资金来源方式单一,总体力度相对不足[10],提示我们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支持力度,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3. 2 完善干细胞管理规范,搭建科学有效的产业化合作平台

干细胞相关专利从2009年的13项增至2013年的41项,平均增长率为33. 3% ; 虽然成果奖数量有所浮动,但是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在干细胞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这与我国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优秀科学家逐渐涌现、人才梯队不断完善有关[2,11]。有数据显示,虽然中国干细胞相关专利数量排名全球第七,但是居于首位的美国干细胞相关专利总数占全球总量的56. 77%[12],与美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与我国干细胞研究管理规范不尽完善和产业化合作平台的搭建相对缓慢有关[12]: 一是,干细胞监管政策没有出台,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申报途径不明朗,影响了干细胞研究的进程; 二是,产学研平台没有及时有效的搭建,影响了临床病例资源、基础技术优势、企业资金促动的有效整合,延缓了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 三是,我国专利制度对人胚胎干细胞相关专利的限制,导致相关专利申请困难。这就提示相关部门应及时制订、完善并落实干细胞监管政策,积极引导并搭建产业化合作平台,完善人胚胎干细胞相关专利授权制度。

3. 3 促进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临床与基础的合作

把可能与基金金额相关的因素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组带头人情况、是否引进人才、与临床科室合作与基金金额相关,项带头人为优秀人才、引进人才、与临床科室合作的项目组获得的基金金额较多。把可能与SCI篇数相关的因素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组带头人情况、临床科室合作情况与SCI篇数有相关关系,项目组带头人为优秀人才、与临床科室合作的项目组发表的SCI篇数较多。科研团队带头人肩负着追踪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凝练团队研究方向,带领科研团队进行基础性和应用型项目的创新研究,在科研资源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1],因此会在基金的获取和SCI的发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高端人才在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科研水平[13]。以千人计划为例,对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进行分析,发现收益大于成本[14],这是引进人才导致基金金额提升的原因。虽然引进人才与SCI篇数没有相关关系,但是在论文质量上有了提升。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是增强个体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大科学时代的要求[15]。首都医科大学邵雪梅等对129个课题组研究发现,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能够有效的促进成果转化和科研水平的提高[16]。这就提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注重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同时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和特色技术,形成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4 总结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篇3

关键词:医学实验课程;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5-02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质量对国家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生实验教学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需要大量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性思维并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际,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了融合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实验技术课程,并对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目前,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实验教学被看作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研究生重专业理论、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意识相对单薄;实验课程费时、费力、费钱,中医药院校针对研究生实验教学开展的较少,即使开设,也多是各学科各自为政的零散实验,少有多学科、系列化、综合性实验课程。上述原因直接导致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缺少学科交叉意识,不能有效地将先进的西医技术手段与传统中医药研究相结合,在科研设计以及科研论文完成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研究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程建设

1.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我校于2010年起面向一年级研究生开设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技术课程——医学实验综合技术课,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理论课重点介绍西医学、生物学技术发展状况、西医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中医药实验选题以及科研项目申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实验课内容选择研究生科研设计和毕业论文中最常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急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动物的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Western-blot技术以及RT-PCR技术等[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该课程由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博士学位教师担任。针对该课程内容,组织任课教师专门撰写了《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作为授课教材。同时,我们建立的相对完善的考核制度,从2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共60分,撰写一篇综述性论文40分[2]。

2.依托规模化的实验科研、教学平台。研究生实验教学首先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我校研究生医学实验综合技术课课程依托基础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该中心既拥有细胞培养、免疫组化、RT-PCR、Western-blot等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同时还有膜片钳、激光共聚焦等大型仪器可供研究生观摩示教,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硬件保障。

3.中西医结合,体现学科交叉。中医药专业的研究生肩负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神圣职责,在实验设计上,充分注意到中西医结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具体的中医药专业特点对实验进行初步设计。实验操作具体设置方面,囊括了研究生科研论文设计中最常用的含药血清制备、实验动物取材、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培养、Western-blot以及RT-PCR等技术。如学生按照已确定的实验设计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建立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取材、提取核酸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完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得出结论,并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探讨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在这一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强化了实验技术的培训,提高了科研水平。

4.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本课程主讲教师由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各个教研室的优秀教师承担,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均兼任科研实验室负责人,不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位教师对每一位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抓细管每一个实验研究环节[3]。同时及时帮助研究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积极帮助专业基础薄弱的研究生尽快掌握实验设备操作规范。

三、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实践学时数少的矛盾相对突出,比如学校只为Western-blot实验技术安排了8个学时,按每个学时40分钟计算,320分钟的时间里肯定无法完成Western-blot实验的全部内容。授课教师只能利用上课时间带学生完成凝胶制备、样品处理、电泳、转膜、封闭的过程,之后的一抗、二抗孵育以及显色等实验只能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给学生示教。不同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多样化与课程中多种实验技术方法的关系需进一步统一[4],我们正在积极探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能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相对固定的技术路径和实验模块。

总之,通过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初步建立医学综合实验技术课程,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实验课程,全面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的科研素质[5]。

参考文献:

[1]罗广波,邢岩,林彬.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1,17(2):108-110.

[2]王淳,井欢,王艳杰,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医学实验综合技术课程的探索与实施[J].中医教育,2012,31(1):59-60.

[3]戴晓明,陈亮,陈美娟,等.中医研究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84-685.

[4]赵铁建,钟振国,方卓,等.中医药专业方向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78-979.

