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共11篇)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1
《学科与法制教学》学习计划
平塘县甘寨小学 王兴峦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 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根据省、地、县 “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老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因此,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利用每周三下午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渗透》。认真做好笔记,按时完成培训作业。
二、通过自学和上网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与具体操
作方法。
三、通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四、在教案中体现法制内容。
五、期末写好总结和心得。
本学期,我将严格按照此计划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
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2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 理所当然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在《语文课程标准》里, 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被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 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 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 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 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学科优势,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 在教学中拨动生命之弦、渗透生命教育, 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彰显。
一.挖掘语文教材,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 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找准切入口, 从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通过对阅读文本、解读生命、体悟生命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正确判断, 从而使学生建构起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以此来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 呼唤生命意识, 感知生命存在
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我在《呼唤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 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感知个体生命独一无二的存在。让学生感受“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生命的实现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二) 体会生命的可贵, 肯定自己善待他人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而且还为了更多关爱自己的人们, 因此每个人都无权随意挥霍自己的生命, 必须善待自己, 演绎出生命的精彩。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是一篇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价值思考的散文, 通过以外在于我的人和事物为中心, 肯定我之于他人他物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此文, 可以让学生感受一种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和自我奉献的精神。又如, 王蒙的《善良》是一篇具有浓厚道德色彩和人生规劝意义的议论文。我在授课时, 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其深层内涵, 让学生懂得“善良”作为个体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无论何时都不能遗忘, 并以此号召大家要摒弃凶恶, 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
(三) 欣赏生命之美好, 领悟生命之艰辛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之后, 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 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伴随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造就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从而, 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背影》浓厚的亲情之美;解读《荷花淀》淳朴的爱情之美;感悟《我的母亲》人性的内在之美。通过语文学习,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赋予的;生命中充满了美好, 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 懂得珍爱。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 但并非一路坦途, 其中往往存在着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通过对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 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如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告诉我们生命就是一种奋斗, 一种敢于面对艰辛的体验。这一体验对我们刚迈入高一年级的新生尤为重要,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时期, 只有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才能塑造自我、实现自我, 体现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又如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 我运用审美化的阅读教学, 以情感为核心,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 通过文本的阅读, 了解作者在截瘫之后的内心痛苦, 了解作者如何走出阴影而最后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崇敬之情。我还教育学生体悟文天祥“惶恐滩头”的“惶恐”, 悲叹“零丁洋”里的“零丁”;体味李清照“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和哀怨;感受曹操“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的无奈和抗争。
(四) 探求生命的意义, 建构生命的信仰
生命教育, 不仅是让学生明确“活着”, 还要引导他们明白“为何活”, 引领他们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在个体以自身力量克服困难、超越忧患、与命运抗争中的自我体认。而生命的意义更体现在此过程中对他人给予的爱、为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 死有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层次的体现。
明确了“活着”、“为何活”, 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活”。通过《逍遥游》, 我引导学生领悟庄子“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摆脱世俗功利诱惑的通达和获得心灵解脱后的“逍遥”。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我要让学生理解苏轼从无限时空看待人生苦难和世间是非, 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不幸的旷达情怀。通过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明白:个体只有摆脱世俗功利的束缚, 抵制现实功名、金钱、物欲的诱惑, 才能解放自己的心灵;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信仰, 忘怀得失, 才能体味人生的博大与深沉, 达到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界。
二.拓展课外阅读, 让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深化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 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 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读《离骚》, 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生命执着;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让学生去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感慨;读《岳阳楼记》, 让学生去感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读《安徒生童话》, 让学生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 通过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渗透,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借助学生习作, 让学生抒写生命体悟
以与生命相关的内容为话题进行作文。生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延伸, 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了生命的内容。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 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教师要善于在作文中倾听学生的心声, 从字里行间发现细微的心理变化, 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伤, 启迪对生命的思考。
在一次写作训练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2003年4月1日, 被称为“大哥”的香港影星、歌星张国荣从所住的酒店楼上跳下去, 结束了年仅46岁的生命, 在愚人节这天跟他的歌迷、影迷, 也跟他珍贵的生命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雪灾地震、煤矿透水、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这些沉重的话题一次次警示人们:生命是多么的珍贵。
