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税务

2024-10-11

会计税务(共12篇)

会计税务 篇1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今天, 税务职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有的税务会计属于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 两者都属于会计管理领域的内容, 但是在具体的业务内容与职能等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不同, 财务、税务会计两者的分离是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需求, 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两者的差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比较

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形势下会计行业中的核算内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经济核算方式的发展对传统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更加精细的要求, 现代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对财务会计以及税务会计两者工作性质的差别认识清楚, 区别对待, 特别是其中的相似点需要细致的进行划分, 管理模式的差别会决定他们的不同, 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的必然变革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宏观层面的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在这种宏观方面的联系与差异主要表现在原则上面, 首先是历史成本方面在原则上的差异, 这方面的会计工作对于资产、负债等计价都比较有利, 而且在费用、收入的流量计量中也非常有利, 这种计价原则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比较真实的反映, 但是在财务会计中这种原则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对其进行完善就需要根据判断的规范对资产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 这样可以做到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一个改正。而在税务会计中, 在税法的规范之外, 纳税人对于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需要进行严格的遵守, 这源于它的可检验性与准确性的特点。另外, 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方面, 根据权责制度的要求企业需要以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权利、义务的产生前提开展会计处理工作, 这样做也符合纳税义务的规定。权责发生制还会产生很多的会计估计, 这方面税法是保持的保留态度, 当税收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时候, 税法就会对这一制度采取防范策略。在宏观的原则差异中还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财务会计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主要的规定就是要求企业进行按照经济活动的发生实质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核算, 避免单一的根据法律行事, 财务会计对于这一原则的正确使用, 重要的是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行准确的判断。

二、与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

在比较中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法律性与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这四个方面, 其中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税收的主要特征方面, 比如强制性等, 税务会计需要严格的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 受到其中法律的约束, 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 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核算方式的选择, 而对于税务会计来说, 需要在遵守现行法律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选择, 制定的税法是税务工作中都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对于征税人与纳税人以及双方的关系都是一种约束, 当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制度或者准则与税法存在抵触的时候, 税务会计需要以税法的规定为准, 对自身进行的税务工作进行调整, 这种对税法的严格遵守也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另外, 税务会计的涉及广泛性的特点是由纳税人的广泛特点决定的, 这种特点在企业的部门之中, 与商品流通、运输等方面都比较适用, 在所有制方面, 在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经济模式方面也比较适用, 只要是具有纳税人的条件就必须按照税法的制度执行。此外, 统一性就是说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来说, 相同的纳税类型需要遵循的规定是一样的, 对于纳税人在经济性质以及组织形式上的差异都不需要考虑, 这种统一性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行为的监督也具有决定作用。税务会计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对其核算手段来说的。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协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虽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 但是每种税务会计的处理结果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税务会计的各种处理结果都应该与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相互配合。两者之间的互相协调的现象形成了相互联系的主要因素, 税务会计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之中的信息为运行基础的。在财务会计的发展中形成的企业财务活动的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逐渐组成了数据库供企业使用, 这里所说的“数据库”中的内容主要会成为企业对外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材料。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企业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材料, 所以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紧密的联系。从不同国家的税务会计的实际实施来看, 普遍都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作为基础发展的, 然后按税法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从而达到两者的共同进步。

(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编制财务报告方面的联系

企业的各种税务会计工作都会对财务情况产生影响, 然后这些影响又会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之中。比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工作中, 人们为了处理时间上的差异, 需要设置“递延税款”科目, 这一科目可能会作为企业一项“负债”来进行列示, 也可能会作为企业的一项运营资产来进行列示。并且, 企业中的所得税相关的各种项目与前面所讲的递延税款对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制作都会产生影响。在很多西方国家中, 税务会计这种形式的会计运算也已经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 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税务会计内容, 并且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起形成了现代会计的三大重要支柱。在我国的会计业务发展中, 税务会计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只是他的一部分而已。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前者的核算内容、流程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数据信息都是按财务会计的标准来确认实施的, 后者核算内容、流程、方式等都是遵照税务会计标准执行的, 这属于本质上的不同[1]。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会计研究的目标的不同, 确立研究目标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会计工作目标的确定能够对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形式进行引导, 还能够帮助会计明确自身在经济活动中的发挥的具体职能, 因此目标的确立需要符合会计的实际操作意义, 正确的目标能够对会计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会计的各项工作中对于目标的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其中包含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将使用者所需的各类信息经过同类型会计信息的方式进行传递, 这样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可以根据其中的包含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经济分析与决策。税务会计是以税法作为经济活动的, 这也是它的主要工作职能, 其中包含的各项准则规定的是对企业中的资金收支等情况实行核算, 这一工作内容可以起到督促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作用, 因此, 税务会计的工作目标就是为依法纳税进行服务, 在这两种会计核算目标的差异下必然会存在会计工作方式的差异。

(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销售理念的比较

会计销售额的产生与交易紧密相连, 获得的收入主要以两个方面为衡量的标准, 其一是销售的各类产品一定是已发出的, 或者是有劳务合同做基础, 也就是所获取的收入过程已经完成[2]。其二就是交易双方在这一过程中所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已经开始执行, 能够进行资金的流通和收支活动。在这两个方面的条件的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销售收入的要求, 在会计确认环节之中, 这被称为是前提条件上的区别。在内容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销售金额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收到的总的经济利益, 在各自的职权范围之内进行的资金的交易, 税务会计方面的销售额指的是纳税人从购买者一方取得应税劳务的所有款型。此外, 在确认标准方面, 财务会计将在经济交易结束之后的商业凭证作为销售额的评判准则, 如果缺少商业凭证, 那么对销售额的确认就是无效的, 其中税务销售额可以将税务会计规范看成是衡量规范, 不存在对商业活动的评判。

(三)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区别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信息质量上的差异就是体现在所遵循的各项原则之中, 第一个是相关性的原则, 财务会计的相关性体现在企业信息与财务决策人员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 这之间的联系能够是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做出准确的企业发展决策, 税务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企业除去成本费用之后与获得的资金收入之间的关联性。第二个是谨慎性原则, 财务会计在工作中需要关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 在谨慎性的原则基础上对企业的效益情况以及资产状况进行合理的估算, 企业自身也要积极配合财务工作, 不断提升财务产生数据的质量, 税务会计则会在谨慎性这一原则上体现出不同之处, 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各项费用或者损失, 只要没有真正的发生, 采取的扣除行为就是不妥的, 财务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能够对谨慎性原则的实现产生影响, 而税务会计工作需要随时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来执行谨慎性原则。

(四) 两种会计类型实行时的不同

税务会计的法律主体在于税法, 适用对象包含一切与税收相关的经济往来, 而与资金货币相关连的经济事项则都是财务会计所涉及的领域, 一方面它的核算范畴大于税务会计的核算范围。财务会计一般都是对企业容易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损失进行预算, 税务会计在遵循财务会计中的一些原则的同时还受到了自身特点的影响, 具备财务会计所没有的法律强制性的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经济利益的流入管理非常重要, 其中包含着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等内容形式, 在税务会计的管理中, 收入总额指的是企业多种收入的总和, 比如财产转让收入、租赁收入等, 在财务会计之中, 它为了真实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反映, 企业中发生的收支相关的事件都需要在账户里呈现出来, 但是税务会计对于这种收支并不进行记录, 并且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规范, 对计税工资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

五、结束语

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准则规范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 属于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等工作, 满足了社会主体的各项会计需求, 而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领域的边缘学科, 遵循的是我国现行的税收领域的各项法则, 也就是社会中涉及到税务的经济活动都需要税务会计的介入,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并不时相互独立存在的,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参考文献

[1]刘姣.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 2006.

