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2024-08-28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精选12篇)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1

摘要:研究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网络化, 实现科技人员网上申报课题并形成统计数据库。阐述了系统设计背景及目地、系统开发目标、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开发内容与功能设计等。

关键词:科研管理,网络化,课题统计

科研管理系统是为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 可对科研课题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该系统能全面、实时、准确提供有关科研信息, 既能实现对科研信息的高效率管理和控制, 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服务, 又能满足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系统以垦区科研课题为对象, 根据垦区现有的科研课题的特点, 结合计算机信息数据库技术, 形成一套集浏览、申报、审批、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导出为一体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提供多种复合条件下的检索查询功能。通过数据库浏览、查询可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完成情况, 同时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从而更好地为垦区科研课题管理服务。

1 系统设计背景及目地

目前我们的科研管理工作,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 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种方式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所以, 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有助于整体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 实现科研任务、科研计划、合同执行的管理和控制, 完成科研工作量的计算、统计、查询等工作, 能更好地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审批、专家审核、生成报表、形成课题库、课题查询、课题统计、课题分析、经费统计、经费管理等多项信息管理功能。

2 开发目标

通过对现有的科研管理、申报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分析, 确定该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为:利用当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 针对科研管理相关业务, 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使得科研管理、申报信息业务能够高效、安全可靠地在网络上运行。

a.该系统是一个有关科研课题管理、审报、审批的综合系统, 系统中的人员、学科、课题、成果、权限等系统是有机结合、互相关联的, 而不是孤立的系统。

b.该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科研信息访问系统, 包含了所有的科研管理及相关信息, 在浏览器环境下, 通过一次身份认证, 即可按照各自的权限存取查询不同科研相关信息。

c.该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科研业务处理发布平台, 在统一的环境下 (浏览器) , 可由各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对各自申报的课题进行处理, 使得科研业务处理流程可以在网络上运行。

d.该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科研统计查询信息平台, 在统一的环境下 (浏览器) , 按项目类型、级别、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年度、成果等进行查询和自动生成需要的科研统计报表, 自动生成分析处理、打印、存档文档。

3 设计原则

a.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扩充性。结合现有科研管理流程和管理特点, 面向应用, 注重实效, 性价比要高, 可操作性要强。同时, 要便于升级和扩充, 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

b.具备较强的维护性。由于业务管理上的变化是必然的, 系统的更新势在难免, 所以要求系统具有较好的维护性能和可扩展性能。

c.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d.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

4 开发内容与功能设计

a.课题申报 网上填写课题申请书, 对申报时间、申报类型、特殊时间填报均可控制。

b.课题审批 分为三级审批, 流程为:科研人员→申报单位→推荐单位→科技局。

c.专家审核 重大专项课题自动进入专家审核, 由专家统一评分后为科技局提供决策依据。

d.课题库 包括课题查询、课题统计、课题分析、经费统计、经费管理等。

e.生成报表 统一生成格式化大表, 方便打印存档。

5 运行环境要求

a.体系结构 由于系统主要面向广大科技人员, 人员分散不统一, 为方便这些用户申报课题填写课题信息, 体系结构采用B/S模式。

b.服务器端 由于申报时间比较集中, 一个时间段内服务器将承受巨大负荷, 所以采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机处理解决方案。①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②WEB服务器:IIS;③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Enterprise Edition。

c.客户端 广大科技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使用该系统。

d.网络环境 广域网或局域网。

参考文献

[1]罗爱玲, 马范援, 姚鸿斌.虚拟专网安全性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4 (8) :139-141.

[2]韩丽娟, 程远航.高等学校图书馆VPN网络的设计与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 :40-43.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的管理,实现课题申请、评审、审批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校从事教学、技术、实验(训)和管理工作的在岗人员均可通过所在部门申报科研课题。

第三条我校科研课题以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及推动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为目标,为申报国家、省部、市厅等较高级别科研课题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科研科负责各级立项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学校科研规划,确定研究课题指南;

2.组织和指导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成果鉴定;

3.组织上级科研课题的申报、中期检查工作;

4.管理监督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

5.负责制定学校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

6.负责学校科研、技术合作的对外交流工作。

第五条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科研课题评审、验收鉴定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对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及重点研究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评议各申报课题,提出经费支持建议;

3.参与科研课题的中期检查和成果鉴定工作;

4.审议学校科研管理办法。

第六条计财处负责对各项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

第三章 课题申报和立项

第七条我校科研课题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

第八条校内各部门和个人申报纵向课题,须在列为校级立项课题的基础上经科研科审核,报学术委员会审议、校长批准。

第九条校内各部门和个人承担横向课题须由学校与课题委托方签订技术合同。课题负责人应将课题设计书和合同约定内容报科研科审核、学术委员会审议、校长批准后,按合同评审流程签定技术合同。

第十条科研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课题申请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科级以上行政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尚不具备以上条件者,须有两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书面推荐。

2.课题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道德,身体健康,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并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

3.课题申请人原则上每年只能申报1个课题,尚未结题者不得另外申请新的课题。

第十一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申请人必须按照要求分别填写《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对选定的课题应精心设计、论证,实事求是地制定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第十二条各系(部)或处室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申请课题进行审查筛选,并对申请人的水平和素质进行审查,保证申报课题的质量。系(部)或处室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字、盖章后报送科研科。

第十三条科研科组织开题报告会,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评议,申报课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课题须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2.课题内容充实、论证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计划与方法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3.申请人以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对该课题已经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有一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准备;

4.预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有出版、使用和推广的价值,并体现科研、教研促进教学、服务教学的精神。

第十四条科研科将专家评议意见提交学术委员会,经学术委员会评审,报校长批准,将符合条件的申报课题确定为校级课题,并将科学性强、应用价值高的课题优先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

第十五条科研科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意见确定是否资助和资助额度,并纳入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通常情况下,学校对课题的资助额度在1.5万元以内,其中,重点课题资助金额1.0~1.5万元,一般课题资助金额0.2~1.0万元。

第十六条科研科将评审意见和资助计划报学校领导审批后,发文公布立项课题名单。

第十七条对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科研科将给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系部或处室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负责人接到通知后,依据科研计划,与学校

签署《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立项合同书》(一式3份),作为经费启用和课题检查的依据。

第十八条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必须按下列要求做好科学研究工作。

1.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凡课题负责人的变动,研究方向、内容等的变化,应及时报科研科备案。

2.科研课题管理实行年报制,课题组必须每年向科研科递交《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进展情况报告》。

3.课题负责人及时将与本课题有关材料交科研科备案,原始材料自行建档,为结题做好准备。

4.研究经费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

第十九条《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合同书》一经签署即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协

议,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书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并对课题的完成时间和质量承担责任。

第四章 课题经费设立与管理

第二十条纵向课题经费指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各类课题经费;横向课题经费指以学校名义与相关部门或行业签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课题经费;校级课题经费指由学校立项、资助的经费。

第二十一条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学校根据情况拨付一定的配套经费。

第二十二条学校从课题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管理费主要用于学校或各系部的科技发展资金和弥补管理运行费用不足。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管理费按所到经费的10%提取;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管理费按每项10%提取;

3.河北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管理费按所到经费的5%提取;

4.省科技厅下达的科研课题的管理费按科技厅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5.横向课题的管理费在课题成本中列支;

