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策略

2024-08-02

游戏策略(共12篇)

游戏策略 篇1

摘要:游戏讲评是幼儿与同伴分享游戏体验、交流游戏经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个体与集体进行有效互动, 教师个体与幼儿集体进行有效互动, 它能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 对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本着让评价更快乐的宗旨, 针对如何使小班区域游戏中的讲评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在游戏讲评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有效策略, 讲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本文根据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游戏讲评,策略,交流形式

众所周知, 游戏讲评是幼儿与同伴分享游戏体验、交流游戏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个体与集体进行有效互动, 教师个体与幼儿集体进行有效互动。它能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 对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但教师一方面深知讲评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却也困惑于一些问题:“讲评该讲什么?谁来讲?怎样讲?”。尤其是针对小班孩子的游戏讲评, 更是困难,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所以如何使小班区域游戏的讲评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是我们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中的问题。

一、讲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老师在组织活动区游戏讲评的环节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

1. 活动中忽略讲评, 觉得无内容讲:

很多老师在组织活动区游戏的过程中, 困惑的是不知道讲什么内容, 觉得孩子们每天就这些表现, 常常是整理好物品, 教育幼儿几句就算结束, 而忽略了讲评这一环节;

2. 老师“一言堂”, 孩子没有发言的机会:

有的老师觉得孩子年龄小, 表达不清, 常常会把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问题进行罗列, 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样, 不该怎样, 忽略了孩子的表达需要。

3. 不能及时正确地把握干预时机, 抓不住讲评点:

有的急需在现场及时干预的事件, 老师却无动于衷, 而有的却需要给与孩子一定的时间, 老师却很着急地去加以干预, 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有时不知道抓怎样的点才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过程中, 很多老师看到的是个别能力较弱孩子的问题, 会在集体面前进行重点解决;而有些共同的问题, 却以为是个别孩子的问题而把它忽略了;

4. 错把讲评环节当成“批斗”现场:

更有老师, 利用这一时间, 把活动过程中看到的个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不能积极地引导孩子, 而以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 把讲评环节变成了“批斗”会场, 常令孩子产生挫败的感觉。

二、讲评时的有效策略

那么针对上述问题, 在开展小班游戏的讲评过程中,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展开讲评呢?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1. 避免老师的“一言堂”, 让孩子成为讲评活动的主人。

为了避免“一言堂”的问题, 我们充分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 虽然孩子的语言不够连贯精炼, 但是热情还是很高的。

于是, 每次活动后我都给幼儿自己讲评的时间和空间, 就以娃娃家游戏为例, 起初孩子的语言有些零散, 比如孩子会说:“开心!”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什么事情让你开心了?”“你们家今天有客人来吗?发生什么事情了?”慢慢的, 孩子就学会了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例如“今天我们娃娃家里新装了空调了”、“今天宝宝过生日, 买了大蛋糕”。在一次一次的讲评中, 孩子们的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参与讲评的孩子越来越多, 原本生硬的话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 单调的词汇也渐渐的丰富了, 声音也变得自信而响亮了, 孩子们也主动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孩子真正成为了讲评活动的主人。

2.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采用适宜的交流形式。

由于孩子年龄小, 还处在自我为中心的阶段, 简单的讲评形式往往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 因此在活动中, 我采取了适宜我班幼儿活动讲评的交流形式, 并根据活动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交流形式。

谈话式的讲评:老师引, 孩子讲

案例:娃娃家的开心事

师:“今天你是谁呀?”

幼:“今天我是妈妈。”

师:“发生了什么开心事?”

幼:“我们帮娃娃过生日。”

师:“那你们怎么给娃娃过生日的?”

幼:“给他买礼物, 吃蛋糕。”

师:“有没有请很多朋友参加?”

幼:“有的, 开心家的人都来了, 我们吃了很多东西, 他们送了礼物。”

师:“真是幸福的宝宝, 幸福的一家呀!” (鼓励孩子一起表扬)

情景式的讲评:孩子玩, 同伴看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特点, 再现孩子的游戏情节, 使其他孩子感受更加直观。

如:有一天, 《开心舞台》里增添了三只蝴蝶的道具, 孩子们装扮了以后, 不但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 戴着翅膀模仿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台词, 变起身来。在讲评过程中, 我就请小演员们再现一遍, 拓展了孩子们的表现方式。

多媒体的讲评:老师拍, 孩子看

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他们不会完整重复自己经历的事情, 所以我们常常会用相机拍录一些孩子的活动过程, 在讲评时再现过程, 这样更符合了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特点, 并且引导孩子针对所呈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效地进行讲评, 让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 并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观式的讲评:老师带, 孩子观

这种的形式主要可以运用在带孩子参观活动中的成功作品, 可以一边看, 一边说, “这些作品好看吗?”“谁来介绍一下是怎么做的呢?”并适当引导孩子思考:“你会这样做吗?”, 为以后游戏的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讨论式的讲评:老师问, 孩子想

当讲评的内容是大家的兴趣和热点, 而且很有价值, 有必要成为大家的经验时, 我就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孩子们来讲述、讨论, 再进行提升。如:点心店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 是谈话的热点话题, 孩子经常为点心店里发生的事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去吃点心, 点心店里没有人”, “点心店的服务员可以去开心舞台看表演吗?”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组织孩子们小组交流, 让孩子们自己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获得经验, 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3. 及时有效地进行鼓励表扬, 支持幼儿的讲评。

