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2024-06-18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共12篇)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1

摘要:结合实际,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和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正如伟人毛主席所说,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煤炭企业何尝不是一支军队呢?矿井要生存、想发展、求辉煌能没有文化吗?可见, 企业文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傻、大、黑、粗这几个字历来是我们煤矿工人的代名词, 基础素质差, 文化底子薄就是对大多数矿工的准确定义。一般的煤矿, 技校毕业生都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能干活就是好样的, 文化低点无所谓。近些年来,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光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是不行的, 原来的“老底子”已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用企业文化感染并改变矿井面貌, 大力倡导“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全新理念。

矿井生产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文化的辅佐、为文化所决定。看看我们周围的企业, 有的逐渐走上规模, 有的破产、只剩下一片废墟, 完全不同的命运?为此我们首先要对企业文化有这样的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存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千万不要看成是软功, 是可有可无的。

每个煤矿企业都具有她独特的文化。所不同的是, 创业期的文化容易被我们忽视, 成熟期的文化容易被我们重视。因此, 我们应当对创业期的文化加以正确引导, 对成熟期的文化加以不断深造。引导或者深造得法的文化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通过这种凝聚力作用于全体员工, 也就产生了创造力, 从而间接地推动矿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时, 如果我们能用发展了的经济来反哺文化建设, 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矿井先天文化是基础, 后天文化是关键。打好基础, 做好关键性工作实际上等于做好了企业文化工作。先天文化包括管理文化、员工文化。管理者的文化素质、从业经验、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等在矿井先天文化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由此构成了以管理文化为核心的先天文化。先天文化推动矿井塑造后天文化, 后天文化促进企业先天文化脱胎换骨, 这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使矿井后天文化逐步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 (员工) 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做好人的工作, 要做好人的工作, 还得有一种发展人的机制和一套发展人的制度, 这些机制、制度事关企业文化建设成败。我们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和各个目标按规划、分步骤, 全面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这就需要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 我们的矿井才能文化起来, 我们的员工才能精神起来!

鉴于企业文化是一味中药, 所以, 企业文化建设对矿井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那么立竿见影。人力资源管理做的是务实性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做的是“务虚性”工作。因此, 在矿井建设文化时, 应注意虚实结合、密切配合;既不要急功近利, 又不能浮躁冒进。要知道, 西药治标, 中药的效用永远没有西药来得快, 但中药治本,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矿井发展过程中一种很好的“免疫力”, 强大的推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2

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建设即对品牌进行的设计、宣传、维护的行为和努力。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文化就是品牌的灵魂,对文化的建设就是在塑造品牌灵魂,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此至简科技小编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品牌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品牌,都是塑造企业影响力、控制力、领导地位的有力武器。它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与兴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都是企业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人员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的综合反映。而品牌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它的主要特征是与用户共鸣和推动企业的价值取向。现代,国际着名的品牌每到一个地方,都实行文化本土化战略,意以把当地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品牌中,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从而促使用户视其品牌为生活的一部分。总之,企业文化就是品牌的精神力量、品牌价值的核心。

实践表明,知名的品牌都是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的。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与品牌,是没有生命、灵魂、气质的,终归昙花一现。因为一个真正的品牌,是企业给用户的心理感受、心理认同和精神价值,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的满足。实质上,企业给用户的这种精神满足,就是企业品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正因为这种文化内涵,使得品牌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成为企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反之,如果一个品牌,缺少文化底蕴,缺失精神价值,再独特再优秀的产品,都是能够被拷贝的,也将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不堪一击。因此,只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生产、产品之中,才会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扩大品牌价值的资源,也才会有高质量的品牌。

二、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只是一个名字、一种符号,而是企业精神的象征,是企业文化与理念的体现。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它时刻传播着企业的精神文化、道德伦理、哲学理念等,展示着企业的形象,表征着企业的素质与实力。同时,企业文化通过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以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其中,企业文化的传播,也在不断丰富着品牌的内涵、提升着品牌的价值。此外,一个卓越的品牌所传播的,必然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一个劣质的品牌所传播的,必然是一种劣质的文化。这也就说,以优秀文化为支撑的品牌的传播,它展现了企业的独特文化的魅力,也促进着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良好形象的树立;反之,则不利于产品销售,甚至会造成整个企业的动荡与灭亡。因此,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首先就要打造企业的优秀文化。

三、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先行

事实上,品牌与企业文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企业不能没有文化,产品不能没有文化,品牌不能没有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建设是苍白无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去创品牌,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建设得越宏伟壮观越容易倒塌。尤其是在商业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力,来提升品牌力,适应这种竞争局面。未来,企业也只有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才可得到世人的瞩目和用户的青睐,获得长足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3

关键词 佛山陶瓷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

1引 言

节能降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将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的奋斗目标。陶瓷工业是各行业中的耗能大户之一,其能源利用率仅为28~3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只有实行清洁生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国陶瓷产品的国际化。

2清洁生产的涵义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提法,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用污染预防的战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联合国环境署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其中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及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力求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末端治理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率低、产污量大、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强化企业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的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和处置。此外, 清洁生产还体现了另外两层含义, 即可持续性: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地、不断地持续进行的过程;防止污染物转移:将气、水、土地等环境介质作为一个整体,避免末端治理中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转移。

3陶瓷行业的清洁生产

3.1 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提倡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它强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在内的所有员工在经济观念、环境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同时,清洁生产还可有效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陶瓷产品的生产,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陶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是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还对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它通过把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它强调污染在产生之前就给予削减,即实现产品在其生产过程、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一主动行动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再次,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对保护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清洁生产是提高陶瓷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开展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实现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它将给陶瓷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对我国已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219家企业调查发现,获得的总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由此可见,陶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造福社会,更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2 佛山陶瓷行业的环境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陶瓷生产的第一大国,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与出口额均居世界前列。佛山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卫生陶瓷集散中心,陶瓷产业及配套产业的生产总值约为300亿元,建筑陶瓷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全国总产量的50%,并已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产业链。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紧缺,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可见走清洁生产之路已成为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陶瓷产业的必然选择。

目前,佛山地区聚集了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200余家,拥有1000多条生产线,而中小型陶瓷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还比较陈旧,按照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需要对原有的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陶瓷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城市的郊区,污染点多面广,既是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户,又是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对企业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以致严重影响陶瓷行业的整体形象。陶瓷企业使用的燃料主要包括重油、柴油、水煤气等,产生的废气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废水、废弃物等,对大气环境、河流及土地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已成为环保部门重点治理的对象。最近,南海罗村专门针对污染较大的玻璃和陶瓷企业作出了搬迁决定,要求辖区内42家陶瓷生产企业中污染环境最为严重的19家在两年半内实现产业转移,并不再引入生产性陶瓷项目,现有企业土地租期满后也不予续约,逐步实现产业转移。由此可见,在佛山陶瓷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已刻不容缓。

3.3 佛山陶瓷清洁生产园呼之欲出

随着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佛山市禅城区政府计划在南庄镇建立一个2800亩的陶瓷清洁生产园示范区,引导陶瓷产业升级发展,降低企业污染。并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佛山陶瓷清洁生产园区规划草案》进行论证。根据规划,该园区将以现代化工业区与研发基地、生态型示范区、新型城市景观区相融合的规划理念,在保证对地方经济拉动的基础上,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统一。园内配套设施包括文化活动中心、门诊部、百货店、垃圾转运站等,将可容纳40~50条陶瓷生产线,如果控制好入园门槛,全部生产高档墙地砖的话,年产值可达40~60亿元,相当于用2800亩的土地再造出半个南庄经济。规划中的陶瓷清洁生产园将只允许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进园的陶瓷企业也必须实施清洁生产。业内有关人士认为,清洁生产园在带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的同时,将改变陶瓷行业高污染的形象。

最近,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还在南庄、石湾、祖庙、张槎“一镇三街”组织举办了清洁生产专题培训班,引导当地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有关负责人表示,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当前禅城一项重要任务,今后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限制和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4 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

