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小结(精选10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小结 篇1
有机实验小结
今天我们结束了为期十个星期的有机实验的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通过十个不同的过简单或复杂的实验有机实验,在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我们原先基本为空白的有机化学的实验的技能。萃取、蒸馏、重结晶,各种各样的的实验技巧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组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在不同的实验情况与条件中发挥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作用,完成着一个有一个看似难于登天的实验目的,合成了一个有一个简单的物质,提纯了一个又一个的反应或者自然的产物。让我们小范围的理解了有机化学这样一个宏大学科深刻内涵。现在每次在写有机化学作业的时候总会感觉自己的无知与可笑,看似笔尖轻轻一划而书写而成的黑色的箭头,各式各样的动辄二十几步的宏大合成在纸上似乎也只像探囊取物一般,挥笔而就反映在实际的过程中竟然是如此的艰难和复杂。味道刺鼻的各种化学物质,不同形状的反应器皿,繁冗复杂的反应装置。但却正是这样复杂而又精确的反应装置将整个有机化学支撑了起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就是在这样的或者远不如这样的条件下构建了有机化学这样一门庞大的学科。于是这便体现了有机化学对我们的教育的更加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于我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我想伟大的科学发现与成果,无一不是植根于踏实的研究与艰苦的探索,容不得一丝半点的侥幸与疏忽。化学是一门典型的实验科学,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实验现象纸上。由这些现象和变化而衍生出来那些假象理论经过更多的实验验证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切实的科学发现,由这些发现通过假设、类比、实验去创造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切实而又实际的科学精神里,才形成了有机化学这样的一种完善而又切实的学术基础,进而带动了化学的应用在实际中而形成和化工这样一个巨大的学科。而即便是在实验室能够很好完成的反应放大到实际的大型生产过程又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事情。有一个学长曾经对我说过,或许在今后的科研的生涯中你可能会忘记大一大二学的很多很多的东西,因为很多学科学来作用实在有限,我们需要的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查阅与那些学科有关的文献能够看懂就可以了。但是对我们今后的科研真正十分重要的是你在大一大二试验中所学习到的处理实际实验中各种问题的经验,各种提高产率和试实验更顺利进行的方法。我想,这也是充分反映了有机实验的重要意义吧。
因而做学问这件事确实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光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结果的学习,更要同时注意反应中的现象,副产物,产率,合成方法,合成实际的要求等等的诸多方面。在实际生活中要积极的争取实验的机会,提高自己实验经验和素养。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做好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小结 篇2
目前, 我国教育正处于伟大变革时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医药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医药战线现代化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更要将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 既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劳动技能素质, 也包括身体与心理素质、审美情感素质, 是集以上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 使受教育者真正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而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 必须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和普通中学相比, 医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 思想素质低, 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不爱集体、不爱学习、纪律涣散的现象。医药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较晚, 还没有形成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观念, 没有把思想素质教育研究放到与其他教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研究在医药职业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意义的。
化学是我们医药职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 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尽管如此, 但仅以学科为中心, 只把抽象的原理传授给学生, 必将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学习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 他们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就业、生活等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使学生懂得跟化学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化学教育应注意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中的化学, 认识化学在将来工作中的作用。学习解决跟社会和生活有关的问题, 培养其责任感, 为他们今后就业、参与与化学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必备性知识。
为了研究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步骤、内容意义, 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
2研究的方法、对象、时间
研究方法:实验对比法
实验班级:药物制剂14级2班
实验对比班级: 药物制剂14级1班
实验学科: 化学
实验方法: 在14 - 2班进行 “在职业教育化学课实施思想素质教育”实验, 在14 - 1班仍按常规教学进行, 然后对二者作以比较。
实验时间: 2015年3月—2015年7月。
3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步骤
3.1课前, 教师备课要深入、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 确立思想素质培养目标
