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2024-07-18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共9篇)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篇1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信用之一,涉及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劳资关系、银行信贷、商业履行等多方面。因此,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信用体系的现实意义非同小可。首先,可以让失信的企业遭到重创,受到应有的惩罚,其次,还能以最低的成本换来最高的信誉财富。并且对维护经济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构建企业信用体系,能提升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和客户负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投资机遇。在今年10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就有: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除了上述提到的重大意义之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失信和欺诈的行为发生,更能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得到保障,利国利民,符合中国国情需要。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篇2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推崇的首要准则, 建立健全全社会和各行业的诚信管理体系, 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是指企业信用信息的积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企业信用主要反映企业在公路工程承揽及承建等经济活动中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由于公路建设市场中存在的失信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国家巨额资金的浪费, 影响了国家交通建设资金投资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交通行业人员和政府的形象, 所以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诚信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目前, 公路施工企业层次较多, 素质参差不齐, 各自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不断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暴露出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秩序混乱、企业信用缺失等弊端。如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有的企业提供虚假的业绩材料和主要技术人员虚假的资历履历材料, 以图蒙混通过投标资格预审关口。有的企业不惜采用不正当手段, 拉拢腐蚀招标人员, 通过地下交易, 共谋暗箱操作, 操纵招投标, 非法获取中标资格。有的施工企业成功中标, 但在进场组织过程中却不能信守合同, 严格履约, 无论是主要技术人员状况、自检体系建设, 还是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 都与投标时的承诺有较大差异。还有个别企业将企业资质非法借用给低资质企业, 或将部分主体工程非法分包或转包给不具有承建资格的施工单位, 从中抽取管理费用。如上种种信用缺失现象, 尽管是少数企业所为, 但却搅乱了公路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

二、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内因

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是其目的, 但部分企业以诚信缺失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体现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围标、串标、虚报谎报工程量、偷工减料、盲目无理提出变更、拖欠民工工资、拖欠供货商货款、采购低价不合格材料以次充好等行为。

2、部分企业盲目扩张, 内部技术、人员、设备、资金难以维系。

反映在中标后人员到位率低、资质下降、设备到位率低、设备老化且完好率低、自有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

3、无序竞争、恶意报价、低价中标。

表现为:投标主观意图不正确;缺乏对项目的分析了解;经济分析不到位。当前建设市场竞争激烈, 施工企业为了资质业绩, 为了企业生存, 缺乏理性, 低价投标, 出现“中标死亏, 不中标亏死”的状况。

4、部分企业改制后, 法人治理结构不

完善, 经营管理理念混乱, 提出所谓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大量使用劳务、协作队伍并采用以包代管的方式。

5、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个人素质不高, “自觉违反”建设市场诚信。

(二) 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外因

1、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发展快、规模大。

我国的施工、监理队伍现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形成“供不应求、良莠不齐”的状态, 结果在履行合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2、建设市场不完善, 市场竞争激烈。

诚信意识不强, 某些方面有法不依或无法可依。招投标办法的设计是倾向低价中标, 而投标人就采用各种手段先争取低价中标, 然后在施工中想方设法要求增加费用。

3、有些招标条件要求高, 招标单位期望值过高。

有的招标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或承包人较难办到, 而投标人随意承诺, 以总公司名义中标, 而实际派驻项目部的人员则以差充优、以低代高, 造成不能全面履约。

4、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

市场缺乏公信力, 监管惩处力度不够, 失信行为被发现率、采集率、公布率不高, 造成信息不对称, 时效性差, “用户”难以辨别, 一旦形成要约, 纠偏清理成本高。

三、构建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作用

诚信体系建设需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予以规范, 需通过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督管理予以推动, 但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最具基础性的作用。规范的公路建设市场所构筑的是以合同为纽带、以信用为保障的资源配置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企业可以真正享有公平和有效率的竞争, 使诚实守信的行为在市场中得到应有的效益回报。因此, 企业要为创造这一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企业应首先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在内部培养诚实的企业精神, 培育新的信用文化, 使诚信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

企业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当然, 信用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在其初级阶段, 企业需要投入, 而这种投入在信用建立起来之前是很少能获得收益的。如为履行合同约定, 企业就要按照标书规定配置齐全施工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为获得良好的工程业绩, 企业就要真正建立完善的施工自检体系, 对自检出的质量问题积极予以处理, 主动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企业之间或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要通过信用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 减少和消除因各自信息不对称或故意所带来的拖欠资金和利益分配不平衡等纠纷。

只有各企业坚持信用自律及诚实自觉的经营行为, 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就具有了内在动因, 就为培育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要有政府推动作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 在公路建设领域, 不能只期望通过企业的自律构建诚信体系, 而应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由交通主管部门或通过其委托的建设市场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一)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法规和制度。

按照公路建设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 在原有法规制度基础上, 围绕企业的经营行为, 对涉及公路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合同履行、执业动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制定、修订和完善, 健全规范企业诚信行为的法规体系, 建立起守信为本、失信惩戒机制, 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二) 确定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及等级。

