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课程(精选11篇)
税务课程 篇1
摘要:高职税务会计课程应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立足现状,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出既熟悉税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 又掌握技能的税务会计人才。
关键词:税务会计,课程,教师,学生
一、课程设置
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是基于培养实务性人才目标的要求而在高职生中开设的一门税收与会计综合务实课程, 也是我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
1. 职业性和实践性
通过实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增值税的计算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给定的案例资料, 练习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应纳税额、出口退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教学采用真实的办税员工作半真实业务 (校内佳信会计服务部) ;应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围绕纳税事务的会计处理, 突出重点, 讲清难点, 强调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教学内容, 充分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2. 开放性
本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认真吸取借鉴国内外的课程开发成功经验, 课程教学与当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以及行业企业紧密联系, 教学资源尽可能来源于实际工作, 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变化每学期更新。二是根据学院“面向学生、面向社会, 全方位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目标为“建成既能直接服务于高职会计教学, 又能服务于在职会计人员自主学习, 对会计专业教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支撑平台”。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 教学方法
(1) 边讲边做, 互动教学。比如, 税务登记制度的介绍是很枯燥的, 有很多的条条框框, 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老师把企业资料交代给学生, 让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去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税务登记的程序和税务登记所需要的资料。
(2) 模拟实务教学。比如, 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一些小税种的基本情况的授课, 主要采取案例和模拟场景方式, 通过设计大量的教学案例及其业务流程, 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税金的计算与会计处理的操作, 同时明确企业涉税会计信息的披露, 掌握企业应交税金的纳税申报和税款的缴纳方法。
(3) 启发式教学。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主要通过案例和项目进行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合理合法的为企业减少税收支出。
(4) 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安排部分开放教学, 给学生布置固定或不固定的题目, 在课外搜集资料、课余时间到企业和税务机关获取直接或间接资料, 然后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效果非常好。
2.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充分的应用, 通过教学课件可以将涉税单据、凭证等展示给学生;制作了全部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 准备了大量的电子版的教学资料, 并基本实现师生共享。
3. 教学资源
对于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各税种的基本规定, 我们在上课时做一般介绍, 而对于学生觉得有难度的地方, 我们采取课堂上的理论介绍、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辅助以大量教学案例、报纸书摘、最新法规和动态, 做为学生的课下的阅读资料, 有时候也向学生介绍一些网址让他们自己去查阅, 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三、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 校内实训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实训要求
我院按照“校企深度交融, 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根据“科学规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将实训设备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通过整合、改建、扩建和有重点的投入, 实训基地及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8年学院“财经一体化实训基地”获得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认定以后, 学院继续投入100多万元用于“会计一体化实训中心”的扩建, 及新建“商贸中心业务平台”、“外贸模拟公司”和“实训超市”三个项目, 现已投入使用, 大大缓解了学院财经类专业课程对实训设施的渴求。现已建立起8个会计专业专用实训室, 配备300多台电脑和全套网络设施, 安装了用友ERP-U872企业管理系统和报税软件等, 学生能够在校内实训室通过仿真操作完成办税业务。这些教学资源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 为实现本课程“校内仿真实训→实训超市→顶岗实习”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 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训设备的加大投入和利用率
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率先实施的对象为2007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各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场所主要在财经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新的课程体系与融学习、讨论、教学、训练为一体的仿真情景式实训基地, 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学院也加大了对本专业实训室的的投入力度, 2009年, 学院“财经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约200万元, 主要用于“模拟银行与仿真税务”综合实训中心、模拟证券交易实训中心、涉外商务交流中心的建设。
四、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 校内实训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实训要求
我院按照“校企深度交融, 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根据“科学规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将实训设备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通过整合、改建、扩建和有重点的投入, 实训基地及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已建立起多个会计专业专用实训室, 配备多台电脑和全套网络设施, 安装了用友企业管理系统和报税软件等, 学生能够在校内实训室通过仿真操作完成办税业务。这些教学资源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 为实现本课程“校内仿真实训→实训超市→顶岗实习”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 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训设备的加大投入和利用率
各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场所主要在财经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新的课程体系与融学习、讨论、教学、训练为一体的仿真情景式实训基地, 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学院也加大了对本专业实训室的的投入力度, 充分利用了设备资源, 也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 采取了直接将企业生产基地作为我院学生实训、工作场所和由企业投资提供设备, 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在校内建立实训和工作场所, 同时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生产基地和我院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两种形式, 走出了一条校企共建、共管、合作经营校外实训基地的新路子,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夯实了专业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辉.如何有效构建中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科教研究, 2011-6.
