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民生(精选8篇)
品牌与民生 篇1
摘要:民生新闻栏目的核心是以民为本进行新闻传播, 被很多电视观众所喜爱, 也正是因这样的因素使得近年来的民生新闻栏目数量持续上升, 可以说整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实现了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 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同质化、庸俗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鉴于此, 文章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入手, 提出了几点创新发展策略, 以期能促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实现健康持久发展。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打造,发展创新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中,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因自身独特的视角、很强的新闻贴近性等特点使其成了电台的竞争核心。在《南京零距离》播出之后, 很多地区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数量都在增加, 进而使得栏目的同质化现象不断加剧, 进而影响了电视栏目的效益。为此, 必须要改善观念, 认识到品牌才是栏目的立足之本, 强化品牌打造, 才能吸引观众。所以文章重点研究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的有关内容, 仅供参考。
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简述
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出现之后, 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有关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研究也在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得很多民生问题被挖掘出来, 然后就产生了这种独特的报道形式。但整体上看, 当前相关领域中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界定, 通常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理解的就是在站在民众的角度上反映其生活内容, 本质上属于新闻报道的新发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通俗地讲即以民为本, 关注民众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以此拉近观众和新闻栏目之间的距离, 可见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打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同质化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多数观众的吸引力都很大, 所以很多电台开始不断推出各自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但是在栏目的品牌打造中因缺少创意就会模仿其他电台, 进而使得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同质化问题不断加剧。因为不能进行现场直接采访, 所以很多地方电台就开始引用其他电台播放的新闻, 而且创作中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使得栏目播放让观众感觉毫无创意。另外, 现在有些地方有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或者是同频道也会类似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由于新闻资源比较有限, 所以在某个亮点新闻出现后, 这样内容通常在很多民生电台都能看到, 进而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传播功能。同质化问题的最直接后果是降低观众的观看兴趣, 长期下去就会进一步降低新闻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2.2 庸俗化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重点在民生, 因为其就是报告和民众生活相关的新闻事件, 以此让民众了解新闻, 进而引发其他感想。由于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就出现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迎合观众的爱好, 侧重播出观众喜欢的内容, 这样在某些民众恶俗心理的影响下, 就使得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出现了庸俗化的问题[1]。还有部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追求轰动效应, 不惜歪曲新闻事件的真相, 过度炒作, 完全不顾媒体责任。若一味迎合观众口味, 最终必然会出现被观众抛弃的结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树立自身的特有品牌, 才能长久的吸引观众, 同时还能受到观众的认可。
2.3 琐碎化以及表层化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仅要联系民众, 还应该有很高的传播度, 通过新闻事件的传播实现对民众的正确引导。但现阶段多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或多或少都有琐碎化的问题, 报道的内容很多都是下水管道堵塞等生活琐事。这种报告播放的次数多了就会影响观众的观看兴趣, 进而可能会使观众质疑新闻栏目的公信力。因而,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能将播放重点放在生活琐事上, 应该播报更有深度的内容。
3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分析
类似其他产品,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 以此体现新闻栏目的报道特色及风格等, 进而实现市场价值。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发展成了进行公共话语表述的交流平台, 和民生政策联系紧密。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过程中, 品牌打造对栏目有很重要的意义[2]。第一, 打造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 能使栏目产生报道定位, 进而实现别具一格的报道风格。第二, 打造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能提升观众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4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打造的创新发展策略
4.1 强化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创新发展
近些年, 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中, 同质化问题非常十分严重。所以, 第一, 应该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采编人员的培训, 选用创新型采编人员, 进而为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提供基础的保障。第二, 重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 还要抓好抓实, 以此提升新闻栏目的可看性。只有保证栏目的内容贴切、新颖、个性, 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进而实现栏目的长久发展。第三, 做好主持工作, 主持人在栏目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要求其要有很好的外貌和社会形象。这样才能在提升栏目收视率的同时, 还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此外, 还可利用新媒体, 加强民众的参与度, 以此提升栏目的影响力。
4.2 应用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核心就是反映民生问题, 因此取得的新闻信息必须和民众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深入基层形成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记者要对民生新闻素材进行详细的了解, 重点把握细节内容, 同时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使报告素材更贴近民众生活, 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能更好的服务于民众, 同时还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的形成。
4.3 加强深度解读, 形成品牌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想发展, 就要反映民生问题, 若新闻报道缺少深度, 必然影响新闻栏目的报道效果。通常情况下, 很多民众在观看民生新闻栏目时并不能了解事件背后的问题, 所以,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此时就应该深度解读新闻事件, 这样在观众观看中就加深了其对新闻报道的理解, 进而产生更好的品牌影响力[3]。
4.4 强化新闻栏目的舆论引导力
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而言, 舆论引导力也是很重要的。在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后, 特别是负面事件, 对责任感和引导力强的电视栏目, 其能很快看到事件的播报价值, 提高事件正能量, 积极引导民众产生正能量, 以此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性。反之, 就会使观众的心理承受过重, 进而可能就会造成社会恐慌, 影响社会稳定性。因此, 电视民生新闻应该按照民众的内心需要, 体现言论引导作用, 通过有效的引导,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公信力。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使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虽然现阶段电视民生栏目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只有意识到品牌打造的重要性, 然后结合实际完善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比如以民为本、强化舆论引导力等,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公信力, 进而打造出符合观众需求的品牌栏目。
参考文献
[1]李键.电视新闻栏目如何借力新媒体打造好品牌——宜宾广播电视台[J].宜宾科技, 2015 (2) :8-12.