[5]贾连群,柳春,王艳杰,等.中医药专业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25-26.

基金项目:2010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0907)

作者简介:贾连群(1975-),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篇4

题的通知

*教规办[20**] **号

各市、州教科所(教研室)、有关办学单位:

为了加强和规范**省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不断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组织2012年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课题(项目)集中鉴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鉴定范围

1、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依据课题管理办法,凡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课题,必须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进行鉴定结题。

2、国家、部委及其他厅局有关教育研究的课题,经本人请示立项单位同意,也可参加省教育规划办鉴定。

二、鉴定办法

根据《省教育科研成果鉴定办法》(附件1)开展鉴定工作。对本次通过鉴定的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颁发“省教育科研成果鉴定证书”,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一项重要依据,并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成果公告”,通过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予以公布。

三、时间安排

各市、州教研部门组织当地鉴定申报工作,省属高校的鉴定申报工作由各校科研处(室)组织,省规划办4月20--30日集中受理鉴定材料申报,逾期不予受理。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鉴定材料。

四、报送要求

1.凡申报参加鉴定的课题,须填写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附件2)一式二份。

2.报送鉴定材料二份(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将鉴定材料按要求(附件3)装订成一册并集中装1-2袋,贴好袋面(附件4),便于分类、检阅和评审。各市、州教科所(教研室)对原始材料进行真实性审查后,退还课题负责人。其余材料报省教育规划办。所报材料一律不退,请自行留底。

3.每位鉴定申报人在提交鉴定成果文本材料的同时,提交课题成果概况(体例见附件5)电子稿件。

4.各市、州须将所报材料袋按“课题类别”编号,并按要求填写、报送“省2012年课题集中鉴定汇总表”(附件6)电子版和文字版(加盖公章),材料袋序号与汇总表中序号一致。“其它参与成员”必须按承担研究任务的多少排序并与《鉴定申请•审批书》及《课题申请•评审书》中署名顺序相符,如有不一致,必须有相关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等相关证明材料说明原因。

5.各市、州按要求将鉴定材料、成果概况电子版集中后,统一报送到省教育规划办。

鉴定费用与材料同时上缴,以市、州为单位统一交寄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财务室。联系地址: **市***路**号**楼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邮政编码:10**00。

联系人:*** 电话:020-********(办)

附件:

1、省教育科研成果鉴定办法

附件:

2、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附件:

3、省教育科研成果鉴定材料装订格式

附件:

4、省2012年课题鉴定材料袋面

附件:

5、课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附件:

6、省2012年课题集中鉴定汇总表

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基础知识讲座 篇5

作者:匡美兰来源:吉安教育信息网

一、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1、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办学理念

课改能否成功,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看我们校长能否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我们校长,只有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规律和特点,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办学模式。

2、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通过教育科研,就能促使校长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理念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我们许多校长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可能科学地总结经验,并使它提高、升华为理性认识。

3、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成功的、有远见的管理者,有赖于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通过学习的途径,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

二、教育科研管理

(一)教育科研管理的基本途径

1、抓方向,明确中小学科研的目标(前提)

中小学教育科研目标和方向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广泛发动本校教师,从实际可能出发,围绕着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展开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入持久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我们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为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和实践。第三科研要与工作相结合。

具体应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应从本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已有条件出发,研究的目标应是教师力所能及的。第二,应选择那些教师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方向。

第三,应从范围较小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从小到大逐步提高。

第四,应尽量使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第五,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

2.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保证)

一是观念氛围,要克服四种不良观念,树立四个新观念。即克服“教育科研神秘观”,克服“教育科研恐惧观”,克服“教育科研名利观”,克服“教育科研无用观”。树立四个新观念,“科研兴教”观念;“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观念;“向科研要质量”观念;“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其次是活动氛围。校长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

3.抓队伍,培养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基础)

培养方法有:

(1)典型启发

(2)系统培养

(3)实践锻炼

4.抓自身,校长要做教育科研带头人(必由之路)

校长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校长成为科研型校长的必由之路。

(二)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

计划管理、过程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

(1)计划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编制本单位教育科研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计划课题的审题、申报和实施。

第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科研经验,保证教育科研工顺利进行。

第三,鉴定研究成果,推广研究成果,收集反馈信息,尽快取得效益。

第四,合理分配和使用科研经费。

(2)过程管理

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通常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3)组织管理

建立教育科研机构,成立科研指导小组、科研处或科研室等。配备专职,兼职人员从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组织管理,或指定专门人员兼管这项工作,并吸收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或教研组长参加。

(4)教育科研的制度管理

目标考核制度、立项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经费资助制度、成果处理制度、表彰奖励制度。

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一)选题

课题来源:一个是自选课题,一个是各级的课题指南

1.课题选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2)科学性原则(事实依据、理论依据)

(3)创新性原则(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

(4)可行性原则(客观条件、主客观条件)

2.目前我市教师在选题方面存在问题

(1)课题范围太大或范围畴太窄

“主体性教学改革实验”,“当代中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新世纪对人的道德素质要求的研究”“少年竞走培养”“对假日经济的反思”

(2)没有注意时效或主攻方向不明确

“续美术教育改革——课堂讨论”,“勤于观察、大胆猜测、理论证明、灵活运用”,“生物科技信息网络教学实践证明”,“三段术教学法”、“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实验,“课文结构分析指导”

