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生

2024-05-29

基层民生(精选10篇)

基层民生 篇1

近年来,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迅猛, 它凭借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逐渐占据新闻报道的重要阵地, 成为新闻媒体提升收视率的重要砝码。首先, 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 贴近基层, 具有较强的平民化意味;其次, 电视民生新闻凸显服务性, 舆论导向直指大众生活, 促使新闻具有可看性;最后, 报道领域宽, 可以全方位扫描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电视民生新闻常以老百姓的“信息管家”、“意见领袖”的角色姿态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参照和价值坐标。因此, 面向基层, 办好特色电视民生新闻不仅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的有效途径, 也是为老百姓提供媒体服务的必然需求。

一、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 是关注百姓生计、生活的新闻, 它属于社会新闻, 是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采写的新闻, 在内容上主要是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和空间, 特别是将关注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作为报道的主要方向, 在方式上, 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 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加强新闻的互动性, 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就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趋向”。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具体概念, 而是一个新闻形式的综合概念。[1]

二、为什么要办好特色电视民生新闻

首先, 现在, 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着节目同质化现象, 内容缺乏深度, 导致新闻呈现表面化特质, 思想深度较为缺乏, 长此以往, 最终将会使受众产生视觉和审美上的疲劳, 失去电视媒体的传播价值。

其次, 部分电视民生新闻缺乏主流意识, 缺乏求实精神, 媒体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 往往将感情色彩渗透到报道中, 将感情的砝码侧重于弱势群体, 乐于倾听老百姓的心声, 坚持片面“为民代言”的报道立场, 这样势必会使“民生新闻”主客体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沟通。

最后, 长期以来, 新闻媒体常常将“大篇幅报道各类工作会议和领导的各种活动”作为报道的主角, 导致新闻节目经常以“文山会海”为中心, 造成新闻节目形式俗套, 内容单一, 观众的欣赏指数不断下降。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提出, 民生问题逐渐成为百姓关注的重点和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重中之重, 这就为民生新闻发展提供了前提。办好电视民生新闻也就成为了进入主流新闻报道, 打造独具特色品牌的必然选择。

三、如何办好特色电视民生新闻

(一) 找准基调, 注重导向, 弘扬时代主旋律。

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而作为电视民生新闻, 更是有着为老百姓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更是有着让老百姓准确、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不可回避的服务特质, 因此, 做电视民生新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找准基调, 做解读国家政策的“及时雨”, 采用“大主题、小视角”的切入方式, 围绕“民生、民声、民愿”, 以老百姓身边的“新鲜事、焦点事、奇异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融入百姓生活, 以民生化新闻呈现给受众, 在潜移默化中让受众了解国家政策;同时, 要注重舆论导向问题, 弘扬时代主旋律。电视民生新闻不单单是向观众传递一些简单和有效的信息, 也担负着把握舆论导向, 承担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职责,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 必须将时代主旋律作为前提和关键, 增强政治意识、道德立场、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弘扬和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真正实现“媒体把握舆论、舆论引导人、民生鼓舞人”的目标。

(二) 转变作风, 面向基层, “俯下身子”关注民生。

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就是要放下架子, 深入社会, 面向基层, 走到田间地头, 深入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第一线, 把脚印留在基层, 把镜头对准老百姓, 了解群众需要, 倾听群众心声, 把握时代脉搏。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以平民的角度来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生产、生计、生命, 所以, 电视民生新闻在“走转改”活动中, 应该率先垂范, 紧紧把握活动宗旨, 展现民生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特质。在题材选择上, 要将报道的视角伸向基层大众、普通群众, 触及他们的灵魂, 震撼他们的内心, 延伸报道范围, 拓展话语空间, 丰富报道形式, 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选取切近百姓生活、百姓实际的新闻事实, 进行细腻、朴实的报道。在采编制作上, 记者、编辑应该站在老百姓的位置上, 用平民视角去捕捉和发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焦灼、喜悦、反思, 使报道更具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 记者和编辑要始终注意新闻本身所显现出的互动性和公正性, 才能使民生新闻本身在吸引受众的基础上, 不致于出现舆论导向错误。

(三) 立足本土, 深化报道, 实现“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化。

民生新闻被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民生新闻一定要将本地的民俗文化、经济社会作为本源, 突出当地百姓的特色, 依照“三贴近”的要求, 凸显出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 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在采编的过程中, 要在把握好当地社会文化形态基础上, 与新闻报道要求相结合, 形成地道的本土风格,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民生新闻。同时, 电视民生新闻要注重社会背景, 深刻剖析新闻事件本身, 提炼新闻本身的价值, 以老百姓身边小事作为题材, 彰显民生新闻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大民生”包含于百姓密切关注的国家方针政策。“小民生”则偏重于展现个体的平凡生活, 使新闻失去了所应保持的未来向度, 消减了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就是要从多视角、多层次地关注民生, 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硬新闻民生化。

注释

1[1]张志红:《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反思》, 新闻知识, 2006年。

基层民生 篇2

根据甘肃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2012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实施细则的通知》(甘人社厅发[2012]12号)精神,现就2012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社会保障等岗位工作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选拔对象

(一)基层学校教师

1、农村中小学教师(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必须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教师资格证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合格证。音体美教师岗位须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类及相关专业。

2、乡镇幼儿园教师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教育、体育、艺术类等师范类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教师资格证(师范类专业除外)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合格证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允许报考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

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土木建筑、信息技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公共事务与服务类专业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4、代课人员

1967年6月30日以后出生,2003年9月25日以前由县(区)教育部门聘用,在我市农村公办中小学(含县镇学校)连续代课,现仍在教师岗位,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教师资格证。

