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审批服务

2024-08-10

高效审批服务(精选8篇)

高效审批服务 篇1

郴州强力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发展环境不优,难以吸引投资;行政效率不高,难以突破困局。深化审批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是创优发展环境、服务百姓公众、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之举。2009年7月开始,郴州市委、市政府秉承先行先试的理念,强力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将部门现有分散在多个科室的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所有部门的审批科室集中到市政务中心统一办公;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中心到位,审批权限授权窗口到位),按照“批管分离”的原则,围绕着整合行政审批职能、改进行政审批方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审批监管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奋力开拓出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之路。

一是清理审批事项,“晒”出项目清单。按照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全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确认、行政服务、年审年检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项目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清理。经清理后,全市保留312项行政许可,2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73项年审年检,29项省级许可市级初审,91项行政确认、行政服务、公共服务以及18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共计719项。对保留的事项,实行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并编印成册,通过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公布。通过本轮清理,共减少了61项行政审批事项。

二是设立行政审批科,有效归并职能。设置行政审批科,将部门的行政许可(审批)、收费职能归并到审批科办理,是“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关键环节。由于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办理程序不一样,部门的职能千差万别,职能归并与审批科的设置成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难点问题。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市改革办提出分类设置的办法。第一类,“撤一建一”。审批职能多、事项多的部门,在现有科室的基础上,撤掉一个科室,单设审批科,统一办理本部门的审批事项,如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人防办等。第二类,组建行政审批科,“加挂”有关科室的牌子。针对不便于撤一建一的部门,实行保留现有某一科室牌子的办法,设立审批科,将现有某一科室的职能并入审批科,保留科室牌子以便于上下对口或争取资金。如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交通局等单位。第三类,在有关科室“加挂”行政审批科牌子。由于市公安局机构编制的特殊性,实行在有关科室加挂行政审批科牌子的做法。第四类,不设行政审批科,由部门有关科室或下属单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和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针对审批事项在部门内部本身就只有一个科室承办的部门,如市招商局、市地震局、市非税局、市农机局等单位,实行机构不变动,由现有审批科室进驻政务中心的办法。第五类,设置为联合窗口。针对审批事项极少,办理项目较少的部门,实行部门不派人员进驻窗口,由政务中心设置联合窗口,安排专人值守,部门明确联络员的办法。

三是强化简政放权,落实授权到位。职能归并是前提,授权到位是关键。改革办明确提出了授权的范围及层级。对即办事项,明确提出要授予审批科长和窗口审批决定权;对只需进行书面材料审查即可作出审批决定的事项,明确提出要授予审批科长和窗口审批决定权;对承诺件、联办件、报批件要授予审批科长及窗口预审处置权;对需组织现场踏勘、专家评审、检验检定、听证论证的事项,明确提出要授予审批科长和窗口的组织协调权;对急需办理的特殊事项,明确提出要授予审批科长和窗口特别处置权;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明确提出要授予审批科长和窗口审核决定权。各审批窗口都雕刻行政许可(审批)专用章,专用章由审批科保管和使用。各部门上报的行政审批授权书全部要由改革办审核认可,授权没有到位的必须退回,重新明确授权。通过授权审核,57家单位集中到政务中心办理的719项审批、公共服务、收费等事项授予审批决定权的有426项,占59%。

四是实施电子监察,强化绩效考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后,市政务中心集中了57个部门,719项事项,200多人集中办公。有效的管理与考核是确保改革成效的保障。“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与全市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两位一体、同步推进是此次改革的又一特征。我们将集中的719项事项全部录入行政审批系统,所有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审批事项全部进入电子监察,绩效评估系统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由此进一步明确并加强了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首席代表制要求部门审批科科长对本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收费全权负责;限时办结制要求所有审批事项严格按压缩后的承诺时限办结;责任追究制要求对任何行政审批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有诉必查,查明必究。同时,市政务中心加强日常考核,对每个窗口人员上班纪律情况、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情况进行巡查,实行“日清、周结、月评、年报”,日常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并将考核情况在各类媒体进行公布。

目前,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57家单位共计205人已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比改革前增加了24个单位,进驻人员由56人增加到205人。经过项目清理,进一步减少和压缩了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其中许可事项减少了61项;进驻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共计719项,入驻项目比改革前增加了434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集中了312项,占全市保留事项的96.3%;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9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审批时限普遍压缩50%;对政务中心的授权增大,即办件比例由6.7%提高到50%,审批科长具有审批决定权的事项占总事项的59%;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行政审批、社会服务、政务公开、网上审批、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

高效审批服务 篇2

而软件开发商也不敢过多鼓励用户多加应用工作流审批, 因为开发商自己也知道, 鉴于目前种种条件的限制, 网上审批多是“好看不中用”, 能不用就不用, 省得自找麻烦, 骤增许多售后服务——开发商都如此, 用户单位的CIO更是困惑, 如何才能真正地运行好企业OA?

OA尴尬的现实

我们清楚, OA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之一就是工作流, 即公文流转。公文流转主要有两大部分, 一是网上审批, 企业内部的各项审批电子化, 如工作请示、工作报告、工作交办、部门间的工作联络、出差申请、采购申请、报销、请假等日常工作流程, 都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办理和审批;二是网上公文处理, 实现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的电子化, 收文处理指可对来文的登记、拟办、批办、传阅、承办、转办等环节进行网上办理, 发文处理指可对公文制发中的拟稿、核稿、会稿、签发、编号、登记、打印等环节进行网上处理。

然而, 这些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大部分却被闲置下来, 很少应用流转, 被员工甚至老总所弃用, 企业上下还是喜欢用传统的纸质公文、电话请示, 使得用户企业OA主要功能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单位在应用推广OA中的一个通病, 使得用户单位陷入信息化建设的困局。不少单位甚至“去繁就简”, 随便买了一两万元的OA, 上上内部新闻、发发通知、收收邮件就行, 也算是推广信息化充当门面了, 而对那些功能齐全、系统优越、安全可靠、融合性强的中高级OA系统却弃而不用了。

笔者认识一家电子企业的CIO陈工, 他在推广应用OA时也陷入此种困境, 不知如何圆场。在前期针对企业自身需求, 陈工也做了很多调研分析, 几乎把各部室、车间所有的日常流程、表单都收集、归纳了, 当时陈工实施的思路是想把所有纸质表单全部做成网上工作流, 让员工学会网上办公行文, 尤其是做好网上审批, 让领导随时随地可远程审批、决策。陈工认为只要这样, OA就算是应用成功了, 也算是对得起领导, 毕竟这OA是花了近20万买来的。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培训后, 企业OA系统终于上线, 陈工也感到企业仿佛进入新时代, 喜上眉梢, 踌躇满志。然而, 经过两个月的应用推广, 陈工调查汇总后, 发现系统中的工作流表单数量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增长, OA系统的应用仍仅局限于上公司新闻、发发通知、短信和收收邮件、存存档案而已, 员工们的应用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积极热烈, 反而抱怨说, 天天要开OA很麻烦。出差申请、费用报销、材料领用等日常申报业务, 员工们还是习惯用纸质手工申请。陈工特地与行政部、财务部商洽, 规定统一实行电子申报制度, 不符合规定的, 强制退回。没想到的是, 这一规定激起企业部分上了年纪又较有权势的老员工的强烈抵制, 甚至干脆以“不懂、学不来”为由, “罢工”不申报了, 让财务部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月末结账竟难于下手。老板也慢慢地对OA失去信心, 开始将信将疑了。

三个月后, 老板竟要求所有公文由秘书打印成纸质后送他披阅, 员工可按照情况, 酌情使用网上工作流审批, 即可用也可不用。企业OA系统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于是这家企业内部有人戏称:“只因少了一笔, 自动化成了白动化。”

网上审批何以被边缘化?