化学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及发展过程都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高瞻远瞩, 充分挖掘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并确立明确的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3.2课堂上, 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结合知识教学, 完成思想素质培养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上完成思想素质目标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讲述法、讨论法、渗透法、总结法等。例如, 在讲授正课前, 可以采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故事的方法, 既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又引入了讲课正题; 在讲课中间分析问题时, 可以和思想素质教育互相渗透; 在课堂结束小结时, 可以同时总结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3.3课后, 根据课堂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布置相关作业
这些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按照课堂要求, 提高认识、形成规范, 提高思想素质, 取得思想素质教育效果。
4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意义
4.1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 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4.1.1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 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在化学上曾有过许多发明创造, 通过生动的史实, 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4.1.2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1949年以来, 我国的化学科学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石化产业大国, 主要产品产量世界排名位居前列, 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聚氯乙烯等在世界排名第一, 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树脂等位居世界第二。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
4.1.3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 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处处都可以开发利用。我国石油年产量已达到1. 89亿吨, 跃居世界第四产油国家。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 ( 可燃冰) 实物样品, 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 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据科学家粗略估算, 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以2011年为例, 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这些丰富的化学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枕。
4.1.4中外化学家及名人的感人事迹
从古代的炼丹家葛洪、近代的化学先驱徐寿到当代的化学大师侯德榜, 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教育的良好教材。教育学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化学, 用好化学, 要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4.2在教学中抓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 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 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 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 披荆斩棘, 开拓前进, 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 要用通俗的语言, 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化。例如, 过氧化氢的分解, 单独使用过氧化氢, 其必须在微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的分解放出氧气 ( 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 这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依据) 。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不产生氧气, 但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则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由此可知, 二氧化锰的存在是过氧化氢能在常温下迅速分解的外部条件。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是内因。除此之外,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是外因。在内因相同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对于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反应,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外部条件反应也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内容很多, 它们都从实践上验证着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联系到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 一个班的学生任课老师相同, 学习环境相同 ( 外因相同) , 但成绩差别很大, 关键在于学生自身 ( 内因) ,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 提高教学质量来创造良好的外因条件, 但最终成绩是否提高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4.3利用实验教学, 进行优良品德教育
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沃土, 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实验教学, 动手、观察等能力受到训练, 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等非智力因素也因实验而有提高, 同时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在实验课教学中, 可选择性地将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准备、自己操作。