3、怎样选定课题

首先,初步提出笼统的研究课题;其次,对所研究的课题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进行大略的调查了解,以确定该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再次,查阅有关重要的资料,弄清前人已有的成果和所采取的手段,所遇到的障碍;最后,根据主、客观条件定下具体的研究

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1、什么是理论假论。

选定课题后,要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

比如课题“充分开发儿童智慧潜力”它的理论假设是:儿童具有很大的潜能,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先天和主要是后天的种种原因智力发展较好,只要教学过程组织得比较合理,就能提早打开儿童智慧的闸门,使得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的儿童提前两三年时间,完成现行中小学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如:有个课文课题“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学”它的理论假设是: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籍,保证阅读时间,观察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变化以及引起的相应变化。

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假设,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指出研究的性质和方向:比如第一个理论假设就告诉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与儿童智慧发展的关系。

(2)为收集材料规定一个框架:第一个课题要收集儿童智慧潜力获得提前开发的资料。

(3)对研究结果进行预测:第一课题的预测就是提前两、三年时间完成十二年学制规定的教学任务。

2、理论假设的形成理论假设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在搜集一定数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提炼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对提炼的问题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的假设。最后把假设的基本观点落实到文字上来,用叙述的方式简明概括出假设的内容。

(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研究的内容;(4)研究的方法、途径;(5)研究对象和范围;(6)进展的步骤和进程;

(7)研究的成果形式;(8)课题组成员分工;(9)经费预算。

2、制定课题方案的方法

(1)课题的明确表述

课题名称中应尽可能表明三点:即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这里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的方法,研究方法是实验法。课题表述还要注意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明确已存在的研究基础 •

•在制定方案前已形成的研究基础包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该课题的感性认识,部分已检索的文献或实验数据,朦胧的研究设想等等。

(3)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因何而来)

•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何要做)

•再次要说明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知已知彼)

(4)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①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例如:“研究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必须对后进生这个范围进行界定。二是对一些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例如有这样一个课题“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的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界定,就是说你指的实验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还是教师的实验。

②关于研究内容

课题很大,研究的内容很多,课题小,研究的内容少。

(5)选择研究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

(6)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

(7)研究程序及成果形成(步骤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结题报告和科研论文)

(8)研究人员的组成。(成立课题组,对本组成进行分工)

(四)课题申报的程序与时间

1、申报程序

(1)认真阅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及《吉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2)填写《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

(3)由所在县(市、区)盖章后交市教研室课题办,再由市教研室评审后统一交省课题基地办。

(4)省课题基地办召开评审会,评审课题。

(5)省市下发课题立项通知书。

2、申报时间:课题申报每年两次,申报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0日至31日,9月10日至30日。

3、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和实物材料

(1)阶段性小结,阶段小结的内容一般包括:本阶段的时间、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存下的问题及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

(2)计划性资料。包括我们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方案、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及实施方案等。

(3)过程性资料。包括实验记录,如实验课教案、课件、光盘;观察记录、随笔、社会家长等反映、开展研究活动的会议记录照片等。

(4)调查性资料。如调查报告、问卷等。

(5)效果性资料。如研究对象的变化资料、教师的论文、获奖证书、学生的作品等。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篇6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自己的一知半解,认为我还是很注意学习和总结的,从工作第一年起每个学期必写工作总结,平日里有心得也写上几句,可别人看后,总说写得真好,就是理论不够。于是再写总结时,索性把书的理论一抄了事,这样做不时还有论文获奖呢。可有人又说写得不够实在,这下我可百思不得其解了。随手翻看了几本《科研论文导写》、《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书,使我开了窍,原来没有经过研究写出来的东西是空洞和乏力的,只有把理论融进我的经验之中,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有说服力和令人信服的。

接触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浪潮使我如沐春风;新旧教育观念的更替,让我困惑!挣扎!这些迫使我不得不去研究,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把学习的理论融入实践中去,如何去研究现实中我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然而,此时学校却要我担任一年级小班班主任,这对于一个从未当过班主任的数学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在每天繁忙无序的工作中,一个个问题向我袭来,面对几十个娇生惯养的小娃娃和不断出现的难题,我茫然不知所措,天天这么忙,教室里的清洁都干不完,还搞什么学习研究?就在我苦于班级事务缠身,感到懊恼之时,学校办起了科研课题讲座,由柯美荣校长主讲。每周讲座使我了解到更多的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和课题研究方法。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研究”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完全有条件进行课题研究,原本对自己的研 1

究能力表示怀疑的我开始跃跃欲试。一次偶然的机会,柯校长下年级组检查工作,和我谈到班级管理的工作问我:“刚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不是很累?”我点头说是。“那么为什么不把你所遇到的问题转变为你所研究的课题呢?不要站在问题的门口嘛,要敢于对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考,把它研究透了,解决它,走出一条科学育人之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随后柯校长又拿来《在小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借我阅览,从此我成为了这一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五”科研重点课题组的成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课题”,也是我迈向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从此“科研”从高不可攀的位置来到了我的身边,它从神秘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品尝

在小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的系列化”研究中,我和另外几位老师承担的是小班化班级管理机制的研究。在研究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如何和学生的关系好起来”。带着这个问题,我首先拜读了丁榕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和《班主任之友》等刊物,探讨班主任工作的多重角色:学习探索的伙伴、关心疾苦的妈妈、治病救人的大夫、知心相伴的姐姐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在半年后的班主任经验总结中,我收录了一学期来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和孩子们撒下的无数个善意的“谎言”,这些“谎言”解开智障孩子父母心中的顾虑,使特殊儿童能不受歧视的随班就读,鼓舞着孩子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很快的适应校园的学习与生活。这篇经我整理的《谎言》,在班主任经验总结会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教育创新奖。师生关系的研究,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向前迈了一大步,我设计的队会《我是创新小龙人》在区中队会比赛中获叁等奖。在教育科研中品尝到甜头,使我的班级工作能快“半拍”。