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 要建立起科学、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 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逐项予以量化, 赋予信用分值;同时, 根据企业的信用程度合理界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为社会各相关监督部门对企业实施信用评定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三) 培育发展独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推动企业信用管理逐步向“市场运作”方向过渡, 目前要不断培育和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由其专门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信用等级评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具有独立性, 完全按市场化运营。

(四) 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在企业信用管理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过程中,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行业监督, 严格管理, 促进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的尽快形成。即便在企业诚信体系形成之后, 交通部门仍需对企业的诚信状况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状况予以实时监督。

参考文献

[1]丁正祥.构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信用评价体系的思考[J].交通标准化, 2005.2.

[2]高凌云, 程敏, 徐海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6.

[3]杨芳国.促进公路建设企业构建诚信体系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 2005.5.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篇3

关键词:信用信息;信用立法;自律监管

早在2012年,珠三角地区就已经推行了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的试点改革。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31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149.38万户。按1500万人口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99.6户,领先全国。珠三角地区的成功试点,说明该项改革值得肯定、值得推崇。新《公司法》关于注册资本认缴制的改革在带动百姓投资兴业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交易安全的大讨论。注册资本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公司履约能力的担保,认缴制的推行可能会造成企业信用制度的暂时性缺失,加重交易风险。而笔者认为,在资本担保能力日渐弱化的今天,注册资本认缴制正好可以打破资本信用的神话,使得市场主体更加注重企业的资产实力,谨慎交易,降低交易风险。

本文即从“信用”的角度,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了如何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企业资信实现由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换。

一、建立信用信息统一平台 实现部门联动监管

据了解,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牵头下,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笔者认为,资产信用之下,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与资产信用相配套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在中央《纲要》基本框架的引领下,探索建立商事领域的“登记审批及许可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一直走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目前,其探索的“大数据”信用信息监管模式已具雏形,社会共治的信用建设体系逐渐健全。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完善深圳模式,以地市为单位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建成“由地方政府统管、工商部门主导、全国信息联网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及披露平台”。利用该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信用资讯和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分类监管。

建立时实信用信息查询体系。推动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及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与银行系统、税务系统、司法系统和行业协会的对接,完善“大数据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使有信用污点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寸步难行。

二、完善信用立法 提高失信代价

我国目前《公司法》中对失信行为的处罚仅限于要求投资者补缴注册资本,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实际上,这并未让弄虚作假者付出任何失信成本。笔者建议:通过增修相关规定完善信用制度设计,增加造假者的失信代价。第一,完善信用立法,丰富对失信行为的处罚方式。建议在处罚规定中增加剥夺股权、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等责任形式。第二,用好公司章程,强化公司自治。有关市场主体失信行为担责方式的细化规定和补充责任形式,由公司股东自行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使股东预先就明晰注册资本不实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形成对股东出资行为的进一步约束。

三、依托协会组织 实现自律监管

协会组织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是实现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服务、保障行业秩序与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体。与行政监管更加注重结果相比,行业自律监管更加注重过程,更贴近市场、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协会网络平台,配合相关部门完善“大数据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建议以地市为单位成立企业信用促进协会。呼吁地域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及股权投资公司等市场主体加入协会。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产品推广、信用融资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并配合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异常变化实施追踪和监控,根据企业资产信用状况定期对会员企业进行信用排名,使市场主体对企业资信状况实时了解。

另外,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债务担保和信用建设。如建立行业风险准备金,创新企业经营保险业务,将部分市场风险转移给行业和社会整体承担等。完善市场信用,维持交易信心,以促进社会投资,推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四、引入保证有限公司 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该方面,英国的商事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英国,一些封闭性公司的股东往往采用个人担保机制以增加公司信用,所以公司低额度的准入门槛并不能影响到公司商事活动的开展。这种新的公司类型就是保证有限公司,即股东对公司债务所承担的清偿责任按其承诺出资的一定比例( 例如5倍或10倍)来确定。这样,即使投资者没有实际缴纳出资,即使没有严格的验资程序,仍然不会对债权人的利益实现构成威胁。保证有限公司一方面降低了政府的监控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公司信誉,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公司的交易机会,一举数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议我国公司制中也引进保证有限公司这一公司类型,增强企业自身信誉,丰富交易机会。

参考文献:

[1]苏海强.《信用有污点企业寸步难行》.载《深圳商报》2014年6月25日第A04 版

[2]陈海疆.《平衡于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关于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年第7期第11,18頁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篇4

一、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20xx年,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投资36.9万元,依托已经形成了三级联网的工商业务系统,开发并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该系统横向上,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分别以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为中心,与市级部门或区县部门相连;纵向上,依托工商业务系统,实现工商三级联网;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技术上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信息征集和共享。

