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2024-07-23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共10篇)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1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指南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发动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在实践中找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让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并熟练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特拟定此科研课题实施指南。

二、课题的研究重点

本课题为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课堂作业最优化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我校的研究重点突出对学生作业品质的研究。既关注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对作业的设计和运用,更关注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作业、对作业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的质量、完成作业的收获等。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技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作业习惯;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果,寻求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艺实施课堂作业最优化的具体策略。

三、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对“优质课堂”的研究,探索优质教育的一般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通过对“优化课堂作业”的研究,寻求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艺实施课堂作业最优化的具体策略。探索教学中课堂作业设计的优化和综合运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通过对“课堂作业”和“作业品质”评价和管理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一方面,通过观摩课堂(现场或录像)、学习教学设计等方式,研磨名师在课堂作业设计及运用上的有效行为和设计规律。另一方面,开展关于课堂作业品质的研究,通过开发教学个案,提炼出相关理念、操作策略及方法。课题研究小组对个案进行归纳和整理,开展有目的的实践与思考。

2.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课堂实践,课题组跟踪观察研究,通过检测反馈,引导教师改善课堂作业的一系列实践行为,不断提升学生作业质量。

3.对比研究法

选定几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或不同性质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同质或前后对照比较,得出研究结论。

4.文献研究法

收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先进经验及反面教训,认真分析研究,借鉴吸纳,为本课题研究所用。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筹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领导机构,确定参与实验人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

2.开展作业现状调研,完成现状调查报告。

3.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性文章,为研究做好思想及知识上的准备。

4.落实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2月(研究阶段)

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研究制度,积极搜集文献资料,定期开展学习研修活动。

2.积极探索并做好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提升学生作业品质、打造优质课堂方面的实验研究,课题组跟踪指导与评价,不断完善。

3.认真开展教师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的研究。

4.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管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例会,讨论和总结本月课题工作,商讨和确定下月课题工作。每学期召开课题阶段总结会,推介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上交案例、论文或研究报告。

5.整理好中期研讨会资料,进行阶段性小结,邀请专家进行课题论证、帮助修正。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结题阶段)

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六、研究流程

1.明确问题。开展相关调研,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

3.按设计好的步骤行动,并对行动作记录,收集证据以确认目标实现的程度。

4.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召开研讨会,聘请专家验证并作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完成案例、论文、阶段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5.整理结题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七、基本要求

1.教导处对课题研究的整个实施过程起组织、协调作用,要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负责指导与督促。

2.定期召开研究会,组织科研教师进行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定期写出阶段小结,提交有关的阶段成果。

3.定期组织阶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4.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课题实验教师要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搜集好论文、优秀课例、研究阶段小结、学生作品等。

5.学校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2

1.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效”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达到“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

教学实效性的实质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人们通过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多样性需要,需要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的,手段与活动目的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这种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规律性。效果、效率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经济活动不遵循经济规律所造成的损失已给人们深刻的教训,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物质部门生产活动的独特活动——育人活动,更应当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任何违背育人规律、育人宗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本课题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试图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在150万字左右。

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课外阅读的管理、引导滞后,使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效率很低。

学会阅读是当代主要的教育主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1)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只有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尽快掌握恰当、高效的阅读能力,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2)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课外广泛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能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

3.国内外研究概况。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

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二、课题依据和假说

本课题“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是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阐述了课外阅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其中的“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及其阅读实效性

2.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订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调查法。

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

(4)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四、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

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达到5万字,第二学段达到40万字,第三学段达到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教师目标:

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3.学校目标:

初步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预计突破:

本研究力图探究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从中探寻出可以遵循的一般客观规律,从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

五、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研究,并努力让学生在以下方面获得进步和成长。

1.掌握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

2.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感受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4.丰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5.形成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六、保证措施

1.加大领导力度。在教研室的领导下成立课题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聘请教育专家作为本课题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3.加大课题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设计方案 篇3

