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体会(共12篇)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1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长方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即:c=2(a+b)
师: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长方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长方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做到了:、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2
一、怎样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 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 如“人与指纹”、“戏院看戏时, 票的座号与戏院的坐椅号”等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 我引导学生分析“木工师傅先用钉子钉下做为一个点、然后手拉紧墨绳子, 定出墨线, 钉子及拉紧的手就是两个点, 它确定一条直线”, 通过这一具体事例, 由生活事例引入数学知识, 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实际, 激发他们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我用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 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通过动手操作的直观教学手段,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实操的教学, 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和技能基础上, 辅以操作性的动手活动, 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拼剪证明, 把符合某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重叠证明三角形全等, 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图形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等.这样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传统的教学过渡引导学生动手和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角平分线的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时, 我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先让学生动手折做角的平分线, 再让学生在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做到角的两边距离的两条线段, 学生量得这两段线段相等, 然后再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 从而得到定理.逆定理反之也然.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不存在于形成的认识成果中, 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 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性, 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主体去发现真理.因此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你能不过河测量出河宽吗?”根据题中条件, 可以从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 但都可以从三角形全等入手得到河宽.
(1) 在平面取点O, 连接AO并延长AO至C, 使得AO=OC, 连接BO, 并延长BO至D, 使得BO=OD, 连接CD.因为AO=OC, BO=OD、及∠AOB=∠COD.
所以△AOB≌△COD (SAS) , 所以AB=CD, 故量CD的长就是河宽AB的长.
(2) 过点A做AC⊥AB, 在AC上取点O使得AO=OC, 过C作DC⊥AC, 连接BO并延长BO交CD于D点.
故∠A=∠C=90度, ∠AOB=∠COD, AO=OC.
所以△AOB≌△COD (ASA) , 所以AB=CD, 故量CD的长就是河宽AB的长.
上面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来解决不过河测量出河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时, 提问题:“你能在地面上测量出塔的高度吗?”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而且能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不断追求新知, 发现、提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如银行利息计算问题、制定投资方案等,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怎样重视数学活动, 训练基本技能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加强练习, 充分发挥数学练习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编排一些质量较高的练习题, 配合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物课堂优化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优化;师生互动;实验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49-01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二、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七年级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与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三、关注情感态度,提高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自主选择练习,培养实际能力
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来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如:A类作业——不限方式、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找出问题,按自己想法做答。B类作业——选做类作业,指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业。C类作业——有指定性的常规书面作业,但要“少而精”。比如在学完“根的吸收作用”一节后,我布置以下几类作业:A类作业:阅读学校阅览室现有的《花卉栽培》《会跳舞的草》等等,找出问题自己作答。B类作业:动手栽培萝卜、菠菜等易成活植物,观察研究“植物的根如何吸收、运输水份的”以及“二者吸收无机盐的成份有何不同?”。C类作业:根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原理、过程分别是什么?有何联系?这样一来,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更大地调动其积极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发展。
五、紧跟三维目标,注重激励评价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
例如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4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书倡导的教育教学观念仍有其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看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觉得过于理论式的叙述显得十分单调,静下心来,才发现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从大的板块到小的细节,详尽而又实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细细想来,只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才有可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优化”二字也成为现今的时尚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大力倡导“最优化”。其实这一概念并不如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富有创意,只不过在当今教改形势下,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优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把教育学家曾经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教学改革,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具实效。
那么,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关键是什么呢?通过阅读和反思,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要选择最优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采取下列的行动,这些行动,综合起来,就是教学内容最优化的程序。1.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并判断它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科普读物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在内容中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这是教学内容现实化的一个方面。依靠学生周围现实中所熟悉的事实、例子,探讨和完成课上所学问题的作业,可以同时完成几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这正符合最优化的目的。
2.从完整选择出来的内容中找出最主要的、基本的、最本质的内容。以便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在练习时、甚至在下一课提问学生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教学内容上。
3.进行学科间协调是课堂教学内容最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学科之间教材不协调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现象:降低教学效率,花费过多的教学时间。还会有一些恶劣后果,一方面是教材过多重复,另一方面又很少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学科的材料,依靠这些材料,本来是可以简化教学,加速获得所期望的成果。在解释某些概念时,学科之间不能协调一致,有碍于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使他们不能理解不同学科应用一些概念的特点。
4.按照可能规定给该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安排教学(一节课或几节课)的内容,教师必须确定新授教学内容的每一部分所需时间,如果发现,讲授参与性和例证性材料的时间不够,那就从中选出最必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余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
