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

2024-07-22

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共6篇)

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 篇1

无锡市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效防止和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得金融机构转贷支持,特设立“无锡市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以下简称转贷应急资金)。为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中小企业,是指在本市依法设立,符合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

1.本办法所指转贷应急资金是指对为符合银行信贷条件,贷款即将到期而足额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期还贷、续贷提供的短期资金。转贷应急资金仅限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转贷,项目贷款、表外业务融资等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章设立和管理

成立无锡市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资金使用的办法、原则,落实资金来源和组成,提出和批准组建方案,负责与相关合作银行签订年度合作协议,为资金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定期听取应急周转金运行情况报告,决定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市分管工业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经信委、财政局、国土局、住保房管局、市政府金融办、无锡地税局、人民银行、无锡银监分局和相关区政府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市经信委、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无锡银监分局等单位组成。

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设立首期转贷应急资金。根据转贷应急资金使用和企业需求情况,采取滚动支持、逐步增加的原则,逐步增加资金的规模,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视资金运营情况,通过市财政增加拨付专项资金,各区按一定比例增加资金规模。当条件成熟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对参与的社会资本,在收入分配时给予适当倾斜。

转贷应急资金由领导小组委托无锡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市转贷应急资金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平台”)。

资金管理平台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领导下,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转贷应急资金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使用对象和范围

2第二十五条转贷应急资金的收入,一是用于支付资金管理平台日常办公的相关费用,二是用于支付相关税费,剩余部分统一结转为资本金或风险准备金。当有其它资金或社会资本参与时,由资金管理平台提出年度预分配方案,市领导小组决定和批准是否对收入进行分配以及分配方案。

第八章 解散

第二十六条转贷应急资金可根据政策及市场需求变化情况,经领导小组讨论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决定停业或解散,解散时的资产按各方入股比例返还原出资方。其它

第二十七条对申请市转贷应急资金的企业,在办理转、续贷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抵押事项时,国土、房管等相关管理部门开辟绿色快捷通道,予以优先办理。第二十八条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对申请市转贷应急资金的企业,原则上应在1个工作日内出具信用基准评价报告。同时,对资金管理平台开设专用查询账号,为查阅相关企业的信用情况提供便利。

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应急财政资金管理框架构想 篇2

多级应急准备金

为保证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紧急资金需要,可考虑逐渐推动各级政府建立三级应急准备金。以中央政府为例:

一级准备足额提取预备费。首先要按预算法的要求,按1-3%的比例足额提取预备费。其次,实行三年期“滚动式”基金预算,即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上年的预备费结余结转到下年度使用。以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7.6万亿的基数,中央一级可保有760-2280亿的预备费,三年累计可达2280-6840亿元。这样,可保证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有超过一年以上的预备财力,即使再发生汶川地震这样的巨灾,也基本可以应对无虞。

二级准备调整预算。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用于灾后恢复与重建的费用往往是天文数字。为此通常需要调整预算,一方面可将治水、防灾、修建有关的经费优先下拨,另一方面也可移缓就急,将其它类似支出集中用于灾害发生地,优先办理灾区重建工程,支持灾后恢复与重建。

三级准备发行灾后重建特别债券。在动用预备费、进行预算调整后,若资金仍然不敷使用,则可发行特别债券筹集用于灾后重建所需要的资金。

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循例建立上述三级准备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需要同时通过部门预算、人大监督敦促地方政府足额提取预备费,严格控制预备费的非灾使用等。

固化财政救灾关系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灾害管理属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因此,灾害一旦发生,应当以地方政府为主,逐级启动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与此相类似,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也应有一条由地方到中央清晰的、逐级递进的启动路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按灾害级别来决定资金责任归属。按照自然灾害的级别由大到小分为四个级别。可考虑三、四级的自然灾害的管理以地方为主,应急财政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二级自然灾害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地方可承担部分应急财政责任。基本原则是:如果现行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的格局基本不做改变,可考虑按地方常年实际财力和全国平均水平,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原则上财力富裕的地区承担的比例大一些,财力匮乏的地区承担的比例小一些。对于一级以上的自然灾害则以中央为主进行管理,相关应急财政责任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按所需资金的大小确定资金责任归属。灾害发生后,如应急抢险费用处于地方政府一级准备金范围内,由地方政府承担。一旦所需资金量超出准备金,则依序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同理,省一级启动向中央政府请求援助也以是否超出了省本级准备金数量为标准。