你对生命的认识有多深?你对生命的关爱有多重?请以“关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在这次作文中, 许多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身边发生的事, 抒写了自己对生命不同程度的体悟, 收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语文学科优势, 创造性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东生命诚宝贵教育责更重——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社会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
[2]徐征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国视障教育, 2007年第5期
[3]杨雄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第1期
数学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篇3
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北安市是一个仅有42万人口的县级市,2007年审结刑事案件121件132人,其中青少年犯罪24件3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5.7%;2008年审结案件119件124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27件3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9%。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了解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比例,从而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再如“王叔叔平均每小时能检测15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6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在解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对六年级的学生讲《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的教育。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集中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如:父母虐待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附近非法开办的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就渗透了法制教育。
教学内容针对法制教育
在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节“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有意讲有些官员用手中的权利狸猫换太子,用“替换”的方法,让自己的子女替换别人上大学,自己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教育学生要把学到的内容用到正道上,用到歪门邪道上就会犯罪。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做诚实的人,以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在进行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创造不同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再如:学习《认识分数》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56克水,1小时要浪费掉多少水?”时,针对我国云南、贵州等省的严重干旱,我教育学生浪费就是犯罪。通过教育,学生明白了:涓涓细流汇成河,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一滴水,节约是美德,是责任,更是社会公德的体现,我们要行动起来,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数学游戏涉及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盲目抢答,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数学实践践行法制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效果才会变得显著。为此,我认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融入法制教育效果会更好,这样法制渗透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后,我上了一节“有关概率的基本性质与生活”的实践课,在讲了“概率的加法定律”和“概率的乘法定律”后,引导学生通过抽扑克牌来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让学生明白,不论是赌博,还是买彩票,赢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上隐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就有可能走上犯罪之路。我教育学生应远离博彩,同时希望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教育身边的人也要注意。
总之,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法制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教师们秉承矢志不渝的信念。■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篇4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东西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1现今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不仅是当前普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尺。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就是要抓住校园这个主阵地,把法制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去。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凭借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文本教学、口语教学、作文教学和专题教学等途径对青少年学生适时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根据我校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计划,特制定本计划。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文字材料,也是文本教学的重要环节。适时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法制因素,可以直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类似的如《中国石拱桥》(可以渗透文物保护的法律知识)等文章。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要深刻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不可生硬说教。力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法制教育。
课外的文本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一些有品味,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书籍”。可见,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学习语文离不开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含有法律知识的阅读文本。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在口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口语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口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锻炼青少年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思考,深化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件事情的认识。通过这一种教学活动,让他们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开展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去选材,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引用生活中和媒体上的一些案例。例如“酒后驾车”这一社会现象,就是近期的社会热点之一。
教师在例举生活中的此类案例,可让学生评析并表达自己对这一类案件的看法。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发生这类案件的原因,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因势利导,巧妙地把他们的思维转到对社会规则的认知上来,让他们清楚违法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活生生的案例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认识。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作文教学的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原则,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的渗透法制因素,对其实行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专题活动,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日记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下自己的真切感受,同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理性的观点去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是对社会上违法犯罪的分析。通过“日记”这一载体,也可达到规范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四、在专题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个大舞台,也是我们语文专题教学的素材基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专题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以课文《大榕树》专题为例,我们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可适时向学生渗透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及环保的意识。进而可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征文演讲比赛;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法制知识的宣讲活动。这样,通过活动充分激发挥青少年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可在潜移默化中达成。