有一位特级老师说:鼓励是一门艺术。当老师在集体面前鼓励、表扬一个孩子时, 不仅应该在言辞上充满感情色彩, 而且应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指出所肯定的具体内容, 使幼儿了解老师表扬的是哪一件事、哪一点, 表扬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既给表扬的幼儿以自信, 也给其他的幼儿以启发。在交流与分享时, 面对开放的提问、创新的想法、友善的交往、持久的探索、清晰的表达、良好的习惯等这些来自于幼儿活动中的表现, 老师不可轻描淡写, 笼统的给予鼓励或赞扬, 一定要给予明确具体的评价, 这对幼儿以后的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三、讲评时要注意的问题

1. 要看透才能讲透。

老师对活动区游戏要沉下心来进行观察, 不但观察孩子在游戏中做了什么, 还要观察孩子是怎样做的, 避免看了白看, 没有看到的现象, 所以一定要看透。作为老师, 要充分了解本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水平、孩子的游戏能力、本阶段各领域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在讲评中, 才能讲得典型、讲得透。

2. 要了解后才能生动。

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小班孩子具有年龄小、坚持性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的年龄特点, 所以在讲评过程中, 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气语调、声情并茂的表情感染孩子。

总之, 老师要在讲评的过程中, 时而以玩伴的身份、时而以指导者的身份, 用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 唤起小班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回忆, 一定要以肯定、鼓励的评价, 增强小班孩子对角色职责的理解, 有效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得以成长和进步!

游戏策略 篇2

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应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通过多年的学前教育实践,我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

一、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

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反馈时,教师的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你们的洞做得真好,可小动物住在哪里呢?”这样的提问引发出幼儿建造小动物的家的行为。而“××觉得一个人做不完那么大的洞,怎么办?”则使幼儿产生了合作的要求,他们把各自的作品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道具。

二、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杨杨用细纸条做洞,老师没有急于评价她的作品,而是引导她假装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感觉一下,结果她自己发现了洞太窄的问题,改用宽纸重新做。假如她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直接认识这种空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修改作品。

三、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

教师并不是活动中惟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依依做了一个很小的洞。于是,教师请来全体小朋友一起站在她的洞上,孩子们纷纷提出“洞太小”,“太挤了”。依依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又投入到扩建洞的工作中。可见,此时同伴的作用要胜于老师的说教。教师在利用这种教育资源时不要怕乱,不要怕幼儿之间会产生冲突,要认识到,正是幼儿之间这种沟通、交流、冲突给幼儿提供了互相促进的机会。

青原镇中心小学

游戏策略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游戏 环境创设 游戏组织策略

著名学者皮亚杰曾经指出:“幼儿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周围的环境和操作而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环境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利用好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对幼儿成长有重要作用。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参与方式,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充分尊重,以使幼儿在得到平等对待的同时,形成自尊、自立、友善的优秀品质。

1.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1.1场地选择

在幼儿园的走廊、操场等无障碍物的区域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根据喜好选择游戏进行的环境。选择相对空旷的场地,让幼儿能够专注游戏,减少对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干扰。结合幼儿园建筑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对幼儿活动场地进行规划。如进行安静的游戏可以选择在教室区角进行游戏。通过合理的游戏区域安排,一方面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另一方面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专注于游戏和幼师教导。对游戏场地进行一定的设计和规划,设计出方便幼儿游戏的场地。

1.2游戏设置

在每个游戏区域内可以再划分多个小型游戏区域,对每个游戏区域要进行恰当设计和精心规划,设置出该区域的功能。比如说某一安静的区域可以让幼儿进行搭积木游戏、绘画游戏。在较为开阔的区域可以让幼儿进行丢手绢游戏等较为喧闹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师需要对幼儿耐心指导,对于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进行耐心沟通。在幼儿游戏活动的场地,对场地进行分区,每个场地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篮子,将游戏道具放入篮子内,方便幼儿在游戏时候随手获得道具。对游戏道具和篮子放置要求不影响幼儿活动安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

1.3鼓励幼儿参与

幼师要鼓励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幼儿会比较羞涩,幼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不敢进行游戏的幼儿。教师教导幼儿之间互相介绍,让他们彼此了解,可加入交友类游戏。幼儿园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游戏时候的情绪,对于情绪低迷的幼儿要积极引导,保证每个儿童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

2.幼儿园游戏组织策略

2.1教师的参与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对象不仅是同龄小朋友,幼儿同样喜欢与教师游戏。幼师需要注意幼儿的这一特点,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参与不仅能增进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度,还能增加幼儿游戏乐趣。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幼儿,和幼儿成为朋友。比如在进行游戏“扮家家”时候,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幼儿放置道具。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如果幼儿不知所措,则要积极对幼儿说:“小朋友,我们可以这样呀。”教师以游戏的参与者身份给幼儿一些建议,比如游戏道具的放置位置和游戏技巧,但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可喧宾夺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尺度,参与度要适当,保证幼儿能够自由进行游戏。教师不仅要在游戏过程中和幼儿一样遵守游戏规则,还要教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

2.2教师直接帮助幼儿游戏

幼儿园教师不仅能通过直接参与游戏为幼儿提供帮助,教师作为游戏的旁观者,还能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进行直接帮助。比如幼儿遇到一定的游戏问题时及时进行帮扶,幼儿遇到疑问时及时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保证幼儿游戏有序进行,还能借此机会对幼儿进行教导。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对于不知道如何安放积木的小朋友,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和提示。在绘画游戏中,对于不知道如何作图的儿童,教师给予绘画方面的帮助。

