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行政审批(精选10篇)
税务行政审批 篇1
为加强后续管理,现就部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有关管理问题公告如下:
一、关于取消“对纳税人申报方式的核准”后的有关管理问题
税务机关应当告知纳税人申报期限和申报方法,畅通申报渠道,确保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自主选择办税大厅、邮寄或网上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
二、关于取消“印制有本单位名称发票的审批”后的有关管理问题
税务机关对用票单位使用印制有本单位名称发票不再设置条件限制,用票单位可在办税服务厅填写《印有本单位名称发票印制表》,税务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确认用票单位使用印有该单位名称发票的种类和数量,并向发票印制企业下达《发票印制通知书》。发票印制企业应当按照《发票印制通知书》的要求印制印有用票单位名称发票,确保用票单位正常使用。
三、关于取消“对办理税务登记(开业、变更、验证和换证)的核准”后的有关管理问题
税务机关应当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税务登记便利化。一方面,推进税务登记方式多样化,提供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办理、多部门联合办理和“电子登记”等多种方式,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提供多种选择和便利;另一方面,推进税务登记手续简便化,税务机关办税窗口只对纳税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核对,收取相关资料后即时办理税务登记,赋予纳税人识别号,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减少纳税人等待时间,提高办理效率。
税务机关在税务登记环节力求即来即办的同时,应当切实加强后续管理。在税务登记环节采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生产经营地址、公司章程、商业合同和协议等数据信息,并在后续的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环节及时采集、补充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加强对税务登记后续环节录入、补录信息的比对和确认,并逐步实现对税务登记信息完整率、差错率等征管绩效指标的实时监控。
四、关于取消“扣缴税款登记核准”后的有关管理问题
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登记不再进行审批。税务机关在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或其他涉税事项时直接办理扣缴义务人登记,并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是否如实申报代扣代缴税款有关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防范扣缴义务人不履行税法义务带来的税收管理风险。
五、关于取消“以上市公司股权出资不征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认定”后的有关管理问题
(一)证券市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即北京、上海、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营业部柜台建立《以上市公司股权出资不征证券交易印花税股权过户情况登记簿》(以下简称《登记簿》)。
(二)具体操作规程
1. 申请人(转让方,下同)负责填写股权变更的相关事项内容;
2. 证券市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委托当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对申请人登记填写内容逐笔验证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3. 证券市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定期核对《登记簿》填写的内容;
4. 年度终了后,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将《登记簿》交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查。
(三)冶2015年起,证券市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一个月内,按照上述要求对《登记簿》登记的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将主要情况书面上报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
六、关于取消“在营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符合豁免条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豁免审批”后的有关管理问题
税务机关应当通过事后备案等方式加强执行豁免历史欠税政策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工作,及时对备案资料进行核实,发现条件不符的,应当立即纠正。
七、关于取消“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物流企业确认“和”可用于调和为汽、柴油的石脑油、溶剂油计划及调整计划的核准”后需要明确的有关问题
因交通运输业已经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取消“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物流企业确认”事项的相关业务已不存在。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下发后,将石脑油、溶剂油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不需要再对可调和为汽、柴油的石脑油、溶剂油采取审批下达计划的方式进行管理,取消“可用于调和为汽、柴油的石脑油、溶剂油计划及调整计划的核准”事项的相关业务也已不存在。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208号)和《汽油、柴油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33号文件印发)第十八条、十九条和二十条已经失效。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税务行政审批 篇2
(一)正视突出问题
20xx年以来,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中央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纳税人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个别地方取消审批事项落实不到位,存在变相审批的现象;个别事项的审批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有的手续还比较繁琐,耗时长、效率低;一些审批事项取消后,后续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措施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切实加以解决。
(二)澄清模糊认识
一是关于审批事项底数不清的问题。审批事项底数,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等相关工作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10号,以下简称10号公告)发布的审批清单为基础,清单之外不存在其他审批事项(仅由地方税务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除外)。
二是关于已经取消审批事项的原有依据,包括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未修改或者废止前,仍然应当进行审批的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以国务院或者税务总局取消审批事项的决定为准,自国务院或者税务总局决定取消审批事项之日起,取消的审批事项不得再进行审批。
三是关于备案等后续管理措施没有法律依据的问题。后续管理措施,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行使税收征收管理权的体现,税务总局有权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备案等后续管理措施,依法加强税收管理,规范税收秩序,促进税法遵从。
四是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会增加执法风险或进户执法的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彻底转变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是依法还权明责于纳税人的重要体现,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备案、申报、风险和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税收流失。
二、进一步推进审批改革
(三)加大改革力度
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10号公告发布的8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理完毕,其中列为其他权力事项的2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结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继续做好清理和规范工作。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加大取消力度,提高取消事项的含金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6号),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逐项优化和公开审批流程,明确审查标准,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进一步改进税收管理方式,防止将日常税收管理事项和管理方式审批化,增加即时办结事项,不断提高税收服务和管理效能。
(四)全面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
按照国务院审改办的统一部署,税务总局全面清理中央指定地方税务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布中央指定地方税务机关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指定地方税务机关实施的,原则上取消;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通过充分论证,对不合理的指定予以取消。地方税务机关实施的地方税种的减税、免税事项,应当按照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执行,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不得实行审批。
(五)巩固改革成果
严格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非经法定程序,任何税务机关不得在清单之外增设和变相增设行政审批事项,不得在公开的清单外实施其他行政审批,不得对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行变相审批,不得以事前备案、核准性备案等名义对已经取消的事项改头换面继续审批。对已经取消的上级税务机关的审批事项,要同时取消下级税务机关对应的初审、复审、审核等。不得将国务院或税务总局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指定交由行业协会、事业单位或涉税中介组织继续审批,已经指定的应当立即纠正,停止审批。积极引导行业协会采取有别于行政审批的方式,加强对行业行为的规范。对已经取消的中介服务应当切实落实到位,不得采取任何方式变相予以恢复。做好下放审批事项的衔接工作,明确下放后的配套措施、承接方法,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三、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六)建立审批清单动态更新机制
国务院发文公布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税务总局更新税务行政审批目录,各省税务局应当在税务总局目录更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更新审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七)建立配套工作同步落实机制
税务总局原则上在国务院发文公布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个月内,完成相关税收规范性文件修改、纳税服务规范和税收征管规范更新、后续管理措施发布等工作,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的45天内完成征管信息系统的调整。各省税务局原则上应在税务总局相关配套工作完成后1个月内做好相应的细化配套工作。
(八)建立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机制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税务行政復议 法律规定 健全机构
税务行政复议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相关,可如果细细留心就会发现,只要我们符合了依法纳税的资格,这一制度就和我们紧紧的相连了。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可是如果我们在履行了义务后发现自己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了及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的必要的,所以解决好税务行政复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及时补足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出现的缺点。建立健全的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健全的机构可以让税务行政复议更专业化,及时纠正行政人员在处理申请人的申请时出现的错误,能有专业的部门进行解决。使每个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一、税务行政复议存在的问题
税务行政复议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具体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和相应的机构不健全,具体法律规定不明确会导致申请人在申请复议时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可依。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申请人则对法院作出的判决不能很好的理解,从而影响司法实践的进行。相应的机构不健全则影响申请人在提出申请复议后,没有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审理。税务行政复议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有良好专业素养人员,能及时的为申请人解决困惑和及时的保障权益。
1.相关法律规定不足