[2]陈晓燕.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12) :143+145.

会计税务 篇2

xx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年 龄: 28

婚姻状况: 保密 专业名称: 企业会计与税务

主修专业: 财经类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时间: 20xx年7 月

最高学历: 本科 电脑水平: 一般

工作经验: 两年以上 身 高: 160 cm 体重:110公斤

现所在地: 新罗区 户 籍: 上杭县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 会计,文员 期望薪水: 20xx-3000

期望工作地区: 新罗区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最快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需提供住房: 不需要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学校名称: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 20xx年9月 - 20xx年7月 )

专业名称: 会计与税务 学历: 大专

学校名称: 福州大学 ( 20xx年9月 - 20xx年3月 )

专业名称: 会计 学历: 本科

专业描述: 自考会计独立本科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富联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 20xx年6月 - 20xx年4月 )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加工(金属·建材·塑胶·玻璃·陶瓷…) 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 财务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公司内账的管理,审核费用及行政相关工作。

公司名称: 晋江华坤童鞋有限公司 ( 20xx年7月 - 20xx年3月 )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加工(金属·建材·塑胶·玻璃·陶瓷…) 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 财务助理

工作描述: 负责员工薪资计算,完成上级下达财务的工作。

自我评价

对待工作有耐心,肯学习,有计划的完成上级分配的每项工作任务,20xx年考取了初级会计师的证书

语言能力

语种名称 掌握程度

英语 一般

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篇3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联系和差异;分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我国的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不仅要保证会计制度的稳定性,而且要不断适应企业变化着的情况,灵活调整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这一切都是客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可以看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不得不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加以关注。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会计技术的采纳,表明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相互依存的基础。计算税金的程序大多模拟会计方法,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就类似于会计利润的核算;计税依据一般地取自会计记录。可以说,税法是借助了会计技术才得以实施的,税收管理因采用了会计方法才日趋成熟。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税法也对会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使会计实务处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有时也制约了会计对某些核算方法的选择。

2、两者的差异。

第一,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信息,依法计算应纳税额,保证公平赋税,其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表;而财务会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向政府管理部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等有用的信息。

第二,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讲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税务会计则是严格依据税收法规进行会计处理,讲求足额、及时地缴纳税款,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往往会排斥财务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三,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企业的核算基础,其立足点是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为主,并有完整的账证体系;税务会计则是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共同作用为核算基础。因为税法对纳税人有“钱财支付能力”和“征收管理方便与一致”的要求,故征收即期收益的必要性与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往往是有矛盾的,最主要体现在收益确认的口径和费用扣减的标准上,其立足点为国家对财政收入的要求和纳税人对应税事宜的筹划,一般不另设独立的账证体系。

第四,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不同。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要素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大要素进行的,这六大要素构成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而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个,即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其中心要素是应纳税额,另外三个要素都是为计算应纳税额服务的。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即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差异越来越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才能使会计改革见成效。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是中国的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

3、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财税合一的会计体制下,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偏重于财政、税务、信贷等部门的需要,忽略了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但是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4、提高会计实践水平,维护会计的一致性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资本的高度集中、工商业的高度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会计的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提高会计的质量水平。而税法已明确规定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并且税法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有利于会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同时使得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分支,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而两者的分离也是大事所趋 。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不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会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的收益。

浅议煤炭企业税务会计及税务筹划 篇4

在这种情况下, 煤炭企业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师岗位, 进行纳税筹划十分必要。

一、税务会计师的含义及发展

企业税务会计师是在企业从事与税务相关的会计工作, 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的会计人员。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代替了政府投资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产生的。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益, 合理合法规避风险, 原有的财税务不分的企业会计已不适应企业自身管理需要, 税务会计在企业中独立存在就显的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 财务会计遵照的会计准则与新税法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一些大型企业或集团对具有涉税资质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二、税务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规范煤炭企业的纳税行为, 做到诚信纳税

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包括税务登记义务、按期申报纳税义务、据实提供纳税信息义务、及时缴纳税款义务和接受税务检查义务。同时, 对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企业, 还要担当扣缴义务人的角色。另外, 由于每个税种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范围不一致, 煤炭企业必须根据各种税种的法律规定来确定自己的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再者, 由于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与煤炭企业财务会计反映的依据不同, 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煤炭企业设立税务会计可以保障税款的按时、足额缴纳, 有利于规范企业纳税行为, 做到诚信纳税。

(二) 维护煤炭企业合法的税收权益

煤炭企业作为纳税人, 既要承担税法规定的各种义务, 也享有税法规定的各项权益。如有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情况保密的权利;具有申请延期申报、缓期缴纳税款的权利;具有陈述权、申辩权、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权利。煤炭企业税务会计利用对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的全面了解, 能够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 维护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 有利于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的开展

煤炭企业税务会计不仅需要对税务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 而且需要运用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 依据税法规定和企业的自身特点合理筹划企业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等不同环节的的纳税活动, 使煤炭企业能够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如煤炭企业税务会计可以利用国家税收优惠的区域分布, 确定煤炭企业的投资地点;利用税收抵减的设备产地, 确定设备的采购等等, 目的就是选择最大限度降低税负的投资理财方案。煤炭企业收益分配方面, 可以利用资产重组, 使煤炭企业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优劣资产实现合理转换, 从纳税角度优化各子公司的盈亏, 从而减少整体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税务筹划的含义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既定的税法和法制框架内, 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 使企业本身减税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税务筹划不是偷税和避税, 它是在符合国家法律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合法的经济理财行为。具有合法性、目的性、积极性、计划性的特点。税务筹划不仅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还体现了税收的政策导向, 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受到国家的允许和鼓励;通过税务筹划, 降低了企业的各项税收风险, 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同时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一种具有计划性的涉税经济活动, 又是一项事前经济活动。纳税人在经营活动前会把缴税作为影响经济利益的主要因素来考虑, 而纳税行为则是在纳税人应税经营活动发生后才发生的。

四、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法

(一) 直接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合法的节税, 具体优惠政策包括:

