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生建设

2024-07-11

农村民生建设(共9篇)

农村民生建设 篇1

xx村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XX年上任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子女教育,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农民就业,取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效。

一、附城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拓展兴村富民新产业。

近两年来,他们结合村情实际,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全面实施了支柱产业做法强做大,民营个体上档升级战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两委充分利用上级关小改中建大的产业政策,对煤矿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落实了资源整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上交了资源价款和安全风险抵押资金,扩大了煤炭储量和煤田面积,增强了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采取集体搭台,群众唱戏的办法,积极引导,大胆启用能人,努力创新一社一企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村8个分社,已发展了6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集体企业,其中包括两化工厂、两个铸造厂和两个免烧砖厂。全村新增个体经营户50多户。在个体企业发展方面,围绕做强做大“附城牛肉丸”这一传统产品,给予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培育了一批大户,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以实施三项工程为突破,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新水平。

凤山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原先的村小学是在一座破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人民群众怨声载道。村两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建设新农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项上马修建全县第一、晋城一流的凤山小学。工程于XX年10月规划立项,总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三栋三层办公楼、教学楼、住宿楼共三栋160间,总建筑面积5457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名教职员工和学生。工程经过近两年的施工建设,于XX年8月竣工剪彩投入使用。同时他们还立足于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新修建了凤山人民剧场,创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和农民培训中心,为人才兴村、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活动场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老西街拆迁拓宽改造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大力度投入的思路和要求,共拆迁单位和农户81个,房屋296间,厕所38个,拆迁面积3100平方米,补偿资金130余万元。总投资745万元,新建房屋412间,安排个体工商户169户,改造硬化街道和道路9公里,铺建下水道500米。改造后的街道设计新颖美观;街道宽阔整洁,基础设施配套,美化镇容村貌,扩大了商贸场所,成为了富民强村的商贸产业街。

新建路开发建设工程。该路地处附城集镇西街与晋陵一级路接轨地段,全长500米,宽34米,工程经过城建部门的合理规划,总投资1100万元,建成三层单面楼280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目前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硬化、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新建路的开发与建设,必将成为全村甚至全镇对外经济交流的平台,大大提升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

——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的,实现环境卫生状况新改善。

附城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在“村容整洁”上为全镇做出示范。为此,他们首先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动员农民群众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沼气建设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短短5个月时间,全村就有200余户用上沼气这一清洁能源。其次是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环境卫生清洁队伍,并组建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队伍,常年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和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第三是突出治理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的不良习惯,设立了40个高标准的垃圾池,配备了10辆三轮车,做到了主要街道天天扫,小街小巷三六九,较好的实现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村容整洁的目标。第四是强化制度,规范了村民的生活行为,开展了“爱我家乡,建我附城”的文明创建活动,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门球场,配备了20套健身器材,并种植了多种花卉,突出展示了新农村的新形象新气息。

二、基本经验及几点启示

附城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既有令人鼓舞的成绩,也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要有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在旧街拆迁过程中,涉及面广,利益重,政策强,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全体成员分兵把口,和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零距离的接触,公开公正操作,为了拆迁不拆心,做好群众的工作最重要。在修建学校过程中,他们又发动群众举行了“家乡情感功德之旅”的捐资建校活动,仅短短十天时间收到捐款210余万元,捐款人员广泛,气氛热烈动人,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是必须要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建设新农村是一具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千头万绪都需要干,但从哪里取得突破呢?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附城村选准修建学校作为突破就选对了,经济发展要靠人才,谁家的子弟都要上学,所以,群众就非常拥护。

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在修建新小学的过程,还是在开发新建路施工中,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场,都能够体会到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项工程”(修建学校、西街改造、新建路开发)领导,他们成立了强有力的工程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两委干部部分包工程,老干部负责质量监工。在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村两委一班人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友谊,锻炼了班子,经受了考验,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附城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是对农村及农业的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附城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也还存在着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五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政策要求,附城村乃至全附城镇的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等方面做好文章,下足功夫。

——农业产业化方面,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保障社会化方面,要全面深化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村镇文明化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管理民主化方面,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农村民生建设 篇2