(二)建成庞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记、执法业务数据位基础,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信息征集目录,采用FTP方式、电子表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用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征集整合信息,形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截止今年7月底,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来自63个市级单位和40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1890万条,其中工商以外部门的信息占55.5%。

(三)建立多种信息公开渠道

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政府部门可直接访问联合征信系统,根据权限,查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个区县工商局,设立对外查询服务窗口,社会公众可提交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申请,免费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状况,获取信用证明;在互联网,社会公众可访问重庆企业信用网,免费查询企业身份信息。

(四)建立广泛的信用制约机制

在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的支持下,20xx年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应用试点,对存在不良记录的投标企业,给予制约;20xx年,与经济信息委共同主导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单信息在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税费减免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此外,主动宣传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税务、人社、法院等部门先后将信息应用到开展税费清查、社保查补、劳动用工清理等社会管理活动中,两江新区等经济开发区、各级政府应用到招商引资活动中,银行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中;倡导市场交易主体查询对方身份、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交易风险。

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社会信用意识大大增强,近两年企业信用网、联合征信系统内网访问量以及信用证明出具量每年呈几何数上升;二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试点领域的经济秩序明显改善,串标围标现象明显减少;三是社会管理程度明显增强,仅20xx年,市地税局在股权转让环节税费清查中查补增收税费48.6万元,人社局企业参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债务纠纷、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庆做法的启示

(一)建立强大的信息征集系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重庆市工商局利用现有的三级联网的业务系统资源,和掌握的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打造的重庆市联合征信系统,成为重庆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

(二)建立部门征信联动工作机制是关键

信用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信息征集、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信息的使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我国的信用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各个部门或系统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规定,信息开放非常有限。如检察院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住建部的施工企业的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信贷数据库,都严禁对本系统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门信息封闭加强信息征集整合,必须建立畅通征信联动工作机制。

(三)畅通的公开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础

畅通的`公开渠道是保证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从重庆的实践来看,多种公开渠道催生了社会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庆市工商局还将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延伸联合征信系统的网络触角,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公开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业务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脚点

将的信息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信用信息资源发挥社会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径。从重庆的实践来看,信息使用可以应用在“公共资源交易、国家优惠政策享受审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招商引资、行政许可以及政府日常监督管理”活动中,并通过“量化评分、一票否决、信用评级、信用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五)制度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信息征集、公开共享的工作规范,争取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写入市政府的《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办法》等业务规范性文件中,明确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招投标、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争取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发改委的支持,将信息征集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应用分别纳入市政府、纪检监察的工作督察范围,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征集、信息披露、信息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行。

三、工作建议

(一)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

当前,工商系统已经建立国家工商总局、省级局、地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五级联网系统,掌握着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资源,税务、社保等其他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对工商信息资源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在建立全国征信平台的建设上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建议工商总局争取工作主动,取得国务院支持,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国家信用信息资源库,在省级及省级以下,以工商局为中心,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省级信息资源分库,汇集到国家工商总局信息资源库,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源库。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反馈到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共享。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开展工作调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体系建设征集系统和信用信息库建设情况,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根据需求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征集目录、指标体系,实现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一盘棋。

(三)建立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

在当前我国部门信息公开有限的前提下,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形成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以促进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征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家立法立法进程,将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义务纳入法律范畴;二是将信息征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开展督察。

(四)强力推行信用信息在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篇5

张琴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总数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的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工业产值,实现了40%的利税,充分显示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又没有相应的担保体系为其进行融资担保,所以,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提高两个方面认识

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我们不能盲目夸大,在看到其有效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信用担保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作用的有限性,对它在近期的实际效果,也应作客观评价。作为政府推动和扶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主要作用是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银行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在担保的过程中,必然会有风险,因而发生代偿也就不可避免。但是,绝不能将是否发生代偿作为衡量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成败的标志。

实际上,担保体系实际作用的大小还取决两个方面。首先是信用担保体系的运行环境,信用担保受制于特定国家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商业习惯和经济发展阶段。许多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顺利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面临的较为完善的信用制度和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辅助系统。其次是中小企业微观组织制度的效率情况,进而中小企业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方面的实际进展情况。

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

明确并严格执行信用担保体系中企业的“市场准入资格”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中,不仅专业人员缺乏,而且微观经营管理和宏观监管都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担保机构不能一视同仁地对中小企业全体给予担保,而应对担保对象作慎重的、有计划的选择。为了减少担保风险,国外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都对担保对象的资格都做出了严格规定,对担保企业信誉度和发展前景进行严格的测评。所以必须建立科学而公正的测评机制,以保证信用担保体系的正常运作。

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共担风险 为了控制担保风险,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应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应由担保机构大包大揽。否则,就会引发银行的“道德风险”,即银行由于知道即使债务人违约,自己的贷款也不会遭受损失,因而放款以后就不再关注贷款的运用情况、可收回程度。为避免债权人随意转移风险,应让银行承担一定的贷款损失。

