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近义词

2024-07-02

深邃的近义词(共8篇)

深邃的近义词 篇1

一、【近义词】

高深、深奥、艰深

二、【基本解释】

◎ 深邃 shēnsuì

(1) [deep]∶深的;幽深

深邃的山谷

深邃的夜空,星汉灿烂。——《探索星空奥密的年轻人》

(2) [profound]∶深奥的

寓意深邃

三、【英文翻译】

1.(上下或里外距离大) deep

四、【短语造句】

1. 他的个性是非常深邃的。

2. 他眼睛中有着深邃的目光,这是我最注意的。

3. 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4.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对邪恶最深邃而成熟的想象。

5.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6. 我们在树林里逛了两个多小时,直至到达一条深邃的小溪。

7. 那双美丽的、深邃的眼睛是非常聪明的,不易被人愚弄的。

8. 尤蒂丝用她那双深邃的蓝眼睛盯着朋友那张坦率、诚挚的面孔。

9. 拉尔夫生动的蓝眼睛有着深邃的目光,而卢克眼睛闪烁着不定的热情。

10. 思想再深邃,也不能完全摆脱。霍桑在《玉石雕像》里谈到罗马的建筑。

五、【详细解释】

(1).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的距离大。《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三国 魏 卞兰 《许昌宫赋》:“同一宇之深邃,致寒暑于阴阳。” 唐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诗:“下可容百人,墻隅亦深邃。”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晾鹰台》:“臺东三塚相望,西北有岗隆起,古洞深邃。” 徐迟 《汉水桥头》:“ 汉水 宽阔而深邃。”

(2).幽深。《旧五代史·晋书·张筠传》:“及罢归之后,第宅宏敞,花竹深邃,声乐饮饍,恣其所欲。”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深邃之所,有水殿一,游幸之所不到。” 丁玲 《三日杂记》:“我猜想在那看不见底的,黑洞的,深邃的林子里,该不知藏有多少种会使我吃惊的野兽。”

(3).精深;深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孙兰 , 江都 人,工书画,精於天文,诗学深邃。” 吴沃尧 《历史小说总序》:“文字深邃,不有笺註,苟非通才,遽难句读。”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在深邃的数学领域里,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4).深沉。 秦牧 《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 朱老总 浓眉广额,脸上,特别是嘴角皱纹很深,目光冷静深邃,显得安详而又机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

更多热门文章:

1.深奥反义词

2.假公济私的近义词

3.笑里藏刀的近义词有哪些

4.惨无天日的近义词是什么

5.昏暗的近义词

6.不足为训的近义词

7.障碍的近义词是什么

8.联想的近义词

9.裸露的近义词

10.恳求的近义词

亘古的深邃 篇2

西方人最初认识和研究《周易》是由带科学成分的自然哲学开始的。他们认识到,《周易》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中的主流文化,也影响着一切亚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等。在当今国际上,《周易》研究中较具特色的便是“管理易”盛行,认为《周易》本身就是一部讲管理哲学的书。设在美国的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教授是倡导“管理易”的带头人,他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构思》一书中指出:“《易经》可成为中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这是从两个意义上讲的。(1)《易经》哲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起源,是共同文化思想的源泉。(2)中国古代哲学,一是讲整体化,二是定位化,三是应变,四是创新。创新构成新整体,这个过程就是生生不息,这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思维方法。”“管理易”风行理由在于,《周易》虽本质上是哲学的,但在功用上实际是为管理者“治道”之用,“治道”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之道”。