一、供水系统建设

遂昌县总人口22.9万, 其中农村人口18.9万。全县属于安全饮水的农村人口仅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3%, 而92%的农村人口仍饮用山泉、溪水或于村庄内开挖的浅层井水, 农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相当突出。为此, 2003年遂昌县启动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加强供水系统建设, 主要措施:

(一) 以优质工程保障建后运营

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将农民饮用水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二是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 保证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廉政;三是分类管理, 在实施过程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措施, 做到项目有重点安排, 施工有村民监督, 验收有规范要求, 资金有安全保障。

(二) 建立水务公司明确管理体制

成立国有独资的遂昌县乡镇水务公司, 将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的产权划归水务公司, 确立水利局为主管部门, 水务公司为具体管理机构, 负责工程的运行、维护、水费征收等工作, 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针对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各相关村根据不同情况, 把水源保护、水费缴纳、管网保护等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水价及水费收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按"一事一议"方式决定, 同时做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 达到以村事民管自护自治的目的。

(三) 企业管理化管理保障长效运行

公司的运作, 以确保农民饮用水正常安全为目的, 以收支平衡为底线, 以创新管理为切入点, 使公司运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财政效益最大化。一是健全公司管理机构;二是管理上责任分解与业绩考核相结合;三是合理收费引导群众提高节水意识。政府通过水务公司这一平台合理收取水费, 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用水观, 提高群众保护水源和维护饮水工程的自律意识。同时, 发动组织群众的力量, 开展日常巡查等工作, 做到互相监督, 自我管理, 根本上避免国有公司全包化。企业化的管理保障了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并充分发挥出工程运行效益。

(四) 整合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

实行法人体制统一管理, 不仅能起到集中财力和技术力量, 更好地对乡镇供水项目的水费收取、工程维护等进行后续长效管理的作用, 而且对把各乡镇的供水项目及水源水库等资产整合到乡镇水务公司, 并成为有效资产更是起到积极作用。

(五) 多方监管保障安全

先后制定出台了《遂昌县农民饮用水工程管理办法》和《遂昌县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形成了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仅对水务公司有了规范管理的要求, 对乡镇和相关部门也明确了职责。通过多方协作、共同监管力保我县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二、防洪灌溉系统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遂昌县有耕地15.5万亩, 人均0.69亩, 拥有林业用地327.7万亩, 人均17亩, 林木蓄积量592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81.3%, 是浙江省农业大县, 于2010年7月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之一。

遂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任务是整治山塘107座, 实施高效节水面积0.6万亩, 改造灌区2处, 面积9700亩。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 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10.4%;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9.01%;高效农业区喷、微灌面积占高效农业区面积的比重达到54.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5提高到0.7;全县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3%;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通过三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预计:防洪保护人口2.01万人,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3万亩, 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 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 恢复山塘蓄水容积64.9万m3, 增加可供水量136.4万m3, 节水375.4万m3, 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850万kg, 增加经济作物产值319万元。受益人口年人均增收129元。

三、河道生态环境建设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实行以奖促治政策, 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 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水利部2010年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把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作为“十二五”期间民生水利的新领域。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 是建设“秀水遂昌”、打造“洁净乡村”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遂昌县“十二五”期间民生水利建设的重点内容。

遂昌县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 立足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 因势利导, 确立了“经营山水, 统筹城乡, 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为有效加强河道管理, 打造“河畅、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河道, 充分发挥河道防洪、生态、景观功能, 服务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 遂昌探索推行的"县查、乡管、村护"以及融河道保洁、渔业渔政、河道采砂和水域占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河道管理新模式, 通过建章立制、落实经费、考核奖惩和群防群治, 初步建立起了全覆盖、网格化的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通过实践, 初步实现了水更清、河更畅、景更美的河道管理工作目标。

“四位一体”河道管理主要措施:

(一) 建章立制实现河道管理制度化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道管理组织。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县内各沿河沿溪村庄共成立了222个河道管理协会, 同时组建了199支村级河道保洁、巡查、护渔队伍;二是制定出台了《遂昌县河道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遂昌县河道管理考核办法》, 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三是设立河道保洁专项资金, 为“四位一体”河道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 以宣传督查实现河道管理常态化