CIO不禁要问, 为何实施OA常会出现高成功率、低效用率乃至“鸡肋”的现象?能助领导轻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系统核心应用工具的网上审批为何成了孤独的“边缘人”?这是多数CIO的困惑。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 流程不合理, OA系统细节设计不甚科学简捷。不少OA系统流程设计过于烦琐, 员工平时手工只需要5~8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有可能通过系统软件的操作和运转, 反而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再加上企业本身组织结构不太合理, “婆婆妈妈”多, 让公文网上流转也盘根错节。

大力推广OA网上工作流, 本身就是为了挑战传统的人工传递、亲笔批示的繁琐方式, 如果还需要本身对IT较为陌生的老总通过复杂的组织结构、系统程序, 进入到各个业务类型里审批, 其结果自然是要么难用, 要么用不上。

二是对电子档、电子媒介物等网上虚拟物证仍存在着疑虑, 这也制约了网上工作流审批模式的广泛应用。纸质有一千多年历史, 电子介质至多20年光景, 网民、用户单位仍深信“只有纸上才来得安全可靠”。

目前, 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网上办公审批系统已开通多年, 但网上办公大都只能停留在初检甚至“粗检”阶段, 在不少人尤其是老领导的眼里, 由于网上数据和材料缺乏物证、公信力与法律性, 应用公文流转审批, 应用者会感觉不踏实, 只相信纸张手写或打印的凭据、清单, 特别是企业财务、采购部门等核心部门, 因为报销、做账等用的凭据、发票实物, 在网上进行电子审核处理时, 难于象传统报销流程一样在相关审批者手中一一流转, 让审批者无凭无据, 难于审定, 因此不受应用者的欢迎。

三是安全与法律问题依然突出, 成了制约网上审批推广普及的瓶颈。这是一直以来颇令CIO头痛的问题。

首先, 网上审批的主要配套工具就是电子签名和电子公章, 这将保证领导签字、单位公函 (合同) 签约的有效性。但是, 我国在电子商务的立法方面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只是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支付等还没有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 相关电子行为的权责性, 法律难于确认, 制约了电子商务乃至网上审批的发展。

其次, 电子公文传输中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 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造成公文失密、信息被盗、被删改等严重后果。目前, 虽然已经有一些基于Office文档上的“签章软件”, 但这样的签章文档并不具备足够的安全强度, 在电子文档上加盖印章有时难于保证电子印章和文档内容的安全。因此, 用户单位和CIO对电子公文的加密能否确保绝对安全, 单位或部门之间交换电子文件如何互联互信, 有效性如何确定等问题仍心存忧虑, 也就妨碍了公文处理电子化的推广和普及。

如何发挥网上审批的实效?

对于以上提出的诸多问题, 除了软件开发商本身提升技术、简化流程, 尚有哪些举措能有效提升和完善目前的网上审批, 全面推动办公自动化?这是广大CIO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是采取“两头受理、体内循环”, 让“纸上办公”与“网上办公”并联过渡。某白酒企业在实施一个固定资产采购的电子工作流时碰到一个问题:在手工流程中, 采购部需要把供应商的报价单原件附在支出申请单后交由财务经理、主管副总、老总审批, 但电子工作流是无法传递纸质报价单的, 采购申报人也只是普通的操作人员, 不敢轻易更改现有流程, 而部门经理、主管副总没看到纸质实据不敢在网上审批, 出差在外的老板就更难定夺了。如果再回到传统的老路上, OA所谓的“自动化”只能是“白动化”, 只剩“半个空壳”, 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才好?

该企业CIO提出了同时扫描发票、报价单等后进行网上审批的方案, 但被否决。后再经与老总协商, 决定只需将报价内容填写在电子工作流中, 而所有纸质报价单、原始凭证全保留在采购部门, 由审计部门定期审计, 保证交易的合法性, 于是, 所有问题基本迎刃而解了, 尤其是对一些“特急”的事项, 让在外的企业老板能快速反应, 决胜千里。另外, 也可采取打印流程中的部分重要字据, 然后让相关事项的当事人手写签字备案, 以明今后的责任, 这样也能解决审批人“眼见为实、立字为证”的需求问题, 敢于进行电子化审批。两种运作方式的并存, 就为将来全部电子化打下了基础。

二是推行并联式审批, 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服务。在企业的授权之下, CIO可将企业重要部门如行政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部等多个部门的一些常用项目列入“全程网上审批”范围, 实现了部门、车间、总办、集团的多级审批联动;同时, 积极推动企业机构改革, 抽调企业几个关键部门的人员, 专门成立网上审批中心 (科室) 。中心可对涉及两个部门以上的项目实行联合审批会办, 实行初审、会审、踏勘、验收“四个统一”, 部门之间交叉进行审批, 减少办事员工的往返奔波, 大砍复杂项目的审批时限, 让员工头疼的一些部门“踢皮球”现象在企业中不复存在。

集团大企业的网上行政审批中心甚至可将集团的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以及审批事项的受理环节、审批资料和审批结果文件的传递过程、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全部进行上网公示和电子化运作, 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当然, 要使企业审批中心充分高效发挥审批管理能力, 就必须充分提高企业审批中心的地位。或是发展成为企业的一个常设工作机构, 或发展成为企业一个新的行政许可职能机构。企业CIO的权力要多加提升, 最好由公司副总以上的技术官员兼任。

其实, 实行“全程网上审批”, 推行并联式审批, 已在全国不少党政机关试行, 推动了“阳光政府”的建设, 成效不错, 值得企业学鉴。

三是提高网上公文审批的可靠性、安全性, 为网上审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 为防止黑客、病毒的攻击, CIO在选型OA系统时, 其安全系统应能提供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严密的权限控制体系、关键数据加密、详细的日志信息记录等安全措施;同时, 用户身份锁、预留标准的CA认证接口等安全保护功能也应进一步提升, 最大限度地保障审批业务的顺利开展。

其次, 采用手写技术, 建立个性化安全保障制度。目前, 许多OA公文流转过程中的修改是通过键盘来进行的, 这就带来了很多麻烦, 例如批注的位置、时间的先后等都有可能被冒名批注, 而且用WORD文档批注也比较麻烦。

如果采用手写板技术, 公文修改时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一方面, 手写直接在电子文档上进行批注, 符合平时人们圈阅、签批乃至起草文件的习惯, 更符合常用纸笔、对IT不甚熟悉的中老年企业管理层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各人的手写笔迹都是不相同的, 如果有人要冒名企业领导签批文档的话, 就会很容易通过签名鉴别给“揪”出来, 从而保证网上审批的权威性、可信度。因此, CIO也可大力推广此法。

四是单位领导要率先垂范应用OA各项流程, 身体力行推动网上审批。推行网上办公审批, 工作量大牵涉面广, 不仅有技术、资金问题, 还涉及到部门之间协调、衔接等, 更主要的是领导思想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利益博弈的转变等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破除怀疑思想、部门主义和利益思想, 敢想敢为, 勇于创新, 努力推行电子化审批, 全面推动办公自动化。

纺城审批程序更加高效 篇3

考虑到中介服务时间占据了项目审批时间的70%,柯桥区采取了在媒体上发布公告方式,选择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打破了一贯的垄断,并成立了管理这些机构的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服务标准,并对不合格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相应处理。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类、83家中介机构入驻,其中设立窗口20家、挂牌63家。

如今,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13年底止,完成工业项目节能审查40个,牵头组织工业地块会审11宗。在抓好试点项目的同时,柯桥区经信局也很重视对高效审批项目的后续跟进。

复合型人才受企业青睐

在1月18日举行的“2014年绍兴市柯桥区新春公益性人才智力交流会”上,柯桥区270多家企业推出4200余个岗位。和往年企业渴求技能性人才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企业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比较高。