[2]谷伟, 王志永.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以湖南经视《经视播报》为例[J].新闻知识, 2014 (7) :73-74, 42.
[3]苏杭.探索民生新闻“新常态”——以辽宁省本溪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为例[J].当代电视, 2015 (8) :30-31.
把教育做成最亮的民生品牌 篇2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城区的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奔流不息的韩江,滋养着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海滨邹鲁”的厚重人文底蕴,造就这里崇文重教的浓厚风气。从特区起步的龙湖教育,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绚丽篇章。
一、“十个率先”引领粤东教育发展潮流
近几年来,龙湖区以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气魄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在汕头市做到了“十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全部成为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规范化学校全覆盖,率先成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率先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和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率先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性学费补助,率先实行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率先全面完成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任务,率先接受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率先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
二、“五项工程”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龙湖区对教育的重视,没有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措施,追求实实在在的成效。龙湖区在教育投入上更是毫不含糊,近几年来全区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平均比例达到35%以上。在财政投入的刚性保障下,龙湖区加快实施“五项工程”,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底气和后劲。
1.实施校舍建设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一个人口约40万的县级行政区,龙湖区近三年来已完成和正抓紧筹建的校舍新改扩建项目达到15个,投入资金约4亿元。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成效突出,全区约占一半的公办学校成为省、市绿色学校或园林式学校。
2.实施教育装备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坚持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装备建设资金,完善和优化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目前全区每所公办中小学都配有电脑室、电教平台,有8所学校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3.实施助学奖学工程,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制定并落实《龙湖区助学育才工作方案》,每年对辖区内烈士子女、低保贫困和因病致贫学生给予补助,对高考、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建立入园幼儿学费普惠性补助制度,使本区户籍在园幼儿全面受益。
4.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坚持每年招录高校毕业生充实师资,并规范教师调动招录工作,把好教师入门关。除了开展本区师资培训活动、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培训,还多次邀请高校专家和外地名校长、名教师到龙湖举办论坛、讲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师德教育,着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5.实施名师工程,精心打造龙湖教育领军团队。出台《龙湖区“名师工程”评选工作方案》,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批名教师并落实奖励。2012年评出首批区名教师并给予每人5万元的奖励,在全区教师队伍中产生了良好的激励效应。
三、多项举措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近年来,龙湖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1.将内外两种教育资源相结合。围绕构筑“粤东教育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新模式,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携手共建该学院龙湖附属中学,依托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打造“粤东教育新旗舰”。同时,大力拓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空间,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编制本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前瞻性地谋划区域教育的布局、结构、规模,明确优质化发展路线图,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2.将选拔干部与落实责任相结合。为选好学校“领头雁”,龙湖区在2012年底全区中小学校长换届工作中推出校长退出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使中小学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领导班子梯队。换届没有“涣心”,而是换出了正能量,换出了积极性,换出了干劲,活化了全区教育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组织对中小学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促进学校规范管理、优化质量、突出特色,不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3.将“填谷”与“造峰”相结合。一方面,坚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从经费安排、校舍建设、设备配套、师资配置、管理视导等方面倾斜支持农村学校,组织城乡校长挂职交流,组织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创建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规范化幼儿园为抓手,大力推动学校提升办学档次和品位。
四、多项成果彰显素质教育成效
近年来,龙湖区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上,引导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育和发展学校特色,不断提高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取得了喜人成绩。
1.教学教研成果突出。根据汕头市教育局统计,2008~2012年,龙湖区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国家级有16个,省级有55个,市级有55个;教师有760人次在市级以上各项教学竞赛中获奖,有1840篇论文、644个课件和课例在市级以上获奖。前述数据均居汕头市各区县之首。
2.特色教育成效显著。体育、艺术、科技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龙湖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色。根据汕头市教育局统计,2008~2012年,龙湖区学生有359人次在市级以上创新大赛获奖,有1311人次在市级以上机器人比赛、信息技术比赛、潮汕星河奖评选等活动中获奖,获奖人数均居全市首位。
3.优质学校大批涌现。目前全区公办高(完)中学校全部成为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100%通过规范化学校验收,超过一半的公办、民办幼儿园成为规范化幼儿园,一大批优质学校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当今的龙湖,是教育发展的热土,是孩子成长的福地。发轫于特区的龙湖教育,正乘着广东省教育“创强争优建高地”的东风,满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扬起赶超跨越的风帆,向着“粤东教育新高地”的目标开启新的航程!