《周易》整体观与企业组织系统论

《周易》的整体观是人类早期观察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其表现为,①把客观事物大到宇宙小到个别事物都看作是一个充满联系不断变易的整体,且作为整体的客观事物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并用阴,阳两个高度抽象的符号特指整体中的部分。②揭示了大大小小客观事物的不同结构图式如太极结构图式、单卦结构图式等。③用独特的语言揭示了作为整体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变易运动模式,以说明事物变易运动的规律。这种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视点虽尚属朦胧,但在基本点上与现代系统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只有部分的整体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完整的整体不仅有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果没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个整体就不能成其为整体,充其量只是一盘各不相干的散沙。《周易》整体观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看到了事物是由不同的部分结构而成的,而且看到了并且通过设卦取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矛盾运动变化关系。易的意义就是变化,变易是它的基本含义。《周易》一书之所以以“易”命名,就是古代贤哲看到了客观世界不断运动变化、不断生生息息,进而希望通过《周易》揭示这种变易的规律。”易“实质上是《周易》的一面旗帜,是《周易》一书的根本思想所在。《系辞传》日,”天地变化,圣人效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肯定了自然的变易,还需要用一定的方式揭示变易的规律。在这方面,《周易》显示了高度的智慧。从《周易》整体观的体系完整性、系统性和具体认识的可操作性看,它与现代系统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周易》整体观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观。它在把事物看作是一个整体,不是混沌的整体,而是可分的整体:不是各部分互不关联的整体,而是存在相互作用复杂关系的整体,是各部分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作用结构而成的整体。这一整体,有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它独特的结构图式和运动模式。为此有些学者认为,它就是我国古代的系统论。

乾坤并建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在《周易内传》卷一说:“《周易》之书,乾坤并建为首,《易》之本也。”乾坤并建最大的特点是强调阴与阳、柔与刚的统一与和谐,而不是对立与斗争。按照乾坤并建的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阴阳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有两个一是上下关系:二是内外关系。上下关系,也就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系统最主要的纵向结构关系。上级为乾为阳,起决策、领导作用,下级为坤为阴,起执行、配合作用。“孤阴不立,独阳不长”,乾坤并建原则要求上下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追求、相互吸引的合理平衡,这个平衡的基础和动力就是双方共同认同的组织目标。内外关系,则是管理系统中最主要的横向结构关系。这里,乾意味着与环境的沟通,向外开拓局面,坤意味着内部秩序的维持,加强对内控制。在运用乾坤并建原则时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向外打开局面必须以对内有效控制为前提,在内部有序的基础上积极捕捉机遇,二是对内控制又必须以能向外打开局面为条件,内部的有序化过程从与环境交流中的无序化过程中吸取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能力。

六位成章《说卦》说“《易》六位而成章。”意思是说,《周易》中的每一卦都是由六爻组合而成,各爻在卦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唯有各不相同的六爻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这就叫六位成章。六位成章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必须有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二是任何一种管理组织只能完成某种特定性质的任务。因此,一个管理系统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机构。总之,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调整,必须服从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具体条件来确定,不能机械地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组织结构的分层、分支,必须有利于组织结构目标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必须有密切的合作,以便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的目标。

各正性命原则 《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它是指充分滿足事物自身的发展要求,使之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正性命的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责、权,利应当明确并且对应,这是浅层次的各正性命:第二,工作内容与个人的价值关怀应当相互联系并且取得一致,这是深层次的各正性命。就浅层次的各正性命而言,责,权、利合理组合,是管理系统六位成章的直接保证。它要求做到两点:一是通过合理授权,明确规定各级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和应当承担的义务。二是建立相应的责任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科学合理的分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责任保证制度必须与利益直接挂钩,体现《系辞下传》所言的:“何以聚人曰财。”就深层次的各正性命而言,满足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为人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这是管理系统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安身立命的关键,就是精神要有所寄托,这就关系到人的终极价值。“各正性命”的思想,就是要求人们深切体会生命的意义所在,然后“进德修业”各得性命之正。上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管理界提出的“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认为一个组织能生存而且成功,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信念的精神力量及信念对全体成员的感合力。这与“各正性命”的思想是相通的。

一爻为主 三国时的易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一卦之体,必由一爻为主,则指明一爻之美,以统一卦之义。”意即全卦意义主要由其中一爻之义决定。一爻为主的原则,从管理学的层次上来讲,就是说,无论多么复杂的组织系统,都必须有一个中心主旨,这就是组织的目标。为了最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企业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组织结构形式。尽管组织结构中的各层级各部门都是组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它们的性质和任务各不相同,因而它们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其中有些环节直接影响到全局的成败,这就是组织结构中的关键,也就是主爻。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集中力量抓住关键环节,执一以驭众,举本以统末,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才能最有效地带动整个企业的合理运行。