记者在此次交流会上看到,不少纺织企业,有的从原来的来料加工厂转型为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品牌企业,有的从原先的外贸销售转向国内市场,并利用网络渠道,打造企业品牌。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以往的单证员,现在演变为既懂销售又懂网络的营销人员。

柯桥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俞锡锋介绍,随着柯桥区企业转型、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营销类、技术类、管理类人才成为“香饽饽”。这三类人员的招聘需求量依次位居整场交流会的前三名。

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另一方面人才对企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的朱伟聪在向多家企业投递简历后,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对于应聘结果他并不担心,他把应聘目标放在了中小企业。朱伟聪认为,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一家发展势头好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共同成长,更能实现自身价值。除了实现自身价值外,朱伟聪也坦言,在中小企业,自己更有话语权,能和老板对话的机会会多点。

“销售方式、管理模式都在改变,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宝。”当天,特地赶到招聘会现场的绍兴县绿轩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乾告诉记者,为了留住人才,公司通过“分红”等多种形式分享成果。

据悉,本次交流会共吸引了3500余名求职者踊跃应聘,双方共达成初步意向1000余人。

中国无缝环保壁布专委会在柯桥区成立

1月19日上午,中国无缝环保壁布专业委员会正式在柯桥区成立,这意味着中国无缝环保墙布的行业标准将由绍兴柯桥企业来制定。

近几年,无缝环保墙布产业在绍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些资深型柯桥中国轻纺城商户都纷纷斥巨资投资该行业。中国装建材协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国160家左右无缝壁布生产厂家绍兴一地就占了近2/3。

虽绍兴无缝壁布厂家占据了半壁江山,但绍兴的生产商们提出将向手机品牌领导者“苹果”学习,把产品做到是墙布中的“苹果牌”。对此雄心,国家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非常关注,中国家装建材协会、国家专利局的专家表示,他们看中的就是绍兴企业的实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绍兴的许多企业负责人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并且表示可以起草全国行业标准,不但是对自身技术的一种提升,而且还能掌握行业话语权,帮助企业占领国内外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家装建材协会会长邢东明表示看好绍兴制造的无缝壁布,并且提出环保和防水性将成为该行业日后市场竞争的重点。

行政审批服务卡 篇4

一、办理事项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

二、办事程序

(一)当事人填写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

(二)业务受理

(三)审查资料,查勘现场

(四)填写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

(五)领导审批

(六)出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

三、申报材料

(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一式两份);

(二)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加盖公章);

(三)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

(四)消防设计文件;

(五)新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依法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临时性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当提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批准证明文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五、办理时限 五个工作日办结

六、收费依据及标准 不收费

七、联系电话 0376-6369724 0376-6601119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范围:

一、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

(一)建筑总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的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

(二)建筑总面积大于15000平方米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三)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

(四)建筑总面积大于2500平方米的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营业性室内健身、休闲场馆,医院的门诊楼,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寺庙、教堂;

(五)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室内儿童活动场

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校的集体宿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

(六)建筑总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歌舞厅、录像厅、放映厅、卡拉OK厅、夜总会、游艺厅、桑拿浴室、网吧、酒吧,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咖啡厅。

二、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

(一)设有第一条所列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二)国家机关办公楼、电力调度楼、电信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档案楼;

(三)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40000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公共建筑;

(四)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大型发电、变配电工程;

(五)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

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便民服务卡

一、办理事项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备案

二、备案方法

(一)打开互联网:;

(二)进入消防办事大厅进行备案。

三、备案程序

(一)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日内进行消防设计备案;

(二)被抽查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备案凭证之日起五日内按照备案项目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申报材料;

(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收到被抽查到的建设单位所提供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完成图纸审查,现场勘查,制作检查记录,在消防设计备案受理系统中公告检查结果。

四、申报材料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表》

被抽查到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在收到备案凭证之日起5日内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

(二)新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

(三)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

(四)消防设计文件;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五、备案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六、收费依据及标准 不收费

七、联系电话 0376-6369724 0376-6601119

除下列范围以外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日内,进行消防设计备案: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密集场所:

(一)建筑总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的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

(二)建筑总面积大于15000平方米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三)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

(四)建筑总面积大于2500平方米的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营业性室内健身、休闲场馆,医院的门诊楼,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寺庙、教堂;

(五)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室内儿童活动场

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校的集体宿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

(六)建筑总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歌舞厅、录像厅、放映厅、卡拉OK厅、夜总会、游艺厅、桑拿浴室、网吧、酒吧,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咖啡厅。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

(一)设有第一条所列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二)国家机关办公楼、电力调度楼、电信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档案楼;

(三)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40000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公共建筑;

(四)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大型发电、变配电工程;

(五)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

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便民服务卡

一、办理事项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

二、办理程序

(一)当事人填写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二)业务受理

(三)审查资料,现场检查

(四)填写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五)领导审批

(六)出具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三、申报材料

(一)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依法取得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者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法律文件复印件;

(四)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场所平面布置图;

(五)员工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和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取得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依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不需要进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公众聚集场所申请消防安全检查的,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场所室内装修消防设计施工图;

(二)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三)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要求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四、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五、办理时限 十个工作日办结

六、收费依据及标准 不收费

七、联系电话 0376-6369724 0376-6601119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第七十三天规定,下列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营业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一)宾馆、饭店;

(二)商场、集贸市场;

(三)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

(四)体育场馆、会堂;

(五)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六)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

(七)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

(八)游艺、游乐场所;

(九)保龄球馆、旱冰场、桑那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十))其他依法需要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营业的场所。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指南 备案方式: 网上备案 备案条件: 除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

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备案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申报材料: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表》。

被抽查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备案凭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日内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下列材 料:

(一)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二)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三)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

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四)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五)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六)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七)加盖竣工图章的

工程竣工图和施工单位竣工说明;

(八)包含涉及消防内容的监理评估报告;

(九)消防产品登记表;

(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

(十一)其他依法需要提供的材料。

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备案复查,除提供以上材料外,还 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原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违法通知书的书面反馈意见;

(二)原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违法通知书复印件;

(三)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办事程序: 网上备案。

被抽查到的,受理→组织检查(图纸资料检查、现场检查测试、综合评定)→制作检查记录→公告 检查结果 办事时限: 网上备案,当场出具备案凭证。

被抽查到的,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制作检查记录,公告检查结果。

一、受理范围 除住宅室内装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临时性建筑之外的下列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装修、用途变更)等建设工程

(一)公安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

1、建筑总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的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

2、建筑总面积大于15000平方米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

3、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

4、建筑总面积大于2500平方米的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营业性室内健身、休闲场馆,医院的门诊楼,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寺庙、教堂;

5、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室内儿童活动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校的集体宿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

6、建筑总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歌舞厅、录像厅、放映厅、卡拉OK厅、夜总会、游艺厅、桑拿浴室、网吧、酒吧,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咖啡厅。

(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

1、设有第(一)项所列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2、国家机关办公楼、电力调度楼、电信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档案楼;

3、除本条第1、2项规定以外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40000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公共建筑;

4、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大型发电、变配电工程;

5、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

二、申报材料

1、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

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4、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5、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6、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7、其他依法需要提供的材料(如竣工图纸、消防专业相关的施工记录、消防产品登记表、现场抽取样品检测的阻燃材料和消防产品的检验报告等)。

三、办理程序

项目受理→依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对已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内容组织消防验收→内部审批→核发《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四、办理时限

自受理消防验收申请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组织消防验收,并出具消防验收意见。

五、办理依据

区政务审批服务改革工作汇报 篇5

提纲

一、创建踏勘机制审批服务“全流程再造”