税务课程 篇2
2013年5月24号下午,由东日财税集团举办的《企业涉税风险防范与税务筹划》培训课程在东莞山庄成功地拉下了帷幕,课程讲师——东日税务筹划专家潘继杰先生精彩演讲和渊博学识得到在场所有学员的肯定。他们都表示这是一场高水准的培训,在此之前有些参会企业人员对税务筹划的意识比较淡薄,通过培训课程,深入了解到税务筹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正确的税务筹划不仅可以使企业避免缴纳不该缴纳的税金,降低税收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支出,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课程结束之后甚至还有参会企业人员主动提出要与东日财税集团合作,聘请税务筹划专家潘继杰先生作该企业的税务顾问,进一步为企业作相关的税务筹划,以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次课程当中,潘继杰讲师通过多具实际案例,成功地阐述了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路,以及介绍规避涉税风险的方法。生动有趣的培训风格,与现场形成良好的互动,整个会场更是谈笑风生。
税务课程 篇3
【关键词】税务;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 中图分类号 ]F 812.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12-02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税收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纳税人,税收成为了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重要经济纽带。所以,税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税务课程主要包括税法,财政与税收、企业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等。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部分企业的生存。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是在危机下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令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所以,企业非常需要掌握税务知识的人才,不仅为企业解决日常经营活动的纳税实务,更重要的是尽量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运用到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节约企业的纳税成本。
对于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向社会输送具备现代税务观念以及理财能力的毕业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我国高职院校税务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做出了思考,谈一些体会。
一、 税务课程的特点
税务是适应纳税人经营管理的需要,将税法基本理论同纳税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事项做出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最低税负或延迟纳税的一系列策略和行为。税收筹划也是企业理财的一门技巧。税务课程具有法律性、专业性、融合性和筹划性的特点。
所以,税务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学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税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该特点决定着该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 税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税务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侧重点,更多地强调了税务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从企业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以经营过程中所经常涉及的税务处理为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地讲授那些企业较少涉及的小税种。
(2) 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比较强,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于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
传统税务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教材和配套练习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基于我国的税收立法经常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修改的现实,税务课程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随时更新。但是除了一些资格考试的指定用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教材和配套练习的内容都是比较陈旧的。教材和配套练习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4)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税务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三、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更新和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多样化教学,强化实践培养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把握课程重点
税务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受教学课时所限,应该把这些作为重点,仔细讲授,而可以把那些较少接触的税种作为让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职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叫做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通过课程各模块的设置可以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可以整合课程资源,避免重复教育带来的资源浪费。
这些教学模块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税务课程可以按照税法的特点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模块。其中,流转税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依此类推,每一个模块都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个子模块。
3.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分析税务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经过加工整理,给学生以实际感受,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以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的税务问题作为案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做实际工作中角色的扮演,开展分小组的团队合作,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站在企业的事务层、管理层或者决策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充分理解企业税务处理的各个环节。
而且,教师应该选择贴近生活,容易被理解的税务案例,充分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共同探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最优方案。通过自由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同时,多鼓励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4.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增加实训环节
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而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克服两者分离教学的不足,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运用财务软件,增强对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训练,特别强调了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如何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与规章统一起来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增加实训环节,模拟网络的纳税申报和专用发票的填写与使用。
财务软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财务工作平台。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税务电算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还可以改革税务课程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尝试将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 小结
在税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以计算机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模块化教学中突出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考虑到财经类院校的高职毕业生大量到企业顶岗实习困难相对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很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财经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直接对应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员业务岗位,以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税务登记、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会计处理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以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仿真或全真的业务实训,使学生掌握一个财经工作者必备的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摸索出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更佳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开焰.税法与税务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2] 吕福智.纳税实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3] 郭传章,王琦.新编企业纳税会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4版.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研究 篇4
税务会计是一门融合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学科, 该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税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以及纳税筹划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 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根据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企业的反馈信息得知,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显著, 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包括税收的计算、申报、会计处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纳税筹划能力) 明显缺乏。本文仅就税务会计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一、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税法内容变化快。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我国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国现行税制基本上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时期形成的, 经过多年的税收实践, 尤其是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要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 从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完善消费税, 适当扩大税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等, 这些税制的修订无不体现了我国税收变动频繁的特点, 这种调整产生的对于税法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要求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透最新的税法精神, 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成果。
2、课程培养目标模糊。
税务会计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系统的财税理论知识, 能在税务、财政、海关及企业、科研等单位, 从事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收筹划等工作。事实上, 这个培养目标太过抽象, 太过笼统。对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较少提及, 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不能满足企业零岗陪的需要, 有眼高手低的嫌疑。
3、税务会计课程授课学时安排不科学。
现行本科税法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一般为36学时至72学时。而为了完成内容庞大的税务会计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不得不满堂灌,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 缺乏实践机会, 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处理税收问题的技能。同时, 许多学校没有税法模拟实验室, 更谈不上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在时间、内容、方法和组织方式上的合理安排, 以及对实践性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严重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部明确规定, 课程的教育必须强调实践性, 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学生从事其他职业。