(1) 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优惠。税法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其中,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资本化处理后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煤炭企业每年都会制定科技项目计划, 下拨到各矿处。各矿企管科, 生产科、地测科等相关科室, 会联系具备专业能力的科研单位或高校开发新项目, 项目完成后, 向省及国家申报, 通过的项目就可以合理利用此项优惠政策。

(2) 综合利用资源减按90%记入收入总额。综合利用资源, 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2008年版) 》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 其中包括煤系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瓦斯、煤矸石、石煤、采矿和选矿废渣, 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

(3) 税额抵免优惠。各矿处机电科根据专用设备台账逐一筛选符合优惠条件的专用设备, 年底申报纳税调整。

2、增值税。

以煤矸石、煤泥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自产货物事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煤炭企业下属的子公司有利用煤泥生产电力和热力的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城镇土地使用税。

(1) 煤炭企业设立的医院、托儿所、幼儿园, 其用地能与企业其他用地明确区分的, 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2) 对煤炭企业的塌陷地、荒山, 在利用之前, 暂缓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3) 对煤炭企业的报废矿井占地, 经煤炭企业申请, 当地税务机关审核, 可以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 合理利用纳税期间

利用延期税务筹划, 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 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收而节税的税务筹划方法。延期缴纳本期税收并不能减少纳税绝对总额, 但相当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 可以增加本期的现金流量, 有更多的自由资金, 用于资本运营;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 即今天多投入的资金可以产生收益, 使将来可以获得更多的税后所得, 相对节减税收。在其他条件 (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 相同的情况下, 延期纳税的项目越多, 本期缴纳的税收就越少, 纳税递延期越长, 可用的自由资金也越多, 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三) 利用转让定价筹划法

1. 利用商品交易进行筹划。即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 转移收入或利润, 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

2. 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进行筹划。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时, 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 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 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例如高税国企业向其低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高价。这样, 利润就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其税负的目的。

五、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的策略

(一) 加强税收政策学习

首先, 企业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 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做到深入、透彻、全面了解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只要有了这种全面的了解, 企业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 并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 优化选择, 进而保证自身采取的税务筹划行为真正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尽力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 认真掌握自身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 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仔细研究, 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收法规规定的筹划方案。

(二) 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

企业税务筹划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节税, 而节税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税务机关的认可, 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 并遵循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税务筹划实践才会转变为企业的实际利益。但是, 由于企业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 同时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 常会导致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因此, 企业不仅需要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 还要树立沟通观念,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 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和指导。总体来说, 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诚心与税务机关交流与沟通。

(三) 提高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

税务会计论文 篇5

摘要:对人们的收入增加,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现行个人所得税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个人所得税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

1、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分类

所得税模式是指归属于某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如工资、薪金、股息红利等,均应按税法规定单独分类,按各类收人的适用税率、计征方法以及费用扣除规定分别课税,不进行个人收人的汇总。

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税负的不平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分解收人”、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再有随着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

2、税基狭窄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在课税范围比较狭窄,采用正列举的方式对十一类应纳税所得征税。在今天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出现该征的不征,不该征收的还在继续征收的现象,缺乏公平。

3、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

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确定税前扣除额时一般只考虑了个人的日常开支,忽略了家庭中的一些主要开支,如所赡养人口多少,老人需要的抚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费、高房价、高医疗价格及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导致税前扣除额较低,应纳税所得额增大,加重了工薪阶层负担,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公平原则的实现。在赡养状况差异很大时,税收负担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税收的不公平性更突出;忽略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个人纳税能力的影响,费用扣除标准长期不变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由于这种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难以适应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费用扣除的变化完全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损害了一部分纳税人的利益。中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对可以由支付单位从源泉扣缴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这种税收方式难以控制高收入者,在征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4、征管手段落后

一方面个人所得是所得税种中纳税人最多的一种,征管工作量大;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也是最复杂、最难管的税种之一,应税项目多,计算公式多,再加上个人收入多元化隐性化,现金交易的大量存在,税源难以监控,尽管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国运用十分广泛,但税务系统内部缺乏必要的部门配合和监管手段,政府部门画地为界,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信息规划和信息共享。税务机关缺乏技术手段限制了对纳税人个人信息的掌握。如果个人恶意隐瞒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或者使用现金交易逃税,将很难加以监控。同时,技术落后对申报纳税人带来了极大不安全和不便。尚未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征管手段。

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1、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为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应该争取逐步将目前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过渡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通过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中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对高端的征收调节。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是指把经常性、固定性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入综合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对这些所得,以一个为计算期,综合计算该征税范围的全部所得和应纳税额,按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其他所得仍按现行分类税制办法采取分项征收,属于分项征收的项目缴税之后不再进行综合申报与汇算清缴。这种以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既坚持对不同来源的个人收入全面计征,又坚持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可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调节。

2、扩大税基

为适应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应包括一切可以计量纳税能力的收入,改变目前正列举方式规定应纳税所得的做法,取而代之的以反列举规定不纳税项目,扩大税基。即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除了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几项免税项目外,其余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收入均应计入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3、合理调整税前扣除

是否应该增加费用扣除。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收人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基于此,当物价上涨时,生活费用增加,费用扣除也必然应该增加。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人们用于生活方面的开支增加,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并未调整,许多收入较低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一个人月收入超过2 000元就要交税,但这个收入在很多城市温饱都成问题。而一个收入相对较好的白领月入7 000多元,他可能要用2 000元还贷,剩下5 000元,要缴纳625元的个税。而剩余4 375元还需支付教育、看病等各项支出,而工资在2 000元~5 000元的人应不在少数。国税总局曾经发布,在个人所得税中工薪阶层缴纳比例占2/3,降低工薪阶层、中低收入者个税负担成为社会各界最强烈的呼声。

合理制定费用扣除标准。要合理制定纳税人的生计费和赡养人口、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保险等扣除项目及其标准,并视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地对各类扣除标准加以合理调整。实行费用扣除的指数化,将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实行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上升挂钩的动态管理,以确保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4、完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完善“双向申报”制度,强化税法宣传,让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为综合分类汇总申报奠定基础。

加强对税源的监控,要努力完善税收征管手段,积极推进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通过银行账户结算,尽量减少现金使用,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网,对个人的重要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稽核,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如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实行实名登记制。为每个纳税人建立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便于对纳税人财产的监控。形成有效的个人收入控管体系,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

加强税收监管,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同银行、企业、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强化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

总之,要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建立起能够覆盖全部个人,综合考虑纳税人的生计、赡养、教育、残疾与社会保险等费用扣除标准和自行申报纳税,体现“全面、简便、合理、适用”的基本要求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