2.3教师用语言鼓励幼儿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采用开放式策略进行游戏,把游戏的自由交给幼儿,让幼儿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进行自由探索。比如说在幼儿进行折叠纸飞机的游戏时候,如果幼儿进行到某一个步骤时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则此时教师不需要立即加入其中对其指导,可以让幼儿主动找旁边的儿童求教,一旁的儿童对幼儿指导。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之间的沟通能力,使其在将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游刃有余。同时,这样幼儿间的相互指导能很好地加深幼儿之间的友谊,让幼儿能在下一步的游戏中获得更多乐趣。此外,能培养幼儿间互相帮助的良好品格。

例如小朋友之间在科学探索区进行浇花游戏时候,如果某位小朋友不小心浇了过多的水让水满溢到地板上,此时幼师不要批评他,而是对他说:“小朋友,你看旁边那位小朋友浇水真认真,不多不少,水一点都没有洒到地板上,如果洒到地板上拿拖把拖干净了就比他还棒。”这样,小朋友就能在开心的游戏过程中主动拿拖把拖地,拖完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表扬。这样做不仅不会伤害小朋友游戏时的自尊心,还能增加小朋友的游戏乐趣。

再如在进行“厨房宝贝”这一游戏时候,小朋友们坐下来后,教师就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刚才都做了黄瓜这一道菜,请问小朋友是如何切开黄瓜的呢?”这时候小朋友就会说自己的方法,小朋友们相互讨论方法的时候教师进行指引,在经过小朋友们的激烈讨论后,教师选出一种最合适的方法,让小朋友们互相学习,最终小朋友们得出一致意见,选出最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步骤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能让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得到加深。另外,通过互相鼓励的方式,能让被选的小朋友自尊心得到提高,让其在今后的游戏当中更加勇于表现自己。幼儿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也锻炼了学习他人优点的品质。

3.结语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时,幼儿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觉、主动地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尊重等优秀品质,激发幼儿潜能。

参考文献:

[1]李青.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20.

[2]叶明芳.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02:70-72.

创编大班数学游戏的策略 篇4

一、借助传统游戏创编数学游戏

我们以幼儿熟悉的传统游戏为基础创编数学游戏。 由于幼儿熟知这些传统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很快能熟练玩这些数学游戏了。

1.来源于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 我们创编了许多源自传统体育游戏的数学游戏。 如“和时间赛跑”, 该游戏是由体育游戏“丢手帕”改编的,目标是帮助幼儿掌握昨天、今天、明天和一个星期中每天的顺序等时间概念。 玩法是每位幼儿都佩戴了星期×挂牌,教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发令,当鼓停时花传到谁手中谁就说: “我的昨天 (或今天 、明天 )快快跑 ”,此时佩戴的星期× 挂牌正好是“昨天”(或今天、明天)的幼儿,就得逃跑, 以免被发口令者抓住。 又如我们将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改编为同名的数学游戏,其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玩法是每位幼儿分别戴上1~9的数字胸饰,每次玩时,老狼先说出一个数,如10,游戏中当老狼说“10点钟,天黑了”,那么小羊就得去找与自己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朋友,找对了朋友就可以避开狼的抓捕,找错或没找到就要被狼抓。

2.来源于益智游戏

我们创编的许多数学游戏是来自益智类游戏,如改编于同名纸牌游戏的数学游戏“抽乌龟”,其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玩法是取出一副牌中所有1到9的纸牌和大王,均分给两个玩者。 两个玩者先商定一个数,如10,玩者先将自己手中合起来是10的两张牌拿出来放在一旁, 然后开始轮流抽对方的一张牌, 如果抽到的牌能和自己手中的一张牌组成10, 就把这两张牌放到一旁,谁先没牌就是赢家。 又如数学游戏“碰碰乐”,它是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创编的,其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图形组合的规律。 玩法是两个玩者各持有若干块小三角形,一人发出一次指令:碰一碰, 碰一碰,两个三角碰一碰,你碰我,我碰你,碰完以后变成×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谁先用手中的三角形拼成指令要求的图形, 就把用过的三角形放置一旁,谁的三角形先没了谁就赢。

二、巧妙制订数学游戏的规则

数学游戏是规则游戏,规则是游戏的重要成分,保证游戏得以顺利地完成。 经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种制订数学游戏规则的方法。

1.借壳巧用———游戏前制订规则

对来源于传统游戏的数学游戏,考虑到幼儿十分熟悉前者的游戏规则, 可以采用借壳巧用的方法,即套用原来游戏的规则,并根据数学游戏的内容对原有规则进行修改。 如数学游戏“和时间赛跑”的规则,就是套用和组合了传统游戏“击鼓传花”和“丢手绢”的游戏规则,游戏开始部分的规则是用鼓声来制约传花时间,游戏基本部分的规则是鼓声停止时手上有花者为发令者(原有规则是持花者是表演者),同时又是追者,而挂有相匹配星期牌的人为逃者(原有规则是投放手帕者)。

2.对症下药———游戏中深化规则

制订的数学游戏规则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可以根据游戏中出现的情况而增设新的规则,即对症下药。 游戏中需要增设新规则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规则增设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如数学游戏 “抽乌龟”,有一次两位幼儿始终分不出胜负 ,因为其中一玩者手中剩下了“乌龟”(即大王)和纸牌4,而另一玩者剩下的是纸牌7。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组织孩子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了原因:4和7无法组成10,这说明前面玩的时候肯定有人犯错。 为此,孩子们制订了新规则:将每次组成10的两张纸牌整齐地放在自己身边。 这样,游戏中是否有错误,犯错者是谁,错在何处就一目了然了。

