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治理

2024-09-28

税务治理(共5篇)

税务治理 篇1

一、我国行业差距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呈现日渐扩大的态势。1988年~2004年, 行业收入差距比从1.58倍增至4.45倍, 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职工年均工资的绝对差额由1999年的7214元扩大为2004年的27377元, 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7年, 国资委对2004年~2006年期间各中央企业、各省 (区、市) 、市 (地) 国资委监管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和增长情况进行调查, 资料显示:中央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递增速度最快, 为16.8%;电力、电信、金融、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3倍, 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达5~10倍。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已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垄断行业绝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行政手段而形成的垄断, 这些垄断行业大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或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具有很强的行政垄断性, 占据较多的国有资产, 其利润水平往往高于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形成高额垄断利润率, 为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 我国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水平缺乏相关立法和监督, 对工资外收入更是控制乏力, 审计监督水平低, 导致了垄断企业内收入分配相当自由, 少有有力的外来干涉和监督管理, 也无法控制垄断企业工资收入的不断上涨。

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现行税制并没有对收入分配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是通过多环节税种设置来实现的, 如在收入的取得环节设置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 在收入的使用环节设置消费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等;在收入的积累环节设置财产税, 而在收入的转让环节设置遗产税和赠与税等。这些税种在收入调节广度和深度上可以相互补充和协调, 而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不同阶层收入分配最直接的工具。从我国现行税制来看, 直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种较少, 主要是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和车船税等财产行为税, 房产税的课征范围有限, 遗产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仍处于缺位状态。

三、垄断高收入的税务治理对策

1. 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 在条件成熟时开征垄断税

将垄断利润转归国家的最好方式, 是征收垄断税。垄断性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在竞争性行业, 通过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而垄断性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特有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 这部分超额利润不应该归某个行业或企业, 而应该通过征税的方式收归国家所有。垄断税的职能是使垄断企业实际获得的利润率接近平均利润率, 把垄断企业置于平等竞争的环境, 这对于推动垄断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发挥流转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

流转税的特点决定了流转税在社会经济的调控中, 其主要的调控对象是经济总量与结构。但是, 流转税也有一定的再分配功能。可通过对营业税税率进行调整来调节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另外, 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只是对部分商品征收, 要发挥消费税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应有的作用, 应注意高收入者形成的非生活必需品的新消费热点, 及时将其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此外, 要将一些高消费行为如歌舞厅、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等也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3. 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比重

个人所得税自1979年在英国创立以来已有200年的历史,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 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牢牢地占据着税收制度地主体税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税, 特别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制度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仅占税收总额的6.52%, 这实际上是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与西方国家仍有明显的差距。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个人所得税有了较大的提升空间, 应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比重, 并逐步过渡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使整个税收制度实现累进性, 从而使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4.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1) 改现行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是按课税客体的税源分别课征, 不能测定纳税人的负税能力, 还带来纳税人通过收入分计等手段逃避税收, 导致税负不公等问题。综合所得税制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税能力, 能照顾到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及家庭税收承担能力, 符合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原则。但是税制模式的选择必须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 我国目前的征管手段还较落后, 因此选择综合所得税制不符合我国目前国情。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制模式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区分综合征收项目和分项征收项目时, 可考虑两个标准:一是将所得性质相同的列为综合, 所得性质不同的列为分项;二是将计算简便的列为综合, 计算复杂的列为分项。

(2) 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列举法对11类个人所得征税, 没能涵盖个人的全部所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个人收入类型日益增多, 应及时将其纳入征税范围。对一些税收减免项目也应根据形式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3) 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应以家庭为主, 而不是个人为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应是减除为了取得收入的费用和生计费用之后的应税所得, 即仅对能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纯所得部分课税。因此, 在归集个人计税总所得收入之后, 必须从总所得收入中扣除不能反映其纳税能力的成本费用及生计费用。这部分费用应根据纳税人赡养人口的多少、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年龄大小等进行扣除, 并将赡养费、教育费附加等计入扣除部分。这样虽然增加了征管工作量, 但更符合人性化管理和公平的原则。

(4) 调整税率结构, 实现公平税负。目前对工资薪金实行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最高税率为45%, 与世界各国相比, 这一税率偏高, 同时还会增强纳税人偷漏税的动机, 应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 实行“少档次、低税率”的累进税率模式。在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 维持现行低税率 (5%) 部分, 在高税率部分, 将45%向下降至40%或35% (各中高档税率相应调低) , 则可构建一组5%至35%或40%之间的累进税率。税率档次设计以六级左右为宜。同时, 对比例税率应本着劳动收入不高于非劳动收入税负的原则, 尽可能采用累进税率。