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有一定的相关,我国有专门的行政法,可还没有一部真正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法律,只是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说明和哪些具体问题相关。申请人在申请时会感到无法可依,在实践中,申请人往往会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使自己败诉,从而不能使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如果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申请人则可以有法可依,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没有具体说明申请人可以聘请相关人员进行辅助,申请人在解读有关的法律难免会不能正确的理解,从而使自己在复议时不能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2.相应的机构不健全
在每个领域都有相关的机构解决各种问题,可是在税务行政复议上,还没有专门的机构供人们就税务行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节。我们所知的只是税务机关相关的机构,而关于复议,似乎还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税务行政复议要求所有的相关的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如果只是单靠税务机关给出的相关规定来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上难免存在缺陷。就税务机关和复议机关来说,两者不是平行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一些措施时,难免要权衡利弊。如果危及到对方,可能就会牺牲掉申请人的利益,从而显示不出法律的公平性。申请人之所以选择复议,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可是如果这点没有实现,申请人也就没有申请的必要了。税务行政复议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主体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行使自己的权力,而要依赖其他机关部门。税务行政复议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纠纷引起的争议,如果税务行政复议机构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主体资格,则不能很好的解决好问题。
二、税务行政复议问题的对策
解决好税务行政复议出现的问题,就要出台相应的对策,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健全的机构。让申请人有可以依据的法律规定,让行政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依据事实出发。从而使税务行政复议真正的实现保障申请人的权益。
1.制定具体法律规定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不明确问题上,我们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具体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法律规定,申请人之所以会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就在于税务行政复议在实施时没有充分保障到申请人的利益。在申请复议时,就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可以允许申请人聘请相关法律人员进行参与,这可以让申请人在对相关法律运用时减少差错,还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防止行政人员在审理时依照自己的意志对复议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从这一方面也能体现出行政机关的人性化,而不是行政机关利用自己权利对法律的任意干涉。而且申请人聘请相关法律人员也能提高申请人本身的法律素养,尊重法律事实,能用法律说话。
2.建立健全机构
建立健全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就要要求在程序上能简易,方便;申请人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能很快的找到相关部门进行问题的处理,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做出审判。及时保护申请人的利益不被侵害;在主体资格上能够独。当前,税务行政复议没有完全的独立,依然依附于有关部门,这对于处理问题不利。应该有自己专门的主体资格,能真正的发号施令。能够有专业的工作人员,除了相关的税务人员,还可以吸收相应的司法人员,让税务行政复议机构能够更具专业性。现阶段,我国的行政复议机构还不完善,相关的部门不统一,没有形成相应上下级领导关系,而这些都会影响到申请人在申请程序上遇到相应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税务行政复议,需要有统一的行政复议委员会,重新编排行政复议的管理结构。使各部门能相互牵制,防止有偏袒行为。真正保护申请人的权益。
三、结语
税务行政复议旨在保护申请人的权益,也是最基本的途径。找出现阶段的税务行政复议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再加以改进,对司法部门,对社会大众都有一定的好处。建立一个健全的税务行政复议,对今后的工作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所谓和谐的社会,是指没有矛盾的社会,当人民和税务机构有了矛盾,我们能在一个健全的机构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处理好问题,对大众,对行政部门来说都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李石山,杨桦.Ⅸ税务行政复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
[2]蔡小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
税务行政审批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篇4
一、提高对税务行政审批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 由于税务行政审批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基层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税收宏观调控等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致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务人员或多或少对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存在抵触情绪等诸多矛盾。因此, 必须大力强化基层税务机关对推进税务行政审批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思想认识。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形势需要。国务院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 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提升办税服务效能的职能需要。《关于创新税务行政审批方式提升办税服务效能的意见》 (税总发〔2013〕127号) 指出的当前税务行政审批还存在环节较多、多头受理、权力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税服务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 基层税务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创新税务行政审批方式、提升办税服务效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以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为出发点;以落实办税服务制度为抓手;以强化对税务行政审批权的监督检查为保障;以推行绩效管理为手段;以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方式, 提升办税服务效能。
3.“打通最后1公里”的现实需要。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包括清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科学配置税务行政审批权、优化税务行政审批流程、创新税务行政审批方式等四项基本内容。取消下放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属于“做什么”, 其余三项属于“如何做”, 四项融合才能达到“做得好”的目的。只有将前者做到位, 后三者才有了科学基础, 四项圆满完成才能实现“打通最后1公里”。
二、基层税务机关行政审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税务行政审批改革, 税务行政审批在总体上呈现“项目逐步减少、权限逐步下放、效率逐步提高、服务日益优化”的良好态势,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基层税务机关紧密关联的问题如下。
1.已取消的审批项目提高了纳税人纳税遵从风险。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对涉及审批事项的纳税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若纳税人自身能够熟知和准确理解有关税收政策, 正确处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涉及的涉税事宜, 则没有什么风险。如果纳税人不能很好地理解有关税收政策或抱着侥幸心理不遵从有关税收规定, 则存在纳税遵从风险。
2.仍执行审批项目设定依据的层次不高、法律基础薄弱。《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5]129号) 明确规定纳税人的税收减免必须经由“有权税务机关”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方能享受。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的规定, 纳税人只要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就完全可以自行申报并享受税收减免。按照下位法不得超越上位法增设条件的立法精神, 作为部门规章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试行) 》无权增设门槛, 即纳税人只要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就完全可以自行申报并享受税收减免, 而无须取得税务机关许可。由此可见, 基层税务机关在实践过程中实际履行的许多审批职责并无明确法律法规依据。
3.税务行政审批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税务行政审批是对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涉税事项进行审核、批准, 是税务机关行使税收职权的主要形式, 也是税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税务机关应当将税务行政审批的条件、程序、所需材料、时限、责任人以及审批结果等完全公开, 使纳税人对其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这些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 公开的渠道不多, 甚至不少税务行政审批没有做到完全公开, 纳税人对审批的条件、程序了解不够, 在提出税务行政审批申请后, 只有等待审批结果, 使处于弱势的纳税人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同时也增大了执法风险。
4.工作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综合办税效率不高。首问首办责任制推行中, 由于部分干部认识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推行的积极性不高;在操作上受能力、水平的制约, 办税效率较低;办税服务厅前、后台以及办税服务厅与税源管理科之间缺乏健全的协调运行机制, 不时出现工作衔接不及时, 造成工作脱节现象。
三、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税务行政审批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就是要求尽量减少甚至取消审批环节;“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就是要求压缩直至清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在这两个改革理念的指导下, 税收行政审批改革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1.实行审批前移, 提升办税效能。实行前台审批, 对税务部门而言就是将审批权限集中到办税服务厅。这将使权力运行更公开、更透明, 办事更规范、更高效。这是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 也是解决部分税务行政审批“前店后厂”、“体外循环”的重要举措。
2.规范审批项目, 依法设定审批。必须以“法治、公平、文明、效率”为指导, 将审批项目设置是否规范、正确、合理为基本标准, 组织精干力量, 对现有的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规范。一是要确立许可的合理性。根据《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界定, 保证税务行政许可设定程序上的合法性。二是要严格规范非许可性审批。目前税务行政审批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行政审批的设立权没有明确作出规定, 导致税务行政审批的设立、变更等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直接影响了税务行政审批程序和行为上的不规范。三是要加大非许可审批的清理。尽快出台规范非许可性审批的专门规定, 依法规范其设定程序和设立主体, 改善目前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主要集中在部门规章甚至是税务机关文件中的情形。
3.精简行政审批, 减少审批环节。一是对于国家政策明确规定的一些审批项目, 取消审批不会影响税务管理的, 应予以取消。同时在制定规范税务行政审批规定的基础上, 对取消的审批项目可以参照新的税收政策实行备案制, 改为“备案”管理, 尽量减少审批环节, 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将调查节点与审批节点合并, 进一步压缩管理层次, 减少流转环节, 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是缩短审批时限, 税务机关为了提高纳税人的办税效率和增强受理审核人员的服务意识, 必须尽量缩短审批时限。
4.公开行政审批, 建立监督机制。行政审批权限集中到办税服务厅,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窗口的权力加大了。如何用好这个权力, 使其规范运作尤为重要。一是提高行政许可执法透明度, 实行阳光操作。二是积极创造条件, 与被许可人、其他机关档案系统互联, 以便随时核查被许可人从事许可的活动。三是通过电子监察等手段, 加强执法检查和落实行政许可的内部监督。
税务行政审批 篇5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和期限
1.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税务行政处罚听证?