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 篇5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活动中,幼儿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通过讨论,幼儿得出青蛙只是产卵并不孵卵的结论,还想出在纸条上点黑点拴在腰上表演青蛙产卵过程的办法。

另外,教师可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记录幼儿的讨论情况,随后,再共同分享记录结果。如老师把幼儿编的《挖洞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读给幼儿听,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记录幼儿下次活动所需材料、分工、方法等建议,则使幼儿理解大家的主意可以汇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三、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当教师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挖洞的故事》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来做洞的纸箱,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的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幼儿仍提出要用纸箱做洞,只是纸箱不能乱割,否则就站不住,没法用了。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四、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指导措施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应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

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反馈时,教师的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你们的洞做得真好,可小动物住在哪里呢?”这样的提问引发出幼儿建造小动物的家的行为。而“××觉得一个人做不完那么大的洞,怎么办?”则使幼儿产生了合作的要求,他们把各自的作品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道具。◆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杨杨用细纸条做洞,老师没有急于评价她的作品,而是引导她假装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感觉一下,结果她自己发现了洞太窄的问题,改用宽纸重新做。假如她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直接认识这种空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修改作品。◆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

大班区域游戏组织的策略 篇6

区角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但一个成功区角游戏的开展往往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幼儿在游戏时的常规,这就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如何使孩子们在进行区角的选择时安静有序,在游戏时勇于探索和表达,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区角游戏进行了组织和研究,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策略。

1.环境的渗透

(1)在环境中渗透与区角相关的知识。

环境与区角的关系很密切,比如在美工区可以展示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丰富幼儿对美术形式的认识,幼儿参照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创作;在科学区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表征有关电的发明,电的运用、用电安全等知识,为探究电的秘密做好铺垫。

(2)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如制定区角规则,先选标志、安静有序、不能争抢、人数满了就不能进、不可中途换区等;与老师一起表征玩具的玩法,比如科学区空气的秘密玩法;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征遇到困难怎样做,提示同伴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2.材料的投放

投放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1)投放有一定难度的玩具。

有些玩具放进活动区后乏人问津,或者幼儿玩几下就不玩了,引不起继续探索的兴趣,比如气流的冲力玩具,幼儿拍两下就不玩了。所以在投放玩具材料时要选择有可玩性,难度适宜有一定的挑战性的玩具,比如电子积木,电子积木开始大家都不会玩,偶有一个小朋友使灯泡亮了,大家兴奋异常,更引起了探索的欲望,而渐渐的又可以让风轮转起来,甚至可以同时有声有光,全班幼儿都想来试一试,这种玩具就是有兴趣有可玩性的玩具。

(2)投放可有多种玩法的玩具。

比如在投放摩擦起电玩具时,开始幼儿玩几下就腻了,因为很容易就吸起纸屑,但加入吸管转动后有了难度,不是每次都能使吸管转动,有了失败就有了挑战性,幼儿就爱去尝试寻找成功。

比如美工区的制作青花瓷盘玩具,我们投放了画笔,又投放了线和扣子,幼儿可以用比绘画线条装饰盘子,也可以粘贴线和扣子装饰青花瓷盘子,还可以先画再根据画的纹路用线进行装饰。

(3)投放的玩具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

幼儿是很容易被挫败的,他们需要鼓励,一直都不成功就失去了耐性,比如我在投放“乌鸦喝水”时,投放了一双筷子,想法很好想与生活目标相结合练习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但筷子夹起光滑的磁珠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个小朋友半天夹不起来,最后竟用手抓,这既失去了玩具的意义,又是幼儿不耐烦,没有成功感的获得,下次他怎么也不愿选这个玩具了,于是我把筷子改成夹子,同样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又能让他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了解乌鸦喝水的原理,这次是玩具本来的目的。

3.教师的指导

(1)提前与幼儿一起做计划,使幼儿有目的性的选择区角。

1)利用加餐和区角之间的过度时间请幼儿自主选择区角并插好标志。

2)教师与幼儿提前交流,提前了解幼儿选择玩具的意向;如有多个幼儿选择同一区的同一玩具,教师及时调控,以便发生争抢和矛盾。

3)制定规则,用“轻轻地……慢慢的……”提示幼儿,幼儿在进入区角时怕选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容易发生慌乱和争抢,因为提前做好计划,我们可以提示幼儿:大家都有自己的区角和玩具,没有人会因为跑得快而得到更多的玩具,也不会因为谁走得慢就得不到你选的玩具,所以即使慢慢的也同样可以如愿以偿,孩子们心里“吃了定心丸”,自然就会“慢慢地……轻轻地……”

(2)教师分工合作。

1)一位教师负责主要组织,另一位老师配合,对于不同的区角可分工有重点的指导。

2)主讲老师统筹观察指导,另一位老师在巡回观察中拍下每一个区角幼儿的成果以便于幼儿欣赏和讲评。

(3)教师导入与讲评时要前后呼应。

大班幼儿在导入时可从合作、坚持性、遇到困难勇于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等意志品质方面入手,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探究能力。如可用这样的引导语“你今天要去哪个区游戏?有什么计划?希望和谁合作?”同时要引导幼儿有计划性和延续性“你上次的计划完成了吗?为什么没完成?遇到什么困难了?这次你将怎样完成计划?”

