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效率(共4篇)
审批效率 篇1
近几年,余杭区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数量持续增加,从2006年之后,当地建设项目每年审批的项目均超过2000个。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形势下,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在继各个部门提出承诺办结时间后,又相继推出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并对审批速度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评的审批办结时间明显缩短;另外,上级环保部门对环评审批的程序、要求等,均采用法律法规形式作出了明确约定,新形式下,环评审批的要求不断提高,行政审批压力巨大。环评文本的质量及编制效率不仅对环评结论的可信程度造成了直接影响,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环评审批速度,成为了制约审批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规范环评机构势在必行。
1 目前环评机构的现状
目前在我区从事报告表以上环评工作的环评单位有20余个,从事登记表环评编制的中介单位有10余个。环评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编制时间差异也较大,部分环评单位的服务水平不能符合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从环评的技术角度出发,一本环评完成编制须经技术人员现场踏勘、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后编写环评,再经环评单位内部进行技术审核,一般相关专业人员将项目从环评编制到形成报批稿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环评服务时间。据统计,一般情况下,环评单位的服务时间见表1:
但是,现存在环评单位的服务时间一般会远远超出表1中所列时间,环评服务时间对环评的审批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重点项目来说,环评的服务时间甚至可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整体推进。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的根本手段就是规范环评机构的服务行为。
2 环评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环评机构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不能满足环评技术要求。一些存在挂靠行为的环评机构环评把关不严,初次送审的环评存在的问题较多,且要经过两次以上的退办,这样直接导致整个环评审批时间延长,行政审批效率降低。
2.2 少数环评从业人员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不能严格按照环评准入要求开展工作。有的环评从业人员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于不顾,一味迎合建设单位的意图,弄虚作假,规避环评准入要求,甚至部分工作人员为了牟取个人利益、编造不实数据,提供错误结论,导致环评价值下降,缺乏真实性。
2.3 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及工作质量不稳定。
3 如何规范
客观、公正、科学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是业主有效决策和环保部门科学管理的基础。环评作为技术性文件,快速、高效的服务质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队伍素质作为保障。为进一步加快环评的服务速度、提高环评质量,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健全台账记录制度。
从项目的咨询汇报、环评文本编制送达、到退办修改,将每一个阶段的环评服务时间均记录在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提高环评机构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
3.2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部令第36号)的相关要求。
由一个环评机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主持编制,并由该机构中相应专业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作为编制主持人。环境影响报告书各章节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主要内容应当由主持编制机构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作为主要编制人员。项目的汇报、编制、修改均由工程师出面完成,有效避免了环评单位的挂靠行为,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环评机构和技术人员的岗位管理和责任追究。
3.3 年终考核和日常抽查相结合,构建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近几年以来,我局每年都会对环评单位进行年终考核,对考核靠前的环评单位实行推荐制,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诫勉谈话,这一举措对规范环评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因无惩罚性措施,目前的考核机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1)在日常考核中建立警告、约谈、通报批评的责任追究机制,并将相应处罚记录在案,在年终考核时扣除相应分值。(2)将年终考核结果实施排名,结果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不同等次,考核结果优秀,给予通报表扬;年度考核不合格,给予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期间,不得承接环境影响评价业务。这样有利于环评单位间形成竞争机制,有利于环评单位提高自身环评质量,减少环评退办次数,压缩环评的审批办结时间。
4 结语
制度是规范的基础,充分结合人员管理及机构管理,最大程度规范环评行为和提高环评质量,积极引导环评单位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优化环保服务发展软环境。
审批效率 篇2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与政府活动的方向。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我国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提出要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本质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西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针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弊端而提出的。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其基本运作方式就是坚持“公民本位”,即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拥有者,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理者,政府必须按照人民意志行事,政府施政和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以人民的意愿为基础。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
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其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服务型政府,首要特征就是要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人民民主的政府