*强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篇6

关键词:税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信息;信息披露

1.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和意义

1.1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税务会计在企业中以现行税法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同时负责对外披露企业涉税会计信息,可见税务会计的独立对于税务会计报告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既是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载体,又是企业税务会计联系企业财务会计的纽带。税务会计报告既有对外报告,又有对内报告。税务会计的对外报告包括企业税务会计报表,分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税务会计的对内报告是向企业决策当局提供的涉税报告,主要是企业税务筹划方案及其实施情况反馈报告[2]。

1.2编制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理论的建立对于企业以及国家税收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编制企业税务会计报告是真实反映企业纳税义务履行状况的需要。编制企业税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编制企业税务会计报告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编制企业税务会计报告有利于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高税收遵从水平。编制企业税务会计报告有利于政府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式支出管理。企业纳税信息披露将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和完善税收制度。

2.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2.1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是:财务会计报表 + 纳税申报表+ 其他纳税资料。

企业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其他纳税资料由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应税消费品生产经营情况登记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等[3]。

2.2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已经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然而在现实中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与税务机关需要的信息相关性不强,并且申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由企业填写,税务部门征、管、查分离,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现行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不能适应税务部门对企业有关纳税的会计信息的需要。因此,改进我国现行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和内容已势在必行。

2.3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2.3.1加强企业税务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

降低披露成本,促使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自愿性披露。通过网上付费系统,使会计信息的消费者支付少量的费用即可获得自己所需的与决策相关的税务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自愿披露税务会计信息也会使披露成本大大下降。加强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也会使经营者不得不进行税务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

3.企业税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

企业税务会计所生成的信息,最终以企业税务会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企业税务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企业税务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报表分为税务资产负债表、税务利润表、税务会计报表附注。其区别于现行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税务会计报表,其具体编制要求如下:

第一,税务资产负债表编制。(1)税务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结构和具体项目可参照财务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确定。(2)资产类项目应按各项资产的历史成本结合其计税基础计算后填报,不包含“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其中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下应分别列示其备抵项目“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坏账准备应按税法规定计提,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应按税法规定计算。(3)负债类项目应按计税基础计算填报,不包含“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应区分原始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中原始投资按实际发生数填报。留存收益按计税资产减除计税负债和原始投资后的余额填报。

第二,税务利润表编制。税务利润表应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确定的计税基础编报。其格式可采用两步式:第一步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计税收入(收益)合计-计税费用(损失)合计-税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其中:计税收入(收益)包括:计税营业收入、其他计税收入、计税投资收益;计税费用(损失)包括:计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税管理费用、计税财务费用、计税销售费用、计税资产减值损失。第二步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计税投资收益取得时已缴纳的所得税[7]。

第三,税务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1)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应说明本期发生的应收账款和本期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等项目。(2)存货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说明本期购进的存货及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期用于非應税项目的存货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等项目。(3)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应说明本期购进的固定资产及可用于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期自用的固定资产、出租的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及其他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本期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项目。(4)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应说明本期自用的无形资产、出租的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及其他原因转出的无形资产、本期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各项无形资产摊销等项目。(5)支付的职工薪酬。应说明本期支付的各项职工薪酬。(6)分配的股利。应分别说明向法人投资者和自然人投资者分配的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等项目。(7)各项应税收入。应分别说明本期发生的增值税应税收入、消费税应税收入、营业税应税收入等项目。(8)各项计税费用。应单独说明超过所得税计税标准的利息支出、工资费用、招待费、广告费、捐赠支出等项目。(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房玉清.浅谈税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2011(08):101-102

[2]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王华明.试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J].税务研究,2009(11):78-79

[4]贾宁红.我国税务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完善措施[J].致富时代,2011(10):64-65

[5]崔立斌.试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J].现代商业,2011(35):208

[7]梁红梅,李建丽.改进企业纳税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8(01):74-78

[8]黄董良,方婧.企业税务信息披露:一种社会责任视角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8(03):21-27

[9]张健,谢小红.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情报与开发,2007(04):212-213

[10]宋媛光.企业纳税信息披露探析[J].北方经贸,2011(12):76-77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 篇7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第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出发点存在差异。财务会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情况, 并将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通过会计报表的方式呈交给企业管理层及投资者, 通过这些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现状, 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税务会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企业的依法纳税, 使企业实现合法经营, 并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确保合法避税减税, 减少企业负担。

第二, 财务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不同[2]。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制定的会计核算标准, 根据企业所指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标准。财务部门按照企业自身制定的制度和标准进行企业财务活动的记录, 是用来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财务会计具有较为灵活的特点, 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核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税务会计核算是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各项税款的金额进行记录并上报国家税务机关。税务会计具有极强的客观性和强制性, 所有核算工作都是根据我国现行的税法展开的。

第三, 财务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主要针对企业的货币计量和经济事项, 而税务会计核算仅针对与纳税人有关的经济事项, 较比财务会计核算应用范围显得十分狭窄。

第四,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要素不同, 财务会计的六大要素是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这些要素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水平, 也就是通过这些要素可以得到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评判。而税务会计的核算要素一方面没有所有者权益与利润的项目, 另一方面增加了应纳税金的要素, 更体现了核算企业税务的目的。

第五,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核算行为的根本原则有差别。在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中要本着谨慎性的原则, 也就是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耗费加以计算, 对于可能发生的收入不加以计入。这个原则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安全的进行运营。税务会计的核算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 进行公平无偏差的计量原则, 其根本是正确对企业税务进行统计。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的几点建议

(一) 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财政部门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是所有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都应当遵循的统一标准, 会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时除了自身的主观判断外, 主要的会计操作都应当以此作为唯一准则[3]。而税务会计则是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以国家税务部门所制定的税务法规作为工作指导, 税务法规与会计准则对于税务会计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 税务会计的核算工作仍让要采取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 所以为了确保税务会计的有效实施, 财政与税务部门必须积极沟通, 加强配合, 以互相服务为原则不断完善会计与税务制度, 这也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实现有机协调的基本前提。

(二) 减少纳税调整项目

因现阶段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间的纳税调整项过多, 税务会计中的纳税调整事项核查要在会计资料中进行查找, 这无疑使工作任务量更为繁重, 同时也提升了增税成本, 因此笔者建议可保持税收和会计的一致性, 适当削减纳税调整项, 从而减少税收遵从成本, 缓解企业税负压力, 促进企业发展, 在提高国家税收的基础上保障了企业利益, 实现双赢。

(三) 强化会计必要信息的透明化, 为税收提供信息支撑

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具体业务, 对于针对宏观管理方面的信息披露方面还不够到位。信息受阻必然会影响税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还能够通过这些信息明确与财务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中应当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化, 并构建包括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共同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从而促进两者的有机协调, 以通畅的会计信息, 为税务会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均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来讲, 财务会计的范围较税务会计来说更为广泛, 同时两者针对的重点对象也不相同, 但最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使企业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并提升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税制的日趋健全, 税务会计这种在财务会计基础上以国家税法作为基准的财会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展开分析, 并找到两者有机协调的最佳途径, 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资质尚浅, 某些内容可能存在些许不足, 还望同行业者及时指正, 不吝赐教, 共同促进实际工作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实现有机协调, 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虽然都属于现代会计的范畴, 但两者在诸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我国税制的日趋健全, 税务会计这种在财务会计基础上以国家税法作为基准的财会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展开分析, 并找到两者有机协调的最佳途径, 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间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并提出两者有机协调的几点意见,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作用。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差异性,协调

参考文献

[1]任坐田, 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 2011, 02:92-97.