目前,在我国的担保实践中,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普遍地自行制定了担保合同文本,担保责任包括贷款本息、罚息等,既使担保机构缺乏协商的余地,又使商业银行疏于对企业的事前评估与事中监控。从国外的经验看,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通常分工协作,商业银行着重事中监控,担保机构重点是加强对企业的事前评估与事后追偿和处置。双方协调配合、共同

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

对担保金额进行控制,实行比例担保,有选择地采取一些反担保措施 由于中小企业的担保风险毕竟较大,故在担保金额的控制上一定要慎重,就目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的初期而言,一般控制在几十万元左右,最多几百万元,而且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和短期贷款进行担保。

根据国际经验,实行比例担保有利于加强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协作配合,也是分散与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另外,为防止被担保人随意逃废债务和转移风险,接受担保的企业也应向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额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担保体系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因此用于反担保的抵押或质押品的数额可适当降低。

积极推进配套改革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问题,而且是构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大问题;不仅仅是金融业务,而且是帮助银行分散金融风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不仅仅是政府的财政行为,而且是政府扶持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行为,所以,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涉及到地方财政、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的配套工作。因此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与其配套的改革,以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从国外的经验看,信用担保体系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担保机构应当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各项配套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信用担保机构能获得企业更多的信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另外,优质的配套服务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使其健康发展并不断发展壮大,担保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担保机构就可以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实现担保基金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对中小企业统一进行信用评级、财务诊断分析,便于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心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投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要。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篇6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信用理论,指出了信用对商品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温这一理论,对分析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现状,探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理论;中小企业信用;信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8-0012-0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对信用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重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信用的界定

信用不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原始话题,又是市场经济的现代命题,它是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也是经营者涉足社会的“通行证”。信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包括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借贷交易为核心的经济范畴。从经济范畴看,信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物资(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对此,马克思有明确的说法。一是马克思表示赞同地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图克.托马斯对《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资本的报酬。”[1]这表明信用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并且以偿还为条件。二是马克思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时,明确强调,信用是具有独特形式的价值运动。他说,“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2]因此,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进而当货币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时候,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经济行为。随着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3]当然,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求扩大再生产,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相互运动,这样,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就必然促使它转换成同社会再生产相适应的性质。

(二)信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信用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用制度既是商品经济运行矛盾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商品经济矛盾运动发展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客观上要求社会按照社会化规律组织生产。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单个资本受到限制,社会化生产要求突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金兆怀,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市场经济。进行资本积累,信用制度可加剧资本集中,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社会再生产起到助推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信用的发展,有利于资本集中,加速商品生产的竞争和资本流动,从而有利于在行业内部形成商品平均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平均利润。马克思认为,只有信用才永远起着资本转移的杠杆作用和均衡利润率的作用。第二,信用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量的资本在统一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一部分流通费用,受资本目的的支配,商品生产者总是尽可能减少流通费用,以增加剩余价值。信用的形成有利于生产者之间相互赊购商品,能够节约流通费用。第三,信用制度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股份公司是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4]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公司。第四,信用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信用发展使少数人可以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马克思在论述信用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起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分析了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社会生产的消极影响。第一,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信用突破需求的制约、拉动需求的增加,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表现为虚假信用,这样在再生产过程中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一旦经济发展中泡沫破裂,整个社会债务链破坏,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支付危机。第二,信用还容易导致对资源配置的失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信用,甚至把挥霍作为展现个人财富从而获得信贷的手段。这样就出现债务人不是把债务用于生产、创造财富,而是把它用于消费,自然就会出现许多应该是产业资本却在人们迅速致富的心理驱使下造成资本浪费。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严峻,信用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经营风险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用基础薄弱。众所周知,企业的自有财产是按照承诺偿还债务的信用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等,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企业信用基础十分脆弱。

2.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低。这里的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指部分业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表现在业务员私心过重,损公肥私思想作怪,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与客户相互勾结,使企业蒙受损失。二是业务素质低,敬业精神差,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不作深入调查和研究,随意将企业产品赊销给客户,遇到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差或恶意欠费的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的一种倾向是,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帐数量急剧增加、以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企业领导不是从根本上去加强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水平,而是从表面上去改变结算方式,只采用现金交易或信用证交易,以提高货款收回的保险系数。其结果是应收账款减少了,销售风险降低了,但是信用好的客户也受到不应有的牵连。久而久之,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种倾向是,企业只顾交易数量和提高销售额,不管对销售风险的控制,不管客户信用状况,只要有市场就大量赊销产品。虽然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但企业应收帐款及坏帐也增加了,以致企业销售越多,则亏损得也越多。这两种倾向都反映出企业治标不治本,没有信用管理意识或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4.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内部信用管理机构,还是沿用过去的机构模式。表现在有的企业将信用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上,表现为只负责结算和应收账款的记账上;也有的企业把企业信用管理放在销售部门,虽然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情况,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搞好与客户的关系,销售部门也不可能履行好信用管理应有的职能;还有的企业为了加大企业的清欠力度,专门设置了“清欠办”之类的部门,但由于一些职工本身素质低、敬业精神差,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不但不能完成工作,反而还与客户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使企业不该失去的客户也离开了企业,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5.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中小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是销售部门负责订货和发货,财务部门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应收账款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出现了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真空,风险失控。其二是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承包,既负责产品销售,又负责对客户清收货款,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有所进步,至少对应收账款有具体的责任人,但销售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销售产品,盲目赊销在所难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往往有其名无其实。其三是财务部门负责清收货款、销售部门负责定单和发货的模式,由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就要求大量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而销售部门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却要求采用赊销方式。这就必然会造成财务和销售两部门出现矛盾和冲突,财务部门控制严格,不利于销售部门开展工作;控制不严,这种管理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增强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其融资渠道、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创造和建设上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构成是单一业主制、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公司制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前两种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人格化;不具有法人地位的中小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制度决定了信用主体,企业制度有缺陷就难以培育可信赖的信用主体,管理有随意性就无诚信可言。因此,健全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是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必要选择。

