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2024-09-20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通用9篇)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篇1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名牌经济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生产与发展凝聚了几代民族企业家的艰辛和传奇,发展历史大多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字号品牌除了少数部分仍然保持着活力外,绝大多数已经从市场上消失。由于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国产新品牌的诞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新产品、新观念、更多的选择机会,也给中华老字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经营困境。据统计,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中,现在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老字号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所以,重振中华老字号品牌,不仅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老字号”发展所面临的优劣势。

1.“老字号”品牌的优势

我国“老字号”企业之所以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发展到今天,经历着漫长的考验。这说明它自身就有着强烈的竞争力。他们所具有的品牌优势是西方的“老字号”所不能比的。

(1)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曾有很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在现在的中老年消费者中使用过和听说过这一品牌产品的顾客很多。

(2)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老字号”品牌的历史多则几百年、少则几十年,且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几乎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或传说。

(3)曾经有或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不可模仿的特色或绝技;或为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独特的资源优势,曾经或仍受到消费者接纳和青睐,并为企业带来过丰富的利润。

(4)“诚信为本”的营销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诚信为本”的民族,当众多“老字号”从家庭作坊式开始起家时,就严格信守以德讲信、诚实待客的经营原则。

2.“老字号”品牌的劣势

我国“老字号”品牌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相比,也显露出明显的不足:

(1)营销观念落后,不注重运用正确的营销策略。“老字号”品牌企业多数缺乏现代营销观念,习惯于有什么卖什么,既没有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也缺少正确的营销策略。

(2)品牌文化创新不足

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考虑不足,只固守产品的传统特色,使得产品陈旧、品种单一,造成产品滞销、门庭冷落。

(3)缺乏品牌维护

中国市场的造假行为历来较猖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字号的招牌,仿造产品牟取暴利。容易造成消费者信任度降低。致使老字号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3)品牌传播乏力

普遍存在以“老”自居、“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百年品牌已深入人心”等保守思想,忽视通过广告、公关活动、公益事业等多种途径对品牌进行主动宣传。而更依赖于一些老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如此方式限制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我国“老字号”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的实力和前景如何,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营销战略的创新能力。因此,“老字号”企业必须加大企业的营销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振兴、求发展。

1,营销思维的创新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切不可单一的,有什么而卖什么。树立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更要树立全方位竞争的营销战略思想。今后企业在确定营销战略目标时,要全方位地去分析每位竞争者,分析行业之间的竞争障碍,研究竞争对手的状况,明确自己的位置,积极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2.产品创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世界上很少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产品始终受到市场的青睐。名牌也没有终身制,名牌要始终占领市场,就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产品策略,创新产品。“老字号”企业产品创新除了把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加以继承发扬,不断给原有核心产品注入科技含量,创造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名牌精品外,还应围绕核心产品不断开发系列产品,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3.技术创新

我国的“老字号”企业大都沿袭传统手工生产,制作工艺主要以一带

一、师傅传徒弟的模式为主,虽然讲究用料的考究、操作的精细化和工艺的独特性,但这种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而且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与洋品牌的差距还在于两者科技化、工业化程度的差距。因此,“老字号”应在保证产品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加大科技含量,实现生产的工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4.服务创新

我国“老字号”企业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虽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规范,为“老字号”企业在过去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做出了贡献。但过去所形成的那一套服务规范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范围等方面都有一些不适合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老字号”企业应在继承传统服务特色的基础上,针对顾客对服务的新需求,进行服务创新。

(二)品牌营销战略

创品牌,已成为今天众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拼搏求生存的口号。品牌,对于许多我国“老字号”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就是一块金光闪闪的品牌。但是很多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并没有能给今天的“老字号”企业带来竞争力和活力。其实,有了品牌不等于就有了竞争力,品牌需要进行市场运作,需要经营,需要不断充值。因此,“老字号”企业必须正视自己的市场地位正确看待自己的“老字号”招牌,正确地运用品牌营销策略。中华“老字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创新,加强品牌传播,谨慎进行品牌延伸。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保持传统特色,创新品牌文化

特色是一个产品的重要标志,是“老字号”企业竞争力的突出体现和竞争优势的来源,是“老字号”品牌效应的代表和品牌文化的体现。“老字号”创新品牌文化,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和传播企业历史文化,提升“老字号”品牌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公众产生更强的共鸣,让消费者更亲切地面对“老字号”;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新的文化,不断地吸纳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地进行文化创新,使“老字号”的品牌文化“与时俱进”,吸引新兴消费群体,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2.坚守“诚信”,提高“老字号”品牌的“含金”量

“诚信”是“老字号”维系“百年老店”不衰的力量源泉。重铸“诚信”,首先,要求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中讲求质量和信誉,对产品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以实际行动和诚信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其次,必须做到在与其他企业合营或允许他人使用商标时严格把关,不能贪图一时的小利而让别人损坏了自己的名牌声誉。

