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2024-05-17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精选12篇)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1

作业设计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要减少课外作业的数量,提高质量,而且要使作业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布置作业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强,形式新颖的作业,对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激发学生创新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配合课堂教学,体现化学作业的新特点。

1. 以人为本。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赋予作业人文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 关注学情,因人而异。

老师不必刻意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而应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点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材。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自然也要有所不同。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自主为原则,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也就是说,对知识功底薄、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针对性强的练习;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设计一题多解或解题策略灵活的作业。

3.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它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体验和理解化学、开发智力、增长认识、提高能力。这样化学才是活的,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的化学知识。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如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 H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测出家庭用水的p H值、本地区土壤的p H值或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 H值;学习了有机材料后,让学生收集一些衣料的纤维做燃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学习了糖类性质后,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得了糖尿病等。

4. 富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的作业内容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元化。教师应该以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观和课程理念设计作业,使作业富有情趣,变得趣味盎然。

5. 注重合作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把具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才能,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化学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并亲自动手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化学作业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1. 阅读作业。

新教材中的“拓展视野”,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教材中的“空气质量日报”、“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金属的冶炼方法”、“侯氏制碱法”、“霉菌对某些食物的污染”,等等,教师也可以从《教师教学用书》或其他教学参考书上选摘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将其印刷出来并分发给学生。比如我在教学中,印发了不少相关的阅读材料,有“环境标志”、“燃料电池”、“21世纪的金属”、“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环保的铜,健康的卫士”、“人体活动与p H”、“微量元素肥料的由来”、“牛奶与健康”、“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等。

2. 口头表达作业。

主要是识记内容的复述。例如初中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可归纳为容易记忆的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价为零,便于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其顺口溜: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记忆、背诵等。学生在完成这种作业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语言组织,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作业。

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空气污染、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温室效应的资料等,进行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 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战争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硫酸厂、化肥厂等)。也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如收集瓦斯爆炸的实例资料,调查研究生活所在地的水质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探究作业。

以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和“小制作”为主,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叶脉书签”、“自制碳酸饮料”等。教师也可适当创新,如制作“鸡蛋雕花”、“自制喷泉”、“番茄电池”、“验证汽水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等。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必定会思考实验的原理、药品的选择、操作的步骤等。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是课程的延伸和提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采用各种各样真正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作业形式,争取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从而真正保持学生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成为学生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2

歙县小川中心学校 王世海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特别是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现就优化化学教学设计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视频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如在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向学生展示名师课堂实录,利用名师讲课,和名师一起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如在讲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时,我利用下载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模拟实验视频展示其过程,学生在快乐中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讲电解水的实验时用下载的动画模拟其过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形象,学生兴趣浓。

二、活用电子白板,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设计中,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交互式畅言系统,通过采用电子白板中的文档、动画、视频、聚焦、幕布、截屏、电子卡片等手段展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还可利用隐藏幕布设计课堂练习,对重点知识及时进行巩固。让学生在“乐”中“学”,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引导学生利用画词搜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仅靠语言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能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如在设计《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先看书本上有关内容,并想象原子的构成,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在屏幕上用划词搜索的方式下载远程教育资源库中动画、图片等,通过观察学生会清晰地发现原子的构成,这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用好课件、图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挂图等,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课件、图片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感性素材,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和谐发展。在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课题时,我用课件叙述其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讲钟乳石时,我用下载的钟乳石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讲水分子的结构时,通过观看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固有的思维空间。

浅谈如何优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多元化;多样化;教学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句话很有道理,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结合我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①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②巩固哪些知识?③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④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⑤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基础上,能利用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并进一步解释元素的性质;③运用“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④能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培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的开始,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问题设计。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问题情境的创设针对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师应运用此教学方法,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篇4

一、 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 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 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 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3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4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5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6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 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如在学习氧气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在学习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学习具体物质的思路和方法。3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与中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较少考虑把教学内容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等,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公民素质提高的总体目标进行。

二、 教学过程科学化

教学过程科学化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学生成绩的好坏,就要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是否科学化,要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环节的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开始,重要的是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 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关键,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堂教学的开始和课堂教学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这节课中 ,首先设疑: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区别,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又是否有区别呢? 接着在学习常温下,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很难与其化物质反应,如果在点燃、加热的条件下是否也化学性质稳定呢? 最后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和求知欲,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遵守以下原则:1体现教学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2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3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

四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 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 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高效、轻负、启智”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 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现在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讲练结合法、实验教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5