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是小学师生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及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通过研究,使学生爱写作文,爱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多的教学效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但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阅读与写作,它还包括语言文字等。但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体现学生驾驭语文字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自身全面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作文教学的目标就使学生的写作素养乃至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课题组认为,写作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包括品德修养(最重要的素养因素)创新精神(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因素)语言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与经验,方法与技巧值得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去关注它,并研究它,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侧重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作文教学方法。

2、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学校、优秀教师的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思路

本次课题研究将用图表统计,分析定性,单元对比、形成性水平检测对比等研究方法。力求统计客观公正、分析定性准确公平。

五、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文献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为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指明了航向。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作文教改,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小学生的作文现状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为作文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2)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作者:胡发勇

(4)《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作者:周正亮

(5)《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雷实、陆志平主编

2、本课题组教师文章:

(1)李开林三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四重”与“四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应因地制宜》分别在贵州省教育研究所(2007.07、2009.09、2012.08)评比中获奖。

(2)龙志伦论文《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之我见》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获奖(2012.12)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环节》刊登在《当代教师教学》2012.04

(3)谭开早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刊登在《西部开发报.西部教育》2011.06

(4)王文武论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之我见》刊登在《黔南日报》2013.06

(5)齐青山论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刊登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6)李景花论文《小学语文让课堂充满活力》刊登在《当代教育探索》2013.04

六、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研究步骤(2013年12月---2015年8月)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

提出申请、收集资料、发放问卷,全面评判学生目前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实际状况。

第二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

对选定班级实施研究,采集各类资料和数据。

第三阶段:2015年8月。

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完成定性分析撰写结是报告,对课题进行评伦验收。

小学英语课题实施方案 篇4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和终生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的英语课程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分关注英语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形式重书面轻口语交际,评价内容重知识轻情感态度;只重视教师的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这些方式都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违背了尊重教育的原则,造成了我校英语教学“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很有必要在实践中探索切实可行的形成性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

二、课题研究基础

1、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英语学习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多一些衡量的尺子,以利于培养出各有所长的学生。

2、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的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基于这一理论,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和持续的,评价内容上应侧重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者的进步,较多的使用自我分析,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以获得持续进步。

三、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研究”为内容核心,探索形成多元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主体,进行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听说读写能力的评价等一系列过程评价。具体包括课堂评价、学习技能评价、英语知识评价、课后活动的评价、听力与笔试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来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同时将评价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是学生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英语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只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评价地位,才能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才能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科学性和多样性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合作能力为主,注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所学语言的运用情况。评价应采取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或小奖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评价形式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之外,还应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的评价。

3、导向性和可行性原则

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正确的评价,给予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策略的依据,也为教师的教学及时提供反馈意见。

在操作中要考虑简便易行,应该采取让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五、课题研究方法

以“学习—尝试—研究—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着开放性、多元性、激励性和过程性原则,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并重,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融合,纸笔测验与表现性测验相整合的多种评价策略。

1、调查研究法:对本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2、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和教研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其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调出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营养餐”。

3、经验总结法:实验人员将依据研究中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反思、札记、论文和总结。

六、具体措施

1、评价方式:学生自评、组长评、组内学生评、组间互评、教师评、家长参与评,教师的鼓励性语言或奖品等。

2、评价项目:课前准备、听音、对话、表演、语音、活动(唱歌、Let,s do.Let,s chant.学习习惯)、合作(语言运用和合作态度)。

3、评价记录: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影响课堂,分散学生上课注意力,把评价记录放在每堂课后。

4、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课后努力对自己不满意的评价进行复评,把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

5、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认真学习新课标,客观分析现状,广泛征求意见、讨论、制定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

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有重点的进行行动研究,形成中期成果资料积累。深入展开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课题组教师不定期的反馈交流研究进展情况。

