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审批(通用12篇)
方案审批 篇1
1 引言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建设部出台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在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还需要编写专项施工方案(以下统称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写完成后,要通过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以下简称项目总监)的审批。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审查和分析,最后做出审批意见,这是项目总监的职责。笔者认为,项目总监对施工方案的审批,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2 审核施工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
施工方案是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或技术部门负责组织编写,是在综合考虑项目的合同工期、设计图纸、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周围环境、施工设备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后,针对项目的特点,在满足工期(进度)、质量、安全、投资要求的前提下编制的。因此,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施工方案,同一项目由于周围环境、使用设备不同,施工方案也不同。因此,编写施工方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来编写,要有针对性。
项目总监在审批施工方案时,首先要对项目的合同工期、施工图纸、现场情况、地下管线和地质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方案是否满足工期(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等各方面的要求。其次,要分析施工方案是否针对工程特点来编写。如项目在闹市中心地带,其特点是施工场地窄小,街道流动人员多和材料运输困难等,因此,施工方案要针对基础土方开挖、边坡支护、临街安全防护、材料运输堆放等特点进行编写。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见到的施工方案有70%是千篇一律的,除了工程概况不同外,其余部分都相同。这种施工方案没有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写,不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的。因此,项目总监在审批施工方案时,对没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应该行使否决权,要求施工单位修改完善后再送审。
3 施工方案审批要按程序进行
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或公司技术人员组织编写,由单位技术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然后交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再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最后由项目总监审批。对于深基坑、地下暗挖、高大模板、大江大河深水作业、房屋爆破和土石大爆破等危险性较大,需要专家论证的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在总监审查之后,还要交专家组论证,施工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再由项目总监审批。施工方案通过“编写—审核—审批”或者“编写—审核—审批—论证—再审批”等程序后才能予以实施,详见图1、图2。
项目总监在审批施工方案时,首先要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没有审核,技术负责人没有审批,总监绝不能违反程序先审批。对于危险性较大需要专家组论证的施工方案,总监在审批中还应注明“此方案必须通过专家组论证”等字样。
4 发挥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较广,包含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给水排水、机械设备、通风空调、施工用电、材料检验、功能检测和安全措施等各不同专业的内容。作为项目总监,不可能对每个专业都精通,因此,在审批施工方案时,总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作用。首先,对施工方案中不同的专业内容,分别由不同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如土建监理工程师审核土建方面的内容,水电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水电方面的内容,设备监理工程师审核设备方面的内容,然后进行汇总,最后总监根据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情况作出审批意见。
5 遇到技术难题时,总监出“点子”
一般来说,施工方编制的施工方案都能满足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方面的要求,总监在审批时只需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或对内容进行补充,施工方修改完善后进行审批即可。但在一些特殊的施工项目中,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施工方编制的施工方案无法满足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听取各方意见。作为项目总监,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解决技术难题出“点子”。下面笔者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某冶炼厂技改项目料棚车间工程,单层轻钢结构,屋面为钢屋架,彩钢瓦屋面,车间长度为60m,跨度为36m,西侧第一开间屋面上空有一组35kV高压线通过,屋面最高处与高压线之间的净距离有3.5m。在高压线下进行施工,特别是车间屋架吊装和屋面彩钢瓦安装成为该施工方案的难点。施工单位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施工方案。方案一:停电施工。这一方案遭到业主的否决,因为冶炼厂的生产用电全靠这组高压线输入,如果停电,就意味着停产。方案二:高压线改道。这一方案也遭到业主的否决,厂区现场不具备线路改道的条件,如果改道会增加业主巨额投资。方案三:修改设计,要求设计把料棚车间移位或减少建筑面积(取消高压线下面部分面积)。这一方案遭到工艺设计方的否决,因为局部修改平面布置会影响全厂的总体布局,且其他车间设备早已安装完毕,不能改变。方案四:做防护棚隔离施工。这方案遭到监理方的否决,因隔离后无法解决屋架吊装和屋面施工问题。吊装屋架时,由于高度不够,吊车无法将屋架就位,要把屋架吊上去,吊臂就会与高压线相碰。即使能把屋架装上,对屋面上的彩钢瓦也无法进行施工,因为空间太小,不满足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均被否决,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通过现场勘察分析,高压线只是影响西侧三榀屋架的安装,其他部分安装均不受影响,如果先把这三榀屋架临时安装在不受高压线影响的车间中部的柱子顶上,用支撑把三榀屋架固定为一个整体,同时把屋面彩钢瓦安装好,再利用柱顶的联系梁做轨道,把三榀屋架整体平移到高压线下就位即可解决所有的难题。项目总监出了一个解决所有难题的“点子”:整体组合平移法。该方案不需要停电施工、线路改道、修改设计、防护棚隔离就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具体方案比较见表1,整体组合平移法施工图见图3。
施工单位根据监理方的“点子”,认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施工方案,经程序审批后,方案可行,同意实施。
6 结语
施工方案用于指导具体的施工工作,因此要根据项目特点来编制。项目总监在施工方案审批中要认真把关。施工单位编写施工方案遇到难题时,项目总监应该主动出谋献策,共同解决难题。
方案审批 篇2
根据《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中需要整改的问题》文件精神,针对文件中提出的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亟需落实、深化等实际情况,经区审改办研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整改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依据,紧紧围绕建设公正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管理体系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专项整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目标,为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二、总体目标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审批环节,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和集中监管,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前期承接、后续监管力度,创新“两集中、两到位”审批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努力创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营造一流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三、主要内容: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入驻中心窗口主任(负责人),按照“素质好、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配齐配强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协调解决窗口工作的困难,在工作上大力支持,经费上予以保障。