4.1 陶瓷企业主要污染物

陶瓷企业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弃物等。

废水主要来自原料与釉料的制备以及地面冲洗,还有就是喷雾干燥塔冲洗水和瓷砖抛光冷却水等,这些废水大多直接排放或稍作沉淀处理后即排放。据统计,一条年产100万m2墙地砖的生产线,每天可产生120t废水,这些废水中除含有大量难以自然沉淀的固体悬浮物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铅、镉、汞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

废气主要包括高温烟气和粉尘,包括窑炉燃烧产生的烟气污染物SO2、NOx、CO和固相烟尘等。SO2是燃料中的硫在燃烧时氧化的产物,在空气中遇水成硫酸雾,其毒性比单纯的SO2高10倍。NOx主要在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其生成速度与燃烧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及氧、氮浓度有关。烟尘的主要污染物是碳黑,它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粉尘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包括原料制备、成形、施釉、干燥、烧成、检选、包装等过程,如:原料的破碎和粉碎、筛分、配料、成形施釉、修坯以及各种运输过程。粉尘高的部位是干轮碾、喷雾塔出料口、自动压砖机、配料等部位,对这些部位的防尘、除尘应成为工作重点。

固体废弃物包括生产各个工序产生的废品、废模及废匣缽、废泥渣等,根据废品产生工序的不同,可分为生坯废品、施釉废品、素烧废品、烧成废品等。废匣缽来自有匣烧成车间,主要是由于破损、粘连等原因失去原有强度、器型等,最终成为废匣缽。废泥渣包括废泥和废渣,废泥是指废水沉淀物,分含色釉料废泥和不含色釉料废泥两种,废渣主要是瓷砖抛光磨边产生的,其成分主要是砂轮磨料中的碳化硅、碱金属化合物及可溶性盐类。

4.2 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4.2.1采用新工艺技术和设备

采用新工艺技术和设备是陶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目前陶瓷企业的原料加工主要采用湿法球磨工艺,该技术能耗较大,采用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的连续式球磨技术和干法制粉技术已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并已开始在陶瓷原料制备中应用。连续式球磨产量大,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地、节能和提高效率,是原料厂和大型陶瓷厂值得推广的技术。干法制粉则以其节能显著而引起广泛关注,据悉,应用国内研制的干法制粉技术生产釉面砖可节约投资30%,节电30%~50%,节热70%~80%,节水70%~75%,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作为能耗比较高的陶瓷行业,要尽量采用洁净的气体燃料,还必须对引起大气污染的工业窑炉进行技术改造,选择节能型设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烟尘处理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减少SO2、NOx的排放。

使用大吨位球磨机、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实现一机一窑,采用耐高温轻质耐火材料和新型涂料、利用辊道窑的余热(冷却带或排烟废气)来解决干燥的热源,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加快干燥速度等新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高品质、高档次的产品,还能大大减少生产中的能耗,实现清洁生产。

4.2.2 综合利用资源

陶瓷企业可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的原料,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减少原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染。另外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废料制造具有环保功能的墙地砖,如渗水砖、隔音砖、节能砖、可以再循环使用及可降解的墙地砖等,拓宽了陶瓷生产原材料的来源。目前,利用炼铁矿渣作为主要原料已成功生产出特黑矿渣抛光砖、炉面板等产品。陶瓷废次品经处理使用后,可大量节约填埋陶瓷垃圾所需的宝贵土地资源。此外,采用红坯原料和其他低质材料做陶瓷坯体,可以大大拓宽陶瓷行业的发展领域。

在废水循环利用方面,可设置陶瓷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后的清水可以重复利用,而沉淀污泥可压滤脱水制成泥饼,重新用作制陶原料。据了解,东鹏陶瓷公司曾通过设备改造和水循环系统完善,对能使用循环水的设备、生产工序都布置了循环水管道,循环水用量达到生产线总用水量的70%,每条抛光砖生产线一年节约水费100多万元。同时,在烧成前产生的所有废料、余料、烂坯全部回收利用,烧成后的烂砖、废品,一方面进行切割、拼花再利用,利用率达到60%以上,余下无法利用的卖给混凝土搅拌公司用作填料,这样,既环保又增效。

4.2.3严格清洁生产过程控制

要实施清洁生产,必须严格清洁生产的过程控制。如搞好陶瓷材料在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的密封处理可大大减少灰尘在环境中的飞扬、损失;把废烟气、窑车底、和冷却带的余热全部抽去利用,则解决了原料的干燥、半成品铺贴后干燥、成品干燥、热空气助燃和职工洗热水澡的问题。陶瓷企业应从原材料加工开始,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各个工序、环节的物、能、废进行数据收集、统计、衡算和原因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例如,在降低物耗方面,必须查找出生产流程中跑、冒、滴、漏较大的许多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

在窑炉维修改造时,应选用优质保温材料,提高窑炉的整体保温性能;使用高压节能燃油雾化喷枪;将高温烧成窑的烟气、热风导入干燥窑进行余热再循环利用,节约燃油和减少燃烧废气排放量。还可将球磨机石内衬改造为高铝内衬,天然球石更换为高、中铝球石,增大球磨机的有效产能。此外,还可将变频技术引用到陶瓷生产中的大功率电机上,利用变频器的节能效果降低能耗。

4.2.4减少污染物排放

陶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改变有毒、有害原料以及有污染的生产环境,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威胁。另外,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企业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5结 语

佛山传统的陶瓷企业要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形象,保证陶瓷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清洁生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佛山的多数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的水平还较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技术和设备、综合利用资源、严格清洁生产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途径来推动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简润桐,吴细桂.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现状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思路[J]. 佛山陶瓷,2007,7:21~24

2 夏 清,杨梦吟.论建筑卫生陶瓷的清洁生产[J].佛山陶瓷,2003,7(77):1~3

3 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教材,2001

4 华厦陶瓷网,http://www.chinachina.net/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4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推崇的首要准则, 建立健全全社会和各行业的诚信管理体系, 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是指企业信用信息的积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企业信用主要反映企业在公路工程承揽及承建等经济活动中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由于公路建设市场中存在的失信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国家巨额资金的浪费, 影响了国家交通建设资金投资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交通行业人员和政府的形象, 所以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诚信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目前, 公路施工企业层次较多, 素质参差不齐, 各自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不断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暴露出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秩序混乱、企业信用缺失等弊端。如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有的企业提供虚假的业绩材料和主要技术人员虚假的资历履历材料, 以图蒙混通过投标资格预审关口。有的企业不惜采用不正当手段, 拉拢腐蚀招标人员, 通过地下交易, 共谋暗箱操作, 操纵招投标, 非法获取中标资格。有的施工企业成功中标, 但在进场组织过程中却不能信守合同, 严格履约, 无论是主要技术人员状况、自检体系建设, 还是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 都与投标时的承诺有较大差异。还有个别企业将企业资质非法借用给低资质企业, 或将部分主体工程非法分包或转包给不具有承建资格的施工单位, 从中抽取管理费用。如上种种信用缺失现象, 尽管是少数企业所为, 但却搅乱了公路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

二、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内因

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是其目的, 但部分企业以诚信缺失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体现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围标、串标、虚报谎报工程量、偷工减料、盲目无理提出变更、拖欠民工工资、拖欠供货商货款、采购低价不合格材料以次充好等行为。

2、部分企业盲目扩张, 内部技术、人员、设备、资金难以维系。

反映在中标后人员到位率低、资质下降、设备到位率低、设备老化且完好率低、自有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

3、无序竞争、恶意报价、低价中标。

表现为:投标主观意图不正确;缺乏对项目的分析了解;经济分析不到位。当前建设市场竞争激烈, 施工企业为了资质业绩, 为了企业生存, 缺乏理性, 低价投标, 出现“中标死亏, 不中标亏死”的状况。

4、部分企业改制后, 法人治理结构不

完善, 经营管理理念混乱, 提出所谓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大量使用劳务、协作队伍并采用以包代管的方式。

5、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个人素质不高, “自觉违反”建设市场诚信。

(二) 公路建设企业诚信缺失的外因

1、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发展快、规模大。

我国的施工、监理队伍现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形成“供不应求、良莠不齐”的状态, 结果在履行合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2、建设市场不完善, 市场竞争激烈。