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1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应当在《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后3日内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对应当进行听证的案件,税务机关不组织听证,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或者被正当取消听证权利的除外。
2.税务机关举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税务机关应当在接到当事人听证要求后15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及有关事项。
当事人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而耽误提出延长听证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申请是否准许,由组织听证的税务机关决定。
3.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
(1)当事人提出听证后,税务机关发现自己拟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对事实认定有错误或者偏差,决定予以改变的,应及时向当事人说明。
(2)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向其代理人出具代理委托书。代理委托书应当注明有关事项,并经税务机关或者听证主持人审核确认。
(3)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回避申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请,应当在举行听证的3日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并说明理由。
(4)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就本案调查人员所指控的事实及相关问题进行申辩和质证,并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5)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组织听证的税务机关负责人决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核一次。
(6)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申请对有关证据进行重新核实,或者提出延期听证;是否准许,由听证主持人或者税务机关作出决定。
(7)听证费用由组织听证的税务机关支付,不得由要求听证的当事人承担或者变相承担。法规参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1996]190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8号)国家税务总局令第8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已经2004年1月17日第 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谢 旭 人 二OO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税务机关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法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以下简称复议机关),是指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税务机关。第四条 复议机关负责税收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法制工作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本规则第九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被申请人违反行政复议法及本规则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七)对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八)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赔偿事项;
(九)办理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案件的统计、报告和归档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应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配备专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人员,保证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 复议机关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忠于法律,确保法律正确实施,坚持有错必纠;行政复议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发生的行政复议、诉讼费用在行政经费中开支。第二章 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第八条 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一)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二)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2.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三)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四)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五)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1.罚款;
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税权。
(六)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1.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2.不予抵扣税款; 3.不予退还税款;
4.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5.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6.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7.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七)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八)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九)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十)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十一)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十二)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九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二)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前款中的规定不含规章。第三章 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第十条 对各级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国家税务总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一条 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的裁决为终局裁决。
第十二条 对本规则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以外的其他税务机关、组织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计划单列市税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省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税务所、各级税务局的稽查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主管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扣缴义务人作出的扣缴税款行为不服的,向主管该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作出的代征税款行为不服的,向委托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四)国税局(稽查局、税务所)与地税局(稽查局、税务所)、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调查的涉税案件,应当根据各自的法定职权,经协商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对国税局(稽查局、税务所)与地税局(稽查局、税务所)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税务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其职权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
(二)、(三)、(四)、(五)项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进行转送。
第四章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三条 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十四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本规则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按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及质押。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保证人的资格、资信进行审查,对不具备法律规定资格,或者没有能力保证的,有权拒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抵押人、出质人提供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不予确认。第十五条 申请人对本规则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十七条 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为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当事人。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不得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第十八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
第十九条 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五章 税务行政复议受理
第二十条 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对不符合本规则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
(一)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二)超过法定的申请期限;
(三)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和行政复议对象;
(四)已向其他法定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且被受理;
(五)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
(六)申请人就纳税发生争议,没有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并且没有提供担保或者担保无效;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七)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
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复议机关提出。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未按前款规定期限审查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视为受理。
第二十一条 对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自复议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对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依照本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延长行政复议期限的,以延长后的时间为行政复议期满时间。
第二十三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而不予受理且申请人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上级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税务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四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中止:
(一)申请人死亡,须等待其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
(二)申请人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其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因不可抗力原因,致使复议机关暂时无法调查了解情况的;
(五)依照本规则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行处理的;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六)案件的结果须以另一案件的审查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件尚未审结的;
(七)申请人请求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被申请人正在履行的;
(八)其他应当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
行政复议中止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消除后,应当立即恢复行政复议。
第二十六条 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终止:
(一)依照本规则第三十八条规定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
(二)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其他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先于本机关受理的;
(三)申请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四)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因前条第(一)、(二)项原因中止行政复议满60日仍无人继续复议的,行政复议终止,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五)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终止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六章 证 据
第二十七条 行政复议证据包括以下几类: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二十八条 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第二十九条 复议机关审查复议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第三十条 复议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一)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二)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其他规定的要求;
(三)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第三十一条 复议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第三十二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一)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五)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六)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七)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八)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法制工作机构依据本规则第四条第(二)项规定的职责所取得的有关材料,不得作为支持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第三十三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复议机关不得拒绝。第七章 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法制工作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应当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第三十六条 复议机关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证据、法律程序、法律依据及设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之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第三十七条 复议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可以撤回,但不得以同一基本事实或理由重新申请复议。
第三十九条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依据本规则第九条规定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四十条 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四十一条 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与适当性审查,提出意见,经复议机关负责人同意,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复议机关以原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而决定撤销的,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受前述限制。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规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重大、疑难的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当集体讨论决定。重大、疑难行政复议申请的标准,由复议机关自行确定。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对财产的扣押、查封等强制措施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退还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解除对财产的扣押、查封等强制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四十三条 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第四十四条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复议机关、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及被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活动中,有违反行政复议法及本规则规定的行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章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复议机关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第四十八条 复议机关在受理、审查、决定税务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可使用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复议专用章与行政机关印章在行政复议中具有同等效力。第四十九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规则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5日”、“7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第五十条 税务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适用规定的文书格式。文书格式包括:
(一)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登记表;
(二)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受理复议通知书;
(四)行政复议告知书;
(五)责令受理通知书;
(六)责令履行通知书;
(七)提出答复通知书;
(八)停止执行通知书;
(九)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
(十)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
(十一)决定延期通知书;
(十二)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
(十三)规范性文件转送函
(一);
(十四)规范性文件转送函
(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第五十二条 本规则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99年9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1999]177号文件发布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税务行政诉讼
在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法律制度,税务行政诉讼与其他行政部门所发生的诉讼,都是行政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所谓税务行政诉讼,是指在税务纠纷中,与税务机关相对的一方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复议裁决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程序,按照法律规定作出裁决的司法制度的总称。
(一)税务行政诉讼的特点
作为解决争议的基本手段,我国税务行政诉讼与税务行政复议有许多相似特征,如以税务争议为处理对象,以争议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而进行等,此外,税务行政诉讼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一种,也有其自身特点,如起诉权具有特定性,起诉权只能由承受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及其法律承认的利害机关人行使等。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我国税务行政诉讼遵循的原则,除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如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等原则外,还有只适用于行政诉讼的特定原则:
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税务机关作出的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在诉讼期间其原有法律效力不变,仍应予以执行。
不实行调解原则。人民法院不能主持和协调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来解决税务争议,结束诉讼案件。
被告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原则。该原则是指被告税务机关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不举证或举不出证据,将承担败诉的法律责任。税务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并不排斥原告纳税人等举证,只是原告不举证或不能举证时,不承担败诉的法律责任。
司法变更有限原则。该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后,只对行政处罚显失公平者,可以判决改变原处罚的内容。
(三)诉讼管辖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行政诉讼法上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在我国,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是由普通法院负责。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法定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1.所谓级别管辖,其主要内容是: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一般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和对国家税务总局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案件。
2.所谓地域管辖,按照“原告就被告”原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般地域管辖。对于一般的税务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则既可以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税务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如在税务行政案件中,原告对税务机关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诉讼,由作出上述行为的税务机关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专属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税务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选择管辖。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税务行政案件,可以由原告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税务行政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管辖。
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移转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税务行政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将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发生争议,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时,由其共同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移转管辖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对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一级人民法院移送给上级人民法院,或者反之,由上级人民法院转给下级人民法院。
(四)诉讼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审批减免税和出口退税等。
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交纳税保证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行为。
税务机关作出采取的税收保全措施。包括通知银行暂停支付纳税人的存款,扣押、查封纳税人的财产等。
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纳税人出境行为。