化学实验有别于课堂教学, 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和集体主义教育, 努力使学生在默契配合中, 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 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有时会因为实验现象的不明显, 实验误差较大等原因, 降低对实验的兴趣, 甚至出现惧怕心理, 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并安排重做实验, 直到实验的成功,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 由此培养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 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化学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 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烦恼。在全球, 臭氧层遭受破坏, 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 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 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我国, 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 而且有增无减, 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如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容器, 不能乱倒等, 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实验取得的效果
5.1学生的世界观有了明显改变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信念, 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 他们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 披荆斩棘, 开拓前进, 这正是 现代医药行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5.2同学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形成了文明、团结的集体
在14-2班化学课上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 同学们精神饱满, 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迟到早退现象大为减少, 每次上课看到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和整洁的讲台让笔者从心里感到14-2班越来越好了, 在学校开展的“争创文明班级”活动中他们被评为文明班体。
5.3思想素质的提高明显带动了学习成绩的上升
入学时14-2班和14-1班成绩相当, 期末考试14-2班比14-1班平均成绩高7.3分。
6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研究证明, 在医药职业学校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路是正确的, 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 本课题提出的在医药职业学校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步骤合理, 可操作性强, 抓住了医药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找准了医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在医药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 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教学过程中, 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要和知识教育紧密结合, 相互渗透, 不可分割, 不可生搬硬套, 不可强行说教。通过介绍化学与医药学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要和当今社会结合, 和最先进的科学发展结合, 和生产生活实际结合, 和学生个人思想结合, 和日常学习、集体活动结合。要把历史和今天结合, 把思想素质教育要延伸到课外, 把思想教育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3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更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也对老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在医药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要根据专业及教材特点, 确立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贯穿思想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对比实验得出: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路是正确的, 提出的教学方法步骤是可行的, 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意义是重大的, 实施效果是显著的。
化学除草剂实验小结 篇3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
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棉田杂草是棉花获得丰收的大敌,在棉花生产中,常因杂草和棉花争夺水分、养分、光照,使棉花营养跟不上造成棉花减产。并且杂草是很多害虫休眠及为害棉花前栖息的地方,致使虫害增加,因此杂草防除是棉花大田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棉花是新疆兵团重要的经济作物。而通过播前喷施化学除草剂清除棉田杂草,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确保棉花丰产丰收的关键一环。为适应当前棉花市场,进一步提高棉花质量,提高棉花品级,新疆兵团引进了的化学除草剂意比西(二甲戊灵,意大利生产)。本文以其中最常用的氟乐灵、菜草通(二甲戊灵)和意比西(二甲戊灵,意大利生产)为试验药剂,在棉田上进行了试验,为选择播前除草剂的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菜草通(33%二甲戊灵)
33%二甲戊灵是由山东化阳生产的苯胺类除草剂,为二硝基甲苯胺类选择性土壤处理除草剂。药剂通过植物的幼芽、幼茎和根系吸收,抑制幼芽和次生根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从而阻碍杂草幼苗生长而症状是幼芽和次生根被抑制。持效期40~60d。
1.2 意比西(33%二甲戊灵)
意比西是由意大利生产的苯胺类除草剂,为二硝基甲苯胺类选择性土壤处理除草剂。药剂通过植物的幼芽、幼茎和根系吸收,抑制幼芽和次生根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从而阻碍杂草幼苗生长而症状是幼芽和次生根被抑制。持效期40~60d。
