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讲座心得体会(共11篇)
人文素质讲座心得体会 篇1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记王建龙老师人文素质讲座
2013年5月29日,我院学生科于11212H举办了一场博导论坛,此次的主讲人是王建龙老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导师),赵老师和林老师以及部分四院同学参与了听讲。王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开讲创新这个话题,让我们对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
王老师首先引入一些古代和现代的创新实例,这让我们感到创新无处不在,也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对听讲的兴趣只增不减。同时,老师以自己和学生做实验为例,讲述了合成化学物品的辛苦历程,在这方面,让我们懂得了做实验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王老师也简单的讲了一下自己求学历程,原来他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老师也高兴的称是我们的大师兄,那个年代求学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最后,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如想要创新就得有好奇心,有不怕挫折,勇于接受失败的精神······
结束讲座后,老师热情的和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回答了同学的问题,同学们还高兴的留了老师的电话号码,这次讲座也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成功结束。
化工与环境学院学生科楼管会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人文素质讲座心得体会 篇2
一.文学讲座是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1.文学讲座对高职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
文学讲座是讲座者的知识经验的总结和感悟, 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它在传播文学知识, 开拓学生视野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当然人文素质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知识这一层面, 更重要的在于由文学知识的内化所形成的人文精神在塑造人格、创新思维、发展个性中的重要作用。高职生与高校大学生相比, 年龄小, 知识面窄, 心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时期。文学讲座对于他们陶冶性情, 塑造品格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 鲜活的文学形象有助于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但60年代初, 权威人士的“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的告诫, 使得语文教材选编时轻视文学, 注重实用。即使选了一些文学作品, 首先也是以致用为先, 原本一些至情至性的美文, 也给筛选、剪裁的七零八落, 缺乏其内在的人文底蕴[1]。目前文学讲座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开阔思路, 启发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2.文学讲座存在着广泛的教育效应。校园文学讲座, 听者甚众, 受益面广, 具有规模效应。
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 让学生真切地辨别美丑。讲座的结论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主讲者的见解引起学生的思索、联想、创见, 甚至超越主讲者的原旨与境界。讲座具有名人效应。登上校园讲坛的, 或为名人名家, 或为校内名师, 他们博学多才, 富有成就。是青年学生追求的目标, 学习的榜样。正面的文学形象, 他们的人品格调、境界胸襟、人格魅力、学问见识与成功经验, 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3.文学讲座教育效果独特。
校园讲座。听讲自愿, 选择自主。没有课堂压力, 更无考试负担, 个人主动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 在愉快心境下轻松学习, 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习潜能, 增强学习效果。讲座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探讨, 学习过程是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完成的, 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因而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3]。对其中的文学问题, 认同了主讲者的观点, 有收获;不同意主讲者的观点, 另有思索, 具有批判性思维, 更是收获。
二.开展文学讲座的做法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校园文化品味不高, 学生文学素养差。由于大多数高职校的语文是公共课, 与专业课相比, 课时少, 课堂上文学知识的学习, 不管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很难拓展, 再加上几乎没有文学讲座, 因此学生欣赏文学名著极有限。这就造成一种惨状:学生往往被网络中的低级、俗气的东西所俘虏。一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聊天、甚至色情网站, 导致了精神的萎靡、谈吐的不雅、举止的粗俗。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
1.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性自觉。
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园文学讲座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学讲座的开展, 给校园文学讲座以舆论支持、政策支持和物质支持, 使之成为高职生珍贵的精神食粮。文学不具备现实功利的效用, 不能用来填饱肚子, 但它具有人文价值, 正如科学不能直接生产面包, 但可以产生技术[2]。各有关部门、各系 (部) 是校园讲座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要精心策划, 密切配合, 精心组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语文教师要增强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外, 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 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学讲座中来。学生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 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自觉参加文学讲座活动。要摈弃功利倾向, 从完善自身素质的角度, 对文学讲座进行理性选择。
2.推进校园文学讲座的系统化建设。
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将文学讲座作为校园文化的精品工程来建设, 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之中。一要统筹规划文学讲座的类别。可分立足校园的本校讲座和来自社会的“专家、名人”讲座。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 逐步加大外请专家讲座的比例。也可以从文学自身体系来分类, 按文体或按内容等等。二要精心策划文学讲座的形式, 结合学生文学水平现状推动讲座专题化、系列化。三要精心选题。提倡“百花齐放”, 做到古今渗透、中外渗透, 增强内容的丰富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焦点和他们所关注的实际问题, 增强针对性;关注科学前沿和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体现时代感、超前性和开放性。四要整合资源。整合学校教学资源, 为学生文学讲座提供场地保证。要整合校内外资源, 建立一支文学讲座队伍, 特别要重视校内讲座队伍的建设。
3.建立校园文学讲座的运行机制。
一应总结第二课堂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成功经验, 将文学讲座作为课程设置, 列入教学计划, 界定讲座内容, 使其成为一个固定的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科还应将成熟的系列讲座申报项目立项、教学成果立项。二是管理规范化。要健全文学讲座的审批制度, 既保护开展讲座的积极性, 活跃学术氛围, 又保证讲座的正确导向。相关的职能部门如校教务处、科研处、团委、学生处和各系 (部) 筹备部门要明确职责, 分工协作。要固定讲座的时间与地点, 体现连续性、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精神, 有利于良好学风和传统的形成。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结业证书、学分认证等多种形式的导向激励机制,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充分挖掘校园文学讲座的育人功能。
文学讲座的意义, 不仅体现在学术内容本身, 也体现在从讲座前的氛围营造、讲座的现场效果和讲座后的反响、延伸等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要重视对文学讲座的宣传。有效的宣传能准确及时地传递讲座信息, 提高讲座的“上座率”。同时, 海报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利于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富于创意的海报, 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启发人的创造思维;制作精美的海报, 给人以美的享受, 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因此, 应重视并通过纸质海报、网络海报等形式, 提高宣传质量, 营造育人氛围, 增强育人效果, 提高文学讲座的艺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精彩文学讲座的作用, 须运用新的媒介延长知识传播的链条。如在学术报告会后, 编辑网络视频, 供学生收听收看;围绕文学讲座的主题, 开展专题讨论等等。这些不同的载体能大大传播文学讲座的时空维度, 充分发挥讲座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程咏艳, 刘坎龙.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7 (4) :24~28.