当然,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只是以上几种途径,还有许多。但不论采用哪一种途径,我们教师都要从思想上重视,要确实转变教育观念。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的适时渗透,提高他们的法制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法制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领作用。
法制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指导思想:
通过九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四、浸透法制教育的知识点:
第二十二章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四章第24.1、2节——垂直于弦的直径《文物保护法》。
第二十四章第24.1节——习题综合运用——第89页练习14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五章第25.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广告法》。
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0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附表)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上级要求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化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我校决定从20xx年起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习惯和能力。
二、渗透学科
我校主要实施学科教学包括:品德生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
三、渗透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渗透的注意点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渗透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
3、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倒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五、工作要求
1、学校建立以教导处牵头组织培训和实施,教研组组织开展教研、备课的工作机制,以确保整个实施工作扎实推进、步步到位。开学后认真落实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
2、各任课教师必须按时、按章节进行法制渗透严格把握标准及要求同时填写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呈现表抓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并做好教育。
3、教务处组织教研组每月对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作为一名教师,深感任重道远,因为小学时期是一个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但还不能仅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它还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针对xx中学的实际情况,在高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根据实际,高二年级开设的信息技术选修课为《网络技术运用》选修课程,分为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的接入与使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三大块。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结合本组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做好新教材研讨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技术性和实践性。
2、积极开展教学展示和交流,认真撰写教学随笔、体会和总结,进行课题研究,做好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收集和整理。
三、继续做好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贯彻“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推进依法治教,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做尊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意识。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科自身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
1.结合教材,激励学生爱国之情。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之一,爱国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在学习excel时,可引入:改革开放后,义乌市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发展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一些关于义乌市经济发展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习:excel表格制作、平均值计算、排序、数据统计和图表的运用来分析五华经济发展。通过综合任务的操作,以任务为载体落实知识技能,不是纯粹教知识,而是从问题引伸到信息的处理。通过对义乌市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更加热情地投入爱国家、爱生活的实际行动中。
2.结合教材,树立学生成材之志。
针对教材内容:如:讲到ASCII码时、讲到计算机的发展时、在讲office软件的使用时、在讲一些协议和标准的制定时……让学生知道,这些硬件软件大部份是别人开发的,计算机的很多标准也基本上是美国制定的,我们必须得无条件去遵守,让学生看到中国与外国特别是美国在信息技术行业的差距,产生危机感;特别讲到第七章知识产权时,让学生了解微软的霸权主义,让学生了解微软打击国产wps等一些国产软件的手段,也讲讲裘伯君反击微软的勇气,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此外,还可根据教材结合时事,如计算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事实,使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从而增强掌握信息技术的自觉性。
3.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其良好的网络道德。
首先让学生了解通过网络传播一些非法的不健康的和个人隐私的东西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有时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我们可根据教材,联系最近最热门的事件,如:艳照门、熊猫烧香事件、凤岗客车翻车事件等,详细的分析他们的事件始末,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和电脑并不是很安全的,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保护意识,也让学生明白非法传播别人的隐私,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引导学生到网上找很多健康有趣的事件,促使其健康快乐上网。
在讲“网上资源检索”和“资源评价”时,可安排学生关注生活中关于网络犯罪、病毒和网上一些中奖等等方面的新闻,让学生把搜索到的自己关注的网络犯罪等的这方面网络新闻讲出来,与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评价其真伪,并发表见解,在交流评价过程中对这些方面加以正确、全面的引导,增强其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一定的额外的有挑战性的任务,发挥其知识水平,增强其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上上“百度的知道”和一些电脑知识论坛,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督促他们,促使其慢慢改变,能安全、健康的上网。
四、切实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1、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务处安排,高一信息技术1节/间周,高二信息技术理科班1节/周,文科班1节/间周。
2、教学建议:
①教学要坚持主体性、全面性和活动性的原则,并注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体验过程中获取基础的、有发展的、能迁移的知识和技能。
②注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的亲身体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手去做。
③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环保教育,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④教学中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好基础、拓展和研究课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并建立合理的、多元性的评价体系,有计划和目的开展好兴趣活动,做好竞赛辅导和训练。
3、加强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以及学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作好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登记。
(1)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谢雨薪负责
(2)计算机教室管理维护:
①第一计算机教室:谢雨薪负责;
②第二计算机教室:周长全负责;
③第三计算机教室(云机房):申建恒,申杰初协助。
(3)学校网络及各处室计算机维护:申建恒负责,周长权协助。
(4)学校班班通设备管理维护:申建恒负责笃学楼,周长权负责远志楼。
五、加强本组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经常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研讨一些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组织上课交流活动。
①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主要任务是集体备课,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统一进度和要求。
②及时开展备课过程中的教研活动,交流和反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集意见和想法,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③本学期每位教师听本组的课不少于10节,并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
④每人完成一篇信息技术教育叙事工作,即教育心得。
六、主要工作安排
1、为各办公室计算机作一次检查、维护。
2、做好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及使用登记工作。
3、落实好学校临时使用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安排工作,并安排好值周管理教师。
4、维修维护新旧机房的硬件设备。
5、尽力落实本组研究性课题。