诚信意识不强, 某些方面有法不依或无法可依。招投标办法的设计是倾向低价中标, 而投标人就采用各种手段先争取低价中标, 然后在施工中想方设法要求增加费用。

3、有些招标条件要求高, 招标单位期望值过高。

有的招标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或承包人较难办到, 而投标人随意承诺, 以总公司名义中标, 而实际派驻项目部的人员则以差充优、以低代高, 造成不能全面履约。

4、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

市场缺乏公信力, 监管惩处力度不够, 失信行为被发现率、采集率、公布率不高, 造成信息不对称, 时效性差, “用户”难以辨别, 一旦形成要约, 纠偏清理成本高。

三、构建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作用

诚信体系建设需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予以规范, 需通过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督管理予以推动, 但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最具基础性的作用。规范的公路建设市场所构筑的是以合同为纽带、以信用为保障的资源配置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企业可以真正享有公平和有效率的竞争, 使诚实守信的行为在市场中得到应有的效益回报。因此, 企业要为创造这一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企业应首先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在内部培养诚实的企业精神, 培育新的信用文化, 使诚信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

企业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当然, 信用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在其初级阶段, 企业需要投入, 而这种投入在信用建立起来之前是很少能获得收益的。如为履行合同约定, 企业就要按照标书规定配置齐全施工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为获得良好的工程业绩, 企业就要真正建立完善的施工自检体系, 对自检出的质量问题积极予以处理, 主动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企业之间或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要通过信用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 减少和消除因各自信息不对称或故意所带来的拖欠资金和利益分配不平衡等纠纷。

只有各企业坚持信用自律及诚实自觉的经营行为, 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就具有了内在动因, 就为培育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要有政府推动作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 在公路建设领域, 不能只期望通过企业的自律构建诚信体系, 而应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由交通主管部门或通过其委托的建设市场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一)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法规和制度。

按照公路建设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 在原有法规制度基础上, 围绕企业的经营行为, 对涉及公路建设企业的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合同履行、执业动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制定、修订和完善, 健全规范企业诚信行为的法规体系, 建立起守信为本、失信惩戒机制, 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二) 确定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及等级。

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 要建立起科学、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 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逐项予以量化, 赋予信用分值;同时, 根据企业的信用程度合理界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为社会各相关监督部门对企业实施信用评定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三) 培育发展独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推动企业信用管理逐步向“市场运作”方向过渡, 目前要不断培育和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由其专门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信用等级评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具有独立性, 完全按市场化运营。

(四) 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在企业信用管理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过程中,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行业监督, 严格管理, 促进公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的尽快形成。即便在企业诚信体系形成之后, 交通部门仍需对企业的诚信状况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状况予以实时监督。

参考文献

[1]丁正祥.构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信用评价体系的思考[J].交通标准化, 2005.2.

[2]高凌云, 程敏, 徐海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6.

[3]杨芳国.促进公路建设企业构建诚信体系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 2005.5.

建立企业“问责制”势在必行 篇5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朝煊

随着政府对“非典”、煤矿、火灾等重大责任事故的追查和惩罚,“行政问责制”悄然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有咎必辞、有责必究、有过必罚的行政惯例也成为中国官场文化的新内容。所谓“问责制”,意指行政领导干部的下级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或其所管辖的单位、事务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时,组织应对其实施问责,要求领导干部本人对相关事宜进行解释、剖析,就自己在其中有无责任、什么责任、责任大小等问题向组织作出说明,组织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处理。

作为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引入问责制,我想,对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强化企业的全面管理,亦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促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明确领导者或管理团队需要改变或改善的经营目标,避免“人人谈目标、人人不负责”的尴尬局面;可以消除领袖崇拜论的泛滥,使功不抵过也成为衡量企业管理者的一种评估理念;可以阶段性预警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避免最终不可救药、一命呜呼。使用问责制这个“铁手腕”,切实改变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不光看说的怎么样,更要看做的如何。问责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约束和警戒,启迪和教育乃制度的首要作用。所以问责制的根本意义不只是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作用。

而结合长城的现状,我认为建立问责制更是势在必行。我不止一次地批评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摆脱不了官僚作风,浮在面上干事,或者用人不当、效能低下、执行不力、盲目决策等等,或隐或显表现出来,成为管理的要害以及企业良性发展的枷锁。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乱作为”,即不经民主决策而私自拍板,不按制度、程序办事,甚至带头违规、违纪等;二是“不作为”,认为多管不如少管,少管不如不管,或者浮在表面,办事不认真,不深入,不得力,抑或庸碌无能,不思进取,绩效平平。从这个意义上讲,问责制问责的对象就不仅指过失行为,也包含严重的不作为行为。企业必须树立一种“无功即是过,平庸就是错”、“有错问责,无为问责”、“为者负其责,言者负其责”的问责文化氛围。只有经得起问责的领导干部,才是有益于长城的好干部。

以往,我们的管理者工作失控,造成企业损失,大不了挨一顿批评数落外加一句“下不为例”抑或“吸取教训”便草草了事。难道员工的过错就理应由老板来“买单”、交“学费”,企业注定要长期在“吸取教训”中不断轮回反复?一错可以,屡错不可原谅;小错可犯,大错岂能姑息!

领导者当恪尽职守,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效其忠。有过错就要追究,有责任就要承担。新的“官场文化”提倡“引咎辞职”,我们不一定照搬,可以把握尺度。有些只要他态度诚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并加以改进,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经济惩罚或行政处罚来代替。而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严重的个例,则应当启动引咎辞职的按钮,让那些未能尽职尽责的干部主动下台,一方面是照顾其面子(总比被公司辞退好),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能上庸下,激浊扬清。倘若碰到缺乏自知之明、有咎不辞者,怎么办?我看只有挥泪斩马谡!如何取舍?如何区别对待?这是管理的平衡问题。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所以谈问责制,除了要问当事人的责之外,还要问其主管领导的责。譬如我们的某个项目质量失控,我们首先想到这是施工队的过失,工队长是第一责任人;但施工主管和项目经理系工队的直接领导,同样难辞其咎,而且责任更大;而主管副总或总工程师虽然并不直接参与项目管理,但作为生产线的最高指挥官,由于用人不当且缺乏检查、监督而造成工作失控,也要负连带责任。又比如,工地下料单,本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的项目经理却不重视,迟下单、下错单是常有的事,随意性很大。有时一宗主材重复下单,大大加重成本,并造成供货紧张,影响进度;有的则是乱下单,结果材料剩余,大量积压,严重浪费。这种极不负责的行为,自然要追究工程主管及项目经理的直接责任,情节严重的连主管副总也难逃干系。同理,项目资金失控,项目财务和审计人员应负直接责任,项目经理、审计部经理和财务总监也要成为问责对象;员工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贪污、受贿,公司一向严惩不贷,领导责任更加重大。所以为什么现在地方发生矿难、火灾等重大事故,连市级、省级政府主管官员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问责制的功能就在于此。

企业如何建立问责制?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首先,问责制不在“人”而在“制”。也许有人会说:你上级自然可以问下级的责,那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我有时也难免犯错,谁来问我的责呢?一样可以问,谁问?企业的制度,企业所有的员工和管理者,都可以置疑,都可以问责。只有下级也敢向上级问责,员工可以向老板问责的文化,才是真正良好的问责文化。我们讲企业要“法治”不要“人治”,所以真正的问责制一定要实现制度问责,群众问责,民主问责,而不是仅仅指老板对员工或上级对下级的问责。这就需要调动广大员工监督管理者的积极性,“自下而上”构建起庞大的监督网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其次,要强化“硬管理”和“软管理”。所谓“硬管理”,就是要加强问责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奖惩分明,杜绝扯皮、推诿现象。要建立取消奖金、降薪降职甚至引咎辞职等惩处机制,并强化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同时,要加强监督、审计与考核,不以成绩掩过错,不唯“数字”论英雄,用“制度权力”代替“个人权力”,让失职、无为者坐立不安。“软管理”,就是要积极营造实行问责制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企业内刊(《长城装饰》月报)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监督作用,不要一味地为领导、企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要勇于犯言直谏,提倡说实话,干实事,敢于正视问题,揭露疮疤。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6