品牌与民生 篇3
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概述
民生新闻栏目逐渐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民生新闻几乎成了各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的“标配”, 学界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进行的研究与分析也越来越深入。但令人遗憾的是, 对于民生新闻, 竟然还没有形成一个被业界、学界认同的较为权威清晰的概念。笔者认为, 民生新闻栏目是一种基于百姓的视角, 将人们的生活以新闻的形式报道出来的新闻节目, 是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形式。民生新闻主要是以大众的生活为前提基础, 通过对人们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报道从而拉近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的距离, 为观众解决问题, 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二、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迅速,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类型电视节目对于社会大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各大电视台趋之若鹜, 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蓬勃发展, 在给观众带来发声机会表达民意的同时, 也逐渐产生了民生新闻栏目严重同质化的问题。为了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或保持暂时的份额, 为了迎合个别观众的猎奇和八卦需求, 为了满足广告主急功近利的回报诉求, 民生栏目正日趋低俗化。此外, 在很多地市级电视台, 由于民生新闻的需求量很大, 但相关题材内容供应不足, 地方台对“大民生”题材的把握和深加工能力不够, 民生新闻琐碎化与表层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 民生新闻栏目走向低俗化
在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过程中, 某些电视台片面追求收视率, 什么栏目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电视台就一拥而上, 跟风模仿;什么事件够离奇古怪, 就不问情由, 抢先报道, 置行业道德准则和社会公义良俗于不顾, 唯恐炒作不火热, 唯恐收视不爆表。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逐渐走向低俗化, 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严肃性和公信力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以人为本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首先应该把导人向上、导人向善作为基本的导向准则, 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投放, 故意扭曲事实, 迎合低俗品味, 甚至丧失了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二) 民生新闻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民生新闻栏目对老百姓尤其是家庭观众有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各大电视台积极开办民生新闻栏目。但在节目生产实践中, 民生栏目多为日播节目, 对新闻数量的需求巨大, 而与此矛盾的是, 地市级民生新闻题材资源并不多, 地市级采编人员对“大民生”的挖掘、加工把控能力又严重不足, 致使民生新闻栏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碎内容;群众吐槽、有关部门挨批的编辑思路;群众谩骂、记者现场播报、主持人不痛不痒“评论”的固化程式……甚至有些民生栏目, 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缺乏严谨的求证态度, 疏于对关键新闻人物的直接深入采访, 听信一面之词, 选材片面失实, 有意无意地“拉偏架”, 使得事件得不到客观公正的报道, 不仅助长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 还给有关部门处理问题徒添难度——这是典型的导向错误。这些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是对电视媒体公信力的恶意透支。终将导致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失去兴趣, 使电视民生栏目的品牌影响力逐渐降低。
三、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品牌打造策略
(一) 加强对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十分激烈, 导致电视新闻栏目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首先应强化对相关新闻栏目采编人员的教育培训, 大胆启用创新型采编播人员, 为打造新型民生新闻栏目提供大力支撑。其次, 必须前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工作, 并大力抓好抓实, 这对增强栏目的可看性至关重要。一个内容贴近、形式新颖、个性突出的节目, 才是值得看的节目, 才能走得更远。再次, 主持人作为电视栏目中的重要角色, 是敢说、会说的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士, 必须保持良好的外貌和社会形象。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喜爱, 才能为整个栏目赢得良好的公信力和保持较高的收视率。除此之外, 还应当充分运用新媒体, 加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从根本上提高节目的影响力。
(二) 秉承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
电视民生栏目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 以百姓的视角看待新闻事实, 用普罗大众听得懂、听得惯的语言报道新闻、评论事件,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栏目, 这才是对民生新闻“人本”理念最好的诠释, 这才是民生新闻栏目的魅力所在。民生新闻记者、民生新闻栏目, 都不是判官, 不是包办一切的天神。民生新闻应该为事实代言、为公义张目、为百姓着想、为政府分忧, 这才是民生新闻的本分, 才是主流媒体的天职。民生栏目为百姓而生, 只有彰显人本理念, 才会得人心、得人气, 最终得市场、得长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老媒体的竞争还将继续, 并愈加激烈。在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 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 需要广大电视人去求索、去解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只要秉承“以民为本”的新闻理念, 从五彩缤纷的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 不断创新视角、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提高民生新闻栏目的节目质量, 民生新闻这棵常青树, 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 在广阔的电视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民生新闻主要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传播类的新闻栏目。近年来, 我国电视民生栏目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然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逐渐出现了同质化与低俗化等问题, 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通过对全国同类栏目的研究, 梳理出我国民生新闻栏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力图为民生栏目的持续发展问路。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品牌打造,创新
参考文献
[1]于燕云, 李宝玉.浅析山东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J].新闻世界, 2010 (04) :54-55.
