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通用2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篇1
ICSH关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报告命名与分级标准化推荐指
南---概论
译者:尹志辉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
原文:L.PALMER et al.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omenclatureand grading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features[J].Int.Jnl.Lab.Hem.2015, 37, 287–303.概论
当仪器报警或检测结果异常时,需复检外周血涂片形态(必要时手工分类计数)。制片、染色良好的血涂片、完整的血细胞计数结果和经验丰富阅片者均对提供准确报告有很大影响,另外,全面准确的分析仪器报警信息和患者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异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报告方式主要以下几类:
1、对形态异常进行简单的描述;
2、报告有无异常形态细胞存在;
3、半定量报告方式,如轻度增多(+),中度增多(++),明显增多(+++);
4、百分数形式的分级定量方式报告,如正常(50%)。某些形态学异常发生率较其他类型异常发生率要低得多;比如裂片红细胞与低色素性红细胞。制定分级标准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临床形态学报告的描述语言、术语和命名方法各不相同是全球性问题。没有证据能证明某一报告方式优于其他方式,因此,建立一套全球性专家共识或指南对实际形态学工作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指南可用于指导各国形态学工作者的血涂片报告和血涂片异常细胞报告。ICSH委员会组织全球相关专家搜集详尽数据并认真地审查和分析文献,最终获得全部委员通过;除此本文件外,还设定一个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大学的固定IP地址用于链接形态学图谱WEB数据库,ICSH.org,同时也提供一些细胞类型和异常形态细胞的参考图谱。本指南关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标准化的目标是指导异常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报告名称和指导报告方式。
全球专家会议初步达成了关于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形态命名协议(包括:细胞的简单描述和形态异常)并建议为这些类型细胞建立一个分级报告系统。并鼓励使用这些细胞形态学分级标准。同时提倡应用血常规分析仪提供的相关参数,比如:红细胞大小异常指标,MCV可为小红细胞和大红细胞提供重要信息;MCH可为低色素红细胞和高色素红细胞。较光学显微镜观察,仪器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可提供更准确信息。临床实际工作中各实验室制定本实验室外周血异常细胞涂片复检规则是十分必要的;当血常规结果显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时,必须进行涂片复检。对于没有先进血液分析仪的实验室,复检规则在保证结果准确,避免漏诊异常血细胞方面尤为重要。
标准化血涂片制备、染色和细胞检查或血细胞全面形态描述等不是制定本指南的目的。对于以上方面问题,建议参考现有的ISLH/ICSH准则和标准形态学教科书。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也不是本指南目的。
命名与分级文件得到与会专家全票通过,与会专家来自全世界范围内不同规模和不同服务范围的实验室,所制定的报告系统可能不适于所有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验室状况稍作修改。
形态学分级特点
形态学分级力求将外周血液中的任何异常状态信息全部提供给临床医生。实验室的责任是为协助鉴别诊断提供必要信息而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数据。因此,形态学分级包括二个层次的分级系统,为2+(中度)和3+(许多)。1+(少量)仅为观察裂片红细胞而单独设计,虽量少但极具有临床意义。每一个实验室和实验室系统制定相应文件,以确保分级标准应用的一致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篇2
【关键词】红细胞;形态学;临床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85-01
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为主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时至今日仍是血液病诊断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外周血RBC形态学检查是确定贫血的疾病和协助诊断某些疾病的主要方法[1-3]。
1 重视血液形态学检验价值
检验人员应充分认识细胞形态检验的金标准不是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所能替代的,没有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很多血液系统的疾病难以确诊。在某种意义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第一窗口。血液中有的有形成分是仪器所不能识别的,仪器只能起个筛检作用,有异常报警的,必须用手工计数和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有形成份。在2004年上海各级医院的一次调整中[3],出现对重症感染病例中存在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和退行性变化的血涂征报告正确率不到50%;对明显的红细胞贫血形态描述不足;将疟原虫误认为点彩红细胞等现象,表明随着血细胞分析自动化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技术已渐生疏,因此有必要重视这一现实问题,检验人员应当认真做好血涂片检查,避免误诊和漏的发生。
2 外周血RBC检查的重要性
血涂片检验对贫血的诊断价值:随着血液分析仪检测功能的不断完善,除Hb、RBC、MCV、MCH、MCHC等红细胞参数外,一些以往只能通过血涂片检验才能得到的参数也可由仪器得出、如可通过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emoglobin distribution width、H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及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等参数反映红细胞大小分布及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尽管如此一些对贫血诊断有价值的形态学异常(如Howelljolly 小体、点彩红细胞等)依然依靠血涂片进行检验。有学者认为,在贫血的试验诊断项目中,血涂片检验是除血常规检查的首选试验项目[4]。