6.学校拨给的课题配套经费和校级课题不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三条科研课题经费实行“一次核定、超支不补”的原则,按课题单项设帐,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课题经费的使用管理:

1.签定合同后,科研科下发《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经费使用登记卡》,并对经费进行监控、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和挤占;

2.课题经费根据科研进度限额借支使用;

3.购买图书资料则由课题负责人凭发票和图书资料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入库手续,图书馆负责人在发票上签名确认后再按以上方式办理;

4.经费在课题结束后30日内结转或结清,并到计财处办理报销手续;

5.纵向课题下达的经费,按照各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

第二十五条课题经费的使用范围如下:

1.科研业务费:文献检索、查新费;计算、测试、分析费;业务资料、论文、报告等印刷和复印费;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性物品购置费;实验动物购置和饲养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

3.仪器设备费:小型辅助仪器设备购置费、运输仪器包装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材料、配件等费用;

4.科研协作费:指外单位协作者承担资助课题研究及实验工作所需的经费;

5.成果鉴定费: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申报费及相关专利申请费等;

6.科研差旅费:指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学术交流会议及科研课题有关的调查研究;

第五章 课题中期管理

第二十六条科研科将定期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

1.课题研究的进度、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2.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

3.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4.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下一步研究工作安排及所需经费。

第二十七条科研课题经批准立项后,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对课题范围和研究重点进行调整时,在不违背申报内容的前提下,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科研科审核,学术委员会审议,校长批准。

第二十八条科研课题需延期进行的,须及时填写《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延迟结题报告书》,将延迟的缘由上报科研科,经批准后,可不按逾期对待,但批准延期课题不再增加资助经费,延期结题只能申请一次,时间不超过一年。

第二十九条对课题负责人(包括课题组主要成员)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进行研究工作且无人替代的研究课题,科研科提出意见,经学术委员会审议、校长批准后做出撤销决定。

第三十条对下列情形的课题,科研科提出意见,经学术委员会审议、校长批准后做出撤销决定,并于两年内不得申请立项。

1.中期检查时,无故未开展研究的课题;

2.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研究的课题;

3.未经批准擅自更改研究方向、研究计划以及负责人的课题。

第三十一条已经撤销的科研课题,学校将不再予以资助。

第六章 课题验收与结题

第三十二条课题完成后,负责人应填写结题报告书等相关文件,与课题成果(包括论著、研究报告、技术文件等)及有关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使用部门证明等)一并函审后,将所有材料报科研科备案。

第三十三条课题成果为论文、专著(含译著)、教材者,应在国内合法刊物(不包括增刊、专刊、论文集)上公开发表或正式出版;成果为其他形式者,应有相关证明。

第三十四条课题负责人未按课题计划进行实质性研究,而以其它成果代替课题最终成果的,将不予验收,并按课题未完成处理。

第三十五条无故未按期结题者,学校不予报销科研经费,借支经费按计财处规定返还,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请立项,不得参评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已结束课题研究、完成论文撰写待发表并写出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者除外)

第三十六条凡是用学校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图书等物品的所有权均归学校所有并由学校统一管理使用。

第三十七条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享有科学、教学研究课题完成后所取得的任何成果的使用权。由学校立项、资助的课题取得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归学校所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由研究者和学校共享。

第三十八条纵向、横向课题有特别规定的,则按要求的流程进行课题验收和结题。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科研科负责解释。

科研课题档案科学化管理初探 篇3

关键词:科研课题;科学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79-0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科研日益成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条件。在我校,随着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工作的不断深入,领导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将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示范性的现代化学校。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已成为当前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资料在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科研课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加强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帮助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动态

观今宜鉴古。为了便于学校领导、各部门以及全员查考、研究学校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对师生进行校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为有关部门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我校编制了《组织沿革》。《组织沿革》系统地记述了学校体制、职能等基本状况变迁过程,这份档案资料汇聚了许多老前辈的心血。每当课题研究或撰写汇报材料遇到困惑时,翻一翻这本资料定会“柳暗花明”。可以说,正是随着这些第一手的珍贵资料的不断积累充实,学校的科研课题才得以在高起点上开展。

(二)为研究者提供事实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能详尽地说出25年中对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所作的艰苦教育工作及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他对3700名学生做了个案记录,可以说,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理论正是产生于这些研究资料之中。研究问题——积累资料——提炼总结,这正是一个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最终成为教育家的途径。

我校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的有关要求,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让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树立典型,2013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通过全校动员、个人申报、综合测评、评委复评、结果公示等五个阶段,评选出我校首届“十佳班主任”。在评选过程中,这10位候选人须撰写先进事迹材料通过述职与全体教师分享,他们的事迹材料都是在担任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亲身体会,非常感人。这些事迹材料编印成册,班主任人手一册,以便借鉴经验,开辟新思路,开创新局面。这册资料无疑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宝贵财富。

(三)帮助研究者提升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有的部门档案资料比较多,但总结工作时却是条理不明,特色不突出,说明这样的总结未能清晰地回顾工作,找出规律。但有的部门不是这样,今年做了工作,积累了档案资料,明年再查,档案资料更丰富了、更完善了,工作总结也更新了,更有特色了。如我校梁远榕校长主持的“中职学生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第二阶段就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第三阶段研究如何结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这个课题研究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帮助研究者明确方向,开拓思路,加大深度,一步步地撷取研究成果。

(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汇聚正能量

充分发挥科研课题档案的承前启后作用,加强规划是重要的,相应的资料搜集与整理也同样非常重要。一所办校历史较长的学校,领导人员不断变更,领导思路也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但学校经过有效规划与发展之后,各项工作均已走上正轨,实现有章可依、有史可循时,哪一位领导都可以按照规律来办学,把工作做深做实,那么受益者将是整间学校以及整个教师队伍。如此,学校就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进程中,档案资料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是功不可没的。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如何科学地建立教育科研课题档案、如何科学地对课题档案进行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加强科研课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一)科研课题档案的积累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资料都属于科研课题档案收集的范围。如按课题研究的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可把相关档案资料分为策划性、创建性和总结性等三类。

1.策划性资料

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所得到的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立项批准书(就是任务通知书)、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论证书、开题报告、调查问卷与测试题、观察表及所做的文献综述等。

2.创建性资料

指课题开题后到实施结束这一过程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重要的活动记录,咨询、观察、实验、分析、研讨、交流、展示等与课题研究有关活动所形成的数据、文字、录音、照片、录像、光盘等资料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总结性资料

指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所得到的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验收申请报告、最终研究结果、结题验收鉴定书及其他研究成果(调查结论、经验总结、典型设计、论文、专著、课件、音像制品等)、各类获奖证书、有价值的学生作品、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和新闻媒体对课题研究的直接或间接的评价、研究活动大事记、鉴定推广材料等。

每个课题都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袋”,如用活页表格及时记录相关事件的过程及启示,在每个研究阶段结束时进行整理。课题组可指定专人保管和填写,同时用电子稿备份,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散失。

·教学管理·科研课题档案科学化管理初探(二)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

科研课题档案与科研课题研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形成一个有序、可用的科研课题档案,必须要认真及时地对科研材料进行鉴别筛选、认真整理和妥善保存。

1.鉴别筛选

对原始资料收集的地点、时间、提供者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真实性进行考究,摒弃虚假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对不足的资料要充实完善。在大量的原始资料中筛选出真实、典型、有用的资料,及时归档,才能为课题研究得出科学结论打下良好基础。