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选择对一节课来说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但是,这种选择却有很大困难,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各种方法都用”、“平均使用”的办法来使用教学方法,或者主要采用“流行”的方法,这都不利于方法的最优组合。
要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方法,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有效地运用其中的每种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我们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精彩。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选择和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配合运用各种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能为学生认知能力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当然,在多样化方面应该适度,以免使教学成为不断变换活动形式的万花筒,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切不可机械地搬用各种方法,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和使用。)
巴班斯基在书中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有着详细的论述。他仔细地分析了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明确提出:“某种方法对某些情况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但对另一些情况,另一些专题,另一些学习形式来说,则可能根本不可行。教师应当很好地认识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和优点”。这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直接的指导。书中,巴班斯基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我很喜欢其中一个分类方式,就是把组织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分为两种,即:问题探索法和复现法。问题探索法有助于有理解地、独立地掌握知识。复现法保证学生迅速而牢固地识记教材信息,形成技能和技巧。而这两个方法其实就是“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而且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秀的教师善于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的阵地不仅是在课堂,也可以是在户外,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到乡村去郊游、去实践,等等。
教师真正的技巧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具有的禀赋和才干。纯朴的作风、机敏的手法、有分寸的情感等,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巴班斯基理论中的“最优”一词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最优”是指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等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从这一意义上说,一刀切是被严格否定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练习、达到同样的准确率,更不能以用样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他们,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四、关心节省教师的时间
我认为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节省教师工作时间和精力。他提出:“教学论应当以教师的标准工作量为根据,要考虑到班级的实际人数已达饱和状态,以及他们整天整周都必须积极开展工作等情况。”“教学最优化就是要使教师摆脱某些十分普遍的,不合情理的时间消耗”。巴班斯基这一提法确立了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容易被教师接受、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推行的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5
实验中学 李红昌
我于2011年9月参加了大姚县实验中学组织的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的优化推进的校本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启发很大,下面就这次培训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本次培训选取了“标杆教学目标的叙写,标杆教学课堂细节的优化,标杆教学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探究,标杆教学小步走快节奏复习法”四块为内容,其中标杆教学目标的叙写是本次培训的重点。
这次培训是以一线教师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困惑和疑难为基本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骨干引领、名师对话、经验交流、教学实践与反思等平台,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进了具有大姚特色的新课改,高效务实。同时,通过培训,构建了校本培训新模式,培养了学科骨干教师,为教师常态教学下进行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同科教师之间交流互学平台,对促进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我们在“细化目标”时要求不太高。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课时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为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通过培训使我认识了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至少作到:
1、内容解析及学情分析。内容解析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及编排意图的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等方面。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分析、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心理基础的分析。通过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的难点内容。
2、目标分解与重构。所谓目标分解,就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的具体目标,结合教师用书中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恰当准确的把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进行分解,进而形成1条或多条教学目标。所谓目标重构,就是把分解后的目标依据重点进行组合,并根据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的过程。
通过培训我基本掌握了目标的叙写的要求:
一般来说,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是陈述教学目标具备的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的表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学目标的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打算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平时有些老师习惯采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是不符合要求的。
2、行为动词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例如:“操作”、“说出”、“列举”、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学习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通过培训让我再次重温了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一些行为动词: 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1)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
3、行为条件的表述。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对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辅助手段,如“借助„„”;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根据„„”;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学习者“通过调查、合作、讨论,从而„„”。
4、表现程度的表述。学生通过学习以后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
陈述教学目标时,上述四个要素不一定非要一应俱全,如在确认所有行为主体均是学生时,“学生”二字可以省略。但一般来说,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不能省略,必须予以明确的表述。
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研究、实践的又一重要课题。
优化环境心得体会 篇6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使我对何为“环境”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明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该怎么做。
一、认真履职。作为一名水土保持工作者,就应该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赋予我们的职责,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一是要加强本系统干部职工对水保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要加大对水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水保法律法规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要加大对违反水保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五是加大对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力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搞好服务,我们的工作要达到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的目标,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好地为利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顾全大局。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顾全全市这个大局,自觉地维护市委和政府的权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切从利川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有效地落实市委制定的大政方针,时时刻刻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特别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尽可能地向投资者给予宽松的投资环境。时刻牢记关注民生、造福一方的信念和做法。在部门工作中,自觉地向干部职工宣传市委的大政方针,宣传市政府的决策,用市委的意志,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引导干部职工努力维护大局,人人都自觉地充当好发展软环境。这也是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干部的本份和职责。