5. 加强税收征管

(1) 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双向申报制度即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制度, 是由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及纳税情况, 在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稽核体系。

(2) 进一步贯彻落实代扣代缴制度及对扣缴义务人的责任进行系统的监督。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 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 即使是在公民纳税意识较强的美国, 雇主代扣代缴仍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形式。

(3)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制定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计算机应用管理制度, 逐步与银行、海关、工商等部门联网, 从而真正实现“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格局。

(4) 建立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特别是对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来源严格把关。统计显示, 8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来自工薪阶层的工资薪金项目所得, 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则被漏网。因此, 加强高收入人群的管理势在必行。

6. 运用其他税种配合, 进一步强化对个人收入的调节

(1) 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世界各国实践表明, 把遗产税纳入个人收入分配体系中, 是一个有效办法。该税可以在不损害效率的条件下, 有效地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 真正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2) 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对于低收入者的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收费制度, 但这种制度存在强制性不够、收缴难、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非常必要。

(3) 完善财产税制度。财产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财产税比较符合税收的有支付能力原则;其次, 财产税的税负比较难以转嫁。目前, 我国应该建立起以房产税为主体税种的财产税体系, 扩大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进一步完善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税种。

摘要:目前中国行业工资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有6.4倍之多。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垄断高收入的税务治理对策。

关键词:垄断收入,税务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姚晖:从公平原则看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2]雷致青:我国基尼系数现状与税收调控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 2006 (9)

税务治理 篇2

一、腐败产生主要环节

导致税务机关易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关口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关。如减、免、缓、欠税款审批,涉税行政处罚事项审批,经费的审批,办公用品的审批等等。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果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

二是税款核定关。税额的高低,关系着纳税人的直接利益,一些人为了少纳税,总是想方设法腐蚀税收一线管理人员。如果定额核定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定税行为使去公平、公正性。

三是发票管理关。发票不仅是收、付款凭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纳税人据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这种特殊功能使得围绕发票发售、使用、管理等环节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始终不断。

四是税务稽查关。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从选案到实施检查,从审理定性到做出处罚决定,都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偷税逃税,或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

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税收征管的过程,就是与纳税人和物质利益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权力与利益的碰撞的过程,就是腐蚀与反腐蚀交锋的过程。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不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税务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

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纸上写的多,嘴上说的多,墙上挂的多,认真落实少。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征管机制约束不到位。税收征管软件的“机械”和“刻板”在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但从现实情况看,人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都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而在这些方面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够健全,约束相对无力。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对税务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为税不廉行为和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现象。

五是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对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见怪不惊,不值一提;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可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一旦发生“质变”,追悔已晚!

三、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筑牢防腐思想根基。要正确认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版权所有:文秘知音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

(二)纳入日常系统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要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实效。

(三)实现 “制度管人”。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关于税款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处罚以及人事、财务、物资等具体管理办法,结合税收征管改革、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构建全方位的执法监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体系,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把税收政策、执法程序、执法责任、违法违章处理等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把税收执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计算机管理,网上运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运作更加规范公开,实现由“人管人”到“机器管人”的转化。

进行税务筹划完善公司治理 篇3

1 直接投资的税务筹划

直接投资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投资者在另一个经济体系的企业所作的投资,而该项投资令该投资者能长期有效地影响有关企业的经营管理决定。

在统计学上,若投资者持有某一企业10%或以上的股权,便被视为能长期有效地影响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定。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他资本。股本资本包括所持有母公司的股本,附属及联营公司的股票。再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从其附属或联营公司应得但未以股息形式分发的利润。其他资本主要涉及公司之间长期或短期的债务交易,包括母公司与其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分行之间的借贷。

例如:企业甲准备将一处房地产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乙,房地产公允市价为5 000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和3%。企业甲面临2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将房地产按照5 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企业乙;另一种是将房地产作价5 000万元投入企业乙,然后将持有的股权以5 000万元转让给企业乙的母公司。站在节税减负的角度,哪种方式更适合(不考虑土地增值税,假定印花税率为0.5%)?