1、各行政审批单位要建立行政审批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机关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与经济目标考核、行风评议等评选挂钩,考核结果向区政府、区纪检监察机关、区审改办反馈。
2、入驻区政务审批中心的单位,实行单位领导窗口办公制度。主要领导或经授权的副职领导每周定时在审批中心现场办公。审批项目需要单位领导签字的,一律到区政务审批中心窗口现场签批,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政务审批中心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到窗口办公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各单位领导窗口办公情况。
(二)对全区行政审批目录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严格控制新增审批事项。会同区纪检监察部门对全区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单位的行政审批目录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整改落实, 重点针对部门内部以“红头文件”为依据而无明确法律依据的行政审批
事项进行摸底,确保行政审批事项统计无遗漏,以进一步“摸清家底”。对于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管理层级,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减少预审和前置审批环节,明确审批条件和时限,公开办理流程,实现行政审批操作标准化,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今后,不再新设行政审批事项,确需设立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并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论证,切实防止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最终于年底汇总形成全区 “行政审批事项目录”,锁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同时向社会公开区最终的审批目录,接受公众监督,针对全区各行政审批机单位明确说明不在目录内的行政审批事项日后将不得实施,以有效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
(三)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建立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各行政审批单位要对现有的行政许可类、非许可审批类和其他服务类项目(以下统称“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清理,按照国务院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精神和省、市政府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做好对国务院、省、市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和承接工作,同时加强衔接后续的监管工作。全面清理现有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评比达标表彰、评估等事项,按照上级精神清理取消各
系统、单位以“红头文件”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管理、收费、罚款等项目。
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除法律、法规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明确规定不宜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办理的以外,一律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集中办理。
1、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国务院、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和省政府、市政府依法设立、取消、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相关部门应及时予以调整,经县人民政府审核后向社会公布。
2、区政务审批中心对审批项目中的项目名称、项目类别、设定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一律进行规范细化,确保每一项目对应一个流程图,流程图中每一个办事环节包括受理、审核、核准、办理等均相应标明承办人和办理时限,以有效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
3、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坚持下列原则办理:
(1)所有纳入区政务审批中心集中管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审批,“一站式”服务,主管部门不得在区政务审批中心之外另行受理审批。
(2)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明确划分即办件和承诺件,并明确规定完成时限和审批程序,由区政务审
批中心审核后予以公布并备案。
(3)各单位对派驻区政务审批中心的窗口要充分授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即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将机构向政务大厅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大厅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大厅办理到位。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所有即办件必须在区政务审批中心即时办结;承诺件要严格遵守承诺时限进行办理,严禁出现延期拖延办理现象。
(四)认真做好进驻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行政审批实行审批机关主管领导负责制,进驻区政务审批中心的各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审批工作承担责任。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的各单位要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充分授予窗口审批权,窗口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并确定带班班长和分管领导,相关人员必须执行大厅作息时间。
1、各单位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进驻区政务审批中心(实行AB角工作制)。对进入区政务审批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区政务审批中心管理机构和派驻单位双重管理制度。派驻单位对其在区政务审批中心的工作进行归口业务管理,政务大厅管理机构负责其在区政务审批中心工作期间的绩效考核。
2、窗口工作人员应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履行 “三清、四
要、四不准”的服务要求。“三清”即咨询事项一次说清,办事程序一次讲清,登记表格一次给清;“四要”即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四不准”即不准上午能办的事留到下午办,不准今天能办的事拖到明天办,不准一次能办的事再来第二次,不准中心工作人员为亲戚朋友的事向中心窗口说情添麻烦
(五)切实加强和完善政务大厅运行机制。审批单位要在单位内部相对集中审批权进驻区行政审批中心,按照区政务审批中心工作制度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业务。
1、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并联审批制度,规定凡进入政务大厅的部门,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协同会审、联合踏勘、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方式。在审批过程中,一是确定其中一个部门为牵头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为协办部门;二是牵头部门受理行政审批事项后,抄告各协办部门同时办理,召集协办部门开展联合踏勘或者举行联审会议;三是协办部门分别同步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审核意见;四是牵头部门汇总各协办部门审核意见后,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审批手续,并负责告知审批结果。
2、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使用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借助行政审批系统压缩审批时间,不断优化办
事流程,使审批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合理;通过电子监察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对窗口工作状态和审批行为进行全程监控、红黄牌警告、预警纠错、实时监察和绩效评估,有效地规范了审批行为。
3、加强制度建设。区政务审批中心要建立导政员制度、健全挂牌服务制度、首办负责制度、审批责任制度、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创新制度建设,各项制度都要公开,便于群众监督。
四、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要切实将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成立督促落实检查组。由区审改办牵头组织,区监察局、区政务审批中心共同参加。抽调专门力量组成督查组。
(二)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督促检查以下工作落实情况:
1、行政审批载体建设情况:行政审批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按要求配备到位,窗口工作人员的授权文书是否规范到位,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是否明确。