[2]舒志武.农科大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2) :142~147.
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篇3
今天,我们听取了陈教授关于提升专业素养的讲座汇报。身为一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今天的讲座令我反思颇深。
首先,陈教授跟我们谈了临床医学的真谛。学习临床医学,如果没有书本做导读来学习病人的临床症状,就好像没有航海图来导引海上的航行,但是,如果没有从病人身上来学习医学,而只读书本,就好像学习航海,却从来没有出海航行过。由此告诉我们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临床医学应当“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
要论及医学生最初的人文教育,其实在全中国几千万大学生里头只是平常,没有一点特殊。那么为什么选择从医? 在现如今这么惨烈的医疗环境之下,依然有很多人义务反顾地迈向了从医这扇大门。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作利益好。中国的医疗状况,几年前,医生的获益可谓令多少人羡慕,虽说工作强度大,但在有利益的前提下,许多希望出人头地的穷家孩子选择了从医。第二,国内医疗资源的严重缺乏,医生的缺少使得国内几亿人在就以方面遇到很大的阻拦,国家队医学生的招募也尤为重视,不断地增加,而真正心系医生的人又有多少。这一部分潜在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会指责医学生的“先锋”。第三,医学生只是许多90后中的一员而已,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受过之类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上了一个专业而已。如果就因为成为了医学生就被批判,那未免也太过草率。所以总的来说,不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而是全体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社会的作用更多的不该是指责和批判,而是改变,是治疗。
社会每次在强调我们进行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总是在往关怀患者取靠近,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和患者去多亲近,多快乐。我们的使命始终是治病救人,我们需要做的难道不就是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所有的所有都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让患者痊愈,减少痛苦。所以完全不需要把理由讲的那么高尚,医学生还是该把做好医学当做第一要务。而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医学人文的熏陶,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医学院校应与医院合作,尝试以案例讨论或深入实践,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自觉地体会医学的人文价值。关爱病房让弥留之际患者享受人生最后的关怀,感受到人间最后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得到最深刻的教育与最深刻的感悟。医学生在步人工作岗位之前接受这种培训,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医学无能为力的时候,人文医疗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良心的安慰与伦理的慰藉。这样,不仅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其人文情操,而且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陈教授还给我们放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漫画中的夫妻关于骑驴的四种不同做法,每次都会引来旁人指指点点。由此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你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不管你做得多好。所以在以后行医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能一味执着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即便有人对你提出各种不满,你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争取无愧于心。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新时代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在谈到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慎重,由于现如今的医学状况,在没有好的人文素质的前提下一名医学生不可能会有一个较光明的前景。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引下,医学院校理应积极引导和教育医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医学生人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长成,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艰巨的医疗实践中有所作为。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无形的医疗资源将转化为有形的医疗资本,从而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大学学习与人文阅读经典讲座心得 篇4
虽然做为一个理科学生,但我一直对人文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今天的人们高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时,我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中国的人文阅读上去。我喜欢跃于纸上的文字,更喜欢那些藏在文字中的情感,哲理。这学期选择了大学学习与人文经典阅读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与文学有了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也让我可以再别人的口述中了解我所未能理解到的人文世界。
大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外,更多的因该是创造没有的知识,然而这一切的创造都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信念和精神,一种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共同的信念与精神。这种思想潜质一旦被具体表达,就变成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正是它丰富了人类经验、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一种思想潜质一旦被一群人行使,就铸成一座坚实的丰碑,正是它,人类才有历尽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它,便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再那些经典名著中渐渐的解读出来。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种属性.于是学习人文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通过透析古代或者现代的经典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了占卜的由来,卜辞的多种多样,也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的生活的祈愿;在对老庄哲学的剖析中,我们明白到道则是天,德即是地,老庄哲学即是道德的关系,也更加了解到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道德力量却是无限大的;但我们浅析古代的诗词歌赋时,不但能让我们体会到笔者的感情,也会让我们重各种美丽的辞藻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莫大的帮助。