4.加强品牌建设,注重法律保护

我国已加入了WTO,产品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加强品牌传播,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策略,树立国际化观念进行品牌的海外扩张,加强品牌保护意识。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篇2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商业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 它的职责在于促进商品流通, 是联结生产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与其他企业形式一样, 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产生利润, 就无法为经济的增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而且浪费有限的资源。反之, 能够提供利润的企业, 在一定程度上有限地利用了它所组织的资源, 提高了经济的增长能力, 获得消费者的好评, 树立了企业的商业形象, 承担了其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也正是企业管理谋求长期利润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发挥商业企业的功能,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系统原则。应该把商业企业视为由各种相辅相成的要素 (如采、供、销等部门) 所构成的整体, 应该从整体、系统的高度来综合分析各组成要素, 从而形成合力, 系统地加以管理。二是整分合原则。这是指商业企业既是一个整体, 但各部分又各不相同, 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因此必须基于整体规划来详细分工。比如, 采购和销售是两种相联系又差别很大的业务, 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来组织管理。三是弹性原则。应该对商业企业的管理保持足够的弹性, 不能搞一刀切, 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情况, 从而实现灵活、开放的动态化管理。四是激励原则。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和科学方案, 激励商业企业的员工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二、完善商业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也应该更新和改进, 才能与现有的经济体制相适应,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总体而言, 完善商业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如下重要性。

一方面, 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商业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单一的“进-销-存”管理模式。商业企业不是封闭存在的, 而是与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消费者紧密相连的, 是开放的经济组织。因此, 商业企业必须完善其管理模式和方法, 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进程中, 因此商业企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模式。只有顺应时代和市场的要求, 积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才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另一方面, 现代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商业企业完善其管理模式。首先,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联网管理。如, 连锁企业经营可以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经营, 实行会计电算化联网后, 总部可以对各分网点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信息或者部分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其次, 电子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如采取电子信息交换等方式, 加强物流上游及下游的信息交流, 通过这一方式不但可以增加信息沟通的效率, 而且可以强化信息传递中的制度要求, 以计算机控制的程序进行交换可以防止人为的拖延和工作失误, 从而增加信息的准确性。最后,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可以表现为通过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进-销-存”三者更好的融合管理起来, 以数据为依托, 能准确地计算出商品的价值率以及资金的使用方向。

三、如何完善商业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 存货有效性的管理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 由于商业企业的特殊性, 它可能比现金更容易产生损失, 因此商品类存货不但承担着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 而且还可能是造成损失提高商业成本的主要原因, 所以如何对存货进行有效性的管理在商品流通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综合运用市场、财务、储存、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基于市场预测和企业销售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分析各种商品的“进-销-存”状况, 从而进行安全、有效、合理的采购。购进的数量和品种必须是市场部门经过预测市场需求数量和消费变化情况等因素得出的, 是在质量和价格上占据优势的;是符合仓储部门储存能力和管理条件的, 有足够的人员可以定期进行盘点;是财务部门可以按期付款或者能够进行适当资金运筹完成付款义务的, 同时是销售部门认为可以在适当时间内出售的, 不会导致购进的存货大量长时间的积压。否则, 存货的周转速度慢, 会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库存结构 (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 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 也不能储存过多, 而形成呆滞、积压) 。加强对存货的有效管理, 是商业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 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简单说就是如何利用经营中建立起来的广泛多样的商业信息网, 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最新市场行情, 掌握商情动态, 从而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商业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 它对存货的周转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商品的销售环节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 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呢? (1) 及时快速地掌握市场信息, 强化与批发商的交流和沟通。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当地市场的产品信息, 包括最新的产品动态、消费者喜欢的款式、从哪里进货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 进而定期与厂商进行沟通, 了解行情, 了解最新产品情况, 及时推向市场, 同时与厂商反映商品的销售行情和需求, 为厂商改进产品、更新产品品种提供思路。通过这种渠道, 企业进货能够达到省、新、快, 既能做到及时又可减少商品周转环节, 从而减少流通费用。 (2) 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对于商场上推出的新产品, 由于对销售情况还不是很了解, 采取少进试销的方式, 再根据销售情况决定多进或者不进, 避免因为盲目进货而造成商品的积压, 影响资金的周转;畅销的商品实行批量定期进货;价值较高的实行零星进货, 这样既能保证商品周全, 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需求, 同时也提交了资金的周转效率。 (3) 控制成本费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商品从厂商通过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 要涉及到诸多费用, 如进货采购成本、运输费用、销售费用、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费用等, 费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科学的制定各项费用指标, 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货币资金具有流通性强、闲置时间短等特点, 把有限地资金用到重要的商品上, 能够使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

(三) 销售和服务管理

销售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以优质便捷的服务把商品尽快顺利的销售出去, 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商品的销售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广泛宣传, 打响产品的广告, 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宣传, 能使顾客了解商品的最新信息, 及时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 也使得企业能够了解到什么样的商品比较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和喜欢,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 (2) 销售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进行赊销, 送货上门等等, 在抓住机会扩大销售。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3) 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 确保能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业绩, 每个销售人员心中都应谨记“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真理。在热情待客的同时, 销售人员更应熟悉业务, 掌握所经营的商品的各项知识, 熟练基本功, 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顾客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顾客介绍不同的产品, 方便顾客了解和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提高销售量并提供“三包”服务, 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4) 创新产品。新的商品对顾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资金周转充裕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尝试创新产品, 敢于将新的产品和新的消费理念推向市场。