一是大力宣传水法规和开展“四位一体”河道管理的重要意义, 开展河道保洁和卫生清理工作, 促进各地河道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加强考核督查, 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三是加强行业监管, 采取集中整治和重点查处相结合的方式,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 以村民自治实现河道管理长效化

一是融入村规民约, 由村民代表自行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相关内容, 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有操作性;二是实现村民自治, 通过群众自我制定村规民约、自我组织日常巡查、自行组织处罚,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监管、自我预防的作用。三是强化源头管理, 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办法, 从源头上保证了河道的清洁和水质安全。

遂昌县全面深入推进农村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突出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几个方面, 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利管理及良性运行体系, 为实现遂昌县崛起新跨越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业杰.关于民生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认[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8 (10) .

[2]王浩.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解决途径[Z].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高级论坛, 2008.

[3]汪恕诚.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J].水利规划设计, 2000 (1) .

农村民生建设 篇3

打赢新农村建设的攻坚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新农办在新农村建设这场攻坚战中起到了战斗指挥员的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使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2010年,江源区新农村办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最基层,深入村屯了解情况,为新农村建设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工作中,指导协调镇、村及相关帮扶部门,重点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和美化绿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全区共同努力下,2010年,江源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设计新农村建设的新蓝图

为实现江源区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跃升,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变农村原有的生活环境,区委书记李宇忠亲自率队,由新农村办组织各镇街党委书记,各部门一把手和各相关村支部书记多次到山东、山西夏县、通化等地考察。2010年全区共外出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300多人次,吉林省万名村干部培训25人。通过走出去学习,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找到了差距,并结合对本区实际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和环境综合整治两个攻坚战略。在美化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上,江源区重点抓好7个省级示范村的建设工作。

2011年,江源区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围绕退粮进特发展战略、继续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产业发展这两个攻坚、稳步实施棚膜蔬菜业、经济种植业和经济养殖业这三大主导产业、落实“一、十、百、千”万工程,“强村示范、整体提升”工程,高效特产业加工工程和休闲旅游观光体验工程。

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

为实现全区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江源区把今后两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攻坚阶段。2010年新农村办下发了20多个惠及民生的文件。在棚膜经济发展上,对新建标准化温室的农户实行“三个三分之一政策”。在蓝莓种植业发展上,对达到50亩以上规模的农户,每栽植1亩蓝莓给予2000~3000元的财政补贴。2011年初,江源区新农村办为巩固去年新农村建设成果,又以区委、区政府6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奖励方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为使包保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新农办将全区84个部门全部安排到60个行政村进行帮扶,按不同类别,落实帮扶资金,明确帮扶任务,采取了集中帮扶和常年派驻相结合的办法,组建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入户工作队,并对队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他们在驻村期间能够做到帮扶有抓手,指导有路数。形成了省、市、区三级部门帮扶制,为新农村建设投资、投劳、投智,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010年省、市、区三级帮扶部门共投入资金560多万。2011年,还要在去年年初下发的农业产业发展激励办法和新农村建设奖补办法的基础上对有关涉农项目进行奖补,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力促进江源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

新农办对部门帮扶任务完成情况、镇街、村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指导,经常采取“5+2”、“白+黑”工作制,积极协调各相关帮扶部门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农民跑项目,想对策。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新农办积极协调农业局、妇联、科技局、蔬菜局的部门对农村妇女进行各类培训达1200多人次。全区有800多名农村妇女掌握运用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200多名妇女带头创办、领办或承包了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受益群众近3000户,使这些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江源区新农村办始终把服务农民,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和行动上,极大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农村民生建设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富民工程,普及推广多种循环模式,发展高效优质安全农产品,结合“三改”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二、目标任务

2010年我乡沼气建设项目150口,分布11个行个村,见各村任务分解表,同时沼气项目建设要与“三改”结合起来,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三、时间安排

