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2024-11-09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1

第十一课:冷色和暖色-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 冷色和暖色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并学习其有关知识。2)感受冷暖色给人的不同感觉。

3)寻找冷暖色的画面,学会冷暖色的配色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冷色与暖色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能真切地感受冷暖色给人的不同感觉。教学准备:范画、纸、毛笔、水、调色盒、水粉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范作(两幅)

(暖色的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冷色的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 暖色:温暖、热烈……

冷色:沉着、稳重……

举出冷、暖色在生活中及画面中的作用

(如:太阳,用红色表示。冬天,用蓝色表示。)

总结:•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

•他们使人感到温暖、热烈、兴奋。

•蓝、绿色使我们联想到天空、海洋和森林。

•他们使人觉得寒冷、凉爽、遥远、宁静。

•不同颜色引起冷或暖的感觉,以此分成冷色和暖色。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一朵紫红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冷。•一朵紫红的花在绿叶丛中显得较暖。

三、小组讨论并作业

•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冷色和暖色。

•再举例说明冷暖色的相对性。

•用水粉颜料调出冷、较冷或暖、较暖的色彩。

四、巡回指导

及时知道学生所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小结,讨论下节课《暖色调的画》所带工具。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堂较好的美术课, 按常规不外乎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境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 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环节。这既抽象而又具体的教学过程, 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创新, 寻找新的突破口。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不再是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 而是加入了更多的人文性质的内涵,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需要美术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 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脸谱》一课时, 教具是制作好的戏曲人物脸谱, 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 我试着准备了京剧片段的视频课件, 片段的播放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 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得靠教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 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作业, 比如一些手工课, 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 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 这样势必造成纪律混乱。还有一些绘画课,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 课堂上会显得杂乱。这样的“乱”并非无用。国外的教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 他们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创作, 可以画在桌子上, 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 在丢勒中学, 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 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 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 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 既不放纵, 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 画的是什么呀, 乱七八糟!其实, 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 去雕饰的浪漫稚拙, 而且个性鲜明, 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 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 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行为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18-02

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尝试着谈谈自己对课时教学目标的认识与想法,能够促进自己与同行们在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落实。

一、充分认识课时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包含四个基本因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这一设计系统过程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学目标设计和实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具有导向功能,主要表现为导教 、导学、导评价。

1.导教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思考他想要帮助学生实现什么样的变化,不同的知识类型会影响教学方法、技术 、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的不同,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通过PPT等演示型课件来有条理地展示与分析知识;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可以采用发现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尝试着边探索边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或者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落实知识的应用。

2.导学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毫无目标。一些学生在走进机房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今天学什么?”说明学生希望在课前知道即将会学到什么。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后,学生就能明确在即将开始的课堂里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并在学习过程中避开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看书、学习,从而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

3、导评价

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评价教与学,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的程度。

二、合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1.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学科特点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并将信息素养的表现归纳为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有机联系。

(2)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开展的一系列信息活动。

(3)学生情况

教学目标最终是要实现学生有所发展,而不是教师完成授课内容。依据学习心理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思维规律和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最近发展区,等等。只有清楚学生的真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目标。

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具有可测性。可以采用 “ABCD结构模式”来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测性。 “A”指行为主体(Audience),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B”指行为动词(Behavior),用来描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C”指行为条件(Condition),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D”指表现程度(Degree),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来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使目标更具可测性。

(2)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思想。 “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强调让学生学得信息技术学科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和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是将“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的着手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点评:

1.案例:浙教版普通高中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2节《数据库系统》,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标准为“(3) 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在某次公开课上任课教师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数据库系统相关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库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理论层面上的基本概念解读,结合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剖析数据库再到建立数据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宏观上明确把握数据库系统的内涵,在微观处明确数据库使用和建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户与系统人员的身份转换,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数据库系统,加强在技术层面上的道德修养,并培养学生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绿色环保的理念。

2.分析

行为主体不对。“使学生在宏观上明确……”、“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都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不符合“行为目标”中要求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笼统含糊、不明确。学生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才算是“理解”、“初步掌握”?学生要具备怎样的情感态度才算是“负责任地使用数据库系统”?这些不够明确的行为描述,会使教学的结果不可测。

3.呈现

课时教学目标在不同的时候呈现给学生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在课前展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将要迎接的学习任务,可以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将课时教学目标书写到黑板上,可以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时刻提醒教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课堂重点上;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展示教学目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小结和反馈的依据。