2、行政审批项目摸底清理情况:对于上级政府下放至矿区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文件各相关单位是否已接收到位,是否已做好相应的承接工作,承接后各审批事项是否已开展落
实(目前,我区共承接省、市政府下放行政审批、行政权力项目38项,承接市政府下放投资审批权限项目9项,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项);对原有行政审批事项是否进行了清理;对应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是否按法定程序取消和调整;已经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所涉及的文件是否废止或修改;有无擅自保留和增加的行政审批项目;有无越权设立或擅自设立的行政审批文件;已经取消及明确保留的项目是否向社会公布。
3、行政审批实施情况:行政审批实施机关是否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规定的办理程序;明确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是否进行了即办项和承诺项的科学分类,是否逐项制定了审批流程并已经全部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已经进驻政务大厅的项目,是否存在“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是否存在继续在原单位办理或部分环节在原单位办理现象;有无应批不批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有无越权审批,或擅自提高、降低审批标准的乱作为现象。
五、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通过制度约束人。各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实地督导、积极配合。行政审批中心要搞好组织、协调、督导和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在办事群众中间树立良好形象。
2、广泛参与,通过督查提质量。强化督查力度,积极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督查,对态度恶劣、服务不周、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严肃批评教育,提高各窗口工作人员依法审批自觉性。
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不再审批”意味什么? 篇3
政府新思路
“这一政策推出的时机很耐人寻味。”沪上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目前,宏观调控已成为整个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对项目的审批,正是政府控制投资过热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宏观调控初显成效的时候,政府“不再审批”意味着什么?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表示,这是因为这一次宏观调控,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紧缩,而是注重结构、总量与制度的调整优化并重,其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更规范地发展。而投资体制改革,正是今年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因此,投资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预示着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将采用更为市场化的手段,比如产业政策导向、对土地利用的控制等等。其实以往重大项目审批制,看似管得紧,还是有“空子”可钻。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效果可能更好。杨建文同时指出,这一改革,对于其他配套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经济预警系统、产业政策导向乃至资本市场规范运作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市场化手段能否迅速跟上,填补投资体制改革留下的“真空”,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改革的效果。
企业新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这显然是个难得的机会。长期以来,“跑项目”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任务,不仅耽搁了从投资决策到开工的时间,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的自主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而投资自主权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不再审批’意味着企业真正拥有了这一基本权利,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申城一家民营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这一政策刚刚公布,不少民营企业对其中的细节还不甚了解。以后投资项目,将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登记制,而究竟哪些产业被列入核准名录,目前谁也不清楚。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申城企业其实早已享受到了这次投资体制改革的部分便利。比如,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条: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其实,早在去年,上海工商部门已经宣布,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任何法律未禁止的行业。
银行新风险
投资体制改革,对企业是好事,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却可能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在不久前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就指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必将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如果政府部门不再审核项目的經济可行性时,银行就必须自主审贷,自担风险,这势必对商业银行的决策与风险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决定》刚刚颁布,申城银行界尚未闻风而动,各上海分行还在等待总行的行动。不过经过前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各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信贷的控制。据悉,中国银行已经推出了七项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其中包括建立客户准入审核机制、适当上收授信审批权、对于警示性行业从严控制等等。而民生银行则设立了首席稽核检查官。
方案审批 篇4
为了方案审批的方便快捷,采用网上审批系统很有必要。技术人员编写完方案后只需要上传到网上,负责审批的领导就能够收到手机短信提醒有方案需要审批,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对方案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审批结果也能第一时间反馈给方案编写人员。
1 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整个审批流程方便快捷,二是审批的安全性。
施工方案不同,审批流程也会多种多样,因此审批流程要求具有可定制性。
2 总体设计
网上审批系统要以方便快捷及安全性为主要目标。
1)方便快捷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模式,只需打开浏览器,录入系统的网址。方案编写人只需要选择上传的方案文件,录入审批人信息就完成了方案的上传。方案上传后,审批人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有方案需要审批,本系统采用的是用短信通知的方式。方案编写人上传完方案后系统会自动给方案审批人发送短信,通知有方案需要审批。审批人收到短信通知后,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审批,一是在电脑上进行审批,二是可以用手机进行审批,这样即使审批人在开会或是出差也不会影响到方案的审批。
2)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方案确实是由审批人本人审批的,无法仿造、篡改、抵赖。
审批人首先要登录系统才能进行审批,登录密码只有审批人知道,别人是无法登录系统进行审批的。如果方案需要多级审批,只有所有审批人全部审批通过,才能够打印出带有审批人手写签名及水印的方案。
3 数据库设计
需要建立以下数据表,
方案数据(方案编码,方案标题,编写单位、编写人、审批人);
审批记录(方案编码,审批人,审批情况,审批意见);
用户数据(用户名称,用户单位,用户密码,角色编码);
角色数据(角色编码,角色名称);
权限数据(角色编码,页面代码);
页面数据(页面编码,页面名称,页面地址);
审批人数据(审批人名称,审批人手写签名图片);
单位数据(单位编码,单位名称)。
4 系统设计
4.1 审批流程设计
4.2 功能设计
4.2.1 权限管理模块
权限管理采用角色、用户两级模式,给角色赋予相应权限,再把用户分配给相应角色,实现了权限分配的简便及可定制。
4.2.2 我的待办模块
显示登录用户要处理的工作,如果是审批人则显示要审批的方案,如果是方案编写人则显示审批不合格的方案。自己当前要处理的工作一目了然,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4.2.3 方案上传模块
实现方案上传功能,用户选择要审批的方案及审批人姓名,就可以实现方案上传,方案文件由文件上传组件上传到服务器上。上传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给当前审批人发送有方案需要审批的短信。
4.2.4 方案审批模块