简单与深邃美文摘抄 篇3

而经过风雨种种和光阴荏苒,你所选择的,必是简单扼要。一杯茶,一个人,一轮明月。如钱钟书,再大的官员请他去吃饭,他说:“抱歉,我没时间。”他是在尊重时间,不虚度任何一分一秒。

有人谈简单与深邃这个话题,我认为导演侯孝贤谈得最好,他说:“即使拍最简单的东西,让懂的人看得很过瘾,不懂的人也觉得很好看,那就是简单与深邃……”

他拍电影,从来没有先选好剧本,有时候看到某个人,突然有了灵感,于是就拍了某个电影。

有一次,他看到年轻时的伊能静和另外两个男孩儿从某个地方走出来,这三个年轻而叛逆的少年让他立刻产生了艺术冲动,于是拍了《南国再见,南国》——那种密度,那种质感和张力!电影是简单的,也是深邃的;人是简单的。也是深邃的。

年轻的时候,大概总会喜欢一个人。写一些很厚的信,用红笔用蓝笔,信纸是细心挑过的。朱红的印迹,轻轻地放上自己的吻……以为这爱很厚很重。其实是自己最简单的心放在最年轻的风里,慢慢地吹着。是自己与自己的恋爱。爱上爱情这东西,或者爱上了那段时光里的自己而已。

深邃的时候反倒无言。成熟的爱情,一定是中年以后。无言,不表达。但是心里那样明了,是老于世故后的从容与简单。那时的简单,已经是天地清明。属于更为内心的简单,也绝非真正的简单。

我的朋友乔叶说:“在我的意识里,精神生活从来就是慢的、低的、软的,慢得像银杏的生长。因这慢,我们得以饱满和从容,我们得以丰饶和深沉,得以柔韧和慈悲。慢是人性的本质,是心灵的根系,是情感的样态……”

多好呀。简单也是,不是真正的简单,而是力透纸背的那种厚。深邃也是——一个人走在街上,任风吹着;一个人,在生命的河里游着,不知道对面是什么,可是,一定要游过去。也许到了对面才发现。对面的人也想游到彼岸去。

简单是一种老实的意境。不争了,不辩了,安然地过着日子。

深邃更老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深邃起来,褪掉了浮气,渐渐把内心充满,丰盈而踏实。

在翻看黄永玉《比我更老的老头》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静气、大气。没了锐气,只有安静的似水流年的声音。黄永玉和沈从文对话时,沈老先生说:日子过不够……经历过如此惨烈洗礼的人,却说,日子过不够。我欢喜着沈老对生命的喜悦态度,他就在这种态度里,活到八十六岁的高龄。

沈老说:“我只读到小学。”黄永玉也只读到初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宗师,光阴赋于他们简单,如初生婴儿一样。一生都如此。又赋于他们深刻,深邃中透出灵光。

当然是这样。活到一定境界,一定是似是而非。

见到江苏昆曲院周院长,第一面他便说:雪,你很简单。几分钟后又补充一句:简单得非常饱满丰盈。

我引为知己。

深邃的近义词 篇4

一、基础运用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谐》者,志怪者也 .B.置杯焉则胶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我决起而飞 .C [C项,图:图谋,打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25812069】

也无力①则其负大翼.A.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①夫列子御风而行.B. ②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者①未有知其修.C.②乃重修岳阳楼.百里者,宿舂粮①适.D.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志:记载

胶:粘住,意思是搁浅 图:谋取 决:迅速

D [A项,名词,翅膀/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B项,动词,驾驭/动词,抵御;C项,形容词,长/动词,修建;D项,到……去。]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B [A项,正色,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项,无名,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项,春秋,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 [D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70】

A.奚以知其然也 B.之二虫又何知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 [A项,“奚以”即“以奚”,凭什么。B项,“何知”即“知何”,知道什么。C项,“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没有什么东西阻止它。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鹏”。]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25812071】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节选)》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庄子《逍遥游(节选)》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庄子《逍遥游(节选)》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节选)》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逍遥游(节选)》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庄子《逍遥游(节选)》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5)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7)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因此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定自己与外物的区别,辨清光荣与耻辱的界限,如此罢了。(2)列子乘风飞行,达到了轻巧美妙的境界,十五天后方才返回。(3)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不自私,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人不建树功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不追求名利。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导学号:25812072】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君曰:“何哉?奚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