三、维护形象。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软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论是以领导干部身份出现,还是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出现,个人形象和首先品质,对利川软环境建设都有很大的影响。从举止言谈,到穿衣戴帽,从公务活动到私人交往,个人形象的好坏,往往会被引申到利川人的整体形象上去。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利川的软环境,更好地促进利川的软环境建设,必须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努力用更文明、更务实、更亲切的方式,来面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与投资者或者外来人的交往中,要突出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感激等态度,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充分地体现出一个东道主的应有品质塑造利川人文明、热情、真诚的整体形象。
四、突出本色。诚信务实,是利川的本色。在“人人都是软环境”的建设活动中,要进一步突出诚信务实的本色。在公务活动和私人交往中,要坚持诚信,坚持务实,坚持市场原则,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坚持服务是我们东道主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投资者和外地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利川的诚信和务实精神。使诚信务实成为汇集四方投资、招引八方人才、促进利川发展的有力武器。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7
近年来,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确实给各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 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对学科教学强大的辅助功能。 但是, 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以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育资源, 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笔者在此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谈谈体会。
2.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著名心理学赫瑞特的研究成果表明, 人类有83%的信息获取需要依靠视觉, 而听觉仅仅占到11%, 远低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1]。 因此, 采取包括电子白板、PPT等多种多样手段和形式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而使得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例如,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在进行函数模型课程的讲授时, 便按照年代采集了不同时期奥运会撑竿跳比赛的录像和视频, 通过课堂电子白板展示, 以体现每届奥运会中撑竿跳的纪录不断被打破, 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播放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引导, 使得学生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进而启发、指导学生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函数模型的建立[2]。 这种方式, 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函数模型, 而且锻炼了自我探究和动手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 这种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堂氛围的和谐。
3.利用多媒体创设合理的情景, 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可以非常生动地展现各种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近乎真实的教学情景, 使得学生能够在不自觉中身心完全投入, 激发其个人的求知欲, 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讲授平方根的相关知识时, 首先要求学生利用纸笔, 画出一个正方形, 其面积为8, 从而顺理成章地将无理数这一概念引出来, 但是8并不是一个平方数, 所以笔者向学生提问:面积为8的正方形可以画出, 是否还能画一个长方形面积为8呢? 当学生用纸笔将面积为8的长方形画出来之后, 应当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且向学生提问: 如果想要将面积为8的长方形转换为面积为8的正方形是否可能, 应当如何做呢? 鼓励学生采取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自我操作。 这种鼓励学生自主动手的做法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将同面积的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实践, 这符合初中学生具体的身心特点, 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学生求知欲被成功激发后, 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对于学生进行引导, 并且安排学生分组, 进行讨论和交流, 产生初步的想法。 当学生均进行探索, 而且彼此之间进行谈论和研究后, 应当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将同体积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的过程, 这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知晓正确的方式和过程, 而且可以与自身所设想的方法产生比较, 而无理数的概念和特征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顺理成章地引出。 最后, 教师应当从常见数中列举无理数, 如2、3、5等, 更具体、准确地讲解其作为无理数的特点和特征, 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而言之, 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 通过合理安排和生动展示, 可以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以激发, 促使其在未来学习生活中能自主地探索知识[3]。
4.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采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能顺利突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函数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 函数对于学生而言恰恰是学习中最困难的内容, 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 如果学生采取待定系数法, 就很容易将横坐标与纵坐标两者弄混, 这不仅无法求得正确的结果, 而且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这一点, 笔者设计了PPT课件, 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 以不同的颜色展现横坐标和纵坐标, 而后鼓励学生动手,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不一样颜色的笔进行绘制。 通过这种视觉直观体验、自我动手实践和讲授, 就能够保证学生非常直观、 准确地了解到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不同, 并且记忆深刻。 因此, 在今后的学习和答题中, 出现将横坐标和纵坐标弄混这一错误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利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技术教学非常方便、快捷, 且教师具有极大的主导型和随意性, 是一种新型、优秀的教学方式, 但是应当根据现实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客观情况, 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 切忌随意而为, 使学生无法抓住重点。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 学生接触各种知识的途径非常多,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轻松地学到许多知识, 这就使得课堂教育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这一潮流, 采取各种多媒体手段, 保证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画板的各种功能, 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图形、函数图形等,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几何画板绘制相应的图形。 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数学产生直观印象的同时, 对于几何产生兴趣, 并且对于几何画板的使用有一定了解, 还可以极大地扩大教学容量, 可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发现, 在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画板的功能时, 培养相应的几何思维,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结语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多研究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辅助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超强的交互性及动态的演示优势, 创建真实的教学情景, 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树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J].数学通报, 2006 (03) .