1.是筛选“踏勘”项目

2.是创建标准指南

3.是优化运行机制

二、打造“云”端平台实现“线下线上”全覆盖

1.是研发线上平台

2.是细分踏勘形式

3.是规范踏勘流程

三、分类实施踏勘按下审批服务“快进键”

1.是简易事项“极速办”

2.是一般事项“快速办”

3.是二次踏勘“即时办”

4.是复杂事项“兜底办”

正文:

去年以来,我区不断深化审批服务领域改革,从行政许可审批中“耗时相对较长、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的现场踏勘环节着手,搭建线上踏勘“云”平台,实现审批踏勘环节从人工现场踏勘向线上“云踏勘”转变,让企业群众“一次不跑、事就办好”。特别是疫情期间,保障了审批业务办理“不断档”“不掉线”,受到办事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通过“云踏勘”平台已办理线上踏勘业务2400余件,平均压缩踏勘工作时间5个工作日。

一、创建踏勘机制审批服务“全流程再造”

1.是筛选“踏勘”项目

针对不需要专家论证的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登记、农药经营许可等25个现场踏勘事项进行梳理,按照制度、人员、场所、设备、管理等踏勘不同内容细化分类,分解成小餐饮登记、集体用餐配送、食品销售经营、出版物批发设立等53项具体情形,对涉及到的1142项踏勘核查内容和标准逐一进行固化并制定清单。

2.是创建标准指南

以办事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创建“零基础”“同标准”踏勘现场准备指南,将踏勘依据、内容要素、核查标准等条目化、规范化,并着重标注重点难点和问题多发点,方便企业群众准备踏勘现场,杜绝了因踏勘内容复杂、标准不够具体导致的企业群众筹备难、工作人员核验慢等问题。

3.是优化运行机制

制定出台《“云踏勘”工作管理办法》和《“云踏勘”工作制度》,对踏勘要求、踏勘流程和踏勘规范进行明确,将“云踏勘”与告知承诺、信用建设和监督监管相结合。

二、打造“云”端平台实现“线下线上”全覆盖

1.是研发线上平台

开发...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平台线上踏勘功能,将踏勘

事项清单、内容标准、踏勘人员库等47项信息全部录入平台;打造“...云踏勘”微信小程序,将“云踏勘”开展过程中的踏勘时间、地点、内容、踏勘人员、电子报告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全量自动保存至云端服务器,实现平台端与微信端的实时视频互联互通,夯实“云踏勘”数据基础,确保踏勘行为合法、规范。

2.是细分踏勘形式

依据踏勘事项内容标准的复杂程度,将“云踏勘”分为线上踏勘、线下踏勘、补齐补正3种情形。其中,线上踏勘针对简易情形,侧重于实时视频连线“不见面”审批;线下踏勘针对复杂情形,侧重于现场核验和对现场影像数据等资料的采集;补齐补正针对踏勘现场暂时不符合规定要求、可以通过整改补正的,由申请人将整改后的现场影像资料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踏勘人员线上核验。

3.是规范踏勘流程

申请人递交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踏勘相关信息即时通过线上流转至“云踏勘”平台,平台管理员根据踏勘类型,将每项业务分配至2名踏勘工作人员,踏勘通知同步推送至申请人,由踏勘工作人员与申请人联系,商定时间,通过“...云踏勘”微信小程序开展“云踏勘”。“云踏勘”报告经审核后出具电子踏勘意见书,同步推送至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后

续审批。

三、分类实施踏勘按下审批服务“快进键”

1.是简易事项“极速办”

对资格变更、延续等踏勘内容较少、标准格式相对固定的踏勘事项,材料审查无误后立即进入踏勘环节,由踏勘人员与申请人通过线上踏勘方式进行,实现25项高频事项1小时踏勘“极速办”。

2.是一般事项“快速办”

对踏勘重点为“现场设施设备有无”和“反映流程布局”等形式审查为主的踏勘事项,由踏勘人员与申请人商定时间,做到1个工作日内“快速办”。

3.是二次踏勘“即时办”

对已经现场踏勘并提出整改意见的踏勘事项,申请人整改完毕后随时通过“...云踏勘”微信小程序将补齐补正影像资料上传,踏勘人员实时响应,线上审核确认,即时出具现场踏勘报告。

4.是复杂事项“兜底办”

对个别企业库房面积、人员资质、设施设备等要素要求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6

2013年,XX县行政审批中心在市行政审批中心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以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为统领,以“打造‘一个品牌’(临沪新城效率嘉善)、推进‘两头管理’(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实施‘六大服务’(联合预审服务、一次办服务、模拟审批服务、项目代办服务、上门联合审批服务、联合竣工验收服务),优化流程,实现高效审批”为工作目标,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全力打造“事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政务平台。今年1-11月,共受理事项74637件,办结事项74523件,平均承诺工作时间6.33个工作日,实际办结时间1.47个工作日,实际提速92.12%,按时办结率100%。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临沪新城效率嘉善”品牌建设,着力构建审批事项、环节最少政务平台。

1、四减少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减少审批事项。结合《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四减少”的工作要求,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突出自我革命、自我削权的理念,努力把更多的审批事项回归市场。在前几轮清理规范的基础上,今年4月、11月又从维护市场主体和群众利益、提高行政效率出发,主动改革、自我瘦身,改“核准制”为“备案制”。目前我县行政许可事项保留33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从去年的82项缩减至58项。同时重点加强我县涉企类非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精简率42.03%。日前,中心既受理又能办理的比例达到91.46%。二是优化审批流程。组织进驻部门对一些进驻事项的审批程序进一步作了规范,优化了审批流程,通过并、减、转、放等方式,精简了282个环节,并对内部流转环节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进驻事项的一审一核率。目前,我县进中心事项“一审一核”比例已达到81.5%。三是缩减审批时间。按照简便高效、保质保量的原则,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工程,对国土、商务、气象、消防、水利、人力社保、交通、教育等8个部门共77个审批事项的承诺时限进行压缩,从原来的1016个工作日压缩到333个工作日。截至目前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86.07%,新增用地的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已经缩减至92天。2.向上争取权限,向下放权有新突破。一是主动对接,争取放权。《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中提出“赋予嘉善相当于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我县按照“能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参照义乌、舟山、绍兴模式,主动向上争取行政审批权限。在与上级对口部门充分对接沟通的基础上,共梳理出需要省级部门和市级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114项,涉及发改、经信、住建等23个职能部门。目前,已有工商、质监、国土已分别取得省级部门的事项下放文件,获得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9项,另外公安、科技、银监也已获得了近4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各审批事项下放之后,工作开展正常,嘉善企业和群众已经开始享受到权限下放的方便、实惠。例如县工商局获得了省局一揽子“放权政策”,包括原由省局登记管辖的三类内资公司登记权限,目前完成有限合伙企业登记6家,核发零首付公司法人营业执照4张,一照多址11家,一址多照8家,并实现冠“浙江”省名企业名称直通车,目前已经办理10家。二是助推基层,向下放权。结合姚庄小城市试点培育,我县把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作为小城市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2个部门129项涉及民生和企业服务的审批事项已经全部下放姚庄镇,并采取派驻、委托、联办和镇派员协助办理等方式全部纳入姚庄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或代理,保证群众不出镇就能办结。例如,姚庄镇行政服务中心获得省质监局权限下放,全省首家实现在小城市即可直接可办理机构代码证,解决了企业设立“一次办”的瓶颈问题。县国土部门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等15项审批事项下放姚庄国土所并进驻姚庄中心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合作医疗等公共服务工作统一进驻到姚庄中心社保窗口统一办理。截至11月底,姚庄镇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23849件,已全部办结。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西塘镇“扩权强镇”工作。目前初步确定了23个部门137个审批事项进驻西塘镇行政服务中心。