针对每一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时教学目标,不能说哪一种表述方式是最好的。我们只有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摸索、研究、总结经验,多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新课改的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关系,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石,以过程与方法为框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灵魂,使教学目标不只是一种书写教案的形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提高课堂有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学习材料: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提示课题。探索学习,学做团花。欣赏分析。

2、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

1、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

2、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3、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4、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 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磨课小结:

我认真学习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5

没有学校笔教学工具,很少有学生有彩笔,彩铅,蜡笔等东西。所以,我买了一些在线艺术教学工具,11节假期结束后从家里来。第一次把颜色铅笔和蜡笔放进二年级的教室,学生们的眼睛睁大,用艺术教室的颜色变得生动生动。因为我一直鼓励他们的主要学生的绘画可能充满了信心,所以我的酱油艺术老师不时收到学生送的画,以上也写了他们的祝福,学生们还在提高 成为通过绘画向其他教师表达祝福的习惯。

后来,我教学生在艺术课上,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一段时间老师不时地接收折纸作品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帮助这些老师感叹:这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小学美术课老鼠嫁女教学设计 篇6

作者:蔡娜

单位:鲍墟学区 莲子口中心小学

课题:《老鼠嫁女》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年级:四年级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后,在造型与手工方面以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对于剪纸这一手工艺术并不陌生,只是没有系统的剪纸方面的知识。

教材分析:“老鼠嫁女”是中国剪纸艺术中被经常表现的一个题材,以“老鼠嫁女”的内容为题材的剪纸,融故事与民间艺术于一体,作为学生接触剪纸艺术的第一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民间剪纸艺术,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2.了解民间剪纸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欣赏剪纸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以剪纸表现自 己喜爱的题材。

重点、难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能根据主题设计和剪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教具:教学课件、剪刀、纸张 学具:剪刀、纸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先欣赏一组图片,并了解一下这组图片背后的故事,再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出示课件一:欣赏民间剪纸“老鼠嫁女”,了解“老鼠嫁女”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

“同学们,这些剪纸作品漂亮不漂亮?”(生答:漂亮)“和生活中的老鼠一样吗?”(生答:不一样)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剪纸中老鼠的外型特征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二:对比欣赏生活中的老鼠与剪纸中的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概括、夸张、拟人化了,装饰有花纹。教师指出,把单个的花纹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漂亮的团花。(出示课件三:毛毛剪、月牙剪、柳叶剪、圆点剪、飞燕剪。)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加强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三、示范指导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剪纸老鼠呢?”(生答:想)“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师讲述并演示——首先要在准备好的纸上画好老鼠的形状。老鼠是我们熟悉的小动物,谁来说一说老鼠有哪些特征呢?(学生描述老鼠的形状,师在纸上画出老鼠的图像,要求同学们一起画。)然后呢

在这个外形上配好花纹。这些该怎样画呢?好花纹要适合纸的面积,如身体的面积大,可以配大的团花;腿较小就可以配单个纹样。现在我们就给自己的小老鼠配花纹吧!(师生共画)画好之后再把稿剪下来就可以了。(师演示,生跟做)这样一个简单的剪纸就做好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的乐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交流

现在就请同学们互相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剪纸作品,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践创作,师指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老鼠嫁女的剪纸作品,还一起学习了制作剪纸老鼠的基本步骤,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生举手答。(师板书)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也学了这么多,想不想自己动手用剪纸的方式大家一起创作老鼠嫁女的热闹情景呀!”生齐答。(生小组内共同创作,师指导)剪好后各组将作品自由组合在一张大纸上。

二、展评小结:

对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7

1. 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首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人与人的个性都有一定差异,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己衡量美的标准,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举个简单例子,当你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答案肯定是多种的,有的学生喜欢红色,有的喜欢绿色,有的喜欢蓝色,有的喜欢黄色……同一幅图案,如果让不同的学生着色,肯定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哪怕是同一学生,也许随着心情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第十二册《美术》教材第5课《色块组合画节日》的教学,引导学生对6组色块组合的联想中,就提到应尊重学生自己的色彩感觉,允许各人有不同的见解。分析9种颜色的属性,情感,自然属性是由事物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如红色与火相关,火与热不可分,即人们对红色的认识自然与热有联系。果实由青变红,味道由酸变甜,红自然使人产生甜的反应。每种颜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怎样体现它的情感表达,应根据内容而定,如红色能让人联想到热烈、幸福、欢乐,但也能让人联想到紧张、警告;蓝色能让人联想到宇宙、天空、海洋、流动、遥远、透明,还能让人联想到冷淡、冷漠。色彩通过一定的组合,能够鲜明地表达事物的情调,例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男女老少等。美术不像做“1+1=2”只有唯一的答案,学生也许能描绘出超出我们想象的美的图案,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习美术课程并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大美术家,这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促使学生学会欣赏画,提高审美能力