人文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本次高端论坛真可谓名家相约、大师云集,有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教授、青岛名校即墨市28中李志刚校长、齐鲁名师刘建宇老师、用论语打造精神特区的张斌利、做生活美学家的老咪等教育名家为与会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韩军、余映潮、孙鸿、飞程翔、王岱、王君等当代教育名师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大师们的娓娓道来,或语言犀利、或风趣幽默、或逻辑严密、或理论丰厚,或实践超强,虽然他们观点不同,性情各异,但是他们都是那么坦坦荡荡,挥洒自如,各领风骚,各具特色!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带着这份厚重的人文关怀,让我们感悟名师灵动的课堂:
韩军老师对《雷雨》文本解读透彻深刻,对文中姓氏姓名的解读独具匠心,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周”,周而复始,周,即是周朴园,又是命运锁链,剧中所有人无一不在锁链中;“萍”,无根飘零,命不由己,即是鲁侍萍,又是命运锁链中无根的浮萍,真乃大师的视角,大师的思想。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的教学中,韩军老师以作者艾青的身份导入深情诵读,荡气回肠,声情并茂,读到动情处,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读着,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到好处。全诗读完,全场唏嘘一片,热泪盈眶,掌声雷动。韩老师对文字深挖细品,他强调“文字素养,是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化意为字,是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韩军老师课堂效率很高,主要得益于他的教学思想,研讨两三,然后直奔语言学习,关注言语学习,因为他认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围绕文字进行激烈辩论形成波澜的语文课,才是最精彩的语文课。”后来知道语文界一直对韩军老师持褒贬不一的态度,但我每每细品他的课,从中都会得到很多新的启示。
王岱老师执教的《项链》,导入提问“生活中你摔倒后第一反应是什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文本,设置两个非常有高度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凌空而下。问题一: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丢项链前的马蒂尔德,还是丢项链之后的玛蒂尔德?问题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你能理解玛蒂尔德吗?这样的提问直击人性,尖锐深刻,非深思不能做答,而学生的回答又是非大师无法驾驭的。同情也好,讽刺也罢,都是同一个玛蒂尔德。
我们身上就有着玛蒂尔德的影子,何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苛责别人?当王老师总结:“哪个男生不想在女生面前耍耍酷?哪个人又不想买件假耐克穿在身上。”时,我为王老师敏锐锋利的洞察力暗暗叫绝,王老师总结说,作者莫泊桑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我倒更觉得,只有具备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才能读懂作者的悲天悯人!在王老师的《项链》这条美丽清澈的小河面前,我照见了自己的影子。王岱老师用一节课让我如此沉静的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可见王岱老师有着高人一等的心胸,见解。
王君老师两节经典课《散步》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让我没想到的是《散步》的作者莫怀戚竟然是王君老师的大学老师。所以王君老师的导入是从对莫怀戚的印象开始:以为的风流名士,实则不拘小节。这个不拘小节甚至有些乡村气息的学者却有一大批崇拜者,每到他的公开课,就有好多学生连夜排队占座,场面蔚为壮观。这样的教学资源独一无二,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个人的作品会是怎样的,他与家人散步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条根本原则是适合学生的需要。这些新颖独特的资源的背后是教师丰厚的阅历、博大的情怀、细腻的情思。
王君老师的《散步》从在黑板上板书“我们在田野散步”几个字简笔画式的布局开始,画面感极强。随后是一段师生合作,表演式配乐诵读课文,学生们很快入情入境。学生们也很快概括出四个人物的形象:母慈,子孝,媳贤,孙慧。并板书在黑板上“我们在田野散步”的“我们”两个字周围,构图极为巧妙。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概括归纳的时候,王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立足文中的关键字词,深入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所理解到的情感。
四个人物中刻画最少的是妻子,要分析这个人物有一定难度,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我说:“走大路”;儿子说:“小路,小路有意思”,妻子说:“……”,这个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仔细品味“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由此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田野”,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田野的语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咚咕咚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回到文章的结束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问学生:“这幅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命、责任”,“今天这节课让你想到了生命中的什么?”意犹未尽的一堂课。“慢慢地,稳稳地”这本来就应该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在这堂课上我看见了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陶继新老师说的:“学习,绝对不是心力交瘁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而应当成为生命个体探索未知、生成思想与智慧的快乐之旅。”
聆听大学人文科技讲座有感 篇6
转眼间已经大四了,临近毕业,走在校园中总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离别的伤感在校道中弥漫,时刻提醒着我自己,我的大学生涯即将要写上句号了,当初稚嫩的我踏进广技师的情景还仿佛历历在目,好多人总是评论说这学校的面积太小了,不符“大”学的名号,但是我这个人比较乐观,不会在意学校面积是否符合“大”学名号这种问题,因为我是来上大学的,不是来上“大”学的,正所谓古人有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精彩的大学生活,而现在也依依不舍地迎来了毕业季。回忆起这四年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太多令我难忘的人事物,其中不得不说的就包括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讲学厅外等候入场以及站着听完讲座后拥挤地离场的情景。
常听一些人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的缩影,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以及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通过大学四年的生活之后,我明白了这些人这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大学的生活真的是可以树立填补人的三观,并影响其一生。一开始进入大学校园时,是刚刚从压抑的高考中解放出来的时候,犹如从地狱突然到达天堂的感觉,觉得一切都太自由了,自由到自己无法突然间适应这种巨变带来的冲击,所以对于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一开始十分地迷茫,没有人会教你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一切都得自己独立完成,这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还好那时候学院组织了辅导员对我们新生进行了心理辅导的讲座,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有指导性思想的讲座。听着老师讲关于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未来等等的一些话题,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然后三省吾身而后行,这令我受益匪浅。