为防止道德风险,此种办法需要将地方政府的报灾准确度与上级政府的财政资助相联系,两者之间吻合度越高,地方政府越可以得到一个更高比例的资助资金,反之,则会得到一个较低比例的财政资助,从而鼓励地方政府准确报灾、善管善用上级财政资金。

以一般转移支付形式下达应急资金。由于灾后应急事务的极端复杂性和高度的“相机决策”特点,其中部分资金往往难于事前确定出详细标准与项目,因此,上级政府宜以一般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资金,不宜详细指定资金的使用方向与用途。

明确项目与标准

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状况,可增加救灾项目,适当提高救灾标准。

1、家庭和个人救助

首先应对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和重伤人员进行慰问与救助。汶川地震后,中央政府首次对每名死亡、失踪人员的家属发放5000元的慰问金,此后历次自然灾害如玉树地震、水灾都循例继续。我们的测算表明,5000元的慰问金较之于近年全国水平的年均生活费用支出略高,5年内可作为中央一级的标准固定下来。其次是对因灾致失去依靠,生活陷入困境,急需抚育或赡养、养护者给予临时生活救助。汶川地震后,实行了两类临时生活救助措施,一是对灾民按每人每天1斤粮、10元钱的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二是对“三孤”人员每人每月600元发放生活费,期限大约在3~6个月之间。需要将以上办法用制度固化下来,同时注意与现行社保体系的接轨,在救助期结束后随即转入当地社保体系。三是对因灾受伤人员的医疗补贴和对因灾陷入困境的、有学生的家庭给予的医疗和助学补贴。现行政策是因灾重伤人员的紧急医疗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但后期费用往往缺乏足够保障;教育方面则主要是一次性减免相关费用。

2、住房恢复与重建补助

目前的政策是按房屋受损的程度给予补助,最高标准不超过6000元/每户,汶川地震以来实际执行的是20000元/每户的标准。尽管如此,这种救助也是象征性的,因为这一资金补助标准不可能满足恢复和重建住房的资金需要。对此,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思路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创新制度以寻求综合解决问题之道。首先,必须认识到住房的私有属性,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无偿全额供给恢复和重建资金;其次,多渠道解决灾后民众的居住问题应该成为政策选项。租房、简易过渡房、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等均可考虑。对于灾后住房重建资金补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将20000元的政府补助标准稳定下来,发达地区可视本地情况适当调增;二是尽快建立相关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对灾民灾后建房提供长期、低息的信贷支持,可考虑的方法很多,如建立专门的住房银行,动用住房公积金发放重建贷款或使用政府性捐赠资金进行住房贷款业务等。

3、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救助

一是对因灾受损企业给予一定时期、一定比例的税费减免;二是由政府提供专门的恢复重建资金,以低息、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给受灾企业,以助其恢复经营。

加强应急财政资金的管理

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不仅需要事先做好各个层面的准备,更需要事后的高效灵活应对。如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固然要有平时的储备,也要有事后的紧急采购与区域间的协调联动;为了保证应急财政资金的快速到位,既要建立各级财政的应急启动机制,又要建设备用支付体系,用于满足极端紧急情况下的需要。

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解决当前我行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中存在的过桥融资非正常还款问题(以下简称非正常还款问题),规范还款方式,着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贷款转贷中“先还后贷”造成的资金周转压力,改进信贷管理,根据《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2012年第1号令)、《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创新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46号)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微企转贷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36号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包括各类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第二章 细 则

第三条 对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存量流动资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并按规定履行了合法程序的项目,与借款人协商转化为固定资产贷款,或签署补充协议调整,并根据借款人预期现金流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并实行“至少半年还本付息一次”;不符合固定资产贷款条件的,1 要比照固定资产贷款进行贷后管理,与企业协商签订按季或半年的还款计划,逐步压缩收回。

第四条 整贷整还、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现金流明显不匹配的存量贷款,要重新进行流动资金需求调查,精确测算贷款需求额度,通过展期或重新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使之与资金回笼周期相契合。

第五条 借款人出现临时性周转困难,但还款意愿和长期还款能力尚正常的,可给予一次展期或适度延长贷款期限,并转入关注类。

第六条 借款人贷款不欠息,但经营状况出现明显恶化的,将此类非正常还款问题贷款归入特别关注类贷款管理;已经停产、不配合机构处臵工作的借款人,必须调入不良贷款,并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进行清收。

第七条 对新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实行余额授信管理,定期根据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调整授信额度。借款人可在授信额度和期限内分次、循环取得流动资金贷款。

第八条 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良好的优质抵押类法人客户,可实行贷款到期前1-2个月企业提交续贷申请,经审查符合续贷条件的只需归还30%-50%的本金,剩余贷款可办理转贷手续,但期限不超过6个月。续贷条件符合但不限于以下条件:

1、基本户开设在我行;

2、净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正值;

3、在我行日均存贷比不低于10%;

4、货款归行率不低于60%;

5、能提供经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

6、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下,盈利能力正常;

7、没有涉及财产纠纷、诉讼等事项;

8、必须为借款人自有房地产抵押。

9、重新办理有效财产抵押登记手续。

10、在其他银行无贷款

第九条 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应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明确要求独家承贷或以银团方式发放,并合理确定授信总额,严控多头授信、超额授信。

第三章 罚 则

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对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以奖代补”资金(以下称省“以奖代补”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专款专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 “以奖代补”资金使用范围为淮北、淮南、宿州、亳州、阜阳等五市2009和2010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

第三条 2009年省“以奖代补”资金专项补助范围为《2009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方案》附表中列明的搬迁项目。如其中个别项目和人数因统计有误确需调整的,须报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

第四条 2010年省“以奖代补”资金补助项目,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商有关采煤企业共同提出,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审核后,报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省领导小组)确定。

第五条 省“以奖代补”资金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庄搬迁安置点的道路、路灯、给排水、供电、通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等。

第二章 补助标准

第六条 省“以奖代补”资金按照人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对按时完成搬迁任务的村庄给予一次性补助。

需搬迁的人口数,按照签订搬迁协议时县(市、区)人民政府确认的在籍农业人口数计算。

第七条 对于城镇规划区以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的村庄搬迁项目,省搬迁试点和综合治理试点区域内项目,以及不可预见的村庄搬迁项目,经省领导小组批准,可以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第三章 拨付方式和申请程序

第八条 省“以奖代补”资金采取分阶段方式拨付。

旧村庄拆迁完毕或村庄搬迁安置点已经动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阶段拨付补助金额的40%;安置点按期竣工并经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验收通过后,第二阶段拨付余下的60%。

第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时,根据下列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一)旧村庄拆迁完毕或者村庄搬迁安置点已经动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应提供:

1.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的《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请表》(第一阶段);

2.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资料,包括项目立项、选址、建设规划审批、土地审批、搬迁方案复印件等有关资料(暂未办理审批手续的要说明原因);

3.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具的旧村庄拆迁完毕或者安置点已动工的有关证明;

4.经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确认的属于搬迁村庄户籍农业人口名单。

(二)安置点建成后,应提供:

1.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的《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请表》(第二阶段);

2.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竣工验收证明资料;

3.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具的第一阶段省“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说明。

第十条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补助资金申请后,会同省财政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现场查看。符合条件的,提出补助建议,报省领导小组审批。根据省领导小组批准的“以奖代补”资金补助金额,由省财政厅将该奖励资金拨付至有关县(区)财政局,各县(区)财政局必须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至采煤塌陷区资金专户。

第十一条 因原有的搬迁项目发生变化,确需将已经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使用到其他搬迁项目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四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二条 有关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省“以奖代补”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采煤塌陷区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

第十三条 省“以奖代补”资金及利息必须全额用于规定项目的建设,结余可结转到下一使用。第十四条 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配套设立本级“以奖代补”资金,支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五条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省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对“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资金使用跟踪管理制度,并于当年12月底前,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资金使用情况要在安置点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拨付并追回省“以奖代补”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搬迁项目或需搬迁人口等有关情况不实,提供虚假资料套取或者骗取“以奖代补”资金的。

(二)“以奖代补”资金及利息没有专款专用的。

(三)无正当理由未能按计划竣工的。

(四)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不能充分发挥资金作用,影响工程正常建设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使用资金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青岛市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 篇5

各区(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局,有关银行,投融资机构:

为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政发〔2015〕14号),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效缓解我市部分小微企业转贷难题,积极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将联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开展青岛市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以下称:转贷引导基金)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转贷引导基金的规模和管理

转贷引导基金是由市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引导国有投融资机构资金参与,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周转服务的专项资金,规模2亿元。投融资机构按1:4比例配资与转贷引导基金共同组成转贷资金,总规模10亿元。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等四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以下称:联席会议)为转贷引导基金的决策机构,负责转贷引导基金试点工作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指导、监督转贷引导基金和转贷资金规范运作,对转贷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为转贷引导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负责转贷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二、申请转贷资金企业的基本条件

(一)在青岛市辖区内国税局、地税局登记和纳税的企业,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健全;

(二)符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小微型企业标准,包括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

(三)原流动资金贷款为正常类,且符合新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条件和标准;