(四) 增强对改进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 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如果应收账款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情况, 降低企业的绩效。所以当应收账款产生的时候, 企业应该进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 销售、市场、财务等部门应该做好协调工作, 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尽可能抓住来之不易的商机, 并有效的控制风险。

(五) 完善激励体制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任何企业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来诱导、激发和控制人的行为, 是商业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 而激励机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商业企业可以借鉴其他先进企业的做法, 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体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绩效考核, 从而建立有效的员工薪酬、福利分配制度,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理解员工, 为员工的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商业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 完善商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以市场营销为关键, 以销售体系为导向, 追求管理效益化, 利润最大化, 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 很多管理体系不是既定的, 商业企业要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慢慢探究, 从财务、市场、物流、销售等各个方面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最好的管理模式, 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狄贵文.论企业的管理创新[J].北方经贸, 2008 (12)

[2]王竞媛.浅谈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J].才智, 2008 (19)

适度负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篇3

负债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是其开展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

银行要开展资产业务,首先必须具备资金,而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自有资本占银行所有资金的比例很小,也就是说,银行主要是是依靠负债获得资金的。因此,负债的结构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效率。同时,在开展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过程中上,银行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建立联系,这样就为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客户资源,打下了基础。

负债业务是银行维持资产增长的主要途径

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银行出于生存和获利的动机,必须不断地扩张资产规模,将资产的增长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而银行要保持一定的资产增长率,必须保证负债规模的稳定增长,只有负债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给资产的增长提供后续的资金,由此可见,负债业务对于银行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负债业务直接影响银行资产价格的确定

银行资产的价格是根据负债的资金成本确定的。如果银行筹集资金的成本过高,那么将造成资产定价过高,从而丧失大量客户,使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威胁银行的生存。

负债业务是银行获得流动性的主要方法

银行可以通过资产和负债两种途径获得流动性,两种渠道互为补充,其中负债是银行获取流动性的主要方法:一方面,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可以聚集大量的可用资金以确保正常合理的贷款需求和存款提取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可以确保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要,从而达到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

此外银行的负债还是银行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桥梁,更是构成社会货币供应量的重要部分,负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既然负债对商业银行如此重要,那是否意味着负债越多越好呢?以下我们从存款负债与借款负债两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存款负债占了很大的比重, 一般占银行负债总额的70% 以上。它是银行负债业务的重点,也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一般而言,存款负债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些创新的存款工具,它们都具有被动性的特点,因此存款负债也被称为“被动负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以支付存款利息为代价的,若存款过多,相应的利息支出也会增加,从而造成银行负债成本增加,若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吸收来的存款得到不到充分运用,无法为银行获取更多收益,就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给银行造成损失,甚至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萧条和经济衰退。另外,银行增加存款往往是通过提高利率的手段实现的,即“高息揽存”,这种做法会使银行的成本进一步加大,不利于银行经营的盈利性的实现。

虽然存款构成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但仍有存款无法满足贷款和投资增长需求的可能,此时,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即需要借入资金来满足银行的资金需求。银行的借入负债按照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其中短期借款主要是通过同业拆借、再贷款、再贴现、回购协议等方式筹集的,而长期借款则主要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相对于存款负债,借入负债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

短期借款具有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相对比较集中的特点,若不对其期限结构做出合理安排,盲目扩大短期负债,可能会引发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损银行信誉;另外短期借款的利率要高于同期的存款利率,且随着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资金紧张时,短期借款的利率就可能急剧上升,使银行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

长期借款通常用来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期限长,成本高。因此如何做好金融债券发行和资金运用的衔接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资金平衡的要求, 制定好相应的债券发行计划、用款计划和还款计划, 尤其要注重发行债券所筹资金在数量上和效益上与用款项目相衔接。若发行过多,即长期借款过多,就有可能出现边发行边闲置的现象,所筹资金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给银行造成损失。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将负债控制在适当的规模内。负债规模的确定至少必须考虑3 方面的因素: 一是负债成本的高低; 二是负债所吸收的资金有无适当的贷放或投资机会; 三是资金运用的收益在抵消负债成本和税收后能否产生必要的剩余 。在考虑了以上因素后确定的负债规模才是商业银行应该保持的适度负债规模。只有规模适度,才能使银行收益增加,将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降到最低,协调好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负债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评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各国联系逐渐紧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都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可能性。为了尽量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提高商业银行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完善信贷风险评级系统,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评级制度。

一、信贷风险评级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导致潜在的信贷风险较大。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大忌,会妨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仍然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这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化经营埋下了不少隐患,严重影响其盈利水平。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产都用来贷款,而用于其他有价证券等用途的资金较少,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也为贷款,这样单一的资产运营渠道,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2.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断增大。产能过剩是当前国内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这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不断增大。产能过剩不仅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大,也可能会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进一步引发信贷风险。因为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存在产能过剩外,一些其他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会使得该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而这些行业在之前可能由于盈利能力较强而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但是由于产能过剩而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得这些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而增加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重要性