转眼间大学时代的讲座就要离我而去了,总的来说这几年我在讲座中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的人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的人牢骚满腹,总以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但是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的不同呢?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但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现在我们即将告别青青校园,步入社会,重新面对人生的另一挑战,或许道路不一定那么平坦,但是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
二、为人处事要时刻保持谦逊的作风。四年的时光,在这属于我的校园中,听过的讲座内容逐渐也随着时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脑海,但是依稀还记得曾经的某一次讲座是讨论学习这个话题的。从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整个过程都在不停地学习,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么的大,我们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才能够不停地增长见识以面对这个足够强大的世界。而当今的社会正在快速地发展当中,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个强者,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不同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现在,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我们这群学生即将转变身份投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虽然学生时代的生活将要进入尾声,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也就此宣告结束,步入社会中等待我们去学的知识更多,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谦虚、虚心的求学态度,活到老,学到老。
企业职工素质讲座 篇7
第一讲 运用正确方法,战胜困难取得成绩
【例子】洛克菲勒节约油田的机器一滴油终成石油大王。
一、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怕困难
1.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 ① 松下公司重视找方法的员工
日本松下公司标语:“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公司。”【例子】日本松下公司选择市场策划对三名员工进行魔鬼考试。企业永远呼唤主动寻找方法挑战困难的员工,这样的人才是企业的福音。② 卓越者一定是重视找方法的人
卓越者,必须是重视找方法的人。【例子】1793年年仅24岁的炮兵上尉发明了“新式武器”,后来他成为法国皇帝,这就是拿破仑的故事 ③ 蔑视困难让你“不可阻挡”
【例子】《不可阻挡》记载了比尔〃波特的故事,他是美国的“推销英雄”。比尔〃波特可贵之处是遇到困难没有屈服和逃避。
2.用方法超越平庸达到完美 ①末流员工的七宗罪
相对于一流员工,末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很少积极寻求方法。a.爱找借口
【例子】罗杰〃布莱克在患心脏病情况下获得正常人参加的夏季奥运会的银牌和金牌。如果你选择存心拖延和逃避,将万事无成,永远一贫如洗。b.消极怠慢
c.【例子】很年轻的约翰〃布朗被提拔的诀窍——没太难下班后帮助老板多干点。消极怠慢工作,最终是对不起公司,伤害自己。d.懒散逃避
懒散吞噬人的心灵,使自己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妒忌,最后伤害自己。如果选择勤奋工作,就会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赞许。e.应付了事
【例子】某食品公司销售员小王每天的工作是“三个一工程”: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一穷二白。应付了事,是员工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是工作中的失职,是隐藏在成功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f.投机取巧
【例子】一只幼蝶在茧中苦苦挣扎,而一个人出于好心用剪刀将茧剪掉一些,想帮助幼蝶出壳,却导致它死掉了。工作中投机取巧可得一时的便宜,长远看为职业前途买下忧患的种子。g.浅尝辄止
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什么事都知道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的更透彻。h.轻率疏忽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② 对烂苹果——末流员工,必须剔除
美国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认为解雇一名烂苹果样的员工,“动作要快,越快越好。”【例子】美国通用汽车把员工分成三等,对末等在年底坚决淘汰掉。③超越平庸,选择卓越
【例子】一位心理学家对修教堂的三个敲石头的工人进行访谈,只有第三个工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④ 尽一切办法接近完美
末流职工的惟一出路,就是主动、高效地工作,才能把工作干得完美。
二、寻找突破,战胜一切困难
1.在工作中主动寻求改变 ① 工作中的困境常常是自己造成的
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机会。”【例子】国际贸易公司的职员科尔斯为跳槽而努力工作,结果获得迁升。② 迫切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例子】1.45米推销员请朋友给自己提意见,一一记下逆耳忠言,一一改正,最后成为世界伟大的推销大师——原一平。③ 像“飞行之王”一样挑战自我
【例子】亚马逊平原上的雕鹰的翅膀经过千砺百炼,最后才成为飞行之王。④ 把主动工作当成一种习惯
主动就是让自己永远不成为旁观者。【例子】快餐店服务员彼得善于推销的故事。
2.在内心深处坚信:方法比困难多 ① 惟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工作中遇到困难,要唤醒心中的勇气,才会找回自己。【例子】约翰森公司的伯克勇于冒险,研制新产品给老板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老板鼓励下终于成功研制出新产品,成为公司总经理。② 勇于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
【例子】1888年莫尔当选美国副总统,是因为这之前迎着困难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银行打下的基础。③ 镇静,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方法
【例子】落入深井被人活埋的驴子自救的故事。④ 专注,才会挖掘出自身的能量
歌德讲:“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具备一颗专注的心,一定会有所成就。”【例子】吕思为一家洗衣粉厂设计广告的故事。⑤ 失败是成功的转折点
【例子】清朝康熙年间王致和在京城发明“臭豆腐”的故事。⑥ 不必按常理出牌
敢于挑战困难的人总会具有不按牌里出牌的冒险精神。【例子】上个世纪20年代哈默在苏联做生意的事例。3.焕发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① 坚忍不拔,终会成功
【例子】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最著名的演讲词:“永远,永远,永不放弃!”【例子】哥伦布在航海过程中关键时刻的坚持。② 使“不能”成为“能”
工作中要使“不能”成为“能”,最好的方法是拓展自己的创造力。【例子】皮鞋厂老板罗宾〃维勒激励职工设计新颖鞋样的事例。
三、用对智慧做对事,克服困难更高效
1.打破一切常规: ① 推开虚掩之门才能成功
一个卓越的员工敢于打破常规,也敢于标新立异。【例子】古代波斯国王考大臣推门的故事。【例子】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创造9.95秒的100米世界男子短跑记录后说的那句话。② 积极思考,把梳子卖给和尚
【例子】某个公司的两个营销员向和尚推销梳子的故事。③ 换一种思维,换一片天地
【例子】进京赶考的秀才做了三个梦,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 横切苹果,能看到里面美丽的图案
【例子】美国摩根财团创始人摩根创业的过程。【例子】美国一家牙膏厂扩大产能的新招。