3、总结提高阶段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国际竞争加剧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但是,从目前老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看,出现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现象,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结果为: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为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从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看,出现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以本为本”,死啃书本,不愿涉足到课外阅读;出现阅读肓目性倾向,没有目的,单凭兴趣,内容单一;出现阅读无思想倾向,读而不思,不懂阅读方法,囫囵吞枣,高耗低效。从教材的客观局限看,虽然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现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法》(1955版)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为此,我们在潍坊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进行了主题阅读课题实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在提高师生、家长课外阅读认识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主题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的“主题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究”是指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就阅读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重点,通过收集与重点有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文本语境中拓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

三、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就会事半功倍。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国外詹姆士的“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苛勒“关系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Internet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网络的实践探索》;湖南省溆浦金龙中心小学的《发现学习理论与拓展式教学研究》;宁波一学校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操作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等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四、研究目标及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满足学生喜读欲激趣;

2、介绍读物激趣;

3、谈感受激趣;

4、开展活动激趣;

5、实行竞争激趣。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

1、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2、推荐课外读物,做好书刊导读;

3、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

(三)建构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

因为阅读环境改变了,人们在其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时无处没有读物相伴,无时无处不发生阅读活动,所以,我们的下一代已完全无法回避这样的课外阅读环境而安守一块“净土”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吸取精华,扬弃糟粕,既能恣意遨游又不迷失自己呢?我们觉得,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自制力、自主性、自动化这三种阅读品质。

(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1、培养健康情趣的策略;

2、训练基本能力的策略;

3、整合阅读环境的策略。

(五)探索各年级段儿童的特点与其所喜好的读物

(六)研究主题阅读的内容

主题阅读的内容广泛丰富,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修辞手法的,处理不好会杂乱无章,必须本着“系统性”原则统筹构建,构建拓展阅读目标体系,本着“重点性”原则逐一攻破。

(七)研究主题阅读的类型

主题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据此,可以把主题阅读分为:

(1)释疑解惑型;(2)学法迁移型;(3)比较鉴赏型;(4)深化延伸型。

(八)研究主题学习的时机主题学习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我们拟从课前阅读、课中阅读、课后阅读三个角度来进行。

五、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学生

六、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争取达到指上级要求);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

2、教师培训;

3、教研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报告;

2、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3、编制论文集;

六、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

七、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论文;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素贞 副组长:李晓云王伟

组员:1——6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

古城街道古城学校

2010年9月

古城学校小学部 语文主题学习领导小组

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6

一、主题:学礼仪规范,做文明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项目:“明礼”道德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小是一所承载千古文化积淀,有着浓郁人文底蕴的古老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省文明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只有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断研究创新,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分学生中不够遵守礼仪规范,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校生源背景复杂,学生来源地域广,借读学生占三份之二,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给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年中央、省、市分别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并颁布了《若干意见》,面对新形势,根据新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文明道德的好学生,将是今年我校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定与验证我校礼仪规范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体系。

3、形成适合学生礼仪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系列案例与教育反思。

4、有效提高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发展水平。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盲目超前和成人化误区。

2、实践性原则: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重在导行,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开展文明礼仪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感悟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防止步入知行脱节,空洞说教的误区。

3、渗透性原则: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必须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以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的误区。

4、点面结合的原则:我校将在高、中、低各年级设实验班,集中研究力量,采取系统措施进行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措施等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做到以点带面,而面上的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动,实验班的研究,以面促点。以防止步入重点轻面,点面脱节的误区。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对象:对我校16个教学班,进行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六年级2个,五年级2个,四年级2个,三年级2个,二年级1个,一年级1个)进行礼仪规范课题的有所侧重的研究。

(二)研究时间:2012.9月——2013.7月

(三)研究分析:

以自然实验为主。而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导秩序和学校德育非常态下,开展礼仪规范教育活动,同时辅之以问卷,访谈调查,观察,文献资料,星星好学生等多种方法。

(四)研究步骤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10)