造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断增大的原因众多,包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评级,从而降低或者避免信贷风险,显得非常重要。1.商业银行通过对自身资产进行风险评级,有助于商业银行从各方面评估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自身资产进行汇总与核算,通过风险评级,不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总资产数量,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了解自身的投资能力,当出现新的投资机会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信贷风险评级评估自己是否进行投资,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如果没有进行信贷风险评级,商业银行在面对投资机会时,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甚至可能会盲目投资,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严重。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对自身总资产进行评估可以增强对自身财力与能力的认识,出现机会可以从容处理,通过提高盈利能力降低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偿债能力进行评级,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也会降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投资时,首先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客户的偿债能力,当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偿债能力进行更好地了解时,确定客户确实有能力偿还债务,这种情况下进行信贷投资不仅可以降低客户由于不能及时偿还债务造成的损失,也能降低商业银行因为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另外,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评级时,也会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不仅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在日后进行投资时更好地选择,也能通过信用评级督促客户进行还债。如果在投资前没有对客户进行偿债能力与信用评级,那么可能某些客户信用等级比较好,但是不具备偿债能力,或者客户尽管有偿债能力但是信用较低,仍旧不还款,这样都会增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某种程度上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通过对客户的偿债能力与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降低信贷风险。3.通过信贷风险评级,可以全面了解客户的产能,评估客户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水平。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通常为一些大型企业或是工厂,那么对这样的客户进行信贷风险评级时,不应该仅仅考虑当前客户是否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而应该对这些客户的长远发展进行分析。例如,一些客户可能当前的经济效益较高,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但是这些客户可能内部存在产能过剩、财务风险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导致其在后期出现盈利能力下降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评级时,不仅要考虑客户当前的盈利能力,更要考虑该行业的市场前景,该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考察其是否具备长期盈利能力,以决定是否进行信贷投资。通过对客户的整体情况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确定信贷投资的整体方向,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的提高,促进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的几点建议

信贷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通过对信贷风险进行评级,确实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水平,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1.商业银行应该健全信用评级体系,以完善信贷风险评级,降低信贷风险。以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制度,可能存在不健全的情况。例如,对客户的信用考察和偿债能力考察要同时进行,不能只考察偿债能力而忽略信用等级考察,这样会降低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另外,信贷风险考察不是一项短期工作,而是一项长期要检测执行的任务,因此,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考察不应仅仅依据客户的短期指标进行。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初步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然后对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判断公司在有能力偿债的情况下能否偿债,之后根据公司从事的行业,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否能长期盈利,根据综合指标来对信贷风险进行评级,在这种程序完整的情况下进行信贷评级,可以更好地为判断是否进行信贷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方向,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贷风险监督管理,完善贷款前期的款项审查和风险评估,完善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相关的制度、调查方法等,确保商业银行内部在接触相关业务时有可以遵循的依据与原则。同时,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评级时应该遵循岗位责任制,将评级任务下发给不同部门,任务具体到个人,这样也就将责任具体分配给个人,以确保评级工作更高水准,高效率的完成。同时信用评估工作应该保证及时完成,并且要保证准确度,确保每项指标都是按照公司的标准严格执行,确保评估审查结果精确到每一项,确定每一项具体数额贷款的风险,当每一笔贷款达到一定风险时,应该有具体的解决方法与之相对应。另外,建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机构,收集客户信用的相关信息,并将不涉及隐私的信息存储到公司数据库,以保证每个人充分了解重要客户信息,避免出现公司员工对客户信息一无所知的情况。3.商业银行内部应该培养信贷风险意识,建立信贷风险文化体系。应该在全公司范围内培养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公司员工的风险意识,确保商业银行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时,都能用防范风险的意识去处理。要定期开展信贷风险的相关课程,传授信贷风险评级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与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之间的差距,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贷风险评级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信用评级方法。另外,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基础数据建设,完善基础数据检测与计算,发现和解决不良数据的问题,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的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检测信贷风险。

四、结束语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日益加深,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追求目标,那么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便不可避免的出现坏账等情况,此时商业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发展,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评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形势变化,细心搜集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业务的发展前景,对客户进行评级,完善信贷风险评级体系,以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计划书的五大重要步骤 篇5

这里是制定只有一页的商业计划书 58jihua.com/的5个简单步骤:

1、成竹在胸,最终目标明确。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结果。你必须事先沟通好你的企业想要做什么,以便为你的计划定下基调。你将来是否想扩大你的企业以便出售?你是否想让你的企业成为一项你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最终目标的宏大景象是什么?明确最终目的是很重要的。你的目标应该精辟地概括所有的这些内容。

2、确定你的公司宣言。你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了,现在你需要以简单的,可以理解的方式来描述为了实现那个目标你将要做什么。这个宣言要放在你可以看到的某个地方以便提醒你自己(以及你的员工,如果你有的话),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要做你每一天所做的事情。

3、列出你的阶段性目标。这里指的目标,是你计划的阶段性可交付成果的要点(是可实现的)。例如,“在2016年之前控制至少百分之十我的利基市场”,或者像“今年年底前雇佣一个全职的平面设计师”这样的人力资源目标。这些目标汇聚成你想要达到的大目标,并且要有时间表附在上面。

4、形成你的策略。这里的策略说的是,你计划如何实现目标。这包括,你的营销计划是什么?销售策略又是什么?你可以用多少时间来做研发?还有,你将遵循的用以实现目标的总体策略是什么?