2.认真整理

(1)按照事物或问题的内在联系来分类排列。随着研究的深化,科研课题研究凸现出一条以主干问题、分枝问题、绿叶问题为线索的问题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则表现出“同源映射”,即把一个主题的研究转化成不同层次和相互串联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按问题链梳理一个课题的资料,就可构建起与成果形式相一致的“大树型”或“家族式”的档案体系。这一体系便于窥视课题研究的内涵、脉络和逻辑关系。这种构建方式适宜于较宏观的课题,如以各类系列丛书为成果的档案资料的整理。

(2)按照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发展过程整合。中职学校教师的课题大多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中微观课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类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行动研究,其成果要体现出过程性特点。可见,这类课题的过程资料相当珍贵,有较高的保存价值,特别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的事件记录、形象性描述和研究设计的得失反思等内容的材料。因为记录和描述事件及其背景可给档案添加活生生的东西,理性思考可以弥补记录和描述的缺失。因此,按“成果主体+过程资料(附件)”方式建构课题档案,既可更好地凸现课题研究的成果、轨迹和过程价值,也有利于借鉴和学习。

3.妥善保存

(1)独立建档,实行一题一档制。这是构建独立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档案体系的基础。课题档案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档案分离。

(2)成果主体和附件分卷编目。成果主体主要是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附件是支撑成果主体的相关材料和阶段性成果。附件整理要有序排列,体现资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结构上的隶属关系。

(3)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一并归档保存。归档工作要及时,在分期整理的基础上,到课题研究结束时统一调整、组档,力求全部课题资料完整、有序归档,并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保存。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挡案,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合乎逻辑和原始真实性。

(4)专人保管。科研课题档案是学校一笔寄存精神产品的宝贵财产,要交托给有责任心又专业的教师保管好。

(三)科研课题档案的开发利用

1.加强对科研骨干教师的管理

将科研骨干教师备案注册,建立学校科研骨干教师的管理档案。定期对其发展进行考核并登记备案,同时加强培养培训工作,创造条件支持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2.实现科研课题档案管理力度的现代化

将科研课题档案和综合档案的重要内容输入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开发利用档案资料。学校开发科研网页,促进科研管理的现代化。

3.加强对课题相关信息的搜集,建立科研信息中心,应集中对学校内部各类型资料和信息的集中管理。科研信息中心的工作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项目获奖信息、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域名)、论文论著管理、标准组工作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记载了一个科研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是实践升华为理论的中介。材料的真实、客观、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的质量。因此,科研课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李平.课题制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J].中国档案,2013(5).

完善医院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 篇4

一、当前医院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

医院科研课题经费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不符,有的项目负责人在编制经费预算时凭以往经验,没考虑实际情况,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全面,从而导致预算的失真,实际与执行数偏差较大。医院财务部门在科研课题项目申报阶段基本不参与,谈不上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是否具有合理性,更谈不上科研课题经费的预算是否能真实反映项目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样失去了预算的实际意义,最终导致科研课题经费开支和课题申报时预算不相符,出现经费使用超支、不当等现象。

(二)科研课题经费结余资金处理不及时

科研课题经费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上下达单位的验收评估,但是科研课题项目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科研课题项目进行管理。管理不科学、预算没有细化、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弹性太大,为科研课题经费结题不结账提供可能,科研课题经费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且影响了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科研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科研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方面医院在科研课题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名义上存放在医院研究室、各科室等,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医院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从而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完善医院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编制科研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

由于预算编制涉及到科研及财务领域方面知识,财务部或科研部门编制预算很难单独完成,科研课题项目编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财务部应改变粗放的形式,协同科研部对科研课题经费分配和使用做充分研究。在科研课题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严格要求科研课题申报人员编制细化、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对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分配,应该建立科学的定额分配制度,根据科研课题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分期拨款金额。合理的经费预算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而且降低了经费管理的难度。科研课题项目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课题经费。

(二)加强科研课题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科研课题经费是专项资金,用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归医院所有,因此,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必须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等制度。为杜绝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课题组提出购买科研课题的仪器设备时,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医院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科研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和资产管理部协同课题组负责人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

(三)加强科研课题结余经费管理

医院科研部应根据实际制定科研课题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财务部与科研部门之间加强相互联系,科研课题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

(四)构建医院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设想

1. 构建项目申报、成果申报、项目评审、经费管理、重点学科等模块

根据医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科研业务费不能超过总项目经费的30%、科研与学术交流费不能超过总项目经费的20%、管理费不能超过总项目经费的5%等经费支出比例要求,科研部及财务部很难对以上项目进行统一实时控制,医院可在用友财务软件管理信息平台基础上,构建项目申报、成果申报、项目评审、经费管理、重点学科等模块。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连接科研部、课题组负责人以及资产管理等部门,构建医院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科研课题经费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科研管理部门期初按合同将科研项目名称、结题日期及预算经费拨款按项目录入科研经费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口令,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及负责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和检查每笔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真正实现对科研课题经费的实时管理和监督。

2. 信息化平台使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从被动型管理转向主动型管理

各职能部门可通过该信息平台及时快速地获取准确、完整的与科研课题有关的信息,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通过科研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对科研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及预警功能系统设置,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主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求,对每个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科目按照一定比例设限,使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只能在相应的范围内开支,当超支时系统会进行预警,提示超支,且下一步操作受限,实现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通过系统的预警机制,严格核定了科研课题经费的开支项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比例,减少了科研课题经费报销中的违规情况,使得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结构更加符合医院科研管理报销规定。

3. 简化医院科研经费财务凭证的录入

科研部通过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系统打印生成报销单据.报销单据连同科研部审核后报销发票。科研部门打印的报销单据附有条形识别码,财务部通过条形识别码扫描即可将单据的数据自动录入到医院的财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减少人工输入的错误,减少了财务人员繁琐的手工劳动,保证了财务数据录入的可靠性,而且实现了两个部门之间数据的有效及时沟通,保证了科研部与财务部门系统报销的经费数据一致性。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5

一、哲学、政治学

1、屯垦戍边理论体系研究

2、创新屯垦戍边新的实现形式研究

3、兵团师市合一体制实现形式研究

4、新时期正确处理兵团“三大关系”问题研究

5、兵团在西部大开发中更好发挥“三大作用”问题研究

6、进一步发挥兵团维稳戍边作用研究

7、兵团更好地发挥“宣传队”作用的路径问题研究

8、兵团使用援疆干部人才问题研究

9、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机制、效益评价研究

10、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

11、兵团“三化”建设与社会稳定研究

12、兵团城镇化与维稳戍边研究

13、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

14、地缘政治下的兵团战略地位研究

15、兵团民兵建设问题研究

16、增强兵团吸引力、凝聚力的对策研究

17、兵团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研究

18、兵团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研究

19、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和救济机制研究

20、关于兵团民生问题的调查

21、改善兵团民生的障碍及路径研究

2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23、兵团团场基层治理机制研究

24、如何发展和完善兵团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25、兵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研究

26、兵团城市人大制度建设研究

27、兵团城市政协制度建设研究

28、兵团新建市政权建设研究

29、兵团新建城镇功能定位研究

30、兵团新建城镇管理研究

31、兵团社区管理研究

32、兵团社会工作和社区建设研究。

33、兵团社区居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34、提高领导干部推动兵团跨越式发展的能力研究