根据县能源办的要求,项目建设从2010年4月1日开始,9月30日结束。

四、实施办法

1、确定建池户。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由农户提出申请村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查,报乡能源站审批,依据项目实

施的具体要求,与建池户签订建池合同。

2、规划设计。由技术人员深入到申请户,根据申请户的实

际情况,实地规划设计,设计位置要合理,并督促其备足建筑材料。

3、组织施工。由技术人员根据规划设计,亲自放线,指导

挖池,池子合格后方可浇灌

4、安装设备。池子建好后,由技术人员进行试水试气,进

行安装输气管道和其他设备,并指导建池户进行投料。

5、一池三改。池子主体工程建好后,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

和农户自愿的原则,按照标准为农户进行改厨、改厕、改圈,6、检查验收。池子建好后,由乡验收小组对全乡所建的沼

气池进行验收,合格后填写建档卡。

7、建立健全用户档案管理资料。在搞好沼气建设同时,及

时开展建池户的建档建卡工作,使沼气建设和建设档工作同步进行,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确保建档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施项目过程全方位、规范化的科学管理。

8、质量管理,乡能源站与施工技术人员签定了沼气建设工

程承包合同书,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标准施工,严把“五关”(即农户选择关,规划设计关,技工关,材料选购关,工程验收关),搞好“五个”承包(即包建,包修,包教会使用,包建池赔偿,包安全知识宣传),确保建一个,成功一个,使用一个。

五、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搞好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组织好、实施好。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经乡政府研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验收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1、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2、验收小组:

组长 :xxx成员:xxxxxxxxxx

各村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村委会主任任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六、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任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做好宣传发动、收集信息、提供施工条件和组织协调工作,2010年8月31日前完成任务的村奖励村500元,2010年9月10日前完成任务的村奖励村300元,2010年9月30日完成任务的村不奖不罚,2010年9月30日完不成任务的村,每缺一口池子罚村200元。

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三月二十四日

当今茂名农村民生问题概述 篇5

随着全国的经济发展,茂名的经济也突飞猛进,尤其是茂石化带动的人均GDP更是以高速度增加,使得不了解实情的外市人看到茂名市这么高的人均GDP都以为茂名人的生活水平都已经相当的不错了,但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尤其是茂名的农民生活更是不如人意。下面我将概述一些茂名农民的基本问题:

第一,赌博之风严重。

赌博是可以和毒品相提并论的危害人民的另一种社会毒瘤。茂名赌博之风也非常的猖獗,尤其是“六合彩”出现以后,对茂名人的毒害更是深广,上至政府官员、各单位知识分子,下至农民百姓,无不涉毒其中。当官的不好好为人父母、替人民办事,却整天拿着人民的钱过着安逸的生活,当人民有事要找他们办时,他们不好好地履行身为人民公仆的职责,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富态来,更可恨的是还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去赌博,败坏社会风气。“六合彩”的魔力之大是难以置信的,就连教书这些知书识礼的知识分子也步入其中,也想发发横财。一般的农民百姓更是难以抗拒’六合彩”的诱惑,他们整天都沉迷于对一些有关于“六合彩”的书报读解中,希望有朝一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可以大发横财。日复一日,农民们慢慢地变得懒惰起来,对耕种越来越不重视,许多农田都已被荒弃。以前,农民们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会经常地互相交流一些关于农作物的生长方面的话题,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话题就已经改变了,变成了谈论马经。总而言之,茂名的赌博之风遍布整个茂名市,游戏机室中毒害青少年的老

虎机、地下赌场、“六合彩”等等多种赌博形式同时严重地危害着茂名人民。

第二,农村年轻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绝大部分的的青壮劳动力除春节外都留在外面的城市工作,平时留在农村耕作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很多时候干活都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农村的土地资源严重地被浪费掉了。

第三,农民的思想觉悟低。

一般在农村里务农的人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科学文化知识的中老年人,他们不但在耕作上的知识有限,而且现在其他方面的认识也非常的有限。例如,村官的选举等方面的政治意识更是薄弱,甚至空白,没有一点主人翁精神,谁做村官他们一点也不关心。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就当倒霉,闷不作声,有的就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