6、优化校园网建设,落实其它各教研组成员对远教资源的应用。
7、加强对学校“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
8、制定详细的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征求学生意见,并报学校分管领导同意,购买信息技术练习测试系统3套。
9、制定高一、高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10、安排落实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电子备课工作任务。
11、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 篇5
21世纪,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它必将影响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如何通过课堂,更好地达到“课内渗透”,设学生切实掌握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的目的呢?我们制定了学科渗透计划,具体如下:
我们主要围绕着各科的内容体系,即教材渗透点、环境教育知识点、教学建议、教学参考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渗透点”
教师要提出揭示各科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活可作渗透教育的有关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准确地传授知识,有机地进行渗透。
二、环境教育知识点
针对教材内容涉及到的环境教育知识点,根据小学环境教育目标,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在各课例中有选择地提出加强下列知识点的渗透,教学力求做到观点鲜明,有一定的力度和广度。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家都来保护它;
2.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的家;
3.绿色植物是生命的象征;
4.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5.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6.防止(减少)污染是人类健康的保证;
7.资源有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三、教学建议:
教师要根据学课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力求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从知、情、意、行出发,有效地进行渗透。
语文学科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的渗透,发展学生智力,提高环境意识。
数学学科可根据各单元的知识点,除选录教材中可进行渗透教育的题目外,还可以补充部分参考计算题,通过让学生比一比、算一算,认识一些环境知识,从切实的数据中悟出环境教育的真谛。
思品学科,可通过思品教学中知、情、意、行等环节在厅环保故事明理,议一议,辨析等方面提出建议,激发学生保护环境感,增强自觉性,从小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
自然学科,可偏重于让学生参加观察、实验和考察活动,接触大自然等,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并了解和认识当今环境现状,为保护大自然出力量。
社会学科,可着重提出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考察、查阅资料及了解学校和社区环境污染的状况,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五大问题有所认识,使学生自觉保护社区环境,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美术和音乐学科,可通过欣赏作品、唱唱跳跳、动手绘画、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热爱美好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的真情实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环境教育。
四、教学参考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6
湄江中学 物理组:吕天鸿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在青少年中进行法制教育已迫在眉睫。《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要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纲要》还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法律意识、法制素质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试想,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制素质、人文精神,他可能不但不能为国家为人类带来进步和文明,而且会助纣为虐,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由此看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对包括物理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的要求,是物理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在本学期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与现实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如同一切物理学及其技术成果都被理所当然地作为物理教学的资源一样,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规律、事件都可以成为法制教育向物理教学渗透的资源。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能找到大量的适于法制教育渗透的好素材。
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例:
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
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物理性交通安全是多方面的,主要超速、超载、醉酒驾驶等等。都与物理直接相关,实际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物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
二、要“渗于课内、寓于课外”,以教材为蓝本,补充一些新内容,增加法制教育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引入与法制有关的知识、原理、技能,使学生对法制教育问题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变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1、找准合适的“渗透点”。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例如,在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中,汽车火车等从刹车到停止因为具有加速度,可看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停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第二十六条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二十七条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道口,应当设置警示灯、警示标志或者安全防护设施。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应当在距道口一定距离处设置警示标志。
第四十三条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第六十七条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恰当的“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例如,在第三章《相互作用》的教学中,上到《摩擦力》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第四十三条 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在上到《弹力》时也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十七条 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
利益。
第二十一条 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第二十七条 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掌握是适合的“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倒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总之,法制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大课题,这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去认真探讨和研究。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信,只要我们一线教师端正态度,勇于探索,结合教学实际,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会逐渐培养深厚的法制意识,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
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篇7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关于人文精神, 历来有不同论述。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 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又有人说:“人文精神最集中的特点就是对人心理的滋养作用。”还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内核, 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是文学作品。翻开新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诸如《人生的境界》《游褒禅山记》《滕王阁序》等文学作品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而文学即人学, 是人对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理性思索的产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在一切从人出发, 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关怀、张扬人的个性, 使学习者得到共鸣或震撼。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都给学生以生命的启迪。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个工具不用便罢, 只要一用, 就必然要流露使用者的倾向或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 说话、写文章都是在借助语言这个工具表达思想感情, 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运用不能脱离思想而独立存在。语文学科就是训练学生使用这个工具的, 不管教材按什么样的体例编写, 典范的作品都应该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指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着眼点固然应该放在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上, 但根据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理, 谁也不可能脱离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 因为形式的好坏, 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内容。所以, 语文学科也就必然具有思想性。