[2]张桂芳.对片段式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Z1) .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8
一、创设情境,培养习惯
小学生善于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这是我们小学教师教学时通感头痛的问题,但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通过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和培养学生建构数模的意识
数模就是数学模型,它是建在数学一般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三、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
四、引导学生感验数学学习中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为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愉悦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一课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境进行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境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
内控优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根据市行要求,学习《内控优化年学习手册》。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对我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违规经营的危害性。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深知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的保证,更是金融企业自我发展自我保护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所在。下面是我在学习相关内控制度及管理办法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加强个人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内控管理,更新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
银行员工应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 1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篇10
一、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思想,自觉加强个人效能建设,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俗话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活着,要有活着的意义;活着,要有活着的价值。做人难,做一名好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更难,那么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关键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将自己行为凌驾于工作之上,更不能有颐指气使的吃公饭思想,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地位,办公室工作就是要服务机关,服务基层,做到为领导当好参谋,为群众搞好服务,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做到上为领导服务,下为基层办事的工作态度。不管对上、对下、对外,说话办事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要体贴别人,要有大服务思想,不能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给别人眼色看,而是人民群众的公仆,那么这样的机关工作人员才会让人尊重,让人理解。因此,我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思想,以提高办公室工作效能为基准,以满足领导、群众需要为第一出发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一流业绩,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不悔人生。
二、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三个代表”的体现。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把自己摆得过高,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放在第一位。()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一个服务型部门,我们的服务主体就是人民群众。机关效能建设,就是为了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时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发现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通过学习,我虽然领悟到了很多,但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还还相差甚远。因此,在下一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不断探索,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深刻检讨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11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从课程目标看,具有人文性和方向性。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纯学科的逻辑,这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它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请斧正。
一、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如何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益义的游戏活动等。2、以身作则,以理服人。3、遇事有耐心,对学生要多一点关爱。4、课堂上多些微笑。
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使用多媒精当激趣
1、自制软件,创设情境。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电教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电教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我常常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例如“行行出状元”的教学中,我穿上状元服、戴上状元帽,录制了开场白:“在下状元先生,听说现代社会也有一些人被称为状元,同学们,哪种人可以被称为是现代状元呢?”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2、精选像带,明理悟道。明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依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是什么,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现代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而电化教育具有直观、形象、吸引人的优越性,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文字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像感染,升华认识。在平常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让学生学文明理,更应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产生正确行为的内驱力,为转化为道德行为奠定情感基础。比如,在“家庭因我更美丽”的教学中,课堂将要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我爱我的家》,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许多学生眼含泪花,跟着乐曲一起高歌。
4、摄制特写,知行统一。《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这是教学的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对错美丑,增强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
三、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与生活实际相吻合。例如围绕热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讨论。在这项专题讨论活动中,我选择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美国重返太平洋”和“钓鱼岛争端”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果然,由于这两个话题是当前社会焦点,学生谈兴高涨,各抒己见。我又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而作业则是就这两个问题与父母展开讨论,使课堂得到了延伸。