(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类及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四)乡镇农技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农业类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五)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旅游类及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专业可放宽至历史、地理、外语、工商管理(不含二级学科)、民族学、语言文学等专业。

(六)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七)基层社保岗位工作人员

2002年及以后毕业、持《择业通知书》(《报到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目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庆阳生源毕业生。

二、选拔条件

(一)热爱祖国,品行良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本人志愿到基层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和社会保障岗位工作,且符合招考条件要求。

(三)服从工作需要和组织分配。

三、选拔程序

选拔考试采取全省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择优选拔的办法进行,选拔指标待省上下达后,根据各县(区)各岗位需求数及报名考生数,在笔试前分解下达县(区)。具体程序如下:

(一)组织报名

1、报名时间

2012年5月26日至5月31日,共6天。

2、报名地点

各县(区)确定后公布。

3、报名方式

(1)报名工作在市考务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下,由各县(区)考务办具体负责,采取现场报名的方法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市、县(区)人社部门负责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核,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配合做好教师资格证及专业认定等工作,自学考试机构负责报名和信息采集。

(2)2002至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必须由本人持身份证、毕业证、《择业通知书》(或无具体就业单位的《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户口簿)、教师资格证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门

课程合格证、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等原件报名。2012年应届毕业生须持身份证、学校就业部门盖章的《201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甘肃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考试高校推荐表》、户口迁出的持原户籍复印件(户口未迁的持生源地户口籍或户籍证明)、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等原件报名。其中,省外院校甘肃生源2012年应届毕业生,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回生源地参加报名的,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像素为宽360、高480)。领取准考证时进一步审核报考资格。证件不齐全者不予报名。

(3)农村纯农户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县级人社部门证明或民政部门的低保证明。

(4)普通高校毕业生报名时要填写《甘肃省2012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拔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现场接受资格初审,采集个人信息并拍照。

(5)根据报考专业要求,毕业生只能选择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农村中小学理科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乡镇幼儿园教师、乡镇卫生院、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农技推广站、基层社保岗位、基层旅游岗位、乡镇文化站11个报考项目其中一个填报,不允许填报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农村中小学文、理科教师岗位由学生按个人意愿选择报考,不能以目前所学专业或高考科目来确定。

(6)所有毕业生,原则上在生源县(区)报名,不允许跨县(区)报考。个别因婚姻发生户籍变化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凭结婚证、户籍证明、《择业通知书》(《报到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在新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因婚户籍落入我市的市外、省外生源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允许在新户籍所在县(区)参加报名,录取后需将《就业报到证》改派至我市。

(7)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的报名和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代课人员原则上只允许报考户籍所在县(区)的文科教师岗位或理科教师岗位中一个岗位,不允许报考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报名时,本人需提供县(区)教育部门聘用文件或证明(须盖合缝章)、县乡教育部门和所在学校现在岗及连续从教证明、本人申请、户口簿、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毕业证原件、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等。审查合格的,填写《甘肃省2012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选拔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现场采集个人信息并拍照。对符合报名条件的代课人员要在县(区)、乡(镇)、村(社区)及所在代课学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发放准考证

凡报名参加考试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含代课人员),凭身份证和毕业证原件,于7月11日至14日由本人到报考县(区)领取准考证。

5、经费保障

市、县(区)组织考试选拔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费用由市、县(区)财政分级负担,不向毕业生收取。

(二)考试

1、考试组织

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同教育、农牧、文化、卫生、旅游、监察、财政等部门成立市、县考务办公室,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其中:乡镇卫生院、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农技推广站、基层社保岗位、基层旅游岗位、乡镇文化站岗位只进行笔试。农村中小学文科、农村中小学理科、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中等职业学校、乡镇幼儿园五项基层学校教师岗位除进行笔试外,还需进行面试。本次考试,不指定教材,不委托任何单位(机构)举办任何考前辅导班。

2、笔试时间

2012年7月15日: 上午8:30-11:30 《公共基础知识》

下午14:00-17:00 《专业基础知识》

3、笔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4、笔试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150分):

内容为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专业基础知识》(150分):

(1)报考基层学校教师岗位的考生,按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幼儿教育类分别命题考试。其中: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中学语文、历史、地理;农村中小学理科教师岗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相关专业知识(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测试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

(2)报考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中医基本理论有关内容。

(3)报考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畜牧兽医综合基础知识。

(4)报考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5)报考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旅游法规、旅游管理综合基础知识。

(6)报考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知识。

(7)报考基层社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社会保障法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考试时考生必须持身份证、准考证原件进入考点、考场参加考试。证件不齐全者不得进入考场。

5、面试

笔试结束后,按各县(区)农村中小学文科、农村中小学理科、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中等职业学校、乡镇幼儿园项目分配指标的120%,依据笔试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确定面试人员名单(指标末位笔试成绩并列者一并进入面试)。考生最终成绩为笔试成绩×70%+面试成绩×30%,最后以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办法另行通知。

(三)初录、体检、公示

各县(区)根据文科教师、理科教师、音体美教师、幼儿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畜牧兽医、农业技术、文化、卫生、旅游、社保岗位和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分文、理科指标)分配指标和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各岗位类别分配指标末位总成绩出现并列时,首先对符合上述选拔范围及条件的农村纯农户、纯牧户零就业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其次按照专业基础知识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无符合优先选拔条件的,由各县(区)采取加试的办法确定人选。拟录取人员名单确定后,各县(区)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体检合格者,进行公示。

(四)审批录用

市考务办会同市教育局分别对县(区)上报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资格逐一进行复核,普通高校毕业生由市人社局进行公示,代课人员由市教育局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无异议的,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审批。审批后,由市人社局组织岗前培训,培训合格者,各县(区)在9月底前安排上岗。