3、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研究制订了《XX县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实施方案》,委托中国电信嘉兴公司以电话回访方式开展行政审批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每季度由第三方从当季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服务对象中随机抽取5000名征询意见,测评包括行政审批服务依法公开、合理规范、办事效率、窗口服务、勤政廉洁等五方面。截止目前,已进行了三次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分别为96.51%、97.28%、97.79%,部门满意率实现每季提升。同时县效能办XX县行政审批中心将测评结果每季度进行书面通报,将收到意见建议均以一对一函告的形式反馈给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112条,通过此项措施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加强电子监察系统应用管理考核,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了实时、全程和自动监控。依据监察结果每月对各窗口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公布,并通报各进驻部门(单位)。1-11月份,无一例红、黄牌警告出现。扩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使服务评价器,开通阳光投诉热线,采用电脑双屏操作系统,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表,组织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有效开展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估。今年服务质量评价器共评价38586次,群众满意度达99.9%。

4、中介机构清理、整顿、规范工作扎实开展。围绕减少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收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中介机构清理、整顿、规范工作。目前已经摸清前置审批的中介服务事项16项,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53家。我县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分别制定了行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实行备案登记,信用评价,并由中心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向全社会公示相关中介机构信息和信用等级。

(二)控制“两头”,建立“六大服务”机制,优化流程,营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环境。

今年以来,我县着力创新服务机制,坚持“两头”管理,在项目审批环节建立快审快批运作模式,在项目验收环节实行联合验收,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效。

1、推行项目联合预审制度,提前服务。为把好项目“准入关”,坚持推行项目联合预审。通过联审,各职能部门提前为每个项目解疑释惑、建言献策,就申报材料、审批流程、证照办理等事项作详细告知,需对上衔接、部门配合的进行明确要求,并对新增用地项目实行评价打分。今年1-11月,共召开联审会议30次,联审项目264个,占全市联审项目总数772个的34.19%,总投资103.2245亿元,注册资本41.5998亿元,盘活存量土地334.5362亩、厂房411956.67平方米,提高投资强度2.15亿元、增加注册资本金9000万元。

2、推广企业设立登记“一次办”,集中服务。在企业设立登记环节推行“一次办”,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统计、公安和刻章等七部门实行“五证一表一章”的快速联办机制,今年中心共受理完成项目296家,平均办结时间为1.96天。

3、建立重大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机制,靠前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模拟审批机制。将未取得土地的项目提前进入审批程序,待项目完全具备审批条件后,迅速实现审批文本转换,实现第一时间完成各项审批手续,真正实现了项目审批“零等待”。目前已为7个项目实行了模拟审批,涉及投资金额29.74亿元,其中4个项目已完成模拟审批并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4、推出项目代办服务机制,全程服务。为主动服务企业,构建了县、镇二级审批代办服务网络,建立了县、镇共43人的代办队伍,实行代办服务。今年县代办中心已为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裕华木业项目和富士康增资项目进行全程代办,另外各镇街道招商服务中心对普嘉仓储项目等375个企业进行全程代办,占全市代办项目总数1065个的35.21%,代办内容包括了企业名称核准、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设银行帐户、土地农转用报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948个事项,其中241个项目已经开工或投产。通过代办,项目审批平均提速2个月左右,提速近40%。创新开展审批部门一把手审批代办服务,全县14个审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14个项目提供审批代办服务,涉及总投资38.32亿元。

5、推行多部门上门联合审批,高效服务。变“一家企业跑多个窗口办理审批”为“多个部门联合上门为企业集中审批”,最大限度提高了审批速度,同时也减轻了企业多次来往办理的繁琐过程。截至目前,已为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等3个新建项目完成集中上门审批,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重大项目发放快通卡,先后为119个重点投资项目、浙商回归项目及中小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6、创新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周全服务。成立了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办公室,实行以联合测绘、联合踏勘、联合审核、联合审验“四联合”为重点的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大大优化项目竣工验收的流程,简化项目竣工验收的环节,缩短了验收的时间。目前已对嘉善国际木雕城、嘉善远大新型墙体有限公司等13个工业(服务业)项目组织开展了竣工验收工作,项目竣工验收时限由原来的189个工作日,缩短至71个工作日,实现房产证办理提速61.25%,土地证办理提速62.43%,并创造了涉验项目房产证8天办结、土地证当天办结的“嘉善速度”,成为今年行政审批工作一大重点突破和亮点。

(三)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固本强基,全面提升队伍自身素质。

1、进一步完善窗口管理。一是落实三项制度的执行。4月份,XX县监察局、县法制办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发改、经信、商务等窗口和公安、交通、农经分中心共计22个主要审批部门的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限时办结制等三项重要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要求逐个书面反馈到各个部门,以确保三项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窗口管理和窗口服务的监督考核。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部门审批服务绩效考核根据年初的工作任务进行了修订完善,同时为转变窗口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对窗口工作人员和中心各科室推行了百分考核制度,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并利用中心特岗津贴设立了季度和特岗考核奖,与考核分值直接挂勾,使得相关评比工作更为规范、更加有效。今年以来共累计开展明察暗访13次,环境秩序检查32次,评选出环境秩序优胜流动红旗窗口160个,“六好”红旗窗口20个,服务明星15位。

2、加强指导基层建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牵头召开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例会,加强各中心的横向交流与沟通,更好地提高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水平。目前全县9个镇(街道)、14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一站式便民服务办事大厅,实行全程代办。社保、住建、国土、卫生、邮政等十多个部门的88项便民服务事项延伸至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同时协助完成了全县村级便民服务和“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全覆盖。从2011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工作,强化中心的硬件建设和服务提质,县财政安排113.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目前已有102个村(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获得星级称号,占比69.86%。今年,我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大云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试点,将“坐班制”改为“值班制”,从“被动受理”到“主动上门”,提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祛除“机关病”。在村(社区)便民中心设立服务中心综合受理岗,每天保留2人轮流错时坐班服务。同时,建立民情网格“责任区”,村干部直接到相应的网格服务区开展“户内村外问民意、田间地头问需求、家长里短问冷暖”日常走访服务。并由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两代表”等组成测评小组,对村干部走访服务进行民主测评,镇纪委和联村干部对测评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满意率较低的村干部进行约谈和督促整改。

3、强化学习交流。一是开展道德讲堂。通过看道德短片、诵经典、讲经典故事、谈自我体会、唱道德歌曲、送廉政美文等活动环节,以此进一步弘扬先进,弘扬道德风尚、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高窗口行业文明素质。二是组织辅导讲座。为帮助窗口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更好服务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邀请了县检察院徐煜作“助推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政策”解读讲座,县党校副校长高福弟老师作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县经信局、住建局、发改局等业务分管领导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专项问题进行专题辅导等。今年以来中心已组织开展“一把手”上廉政党课1次,观看廉政电教片、主题授课等活动19次,道德讲堂宣讲3次,实地警示教育1次,发送廉政短信16次。三是加强与外地中心的交流学习。由中心领导带队赴诸暨、义乌、绍兴、吴江、昆山等地行政(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学习考察,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助推我县行政服务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水平。

4、广泛开展“三比一争”主题活动。开展以“比担当、比服务、比效率、争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一争”竞赛活动。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和载体,进一步明确了活动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使“三比一争”竞赛活动有氛围、有内容、有实效。在活动过程中,各窗口紧密联系目标任务和窗口实际,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改落实,着力提升窗口服务形象。同时,中心还将“三比一争”承诺等制作成展板在服务大厅公开展示,让办事群众充分监督,并充分利用中心网站、《中心简报》等载体对争创情况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活动进一步落实了限时办结、首问责任、政务公开等制度,有力防止了“中梗阻”和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情况的发生。