备受业界关注的稀土产业政策不久或将出台。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包头举行的稀土产业论坛上透露,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力求早日颁布执行。业内人士就此解读为,由于稀土在国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将加强稀土产业的控制和规范,原料供应预期将趋向紧张,减量增效后,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提升,相关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

政策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苗圩指出,中国稀土工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三是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四是出口管理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要加强行业运行监管,从开采、冶炼、销售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稀土开采,生产计划专家审查制度,研究制定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稀土产业通过招标转让等手段,将矿业权有偿转让给具有较强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集团。另外,还要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防止资源流失,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稀土开发应用工作的支持,推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稀土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能源环境、国防军工等10多个领域的40多个行业,是当今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稀土资源丰富,可用储备占世界50%左右,但资源分布比较分散。

按照《稀土规划》,中国稀土矿分为南,北,西三大区,轻稀土将重点发展内蒙古和四川,有条件地发展山东:重稀土则重点发展江西,广东和福建。在开采上,将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2009~2015年,每年稀土精矿总体规模为13~15万吨,冶炼分离企业产量为12~15万吨。在出口方面,未来6年,出口配额总量每年将控制在3.5万吨以内,并且将对出口进一步实施细分管理,部分品种将被严禁出口。在产业重组方面,2009~2015年,国家将不在批准新稀土矿采矿权,对于已有稀土企业,将着重从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三方面入手实行淘汰,并鼓励稀土产业进行联合重组。

长期利好行业发展

“如果实施效果良好,这对行业来说将是一个重大利好。”华泰证券有色行业研究员刘敏达表示,从这次规划的方向来看是切中要害的,管理部门就是要从源头抓起,设置准入门槛,将优势资源集合到大企业集团手中,控制开采量,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长期以来,国内稀土行业无序竞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盈利水平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除2007年以及2008年上半年稀土价格上升到较高水平外,其余时间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中国虽然是储量和开采大国,实际却没有定价权。”刘敏达认为,多年来,稀土资源以低廉价格出口。相关部门虽然也采取过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虽然效果尚待观察,但行业发展方向的扭转预计将逐渐转好。

中国的稀土产品已占据87%左右的国际市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品级,各种规格稀土产品的国家。分析人士指出,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国内稀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产量过剩超过10万吨。

“产量过剩,国内企业相互压价,出口产品价格十分低廉,很多企业处于微利状态。”分析人士指出,1990年以后15年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以上,但平均价仅是1990年的一半。2006年之后,国家对出口量加以调控,稀土产品价格曾经出现过一波上涨,价格由2006年初的7万元/吨上涨至近17万元/吨。不过,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价格一路下滑,目前又重新回到2006年初的水平。

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容维投资认为,稀土资源在国防技术、新材料开发等高科技领域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建议长期关注稀土行业相关信息,把握相关上市公司潜在的长期发展。

具体到投资方面,刘敏达认为,作为稀土行业龙头,包钢稀土无疑将成为政策出台的最大受益者;ST有色有望依赖广东省国资委整合广东有色资源,中色股份在冶炼加工方面涉足稀土行业,也有望从中受益。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7

1. 企业资历资源是建筑企业稳固性的支柱

这里企业资历是指企业的各类施工及设计资质, 正像海尔集团由洗衣机单一产品走向电视机、空调、手机等多元化产品一样, 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它会给企业平台增加稳固性的基础。

这里的“多元化”指的是结合主项资质增加其他增项资质的多元化, 很多企业已经在方面先走一步, 同时也尝到了甜头, 主项施工资质如果是房屋建筑总承包, 可以争取增加多项总承包施工项目资质, 如机电安装、市政、公路等总承包施工资质;同时还可以增加多项专业施工资质, 如建筑装饰、建筑幕墙、钢结构、消防、城市照明、职能化等专业承包施工资质;相应的也可以配套专项设计资质, 入消防、建筑装饰等专项设计资质。在许多工程项目投标中也有必须同时具备二项资质投标的过程, 无疑具备多项施工资质就占有优势。同时由于市场的饱和, 买方市场向卖方的转移, 业主对企业的资质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施工企业除了在增加多项资质的基础上, 也应提升各项资质的等级, 因为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二百万的项目也要一级资质企业来施工。总之创造和发展企业资历资源能为企业长时间在选择工程项目的广度和宽度上增加机遇。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没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他的寿命能持续多久。

2. 企业业绩资源是建筑业美誉度、信誉度及可靠度的长期外在表现

“酒香还怕巷子深”, 现代社会人们了解一个企业, 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是从企业的业绩资源中了解到的。同样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创造和发展企业业绩资源来提高企业美誉度、信誉度及可靠度。尽可能的在工程获奖、施工人员获奖、企业获奖等方面增加企业的含金量, 做一个行业中的优秀者, 它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吸引客户的关注, 在项目预审上能轻松入围, 有的客户甚至会主动找上门;二是获得投标加分, 许多地方的招标评标办法仍然把企业优质业绩作为加分条件, 这在会提高中标的几率;三是吸引和挽留人才, 企业人才除了在看重个人薪水外, 企业业绩也是其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人才跳槽时也是一个对比条件;四是打造企业品牌, 优质的企业业绩再通过合理的宣传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所以创造和发展企业业绩资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企业财力资源是建筑企业内在实力的长期体现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 业主在项目上对企业财力状况考察以及对企业财力的投入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方面业主在招标前期会了解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 以及在投标前期要求企业提供一定时间内相当数量投标保证金。另一方面业主在施工过程中要求企业提供履约担保及付款担保, 工程的进度款企业也不可能拿到位, 有的甚至垫资施工, 如果一个企业同时施工几十个项目, 又在投标几十个项目, 其内部资金量的适用可想而知, 况且项目的保修金也长时间占用了企业的资金。所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创造和发展企业财力资源是企业生命线的保证。

4. 企业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耐力的基石

以人为本, 是近几年中国社会的响亮口号。这也是集中体现了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筑工程的前期经营、投标、工程施工管理过程都是依靠人来组织实施的, 所以人员的水平、素质、能力等因素决定了以上过程的实施效果。这几年随着全国房产热以及基础建设投入的增加形成了建筑市场的高峰, 好的设计人员、项目经营人员、工程投标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严重缺乏, 建筑企业形成了对人才的激烈竞争。所以建筑企业应未雨绸缪, 建立一套有效的引进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机制, 这是建筑企业长久耐力的基石。

5. 企业文化资源是建筑企业活力的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胶粘剂, 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活力。建筑企业要向长期发展下去, 必须创造何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资源。我认为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点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行为准则:二是建立团队精神, 形成企业凝聚力;三是建立奖罚及激励制度, 培养领袖精神:四是培养企业的美誉度及信誉度;五是建立学习组织, 为员工培训提供平台;六是培养服务理念, 注重细节管理;七是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6. 企业信息资源是建筑企业与社会保持良好沟通的桥梁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工作的体会, 我认为人的思想转和信息传播这二点代表了中国社会最突出的变化。人的思想转变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转变, 经营理念的转变, 从而根本上带来了经济上的转变。而信息的传播让中国人这几年有如同一日千里的感觉, 报纸、期刊、杂志、户外广告、电视、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无不充斥着我们的每一个感觉神经。人们通过手机信息并利用信息创造价值, 同时人们通过信息缩短了距离, 提高了效率。建筑企业也应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并利用好工程信息、材料信息、机具设备信息、人才信息、先进的施工工艺信息等有价值的信息。它体现了建筑企业与时俱进的观念以及与社会良好沟通的隧道。

7. 企业管理资源是建筑企业能持久发展的中枢神经

管理是企业一个永远不朽的课题, 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 把大脑的思维传递到各个部位, 并有机的协调各个部位的活动。没有管理体制的企业就如同神经瘫痪的人一样不能自理。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 管理理论也不断创新。一个企业如何成功运用并创造和发展企业管理资源, 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开拓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体现在公司一级和项目部一级的二个层次管理, 如果在二个层次上做好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一个附有挑战性的课题。现在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工艺越来越新, 工程的利润越来越低, 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不断在管理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要旧瓶装新酒。建筑企业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创造和发展企业管理资源, 另一方面落实管理也是一个关键点。