四、政策措施

(一)经选拔被录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标准,其工资由省财政支付。2012年由省财政按年人均15000元、月人均1250元的标准划拨县(区),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承担。从2013年起,录用人员工资纳入省对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数,县(区)按照国家和省上的工资政策予以落实。所录人员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分别与县(区)教育局、农牧局、文化局、卫生局、旅游局及人社局签订就业合同。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后,原则上5年内不得调离工作岗位。

(二)从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中选拔录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按其招录为公办教师前最后一次经县(区)教育局批准为代课人员的时间连续计算工龄,无试用期。工资待遇参照相同条件的正式在职教师执行,由省财政转移支付。

普通高校毕业生选拔的相关政策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相关问题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

市人社局:8683373

市教育局:8680263

市农牧局:8215093

市文化局:8212458

市卫生局:8213487

市旅游局:8212910

西峰区人社局:8213080

庆城县人社局:3222536

宁 县人社局:6622297

镇原县人社局:7126261

环 县人社局:4421424

合水县人社局:5521511

正宁县人社局:6121514

华池县人社局:5121641

庆阳市考务办公室

基层民生 篇3

关键字:民生新闻节目;定位;创兴;互动

一、当下民生新闻节目在基层电视台发展的一些问题

1.缺乏准确定位。民生问题涵盖面广,涉及到的问题和相关部门与人员十分众多,协调与处理难度大,而基层电视台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因而节目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准确的定位。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基层电视台的定位通常并不十分清晰,开设的民生节目对于民生问题究竟是关注、协调、调查曝光发现问题,还是帮助老百姓投诉与解决问题?这些节目定位问题目前在我国的民生新闻类节目中并不十分明确,许多节目“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心想着把节目做大做全,但是却忽略了节目组的能力,最终使得许多民生类节目虽然花样繁多,又是追踪,又是访谈,甚至还有专门搜集群众投诉与反映问题的平台,但是最终又解决不了许多问题,大量的节目设想与群众投诉建议不了了之,一味追求全而大的定位形式最终变成了大杂烩。定位的不够准确不仅使得基层民生新闻节目没有工作的核心,也使得节目逐渐流于形式,失去了群众的支持。

2.缺乏互动性。民生新闻节目的重要特点便是对百姓生活相关问题的关注,其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也必须是百姓,因而要求群众在节目中有较高的出镜率,占据节目的核心地位。但目前许多民生新闻节目没有从根本上将群众作为节目的核心,群众只是引出新闻话题的引子,尤其在后续报道和追踪报道中,最初的采访群众很难再有后续报道与采访。另一方面,在节目中也缺乏与群众的互动,在民生话题引出之后,往往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便占据了节目的主体,百姓逐渐在民生问题的后期成为了陪衬。互动性的缺乏使得民生新闻节目缺乏深入持久发展的原动力,节目容易偏离“以民为本”的核心轨道。

3.信息定位与信息捕捉不够。民生新闻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拉近政府和百姓的距离,加快推进民生工作建设,提供民生保障,但是目前许多基层电视台将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琐碎混淆起来,这使得许多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建设出现了偏差。在许多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演变为广泛关注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的琐事台,这类节目关心的都是群众的个体小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这些琐事完全不具备群体关注意义,对于民生问题没有太大意义,将节目的精力关注与这些话题,将使得民生新闻节目失去本应由的高度与品位,沦为柴米油盐“菜市场纠纷调解节目”,与民生建设的宏观目标越走越远。

二、民生新闻节目提升与创新的途径

要加强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就必须深入贯彻党中央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深入洞察民生信息,以基层平民视觉来制作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政府与群众交流与沟通平台。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与其他新闻节目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就是其承担的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民生新闻节目“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社会作用,应该尝试将这种作用机制化与系统化,具体而言,便是建立政府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

2.以民为纲,以民为本。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是群众,因此要实现节目的提升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在这方面,应该本着“以民为纲,以民为本”的核心指导思想塑造群众视角价值观,节目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将民生和群众作为节目的核心,而不是仅仅将民生问题作为引出话题的因子,此后便由“专家学者已经政府相关部门”占据节目的主要篇幅。在这方面,目前我国一些基层电视台视已有比较成功的范例,例如某地方台的节目《都市守望者》便是将节目的核心与内容完全交予群众本身,由民生事件的主人公来推动节目的发展,而记者的背景台词以及专家学者都退居到次要地位。

3.加强节目互动性。互动性不足一直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基于民生新闻节目的中介效应,可以将互动性作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突破口。例如,在节目的进程中可以短息、同步声讯等形式让观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在节目中将这些信息定时发布,以加强观众的参与度。除此之外,可以定期开展一期特别节目,邀请普通观众参与,以讨论或者辩论、研讨等形式回顾以前节目,或者展开一个新的话题,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节目是百姓的节目,是真真切切在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这对于加强节目的观众认同感和节目的亲民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让观众作为节目的策划制作者,通过征集DV和主题故事等形式,将观众至于节目的创作核心地位,这可以大大提升节目的互动性。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民生问题关注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节目的提升与创新发展是传媒节目的重要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在节目中深入贯彻“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民生和群众作为节目的核心,同时大胆借鉴与创新,一定可以推动民生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简析基层电视媒体的民生报道 篇4

目前, 各界对于“民生新闻”的界定众说纷纭, 并无定论。作为身处最基层的地方新闻媒体, 我们有这样的定义:“民生新闻”, 就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状态, 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闻。民生新闻源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社会新闻, 主要体现于它不以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为目的, 而是以关注民生为立足点, 以体现社会主义媒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让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成为新闻的主角, 反映的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现阶段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那些呢?归结起来有:就业、教育、社保、稳定。那我们想要做好民生新闻, 也要围绕“就业、教育、社保、稳定”这几类民生问题取材。