税务机关采取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包括通知银行扣缴税款,拍卖所扣押、查封的财产以抵缴税款等。
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税务机关拒绝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
税务机关委托扣缴义务人作出的代扣代收税款行为。
税务机关的下列行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是税务机关制定、发布税收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尽管它是税务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是抽象行政行为。但人民法院只能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税务机关制定、发布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诉行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是税务机关内部的行政行为。税务机关内部对本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收入任务的指标的分配考核等决定,人民法院不应予以干预,但可以通过行政程序来解决。
(五)诉讼参加人
所谓税务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作为行政诉讼主体参加税务行政诉讼活动,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履行相应诉讼义务的人,具体指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在税务行政诉讼的不同阶段,当事人的称谓有所变化。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与被告,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称为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在执行程序中则称为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原告是指提起税务行政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指具有纳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担保人身份的公民、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等等。
在税务行政诉讼中,原告的权利主要有: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的权利;认为审判人员及有关参与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及其他关系,申请回避的权利;使用本民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案件宣判或裁定前,申请撤诉的权利;诉讼期间,申请停止执行存在争议的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在诉讼过程中进行辩论的权利;请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进行赔偿的权利;经许可依法查阅本案庭审材料的权利;就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的权利;被告不履行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相应地,在税务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义务主要有:正确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接受人民法院传唤参加诉讼;不得伪造、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对于已经发行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必须依法履行。
被告是指被原告称侵犯其合法权益、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在税务行政诉讼中,一般来讲只能是税务机关。被诉税务机关只能以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应诉,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不能作为被告,出庭应诉的法定代表人也不是被告。
在税务行政诉讼中,被告的权利主要有:在诉讼中进行答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申请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及诉讼参与人回避;经许可,依法查阅本案庭审材料;对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上诉;履行法院已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被告在诉讼中的义务主要包括:接受人员法院传唤参加诉讼;遵守诉讼秩序;承担举证责任;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是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点与民事诉讼不同,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由双方分担的。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作为庭审证据的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在税务行政诉讼中,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主要是因为,作为被告的税务机关举证能力比原告强,这是因为税务机关对于征税的事实依据和税法依据最清楚。同时,税务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取证的权力、技术手段、保存证据的制度和专业人员上都有保障。而作为原告的纳税人受经济能力、对税法掌握程度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全面搜集和保存证据。而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有利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
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并不排斥原告和法院的举证。原告有权向法院提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如原告提出行政侵权赔偿请求时,必须提供损失事实、具体行政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法院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以自行调取证据。当然,法院不能包揽被告的举证责任。
被告的举证责任在一定条件下会得到免除:一是有关事实已被法院所确认;二是当证据有灭失的可能或以后难以取得时,法院依法实施证据保全。
第三人是指与被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税务行政诉讼的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
诉讼代理人是指依照法律定、由法院指定或受当事人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一定权限内,为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我国的行政诉讼代理人有三种:委托代理人,主要是律师;法定代理人,一般为没有诉讼能力公民的近亲属,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指定代理人,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于指定代理人规定: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六)诉讼程序
税务行政诉讼程序指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活动最终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法定程序。我国行政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
所谓第一审程序是指对某一行政案件第一次审理时人民法院适用的程序,主要包括起诉与受理、审理、判决、执行等环节。
起诉与受理环节。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可分为:撤销之诉,即原告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程序予以撤销而提起的诉讼;请求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诉,即原告认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违法行为违法,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合法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请求变更之诉,即原告认为税务机关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显失公平,请求人民法院判处变更的诉讼;请求赔偿之诉,即原告认为被告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税务机关予以赔偿的诉讼。
起诉应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实质要件、形式要件、程序要件和时效要求。受理是诉讼程序的正式开始。人民法院在接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在7日内作出审查结果,裁定立案受理或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税务行政案件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税务机关。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日之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之日起5日之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下列情况下除外: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的;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销;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人民法院对税务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之前,原告申请撤销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审理环节。税务行政诉讼由第一审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审理程序包括;一是开庭审理前的准备。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要求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及有关材料,并在收到答辩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经两次传唤原告不到庭视为撤诉,被告两次不到庭,则可缺席判决。二是宣布开庭审理。这是审理的正式开始。三是法庭调查。法庭调查通常被视为开庭审理的中心环节。四是法庭辩论。当事人双方就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辩论。五是合议庭合议。合议庭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提出对案件的判决意见,并拟定判决书或裁定书。
判决与执行环节。根据不同情况,判决结果包括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维持、履行、撤销或部分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可依法判决赔偿。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判决书应载明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及管辖法院。
所谓第二审程序是指当原告或被告对第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在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即进入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纠正第一审判决中的错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审判的公正性。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税务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决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之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申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处理: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原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原判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此外,我国实行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查的程序。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再审案件时,如果原来是由第一审法院审理终结的,再审时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原来是第二审法院审理终结的,再审时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再审案件是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的,审理终结后作出的裁判,当事人、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的,仍可上诉;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后作出的裁判是终审裁判,当事人、第三人不得再上诉。
税务行政赔偿
1.税务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税务行政赔偿,是指税务机关及其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由税务机关代表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税务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1)侵权行为主体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
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第一,必须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第二,该执行的职务行为违法。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在执行公务巾,确认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等。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的行为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3)有具体的损害事实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对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是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如果税务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但又进行了及时纠正,并没有给纳税人或其他税务当事人造成损失,即没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则不予赔偿。
(4)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存在是国家税务行政的另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即当事人所受到的损害是税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造成的,违法行为是原因,损害事实是结果。
上述四个要件同时存在是税务行政赔偿的前提,缺乏任何一个要件,则国家就不承担赔偿责任。2.税务行政赔偿的范围(1)应予赔偿的情形
①违法实施罚款、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根据《行政处罚法》、《征管法》、《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进行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处罚依据、种类、幅度和处罚程序进行处罚,凡是没有法定的处罚依据、改变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或违反法定程序从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②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的。税务机关不按《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条件、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给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或其他公民、法人的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如,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纳税人在规定的限期内缴纳了税款,则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税款或者银行转回的完税凭证之日起1日内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由于税务机关没有按规定的期限解除税收保全措施而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则税务机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③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强制措施或采取税收强制措施不当的。根据《征管法》第40条第3款的规定: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之内。如果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中,违法扣押了纳税人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并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仟。
④税务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从而给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在日常税收征收管理中,税务机关应当作为的事项有: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审批—般纳税人;批准延期缴纳税款;批准减免税或出口退税等。如果纳税人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且在手续和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办理,有意拖延时间从而给纳税人造成损害,则税务机关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⑤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2)不予赔偿的情形
①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行使职权的行为,如征税行为,税务行政处罚行为;另一类是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如税务人员与他人签订民事合同的行为等。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
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因国家行为、立法行为、军事行为、不可抗力等,给纳税人或其他税务当事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属法律规定免除税务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3.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1)税务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提起税务行政赔偿请求的要件:
①请求人必须具有赔偿请求权。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或其他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依法可作为赔偿请求人向负有赔偿义务的税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其监护人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承受其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②必须有明确的税务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具体包括:做出违法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做出违法行为的工作人员所在的税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③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赔偿请求。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2条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时效期间继续计算。④赔偿请求属于应当赔偿的范围。(2)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方式
①单独提出行政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赔偿请求人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同时提出赔偿申请的,应当按照复议程序办理。③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4.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案与处理(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案 ①进行初步审查
第一、申请是否符合税务行政赔偿要件。第二、申请书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要求。第三、要求赔偿的损害是否是税务机关造成的。第四、是否属于《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赔偿范围。第五、是否超过申请赔偿的期限。第六、申请赔偿的有关材料是否齐全。
②如果经审理发现以下情况,则另行处理。第一、申请书的内容、形式有缺漏,应告知申请人予以补充。第二、如果申请人不具有行政赔偿请求人资格,应告知由具有行政赔偿请求人资格的人申请。第三、行使赔偿请求权已经超越法定期限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的,该请求权依法灭失,应告知赔偿请求人不予受理的原因。(2)立案处理
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申请书进行审查后,填写《赔偿申请审查表》,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①对符合赔偿范围及有关申请规定的应当受理,并制作《受理通知书》送达赔偿申请人。
②对不符合赔偿范围及有关申请规定的决定不予受理,并制作《不予受理决定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告知赔偿请求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享有的复议权利和诉讼权利。《不予受理决定书》要按规定送达赔偿请求人。
③赔偿申请书中主要证据材料不足的,要以书面形式通知赔偿请求人限期补正,制发《限期补正通知书》。赔偿请求人逾期不不正的,视为未提出赔偿申请。(3)赔偿义务机关审理并作出决定书
赔偿义务机关决定受理请求人的赔偿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之内作出审理决定。在审理过程中,如请求人撤回赔偿申请,经赔偿义务机关同意,应终止赔偿审理,资料归档。赔偿义务机关审理后,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内容包括:赔偿方式、赔偿数额、计算数额的依据和理由、履行期限等。(4)赔偿义务机关送达决定书
赔偿义务机关作出决定后,应将《赔偿决定书》送达赔偿请求人。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
5.税务行政赔偿诉讼
(1)税务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的起诉
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其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执行。
②赔偿请求人单独提出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原告具有请求资格;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赔偿请求和受损害的事实根据;第四、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或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第五、赔偿请求人对行政机关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又决定不予赔偿,或者对确定的赔偿数额有异议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第六、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七、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向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赔偿义务机关递交赔偿申请后的两个月届满之日3个月内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做出赔偿决定时,未告知赔偿请求人的诉权或者起诉期限,致使赔偿请求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其起诉期限从赔偿请求人实际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时计算。但逾期的期间自赔偿请求人收到赔偿决定书之日起不得超过一年。
人民法院接到原告单独提起的税务行政赔偿诉讼,应当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立案或者做出不予受理的裁定。(2)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的处理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案件,就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争议进行审理与裁判。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案件在坚持合法、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就赔偿范围、赔偿方式和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成立的,应当制作行政赔偿调解书。调解不成立的,依法判决。
6.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和标准(1)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
税务行政赔偿方式是指税务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具体形式,《国家赔偿法》第25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也就是说,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有: ①支付赔偿金
支付赔偿金是指税务机关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补偿受害人所受损失的方式。②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税务机关将违法取得的财产返还受害人的赔偿方式。返还财产一般是指原物。返还财产是一种辅助性的的赔偿方式,只适用于财产权损害。如税务机关违法罚款、没收财物,违法征收等,都可以适用返还财产。③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指税务机关对受害人受损害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到损害前的形式和性能的赔偿方式,只要税务机关认为恢复原状既有可能又有必要时,就可以主动采取恢复原状的赔偿方式。(2)税务行政赔偿的标准 ①支付赔偿金
第一、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损和润会计教育 通关考证 提升实操 提高素养 无忧就业 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把经验分享给有梦想的人!