2.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权不分,经营者和管理者同属一人,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非常大。首先,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的建立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领导者认识到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时,该项制度才会最终执行。其次,一个企业的形象是由它的员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其中经营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经营者个人的信用是企业信用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树立诚信的理念,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权益,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3.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信用形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将会越来越容易得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遵纪守法,遵守承诺,按时偿债,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首先,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其次,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再次,中小企业应该按时偿还银行的债务,严守与其他企业建立的合同,遵守承诺,不随意毁约,以获得社会大众的信赖。

4.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正确确立企业的发展前景。首先,中小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销售合格产品,才能在消费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能力及发展趋势,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策略,在公众面前显示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即使目前它的规模比较小,资本并不雄厚,但是它良好的前景会使银行、贸易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相信它将来能有偿还的能力,从而愿意贷款给它或者与它进行商务上的往来。

参考文献:

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7

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提升我国整体经济素质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实质是由两种力量支撑的, 一种是完善的法律体系, 它划分了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范围, 强制规范了各种社会活动行为准则。另一种就是信用机制, 是确保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运行的自律体系。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否有序对于现代市场经济能否顺利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中小企业普遍信用缺失, 整个市场就会处于无序状态。比如, 我国多年来,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发布虚假广告信息、偷税漏税、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等各种违法违章和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只有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从源头上消除失信、欺诈的根源, 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 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好转, 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市场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 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往往不对称。获取信息需要成本, 且其边际成本又是递增的。因此, 大部分交易并不是在获取充分的信息后才进行, 为了节省获取信息的成本, 不少消费者更多地依据商品的产地、生产商、品牌等决定是否购买某商品, 即依据企业信用来决定交易行为。在拥有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的环境下, 企业进行信用活动的交易费用 (出资获得征信公司提供的信用报告) 将大大降低, 而且征信公司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几乎可以满足企业所有的交易需要, 因此出于风险考虑而造成的机会成本问题也可以被妥善解决。对整个社会而言, 信用关系得以不断扩展, 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反之, 若是信用活动失序, 不仅会因交易费用大大增加而降低经济活动效率, 而且可能由于信用的中断而严重妨害经济效率。

3.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和增加社会投资。

企业信用良好, 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优, 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从而拉动市场需求。投资更是这样, 如果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 就会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难度和摩擦, 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信心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给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巨大损害。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按照信用原则进行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交往, 是全社会协调和谐的重要基础。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不仅关系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 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如果企业出现信用危机, 道德沦丧, 不仅会扰乱经济秩序, 而且将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扰乱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 失信行为已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破坏社会和谐的“毒瘤”。举凡制售有害食品、假药、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汇、骗贷、走私、逃债和非法集资, 招投标中的弄虚作假和“豆腐渣”工程, 商业领域的传销欺诈, 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所有现象, 几乎都与信用的缺失有关。近些年, 在一些重大欺诈案件中, 受害群众少则上万人, 多则百万人, 涉案金额动辄几亿、几十亿元,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失信现象当然也存在于大型企业, 但更多的是发生在中小企业。因此,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对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构建和谐社会, 不仅极为必要, 而且十分迫切。

(三) 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依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融资, 而融资以信用为基础。如果没有信用, 企业的生产活动就只能在自有资金狭小的范围内进行和维持, 就不可能吸纳社会资金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形不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

同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 主要表现在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 消费者满意的程度, 生产和管理成本的高低, 效益的大小, 市场占有率的多少等等。而这一切, 无不体现在企业信用上。企业有信, 就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顺利实施与相关企业的公平交易。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就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 调动和鼓舞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 一个无信的企业, 很难被社会和消费者所认可, 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 企业的信用等级与盈利状况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A级以上信用的企业中, 盈利的占69.3%, 而其他企业盈利的只占49.8%;反过来看, A级以上 (含A级) 信用的企业中, 亏损的只占17.8%, 而其他企业亏损的则占32.1%。这说明企业信用越好, 盈利状况就越好;盈利状况越好, 也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可见, 在市场竞争中, 是否守信的竞争比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产的竞争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不是单一的企业或政府行为, 而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多方联动, 抓住关键, 形成合力, 系统推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支撑体系是关键,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自律是核心, 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是必要条件, 建立信用行业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是保障措施。