8. 企业社会关系资源是建筑企业拓展事业的新渠道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内曾对关系社会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而今关系学已经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走向世界走向市场的敲门砖, 大到国家申办奥运会, 小到企业请形象代言人, 都要用到关系学。建筑企业由于服务的产品是建筑物, 工程在什么地方施工就到什么地方, 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这就更要求建筑企业创造和发展每个地方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 简单的说, 你不能办到的事我能办到, 你花三天才能办的事, 我花一天就办成了, 这就是运用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不惜重金去听一些国内国际专家的营销学、关系学的讲课, 书店、飞机场也充斥着大量营销学、关系的书籍, 这就充分体现了关系学在社会的普遍运用。有的企业甚至表达出当今高科技是生产力, 社会关系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当然创造和发展企业社会关系资源必须依靠正当的、合法的手段, 要凭企业的综合实力及运用技巧来建立。

9. 企业科学技术资源是建筑企业迅速成长的促进剂

上世纪中页, 中国有个”鞍钢宪法“, 鼓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 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卓有成效。时至今日, 这种三结合的模式在企业中仍然可以效仿的。

科学技术创新, 先进工艺推广, 不但可能提高建筑产品的品位和质量可能降低铲平的建筑成本和施工成本, 还可能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增加企业利润。同时, 作为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推广应用, 还可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可能会对企业或整个行业甚至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良性影响, 促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1 0. 良好施工条件是建筑企业的吸引力

建筑施工队伍随工程项目而动, 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经常是十分恶劣的, 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都不愿意去, 甚至还发生有群体患病等糟糕的情况, 这对优质高效施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企业将创造和发展良好的施工条件制度化、规范化, 常年坚持不懈, 企业的技术装备就会越来越多, 施工机械就会越来越先进, 生活设施就会越来越完善, 施工条件得以极大的改善, 就可以轻易的克服上述问题。同时逐渐形成企业强大优势的生产力,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资源就是力量, 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当今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强大, 创造和提升企业的优势资源势在必行。

发展绿色企业为何势在必行 篇8

2011年6月,全球经济论坛东亚分论坛在雅加达举行。论坛为期两天,主要围绕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6亿公民如何应对新的全球化展开议题。论坛聚集了多名高层领导人,包括来自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的保罗·波尔曼和来自PT Pertamina石油公司的凯伦·阿古斯蒂亚万。大家共同探讨了东亚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发展以及单一东盟经济的出现。

会议的首要议题是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在东亚发展中的作用。在全球经济论坛所关心的三个核心问题中,绿色问题占据了其中两项:“重绘亚洲能源架构的绿色蓝图”和“反对滥砍滥伐——气候变化的重大转折”。

私营企业的领导者,比如雪佛龙的麦乐迪·迈耶,在回答企业为什么会在经济论坛中关心环境问题时,谈到的答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与公共部门相比,企业能够更快适应新全球化,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二,组织运营过程中的企业环境战略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典范,决定了谁将在今后几十年的企业竞争中获胜。

以沃尔玛为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并已在运营及采购决策中整合了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已对广泛的目标做出承诺,包括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制造零废弃物以及销售能够维持人类与环境的产品。沃尔玛的绿色运营政策能够节约资金。比如,该公司通过软件路径建模、重新包装以及结合新技术来集中研究绿色物流,并将运输效率提高了65%。对于这家拥有比美国邮政公司更加庞大的车队数量的企业来说,这一举措节约了一大笔开支。

在印度尼西亚的整体环境下,沃尔玛可以通过销售从能够维持人类与环境的产品中获得更大利益。对于这家百万级零售商来说,绿色供应链能够降低风险以及建立品牌,同时还可以迫使上游公司在向沃尔玛和其他大客户销售产品时同样考虑环境因素,否则他们便会面临失去一些大客户的风险。如果有人对这一点有所质疑,请想想去年联合利华、雀巢和宝洁公司出于环境考虑不再以种植园经营者作为供应商时,金光集团所面临的挑战吧。

这一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2009年,印尼的出口上升到1, 165亿美元,其中很多交易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公共机构和私营企业与沃尔玛一样,对贸易伙伴实施了更加严厉的环境标准。沃尔玛致力于可持续纺织品措施,而麦当劳则致力于在2015年实现100%使用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棕榈油的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在实际应用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如果印度尼西亚企业想要继续扩大出口,显然,他们必须考虑环境管理方面的全球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印度尼西亚的商业机构已经意识到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尤多约诺总统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的承诺让挪威花费了十亿美元以减少由于伐木和林地退化所造成的碳排放。这是一次发展的机会,可能对该国的新资源特许权政策具有激动人心的意义。近来,印尼工商会馆在环境副主席Ibu Shinta Widjaja Kamdani的指导下带头发起了印尼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顾名思义,该理事会将关注贸易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可对相应的国际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的成果进行改建。正如下游公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将影响其上游公司的实践与政策一样,国家气候承诺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定位将在今后几年内影响项目融资的有效性,让绿色成为众多产业的核心问题。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而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来自不同产业的各种公司都可以通过采用具有前瞻性的环境战略获益。这种环境战略可以通过效率、创新和适应性,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的星球,让我们能够世代传承。

植树的同时还要提高营利能力

提到环境管理,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CSR(企业社会责任)植树活动。不仅在印尼,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每当在合规背景下考虑环境问题时,企业绿色项目都会被视为从属于慈善事业或CSR范畴。

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必须要面对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利益相关者更加迫切的期望以及不断变化的气候。这时,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核心战略问题。实践证明,在企业经营中采用环境战略,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并获得新的市场机遇。

如果这正是你所向往的状态,我们就来大致调查一下企业如何通过环保战略营利,让你意识到自己所在的组织能够从中获得这些收益。

降低成本

以环境标尺作为分析工具检查资源的使用,是确认运营成本是否有所降低的有效方式。现在,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成本管理与环境管理相融合的案例。

作为其广为人知的“绿色畅想”绿色行动的一部分,通用电气参加了一系列的“寻宝游戏”,来确定可以在哪些领域减少能源浪费。这一举措使得能源密集度降低了37%,为通用电气节省了超过1.5亿美元。

在服务领域, 以通用电气的六西格玛准则为基础的温室气体管理承诺与废弃物减少计划引导美国联信银行设计了一项能源优化计划, 该计划每年为这家中型企业节省超过4, 000兆瓦时能源, 即大约80万美元。

风险管理

健全的环保战略有助于抵御各种风险。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其中两种:

1.竞争风险。目前, 联合利华、宝洁、强生以及许多其他大买家已承诺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购买100%可持续棕榈油。这意味着, 对于种植园经营者来说, 实现绿色经营即使并非必要, 也是一项竞争优势。其他产业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即大客户拥有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行为准则。

2.监管风险。从有关叫停原始森林采伐的众多讨论到有关建筑能效的强制性标准,如果不能对国家及国际监察机构日益增长的绿色期望进行妥善管理,这些期望将是昂贵或具有破坏性的。同时,如果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将有机会影响政策的形成。比如,美国房地产业的私营企业曾联合创建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认证计划,而这一计划已成为美国的绿色建筑标准。

我们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健全的环境战略帮助企业抵御合规风险或运营风险等其他风险。

抓住机遇

来自不同产业的各个企业,可以通过关注环保战略,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上抓住新的机遇。

前面提到的通用电气的“绿色畅想”计划, 就是通过生产从节能灯泡到混合电动机车的各种“绿色畅想”产品, 使通用电气每年可获得最高180亿美元的收入。

银行也看准了投资可持续期货的机会。比如, 全球银行巨头花旗银行已许诺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气候变化与适应性解决方案。我们更为熟悉的印尼国家银行也已经设定了绿色贷款目标。这些举措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可持续性贷款需求的驱动,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认为环保金融领域是一个重要市场。

在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与促进智能电网、建筑系统和其他下一代通讯工具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绿色机遇拥有价值6, 000亿美元的市场。