4、税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投入不够。
模拟实验室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得以进行的基本载体,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税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税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 据笔者调查, 湖南、广东、云南等有会计专业的高校, 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税务会计模拟实验室。因此, 加强专业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是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税务会计教学困境原因分析
从宏观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 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速, 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 我国税收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调整时期, 目前, 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微观分析, 不少高等学校教育观念落后, 师资队伍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 我们的税法课程只注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普遍弱化,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毕业学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
三、优化税务会计教学效果的几点构想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殿堂。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除了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外, 还需要讲究教学的技巧和教学艺术。
1、培养目标明确。
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且中小企业会要求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能力。目前, 小企业急需税务会计人才。因此,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以面向中小企业为主, 税务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税收法律法规, 岗位对应于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员岗位和中介机构税务代理员岗位。这样, 教师在教学内容定位上, 主要介绍适应企业财会部门办税员业务岗位或中介税务代理岗位办税业务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办税业务的工作步骤为依据, 会计和税收相关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办税项目中;课程培养目标明确, 能充分体现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教师应热爱本专业课程, 上课时充满激情。
税务会计以税收法规为依据, 是对企业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以实现企业最大税收利益的一门专业会计。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 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税法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繁杂, 由很多条条框框组成, 且内容枯燥无味, 如增值税的税率与征收率, 其中低税率包括的内容比较多, 但是仔细总结你会发现, 这些低税率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 像粮食、植物油、自来水、冷气、暖气、图书、报纸等,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想办法将它讲得很生动, 将枯燥的内容鲜活起来, 这样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感觉很享受、意犹未尽。他们认为上课不是像背教条,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这样, 上课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吸收消化、事半功倍。
3、教师应与时俱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可以想象, 一个知识陈旧、观念滞后的教书先生是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的。会计教师唯有不断进取、不断充实更新自己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会计教师应随时掌握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 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近几年, 税法课程内容变化非常快, 税务会计教材难以跟上变化的步伐, 但是每次变化只是某一个税种的某些条款发生变化, 只要老师具有专业的敏锐性, 这点变化不是问题, 如2011年个人所得税的变化, 主要是起征点由以前的1, 800元改革为3, 000元, 级距由9级改革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 以及改革带来的对个人收入、对国家财政的影响, 教师只要将这些内容解释清楚就行了。
教师的继续教育方式有两个途径:一是参加每年的注册税务师考试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 将自己培养成双师型人才;二是每年寒暑假时间比较长, 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 税务部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实习锻炼, 了解行业、企业动态, 丰富实践经验。教师这种不断成长、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4、推进纳税实验室建设和完善, 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税法课程中的税务条款对学生而言均需要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如果能适当加入感性的成分, 对税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将带来极大推动作用。通过模拟实验,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缩短学生到实际部门工作以后的适应期学习税法, 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在税法的教学中如果缺少实务环节, 学生所学的理论很难与实践联系在一起, 暴露出综合运用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
四、结束语
税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所引起的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我们也看到了营业税转增值税两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这都使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税法对我们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们应该把这种影响反映到我们的税法教育当中来, 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可以理性地对未来进行选择和决策, 这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也是税法教育的最高价值所在。
税法课程涉及面广, 知识点多, 又与其他课程和实际工作有紧密的联系, 所以税法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总结, 逐步地加以完善。
摘要:经济越发达, 会计越重要, 企业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的地位与作用更突出, 税务会计的作用也更加凸显。税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同等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们重理论轻实践, 其结果就是学生税法理论掌握不扎实, 动手能力差。税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应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课堂讲授上, 教师应充满热情与激情、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同时, 推进纳税实验室建设和完善, 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税务会计教学效果。
关键词: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税务会计国家级精品课程设计.
[2]吴建, 程莹.财经类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研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税务课程 篇5
【发布文号】国税函[1996]468号 【发布日期】1996-08-02 【生效日期】1996-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涉外税务稽查工作贯彻《税务稽查
工作规程》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
(1996年8月2日国税函〔1996〕4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搞好涉外税务稽查工作,现就贯彻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国税发〔1995〕226号)(以下简称规程)中的有关具体问题明确如下:
一、规程是对全国税务稽查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各地涉外税务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涉外税务稽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有关问题,请仍然按照《国家税务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发〔1992〕237号)、《国家税务局关于贯彻<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2〕24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涉外税务检查规程>的通知》(国税发〔1993〕144号)以及其他有关涉外税务稽查工作的规章、制度执行。
二、根据规程第五条的规定,鉴于涉外税务稽查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均较强,同时,涉及跨国查询和查证,为适应对外开放,涉外税务稽查工作应由涉外税务部门的稽查机构集中统一管理。需要变动涉外税务稽查工作范围以及机构等,应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三、根据规程第六条有关税务稽查工作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规定,涉外税务部门应尽快建立、完善稽查机构,充足和调配合格人才,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稽查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以提高涉外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根据规程第十七条的规定,下述涉外税收偷、避税等案件,须经由国家税务总局参与或组织查处:
(一)纳税人采用转让定价等手段进行避税,经当地税务机关初步认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税收入额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案件;
(二)偷税、骗税、欠税、抗税等,经当地税务机关初步认定数额在100万元及其以上的案件。
(三)涉及到对国际知名人士偷税、避税等处理,需要外交协调的案件;
(四)对跨国纳税人偷税、避税等案件的审计调查,需要同外国政府税务当局谈判、磋商联系,情报交换以及需到境外调查取证的案件。
五、根据规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已作出行政处理,决定需要移送司法机关查处的涉外税务案件,应由省级或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执行。
抄送: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篇6
摘要:税务管理是企业对涉税业务、纳税实务所开展的一些互动总称,旨在提高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成本支出。财务管理是企业开展税务工作的出发点,如果财务管理不到位,不仅造成企业无法采取有效的规避税务风险的措施,加重税负,还极有可能直接遭受税务处罚,使企业在财务、信誉遭到多重损失。
关键词: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加强税务管理是企业防税务风险最直接的手段,而税务管理的加强必须在充分了解税务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接着据此提出了强化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举措,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等共同保障着企业税务安全,任何一个企业内部制度不合理都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所以说只有在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下税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防范。否者税务风险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加大税务管理的难度,降低税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2.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
税收政策、执法环境、税务执法、社会意识、法规环境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税务环境,税务环境是不断发展和变变化的,它既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合理规避税的机会,也会产生更大的税务风险。作为政府调控市场宏观的经济的手段,税收政策、法规变化的更快,而企业的财务人员若不不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或法规的变动,那么其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继而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1]。此外,如果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无法全面地预测和评估税务风险,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致使无法经济行为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继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3.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