第四,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十分缺乏。

在农村,农民们到了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睡觉,周边没有一点的悠闲场所,整个农村都缺乏可以让农民悠闲娱乐的地方。

第五,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现在的农村环境已经今非昔比,昔日的农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到处一片清新的感觉。但现在的农村已经是垃圾遍地,再也没有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在城市,虽然没有清新的空气,但人们日常生产出来的生活垃圾有环卫工人及时清理,看上去也会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但在农村,就茂名这里的农村,目前肯定不可能有环卫工人帮人

们清理日常的生活垃圾的,因为茂名农村的生活水平离这中标准还很远。但农民们日常生产出来的垃圾早已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且在农村也有很多污染很大的工厂,想造纸厂、化肥厂等等。这些工厂所产生的垃圾、污水很多都是直接排到附近的河流中,对河流的污染极大,对周边的环境甚至造成不可重生的污染。

第六,道路建设落后。

现在很多地方的公路都已经硬底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茂名周边的的广西地区道路硬底化已经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水泥路通到家门,但这种说法如果套在茂名农村的话就离事实太远了。茂名的道路建设十分落后,很多地方还是沿用以前的泥道,一到下雨天就变得坑坑洼洼,交通十分不方便。当烈日当空时,泥路虽然没有雨天的坑洼,但却另有一番景象,黄土满天飞。这种情况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因为通往我家乡的一条贯通东西两省的国道现在还是一条凹凸不平的泥道。

第七,官员腐败。

茂名的官员是出了名的腐败分子,拿老百姓的钱不干活,干起活来不让老百姓活。正因为有这些腐败分子的存在茂名农村才这么落后,农民的生活才会这么贫困潦倒、这么累!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6

葛石镇民政室吴延庆

根据县委开展“固本立标”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葛石镇民政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开展座谈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镇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农村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镇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建立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制定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措施。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农村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 1

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面对面接受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镇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加大投资,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进一步完善了敬老院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二是加大分散五保供养的力度,完善供养措施,使老人们老有所养。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镇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下发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四是建立健全

社会募捐机制,发挥慈善协会作用。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

由于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镇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特别是我镇敬老院供养床少,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远远满足不了“三无”老人入院需要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镇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优抚机构,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

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及时解决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矛盾。

2、加大敬老院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是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二是建立敬老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3、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我镇共有27个行政村,目前,只有半数村有办公场所,有半数村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农村民生建设 篇7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典型, 农村地区地形复杂险峻, 学校覆盖半径大, 有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路途遥远, 不得不起早贪黑, 翻山越岭去上学。这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我市目前仍有农村留守儿童97.7万, 大多由年老多病的祖辈或是委托他人看管, 也是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原因之一。

若有了寄宿制学校, 教师就可以承担起照顾这些孩子的职责。

随着人口向城镇迁徙, 乡村学校的学生不断减少, 将一些中心校建成寄宿制学校, 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从2006年起, 我市就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已累计建成2123所, 基本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住得下”。但仍存在生均住宿面积不达标、住宿条件不配套等问题。目前, 全市尚有约1000所学校住宿条件未达标, 需新增校舍80万平方米。

农村学生住宿条件尚且如此, 农村教师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 农村教师住房表现为‘少’、‘老’、‘弱’、‘差’。”据周旭介绍, 全市现有农村中小学校教师15.9万人, 但周转房仅1万套。即便有的学校有少量的周转房, 但都年代较久远, 住宿条件差, 有的甚至还是危房。

随着我市近年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大量年轻教师在最边远、最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坚持留守儿童多地区、路途遥远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三优先”

那么, 如何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真正落实到位、惠及学生?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坚持留守儿童多的地区优先、路途遥远的地区优先、国家贫困地区优先的原则进行布局规划。在工程建设上, 将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及安全, 并在资金筹措过程中, 加强审计监管, 确保项目工程学校不超支、不负债。

2013-2017年, 全市规划总投入12亿元左右, 分期建设寄宿制学校学生校舍面积80万平方米, 让1000所尚未达标的学校达标。其中, 2013年完成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 2014-2015年完成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 2016-2017年完成剩余的35万平方米, 全面满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寄宿需求, 尤其是留守儿童寄宿需求。预计到2015年, 农村小学寄宿率控制在30%、初中学生寄宿率达到60%以上。