民生新闻品牌价值的塑造 篇4
一、民生新闻节目认知度塑造
电视新闻栏目的外在视觉形式能对受众产生有效刺激, 使受众注意力集中指向传播者意欲表达的信息。品牌栏目的视觉包装是一个整合所有可视电视传播符号的工作, 凡一切可以进入电视传播领域的视觉要素都可以成为原材料, 具体体现在名称、标识、片头、片尾、色彩、造型、工作服以及宣传片等部分的精心构思和精良制作。民生新闻节目在观众认知度上, 一个显著特色是利用CIS (企业识别系统) 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栏目的口号或宗旨无疑是电视栏目理念识别系统的灵魂, 它们在主持人口中说出或在片花中亮相, 甚至被写在横幅上走向街头。如果在各种场合反复出现, 会让观众耳熟能详, 而且感觉非常亲切。
二、民生新闻节目美誉度塑造
美誉度通常是受众选择频道的决定性砝码。在确定目标受众, 确定节目风格之后, 节目一定要贴近受众心理需求, 同时通过不断创新, 增强信息传达的有效度。
1、贴近性———民生新闻品牌的核心力、竞争力
民生新闻将贴近性作为树立节目品牌形象的核心竞争力, 在节目中被要求好看、实用, 在题材上要求关注身边百姓的生活, 表现技巧上强调即时性、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感人、曲折的一面, 使新闻不再成为一种快餐, 而是一道美味大餐。
三、民生新闻节目忠诚度塑造
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必须围绕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声誉、优惠等几方面展开。民生新闻节目通过形式互动、社会互动、送奖品以及介入式报道等方式, 弥补了一般电视新闻节目服务性差的弱点, 提升了节目的忠诚度。
受百姓欢迎的民生新闻, 正因为要切实地为百姓服务, 要和百姓一起解决具体问题, 要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 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和喜爱, 进而成为忠诚观众。民生新闻的记者要为居民供暖问题奔走数月, 要为陷入困境的农民工讨工钱, 要为弱势群体讨公道……想百姓之所想, 急百姓之所急, 扛起了良知和责任的大旗, 也因此提升了节目的忠诚度。
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在做好本地内容的同时, 注意把握时政、经济新闻民生化, 同时在权威性和公信力上多用心思, 在协调政府与百姓关系时避免遭遇“空壳化”, 唯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 这将是民生新闻品牌节目新一轮竞争的关键因素。
四、民生新闻品牌发展的战略———品牌延伸
对于电视新闻栏目来说, 品牌延伸主要呈现以下三种形式:媒体间的延伸、上下游产品的延伸、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相关行业的延伸。
(一) 媒体间的延伸
媒体间的品牌延伸是最常见、最必要, 也是最可行的, 传媒集团的各类子品牌就是显证。
首先, 信息时代下受众信息需求的海量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媒体必须寻求多方位的合作。信息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就是信息需求的量很大、面很广, 不仅包括新闻、资讯、娱乐, 还包括各类广告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 单个媒体难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出所有所需产品, 于是, 媒体间的互通有无就是较为理想、经济的选择。
其次, 信息加工的可重复性为媒体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同样一个新闻事件, 可以在电视上表现为简短的消息, 加工后又可在网络上, 或报纸等其他媒体上表现为深度报道。信息资源在使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拓展空间。
第三, 不同的媒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这为媒体间的品牌延伸提供了物质基础。跨媒体合作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 尽可能多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当不同类型的媒体处在同一利益主体之下时, 这种互补性合作可在不增加推广成本的情况下实现1+1>2的效应。
(二) 上下游产品的延伸
电视新闻栏目品牌的核心是媒体的传播内容, 它凝聚在新闻报道上, 反映在传播过程中, 与栏目形态、标识、风格等其他特征构成一个品牌总和。电视新闻栏目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重要特征是, 它自身就是广告, 知晓度高, 增值领域十分广阔, 其上下游产品或服务上有很大的经营空间。
(三) 相关行业的延伸
新闻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地位而拥有信息资源、广告资源、发行资源, 并拥有广阔的社会接触面和影响力, 如把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可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借助自身的知名度、号召力, 开展公益性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等等。■
论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建设 篇5
当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问题后,老百姓在生活奔小康的道路上又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比如房价飙升、行车难停车难、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乱收费等具有时代性的新型民生问题。目前,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处于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也反映出现在的新闻在内容上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民生”这一词的含义也通过媒体得到了充分展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生类新闻的确帮老百姓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解决纠纷、帮助维权、寻人、帮忙找工作、提供生活信息等。但其在为受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问题。另外,节目发展太快,队伍建设跟不上,以前的民生新闻从几分钟的板块内容,逐渐划分为独立的新闻栏目,从几分钟一跃变为30分钟、40分钟,甚至长达一个小时,这样大时段的民生新闻,肯定需要一支精良成熟、训练有素的队伍来运作。而现实中,各大电视台从事民生新闻的绝大多数编辑和记者,其新闻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包括人生阅历都存在着一些欠缺。