3 异常的RBC形态的意义
正常RBC形态是直径7.2~7.6mm,厚度2cm,圆盘状,两面凹陷,中央较薄。而异常的RBC形态主要有大小异常、形态异常及RBC内Hb含量改变。
3.1 红细胞大小异常,临床上较常见的缺铁性贫血,血片中RBC大小不等,以小RBC多见,大多在中央淡染区色过浅,重型者出现环形RBC,而大红细胞直径>10mm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胞体增大原因是缺乏VB12或酸时幼红细胞核内的DNA合成不足,细胞不能按时分裂,待脱核后成为巨大或超巨红细胞。
3.2 RBC形态异常,主要有球形RBC见于遗传球形RBC增多症或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直接抗球蛋白的试验结果可对大部分球形RBC增多患者做出明确诊断。口形RBC增多见于有溶血性贫血的口形RBC增多症;椭圆形RBC增多见于恶性贫血或遗传性椭圆形RBC增多症;血涂片中椭圆形性红细胞>20%即可诊断遗传性椭圆细胞增多症;镰形RBC见于血管外溶血;缗钱状排列RBC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以及免疫球蛋白增多症;靶形RBC增多见于地中海贫血,血片中最大特点是出现靶形RBC的同时,有较多的畸形RBC,易见有核RBC;裂碎RBC增多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DIC(基层医院诊断DIC,可用RBC碎片增多为指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片出现较多RBC碎片及盔形、新月形、小球形等畸形RBC;泪滴RBC增多,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地中海贫血及其它溶血性贫血等。
3.3 RBC内Hb含量改变。正常色素的中央淡染区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等;低色素的淡染区扩大见于IDA、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贫血和血红蛋白病;高色素性的淡染区消失,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另外,嗜碱点彩RBC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铅、铋、泵中毒,嗜碱点彩RBC增多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
3.4 自身抗体引导起RBC凝集现象,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Coombs’试验阳性(+++),镜下见RBC出现凝集现象。⑤冷凝集现象(雷诺氏现象)在冬季采血时可发生血细胞凝集,镜下见RBC凝集在一起,加热可解决。
血液分析仪作为一种高端的医学检验仪器在各组医院的普及使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然而,这类仪器尚无法对血细胞形态和结构进行准确鉴别,当前仅能作为血细胞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血涂片检验仍然是血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主要手段。目前,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重视仪器检测结果,忽视血涂片检验的现象,使一些疾病未能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文献报道,血液分析仪检测后标本血涂片复检率不足10%[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4个:①样本量大;②仪器不能替代;③工作人员检验能力薄弱;④外周血RBC形态诊断缺乏临床信息。而观察RBC形态对一些疾病诊断起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生涂片检验的标准及程序进行统一规定,使得广大检验人员不知道何时应该进行血涂片复检。关于血液分析仪检测后血涂片复检标准,虽然相关文献较多的[6、7、8],但统一的复检标准尚有待制定。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血涂片检验可能发展成为疾病远程诊断的一项重要诊断依据[9]。
参考文献:
[1] 李伟皓,李顺义,血涂片检验用于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59-61。
[2] 郑天林,白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及鉴别诊断[A ],血液体液学质量集证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资料[C ]2005:73。
[3] 李泳,许蕾。重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检验医学2007,22:97-98。
[4] Case Records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l [J]︳.N Engl J Med ,2004,351(13):1333-1341.
[5] Bain BJ.Diagnosis from the blood smear [J ].N Engl J Med,2005,353(5):498-507.
[6] 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J ].中華医学检验杂志,2003,26(12):785-787。
[7] Powers P ,David JB ,Albert R,et al,Physician review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smear:When and Why[J] .Lab Hematol,2001,7(2):175-179.
[8] 孙芳,工厚芳,于俊峰,等。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2):155-157.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推荐阅读: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05-15
外周血单核细胞07-23
外周血干细胞09-06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08
外周血T淋巴细胞12-26
外周血免疫T细胞亚群09-06
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12-16
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05-20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论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