2、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因为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它蕴藏在学生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不能忘怀。学生张华交给我一元钱,说是捡到的,而他已是那天早上第四位捡到一元钱的学生了。哪个马大哈撒了一地的一元硬币,还偏偏让我们班这群幸运儿一人一个的捡到了?第二节课,张华胃疼,几经询问,果然是将父母给的早餐钱“拾金不昧”了,其它几个,见张华“招供”,也跟着“坦白从宽”。这件事刨根究底,应怪我上一课时单纯的表扬拾金不昧的具体例子,忽视了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留下了“拾金不昧后遗症”。我意识到,这是活生生的教育内容。便写下一则通知:“亲爱的孩子们,郑老师一介寒士,不懂经营,没有副业,不买早餐,今天例外,临时客串,请鹏和其他三位同学下课后到二楼办公室解决吃饭问题。请记住,跟获得表扬相比,永远是你的诚实与健康更为重要。”
四、创设活动丰富多样
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这样一来,他们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在具体创设活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根据内容确定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适宜表演活动。一些社会事例,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
2、根据知识设计活动。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知识形成有其阶段性的不同。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例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与下期中都有对家庭生活关注的内容,上期的要求是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下期则侧重于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参与和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因此,上期适宜开展观察和交流活动,而下期开展实践汇报活动更为合适。
优化教学设计体会 篇12
在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下, 我们大胆尝试了以2004级和200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99名本科生两个学年教学工作中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开展《优化试验设计》课程,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 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教学经验, 为深入开展《优化试验设计》课程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工作。
一、《优化试验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1.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 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手段, 克服“重情景创设, 轻课程整合”误区
由于《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是集正交表、均匀表、H阵等多种表格在试验方案编制中反复重复地运用, 大量数学公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繁杂而广泛地被应用, 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等多项统计检验中临界值特别频繁的查表分析等教学内容组合而成, 如果把创设教学情景摆在第一位, 那么必定会出现由硬邦邦的1, 2, 3等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枯燥呆板的实验方案和大量繁琐和难记的计算公式被固定在多媒体课件中, 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为克服“重情景创设, 轻课程整合”误区出现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 我们针对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等因素, 充分利用吉林大学农学部物流实验室微机房完备而先进的教学资源, 在有限的40学时内, 采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使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均匀试验设计与分析、单元/多元线性回归设计与分析、混料/单纯形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内容与EXCEL、数据分析工具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在《优化试验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我们不但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克服了教学难度大等具体问题,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L8 (27) , L9 (34) , U9 (96) 实用性最强的实验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套表, 为参加创新性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目标。
2.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 提高教学效率, 克服“重教学容量, 轻学生接受程度”误区
对《优化试验设计》课程L9 (34) 正交试验方案与分析教学内容讲授中:
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黑板上讲解, 试验方案设计方法与过程一般需要10-15分钟左右, 极差分析的具体过程一般需要在40-50分钟左右, 方差分析的具体过程一般需要在50-60分钟左右;外加例题讲解和总结等教学环节, 共需要120分钟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若采用一般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内容讲授共需要70分钟可以完成。
如果进一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 建立EXCEL文本、调用EXCEL函数命令进行结果分析, 只需要2 0分钟即可完成。节省的大量时间, 可以对所讲例题、习题进行反复操作, 做到当堂理解和当堂消化, 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缺陷, 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教学不但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局限,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锻炼学生查阅中英文文献, 了解学术发展中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最新动态, 扩大学生信息储备的同时, 促使学生在文献中找寻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常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主动利用自己设计与整理的套表进行检查文献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积极性特别高涨。
此外, 本课程在4 0学时要求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增加了多元线性回归设计与分析、单纯性设计与分析两部分教学内容, 在学生对于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充分掌握的情况下, 增设教学实用性操作技术, 为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中提供难度较大的实验设计方案, 以参加校级、国家级创新成果大赛提供帮助。
通过两届学生教学密度与教学节奏看, 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 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信息产生兴趣, 主动接纳有用信息, 使多媒体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 发挥出其独特魅力。
3.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克服“重视听效果, 轻师生交流”误区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优化课程结构能够摆脱“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优化试验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结构是由教师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微机操作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微机操作演示、课堂上机测试与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优化课堂结构, 将课堂教学方式在多媒体特性的支持下变为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等[5], 既可保证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 又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还能给予学生新颖感和惊奇感,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保持高度的兴奋, 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