5、深入开展了“五项服务”。为了加快审批速度,提高服务水平,中心还开展四项服务活动。一是错时服务,窗口在工作日安排1名工作人员夏令中午提前至1:30分上班。二是延时服务,指临近下班时,各窗口工作人员对当日需要办理的事项,开展延时服务。三是预约服务,指办事群众、企业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通过电话或直接上门与窗口工作人员约定,在周六进行预约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受预约后,进行预约服务登记,并按预约承诺提供服务。四是轮值服务,指每个窗口周六安排至少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值班服务。五是志愿服务,从7月1日起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间,在中心一楼大厅成立了中心党员志愿服务点。由中心40名及18位团员党员义务轮流协助总台工作人员做好引导事项办理、指导表格填写、帮助材料修改、协助秩序维护、调解矛盾纠纷等服务项目,真正发挥了党员志愿服务点“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运行近半年来,为上千名办事群众排忧解难。

行政审批工作经过积极创新,特别是今年的一系列新举措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但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建设背景下,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促使行政审批高效运转。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县审批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工作重点,深入贯彻中央、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按照“经济转型升级,行政服务更要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上级审批权限,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探索项目投资领域高效审批办法,创新中介机构服务管理方式,着力完善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和代办服务制度,不断加强县、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联动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方便申请人、便于监管的原则,逐步扩大中心镇和小城市试点镇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一流作风树一流形象,以一流效能创一流业绩,为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按照“部门先行清理、法制办集中审核、县政府研究决定、统一公布施行”的程序,根据“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没有法定依据或有法定依据,但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管理目的事项,予以取消或调整”的要求,大力度梳理和彻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审批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对审批事项实行动态评估、目录化管理和调整,进一步统一审批内容、审批材料、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收费等6个标准。同时在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已经建议省按照能放则放、方便企业的原则,参照XX市、XX县模式,给嘉善享有更多的行政审批权限,对不涉及省级资金或占用省级指标的项目,原则上全部以委托、授权、直接交办等方式下放给嘉善。

(二)做好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工作。贯彻中央、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部署,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政发〔2013〕76号)和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加快推进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相关省市审批权限的下放,建立新型审批制度,督促各相关部门增强承接能力,并做到下放事项全部进中心,并加强检查督办,严禁“体外循环”、“两头受理、两头办理”,确保国家、省、市下放的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力争通过努力,建立与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相适应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平台。

(三)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施企业项目零审批制度。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先行先试的要求,根据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和《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浙政发〔2013〕19号)精神,目前我县已经制定《XX县关于开展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XX县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实施办法》,围绕“项目设立零审批、建设许可零障碍、竣工验收零时差、指导服务零门距离、政府监管零容忍”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以“宽进严管”为核心,进一步精简原有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管理监督机制。一是探索实施产业引导“双清单”管理,研究制定企业投资项目产业准入的“正向清单”和“负面清单”;二是实行项目设立备案制,我县核准权限内的项目,只要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律取消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承诺制,所有引进企业不需要审批,不需要环评、能评,但要事先承诺,必须符合嘉善制定的标准;三是实行项目设立条件承诺制。同时优化项目.流程管理,建立高效便捷的“并联”办理流程。

(四)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机制,降低企业登记注册门槛。一是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将商事主体登记注册与许可经营项目审批分离;二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除了法律法规规定特定行业商事主体设定最低注册资本外,其他商事主体登记一律不再设立最低注册资金限额;三是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对无法提供有效房产证明文件的房屋,申请人可凭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居(村)委会等机构出具场所使用证明直接办理工商登记,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方便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四是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

(五)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建立面向公众的中介服务信息平台,公开中介机构基本信息及信用等级;开放中介服务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打破一些中介机构独家经营、垄断经营现象,建立公平公正的中介市场;实行中介机构登记备案制、服务承诺制、信用评价等制度,对列入信用评级“黑名单”的中介机构、实行清退淘汰机机制。在投资项目审批领域中探索建立“形式审查制”,即:审批部门在进行行政许可审批时,向申报企业企业告知所申报项目需要达到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中介咨询服务报告,申报企业作出提交符合审批要求合法的中介报告承诺后,审批部门对其许可事项实行先批后审,审批部门作出批复后,在规定办理期限内对申报企业按承诺要求提供的中介服务咨询报告进行审查确认。对节能评审、环评、方案论证、施工图审查、验收等一些技术性审查工作,推行技术审查市场化,由项目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查,相应的审批部门实行程序性的行政审批,不再负责技术性审查。

(六)着力完善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和代办服务制度。以“受理一个窗口、审核一次告知、验收一人领衔、服务一步到位”的要求规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行政行为,抓好服务项目、人员队伍、服务职能和中介机构的管理,以投资业主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操作办法,切实发挥验收、代办作用。

(七)继续加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联动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把法律法规规定由县政府及其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按“能放则放”的原则,下放给全县所有镇(街道)行使,充分发挥就近管理、便民服务的优势。重点指导姚庄镇省级小城市试点镇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加强西塘镇市级小城市试点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高效审批服务 篇7

1 开展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法律赋予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气象部门应该认真履行法规, 保证审批工作和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各级气象防雷主管机构应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做好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使其符合审批流程要求。首先在办理防雷审批资料前对多所需要申请行政审批的防雷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鉴定。防雷行政审批机构需要成立专门的审批服务窗口, 配备专职人员和独立的对外服务窗口, 由专门的气象工作人员持申请资料到服务窗口办理审批提交, 由窗口服务人员进行当场递交审查是否符合各项标准要求, 并退回不合格的申报材料, 发布《防雷审核资料补正通知》。只有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给予受理并发布《防雷审核受理回执》。若遇到审核需要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时, 审核人员可根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要求, 使用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黄河下游北岸,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我市地貌较为平坦, 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13℃左右。虽然我市不在雷电高发区范围之内, 但随着近些年强对流天气增多, 我市曾在1996年发生7.25雷击高压室事故、2010年发生雷击房屋事件等多次雷击事件, 均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我市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安定社会, 加快地区经济增长, 开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项目较多, 为了避免雷击再次造成重大损失, 必须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大力开展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防雷行政审批服务人员要意识到自身肩上责任的重大, 增强审批人员工作使命感。防雷行政审批工作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气象部门的重要载体, 是我国气象事业公益性的进一步体现, 行使审批义务, 完善审批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审批效率, 发挥审批工作服务价值。

2 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实践

2.1 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开展

开展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需要依靠国家和地方行政机构赋予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和保障。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 《河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各级地方气象行政主管机构依法行使防雷行政审批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由气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本地区雷电灾害防雷工作, 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和防雷装置检测工作, 减轻地方雷击安全隐患及造成的损失, 发挥审批工作的防雷效益。

濮阳市政府在2013年与其他各县区签订《2013年濮阳市气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正式将各县区气象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中, 加强重要场所防雷安全装置年度检测, 使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同时开展气象行政审批窗口“微笑之星”活动, 强化气象管理工作, 提升服务质量, 努力把气象服务工作做到企业、群众, 服务对象满意。2014年初为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高效服务推动各类项目建设, 我市气象局积极开展优化整改行政审批工作, 通过缩减办事环节, 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整合流程, 畅通绿色审批通道;缩减时限, 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强化督导, 积极接受社会监督的几个方面对气象审批服务工作进行优化整改, 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益和服务质量, 得到社会群众好评。

2.2 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行使防雷行政审批工作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工作阻碍, 影响气象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阻碍气象事业规范性发展。在进行防雷执行中, 存在执法人员定位不准确, 不利于整个执法队伍的成长;部分防雷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不够熟练, 开展防雷审核服务工作能力差, 服务质量低;同时各地政府积极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简化审批手续, 对形式管理权造成一定阻力。在防雷安全监督方面, 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对防雷工作重视不够, 重地区经济发展, 轻防雷安全效益, 增加了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工作量, 要求我们气象执法人员敢于执法、善于执法。