失或者灭失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第二、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第三、应当返还的财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第四、财产已经拍卖的,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 第五、多征税款的,赔偿利息;
第六、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②返还财产
处罚款、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返还财产。③恢复原状
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应当恢复原状。(3)行政追偿
《国家赔偿法》第14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税务行政复议主体权责解读 篇6
一、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依法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
(一) 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依法享有很多权利。
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依法享有如下权利:1.申请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申请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 (不含规章) 的审查申请。3.申请人对各级国家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向其上一级国家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4.申请人对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选择向其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或者该税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5.申请人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复议申请, 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转送。6.申请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 公民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口头委托。7.申请人的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可以采用书面、口头或电子邮件形式提出, 书面申请可以采取当面递交、邮寄或者传真等方式提出。8.申请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9.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以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 申请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10.申请人对被申请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或者提起行政诉讼。11.申请人提出要求时,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对重大、复杂的案件, 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
(二) 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还负有许多义务。
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负有如下义务:1.申请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 应当先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 可以再提起行政诉讼。2.申请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必须先行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和滞纳金, 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3.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逾期不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 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加处罚款, 才能申请行政复议。4.如果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已被受理, 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提起的行政诉讼如果已被人民法院受理, 申请人不得申请行政复议。5.申请人如果委托税务行政复议代理人, 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授权委托书;申请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时, 应当书面告知行政复议机构。6.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如果错列被申请人,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告知后, 申请人应当及时变更被申请人。7.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材料如果不齐全、表述不清楚, 在接到行政复议机构补正通知后, 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尽快补正。8.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 应提供要求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而被申请人未履行的证明材料;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应提供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的证明材料。9.行政复议机构调查取证时, 申请人应当配合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工作, 不得拒绝、阻挠。10.行政复议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 即具有法律效力, 申请人应履行行政复议调解书。
二、被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应全面履行各项义务
被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应全面履行众多义务, 主要有:1.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申请人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 应当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2.被申请人不得委托本机关以外人员参加行政复议。3.在行政复议中, 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4.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5.税务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被申请人应当在6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情况复杂, 延期不得超过30日。6.税务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原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撤销的除外) 。7.税务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被申请人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决定 (原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适用依据错误的除外) 。8.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需要指出的是, 申请人、第三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 如果是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 则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 (即被申请人) 有权依法强制执行, 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税务机关要依法承担税务行政复议工作
(一)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承担复议和监督两项职责。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树立依法行政观念, 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 坚持有错必纠, 确保法律正确实施。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为申请人、第三人查阅案卷资料、接受询问、调解、听证等提供专门场所和其他必要条件, 并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各级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 研究重大、疑难案件, 提出处理建议。行政复议委员会可以邀请本机关以外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各级税务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 除了解决税务行政争议外, 还应当加强对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监督, 从而发挥应有的层级监督作用。行政复议期间, 发现被申请人和其他下级税务机关的相关行政行为违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后工作的,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制作行政复议意见书;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之日起60日内将纠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报告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税务行政复议机关还应定期总结行政复议工作, 对行政复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依照有关规定表彰和奖励。
(二) 行政复议机构是复议工作的具体承办者。
行政复议机构是指各级税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 应依法履行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等11项职责。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参加。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相适应的品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并取得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的资格。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 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行政复议机构负责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系统督促和指导。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还可以制作行政复议建议书, 向有关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行政执法的建议。行政复议机构还应当按照规定将行政复议案件资料立卷归档, 行政复议案卷应当按照行政复议申请分别装订立卷, 一案一卷, 统一编号, 做到目录清晰、资料齐全、分类规范、装订整齐。
总之,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和被申请人, 在税务行政复议活动中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原则, 如果违反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规定, 应当依法处理。
四、税务行政复议参与主体应严格遵守相关期限规定
(一)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期限=起算日+60日+因不可
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原因被耽误时间+因不当驳回耽误的时间。公式中, 起算日的确定最为重要, 其确定方法共有以下三种:1.知道之日。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关于“知道”, 按照规定有作出之日、签收之日、签名之日、公告期满之日、收到通知之日及证明知道之日等情形。2.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或收到申请满60日。有履行期限规定的, 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没有履行期限规定的, 自税务机关收到申请满60日起计算行政复议申请期限。3.缴清税款和滞纳金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申请人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在缴清税款和滞纳金以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二) 税务行政复议审理期限=受理申请之日+60日+
延期时间+补正申请材料所用时间+现场勘验所用时间+对有关规定处理期间+对有关依据处理期间+几种复议中止期间。1.受理申请之日。对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 自行政复议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2.属60日内的几个期限。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以后, 应当在5日 (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内审查, 决定是否受理;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 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并提交有关材料。3.延期时间。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 延期不得超过30日。4.补正申请材料所用时间。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不齐全、表述不清楚的, 行政复议机构可以自收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补正。5.现场勘验所用时间。行政复议机构现场勘验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6.对有关规定处理期间。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 依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 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逐级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7.对有关依据处理期间。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审查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 认为其依据不合法, 本机关有权处理的, 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 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逐级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8.几种复议中止期间。行政复议期间, 有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死亡, 其近亲属尚未确定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等9种情形, 行政复议中止。行政复议中止的原因消除以后, 应当及时恢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总之,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规定了很多期限, 如5日、7日、10日、15日、30日和60日等, 只有全面准确掌握这些期限规定, 才能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工作。S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行政复议规则.2010-2-10.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4-28.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3-8.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2009-11-6.