高年级课程中有欣赏教学,在教学时,我不急于介绍作品的年代和作者,而先让学生自己欣赏,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觉,并说说喜欢哪几幅,为什么喜欢,有的为什么不喜欢。学生很喜欢这种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形式,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对欣赏的作品印象都比较深刻。我再简介作品的年代和作者,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在此期间,并不反对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而是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图书资料,进一步了解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绘画课写生练习比较多,对学生的写生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我着重传授一些透视、明暗技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物象。想象画和创作画教学,需要学生在已知的物象上作进一步升华,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稚拙、充满童趣,但画面有主次、更充实,色彩运用得心应手,这是低年级学生无法比拟的。高年级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参与社会实践较多,所以他们对于手工制作、美术字、板报设计、立体构成、浮雕制作更感兴趣。例如在学完美术字后,我发现在校园的黑板报上,就立刻出现了新的字体的变化,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增添了生活乐趣,增加了自豪感。

3.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随心所欲的涂鸦成分,缺乏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所表现的大多数是平铺直叙式的,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则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他们更要耐心引导。虽然如此,但要知道,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日积月累地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由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

4.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从而走进自由自在的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让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让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谈小学美术课中线的教学 篇8

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具象表现能力较弱,他们往往要把这种较自然的曲线美有意识地画直,所以我们要把这种曲线美通过各种方式提示。低年级美术教材大纲虽然没有提出具体学习线的有关知识,但其知识点是从“形”的认识开始的。因为“形”较之线更具体形象,更易被儿童接受,所以低年级教学活动要以形象、直观、活泼、自由、美好等独特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

一、趣味美术游戏教学的形式

1.线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学生回答联想到“门、箱子、铁棍、直尺、地板砖等”。

2.形的联想。训练和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教师用常见的几何形让学生想象形体近似的物体,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联想到的物体(不能重复)。如三角形、方形、圆形、梯形等,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基本形简单地概括和表现物象的思维方法。

3.形的添加、组合。通过对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组合),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让学生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学生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变化,最后添画出某种物象。

4.教师事先设计好作业步骤,让学生按数字顺序连线后,看是什么物象,如洗衣机、灯笼等。

5.画笔接力:培养学生整体作画的观念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作画中途停下,让第二组学生接着上组学生的画继续画下去。画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学生进行思考

6.采用幻灯片教学,将一些图像放映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象是怎样用线画出来的,同时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这种直观、美好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采用“画唱”的教学方法,教学生边唱边画,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教低年级学生《画气球——认色练习》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气球的特点及颜色编成儿歌:“大气球、小气球,各种气球数不完,红气球、蓝气球,颜色漂亮真好看!”让学生边唱边画,达到运线练习和认色练习的目的。

8.用讲故事的方法。如边讲故事边演示用圆形画刺猬:一只胆小的刺猬缩成一团,两只刺猬关心它;几只小刺猬在辛勤地找食;刺猬妈妈带领小刺猬玩耍等。

二、加强训练

如果低年级是对学生进行线造型的启蒙教育阶段,那么中年级就是学生用线造型的发展提高阶段了。通过一、二年级的线的训练,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用线造型的能力,这个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关于线的理论教学。教师还可以归纳列表,将线的一些简单理论知识让学生平时牢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训练掌握。例如:

1.画一些例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折线等,提高学生对线的理解能力。

2.教师说出一些具体物象,让学生试试看,用哪些形式的线表现比较形象、有力、生动,如门窗、砖墙、河流等。低中年级可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线的教学,但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用线造型的准确性训练,提高用线的质量,并启发引导学生作画用线要灵活,做到运用自如。可以通过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从画家如何用线条造型提高学生对“线”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需注意点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价值是一种存在于现实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在美术作品中,创作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线”相互联系,而这种联系只有通过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才能实现。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师应更好地认识“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和审美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做到两点:

1.统一要求,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用线。统一要求是老师让学生在做作业时某些物体的表现用比较一致的线条画,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以达到用线造型的目的。个别辅导就是对个别用线不大胆、不灵活的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大胆用线以表现物体。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方法 篇9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 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 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 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 况:

① 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 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 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 “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 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 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② 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③ 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 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④ 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 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 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① 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 “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② 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③ 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 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 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①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 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② 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③ 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 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 做到:

①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 确的答案。

② 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 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③ 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④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 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 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① 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② 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学计划 篇10

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美术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一、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教学,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循序渐进的传授“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义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了解了解基础的绘画技能技巧。

(3):绘画的构图和色彩知识。

(二):基本技能目标:

(1):掌握绘画技能技巧。

(2):掌握绘画的色彩知识和技能,合理的组织画面。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爱美、审美、创造美的兴趣,体验美的创造美的乐趣。

二、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对美术正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教强的创新力,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优等生:

优等生数量约占全班总人数的20%,这些同学学习态度端正,美术学习的兴趣浓厚,接受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美术素质,在完成作业及集体作品中展现突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美术其他门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二):中等生:

中等生数量约占全班人数的7%,这些同学对美术课学习兴趣浓厚,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还存在不少可塑之材,今后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这些学生还应加强直观演示教学,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差等生:

差等生约占全班总人数的10%,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这部分同学素质较为低下,老师不能 歧视他们,要从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加强直观演示教学,增强学好美术的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力争达到中等生水平。

三、教材分析:

A: 本册教材为小学美术课本第八册。

内容包括:欣赏、彩画、手工制作、粘贴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面宽,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美术知识与基本技能。

(一)、第一课、十九课、二十课是欣赏课。

主要是要学生欣赏范画。主要学习欣赏寒假中新鲜的、有趣的画面,并以寒假见闻为内容画记忆画,再者了解年画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二)、第三课是《灯彩》。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灯彩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三)、第四---五课是手工制作课。

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瓜子壳、铅笔花粘贴漂亮的装饰画,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手工技能技巧。

(四)、第六--八课绘画课。

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画画。目的是训练绘画想象力、创新力。

(五)、第九-----十课是水墨画。

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水墨知识进行制作画面,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第十一---十三课是手工制作课。

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手工制作技能、技巧去制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第十四课是绘画课。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是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把自己参加的有趣活动通过回忆,从而画下来。

(八)、第十五课是拓印制作课。

主要是让学生刻制印版,通过阴纹、阳纹两种不同的画面制作印版画。

(九)、十六---十七是手工制作课。

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镂刻、叠加、粘贴浮雕,从而制作自己所喜欢的物品。

(十)、十八课是绘画课。

画一画你最高兴的事情,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想象立力和创新力。

总之,在结构上,以美术的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类型之间的区别,再循序渐进的传授“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意象性的教学要求,兼顾了学生的发展。

B、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首先,教师应树立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 生,树立自信心,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因材施教,辅导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坚持实施愉快的教育,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好优生优培工作,并且发挥优生的传、帮、带的作用。做好教师的得力助手。

5、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掌握好技能技巧,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鼓励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在生活中进行创造美。

C、教学研究的重点,难点:

(1)、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2)、泥塑的制作。

(3)、美术作品的欣赏。

D、教改专题: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力。

3、集体备课安排。

时间 内 容 备 注

画飞鸟、画游鱼(六)集体备课

我设计的一本书(三)集体备课

将彩画改成黑白画(五)集体备课

民间玩具(三)集体备课

4、研究课安排、周 次 内 容 备 注

我的书签 研究课

将彩画改成黑白画 研究课

5、公开课安排:

周 次 内 容 备 注

8.恐龙世界 公开课

9.绿色的呼唤 公开课

五、教学辅导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上学期平日表现和成绩,参考上学期期末考查,本级优等生30人,他们是吕志远、张巧缘、杜德伟、张杰森、曹汝凡等,这些同学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基本技能好,独立完成作业,绘画水平较高。中程生占50%,有王丹、王振鹏、李洁洁等,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也比较积极,绘画水平也比较高。困难生约占10%,他们是吕清源、刁雪峰、等,由于上课精力欠集中,绘画水平总是提不上去,导致成绩欠佳。

(二)、辅导措施:

针对学生分层情况分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制定下列辅导措施。

优生措施:

(1)、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发展时间与空间。

(2)、鼓励优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让其冒尖。

(3)、课堂上,分层次的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绘画练习。

(4)、课后多辅导优生,多鼓励,使其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2、辅导中生措施:

(1)、借助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在班内掀起比、赶、超的良好风气,让中等生赶超优等生。

(2)、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3、转化困难生措施:

(1)、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2)、小组帮教,与优生建立帮扶对子,采取多帮的形式,轮流对困难生进行辅导,使其进步。

(3)、重视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4)、加强个别辅导,加强美术技能训练。

(5)、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6)、及时做好转化总结。

4、辅导安排:

学生类型 辅导时间 辅导地点 辅导内容近期目标 长远目标

优等生 周二和周五自由活动 教室 课外观察与创作 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绘画技能技巧。成为优秀小学生。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深挖教材,适时渗透

小学科学多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好佳作,其中不乏可以作为法制教育的好素材,这就需要教师留心教育教学,并将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挂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養和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1.抓住词语的讲解

例如:我在教《磁铁的两极》一课时,我手中拿着一块条形磁铁,问:“磁铁的两极一样吗?”一部分学生答:一样;另一部分学生答:不一样。众所周知,科学问题光靠嘴上争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才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我为每个研究小组准备了两块条形磁铁,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动手研究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

2.抓住名篇佳作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和《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3.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科学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二、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许多多能渗透法制教育的课文,只要我们的老师认真钻研,将各种法律知识适时渗透到相关的课文中去,学生的法律观念增强了,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1.学法律可达到求真的地步

在小学科学练习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 “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2.利用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儿童具有好奇、好玩的天性,而游戏又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还能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3.活用方法,持续学习兴趣

科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有趣味性,可怎样才能将学生的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来进行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法律知识去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以持续其对科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以周会、班队为依托,积极开展好“法在我身边”、“做一个文明遵纪的孩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学习主题的班队会活动

实际教育中,我利用班主工作的优越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1.巧用电教,化难为易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2.提高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

3.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②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理由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近年来, 中国画逐渐被引入小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传统的绘画理论注重运笔和墨色, 因此在小学国画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临摹范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教学方式为主, 一节课下来, 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完全不能体现《义务教育美术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古人的作品虽说都是精华之作,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不摒弃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针对现在的学习主体的思想变化, 而适当地进行改变, 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新一代的学生继承传统。

通过实践, 我发现, 在绘画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的创作欲。如何让这个传统而古老的中国画变得有趣而富有时代感呢?

一、“游戏”中学技法

中国画不管是工具、材料, 还是形式, 都是学生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新奇事物, 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好奇心, 所以, 如何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是学好中国画的关键。“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学习和玩相比, 当然是玩最诱人, 所以我总是以玩游戏来导入课题。例如, 刚开始学习国画时, 学生对笔、墨、纸、水之间的关系不了解, 我会引导学生玩一玩“水”“墨”游戏。破墨法是最好玩的, 也是比较难的。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 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 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 直笔以横笔渗破之, 横笔以直笔渗破之。我会带领学生一个个方法玩过去, 以比赛的形式, 看谁用到的方法最多, 破出来的“水墨花”最漂亮。泼墨法也非常适合小孩子, 它有两种泼法, 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 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 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 便于控制。在课上我会尝试泼墨后产生的墨点, 让学生来产生联想, 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这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技法, 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举两得。

二、跟着多媒体学画

古代中国画欣赏在国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通过看图, 看视频故事这一通俗易懂的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在《水墨动物》课上, 我事先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水墨画小故事, 如《小蝌蚪找妈妈》。然后在课堂中, 让学生自己先来说说这个故事, 再一起欣赏已经被改编成水墨画效果的视频。欣赏完故事后, 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的情节就会变得很有趣味性。此外, 图片欣赏也是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如果只是欣赏图片, 可能不会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和理解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情感。所以, 我总是找一些关于画作的小故事来加深学生对画的理解。如《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 (今开封) 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 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 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 热闹的市区街道。每一段都有精彩的故事内容, 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中国画。

三、音、诗、画相结合

在中国画的学习中, 音乐、诗歌是必不可少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是将诗画在视觉、听觉上融合到极致, 要学习好诗词, 学生诗画结合, 增加小学低段中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能力。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书画艺术也是一脉相承的。像古曲《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音乐中蕴涵的是一幅幅流动的美妙图画。音乐是一种较抽象的艺术, 它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如, 在古曲《汉宫秋月》中欣赏唐寅的名画《秋风纨扇图》, 学生被画面的空灵和音乐的沉郁所感染。一位学生在欣赏感受中写道:“在音乐声中, 我仿佛看到秋风吹起那位年轻女子的长裙、衣带、发丝和团扇。她无助地站在秋风中, 美丽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哀愁。她在愁什么呢?为美丽景色的凋零, 还是为自己青春的流逝?”由此可以看出,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画, 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在生活中学画