④③

①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好。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

⑥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 ①狸:山猫。②超轶:超越。③藜藋:(lí diào)灰菜。④謦欬(qǐng kài):咳嗽,喉中出声音。⑤芧(xù)栗:橡子。⑥丽谯:高楼。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B.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C.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D.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A [回答此题,要根据虚词标志和句意断句。B项,应在“爱民”后断开,“始也”前不能断开。“爱民/害民之始也”和“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结构相似,都是判断句,可根据虚词标志和句式断句。同理,C项,在“本也”前面不能断开。D项,“则殆不成”的意思是“就会危险而不会成功”,是前文的结果,所以应在“则”前面断开,不能在“殆”后断开。]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武侯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之子,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多次打败各诸侯强国。

B.寡人是古代君主的谦称,这个称号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始皇后皇帝一般都自称朕。

C.“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类农作物之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农业生产。

D.《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C [C项,“社稷”代表国家。] 10.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意在指出宫廷之内缺少必要的娱乐活动。

B.第二段写徐无鬼跟魏武侯的对话,指出当世国君的做法实质上是在害民,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C.“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这段,庄子阐述了无为的观点,宣扬了因任自然的无为政治主张。

D.第二段徐无鬼认为为了道义而停止用兵,是制造战争的祸根。批判了“有为”的思想和“有为”的政治。

A [A项,真正用意是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听到人稀少的脚步声就十分高兴,又何况是兄弟父母的说笑声在他的旁边呢!(关键词:“跫然”“謦欬”分别是“形容脚步声稀少的样子”“‘咳嗽声’,引申为‘言笑’”)(2)你作为大国的君主,使全国的百姓劳累困苦,用以奉养耳目鼻口的私欲,而圣明的人却从不为自己求取分外的东西。(关键词:“独”“以”分别是“独自”“而”)

【参考译文】

徐无鬼通过女商介绍得见魏武侯,武侯慰劳他说:“先生一定是极度困惫了!你苦恼于山林的劳苦,所以才肯来见我。”徐无鬼说:“我是来慰劳你的,你有什么好来慰劳我的呢?你想要满足嗜好和欲望,增长喜好和憎恶,那么性命的实质就要受损伤了;你想要废弃嗜好和欲望,除去喜好和憎恶,耳目就要受困苦了。我要慰劳你,你有什么好慰劳我的呢?”武侯若有所失而不回答。不一会儿,徐无鬼说:“我且告诉你,我会相狗术。下等材质的狗,只是捕兽得食而止的,这是山猫的德行;中等材质的狗,眼睛看得高望得远;上等的材质好像忘掉自己的身体。我的相狗术,又不如我的相马术。我观察马,直的地方与绳墨相符合,弯曲的地方与钩相符合,方的地方与矩相符合,圆的地方与规相符合,这就是国家最好的马,然而还赶不上天下最好的马。天下最好的马有天生的材质,或缓步似有忧虑或奔逸神采奕奕,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像这样的,超越绝尘,不知去向。”武侯很高兴地笑了。徐无鬼出来。女商说:“先生究竟怎样使我的君主这么高兴的呢?我用来使君主高兴的办法是,从近处说向他介绍《诗》《书》《礼》《乐》,从远处说是向他谈论《金板》《六韬》。行事而大有功效的,不计其数,可我的君主过去没有开口微笑过。现在先生用什么对我的君主说教,使我的君主如此高兴呢?”徐无鬼说:“我特意将相狗马之术告诉了他。”女商说:“就是这样吗?”徐无鬼说:“你没听过在越国的流放的人吗?离开祖国不几天,看到所认识的人就高兴;离开祖国十天一个月,看见曾见过的人就喜欢;至于离开祖国一年的人,只要见到像自己国家的人就高兴;不就是离开人越久,思念人也就越深吗?流落到空地的人,灰菜塞满黄鼠狼往来的途径,踉踉跄跄居住在空野,听到人稀少的脚步声就十分高兴,又何况是兄弟父母的说笑声在他的旁边呢!很久了,没有人以真诚的语言在我君主的身旁谈笑了啊!”