二、民生新闻的发展

近年来, 各大电视台在做好时政新闻栏目的同时, 纷纷增设民生类新闻栏目。如河南电视台就增设了《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DV观察》等栏目, 郑州电视台增设《郑州大民生》、《有啥说啥》、《郑州夜线》等栏目。这些新闻栏目完全由记者自采, 报道的内容有社会新闻、生活常识、报摘、热线直播、网上新闻等。在各地的电视台, 民生新闻栏目日益成为新闻类主打栏目, 它取材于市民生活, 以其日常生活事件为报道题材, 强调报道的平实性、贴近性。而这些民生类栏目的热线电话也受到百姓的追捧, 电话的接听量甚至超过110、120、119等特殊电话。

三、基层电视台的处境

1、优势

民生新闻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好民生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贴近百姓、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从所处的环境和区位上来讲, 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 尽管覆盖范围不算大, 却是最接近老百姓、最具有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优势并发出报道的电视平台。随着各种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 我们会逐步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甚至是网络视频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另外,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内容易于鲜活, 如果注意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 就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有利于新闻在更广的范围传播, 有利于在更高面实现上下沟通, 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帮助、促进百姓关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功能。

2、存在的问题

由于设备落后、采访人员少且经验不足, 许多记者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还存在公式化、就事论事、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特别是批评性报道, 迫于各种压力, 深怕把握不好尺度而连累到自己, 遇到问题或是避而不谈、或是谈而不深, 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在实际采访、播发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基层电视台常常会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 同是采访贫困群众, 虽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不同, 但新闻的结构、表现形式常见雷同之处, 有的甚至连提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民生新闻, 让观众看了上段就知道下段讲的是什么, 毫无新闻可言。其实, 民生新闻源于民间, 而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相似类同并存, 记者往往需要的只是调换一下角色, 转换一下视角。农民常常被忽略。县 (市) 电视台在民生新闻的取材方面, 往往局限在那些与城市居民相关的新闻信息上。这是因为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远未完成, 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于无形中离开了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农民是最庞大而且最需要媒体关注的群体, 民生新闻报道的这种局限, 不能不说是相当大的遗憾。报道过多拘泥于生活琐事。对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 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的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性, 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琐碎有余而缺乏小中见大的提炼。

四、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1、抓时效, 镜头向下关注民生

民生新闻主要关注市民身边事、烦心事、社会关注热点等, 以平民的角度来关注和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生产、生计、生命, 这类报道首先要强调抓住新闻的时效性, 准确、快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通过记者在现场采访、调查跟踪等方法采、编、播。其实, 提高时效性, 最主要的是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有时利用直播车在现场直播, 全面、直接报道新闻事件。如在冬季郑州经常出现大雾天气, 市民出现堵车现象严重, 郑州电视台就在早晨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前开辟《交通红绿灯》栏目, 把直播信号切到交警110指挥台, 现场报道主要干道的交通情况, 引导市民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在演播室, 主持人可以通过热线、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把观众的看法和意见及时报道出来, 在《交通红绿灯》栏目, 增加出租车司机的短信平台, 让他们及时反映道路拥堵情况。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和互动, 增加了市民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以最新的、实用的新闻信息, 赢得市民的掌声。

2、为百姓说话, 说百姓话

民生新闻要用百姓的视角来报道百姓的事, 人文关怀应贯穿始终。民生新闻被市民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因此, 新闻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中来, 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产等生存状况。我们的记者、编辑应该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 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的焦虑、疑惑或误解, 使报道更具针对性。民生新闻在表达上要讲求平等, 不仅“为百姓说话”, 还要“说百姓话”。

3、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每个地区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客观存在, 不同地区的电视新闻自然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应着力去表现这个地区的人文景观, 力求与当地群众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而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电视新闻, 就越能为这个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增效。荔波县地处喀斯特地区, 这里少数民族众多, 有着各自不同的民俗民风。就是同一个民族, 由于居住环境不同也使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 一旦搬上屏幕, 将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精神需求。荔波电视台《文化·旅游》栏目的开办,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视听需求。因此, 要在利用地域文化特色这张牌来推动民生新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多做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的民生新闻。

4、抓住热点, 推出“独家”新闻

热点问题, 就是百姓所关注的、百姓眼中的热点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把热点新闻报道做到“独家报道”, 才能让观众喜欢看, 愿意看, 这家媒体的舆论引导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彰显。

5、做监督性报道

走基层 访民生 看变化专栏稿 篇5

——罗市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探析

这里是奉新县罗市镇的新厚田。山中盘旋,不觉到了中午。平坦处停了车,记者走进不远处港下村村民姚敬东正在兴建的养猪场。

一幢崭新的猪舍掩映在绿树丛中,猪舍内一头头良种猪、肉猪或觅食或嬉戏……姚敬东见记者一行到来,停下手里的活大声喊到:‚余书记,你给我送春风来了吧!‛罗市镇党委书记余华阳应答:‚对、对,你家猪场贷款的事,我们已和镇信用社谈好了,近日会帮助你解决。‛姚敬东笑呵呵说:‚今年8月份,我打算投资50万元,兴建这家养猪场,可差资金20万元。今天是10月27日,没想到我5天前给镇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打的电话,一星期不到就有了好结果。等贷款到了位,我立马再建两幢猪舍,争取明年初开始当猪倌。‛