喜悦

随着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及现象,使我关注到班级中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从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入手,为儿童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从教学的多种设备教具等方面为儿童提供最优化的物质环境,却往往忽视了儿童交往这一重要的精神环境,而这些刚刚入学的独生子女都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小宠儿,他们在个性、情感、智力、习惯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根本不懂如何与伙伴交流,缺乏交往互动意识和手段,恰恰这个年龄段孩子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经常碰到个人力量不足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渴求与人交流、切磋,交流能激发人的思维和创造,是获得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奇思妙想、创新的火花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班主任老师应该引导儿童在交往的平台中乐于、敢于创新。在这样的思考下,我拟定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搭建儿童交往的平台〃培养创新品质》,并对儿童交往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环境这两个问题作了研究,收集了案例,并从班级环境的创设、人际关系的建立、班级活动的开展及班级自动化管理四个方面撰写了《发挥小班班级管理优势〃培养学习创新品质》一文。在本科学历提升的毕业论文答辩中,得到评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论文评定优。正是在课题研究指导下,我的数篇论文获奖,并帮助我解决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它让我用科学的方法自觉的按教育规律办事,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不同侧面得到了提高与升华。让我感受到研究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回味

在理论指导下,我还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为课题组提供了

3堂研究课《小免请客》、《捆小捧》、《最喜欢的水果》,前2节在区内交流,《最喜欢的水果》还获特教优质课二等奖。课下,课题组成员畅所欲言,就小班学生个性品质及创新品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正是在一次一次研讨中,我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完全凭老经验办事的倾向,在撰写论文时,是否有凭感性经验假设教学策略,形成空洞书面材料的现象。《人民教育》一篇评论员的文章说得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素质。”我开始深深思索:我该如何创新?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突破,提出新见解?如何转变思维方式与角度,找到突破自我的着力点?我该放弃些什么?选择些什么?坚持些什么?课题研究使我清醒的发现自身思维视角上存在的弊病,同时,他所折射出的富有针对性、导向性和哲理性的信息,有如推动时光机器的助推器,让我不停地思考,追问,探究。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放弃和摆脱习惯经验与模仿借鉴的依赖;选择和创造对未来教育有现实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坚持教育科研中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它将是我跨越“经验的窠穴”走上“科研之路”的“研究宝典”。

纵论台湾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篇7

从事科技研究,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如文献资料、图书馆、研究室、实验室、标本室、各种仪器及检测设备、生化试剂、实验动物、计量基准等等作为支撑,它们不仅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物质保障,也是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源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所需实验设施也愈加先进、昂贵和大型化,如高速计算机、电脑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电子显微镜、光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设备、粒子加速器、核反应堆、辐射装置、天文望远镜、遥感接收站、授时中心,甚至探空火箭、航测飞机、实验卫星、远洋科考船、外太空探测器等。这些装备不是某一研究机构或大学能够独立承担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投资建造,然后作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供全社会各界共同使用。这在大陆称之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或“科技能力建设”,台湾则习称为“科技环境建构”,属于“科技服务”类别。如果没有这些,就谈不上追赶世界尖端科技水平,更不要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流的科学研究离不开一流的科学仪器和实验室设备。台湾老一辈科学家和科技管理者深明这个道理。早在1959年5月“长科会”(连同“国科会”和后来新改组成立的台湾“科技部”,本文以下统称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成立当天,台湾科技前辈们便着手制定《科学专款运用办法》,其中明确规定,该专款的第一项用途就是充实科学研究设备,包括仪器、图书和实验室建设,以使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人员,在其研究工作上获得必要的资助。此项补助对象初期仅限于公立大学、独立学院及研究院所。申请补助者需要满足两项条件:1.须从事基础科学的基本研究;2.必须有翔实的研究计划。

在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最初成立的4年内(1959—1962年),尽管当时人们生活艰苦,到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处处缺钱紧张,仍咬牙将有限的经费中70%多用于为台湾中研院、新竹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台湾省农业试验所、林业试验所、地质调查所等14家研究机构添置实验研究设备。

按照规定,项目审查程序须先经两位专门委员初审并提该专门委员会议通过,再送执行委员会议讨论,经逐项讨论通过后,函送“美援安全分署”会同台湾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美援运用委员会”核定,予以补助。由于补助研究设备事属初创,而经费有限,其他未能补助的公私立大专院校及一般学术研究机构,纷纷要求纳入补助范围。台湾科技主管部门为顺应各方舆情并兼顾科学发展研究实际需要,1963年将该项美援经费增加为40万美元及新台币2500万元。此后补助范围逐渐扩大。

成立科学研究中心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科技主管部门为配合台湾建设需要,集中人力财力,推动计划目标,自1966年起,以专题研究计划方式,鼓励各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短期、中期的科学研究,以及以校际科学研究或以跨学科整合研究方式,扩大研究领域,强化研究效果。所需科研经费,如人事费、图书费、仪器设备费、材料消耗费等,均可依该计划实际需要列具清单申请,由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后利用“科发基金”予以补助。此外,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还逐渐建立起一套审核机制,除在执行期间对其工作进度进行追踪管制外,并做定期实地查证辅导;当计划执行完成后,尚须进行研究成果评估,以检讨该项计划在学术研究上的效益。