(一) 抓好舆论导向, 营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

1. 要大力推广信用文化, 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

要把信用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信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信用观念。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信用教育, 普及信用文化与信用基本知识, 增强人们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 特别是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 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2. 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法制建设步伐, 为完善企业信用机制提供法律保障。

当前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规范征信机构、征信评估、征信数据等征信服务活动;二是扩大信用法律约束范围, 将所有中小企业纳入信用法制规范范围, 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报告法等;三是加快国家信用法律法规建设, 统一管理, 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四是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各级地方政府要按市场规律实施管理, 公正办事, 严格执法, 严厉打击各种逃债和失信行为, 严把信用关。

3. 要加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部门的协作。

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 政府是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的。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牵头来整合各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资源, 形成完整的企业信用体系。同时, 政府还应该发挥监管作用。

(二) 抓好制度建设,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支持体系

1. 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体系。

目前, 我国各种信用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机构中, 信息相对封闭, 数据开放程度低, 难以实现跨系统、跨行业的征信数据采集。必须进一步完善征信制度, 鼓励各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 政府部门和行业也要加快信用数据库建设, 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信息资源实现社会共享。

现阶段的做法可以有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 联合各行政单位,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优势,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 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仅掌握所有企业的基本资料, 并且能够较便利地跟踪企业的经营情况。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 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激励和监管工作。

2. 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为此, 一是要建立一整套适合中小企业、符合国际惯例的信用评级及企业信用鉴别的理论和方法, 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二是要不断提高信用评估水平。三是要规范信用评估行业竞争。政府部门的有关管理机构应加强管理职能, 规范竞争行为, 为信用评估行业提供管理和服务。要严格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信用评估行为, 严厉处罚违规现象, 整治评估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净化企业信用评估的环境。

3. 要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的不足, 一是在政府引导下, 从各方面扩充信用担保基金。政府预算中要为信用担保安排部分补偿资金, 建立紧急担保补偿机制;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入股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机构要实现商业化运作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积累资金, 实现滚动发展。二是加强信用担保机构与各级银行之间的协调合作, 实行风险按比例分摊的原则, 适当放大担保贷款的比例, 发展信用抵押担保。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双方应坚持扶持发展与风险防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要真实汇报企业经营情况和反担保条款, 担保机构也要实行事后监控, 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利用风险投资公司的优势, 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发展信用担保, 对投保企业进行跟踪监督管理。四是担保公司要尽量降低担保费用标准, 从对被担保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和加强信用监管上降低担保风险。

4. 要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能否真正建立。因此, 推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培育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应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适时公布政府部门拥有的企业信用记录, 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同时, 推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企业年检登记和信用管理体系、户籍与个人信用管理系统及质检、税务、海关等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逐步实现部门之间和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二是培育企业信用中介服务市场, 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平台, 尽快培养出一批信誉可靠的中介机构, 提高其评估、调查资信的可靠性, 提高其对社会披露信息的可信性。三是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 提高市场准人标准, 规范其经营行为, 严厉打击失信的中介机构, 建立正常的信用秩序。四是加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的建设, 积极推动信用中介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的建立, 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协调服务、行业自律的作用, 统一执业标准和行业道德规范, 加强信用中介服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加强业务培训, 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信用中介服务人才队伍。

(三) 强化企业信用自律, 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最大的受益者应该说是中小企业本身, 它为中小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强化中小企业的“自律”非常重要。

1. 要加紧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

主要包括信用管理机构职责及工作制度、企业员工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等, 并强化措施, 抓好落实。还应根据实施的情况, 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使其成为企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要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或职能。

企业设立信用管理机构时, 需要配备熟悉业务、法律、财务、计算机等知识的专业人才, 并积极开发、引进信用管理软件, 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对于没有实力成立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的中小企业, 或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信用管理的企业,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使用专门的信用管理顾问公司的外包服务, 进行信用调查。

3. 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

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 从客户开发、合同签订、货物发运直到货款回收, 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信用风险, 所以在各环节都应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尽量避免商业信用违约行为的发生, 促进市场秩序运行。

(四) 加大信用监管力度, 建立有效的分类监管和激励惩戒机制

1. 按照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监管。

分类监管就是针对不同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对守信企业实行信誉服务和指导扶持为主, 对警示企业实行规范管理为主, 对失信企业实行强化监督为主, 以达到惩罚失信者、警示违约者、保护守信者的目的, 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2. 要健全失信约束与惩罚机制。