在讲评时,也要呼应导入,如“今天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怎样完成的?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4)用幻灯片循环播放的方式引导幼儿全面了解同伴的游戏状态。

在收玩具时,我们引导社会区幼儿先收玩具,腾出一定的空间引导先收完的幼儿搬椅子做成一排,把每个区的照片做成幻灯片循环播放,让幼儿了解其他区小朋友的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快速安静下来。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 篇7

1. 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游戏, 组织游戏有条不紊

教师在准备教学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 不能只是追求形式, 纯粹为玩而玩。在游戏开展之前, 针对游戏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等,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说明, 为了避免小学生间为了争强好胜发生冲突,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让他们愉快地完成游戏,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第一, 比赛第二。

2. 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游戏, 短小适量

在教学游戏的设置和选择上,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不仅只是活跃课堂气氛, 让他们开心、高兴, 而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对游戏难度的把握上, 教师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差的一些同学, 在游戏中教师可适当地提示, 让他们能通过游戏得到启发。游戏教学的参与性体现在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争着承担游戏中的每一个角色, 另外, 只有使游戏恰到好处, 才能使课堂有起有伏, 重点难点环环相扣, 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3. 教学游戏中教师要及时鼓励,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年纪偏小, 自制能力差, 如果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学生就会不服气,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这样教学就很难正常开展下去。因此, 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对学生做游戏的评价要恰当。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可以给予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 并且要真诚的表扬, 哪怕只是简单的“做得很棒”, 也会让学生处于兴奋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好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中的游戏选择

1. 操练性游戏

第一, 快速操练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用在课前, 是为了让学生快速地回忆单词、复习旧知。如教师对一个组第一个学生报一个数接着这个数字说下一个数, 第二个学生再接着说下一个数, 如one, two, three, … (当然也可以倒过来) , 直到小组的最后一个学生。看这个小组的学生有否说错, 全对的组获胜。此游戏既适合复习、巩固所学的数词, 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对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大有好处。

第二, 反复操练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用在新学完一组单词后, 要通过反复操练来巩固新知。如教师拿出若干张单词卡片, 让学生朗读两三张后拿掉卡片, 然后分别从各小组中抽一位学生说出卡片上的单词, 每说出一个得一分, 在规定的人数和次数内累计说出最多者为获胜组。通过此游戏, 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的读音和培养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

2. 激趣性游戏

这类游戏一般为引出新知而设, 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如在学习家庭成员名称的时候, 教师前一天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全家福的照片, 让学生试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又如在教学动物或者植物的时候, 教师事先从网上拷贝大量动植物的图片和动物的声音, 做好课件, 通过多媒体实现大屏幕投影, 设计一些情境, 对屏幕上出现的动植物, 让学生说出动植物的单词, 还可以播放动物的声音, 让学生猜是哪种动物。 (如cat) 学生猜到了, 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只猫。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小学生接受,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也丰富了想象, 培养了创造力。

3. 拓展性游戏

这类游戏一般用学习新课后, 可以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贯穿起来, 巩固复习。如教师首先把学生按组分开, 每组每次派一人参加比赛, 教师首先说一个单词, 比如:apple, 各组第一名选手由这个单词的结尾字母e作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进行接龙;之后的选手依次接下去, 单词不能重复, 写出单词多的小组获胜。如apple—eat—tea—ask—kill—letter—real—last—too—only—yes—sorry…, 这种游戏有益于学生复习单词,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及分析证明, 在英语游戏教学中, 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出发, 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 积极探索并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游戏教学法, 有效组织课堂, 正确引导学生,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探索,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英语。

摘要: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枯燥的,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想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通过研究表明,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 通过一些有趣、新颖的游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游戏教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韦利娜.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

[2]折彦.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应用[J].校园英语, 2014 (16)

[3]韩娜.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J].软件 (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 2013 (8)

[4]储静.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J].新课程 (下旬) , 2013 (11)

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 篇8

一、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现状

“网络游戏”是“电子游戏”的一种, 也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在线游戏”, 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娱乐方式。它是以互联网为依托, 通过网络连接, 实现多人同时参与的电子游戏,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的目的。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络游戏市场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截止到2008年, 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约为30.4亿美元, 约占全球网络游戏市场总收入的27.1%, 比2007年高出5%, 网络游戏用户人数逼近6, 000万人。

二、网络游戏的营销策略

1、植入式网络游戏广告。

植入式网络游戏广告是指营销主依托于游戏本身娱乐性带来的黏性和互动性, 结合游戏产品文化背景和内容的独特性, 把企业的广告意图转化为游戏中相应的游戏道具、场景或者任务等表现组合形式。它是企业以网络游戏为媒介进行企业产品或服务宣传展示的主要途径。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 产品或服务成为网络游戏中的道具或场景。把公司产品或服务变成游戏中的道具或场景是植入式网络游戏广告的主要做法之一。即让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可以使用虚拟的现实产品, 或在游戏里可以看到现实的公司商店与广告牌; (2) 在游戏其他外在环节植入广告。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开启画面、登陆画面、结束画面等虚拟游戏世界之外植入广告信息, 或给游戏服务器或游戏内区域冠名, 这种做法的优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是游戏的开启和结束画面一般布满整个电脑显示屏, 发布的广告信息比较直接、清晰。但同时由于广告时间过长会引起游戏者的反感, 所以广告时间通常十分有限, 对广告画面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公司产品广告画面设计必须精美、简法、有创意, 力求游戏者在匆匆一瞥中理解广告所表达的含意。

2、线上与线下整合营销。

线上与线下整合营销是一种更有效的组合营销方式,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 网络游戏中物品兑换现实产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新颖、趣味性强、互动性强, 迎合了年轻群体追求新鲜的喜好, 非常受游戏者的欢迎;缺点是忽略了部分客户。 (2) 购买产品获得虚拟物品该策略是对上面策略的逆向运用。即用户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后可以得到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这种策略方法被企业运用的较多。优点是:虚拟物品是商品的增值产品, 是产品促销的一个亮点, 购买实际产品是整个过程的前提基础, 企业营销中可以得到实际的销量增长;缺点就是促销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稍弱, 对用户影响度不深。 (3) 根据产品定制不同形式的网络游戏。这种策略不同于前两者的是:产品是基础, 产品衍生出游戏, 游戏是一般以产品为核心展开进行的。