[2]裴新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披露边界的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 2012, 15:13-15.

浅析中国税务会计 篇8

税务会计是以企业为核算主体, 以税收法律为准绳,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 连续、系统、全面地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税款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还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业会计。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资本主义制度催生了现代税制, 只有在现代税收制度下, 国家征税、企业计税与缴税才需要借助企业会计的账簿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 才有可能产生具有独立学科意义上的税务会计。1944年, 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出台的《会计研究公报》第23号《所得税会计》, 结束了美国会计师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面的“自由创造”时代, 标志着现代税务会计的形成。为了适应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现代税收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

二、中国税务会计的现状

1. 财务和税务会计高度统一阶段 (1984—1993年) 。

从1984年至1993年7月1日“两则”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实施之前, 针对当时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 中国企业执行的是分行业、分所有制成分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 企业所得税制度也因所有制不同而不同。这一时期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高度协调, 应税所得基本上是按照会计利润进行确认的,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高度统一。

2. 财务和税务会计开始分离阶段 (1993—2001年) 。

1993年7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两则”以及分行业会计和财务制度。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统一了中国内资企业所得税制, 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并行不悖。“两则”和“两法”的实施使中国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首次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由于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尚不完整, 当时采用了“纳税调整”模式, 即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规定的, 按税法的规定执行;税法没有规定的, 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税法规定与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的, 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税法规定对企业利润进行调整。从此,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独立化倾向初步显现, 两者分离趋势开始显现。

3. 财务和税务会计分离不断扩大阶段 (2001年至今) 。

2001年,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代替了分行业会计制度和分行业财务制度, 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的差别, 取消了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2006年2月15日, 中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要求上市公司率先实施, 以后将在所有企业逐步实施, 并于2010年12月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最新修订。2007年以来, 中国税收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合并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发布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等等,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税收制度日趋完善。

三、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1. 建立独立税务会计是适应中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准则差异的要求。

中国现行税制已日趋完善。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中国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实行分税的财政管理体制, 把所有税种按其特点和属性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类。目前中国已初步确立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制框架, 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分为: (1) 商品劳务税类。这类税收是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 按照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或数量) 、营业收入和进口货物的价格 (或数量) 征收的,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和关税等五个税种。 (2) 所得税类。这类税收是在收入分配环节按照企业或个人取得的所得征收, 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两个税种。 (3) 财产税类。这类税收是对纳税人拥有和使用的财产征收, 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八个税种。 (4) 其他税收类。这类税收是难以归于以上三个主要类别的税收, 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烟叶税等五个税种。 (5) 燃油税。

2. 建立独立税务会计是完善中国会计学科体系的需要。

在西方国家, 会计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三大分支。在中国,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已经形成相对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税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有重大进展, 为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 建立以税法为规范的独立的税务会计, 一方面可以此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收法规的变化, 另一方面还扩充了中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 使之得到完善。

3. 建立独立税务会计是改进中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目前中国企业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是: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其他纳税资料。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诸多差异, 从而造成现行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 财务会计信息与税务机关需要的信息相关性不强, 主要体现为: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按公允价值计量后的净值列示, 负债类项目只反映总括的情况;企业提供的利润表中的各项收入和费用, 不仅包含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 也包含了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税务机关所需要的与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相关的信息难于从中获取;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包含了一些与纳税相关的信息, 但在实际工作中税务部门一般不要求企业提供财务报表附注, 也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税务部门的需求。另一方面, 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由企业填写, 税务部门征、管、查分离, 从而导致:企业增值税的计算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提高了征税成本;企业所得税计算种类和项目繁多, 计算程序和方法复杂, 容易产生差错;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审核难度, 为企业偷逃税提供了可乘之机。

4. 建立独立税务会计是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也已建立和逐步完善, 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已经形成。

四、建立和完善税务会计的几点建议

1. 确立符合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个国家所采用的税务会计模式, 是在该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环境、法律环境、会计核算规范管理形式、会计职业队伍的力量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 各国的税务会计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税务会计理论和方法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并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税务会计模式:英美税务会计模式 (财税分离模式) 、法德税务会计模式 (财税合一模式) 、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财税混合模式) 。由于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规定, 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与英美的所得税会计方法较为接近, 而增值税会计则具有中国特色, 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 因此, 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主体的复合制独立税务会计模式。

2. 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核算账簿体系。

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税法, 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这些经济事项在财务会计中也做记账, 只是并不具体, 在制定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时应予以补充。目前, 中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 有关企业纳税的会计科目有“应交税费” (按税种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有关企业纳税的账簿按以上会计科目开设, 其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采用了多栏式账页。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会计科目设置达到了全面反映企业有关纳税的经济业务的要求, 而账簿设置不能满足编报企业税务会计报表的需要, 因此, 企业不需增设专门的税务会计科目, 但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税务会计账簿体系。企业税务会计可按税种设置各种备查账簿, 账页格式采用多栏式, 具体项目应根据税务会计报表的编报要求确定, 应单独设置的账簿有: (1) 应交税金账簿; (2) 差异额账簿。应单独设置的会计报表有: (1) 纳税申报表; (2) 应交明细表。

3. 建立税务会计准则。

税务会计作为一门专业会计, 既对外又对内提供会计信息, 因此税务会计需要制定会计准则, 虽然税务会计依据税法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调整, 但税法只是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信息调整的依据, 它不涉及税务会计的具体方法、原则等内容, 同时税务会计又与财务会计在目标、, 因而方法等诸方面有重大区别财务会计准则不适于它, 则建立税务会计准则也就顺理成章了。

4. 加强税务会计的依法管理和监督。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 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 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做出违法行为, 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要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到税务会计分析和检查的重要性, 坚持核算和监督并重, 既要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 又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将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 建立和完善税收会计检查制度, 以保证税收会计资料真实、完性, 不断提高税收会计核算质量。

摘要:税务会计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中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已成为会计发展的方向。针对当前税务会计存在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会计模式,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2]郑宝凤.浅析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2) .

[3]徐林峰.税务会计在中国的前景展望[J].铜陵学院学报, 2006, (6) .

[4]盖地.构建中国税务会计范式与模式探讨[J].现代财经, 2006, (2) .