教师周转房产权属学校所有, 每套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5平方米, 协议入住、有偿使用对农村教师周转房的建设, 市教委将按照分步实施、经济适用的原则推进。2013-2017年, 全市实施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房50万平方米, 完成1.5万套周转房建设, 预计总投资7.5亿元。其中, 今年将投资8000万元, 建成5.15万平方米、1500套。所有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都将以区县为单位, 实行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

周转房建好后谁住?据周旭介绍, 干净明亮的周转房将让最符合条件、最急需的教师入住, 比如在校特设岗位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教师等, 兼顾其他交通不便、离家较远教师, 让他们不用到处租房住, 也省去了每天往返奔波的辛苦。

改善农村民生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篇8

摘要:改善农村民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极大的改观,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本课题研究意在说明:改善农村民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改善农村民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农村民生;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

收稿日期:2009-10-18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刘少奇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08D33)成果。

作者简介:董一冰(1968-),女,吉林长春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付森(1982-),男,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

一、改善农村民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一)改善农村民生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往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运动则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的执政目标与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为它“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1](P. 322)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以农民为主体,因此,改善农村民生,为农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就一直把农村民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毛泽东领导人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邓小平推动的中国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目的是解决农民温饱这一当时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江泽民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始终把广大农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状况作为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胡锦涛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赋予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的时代内涵。关注和改善农民民生,促进全社会和谐,这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始终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农民生活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稳定。

(二)把农村民生问题作为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新标准

农村民生问题虽属经济、社会层面的问题,但它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形象、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凝聚力,从而影响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和谐。因此,改善农村民生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好民生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塑造党和政府的形象和转变党的执政观,农村民生问题成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一个新标准。

要以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出发点转变我们的执政观。近些年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了片面追求政绩而轻视贫困群体的开发和培养,忽视对农民收入能力的提高,不顾后果、不顾环境资源的破坏污染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给广大农民增加了沉重负担。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各级政府要转变思想作风,把农村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作为评价与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大对农业投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消除制度障碍,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

能否解决落实好农村民生问题,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将农村民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改善农村民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民生问题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首要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广大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农村民生问题直接反映了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落实。因此,关注农村民生问题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首要问题。

农村民生问题的主体是农民,农村改革发展与民生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实现的关键问题。作为承担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社会群体和主导力量,可以说,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足点应该是农民,其核心维度是农民现代化问题,通过农民现代化带动农村、农业现代化,最终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整体现代化,从而顺利完成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农民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农民充分的自主权力。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组织农民投入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中去,动员广大农民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就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体现在充分保障农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把满足农民的全面需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根本,使农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受益者。

改善农村民生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的并不是为经济本身,而是为了人,为了切实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民民生不仅包括农民的生活和生计,还包括观念意识、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等多方面的内涵。建国以来,我们长期致力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主要目的停留在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的层面,解决农村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更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目的是要在全面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迅速改善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通讯、娱乐、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生活条件,实现农村人口生活的质的飞跃。“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体现了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发展农村民生的核心。

(二)发展是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农村民生问题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农村民生问题会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有新的表现形式,农村民生问题根本上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的过程是旧民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又是新民生问题产生的过程,这些新民生问题又要靠更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所以,只有不断促进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不断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和构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加丰富。“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强调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总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推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这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及时把握发展规律,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所做出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不再片面追求速度的增长,要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为彻底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提供各种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三)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要统筹兼顾

农村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胡锦涛指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必须注重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着眼于从社会总体层面改善农村民生,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关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强调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还特别强调了要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这一提法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要求我们加强统筹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为改善农村民生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胡锦涛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十七大注重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公平正义,把教育公平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突破口,这一系列改善农村民生的措施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新的保障。