方案审批人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系统后,系统会列出所有需要审批的方案。审批人可以查看方案内容,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通过审批,并可以录入审批意见。如果当前审批人通过了方案,但还需要更高一级的审批人进行审批,则当前审批人可以将自己审批通过的方案转到更高一级的审批人,那么更高一级的审批人就会收到有方案需要审批的短信通知。
4.2.5 方案打印模块
审批完成后,就可以对审批后的方案进行打印。打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封面的打印,二是方案内容的打印。
方案封面打印了审批人的手写签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与防伪,因为只有通过审批的方案才可以打印出带手写签名的方案封面。审批人的手写签名扫描后以二进制的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以报表模式直接打印封面,用户无法得到手写签名图片。
方案内容打印加上了水印,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是为了安全与防伪,保障了打印出的方案就是审批通过的方案,方案没有被篡改或是伪造。
5 技术创新点
1)即时消息通知:方案上传后,审批人能够立刻收到短信通知。
2)可定制的审批流程:方案在审批流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束流程或是增加流程。
3)高度安全的审批流程: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打印带手写签名的封面和带水印的内容。
4)界面简洁、操作方便:进入系统就可以看到自己当前要处理的工作。
5)高度可定制的权限管理:权限管理采用了角色、用户两级模式。
6 应用效果
该系统从软件开发到推广应用,共历时3个月时间,目前已在油田采油厂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方案的执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来完成一个方案的审批平均需要3天时间,现在只需要1天时间。方案编写人员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方案的编写与执行上,不用再为跑审批而耗费时间。
2)所有工作流程都在网上完成,节约了办公经费及车辆使用费用。
3)方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所有方案都能从网上查到。
7 结束语
该系统的应用解决了方案审批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实现了方案审批的信息化管理,体现了互联网+办公的强大魅力,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游戏文化部备案审批方案 篇5
网络游戏上市都要文化部做游戏备案。目前网络游戏备案主要向两个政府部门申请。一个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网络处,另一个是新闻出版总署数字科技司。网络游戏备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游戏运营备案,一种是游戏出版备案。游戏运营备案——指文化部要求在游戏上线运营后规定时期内内到文化部做游戏运营备案。游戏出版备案——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相关游戏出版运营的批文号的简称。——更多相关专业详情可咨询汉唐信通 游戏文化部备案审批——游戏运营备案 游戏运营备案审批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经批准设立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 游戏运营备案审批材料
1、文化部网络游戏产品备案申报表;产品主题以及内容说明书;产品操作说明
2、产品样品(包括网络游戏软件客户端程序,以CD-ROM或DVD光盘为载体)三份,并提供登录账号及其相应密码,该账号应具备最高管理权限(或最高游戏级别);
3、游戏中全部对白、旁白、描述性文字及游戏主题曲、插曲的歌词文本
4、申请单位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5、自行审核结果(含可能存在争议内容的相关说明); 游戏运营备案审批流程
游戏运营备案审批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
游戏文化部备案审批——游戏出版备案 游戏出版备案审批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经批准设立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 游戏出版备案审批材料
1、游戏文字及图片全部脚本;文字稿包括:游戏总体介绍、开发运营公司介绍、NPC人物对话、物品道具名称、技能列表说明、任务文本、防沉迷设置说明、游戏内的屏蔽词库等相关文字内容;
2、游戏演示光盘 [游戏自动演示视频刻盘] 电子版本;录制时长为十分钟左右,包含游戏登录过程、主要技能展示、游戏场景及人物动作展示等信息;
3、游戏客户端光盘 [网页游戏无须准备] 六份;
4、游戏申报所需资质材料为:开发公司的营业执照、著作权、授权书、ICP、文网文(可无),承诺书(以上均要盖章)。以上一式五份; 游戏出版备案审批流程
游戏出版备案审批部门
申请部门:新闻出版总署数字科技司
游戏文化部备案审批——进口网络游戏审批 进口网络游戏审批材料
(一)文化部进口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申报表和文化部进口网络游戏产品材料登记表;(二)产品主题以及内容说明书;(三)产品操作说明(中、外文文本);
(四)产品样品(中、外文文本,包括网络游戏软件客户端程序,以CD-ROM或DVD光盘为载体)三份,并提供登录账号及其相应密码,该账号应具备最高管理权限(或最高游戏级别);
(五)游戏中全部对白、旁白、描述性文字及游戏主题曲、插曲的歌词文本(中、外文文本);(六)产品版权贸易或运营代理协议(中、外文文本)、原始版权证明书、版权授权书副本或复印件;
(七)产品输出国家或地区对该游戏产品的分级评价或有关证明;(八)申请单位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九)自行审核结果(含可能存在争议内容的相关说明);(十)内容审查所需的其他文件。
审批权转移 篇6
5月份国务院公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共取消和调整117项行政审批事项。记者注意到,《决定》取消的53项行政审批事项涵盖范围广,涉及教育、卫生、国土、交通、文体、海洋渔业等多个部门。单从数字上看,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数量是近6年最少的一次。在2007年、2010年和2012年的三份同类清单中,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数量分别是157、184和288项。而本次仅为91项。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针对发改委的削权力度却是历次最大:取消了14项国家发改委对企业投资的核准权,下放了12项核准权。针对号称“小国务院”的发改委进行审批权改革,这表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随后各省也陆续公布了下放审批权的决定,北京市政府决定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246项。其中,取消99项审批事项,下放至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的审批事项达147项,主要是为了更好发挥区县政府积极性以及区县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河北省自2013年8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和免征涉及11个部门的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0月份又降低1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降幅在10%-20%。;海南省政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3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0项。重庆市政府决定取消、下放、委托一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共计63项等等。
一批行政审批权取消和下放之后,有人发现地方政府“跑部”发改委的现象开始少了。这次针对发改委进行审批权的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早些时候就曾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散发改委,”虽然言辞比较直接,但是毋庸讳言,项目审批是计划经济的遗留做法,是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直接干预。此类审批不仅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导致资源错误配置,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原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的落马又一次让这个道理得到印证。
可以说简政放权是当前一项重要施政思路,从实际效果来看,确实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行政效率和活力,不仅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激发了地方的经济活力。这次审批权下放的尺度确实很大,先是国家发改委把部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接下来一些省又把审批权下放到市县。可以说,如今的地方政府可以裁量的内容很多。换句话讲,一位县长就可以把持多项审批权。
因此我们就会担心另一些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部门会不会“重权力、轻责任”?把审批权下放简单理解为审批业务增多和审批权力增加,没有认识到权力下放背后的责任。而一些主管部门则“重下放、轻监管”,认为权力下放后监管责任在基层,因而疏于指导和监督。
虽然这次简政放权足够吸引“眼球”,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发改委和地方政府的身上。并且在这场权力与责任的博弈中,似乎财政部门略显黯然。其实在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后,地方部门的项目评审工作量将明显加大,为了保证项目评审工作需要,财政部门就需要调整本级预算安排,相应的增加部门的财政支出,另外还会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收入。面对财政收支变化,财政部门该如何调整?