语文学科具有情感性。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美国《情感论》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 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的生活。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 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体验到的情感加入到他们自己的社会……一个真正意义的人, 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情感性,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 无不渗透着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诗歌中的韵律美、意境美, 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 写景文章中的自然美, 都给学生以心灵的陶冶。要切实把握教材中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过程, 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参与, 语文教学中情感交流具有三维性, 即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文本中作者所流露的情。三者融为一体, 融入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并研究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这些都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这三者以情感为基础, 都和情相联系, 或是一种情感现象, 或是一种情感内容, 或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 把握文中的情感。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作, 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思维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换句话说, 作者写作的时候往往都是饱含感情的, 而读的人只有触及到情感的深处, 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再造作品的艺术情境。教师备课时, 除深入钻研教材, 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外, 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所见所闻, 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作者的情思变成自己的情思。对所教课文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读, 如出我口;讲, 如出我心。”要把课文讲深刻, 讲生动, 就必须把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在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发掘出来。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只有储备充足的感情, 课堂上才能情动而辞发, 做到教情、学情、文情三情合一。教师要从“情”字入手, 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利用教材调动学生, 把学生的感情迁移到教材中, 又把文章中的“情”移到学生心中, 达到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审美性。这是由语文教学的内容决定的。“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 在语文教材中约有70%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这些名著具有独特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容。”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体验作品的语言美、艺术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 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如《荷塘月色》, 它是一幅淡淡的、柔柔的、清清的画。学习这篇文章, 就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发现美, 体验美, 从而体会这美的背后所蕴含着的理性思考,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广博。它所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包含语言文学知识、艺术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一般科学知识等等。其中语言文学知识还包括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 现当代文学知识、古代文学知识;艺术知识可涉及到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等, 如高中第一册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涉及到美术知识;在历史地理知识方面, 语文学科可以说贯穿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 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广阔空间, 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及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课文,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一定的历史背景, 而要按时间顺序排列不同历史时期作家的顺序就要求教师、学生能理清历史发展的轨迹, 如诗歌的发展、小说的发展都与一定的社会紧密相连;再如, 要把一些游记性课文讲得更精彩、生动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语文教学内容自然也就更多地涉及到了科学知识。如课文中的大量的科普作品、带有科学性的说明文等。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领悟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强调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要求思维探索的多样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 其语言优美, 形象丰满, 哲理深邃, 妙趣横生, 可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 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的培养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8
关键词:数学;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87-01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身作则,规范言行,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都可以设置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关注数学生活,引用实例,以情动人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的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等。在方法上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还要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等细节。
五、有机融入法制教育,促进教与学。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他们懂得了法律。如:在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一课中,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六、丰富第二课堂,用情感化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七、挖掘法制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我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进而拓展教育范围。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9
物理教研组:朱绍木
物理教学中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教学中有机的进行渗透,从而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
一、挖掘教材——科学殿堂的法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法制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慧眼识金,充分发掘直接的、潜在的法制因素。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且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因此,在公路上行车,速度越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就越大,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里可以联系《交通安全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限速、限载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又如在对《圆周运动》进行教学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如果不能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汽车转弯时的速度过大,那么汽车所受的合外力将不能提供汽车转弯所需的向心力,那么汽车将可能做离心运动,驶离路面造成交通事故,所以驾驶汽车在转弯时必须降低车速,避免发生将他事故。
二、有机渗透——实现科学与方法统一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教学策略,不能喧宾夺主,把法制的标签随意张贴,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法制的双重教育目的。
1.巧妙引入,营造氛围