这一时期,由于岛内大学及研究机构设施简陋,水平很低、待遇又差,能够提供的研究职位也极少,许多台湾毕业后的年轻人纷纷赴海外留学进修,学成之后大多久留不归,形成极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因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在1964年决定与行政管理部门下属“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商洽,请其从“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基金”中分4年拨出1亿元新台币,另由科技主管部门配合2500万元新台币,以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成功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中兴大学及台湾中研院和台湾省农业试验所等作为主办机构或合办机构,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工程5个研究中心(后改名为“科学研究推动中心”)。后又与农业主管部门共同设立农业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均设有审议委员会,负责预算分配、研究计划审查、推荐赴海外进修人员、遴选研究人员、策划研究目标与研究培训等,科技主管部门给予经费上的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充实研究仪器和设备,用来协助改善岛内基础研究环境,培育高级科研人才,以相关学门进行校际合作方式推动高深学术研究,以满足台湾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此后,无论是1968年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计划”(1969—1980年),还是1979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发展方案”,或是1986年制定的“科技发展长程计划”(1986—1995年),甚或重新修改的“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长程计划”(1992—2002年),都反复强调要改善岛内基础研究环境,并设立资料中心、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研究中心、贵重仪器中心等。1998年,台当局正式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规,以法规的形式对科研条件建设、开放共享以及自主研发等环节加以确定,并明确规定科研条件建设是台当局财政投入的重要方向之一。

打造世界级的重点实验室

实验设施水平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展创新科技研发的重要条件保障。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台湾基础科研已达到不错的水平,科研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基本研究设施完备,培养的科技人才数量逐年增多,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向世界前列迈进。但此时遇到一个问题,即此时发达国家科技前沿已经深入到基本物质粒子、生物基因、外太空探索等领域,台湾要不要跟进?

由于当代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科技竞争主要表现在若干前沿领域的突破能力上,因而离不开昂贵费钱的大型实验装置,如超精密大型实验室、粒子加速器、太空望远镜、远洋科考船、深海探测器、激光核聚变装置,甚至火箭、卫星的辅助与支撑。这类试验装置既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手段,其自身也是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象征,而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

当时大陆已经开工或正在计划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中科院北京天文台2.16米光学望远镜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卫星也已发展到第二代,对外科技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在国际科技论坛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台当局唯恐被大陆远远甩在后面,经过长时间反复争论和思考,台当局高层终于达成共识:尽管建造花费巨大,但这一时期台湾经济快速起飞,特别是电子消费类产品出口大增,使台当局有能力承担;待其建成后,不仅可获得与少数发达国家处在同一相似研究能力的地位,具备在科技前沿领域平起平坐的资格,而且有可能成为带动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发展的牵引力量,同时为全社会提供公共创新科技研发实验平台,共同开展尖端或前沿科技研发,达到研究资源共享,不仅可推动一些特殊的科技任务或长期发展的科技计划,也可藉由这类实验装置,作为凝聚精干科研群体、吸引海外优秀学者回归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基地,以及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对当时在国际上深感被抛弃的台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大型科研装置是大量高科技的集成,在装置的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发展新技术或把已有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很有可能成为产生未来高新技术的源泉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

自1997年以来,台当局连续3个四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1997—2000年、2001—2004年、2005—2008年)以及“科技化推动方案”、“挑战2008─台湾发展重点计划”等,强调要推动尖端科学研究,建立世界级学术环境,相继启动了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太空计划室筹备处、次微米元件实验室(1993年更名为毫微米元件实验室)、实验动物繁殖及研究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高速电脑中心和芯片设计制作中心7个所谓“国家实验室”(本文以下统称重点科技实验室)大型建设项目。

到90年代末,这七大重点科技实验室建设项目基本都已完成。特别是1999年11月,由岛内科技人员参与设计、制造和测试的第一颗低轨道科学实验卫星“中华卫星1号”成功发射升空,似乎对外显示了台湾尖端科技水平已迈入世界前列,但其实对台湾未来发展影响更大的却是毫微米元件实验室、芯片设计制作中心、高速电脑中心这类更贴近民生的研发实验设施,当时台湾高科技产业正在积极研发半导体晶圆制造、集成电路设计,以及微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装置、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大学和科研部门也以此作为研发重点,但此类研发投资很大,实验设备成本昂贵,一般企业或大学、研究所根本无力独自承担,台当局所建实验设施正好为他们解决了急迫难题,令全台湾微电子领域的所有专家学者、企业研发人员可以共享这些研究设施,共同研发先进半导体制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并藉由对各大专院校硕、博士研究生的培训,培育学术界及产业界所需的微电子技术尖端人才,使他们一出校门即可加入生产行列,提升台湾微电子和电脑领域的科技水准,增加岛内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成立“国研院”

由于这些重点实验室完全由台当局投资建设和出资运营,其研究人员初期皆隶属于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所谓“公务员”体系,每年资金投入巨大,收益却并不高。2000年,台当局考虑如何让这些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率,决定借鉴工研院的成功经验,改革管理制度,采用“财团法人”的经营模式,将这些研究机构全部推向社会,让它们自负盈亏,鼓励营利创收。