高二化学 巫伟平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课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学生的素质外,还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即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

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靠单一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新的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要多元化

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使学生主动求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教学仅仅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课标呼唤优质教学,优质教学是一种教学体系,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目标卓越、过程优化、效果优质为价值追求。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形成优教优学互动模式,旨在适度负担的前提下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使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其素质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我们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①需要巩固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做好衔接?②学生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学到什么程度?③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④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的认知目标,但是对非认知目标则没有足够的重视。

例如,在教授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的内容直接与高考接轨,而很少考虑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更很少考虑到对学生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更应该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要注重引人现实生中的实际问题,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目标运作。要关注教学质量,体现三维目标,关注师生互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二、教学过程要科学化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何让学生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的化学用语。

1.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一般认为,按时间顺序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定的三个部分。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是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如酸碱指示剂的学习可让学生采集花朵自行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探究学习。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3.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课后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4.进行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同时体现教学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还要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教学方法比较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等等。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法教学中实验问题要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27-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高中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就高中化学课程来说,不仅是课改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优化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其教学质量,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今后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的必然措施。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现状

从前文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它不仅直接关系着高中课改的成果,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还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要想达到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促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似乎还存在一定难度和距离。

1、重视程度不足

从目前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化学课程中明显表现出参与程度不高,与教师教学活动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化学基础较为薄弱,比较偏向于文科科目的学习;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承担的课程压力较大,没有过多时间停下来关注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化学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

2、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和枯燥

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现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跨越性较大,对于一些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再加上化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和枯燥,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乏味和吃力

二、优化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建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层次的有效设计

在过去较长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倾向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群体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层次性。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能够很轻易的消化,并且有着强烈的自我探究意识;而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吃力,不仅跟不上课程教学的正常速度,甚至还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现状,优化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层次设计,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对教学过程进行由浅入深的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展开有效学习。

2、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

除了进行层次教学法之外,优化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还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储存,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实验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和设计来说,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示范教学的重要作用。针对化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说,有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全员进行操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时,示范教学法的采用,可以极大的弥补这一弊端,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不仅能够将化学原理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如果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进行,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安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身的安全,其次是实验操作设备的完好性。实验室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采取步骤教学法还是自由实验的方法,就这两种教学模式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关键在于,教师应从实验的难易程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操作水平去进行合理的选取。

三、总结

化学课程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因此,优化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是提高化学课程本身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高中阶段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就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来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倾向,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兴趣程度,争取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何翼飞.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思想的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刘前树.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7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突出问题为中心———问题驱动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 而且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创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特殊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 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 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能使其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有效活动探究为基础

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在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所谓探究式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学生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 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与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包括实验探究、知识整理、上网寻找资料等) , 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 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 探究式学习特别适合涉及化学基本原理的化学理论课, 因为这类化学理论课程有其特殊性。资深课程专家王侧三强调:“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 里面藏了大量珍宝, 不仅内含有关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 而且内含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和态度, 内含有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化学基本原理知识大多具有这样的特殊性。探究式教学运用于这些化学理论课, 能较大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这是因为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置身于经过教师精心演绎的“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 枯燥的规律、难懂的原理和抽象的概念因此变得鲜活、生动和亲切, 难点得到化解, 重点印象深刻。在这样的教学中认知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辅相成, 和谐共生, 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是因为传统教学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 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是改变“重结论轻过程”倾向的需要, 不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立。课堂教学有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主要方式。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为了确定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 而不是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两者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该讲则讲, 该探则探, 讲求实效, 使“探究性学习”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明学习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提高演示实验有效性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 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制造分子。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 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这充分说明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 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 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 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能得到发展。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及学生课外实验。有效的演示实验能吸引全体学生的眼球, 把全体学生的思维引到所要研究物质上来, 使全体学生用心听, 仔细思考, 静等教师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示出来, 这无疑能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把多媒体课件引入化学课堂, 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 一个多彩的世界,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教师把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完美地整合, 以有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 能够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地位, 要以有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 不能代替教师, 不能将教学内容几乎都做在课件上, 以免限制课堂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把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完美地整合, 并摆正它的位置,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机是教具, 更是学具,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与有效教学等同起来, 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整合,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 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现象能力培养的不足,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篇8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将静态的课本知识重新激活, 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 激活、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 提升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提供教学材料, 包括实物、模型、器材、信息资源网、网络资料等学习材料, 让学生选择。把材料放在问题中, 放到现实中, 放到一定的情景中, 让学生去再发现和重新组合, 使学习和思考成为源头活水。例如在“分子和原子”一节中就可以这样设计:

[案例1]上课伊始, 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教师:大家说说, 1+1一定等于2吗?