1、理论学习先行: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纲要》、《若干意见》后,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有关理论,深入领会《纲要》精神,了解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过程的理论性。

2、调查研究分析:在学校的实验班开展小学生礼仪规范状况的调查研究,从中分析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礼仪道德、行为特征及其成因,为有针对性研究创设各学段道德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9—2013.7)

1、实验主要内容与措施。

(1)修订目标:在我校《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对各学段礼仪规范的培养目标层次进行分解,对照《纲要》的要求和调查分析中标准的现状特征,修订《小学生礼仪规范层次目标分解》,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制定计划:在认真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验活动计划。

(3)优化环境:优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做到有形、有序、有创新、形成良好风气,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4)系统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红领巾电视台、思品课、班队活动课等按照层次目标内容进行系统教育。

(5)专项训练:结合9.20道德宣传日,根据《规范》、《守则》的要求和开学初的第一周,进行专项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进行礼仪、规范、行为训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6)评价激励:以学段层次性目标为参照,以星星好学生为载体,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通过自评互评、家评和集体评议对学生平时的文明礼仪行为或特殊背景下的文明行为进行评价反馈,从中调动和强化学生文明意识。

2、研究过程与要求:

(1)确立研究实验班级

(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3)培训研究人员,明确课题研究要求,操行要领。

(4)开展研究活动

(5)编发研究简报

(6)组织专题研讨,表彰阶段研究成果,反馈存在问题,促进礼仪教育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8—9月)

1、围绕课题研究的层次目标进行效果检测。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建设与实施方案 篇7

1 研发目的

不断规范和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

1.1 加强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

首次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将资金划分为五大类:预算安排、科研教学、自筹、专项经费以及其他,对于不同分类每月均生成财务累计月折旧表、月均折旧表、月末调节表,明确了各资金来源,有效地与成本核算系统对接,掌控了实际科研成本的投入,甚至具体到每台设备的具体用途归属都清清楚楚。

1.2 加强科研经费的支出明细控制

科研项目中的会议费、餐费及办公用品等非正常科研业务行为开支较大,有的甚至占7至8成。为杜绝此类违规现象,有必要建立三级审核制度,对科研业务范围外的费用均需经科研科负责人、财务科、主管院长审批,对于不合理开支实行“一级否决”制,有效制止了滥用科目套取费用的现象。

1.3 加强科研经费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资金监控

据统计,除零余额项目外,7成项目超过项目结束日期后均存在剩余金额,对于这些结余金额,课题组往往不重视,随意使用或不用于正常的科研行为。对于这些资金可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对项目结束逾期半年均未使用的均拨入“科技发展基金”,一年后若未使用完者按照零余额项目管理办法结转。

1.4 缩短科研人员报销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对重要阶段网上报销阶段均在提交后发送短信提示,如无需科研科负责人的申请经费,金额在1万元以下,保存后系统将发送温馨短信“请在[全部申请经费]下将经费申请单打印并签字,与发票等一起去财务科前台办理”。

2 研发内容

经费使用与审批:按照不同金额及类型分成三级作处理,见图1。

对预算支出范围内的劳务费、接待费、餐费、交通费、办公用品等经费报销,不论支出金额大小,均需三级审批。

明确项目支出范围:(1)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分析费,动力、能源费,差旅费,调研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论文版面费和印刷费,文献检索、入网等信息通讯费,学术刊物订阅费。(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3)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费和修理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4)协作费:外单位协作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5)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是指用于与资助项目研究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包括项目组人员出访及外国专家来访的部分费用,支出比例按相关上级部门经费管理办法执行,一般不超过资助经费的15%。(6)劳务费:是指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费用。支出比例按相关上级部门经费管理办法执行,一般不超过资助经费的15%。(7)管理费:是指项目依托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包括项目执行中公用仪器设备、房屋用费等。管理费支出比例按相关上级部门经费管理办法执行,一般不超过资助经费的5%,协作单位不得重复提取。