同年5月,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拟订《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设置条例》,2002年6月获立法机构审议通过。从2003年1月起,纳米实验室、动物实验及繁殖中心、地震工程中心、太空计划室筹备处、高速电脑中心等正式改制为“国家实验研究院”(本文以下称“国研院”)。2005年1月,原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所属精密仪器发展中心与科学技术资料中心也并入“国研院”。后又相继设立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台风洪水研究中心、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生医科技与产品研发中心筹备处等。“国研院”院本部目前位于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二段106号3楼。

“国研院”下属各重点实验室有别于台湾高校和科研院所内的普通实验室,而是拥有非常昂贵的各种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和一大批高素质科研人员,符合国际水准、具高质量及特殊功能、可以共同使用的大型公共实验研究设施,主要从事一般大学、研究所或企业无力开展的世界尖端或前沿科技领域,以及与岛内民生有关的重点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台湾全社会提供一个公共研发平台,以达到研究资源共享。通过这类重点实验室,可有效推动台当局一些特殊的尖端科技任务或高科技长期发展计划,许多靠岛内个别研究机构或企业科研人员无法解决的高深课题,也可藉由这类实验室,集合岛内众多相关领域的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寻求研究突破。

此外,这些实验室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重视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型管理体制,从发展初期就坚持规范的学术委员会制度、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制度、开放研究课题制度、定期评估制度等,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运行开放,可通过承接岛内企业委托的研究和实验分析课题任务,从事某项产品系统设计、制作与测试,以及提供科技信息及技术交流与和人员教育培训服务,获得一定的盈利收入,并为台湾社会各界培育所需的专业科技人才,引导新技术产品开发,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铺路搭桥,力争取得突破性创新研究成果,引领台湾科技的未来。

设立大学学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

除科技主管部门外,台湾经济、农业、教育、通讯、交通、环保、能源等主管部门也都根据台当局的总体施政方针,根据自身特点,对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出了明确部署,同时制定一系列专项研究计划予以重点支持,藉由建设高品质、高效能、具特殊功能和共同使用的大型公共研究设施,推动岛内科技研发的整体进步。

例如在台当局的鼓励下,目前几乎所有台湾高校的院、系都设有按学科建立的研究机构,既从事教学,培养研究生,也承接课题,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不惜投入巨资,在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内投资设立所谓“国家级研究中心”,如在台湾大学校内设立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学研究中心”,在新竹清华大学校内设立的“理论科学研究中心”等。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也积极推动岛内企业在台设立研发中心,鼓励这些企业朝技术创新研发方向发展,同时鼓励跨国企业在台设立区域研发据点,蓄积岛内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从2003年起,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专门设立“环境建构科专计划”,目标是建立产业创新研发所需的研究环境,包括研发先进制程技术的核心实验室、检测与与认证所需实验设施装备、试量产工厂等,以促进前瞻技术及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并培育及时进入策略性新领域所需的基础能力。

台湾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类别

在2002年前,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在拟定总体科技研发计划和分配科研资金时,除“国家型科技计划”(本文以下称重大科技计划)外,一般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内容放在“科技发展配合措施”项下的“共同研究设施”、“科技资讯与交流”(前两项统称“环境建构”)、“智慧财产权”和“标准与计量科技”计划类别中。

从2003年起,考虑到不同产业领域对某项技术皆有共同的关注,须集合跨领域专家从事共同研究,以激发创新研究、技术发展及问题解决,而过去各领域规划时所遭遇的问题,如发展电脑软件、资讯服务或E化等,往往缺乏明确的发展共识,难以让资源聚焦,形成整体产业发展的重点或形成产业聚落,因此必须发展跨不同产业领域的所谓“共通性技术”及“环境建构”,因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又将这两项单独列出,并将“共通性技术”、“重大科技计划”及“环境建构”计划并称为“整合型应用研究”计划,均由多个主管部门共同合作推动。

“共通性技术”通常包括科技管理、技术辅导、标准实验、精密仪器、劳动安全、资讯与服务、科学产业园区等计划内容,均属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范畴。例如台湾“智慧财产局”(以下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牵头推动的“生物技术专利保护计划”,其中包括“中草药专利资料及植物研究资料整备项目”、“生物技术与医药化学专利资料整备项目”、“生物技术与医药化学专利资料库及中草药资料库管理、应用系统建置项目”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相关研究项目”4个分项计划。

台当局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其目的系因应台湾重大社会经济及民生问题的需要,整合上、中、下游研发资源,其中包含大量建立专门领域工业实验室、检测仪器、科研设备、数据库、技术共享平台等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的内容。而“环境建构”计划主要目的则是建立并孕育养成可多方面应用的核心实验室、检测设备与制程设施、试量产工厂等,作为支持创新前瞻及关键技术计划的基础。

资料来源: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13年科技专案执行年报》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确立科技创新战略,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更加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制定新的“台湾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时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基地、科学数据及文献、自然科技资源、计量及标准等科技平台建设,以及科学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研究开发。

在科研计划管理体系方面也做了重大调整和修改,不再细分“共通性技术”、“环境建构”等,而是将其统一合并为“科技服务”类计划,即以服务科技发展与科学研究社群为目的,建设良好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环境,支持科技发展所需的各项基本服务。

在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主导实施的各种“科专计划”(全称为“科技研究发展专案计划”,其意与台湾科技主管部门的“专题研究计划”相同)中,有一类为“环境构建法人科专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台当局《科学技术发展方案》的实施,协助岛内由台当局各主管部门设立或管理的法人研究机构,如工研院、资策会、中国纺织工业研究中心、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等,2005年再增加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从2007年开始,台湾车辆研究测试中心、中华经济研究院、中华电脑中心、核能研究所、中山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研究院等完善研发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或维护产业长期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研发或检测与认证的设施、实验室与试量产工厂,其成果产出主要反映在专利申请、专利获得、专利应用、技术暨专利转让及委托研究及工业服务等方面,目标是推动关键性与共通性产业技术研发,并将其研发能力与成果转移扩散至企业,提升台湾产业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强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发展及升级。