学生:等于2。

少数学生:不一定等于2。

(个别学生想到了“脑筋急转弯”, 有些犹豫。)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教师:我们从小学数学就知道, 1+1=2。可在特殊情况下, 可能不等于2。下面我们看一个1+1不等于2的实验。

教师演示: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绿豆, 倒在一起, 摇一摇, 总体积大大小于200ml。

教师:我们这节课不是讨论1+1是否一定等于2的问题, 而是通过上面的实验, 分析、讨论为什么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绿豆, 倒在一起, 体积小于200ml。

学生:黄豆大, 绿豆小。黄豆颗粒间有空隙, 绿豆钻到空隙里面去了, 所以总体积小于200ml。

教师: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100ml的酒精倒入100ml的水里, 总体积也是小于200ml。

教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跟黄豆绿豆道理一样。酒精和水同样也是由颗粒构成的, 小的颗粒钻到大的颗粒的空隙里去了。

教师:对了, 只不过酒精和水的颗粒很微小, 我们的肉眼不能直接看见。这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粒我们化学上叫分子。什么是分子、原子呢?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

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阅读课文, 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没有强迫感, 真正是“我要学”, 而不是“要我学”。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没有思想负担, 敢想、才能敢说、敢问、敢创新。

[案例2]常见的酸和碱。

该课题学完后, 进行复习和小结。

教师:一瓶浓硫酸, 一瓶浓盐酸, 你怎样鉴别?

学生:用手掂量, 沉的是浓硫酸。

学生:分别用玻璃棒沾了滴在纸上, 变黑的是浓硫酸。

学生:分别倒入水里, 发热的是浓硫酸。

学生:打开盖子, 冒白雾的是浓盐酸。

学生:将两瓶分别称重, 然后敞开瓶口, 过段时间再称, 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

然后, 教师利用电脑, 播放硫酸、盐酸性质归纳的幻灯片。知识点在幻灯片上一条一条地打出来, 学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

这样, 学生对硫酸、盐酸的性质记忆既深刻又全面。如果平铺直叙, 讲述硫酸、盐酸有哪些性质, 学生就是搜肠刮肚也只能勉强回忆起几点。

[案例3]复习SO42-、CO32-、Cl-的检验方法。

教师:今有食盐 (NaCl) 、纯碱 (Na2CO3) 、硫酸钠 (Na2SO4) 三种溶液, 你怎样把它们区别开来呢?

学生:分别加入盐酸, 有气体冒出的是Na2CO3, 余下两种分别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的是Na2SO4, 另一种是NaCl。

学生:分别滴入BaCl2溶液, 无沉淀的是NaCl, 有沉淀的两支是Na2SO4、Na2CO3, 再分别加入稀HNO3, 沉淀物溶解的是Na2CO3, 不溶解的是Na2SO4。

学生:可加入AgNO3溶液加以鉴别。

……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想出很多方法。此时, 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 而让学生思考、讨论, 一段时间后, 制订实验方案, 再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施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应实施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即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定出教学方案, 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 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弹性化教学方案要求有“弹性空间”, 要留“空白”“开天窗”, 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回答、提问。这种新的教学方案, 较之设计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教学方案, 线条似乎要粗得多, 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 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 摩擦出创造的火花, 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答案。

[案例4]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 知道:

1. 金属镁、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 产生气体, 剧烈程度是Mg>Zn>Fe。

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是Mg>Zn>Fe>Cu。

2. 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能反应2Al+3CuSO4=Al2 (SO) 3+3Cu。

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银溶液能反应Cu+2AgNO3=Cu (NO3) 2+2Ag。

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不能反应Cu+Al2 (SO4) 3→不反应。

说明铝、铜、银的活动顺序是Al>Cu>Ag。

……

这些内容学完以后, 课堂还有时间, 这些时间一是可以让学生思考提问题;二是可以做课后习题, 趁热打铁, 及时反馈;三是可以提一些课外的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趣味题。

本课时还可插入这样一些问题:

(1) 大家看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戒指?银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银戒指能否与盐酸反应, 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然后将银戒指分别放入盐酸、硫酸铜溶液, 没现象, 说明什么问题?

Ag

(2) 为什么人们选用金、银、铂 (白金) 做首饰?

(3) 为什么人类历史上, 使用金属的先后顺序是铜、铁、铝?使用铝的历史只有100多年?