人民民主是指政府的性质,是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一个都不能少。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有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我国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依据宪法原则建立并按照宪法原则运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宪法并按照宪法原则办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政府的权威,确立政府的社会公信力。正所谓“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同时,一个依
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认真的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政府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控制着所有社会资源,进而控制着社会的重要生产部门,政府通过有效的政令传达机制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事务的强制性管理,各级政府形成了凭借行政计划的方式行使职权的惯性,很难将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纳入行政决策环节,而人民的唯一选择就是接受政府的计划安排。可以看出,传统公共行政是一种管制行政,其根本特征是政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规制,而不是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提供服务。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之上,重点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主体性、责任性和执行力。
(五)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
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分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权;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下放;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等。合理分权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合理控制政府管理幅度、有效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合理分权是我们建立服务型政府所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结构性难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宗旨的重要举措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时代对党提出的重要课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能否保持和巩固,关系到人民利益能否得到实现。从我国的国家性质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权力主体,党是人民利益意志的代表者和实现的工具。从党的性质看,立党为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党的领导和执政,都是为了人民利益的更好实现。判断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人民的利益实现得怎么样。党为人民服务的途径就是执政为民,政府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其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人民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党的宗旨的实现程度。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是加强我们党执政能力,提高党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府价值观的基本要义
新中国历次颁布的宪法均申明: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允许点到这个主人和公仆之间的正确关系,这是国家宪法的精神,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以人民公仆的身份,依法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切实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好务。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迫切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体制由行政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们要求的不仅仅是政府为民做主,而且更多地要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改变过去那种为民做主的思想和行政管理方式,树立人民本位意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中,从决策到执行的一系列环节都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
当前,我国的改革面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经济转型要求构建现代产权关系,社会转型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重新定位,需要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管。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初步建立,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为严重,旧体制下最困难的问题被沉淀下来,转型经济的特殊问题也日益凸现。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与行业垄断、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既不符合WTO规则,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规范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正是为了改变过去政府管理中的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放弃过去政府微观管理经济的职能,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与改善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使政府管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关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政府服务理念,不断转变职能取向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就要求政府应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抛弃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思想,全面更新执政理念,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改变自己是“万能之主”的观念,收缩权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是实现神秘政府向透明政府的转变。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行为的知情权。