我国的税务部门较多,有财政、地税、海关、国税等,不同的税务部门又分成不同的税务行政执法主体,这些同样会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其具有较大的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而我国的税收法规并不完善,只要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税务部门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来认定企业是否纳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很难把握税务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产生税法风险。对于执法主体来说,分属不同的税务部门其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和处理也是不一样的,导致税务管理很难兼顾到各方面的要求和规定,继而产生税务风险。此外,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同样会影响到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小,执法人员的素质越低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就越大。
4.企业财务管理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会计制度与纳税制度在涉税事项存有一定的差异,而财务管理的作用就是为了平衡这种差异,确保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者企业在筹划纳税方案上将出现较大的纰漏,继而产生税务风险。在财务管理中,影响企业税务安全的因素有:财务人员税法精神不高,缺乏专业的税务知识和技能;会计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考虑纳税因素,影响后期纳税方案的设计;财务管理混乱,税务工作不能有效及时开展[2]。这些因素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纳税制度严重脱节,甚至干税务制度功能的实施和完备。
5.企业纳税意识欠缺
纳税意识越弱,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就越大。如果没有较强的纳税意识,企业就不可能注重税务筹划的规划和设计,具体的纳税工作也将得不到有效地开展,继而造成企业面临的社会风险大大增加。此外,有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会尽可能降低税负,甚至不惜违背国家的税务政策和法规,如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等,这些都是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纳税意识的具体表现。而这些行为极有可能被税务部门查实,由此造成的税务风险也是巨大的,甚至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
二、强化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能有效弥补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使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纳税工作,提升税务风险防范的力度。从防范税务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自掘地把风险的意识嵌入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二是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应根据企业可能面对的税务风险制定科学严密的防范机制,及时规避税务风险。
2.加强税务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的传递、收集和管理更加的便捷和高效。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税务环境是复杂和多变的,无论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还是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税务安全。随意企业应建立一个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及时更新外部相关信息的变化和调整,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提供数据支撑。
3.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企业应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和联系,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我们现行的税务政策和税法体系,导致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定全。在这种情况下,与税务机关良好的关系,能更深入地了解税务机关的工作程序、征税方法以及对税法的解读,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制定相应纳税规划[3]。此外,良好税企关系还有利于在面对一些模糊的税务事项达成共识,从而避免由于不同的理解引发的税务风险。
4.充分把握经济形势,准确学习税收政策
税收既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宏观积极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政府会实施较宽松的税务政策;为了避免经济过热,政府会加大纳税的征收力度。也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税收政策也是不同的,税收政府总是随着经济的周期波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企业应在把握经济大方向的同时,注重税收政策的学习,平衡好企业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和税务政策调整对企业税务安全的影响。此外,通过学习税收政策还能帮助企业利用优惠政策尽可能合理避税,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结束语:
总之,只有在充分了解税务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的税务管理才有可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才有可能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相信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我国税收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的税务规划将更加的合理、安全,继而实现降低税务风险的目标。(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国强 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65-69.
[2]陈云婵.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10,(16):67,69.
税务课程 篇7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税务实务,课程教学
0 引言
《税务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税法为核心,融税收、会计等多门课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于一体,综合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税务处理能力。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多面向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最需要既懂会计核算又会税务处理的人才,本课程对会计处理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和提升作用,对涉税事务的处理能力培养起着主体作用,对税务管理、税收筹划能力的培养起着奠基作用,是将会计知识、技能与税务处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的最佳选择。
1《税务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
1.1“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使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必备的税务和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根据中小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高职《税务实务》的课程开发,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安排
为实现教学与工作融合,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转而以税务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以税务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来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并以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辅助来确定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1.3“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讨论法、模拟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来教学。充分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学结合教材《税务实务》,本教材的具体结构为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内容和习题、实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边讲边练,尽可能的采用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1.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课程做到了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知识点、难点讲述形象生动、清楚,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分为三个步骤:
2.1 确定“行动领域”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会计专业群的主要职业岗位为出纳、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主管等,分析目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职业能力为会计工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涉税业务能力等,从而明确了岗位群的行动领域。其中“涉税业务能力”是会计岗位必须具备的,是专业关键核心能力。
2.2 确定“学习领域”即对已确定的“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以构建“学习领域”。分析会计专业群职业要求,再结合本专业群的培养,规定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各主要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能力,税务实务综合实践能力,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税务管理、纳税筹划的基本能力。
2.3 确定“学习情境”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税务业务能力及纳税操作能力,主要是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构成了若干个“学习情境”,最终形成的课程教学学习情境见表1。
2.4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课程难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解决难点的办法:(1)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强法律知识和会计知识的课程,为本课程奠定专业知识基础。(2)课程讲授过程中适当回顾衔接相关的会计知识,从会计核算的账务对应关系中讲清复杂的税款计算的原理。(3)对业务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复杂的章节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加强实训教学。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根据《税务实务》的课程特点,我们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加强实训等方法措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应用性,提高教学效果。
3.1 采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办税业务案例。案例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片、影像等。通过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税法的理解;通过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通过比较简单直观的纳税筹划案例,能让学生看到学好税法给企业带来不花成本的经济效益,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好税法继而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3.2 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课堂讲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讲授比较注重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讲授中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基本流程,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分析实际案例。比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确定,在税法规定的公式中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确定和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纳税申报表中的数据逻辑关系。通过示范演示和讲授,学生才能从中学生的数学公式思维定势中回到项目工作的会计核算程序中。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3 启发与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本课程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一些紧密联系实际的理论或业务论题,要求学生写成练习性论文,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并举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模拟决策,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提高了洞察力。
3.4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方面,利用假期到基层税务部门搜集企业的实际纳税申报材料,整理汇编成实验习题集,供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练习之用,为学生练习提供了满意的“演练战场”;另一方面,做好教学实习,根据税务会计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和实训资料,为学生配备大量的原始业务凭证和各种账证表,综合训练学生的税收专业知识和税务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玉勇,秦枫.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8,(21).