如以上例子所示,来自不同产业的各个企业将环境管理工作作为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抓住机遇的一项战略。如果你认为“绿色行动”只是在地球日种上一棵树这么简单,你的企业就落后了。

绿色银行——除资金外还有更多意义

每当提到企业必须解决的环境影响,人们总是会想到电厂的大烟囱或者对原始森林的砍伐,而不会想到银行。银行不制造任何物品,也不会发电,他们只拥有供应链以及相对简单的设备。作为服务企业,似乎银行本来就是绿色的,而针对银行的环保计划似乎仅限于为客户提供电子报表并在支行门前保留一块“仅供混合动力车使用”的停车场。事实上,环境的可持续性是银行的一项核心业务,可以影响设施管理、信贷产品、决策和承销标准、政府关系以及品牌管理。最重要的是,经过证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提高营利能力。事实上,在运营过程中整合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企业在市值方面要优于其他同业企业17%~25%。

那么,这些银行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绿色业务呢?下面我们通过MSP环境战略的镜头来调查几项主要行动方案。这些方案在效率、创新和调整方面做出了努力。

1.效率方面

将任务下发到分行:美国联信银行发现,作为减少碳足迹行动的一部分,分行能源效率行动方案每年可节约近80万美元。

PC电源管理:汇丰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部署了PC能源管理软件,每年可节省约100万美元。

2. 创新方面

贷款承诺:花旗银行承诺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投资500亿美元。这些投资将用于从清洁能源到绿色建筑的各个领域,并将获得丰厚回报。美国的多家大型银行都已经做出类似的贷款承诺。

消费品:美国银行推出了一系列面对消费者的绿色银行产品,包括绿色联名信用卡等,其申请指向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等环保项目。

3. 调整方面

承销标准:现在,监管环境更加严格,它要求按照承销标准对环保注意事项进行细致考虑。大通银行和匹兹堡国民银行已经通过创建环保和社会风险管理大纲进行了调整。

可持续性报告:以上所有银行以及其他更多银行每年通过公认的报告协议向主要利益相关者汇报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这种沟通方式对于潜在雇员、监管者和投资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全世界的银行,从国际巨头到社区信用合作社,都在经营过程中整合环境价值,以展示自己对社区的承诺并表明自己的立场,即节约资金和抵御风险。

我们必须要面对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利益相关者更加迫切的期望以及不断变化的气候。这时, 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核心战略问题。

降低氮肥企业造气煤耗势在必行 篇9

1 原料应用方式对煤耗的影响

1.1 原料性质的选择与搭配

一般情况下, 对于煤气炉的选择时要选择一些冷热强度合适的, 还要采用化学活性好的, 同时还要是含碳量高的煤种, 而其灰熔点也要高。不过, 由于煤炭价格提高, 加上运输费用的增加, 导致企业难以使用好的原料一些煤的冷热强度合适, 然而化学活性不合适, 另一些煤的化学活性合适但冷热强度不合适。如果把这两种煤单独放进炉内进行气化, 很难达到高气化强度, 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炉内产生疤块, 所以, 这样的原料生产必须在负荷中生产, 直接导致煤气炉气的强度不高。除此之外, 在入炉以后一些化学性好而冷热强度不好的煤会发生爆炸现象, 块煤会直接变成粉煤, 影响到煤气炉气的强度, 而煤耗自然会随之增加。

1.2 原料煤的加工

因为不同工厂有不同的原料购买渠道, 所以其煤种的产地和根本性质也会存在差异, 同时加上市场的影响, 很多企业的原料并不符合其要求所以, 必须合理选择原料, 进行合理加工。

1.2.1 清除煤矸石

在煤里面, 其中的煤矸石难以气化, 而且煤矸石的灰熔点和煤的灰熔点相比比较低, 所以, 入炉的煤矸石的比重必须控制在3%以内。

1.2.2 煤径分级入炉

对于入炉煤的粒径选择上也十分重要,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企业都和煤都相距比较远, 因此它们十分珍惜煤炭资源。通过把煤的粒径进行等级的划分, 使得相似粒径的同时入炉, 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吹风的阻力, 有利于整体的气化。

1.2.3 筛净块煤中的煤粉

对于入炉的块煤来说, 其中含有的粉比较多, 同时又加上床层的阻力因素影响, 导致吹风强度得到提高, 而进一步影响了气化的强度, 煤耗也因此受到影响。要想降低在块煤里的含粉率, 一部分煤矿要在原煤销售以前实现粒径的分级, 同时要进行洗选工作, 一些化肥厂在原料进厂以后实现干燥和筛分,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厂则通过水洗工艺的方式进行筛净。在现在的发展中, 最好的使用办法是弹性杆振动筛, 这一方式可以把干煤或湿煤都控制在2%以内, 通过三级过筛制度, 可以把矸石筛选出来。

2 生产操作工艺对煤耗的影响

2.1 制定合理的工艺指标

2.1.1 煤气炉系统温度

现在所普遍为小型氮肥企业使用的炉上低温操作可以降低损失, 一般情况下, 其温度基本控制在200℃以上和300℃以下, 在选择入炉蒸汽温度时一般使用热蒸汽, 温度最好控制在180℃以上, 300℃以下。对于洗涤塔来说, 其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上, 50℃以下。

2.1.2 蒸汽分解率与CO2含量

对于半水煤气成分来说, 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的体现了蒸汽的分解状况, 一般情况下, 如果炉况正常, 那么蒸汽的分解率会比较低, 二氧化碳含量就比较高。因此, 制定煤气炉的工艺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二氧化碳的含量, 通过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的体现蒸汽分解状况, 因此, 人们通常称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煤气炉的“脉搏”

2.2 控制好煤气炉排渣强度

一个煤气炉的排渣强度通常是一个炉膛的截面每平方米、每小时的排放煤渣数量。如果煤气炉的排渣强度比较大, 就会导致煤耗增加, 另一方面, 如果排放的煤渣强度比较小, 就会导致煤气炉内灰渣层增厚, 进一步影响到发气量。所以, 最合适的排渣强度是100~120 kg/m2·h。

2.3 降低系统阻力

煤气炉系统阻力大小也会影响煤耗高低。降低系统阻力的间接效果就是降低了煤耗。 (1) 吹风阻力大有利于吹风气中CO2还原成CO, 吹风气中有效成分增加, 每增加1%吨氨, 煤耗上升17 kg。因此, 吹风阻力小有利于降低煤耗。 (2) 煤气炉的床层阻力过大, 影响负荷提高, 减少发气量, 煤耗也必然会增加。 (3) 洗涤塔 (箱) 的阻力、废锅的阻力, 煤气总管的阻力, 气柜的阻力等过大时, 都会导致煤气炉发气量减少、煤耗上升。阻力越大, 影响越大。

3 设备结构对煤耗的影响

3.1 煤气炉的技术改造

3.1.1 煤气炉高径比失调

如果煤气炉的炉膛面积扩大, 代表的是一种横向的发展。如果不增加炉膛的高度, 那么扩径越大, 高径比就会越小。而增加炉膛的高度是纵向的, 在增加了炉膛的高度以后才会增加碳层的高度, 进一步实现吹风强度的提高。煤气炉气化强度是指炉膛截面积每平方米、每小时内所产生的氨的量, 所以, 如果单方面增加截面积或高度, 会造成比例的失调, 而气化的强度也不会增加。

3.1.2 入炉空气流速过快

在炉膛直径增加时, 如果没有改变炉底的中心尺寸, 一旦截面积扩大, 那么进入炉内的空气也会增加, 那么空气的流速也会随之加快, 进一步增加空气流量。所以氮肥企业的造气煤耗会进一步增加。

3.2 余热锅炉的选择

尽管火管锅炉和水管锅炉已经被逐渐淘汰,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还有一些企业使用这两种锅炉。对于一些工厂来说, 它们甚至使用自己制作的锅炉, 因此有比较差的效果, 进一步制约着造气生产能力的实施。现在来看, 越来越多的工厂选择热管锅炉和套管锅炉两种方式, 而它们的传热效果比火管锅炉和水管锅炉好的多, 在其中, 套管锅炉的阻力是其中最小的。