(一)从制度上和政策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社会体制,是指社会运行中的制度、组织、方式、手段和机制的总和。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造成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与制度的设计、安排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4]因为政府是代表社会公正的最大的权力机构,能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发展中利益失衡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体制机制,对于正确处理城乡关系,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观点,十七大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农村民生的体制改革措施: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医疗卫生制度等。其目的在于立足于全局的利益均衡和协调,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突破口

教育是民生之基,对我国教育系统来说,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是改善农村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应有的内容。因此,要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突破口。

首先,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将来可能的职业、收入、权力和社会地位,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能给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教育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均衡、合理分配。我国是世界上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较低的国家之一,而在这极为有限的政府投入中,分配使用又极不合理。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能够保障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和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使每个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社会的教育资源。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确保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

其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公平也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教育能使潜在的人力资源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因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从而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目前,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一般情况下是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正相关。一个人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除接受正规教育之外,还需要不断地经历各种学习过程。应积极引导和广泛动员社会资金进入技能培训等终生教育领域,使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使“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2]使更多的农民受益。适宜的教育投入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很大,各个国家的教育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十七大提出要“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广大农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积极推动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加速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真正保障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共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N].人民日报,2007-10-25.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N].2004-9-27.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农村民生建设 篇9

题目:走进农村,关注民生 姓名:吕杏

学号:2015912121 班级:15级电子商务一班

走进农村,关注民生,感知社会

自从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上温总理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社会作为重中之重,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从减免农业税 农业直补到新医改 新社保,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在各乡镇一一落实。为了了解新的惠农政策的实行进展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电子商务一班吕杏于2015年寒假期间在我的家乡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拱桥村做了此次“关注民生 感知社会”的社会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具体了解了一些情况,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先做具体报告:(1)农村居民社会保险现状:

在我所调查的拱桥村1150人中,满60岁拿到全额政府补贴的新社保的老人共有116人。全村参家社保的比例为90%,其中99%参保的是每人每年120元。那116位超过60岁的领取60元每月的工资。

从以上数据可以了解到:居民保险意识不算薄弱,参保险种多为养老保险,与以往老式社保不同的是,此次新社保的组织机构是政府,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将来的趋势是全民制,相信这一惠民政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定会落实到位。(2)农村居民医疗药品市场现状: 在我调查的拱桥镇内,每周四下午都会有固定的采血车负责血液采集。镇防疫站也会定时给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卡介苗、白喉、百日咳、乙脑、乙肝等疫苗。本镇的医疗机构有区大医院和镇中医院,另外有各乡级卫生院及妇幼保健院。其中在县医院和中医院共有医护人员1000多名。这两个医院都是综合性医院。在普利镇内村民参加新农合的比例是96%。药店多为中小型药店在区内有35个同心堂大药房分部和一个建民大药房,各乡、镇也有一到两个同心堂分部。其中第一分部和第十三分部药品种类齐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各种中药和保健品。价格合理,库存充足。一般一个药店有三到五个药剂师或药品购销员。新医改以来,各大药店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医保卡还可以刷卡消费。

在问及农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54%,800-1000元的占有14.9%,1000元以上的占有31%,而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占有44%,300-900元的占有34.9%,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0.6%,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农民普遍反应的问题。据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9年,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从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农民看病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说农民在收入仅增长3.32倍的情况下,门诊费和住院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4.4倍和3.7倍。这意味着农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过快,增幅过大,致使许多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贫病交加。在问及当前农民看病就医存的最大问题时,有43.9%的人认为现在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家庭难以承担,我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还反映农村医疗保险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更贵(相对于私人的诊所医院)。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在指定的定点医院就医所产生的费用才能得到补偿。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另有33.2%的人认为乡镇医院就医程序复杂,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医疗设备陈旧,农民根本不能从其获得医疗保障。农民大病小病不愿去乡镇一级医院就医。同时也有7.9%的人认为乡镇医院路途太远,不方便就医,只有15%的人对当前乡镇医疗状况还比较满意。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80%的农民表示支持认同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遭遇重大疾病时的医药负担。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期望也比较大。15.4%的人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问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何顾虑时;有42.7%的人担心新型农村医保政策不稳定,怕钱白投了,12.6%人对其获得补偿时,担心资金无法兑现,办理时程序复杂。也有25.5%的人对此无顾虑,相信政策带来的巨大实惠性和稳定性。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在新医改的政策下,以拱桥镇内为代表的农村居民医疗药品现状还是比较理想的,农民看病问题看似有较大的缓解,但医疗卫生保障情况不是很好,像义务献血就不容易在我县开展,我认为是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献血意识不强。