[2]冯志刚.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5]程亮,刘爱珍.税务实务[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
税务课程 篇8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设立《税务会计》课程, 只设立《税法》或《经济法》课程, 而在会计后续教育中, 也并没有包括《税务会计》的培训内容。这些忽略, 无疑会导致涉税方面人才的缺失。而在有些设置了《税务会计》课程的高校, 却因存在课程内容重复,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方法古板等原因, 使得《税务会计》课程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相关课程设计不合理
尽管《税务会计》课程很重要, 但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设立该课程, 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一些与税法相关的课程, 如《税法》、《经济法》、《企业税务会计》等, 但这些课程在设立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有的高校既设立了《经济法》课程, 又设立了《税法》和《税务会计》课程, 各课程属性不同, 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 学时也不一样, 这使得教学安排存在一定的困难, 并造成各知识点连接不紧密,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后果。比如在讲述增值税时, 《税法》课程只会讲解如何准确计算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而对于为什么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确定前提是“会计核算”健全、为什么一般纳税人要准确核算增值税的每一项及如何做到准确核算增值税的各项等问题难以做出解释, 学生也只能单纯依靠记忆记住相关的规定, 而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
2.《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 同时遵循会计制度的处理原则。而财务会计必须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行为准绳, 而由于两者目标不同, 在具体规定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因此《税务会计》课程任课老师必须既要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又要熟悉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 同时, 由于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变化非常大, 比如增值税经历了从“生产型”到“消费型”的巨大改变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营改增”改革, 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影响到会计人员对增值税业务的正确处理, 然而, 从目前情况来看, 大多数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的高校老师都是原来教《财务会计》课程的, 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有时甚至出现错误的讲解。
3.《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从目前情况来看,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采用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单一的教学方法, 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有的高校尽管也开设了实践课程, 但也只能局限于模拟实验。有的高校的模拟实验只是复印一大堆的纸质材料让学生完成纳税全过程, 而这种方法完全不能适应现实的网上申报流程。另一些高校尽管启用了模拟网上申报系统, 但大多数模拟系统存在不能及时更新的局限, 因此, 不具备一定的时效性, 甚至会误导学生。另外, 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重视《税务会计》课程的网上建设, 有的尽管建立了网上课堂, 但质量并不高, 内容经久不变, 难以跟上变化的税法环境,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误导学生, 学生仍然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形式获得知识。
三、《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手段
1. 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完善是进行科学设计课程的前提。因此, 各高校在制订、修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税务会计》课程设计上存在的不合理。
(1) 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各高校教学计划中应明确《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 避免出现《税务会计》课程设置真空, 同时应确保该课程的课时充分、完整, 并将原来重复程度过高的课程进行整合。比如将《税法》课程与《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整合成为《税务会计》课程, 适当延长《税务会计》课程课时, 以确保知识点的连贯, 提高教学效果。
(2) 确保实践课程的设置。《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缺乏该环节教学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经济活动发生的全过程, 从而难以完成相关的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操作工作, 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税务会计相关工作, 因此各高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开设《税务会计实验》课程, 并确保该课程的总课时。
(3) 明确《税务会计》课程属性。目前高校课程属性基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属性的不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 选修课一般采取非考试形式进行考核, 成绩评价标准相对较松, 学生一般不会太重视, 而必修课采用的是闭卷考试, 评分标准较严, 学生一般不敢怠慢。笔者所授的《税务会计》课程最初为选修课, 而且开设在大三的第二个学期, 学生到课率不是太高, 而自从修订为必修课程后, 到课率达到了94%以上, 没特殊原因学生不敢请假, 教学效果也明显得到提高。由于社会上对涉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更多的涉税人才, 既能满足社会需求, 又能提高学生就业率, 因此, 建议各高校重视《税务会计》课程的开设, 将其设计为必修课, 促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课程。
2. 改革教学方法
(1) 运用案例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比较直观, 由于案例都取自于现实社会, 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由于《税务会计》课程实用性非常高, 在讲授过程中引进案例更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第一堂课上引进一个真实的税务筹划案例, 让学生切身感受税务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入典型的偷税案例, 帮助学生理解偷税与纳税筹划的区别,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纳税观, 并能帮助其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增强学习主动性。在后期具体税种的讲解时, 也可以引入相关案例。比如在增值税会计章节, 可以引入通过纳税人身份选择达到节税目的的税务筹划案例,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多渠道开展实践教学。《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 在校内, 可以通过建立全真的模拟实验室, 让学生模拟进行涉税会计操作, 增强学生感观认识, 尽可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其次可以通过与企业或税务机关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形式, 让学生真正地走向社会, 接触真实的经济活动, 了解、熟悉税务处理流程。如纳税人开业、变更、歇业及正常经营期间相关涉税事项的处理流程, 光靠书本讲解及室内模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 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过相关事项后才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掌握。再次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 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税务会计知识。
(3) 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教师通常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通过图片和声音将学生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税务会计》课程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 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主观思维能力。比如, 在对纳税申报表填报内容进行讲解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形象地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和填列过程显示出来, 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手段的不足。但《税务会计》课程由于牵涉到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 比如会计账簿的设计, 各业务会计处理前后关联情况的讲解, 是很难在一张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来的, 因此该课程讲授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 而应该注意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根据各知识点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 提高任课教师素质