在情意融洽的氛围里,大家敞开心扉,现场显得非常温馨:姚敬东有感而谈。多年来,由于少数干部的推、拖、敷,造成小事变大、易事拖难,农民门难进、事难办,群体矛盾多,上访户多。余华阳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通过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解决群众的困难,群众才能与政府心贴心,罗市镇才能永远和谐。今年初,新组建的镇领导班子,把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列为镇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真抓实干。‛

从罗市镇建立的‚六个一‛的新模式,即:建立一个健全严密的服务网络、开通一条畅通无阻的民情热线、建立一本全面细致的民情台账、建立一套宽严相济的管理制度、组建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队伍、办一批百姓关心的民生实事,记者看到了罗市镇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载体的脉络。

‚这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服务网络,我们有困难,这个社会服务网络就会发力解决。‛在镇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前来感谢镇领导的兰田村农民罗贤彬,高兴地手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框架图夸赞起来:‚我儿子罗晶患有白血病,前期治疗花去费用10多万元。虽然‘新农合’能报销部分药费,但最近要化疗,费用不够。镇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募集爱心捐款2万多元。目前,我女儿病情稳定了。‛罗贤彬

镇长钟左朋介绍,罗市镇成立了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把与农民群众紧密关联的服务职能全部纳入服务中心,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六站四室‛,还设立了镇驻村工作站。村小组设立了社会管理服务员。农民有困难不必跑到镇里,拨打24小时的民情热线,干部就会下到农民家里解决困难。同时,通过开展‚三进三访‛活动摸底,镇里制作了《罗市镇农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将全镇4000多户、1.4万人口的就业、住房、经济来源、存在的困难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整理建档,制作了相关管理软件,将农户信息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在未雨绸缪上显本事、防微杜渐上下功夫,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解决,把各种社会问题和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自豪感,增强了党的凝聚力,罗市镇的农民都开始享受到了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阳光雨露。今年以来,罗市镇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36个,提供致富信息213个,解决矛盾纠纷130余起。如今,罗市镇群众矛盾少了,上访的少了,和谐户多了,重新搭建起了百姓与政府的信任之桥,干群关系有了质的改善。

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为群众谋福祉。在罗市镇的街上,记者看到的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集镇建设场面,听到的是群众对政府执政为民的真心赞誉,感受到的是每一个人对发展的渴望。投资50万元的集镇下水道改造工程已竣工,街道两傍正在铺设2400平方米的人行道板。镇里拟投资110万元,正在筹建敬老院,筹资700万元,对镇中学进行搬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占地60亩、省内最大的产供销‚一站式‛花卉苗木市场已立项……

基层部门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思考 篇6

一、当前基层部门在民生档案工作方面的表现

近几年来, 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服务民生工作这个大局, 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惠民的重要举措:首先, 大部分基层部门开始重视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为了加强民生服务, 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与民政、教育、劳动、卫生、房管、司法、林业等涉民部门开始制定一批民生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 对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其次, 扩大馆藏民生档案收集范围。为了丰富民生档案内容, 各档案馆普遍修订扩充了接收范围, 从实际出发, 加大民生档案接收力度, 因地制宜地丰富民生档案资源。再次, 搭建民生服务平台。为确保民生档案惠及民生, 开展“民生档案服务日 (周、月) ”活动, 开放一批民生档案, 开通了馆藏民生档案馆际网上利用等, 实现了民生档案服务的最大化。

二、基层部门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

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提出要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档案工作除了要通过为后世保存档案, 见证科学发展观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之外, 本身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档案观。档案工作首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他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机关档案工作要为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服务, 企业档案工作要为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服务, 国家档案工作应该为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民生档案建设的推进, 正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科学发展观在档案工作领域的贯彻和回应, 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档案工作领域的真切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民生档案建设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一种追求, 这种理论诉求将导致国家档案工作体系在实践中的一种转型,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 我国今后的档案工作体系将会更加面向群众, 档案工作的推进将会更加依赖基层部门。

三、涉民基层组织和单位的任务

各涉民基层组织和单位主要包括涉民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社区、行政村等单位和组织。作为民生档案的源头, 在民生档案工作开展方面, 其共性的任务是:

(一) 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与积累工作。

一是注意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 实行“预立卷”, 业务办结后及时“归卷”, 抓好源头控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归档制度并严格执行, 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对归档文件材料进行数字化加工, 建立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三是随着民生工作领域拓展延伸, 及时做好新领域的建档和归档工作, 确保民生档案工作与民生工作同步。及时有效地从档案形成部门接收有关的民生档案, 并且指导有关部门正确区分民生档案, 将民生档案与其他档案区分开来, 及时送入档案馆整理保存。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 单靠档案部门或某几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在对各保管主体和信息供体职能任务以及档案的归属和流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的同时, 还必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立足长远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快捷高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 做好民生档案统一监管工作。

必须改变目前民生档案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 把各类民生档案纳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监管范围。制定科学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改变目前民生档案业务规范标准混乱的状况, 尽快制定和完善既体现各自特点、又符合档案管理基本原则的民生档案业务规范、标准和制度体系。尽管民生档案的管理不能使用一个特有的标准来进行, 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将民生档案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用同一个标准去规范同一个类型的民生档案, 不同的标准规范去规范不同的民生档案。进一步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为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三) 建立适应民生档案工作的技术保障体系。

一是配置充裕的保管民生档案所需的档案柜子架子和库房;二是配置完备的安全保管民生档案所需的消毒、消防及档案保护与修复设施设备系统;三是配置先进的档案信息化设备和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四是培养或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