1.3 氟乐灵
48%氟乐灵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胚芽鞘与胚轴吸收。对已出土杂草无效。对禾本科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有效,持效期长达3~6个月。
2.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
菜草通(33%二甲戊灵乳油)100ml/亩。
意比西(33%二甲戊灵乳油)100ml/亩。
48%氟乐灵乳油100ml/亩。
清水做空白对照。
试验地设在核心示范园区,小区面积3亩,共4个小区,随即排列,总面积12亩。4月16日播种,播前用机械背负式喷雾器对水喷雾,喷雾后用反复耙翻土壤,使药剂均匀地附着在表层土壤。
2.3 试验内容
2.3.1 不同药剂对棉花出苗期和出苗率的影响
在播种后7~13d,采用5点法调查棉花出苗情况.
2.3.2 不同药剂对棉花根部的影响
在5月4日,采用5点法(每个点1m2),调查棉花的根长、次生根数、根生长状况、10株鲜重、10株干重。
2.3.3 不同药剂对棉田杂草的株防效
施药后45d,采用5点法(每个点1m2)调查不同药剂对芦苇、稗草、龙葵、荠菜、田旋花及其他杂草的株防效。
2.3.4 不同药剂对棉田杂草的鲜重防效
施药后45d,采用5点法(每个点1m2)调查不同药剂对芦苇、稗草、龙葵、荠菜、田旋花及其他杂草的鲜重防效。
2.4 调查及计算方法
45d后调查除草效果,每小区选5个样点,每样点1m2,调查各小区杂草的株数,并称量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所用计算公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处理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采用5点法对试验地进行调查,4月29日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菜草通与意比西较对照出苗期与出苗率一致,氟乐灵乳油较对照出苗期推迟1~3d,出苗率减少2.8%。证明菜草通与意比西对棉苗出面期与出苗率无不良影响。
表1 试验小区出苗期与出苗率调查表
3.2 对棉苗的影响
5月4日对试验小区取样考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菜草通处理较对照短0.12cm,次生根数较对照减少0.06条/株,主根无肿大,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减少0.2g/10株和0g/10株;意比西处理较对照短0.05cm,次生根数较对照减少0.04条/株,主根无肿大,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减少0.1g/10株和0g/10株。氟乐灵处理较对照短0.81cm,次生根数较对照减少0.65条/株,主根较对照表现肿大,根呈铁锈色,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减少0.4g/10株和0.2g/株。证明氟乐灵抑制根伸长,发侧根,并且使根畸形阻碍棉株物质积累。
表2 对棉苗影响调查表(5月4日)
3.3 杂草防除效果
6月4日对试验小区株防效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菜草通的株防效是:芦苇58%、稗草75%、龙葵76%、荠菜100%、田旋花74%、其他杂草52%,总防效为69.4%;意比西的株防效是:芦苇60%、稗草75%、龙葵76%、荠菜100%、田旋花76%、其他杂草53%,总防效为70.3%;48%氟乐灵的株防效是:芦苇55%、稗草66%、龙葵76%、荠菜83%、田旋花60%、其他杂草44%,总防效为61.0%。
表3 对棉田杂草株防效调查表
4 结论与讨论
(1)从试验可得,菜草通与意比西较对照出苗期与出苗率一致,氟乐灵乳油较对照出苗期推迟1~3d,出苗率减少2.8%。证明菜草通与意比西对棉苗出面期与出苗率无不良影响。菜草通处理较对照短0.12cm,数较对照减少0.06条/株,主根无肿大,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减少0.2g/10株和0g/10株;意比西处理较对照短0.05cm,次生根数较对照减少0.04条/株,主根无肿大,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减少0.1g/10株和0g/10株。氟乐灵处理较对照短0.81cm,次生根数较对照减少0.65条/株,主根较对照表现肿大,根呈铁锈色,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减少0.4g/10株和0.2g/株。证明氟乐灵抑制根伸长,发侧根,并且使根畸形阻碍棉株物质积累。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小结 篇4
学号: xxxxxxx
姓名:xxx物理化学实验作为我们这学期的重要化学实验之一,在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已告一段落。这学期我们一共做了七个实验,分别是: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尿素摩尔质量,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低沸点二元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摩尔电导率的测定,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的测定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通过这学期这七个实验的学习,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举个例子,就拿低沸点二元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这个实验来说吧,课上老师讲的时候没感觉有多难,但当真的要亲力亲为的自己动手来做实验的时候,还是感觉蛮困难的。我记得当时我们一共有八个组分,两小组合并式来完成实验,虽然过程经老师讲解后没什么问题,但实验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当时还为这件事不开心来着,后来拜访了其他同学,才发现不止自己一组,好多人画出的图都长得好奇怪,那是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物理化学实验要花两个学期来上。在这两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明白了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少任何一个都不可以。在实验中我们必须足够认真,足够专注,足够有耐心,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最后,我要谢谢我的实验中遇到的所有搭档,和他们的每一次合作都会有新的收获。还有就是每一位老师,这学期收获颇多,到了学
有机化学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报告 篇5
实验 名称
乙酸乙酯 制备
一 实验 目的和要求(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以及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学会回流反应装置的搭制方法;
(3)复习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液体的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 反应式(或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冰醋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乙醇过量、利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使反应顺 利迚行。