2 民生新闻的优势
以人居生活频道为例,2008年,威海市广播电视台投入1200万元,经过90个日日夜夜,奋力打造了这个全新的频道。它立足威海本土,以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威海为目标,全力倡导媒体以民众为主体的理念。在衣、食、住、行、游、购、娱,以及经济、文化、法律、健康等方面为威海百姓提供服务,主打栏目为一个小时的大型互动直播节目《我爱威海》,其中包括《威海滋味》《财道》《行得通》《美哉游哉》《非常健康》《文化广场》《法从生活来》《人居生活指数》和周末同时段的谈话节目《合欢树下》。
从整体来看,节目的流程较为简单,观众先打进节目热线反映问题,记者联系观众前去采访,然后电视台记者联系有关部门共同解决问题,观众反映的问题因而得到解决。以上流程充分体现了民生新闻的优势,也是其迅速发展最核心的原因。但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民生新闻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弊端。
3 民生新闻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初期的民生新闻,往往只有几家电视台开办了这档节目,加之各个媒体的宣传,创造了初期相当高的收视率,就拿威海电视台第二频道《直播威海》栏目来说,其收视率达到15%~29%,市场占有率在威海地区达到80%,这直接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益。这样大的“蛋糕”,自然会有很多人去抢。各频道、各台之间相互克隆,恶性竞争,使民生新闻陷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之中。各省台开办了民生新闻,各市县台顺势跟风,甚至同一个台的几个频道都在抢新闻,仅仅在威海地区,就有威海电视台1、2、3频道,环翠区电视台,荣成电视台,文登电视台和乳山电视台,还包括平面媒体,比如《威海晚报》及旗下的网络电视媒体《网事威海》,威海广播电台,《齐鲁晚报》驻威海记者站等大大小小的媒体。上述的几家媒体,除了威海一套为新闻频道之外,所有的媒体均有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或者民生板块,有早期威海二频道的《直播威海》,以及同台第三频道2008年11月开播的1小时直播节目《我爱威海》,环翠台以威海方言主持的《直播民生》,还有威海下属的三市一区电视台,均有各自的民生节目。
新闻内容的正面与负面的问题,也随着民生新闻迅猛发展,负面的评论因此纷至沓来,有人说民生新闻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不惜加杂“色情、琐碎、暴力、犯罪”等负面话题,除此之外还存在为了追求轰动效应,随意夸张以及作假现象。例如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事件”“SK-Ⅱ化妆品重金属事件”,甚至最近的“蒙牛特仑苏牛奶添加剂事件”等类似的新闻作假、造谣,为吸引受众恶意夸大事实,这样的新闻听着很解气、很煽动,甚至从媒体的语气里能感觉到幸灾乐祸,可却在无形中背离了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初衷和新闻客观报道的原则。
民生新闻虽然大多时候都在为民众解决各种问题,是好事,可过犹不及,民众在观看舆论监督、维权、救助、捐款等内容的节目后,学会了一个窍门:有事找记者。媒体的职责被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
4 创立品牌效应,优化节目内容
品牌与民生 篇6
一、民生新闻栏目
电视栏目的市场的竞争就同经济市场的竞争一样, 总额都是一定的, 要想得到更高的收视率那么就要将自己的栏目做好, 将自己的栏目做成一个品牌。[1]面对各种节目百花齐放状况, 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要怎么才能在电视栏目中脱颖而出呢。[2]通过对各种电视栏目的收视率统计我们不难发现, 越是深入人心的栏目收视率就越高, 那么如何让栏目能够深入到每个观众的心中呢, 这就涉及了栏目品牌的塑造。[3]
在我国县级台的民生栏目同一些其他成型的电视栏目相比, 较为年轻, 认知度也不高。同时由于竞争的残酷使得收视率严重分散。[4]县级台民生栏目组如何使自己的栏目在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从其他成功栏目获得经验来看, 品牌形象是获得收视率的一大关键, 县级台民生栏目如何在竞争趋利避害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品牌, 这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问题。[5]
二、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影响
品牌对于电视栏目来说十分重要, 如果说一个电视栏目没有自己的特色, 那么将会在竞争中失去自己的优势, 尤其是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来说如果没有特色的话, 就想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样。[6]一个新闻栏目如果有了自己的品牌那么将会给栏目带来诸多的好处。例如, 增加观众都栏目的认知度、使观众可以对栏目有一个心理定位, 使栏目具有固定的收看人群, 提高栏目的收视率等等。[7]
三、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的塑造
一个品牌如果定下来了就会在了解它的人心中形成一个形象, 这种形象很难再一次发生改变。品牌往往可以决定“商品”的命运。品牌差的栏目往往都会走向失败。品牌好的栏目的收视率通常都会得到保障, 观众中是感性的但同时他们也是理性的, 他们可以为栏目中的报道潸然泪下, 但是同时也会无情的拒绝一个品牌差的电视节目, 所以县级台民生栏目要想长期生存下去, 那么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 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积极争取、避免误区、塑造自己的良好的品牌形象。