3、利用网络游戏深度线上营销。

这种营销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对网络游戏作为营销渠道的深度挖掘。对企业来说方法更新颖、更具创造性, 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完成产品的销售或者间接取得目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关注, 引发其购买兴趣, 影响其购买行为, 达到企业市场营销的目的。

4、以网络游戏为卖点复合营销。

企业以网络游戏用户对游戏的喜爱为出发点, 开发生产出可以满足网络游戏用户爱好需求的产品并进行线上与线下复合营销的活动。这种营销方式的优点就是产品与游戏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可以让用户对游戏的热爱转移到对企业产品及品牌的喜爱上, 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增加了产品销售。

三、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

1、增强产品生命周期意识。

网络游戏产品的重中之重在于游戏玩家的感知, 如果玩家对游戏感到乏味或者厌倦, 产生审美疲劳, 那么这款游戏就此便会终结, 加上其他游戏产品的快速发展, 种类日益繁多, 导致玩家极易流失。因此, 任何一款游戏都会有“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发展过程, 如能够针对一款游戏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文化营销。

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人, 一方面在于其能带给人精神感知的满足, 另一方面也由于游戏本身的文化底蕴。如果游戏运营商能够注重游戏文化品牌的建设, 注重文化营销, 在游戏制作精良、画面优美基础上, 融入了传统文化, 以及奇幻色彩和英雄神话色彩, 无疑是对玩家的一种巨大吸引力。

3、积极拓展营销渠道。

目前的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格局已经不能允许游戏运营商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游戏本身所带来的市场了, 必须积极开拓游戏相关的市场。发展游戏内置广告市场 (IGA) , 这是网络游戏市场可以开拓的隐性营销新手段, 可以为游戏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著名的例子如《魔兽世界》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雀巢与《赤壁》的联姻, 等等。只有将以游戏为核心, 积极地拓展销售渠道, 将眼光基于跨市场的角度, 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 网络游戏运营商们才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声扬.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分析[M].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刘晓巍.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权[M].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幼儿园自主游戏指导策略 篇9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策略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幼儿教育家福录贝尔热情地赞美儿童的游戏, 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儿童心灵最美好的花朵, 他把游戏当作发展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我们教师更要允许幼儿自由地、尽情地游戏, 不要去干涉和禁止他们。怎样组织引导好幼儿的自主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这又是我们近年来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进而不断改进的问题。

如果说, 游戏对成年人仅仅是工作之余的“消遣”或“娱乐”, 那么, 游戏对幼儿来说, 就是他们的生活, 是幸福快乐的童年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他们遵循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为了使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得到解决、能力也得到提高, 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 在游戏中健康地成长, 教师就必须迎合幼儿的需要, 正确指导幼儿游戏。

自主游戏的组织引导一般包括:游戏前的准备、计划;游戏中的观察、指导;游戏后的评价等, 我们可从中分别努力。

一、游戏前的准备与计划

游戏前的准备包括游戏材料的准备、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在游戏材料的准备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周围的生活资源, 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比如, 我们幼儿园的底楼走廊开辟了民俗街, 里面陈列了很多小朋友平时看不见的物品, 自由活动时小朋友经常会聚集在那里讨论, 于是我们老师就制作了小旗、喇叭, 开了“娃娃旅行社”, 请小朋友来当“导游”, 向“旅客们”介绍那些物品。在开展这个游戏的同时小朋友既学会了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又了解了我们地方上的一些民俗物品。再者, 我们教师还可充分利用一种便利的资源———孩子的手工制作。如美工活动中制作的一些作品, 我们顺手便可以开设一个新的游戏区, 提供孩子自己制作的工艺品, 既丰富了游戏区域的种类, 又减轻了教师制作游戏材料的辛苦, 还增加了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自主游戏是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 生活经验越丰富, 孩子的角色也更逼真, 情景更丰富。再如, 幼儿都有过打车的经历, 在平时打车的过程中, 幼儿了解了打车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我们班开设的出租车游戏中, 幼儿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乐此不彼地“奔波”在“马路”上。

二、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

首先, 自主游戏中观察孩子游戏从而分析孩子的游戏, 也是组织引导好游戏的重要部分, 只有仔细观察, 教师才能积极引导, 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一般说来, 幼儿只有在自己做主的活动圈子里, 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 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如果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活动的控制, 那活动就不是他们自己的活动了, 幼儿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更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玩的方法怎样?和其他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怎样?服务态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须观察分析的。

其次, 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如何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如: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游戏区里生意很“火爆”, 而有的游戏区里却非常的冷清, 服务员也是无精打采的。我们可以让幼儿来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 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自己的生意会不好呢?该想一种什么方法来吸引顾客呢?”这样在下一次游戏时, 有的游戏区推出了“大减价”的广告, 有的游戏区推出了“买一送一”的广告, 更有的游戏区响起了好听的吆喝声“好吃呀, 非常好吃的×××, 快来买呀”, 幼儿自己为自己的区角创编的广告设想, 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又给游戏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再次, 教师在游戏中应指导幼儿如何扮演角色。在新开设的游戏区, 教师应先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 在游戏过程中适时的介入, 经常以角色的身份去提醒他们, 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进入角色。