35、落实兵团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情况调研

36、完善团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二、党史、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1、新形势下兵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研究

2、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程研究

3、兵团党内民主发展的新策略研究

4、党组织优势转化与兵团跨越式发展研究

5、提高兵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

6、兵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

7、以党内民主发展的轨迹来看兵团建立以来干部领导机制体制的变化及其影响

8、兵团社区党建问题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维护新疆稳定研究

10、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问题研究

11、党员能力、素质建设与兵团跨越式发展研究

12、探索基层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问题研究

13、基层党组织在兵团跨越式发展中保障作用研究

14、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提升兵团人幸福感研究

15、如何创造性地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研究

16、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问题研究

17、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8、构建学习型支部的基本途径研究

19、党的领导与推进各师、市跨越式发展研究

20、兵团引进和使用新型建设人才问题研究

三、经济学

1、兵团各师如何推进“稳中求进”的对策研究

2、新形势下兵团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问题研究

3、兵团如何在对口援疆中处理好“输血”和“造血”关系研究

4、兵团坚持走“三化”道路,更好发挥“三大作用”

问题研究

5、兵团“三化”协调关系研究

6、兵团“三化”联动推进问题研究

7、兵团推进“三化”道路进程中协调机制问题研究

8、兵团团场政企分离问题研究

9、兵团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10、兵团设市建镇模式探索研究

11、兵团城镇人口集聚问题研究

12、兵团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

13、兵团团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14、兵团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问题研究

15、兵团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研究

16、兵团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问题研究

17、发展兵团现代服务业研究

18、大企业大集团与各师、市跨越式发展研究

19、城市品牌战略与兵团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20、五家渠市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中的地位作用研究

21、兵团特色林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2、兵团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23、兵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24、兵团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25、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

26、各师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27、兵团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8、兵团团场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29、各师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30、各师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31、各师发展节水农业问题研究

32、提高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33、各师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与机制研究

34、各地农工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35、完善团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36、提高兵团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问题研究

37、兵团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

38、团场职工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39、兵团经济发展与职工家庭富裕关系研究。

40、深化兵团事业单位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41、深化兵团金融体制改革,助推兵团跨越式发展

42、兵团从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变问题研究

四、社会学、文化、民族、法律

1、中国传统文化对兵团跨越式发展的启示研究

2、兵团文化的走向问题研究

3、新时期兵团精神的阐释问题研究

4、兵团发展文化力研究

5、兵团城镇文化建设研究

6、兵团城市形象建设研究

7、兵团农牧团场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8、兵团农牧团场族际交往与文化交融研究

9、兵团少数民族家庭变迁调查研究

10、新时期多民族团场职工致富问题研究

11、推进城镇化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研究

12、兵团行政诉讼问题研究

13、依法协调民族关系研究

14、物权法视角下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

15、兵团流动人口管理与法律问题研究

16、兵团城市社区民族居住格局研究

17、兵团边境团场人口变动状况调查研究

18、兵团少数民族职工社会观念变迁研究

19、兵团团场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20、兵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研究

21、新疆屯垦文化专题研究

22、做好宗教工作与密切党群关系研究

23、兵团文化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研究

24、建设屯垦戍边新型职工队伍研究

25、各师、市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研究

26、城镇化建设中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27、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调研

28、发展兵团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问题研究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6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西城区提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内涵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这赋予了教育科研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发展学校特色。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其重点是认识教育对象,改进教育行为。因此,研究的选题应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研究在学校中展开,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校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离开了“校本”,学校的教育科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科研的“校本”,既体现在研究的目的、内容、过程,也体现在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上。实事求是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科研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中学教科研,课题,课堂,教师成长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强劲动力, 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重庆七中坚持“科研服务教学, 科研指导教学”的方针, 坚持走“科研兴校, 内涵发展”之路, 去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对课题管理的认识

和其他中小学一样, 长期以来, 重庆七中的教科所课题多来源于高校专家或上级部门的子课题, 且主研多为学校领导干部, 一线教师直接参加者不多。所以, 在教师自行承担课题之初, 也就存在教师不会选题、研究过程不扎实、研究结果只务虚等现象, 甚至有的课题半路夭折。

反思以上问题, 我们发现问题原因主要是对课题研究引导、指导、督导不力。所以, 我们认为课题管理工作要为课题研究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过程督导、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成果孵化等措施, 帮助教师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困难, 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课题管理

(一) 健全课题管理机构、制度, 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我校1998年设立专门的机构———科研处, 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 设分管主任1名、专职科研员1名。另外, 还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组成学术委员, 协助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我校制订了《科研主任岗位职责》、《重庆七中教育科研管理条例》、《重庆七中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本科研制度, 以加强对课题的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经费管理、结题管理等。

此外, 还坚持资料管理、季报、交流展示、人员动态管理等工作制度。

(二) 引导正确选题, 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教师开展课题的研究, 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选什么题?研究什么?

课题从哪里来?教师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 所以, 应该选择立足校本的课题。

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 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因此, 课题也必然来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我们引导教师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针对有争论的问题。我们要求坚持反思教学行为, 及时发现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此基础上, 鼓励教师展开研究, 把问题提炼成课题。以“一切从教改实际出发, 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为课题筛选的依据, 去思考、实践和探索。

实践证明, 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找到真正的问题, 而课题研究的开展又能引导教师不断探索、突破问题。

(三) 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促进研究实施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众所周知, 备课组是学校最基础的教学研究组织, 教师在其中最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所以, 我们倡导以备课组 (或教研组) 为单位, 集体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整合备课组的教研团队、教研时间、教研智慧, 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共同问题, 梳理并共享教学经验。这既可以有效地改善教育教学, 也可以使教师个人和团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还可以促进备课组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化, 既破解了教研、科研两张皮的尴尬, 也减轻了教师的科研负担。

学校如何管理课题研究?首先, 是对课题人员的管理。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谁主研谁主干, 谁主干谁主研”, “谁挂名谁干事, 谁干事谁挂名”。此外, 还课题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对挂名而不做事的进行淘汰, 对积极参加研究的进行增补。

其次, 是对研究过程的管理。我们要求对立项课题必须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 反对弄虚作假的“伪科研”, 通过季报表、交流展示会、汇报课等方式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 (1) 季报表:各课题组每季度上交“课题研究季报表”, 报告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思路; (2) “交流”制度:每学期末召开课题交流会, 每个课题组用5~8分钟, 展示其研究思路、实践操作、阶段成果和经验,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 展示课:每学期每个课题组各组织一次课题交流展示课, 供校内教师观摩, 课后由做课老师和课题组负责人结合课题研究进行说课和阐述, 再由观摩的老师开展讨论, 最后请市区教研员进行点评和指导。实践证明, 课题展示课既可检验、交流课题研究对教学的促进和改善, 也可相互借鉴。实际上, 每次的展示课除了校内老师外, 还有很多区内外的老师前来观摩。

(四) 强化课题研究专业引领, 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既依托高校、市区教育教学专家, 更依赖我校土生土长的骨干教师, 通过讲座、现场点评、一对一指导等方式, 从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题、开题、结题等进行全程培训。