除生成乙酸乙酯的主反应外,还有生成乙醚等的副反应。
三 实验装置图
四 实验步骤 流程装置 在 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4.3 mL 冰醋酸、23.0 mL95%乙醇,在摇动下慢慢加入 7.5 mL 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通入冷凝水,如图 4-14-1-a。反应 水浴上加热至沸,回流 0.5 h。
稍冷后改为简单蒸馏装置,如图 4-14-1-b,加入几粒沸石,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丌 再有馏出物为止,得粗乙酸乙酯。
首次蒸出的粗制品常夹杂有少量未作用的乙酸、乙醇以及副产物乙醚、亚硫酸等,洗涤 干燥等操作就是为了除去这些杂质。洗涤
(1)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Na2CO3)水溶液,除去酸,此步要求 比较缓慢,注意摇动不放气,随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放出下面的水层,有机相用蓝色石蕊试纸 检验至丌变色(酸性呈红色)为止,也可用 pH 试纸检验。
放气是为了避免因产生 CO2 气体导致分液漏斗内压力过大。因为有以 下 反 应 产 生 :
CH3COOH+Na2CO3→CH3COONa+CO2↑+H2O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2)有机相再加 10.0 mL 饱和食盐水(NaCl)洗涤,用以除去剩余的碳酸钠,否则不 下步洗涤所用的 CaCl2 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
注意:丌用水代替,以减少酯在其中的溶解度(每 17 份水溶解 1 份乙酸乙酯)。
(3)最后每次用 10.0 mL 的氯化钙(CaCl2)洗涤两次,以除去残余的醇。干燥 将酯层放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 2~3 g 左右的无水 K2CO3/MgSO4 干燥(分别不水结 合生成 K2CO3·2H2O、MgSO4·7H2O 而达到除水干燥之目的),塞上橡皮塞,放置 30 min,期间要求间歇振荡。蒸馏 蒸馏装置如图 4-14-1-c 所示,实验前提前干燥。把干燥后的粗乙酸乙酯滤入 50 mL 烧 瓶中,水浴蒸馏,收集 73~80 ℃的馏分。称量,通过折光率判断其纯度。
纯粹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 77.06 ℃,d 2040.901,折光率 20 nD 1.3727。理论产量:0.25 mol,22 g
五 实验记录
实验 日期 时间 步
骤 现
象 备注 13:30
13:45
13:55
安装反应装置
圆底烧瓶中加入 14.3ml 冰醋酸、23ml
95%乙醇,在摇动中慢慢加入 7.5ml 浓硫酸
加入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水浴加热
所用试剂均为无色液体,混合后仍为无色,放热
14:50
沸腾回流 0.5h,稍冷
烧瓶内液体无色
15:00
加入沸石,改为蒸馏装置,水浴加热蒸馏
15:10
液体沸腾,收集馏出液至无液体蒸出
15:25
停止加热,配制饱和 Na2CO3、饱和氯化钠、饱和氯化钙溶液
烧瓶内剩余液体为无色,蒸出 液体为无色透明有香味液体
15:30
向蒸出液体中加入饱和 Na2CO3 溶液,用 pH 试纸检验上层有机层
有气泡冒出,液体分层,上下 层均为无色透明液体,用试纸 检验呈中性
15:45
转入分液漏斗分液,静置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无色透明液体
15:50
取上层,加入 10ml 饱和氯化钠洗涤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略显浑浊白色液体
16:00
取上层,加入 10ml 饱和氯化钙洗涤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略显浑浊白色液体
16:10
16:15
16:45
17:05
17:25
取上层,加入 10ml 饱和氯化钙洗涤
取上层,转入干燥的锥形瓶,加入 3g 无水硫酸镁干燥 30min
底物滤入 50ml 圆底烧瓶,加入沸石 无色液体 16:50 安装好蒸馏装置,水浴加热
收集 73~78℃馏分
停止蒸馏
上层:无色透明液体;
下层:无色透明液体
粗底物无色澄清透亮,MgSO 4 沉于锥形瓶底部
液体沸腾,70℃有液体馏出,体积很少,液体稍显浑浊,73℃开始换锥形瓶收集,长时间稳定于 74~76℃,升至 78℃后下降
烧瓶中液体很少
无色液体,有香味,锥形瓶
观察产物外观,称取质量
质量 31.5g,共 43.2g,产品质量为 11.7g
六 产率计算 产率=
七 讨论 1.加料滴管和温度计必须插入反应混合液中,加料滴管的下端离瓶底约 5 mm 为 宜。
2.加浓硫酸时,必须慢慢加入并充分振荡烧瓶,使其不乙醇均匀混合,以免在加热 时因局部酸过浓引起有机物碳化等副反应。
3.反应瓶里的反应温度可用滴加速度来控制。温度接近125 ℃,适当滴加快点;温 度落到接近110 ℃,可滴加慢点;落到 110 ℃停止滴加;待温度升到 110 ℃以上时,再 滴加。
4.所用仪器均需烘干,否则,乙酸乙酯不水戒醇形成二元戒三元共沸物在 73 ℃之前蒸出,导致产率大大降低。
八 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硫酸起什么作用? 答: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其催化和吸水作用。
2.为什么要用过量的乙醇?如果采用醋酸过量是否可以,为什么?
答:(1)本实验中,我们是利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秱;另外醇还可以和生成的水、乙酸乙酯生成二元戒三元共沸物而蒸馏出去,从而促使酯化反应的迚行。
(2)丌可以。而酸丌能不酯共沸。
3.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迚行? 答:(1)反应条件:一般需加热,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反应物:醇是任意的醇,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
反应机理:一般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且羧基不醇羟基数目比为 1:1。
(2)利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秱;另外醇还可和生成的水、乙酸乙酯生成二元戒三元共沸物而蒸馏出去,从而促使酯化反应的迚行。
4.能否用浓氢氧化钠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
答:丌可以,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降低产率。
5.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能除去什么,为什么先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 答:(1)酯层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乙醇,由于乙醇和 CaCl2 作用生成 CaCl2·4H2O 结晶化物,所以使用乙醇除去少量未反应的乙醇。
化学实验报告 篇6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酚酞、石蕊
实验过程:
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7
实验现象:
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3.5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
Na2S14
CH3COONa9
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大部分显酸性。
实验反思:
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生了水解。e.g.