(四) 加强民生档案服务为民工作。

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 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 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 为使民生档案及时服务人民群众打下良好基础。同时, 要简化利用手续、改善服务状态, 让百姓走进档案馆的大门。如针对百姓查档需求, 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 实行函电代查、电话、传真预约查档等;通过民生档案查询的门户网站设有的利用公开栏目、网上公开多种方式进行网上查阅、定期回访;利用辅导及跟踪服务、热线服务、亲情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方式, 增强服务质量;通过推进档案进社区、进农村, 在社区建立档案远程利用系统等方法, 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利用档案, 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一份力, 发一分光。

参考文献

[1] .曹航.宗培岭.民生档案的概念解析与价值指向[J].档案管理, 2009.2

浅析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视角 篇7

1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的呈现形式

1.1硬新闻软报道。电视新闻要符合电视生存和发展规律, 才能提升竞争优势。硬新闻一直是电视新闻最普通的呈现形式之一, 但硬新闻也应该是民生的题中之义, 要想让硬新闻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 就要在报道手段上摆脱原有较为宏大、刻板的叙事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用平民化视角, 报道百姓关注关心的事件、政策等焦点热点, 用平民化的语言, 以“深”、“趣”、“软” 为主, 来解读, 来报道。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百姓直接与政府部门领导对话的方式, 来畅谈时事政策、政府工作方向、 市政规划、惠民政策等百姓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政府、媒体、百姓三方从平等的视角和姿态探讨大众关注的事。

1.2把小新闻做深。目前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最大的不足之一就是报道普遍流于表层, 两三分钟内讲述完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就算了结, 这样一来, 各个栏目的节目信息量看上去很大, 但真正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在当下这样一个传播技术发达的信息时代, 要做到独家新闻很难得, 因此要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对所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意识的策划、设计, 这样既能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温度, 还能提高新闻的可视性, 而把民生新闻做深做细正是目前基层媒体急需加强的。

1.3突出服务特质。民生化新闻之所以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其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来, 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产等现实状况, 发挥地方电视台的区域传播优势, 从栏目设置入手,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办出基层媒体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的记者经常跟着110警车巡逻, 拍摄一些现场性的片子, 针对这一情况, 栏目可以设置集警务与法律于一体的新闻板块, 以民生看法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等等。

2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的路径选择

2.1立足本土表达百姓心声。基层电视新闻的竞争优势在于本土化, 需要记者、编辑立足于本乡本土, 把握当地的社会文化形态, 与节目相结合, 使节目风格吻合当地的百姓收视习惯和需要, 形成极具亲和力与亲切感的本土风格。 而基层媒体的记者、编辑最熟悉本乡本土。新闻报道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市民需求及其相关结合点找素材。如群众关心关注的食品安全、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关乎民众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报道《最美邻居》系列报道中, 我们从报题的30多个故事中择取了5个典型事例进行深入采访拍摄, 采编制播了《刘仁同:省吃俭用八旬老人行善修路》, 《魏小平:与森林为伴走出一片绿意》, 《王洪芬:区区小事不用挂齿》, 《杜中华:要把“傻”事做到底》, 《黄富彬:我还要把民工当成亲兄弟》 等报道, 用当事人的故事, 百姓的语言来叙事, 更具乡土气息、现场感和真实感, 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2贴近三农、走进三农。“三农问题”历来都被我国立为第一大要务, 因此三农问题一定是电视新闻民生化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资源和传播资源缺乏, 农民少有机会成为新闻传播的叙事主体, 但是“民生新闻”中的“民”应该是民生新闻的主体, 而这个“民”既应包括城市居民也应包括广大农民。基层电视媒体要让农民有渠道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说出自己的心声。因此, 基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在报道“三农问题”上做文章, 及时反映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和梦想, 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发展, 关注农民的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3深挖新闻, 促进“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变。在日常的民生新闻报道中, 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水管堵了、乱扔垃圾、吵架等等鸡毛蒜皮且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小事, 而这些小事在民生栏目的报道中, 应把握有度, 切忌过度报道, 而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深入实际生活的基础上, 把民生事件放进社会大背景中分析解剖, 挖掘提炼新闻价值, 以小见大, 提高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温度。 此外, 基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多视角、 多方式增加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和贴近性。

2.4创新报道形式突出细节挖掘。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基层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除了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比例较大之外, 少有涉及到民生类的报道, 大多存在节目质量差, 受众流失严重, 关注度低等不足。民生新闻大多以画面纪实为主, 因此要突出细节, 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 以凸显其视角冲击力而文字记者应与摄影记者充分沟通, 合理使用现场同期声, 使观众收看节目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增加多民生新闻的印象。

2.5注重舆论导向关注“国计民生”。 受众的需求是多样的, 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需要生动的新闻故事, 需要媒体的观点评论, 与此同时, 受众也越来越在乎话语权和参与感。可见, 民生新闻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意识, 既要反映民众的呼声, 维护其的利益, 更要支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 帮忙不添乱, 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让党和政府的“冲锋号”和老百姓的“圆梦声”齐头并进。

3结语

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视角应摒弃传统新闻的“高高在上, 俯视苍生, 冰冷生硬, 千人一面”的报道方式, 转而采用“平视”的角度、故事化的方式, 有温度的手法, 镜头细节的拍摄来报道新闻。用百姓的语言报道新闻, 用百姓的眼光观察新闻, 站在百姓的立场, 想百姓之所想, 急百姓之所急, 从而赢得了百姓的赞美。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的民生化视觉表达是电视媒体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应有之义, 身处基层的电视媒体, 要从百姓的角度, 用百姓的眼光, 用平民化语言, 解读、报道、关注重大事件、时事政治和百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民生化,视角,表达