三是实现任性政府向守信政府的转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朝令夕改、任意行政的状况,确立诚信、守信政府新形象。四是实现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改变过去政府权力与责任相脱节的现象,以法治取代人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五是实现利益政府向中立政府的转变。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中立性”,避开利益纷争的漩涡,实现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六是实现命令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应摒弃“官本位”观念,通过引导、协调等方式,承担起为市场和企业、公众提供服务、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先例行政权力必须有相关行政法规的授权,并严格执法以实现公平、公正、有序的社会良性运行秩序。依法行政,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解决行政机关的权力和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关系,从而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机地、合理地统一起来。鉴于政府的行政权和行政执法权是国家权力中最活跃、最实在、最广泛的一种权利,故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政府的行政执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行政执法中尚存在行政执法主体价值观念错位、服务意识淡薄和特权思想严重等问题,损害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阻碍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恶化了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发展环境。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坚持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尤其是正确适用法律、严格执行法律等方面能力的培训,以确保行政执法始终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进。二是探索建立联席会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牵头,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就执法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清理、会诊、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三是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教育,将“执政为民”理念贯穿于行政执法工作全过程,认真、平等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坚持杜绝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的现象。四是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切实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程序法治意识和质量、效率意识,杜绝执法形式化、口号化、利益化的不良
倾向,慎重处理好执法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做到程序公正、公开透明,防止“小问题引发大纠纷、小瑕疵捅出大漏子”,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五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委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委托的相关规定,慎重进行委托,并认真做好受委托机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监督、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受委托行政主体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六是要充分利用宪法和法律所构建的行政层级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行政诉讼监督以及信访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在接受监督的同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变接受监督的过程为改进工作的过程,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强效能建设,又好又快服务群众
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行政交通为目标。如果一个政府的服务成本过高,公民就不一定需要这个服务,这种服务的结果就是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却不能有效地为公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产品。为此,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应着力加强效能建设,以又好又快服务于群众。
一是建立效能评估制度。效能评估制度着眼于打造服务型的高效政府,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质量和合法性、合理性。这种评估体制,不仅包括党委和人大政协的评估、上级评估、政府机关的自我评估等,还应当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评估。更重要的是引起政府管理和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估,逐步实现官方评估与民间评估并重。这可以使政府部门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形成人民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效能评估制度,从而建立让老百姓高兴和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是健全行政问责制度。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其作为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以及民主的法律关系中必须贯彻职责对应、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
(四)进一步深入推进政府高效行政
(一)改革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定期清理并公布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完善新设行政审批项目审核论证制度和行政审批项目实施情况评估制度。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凡是下级部门进行实质审查、上级部门书面审查的审批项目一律下放,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优先发展重点地区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审批权限。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推进审批中介