4 改造注意事项

4.1 取消部分设备

在进行氮肥企业的改造时, 要进一步取消原先使用的燃烧室和火管废锅, 除此之外, 还要取消原来的洗气箱以及二次空气阀等, 在结构上实现改造和发展, 推动设备的优化, 降低能耗。

4.2 联合废锅可选用热管技术或套管技术

通过和废锅的联合可以采用热管技术或套管技术, 除此之外, 还可以使得四台炉共用一个废锅, 通过和废锅的下部产蒸汽的结合, 上部把蒸汽过热来降低耗能。

4.3 回收装置的利用

对于吹风气来说, 除去灰尘以后要通过吹风气的总管来进入到吹风气潜热回收装置里, 最终到达燃烧炉。

5 结论

综合来看, 氮肥企业的造气煤耗较高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因此, 要想真正降低煤耗, 就必须统筹全局, 合理改造造气系统。一般情况下, 如果煤气炉的发气量提高, 煤耗就会得到控制, 除此之外, 如果气化强度提高, 煤耗也会受到控制。事实上, 后系统的生产情况与煤耗有直接的关系, 举例来看, 后系统的跑、冒、滴、漏等都会直接的影响煤耗量。要想达到降低煤耗的目的, 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统筹全局, 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按照合理的管理制度来降低煤耗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翟兰珍, 李英彬.中小氮肥造气工艺技术对比及改进[J].煤炭与化工, 2013 (10) .

[2]李永恒.降低造气煤耗的途径[J].小氮肥设计技术, 2005 (6) .

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10

哈药事件对中国民族企业品牌的深远影响恐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此次事件还暴露出来国内企业长久以来战略发展的短见。不重视环保, 不注意企业公众形象的维护, 无论是对企业品牌和收益都将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 这笔帐企业难道从来没有算过?

此外, “哈药污染门”在被央视等强势媒体曝光后, 对哈药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影响必然是长期存在的, 短时间内的业绩下滑也是显见的。而如果要迁址的话, 正常复工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对企业效益和品牌都出现极大伤害。出现这一现象归根究底就在于国内民族企业长久以来在管理决策理念上的滞后。

这一事件的曝光, 不禁让人们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之短见格外担忧。哈药集团作为国内龙头企业, 如果能够在生产前提早运用数据分析技术, 进行足够的风险预测, 并根据预判结果调整企业决策, 对污染问题的负面影响引起足够重视, 也不会在今天深陷品牌形象大打折扣、销售急剧下滑的困境。另外, 当问题出现之后, 哈药集团也没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缺乏数据分析意识, 不重视对风险的量化评估, 导致决策偏离, 造成今天的恶果。

在国外发达国家, 数据分析非常重要, 在美国有专门的数据中心, 为全国甚至全球的数据分析行业提供数据平台。还有一些图书馆, 专门设有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图书收藏, 为数据分析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查询搜索平台。许多高校都设有数据分析专业, 应用十分广泛。另外, 数据分析还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和影响。

而且国外企业早已建立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先进管理体系, 在任何企业决策之前的一道必要环节就是数据分析, 项目数据分析师更是遍布金融服务、项目管理、销售业、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沃尔玛、IBM、福特……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500强企业, 都是数据分析技术的忠实拥泵。

充分的数据分析支撑起了企业营销策略, 帮助企业及时进行项目风险预测和评估, 成为指导这些企业规避项目风险、并始终保持强大竞争优势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要素。当下, 项目数据分析师已经是国际上投资领域最流行的职业之一, 他们主要在投资分析、信贷融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战略规划、决策管理等影响政府和企业重大决策的领域担任重要岗位, 分布领域遍及。他们通过数据搜集和处理, 依据数据计算结果进行预测进而制定方案或为决策提供可靠性建议, 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贡献。

据专家预测, 到21世界中叶, 全球经济将实现前所未有的融合,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贸易与投资地区之一。对于企业投融资、资本集募、政府管理等, 数据分析扮演的角色将日益重要。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 使得发展数据分析技术势在必行。

然而, 通过这次“哈药门”, 我们也可以看到, 国内企业对数据分析技术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哈药作为中国制药界的龙头老大, 没有学会重视数据研究、没有用数据分析为决策做依据, 企业行动便如同“盲人摸象”, 必然面临失败和死亡。而同时对比世界500强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给了国内民族企业一个借鉴和启示:如果能够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理念、学会重视数据研究, 在企业各个环节运用数据分析技术, 进行足够的风险预测, 用数据分析为决策做依据, 并根据预判结果调整企业决策, 从而规避污染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开启中国民族企业的长生之路。

目前, 国内已经有近万名项目数据分析师。从整体趋势上看, 数据分析作为一种技术和一种理念, 正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高素质的数据分析人才和高水平的项目数据分析专业报告, 保障了国内企业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时下, 国内项目数据分析行业也迈向高速发展时代, 应用越来越普及。对数据分析技术的重视, 首先必须依赖于数据分析从业人员的积极推广, 将专业技术和理念贯彻到平常的实际工作中, 充分实现数据分析的价值, 推动了行业为国内民族企业品牌的长兴服务, 成为企业运营决策的前提要素。而这条道路, 至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待于人们一起努力, 共同打造百年不衰的民族企业经典品牌,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写下耀目灿烂的一笔。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篇11

[作者简介] 郑牧野,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并卓有成效的,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飞速前进的过程中,所面临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少数民族问题更是纷繁复杂,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认清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政策,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我国的理论界、学术界,在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领域,拓宽了视角,同时细化了研究的种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绚丽多彩,不胜枚举。

中南民族大学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一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中国共产党与民族问题系列丛书”中的第二部。作者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政策这个领域,翔实、全面地梳理了党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具体问题的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做了横向论述,又从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节日文化、民间文学艺术、民族文物、民族古籍、传统工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的保护和发展这几个方面做了纵向的阐述。充分体现了本著作研究的文化多元性与统一性。

本书在前三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规定和政策。在这之后的每一章都对不同的少数民族所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做了详尽的阐述,如从历史发展到发展现状、党的政策与法规和成效、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改革与建议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文笔规范、内容严谨。

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发展这一章,让人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在论述民族古籍的特点这部分,谈到了五个方面。一是散失更严重,二是宗教色彩更浓,三是更为原始,四是范围更广,五是功能更多。通过这部分的论述,让人了解到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古籍都面临损毁严重甚至绝迹的危险,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颇多,同时让人深深感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书的课题组为了写好书稿,多次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做学术调研,进行实地研究,实事求是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课题组对书稿内容仔细修改推敲,与编辑人员针对诸多细节问题进行反复沟通和讨论,最终得以完成此书。这充分体现了本书课题组对学术研究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部著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和文献性。全书的理论框架设置体现了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统一。可以说,本书的出版,不仅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新领域,弥补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缺憾。为我国关于共产党的少数民族理论体系研究做出了贡献。

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势在必行 篇12

企业社会责任是随着近年我国的发展、对外开放、大批跨国公司的进入而带来的一个崭新理念,其基本的核心内容是道德(联合国人权宣言以及相关公约所确认的人类普世道德准则)、劳工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确定的八项核心劳工公约)、职业安全健康(由国际劳工组织、各国政府和行业组织所公认的准则)、环境影响(由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社区关系(培养潜在消费者和减少社会与法律风险)[1]。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定义为企业在为股东谋求利润的同时,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劳动和环境标准,遵守在生产领域的国际公约和当地法律法规,并确保公司的整个价值链的经营行为都符合这些基本准则。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一个成功企业增强竞争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之路,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步履维艰,缺乏足够的动力和信心。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是我国学者、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困境的成因分析

1.1 消费投资环境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进程。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才会形成,即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必须依赖于指向企业的足够社会压力,而这种压力需要某些社会条件才能够出现。