税务行政审批 篇7
关键词: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理论,实务
随着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深入,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将成为一种经常的活动形式。因而我们在理论上要有明晰的认识, 实务上要有熟练的技巧, 以此应对处罚争议, 保证处罚的合法、公正、公平。这对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程。
1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理论举要
1.1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性质
听证是一种准诉讼形式, 因为听证与诉讼在许多地方具备相同要素。诉讼和听证都需要控辩双方共同参与, 诉讼和听证也都需要控辩双方轮流举证, 诉讼需要有审判员、书记员等组成法庭, 听证也需要有主持人、记录人等组成听证组织, 主持听证会议。在公诉案件中, 诉讼还需要公诉人到庭提起公诉;听证则由案件调查人到会进行指控。所有这些, 构成了听证具备诉讼的雏形, 成为一种准诉讼形式。但听证又不是完全的诉讼形式, 一是听证时主持人的任务与审判时审判员的任务有区别, 审判员可以独立或者通过合议庭对案件做出直接判决;主持人则自己不能独立做出处理意见, 处理意见需经审理委员会集体做出。二是诉讼案件的诉讼都是由控方提起, 而听证的举行则由辩方提出要求。三是诉讼案件中的自诉案件的诉讼费用由败诉一方承担, 而听证的听证费用只能由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承担。因为存在诉讼与听证的不同因素, 又决定了听证只能是一种准诉讼形式。
1.2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作用
实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 从宏观上讲, 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从微观上讲, 通过听证, 从而保障控辩双方充分陈述事实, 发表意见, 并各自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辩论。这样, 有利于行政处罚的合法、公正、恰当, 还会大量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2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实务举要
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在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与之配套的《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 (试行) 》也在同时施行, 经过4年多的执法实践,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省纳税人在接受行政处罚时, 要求听证的并不多。由于当事人大都放弃听证, 所以这方面我们至今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就此曾到一些基层税务部门开展调查, 但只是看过听证模拟, 正规听证只参加旁听一次。听证实务应当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2.1举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必须注重程序。在执法实践中, 程序法与实体法同等重要。在实际执法过程中, 有许多行政处理意见被法庭判决无效, 并非行政执法机关适应法律有误, 而是常常因为违反执法程序, 从而导致整个执法行为无效。法律和法规所规定的程序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这样, 才不会因程序导致无效行为。
2.2举行税务处罚听证时控辩双方要注重举证。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司法准则, 它同时也是听证及行政处罚的执法准则。因此, 在听证过程中, 调查人和当事人都有必要进行充分举证, 把事实讲清楚, 把证据摆出来, 把意见谈明白。在听证会上, 控辩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调查人那里, 要努力丢掉执法者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2.3举行税务处罚听证时控辩双方要全面把握法律要件。曾参加哈尔滨市道外地税分局举办的模拟听证, 听证依据的是一个真实案例, 由于当事人不要求听证, 所以分局依据案例举行模拟听证。案由是某企业会计将企业5000元个人所得税记入企业所得税栏目, 从而导致企业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000元。模拟听证会上, 调查人认为, 这是一起偷税案件。当事人认为, 这是会计业务不熟, 工作失误所致, 应该属于漏税行为。调查人认为, 现行税法已经没有漏税概念, 只能定为偷税行为。辩护人认为, 为偷税行为定性, 应该全面把握法律要件, 一是要有主观上的故意, 二是要有客观上的侵占国家税款行为。本案具有偷税的客观要件, 却不具备主观要件。对此调查人也找不到有力证据反证辩护人的意见错误, 因而此案税务机关被认定为会计工作失误所致。要求该企业补缴税款, 并加收滞纳金。
2.4举行税务听证时控辩双方要善于直接引用对方证据。在听证现场, 人们只会出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不会出示对对方有利的证据。但在实际听证中, 常常会出现自己的证据为对方所用的结果。以上述那起模拟听证为例, 调查人无法证实当事人主观上的故意, 辩护人紧紧抓住这一事实, 反证当事人没有偷税, 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案件究竟不取决于任何人的主观意志, 取决于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对谁有利。
2.5举行税务处罚听证时应保障主持人依法行使职权。这在《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 (试行) 》中有明文规定, “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法行使职权, 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和我国的独立审判精神保持一致,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 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主持人独立依法行使职权, 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听证的公正。
2.6举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听证现场人们看到控辩双方唇枪舌剑, 常常出现精彩的场面。这时我们往往会佩服讲话者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在这时的超水平发挥固然重要, 但这种发挥还要依赖听证前的充分准备。这在控辩双方都是一样的。
2.7听证时应处理好适用法律间的优先问题。一宗案件的适用法律, 往往不止一部, 而且还有行政法规, 还有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红头文件, 在听证会有时会形成法律、法规、文件之间互相打架现象。怎样处理这类问题, 司法部门一般采取法律优先方式处理, 也就是法律优先于法规, 法规又优先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一般性红头文件。
2.8纳税人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目的之一是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就是说当纳税人面临税务行政处罚时, 要及时提出听证的要求, 并积极做好听证的准备。不要认为听证只是个形式, 税务机关该怎样处理还会怎样处理,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税务机关是否重视纳税人的意见, 要看你说的是否有道理。因此, 纳税人要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 法律已经给了说话的权力和机会, 就应该有效行使权力和把握机会。
2.9纳税人和税务干部平时都要创造机会旁听听证和诉讼。旁听听证和诉讼, 不光听, 还要分析总结, 看控辩哪些发言是成功的, 哪些发言是失败的, 从旁听中添本事, 长才干。在依法治税、依法行政不断深化的形势下, 今后听证将是行政执法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3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法律问题
听证是整个税务行政处罚的组成部分, 因此处理好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十分必要。如果相互衔接法律环节没有处理好, 那么即使听证十分成功也是事倍功半。
3.1听证的事前、事后都存在程序问题。听证是整个税务行政处罚的组成部分, 因而在听证之前程序问题就已经存在。《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三条规定:“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二千远以上 (含本数) 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一万元以上 (含本数) 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之前, 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 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的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 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条规定就明确了听证前就存在着程序问题, 行政处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如果没有告知, 那么行政处罚不成立。听证后的程序问题, 主要是说听证后行政处罚得以成立。还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也要看听证程序 (包括事前事后程序) 是否合法, 并以此作为裁判行政处罚决定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税务行政审批 篇8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 税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低, 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
一些税务工作人员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其并不能灵活的运用以往掌握的知识, 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 当出现税务风险的时候, 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 不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甚至是无动于衷, 对税务风险置之不理,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不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金额, 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 这是税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低带来的结果。还有些税务从业人员在工作生涯中, 并不会主动的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 不能及时的更新信息, 如不了解国家最新的纳税政策, 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背负着多缴税的重担, 使单位疲于缴税而无心思带领单位获得更多的效益。但也有做的较好的区域, 如安徽省强制要求财政征收机关对于新旧纳税政策要及时的公告, 及时给予纠正。
(二)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法律知识, 纳税行为不规范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 其单位的税务管理人员会结合国家当下的纳税政策, 竭尽全力的、合理的筹划, 找出纳税较少的方案, 但是在后期, 当以往的纳税政策针对的对象换了, 税务管理者在没有更新信息的情况一直运用这一推广范围窄的政策, 将会造成偷税漏税的行为。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反, 该行政事业单位会面临着无形资产——名誉的损失, 还会受到国家的惩罚。针对这一现象, 安徽省实行财政机关直接征收两税的政策, 并不断的扩充征管的人员, 将纳税的申报、税款的征收、税收稽查等纳入计算机管理, 解决了人为偏差。
(三) 行政事业单位税务人员的认知产生偏颇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认为人情世故是办事的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税务人员也是如此, 他们认为, 如果自己与管理纳税的相关人员搞好人情关系, 那么将来事业单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纳税金额, 单位就会获得更好的收益。但是这是一种铤而走险的作风, 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税务风险。首先, 与管理纳税的人员搞好人情关系, 送礼等贿赂行为必不可少, 其次随着我国反腐倡廉的政策方针出台, 已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官员落马, 一旦被查到, 那么就会牵连到税务人员所在的事业单位, 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更大的税务风险。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开始完善纳税制度, 为市民创造一种公正的纳税环境, 严格执行要想办事先纳税的方针。
二、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内外部原因
(一) 内部原因
第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税务管理风险,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最佳的选择, 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够胜任这一职位, 某些税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不会主动更新相关的纳税优惠政策, 某些税务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 频频失误, 这些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税务风险, 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益。然而, 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的问题, 从根源上控制税务风险。
第二, 缺乏税务管理的意识。有些税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 不会主动的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 不能及时的了解国家最新的纳税政策, 其思维还只停留在原有的旧政策上, 对政策的适用性和通用性认识不足,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承担受罚或多缴纳税额的风险。税务管理意识的缺乏势必会成为发展中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致命缺点, 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税收压力。
第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税务筹划不合理。减少税额的缴纳、降低税务风险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税务筹划的终极目标, 税务工作人员需要在减少税额的缴纳的基础上对单位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在此需要强调, 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节税, 从而产生逃税、漏税的行为, 这样不仅不会减少事业单位缴纳的税额, 反而会有损行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名誉, 受到国家的处罚。
(二) 外部原因
第一, 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税务风险。在缴税纳税的过程中, 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人员对国家相关纳税政策的理解带有主观性, 税务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由于对纳税政策的解释权归他们所有, 但是不同的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 假如这次执法人员不是原来的那位, 而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人员却是按照原有的纳税形式进行缴税, 很有可能会被告知单位有漏税嫌疑, 进而受到处罚。
第二, 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管控能力跟不上法律法规的步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以往的法律法规可能不适合现有的市场状况, 国家会及时的做出修订。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从业人员不能及时的了解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 给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不利于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的评估和管控。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掌握最新法律法规以及优惠政策的能力。
三、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
(一) 培养税务管理的意识
税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消失的, 出现的时间、方式、程度都是不确定的, 这给行政事业单位管控税务风险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随时随地做好准备, 提高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损失,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具体的措施有:首先在单位内部烘托一种风险管控氛围, 帮助员工培养风险管理意识。其次, 内化风险意识, 将风险防范行为变成内在的、主动的行为。最后, 对于每一件事务, 我们必须结合政策作出合理的筹划, 尽可能评估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打无准备之仗, 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
(二)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防范系统
既然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风险无法避免, 那么我们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减少损失。第一, 我们需要设立专门的多渠道信息收集小组, 用于收集国家的最新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会计准则, 避免因此而受到的惩罚, 并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进行沟通, 及时反馈, 使高层及时制定出解决措施。第二, 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和税务筹划部门, 综合信息收集小组收集的信息, 尽可能评估筹划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总之, 我们要做到收集信息、预防风险、及时解决,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自身客观原因而造成巨大损失。
(三) 重视建立风险的评估系统,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
当我们对单位内部的事务做出了具体的筹划, 我们接下来就是对方案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 秉持风险最小化, 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无条件规避和有条件降低风险, 将风险维持在事业单位可接受的范围内, 而这一过程中风险评估系统法人建立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也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进行强化, 具体要做到: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 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 对业务流程严格把关, 同时, 要把权利的使用范围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税务工作人员以事业单位的利益和名誉为代价因公徇私, 另外, 事业单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 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内在动机, 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有效的规避税务管理风险。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对税务风险的管控能力, 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上述阐述, 能够树立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 降低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海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中税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1:239.