①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
③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生水解,C(H+)=C(OH—),PH=7(25℃)
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
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纯净水,而是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浓度偏小,结果不准确;
②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
3、同种类型,离子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一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水解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强。
4、实验时,先用酸碱指示剂大致估计酸碱性,再用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
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测量的误差,而甲基橙的范围小,且由理论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小误差。
②FeCl3是黄色溶液,Cu(NO3)2是蓝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酸碱性。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小结 篇7
说明:一般情况下, 液态物质 (或水溶液) 与液态物质 (或水溶液) 反应时, 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其他情况下则应考虑注明反应条件。
一、从反应物的状态分析
(一) 下列情况应注明反应条件
1. 固体与固体反应 (固—固型) 。
固体与固体在常温下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反应才能发生。常见的反应条件有加热、高温或使用催化剂。
2. 气体与气体反应 (气—气型) 的条件一般为点燃。
3. 气体与固体反应 (气—固型) 的条件分两种情形:
(1) 固体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其条件为点燃;
(2) 固体跟其他气体的反应条件为加热或高温。
(二) 以下情形注明反应条件要看情况而定
这里主要是指气体与液体的反应 (气—液型) , 所涉及的液体可以是液态物质, 也可以是水溶液。如下例 (1) 中酒精是液态物质, 而 (2) 中的氢氧化钙则是指它的水溶液 (下同) 。
(三) 以下情形不注反应条件
1. 固体与液体反应 (固—液型) 。
注:活泼金属与稀硫酸或盐酸、碳酸盐与盐酸、碱与酸的反应都属于这种情形。
2. 液体与液体的反应 (液—液型) 。
注:分解反应除外。
二、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析
(一) 分解反应一般应注明反应条件
(二) 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注明反应条件
(三) 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注明反应条件时需看情况而定
最后,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 笔者又结合“条件三角形”将此规律归纳为以下口诀:
固固气气固和气, 加注条件莫忘记。
固固加热或高温, 气气点燃是条件。
固气反应难判断, 有氧点燃最常见。
过氧化氢氯酸钾, 二氧化锰来催化。
气液液固液与液, 两两相遇即发生。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篇8
实验题目: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
实验目的:
1、熟悉络合物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合成K3[Fe(C2O4)3]·3H2O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实验以硫酸亚铁铵为原料,与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先制得草酸亚铁沉淀,然后再用草酸亚铁在草酸钾和草酸的存在下,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得到铁(Ⅲ)草酸配合物,主要反应为:(NH4)2Fe(SO4)2 + H2C2O4 + 2H2O
=FeC2O4·2H2O↓+(NH4)2SO4 + H2SO4
2FeC2O4·2H2O + H2O2 + 3K2C2O4 + H2C2O4
=2K3[Fe(C2O4)3]·3H2O
实验仪器及试剂:电子天平,抽滤装置,烧杯,酒精灯,水浴装置,表面皿。(NH4)2Fe(SO4)26H2O,H2C2O42H2O,H2SO4(2 mol/L),饱和K2C2O4溶液,乙醇(95%),H2O2(3%)
实验步骤:
1、草酸亚铁的制备
称取适量硫酸亚铁铵固体放在烧杯中,然后加适量蒸馏水和H2SO4,加热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草酸溶液,加热搅拌至沸,然后迅速搅拌片刻,防止飞溅。停止加热,静置。待黄色晶体FeC2O4·2H2O沉淀后倾析,弃去上层清液,加入适量蒸馏水洗涤晶体,搅拌并温热,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即得黄色晶体草酸亚铁。
2、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
往草酸亚铁沉淀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313K下水浴加热,恒温下慢慢滴加H2O2溶液,沉淀转为深棕色,加热溶液至沸以去除过量的H2O2,静置一会。
然后加入草酸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翠绿色),溶液的pH值保持在4~5,加入95%的乙醇,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翠绿色)。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淋洒滤饼,抽干混合液。固体产品置于一表面皿上,置暗处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 篇9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与保证。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通过多样形式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实验教学和实验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目的,是值得每一位化学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新课改下学生探究实验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的六个步骤----观察问题、假设预测、实验事实、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和拓展迁移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疑问、求知、探索、逻辑思维、总结、表述、拓展联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的观察或实际动手完成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是符合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来看,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仍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忽视对学生动手、动脑、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成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式“,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这种现象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慢慢的变少了,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堂演示实验难度大,难以成功,实验不明显或经常出现意外的实验现象,于是不得不根据实际的实验现象解释一番以自圆其说,学生听来很勉强;学生实验大都是安排好的验证性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别说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了,还有的学生会像“调酒师”一样没有目的地将各种试剂混合在一起,学生实验往往从实际意义上很难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因此许多教师往往就不安排实验,甚至落下了一碰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心里就发慌的问题。为了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机会较少的弊端,而且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实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实验进行探究和操作,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地化学实验能力,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旨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勤于动脑动手、乐于实践探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我们课题组针对实际初中化学的教学情况,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细心地研究教材中每个实验,为提高实验可操作性,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同时更加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增强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爱做化学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课题申请人闫勇老师从教以来对化学实验的改进一直颇感兴趣,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2.课题组另一成员李惠娟老师有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熟悉各种研究方法,曾发表论文数篇。