5、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你有目标,同时你也确定了一项策略,现在的问题是,你将采取什么行动步骤来确保你的企业保持发展势头,以实现你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最终达到以你独有的视角所看待的大目标?这个计划应该是具体短期行为和日常任务——你为了最终实现目标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做的事情。

解决商业计划可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它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简化程序,并且从现在开始按照5个简单的步骤制定你一页纸的商业计划吧。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篇6

要做出自己的风格的创业告诉我,我们永远不能追求时尚,不能因为什么东西起来了就跟着起来,永远要做最适合自己的。——马云商场如战场,要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有一席之地,只有资金、技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独树一帜的企业风格。所以要做适合自己的,即来看一个创业实例:在中关村这块创业者的乐土上,有的企业迅速成名,也有的迅速衰落。

而成立来,华旗已经从一家代理计算机配件的公司,逐渐走上了以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IT消费产品领域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商业模式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三大特点:新颖性、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

在华旗,一直遵循着一条1 +1 =11的创新与合作的商业模式。冯军认为,方向相同,定位不同的两个l相加,可以获得最佳的结果,等于1 1,实现增值,最终实现合作伙伴合理利益的满足与共同成长的机会,营造一个共同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环境,从开始,爱国者以硬件平台为基础,,同时进入内容产业,并成立了爱国者音乐网,创造出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

民族特色的内容和硬件的`研发与制造优势相结合,形成1 +1=11的增值关系,同时向全世界进军,既是民族企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全世界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也可以带动国内的产业在这个领域发展,华旗将有机会亲手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据冯军介绍,爱国者正在着手MP4硬件产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l+1 =11的布局,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动漫设计公司。

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华旗考察时指出,传统文化必须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和产业化相结合,跟市场机制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用各种形态反映出来,才能传播得更远,影响得更深。按冯军的思考,有时候,创新能够非常简单,那就是创造新的价值。.而创意则是创造各种主意并最终落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力。

华旗在核心领域、投资方向上都采用了1+1=11的商业模式,在很多决策上都遵循着这一产生新价值的原则,U盘变成饭卡正是来源于这个增值商业模式。IT高科技和餐饮,本来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华旗用1+1=11的商业模式开发出了Autorun技术。这项技术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那就是把u盘做成贵宾王卡。当把这个卡插到餐厅计算机上就可以付账。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礼仪,商业礼仪,修养,素质,诚信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它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 用以美化自身、尊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 又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一直极为重视礼仪, 历史被誉为“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早在二千五百年前, 孔子说过“为国以礼”, 意思是说要以“礼”来治理国家, 这样老百姓才心服口服, 而不是靠暴力和强权。这里所说的“礼”就是指礼节、礼制。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人把礼仪看得多么重要。

礼仪发展到今天, 它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它起码包含三个意思: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形式。

2、礼仪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

3、礼仪的意思在于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可见礼仪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是实现社会稳定、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见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 礼仪是多么的重要。

礼仪用到商业中, 就是商业礼仪了。商务礼仪作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商务礼节和仪式两方面的内容, 商务礼节就是人们在商务交往中为了表示尊重对方而采用的人们共同约定并形成的规范形式, 而商务仪式就是按程序进行的商务礼节形式。商务礼仪具有规范性、对象性、信用性、差异性和技巧性等特征, 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很多人把商业竞争看成是无硝烟的战场, 在这无硝烟的战争中, 商务礼仪重不重要呢?非常重要。古人云, “无奸不商”, 果真是这样吗?在今天, 市场竞争如此之激烈, 但商界的尔虞我诈越来越不为人们所认同, 人们更加青睐文明经商, 商务礼仪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甚至是商业竞争成功的关键, 具体体现为:

一、商务礼仪是企业进行人性化管理以至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现在, 很多企业为了使本企业能稳健的发展, 进行了很多企业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的是使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适应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 提高效率和效益, 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一个观点是永恒不变的, 那就是不管什么时代企业都需要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 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 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 可以包含很多要素, 如对人的尊重, 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 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 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从礼仪和人性化管理的概念里我们可以看到, 礼仪渗透在人性化管理中, 如果没有礼仪, 就根本谈不上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以尊重员工为基础, 采取“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文化管理”等方法, 能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增强归属感, 以至于在管理过程中不会产生诸多问题。梅奥的霍桑试验告诉我们, 人既是经济人, 也是社会人, 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 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相互尊重等心理欲望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也告诉我们, 人具有自然属性, 同时具有社会属性, 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要, 分别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赫茨伯格把前面三个需要叫做保健因素, 后面两个因素叫做激励因素。企业, 作为员工生活和工作的载体, 进行人性化管理, 才能满足员工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员工归属感加强, 就会有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心态, 乐于工作, 勤于工作, 创造出良好工作绩效。