[2]雷金球.税务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税务行政审批 篇9
一、“条条管辖”的存在, 让“中立性”不存在于复议机构
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重点任务是将具体性的案件进行解决和明确, 是否被税务机关所管辖, 还包含由哪个级别和哪一个税务机关所管辖的问题。
“条条管辖”是现行税务机关复议所实践的。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在剔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前提下, 使得行政复议能够得到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满足,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个方面, 复议工作公开性和公正性不到位、不便民、申请人参与的可能性有待提高以及成本高于平均水平等都是其弊端的体现。还有, 很多具体性的行政行为呈现出来的只是“形式主义”的状态, 下级部门易受部门利益影响。
在《行政复议法》有明确规定, 具体办理税务行政复议事项是税务机关在法制工作方面的责任。它以其所从属的税务机关的名义进行对外发送任何复议文书, 这种行为从实际上来说, 可以看做是其所从属的税务机关的行为。
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均保留了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作为税务机关内部一个专门联席会议组织, 它仅是一个非常设机构, 由局长和局内业务部门领导及业务人员组成。
不论是复议机关负责税务法制工作的机构还是作为咨询机构的税务复议委员会, 都受制约于税务局, 人事、财务均不存在独立性, 要求他们成为独立的第三人充任公正的裁判很难。而且, 行政隶属中的上下级关系对司法活动而言也存在弊端, 极大影响其独立性。此种情况下, 税务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功能很难实现, 复议成为一种形式, 其客观公正性大打折扣。
二、对征税行为复议附加的限制条件不尽合理。
复议前置不仅被现行《税收征管法》所规定, 而且提供相应担保以及现行纳税的限制条件也在复议前置中得到了明确说明。
现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 对于不服本规则第十四条第 (一) 项规定的申请人,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行政复议的请求诉诸于行政复议机关;不满于行政复议决定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必须在遵循税务机关根据法规范围内的期限和税额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 按照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先行提供担保、解缴滞纳金或者税款的, 才能在完成此类相关内容之后在被确认后60日之内获取行政复议申请的权利, 这些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执行。
质押、保证和抵押是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相应的税务机关应当对保证人的资信和资格进行审查, 有权拒绝没有能力保证以及不具备法律资格的行为。审查对出质人、抵押人所提供的质押和抵押担保, 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职责, 要及时性地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质押和抵押担保进行否决。
这不仅没有体现出原本的便民原则, 而且纳税人申请法律救济的权利也可能因此被剥夺。如果当事人由于遇到特殊困难或者因为税务机关征税过多等原因不能提供相应担保或无力缴税, 与此同时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确属违法, , 那么复议必定不能正常启动。
三、脱节现象存在于税务行政诉讼和税务行政复议。
两种情形存在于我国行政诉讼的受理和税务行政复议:一是在征税行为中践行复议前置;二是将复议选择涵盖在征税行为以外的税务行政行为中。
在实际中,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有偷税行为, 会对其进行追缴税款以及罚款等。如果纳税人不服这种结果,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不用经过复议程序。如果纳税人依照此条规定将诉讼和复议程序同时启动, 申请相应的行政复议, 对罚款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二是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经过重新调查核实后, 决定撤销原具体税务行政行为中追缴税款的内容或作其他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 人民法院就罚款部分所作的判决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三是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经过复议后维持下级税务机关的原具体税务行政行为中有关追缴税款的内容, 而人民法院却判决撤销原具体税务行政行为中有关罚款的内容。据此, 应当高度重视行政诉讼和税务行政复议所存在的脱节现象。
为此, 针对现行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 提出如下建议:
1、考虑设立独立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
在这一方面, 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税务 (国税) 行政复议制度。依据日本国税通则法等有关法规, 审查不服申诉请求由国税不服裁判所负责。这一“国税不服审判所”是国税厅 (日本最高的国税机关) 的附属机关, 但其组织和人员与各国税局、各税务署等征管机关完全分离, 国税不服审判所的所长由财政大臣批准、国税厅长官任命, 不服审判所所长拥有独立的复议审理和决定权, 需要先征求国税厅长官的意见之外不受国税厅长官的任何制约。
类似制度也出现在美国。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立法局首席咨询部的上诉部是美国的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纳税人可以不缴税而直接诉诸于税务法院, 这是在不愿寻求行政救济手段的前提下。联邦索赔法院、税务法院和地区法院是美国税务法院的分类, 最大限度的满足纳税人的诉权。
可以看到日、美两国在税务行政复议上有许多的共同点其就一是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独立于税务机关;二是税务行政复议诉讼色彩浓厚, 程序规定完备, 保障了公正复议。为此, 我们应当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 建立相对独立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 保证税务行政复议的公正性。
2、建议取消复议前置, 确立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人们往往把司法机关看作公正的化身, 或者说它是社会实现公正、正义的最后屏障。在涉税争议的处理过程中更需要司法机关的介入, 也它所面对的案件是作为社会弱者的纳税人与拥有强大权力和优越地位的税务机关的对抗。税务行政复议由于在处理以税务机关本身为一方当事人的纠纷, 有“自己作自己案件法官”之嫌, 因而不足以从制度上保证税务行政复议的公正。我们应当在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同时, 为当事人留有诉诸法院的最后出路。因此, 随着我们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进步, 司法裁决最终原则应当确立为解决税务行政复议所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从保护纳税人权利角度, 从我国复议机构不独立的现状、还有从目前税务行政复议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的角度, 我们认为应当选择复议选择。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 怎样行使自己的救济权利, 每个人理应有选择的自由。我们也应当把制度设计为复议选择, 同时应到当事人选择复议途径, 这样就可以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
对2001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税务征管法》第88条规定的对复议前置附加的先行纳税或提供相应担保的条件以及2010年4月1日正式施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类似制度进行修改, 取消纳税人在复议之前必须交清纳税款项或者提供担保的规定。
3、构建与税务行政诉讼的衔接制度
在当今社会, 要想切实保障相对方权利救济, 必经复议实行选择复议模式被取消是良好的途径,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诉讼和复议模式衔接的模式, 而且可以做到在公平的前提下兼顾效率。
首先在复议阶段, 虽然复议机关要依据相关文件和规定进行复议案件的审理, 但是复杂性和混乱性等是这些文件的特点, 需要认真考虑, 因此复议机关要借助于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文件等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查, 可以依据其他规范性文件或者合法的规章。
其次在诉讼阶段, 在没有明确的或者坚实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和保障的状态下在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 人民法院应当将效力原则践行在复议机关工作的审核中, 包含根据其他规范性文件或者合法的规章所作出的行政复议, 从而使得合理的行政复议得到维持;对于不符合效力原则的行政复议要予以坚定的否决, 这样不仅使得规范性文件和合法的规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肯定, 而且避免审判依据中出现不合理的文件或者有缺陷的规章, 也为诉讼和复议之间衔接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税务行政审批 篇10
一、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
(一)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演变
税务行政复议是税务机关内部纠错的一种重要监督制度。1950年12月15日, 政务院第63次政务会议通过的《税务复议委员会组织通则》, 首次使用了“复议”一词, 建立了税务行政复议制度。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 1999年4月29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并于同年10月1日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复议法》, 发布了《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试行) 》, 2004年作了进一步修订, 以规章的形式 (8号令) 下发了《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暂行) 》并于当年5月1日起实施。
(二)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特点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税务行政复议以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为前提。
这是由行政复议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救济的目的所决定的。如果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处理合法、适当, 或税务机关还没有作出处理,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受到侵害, 就不存在税务行政复议。
2. 税务行政复议因当事人的申请而产生。
当事人提出申请是引起税务行政复议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事人不申请, 就不可能通过行政复议这种形式获得救济。
3. 税务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一般由原处理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进行。
4. 税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衔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对于大多数行政案件来说, 当事人都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解决, 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 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此基础上, 两个程序的衔接方面, 税务行政案件的适用还有其特殊性。根据《征管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 对于因征税问题引起的争议, 税务行政复议是税务行政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 未经复议不能向法院起诉, 经复议仍不服的, 才能起诉;对于因处罚、保全措施及强制执行引起的争议, 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复议或诉讼程序, 如选择复议程序, 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 可以向法院起诉。