(1)方案1:企业直接销售房地产。

应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共计:5 000×5%×(1+7%+3%)=275万元。

(2)方案2:企业先将房地产投入企业乙,然后转让其持有的股权。

企业以房地产作为出资投入并承担投资风险和分享利润,按照营业税规定无需交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只需交纳印花税,投资后转让其持有的股权时仍不需要交纳流转税,只需交纳印花税。

企业甲应交纳税款如下:

(1)房地产投资时应交印花税:5 000×0.05%=2.5万元。

(2)股权转让时应交印花税:5 000×0.05%=2.5万元。

合计应交税:2.5+2.5=5万元。

通过以上分析,从节税的角度考虑,企业甲必然会选择方案2。2个方案进行比较,应交税费的数额相差特别悬殊(277.5-5=272.5万元)。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增收,但是从节税的角度分析方案2间接实现了创收。

2 间接投资的税务管理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以预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由于其投资形式主要是购买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因此也被称为证券投资。

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的投资者除股票投资外,一般只享有定期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而无权干预被投资对象对这部分投资的具体运用及其经营管理决策;间接投资的资本运用比较灵活,可以随时调用或转卖,更换其他资产,以谋求更大的收益;可以减少因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承担的投资损失的风险;可以作为中央银行为平衡银根松紧而采取的有效手段。

例如:某企业目前有1 000万元的闲置资金,打算近期内进行投资。其面临2种选择:一是选择国债投资,已知国债年利率4%,另一种选择是投资金融债券,已知金融债券年利率是5%,企业所得税率25%。从税务角度看,哪种方式合适?

(1)方案1:企业投资国债。

投资收益:1 000×4%=4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投资国债的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所以企业税后收益40万元。

(2)方案2:企业投资金融债券。

投资收益:1000×5%=50万元。

税后收益:50×(1-25%)=37.5万元。

根据以上方案比较,对企业来说投资国债更有利。

3 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与公司经营状况的筹划

子公司、分公司都是从母公司中产生出来的,母公司对子公司、分公司往往具有资金、人事上的控制关系,但在纳税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对公司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某企业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A地设销售代表处。根据企业财务预测:由于A地竞争对手众多,2010年将暂时亏损200万元,2011年A地将盈利300万元,假设2010、2011年总部盈利均是600万元。那么,是设立分公司还是设立子公司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上述问题具体包括2个问题:①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集团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多少?②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集团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多少?

解析一: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则分公司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年企业所得税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2010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600-200)×25%=100 (万元)。2011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600+300)×25%=225(万元)。2年共计缴纳企业所得税325万元。

解析二: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子公司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应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则2010年总部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600×25%=150 (万元),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0。2011年总部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600×25%=150 (万元),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300-200)×25%=25 (万元)。

虽然无论采取何种结构形式,2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总额均为325万元,但是采取分公司形式时,第一年缴纳100万元,第二年缴纳225万元,与采取子公司形式下第一年缴纳150万元,第二年缴纳175万元相比,从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角度来看,采取设立分公司的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从纳税上看,子公司、分公司既有相同点,也存在明显区别。税法对于子公司和分公司在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上的规定大体相同,基本上都要就地独立纳税。但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上,子公司和分公司存在根本性区别。

子公司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法人,独立计算盈亏,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可以独立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因此分公司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能独立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它的盈利要同母公司合并计算纳税,同时它的亏损也可以在母公司盈利中弥补,从而可以减少母公司的总体税负。

从上面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组建的新公司一开始就可以盈利,设立子公司将对企业更有利;如果组建的公司在经营初期发生亏损,那么组建分公司会更有利。

如果设立的新公司一开始就可以盈利,则应设立子公司。因为子公司如果符合有关规定,在开业初期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即使享受不上减免税待遇,目前税法还设有2档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如果公司设在特区和国家鼓励发展的地区,以及从事一些特定行业的经营,还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

如果组建的公司在经营初期发生亏损,此时设立分公司,其亏损可以用母公司的盈利弥补,从而减少了总公司的盈利,减轻母公司的税负。

以上是成立新公司时普遍适用的规律,随着公司的发展,情况会发生变化。新成立的子公司往往拥有很多资源优势,度过成长期后,盈利能力增强,而此时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期已过;同时,母公司可能由原来的盈利转为亏损,此时把子公司改设为分公司,就可以用分公司的盈利去弥补母公司的亏损,从而降低整个公司的税负。因此,选择设立分公司还是设立子公司,需要根据企业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4 结语

公司在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设立子公司还是设分公司过程中进行税务筹划是必要的,总的目标都是合理避税,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对各种税的运用更是进行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公司来说,进行财税管理是一门必修课。

摘要: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涉及税收的问题,所以节税在每个公司都是一个重大而且必须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介绍在公司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过程中进行税务筹划,力求使公司价值最大化,获得最佳资本结构。

关键词:税务筹划,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3]何建新.EVA股票期权计划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2):26-28.