税务会计人员要在税法与会计准则制度双重规范要求下开展工作, 因此必须要求《税务会计》课程任课老师既要熟悉会计准则制度又要准确掌握税法的变动情况, 只熟悉会计准则制度的财务会计老师是无法胜任《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的, 因此各高校应配置专门的精通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税务会计》专职教学人员。同时, 由于税法规章制度及财务会计制度变动较大, 尤其是税法规章制度, 几乎年年有大的变动, 因此应该加强任职教师的后续教育。安排一定的资金鼓励任课教师参加后续教育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及时了解各规章制度的动态, 使任课老师能够保持知识的与时俱进, 确保将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吴文涛等“.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教法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3 (1) :1-5.
税务课程 篇9
一、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税务会计寓于财务会计之中, 是融会计核算和税法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 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统的学科体系下, 该课程主要是根据税法的规定, 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及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 对每一税种的涉税会计核算进行的详细讲解, 并介绍了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 也就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 把涉税核算单独拿出来形成一门课程进行学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 高职院校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目前, 我国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研究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 较为普遍的有:1、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影响下, 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局部调整, 比如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 大量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等;2、引进国外比较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能力本位教育” (简称CBE) 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澳大利亚TAFE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德国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等。第一种思路是一种机械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脱节非常明显, 第二种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这样仍然无法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完全融合。
二、项目教学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 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 税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应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培养出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 又熟悉税法实务操作,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 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 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让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 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相互协作交流与沟通, 有效完成工作中的任务;让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获得职业意识和能力, 掌握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专业操作技能,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在企业会计实务中, 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税务会计人员, 而一般会计人员又因为缺乏系统的税务会计知识, 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职能, 只能被动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与处理。因此, 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 应针对目前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下, 以直接面向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业务工作岗位和会计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业务岗位为教学定位, 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企业办税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以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仿真的工作场景, 运用仿真的业务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企业办税业务实训操作,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熟练从事企业办税业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目标。
2、建设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
与税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让学生亲临现场, 感受税务活动的全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与当地税务部门取得联系, 在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观察业务流程, 了解税收的收缴;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中, 让学生多方面深入企业实践, 帮助企业解决纳税实际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与税务会计工作接触。我院已与多家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可以在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代理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教师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完成一个项目入手, 带着“项目”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对学生“教、学、做”一体化, 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观念由于没有切身体验而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 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
用专业的税务会计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训室”, 安装企业涉税事项的各种软件, 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一机多票开票子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根据企业纳税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编制校本《税务会计实训教程》, 提供具体企业的原始凭证。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职业角色, 如企业发票管理员、报税员、税务会计核算人员等。同时, 要求学生根据会计资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并指导学生应用电子报税系统在软件上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 完成工作任务, 以此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技能。
摘要: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 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 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本文探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高职,税务会计,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龚永丽.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 2007.7.
[2]刘莉莉.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6.