方案审批 篇7
政府行政审批系统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省资金 (所有信息系统都是这样) , 要彻底抛开传统方式, 必须保证所有政府审批在网上进行能够安全及合法, 采用CA电子认证数字证书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案, 并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化政府行政审批CA认证安全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如下:
●为所有使用政府行政审批系统的用户配发数字身份证书, 统一用户身份表达方式;
●对登录政府行政审批系统的用户进行强身份认证, 统一行政审批系统的认证方式;
●根据登录用户的身份不同授予访问不同信息级别的权限, 统一政府行政审批系统的授权管理模式;
●采用数字签名的技术手段, 保障网上政府行政审批的真实有效、不可篡改和合法性。
●实现安全基础设施为应用服务, 为管理服务。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 增强政府行政审批系统的安全性, 促进政府网下行政审批业务向网上转变的发展趋势。
2 解决方案
2.1 总体架构
政府行政审批CA安全解决方案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安全支撑平台是PKI安全应用的运行支撑平台, 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防抵赖等服务。其中, 安全基础层为加密设备, 主要有加密机、加密卡、USB电子秘钥等。PKI公共安全服务层是基于PKI公钥基础设施, 构建安全应用的开发环境与运行支撑环境, 遵循国密办《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兼容PKCS#11、Windows CSP、JCE等国际信息安全应用标准。安全服务层采用PKI公共安全中间件技术、以及J2EE、XML、Web Service、CORBA、COM组件等多种先进技术, 能够屏蔽底层安全设备的硬件差异和复杂的密码实现逻辑, 使用户只需在特定业务逻辑中嵌入所需安全功能, 然后再进行简单的部署和配置, 即可实现基于PKI的安全应用, 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应用系统的开发成本, 提高开发效率。
采购应用安全产品和CA应用安全服务, 为政府行政审批系统提供针对具体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用户身份认证 (电子认证服务器) 主要解决用户身份的管理与认证和证书有效性的验证。电子签章系统主要解决图形化电子签名的应用, 数字时间戳服务主要提供安全可靠的时间, 安全站点认证服务确定网站的真实身份。
安全基础设施 (CA中心、密钥中心, 数字证书、CRL服务、OCSP服务等) 为上述PKI安全应用提供数字证书申请、制证、废止、查询及相关服务。
安全技术与产品的培训及服务是政府行政审批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不属于技术领域, 但是却是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2.2 安全认证网关
安全认证网关为网络应用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高强度身份认证服务、高强度SSL VPN加密服务, 可以有效保护电子化采购系统资源的安全访问。
2.3 用户认证与安全登录
安全认证网关对登录用户进行验证及对用户权限的控制。通过采用CA提供的PKI安全中间件中的相关组件可以实现应用系统从基于“用户名+口令”的登录快速转换到数字证书登录, 解决传统“用户名+密码”的方式所带来的安全的隐患和管理的难度。
数字证书登录是应用安全改造中一个最基本的部分, 其应用的可靠性是基于证书的不可伪造、唯一且不可否认和操作结果法律有效性。系统采用由CA公司颁发的各类数字证书保证以上用户的安全性:采用单位证书实现单位用户的认证需求, 采用单位员工证书实现单位员工的身份认证。单位证书颁发给独立的企业、单位或组织, 在互联网上证明该企业、单位或者组织的身份, 单位证书对外代表整个单位。证书登录应用流程如图2所示。
在实现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采用高性能的SSL VPN设备;
●采用高性能的硬件安全认证网关验证证书;
●安全认证网关在政府部门使用需要有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相关资质;
●安全认证网关在验证证书和建立安全通道涉及密码, 在政府部门使用, 需要有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相关资质;
●安全认证网关采用双机热备的模式, 避免单点故障;
●安全认证网关肩负建立SSL VPN保证信道安全和进行证书验证, 保证高强度的身份认证双重任务, 建议采用双机热备模式, 避免单点故障。
3.3 安全站点认证
安全认证网关可以使用证书方式保证用户访问门户网站真实性的安全需求, 防止别人仿冒站点, 诱骗用户的资料, 如审批文件等;通过安装服务器证书, 并通过SSL链接从CA运营数据库获得真实的站点信息, 当用户访问网站时可以验证该站点是否被仿冒。
安全站点认证服务的意义:
唯一地确定网站的真实身份。在网站首页的“可信站点”标志、网址的“https”标示、浏览器中的证书选项等都能够清楚地提示网民该网站是通过我们认证中心安全认证的站点, 从而与其它没有经过安全认证的站点区分开来。
可信站点的服务器证书能够在站点与用户之间建立安全的SSL通信。
3.3 数据安全传输
安全认证网关通过SSL协议在用户与系统之间关于提交的单位资料、电子标书、相关合同订单等数据文件传输过程中提供数据安全加密保证。
安全套接层协议 (SSL) 是在Internet基础上提供的一种保证私密性的安全协议。它使客户/服务器应用之间的通信不被攻击者窃听, 并且始终对服务器进行认证, 还可选择对客户进行认证。SSL协议要求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例如:TCP) 之上。SSL协议的优势在于它是与应用层协议独立无关的。高层的应用层协议 (例如:HTTP, FTP, TELNET……) 能透明的建立于SSL协议之上。SSL协议在应用层协议通信之前就已经完成加密算法、通信密钥的协商以及服务器认证工作。在此之后应用层协议所传送的数据都会被加密, 从而保证通信的私密性。
SSL协议提供的安全信道有以下三个特性:
●私密性。因为在握手协议定义了会话密钥后, 所有的消息都被加密。
●确认性。因为尽管会话的客户端认证是可选的, 但是服务器端始终是被认证的。
●可靠性。因为传送的消息包括消息完整性检查 (使用MAC) 。
4 结束语
针对政府行政审批系统应用安全需求, 本方案将采用多个应用安全产品和应用安全服务构建基于PKI/CA技术的整体性应用安全保障体系, 并针对政府行政审批业务的特点, 重点保障操作用户、政府行政审批系统之间通信的安全性和数据内容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以及政府行政审批业务控制的合理性, 从而提高整个政府行政审批过程的安全性。
摘要: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业务系统的安全问题急待解决:用户身份确认问题、政府审批事项内容保密问题、网上操作电子数据法律有效性问题、防抵赖等等。CA电子认证数字证书技术正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案, 并得到广泛应用。
严审批重规划 篇8
据媒体报道称, “7·28”南京燃爆事故造成13人遇难, 400多人受伤, 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居住在工厂附近的居民。有南京网友认为, 那儿爆炸并不意外, 早在2005年就发生过类似事故。住在化工厂、加气站等周围很危险, 这是附近居民的共识。甚至还有报道称, 2009年8月, 南京和燕路400号居民楼业主曾抗议加气站建在自家门口, 称该站为“定时炸弹”。2010年年初, 小区居民还曾多次以挂横幅的方式表明态度。
也有人为南京该地区的化工企业喊冤。因为这类化工企业早就建立, 建立之初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人口的增加, 逐渐对化工厂形成“围城”之势。化工厂于是成为了“定时炸弹”。
孰是孰非简单几句并不能说清楚, 但政府主管部门也好, 城市规划部门也好, 都应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强“后盾”。既然问题出现, 如何避免事故, 才是当务之急。怎样帮助生活在化工厂周围的居民改变“提心吊胆”的生活?在面对拉动GDP增长的目标时, 如何保证化工企业与周边居民的安全相处?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 化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危险性也是众所周知的。各国都对化工企业从建立到拆除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管。面对我国化工企业的现状, 我们应该多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对其监管的力度。在德国, 基本上不存在私自乱建, 道路“拉链”的现象, 因为任何项目的改建、扩建和拆除都需要多个部门严格的审批和认证, 原始档案保存相当完好。而且一旦发现事故隐患, 不管是否发生事故, 企业都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