3 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建立优秀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队伍

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属于公益性气象服务部门, 行使服务工作的主体是气象行政审批人员, 因为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防雷行政服务机构管理队伍, 确保气象行政审核工作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防雷行政审核工作的规范性、效益性。可通过建立地方独立的防雷行政管理团体, 培养专业审批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 并负责相关管理业务。深化每一位工作人员行政执法意识, 强化自身监管职责, 使防雷审核服务工作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民主性, 使其服务于防雷工作更好发展。

3.2 规范办事程序, 积极适应审批制度改革

审批服务中心一定要保持“廉洁、务实、规范、高效”的服务宗旨, 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目标, 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作的调整和优化, 要严格按照各项工作环节法规要求执行工作任务, 在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的同时, 制定合理的审批流程, 规范审批行为, 大胆创新, 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气象审核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断优化自我, 不断提升自我, 确保防雷行政审核工作服务到位。

摘要: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是气象主管机构依法行使气象管理职能的体现, 审批服务工作的宗旨是服务于民, 减少雷电灾害, 文章对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有利于防雷行政服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防雷行政,审核服务工作,防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孙斌, 徐万豪, 郑海芳.浅谈如何开展防雷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2]陈宏, 李家启防雷行政审批服务机构建设浅析.

[3]贾金楼, 程云峰, 殷广亚.防雷行政执法实践与思考.

高效审批服务 篇8

哈尔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工作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4年7月1日,伴随《行政许可法》施行,我市成立了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初始,中心确立了以“一创六建”(创新审批方式,抓好标准化窗口、制度化管理、队伍素质、党建工作、班子合力和服务环境等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完善“五个机制”(高效办事机制、创新服务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奖惩激励机制、检查监督机制)为手段,以提高审批服务效能为目标的整体工作思路,按照“百姓至上、企业第一、发展优先”的原则,将多个部门统一在一个行政许可平台、一个行政许可标准、一个政务环境条件下,公开行政许可行为,统一再造了工作流程,实行了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

(一)创新行政理念,推动管理型行政许可向服务型行政许可转变。为了建立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原则和和谐社会需要的行政许可服务体系,中心按照现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和谐的公共产品和公众服务”的工作理念,设置了“哈尔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政务公开触摸屏,天气预报屏,微机查询台,大屏幕公示板,始终坚持“企业至上”、“百姓第一”、“外商优先”的行政原则,努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通过“行政许可说明书”、“办件示范文本”、“办件通知单”和“哈尔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中心局域网”传递给公众,为公开、公平、公正地办理行政许可服务提供了信息发布与监督管理的平台。制订了57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许可操守行为;坚持“以人为本”、“行政为民”,处处事事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整合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职能,用“主权在民”、“公民至上”,“宁愿让自己辛苦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回”的新理念指导工作,坚持每年一次的“千张问卷”调查、“百家客户”走访活动,促进了政府与群众的和谐关系。

2007年10月23日,万达索菲特酒店外方经理到中心卫生局窗口着急申办卫生许可证,窗口即刻派员现场办公发证,从而保证了这个总投资9000余万元的大项目顺利开业。哈尔滨顺迈医院有限公司,是香港与境内合资企业,港方投资8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2.7亿人民币,按规定应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中心工商局窗口为了留住外资,主动派人全程服务,争得国家总局授权,使卫生部允许3年之内办结的资格。于2007年6月22日当天即在中心窗口注册登记,事后,公司派员到中心致谢。

(二)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封闭型行政许可向开放型行政许可转变。中心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集中、联合办理的法定规则和“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即在职能部门采取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许可处室向中心大厅集中;行政许可项目进中心到位,行政许可授权到位),将47个委、办、局向中心派驻的157名窗口工作人员组成87个行政许可服务窗口,集中在敞开式“阳光大厅”办公;把全市242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并联行政许可项目和与之配套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窗口集中办理,从而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中心领导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每天早迎晚送干部职工,窗口工作人员过生日,亲自送生日蛋糕,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中心和谐发展,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运行机制,实施控制型行政许可向法治型行政许可转变。中心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断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编制新流程。中心以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科学编制、设定行政许可流程,对入驻中心的268个项目进行了流程再造。把原来沿袭多年的21个部门的59个环节划分4个并联阶段;把原来分散进行的踏查、审图、验收,归并为集中踏查、集中审图、集中验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华联哈尔滨商业有限公司报建49093平方米大项目。2007年6月份申报,中心即刻按照“三集中”原则,快速审批,仅用2天时间办理了开工手续,客商非常满意。二是开辟“绿色通道”。中心利用网络优势,为省(市)重点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和棚改项目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具体说,就是接到报建项目申报后,规划局牵头召开审批协调会,建设单位填报《哈尔滨市建设工程项目基础施工承诺书》,对依法建设、费用缴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承诺,即先发《临时施工许可证》,先行开工,后补全法律手续。这样一来,一些大项目在行政审批环节上享受了优惠政策。四年中,中心利用“绿色通道”,办结项目369件,其中,最短时限仅用22天。为企业抢占商机赢得了时间。三是加大审批提速力度。新的工作流程和“绿色通道”使行政审批工作驶入了“快车道”。其中,建设项目由原来的80多天,压缩到45天;其他项目的平均时限压缩7—8天。我们在近两年中,还集中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审批提速、优质服务”争先进位活动,使进驻中心的268个项目平均提速3-4天,有20.4%的承诺件改变为即办件。同时,我们取消了一些繁杂的“前置条件”,只要基本要件齐全,到中心窗口审批,立等可取。例如,2008年2月22日上午,中外合资的哈尔滨客运铁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到中心工商局窗口中办公司注册登记,虽然没有外商投资人资格证明的认证文件,但考虑到投资3.44亿元的大项目,中心领导当即批准,“特事特办”,立即办理发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四是实行集中管理收费。为了将分散在24个部门的49个收费项目集中统一管理起来,中心于2005年10月向市政府呈报了专题报告、经市长办公会批准,全市从2006年开始对建设项目实行“一口式”收费管理,统由进驻中心的建行窗口收缴。中心在办件程序上设置了“必须交费”的软件“门槛”,有效地解决了减、免、缓的问题,铲除了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两年多,中心共收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49.64亿元。同比增长2.8倍,为我市财政收入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创新监督模式,实现内部监督向社会公众监督的转变。为了从行政许可上优化发展环境,从内容上推行政务公开,从程序上方便服务对象,从体制上推进政府建设,中心在规范队伍行政行为和开发窗口内动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将47个窗口划分7个工作区,任命7个工作区长,建立

8个党支部,专门成立了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中心窗口和窗口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坚持日巡查,月考核,季评比,年总结。每季评出15%的“红旗窗口”和“先进个人”,年终评出15%的优秀公务员和5个单项标兵,均在内网予以通报。为了使中心考核公开、公平、公正,中心建立了与考核相配套的内外双重层级监督体系,在中心大厅设置了行政许可监督台和效能监察接待室,对大厅实行专业监督;组建了由25名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对中心实施社会监督;邀请新闻单位到大厅采访、报道,实施舆论监督;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增加了行政审批网上监察功能,起到了“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的作用,使行政许可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有效提高了行政许可服务水平。通过多渠道监督,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一些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创造了中心成立至今“零投诉”的可喜成绩。

为此,省城调队盛赞“行政服务中心摘掉了政府效率低的帽子”。中心窗口人员以“热情、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赢得了“联系群众的纽带、行政服务的平台、政府形象的窗口”的社会赞誉。

哈尔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相关问题

行政审批实践证明,,凡是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由于预定网络控制,都能够按照法定流程顺利运行下去,不会出现“中间梗阻”问题。但是,与副省级城市相比,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中心办公场地狭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行政服务中心面积大都在2万平米以上,唯有我市3100平米,狭小的办公大厅仅能容下152项行政许可项目,尚有147个项目未能进驻中心,无法在市政府的监控下全面实现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法定要求。