一是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 二是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商务惩戒作用。对不讲信用拖欠贷款、货款现象严重及故意逃废贷款本息的企业, 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予以公开发布, 各商业银行停止对其授信和开设新户, 工商管理部门对其不予通过工商年检, 税务部门不为其办理税务登记;同时, 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采取相应制裁措施。使政府部门对企业信用的监管与市场机制所发挥的商务监督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合理有效的全方位失信约束惩戒机制。

3. 建立和完善守信激励机制。

在对失信者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 还应该对守信者进行激励, 改变守信与失信两种行为方式的机会成本, 使守信者获得公允回报。一是制定行政措施为守信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如在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中, 向守信企业倾斜。二是制定行政措施给予守信企业更多的经营便利。同时, 运用各项政策工具, 补偿中小企业在利用社会性信用服务方面的成本。

摘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提升我国整体经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该通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支撑体系、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自律、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和建立信用行业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 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篇8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工商企业是市场经济下各种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形成的信用档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经济制度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是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把工商企业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和应当保密的档案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工商企业应依法履行的义务。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是指和企业及其法人的基本情况、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关的文件材料的总和,集中体现出企业在市场行为过程中的可信度、公信度和诚实信用的综合竞争力,是证实企业是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或有无违法违约、欺诈、拖欠及逃避债务等行为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工商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信用最直接的证明,有了它不但可以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也可以使信用企业赢得其应有的经济利润。如果企业抢先一步,早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筹,占得先机。因此,工商企业建立档案,特别是建立信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加强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创建工作,对建设社会诚信环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工商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1.1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完整、齐全、真实的企业经济行为材料,是判断和评价企业信用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企业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约束、信用担保等配套体系的建立,都要依赖于企业信用档案。

1.2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助于组织了解企业的有关情况,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与企业有来往的组织或个人而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有利于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的有关情况。通过企业信用档案,了解企业的经营资质、业绩、历史、诚信状况等,有助于消除市场上信息不对等的状况,保护组织或个人的合法权益。与一些组织或个人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诚信基础,合作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企业信用档案在信用大环境下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信用档案准确记载企业生产产品状况,为企业赢得市场商机;第二,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需要;第三,企业信用档案是提升企业经营者社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的需要;第四,企业信用档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1.3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工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信用档案可以帮助企业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管理,褒奖遵守诚信的企业,处罚不守诚信的企业,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档案在其利用过程中,因与其他档案性质不同,展现出了一些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3.1 针对性强。从企业信用档案利用过程中所服务的对象来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由名称可以看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的性质就是为了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工商部门的职能一方面决定了它管辖和治理的范围限于在市场中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户,而另一方面却也形成了其在规范企业行为、治理市场活动方面的专业优势。

1.3.2 影响范围广。从企业信用档案在其利用过程中所服务的对象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与社会的每一方面都息息相关,影响着处在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活动主体。

1.3.3 资源共享的同时能够保护工商企业的商业机密。从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方式来看,在利用企业信用档案的过程中具有共享性和保护性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上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能获取企业的基本信息,在法定的规范程序下还可获得相关的信用信息,并以此作出信用决策,可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信用档案中的某些内容又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如企业资产状况、企业的交易活动、法人的个人资料等,具有一定的机密性,不宜对外公布利用。[2]

2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基本内容

企业信用档案从形成渠道看,可分为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直接信息是指企业自身活动中形成的信用材料,如企业基本情况、资产状况、借还贷记录、纳税记录、会计报表等;间接信息是与企业相关的单位形成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材料,如工商、税务、金融、质量认证等部门关于企业经营、纳税、贷款产品质量等记录以及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评价。

从具体内涵看,主要包括企业资本信用档案、商业信用档案、管理信用档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资本信用档案,主要指企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投资款,按期归还各种借款本息,按公司章程向投资者分配股利;企业的贷款记录,贷款方式、作用,还款情况;担保单位、金额、期限等情况记录等。第二,商业信用档案,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进行商业欺诈,按时向购货方供货,以及产品质量记录,产品质量标准、状况等。第三,管理信用档案,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执行各项合同、协议,按期交税等记录。[3]

3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3.1 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工商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应该更加重视信用问题。只有充分在思想上重视,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无视信用的落后观念,才能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规范的企业信用档案体系,达到国家强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当前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各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到科学筹划,精心组织,以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信用档案意识淡薄,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各种会议和培训,加强宣传,营造重信用、讲信用、守信用的舆论氛围。努力增强职工的“信用档案”意识,促使企业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这也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和切入点。[4]

3.2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可与业务档案统一管理,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由于信用档案的来源广泛,它不完全由企业自主产生,因而一定要把好“收集关”,收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内部收集与外部收集相结合,使来自政府管理机关、银行、税务、审计等外部生成的信用档案不至于流失;2.注意集中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强调随时收集;3.注意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相结合,特别注意发挥企业兼职档案员的作用。