(四)依法合规经营,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五)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

三、转贷资金使用额度、期限、费用 单笔额度: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

使用收费标准:日平均使用费不高于转贷资金额度的0.1%,且10天以内使用费不高于转贷资金额度的0.5%。如遇特殊情况转贷资金使用超过10天,由投融资机构与企业协商确定使用费,但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四、转贷资金运作方式

受托管理机构、投融资机构与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转贷服务。同意利用转贷资金为企业提供续贷业务的银行(以下称:合作银行)负责向受托管理机构与参与合作的投融资机构出具“银行贷款转贷承诺函”。投融资机构负责对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和风险管理。受托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转贷资金专用账户及转贷资金的收回和划转。转贷业务主要流程是:

借款企业向投融资机构提出转贷申请--银行出具贷款转贷承诺函--投融资机构考察、做出借款决策意见、向受托管理机构申请配套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审核后拨付配套引导基金--投融资机构按1:4比例配资将转贷资金划入借款企业账户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审批后放款、以受托支付方式将贷款划入受托管理机构转贷资金专用账户--受托管理机构将投融资机构配套资金划转回投融资机构--资料归档 备案。

五、相关要求

(一)受托管理机构要接受联席会议的监督和指导,发挥好转贷引导基金的政府增信作用,定期统计汇总转贷引导基金运营情况,编制转贷引导基金使用绩效报告,遇重大情况及时向联席会议汇报。

(二)受托管理机构应制定转贷业务具体操作规程,在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上发布,加强宣传,并指导企业办理转贷业务。

(三)合作银行要积极配合受托管理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出具“银行贷款转贷承诺函”,对转贷资金实行封闭运作,保证转贷资金安全。合作银行应当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合理确定转贷贷款的风险分类,符合正常类标准的,应当划为正常类。

(四)投融资机构要对申请转贷资金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料审查和现场调查,做好风险控制,及时确认银行审批情况。

(五)受托管理机构、合作银行和投融资机构三方要密切合作,依法合规开展小微企业转贷业务,并对转贷业务进行宣传与推广,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本文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附件: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试点工作首批合作银行及投融资机构名单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财政局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青岛青岛银监局 2015年6月19日

附件

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试点工作 首批合作银行及投融资机构名单

合作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岛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日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潍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投融资机构:

青岛担保中心有限公司 青岛市企发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城乡社区建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青岛程远投资有限公司

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意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力度,推动我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根据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14号文件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2]46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青发[2014]16号)等,结合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本着突出扶持实体经济的原则,制定本意见。

一、风险补偿内容

(一)补偿对象

风险补偿对象为设立在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取得金融许可证,经营一年以上的各银行青岛分行、独立法人银行、驻青省行分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以分行、法人机构为单位)。

(二)补偿金核定

根据补偿对象每对10个实体行业小微企业贷款额较上一年增量部分,分类按一定比例核算风险补偿金,最高核算比例不超过0.5%。具体比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根据补偿对象每对10个实体行业小微企业的新增贷款情况确定。单个补偿对象风险补偿金核算额度在3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予核定。小微企业是在青岛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企业。

小微企业贷款是由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依据贷款统计制度确定的贷款,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但明显不符合小微企业贷款特点的除外。10个实体行业分别为:(1)制造业;

(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建筑业;

(4)批发和零售业;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农、林、牧、渔业;(7)住宿和餐饮业;

(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风险补偿金应重点突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个行业。

(三)风险补偿金的资金来源

风险补偿金每年由市财政预算安排。

二、风险补偿金的用途

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对象处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

三、风险补偿金的启用

补偿对象启用风险补偿金时,可在核定的风险补偿金额度内,向市经济信息化委提出申请,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财政局审核确认后,转交青岛市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办理不良贷款置换事宜。

四、风险补偿金的监督检查

补偿对象要确保风险补偿金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将风险补偿金用于处置实际发生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收回已代偿的风险补偿金,并取消补偿对象资格和财政资金存款行资格,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进行处理。本意见有效期3年,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财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

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 篇6

一、中国制度中的国债转贷制度概况

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大量国债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等投资领域。筹集到的资金作为国债专项资金使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列入中央预算支出,用于中央建设项目和补助地方建设项目;一类转贷给地方政府和中央部门,用于地方项目和中央部门项目建设。这样就形成了中央政府举债,地方政府用债、还债的中央与地方国债转贷关系①。