谈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关系模式 篇9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关系主要的三种模式

目前, 国际上普遍将财税关系模式分为三种:

1.以投资者为导向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下, 财务会计完全不受税法约束, 其遵循的准则几乎独立于税法之外 , 以提供真实公允财务信息满足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需求为主要目的。税务也不受会计准则的制约, 从税基的确定到税款的缴纳都以税法为依据, 无须通过对财务会计数据的调整来实现。美国的财税关系模式是以投资者为导向一个明显实例。

2.以政府为导向的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会计事项的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执行, 税法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财务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同一, 都面向政府, 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法国财税模式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模式。

3.以企业为导向的关系模式。这种财税模式是介于以投资者导向型和以政府导向型之间,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既非独立发展, 也非完全同一, 而是允许合理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等会计规定处理, 生成财务报告, 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信息。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 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依据税法相关规定予以调整, 满足国家税收征管需要。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国家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关系模式的选择通常是受到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资金来源、税制、政治和经济联系、通货膨胀、教育水平、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客观经济环境、法律条件和证券市场发育状况。这些因素共同确立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服务对象, 同时也制约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目标走向, 决定会计和税法的关系模式。

1.经济环境。

一国如果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极小, 经济自由化程度很高,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财务会计体现的是 “公平交易观”, 即如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 有必要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现值计量属性以及谨慎性原则。税法为保障财政收入、方便税收征管, 其采用的计量属性主要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确定性原则, 这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所推崇的现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及谨慎性原则相冲突的。会计与税法目标、原则上的差异, 很可能会导致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对某些相同的事项做出不同的规定, 财税关系模式就会偏向于投资者导向型或企业导向型。一国如果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经济的自由化程度很低, 由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 强调财务会计要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服务, 体现“法律适用观”,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同为国家协助各种法规执行的手段, 二者没有分离的必要。

2.法律环境。

普通法系下, 正真起作用的不是法律条文本身, 适用的是经过法院判例予以的解释。作为法律之一的税法也不例外, 它对经济的约束较笼统、灵活、松散, 在一些国家 (如美国) 还会出现地方与地方制定的税法条款相异的现象。国家法律没有系统、完整地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权威的会计准则多为民间组织制定, 像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就是民间机构, 制定的会计核算规范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核心, 立法对其无直接影响。这种法系下的国家大多执行的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的模式。大陆法系的特点强调成文法的作用, 在结构上强调系统化、条理化、法典化和逻辑性, 其法规试图包容所有的不测事件, 在会计上, 严格制定了资产计价、收益计量和报告格式等各个方面的规范。财务会计同税务会计同样以各种法规为准绳, 民间会计组织的自主权受到极大的限制, 以此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合法性。此种条件下, 财税关系模式应选择政府导向型模式。

3.证券市场。

一国如果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 企业的组织形式以股份制企业为主且股权分散, 企业、个人、政府、机构投资者都在证券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 (如美国) , 财务会计首要目标便是满足投资多样化需求, 这和税务会计服务对象的单一性拉开距离, 该国选择投资者导向模式的可能性会更大。但一国如果证券市场不发达, 国有企业数量众多, 投资者乐于购买国债或进行储蓄, 不愿意持有股票和企业债券进行投资, 就会缺乏强大的私人集团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上同政府相抗衡。在这种条件下, 财务的关系模式易于选择政府导向型的模式。

三、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关系模式的选择

各国面对财税关系模式的客观环境千差万别, 因此, 就不存在固定的模式选择。鉴于以上对影响财税关系模式的因素分析,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企业导向型财税模式, 即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基础上, 在某些具体层面相互协调的模式无疑是和我国客观环境相适应的。其理由如下:①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明确市场和计划均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因此, “公平交易观”和“法律适用观”在财务会计中应均有所体现, 财务会计既要满足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决策需求, 也要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服务, 企业导向型的财税模式比其他两种模式更能满足这种需求。②我国的法律体系既不是典型的普通法系也不是典型的大陆法系, 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一方面, 国家颁布了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来规范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 这些法律还尚未形成系统, 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税法, 对某些事项规定了自己的费用扣除标准, 对另外一些又还没有, 还得依赖于会计准则所做的规定, 税务会计还不能完全的脱离财务会计自成体系。在这种条件下, 以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导向型的财税关系模式就显示出它的优势。③我国证券市场在一开始就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设立, 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国营的背景, 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 与美国高度自由、发达的证券市场相距甚远,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依赖性较低, 而对于政府和政策的依赖性较高。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发展证券市场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企业的组织形式与融资渠道都将会有一个大的转变, 逐渐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看齐。证券市场的发育状况影响财税关系模式的选择, 财税关系模式的应用也会反作用于证券市场, 也就是说, 一国财税关系模式应用可能会促进该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也可能会阻碍该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政府导向型财税模式, 由于税法影响财务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财务会计很难与国际接轨, 阻碍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投资者导向型财税模式, 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证券市场的市场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时,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完全分离, 缺乏政府的监管, 会计舞弊、市场操纵会得不到有效制止, 同样会阻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可见, 从中国证券市场的角度看, 中国目前的企业导向型的财税关系模式依然是最适合中国目前状况的。

参考文献

[1].韩柳滢.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5 (9) .

[2].李静.美日法税务会计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8) .

刍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分离,必要性

一、前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 使得原本融为一体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呈现分离化趋势, 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也日趋明显。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指导原则不尽相同, 并且它们的服务对象也各有异, 这种差异的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注定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分析当前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 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独立性正不断增强, 相分离的趋势正逐步扩进。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其目的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该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盈利水平等相关信息, 用以指导企业发展成长。其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月末提取税金及附加、月末编制科目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结转利润、摊销费用、结转成本、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工作。

相较于财务会计工作的内容, 税务会计的工作内容更为复杂化, 多样化。从最初的税务登记, 到税款计算及会计处理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与行为税的税额计算及会计处理) 、纳税申报 (增值税及附表的编制、地方税纳税申报表编制、其他纳税申报表的编制) 、发票管理 (网上开票、增值税发票验证) 还有税收筹划。我国税法的不断完善, 促进税务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中, 税务会计的工作内容更加倾向于可研究和发展性。及时处理好税务会计工作, 对企业的重要性在不断加剧。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1.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首先表现在目的不同。税务会计, 以国家的收入为需要, 在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平稳增加, 促进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有效实施, 为相关部门提供税务部门的纳税信息。而对于财务会计来说, 其目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状况, 财务变动状况, 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的可靠信息, 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准确的指导性信息, 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经营策略提供可靠数据。从核算方面看, 税务会计的核算工作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相较于财务会计对全部资金流动的核算, 税务会计只是对与企业的纳税活动有关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税务会计所遵循的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配比原则等总体上与财务会计是相同的。然而税务会计具有便于税务部门管理原则和法定原则, 从这两个原则看,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着差异。此外, 由于各企业间存在发展和经营上的差异, 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处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税务会计绝对遵循法律导向, 而财务会计有较强的灵活性, 能够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必要性