税务课程 篇10
一、高职《税务会计》教学应具备高职特色
高职会计教育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培养社会第一线需要的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财会工作人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税收知识,并具备将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实务操作能力,因为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税收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占到了整个会计工作总量的1/3左右。企业正确地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并准确地进行纳税申报,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效率,而企业利用现有税收法规进行合法节税,又可以促进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税务会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既研究中税收工作中的会计问题,又研究会计工作中的税收问题,符合专业教学需要,在专业体系设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顺利完成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培养目标,根据财会一线对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整合财税知识的能力和处理实际业务的应变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很快适应并融入工作岗位。
二、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建设不足。
目前市场上关于《税务会计》的教材很多,但大多数教材偏重于税收法规知识的陈述,对会计部分内容的介绍不够深入,且忽略与其它交叉学科的比较和结合,特别是和《财务会计》课程的交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混淆概念,对知识的界定处于模糊状态,又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会计准则和税制改革的新一轮浪潮中,教材建设的速度远不及会计税收法规的变化来得快,教材内容因而显得滞后。
2. 教学内容体系有待完善。
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施教,教学内容陈旧,忽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课程设计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税务会计》作为边缘学科的特点,对交叉性知识的整合度把握不够,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全面型优秀职业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3.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税务会计》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仅仅局限于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和会计知识的条框介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启发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使是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也往往陷入课件的简单复制,更使学生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 突出税收法规教学重点。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权力和意志的体现。在《税务会计》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分税种逐个介绍税制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纳税范围、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等内容。但如果面面俱到,则必然导致课时紧张,内容繁琐,枯燥乏味,甚至引起学生反感。因此,要注意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可以将全部税种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三个部分,对于增值税、所得税部分内容重点讲解,对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建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税种作适当讲解,对于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则简单带过或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并不是全部都开设有《税务会计》课程,有些学校将税法和涉税会计业务分别设立课程,然后在课上进行适当分配,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也有些学校只开设《税法》课程,这对学生会计知识体系的建立是绝对不够的。
2. 强化纳税申报教学环节。
纳税申报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纳税申报表的质量是检验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和税法遵从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或不够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常常将它作为税制构成要素的一个环节一带而过。事实上,编制纳税申报表和编制财务报表一样,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编制纳税申报表,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它包括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大部分,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需要填写众多的纳税调整事项,而纳税调整事项本来就是企业所得税种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填制纳税申报表,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建议学校单独开设《纳税申报》课程,在课时上再进行适当分配。
3. 注重财税差异对比分析。
《财务会计》主要核算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从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它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而《税务会计》主要核算因纳税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它既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又要受税法的约束,当两者相抵触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财税结合,既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业务,又要解决企业税款核算中的会计业务,更要注重对财税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纳税调整,以帮助学生明晰概念,理清思路,巩固知识,增强解决实际业务的能力,提高将来进行税收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4. 注意整合税收筹划知识。
随着人们对税收筹划的关注和重视,要求在大型企业成立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成立专职税收筹划部和聘任专职税收筹划人员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而高职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后会流向中小型企业,这实际上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企业的“管家婆”,他们不仅仅承担着编制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的责任,还承担着向管理者提供财务、税务等方面咨询和进行谋划的责任。企业管理人员更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会计应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但会计类专业一般不太会单独开设《税收筹划》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整合税收筹划知识,一方面,在讲解相关税法知识的同时,融入筹划思想启发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专门准备一些课时,教授学生一些比较典型的筹划技巧,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5. 改进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快,科学技术进步快,市场经济变化快。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会计税收法规的变化层出不穷。由于教材的变化远没有政策的变化来得快,因此,在教材选用上应尽量选择最新版本。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心新政策、新法规的出台,不要一味地照搬照抄教材,应该及时更新知识,将最前沿的会计税收讯息传递给学生。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这一点是有可能也是有能力做到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更新是无止尽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准确地传授新知识,更要充分利用和改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不要让多媒体变成简单的从“写在黑板上”过渡到“写在电脑上”,甚至反而缺少了原来“写在黑板上”的肢体语言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实务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仿真度较高的典型性事件,它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使枯燥、乏味的规定变得生动,使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而变成“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开放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但在案例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实施分税种的分案例教学,而且需要实施各税种结合的综合性案例教学,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税收案例教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不断积极创新的能力。
实务教学比案例教学仿真度更强,主要在模拟实验室展开。目前,在各大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往往会安排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但却少有专门针对税收方面的模拟实训。作为《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延伸,建议结合会计模拟实训,强化税收实务教学,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涉税业务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税务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
在西方国家,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起组成了21世纪会计学科的三大分支。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IO,税务会计也正逐步地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融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而且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
摘要:会计和税收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充分利用《税务会计》这门课程, 使高职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既能掌握税收法规知识, 又能熟悉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还能为企业提供或参与一定的税收谋划, 具备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这对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作者主要对《税务会计》课程在目前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会计类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勤.《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方农村, 2005, (3) .
[2]姚爱科.《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研究, 2004, (11) .
[3]刘海英.《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税务课程 篇11
一、目前税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调查, 我们发现当下税务管理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有偏差