(1) 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视角特征。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坚持“三贴近”观念, 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贴近”报道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贴近平常百姓的生活, 要懂得聆听百姓的心声, 同时作为一个新闻栏目要报道事实, 如果为了栏目弄虚造假是不可取的, 也许弄虚造假会使栏目在某个时间段收视率会有所提高, 但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 一旦事情的真相暴露后那么将会给栏目带来灭顶之灾。县级台不论在栏目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应当以“三贴近”作为栏目的指导, 做有实际意义的民生新闻报道。同省市级台相比, 县级台最大的优势就是“民生”, 而电视台要想实现民生的关键则在于群众, 所以, 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要贴近民众, 真实的报道民众之间的人和事。
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在以“三贴近”为原则的基础上确定栏目的价值取向及其要服务的对象, 一个栏目很难做到让所有的人都喜欢, 对于县级台来说就更难了。因此, 要对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 这也是栏目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有所发展的本质所在。在生活中能够被百姓所关注的话题也就是百姓在生活中面临的难题、社会的热点话题, 这都可以作为县级台新闻栏目报道的切入点。
(2) 以“平民视角”关注社会。近几年, 县级台新闻栏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平民化”视角。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作为人民朋友, 要报民生, 关注民生。
从我国现有的新闻栏目来看, 多数的省市级新闻栏目都是在远离百姓而亲近政府, 而县级台新闻民生栏目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缺口, 在报道过程中“亲百姓”、“远政府”, 县级台同省市级台不同, 没有充足的资金和充足的人力。因此, 非要在这上面一较高下那么最后输的一定是自己, 所以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要想塑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剑走偏锋”。从“平民”的视角进行报道, 再加上充满人情味的细节报道便能够体现出民生新闻的特点。例如, 某栏目, 曝光了我国某高校乱收费现象, 同时以“平民化”的视角为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送去了关怀, 这对塑造民生栏目形象都有着巨大帮助。
(3) “小民生”、“大民生”相结合。“小民生”也就是说点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要将中点放在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之中, 根据普通百姓的需要进行新闻报道, “大民生”则是在对百姓生活关注的基础上, 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 尤其是和百姓生活相关的政策。例如, 房产、生育、退休金等等。让所有的观众都对栏目的主体有所认识, 打造自己栏目特有的形象。某市的一个县级台在对一旦新闻栏目进行改版后, 充分地将“小民生”和“大民生”进行了结合, 以媒体责任感来对百姓的利益进行维护, 对百姓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种种剖析。县级台不但为百姓生活出谋划策, 同时还积极宣传了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
(4) 积极争取。县级台在竞争过程中不但要做到零错误, 同时更加要将自己的优势彰显出来, 我们从各地的成功栏目不难看出, 一个节目的优势有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掩盖掉一个栏目的劣势的。因此, 县级台民生新问栏目在塑造自己品牌形象时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没有必要每天都做成“苦大仇深”播报, 可以适当地在栏目中添加一些可以吸引观众的小幽默, 县级台民生在塑造品牌形象最好做到既有风趣又不失严肃。
(5) 规避方面。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变化, 人们的品位也发生着变化, 如果说早些年人们还在追求快速的生活节奏, 那么现在许多人已经开始尝试的放慢脚步, 现在人们在观看民生新闻的时候不再仅仅只是了解, 而更加想参与其中。因此, 现在的民生新闻如果在使一个主持人站在最前面夸夸其谈, 而不给观众思考时间, 这样的民生新闻栏目一定会使观众产生抵抗心理。因此, 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观看群众的心理状态。
四、结束语
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扩大新闻报道范围、加深新闻报道深度。不断地提高节目质量, 使节目更加具有特色, 县级台民生节目要用于创新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玉兰.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策略——以《楚天都市报》为例[J].新闻界, 2011 (3) :12-13.
[2]蔡华东, 韩炜琳.为城市建设造势为市民生活解渴——《楚天都市报》的经济报道[J].中国记者, 2012 (03) :12-13.
[3]马馨兰.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功能——浅议电视经济新闻服务经济的途径[J].采·写·编, 2010 (6) :12-13.
[4]徐一林, 廖俊玉.人本化经济新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 2012 (1) :12-13.
[5]刘建强, 高雯雯.专业主义、市民主义、实用主义——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理念浅议[J].今传媒, 2012 (2) :12-13.
[6]喻国明, 赵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 (9) :19-20.