科研课题研究基础 篇8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基础课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关键,教师科研和教学“两只翅膀”都硬起来是起主导作用的基础。通过凸显教材创新意识,建设科学思维平台;提倡批判性思维模式,培养科学思辨能力;注重文献介绍,扩大科学视野;讲究授课艺术,展现科学魅力;引入化学史例,激发科学研究欲望;规范第二课堂,训练科学素养等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达成基础课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目标。

关键词:基础课;主导作用;科学意识;有效教学策略

钱伟长说过,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此乃教育功能之所在,即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增长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一门基础课,本文以该课为例,阐释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并提出基础课也能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观点。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基础课培养学生科

研意识的关键

研究型大学需要进行研究性教学。在大学里基础课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仍是主要方式,其中教师是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主导。要在基础课达到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1.主导作用的内涵

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把教学分为三个层次:职业、事业和艺术。第三个层次是要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是指要“贯通古今,博采众长,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在课堂的舞台上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欣赏和享受中吸取广泛的营养。”他把主导作用分析得入木三分,认为主讲教师要研究教学规律,应用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以新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教学改革;要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吸取营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和驾驭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满怀激情地教学,不但以理服人,而且以情动人;要主动引导学生以科学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要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要孜孜以求,不断追求新的境界。教师的教学模式要从“一桶水和一杯水”转变到“一眼泉”。主讲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着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

2.怎样具有主导作用

怎样达到教学的第三层次呢?我们的做法是提倡高校教师要科研和教学“两只翅膀”都硬起来。我校史启祯教授(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要求我们:对一个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就像两只翅膀,像鸟一样,一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特别是对我们西大这类学校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教师要以科研为支撑,边干边学,在干中不断增长学问和智慧,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课程组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提高,做到了每人都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能连续获得;一方面提倡要把教学研究当做科学研究那样重视,认为转变教育观念就会有搞好教学研究之动力,提升教学理念就会有搞好教学研究之策略,改变教学方法就会有搞好教学研究之成果,探索了一种教学研究的新模式。基于此,在课程组一、二代负责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和省级教学名师)退休后,第三代负责人才能顺利地将国家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建设和实践,推高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平台。

二、科学实施基础课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实践

近些年来,两件事情对我们触动很大:一是批判性思维对中国教育如何培养人有很大启发,我们究竟在基础课堂上实施如何;二是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明星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反复强调,教育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我们认为,这些都直接相关基础课培养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实施,讲的都是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如何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基础课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1.凸显教材创新意识,建设科学思维平台

自“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实施以来,相关部门引进了多种外国教材。无机化学教材的引进就是这样。这些国外优秀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营养要素,从而实现了多元化。

首先,教材创新就是要立足于“有利于教师使用、有利于学生学”,要有特点。我们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主教材内容分为主副篇,主篇是基础,是纲,也是核心,真正起到导论的作用;副篇内容主要反映化学的重要应用实例和化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凸显化学新概念、新知识、新发现和新技术。副篇起到了让学生洞察无机化学新发展,体会无机化学研究乐趣,延伸主篇深度和广度的作用。

主教材彰显了创新意识(从1998年至2012年在高教社出版了5个版本),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取得了最佳平衡。郑兰荪院士撰文认为“教材不仅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且带来科学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受益,不愧为一部精品教材。”主教材给主讲教师讲课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空间。

2.提倡批判性思维模式,培养科学思辨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基础课采用批判性思维模式授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科研意识。

举例一:在讲授共价键部分时,当讲清楚现代价键理论以及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3个问题。

(1)为什么离子键理论只有一种,共价键理论却有5种?(意在使学生明白化学键理论是在科学研究中发展的,是不断完善的,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离子键理论得有离子极化理论补充,共价键理论有无统一的可能?)

(2)既然理论计算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计算得到分子中的杂化轨道形式,那么“杂化轨道理论”是否过时?(提供相关文献,介绍自然键轨道方法(NBO)计算乙烷中C原子的自然杂化轨道为sp2.36;甲胺中C原子的自然杂化轨道为sp3.61,N原子为sp2.24,而不是sp3,来重新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理解理论与实验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使化学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意义。)

(3)学习这些理论的用意何在?(以文献说明化学键理论在研究物质“构效关系”时的作用。)

举例二:在介绍原子结构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2个问题。

(1)考察原子结构的发展史,以事实说话,辨析有些教材提到“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模型都是波粒二象性催生的”观点是否正确?

(2)在无机化学中讲“原子结构”,除现行所有教材只讲“电子及其排列”外,要不要讲原子结构的另一部分“原子核结构”?