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存在之问题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复议前置及先行纳税侵害纳税人诉权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暂行) 》第14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行为不服的, 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 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按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 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 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我国税务行政复议纳税义务前置的法律依据。
根据上述规定, 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 先行缴纳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是税务行政复议的前提。虽然《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暂行) 》第十五条规定:“申请人对本规则第八条第 (一) 项和第 (六) 项第1、2、3目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二款规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在实践中,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大部分争议是因为涉及到征税决定所引起的。国家做出这样的规定, 主要是为了保障税款的及时征收, 防止税款流失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但是作为税务机关, 拥有法律上赋予的一系列权力, 如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权等, 来保障税款的及时征收, 而纳税人作为相对的弱势群体, 其权利的保障主要是通过复议救济和司法救济。一旦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因纳税产生争议, 即使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确属违法, 而作为被侵害的纳税人要想寻求复议救济, 必须先行缴纳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 才具备提起税收行政复议的资格。这样就产生了问题:如果被侵害的纳税人无法支付税款或无法提供相应担保的话, 就丧失了提起税收行政复议的资格, 即使申请复议也不受理, 征税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有权根据上述规定拒绝受理该复议申请。而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之间是有先后顺位的, 纳税人只有在申请行政复议争议仍未得到解决时才能要求司法救济。纳税人丧失了行政复议救济权, 也就进一步丧失司法救济权。也就是说, 当税务机关违法征税时, 税务机关侵权越大, 越难被制裁;纳税人被侵害的越多, 越难获得救济, 这显然违背了“有权利就必有救济”的法律公理[1]。
行政复议确立一级复议制度, 之所以确立一级复议制度,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司法最终解决原则”[2]。现在法治的一个基本命题是, 任何法律争议最终应当由法院裁决。行政复议仅仅是给行政机关一个自我纠错错误的机会, 而不是最终解决行政争议的手段。而税务复议前置以及复议申请条件的规定, 在当事人无法支付税款或无法提供相应担保的前提下, 容易导致当事人既不能申请复议, 也无法直接向法院起诉, 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无人查, 当事人受到了不法侵害却无法获得救济, 这显然是对当事人诉权的变相剥夺, 不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的作用也难实现。
(二) 复议管辖体制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规定:“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暂行) 》第三条规定:“本规则所称税务行政复议机关 (以下简称复议机关) , 是指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税务机关”。第四条规定:“复议机关负责税收法制工作的机构 (以下简称法制工作机构) 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第十条规定:“对各级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其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由此可见, 目前税务行政复议管辖基本上是一种税务机关的监督模式, 采取下管一级的办法。而税务机关尤其是国税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 上下级之间的业务联系必然非常紧密, 在发生税务纠纷的时候, 下级税务机关往往积极征求上级税务机关的意见。这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纳税人对某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向该机关的上级机关提起复议, 而作为税务行政复议机构的上级机关审理的是自己答复下级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这种“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模式, 导致税收救济管辖机关不具有独立性, 其客观公正性让人产生怀疑。
而且, 在实践中, 地市级以上的各级税务机关都设有政策法规处 (科) 室, 而县级税务机关则未设立政策法规科室, 只是明确一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 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属于机关内部的非常设机构, 在税务部门, 其委员一般都是由行政机关领导和各科室的负责人担任,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税务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复议案件一般由办公室初审后提请复议委员会集体审议, 然后由委员会所在税务机关下发复议决定书。复议委员会中的大部分会员并非来自法律专业或不从事法律工作, 全部成员都是因为行政职务而当选, 这样的复议委员会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会员也很轻易将行政性做法带进复议委员会, 并因此削弱税务行政复议的司法性。
(三) 行政复议调解机制容易导致结果不公
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调解没有明确规定。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将调解机制引入税务行政复议, 要求各级复议机关充分运用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2007年8月1日实施的《行政复议实施条例》中, 调解制度被正式写入发法条。
《行政复议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 (二) 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由此可见, 调解不是行政复议案件的必经程序, 并要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 由于代表国家利益的税务机关一方享有强大的行政权力, 属于强势方, 而纳税人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复议调解机制的引入, 在基本实行下管一级的税务行政复议中, 就容易导致税务机关利用权力对纳税人施压, 影响调解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税务行政复议制度改进之建议
(一) 取消复议前置及先行纳税或提供担保的规定
根据现行的复议法规, 提起行政复议税务机关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复议的时间也比诉讼期间短很多, 从效率的角度相对人更愿意选择行政复议。而且按照诉讼法程序, 在诉讼期间, 税务机关可以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税务机关认为自己的决定合法, 可以积极应诉, 反之, 则可以改正。同时, 对于不公正的复议结果, 相对人在收到复议决定后必定会向法院提起诉讼。取消税务行政复议前置, 实行复议选择制度, 可以使相对人选择效率较高而成本较低的行政复议, 对纳税人权利是一种保护。而以限制诉权的方式保障国家税款及时征收, 有悖于行政救济的初衷, 不利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赋予了税务机关税收保全、强制执行、代位权、撤销权和阻止出境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权力, 足以防范纳税人利用行政救济权的时间空挡转移收入、逃避纳税义务的风险。根据“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 税务机关完全可以利用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对欠税、逃税行为进行打击。而且在实践中, 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税款的收缴会因为纳税人申请复议的受到影响。有学者指出, 2000年修订的海关法取消了相关的限制条件, 但是新海关法实施以来并没有出现因为复议、诉讼而影响国家税收征收的问题, 关税的征收与税务的征收性质基本相同, 海关可以取消复议限制条件, 税务机关为什么不能取消这一规定呢?[3]
(二) 改革税务行政复议机构设置
税务行政救济的最低原则, 是自己不可以给自己做法官。目前实践中, 税务行政复议机构缺乏中立性, 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裁决, 缺少公平公正的基础。我国可以参照日本税务复议机构的设置, 日本税务复议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国税不服裁判所在组织上虽是国税厅的一个部门, 但审查裁判权由国税不服裁判所所长拥有, 而且其权限行使具有独立性[4]。笔者认为, 应该建立独立于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机构,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局, 如同稽查局作为税务机关直属机构, 同时又独立于同级机构。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具备税收法律专长者为主, 还可以引入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国、地税的税务复议都由其行使, 完全区别于其他业务部门和内设机构, 使得税务行政复议人员作为复议案件审查者的身份超脱于审查对象之外, 体现复议审查中的超然和公正。
四、结语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纳税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在多数情况下, 纳税人是被动的义务承担者。国家征税不仅直接影响到纳税人财产权的损益, 而且可能侵犯到纳税人的其他合法权益。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行政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应体现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取消复议前置及先行纳税或提供担保的规定, 建立独立的复议机构, 有效保护纳税人的法律救济权利, 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 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树义.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261-262.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10.284.
[3]蔡小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101.
【税务行政审批】推荐阅读:
税务依法行政05-14
税务机关行政资源10-29
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研究08-03
会计、税务师/税务专员、银行柜员简历11-17
税务网络05-11
税务管理05-16
税务05-18
税务信息05-23
税务课程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