⑤ 匠心独运,凸现独特之处
特长不在于“长”,而在于“特”。【例子】新加坡南茜办胖人时装公司的故事。
2.尽快提高做事效率 ① 将难题进行分解
碰到难题无法局限在某一个层次处理,就可以把难题分成不同层次来解决。【例子】19世纪“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在美国指挥2万人合奏的难题。
② 第一时间面对困境
【例子】可口可乐公司对待1999年比利时的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和2003年印度的可口可乐农药含量超标的时件,是否在第一时间应对,造成的局面不一样。③ 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一个小问题,不马上解决,就像滚雪球越积越多。【例子】本世纪初爱立信公司对待“T28”手机用户的漠视,成为公司倒闭的导火索。④ 选择聪明的工作
【例子】小村庄缺水,把送水合同签给艾德和比尔,两人不同方法送水造成不同的结局。3.立刻引爆杰出头脑 ① 智慧就是金子
【例子】一个村子的青年从卖石头、种鸭梨、搞广告、卖服装到日本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划的事例。② 培养和运用创造性思维
要想自使自己工作达到超凡脱俗的效果,就要学会创造性思维。a.问题不只是一个正确的答案
【例子】聋哑人买钉子和盲人买刀的故事。b.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子】世界著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曾经使用关于哦提问创造性思维来找出问题的最终原因。c.敢于犯错误
【例子】美国IBM董事长正确对待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给公司造成的损失。d.与时俱进,不断创造 企业正流行一个说法:“你不射门,你就百分之百没有命中率。”【例子】杰西因为工作无创意,最终不被老板提拔。③ 方法为上,让困难“灰飞烟灭”
思维方法就是思路,用正确思维方法去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a.逻辑思维法
【例子】美国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到埃及游玩,遇到埃及老妇人卖猫,锁采取的不同思维方法。b.反向思维法
【例子】犹太富翁到银行借1元钱的故事。c.平面思维法
【例子】日本大孤制造厂生产热风扇的事例。d.侧向思维法
【例子】电影公司寻找开设良好位置影院的事例。e.发散思维法
【例子】美国解决一段长达1000公里电话线结冰问题的最优方案。
四、困难转化为成功的机会
1.把困难当作机遇
上世纪60年代末,李嘉诚处理房地产的惊人之举。2.困境中孕育着顺境
【例子】一位医学院的毕业生从地方医院做起,最后成为省城医院的科主任。3.化压力为动力
云南大理三道茶——一苦二甜三淡,象征人生苦尽才能甘来。【例子】我国国际口画艺术家杨杰的故事。4.变危机为良机
危险中往往蕴含发财的机会。【例子】南宋杭州城珠宝商发建材财的故事。【例子】美国加州青年雅木尔卖水成千万富翁的故事。5.挫折是强者的起点
【例子】日本三越百货让店铺一部分为人行道尔使生意更兴隆的故事。6.奇迹的诞生:信念
【例子】罗杰〃罗尔斯由坏孩子成为美国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的故事。7.好思路、好人生
【例子】一位年轻经理的儿子把撕碎了的报纸迅速拼成图案的故事。8.成功,不走寻常路
【例子】法国未来广告公司巧打广告的事例。9.人人都能创新
【例子】丹麦费赛斯医师发明日光治疗法的事例。10.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之地
文化素质核心讲座报告 篇8
李夏禹
2011011367 自13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校,经常会邀请很多知名的学者教授,不定期的给清华的学生们举办一系列的讲座活动。那些被邀请过来的学者教授经常会对这个社会的某些现象或者对某一个领域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是我虽然在清华读的是自动化系,平时可能接触的人文的领域机会会偏少,但是通过几次的文化素质核心的讲座还是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文化艺术领域的东西,可谓收获颇丰。接下来便详细介绍一下我在清华这四年里听的那些文化素质核心讲座以及我的感受。
我第一个听的讲座是肖鹰教授解读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这也是我在诸多讲座之中印象最深刻一个讲座。因为这个讲座可能最尖锐,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教授的观点也更加的鲜明,所以我对它的感触也更多一些。肖鹰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现今社会中关于韩寒的一些现象,再指出了韩寒很多的疑点,比如韩寒的很多作文有可能是韩寒的父亲代写的,以及韩寒是否真的如同社会上所流传的一样那么有才。在讲座的过程中甚至还有非常崇拜韩寒的一个学生站起来与主讲教授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愤然离场的桥段。这也让我深刻的感觉到韩寒在这个社会上的确很具有话题性。虽然我不是韩寒的粉丝,对韩寒的作品接触的也不是很多,教授在很多事情的分析上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应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么武断的去批判一个人。同时我也对社会上,不仅仅是韩寒,还有别的很多名人的效应和反智主义,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究到底这种现象的出现时因为什么;什么样的大众审美观才会让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存在下去;如果教授所说的关于韩寒的那些都属实的话,韩寒这种欺骗大众的行为又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第二个讲座的题目是“人类最早的戏剧—古希腊戏剧”,虽然从小到大对戏剧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有听过几次戏剧,但是对于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内心还是存在一些向往的,更何况是来自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的戏剧更是让我有一种想去见识一下的冲动。在讲座中,罗锦鳞教授给我们大致介绍了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和发展的情况,让我们这种很少接触文艺方面的工科生也大开眼见。
第三个讲座的题目是“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给我们做讲座的教授是来自剑桥大学的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全英文的讲座,感觉也很新鲜。这次的讲座主要是麦克法兰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关于他在剑桥求学时的经历。在他看来剑桥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之所,它的很多教育的方法都在启发人们的思想,开拓人们的思维。剑桥和别的学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教育,其特有的tutor导师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导师讨论自己最近的学术成果,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四个讲座的题目是“信息化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主讲人是我所在的自动化系著名的吴澄院士。企业生产信息化是自动化系主要研究所CIMS所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这也和我正在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吴澄老师的讲座相比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更加贴近于这个社会,更加通俗易懂。平时在课堂上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时候经常会不知道怎么和实际生活或者工作中结合,通过吴澄教授的讲座,让我充分了解了我们自动化系在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中国工业的作用。