二、国债转贷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制度缺陷

第一,国债转贷制度中项目申报机制的不合理性。

财政部于1998年公布了《国债转贷地方管理办法》,以国家规定的国债转贷项目申报程序为例,“各地省级计划与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确定项目的原则、转贷资金的用途和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项目(由计划部门牵头选择),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或由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抄报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将各省报送的利用转贷资金的建设项目及其所需资金,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对各省报送的利用转贷资金的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核,参考各地可用于建设的综合财力,初步确定各地利用转贷资金的建设项目及其所需资金,报国务院审定。”可以看出,国债项目的审批程序非常复杂烦琐。从国际操作经验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在于如何刺激总需求,即使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其重点也应在项目实施中现场控制,而不是在项目执行前的审批。而且在层层审批中经常出现“跑项目”、“要项目”的不良现象致使国债项目还未开工就已经发生了大量前期准备费用。

第二,短期内地方财政偿债能力饱受质疑。

国债资金转贷地方后,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自身和企业使用。使用主体不同,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的作用机理也有所不同。首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使用国债资金的目标是:通过增加基础建设投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地方经济增长能力,进而使地方财源得以增加。从项目按预期实现效益,到地方政府财源得到切实增长,本身就包含有明显的政策时滞。其次,对于项目企业而言,资金虽然是项目企业借走了,但现实承担无条件还本付息职责的并不是项目企业,而是地方政府。一旦企业因项目投资不能产生收益,正常还本付息不能进行,地方财政就会被迫垫资向中央财政偿还国债资金本息,所垫支的资金直接就成为地方财政资金收人的减项。但是短期内,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地方政府均可以通过调整其财政收支静态平衡来确保向中央财政还本付息,如减少支出、短期借债等。因而国债资金效益问题,短期内只影响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不会演变成为影响中央财政预算的不稳定原因。

第三,国债转贷资金问题进一步累积后,会削弱地方政府运用建设资金的能力。

如前所述,国债投资项目不能按预期产生效益,最终会影响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但我们分析过,地方政府筹借国债资金搞基本建设并不马上反映成为偿债困难,地方政府既有的财政建设资金,可以缓冲地方还本付息资金矛盾。但随着地方政府向中央还本付息的年限不断推移,还本付息问题必然累积。当时间推移到某一临界点,即:地方政府当年可用于建设的所有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与需地方财政垫支向中央还本付息的资金总额相等时,可供地方政府自主运用的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建设资金就将减少为零。所以,在此之前的一个相当时期,由于地方政府可以动用其可支配财政建设资金,向中央财政还本付息,国债转贷资金的效益问题,也仍然不会成为影响中央宏观财政平衡的不稳定原因。

第四,还本付息障碍出现,并演变成为影响中央财政预算收支的不确定因素。

国债转贷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最终必然演变成为地方财政向中央财政还本付息的障碍。按照中央财政公布的国债转贷协议中的偿债秩序规定,即使国债转贷资金效益问题已演变成为地方政府向中央还本付息障碍,但在中央宏观层面上,真正要对中央财政平衡产生不确定影响,也还要经历一个时滞过程。这是因为中央财政可依据国债转贷协议,对不能还本付息的地方政府实行中央财政补贴扣减,使问题的解决得到再一次缓冲。在最初一个时期,中央财政可按照中央与地方签署的“转贷协议”,采取扣减中央对地方财政补贴的方式,确保中央财政的国债资金收支平衡,国债转贷资金效益仍然不会成为影响中央财政平衡的不确定因素。但这一时滞很快会过去,因为从我国的财政体制现实出发,这种扣减只能是权宜之计。长期扣减中央对地方财政资金补贴,减少中央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增量,会导致地方财政的非良性循环,尤其是对使用国债资金最多而财政自我改善能力较差的西部省份。当中央财政因地方国债转贷资金还本付息困难,并因此而扣减对地方财政补贴,危及到地方财政刚性支出时,这种扣减政策就将会失效。在地方政府不能正常还本付息,而中央财政扣减政策又处于失效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层面的国债转贷资金收支,就会对中央财政既定收支安排形成冲击。在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中,如果地方政府向中央财政还本付息,与中央财政当年兑付到期国债支出安排有对应关系,中央财政就会因转贷资金不能顺利回流而形成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垫支,国债转贷资金收支也就强制性地回到中央财政顶算平衡体系内②。按照收支平衡机制来定义,这时候,地方政府向中央还本付息,也就变成了中央财政未实现的“或有收人”,进而成为影响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的不确定因素。

注释:

①房坤.当前国债转贷制度存在的风险及化解措施.西部财会.2005.9:13.

上一篇:院大合唱主持词下一篇:班主任助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