参考文献

[1]张建业;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今传媒;2012年03期

[2]王贵平;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与品位[J];新闻前哨;2009年10期

[3]李晓飞, 姚守钦;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误区和前景[J];青年记者;2010年08期

[4]张晓平;浅议电视新闻民生化[J];《新闻论坛》2013年05期

浅析基层电视新闻的民生化视角 篇8

一、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的呈现形式

(一)硬新闻软报道

电视新闻要符合电视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才能提升竞争优势。硬新闻一直是电视新闻最普通的呈现形式之一,但硬新闻也应该是民生的题中之义,要想让硬新闻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就要在报道手段上摆脱原有较为宏大、刻板的叙事模式。具体而言,就是用平民化视角,报道百姓关注关心的事件、政策等焦点热点,用平民化的语言,以“深”“趣”“软”为主,来解读,来报道。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百姓直接与政府部门领导对话的方式,来畅谈时事政策、政府工作方向、市政规划、惠民政策等百姓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政府、媒体、百姓三方要以平等的视角和姿态探讨大众关注的事。

(二)把小新闻做深

目前,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最大的不足之一就是报道普遍流于表层,两三分钟内讲述完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就算了结。这样一来,各个栏目的节目信息量看上去很大,但真正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在当下这样一个传播技术发达的信息时代,很难做独家新闻,因此要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所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意识的策划、设计。这样既能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温度,还能提高新闻的可视性。而把民生新闻做深做细正是目前基层媒体急需加强的。

二、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的路径

(一)提升民生新闻高度,树立“大民生”概念

民生新闻栏目一定要拓宽思路和眼界,要认识到民生新闻栏目的定位不仅仅是家长里短、市井新闻、奇闻异事,民生新闻栏目不只是用来解闷儿的,还要用来解惑。其实,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和民生息息相关,同样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民生新闻就是要反映“大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电视民生新闻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民生问题作为宣传的重点。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对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进行接地气的解读,可以从小处切入,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生动的报道和诠释,使基层民众通过看民生新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未来走向,知道这些国家大计将会为普通民众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样,民生新闻才能带给民众更为广阔的视野,民生新闻才会摆脱媚俗的“小民生”窠臼,有更为广阔的报道空间和发展前景。

(二)电视时政新闻民生视角应该注意选题的科学性

时政新闻深刻的内涵是新闻品质的保证。但是,从民生视角进行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应该注意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否则会起到反面的效果。例如,一篇很长的新闻报道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紧凑画面的播放反而会激发观众观看的欲望。事实证明,不是报道得越详细越好,而是要将重点快速呈现出来。对于民生新闻话题的选取,也要科学规划,真实反映人民的生活,给群众带来一定的收获,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深挖新闻,促进“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变

在日常的民生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水管堵了、乱扔垃圾、吵架等鸡毛蒜皮且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小事。这些小事在民生栏目的报道中,应把握有度,切忌过度报道。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深入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把民生事件放进社会大背景中分析解剖,挖掘提炼新闻价值,以小见大,提高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温度。此外,基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多视角、多方式地增加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和贴近性。

(四)创新报道形式,突出细节挖掘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层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除了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比例较大之外,少有涉及民生类的报道,大多存在节目质量差、受众流失严重、关注度低等不足。民生新闻大多以画面纪实为主,因此要突出细节,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以凸显其视觉冲击力。而文字记者应与摄影记者充分沟通,合理使用现场同期声,使观众收看节目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对民生新闻的印象。

(五)取新媒体之长,实现共荣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必须要取长补短,走共荣发展之路。业界有较为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在新媒体蓬勃兴起的今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日渐衰落。新媒体固然有它的传播优势,但是在内容和公信力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短板,而这些恰恰是传统媒体的长项。电视传媒是党和国家的喉舌,电视新闻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这个发声媒体众多、信息鱼龙混杂的时代更能显现出优势。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电视新闻都将是引领舆论的主流,如果能够锐意创新,取新媒体之长补己之短,做好电视传播平台和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科学结合与布局,必将实现两者的共荣发展。

三、结语

现如今,电视民生新闻有很多不如意的方面。受到新闻娱乐化的影响,很多民生新闻工作者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一味迎合受众,以提高收视率。这一风气必须遏制住,否则整个新闻界都会受到影响。随着观众对新闻真实性、深度性的关注,以及新闻监管部门的监管,电视民生新闻定会改变低俗状态,真正走向正轨,为广大民众服务。

摘要:我国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也逐渐变得完善起来。如今,我国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准确、客观、及时化。官方媒体的报道体现的是权威性和可信性,而商业媒体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时,较官方媒体更具有时效性。可见,报道各有所长。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的立体全面性、与网民的互动反馈以及报道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在网络发达、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网络媒体准确、全面、客观、及时地报道突发事件,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是该媒体获得受众认可的最佳方式之一。

关键词:基层电视新闻,民生化,视角

参考文献

[1]郭静.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方式改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张娣.民生新闻的传播理念研究[J].科技传播,2015(05):64+60.