其次, 有人提出将化工企业迁走, 当然,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办法之一。但问题是, 随着城市的发展, 化工企业自身难以避免被“围城”的现象出现。是不是又要继续迁走呢?单纯的搬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在于搬迁前的土地规划、搬迁中的严格管理, 搬迁后的维护, 等等, 都是必须做的事, 就说搬迁后的维护。居民之所以感到恐惧和担心, 是因为距离危险太近。其实只要做好城市的规划, 在居民区扩张之前, 就将防护带规划好, 禁止建永久性的居住区, 更为将来节省一大笔拆迁费, 何乐而不为呢?
财务收支审批模式探究 篇9
会计法的基本要求是在各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更应该得到各单位的重视。然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还很不完善,一些单位内部管理不严、控制环节薄弱,从而为滋生舞弊、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实际工作中暴露的财务收支审批方面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严重造成了单位资产的流失,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自从我国加入世贸之后,为适应其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一是对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和收入类业务审批的控制;二是对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全员的控制;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外,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二)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三)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
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和事前的预算审批,尤其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同时存在很多漏洞,同样也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一)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
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二)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账或报账。但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三)财务收支审批内容
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哪一款财务收支审批模式,只有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收支审批模式,才能真正起到内部监督之效。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一)“一支笔”审批模式
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一人审批,符合《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没有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以约束。所以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具体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二)分级审批模式
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副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同时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
(三)多重审批模式
这是指所有财务收支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单位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有的单位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分管领导后审,有的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也有的单位实行分管领导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等等。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原则,能够提高审批质量。但是该审批程序相对较为繁琐,比较适合于大型集团单位采用。
(四)混合审批模式
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
港口岸线审批权收紧 篇10
作为经济晴雨表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设施, 港口一直是各地政府积极引导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各地港口的开发热, 也引起了业界“过剩”与“相对过剩”的争论。为了促进港口开发建设更加合理, 交通运输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共同出台了《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并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深水岸线的使用要经过“地方申请、省级初审、中央审核”的审批程序。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港口深水岸线的开发使用要经过中央审批, 这在《港口法》中有明确规定, 但对于审批没有具体的表述和细则, 具体操作缺少依据。《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港口岸线使用的审批范围、程序、内容和形式, 有利于保证港口岸线合理开发利用。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则认为, 目前港口岸线的开发已经过度, 国家出台《办法》是对其审批权的加强和收紧。
审批办法实施
《港口法》第十三条规定, “使用港口深水岸线的, 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批准;建设港口设施, 使用非深水岸线的, 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作为配套法规, 交通部在《港口法》实施当年制定实施了《港口深水岸线标准》, 规定沿海深水岸线的标准是能够建造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内河深水岸线的标准是能够建造千吨级及以上泊位。同时, 该标准明确了使用港口岸线实行两级审批制度, 即使用深水岸线时采用“地方申请、省级初审、中央批准”的程序;使用非深水岸线时采用“地方申请、省级审批”的程序。但对于审批的具体流程和细则没有做过表述。
杜麒栋说, 之前缺少中央审批深水岸线的具体办法, 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而港口专家也普遍认为, 这造成了当前一些港口“建大报小”, 用以规避中央的审批。这种现象较为明显的一个例子是, 2011年底淡水河谷40万吨级轮船停靠在大连港进行作业, 但国家尚未审批过40万吨泊位。
为了更合理地开发港口岸线, 《办法》对两级审批制度和流程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办法》指出, 交通运输部对港口建设项目提出行业意见时, 一并提出岸线使用意见;由国务院或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其它建设项目, 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建设港口设施, 使用港口深水岸线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审批、核准之前, 征求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项目使用港口岸线的意见。这就加强了发改委与交通部的沟通, 确保了港口岸线的审批和开发更加合理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 《办法》规定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项目, 应当在取得岸线批准文件之日起两年内开工建设, 逾期未开工建设, 批准文件失效。