三、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吸引幼儿下次游戏的重要部分, 可有时教师在游戏评价时经常“表扬少批评多”。试想, 如果我们在做了一件事情后得到的是别人的批评, 那我们在下一次是否还会去做?幼儿当然也会如此。我个人认为, 教师在做游戏评价时应多发现幼儿好的地方, 多表扬幼儿有进步的地方, 然后再适时提出下一次游戏时老师对他们的期望。相信, 幼儿在下次游戏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班在开展游戏时, 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给每个区角放置了一本“账本”, 让幼儿记录每天的营业额, 并聘请两名小朋友做“保安”, 负责管理整个“市场”, 如发现“不良现象”就记录下来, 到游戏结束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营业额和保安的记录来评选“十佳单位”, 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会使出各种本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无所事事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鲁迅先生曾说过,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的确,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是最适合于幼儿, 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 而自主游戏又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总之, 只有建立在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前提下, 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让游戏回归孩子纯真的童年。

参考文献

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研究 篇10

一、借助互联网以及生活实际搜集有效的教育游戏,为篮球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教育的支持,市内大多数小学都完成了现代化教学工具的配备工作,这给教师备课与教学材料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小学篮球教学与课堂游戏的结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篮球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其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往往又需要借助适宜的游戏来开展。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当借助现阶段小学内已有的现代化设备,以网络资源和生活游戏素材来为小学篮球教学选择最为合适的游戏,进而保障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实际的网络资源搜集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进行篮球游戏的选择。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与其他学校同行的网络平台交流来吸取他人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而借鉴经验丰富的教师所选择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己课程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搜索小学群体游戏,并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课程所需的游戏内容。第三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平台上相关的学习视频,来进行游戏的改编和调整,进而将网络中的资源进行“本土化”处理,来为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最佳的保障。

二、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时间并组织学生游戏,以趣味教学的方式强化篮球教学的效果

在备课内容的有效整理以及游戏的合理选择前提下,小学体育教师就应当积极地利用好自己准备的教学资源来开展一次实际的篮球教学课。这一过程中,课堂游戏与篮球教学的实际运用,以及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游戏的调整,对于篮球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好课程教学的时间,并组织学生进行适度的游戏,进而以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保障篮球教学课堂能够合理地开展起来。

例如,在传球技巧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传球接力的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队,每队成员再分成两个小组分散两边,比赛以每一个成员传球接力形式进行,率先完成的队伍获胜。这种比赛一方面具备群体性,可以使得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来。另一方面,这种简单化又安全的游戏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参与,进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三、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游戏锻炼篮球技能,提升游戏运用的针对性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对于学习的认知还比较幼稚,但是其自身的创意与想法非常值得借鉴。因此,在课堂游戏与篮球教学结合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或者自主创造的机会,在整个篮球运动技巧教学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的需求,自主选择或者创造某一游戏来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游戏的开展有了更强的针对性,篮球教学的开展与巩固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四、以篮球竞技游戏总结课程实际教学,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

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保持也需要课程的综合巩固来进行,而体育课程又不同于小学传统教学课程,因此体育教师要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巩固策略做相关的探究。篮球教学完成后,体育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组织一次篮球竞技比赛游戏,让班级的学生自主地组成若干个队伍,轮流进行竞技比赛,进而角逐出获胜队伍,并给予考试成绩的加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篮球技能得到了最为有效的保障,同时竞技游戏的开展又可以促进学生实际的运用篮球技能,最终使得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效果获得拓展,使整个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各种游戏的运用下不断地获得提升与拓展。

五、结束语

数学游戏:玩的是策略 篇11

许多家长都知道数学对孩子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可是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的是,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孩子知道什么,而是怎么知道。

下面我们给出了一组数学游戏,这些游戏能够检验孩子在数学操作领域中的表现,但培养聪明宝贝的要点却在于您智慧的引导策略。记住,给孩子玩这些游戏的目的和关键不是他一个一个掌握了这些游戏内容,而是他如何掌握,即是否有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策略;当他遇到困境的时候,您是否又能够巧妙地指引他的学习策略。

目的:

让孩子感受物体形状、大小、方位、数序、数列等特性,提升视、听、动的感知水平。

准备:

1.各种类型(颜色、形状、大小、厚薄、洞孔数不一样)的纽扣若干,手帕一条。

2.游戏前给孩子边介绍边演示红色、蓝色、大小、厚薄或高矮、洞数不同的纽扣。

2岁~3岁玩法

1.请宝宝拿一只纽扣放在桌上。指令可以由一个条件变为两个条件,以增加游戏难度,如:“请你拿一只黄色的大纽扣放在桌上。”

2.请宝宝用手帕把纽扣盖起来,然后,把手伸到手帕底下,摸出一只小纽扣。提示宝宝:“注意不要用眼睛看哦!”