第五个讲座的题目是“建筑中的人文情怀”,主讲的教授是清华大学的建筑教授秦佑国。这次的讲座是在人文图书馆的大同厅举办的,这也是我们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的一站。这个系列的活动也是以真人的经历为着重点将其呈现给同学们。秦佑国教授今年已经七十岁的高龄,并且在美国留学过。他求学的经历,和那时候清华的环境,包括他学习的动力为什么选择建筑学这些经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六个讲座是何怀宏教授的“何以为人,何以为文”。清华大学最近一直在弘扬人文日新的理念,特别是在清华占据大部分的工科学生日益忽视自己的人文情怀的前提下。何怀宏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人、文在他心中的概念,以及教育了我们如何在心里形成人文的观念。同时教授还给我们强调了人文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帮助和作用。这次的讲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从前忽略的人文观念。
第七次的讲座是钱善华教授的“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美”。台湾最近的几年里和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也在学校参加过海峡两岸交流的活动,这次活动以后我很向往去台湾旅游,见识一下台湾的风俗人情,但是却由于学业和台湾通行证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到台湾游玩。恰好这次有台湾师范大学的教室来到清华做了这个讲座。钱善华教授给我们从台湾原住民音乐的起源一直介绍到它现在的发展情况,随后钱教授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台湾原住民的一项盛大的活动。从中也让我见识到了台湾原住民的文化的魅力。
第八次的讲座的主题是“消费、环保与幸福”,是由我校人文学院的卢风老师主讲的。讲座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现今社会的价值观下,人们的消费倾向对于环境的影响。卢风教授批评了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因为它们是导致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他心目中正确的消费观念。
形象素质礼仪讲座赞助策划书 篇9
尊敬的赞助商:
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首届“形象素质礼仪讲座”将于近期拉开帷幕。“形象素质礼仪讲座”是自动化工程学院的首个礼仪方面的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影响范围甚广。形象礼仪讲座是我院首次举办的特色活动,并将在以后长期举行。凭借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自动化工程学院诚挚期待与您合作。
一、活动介绍
1、活动时间
五月初
2、活动对象
青岛理工大学老校区全体学生。
3、活动地点
青岛理工大学二教
4、活动内容
形象素质礼仪讲座是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一项新鲜特色活动,在今后也将作为传统活动长期举办下去。在当今这个重视礼仪的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更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活动将邀请资深的礼仪讲师来为在校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讲座。这将是一个高质量的、高水平的讲座。
本活动将分为三期举办,第一期主讲个人礼仪与社交礼仪,第二期主讲应聘礼仪,第三期,将针对前两期的内容进行知识竞赛。三期皆旨在丰富大学生的礼仪知识,使同学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礼仪知识。为了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将在讲座的过程中进行有奖互动环节,让大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加深自己的礼仪修养。
二、宣传方式
1、悬挂横幅
我们将在学校所有醒目的位置、人流量最多处悬挂处悬挂印有您宣传内容的精美横幅。过往的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一天内会看到多次;并且我们至少为您悬挂横幅七天之久。地点之多、时间之长将会达到非常好的宣传力度。
2、分发传单
在讲座开场和散场期间,我们将派遣专员向进出会场的观众分发您所提供的宣传单,保证人手一份,每人必看,扩大宣传效应。
3、媒体宣传
我们将特别制作宣传带在学校广播、校园官方网、校园官方论坛等多种媒体平台为您宣传。进一步加强宣传声势。
4、其他
在讲座的背景中,将会将赞助商的名字置于最显眼的位置,同时主持人也会最大力度为您宣传,增大赞助商的知名度。
三、赞助形式
1、资金形式:可以提供一定资金供讲座宣传、布置及购买奖品使用;
2、物品形式:可以直接提供奖品或相关物品供筹备整场活动使用,主持人服装等。
四、赞助说明
1、我们会免费安排学生在讲座现场分发传单;
2、依据学校要求和相关规定,相关宣传物品会有摆放期限和内容要求;
3、我们可以根据您的要求调整策划内容,曾强宣传方式,最大限度的为您宣传;
4、我们将于商家签订协议书,保证我们履行各项承诺。
五、赞助意义
赞助对于每次活动的举办都至关重要。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赞助晚会,特别是大型晚会,可以快速有效的增强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双方能相互学习,共谋发展。
一方面,如此高强度、大规模的宣传,能极大加强商家在高校的知名度。在校大学生是现今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品牌意识极强,赞助商知名度的提高会推动其产品被更多人购买、消费,能快速提高商家产品在高校的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赞助商借助此次成功的赞助活动,可以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为广泛的声誉,必定会有效的加大商家的社会效益。也能促进下一次的友好合作,互惠互利。
与此同时,您的慷慨也将为广大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宝贵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活动的方法和流程,对其今后就业及人生发展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情商与素质讲座听后感大全 篇10
3月8日晚上7:00学校副院长、云南省“四大铁嘴之一”郑益生教授在红土会堂内为我们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情商与素质”。郑益生教授是人民日报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云南省首届云岭大讲坛优秀主讲嘉宾,对于他的事业与成就,我先前就有所耳闻,能够有幸听到他关于情商的讲座,我非常激动。洗耳恭听了他的精彩演讲后,我得到的又是另一种心情,一种想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心情!
讲座一开始,郑益生教授就让我们思考:“情商是什么?”台下顿时一片安静,几乎所有人都进入了凝神深思的状态,似乎在我们心里,从未认认真真的想过这个看似无比简单的问题。最后教授告诉我们,情商,从概念上说就是把握自己与他人的感觉和情绪,并对这些情绪进行区分和利用,来引导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她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控制和调试。而情商值的大小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控制和调试的能力!以前我或多或少对情商也有过接触,但从未真正地理解过情商,教授给我们的定义使我如梦初醒,但同样也如同是当头一棒,认真反省了一下自己,我的情商值不容乐观。但教授后面的话,却又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之后教授给我们讲了情商在历史上是怎么被发现,又怎样引起了世人的万千瞩目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首次提出了情商的存在。1995年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格尔曼出版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才彻底纠正了长久以来人们以智商高低决定人成败的错误观点,“情商”从此登上了世界舞台!据说一个人的成功高达80%来自情商,而最多仅有20%来自于智商!
研究表明,高智商的形成90%以上是来自于遗传基因的表达,一个人的智商在他的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大致成型,也就是说人们很难通过后天弥补去改变智商!然而,与先天性条件决定的智商截然不同的是,情商基本上完全靠后天深造!事实证明,正如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那样,“智商不如别人”不能成为不努力,不勤奋的借口。即使是智力平庸的人一样能成为人中龙凤,成为佼佼者!既然情商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提升,那么,我相信,我也能做到!