3 实施过程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实施过程见图2。

具体的操作界面见图3。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劳务费在网上下载填写模版并打印“科研劳务费支出申请表”,与经费申请表一并同时签名,由于无发票,填写经费申请表时不需要填发票号。若填写的经费申请表内容不符合报销规定,科研人员可以自行选择删除旧申请,重新申报经费。(2)劳务费与合同书必须作为附件上传。(3)暂付款说明(无发票暂时借款):借款,科研人员网上填写经费申请表,在“是否暂付款”中打勾,剩下流程与普通报销流程一样。还款,科研人员网上填写经费申请表,在“是否暂付款”中打勾,走完科研负责人及主管院长审批流程后,财务人员进入“暂付款审批”模块关联之前的借款记录,核对单据无误后确认审核。审核后旧借款记录删除,新增还款记录。剩余经费以新增还款记录为准。(4)经费申请各阶段状态:科研科待审|主管院长待审|财务科待审|完成审核:(5)系统剩余金额提醒:系统登陆后自动切换到工作助理界面,对当前项目及工作进度等予以提醒,见图4。

(6)系统模块接口改造图:见图5。

参考文献

[1]叶平,杨波,王魁英,等.优化科研管理模式促进科研成果产出的实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2):34.

[2]张焕萍.我院十五年来科研立项和获奖成果的分析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9,12(3):146-148.

[3]宁方芹.我院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9,12(2):95-97.

[4]丁宁宁.高校论文成果与科技投入之间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经济,2008,144(1):143-146.

[5]邹良玉,李东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报杂志:社会科学版,2004,(3):42.

[6]薛天祥.高校科研管理本质、特征与规律[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4):23.

[7]郑兴东,刘源,陆伟,等.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投入产出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6):459-461.

[8]张景元.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研管理,2000,21(5):108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8

1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更强了。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培训,进行科研百题测试。多次聘请省市专家来校做科研专题报告,与专家面对面的时论、交流。既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又让教师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科研是成就名师的必由之路,激发起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教育科研局面。

搭建读书平台,为师生营造充满文化魅力的学习乐园。我们为全体教师推荐读书目录,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每个月组织全体教师汇报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所学、所思、所做、所得,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书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科研结合起来,并以此影响和感召学生,形成师生同读、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体系

在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工作体系和科研工作制度,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全校科研工作的规划和落实。并研究制定了《实验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实验小学科研奖励制度》《实验小学校级科研骨干教师评比细则》,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保证。

深化课题管理,在实践中求提高

在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载体。只有“向教育科研要效益,靠教育科研上水平”才能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可持续发展。

1围绕办学目标选好课题

要想借助科研求发展,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就要慎重。我们在选择课题时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坚持教育科研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同时能推进学校整体实力提升、快速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题。比如,在“十一五”科研课题的选题上学校领导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两个龙头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关于素材开发的研究”和“休息位写字法的研究与实践”。这两项课题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全校围绕这两个总课题鼓励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选择子课题时实验老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这样所有的教师都在课题研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研究的领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得到了提高。

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许多教师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或经验,自创了一些研究项目,使教研主题上升为课题,主动进行研究。对此学校给予各种支持与鼓励。具体做法是:学期初,教师向学校科研处提出课题申请,提交研究计划,经科研领导小组研究论证后,全校统一协调,经批准后即可纳入学校科研与教研计划,统一管理,实施研究。纵观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我校比较典型的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培养研究”“乐器进课堂研究”“小学生识记英语单词方法的研究”“书法研究”等课题。其中书法实验推动了我校写字教学的全面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每到学期末,学校都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有研究课题进行测试评估,对取得成果的除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外,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

2勇于实践,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每年都要确定一个或几个重点课题,以此带动全校的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六个落实”和“四个结合”,抓实“四个步骤”以增强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精心筹划积累材料,健全课题档案,加强课题的结题管理,保证在试验周期内如期结题。