3.请宝宝用一只手拿一只纽扣,然后移到另一只手上。

4.请宝宝用一只手从手帕底下一次拿出两只纽扣,放到面前比一比,哪只纽扣的洞多,哪只纽扣的洞少。

5.请宝宝先将一只纽扣放在桌上,然后再一只一只拿纽扣垒到上面,整齐堆垒三只以上。提示宝宝不要特意挑颜色。

策略提示:

由于两三岁的孩子对大小的概念或按物从大到小垒高稳定的规律还不甚清晰,开始垒高往往是随意性的,因此常会发生垒高失败的现象。家长不必着急,给孩子多次反复练习的机会。如果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有为难退却的情绪,家长可适当帮助,协助孩子共同完成。

3岁~4岁玩法

1.提示孩子:“一只大纽扣后面摆两只小纽扣,我们叫它一组。”然后要求孩子像这样摆出三组来。提示孩子不要特意挑颜色。

2.要求孩子:“请你用手帕把纽扣盖起来,先摸出两只小圆的纽扣,然后摸出一只大圆的纽扣。”注意观察孩子按指令执行的顺序。如果顺序颠倒,家长可以再重复一遍要求,注意观察孩子听觉的敏锐性。

3.请孩子把红色的大纽扣都拿出来,并点一下是几只。

4.请孩子拿出所有的有两个洞眼的纽扣。指令可以增加难度,如:请孩子把所有的两个洞眼的蓝色纽扣拿出来。

5.请孩子任意拿出三只纽扣,并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6.提供纽扣若干,让孩子自由组合拼搭。

策略提示: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在对细小物观察的敏感期,就是一只纽扣她都能摆弄好久。对用纽扣拼搭物体更是乐此不疲。

孩子的操作或许没有体现出一定的规则性和完整性,但家长千万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该在孩子完成一种拼搭时,引导孩子说出拼搭的是什么。只要孩子能够说出缘由,我们都应当接受。活动中,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合作拼搭一些新颖的形状,再次引发孩子操作的兴趣,并让孩子感受一些不同的操作方法。

4岁~5岁玩法

1.出示厚薄两种纽扣,请孩子把所有纽扣分两部分摆开,一边是厚纽扣,一边是薄纽扣。

2.请孩子拿出比5只纽扣还多一只的纽扣来,并数一数是几只?所要取的纽扣数量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接受能力而定。

3.要求孩子把纽扣分为两部分,向孩子提问:“除厚的在一边,薄的在一边外,还有什么分成两部分的办法?”

4.出示大小、厚薄或颜色不同的两种纽扣,然后向孩子提出要求:“现在要把纽扣分为两部分可以怎么分。”然后要求孩子对每一部分再按大小分开。

5.提出要求:“请拿出6只纽扣,随意排成一行,然后依次看这行纽扣,拍桌子或拍手。对大纽扣拍桌子,对小纽扣拍手。”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动作操作的;隹确性。待孩子动作准确、熟练后,可要求孩子注意动作节奏,提高动作节奏的稳定性。

6.请孩子任意拿3只纽扣,分别用手帕盖起来,延迟数分钟后,请孩子说出每块手帕下藏的是什么纽扣。延迟的时间长短可变化,期间可用其他活动填辅,训练孩子记忆的持续性。

策略提示:

为了提高孩子操作的兴趣,我们可以将操作难度逐步提升。

1.在孩子盖好纽扣之前,提示她说出纽扣的大小、颜色,并帮助孩子记住纽扣形状,明确记忆的目标;在纽扣放置好后,就让孩子说出纽扣的形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2.当孩子产生游戏的兴趣后,再逐渐增加操作难度,如放置的纽扣个数逐渐增多,由放一个纽扣过渡到两个、三个等。放好后,做一些聊天、取物等干扰活动,间隔时间可根据孩子能力由短到长,逐步提升孩子记忆的能力。

3.游戏可以分多次练习,每次以不让孩子感觉到记忆压力为限。

5岁~6岁玩法

1.请孩子根据颜色、洞眼等特征进行分组,并回答出分几组。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具备灵活多样的分类策略。

2.任意拿出两只纽扣,请孩子逐一命名,如:“红的两眼的大的厚纽扣”。注意观察孩子命名的多维性。

3.将纽扣放入口袋中,听指令拿出相应纽扣来,比如拿出两洞孔厚的小纽扣。指令可以变化。

4.十六只纽扣排列成正方形,让孩子在一分钟内找齐相似的纽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相似的角度可多样化,比如厚薄、大小等)

策略提示:

1.为孩子准备的纽扣是此游戏的要点,开始时,提供给孩子操作的纽扣样式可简单一些,比如只局限于二维的变化,这样降低了目标难度,便于孩子找出共同点。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游戏式教学模式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 小学课堂的教学处于一个比较疲软的状态, 本来英语在小学开设就给学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 这就导致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制订小学英语教学模式首先要关注小学生本身,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外界认识的阶段, 所以他对于感兴趣的事才会去做,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穿插游戏化的模式,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活跃课堂, 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充满兴趣。所以游戏化教学模式是适合于当下小学英语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游戏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办法

游戏化教学模式有很多特点, 具体来说, 可以有情感性、知识性、人文性、方法性、整合性等, 所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而且要将英语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当中去。游戏式教学模式是有它的原则性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而且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 让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原则性有全体性原则, 这就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另外, 还有情感性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再如创造性原则,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的变通, 让课堂更有意味。还有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不断地启发, 让学生思想可以活跃起来等等。游戏式教学模式的创立必定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福音。

三、游戏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及效果

游戏式教学模式对于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 紧贴教材进行游戏化设置。比如, 在学习26个英文字母时, 我们在教授完所有的字母后要加强学生对于字母顺序的记忆,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记忆, 比如用打地鼠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忆, 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后可以敲击相应的字母, 我们还可以运用儿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记忆等等。

在游戏化教学中, 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排小品, 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去演,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力。

总之, 小学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模式化下的一个有利尝试, 我们要不断推进这种模式的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意识还不够, 教师的教授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出一个比较相适应于现行教育的方式, 让学生很好地学习。其实, 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是因素来自教学方式, 一个没有创新的教育模式, 教学质量不可能高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游戏式教学方式就是一个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模式,情感性,兴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下一篇:品牌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