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情商呢?接下来教授讲的内容将使我们受益终生。通过“女大学生卖保险”和“乡村村长乱说话”两个故事的鲜明对比,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情商,也确定了我该走的路的方向。教授还告诉我们,情商的核心第一是要知道自己的情绪;第二是知道别人的情绪;第三是尊重别人的情绪;第四是调控自己的情绪。我坚信,只要在这四条上多花些心思,逐步提高自己在这四方面的能力,我就一定会有收获!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的情商是开启宝藏的金钥匙,教授为我们推荐的两本书《做最好的自己》、《情商与影响力》都是大学里不容错过的好书,我已经将它们列入了我要读的书的清单里。
人文素质讲座心得体会 篇11
一节好的数学课,我想她首先源于理念,我首先写了16个字,叫作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这是我对一节好的数学课的理解。这两天我们在这个体育馆里看了不少优秀老师的课,有朱乐平老师、刘德武老师、赵震老师。这一节一节的好课,首先新在他们的理念,我想巧在他们的设计,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但是赢是赢在了他们的课堂实践。我还想说,一节好课是成在后续,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他的后续学习当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劲头,那么就是我们为他的后续学习注入了活力。
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数学课为例,解释一下新在理念,新课程理念太多,我只说两点:
第一点:好的数学课堂会关注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注入活力。
从下课铃声和我们对后续学习当中可以看出来,两位老师都给学生留了弹性作业,还是自由选择的作业,给了他们学习的空间。
第二点:关注数学。
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数学味,让数学课深刻而厚重。不管是课改前还是之后,这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话题。
巧在设计 赢在实践
简洁且深刻——(思维力度)数学味 清晰且厚重——(数学思想方法)灵魂
刘德武老师的课在整节课中,学生的猜想直觉到理性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到学生的亲自实践,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学习化的过程。
赵震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利用过去简单的相遇问题,量上的变化引出了今天的工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迁移了旧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上没有花架子,非常简洁。但是我想:简洁且深刻这是对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题做得越难越厚重,也不是题做得越多越深刻,为什么提出“简洁且深刻、清晰且厚重”也是源于在北京一个区的三天听课,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现在与大家共同分享。
从一节课当中我所想到的:
在北京西城区的评优课活动中,黄城根小学薛铮上的一节《三角形的分类》,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一、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直奔主题
我喜欢这样简洁清晰,研究主题鲜明的课堂开首,在分类的这节课中很多老师,运用了从生活中来,比如自行车的模型图,哪里有三角形,奥运会的鸟巢,生活中大量的图片,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去找三角形,然后,引入今天我们要找三角形的分类,这方法挺好。还有些老师为了突显分类,有一位老师上台后在屏幕上出现了满满一屏幕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老师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分类!马上屏幕上出现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那么分完类后怎么办?再分类,曲边围成的,直线段围成的,还怎么办,再分类,四条边围成的,三条边围成的,聚集到分类,突显分类。
可是,薛老师的课不是这样引入的,非常简洁清心,比如说从生活中来,这是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价值,为什么薛老师没有这样引入呢?薛老师的回答非常简洁,说: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前一节课上,我们就是从生活当中,模型当中拖出了几何当中的三角形,已经够了,而这节课,我能不能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呢?我又问为什么不从长方体、正方体。。来进行分类?再从平面图形一点一点缩小包围圈到三角形的分类呢?答:分类我们不是从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吗?
一年级就开始分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在体会分类的过程,为什么今天在这里要大做文章呢?在这样的认识下薛老师这样展开了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形态各异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当然既然研究它,又是形态各异的,最好的方法是分类。同学生们拖口而出,马上进入主题:这八个形态各异的三角形该怎么分类呢?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二、组织交流,合作探究的阶段。
而这个阶段主题是清晰的,既然是分类,首先应该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再来分类,2、试着把每类的独特之处表示在图上,这是非常好的语言,它自己独有的特征,标出来。我们常说:细节决定胜败,这节课就巧在这里,这个老师很细腻,独特之处是什么,当他提完这两个要求之后,孩子们直奔主题,节省了无效的时间。
有的老师上这节课时,到了时间却下不了课,有的甚至还没有完成分类。不能怪学生,是我们在设计上出了问题。而这位老师首先确定标准分类,今天的郎老师也是首先给标准,再来分类,很清晰,然后找独特之处。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一定会在他的数学课堂中有几个重头戏的提问,按角分,作标记,钝角只作了一个角的标记,直角也只作了一个角的标记,而锐角却做了三个角的标记。
老师马上追问,你为什么在锐角中作了三个标记呢?一个智慧的数学教师,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他在一节课中一定有一个主线的提问,就是指有一到三个重要的问题能将这节课的魂提溜住,而不能是随意的。而有些问题是根据课堂的生成有感而发,但有的问题又必需压住。提不在多,一定是重头戏的提问。
我问老师:为什么这里标一个,这里标三个呢?师:如果标了一个,它也有,如果标了两个,它也有两个锐角,不是独特之处,只有标三个的时候才能突显独特之处,而独特之处不正是数学的本质吗?所以这个有价值的追问把这节课显得简洁而深刻。
有挑战性的选择,当同学们按角分类的时候,老师说,别着急,请你选择适当的几何图,表示出按角分类的结果,老师给了学生三个集合图,你认为用哪个几何图来表示按角分类更为合适呢?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选择,这个问题又一次抓住了数学的本质。学生很快淘汰了C,因为按角分,它们是并列的关系,不是包涵的关系,学生在选择用哪个几何图来表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又一次抓住了数学的本质,抓住了三角形的特征,这样的设计很有挑战性。大家很快作了正确的选择,很好的完成了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很有自己的思考,按边分作上标记,操作难引发思考,学生很快的分好了类。
一般情况,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到底要讲到什么程度,我与教材的编者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不能平均使用力量。等边等腰这两种特例的情况,学生要掌握它们的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图三,一般顶角都在最上面,可是图三的顶角却一下找不到,出了问题怎么办?这个变式让学生有点发蒙了,而这正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结果。到底什么是顶角,两腰的夹角,从数学的本质出发,直面学生认识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顶角呢?