首先是把好选题、开题关。老师们选题往往喜欢“大而全”, 有的甚至“玄而虚”。所以, 当老师们初步提出课题的时候, 我们就组织展开讨论, 引导课题组从实际出发筛选合适的研究课题, 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 努力提高话题研究的针对性。

其次是把好过程关。每次汇报课, 我们都请市区教研员参加观课、点评和指导, 对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的引领。

最后是把好结题关。充分利用校内本土专家, 加强课题研究结题的指导。先在校内模拟结题评审会, 由校内专家阅读资料、听取汇报后, 结合实际提出意见, 对课题研究的结题和论文撰写进行深入的指导, 帮助提炼成果、打造精品。

此外, 引导教师树立客观、正确的科研成果观。我校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不光是看发表了几篇文章, 更不仅仅是看结题证书, 而是看它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 是否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步。

三、课题管理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 我校老师承担的课题普遍呈现出重心低、问题真、切口小、针对性强、容易做、周期短、见效快、与教研整合好的特点, 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语法课教学目标细化与课堂实施研究》《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变式的习惯和能力研究》《基于“课例”的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等。所以, 大家都能够做、愿意做, 形成了较浓的课题研究氛围, 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科研意识强、思想观念新的教科研骨干队伍。我校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中, 既有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也有刚刚从教不久的年轻教师。其中, 有些是自发的, 有些则是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有目的地安排的。

课题研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也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还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战斗力, 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年轻教师得到了更好的历练。有些老师以前喜欢单打独斗, 彼此之间交流甚少, 通过课题研究使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多、更深。有些老师以前不喜欢总结反思, 不喜欢调查研究, 多是靠经验直觉进行教学, 经验交流也多限于口头方式, 难以条理化、书面化, 经过课题的研究, 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和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梳理和提炼。在上学期重庆市课改论文竞赛中, 我校老师的参赛论文就有71篇。在沙区2010~2013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 我校参评的3个课题, 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在沙区“卓越课堂”决赛中, 我校获一等奖17人、二等奖9人, 且均为从教不久的年轻教师。

四、课题管理的反思

总体来说, 我校教科研工作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也面临着一些很难回避的问题。

好的方面: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科研工作的重心正在逐步下移, 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态势已逐步形成, 教科研工作确实在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与改革。

存在问题:教师自我反思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区、校力度很大、投入很多, 但仍有部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还没有充分地激发出来。有些课题的研究过程还不够落实, 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不够高。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落实在老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加强的工作重点。

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 也用科学的态度评价自己的工作, 希望能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罗才荣.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 2007, 36.

[2]陈柏华.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 2008, 06.

浅议高等学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 篇8

一、高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层次, 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项目, 但在科研课题经费的日常管理中比较宽松, 认为科研课题项目由个人努力争取而来, 科研课题经费在经费核算上属于预算外收入, 对其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无限制性规定, 造成支出结构的极不合理, 过多的交通费、通信费、招待费, 甚至与科研无关的旅游、家庭日常开支也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中开支, 高校仅对科研课题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 并对获得研究项目的项目组, 可以按项目经费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务费作为申请项目的一种鼓励。

由于成本效益的意识淡薄, 偏重于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后到账的经费收入总额, 对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未考虑到全成本核算。虽然对项目提取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但学校为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占用、水、电、气等成本费用是否与项目提取的管理费相符, 这难以准确地计算, 最终导致未真实地反映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

2. 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不规范。

高校通过科研课题项目实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 除科研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用途的以外都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由于科研课题项目组成员以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由个人争取, 与学校事业经费无关, 科研课题项目所购置的设备仪器虽然名义上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 但仍为科研课题人员私人所有, 使得许多设备在项目期间由个人保存, 而结题后或方面由于各个课题组均各自为政, 经费使用权归各个课题负责人, 导致各个课题组对相同设备重复购置, 有些设备又闲置不用, 造成资源浪费。

3. 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对科研课题项目的预算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性, 科研经费完全根据课题组的意愿进行分配, 导致了课题预算不准确, 支出的弹性较大, 从而导致结题不结账。另外, 多数高校往往把重点放在项目及经费的争取上, 而忽视了结题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的沟通协调不畅, 使得科研课题结余资金未能进行分配, 造成结余经费仍由课题组进行自由支配, 占为己有。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建立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上出现的系列问题, 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特点, 建立完善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等, 细化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具体项目、内容,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特别对项目支出中的招待费、劳务费等实行严格的比例控制, 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 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高等学校科研课题进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房屋占用费等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 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 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所挤占的高校事业经费。

2. 加强科研课题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

对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应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建卡、分类、核算, 当保管人员变更或课题结题后应及时做好移交、清理工作, 避免资产的流失。同时, 学校应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 对科研项目设备购置实行申报、审批、统一购置、验收的制度, 对不同项目购入同一资产时, 管理部门从中进行合理的协调, 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 提高资源的共享率及使用率。

3. 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结题的管理。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情的项目剩余经费管理办法, 规范管理, 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当科研课题结束后, 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地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相关信息, 财务部门根据实际制定的结题结账管理办法做结账处理。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项目, 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约束:没收其剩余资金;对结余经费实行配套奖励, 鼓励节约使用项目经费;结转至科研发展基金或个人下个项目启动基金。

总之, 加强高校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 关系到高校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模式, 做好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工作,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促进高校和我国科研工作蓬勃发展。

摘要:文章是在分析目前高等学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制度建设、资产管理、经费结余等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守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教育财会研究, 2010 (3)

[2].王汇, 熊富标.浅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绩效.教育财会研究, 2010 (6)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9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1 背景

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一直是反映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日常科研工作进行管理, 整合科研工作流程, 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当今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区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进行, 需要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种采用传统的手工办法, 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而且每次查询统计工作量巨大。此外,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 也常会因人员变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变动造成管理程序的脱节或遗漏, 在项目动态监测、资金审计和成果管理中也存在工作量大、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及时等状况与现象[1]。因此, 开发和应用一套适用于我区科研院所管理方式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对于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成效都有着重大意义。

1.2 系统建设目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通过信息技术, 结合科研项目的管理规范, 建成一个数据及时更新的科研项目数据中心和科研工作沟通平台, 实现分级管理、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全流程跟踪、数据汇总分析、考核评定、交流服务等全方位项目管理的的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目标

平台功能架构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共由10个子系统构成: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科研机构、人员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系统管理。

2.2 功能设计

(1) 计划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发布申报计划指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流程、申报计划查询及统计功能;其中, 项目审批流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 形式审查是在项目提交后由业务科室对项目材料进行填写、审核、提交, 一般内容审查由科研院所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在线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内容审核。 (2) 项目管理子系统是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流程管理的, 承担着合同分类维护、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经费预算、任务细化、阶段评审和中期检查、项目结题和验收、项目各环节预警提醒、项目查询及统计功能; (3) 经费管理子系统一般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连, 获取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执行的情况, 承担着经费划拨和拆分、经费执行情况、经费预警提醒、经费查询及统计功能; (4) 成果管理子系统是项目科技产出信息的管理, 承担着成果登记、成果审核、成果分类、成果库 (内含专利库、论文库、著作库等多个子项) 、成果评奖、成果查询和统计功能; (5) 考核管理子系统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 为后期各类考核、评定提供数据支撑, 它承担着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科研奖励、考核查询和统计功能; (6) 科研机构子系统承担着管理各研究所、各所组织机构情况的功能; (7) 人员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各所属机构科研人员、专家信息的管理功能; (8) 综合平台管理子系统是连通项目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桥梁, 协调完成上传下达、沟通服务的作用, 承担着管理学术活动、文件下载、个人信息、通知、公告、新闻、手机短信、邮件等功能; (9) 综合统计汇总子系统主要服务于项目管理部门, 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统计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它承担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并生成各种统计表格。如定式统计 (常用统计报表) 、自定义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图形展示、统计数据的导出的功能; (10) 系统管理子系统承担着系统设置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权限元素、角色、授权、赋权) 、日志管理的功能。