当然, 有时学生也会突然冒出一些问题来。如“老师, 为什么金可以从沙河里淘出来?”“为什么铝丝要先打磨呢?”这时, 该回答时要回答, 千万不要因为赶课时而充耳不闻, 否则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科学探究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应从现象出发, 从观察出发, 从实验出发,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处理信息,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交流合作、总结自然科学规律,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 并在探究中提高、发展和创新。

[案例5]碱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课本没有安排实验, 而这一性质很重要, 化学方程式又很难记。可再加进两个学生实验。

1. 在两支分别装有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吹入CO2。 (石灰水变浑浊了。氢氧化钠溶液不变浑浊, 是不是它就不反应呢?接着做下面的实验。)

2. 带有双孔胶塞的锥形瓶里装满CO2, 胶塞一孔插装有浓NaOH的滴管, 另一孔插绑有气球的玻璃管, 胶塞塞好。然后由滴管挤出NaOH浓溶液。绑在玻璃管上的气球一下子胀大起来。

做完实验后,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助学生一臂之力。

(1) 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什么方法?

(2) 为什么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后, 与外面连通的气球会胀大?

(3) 除此之外, 还有别的方法证明CO2与NaOH反应了吗?

……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得到的不仅仅是结果, 同时经历了探究过程, 体验了探究的情感,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9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 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 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 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因此, 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 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 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3) 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4) 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5) 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6) 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当然, 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 但必须有所依据, 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 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 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2) 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 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 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 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 (3) 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 (4) 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 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 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 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 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 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 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 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 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 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 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 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 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 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 重点强化, 加深理解和记忆, 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 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 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 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 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 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 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 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 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 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 并加强解题指导, 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 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 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 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起到及时反馈, 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 适时地穿插安排, 多选用难度不大, 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 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达到加深理解, 综合运用, 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因此, 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 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 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 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 如化学用语, 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 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 (1) 体现教学目标性, 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是一堂课的精髓; (2) 体现教授的系统性, 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3) 体现教学的全过程, 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 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 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 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 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10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学的侧重点就是向学生多灌输知识与技能,目的是让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虽然学生能考好试卷,但没有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新课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不再只看知识获得的多少,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在体验知识获得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新课程教学的设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要围绕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二、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体验教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不能一言堂,将知识直接的告知学生.而是尽量的将核心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来解决,这样能避免学生从单一的死记原理转变为探知的学习过程,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教学中,应该避免将配制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使单纯的实验技能训练转变为实验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这一节教学的设计,仅供各位教师参考.

1. 提出讨论的问题.

在实验中经常用到一些溶液,需要我们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等于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因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须解决下列问题:如何精确确定溶液的体积?如何确定一定体积,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在实验中如何实现取用这一定物质的量溶质?短短的几句话,就配制溶液的核心问题转为学生的探究性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 向学生介绍容量瓶.

容量瓶是实验室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容量瓶由瓶体与瓶塞两部分组成.容量瓶上标有容量瓶的规格、温度(一般标记的温度为20℃),容量瓶颈上有一刻度线.在容量瓶上所标记的温度下,当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时,容量瓶中的溶液的体积即为容量瓶上标记的体积.容量瓶不能用做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热的溶液需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3. 引导、组织学生讨论.

选用合适的容量瓶来精确确定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将溶质的物质的量转化为物质的质量,然后用天平称量.

4. 组织学生讨论配制过程.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最终能总结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一般步骤:

计算: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为1.1 g.

称量:用天平准确称取1.1 g的Na2CO3固体.

溶解:将碳酸钠固体放入100 mL的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冷却到室温.

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100mL的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的外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颈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5. 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心得,并归纳总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注意事项.

这种设计集教师讲授、实验操作、阅读自学、讨论交流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于一节课中,使学生对未知领域的认识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探究活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体会到知识获得的过程.

三、优化教学过程

欲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合理、科学.每一节课的开端部分,主要是向学生揭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最好是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知的积极性.课的中心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能不能完成,学生的素质有没有得到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与低,都看这部分的效率高低.课的结尾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归纳、强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深刻.一般来讲,课的开端与结尾都应该围绕中心部分来设计.