二是中心之外审批,群众意见很大。全市有14个委办局的办事大厅单设,有的部门除了进驻中心的窗口之外还有另行审批,群众四处奔波,怨声载道。据调查,某局近两年办理项目2700余件,而在中心窗口仅办175件,占6.4%。尤其是一些大项目还在各单位内部运转。如2007年全市审批外资项目144件,只有37件是在中心窗口办理的,仅占总量的25.69%。2008年市政府确定的25个市领导包保重点项目仅有3个在窗口进行前期咨询,88%均在各部门内部运转。

三是审批要件繁杂,企业负担过重。历经几年改革,真正在行政服务中心申办的项目要件备齐即可快速通过。但是,在此之外的经营性单位却不受法定时限约束,任意拖拉。如建筑设计,环境评价,科研论证,交通评估、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等等,这些都是审批中必须具备的,可又不在行政机关进行的环节,形成了一个费用高、时间长的困扰链。如果把它统一起来,规范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确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行政许可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结构和以条条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难与国际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行政管理制度。为了及时解决“服务型政府”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各级党委、政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行政机构——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将分散在各个行政机关的审批职能联合集中在一个“窗口”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从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轨道上开辟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绿色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行政”。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的过渡,其目的是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使政府工作从社会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去繁就简,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手,使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为加快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从全国各地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的基本情况来看:首先,是将分散在各部门与群众和企业联系十分紧密的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在一个大厅办理,实行“阳光作业”,并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简洁的程序办完事情,使办事群众得到最大的方便。对一个部门自身是一种自律、一种创新、一种提升,对社会是一种承诺、一种透明、一种凝聚。对窗口行政许可行为,中心随时督查落实结果,协调解决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使政府的管理方式逐步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重审批、轻监管、轻服务”的思想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到全过程监督、全过程跟踪服务,使群众和企业少跑一家门,少找一个人,少跑一趟路。其次,是通过行政许可的相对集中,把各部门相对分散的行政许可,放在一个更加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公开办理,最大程度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不仅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增加审批的透明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腐败;有利于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暗箱操作。而且,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更便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促使各部门更规范地行使行政许可权。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地方政府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随后,全国各地政府建立的提供“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由本世纪初的2600家发展到4500多家。在特定形势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我市于2004年7月1日正式组建成立了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这标志着我市在建设法制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的轨道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心成立以来,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仅在四年的时间里,就办理行政许可服务项目48万余件,收缴费税42亿余元。但是,在具体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机制需要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以分权为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以“一变四不变”(地点变,审批主体、审批权力、审批责任、审批人员隶属关系不变)为特征的中心组织模式下,一个地方中心能不能办好,取决于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党委、政府的支持,党委、政府决心大,措施硬,行政推动力强,改革的杂音和阻力就小,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效果就比较明显。

二是思想观念需要转变。一些部门对建立中心的意义、对中心的发展认识不完全到位,如:认为中心仅仅是“政务超市”,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不过是办公地点的转移;部分单位认为行政许可项目情况复杂,进“中心”办理难度大,退出“中心”或不进“中心”的理由找得多、找得充分,对进入“中心”的意义和便民效果甚至不予考虑,畏难情绪大,抵制情绪多等等。由于认识不到位,对中心建设的支持就不够自觉、有力。三是法律支持不够充分。目前中心的定位缺乏法律依据。它既不是审批业务主体,也不是监督主体。法律依据的缺乏给中心履行职能带来困难。如当项目联办部门之间、窗口和办事者之间意见出现分岐时,不少地、市明确由中心进行协调。但中心不是审批主体,按中心的协调意见办理后,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仍由部门承担,因此,中心的协调意见有时难以实施到位。法律障碍还表现为存在法规、文件“打架”的现象,如规定申办条件互为前提,使项目难以办理。再有,中心推出的一些实践证明符合基层实际的改革措施,如“超时默许制”、“绿色通道制”等还不完全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带来困难。四是行政许可机构体制不健全。首先,中心机构性质不明确。各地中心有的定性为行政单位,有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甚至个别地方中心目前还不是正式机构,让没有行政职能和法律授权的中心协调有权力的委、办、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以分权为主,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办理要涉及多个部门或同一部门内几个处室,有的要经过报省、国家审批,办事者多头跑、重复跑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中心对在中心以外办理的环节难以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中心基本上都是市、县级的,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个别地方戏称中心为“没娘的孩子”,加之很多省没有明确哪一个省级部门对中心建设进行研究、指导,各地中心各自为政,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五是部门利益的影响没有消除。审批与权力和利益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由于行政许可的累积,使有的部门形成了一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利益,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由于两种体制并存、各种利益交织,这些部门既以行政管理部门的身份出现,又以一个特定经济领域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因而渐渐地也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可以说,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确定的行政许可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些部门获取自身利益的依据。行政许可项目和许可权力进入中心实行阳光操作,与之相应的部门利益也将随之消除,必然影响一些部门不应有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引起一些部门的抵制。部门利益是项目和环节真正进入中心、许可权限真正授予窗口等工作难以到位的最根本原因。

积极研究探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途径

中心建设与发展事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否不断深化并取得实效必须尽快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明确机构性质。从全国各地中心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将项目进入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中心对项目进行整合,对办理程序进行优化,这是包括我市在内的各地中心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第二个阶段是政府部门将行政许可职能集中到一个处室,并逐步将行政许可处室成建制地进入中心,初步理顺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目前,四川眉山、河南焦作、信阳等地市已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第三个阶段是把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到中心,将中心改造成具有实质性行政许可权力的行政许可实施机构(目前除我市外,全国其他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的行政服务中心都已确定为行政机构)。通过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形成了政府决策、中心服务、部门监管的格局。《行政许可法》第25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汪永清在阐述这一条文时指出:国家在设计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力方案时,可以考虑利用现有各地已建立的行政审批中心,将其改造成享有实质性行政许可权力的、统一办理原由各部门分别办理的经济性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实施机构。这样可以解决审批中心与原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中心具有真正的许可权力,避免“前店后厂”现象,大大方便办事群众。目前,就我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但需要进一步明确机构性质(目前中心机构性质仍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从法律角度来讲,事业单位无权为行政许可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只有进入行政序列,才能使中心真正成为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实施机构。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中央对各地中心建设已经给予了肯定。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探索建立“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和许可工作机制,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即,“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目前,大部分地区市、县两级基本建立了中心,四川、安徽、浙江、吉林等省也先后建立了中心,从省级政府明确了中心主管机构,强化了对中心建设的研究和具体指导,对中心机构设置、项目办理、运行模式等形成了全省范围的统一规范。鉴于此,作为对俄边贸口岸的重要省份,从发展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度,我省也应考虑省级中心建设问题,以期形成全省完整的行政许可工作体系。

三是改善办公环境。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现有办公面积3020平方米,有47个单位、87个窗口、242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入驻中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面积是最小的,与一些地、县(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相比,我们在入驻项目数量、审批服务规模和配套功能方面也存在相对滞后问题。由于受办公面积限制,一些贴近群众的行政许可事项,如公安机关的行车执照、驾驶执照、身份证、护照审验发放以及政府招投标、集中采购等目前仍然无法入驻中心集中办理。因此,有必要从中心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认真研究中心环境问题,使中心在整体功能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如何通过中心的运行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向深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为此,我们认为,如果仅仅是把各部门的办事窗口集聚在中心,而办事的手续还是那么多,办事的方法和步骤还是老样子,那么“集中办理”就只是个形式,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再造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审批模式的弊端,才能把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市民中心”,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营销渠道选择依据下一篇:房地产招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