深邃的意境 飘逸的仙鹤 篇5

在我国众多的笙独奏曲中,表现鸟儿的曲目,俯拾皆是:胡天泉的《凤凰展翅》《白鸽飞翔》,闫海登的《孔雀开屏》,唐富的《天鹅畅想曲》,高沛的《龙凤呈祥》,张之良的《鹤鸣吟》,雷建功的《饮泉招鹤》以及王厚臣的《春莺啭》等,这些描述珍禽异鸟的笙曲各有特色,曲尽其妙。这些鸟儿曾跟隨着演奏家,先后飞向世界各国,传送着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递着和平与友谊。在这百鸟争鸣的音乐世界里,中国笙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光陆创作并演奏的《飞鹤惊泉》别具一格,不同凡响。

“传说在那遥远的北国/曾居住过一群仙鹤/朝霞里并肩展翅欢舞/晚风中同声引亢高歌/鲜艳的丹顶鹤红火耀眼/洁白的羽毛银光闪烁……”笙独奏曲《飞鹤惊泉》的引子部分,正如歌词所描述的情景。颤指与打指演奏像仙鹤搧起的彩霞;飞指中的连续下行六连音是仙鹤拍着洁白的双翅,泛起的朵朵浪花,快速的音流像飘摇的山风和簌簌的芦苇作响。前奏比较自由,是我国传统乐曲中“散起”的手法。

乐曲中运用的时隐时现的呼舌,犹如被惊扰的湍湍泉水,这个“惊”不是惊浪,更不是惊涛,而是缕微的“波纹”,有一种叠光美。在光照之下,丝丝清水,波影反射,欢畅明快;那波纹又有一种倒影美与流动美,给伫立的白鹤和四周的静物注入活力,充满生机;在晶莹的水面上,那宛如百纳衣般的波影泉水,妙似回旋曲;像中国的写意画,又似毕加索笔下的现代画,既抽象又灵动。于是,“疑是湖中别有天”的深远感受油然而生。

接下来,作者采用节奏轻快、富于动感的主题,描述鹤的神态内涵和风韵。

十分生动。在大段的双吐中,穿插着“点状”的复调,双吐的旋律是主题的加密与发展,而复调不仅是旋律的简化,且加强了节奏感。在密密如珠的2/4拍和音快速双吐中,突然变化为3/4拍子的单音曲调,这一张一弛、一和一单、一密一疏的演奏效果,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对比。我们知道,音乐中的二拍子有着相对的稳定感,而三拍子则富于动感。乐曲进行中,时而二拍子,时而三拍子,交替出现;时而D调,时而G调,变化多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摇荡着纤如细羽的旋律,飘洒着田园气息。再加上笙特有的慢花舌、滑音、历音等技巧,源源不断地从笙管中倾泻而出,李光陆的演奏非常注重两手配合与运气,吐音干净利落,历音清脆悦耳,滑音准确到位,复调演奏条分缕析,游刃有余,而且分句清晰,呼吸宽畅。作为集作曲与演奏于一身的他,此曲可以说是他本人那种幻想与现实的交织,是他所赋于音乐的热情和个人独特的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飞鹤惊泉》之所以好听、耐听,有韵味、有新意,是因为它的曲调是从古琴曲中採撷而来。作者将古典中的韵致,加进了现代元素,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并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强烈地感染力,那大自然的真之谛、善之魂、美之韵尽在其中,从而使作品的思想艺术境界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并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快乐王子》的童稚与深邃 篇6

【关键词】语言 儿童特点 社会现实 讽刺

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他的著作中,有两部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之家》,收录了9篇童话,《快乐王子》就是其中的一篇。有人说,他的童话的读者群的年龄可以从八岁跨越到八十岁,这是任何童话作品都无法与之相比拟的,王尔德用他唯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正是这些特点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众多的读者,笔者从《快乐王子》中来一探他的童话的巨大魅力。

一、《快乐王子》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

在人们眼中,埃及和印度是神秘美好的地方,王尔德用他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鸟儿在尼罗河上盘旋,金字塔里躺着身上缀满珠宝的尊贵的国王;壮观的第二大瀑布;辽阔的星空;清晨的朝阳;美丽的狮子到尼罗河边喝水;眠在棕榈树上的蛇吃着二十个僧人喂养它的甜饼……这些场景会深深吸引着天真的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得作品对孩子产生巨大的魅力。