学生通过实例、文献分析,从科学角度自己判断所学理论的动态发展及其作用。从而避免了僵化地学习知识和不加判断地吸收,提高科学思辨能力,把知识学“活”,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学了用在哪里,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深入研究的欲望。

3.注重文献介绍,扩大科学视野

扩大科学视野不是说只加大化学新概念、新知识、新发现和新技术的罗列,而是在于对基础内容的背景文献介绍、科学发展展现,顺着思路自然介入,有利于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举例一:讲解“原子结构”,以原子结构模型的重要里程碑为引子,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几个主要里程碑的来源、发展、进化,使学生了解现在学习的不是“死的东西”,而是当时科学研究中最为先进的理论,然而它又是发展的;同时,教会学生会查看和理解原始文献,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在大脑中产生这些想法的,利于科研意识的培养。关于这一点,北京大学讲授“无机化学”课程的卞江教授的课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使学生明白科研意识产生的气氛、环境。

举例二:大一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学教学一直是基础课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几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对此给予了关注。近年来,很多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不少教学经验,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文。我们也以西北大学大一无机化学的元素化学教学实践讨论过加强和提高元素化学教学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下面举例介绍重点元素氮之讲课策略。

讲解N2,除了一般的讲解存在、制备、结构和用途外,着重讲解其结构的稳定性原因(价键理论成键、分子轨道理论解释、极化率低),联系了化学键和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又要讲这种稳定又是相对的:(1)豆科植物根部可固氮(是人们每年合成的40倍);(2)金属锂在空气中可生成1:2的Li2O和Li3N黑色壳;(3)雷电下,空气中的N2和O2会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4)光催化合成。

继而进一步讲到固氮的研究进展:

(1)通过过渡金属的分子氮配合物活化N≡N键的进展;

(2)根瘤菌中固氮酶的结构研究进展;

(3)其中还穿插介绍了因发明氮气和氨气直接合成氨的方法而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Fritz Haber和阐明了合成氨反应过程是由7个步骤构成、因为对表面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Gerhard Ertl。

学生们很认可这种讲法,课堂很活跃,纷纷认为原来元素化学这么丰富有趣,受益匪浅。这种讲法与朱万强等“对一氧化氮分子结构的教学讨论”有异工同曲之处。

4.讲究授课艺术,展现科学魅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材是授课之本,有了精品的主教材,并不意味着就成了精品课程。教师授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基础课课堂艺术的讲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增长科学意识。因此,狠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是首位的。

(1)提倡大纲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上课前就知道该预习什么、该听什么、该问什么,这样才有可能实施讨论,才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授课大纲,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特点和艺术,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是一种易于达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有利于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这也是催促教师的教学模式从“一桶水和一杯水”转变到“一眼泉”的好办法。

(2)电子辅助教材是我们授课的强有力工具。我们制作与主教材配套的电子辅助教材的原则就是源于教材,进行再创作、再提升。表现出了鲜明的创新点,为国内同类课程教学提供了一套从教材到教案、从课堂讲授到课外学习的完整、可行的教学模式。

(3)重视授课中思维方法的训练。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间接认识过程。在化学原理讲授中,要学习许多基本原理、定律、理论、新概念,在了解了知识大背景后去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为了这个目的,需要依此加强对多个具体问题的认识和释疑。例如,学了“原子结构理论”,就得会填写每个元素原子的电子式;学了化学键中的“杂化理论”,就需要会解释许多具体分子的化学键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学了“热力学初步”,就要会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判断某个具体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否和程度如何。显然,演绎法在这里是大有作为的。在元素部分讲授中采用“归纳法”显然是有利的。因为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许多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结构、性质和用途之后,才可用化学原理解释、比较,归纳有利于提升、记忆和提纲挈领。让学生在学完每一章后,采用归纳法将一章的内容只写于一张纸上,达到了“书越读越薄”的效果。自然,演绎法和归纳法在学习中是相辅相成的。

5.引入化学史例,激发科学研究欲望

基础课适时适当引入化学史例,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多彩的化学史常常会以动人的故事使我们激动不已,会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并赞赏化学科学研究,培养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我们走进化学并热爱化学事业。

实例一:为什么说“伦琴发现X射线是有准备的意外发现”?

伦琴用感应圈使放电管发出阴极射线。突然意外的事情出现了:他猛然注意到桌上不远处涂有铂氰化钡的纸屏发出特殊的闪光。他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放电管,纸屏闪光仍不消失。为此他在实验室里连续研究了三周。1895年12月,他在实验室用X射线将其夫人用黑纸包着的手照射了15分钟,显影后,呈现出了夫人的手骨相。照片一经发出立即成为引起轰动的新闻。伦琴于1895年12月28日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提交了报告《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1901年他因此而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之前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种现象的发现却“没有准备”,很多科学家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但都忽视了或者没有深入研究,事实说明“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实例二:化学键的本质是怎样被揭示的?

向义和以“化学键的本质是怎样被揭示的”为题,以翔实的文献对这一产生作了详细的表述,认为完整的鲍林价键理论的思想起源和形成过程应该包括:接受路易斯的化学键电子理论;吸取海森伯的量子共振概念;得到海特勒和伦敦对氢分子结构近似处理的启发;从而完善了价键理论,提出了电子对键的六条规则;解决了碳原子四面体构型的问题,建立了杂化轨道理论。这是极为客观的。1939年鲍林正式出版了他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有关化学键论述的压卷之作。然而,更为重的是学生从书中可以看到鲍林是怎样从一个青年毕业生成长为科学家的过程,会使学生懂得怎样的思维可以成为化学家。

6.规范第二课堂,训练科学素养

我们设计并规范了第二课堂教学,力图扩展学生的科学眼界,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例如大力引导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以改变学生一门课抱着一本教材的学习习惯,开展写作“课程论文”活动,定期安排学术报告,这些都是很有成效的做法。

上一篇:中央民族大学文博专业课第一经验总结下一篇:律师催告函(中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