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教师要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更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器,强行的将化学知识、原理硬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个性特点,还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拥有的教学资源,一切应时而变,但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进行教学设计.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所有教师的追求,而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阐述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 提问设计 方法

一、前言

化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实现素质教育,是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①。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提问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化学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化学的教学水平也普遍受到了重视,教师也着力从各个方面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过多,问题过于简单

当前化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营造所谓的课堂气氛,往往会把一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导致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不相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因而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课堂中不允许学生提问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课前,就和学生说好,上课时不许提问,不许插话,有什么问题等下课再讨论。可能这些教师认为,这样就保证了课堂的进度,使得教师的思路不会被学生打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③,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不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评价

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评价这一块。很多时候,及时恰当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教师要么不评价,要么就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批评,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提问对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④。它对于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地查漏补缺。此外,通过提问的层层深入,还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掌握知识点。

四、化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设计的途径

提问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展开提问教学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优化提问设计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围绕教学的重点进行提问,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

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知识点也不是讲得越多越好。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且围绕这个重点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把每一个问题都掰开来讲,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浪费时间。提问数量也不宜过多,要保留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制法”的相关知识点时,由于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制作这一实验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知识点来设计问题。如“把实验后的气体注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可通过一个问题来导入新课、设置悬念,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卖馒头的老板,在把馒头放在锅里时,在炉子里放了一块木炭,然后在碳的周围撒了一些黄色的粉末,然后火就熊熊燃烧起来了。这时我问学生:“这些黄色的粉末,你们认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放这些粉末呢?”这样,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问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固然重要,但是也千万别忽略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问。让学生自主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而且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比如,还是以“二氧化硫”那一章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参照教材以及教辅资料让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对于不懂的地方可做标记,然后各小组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自主學习能力。

五、结语

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发现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提问设计方式,从而充分利用提问教学带来的便利,促进化学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汪培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设计与优化[J].考试周刊.2012,(82):141.

②实晓琴.课堂“提问”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思考[J].科技信息.2012,(35):838.

③陈广海.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设计[J].考试周刊.2009,(41):188.

④戚洪彬.梁树平.吕国诚.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与思考—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1,(2):96-98.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

作者简介:

高校化学教学优化设计 篇12

一、初中化学实验优化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优化的时候,要注重科学性原则。教师采取的优化措施符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满足设计的要求。教师不能按照自己想象,随意更改化学实验的过程和药物用品,既要保证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性。

(2)可行性原则。教师进行初中化学实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实验过程切实可行,选用的试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化学药品等符合实验室的要求。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基础设施差,药品设备不齐全,教师要进行合理改进,灵活设计化学实验。

(3)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涉及很多的药品、设备,在化学实验中,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危害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在准备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减少使用危险药品、有毒药品、易爆炸药品等,把化学实验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就要把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告诉学生,包括实验室发生意外的紧急疏散情况等,让学生了解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操作过程,监督学生安全规范地进行操作,力求实验成功。

(4)简易性原则。简单的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的效果也好,复杂的实验实验室装配困难,学生失败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教师要尽量选用简单的实验进行操作。教师在进行实验优化的时候,尽量减少仪器的数量,减少仪器之间的转配和连接,减少复杂的实验仪器。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成功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初中化学实验注重基础,教师要多进行简易、基础的实验。

(5)鲜明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种类繁多,学生对常见的实验缺乏兴趣。教师进行实验优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鲜明性原则。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的鲜明性,教师要减少复杂的知觉背景,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让学生详细地观察实验现象,领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

(1)教师转变传统思想。传统的化学实验只是流于形式,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的操作性非常不重视。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路,在思想上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实验的相关理论,思考实验的优化措施。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实验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教师详细讲述化学实验的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之前都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实验。

(2)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初中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很有兴趣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提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多多展示化学实验教学,还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实验。例如,在进行检验酸碱性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酚酞试剂,分别让学生把酸性试剂和碱性试剂滴到酚酞当中,让学生观察酚酞的变化,给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参与进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使用多种教学设备。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已经成为化学实验的有力助手。教师要积极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多媒体是常见的手段,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很多化学实验的相关视频,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形象反映出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例如制取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程对比,这些气体的化学性质探讨等。教师还可以使用计算机优化实验的过程,比如在计算机上进行化学模拟实验,学生使用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化学实验仪器装配、过程操作,达到智能化教学,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争取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对实验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鼓励,并且提出更高的期望。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实验中的闪光点,进行赞赏,并且委婉地提出实验的不足,争取下次提高实验效率。教师要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主要人员,积极进行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勇敢探索,力求达到创新的效果。

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思想,积极进行化学实验的优化设计工作。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化学实验的效率。在实验完成之后,合理客观地评价,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提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的优化,让学生真正进行化学实验,而不是单纯记住结论。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上一篇:电影片头字幕艺术设计下一篇: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