大量使用短句子和修辞手段。为适应孩子们的特点,王尔德运用了大量的短句,使得阅读容易,且能琅琅上口。而比喻,反复,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段的运用,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既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二、《快乐王子》表达的深刻哲理

高尚的人并非生而高尚。生活的磨练会改变一个人。快乐王子的高尚是在他死后。生前的王子所看到的满眼都是美丽、欢乐,不知痛苦、悲伤是何物,死后的他,目睹了人世间的丑恶和悲惨,那颗铅心在哭泣,从而才有了舍身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的举动。燕子的高尚是在遇到王子后逐渐培养起来的。起初的燕子,极其普通:他和同伴们玩耍,爱上了芦苇,继而又抛弃了她;遇到王子后,虽然几次帮他救助穷人,但一直没有放弃飞往埃及、过舒适的生活的想法,直到最后被王子感动,不愿离开,被冻死在王子脚下。这个过程是人的思想转变的过程,一个人思想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的。

懵懂的初恋。作品开始时,燕子对芦苇的爱情是很单纯的,从春天持续到了夏天。然而,爱情的消失也很现实:同伴的离去使燕子感到了孤独,芦苇与风的亲密、芦苇对自己的不顺从以及志向的不同,导致了燕子的离开,而离开的燕子似乎并没有任何的伤感。从这些表现中我们似乎看到燕子和芦苇的爱情并不真实,倒很像是年轻人懵懂的初恋,更多的是自己精神的寄托,而不是彼此的关爱。

对世俗的偏见和陋习的极大讽刺。在燕子和芦苇的恋爱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燕子的忠告:芦苇没钱,又有那么多穷亲戚,这种恋爱太奇怪了。世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物质第一。当燕子出现在冬天的天空,这种奇特的现象引起了鸟类学教授的关注,就此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并刊登出来。作品写道“每个人都引用信上的话,尽管有那么多词汇连他们自己都不懂”。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罕见,盲目的崇拜由此可见一斑。一位市政议员对快乐王子的雕像评价时,一边说雕像美丽,一边又赶紧补充说雕像不实用,,因为他怕人们认为他不切实际而影响他的形象;当市长发现快乐王子的雕像已经破烂不堪时,他的话得到了议员们的随声附和,而这种附和是“一贯的”;当雕像被推倒,市长和议员们争相要树立自己的雕像……。这种官场上的丑陋在作品中看似平淡、简单的叙述,却是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极大的讽刺。

介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情感。王尔德是一个同性恋者,这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不为人们所容忍的。但他的这种倾向似乎在《快乐王子》中隐约有所体现。从作品开头我们看到了燕子对芦苇的爱恋,几乎是对外表的爱慕,没有心灵的沟通,所以他离开芦苇后几乎没有悲伤和思念。而他遇到快乐王子后,从最初的帮忙到日渐发展的感动和依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之间感情的步步升温,这种情感和共同的志向使得燕子能为之牺牲自己,在燕子请求亲吻王子的手时,王子竟然让燕子吻他的唇,并说“我爱你”。我们也许看到了真诚的友谊,但这个接吻也许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爱情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异性之间。

令人回味的结尾。在结尾处,作者给王子和燕子安排了似乎是很好的去处:天堂。可是,他们在天堂做什么呢?鸟儿将自由歌唱,王子将赞美上帝。似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我们想想,他们两个是为什么而死?为了救助穷人,为了帮助无助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未了,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受苦受难,在天堂,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悲剧的发生,他们能无忧无虑地歌唱,赞美上帝吗?鸟儿歌唱什么?王子赞美什么?难道上帝也要像那些官员一样让人们赞美他,拥护他吗?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的心中知道,上帝对他们的安排并不符合他们的愿望,人间的悲剧仍在上演,谁来拯救那些可怜的人们?