品牌与民生 篇7
1 民生新闻改变了传统的采访、编辑、播报方式,给电视新闻带来新活力
零距离捕捉新闻,直击新闻现场,大量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由此,普通百姓成为新闻关注的主体对象,市民生活成为节目的落脚点。把镜头对准群众,用专注的目光和近乎虔诚的心态去记录、报道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让百姓成为节目的主人公,通过事件化、过程化和细节化的表述,展现他们充满质感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让观众从这个节目中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如当天发生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经新闻、事件新闻、百姓投诉、实用资讯等。《南京零距离》火爆后,栏目组可以通过转播车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开着转播车去直播老百姓身边的新闻,这一与传统电视观明显相悖的做法,给中国电视新闻语态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运作方式上,栏目组实行制片人负责制,以制片人为核心,形成一个责权利明确的创作班子,全力以赴办好节目。一是台里可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及奖罚办法,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二是实行采编一体化,减少采编环节的摩擦和冲突,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和融合,使采编环节互为促进,有机统一;三是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鉴于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鼓励“老百姓”自己拍新闻,自己向电视台送新闻,只要有价值,一经采用,就发给稿费,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源。在这样一个运作模式下,栏目组可以说是分工明确、责权利统一的创作集体,记者对自己采写的报道负责,编辑对整档节目负责,制片人对整个栏目负责,灵活的机制确保了民生新闻的高效运作。
2 民生新闻是时政新闻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
民生新闻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哪怕是油盐酱醋茶、鸡毛蒜皮事,都可以反映最新的社会生活动态和公共事件。民生新闻要对百姓生活中的事件进行真实再现,客观报道,以小见大。民生新闻应该是“短平快”项目,以时效性和生活化见长,它追求的目标效果符合“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近年来,固原电视台对新闻栏目进行全新改版,在10分钟时政新闻节目之后推出时长5分钟的社会新闻版块——《热线新闻》,定位为民生新闻,栏目理念是拍老百姓的新闻,让老百姓拍新闻。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可以成为报道题材;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更加电视化和生活化,注重现场报道和同期声的运用。
说得再通俗一些,对民生新闻节目的要求就是新鲜、活泼、有趣、好看。首先,开办民生新闻栏目是媒体喉舌职能的要求。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不仅要上情下达,报道重要的时政新闻,还要下情上达,关注民生,反映社情民意。其次,开办民生新闻栏目是观众的需要。《固原新闻》栏目作为一档时政新闻,运行多年已基本成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领导镜头多,会议新闻多,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百姓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由于节目定位和时长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予以报道。开办民生新闻栏目是丰富节目内容、打造新的品牌栏目的需要。电视界有“节目立台”的说法,近一两年来,以反映百姓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民生新闻引领着新一轮新闻改革,民生新闻因其贴近性深受欢迎,拥有很高的收视率。要创办一个栏目,节目定位很重要。新开办的《热线新闻》栏目作为晚间新闻或者午间新闻播出,利用它的贴近性和影响力打造新的品牌栏目,形成新的黄金收视段。
3 民生新闻要求记者把新闻视角从俯视降到平视,更加注重电视手段的多样性
民生新闻中着重把事实说清楚,评论的任务留给广大观众。注重同期声的运用。让记者出镜,直接在现场说话,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强节目的现场感和可信度。不轻易删减有信息量的同期声,通过同期声使百姓成为新闻的主角,自己评说自己。民生新闻专栏在固原电视台推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栏目组多次接到新闻热线电话、接待提供新闻线索者,在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根据热线电话线索采编的节目占到了三分之一。
新年伊始,栏目组策划了系列报道,深入基层,走近普通百姓,采访农民、下岗工人、个体户、学生,听他们讲述“我的一年”,畅谈来年的打算,通过百姓的普通故事反映全市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元旦前后,市区北海粮库家属楼和东海园区住户打来热线电话反映暖气不暖致使水管被冻裂一事,热线新闻记者跟踪采访,陆续采编了系列报道《冬日暖气不暖住户心烦》《冬日暖气不暖供暖公司抓紧检修》《暖气变暖住户心暖回水不畅有待解决》,给予特别关注,节目播出后,引起相关各方的高度重视,从供暖方到建筑方都积极行动,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住户供暖。有市民反映,人民街万方购物中心附近一下水口处垃圾成堆,影响交通、市容市貌及周围摊点的生意,记者立即赶赴现场采写了热线新闻《下水口成了垃圾点》,节目播出第2天,已经堆放了3个多月的垃圾即被清理。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多的应该是现场报道、追踪报道、连续报道。要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让镜头“说话”,让记者在现场说话,让当事人说话,让现场目击者说话;要加强节目策划,鼓励记者主动出击、深入采访,克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作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形成报道声势,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
品牌与民生 篇8
一、内外双修, 独具一格的个性化形象
电视民生新闻通过平民化定位奠定了其平民化的风格, 主持人在个性形象方面需要具备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生活阅历、风度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得体仪表等众多因素。
1. 政治素质、文化修养的内涵
民生新闻通过平民化角度、淳朴的人本观念, 贴近人间冷暖, 想百姓之所想。对主持人而言, 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以及文化素养, 建立对百姓的平等意识, 敬畏生活, 真正变成百姓的发言人。