论税务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篇4

风险无处不在且难以消除。其不仅存在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中, 而且存在于税务筹划当中。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将导致纳税筹划变得格外复杂。此外, 由于税务风险防范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企业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 (李淑萍和孙莉, 2004) , 加大了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企业的风险来自许多方面, 但其进行纳税筹划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 执法风险, 主要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方案与税务机关的认定出现差异所带来的风险 (盖地和周宇飞, 2005) 。 (2) 分割战略风险, 其主要是由于各种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税务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而产生的。 (3) 监管风险, 来自于审计强度的增大和税务机关的审查或其他行业监管机构对公司税务状况有效期的质疑, 这些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 即使最终结果对纳税人是有利的。显然, 税务状况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或微观风险要求在税务规划、实施和遵从阶段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而产生不可预期的结果。因而, 不仅要对预期的投资收益进行充分的考虑, 而且要对投资的相关风险进行考虑。与其他的公司投资相似, 避税投资也需要权衡交易的风险收益率。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们需明确的是:企业的税务状况与公司所面临的其他风险并不是无关的。许多税务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特定税务技术条例的可行性。在许多情况下, 销售税是建立在公司美好前景的基础上的, 如果假设的业务前景无法实现, 那么过于规避风险可能对合法节税具有“寒蝉效应”。不确定性的概念在量化税务风险时是很有用的。从定量上来看, 平均值一般用来表示预期结果, 而标准差则用来反映不确定或不可预期的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 税务状况A和B的预期收益一样, A曲线比B曲线更陡峭, 变动幅度小, 因此A的风险比B小。风险规避型的公司, 则更倾向于选择税务状况A。

二、公司治理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安然、世通以及其他公司丑闻的曝光, 促使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标准产生, 同时, 其也使得公众对公司管理各种风险 (包括税务风险) 的期望提高了。美国监管和立法部门要求CEO对公司的不当行为包括未决法案申报纳税。美国关于可报告交易的新财政法规的出台, 以严厉的惩罚作为约束条件, 强调了高管人员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的必要性。

税务风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财务方面的压力, 而且给公司的声誉造成了影响。在后安然时代, 怀疑和缺乏可信性是公众对公司产生负面看法的基础。对税务状况的负面看法会导致外界质疑管理的整体效能, 迫使证券分析师对公司所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分析和量化, 有些甚至以公司所面临的任何已知或可预期的风险为基础将未来风险进行折现。因此, 公司应更加关注在其财务报表上报告的税务信息并加大对税务信息的披露, 以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税务状况。

公司必须明白不同的税务状况将使外界对其产生不同的声誉认知。这些认知将影响税务机关对其税务状况的审查, 并可能对公司的税务状况产生质疑。此外, 其还影响股东对整个公司的看法。

公司经营的外部商业环境不同, 税务风险导致声誉下降所产生的后果可能是实际税收损失或处罚的数倍。不利的税务状况可能会被其竞争对手所利用, 他们会藉此攻击该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够合理。此外, 一个公司税务状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侵蚀该公司的声誉, 导致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并作出取舍, 最终导致市场份额的减少。由于公众关于税务状况的认知对公司声誉的重大影响超过任何货币风险, 所以公司应该单独考虑税务风险如何导致声誉风险和货币风险。

由图2可以看出, 虽然税务状况A产生的收益低于税务状况B, 但是其在公众当中更有可能产生正面影响, 而税务状况B虽然产生的收益较高, 但是其可能给公司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与声誉风险相关的潜在成本是总税收风险潜在成本的一部分。

三、统一税务风险与商业风险, 缩小信息差距

许多公司意识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营风险, 以满足股东对回报的期望。同样, 在税收问题上, 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合理避税实现实际税率最小化。从技术上讲, 税法会导致税务部门和公司的其他部门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或认识差距, 税务部门在制定税收策略时往往没有对风险进行单独评价, 违背了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

此外, 公司内部各部门因激励偏差对风险的考虑并不一致。公司对税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主要是考虑总体实际税率或节税状况以及是否由此而带来税务风险等。而对高管的评价则以税前营业收入作为评价标准, 高管会因税前营业收入高而受到奖励, 不受税收状况的影响。因此,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管以及公司的税务部门对风险和报酬的偏好是不一样的。尽管公司一直努力协调各部门的激励措施, 但是激励问题仍然存在。税务部门因其绩效评价的标准而倾向于采取声誉风险较高的税收策略以期得到较高的奖励。高管则倾向于采取声誉风险较低的税务策略。董事会的策略则最为保守, 更注重公众对公司的看法。为了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偏好, 董事会将制定平衡公司各部门税务风险偏好的行动指南, 以监督税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平衡量化的税收策略对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议