前面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两腰的夹角,所以学生很快找到了。为什么要直面数学的本质,直面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呢?如何判断概念,要从概念出发去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重要的用数学概念判断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缩小包围圈,找好题眼,这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缩小的过程就是找题眼的过程,而在顺藤摸瓜不断地去记住不能顾此失彼,要全面的考虑问题。要抓住本质问题进行思考,要学会梳理。朱乐平老师也曾经提到做复习课最重要的就是梳理,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个零散的数学概念,穿成一条链,穿成一条线。今天的失败没有关系,通过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了一幅有系统的、有关联的概念图。他们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是有困惑的,但是有了今天的重要经历,我想对他的未来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已经会了这部分知识,那么老师在上面讲就没有任何意义,今天是他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整理方法,面对一个缩小包围圈,抓数学本质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困惑,而就在这里,我们进行引导,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数学的学习方法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到底是给一船鱼还是给打鱼的方法,我想一节好的数学课,为学生注入活力的数学学习一定是给方法的数学学习过程。
三、练习
最打动我的是他的练习设计,是精心设计,是层层递进的,是深入主题研究的。这是六个三角形,小蚂蚁要给他们找家,图一是等腰三角形,它还是锐角三角形,而老师没有直接做一个简单的连线。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怎么一个三角形会有两个名字?又一次直面数学的本质。在这里,等腰三角形,它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实际它是等腰锐角三角形,这是它两个都具备的。其实教师学会装糊涂也是一种教学智慧,不是我们高他一等。有的时候,老师需要退下去,该把讲台让给学生时你就要慷慨地退下去,该出手的时候你就勇敢地站在前台,因此教师学会装糊涂也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教学理念,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同样是一种教学艺术,下面的练习也是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智慧的问题情境。
由喜洋洋挡住三角形的一部分,以前有老师在信封里抽出一个三角形的角来判断。可这位老师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这还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猜对了,只露出一个角是钝角,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还可能是什么三角形。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它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一个等腰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它可能是一般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但学生不可能用“一定是什么三角形”这时喜洋洋躲开了。
师:他还可能是什么图形呢?上面两个图形只露出一个角,你就敢判断,为什么他露出一个锐角你就不敢判断他一定是呢,老师抓住本质问题的追问,有挑战有深度,简洁而深刻,清晰而厚重,这就是老师的设计。喜洋洋后面的三角形更有挑战性,我们这两个露出的角(约70度)是一样大的,它一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的脑筋里马上进行了很好的建构。他们在想这两条边往下延伸可能会怎么样呢?
生1:他一定是锐角等腰三角形。他为什么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
生:它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师: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因为这个两个角的两条边不可能很快相交。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想的,这两条边敞得比较大,慢慢延长时他会伸展一段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生2:老师,它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我可以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去跟这个角比一比,测量,于是马上就上台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去测量它是不是60度。
在这里老师的问题简洁而深刻,为什么不猜他是等边三角形,学生学会想象在想象中建立概念,学生学会了直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角去测量,得出要想得出他的合理性,既可以从边考虑,又可以从角考虑,既可以想象,又可以亲手动手测量,什么是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说问题越多,你的题目云山雾罩,把学生弄晕了是节好课。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简洁而清新,一节课有没有好的提问加注了这节课,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抓住有思考价值的资源,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给足学生想象的空间。
我在这节课中无时不刻的体会着学生自主的建构,没功夫走神,一个一个问题,激发了他的兴趣。特别是他这种内在的认知需求,从始之终学生在时时刻刻思考着判断着。
给我印象更深的是这样一个练习题,这里有三根5厘米,两根6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什么样的三角形。
“村长”说:先用三根5厘米的小棒围,先想象它的三个角,别忙着围。学生又一次在头脑中建构这一过程,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再继续看,如果这两条边是6厘米呢?充分发挥电脑优势,它的不可替代作用,如果这两边都是6,那怎么办?
生:它会比刚才尖一点,这是学生的想象,还不够,再尖一点,再尖一点,如果底边不变,这两腰变成7厘米呢?再想象,往上长,它还可以尖一点再尖一点,而这个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去想象这个空间,这个空间老师给的好,它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三角形,底边变化了又会怎么样?这节课始终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去想象创造的价值,当我听完这一系列的课以后,我对这节课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老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问题,《三角形的认识》分类应该重点考虑按角分,三种类型按角分,做好集合圈,按边分不必大动干戈。虽然教材上有“一个小朋友说‘按边分,可以怎么分?’”但只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就行了,没有必要深究。
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也供老师们思考。
所以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吴正宪老师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
来源:卓越思维 点击:526 日期:2008-9-4 10:26:49
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三倍多一些”的规律。
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这个范畴之内所形成的方法、设想(尽管早被前人所认识的)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三.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像开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
(1)(2)(1600-1600×20%)÷1600×20%÷55×[1600÷(1600×20%)]-5
(3)[1600×(1-20%)]÷(1600×20%÷5)(4)(5)
(1-20%)÷(20%÷5)5÷20%-5
„„„„
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四.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人文素质讲座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人文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2-18
关于基础学院辅导员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实施方案10-17
人文素质状况10-19
学生人文素质07-06
语文人文素质07-13
人文素质修养10-04
教育的人文素质06-20
人文素质护理教育08-26
高职人文素质课10-03
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