1.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该经济体制尤其自身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与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政府已经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政府的税务缴纳也实现了分离, 这就加剧了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化趋势。

2. 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的结果。

分析当前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 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独立性正不断增强, 相分离的趋势正逐步扩进。我国新会计制度规定取消行业准则, 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此外, 在新的税务法中, 有关会计的相关规定也更加明确和具体, 这就说明了我国目前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界限更加明显, 这就更加增进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趋势。

3. 顺应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与国际市场的衔接更加紧密。现阶段英美国家采用的是财税分离的模式, 法国采取的是财税合一的模式, 而日本采用的是一种混合模式, 为了进一步增进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开拓国外市场, 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无缝隙接轨, 促进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五、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实施措施

1. 完善财税体系。

要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完善合理的财税体系是必要前提。应当根据我国财务和税务的发展状况, 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进一步细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相关要求, 尽可能减少相关职能的交互交叉, 使得各方面规定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促进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有效分离。

2. 充分借鉴国外经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是我国的发展事实。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以来, 中国的市场面向世界开放扩大, 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 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绝大部分主题的年代, 我国的税务会计是完全依附于财务会计的核算, 这与法国相类似。但时代在变迁, 中国的巨变是显著的, 在如今这个, 个体工商户、合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几乎占据我国绝大数市场的情况下, 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已与法国式经济越来越远, 这也就意味着, 我国新的税务会计核算模式也该应变而生。从我国税务人才的角度来看, 当前我国不断增强税务体制改革和税务相关技术的钻研, 不断培养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专业性人才, 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提供了人才基础。由于税法的完整性, 独立性较强, 可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核算体系来核算, 因此说会计和税务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

六、小结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法律法规状况出发,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不断促进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 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向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与协调分析.当代经济, 2010 (1) [1]卢向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与协调分析.当代经济, 2010 (1)

[2]马艳荣.浅析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问题.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2]马艳荣.浅析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问题.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3]王成明.论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中国外资, 2010 (2) [3]王成明.论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中国外资, 2010 (2)

会计税务 篇11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

一、前言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分类上看,企业会计包含比较多的类型,且每种类型都具备不同的依据。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来说,会计准则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其存在的依赖,而对于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来说,税法为其开展的依据,由于在依据上的差异,这两项工作也具有不同的目的,由此导致确认计量时区别的存在。企业应正确认识二者在确认计量方面的区别,以便于有效的开展会计工作,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

1.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在整个财务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地位十分重要,会计要素的构建、会计计量的开展等均需要以目标为出发点。一般来说,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有两种,一种为受托责任理论,此种理论的产生背景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经营管理资源时,委托经营者进行,经营者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及运营,保值的同时实现增值的目的,同时,经营者还承担着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如实的报告给所有者的义务,由此看来,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如实反应即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另一种为决策有用理论,该理论中,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为会计目标。

西方各个国家在研究财务会计目标时,多认可决策有用论,即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即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与外国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但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理论,我国学者提出了众多的观点,比如决策有用观点、双重会计目标观点、提高经济效益观点等。直至2006年,我国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中对财务会计目标做出了明确的描述:企业应编制财务报告,报告中包含相关的会计信息,如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呈报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其中的会计信息,将经营者履行责任的情况反映出来,便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税务会计目标

税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以税法为基础,因此,其目标的确定也应基于税法。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后,必然会形成税务会计这一产物。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财务会计,促使其分离出税务会计。1987年,美国开拓性的研究了税务会计理论,并推出《收入法案》,在该法案中明确指出,税务会计的目标包含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企业在开展经济业务时,收入与费用应何时确认为与纳税有关的工作即为税务会计的目标,而在广义方面,企业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的收入与费用是否与纳税有关的确定为税务会计目标。

关于税务会计目标,我国学者也形成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认为,出于企业最终财务利益实现的考虑,应具体的划分税务会计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是指企业经济活动与税法规定相符合,具体目标是指将税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以便于正确的进行税务决策,并保证涉税利益最大。也有学者指出,税务会计目标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即为纳税双方提供服务。“以税法为准绳”为税务会计执法性的体现,由于纳税人为税务会计信息的真正使用者,因此,税务会计主体才是纳税人。由以上叙事可知,双重性为税务会计目标的特征,一方面,决策有用信息应提供给税务管理当局;另一方面,还应提供给纳税企业管理当局。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

1.相关性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之所以要应用相关性原则,主要目的是对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约束与规定,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虚假、错误会计信息的存在。在相关性原则的约束下,财务报表使用者可有效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会计核算目的的满足为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而这也正是相关性所强调的。此外,财务会计信息还应关联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决策等,并保持一致,以便于通过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促使会计管理人员详细的了解会计报告,预测、决策财务会计管理,保证财务会计工作高效、优质的完成,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财务会计确认计量中,相关性原则作用重大,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与财务会计相比,税务会计与其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主要区别在于税务会计开展确认和计量工作时,前提表现为支出与其收入必须相关。税法的相关规定中,企业有两方面的相关收入,一方面,企业支出付出的目的必须为经济利益,与此无关时,不能扣除支出;另一方面,企业支出能够促使企业经济利益的显著提升,如广告费,理论上来看,应全额扣除此种支出,但为了避免企业偷税行为的存在,税法中设置了相应的扣除标准。总之,税务会计扣除时,支出必须与其收入直接联系,以保证国家税收工作良好的开展。

通过比较这两种会计的相关性原则发现,确认计量过程中,存在的差别比较大,应认真对待,避免错误的发生,保证确认计量的准确性,提高会计工作效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2.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比较

开展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应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在确认、报告及计量中,核算会计业务的依据为权责发生制,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及及时性能够有效保证。对于财务会计来说,确认和计量工作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确认企业收入过程中,确认和计量工作应当在收入发生当期开展,提前开展或延后开展均不允许,由此,才能将企业当期收入准确的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在税法会计中,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开展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工作。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单纯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工作时,可能会发生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货物销售采取分期收款方式时,考虑纳税必要资金,税法中规定,确定收入的实现以合同约定收款日期为依据,此时,即不适合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工作应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工作仅根据权责发生制开展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其经营与管理,甚至出现违规行为,增加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因此,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以企业收入与支出的实际情况为参照,详细核算应纳所得税,实现准确、合理的纳税,尽量避免纳税问题的存在,保证国家税收安全。

3.重要性原则的比较

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方法与程序的选择工作时,应该对经济业务性质充分考虑,并以特定经济业务影响经济决策的程度为依据,以保证选择的合理性。企业中,部分业务的确认计量工作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开展,要谨慎选择确认计量方法,尽量将其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财务会计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及现金流量状况均能够通过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同时,管理财务管理及现金量期间,企业管理成果、经营决策、经营效益也应全面的体现出来,以能充分的运用确认计量工作,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过,税务会计在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时,不仅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要能够通过财务管理活动体现出来,税法规定更应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反映出来,确认计量在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经营状况、管理状况、业务情况、规模大小等均不考虑。无论在何种企业,在税法面前都是平等的,均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开展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工作。以上就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重要性原则方面的区别,企业会计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时,应准确的把握二者的区别,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论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作用都十分重要,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对待二者在确认计量方面的差异,以正确的方法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提升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梦超.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收入确认与计量上的差异比较[J].商场现代化,2016,(02):196-198.