“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制度落实、培训落实、研究与实践落实、奖励机制落实、培训经费落实。这样,既规范了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又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了保障。

“四个结合”即:教育科研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德育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四个过程”即:开题、研究、总结、结题推广。

选好课题后,为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从校情出发,聘请有关专家并组织全校教师召开课题开题会。会上聆听专家对课题的理论论述和课题操作指导,宣读课题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处的指导协调作用,定期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困惑及时与上级的领导专家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利用月例会时间反馈给实验教师,并及时总结。我们特别注重研讨活动,通常每个教研组为一个科研小组,研究同一课题,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结合课题切实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人手进行研时,真正做到管理与研讨并重,根据学校科研管理中的月例会制度,每月初第一周的周二为教研组课题研讨专用时间,由教研组长组织协调,学校领导参与指导。定出每次研讨的中心发言教师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例会中,课题负责人要通报课题进展情况及阶段实验中的成绩、问题,探讨下一阶段的困惑及解决方法、策略。形成了实践——反思——提升的循环机制,使科研与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校本科研更有实效。其次抓好科研活动。每学期我们都要适时开设教育科研的汇报实验课,结合课题召开专门实验汇报课。例如:在全校分别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指导课、汇报课的研讨会。我们坚持每学期落实一个龙头科研课题,解决一个科研问题,以达到提高一个教学个体——实验教师,激活整个参与群体——科研组的目的。每次科研活动后,都要组织教师说课研讨,这样不仅使科研活动成为执教者个体的专题汇报过程,更成为全体参与教师之间教育思想交流、教学风格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手段融合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素材的积累,学校为教师制定了《科研管理手册》,里面细化为基本情况、课题预期研究成果、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实验过程跟踪记录、课题研究过程记录卡(课题组研讨记录)、课题组织积分考核表。要求实验教师每月记录两次实验过程跟踪记录,一次课题研究记录,科研处每月检查一次,并与教师过程管理挂钩,学期末要根据科研手册的填写情况给予一定的等级评价,作为科研骨干评选的一部分。真正将过程管理落到了实处,为课题的顺利结题奠定了基础。

每个实验周期结束,我们都将组织实验教师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申请专家

和上级有关科研部门进行结题验收,然后将其研究成果,无论是过程性的,阶段性的,还是终结性的,无论是显性成果还是隐性成果,都认真总结、应用、推广,由此逐渐辐射开去,影响到其他教师、学科以至于其他学校,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性、示范性。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实施效果

评价对课题的实施起着导向作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校注重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使课题的实施健康、科学、有序地进行。共分三个方面:

1学生评价

一个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要看他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要看教育主题的对象——学生有何发展。因此我们把学生评价放在首位,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我们采取多元评价、档案袋评价法和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使得这种多元评价更客观更全面。重过程性评价,实行档案袋评价,为学生预设各种空白“文件包”,包括资料卡片,访谈表、活动记录,学习日记,也可以是你最欣赏的作品,你最得意的一次作业,或者是你参与课程中的一个感人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自我管理,意志、品质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重发展性评价,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第一次作品到中期作品再到最后作品,看学生的发展,看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就感。

2教师评价

科研课题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和创造的空间,要让每一位教师都人尽其才,各展其能,对教师的评价就要全面、科学。为此,我们采取观察、调查、问卷、听课、案例评价和看学生作品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学生成果等方面,把这些与教师的月工作、年度考核挂钩,并以此纳入教师考评与聘任中。对于在科研课题的实施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鼓励。每学年评选一次科研骨干教师,把科研和培养名师工程结合在一起,培养一批既能教学又能搞学术研究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对科研课题实施方案及经验论文的评价

主要通过科研课题的多种反馈信息,(由实施教师、学生、家长及时反馈)来评估实施方案和经验论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并提㈩修改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学期进行一次。分出等次,好的直接推荐发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小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目标任务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三、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