在人性化管理方面, “日本式团队”与“美国式团队”为我们建立一个良好模式。我们上司的女儿在纽约州读博士, 毕业后到芝加哥一家大型的属于世界五百强的保健品公司应聘, 经过面试, 公司决定录用她。报到那天, 公司给她买好了她所在地到芝加哥的机票;在她下飞机的时候, 她惊讶地发现, 公司已派一辆豪华加长的林肯轿车在等着她了。这个女孩非常感动, 深深感到公司对员工那么的友好、尊重和重视, 她决定将来要好好工作, 报答公司。在我国的企业中, 也有很多公司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例如广州宝洁公司, 员工的工资高、福利好, 公司很善待员工, 租用广之旅公司的豪华大巴接送员工上下班, 如果有员工加班, 它会派大巴在那里等候接送, 那怕只有一个员工加班也是这样。在这样的公司上班, 员工感到莫大的荣幸和荣誉, 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宿感特强。他们会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 鞠躬尽瘁地工作, 献出自己的一切智慧, 以此报答公司的厚爱。企业以人为本的这种做法, 大大提高了它的凝集力和核心竞争力, 这个力量非常大, 会促进企业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以至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使企业处于不败的竞争之地。

二、商务礼仪是商务交往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 商业竞争激烈, 要比别人优胜, 除了有卓越能力外, 还要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优雅的专业形象和卓越的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和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商务交往中主要由有迎送礼仪、会谈礼仪、宴请礼仪、参观礼仪、馈赠礼仪、通信礼仪等, 在商务交往中涉及的礼仪很多, 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在这些商务场合中, 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际冲突, 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满足人们社会交流的同时, 也满足了人们被尊重的要求!在商务活动中, 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不但代表自己, 还代表着为工作的企业。因此, 在商务场合中, 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 一切的言行举止都很重要。每个员工的良好形象, 在商务交流对象眼里都是企业的良好形象, 而任何一个员工的不良形象, 都会破坏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 使企业的竞争处于不利之地。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不仅可以塑造企业形象, 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 并能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商务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却又有很多困惑, 不知该如何操作。良好的修养体现于细节, 细节决定命运。关注细节, 完美细节, 留下良好印象, 事半功倍。心理学家指出, 我们于别人心目中的印象, 一般在十五秒内形成。如果你平时多一个温馨的微笑, 一句热情的问候, 一个友善的举动, 一副真诚的态度, 处处都能以礼待人, 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在工作中想做到让别人认可首先需要学会的便是礼节, 而这都体现在很多的细节方面, 需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这样才使得工作更容易开展。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 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 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 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们更轻松愉快地交往。所以说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并能很有效的促进的社会交往, 改善人际关系。试想一下, 一个微笑, 一句关怀都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温暖, 并且可以使自己的心情也随之愉快起来, 何乐而不为呢?

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 是员工素质的竞争”。修养体现于细节, 细节展示素质。待人接物时尽量欣赏、赞美别人的优点;在工作场合中应依据地点、身份的需要讲合适的话, 作合适的举止应对进退;在公众场合应“少说多听”, 多思考别人说话的内容, 以掌、握合适的表现时机。例如不到上司要我们发表意见的时候就不要抢着表现, 也不宜抢在上司之前和贵宾交换名片, 这些都是不合乎礼节的行为。一般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是不吸烟的, 有教养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会高声讲话的;有教养的人在商务交往中着装是大方得体的。掌握优势乃成功之道,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 商机蓬勃, 位处中国的商务人员若能掌握国际商务礼仪之知识, 必能改善和巩固国际商业关系, 提高竞争力。

三、商业礼仪是企业愉快合作的保证

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和行为准绳, 也是商务礼仪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言必行, 行必果”, 其乃诚信的要求。“水满则溢, 月圆则亏”, 要求人在做人做事方面要有度, 这也要求企业在合作之间相互尊重, 以礼待人, 不能傲视对方, 否则会伤害对方, 导致合作的破裂。商务礼仪是企业在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相互尊重下愉快合作的有力保证。良好的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流气氛, 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反, 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本人从博客上看到这样的例子:艾丽是个热情而敏感的女士, 在中国某著名房地产公司任副总裁。那一日, 她接待了来访的建筑材料公司主管销售的韦经理。韦经理被秘书领进了艾丽的办公室, 秘书对艾丽说:“艾总, 这是××公司的韦经理。”艾丽离开办公桌, 面带笑容, 走向韦经理。韦经理先伸出手来, 让艾丽握了握。艾丽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样吧, 让我看一看这些材料, 我再和你联系。”韦经理在几分钟内就被艾丽送出了办公室。几天内, 韦经理多次打电话, 但得到的是秘书的回答:“艾总不在。”到底是什么让艾丽这么反感一个只说了两句话的人呢?艾丽在一次讨论形象的课上提到这件事, 余气未消地说:“首次见面, 他留给我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业礼仪, 他还没有绅士风度。他是一个男人, 位置又低于我, 怎么能像个王子一样伸出高贵的手让我来握呢?他伸给我的手不但看起来毫无生机, 握起来更像一条死鱼, 冰冷、松软、毫无热情。当我握他的手时, 他的手掌也没有任何反应, 我的选择只有感恩戴德地握住他的手, 只差要跪吻他的高贵之手了。握手的这几秒钟, 他就留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 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样的冰冷。他的手没有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 他对我们的会面也并不重视。作为一个公司的销售经理, 居然不懂得基本的握手方式, 他显然不是那种经过高度职业训练的人。而公司能够雇用这样素质的人做销售经理, 可见公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层次也不会高。这种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管理阶层, 怎么会严格遵守商业道德, 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我们这样大的房地产公司, 怎么能够与这样作坊式的小公司合作?怎么会让他们为我们提供建材呢?”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商务礼仪是显示企业实力, 宣扬企业文化, 展示企业风采、获得对方信任的重要手段, 对企业的合作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掌握商务礼仪塑造好个人与企业的良好形象, 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无疑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卡耐基说, 一个成功的企业, 18%需要专业技术, 82%需要有效的人际关系的沟通。商务礼仪作为沟通的艺术, 是时代商业竞争的需要, 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韩玉珍, 国际商务谈判实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2]、王颖, 王慧, 商务礼仪,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8