2.3 系统架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是由基础设施、数据系统、基础系统软件、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多个部分构架而成。基础设施由服务器群、路由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为系统服务的设备、设施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硬件条件;数据系统由系统的各类数据库组成, 包括项目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成果数据库、用户数据库、机构数据库等;基础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数据迁移、数据接口等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软件条件;服务层由系统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组成;应用层由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七个项目数据流程管理组成;展示层由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和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组成, 主要服务于系统用户。其中, 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为本系统的核心层。而运行管理体系是规范和约束系统运行的保障, 安全保障体系是包括内外网的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详见图2所示。

2.4 系统流程设计

整个系统从开始到结束, 由下发申报通知、项目审批、上报、立项、签订合同、中期检查、经费监管、项目验收、成果产出等步骤组成, 其中还包括未立项项目、未验收项目、经费未执行项目等不能完成全流程的项目管理, 详见图3所示。

2.5 系统详细设计示例

标准的系统开发会为用户和程序编写人员提供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该说明书是沟通需求方与程序开发人员的报告, 从人机界面、信息显示、数据输入到用户帮助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设计描述, 用以确定怎样具体实现用户需求的设计过程, 也是编程可读性好、易理解、易测试、易修改和维护的保证, 以下以项目成果管理模块设计说明和专家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为例, 详见表1-表2所示[2]。

3 系统环境

3.1 运行环境

管理。在系统运行中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人员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3], 并严格执行、责任到人, 通过确保系统各类用户帐号的安全、系统管理员的管理行为规范等, 从外部管理制度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网络环境

将系统配置在科研院所适合的网络安全环境中, 如有网络机房条件的, 还可配置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系统;如基础条件不够, 为了减少基础设施投入, 也可考虑依托各类云服务平台开展系统运行工作。

3.3 软硬件

系统使用微软SQL Server 2000或更高版本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工具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 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服务端使用tomcat提供应用服务, 其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 扩展性好, 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一个以业务对象为核心基础的业务中间件。内含四大功能部件:业务对象引擎, 工作流引擎, 报表引擎与门户引擎, 分别负责业务信息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业务流程的调度与控制, 报表的生成与用户界面门户的实现。

采用J2EE的B/S结构, 结合Ajax、Xml、workflow等技术, 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 采用数字证书与SSL等安全协议, 开发针对科研院所信息化管理的办事流程, 系统采用“互联网登录、实名制操作、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动态式督查”的方式, 实现了网上项目申报、审核、管理、查询、分类、统计等功能。

4 测试

系统在专业机构的进行了软件测试, 测试依据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SQua RE) 商业现货 (COTS) 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开展。测试硬件为两台2颗12核英特尔CPU, 16G内存, 550G硬盘的服务器, 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 Server2003 (SP2) SQL Server2000, 做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7旗舰版32位, 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8, 做为客户端设备;测试网络环境为1G局域网。经测试确认系统可以完成项目填报、项目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经费、项目管理、成果库、专家库、考核信息、项目查询、字典维护、财务数据查看、系统管理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J2EE的B/S结构的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 为科研院所的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减少科研院所的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系统已在部分科研院所得以应用, 其功能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升级完善, 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希军, 陈新文, 王琼, 李天斗, 贺斯莱提, 王田田.基于B/S模式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5) :57-59.

[2]郭超, 陆璇.新疆林科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详细设计说明书[R].2013:16-19.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10

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并对科技事业投入了大量资源,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高校是国家科技投入,尤其是财政科技投入的主体。根据科学技术部2015年3月发布的《科技统计报告》显示,一方面高校R&D经费占全国比重较大。2013 年我国R&D经费总量为11846.6 亿元,高等学校R&D经费856.7 亿元,占全国R&D经费总量7.2%。其中,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中,高等学校占55.4%;应用研究经费中,高等学校占34.8%。另一方面高等学校R&D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从2005 至2013 年,高等学校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占比均在54%以上。2013 年,高等学校R&D经费中,政府资金为516.9 亿元,占比60.3%;企业资金为289.3 亿元,占比33.8%;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50.6 亿元,占比5.9%。 高校科研作为高校主要业务活动,其支出比重很大。根据2014年各高校公布的决算报表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年度收入位于教育部部属高校前列的学校,其项目支出占总学校总支出比例分别为52%、51%、45%、53%、50%,大约占比一半;而科研支出占项目支出比例约70%左右。由此可见,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占学校总体经费支出比例巨大。与科研其他有关资金、资产、资源是高校资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对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具体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及其他有关经营性服务管理等四方面,每类科研管理均涉及到申请立项管理、合同管理、经费管理、过程监控、验收管理、成果管理等事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观念较落后

目前,有些高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监管上重视不够,认识不正确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还很严重。高等院校缺乏从事科研管理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封闭观念小私有的“小而全”思想造成科研资源共享难。高校科研资源不集中,加上片面采取“小而全”组织模式,导致高校仪器设备选型不合理、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低下。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在我国高校看来,如何通过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实现共享成为我国科研界的一个难题。同时,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薄弱,正是因为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知识产权意识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较落后。高校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工作中重科研成果鉴定而轻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严重,对本该属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忽视申请商标注册,造成知识产权的任意侵害和严重流失,并推行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低。

(二)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一,高校评估机制和教师业绩评价制度有待改进。现阶段,高校对评估、硕士点和博士点申报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来计算,科研项目和课题经费越多,基本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师资力量所具备的素质越高,高校的“排名”也依赖于此。高校对教师考核和评价也以科研经费到位额度以及论著或论文的发表数量、成果鉴定数、专利数、获奖数等作为衡量指标,并成为高校教师提职、提升的有力保障,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尽可能多的争取项目,甚至出现“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反常行为,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

第二,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在课题立项评审阶段,公平机制的建立应保持以下特点:课题申报者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向所有人开放,任何人不得采行使何职权或取任便利条件,以优先得到课题申报。但事实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不容易得到维护。当前,我国很多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应遵循三个步骤逐层递进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不涉及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或失败,也没有公开说明具体的原因。课题以隐秘的关系评审形式下,将必不可少地掺杂人为因素,更有甚者一些课题评审专家同时兼具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透明性、公平性难以保证。

第三,是科研管理的监控措施十分薄弱。历年来,科研经费一直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各项经费都是实行“带帽制”。从项目组层面来看,在意识上形成了科研有关的资源是自己的看法,在管理模式上形成了“小作坊”做法;从院系和学校层面来看,职责定位主要在取得科研项目,过程监控形同虚设。这一局面导致科研有关资源长期以来处于监控空白地带,存在问题也较多且较为严重。因此,加强科研管理控制机制,直接关乎着学校整体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处、突破之口。