3.市教研室有关专家应允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学校科研室也将对本课题将实行全程管理。
4.我校有完善的课题管理机制,对于研究课题的正常开展有较完全的指导、监控、考核、激励机制,各种教科研参考资料比较全面,硬件设施齐全,并拥有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设备,这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对本项研究充满信心。
课题名称的
界定和解读
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孩子,最感谢兴趣的就是现象各异的实验,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化学知识储备用于实验探究,但本课题组认为,正因为如此,九年级学生敢于质疑一切,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实现其实验能力的提高。
2、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内容、
步骤和举措
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实验”的设计、优化和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呆板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活跃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②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使操作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成为培养探究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培养。
③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及时鼓励,使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借助典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阐明一类实验规律,在剖析、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①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选定典型实验的范围。
②选用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测定学生常喝的各种饮料的酸碱度、用碳酸饮料快速制备二氧化碳、对比新鲜水果与久置水果中的VC含量、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等,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本类研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③改进和重设计典型实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问题,探讨不足,寻找弥补不足的新方法,对实验写出详细的方案,让学生多方面探索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根据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实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5月至6月)
主要任务:
1、收集相关资料,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向,核实实验;对教师进行培训。
3、召开课题组成员大会。
4、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再次确定研究的具体实验内容和方向,将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6月至年10月)
主要任务:
1、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工作。对前一阶段的“理论”进行“实践”,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实现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2、进行化学实验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
根据实验情况,以学校为本,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立足于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该年级化学实验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撰成册,并有针对地设计对完成化学实验教学有辅助作用的录像、设计及课件等。
3、进行教材使用、课程实施实验。
选择“实验班”对所编教材进行试用,做好对比工作,让本课题的成果更具实际意义。
4、制作录像、课件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
采集、整理、分析课题的实践资料,汇集成果,总结推广。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记录册。
1、对九年级的一些演示实验改进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可行性的实验方案。
2、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过程的宝贵经验。
3、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改进化学装置。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篇10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措施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化工、医药、生物、材料、环境等与化学密切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观察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1],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为以后专业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由于有机实验课是考查课, 不考试, 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认为可以瞎混。实际上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有机理论的产生都是以大量实验事实为基础的[2]。因此, 针对课程重要性与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这一特点,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思考,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 应试教育导致的偏见
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升学考试, 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而忽略了上学是要学技术、长能力、学习如何谋生的。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 大部分的中学都砍掉了本来应该开设的实验课, 导致学生从中学起就养成了不动手只动眼的习惯。甚至是有些学生认为有机实验有毒, 会伤身体, 上课不肯动手。
1.2 陈旧的实验教学观让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兴趣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是以理论为先导的, 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演绎化的问题。具体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开设实验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 甚至是一些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也已经有所了解[3]。这就阻碍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不能积极参与其中。杨振宇教授曾对此有过精辟分析:“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从已经了解了的、抽象的原则开始, 然后一步一步推演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 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完完整整地把一门门学科学好。但是,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 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 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1.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主要是由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和单步合成实验三部分组成。在实验教学中三部分相互分割, 这样学生操作精度不够、效率低, 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往往是前面练习过的基本操作, 到后面合成实验要用时, 学生已经忘记了。并且目前开设的多为基础性实验, 几乎没有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开放性实验, 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让学生产生误解学这些没有用。