[2]裴新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披露边界的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12,(15):13-15.

[3]马雪.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与财务会计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4):4-5.

[4]李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324-325.

[5]周梦宇.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及协调机理研究[J].财政研究,2015,(04):109-111.

会计税务 篇12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采用追溯调整法的思路通常是先要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然后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再调整列报前期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金额。 只有在累积影响数无法确定时才采用未来适用法。 累积影响数的确定可以通过几步完成:根据新政策重新计算出前期事项的影响,比较两种政策下的差异,根据差异计算出所得税影响金额。

例1:长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25%, 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14年1月1日长江公司将对外出租的一栋办公楼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该办公楼是2010年12月31日对外出租,出租时办公楼的原价为1 000万元,已提折旧2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假设长江公司会计折旧方法及预计年限与税法的规定相同。 2010年1月1日起 ,长江公司所在地存在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该办公楼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分别为800万元 、950万元、1 030万元、1 050万元,假设按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分析: 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2011年原政策影响的当期损益为-40万元,新政策影响的当期损益为100万元,因此税前差异为140万元[100-(-40)],所得税影响为35万元, 税后差异为105万元;2012年原政策的影响为-40万元,新政策影响的当期损益为80万元,税前差异为120万元, 所得税影响为30万元,税后差异为90万元。2013年原政策的影响为-40万元,新政策影响的当期损益为20万元,税前差异为60万元,所得税差异为15万元,税后差异为45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为其历史成本,而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差异320万元,说明未来期间多交税, 现在少交税,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0万元。

2013年年初的调整科目如下 :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 3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 8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 0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65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 450 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45 000

贷:盈余公积245 000

2013年的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4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 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 000

贷:盈余公积45 000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为:对于企业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应当调整本期账簿中的相关科目; 本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需要在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不需要调整相关项目;本期发现的前期重大会计差错,则需要分情况处理:影响到损益的应当追溯调整到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同时财务报表的相关期初数也一并调整; 不影响损益的则直接调整报表中的相关科目。 前期差错更正关系到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如果企业之前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那么就不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如果企业之前的会计处理有误那么需要调整应交所得税。

(一)本期发现的前期重大差错,会计政策与税法一致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只调整应交所得税

例2:甲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3年甲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如下问题: 甲公司自行建造的办公楼已于2012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开始投入使用 , 但是甲公司未按规定办理竣工结算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 2012年6月30日, 该在建工程的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在建工程的账面余额为2 190万元, 包括建造该办公楼时相关的专门借款在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发生的利息50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支出为140万元。该办公楼竣工结算的成本为2 000万元,甲公司预计该办公楼的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分析:首先确定前期差错的累积影响数:甲公司将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错误地计入了“在建工程”,使得企业的应交所得税计量错误, 需要在更正会计差错时调整应交所得税。 2012年甲公司少计提折旧50万元,管理费用少计了140万元,财务费用少计了50万元,多计了所得税费用60万元[(50+140+50)×25%],多计净利润180万元,多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万元,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8万元(180×10%)。 编制调整会计分录:

将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20 000 000

贷:在建工程20 000 000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500 000

贷:累计折旧500 000将误计入在建工程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冲销: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1 400 000

———财务费用500 000

贷:在建工程1 900 000

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600 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8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800 000

提取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18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0 000

(二)本期发生的前期重大差错使得企业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例3:宏远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3年的财务报表于2014年3月31日批准报出,所得税汇缴清算工作于2014年4月10日完成。 2014年1月4日宏远公司发现2013年12月31日计提的长江公司的坏账准备发生差错,该应收账款系2013年10月10日销售一批货物给长江公司,销售收入为1 0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00万元,宏远公司登记账簿时误将坏账准备计提为100万元。

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差错更正之后会使得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下降100万元, 产生的可抵扣差异也将发生变化,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补提坏账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 000

贷:坏账准备1 000 000

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 00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0 000

借:盈余公积7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 000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的日后调整事项在税务处理方面主要涉及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递延所得税的调整主要分析该事项有没有导致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以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发生了变动, 如果发生了变化则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主要是看调整事项发生在纳税汇缴清算日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发生在汇缴清算日之前应该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如果发生在汇缴清算日之后则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一)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缴清算之前

例4:A企业系增 值税一般 纳税人 , 增值税税 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 A企业2013年的财务报告在2014年4月1日经董事会批准报出,2013年的所得税汇缴清算工作在2014年2月28日完成,A企业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额以抵扣产生的暂时性差异。2013年10月12日A企业因在与B公司的销售合同中违约被B公司告上法庭,B公司要求A企业赔偿600万元, 至2013年12月31日该诉讼仍未判决, 2013年12月31日A企业计提了400万元的预计负债 , 2014年2月1日经法院判决A企业赔偿B公司500万元 , 两公司均不再上诉。

分析:A企业在2013年年末对该项未决诉讼计提赔偿金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负债不允许税前扣除,只有在法院做出判决时确定是企业真正发生的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抵扣, 因此在2013年会计和税法上的不一致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而且A企业能够在未来期间取得足够的应纳税额来抵扣暂时性差异,因此A企业在2013年时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2014年的2月1日该项诉讼确定了赔偿500万元,这是A企业真正发生的损失 ,税法上是允许扣除的,因为此时A企业2013年的财务报告尚未报出,应该将之前年末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冲回,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账户,年末已经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不再有余额。所以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冲回。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 0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 000

因为A企业该项调整事项发生于所得税汇缴清算日之前,应当将法院判决的500万元调减当期2013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应交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25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 250 000

(二)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缴清算之后

例5: 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增值税税率为17%,2013年9月18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 , 货款收入为500万元 (不含增值税), 结转成本为300万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该项应收账款尚未收到 ,未计提坏账准备。 2014年3月1日该货物因质量问题全部被退回,甲公司于2014年2月28日完成所得税汇缴清算工作, 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分析 : 因为2013年度期间的 销售退回发 生在2014年3月1日, 在所得税汇缴清算日2014年2月28日之后,所以甲公司调整2013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之后,按照税法 的规定还 应该调整2013年度的递 延所得税 ,因2013年多交的所得税会导致2014年少交所得税 ,所以需要调整2013年度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甲公司的账务调整处理为:

调整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50 000

贷:应收账款5 850 000

调整成本:

借:库存商品3 0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 000 000

调整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500 0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账户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50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500 000

提取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15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 000

四、总结

上一篇:氧化锌晶须下一篇: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