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移动支付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商业经营业态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社会资金结算需求、支付方式及渠道呈现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在“互联网+”政策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日益普及,移动支付逐步成为便利生活、促进消费、丰富支付结算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而商业银行作为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参与方,移动支付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拓展维系客户、提升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如何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以应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挑战,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移动支付业务简述

1.移动支付的概念和特点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从而实现双方目的的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主要涉及到移动终端用户、特约商户、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四个主体,有的时候也会涉及到第三方信用机构(如支付宝等)。主要业务类型包括电话支付、网上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凸显了便捷性和实时性。便捷性,即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金融业务的办理,不受地域、人工、时间的限制;实时性,即电子化货币的转移在互联网下演变成一种信息类的转移,它的流通速度几乎可以用秒来计量。例如,支付宝就充分利用了移动金融的便捷实时性,结合游戏特性、特定场景,轻而易举获得大量用户。

2.移动支付业务现状

近年来,居民对移动支付业务的需求日益高涨,用户主要支付手段与支付习惯已经往移动支付方向的变革。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发展,产品得到不断创新,渠道加快多元化,参与主体也在增加。

从参与主体看,移动支付参与主体日益增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逐渐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重要力量。从支付方式看,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翼支付、互联网货币等形形色色的新产品不断落地。从支付渠道看,移动支付已不限于ATM、POS、网银、电话等传统渠道,任何一个带着信息传输和集成的设备都可能成为一个支付终端。从支付产品看,移动支付已成为社会基础服务,移动支付覆盖了航旅、教育、生活、服务、娱乐、公共事业等众多领域;

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业务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并以虚拟网点的方式形成业务扩张,对于商业银行吸引维系客户、提升竞争力等有着重要意义。商业银行要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不断进行支付结算及金融服务创新,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

1.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是拓展客户的必然途径。

移动支付以其低门槛、方便和快捷的特点迅速蚕食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和客户流失严重。传统商业银行倘若不能及时更新经营理念,未能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支付业务,那么商业银行未来将不仅流失电子商务市场中的网上支付用户,甚至会丢失最基本的网络用户。客户是基础,客户需求决定了商业银行未来必然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2.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纷纷介入移动支付领域,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等新型支付公司依靠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不断适应消费需求,挤占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业务经营范围不断的扩大使商业银行客户、中间业务、存贷款等均受到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与日俱增。商业银行只有不断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移动支付体系,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三、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前景

随着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如何抢占移动支付这个新型的市场份额,是目前商业银行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找准拓展市场的方向

在目前的环境下,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强烈冲击,商业银行需要将支付领域的“规模经济”努力转换成“范围经济”。商业银行可以依托现有专业的清算系统,与实力雄厚和有信誉保障的非商业银行机构合作,一方面与代理非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开展支付业务,如证券、信托、保险、财务公司等,努力形成自身的生态圈,逐步扩大业务的覆盖面,进而借此重新占领支付领域;另一方面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建立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客户需求为导向、开源服务为支撑的新型服务模型。

2.加快支付工具的创新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支付的核心主要是快捷、方便。为满足客户快捷便利的零售支付体验,支付工具的智能化与创新力就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也是支付工具创新的方向。

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主流的结算工具还是商业银行卡,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入渗透,为了满足商业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的需要,商业银行卡的介质和功能需要不断升级,比如,各家商业银行已全面普及IC芯片卡,支持“闪付”等快速支付场景。陆续开通商业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为小额支付与电子支付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实体商业银行卡的基础上,逐渐支持E账户、映射卡等虚拟卡片的开通和使用。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推广多层次的支付产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身份认证机制。通过打造支付的全能化和移动化,以吸引流量、培养用户习惯,提升对外服务。

作者简介: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研究 篇9

字数:3382字号:大 中 小

一、金融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范畴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花旗银行总结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独特的经营传统与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战略。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凝聚作用。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粘合剂,把银行内部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银行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推动银行向前发展。