3.3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工商企业信用档案,首先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制度,以此促进企业信用档案有序管理和依法移交。制度制定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信用档案管理原则、信用档案的形成和归档、信用档案的开发、信用档案的利用等作出规定。培育良好市场信用体系的核心是要建立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的制约机制,确保契约主体权利不受侵害。各有关企业要按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4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安全维护。工商企业信用档案中,有些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法保护范畴,因此在提供信用档案利用时,注意保护好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利益。只有经过授权的机构,才可以利用信用档案,同时,根据各个授权机构的不同权限和特定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层次的信用档案。要在保护好隐私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好企业信用档案信息。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后就要依照法律的各项规定合理公开。当前,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公众最主要的疑问聚集在企业信用档案利用是否会侵犯隐私权。企业信用档案中披露的信息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收入信息和名誉内容,记录企业的优良行为和不良行为,而这些信息通常被人们视为隐私不愿意公开,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合理披露企业信用档案,在保护好隐私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用档案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凤娟,白爽.对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8(2).

[2]赵惠,尚珊.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6).

[3]李玮.对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3 (2).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篇9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和基础工作,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托企业征信系统,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为此,人民银行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等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通知》要求,我中心支行克服困难,积极努力做好试点期间的信息采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对该想工作也感受良多。本文着重就如何继续推动此项工作、确保工作的持续性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试点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协调,成立机构。根据《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支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及时成立以中支分管副行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经委领导及市级各金融机构分管行长等为成员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工商、税务等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落实了责任部门。

(二)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接通知后,我中支及时进行了转发,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落实。全市共分解落实征集任务1000多份,同时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各金融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工作。

(三)多措并举,多渠道出击,切实做好信息征集工作。

在信息征集过程中,我们在积极依托商业银行主渠道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多渠道出击,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直接通过工业经济局征集。如温岭支行与市工业经济局联合发文通知,将征集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乡镇加以填报落实,具体要求各乡镇的工办、经贸办等部门负责落实。市工业经济局负责指导、催收。二是通过工业经济局提取中小企业名单。如临海支行到工业经济局收集规模上工业企业和2006临海市重点培育中小企业清单,对未进行逐户建档统计的规模下企业,由工业经济局布置乡镇企业办进行统计,然后通过征信管理系统和账户系统进行查询筛选分解。三是通过工商部门拷贝中小企业清单。如临海支行经与工商局联系后,直接到工商局获取工商登记资料,将全辖当前仍登记有效的所有企业清单资料进行备份,然后再选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四是中支领导亲自督办。如中支本级对征集工作不力的金融机构由中支分管行长直接打电话告之;又如温岭支行由行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到乡镇工业发达的金融机构网点抓落实工作,以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五是台州中支本级在发现各金融机构收集的征集表中存在大量的有卡企业后,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先由金融机构尽可能多地收集认为无货款卡的企业的详细清单,交我中支核实后再返回各金融机构,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征集,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征集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结回顾试点工作,我们克服了人少任务重、商业银行不积极、中小企业不支持、不配合等诸多困难,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全市共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200多家,其中已纳入中小企业档案900多家,超额完成试点期间的征集任务。虽然我们通过努力,很好地完成了试点期间的工作任务,但我们感到工作难度很大,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难以持续推动。

(一)企业对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征集的对象确定为已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尚未与银行发生贷款关系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当前还没有信贷

需求,再加上征集根据企业自愿的原则,造成企业态度不积极或不愿填报。

(二)商业银行配合不力。商业银行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到位,认为是在帮人民银行工作,抱应付的工作态度,对布置的征集任务大打折扣,工作质量不高,一度时期曾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度。

(三)相关部门信息采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虽然我们积极推动建立了工作联动协调机制,但在实际工作操作中相关部门的态度也不积极,配合不力。

(四)人行缺乏有效手段。一方面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对相关部门缺乏行政上的管理和制约手段,另一方面又没有按照市场化去运作,基层人行工作很难开展。

(五)征集方法有待改进和调整。按照当前的工作方案,三年内完成建立所有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工作任务,并且要求每半年更新一次信息,这在当前人行的现实条件下根本无法做到。从我中支的实际看,全市有几万家中小企业,而工作人员不到10人,即使不考虑采集工作的难度,就是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也根本无法完成。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府、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等社会个方面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政府首先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支持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教育宣传,让全社会包括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运行暗箱操作,这是制约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的重要方面。当前急需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支撑点;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建立各种相关的社会信用中介,健全社会公证机制,实现一个完善的信息生产和传递系统的建立。通过信息分享来改变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广大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弱,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各类中小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认清信用缺失对社会与企业的危害;从宏观来看,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也使得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提高,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微观来看,信用缺失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民间资本的启动,束缚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教育广大中小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制定信用发展战略,加强信用管理,形成全员重视、全方位普及、全过程实施的信用管理,重塑中小企业信用形象,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增强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应从总行层面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商业银行总行的协调机制,条条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使基层部门有规可依,便于工作的沟通和配合。

上一篇:聚散两依依诗词鉴赏下一篇:互动投影系统使用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