突出教学重点, 解决难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还注意了实用性、直观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等计算机操作技术, 调动学生参与、可参与、创造性参与等意识的形成, 如在单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中以2005级本科生刘艳丰同学2007年10期《食品科学》公开发表论文中《超声波辅助提取笃斯越桔叶片多糖的实验研究》、2005级本科生张兴茂同学2007年10期《食品科学》公开发表论文中《长白山笃斯越桔果实原花青素浸提工艺的试验研究》等论文为实验数据示例, 借助多种类型统计图绘制与变换等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讲授, 增加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更多地加入教学活动中去, 增加学习的交互性。
4. 注重课件整体设计与制作,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资源, 克服“重外表, 轻内容”误区
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 具有传统教学工具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多媒体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但评价课件的好坏并不在于外观有多么华美, 而在于内容的实用性。
《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设计以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提供了学习参考书的范围, 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适当地搭配了一些的声音、图画、色彩等, 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件中的文字、图像必不可少, 但影像、声音、动画等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了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在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中不设置和应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特效、图片等多媒体效果, 避免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冲淡教学主题, 影响教学效果。但当出现难点和重点时, 我都会用鲜艳的颜色, 粗体字等标识出来, 使学生易于找到重难点, 提高注意力;
(2) 避免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运用频率过高现象的出现。在一堂课中如过渡依赖Flash, Powerpoint“搞杂耍”式的教学, 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会变大, 不但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而更加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超级连接和随意转换, 使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 既可单独讲解某个知识点, 又可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 克服了以往教学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弊端;
(4) 吐故纳新, 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教师可以自行完成, 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 增强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
因此, 在时间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一定的美化是完全必要的, 但应坚持美观、大方、实用的原则, 把握好尺度。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 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件, 做到量体裁衣, 以内容实用为根本, 以外在表现为辅。
5. 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克服“重机器, 轻教师”误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外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内因, 多媒体的加入使传统“人-人”交互模式变为“人-机-人”的交互模式[6]。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放映者”, 切不可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变“人灌”为“机灌”。
在多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控制台几乎都位于教室一角, 而教师为了演示多媒体课件又不得不使用固定在电脑上的鼠标, 这样就把教师禁锢在了多媒体控制台上, 很容易造成教师忽略主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特别容易出现“重机器, 轻教师”误区。为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 注意了几个细节问题:
(1)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的描述、恰如其分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色彩”等吸引和感染学生, 传授着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察言观色”, 随时调整讲课的节奏, 时刻关注着课堂教学效果;
(3)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 甚至气质性格,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和人格, 既教书又育人, 哪怕是生病还是口干, 依然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4) 多媒体教室学生人数多, 不易管理, 利用板书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 不时走下讲台, 让最后排的同学也要感受到老师一直在与他沟通和等待他即时的信息交流;
(5) 课间休息从不离开, 注重答疑学生问题和指导学生上机操作, 对个别学生私下沟通了解学习情况;
(6) 在课下注意与学生的即时沟通。注重与学生利用邮箱或QQ等网络工具保持联系,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答复, 并且通过邮箱抽查学生的作业。
6.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克服“重电子手段, 轻传统方法”误区
虽然传统教学有其诸多弊端, 但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 任课教师应该发挥传统教学方法, 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考虑好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因素, 协调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反思等关系, 便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巩固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在《优化试验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仍然采用课堂作业、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综合设计等多种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效果
通过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开展《优化试验设计》课程的两年教学中,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与教改创新相结合,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 在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7名本科生开展农学部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中利用L8 (27) , L9 (34) , L16 (44) 等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U10 (104) 均匀设计方案, 获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学术期刊《食品科学》2007年第10、11期中发表论文7篇, 作者中200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2名, 200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1名, 200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4名。
三、结语
多媒体教学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若能在教改创新中努力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采用相应措施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区, 对课程建设工作和教学效果综合分析看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姜彤彤.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2
[2]杨世俊.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2
[3]胡耀华.浅论多媒体教学的六个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
[4]袁永昌, 周振军, 王桂芬.多媒体教学应用误区分析及矫正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1
[5]刘青华, 李灵敏.多媒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