鉴于此,为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性作用,高校通过对科研管理的审计来促进科研管理。

三、高校科研管理审计对科研管理的促进作用

科研管理的业务活动有以下内容:科研项目、科研机构、人才支持计划及其他有关经营性服务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申报立项、过程监控、结题验收、成果管理等四个业务流程;科研机构管理包括立项成立、过程监控、撤销等三个业务流程。科研管理审计应基于各科研管理业务,以及其业务流程和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审查和评价。

(一)科研管理审计的目的

高校科研管理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控制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首先,高校科研管理审计目的应与高校内部审计一般职能定位相适应,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促进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科研管理的目标就是让科研活动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到有效。

其次,由于科研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对智力活动和成果的管理。科研管理审计应以建设性和服务性目标为基础,力争为科研创新、激发科研成果提供良好有序的环境;力争促进各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其应有职责,促进责任落实;力争防范科研管理中违法违纪风险,守住底线。

(二)科研管理审计的作用

根据高校科研管理模式,高校科研管理审计对象可以划分学校层面、学院(系、所、中心,下同)层面、项目(课题,下同)层面等三个级次。

1、对学校层面整体科研管理情况的审查和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校整体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情况的审计调查,用既了解学校科研项目在研个数、各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学校整体层面各类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数据整体情况、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情况包括学校整体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情况、科研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分工情况。审计对象包括各个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

促进学校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主要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筹划和监督实施,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条例规定、对院系科研经费管理进行追踪、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和严格把关科研经费的开支等。

促进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相关部门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监管体系中应促进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履行职责,落实管理责任,不能替代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履行此类责任,这在科研经费过程审计中的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部门应促进科研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对科研管理的衔接部门应加以重视,并通过对管理责任的定期检查促进科研管理责任的落实。

2、学院层面科研管理情况审查和评价,促进学院领导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促进学院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学院层面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是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包括合理设计本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实施国家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条例,对本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和严格把关本学院科研经费的开支等。

促进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相关单位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应推进学院级有力地实施和落实其应当承担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学院级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和配置效率。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学院级负责人做经济责任审计中应重点培养对科研经费管理责任的审计。

3、项目层面科研管理情况审查和评价,促进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

促进项目层面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落实。项目层面科研经费的管理内部控制是项目组的自我控制,包括设计本项目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上级有关管理办法、对本项目科研经费支出进行管理控制等。

促进项目层面的科研负责人落实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促进项目负责人了解其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并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审计促进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文玉琼.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11期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11

关键词:科研生态系统 校企科研合作 模式

0 引言

自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起“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后,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通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共建企业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逐步在校企双方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共求发展的产学研模式,推动了企业和高等学校的发展, 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的基本体系架构。通过校企科研合作,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推动作用,同时也让大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拥有众多高层次的人才和完备的实验设施,而且了解最新的国际科技动态,是培育“专利技术”的肥沃土壤。在我国,约有80%的专利产生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不到10%,这不得不引人深思。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由于受资金和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急需高新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却举步维艰。

高校和企业,一个有专利但无处推广,一个期盼着高新技术却无从获取,如何解决专利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国外企业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建立诸如专利服务机构这样的技术经纪人去构架专利与市场的桥梁,从而提升知识产权的转化率。搭建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利于高校研发,该如何实现这一有效链接呢?夹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平台,又该如何运作呢?

1 校企科研合作模式

校企科研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利益趋动下,运用各自资源相互协作所进行的优势互补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技术供给方,校企科研合作是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

1.1 高校科研的现状 正如文献[1]报道,尽管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已开始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方向转移,但高校科研“三多三少”问题依然值得高度重视。“三多三少”指的是:“假花多、真花少”,指在高校科研中造假、抄袭、剽窃、注水现象非常严重;“未结果的多、结果的少”,是指许多高校科研成果虽不是“假花”,却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没实际意义,没有“结果”。这里的“果”不是指一般的科研成果,而是特指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实现其固有价值的“有效成果”;“结小果的多,结大果的少”则是指在高校有效的科研成果中,真正领先世界的成果很少。

1.2 高校科研面临的问题 当前,普通高校在科研上存在许多现实难题: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难以转化,使得这些成果未能及时地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高校科研与成果产业化脱节严重,使得在前期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的成果,但因没有必要和充足的中试资金和中试条件,不得不中途夭折;一些科技成果在进行中试以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接产方,发展十分困难;对于有些高校因科研起步比较晚或其它原因,在设备、人才梯队、资金等各方面因素都比较短缺或结构不尽合理,科研发展只能步履蹒跚,难于做出较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关于高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的原因,最重要一个就是科研人员在‘象牙塔’里做作业,没有真正走入生产中;而企业在情境比较好的时候,开足马力,不太关心产品的更新换代、创新性研究。作为科研主体的高校,主要的挑战不是怎样完成课题,而是考虑如何把技术成果顺利地盘活,把技术资本与企业资本相融合。作为科研主体,要溯源而上,立项时就考虑到生产,才是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先决条件。

我们不可否认高校在科技进步过程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高校是科技人员培养的主要基地,不少高校教师学生团队积极投入到科技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改造,也有不少教师作为技术顾问参与到企业高新产品的开发与应[2]。高校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但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文献[3]指出,高校科研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缺乏甲方角色、缺乏科技成果载体、将成果用于教学不够、校企沟通渠道不够和陷入事务性工作。

1.3 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一直都是把它融合在产学研中共同来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提出了转化过程的制度环境建设等问题。把校企合作创新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比较少,相对理论观点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文献[4]指出校企科研合作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积蓄研究基础阶段、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阶段,在这每个阶段又有其具体的模式;文献[5]指出校企科研合作有着广泛的形式,不同的形式适应不同的需要,形式是为合作目标服务的,面对广泛的合作需要,就必须不断进行科研合作模式的创新,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可分为四种:虚拟人才合作模式、项目合资模式、研究中心合作模式、创新网络模式。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合作形式,高校可以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可以发挥需求和服务优势。加强校企科研合作,必须根据校企双方的资源和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较具代表性的企业与高校研发合作模式主要有技术协作、合作开发、共建研发实体、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基金合作等,其中,技术协作、合作开发是企业与高校研发合作最基本的合作方式。企业与高校基于各自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特征,对研发合作模式的态度并不相同。企业与高校合作模式决定了利益的分配方式和风险的承担比例,只有在双方做出一致的模式选择的情况下,研发合作才能找到结合点,因此合作模式选择是决定合作成功的关键[6]。

2 基于科研生态系统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科研生态系统分为四个环节,即原材料生产单位、科研创新机构/成果、成果转化单位、产品消费者。其中科研机构即目前的高校和研究所,主要承担对原材料进行创新性改进或结构、功能改造,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等智力要素附加到原材料中去,形成创新性成果,这些创新性成果正是消费者需要的,因此很容易在成果转化单位(一般是企业)得到转化,使创新性成果转化为消费品。通过上述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则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各尽其能、各取所需,使得科研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克服了科研成果转化难、科研与产业化脱节严重、资源短缺、重复投入等等弊端。

科研生态系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一样,要经过不断的选择,各主体之间要不断协调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这是建立科研生态系统的难点所在。从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等角度来探讨科研生态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利益分配、责任分担方式以及相互间的反馈手段、利益分配方法和责任分担机制等,逐步建立起人才合作,资源、利益共享、权责明确的良好发展模式,提出适合科研生态系统建立、发展的一般规则和标准,有效指导科研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科研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产权分配、权责关系、资源配置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的方法进行指导。科研生态系统四个环节的关系如图1所示:

科研生态链条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开始,如以科研机构为出发点来探讨建立科研生态系统的框架及框架下的诸多如信息、数据、资源、权责处理问题。组建一个系统,关键是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可靠,否则会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影响合作的效果,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出在这种科研生态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由发起单位在前期组建一个对各环节开放的平台,来共同处理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平台中的成员结构随着合作的需要和成熟要不断完善,进而能够处理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科研生态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评估各单位在产品开发阶段、生产阶段的贡献或投入,将建立相应的投入比例与利益分配对称模型。在开发阶段,根据某一成果的研究成本进行量化,其中的成本以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资源、物料等形式体现,按着投入比例、贡献大小在科研成果中享有相应的产权。生产阶段这种资源、物料、劳动的贡献形式会发生比例和结构上的变化,各主体单位组成的小组(平台)要根据利益对称模型重新协定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

3 结语

科研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加速产业化进程,而且能提高科研机构的社会声誉,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通过相应的投入比例与利益分配对称模型的应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可以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杨曾宪.“三多三少”:中国高校科研成果价值评析.社会科学论坛.2008(3):46-58.

[2]刘淑珍.论科技进步在商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商场现代化[J].2007(6):64.

[3]罗宇.高校科研问题及校企合作的思路.科技咨询导报[J].2007(16):216.

[4]胡延华.论高职院校校企科研合作的模式.职业教育[J].2005(22):39-41.

[5]周峥,叶岗.加强校企科研合作提高高校R&D活动产出.中国科技产业[J].2004(11):39-40.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篇1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研课题经费是委托单位为了确保科研课题顺利完成无偿资助给课题组成员用于研究的专项经费。课题经费使用得适当、合规与否, 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质量和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科研课题是指国家和政府安排的科研任务, 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其他配套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研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 实质就是对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研究顺利开展, 意义重大。目前, 相当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严重影响科研课题项目的开展和结题验收。本文重点就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问题展开论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科研课题基础资料登记不全、保管不善, 无法向有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部门未设置必要的课题登记台账、统计报表, 档案制度不健全, 对年度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结项等情况掌握不全面, 无法向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审计机关提供清晰准确的课题基础信息;课题申报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不按程序申报课题, 往往先争取经费、后补入项目计划、再申报研究;对课题结项后的成果转化资料保管不善, 有些成果没有及时归档, 难以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和效益。

(二) 经费预算不合理

项目任务书由项目组技术人员编写, 经费开支预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导致项目执行时, 经常出现项目费用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为了使经费开支与任务书保持一致性以利于顺利通过验收, 财务人员只能在后期账务处理上进行了项目间调账、串用、挪用、虚列支出等“技术处理”。

(三) 委托课题经费管理使用混乱, 缺乏监控

对课题委托单位拨来的研究经费往往通过往来账进行核算, 且年终不清理账项, 也不按照课题项目和负责人分别挂账核算, 致使大量课题经费混同使用, 无法区分每项课题费用的具体收支、结余、管理情况, 无法有效反映课题的结题结账情况, 失去了对课题进度管理的监控。同时, 因会计核算方式不统一、不明晰, 也造成同一类型不同单位委托的课题经费收支和用途不具有可比性, 无法实现课题经费使用效益的横向比较。

(四) 课题经费管理不严格、不规范

支出随意的问题屡见不鲜, 例如:课题管理费不按规定提取, 无法体现课题成本情况;课题费不按规定由财务和科研部门“双审批”, 往往由财务部门“独家”审核;课题经费预算控制不力, 有些经费实际用途与预算用途出入较大;课题费中夹杂了大量应由课题组成员个人承担的私人用品费用等, 有的甚至利用虚假票据报销套取课题经费, 或超标准和需要购置办公用品、报销交通费用;对用课题费购置的图书、打印机、电脑、移动硬盘等设备不按规定及时入账, 致使有些物品长期存放在个人手中, 存在着资产流失隐患, 等等。

二、加强和改进课题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 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科研课题及课题经费的基础管理工作, 做好科研项目的事前控制工作

一是单位科研部门应当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 并切实加强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对年度课题计划的制定、项目申报和立项情况应及时进行登记, 并建账建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课题进展情况应及时进行督导和管理, 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应在积极协助课题组结项转化的基础上, 细心收集各类资料和做好留档备查工作。二是单位财务与科研部门应定期沟通, 及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一方面, 科研部门对课题经费收支配比的合理性要予以控制。另一方面, 财务部门要加强对课题费的基础管理工作, 统一课题经费会计核算办法, 将收到的课题经费严格按照课题项目、负责人名称分开挂账, 协同科研部门共同做好课题费的支出审批, 并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 为单位领导和科研部门以及审计机关监督检查课题研究及其经费使用情况提供良好服务, 促进提高课题经费使用效益。

(二) 提前介入, 加强审核

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 由有经验的财务人员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参与任务书中经费开支预算部分的编写。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预算的审核工作, 杜绝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 加强制度建设, 促进科研和财务部门、课题组合理分工协作

单位科研内部管控制度的不健全, 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也是造成科研、财务部门和课题项目负责人在课题研究和课题经费管理使用中权责、认识不清, 产生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因此, 承担科研任务的单位和部门有必要通过加强本单位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 做到合理分工、明确权责, 堵塞管理漏洞, 增强制度执行力。

(四) 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监管, 做好事中控制

1. 完善财务的建账工作, 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账, 单独管理。

通过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建立三级辅助账等方式, 在账务处理上实时保证科研项目独立成账, 专款专用, 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

2. 提高审核把关能力, 保证项目开支合规合法。

从发票审核入手, 确认费用开支的真实性。根据任务书的开支预算, 严格按计划列支, 防止对科研经费的挤占挪用。对客观原因造成开支不符合计划预算的, 应提请经费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再报销。

3. 完善成本核算, 合理分摊项目间接费用。

财务部门应统一口径, 做好科研项目与生产经营之间、各个科研项目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费用和成本划分, 合理分摊间接费用。

4. 定期考评, 及时跟进项目开展。

对各项目定期分析考评, 将项目考评情况反馈给项目负责人, 帮助项目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 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项目的合理推进。

(五) 加强项目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 完善项目的事后管理, 使有限的课题经费充分发挥效益

1. 相关单位应积极组织科研、财务和课题组成员开展

经常性的国家财经法规学习, 提高搞好科研工作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 明确课题项目及其经费使用的基本要求, 减少和杜绝课题费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时, 对违规违纪问题要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对经过学习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无视法规的人员, 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警告和惩诫, 用制度规定强力督促和约束其改正错误行为, 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2. 总结经验, 指导工作。

对科研资金的运转情况、科研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判断项目资金运转是否合理, 收入及支出是否相匹配, 项目经费支出结构、数额与预算是否相适应,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指导以后工作。

3. 做好科研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分析。

从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着手, 对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程度、科研人员的培养情况、科学技术新领域的开拓和学科的发展等方面, 做出综合评价, 确定本单位的研发优势, 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发挥内审作用, 加强项目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 完善项目财务管理。

上一篇:感动不起来下一篇:急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