2.激励与自律作用。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与自律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激励作用调动起银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同时,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行纪、行规和行貌都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地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律倾向,从而规范银行群体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3.辐射作用。银行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自律的作用,而且还向社会辐射银行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状况。

4.导向作用。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的金融价值观,具有强劲的引导行为的作用即对银行工作人员心理、性格、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从而对银行发展起导向作用。(三)银行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由于金融行业本身的特点,银行的企业文化有其独特之处,并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范范地谈银行企业文化的建立.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其提供的产品不是一种物质实物而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其背后提供实质支撑的是信用而非一般产

品所凝结的产品质量。金融企业作为一种特殊性企业,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1.负债经营,尤其是以吸存为本源业务的商业银行,通过积聚社会零散资金进行再分配,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蕴涵着道德风险。在集中资源的过程中就意味着是对资源提供方的负债。而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服务过程是否顺利按顾客要求完成,其过程中都包含着很大风险。

2.信用支撑性。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成员的授信和央行的信用扶持,失去信用基础,其产品就不具有可接受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企业提供的信用只要能被他人所接受,就能够获取运做所需要的资源,从而提供服务。金融企业的信用支撑正是给予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

3.金融产品的虚拟性、同质性和互相替代性强。与一般物质产品不同,金融产品都是虚拟的价值符号,这种特性消除了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之间因使用价值不同而引起的相互替代障碍,各类金融产品趋于同质化,相互间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由于金融产品不受专利的保护,因而其模仿的成本低。一般企业的产品,可以区分质量的高低、技术含量的高低,而金融产品在这方面却很难衡量。所以更加强了企业文化这种隐性因素的重要性。

4.高风险性。金融产品的可替代性导致各种类型金融产品市场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使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因而,与其他产业相比,金融业更易发生系统性的不稳定现象。按照资产定价理论,某一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其将来全部现金收入的贴现值之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人们对金融资产内在价值很难准确推定,从而金融资产价值本身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加上个人的非理性导致市场的非理性,金融产品价格容易出现过度波动。金融市场比一般产品市场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而作为这个市场中微观主体的金融企业,自然面临更大的风险。

5.服务产品的非标准化。金融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由于不是一种物质,决定了它的非标准化。服务不能像一般的实物产品一样,通过一个标准的流水线设备加工制造,而是需要直接面对每一个客户,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适机提供。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部门员工的反复配合。其非标准化的特征,就决定了在这个配合过程中协调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客户可以通过以服务为标准来选择银行。

6.社会的高度关联性。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可以说,金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金融与社会中各个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金融企业诱发了金融风险,就会迅速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扩展开去,对实体经济部门造成严重的影响。

7.金融企业是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这主要表现在:①金融产品具有非物质化特性,市场微观主体可以根据融资需要和投资需求,自由地加以创造。这种金融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智力活动;②无论是对金融资产定价、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中介服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操作,金融企业所从事的都是相当高级与复杂的活动。同时,金融资产是一种虚拟资产,其价值或效用不像实物资产那样易于衡量,而是一项涉及买卖双方的实际和心理需求、市场环境和时机的技术和技巧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而且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对市场有一定的第六感,所以依靠高素质专业人才对风险有效控制和防范是金融企业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从总体上看,对于商业银行这其中又有三个主要特征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强信用支撑性,二是产品的符号性、虚拟性,三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也决定了在背后支撑银行发展的力量应该有所不同。

二、对我国银行企业文化的实证分析

上文所述,企业文化本身的作用以及金融企业文化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商业银行的建设中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既然如此,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发展如何?中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否真的影响着商业银行竞争力呢?也许量化的实证分析更能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些问题。

实证分析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统计方法,找出中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否真是其软肋,是否有待加强,通过统计方法找出在哪些方面是中国商业银行建设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

(一)数据说明及指标选取

数据来源于The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WCY)——世界上关于各国的竞争力最全面最权威的年报,始于1989年,提供各种分支的竞争力排名,指

标详细而权威。具有较高可信度,且各年指标均标准化,便于比较得出统计结果。由于WCY中的指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所以经过初步筛选,本研究只选取最近四年的指标来做比较。

WCY在07年共选取了323个指标,其中关于商业的指标中有71个,包括金融行业,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在这里我又选取了Bank efficiency 和 Management Practices两个小分支,共21个指标。而每个指标都有各自的国际排名以及得分。所选21个指标见表1。

在这些指标之中,manage practices这一小类的指标中都是企业文化可以涵盖的部分,反映了企业文化中的人才观、企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中国银行企业文化。而在银行有效性这一小类的指标中,信用卡的流通量与交易量这两个指标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的产品结构,正如前文所说,产品结构与服务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所以在6个银行有效性指标中,有3个是能够衡量出企业文化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银行的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性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对Manage Practice指标的统计分析

实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从得分和排名两个方面来进行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分析。用绝对水平是用来衡量就自身而言,中国的商业银行是否有所进步;而相对水平是用来衡量相对于其它国家,中国的商业银行是否取得了进步。

上一篇:比较文学书本解读论文下一篇:关于“9+3+3”专项整治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