由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出的初级阶段,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 1)、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尤其是农村医保的定点乡镇医院,医药费用更贵,服务质量却比较差。农民不愿去定点的乡镇医院看病。而根据农村医保政策,只有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农村医保管理单位才会予以补偿。农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补偿,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这种农村医保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没有给农民带来廉价的医疗服务,也没有给农民带来最大的实惠。

2)、农村的乡镇医院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医院的医疗设施陈旧,农民从乡镇医院得不到医疗保障。这是我们在茅塘镇调查时农民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医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额度在30-60%,报销幅度最大。县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在30-40%之间。农民不但没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切实减轻医药负担。3)、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障中获得补偿时普遍反应不方便,程序复杂,原因应该有两方面: 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虽然知道这项政策,但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却不是很了解。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于投保和报销都有明文规定。只有符合报销条件所产生的医药费用,才能获得补偿。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报销,如打架、斗抠、交通肇事以及性传播疾病等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规定的自费药等都是不能从农村医保中获得补偿的。但我们在调查中几乎没有农民知道这些规定。

②农民从医疗保险中获得补偿时,必须经过三级政府机构的审批核查。虽然当地县乡政府都专门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保管理办公室,但办事效率不高,不专业,没有一批专业统一的审核机构。甚至有农民反应个别管理干部损公肥私,“拿回扣”。以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保的继续向前发展,降低了农民对农村医保的信任和支持。(3)乡镇(村)干部及企业干部学历结构及工作现状:

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人和大学生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干部有点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打井、拉电线、修路之类的无法实行。

(4)教育现状:

在小学里两免一补全部实行,在初中,100%实行两免,一补实行率为60%-70%。其中小学不住的钱多用于学校建设。小学生只要是适龄儿童都在享受两免一补下受教育,但初中生的辍学率却高达40%。大多数辍学的多为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个别女孩儿也有辍学情况。在初中升高中时,升学率仅有30%左右,所以很多孩子只有初中学历。俨然一个新一代文盲。所以农村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初升高时有很多人过不了这个关卡,导致很多十六七的孩子闲置家中。这群孩子一般会借个身份证,南下打工,从此成为打工仔或者打打工妹,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会学理发 钳工 焊工等手艺。(5)关注弱势群体:

在一个村中,一般会有4-5个孤寡老人或孤儿评上五保。家庭困难的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村户会占到3%。虽然低保五保不能让孤寡老人和孤儿过上小康生活,但也足够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由于青年夫妇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一般由其祖父母或其外祖父母照看。这些孩子一般年龄为1-10岁。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会造成心理不健康,容易迷恋网吧,辍学。更有甚者会出现打架斗殴现象。他们是未来祖国的花朵,需要特殊的关爱,所以为人父母的就应该履行做父母的责任。不要等孩子出现问题后追悔莫及。(6)乡风民俗: 在假期,我走访了几家结婚加女的家庭了解到。男方总花费在20-50万之间,女方在几千之一万之间。男方要准备一套新房,要装修买家具家电,另外还要给女方5万至10万的礼金、;而女方只需准备一些被子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和一些糖果。男方在结婚当天要宴请宾客,准备酒席。亲人朋友的礼金为100、200、500不等。丧事一般在下葬是和三周祭日是会办酒席,花费在一万五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婚丧嫁娶的形式在我的家乡还是要归为大操大办。而且存在攀比心理,花费上还有上升趋势,这并不是什么好的风俗,而且又是甚至会闹得邻里家庭不愉快。我个人认为应该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譬如整体意识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难道单靠国家补贴农民就能致富吗?显然不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提高农民的竞争力让他们自己有能力去觅食而不是把食物送在嘴边呢?

上一篇:范式守信文言文翻译下一篇:游乌镇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