总之,王尔德的童话用他独特唯美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带给孩子们一篇美丽的作品,在看似简单的语言中却给成年人以深刻的哲理,用他自己的心表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民的同情。

参考文献:

[1]弗兰克·哈里斯,奥斯卡·王尔德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艾森巴赫棒下的自由和深邃 篇7

5月15日晚的保利剧院,座无虚席。中国爱乐乐团10年庆典的第三场音乐会,因为指挥大师艾森巴赫和大提琴家林恩·哈雷尔的加盟格外热闹。音乐会的曲目安排本身就很抢眼:牵人魂魄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百听不厌的勃拉姆斯《C大调第一交响曲》。

德沃夏克这部大提琴协奏曲之所以格外打动人心,除去优美动听的主题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建构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之上的主奏乐器大提琴与乐队各声部之间的对话关系:作品中亲切、柔美的诉说,哀伤阴暗的悲剧色彩,以及激情坚韧的作品性格,都是通过乐队各声部间与大提琴极富层次的对话来完成的。遗憾的是,三个乐章的演绎,好几处均出现了声部交接错位的问题,相当程度地削弱了大提琴家林恩·哈雷尔激情、柔美的演绎。如果,艾森巴赫那“酷毙”了的鹰爪指挥招式下,能够将弦乐、木管和铜管声部的关系剥离得更清晰一些,林恩·哈雷尔的光彩演奏也会焕发得更加动人。哈雷尔返场的那首肖邦《夜曲》实在是太别致了:仿佛西湖边的小家碧玉,精致、剔透。

不过,下半场勃拉姆斯《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演绎,让我们有理由理解为什么西方媒体会对艾森大师的评论有如此大的反差。

这个艾森巴赫版的勃拉姆斯,完全变了一番模样:浓厚、深邃、饱满且富有层次的主题对比伴随着富有动力的戏剧性的展开,以及优雅的田园间奏,每个乐章的每一个乐队声部都有生动的表现。活脱脱的一个深邃而又沉着的勃拉姆斯。弦乐声部的表现尤为到位,齐整而饱满,小提琴首席陈允的独奏段落也相当有音乐性;稍显逊色的木管和铜管声部,在这部作品的演绎中也表现不俗。

不錯,那就是艾森巴赫需要的声音,中国爱乐在两个排练日就找准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坚定的德意志音乐形象,颇似卡拉扬的版本演绎。艾森巴赫毕竟得到过卡拉扬的真传,他对德国作曲家作品的演绎的确与众不同。更有幸的是,中国爱乐第一次与艾森巴赫合作,就能将这部作品表达得如此到位和富有特色。

丘壑深邃笔墨华滋 篇8

面对上世纪80年代汹涌的反传统思潮和90年代以来相当活跃的风格形式,探索如“新文入画”和各种水墨“张力”“现代水墨”等或回归或前卫的起伏,振川一直显得很“低调”,很平实,我不记得他发表过什么表态性的宣言文章,也显然不大喜欢去“风口浪尖”上闯荡,但是这决不说明他不敏感或迟钝。我看他是在不动声色地做了许多试验性的探索,包括一些新的笔墨制作形式。这个过程我所知有限,但我看1995年出版的《赵振川画集》中,有一些作品明显带着试验性,例如一幅名《戈壁春届》之作,表现大西北戈壁独特的地貌,就用了新的皴笔,以浓、淡、湿墨和朱红、土绿画了一张很有味的画并得到张仃先生的赞许。还有一些作品用了不少排线,来“塑造”地形地貌。但我认为真正感人成功之作,还是那些从现实中撷取来的有景、有情,笔情墨韵盎然有致的作品。像那件题为《太白写景》(68cm×68cm)的小画,不仅情景交融,尤其在笔性的松活灵动,墨法的空灵清新、氤氩生动,确如黄宾虹指出的“五墨俱全”。这类作品在振川的作品中是大多数,也明显看得出来,他相当忠实地信守着长安画派先贤们多年成功实践积累的经验,沿着他们辛苦开拓的大道不断地向上攀登。搞艺术真的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行动,更不是“革命行动”,光有雄心壮志没有扎实的功力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也是绝无成功的可能的。从1995年至今又过去6年,振川的艺术又有新的变化,这一切同样是在无所张扬的状态下踏实进行的,但明显看得到他不断地探索并向深度发掘。前辈指出的“传统”和“生活”既是深厚无穷的矿藏,又是取之不竭的源泉,前人发掘在先,后人努力跟进,可能愈进愈深,但决不能浅尝辄止。振川这些年坚定地努力并取得丰硕的成绩,理所当然。