基层民生 篇9

1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中的问题

1.1 偏离新闻本质

新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性, 真实地反映民生的实际情况是第一位的, 没有了真实性就无所谓新闻事实了。但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了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得到人们的赞赏, 往往对新闻事实进行了片面地强调、夸大、刻意煽情, 甚至传递一些虚假的新闻, 为了博取观众的关注而不尊重新闻的本质无疑是一种买椟还珠的行为, 不尊重客观事实过分地炒作, 往往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使当地的人民群众不再信任基层电视台, 从而不利于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新闻价值低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主要的责任就是对居民的生活情况和问题进行报道, 人们生活、生产中的时事是其关注的焦点, 同时它还担负着沟通政府和民众的重大责任, 因此不仅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还会受到政府的重视。

但是由于各个地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 所以加剧了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之间的竞争, 为了使自己更胜一筹, 很多电视台通过系列报道、拉长节目等方式加大了民生新闻的信息量, 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在短期内是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却没有引导人们的生活状态, 更没有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 因此这种新闻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1.3 内容同质化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百姓的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所以各个相邻的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所播报的内容难免有很大的重复, 内容上有所雷同。在一个区域内新闻的数量是有限的, 新闻内容的同质化严重阻碍了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涌现, 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在巨大的压力下甚至对一些收视率比较好的电视台进行了模仿和复制, 从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降低了新闻的价值。

2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对策

2.1 坚持百姓立场, 增强内容服务性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是建立在百姓生活的基础上的, 因此要切实地将新闻视角放在百姓的立场之上, 与百姓一起看问题, 真正做到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言百姓所言, 只有做到了这种程度才能做出优秀的民生新闻, 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坚持百姓的立场, 为百姓服务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宗旨和义务, 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百姓利益与其他的利益对立起来,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作用, 正确地引导社会百姓的舆论。

民生问题是国家的大问题, 在对民生问题进行采访播报的时候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不能表面地看问题, 要深入进去看问题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对新闻进行加工, 促使新闻与人们的生活事实、精神情感有直接的联系, 从而引起百姓的共鸣。

本人采写《中山市公安局联合帮扶组在凤村镇大村举办重阳节“老人宴”活动》的这条新闻, 对凤村镇的重阳节活动进行了真实、客观报道, 这次活动为老人送来了温暖和关怀, 通过对其报道可以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坚持百姓立场的真实性原则, 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2.2 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体现差异化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建立在地区民生的基础上,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因此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复制。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着力表现当地的人文与群众的生活, 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依托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做出一档人民群众真正喜爱的栏目。越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闻栏目, 就越能传播当地的特色, 真正做到亲近当地的人民群众, 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情感, 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3 采访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的本质属性就是真实性、客观性, 因此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运用客观的眼光以及笔触来反应百姓的真实生活。记者在新闻播报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身处一线, 直接接触人们的生活, 他们为节目搜集材料, 他们直面材料, 并对其进行整理。作为民生新闻的记者, 一定要与百姓打好关系, 要善于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 真正贴近群众、贴近群众的生活, 从复杂多样的民生问题中寻求亮点, 寻求具有价值的新闻, 报道出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针对性的民生新闻。民生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难免琐碎, 记者在对民生纠纷等问题进行采访的时候一定秉持一颗公正的心, 客观地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2.4 关注弱势群体, 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弱势群体, 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中也许面临着权利被剥夺、生活难以维持的状况, 比如说农民工、下岗职工、灾民等等, 作为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善于发现这些现象、人和事, 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而间接地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爱心可以让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我台开设的《六一圆梦》栏目中, 本人采写了《患病孩子李启明:六一愿望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贫困孩子陆燕秋想拥有一台点读机》等, 这些都是对弱势儿童的关注, 通过这类文章能引起社会对贫困儿童的关注, 通过社会的帮助, 给其生活带来希望和阳光。

2.5 既贴近百姓生活, 又要具有主流意识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贴近群众, 同时又不能刻意地回避官方的话语,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接触到民生问题的本质。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想要进步与发展, 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品味, 转变以往的理念, 要打破以往的发展模式, 从侧重于关注人们的生活琐事, 向探讨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公共话题转变, 为人们群众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 将群众心中的疑问以及想法切实地表达出来, 让社会听见, 让国家听见。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在贴近人民群众的基础上, 以平民化的视角对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 在此基础上引导百姓对此进行讨论, 从而为国家的政策提供更多的人民的智慧, 反应大众的呼声, 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进而为政府以及群众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我台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宣传要求, 积极走转改, 接地气, 开设的《新春走基层》中的《慰问暖人心》就十分贴近群众的生活, 展现了底层群众生活中的困难, 关注了社会民生疾苦, 在对百姓生活采访播报的同时显示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怀。

2.6 为百姓说话, 为政府分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发现问题、播报问题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一定要顾全大局, 全面地看待问题和矛盾, 不能片面的进行报道, 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最低的标准就是不能给政府和社会的和谐添乱。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是为人民服务的, 因此要敢于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说话, 但是同时又要考虑政府作为的理由, 真正做到为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 为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而贡献,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 结束语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本质在于为人民服务, 民生、民意、民情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是沟通政府以及群众的桥梁, 目前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新闻价值不高、内容雷同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人们的立场, 贴近人们的生活, 关注弱势群体,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为人们为社会服务, 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聂绛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 2014 (8) :71-73.

[2]吴祥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探析[J].青年记者, 2012 (24) :82-83.

[3]李萌.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 2012 (11) :204.

基层民生 篇10

近年来, 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越来越受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今年全国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很多岗位对基层工作经历有了明确的要求。前几年, 有的地区招录国家机关公务员动辄要求硕士以上、应届、英语四级等, 有的岗位从招考面上看就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同样要求高学历, 高标准, 从而使选拔人才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优秀的少数“三门”干部 (指从家门到校门, 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新任公务员———编者注) 身上。这些人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文化思想, 但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在日常的工作中, 特别是在制定宏观政策过程中, 缺乏对人民群众真正需求的了解, 对社会真实状况认识片面, 闭门造车制造出的政策常常脱离基层实际, 因而贻误基层工作。

古语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基层工作经历对发展地方、清理国家十分重要。要让广大公务员从实际出发, 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党和国家惠及民生的大政方针, 就需要公务员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而社会实践经验重要的来源, 还在于基层工作经历。

上一篇:实验机架下一篇: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