据了解, 在该文件正式颁布前的5月4日至6日,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举办了《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第一期培训班, 对《办法》进行了政策宣贯和交流探讨。
促进合理开发
刘斌认为, 该《办法》将进一步规范港口岸线审批与管理工作, 坚持先许可、后使用的原则, 使港口的发展更加合理。
“关键是现在港口的吞吐能力已经严重过剩, ”刘斌在2011年曾经对全国规模港口做过一个调查。2010年, 我国航运、公路铁路、航空、物流、港口的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59%、65%、48%、64%、28%。这说明港口的资产利用率最低, 闲置率最高。港口总资产周转率为80%, 是一个比较繁忙的阶段;6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阶段。如果各港口继续投资会造成巨大地资源浪费。刘斌说, 目前我国要建设一个20万吨码头需要投资20亿, 30万吨码头需要30亿。而一个30万吨以上的码头, 每年吞吐能力在4000万吨左右, 按照每吨30元, 利润率为10%来计算, 这个码头每年的净利润为1.2亿。如果折旧期为20年, 该港口无法收回成本。
但港口的建设热潮仍旧在继续。以渤海湾为例, 目前早已形成了分别以大连港为中心的辽东湾港口群、以天津港为中心的渤海湾港口群、以青岛港为中心的胶州湾港口群。据相关资料显示, 环渤海岸线港口7 9个, 平均6 5公里一个港口, 其中拥有9个年吞吐量超2亿吨的大港口, 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唐山港吞吐量则超过3亿吨。今年以来, 河北已有六项港口工程先后开工, 山东也于2011年和2012年, 先后审批通过了《滨州港总体规划》和《潍坊港总体规划》。按照两个规划, 滨州港和潍坊港都将升级为地方重要港口, 未来吞吐量都将超过一亿吨。
对此, 杜麒栋则认为, 我国港口是“局部过剩、相对过剩”, 不是“全部过剩、绝对过剩”。具体到货种而言, 集装箱港口、干散货港口是过剩的, 但是石油港口等却不能满足需求。而一些地区热衷于投资港口, 并不仅仅是为了吞吐量的收入。一个地区投资几十亿建设港口, 而且运营时也有可能亏损, 但是港口是招商引资的重要配套措施。“港区的土地能升值, 临港经济也会相应发展。地方政府投资港口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杜麒栋指出。他同时补充认为, 我国一些港口确实存在过剩的现象, 国家加强对于深水岸线的审批, 有利于国家整体把握港口布局, 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港口集运能力
“国家对港口岸线审批权的加强, 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港口的合理开发布局, 但是目前大部分重要的岸线资源已经被开发。国家应该在加强审批的同时, 更好的引导港口做强。”一位港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实, 国家在2011年底就在政策层面上加快了港口的转型, 收紧了建设速度。2011年11月25日, 交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意见》强调, 要加快港口资源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要防止新港区开发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科学合理确定新港区的布置方案与开发规模, 避免贪大求全;同时稳妥把握后续工程建设节奏, 避免过度超前。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港口码头建设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没有必要在一般意义上再大量建设新的港口码头, 而是应该把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用于港口集疏体系的改善和加强现有码头能力的发挥上。”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说, “如果我国港口集疏体系和码头管理机制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现有港口吞吐能力可以提高2-3倍。”
孙光圻分析, 我国目前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港口新码头建设, 往往弱化了港口集疏体系建设, 包括先进的桥吊、运输设备、良好运输管理模式、良好物流集散功能、科学的调度能力、先进的信息化基础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吞吐量的增加。以香港为例, 香港在1997年以后就没有再建设新码头, 但在水水中转和水陆中转的集疏体系上下了功夫, 因此十余年间吞吐量却翻了一番。
然而, 我国有些港口却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是利用良好集疏体系的建设来扩大吞吐量, 而是拼命扩大规模来增加吞吐量。这是一种粗犷的发展模式, 会造成港口无序建设、恶性竞争, 容易使港口建设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模式。本刊记者通过查阅港口上市公司一季报发现, 上港集团、大连港等, 都存在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盈利能力的增长速度。
杜麒栋表示, 许多港口还是以粗放型方式经营, 港口生产业务主要还是传统的装卸仓储, 港口收入的90%以上来自于这些传统港口业务, 港口增值业务和产业没有拓展, 港口生产未能由此获得更大效益。而要想根本上促进港口做强, 就要转变方式, 扩大港口的集疏能力、物流能力, 拓展港口的增值业务。
莫让审批制度绊住 篇11
审批何理?
比起1994年的老版本,2004年修订的《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虽然看上去宽松了许多,但骨子里依然没有本质的变化。所谓的产业政策,说到底,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审批。
这种审批细到什么程度呢?《政策》规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它类汽车整车产品,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之内,银行信用等级AAA;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不知道有谁知道这样规定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如果低于这样的投资条件会带来什么样恶劣的结果?
虽然对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自筹资金扩大生产能力和增加品种,投资生产摩托车及其发动机,投资生产零部件施行了备案制,但新建汽车及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它类别汽车整车产品依然施行核准制,需要履行繁琐而漫长的审批手续。
为什么要坚持施行审批制,1994年版《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是这样表述的:国家将促进汽车工业投资的集中和产业的重组,重点解决生产厂点多、投资分散;审批项目乱;重复引进低水平产品;定点厂建设及国产化速度慢(即散、乱、低、慢)的问题。也就是说有关部门要为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把关,防止他们生产低水平的产品,防止他们因为产能过大而赔钱。这心操的。
如果说目前国家对机场、公路、铁道、党政机关的楼堂馆所实施审批制有其法理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那么时至今日依然坚持在制造业领域施行核准制就显得太落伍了。从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中国汽车业目前勉强成气候的几家自主品牌吉利、奇瑞、比亚迪等,几乎都是因为当时有关部门没有严格执行《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结果。如果没有当时部分领导的远见,完全刻板的按照《政策》办,那么现在是否存在一家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都很难说。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1996年,也就是《政策》出台两年后,生产摩托车的李书福告诉自己的一位亲信他要生产汽车。亲信大着胆子猜吉利是要生产微型面包车,李书福拍拍自己的奔驰车说:生产这种汽车。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汽车“吉利豪情”在没有被批准的情况下降生。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都走过类似的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严格的审核政策,中国汽车业会是像现在这样被国外品牌雄霸天下吗?