为了阐明观点,我不得不兜一点学术弯子,主要是关于笔墨发展的脉络。中国绘画观念中特别强调笔的“骨法”用意,这其中在形式上因书法发展的线条审美观影响,在精神内涵上,则受文学品格论的影响而形成。南齐谢赫“六法论”中首先阐明笔法的功用,但对墨法尚付阙如,是因为当时水墨画尚未发展到那一程度。虽然早期山水画以青绿赋色为主,但仍以笔法为骨干。盛唐自吴道子和王维之后,水墨画风浸浸而上,但墨法尚未跟上,所以五代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提到吴道子有笔无墨的不足。然而,笔墨在此时仍位于景观丘壑图像表现之后,他在同一文中提出“气、韵、思、景、笔、墨”这“六要”里,笔墨排在最后。应该说山水画的基础此时已经备赅。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尤以丘壑表述为重心。但山水画由两宋进入元代,逐渐进入丘壑与笔墨兼顾的时期,丘壑布局虽然体现了不同时期对山川风物的感悟与表述,但笔墨形式逻辑却在连续不断的传承中得到发展和受到重视。漫长达千年的水墨画的发展史凝固成东方民族独有的审美情结,形成了完美的体系和价值标准,但这一标准并非一成不变。明末董其昌提倡重笔墨、重表现的文人水墨画,对清初山水画发展影响很大,笔墨这种一直作为丘壑情景表述手段的技法,演进为逐渐游离于物象之上而为画家刻意追寻的别有意味的形式,在审美观的发展上这是一大变化。令人想起19世纪欧洲一群风景画家对外光的研究追索,造成色彩这一始终是造型手段的突进的发展,并为古典派学者所诟病,因为他们把色彩搞到游离于造型观念之上。但是不久人们即发现印象派画家钟情于色彩实在有其道理,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审美观,如今有谁敢说,油画的那些游离于物象的色彩等于零呢(更不要讲抽象艺术了)?同样的是,去除了笔墨的情味,中国画将只有枯燥的物象表述,对于现代的中国水墨画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人们细细品味范宽、马远、倪瓒和董其昌(包括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在笔墨韵味上的异同便可感知一些中国笔墨观发展的轨迹。

黄宾虹总结这一发展规律,在20世纪上半叶众口讨伐传统山水画时,提出“章法屡改,笔墨不移”的口号,当时似乎无人理会他。在当时,黄宾虹的创作与理论都是寂寞的。问题在于过去几十年里,画界曾占主流的观念是笔墨只是“造型”的工具,甚至等同于炭条与铅笔的功能。至于国画界许多人也囿于丘壑为先的观念,难以理解黄宾虹。但是黄宾虹发展了笔墨,他的画和理论既很传统,又很超前。如今,黄宾虹受到越来越多的训练有素、修养较高的内行人的尊崇,这个现象绝非偶然。

赵振川自1994年举办北京个展以来,艺术上的长足进步,在他的山水画里表现得更为自信和从容,笔墨功力的娴熟和艺术家的内在激情更加有机地结合,使他的艺术境界出现了更为随心所欲同时又收控自如的大家气度。如作于1997年的《白云人家》《秦岭冬韵》《岚皋》等8尺大作,气势磅礴、意兴盎然,整幅作品丘壑起伏,云横秀岭,石骨崚嶒,树木森郁,笔势浑厚,墨彩华滋,表现出画者的匠心深邃,经验老到,确乎是精心力作。如此巨幅,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完美均衡,“远观取其势,近取得其质”,不窘迫不枯燥,诚属近些年来我国山水画创作中难得的佳品。至于小幅之作更是大匠运斤,游刃有余,或繁或简,各得其宜。像1997年的《陕南山乡》、1995年的《神农初秋》、1998年的《终南山写意》、1998年的《青城天下幽》、1998年的《神农秋居》等,恰如信手拈来,随意点染,吞吐氤氲,情凝笔墨,堪称神来之笔。当然,这只是就我看到的点来,谁知振川囊中还有多少妙作?

上一篇:实验室认可的目的意义下一篇: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