小学国画教学内容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贴近他们的生活。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深入生活, 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如鞋、花瓶、自行车、田野的树等静物, 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 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 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如愉快的周末、乘凉晚会等, 这就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所认识的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太阳是由基本形圆形和周围的光芒组成的,画完后通,过大家的欣赏评述来讨论:“谁画的太阳最漂亮、最有趣、最特别?”这个环节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表达和自我感受,并让孩子想想你喜欢这个太阳的理由。通过这个环节建立孩子自己独特的个人意识:那就是画自己的太阳。接着是学生作品赏析,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像太阳的变化,对孩子的创作思路进行点拨与启发,例如:把太阳看成是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外形有什么不一样;从四季的角度看太阳,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火焰的红色……中午的太阳眼睛挣得大大的,傍晚的太阳又像什么呢?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孩子们的思维变得特别大胆。

小结评述这个环节我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把重点放在了满足孩子的表达愿望上面,充分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小学美术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江苏省江都市龙川小学 陈海霞

小学美术教育是对人的素质、特别是精神素质方面的提高,有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它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特长和课外活动,它直接参与了“时代精神”的创造,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关键在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学创意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创意设计,是对教学中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与艺术性的处理,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新颖性、趣味性。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要使学生有创新性的学习和创新的思维,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性的教学。一节富有创新性的课会富有魅力,这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创新的见解。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和学习的具体实际,针对具体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设计。

一、课前资料的准备

美术课的资料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用于美术目的。有些是传统性的绘画工具和制作材料,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看似与美术关系不太大,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材料,可以制作布贴画和毛线贴画。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的材料,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碎玻璃片、废吸管、瓶盖、洗衣粉、盐等等。在教学水彩画的学习中,我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彩画的性能,运用撒盐、撒洗衣粉、滴水等技法,拓宽了水彩画表现的可能性,创造出了生动而有情趣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虫虫大聚会》这一课教学之前,我设计的许多范作(各种昆虫作品)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在教室里这些可爱的“昆虫”有的“飞”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落”在花上采蜜,有的“站”在树上鸣叫,还有的半掩在草丛中捉迷藏。学生一进教室看到眼前的一切,仿佛置身于昆虫的世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童声合唱歌曲《虫儿飞》、《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还下载影视图像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声形并貌,制作成课件。学生觉得非常新奇,顿时产生求学的欲望,拓宽了创新的思维。

二、运用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每句话都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该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四年级的《线条的魅力》一课为例,我在教学是先列举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蜘蛛网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运用FLASH动画将各种不同的线条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最后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改变线条的粗细和长短,使学生从中掌握线条的变化特点。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线条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

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三、增强学习的信心

儿童天生就爱画画,他们会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因此,儿童学绘画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只有保持良好的自信心,才能够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特点进行比较,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的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剪纸和纸贴画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挫伤他们的创作激情,鼓励他们增强学好美术的信心。

四、教学内容的求新

教学内容要打破陈规,努力创新,应做到“三结合”:

1、传统与创新组合。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改变让学生一画到底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来创作作品,例如《对称美、秩序美》一课,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对称美、秩序美,有的学生使用水彩和油画棒相结合绘画的形式,有的学生用线描或素描的结合形式,还有的学生用剪纸和泥塑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对称美、秩序美的植物、动物或人物,将传统的绘画形式与创新的制作技巧相结合,饶有兴致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学习中。

2、室内与室外结合。在美术教学时不局限于室内的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画风景画,营造自由创作的良好氛围。把学生带出教室,融入大自然中,亲身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且用画笔记录下来。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减少了束缚感,在老师的指点下,对一切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突然发现万物都变了,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花草是那么的美。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于是,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创作兴趣得到较好的激活。

3、静止与运动相结合。大胆指导学生画动物、人物,从静止的逐渐过渡到动态的。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学会画静止的动物和人物,再将学生带到室外去写生动态的动物和人物。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

这种由单一到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顺序的设计

创新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享受“溺爱”的牵引,激不起兴趣,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培养。怎样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会“玩”的艺术呢?如《美丽的大公鸡》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儿歌导入新课,再在重点设计公鸡形状的环节上,采用“拼拼、摆摆”的方式进行教学公鸡的制作,让学生觉得这样设计制作也挺有趣,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活跃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上一篇:总结机械类安全生产下一篇:澳大利亚个人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