首先,企业的规模是一个条件。因为只有规模大的企业才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目,它的产品和广告广为人知。而且社会之中人们经常把规模与支配力联系起来,支配力大的企业接受的社会监督也较为全面和细致[2]。对于社会公众的压力,大企业不能转移和回避,只能承受。倘若企业规模较小,消费者即使抵制购买企业的产品,小企业很容易采用转换行业或重新注册企业的方法来克服抵制购买的影响,小企业的行业退出成本较大企业低许多。因此,社会公众的压力对规模小的企业影响较小。

其次,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社会公众向企业施加压力的另一个条件,企业的组织形式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随着公司的高速扩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最普遍的公司形式。股份制企业意味着企业不再是某个人的企业,而逐渐的成为社会公众的企业。只有成为公众的投资对象,才能使公众在资本市场上用投资来影响企业的行为。

再次,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又一个条件。股价的高低升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公司经营状况以及经营者的表现状况及其变化。倘若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能很好地在资本市场上反映出来,例如企业做出了一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决策,但这项决策所带来的后果却未能在资本市场上及时地反映出来。即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股票的流动来影响企业,但过于延迟的信息传递将使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状况评价错误,并由此导致企业更加错误的行为。

由此可见,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以消费者和投资者这两种身份出现在企业面前,形成两个与企业命运生死攸关的巨大压力集团,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条企业的生命线上与企业博弈。在成熟的社会之中,公众利益通过社会运动最终升华为社会的共同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将成为对企业施加的一种压力。如果企业在自身经营过程中背离这种价值观,要么企业的产品失去消费者,要么企业在资本市场丧失融资活力。总之,企业利益的实现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企业如果不顾及社会公众利益,就会首先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单纯根据产品的功能、质量等自然效用来衡量产品的优劣,关心产品的社会效用(比如产品是在如何对待劳工、环境等社会共同利益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的价值观还未普遍形成。企业在没有公众社会责任要求的环境下,则很难产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况且现在我国绝大多数还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影响力、控制力和渗透力小于大企业,感受到的社会公众压力也远不及大企业。再有我国的资本市场远不够完善,投机者多于投资者,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的投资也稍显盲目。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灵敏性也不高,所以社会公众并不能真正用投资来影响企业的行为。

总之,在我国社会公众和外部环境并没有给予企业足够的压力,社会公众也很难以消费者和投资者两种身份影响企业的利益形成条件从而修正企业的行为,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去履行社会责任。

1.2 企业的管理理念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力不够

目前的管理思想大多是基于从顾客需求入手来组织生产的理念。然而认真思考时,就会发现通常消费者只能确定自己的需求,当这种需求存在潜在缺陷时,最终受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而自身的价值观会使企业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遭遇到两难的境地,不生产则违反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同时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就会亏损毫无利润而言;而按照顾客有缺陷的需求进行生产,又损害了消费者的潜在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尽管满足了消费者的短期需求,一旦消费者意识到这种隐形缺陷,转而就会不信任厂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企业目前所贯彻的经营理念,使企业很难跳出这种怪圈,追求利润的企业不可能忽视消费者的需求,理性的企业当然会按照顾客的需求去组织生产[3]。中小型企业自身由于管理理念的片面性,造成了企业还未把履行社会责任提上意识高度。

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关系企业做什么,而履行社会责任则关系企业做与不做。逻辑上,应该是先考虑做不做,然后再考虑做什么。然而目前企业所遵循的管理理念会导致企业本末倒置,陷入逻辑上的困境。社会责任理应摆在消费者需求之前,成为企业首要思考的问题。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理念的渗透将会使企业摆脱这种困境,然而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4]。

1.3 经济制度的变迁使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成本大增

作为我国中小企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民营企业的寿命平均只有2.9年,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民营企业的存活期较短,一方面是由于某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不确定性和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对于短视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理念和资源,而是一种负担和成本[5]。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阶段,社会大众对于未来制度的变迁方向并不完全确定,企业家的行为自然会产生非正常的反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清晰,企业家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具有长期性。企业只有在可以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到发展问题,才会注重社会上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 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

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复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融资困难、产品质量差、创新机制不健全、管理落后、企业效益差,履行社会责任所付出的成本使它们的获利相对减少。再加上我国外部环境的不成熟,造成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力和信心不足。但是应该看到,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的一些优势却可以更好的引进社会责任理念,实施社会责任管理。

2.1 中小企业市场反应灵敏

中小企业较大企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生存危机意识和相对灵敏的市场反应。中小企业的决策、运作、组织结构的调整相对快捷,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倘若中小企业有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的意愿,企业的指挥系统使管理者能够即刻了解到内部的效率环节状况,从而对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运用。将社会责任理念引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可以相对轻松地调整组织结构,为社会责任管理的实施奠定组织基础。

2.2 中小企业具有战略联盟意识

竞争的激烈和买方市场的形成,迫使中小企业必须采取新的理念与大企业进行竞争,从而赢得顾客。当今,国外许多弱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既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试图减少同一流公司间的竞争差距,所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建立联盟取代各自为政,互为对手。它们依靠相互之间的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实力,开发新的价值、新的战略资源,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战略联盟可以产生在公司之间,也可以产生在竞争者、政府和大学之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实践中也越来越倾向于与其它组织组成战略联盟,逐步学会了与联盟者和谐发展。战略联盟策略让中小企业懂得了联盟者之间不仅是竞争,还有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双赢”,从而提升自己。

2.3 中小企业与当地社区关系和谐

中小企业往往产生于当地的社区,在当地社会有很深的根基。他们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理解,对于当地文化的思考,远远优于大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处理好与当地社区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决策要对当地社区负责。中小企业与当地社区的这种天然的联系使他们在处理与当地社区关系时,变得更具有责任心。正是这种淳朴的关系,促使中小企业可以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从客观上可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6]。

2.4 中小企业转变员工思想较容易

忠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对我们每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生着重要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仅来自于良好的福利和丰厚的报酬,同时也来自于企业内部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迎接挑战而产生的成就感。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所以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容易产生同一感,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也相对容易。社会责任管理对于企业的冲击,其实就是一种理念的冲击[7]。哪个企业可以率先转变观念,哪个企业就可以顺利引入社会责任管理。

总之,中小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相对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中小企业只有利用这些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引进社会责任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在引进社会责任理念后,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社会责任管理。

3 中小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1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SA8000标准是1997年10月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它关注的不是产品和环境,而是企业内部劳工的权利,它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8]。在欧美发达国家中,SA8000标准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企业行为准则。跨国公司纷纷以SA8000为蓝本制定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供货商严格遵守,否则便撤销订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业要走向世界,低成本的劳动力不仅不会成为优势,反而会成为突破贸易壁垒的障碍和包袱。在这场国际大融合的潮流中,谁先冲出道德良心与社会责任的阴影与误区,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关心员工,履行社会责任,谁就能抢得先机,赢得主动,从而真正靠产品实力走向世界。

3.2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将保护和促进社会发展作为一项经营战略,有利于拉近自己与消费者的距离,获得公众的认同。此外,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对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支持,能够争取到他们对本企业经营的支持,这种支持都可以转化成企业发展的资源,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

3.3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

勇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既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内部职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企业的内聚力则需要责任心的支撑。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会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和竞争观,遵纪守法、诚信守约、以义取利等经营理念,可以更好的体现企业的文化取向,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把员工的社会保障、福利设施、员工的岗前培训、技能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当中,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这样员工才能真心实意与企业同舟共济,焕发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把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从而赢得信誉,达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3.4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商机

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对于社会和利益相关者本着负责的态度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社会也自然不会亏待这样的企业。企业在消费者观念转变之前就做好准备,自然可以抢占先机,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迅速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规范行为、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也会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些都是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创造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虽然从短期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许不会立即带来经济利润,但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会使企业因顾客的青睐而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准备了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之泉,陈皓然.实施社会责任战略[J].中国中小企业,2008(8).

[2]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徐金会.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初探[J].经济师,2009(7).

[4]杨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基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实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3).

[5]李颖.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诠释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J].中国商界,2010(9).

[6]陈青,徐奇萍.论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与实现[J].企业家天地,2006(3).

[7]陈晖涛.中小企业走向复苏的路径探索:强化企业社会责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21(6).

上一篇:会议签到系统下一篇:股权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