在案例教学问题上, 一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几个案例, 证实或说明所讲授的内容或理论观点, 则就认为是案例教学了。在具体进行案例教学时, 主要又有两种情况:对课堂学生讨论案例时, 任其争论, 没有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引导与指导, 就学生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表达的不正确的观点也不予评论, 致使学生在讨论的方向上把握不准, 此其一;在案例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不正确之处急于纠正, 对学生的讨论中之言论加以控制, 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均予以详加评点, 致使学生过多关注教师的评论, 则对发言有所顾虑, 担心说观点有错, 影响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又使得案例讨论不能自由地、充分地进行, 流于形式, 达不到相互学习之目的, 此其二。
2. 案例选取粗糙且时效性差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 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精选, 或者编写教学案例。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新的税务管理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 税务管理以最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制度和相关理论与制度为依据, 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故还没有建立税务管理案例库, 所积累案例零星且滞后, 不能满足案例教学之要求。从案例选取之视角来看, 选取的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目前税务管理的实际,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将来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然现实中税务管理案例选择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案例多, 但操作性差, 此其一;案例可讨论性差, 没法激起不同意见的争论, 此其二;案例材料多源于二手或三手, 真实程度不够, 此其三;案例描叙中参夹着编者的主观意志 (不论是分析或评论、还是结论) , 客观性不足, 此其四。
3. 案例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目前我国税务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时间不长。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教学为主, 案例仅仅只是用来说明说讲述内容之例证, 案例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授课方法——“填鸭式”仍是税务管理课堂的主要形式, 案例则只不过是证明观点、内容的例子。对案例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入, 只是表面上作些较为抽象的分析, 对微观的细节设计方面考虑不周, 解决问题的方案经常多数情况还是:“空对空” (即是理论对理论) , 对案例分析浅尝辄止。另外, 在案例教学时间上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 随意性很强, 税务管理这门课程通常1学年40-54学时, 一般老师最多安排4-8学时应于案例教学, 这显然不够。
4.“硬件”和“软件”都达不到要求
生动性、现实性和开放性是现代案例教学的显著特点, 故要求教师除应当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准备、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 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引导和评价。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类专业教学一直对案例教学重视不够, 再加之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本身建设时间短, 有税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稀缺, 故从师资上难以达到要求。
案例教材建设滞后。目前国内部分税务管理教材有专门的案例章节, 但多数案例较为陈旧或滞后, 且只是针对本章的知识点, 将整个税务管理征管全过程都涵盖之综合性的案例很少。通观当下财税专业税务管理教材也存在两种极端现象:有少数教材是纯理论, 没有税务管理具体实务的此其一;诸多教材完全没有理论, 只有税务管理具体实务, 此其二。其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前后知识不能串联起来。
案例教学手段与工具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但利用的深度不够,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配备完备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有关设备, 而在这方面, 国内相当多有财税专业的高校 (特别是综合性大学) 没有建成专门的教学实验室, 除一些财经类学校建成专业教学实验室外, 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名不副实, 认为一个单纯的计算机房就是专业教学实验室, 软件建设与目前税务部门实际使用的软件CTAIS系统相差甚远。税务管理实验, 包括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都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等, 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投资, 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二、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教学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奖效果,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下四种途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选择:
1. 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师的水平
在案例教学种, 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 其先要进行消化;再查阅或回顾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则加深了其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其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 提出解决方案, 使其能力得到升华。同时教师对其答案随时给以引导, 则必然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要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 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是关键。除了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从校外请优秀名师开展培训讲座, 或教师送出去培训, 都是较好的办法。高校相关机构应开设案例教学培训班或组织相关教师到其他高校从事案例教学观摩活动。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另外, 可与税务部门联系将从事税务管理教学的老师送到各税务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或实习。如此以来,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 则会侧重选取目前的税务管理案例, 在内容上会注意反映当下的税务管理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来选择特定的税务管理实践案例。还要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能力, 突出案例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确定好案例讨论的形式, 明确学生的角色, 为案例讨论分析营造畅所欲言, 相互启发, 争论的课堂氛围,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评价。
2. 案例的选择要体现现实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所选案例应尽可能贴近现实, 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目前税务管理的实际, 这对学生将来的跨入社会参加工作才有意义。在案例教学中, 应着重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应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税务管理原理来分析问题, 同时也应使学生关注同类案例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 以培养其应变能力。案例要尽量体现时效性, 税务管理案例在我国没有任何积累, 且税收政策法规、税收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之中, 故教师应做个有心人, 随时跟踪这方面的变化, 尽可能地采用新近的案例, 让学生熟悉国内目前税务部门的具体管理实践, 积极地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案例, 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避免所学与实际脱节之问题,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 研究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税务管理教学中的作用, 要针对不同的税务管理案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税务管理案例类型有三:理论型案例, 主要是根据现代管理理论或公共管理理论来设计税务管理方式或改进税务管理流程等, 目的是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税务管理理论模式, 此其一;说明型案例, 主要用来描述和说明税务管理实践中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税收保全等的具体操作过程, 此其二;政策探讨性案例, 其以税收法律、法规为特定的对象, 提供现实中的某个案件, 突出问题的是目前税收法律、法规未有规定或有异议的, 给出一些不同的观点, 此其三;对于理论型案例, 是让学生通过对税务管理现实素材的分析, 更好地理解已有的税务管理方面的理论, 并提出对该问题的看法。对于说明型案例,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税务管理中一些具体业务。对于政策探讨性案例, 是提高学生在分析复杂问题时的能力;故对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4. 加大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投入
税务管理这门课程因运用案例教学效果好, 可通过具体的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不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故要在这方面的投入从师资培养, 教材与案例库建设, 教学设备的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在教教材建设方面, 可考虑从税务部门选取优秀典型取税务案例, 直接用于编写教材。税务机关一般可随时就地取材, 并吸收其他地区一些具有新动态的案例材料和国外先进税务案例资料, 筛选汇总研究编制教材或讲义, 特别是刚出现的新型案例, 这样就会使得税务案例教材或讲义形式可灵活多样, 更具时效性。建设网络化、综合性的税务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建;条件不允许的高校可与其他高校合建, 实现资源共享。也可考虑利用网络技术教学平台, 在网上开展案例教学, 以弥补因课时原因, 使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时间不足之弊, 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税务案例教学时间。另外, 还要考虑在教学软件上尽量与税务部门正在使用的软件 (如CTAIS系统) 相似或相近。
三、结论
税务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在实际教学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不断改进税务管理案例教学, 通过筛选合适的税务管理案例、培训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研究税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等方法来提高税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这样才能提升的学生能力, 使其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之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森平李日新:《税务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杨森平:目前我国财税高等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M].中国税收教育研究 (2007) ,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8年7月版
[3]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M]. (第9版)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谢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案例系列教材)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5]蔡梦筠:改革财经类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环节[J].会计之友, 2006 (2) P91-92
[6]金艳群: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的实施探析[J].科教新报, 2010 (18) P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