有关学校新办学思路方向的研究。

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校本教材的研究、心理健康的研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学生社团—文学社的研究)

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每年一轮的教师个人课题)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教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改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安排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

教科研团队每月编印一期教科研信息报,期末合订成册。

团队成员职责:

教科研团队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撰写读书体会1-2篇。

教科研团队成员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实践,每学年应撰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或案例,开设一堂研究课或讲座。

教科研团队成员每人指导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两个月总结一次自己所带团队团队研究收获,向教科室推荐本团队优秀教科研成果。

教科研团队成员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将自己的科研成长历程进行展示。

团队成员权益:

优先享有市内外学习培训、教学研讨考察、专业交流、展示、评优的资格。

拥有享受所带课题组集体研究成果的权利。

在教科研团队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宣传。

享有一定的科研津贴。

4、分步进行培训

根据团队成员的现有水平和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分阶段采用多种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多个层面的科研培训,使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5、参与研究管理

随同教科室参与学校区级以上的课题的管理工作,追踪调查、指导这些课题进行动态研究。

以市级以上课题结题工作为平台,协助该课题组成员进行资料整理、实验后测、归纳分析、撰写报告等研究工作。

以每学年校级新一轮教师个人(团队)课题研究为契机,组织1-2个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管理活动,指导教师进行选题、方案撰写、过程研究、积累经验、成果展示等。

6、开展成果汇报

建立教育博客,展示团队成员科研成长历程。

编辑科研信息报,展示团队成员的教育研究观点。

开设研究课、讲座等,展示所带课题组研究成果。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组建教科研团队领导小组,教科研团队在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科室负责教科研团队相关成员的协调管理,保障科研团队成员及时参加研究活动,为成员提供开展研究活动的条件与环境。

2、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加大对教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根据需要还应及时补充、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为更好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小学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10

课 题 实 施 方案

张寨乡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组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以建设英语特色学校,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力求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2、研究目的及意义

(1)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师向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的转变,加深教师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内化和升华,从而促使教师深层教育观念的本质性提高与转变。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小情境,营造校园英语的大情境,拓展和延伸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英语学习过程,主动地追求进步与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促进教学和谐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与外在的反应,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即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2)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情感与教学是相互影响的。消极的情绪能抑制智力活动,而积极的兴趣则能将其强化。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也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

三、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对话关系。

2、克服学生学习障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有效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联系学校教学实际,对英语教学情境进行科学、灵活创设,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尽量创设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喜闻乐见的情境,并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联系所学的内容进行英语会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在此基础上,逐渐让学生自创情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2、学习自主性原则

英语学习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学习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活动性原则

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活动空间,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英语素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学习和应用新课程理论理念,注意积累其他学校及个人的有关英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材料,并系统归类比较,甄选有效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掌握研究的起点和脉搏,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3、行动研究法

通过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和记载学生喜爱、学习效果较好的活动方式,以便积累研究、实验的经验和材料。

4、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归纳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撰写经验总结及论文、实验报告。

六、研究措施

1、课题由校长专门负责,由本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小组,分层管理,分工合作,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实施研究。

2、师资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除本校培训外,还将适时聘请富有经验的教学专家来校指导培训。

3、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定期进行学科经验交流,对教师的典型课进行检测评价。

5、将通过座谈、家访等方式引导学生家长,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工作。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11 月—2010年2月):

1、对目前小学英语状况作调查与分析,找出起点,把握研究的各种动向。

2、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之用。

3、研究现有的英语课题研究模式与方法,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4、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阶段(2010年 2月—2010年11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作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方式。

3、定期作好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三)结题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作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工作体系。

2、分析各种数据。

3、汇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八、研究组织结构

长:房新民

员:周相元秦亚男 陈玉玲

上一篇:小区日常安全巡逻服务下一篇:参观煤矿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