在讲《光的反射》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近年来,城市更亮了,夜色更美了,让“城市亮起来”成为一句非常时尚的口号。然而,在华灯溢彩,霓虹闪烁的城市中,美丽的夜景下,光污染却一直被人们忽视。这些亮光在使城市变美的的同时也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城市上空不见了星辰,刺眼的灯光让人紧张,人工白昼使人难以人眠⋯⋯于是官司不断,纷争又起。那么光污染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希望同学们学完本节课后,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2.调查实践,交流合作 理论总是枯燥的,一万句说教比不上一次实践,亲身体验得到的远比枯燥的说教更触及灵魂。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一节时,可课前安排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供电线路中哪些地方存在短路等安全隐患?调查高压装置和学校配电房是否安装了安全防护栏设施?是否设立了警示牌?有条件的可以去工厂了解安全用电的具体规定等。之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分享成果。既解放了教师,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分享,认同安全用电的责任。
3.巧辩例题,激发联想
例题讲解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学生熟悉的物体,如在《运动和力》一章中,多以某人、小车、木块等作为研究对象。这时,如果教师把研究对象改为冉冉升起的国旗或是国旗护卫队员矫健的步伐,再加上少许的引导点拨,学生就会联想到周一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或是天安门升旗的盛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变换例题中的研究对象,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国旗的形象在学生脑海时时浮现,其实就是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再开发,高效渗透而又不留痕迹。
4.会心一笑,轻松渗透
法制的内涵是约束人的行为,它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怎么做,如何做才符合规范,因此法是严肃的,但这不意味着教师总是要板着一张脸谈法说法。有时一个故事、一段幽默甚至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领略做人的准则。恰当的笑话运用,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吹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把快乐包裹的“法”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田。
5.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10
徐艳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8 人。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
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
守法的良好习惯,向家长宣传自己了解和学到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11
关键词:审美品味 渗透法制 潜移默化
在教学中,美术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有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能力和作用,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和具体情景中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爱美能力,还可使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上起到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自觉的提高审美品位,从而为学生的形成良好思想和品质奠定基础,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中,学法、懂法,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美术中书法家有了炉火纯青的写法便可将自己经典之作流芳百世;画家具备了巧夺天工的画法就能将其独特的魅力发扬天下。21世纪的国民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吗?在教学中,美术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有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能力和作用,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和具体情景中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爱美能力,还可使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上起到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自觉的提高审美品位,从而为学生的形成良好思想和品质奠定基础,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在當前的法治社会中,学法、懂法,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美术中书法家有了炉火纯青的写法便可将自己经典之作流芳百世;画家具备了巧夺天工的画法就能将其独特的魅力发扬天下。21世纪的国民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能适应在教学中,美术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有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能力和作用,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和具体情景中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爱美能力,还可使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上起到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自觉的提高审美品位,从而为学生的形成良好思想和品质奠定基础,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中,学法、懂法,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美术中书法家有了炉火纯青的写法便可将自己经典之作流芳百世;画家具备了巧夺天工的画法就能将其独特的魅力发扬天下。
现代社会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也不再是成人的专属。每个人对儿时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很多童年的体验是成人后无法再遇的。由此看来从小进行法制的熏陶,印象会更深刻。美术教师可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涵养、懂法律的好学生。由此体现“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什么课程,教师利用课堂中的几分钟甚至于几句话的点拨就能使学生明白:生活无小事,小矛盾不正确化解就会变成大麻烦,而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依法而行。只要切入点把握准确,内容选择对路,驾驭引导得当,利用课堂上极少的时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课是生活中真、善、美的复制与创造,真、善、美的生活更离不开法制的保护;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除在教学上贯彻艺术性特质外,眼光还应该放得更远一点,用艺术的元素诠释法制的概念。美术课堂有着直观、有趣、轻松、给力的独特魅力,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轻松地就能了解法律常识,连成人都觉得乏味的法律知识一下子就能变得生动有趣。
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师在备课环节上,要研读《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用书》(这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做的基础功课),融会贯通,全面了解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的本质要领,不但普及教师的法律知识,而又不会让教师去查找又厚又多的法律典籍,变成一个法律学究。
2、备课时找准法制渗透的关键点,并不是每一课都渗透,而是渗透内容要和教学目标相一致,不能背道而驰,法制渗透和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学科渗透要找准契机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是最好的,这样不会喧宾夺主,不会把美术课上跑调。在课堂上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美术学科可多元地渗透法制,让其具有较强的伸展性。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设计课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绘画、手工、欣赏等。每个领域都有丰富的可渗透法制的内容,例如:画人物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法》;画风景可以渗透有关国家领土的法律常识还可以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法制教育(比如黄岩岛事件);画动物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手工制作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同时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渗透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欣赏中国艺术经典,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等。
教师除了从教材中挖掘渗透点,还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适合的事例,毕竟法律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比如:引导孩子画街景时,就可以从发生的交通事故为例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还可结合禁毒、学生打架、交通事故现场等视频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从文字宣讲上升到视觉冲击,激起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建立自身自省机制;还可以把法制教育内容利用漫画的形式给予强化,加强视觉冲击力,引发学生兴趣,这也体现了法制渗透的多样性。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推荐阅读:
关于语文学科计划中法制教育渗透10-24
关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7-07
小学五年级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09-11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简报06-09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一10-22
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06-14
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08-27
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08-29
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