另外, 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存在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也存在于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将每个实验细节完全交代清楚, 学生依赖心理增长使得学生忘记了要自己思考解决问题[5]。即使是很小的一个问题也要跑过来问老师怎么办, 而不是先自己思考或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比如, 在制备1-溴丁烷的过程中有红棕色出现, 大多数同学的解决办法是重新做或者跑去问知道教师要怎么办。没有人会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就这样继续下去会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2 具体解决的办法
2.1 从新生入学开始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首先, 在新生入学的欢迎会上就要告诉他们好的实验素养以及出色的实验操作对于以后学习以及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其次, 在平时教学及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2 改革目前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观中,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实验是验证理论正确与否的手段, 教师只注重知识灌输, 强调实验结果, 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阻碍了学生智力的积极参与, 同时也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应该是: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 让学生在实验室先“试试看”, 由实验悟出原理。使实验成为探究新理论、新方法的实践过程, 再由学生带着自己悟出的原理进入教材。
另外,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勇于挑战权威, 敢于提出与经典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发学生产生联想, 刺激学生的思维反应, 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2.3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3.1 调整教学内容
将以往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合, 以合成、制备实验为主, 将实验大纲中要求的基本操作融合到制备实验中进行反复训练, 用性质检测所制备产品的纯度。例如: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中, 以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为主要目的, 同时练习分水器的使用、分液、萃取、干燥、蒸馏等一系列基本操作, 并用阿贝折射仪对所得产品进行纯度测定。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所用学时数, 而且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 使实验内容充实、连贯,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2.3.2 适当开设与绿色化学相关的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型交叉学科, 它要求充分利用资源, 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在无毒原料、催化剂、溶剂等条件下, 获得环境友好的产物[6]。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注意引入新理论, 使学生对其有一定认识。比如:将乙酸正丁酯制备过程中所用催化剂浓硫酸改成可回收的固体硫酸, 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概念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2.4 建立实验成绩考评体系
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考核在实验教学中占着重要一环, 也是检查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同时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7]。有的学生是为了成绩来做实验的, 课前不预习, 看一步做一步, 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也有的学生边做实验边写实验报告, 实验做完报告也写好了, 整个过程注意力就没在实验上。因此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 我们建立了一套严格而科学的考核方法, 将实验成绩的考评分为三个部分。
2.4.1 平时成绩
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5%, 主要包括:出勤、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等, 每次满分100分。
2.4.2 实验结果成绩
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教师根据具体实验结果情况进行打分。
2.4.3 实验报告成绩
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5%, 教师根据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进行打分。
2.5 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实验前老师非常详尽的讲述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步骤、注意事项, 有时还写到黑板上。学生就按照老师讲的按部就班做就可以了, 这样学生就是一部复制机器, 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认为, 有机实验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和提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实验中教师来回巡视, 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 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即使纠正。
3 结语
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 因此其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还是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 与教学观念的更新都应该以此为中心。勇于面对挑战, 集思广益, 建立新型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8]。
参考文献
[1]李济澜.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广东化工, 2012, 38 (14) :206-207.
[2]吴莉, 张富青, 傅晶, 等.建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3) :17-18.
[3]陈玉华, 赵德建.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7 (2) :51-55.
[4]班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广州化工, 2010, 38 (10) :208-219.
[5]展军颜, 崔建国, 范建春, 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思考[J].广州化工, 2013, 41 (4) :208-211.
[6]王晓红, 郝臣.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 (4) :85-131.
[7]尹彦冰, 苏国强.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 (1) :85-87.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小结】推荐阅读:
高考有机化学实验复习10-04
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09-02
有机化学研究性实验11-03
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05-23
化学实验探究报告09-26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11-10
有机化学改革06-13
有机化学专业07-11
高等有机化学08-24
高考有机化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