作为民生新闻的主持人, 要具备丰富的人生经历, 扎实的新闻采访功底, 勤勉好学的人生态度, 如此才能够肩负起一档民生节目主持人的重任。除此之外, 还要具备一颗强烈感受老百姓疾苦的内心, 能够处于老百姓的角度去感受民间疾苦, 通过百姓的语言述说百姓的心声。并且, 通过长期以来锻炼的文化功底以及丰富的新闻实践能力, 为自身的主持风格增添风采。笔者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仪征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走进生活》的主持人, 该栏目在成立之初, 就牢固树立民生理念, 节目设置凸显民生主题、以民为本思想, 把镜头对准普通民众, 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在实践中, 我一方面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 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古代文人一直把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在节目的主持中树立百姓情怀。但是最初我错误地将为百姓说话和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立起来了, 过分地追求轰动效应, 犯了一些错误。通过学习相关政策, 我逐渐掌握了节目主持中的分寸, 变得成熟了。
2. 审美情趣、风度气质的独特性
一个人只具备质朴的品格, 却不重视理解, 则会显得十分浮躁, 只有将利益和质朴的品格相融合, 才能够称之为有教养的人。
随着民生新闻的推出, 很多电视台也争相模仿, 各种特色的平民化主持人如春草般迸发, 大家都会似有似无的模仿一些成功的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形象、言辞, 但却只是照猫画虎, 并不能真正达到相同的境界, 反而惹人非议。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言辞, 不仅要敏锐、犀利、还要有理有据, 心态平和, 从容淡定, 掌握全局, 这也并非在短时期内可以展现出来的 (2) 。因此, 我努力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平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 在观察中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 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
3. 服饰外貌的和谐性
服饰外貌必须和谐, 穿衣打扮必须大方得体, 才能称之为美。仪表美泛指人在外貌、体态、衣着、装饰方面的协调性。仪表美是人淳朴高尚的内心与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的结合。
4. 仪态标志性
优秀的民生新闻主持人需具备较强的表达欲望, 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可是单纯的语言表达具有限制性, 把手势、表情、神情、动作等良好的结合, 才能够真正表达出丰富的信息。主持人在节目里不论是任何一个小动作, 都会变成自身行为辨识度的标志。
主持形态可以不沿袭过去的只坐或只站的主持方式, 可以透过动态形式进行主持。除却固定的桌椅之外, 可以适当的进行走动、还可以翻书、点击电脑、摆动道具, 或者将卷袖、擦汗、扶眼镜、喝水等动作自然、不刻意的展现出来, 通过这一层面而言, 民生新闻主持人推翻了以往主持人的标准。
二、平实化、幽默化、智谋化的个性化语言
1. 平实化的语言具有生命力
不论作为主持人的口播还是配音, 均需通过语音、语调、语态等形式寻求贴近感, 通过通俗的形式, 提高观众的兴趣。摒弃掉程式化的表达形式, 将一些科学名词、固态词汇、繁琐数据等一些无法轻易听懂的词句抛弃掉。提高口语化的表达, 多使用一些百姓喜爱的方言、流行语, 提高口语化表达的传播意义。总之, 将观众作为朋友, 诚心诚意打动人心。
2. 幽默化语言具有较高的共鸣性
通过幽默化的处理形式, 提高和观众之间的内心互动, 也是一种较好的语言风格。民生新闻里的批评性报道比重较大, 对于此类题材的处理, 当然可以通过严肃的方式提出, 可是, 也可以在处理语言上采用幽默的方式, 看似有趣, 却内容丰富, 不仅让人发笑, 还发人深省。透过幽默化的语言方式, 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 让观众大笑之余, 在内心中获得共鸣, 体现出民生新闻的价值。
3. 思想性语言最具哲理性
蔡康永在他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里, 提出一个观点:“你说什么样的话, 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其实, 你的语言就是你的思想的呈现, 一个只会对着提词器念稿子的主持人是浅薄的, 但是, 思想不会凭空地存在于你的脑子里。《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歌王之夜”, 第二轮歌手名次出笼前, 孙楠宣布退赛, 汪涵临危不乱, 用三分钟即兴串词救场。之后有人在网上亮出了汪涵的一份私家书单, 内容包括《瓦尔登湖》、《西方哲学史》、《山海经》、《风中的纸屑》、《人与永恒》、《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等。这充分说明, 广泛的、有深度的阅读是思想的源泉, 也是主持人能漂亮处置直播当中突发事件的唯一路径, 任何投机取巧终究会在实践中露出马脚。因此, 主持人和观众对话时, 语言上不仅要质朴, 还要具有哲理性。其中的思想火花要具有共鸣、令人佩服, 不然就只是索然无味。在语言上追求思想内涵, 通过主持人的创造性, 让观众理解到其中的哲理, 而不是通过华美的辞藻进行传达, 如此也能展现出主持人的魅力所在。电视民生新闻的语言虽然要求尽量口语化, 但关键时刻的精到点评以及对有关部门合乎分寸的批评就是对主持人语言功力的考验。
三、有见解、有观点、有亲和力的个性化风格
主持人在个性以及风格的表现形式上, 决定了节目的收视率。身为民生新闻主持人, 不但要具备独具特色的外表及吸引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要具备特有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 通过民生角度, 阐述观点, 表达意见, 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观点进行阐述, 让节目的主题可以环环相扣, 阐明的理论可以更加深刻、更加透彻。通过真诚的情感关怀以及具有亲和力的内心沟通, 提高观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但是, 个性化绝不是剑走偏锋,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一定是在合理、合法框架之内的尽情发挥, 那种只是想表现自我的所谓个性化必定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种主持风格也不会得到认可。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 我们《走进生活》栏目的两位主持人已经成为了仪征市民心中的好朋友, 遇到急难或者烦心的事, 他们都会拨打我们的节目热线寻求帮助。
结语:总而言之,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在个性化方面成为了品牌策略的有利条件, 只有具备鲜明的个性、特有的魅力, 才能够让主持人显露出来, 变成被观众认可的对象。
注释
11 李燕.浅谈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J].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2. (11) :56-57
【品牌与民生】推荐阅读:
健康与民生07-28
民生思想与实践09-25
中国民生与中国速度08-27
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07-28
档案与民生征文范文12-17
加强与改善民生论文12-29
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08-26
民生新闻的认识与突破06-25
民生档案的现状与措施07-13
民生、民主与科学决策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