奇特的成功规律
在中国众多的行业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没有施行核准制的行业都成长出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和知名的品牌,凡是实施严格的核准制度的行业,除非辅以严格的国有垄断制度,否则一定会成为国外企业和产品的天下。汽车业已经被耽误了这么多年,还要继续耽误下去吗?
从本质上看,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经济”。众多的资金看好某种产品或者某个行业,便会进行投资。每一个投资主体都会认为自己是市场的先知先觉者,所有的投资计划都可以估算出市场的大致前景,但无法估算出會有多少企业成为竞争对手,一旦产能大量形成,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浪费”。但如果没有这种浪费,每个企业都轻而易举地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企业就不会有创新的动力。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的家电行业,各省市都大量从国外进口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生产线。在当时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充满了对重复建设的担忧。但过剩的产能在竞争中逐渐通过兼并重组、产业升级而消化,最终形成了产能和需求的平衡,并由此诞生出一批有着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反观汽车业,在1990年代初本已经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成千上万的农机修造厂、摩托车制造厂、柴油机厂土法上马搞出了自己的轿车、卡车、旅行车。但一纸审批,终结了绝大多数企业的汽车梦。国际汽车巨头从合资企业中赚得盆满钵满。但当初设想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却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中国家用汽车市场成为进口品牌的天下。只有吉利、奇瑞等少数企业成为“漏网之鱼”,勉强撑起了自主品牌的一点脸面。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产业的管理形成的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试图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里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设置的审批环节却一直存在。一方面鼓励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骗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另一方面对企业看好的投资方向却设置人为障碍。在鼓励和限制之间,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变得紊乱。
不论是在汽车领域还是家电、机械等各制造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实践都以充分的事实反复证明,让企业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是中国企业和本土品牌崛起的惟一途径,这也是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由。
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探析 篇12
一、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 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是本单位财务支出监督和把关的关键责任人。问题是, 在现实会计工作实践中, 对待财务开支, 领导审定在先, 会计审查在后, 领导确定了的事情, 没有几个会计人员再去推翻它。既然领导的一切决定都不便改变, 会计的这项工作就成了只顾记账而不管审查, 就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从而失去了会计监督的意义。
先领导审定, 后会计审查, 使本可以做到的“事前监督”变成了“事后监督”, 给会计监督延误了时机, 造成会计人员的无所适从。会计人员的这种尴尬地位是由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的不合理造成的, 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的不合理导致监督位置的错位, 监督位置的错位实质上也就是监督的缺位。《会计法》规定,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缺位了, 怎么去监督?领导审定批准在先, 会计审查监督在后, 会计人员的责任感降低了、积极主动性没有了、专业特长扼杀了;有效监督的削弱, 能钻空子的人或许就多了。
会计监督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督。而在会计实践工作中, 我们往往强调事后监督, 忽视事前、事中的监督。单位领导人和财会人员是本单位财务支出的责任关口和专业监督关口的最重要责任人。摆正和理顺这两者的位置、关系, 对全面落实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进而落实《会计法》所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解决的思路
从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财务支出审批程序的设计应以监督的有效性为目标, 从领导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处理入手。“有效性”要求在需要监督的时候, 监督到位了没有;“关系处理”要求实现领导与会计“冲突”最小化, 使会计监督最大地发挥作用, 两者形成最大合力, 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积极性和领导负责的作用。财务开支审批报销程序的设计要能体现出这种关系的处理和会计监督的到位。
目前, 我们国家正在推行“会计委派制”, 从实质上看也就是想把会计监督推到位。改革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的目的也是要把财务支出的会计监督推到位, 两者殊途同归。“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监督但不是万能的, 它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解决了一些问题, 要解决更多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从审批程序上明确了会计监督的责任, 出了问题, 责任界限分明, 会计与领导该谁负责谁就得负责。
改进后的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经办人出具及部门负责人证明→财会审查→分管领导意见及单位领导人审定→报销。
改进后的财务支出审批程序的显著特点是, “自下而上”, 先“民主”后“集中”, 会计监督的时机很有利。会计人员变无所适从的“被动”地位为责任在身, 积极把关的“主动”地位。以前是一切照单位领导说的办, 领导咋说就咋办, 反正出了问题可以将责任推到领导身上。现在由会计人员在“前线站岗”, 会计人员同意办理的事项, 出了问题便更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同意办理的事项, 单位领导人坚持要办的, 责任在单位领导人。责任界限的分明, 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责任感增强了, 开展工作便主动了, 监督工作便会落到实处, 监督的有效性随之就会提高。
改进后的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使会计人员变尴尬被动的不利地位为“名正言顺”的有利地位。两种程序, 对支出报销经手人员来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心态一, “只要领导批准了, 就能报销”, 会计人员难以变更;心态二, “会计人员按规定进行审查”, 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两种心态, 两种管理效果。
改进后的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有效利用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发挥了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鉴别特长, 由会计人员对财务支出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全面把关, 防止有人钻领导“不专业”的空子, 从源头上遏制、拒绝和纠正违法和违规会计事项。这种做法, 使“事后”监督的软弱无力变为“事前”、“事中”监督的及时有效, 发挥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改进后的财务支出审批报销程序, 在事实上也扩大了内部牵制和控制的有效范围, 会计机构先表态, 就把一些问题挡在了领导的办公室外面, 积极有效地协助领导把好了第一次;另外,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牵制和监督领导的作用。领导先表态, 有些事情再去改变它, 会计人员就被动得多, 随之也就困难得多。会计部门先表态, 领导就要注意“参考意见”, 这可以对领导起到一定的“顾及”的影响。这“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效果显然有所不同。
【方案审批】推荐阅读:
施工专项方案审批流程05-29
oa审批流程优化方案09-12
防空地下室设计方案审批的请示10-11
开展各类变相审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08-29
评价审批10-18
信贷审批06-05
审批备案06-06
支付审批06-23
资金审批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