增强公司的税务风险意识及将税务风险纳入公司整体风险中进行考虑具有重要的意义。税务风险管理应被看做是整体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应当由董事会和高管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 而不是完全下放给税务部门并由其进行控制。因此, 一个公司要调整税务风险水平, 使其与公司的整体风险偏好一致,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企业当前的“风险-收益-声誉”状况; (2) 促进各利益相关者对预期要达到的“风险-收益-声誉”状况的共同理解; (3) 缩小现状与理想状态的差距; (4) 理想状态必须要能够反映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不一致的风险偏好。

例如, 风险规避型的公司可能会更看重收益的稳定性, 而对税收的时间价值可能并不看重, 因为其不会降低实际税率。风险规避型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税务会计的方法, 降低风险, 向更加积极有利的税务状况转变。此外, 与以前相比, 即使增加前期投资会降低预期收益, 风险规避型的公司也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以支持税收信用状况的研究和开发。以美国企业为例, 企业与美国国税局签订的关于研发信用状况的协议可以明显增强预期结果的确定性, 进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从货币和信誉方面对税收风险进行量化的过程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 大部分公司不仅要意识到税收技术的复杂性, 而且要考虑依靠具有专业知识的独立第三方来对其进行量化。除了税收技术知识, 税务风险评估还要考虑特殊行业业务模式和企业战略的复杂性, 以及外部经济、法律及监管环境。总体来讲, 税务风险的量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税务机关的层次——国税还是地税; (2) 税务状况及税务文件中所隐含的意思; (3) 可能受到惩罚的种类; (4) 国税、地税及外国税收管理者的经验及其执行力; (5) 对本年税务状况的审查; (6) 潜在的级联效应 (多样化还是集中) 。

此外, 评价声誉风险因素的等级量表可能包括税务状况的经济意义、对滥用税务状况的公众看法、决策者对某一税收法规制定历史文件的关注, 以及对其他政府项目的影响等。这里的列示并不全面, 但可以为公司已实施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税款审查和量化提供一个有用的起点。它有助于企业对一些关键的税务状况的货币和信誉风险与预期风险偏好不一致的理解, 从而达到降低税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盖地, 周宇飞.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的衡量与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9

[2].盖地, 周宇飞.风险税务筹划决策方法探讨.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6

[3].韩灵丽.公司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税务研究, 2008;7

[4].李淑萍, 孙莉.建立健全规避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税务研究, 2005;2

[5].胡云松.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税务研究, 2006;12

[6].程明红.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税务研究, 2002;2

税务治理 篇5

为落实税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涉税中介监管的主体责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中介服务监管的要求,《公务员法》和《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相关规定,现就禁止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违规插手涉税中介经营活动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税务人员严禁有以下行为

(一)直接开办或者投资入股涉税中介,在涉税中介挂名、兼职(任职)或者出借(出租)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证书,以任何理由强行安置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涉税中介机构就业;

(二)强制、指定或者变相强制、变相指定纳税人接受涉税中介服务;

(三)以任何名目在涉税中介报销费用、领取补贴(补助)或以其他形式取得经济利益;

(四)利用税收征管权、检查权、执法权、政策解释权和行政监管权,与中介机构合谋作出有关资格认定、税收解释或决定,使纳税人不缴税、少缴税或减免退抵税,非法获取利益;

(五)其他违反规定插手涉税中介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税务机关领导干部应执行回避制度

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本人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与税收业务相关的中介活动,应该回避。

三、请广大纳税人对上述事项进行监督,如掌握税务人员违规插手涉税中介经营活动的确实线索,可于工作日上班时间内拨打江西地税纳税服务热线12366,或江西省地税局监督举报热线1 5 1 7 9 1 0 6 6 0 5,进行投诉举报。江西省地税局将主动接受纳税人和公众监督,对纳税人投诉快速响应、及时查处,对涉嫌违纪违规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规处理。

【税务治理】推荐阅读:

税务网络05-11

税务管理05-16

税务05-18

税务信息05-23

税务课程06-09

税务系统06-10

税务成本06-29

税务调整07-11

税务规定07-25

税务案例08-02

上一篇:乐器音乐教学下一篇:人民币汇率对外贸影响