前置审查论证评估制度改革,推动审批管制向规划标准管理转变,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委托审批制度,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全面推行联合踏勘、并行审查的小并联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二)优化行政流程。加快建立行政效能高、服务效果好的行政运行机制。再造行政运行流程,依据行政权力运行基本规律,以设置科学化、流程便捷化、过程人性化为目标,调整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完善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程序。再造政务服务流程,以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效能和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办事环节,健全行政部门提出、有关专家参与、服务对象评判的流程再造评估机制。再造政府组织结构,根据优化的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服务流程,优化部门内设机构,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从根本上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审批效率 篇3
一、集中后增加了后台集中点审批环节
与以往审批权限分散在网点相比, 账户集中后商业银行所辖营业网点所有开、变、销账户资料均须全部扫描上传到后台集中点在系统中序时排队审批。一方面营业网点增加了账户扫描工作量延长了账户审批时间, 另一方面分散的劳动量集中到后台集中点序时排队等候也延长了账户审批时间。特别是验资转基本账户的审批效率影响更大。集中前验资转基本账户, 网点待人行核准后即可自行审批转正常启用, 但集中后要等上传后台集中点审批合格后才能启用, 客户等待时间较长, 常常引起客户不满。
二、集中后账户资料要求更加严格、规范
集中管理的前提是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 否则集中管理的效率就无从谈起, 账户集中管理也不例外, 账户集中点的职责就是要在统一标准下保证账户资料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在无前台营销压力和内部合规管控日益严厉的情况下, 后台审批人员审核资料将更加严格, 要求收到的账户资料将更加合规。电子账户资料存在任何瑕疵都会退营业网点改正后重新扫描上传。
三、集中后上传的账户资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是银行传统的基础业务, 但受人行账户管理规定多、基层柜员轮岗频繁、开户资料手续繁杂、内外部监管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影响, 账户集中点审核营业网点上传的电子账户资料往往存在“开户资料审查不严缺少证明材料”、“申请书选项缺少必填内容”、“账户信息更改不及时”、“账户户名与预留印鉴不符”、“预开户时误操作错误造成户名、性质录入错误”等问题;致使后台审批工作不能顺畅进行, 反复退回营业网点更改后再上传后台审批, 不仅影响了账户审批效率, 而且成倍增加了营业网点和后台人员的工作量。
四、集中后后台账户审批人员数量有限
账户电子影像集中后, 后台集中点配备数名后台审批人员, 审批人员通过系统收到账户影像资料后, 需要登录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查询是否存在久悬账户、信息是否一致;审核开户资料是否完整合规;通过录入账号调用核心业务系统中的客户/账户信息, 核对预开户信息录入是否正确、完整;选择存款人种类和审批种类, 标注资料类型, 录入账户资料有效期;根据审核情况录入审批意见。集中审批人员每天要对几十户账户资料进行相关流程处理, 工作量较大, 受“审批事项至迟不晚于半个工作日”制度制约, 审批人员经常要加班才能完成账户审批任务。由于商业银行人员使用较为紧张, 无法保证充足的人员从事后台审批工作, 在客观上也增加了账户的审批时间。
如何在目前的制度和流程状况下提高电子影像集中后账户的审批效率, 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加强学习, 保持账户管理人员相对稳定
营业网点账户营销人员、经办人员和会计主管要加强人行账户管理规定学习, 特别要加强新文件、新规定和新系统的学习, 做到熟知规定、熟悉流程。在对客户营销账户开户时, 为客户提供所需资料清单及办理流程, 避免客户因材料准备不足而往返多次。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持账户经办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避免因轮岗造成的业务脱节和账户初审业务水平下降。
(二) 加大考核, 将账户上传质量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营业网点账户经办人员要加强账户资料的初审, 会计主管要做好复核把关工作, 只有做好账户资料上传前的前期初审工作, 才能保证后续审批点顺利通过。同时, 账户集中点也要加强网点账户资料退回等管理差错的记录和定期通报, 制订账户集中管理考核办法, 加大考核力度, 将营业网点账户初审上报质量纳入经办人员和会计主管绩效考核范畴, 作为会计主管和营业机构会计工作年度考核的依据。
(三) 关注细节, 确保上传账户资料一次审核通过
后台审核人员要及时与网点账户受理经办人员沟通, 对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 迅速纠偏。收集、整理上传资料中的常见问题并编制下发《结算账户开户常见问题》和《开销户注意事项提示》等相关工作要求, 做到营业网点与集中审批人员政策理解一致、标准把握一致, 从而保证审批工作顺畅, 减少资料往返时间, 提高账户一次审核通过效率。
(四) 开通账户绿色通道, 建立例外审批机制
审批效率 篇4
一、项目用地预审审批
(一)申报材料
1、用地单位向县级国土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2、建设项目立项批文(项目建议书)
3、地灾评估报告及矿产压覆报告
4、城建规划部门核准的红线图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5、林业部门审核项目涉及林业用地的报告
6、项目所涉及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项目征地协议(用地单位与当地村组签订的预征协议)
8、建设项目拟选址地点、用地方案、用地规模、用地类型、占用耕地及耕地补偿等情况说明材料
9、县级国土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超出县级预审权限的,由县级国土部门逐级上报)
(二)审核程序及办理时限
1、递交申请
2、实地踏勘
3、审查材料
4、办理时限(县内预审5个工作日、市级预审20个工作日,省级预审30个工作日)
二、项目先行用地审批
(一)审批机关国土资源部
(二)申报材料
1、省国土资源厅报部申请项目先行用地的请示文件
2、部批的项目用地预审文件
3、项目工可批复文件
4、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5、项目先行用地范围勘测定界报告
6、项目先行用地位置示意图
(三)审核程序及办理时限
1、用地单位向县级国土部门提交项目先行用地申请报告
2、县、市国土部门向省国厅上报先行用地请示文件
3、省厅向部报送项目先行用地请示文件
4、随文提交申报材料送部窗口审核
5、部有关司局会签审核及批复
6、办理的时限为15个工作日
三、项目永久用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建设单位的用地申请报告
2、项目立项、工可、初设批复文件
3、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纸许可证
4、林地使用审核同意书
5、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批复文件
6、报批组卷有关材料(建设用地申请表、建设用地 “一书四方案”、土地用途转用规划许可审批表、勘测定界有关图件)
(二)审核程序及办理时限
1、递交用地申请
2、提交有关部门的前置批文及报批组卷资料
3、报批材料审查
4、派员现场勘察
5、组织用地会审
6、签订征地有关协议
7、缴纳有关税费
8、各级国土部门审查会签
9、政府审核批准
10、办结时限(资料齐全、税费激清后,3个工作日之内上报)
(三)项目审批权限
国家发改委审批的项目或永久用地超过75公顷的项目建设用地由国土资源部报国务院审批;其余项目建设用地由省国土资源厅报省政府审批。
四、项目临时用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用地申请
2、项目临时用地选址确认单
3、县级国土、林业、农业、水利及县镇、村组对项目临时用地选址的审核意见
4、项目临时用地勘测定界报告
5、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方案审批文件
6、项目临时用地复垦专项经费储存三方协议及存款凭证
7、项目征地协议及付款凭证
(二)审核程序及办理时限
1、递交用地申请
2、报送申报材料
3、市级国土部门窗口审核
4、市级国土部门有关科室会签及审批
5、临时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